CN1333134A - 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33134A CN1333134A CN01125913A CN01125913A CN1333134A CN 1333134 A CN1333134 A CN 1333134A CN 01125913 A CN01125913 A CN 01125913A CN 01125913 A CN01125913 A CN 01125913A CN 1333134 A CN1333134 A CN 13331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d
- tape deck
- parts
- described band
- conveyer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由具有电极的带吸附并输送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具有用于给所述电极施加电压以产生电力的施加部件和利用所述电力吸引所述带的带吸引部件,由此能够抑制输送期间输送带的振动,从而能够实现输送物体的稳定输送。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传送带的输送装置和一种在由输送装置输送的输送物体上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特别适用于在传送带上的电极施加一个电压以传送由静电吸附到传送带上的物体的输送装置,以及具有所述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现有技术
按常规,作为该类型的记录装置,例如已知一种如采用喷墨方式的打印机的记录装置。
通常,喷墨记录装置是一种从记录头排出油墨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装置。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这样的优点,即记录头能够容易做得紧凑,高清晰度的图像能够记录得很快,运行费用低。由于采用非冲击方式噪音较小,通过采用多颜色油墨能容易记录彩色图象。
在所有该类型的记录装置中,整行型记录装置能够实现更高速的记录,它采用一种多个喷嘴布置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整行型记录头。
然而,在整行型记录装置中,从最上游侧位置的记录头到最下游侧位置的记录头的距离变得相当长。因此,在记录区域产生了记录纸张的上升,从而导致记录图像的失真或干扰。
因此,有一个通常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电压施加到输送带上的电极以产生电力来吸附记录纸张而非向下挤压记录纸张防止其上升。
在这样的喷墨记录装置中,由纸张供应装置供应的记录纸张在吸附到输送带的上表面并由输送带上的吸附力产生部件保持在其上,由记录头将图像记录在记录区域。
图9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整体记录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具有自动纸张供应装置的记录装置由(I)纸张供应单元、(II)输送带单元、(III)记录头单元和(IV)纸张排出单元构成。将参照图9在下面描述这些单元中的每个单元。(I)纸张供应单元
在图中,纸张供应单元102具有这样的配置,在该配置中装载记录纸张P的压力板121和供应记录纸张P的供应转子122被连接到基座120上。压力板121围绕与基座120结合的旋转轴a转动,由压力板弹簧124偏压向供应转子122。
在与供应转子122相对的压力板121的部分中,具有一个分离垫125,该分离垫是由大摩擦系数的材料如人造革制成的,以防止记录纸张P的双倍共应。
而且,在基座120上,具有用于在一个方向上覆盖所装载的记录纸张P的一个角部将一记录纸张P与另一纸张P分离开的分离爪126,一个未示出的用于释放压力板121和供应转子122结合部的释放凸轮。
在上述结构中,在等待状态下,释放凸轮将压力板121向下压到一预定位置,然后释放压力板121和供应转子122的结合部。
在此状态下,当输送辊132的驱动力通过齿轮或类似物传递给供应转子122和释放凸轮时,释放凸轮与压力板121分开并提升压力板121,从而供应转子122和记录纸张P互相邻接。
然后,在供应转子122转动时,记录纸张P被拾起并开始供应,有分离爪126将一张记录纸张与另一张记录纸张分离开并发送给输送带单元103。
供应转子122继续转动直至将记录纸张P供应给输送带单元103。然后,纸张供应单元又进入等待状态,在该状态下记录纸张P和供应转子122的结合部被释放,来自输送辊132的驱动力被切断。
附图标记190表示用于手动供应的供应转子。根据计算机的记录指示信号,供应转子190供应放在手动供应托盘191中的记录纸张P,并将纸张P输送给输送带单元103。(II)输送带单元
输送带单元103具有一个用于吸附和输送记录纸张P的输送带131和一个未示出的PE传感器。输送带131由驱动辊134驱动并由作为从动辊的输送辊132和压力辊135缠绕和悬挂。
此外,输送辊132和驱动辊134转动连接到压板130上,压力辊135转动连接到臂150的另一端,臂150的一端摆动连接到压板130上,由被弹簧151挤压的臂150给输送带131施加一个张力。
另外,压板130位于输送带131下面并起调节输送带131向下位移的作用。
在与输送辊132相对的位置,跟随输送带131的压轮133与输送带131相邻接。在一未示出弹簧的挤压下,压轮133与输送带131接触,从而将记录纸张P导向记录头单元107。
在输送记录纸张P的输送带单元103的入口,布置有用于引导记录纸张P的上导板127和下导板128。另外,在上导板127上有一个PE传感器控制杆123,该控制杆用于将记录纸张P的前端和后端的探测传递给一PE传感器(未示出)。
而且,在输送辊132的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具有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图像的记录头单元107。
在上述结构中,输送到输送带单元103的记录纸张P由上导板127和下导板128引导,然后输送给输送辊132和压轮133辊对的。在这点上,记录纸张P上的记录位置由PE传感器控制杆123检测所输送记录纸张P的前端来定位。
另外,记录纸张P由输送带131输送,输送带131借助于由稍后描述的纸张进给马达驱动的输送辊132转动。(III)记录头单元
记录头单元107具有4个行式喷墨记录头,在记录头中多个喷嘴在垂直与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布置。这些喷墨记录头一预定的间隔从记录纸张P输送方向的上游以107K(黑色)、107C(青色)、107M(洋红)和107Y(黄色)的顺序布置在头框架170上。
记录头107K、107C、107M和107Y可以通过加热器或类似物给油墨加热。然后,油墨由于该热量而薄膜沸腾,由于该薄膜沸腾气泡长大或收缩而导致压力变化,油墨从记录头107K、107C、107M和107Y的喷嘴中排出,从而在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
此外,头保持架170由杆轴172在其一端转动地固定,在其另一端上的突出部分171与横杆173互相接合,由此,限定了喷嘴表面和记录纸张P之间的距离(纸张距离)。(IV)纸张排出单元
纸张排出单元104由一纸张排出辊141和刺轮142构成。在其上由记录头单元107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张P由纸张排出辊141和刺轮142夹住和输送以排出到一纸张排出托盘143中。
驱动辊的转动力由传输部件(未示出)传递给被驱动的排出辊141。
此外,刺轮142的外圆周为尖锐不平坦表面形状,当记录图像后刺轮142在记录表面上滚动时,防止记录图像的油墨由刺轮142转印。
下面将参照图10-13描述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的吸附输送的机构和操作。
图10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
在该图中,附图标记131表示在吸附和保持记录纸张P时移动的输送带。输送带131是用厚度约为0.1mm至0.2mm的合成树脂如聚乙烯和聚碳酸脂制成。并做成环形带的形状。
附图标记152表示与产生一预定高压的高压电源(未示出)连接的供电刷。供电刷152与输送带131连接。
随后描述的吸附力产生部件136设置在输送带131上。当供电刷152将约0.5KV至10KV的电压施加给吸附力产生部件136上时,吸附力在输送带131上产生。
输送辊132、驱动辊134和压力辊135是这样的辊子,即支撑输送带131并给输送带131一适当的张力。驱动辊134与纸张供应马达160结合。
另外,作为压力部件用于挤压输送带一侧上记录纸张P的压纸辊140转动连接到压纸辊支撑部件139上。压纸辊支撑部件139这样安装以使其围绕压轮133的旋转轴转动。压纸辊140通过未示出的偏压部件偏压到输送带131一侧。
附图标记138表示一清洁辊对,用于在压力下夹住输送带131。为了去除污点如粘到输送带131上的油墨,清洁辊对能够吸收油墨,为了防止耐用性的退化,它是用小直径(最好10μm-30μm)连续气泡的海绵形成的。
附图标记137表示作为输送带131的除电部件的除电刷。
在上述结构中,从纸张供应单元输送的记录纸张P由输送辊132和压轮133夹持在输送带131上,并由压纸辊140压到输送带131一侧。
然后,电压从供电刷152施加给吸附力产生部件136,利用由吸附力产生部件136产生的电力,记录纸张P被吸附在输送带131的平板部分。
吸附到输送带131上的记录纸张P被导向记录头单元107,当在其上由记录头107K、107C、107M和107Y记录图像时,由纸张供应马达160和驱动辊134沿箭头A方向输送。
在输送带131由清洁辊138清洁后,电荷由除电刷137从输送带131上除去。
现在将参照图11至13描述吸附力产生部件136。
图11是表示从图10的箭头f方向观察的输送带配置的示意图,并示出了输送带上的吸附力产生部件的电极形式或类似物。图12表示从图11箭头a方向观察的输送带的示意图。图13表示从图11箭头b方向观察的输送带的示意图。
在图中,吸附力产生部件136设置在输送带131的内部。吸附力产生部件136由用导电金属制成的电极板136a和接地板136b构成。吸附力产生部件136为如图所示的每个齿独立的桎鳃形状(或栉状)。多个吸附力产生部件136以这种方式布置在输送带131上,即每个吸附力产生部件136在垂直于带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互相面对。
在输送带131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这样提供暴露其样式的供电部分136a’和136b’,以使其在带移动方向上的距离长于每个电极136a和136b的宽度。导电供电刷152在预定压力下互相接触。
正或负电压由供电刷152从一未示出的高压电源施加给电极板136a的供电部分136a’。另外,接地板136b的供电部分136b’与地连接。
然后,如图12和13所示,输送带131具有吸附力产生部件136,该部件136由用导电金属在吸附力产生区域制成的电极板136a和接地板136b构成,同时被基体层136c和表面层136d夹在中间保护。基体层136c和表面层136d是由合成树脂如聚乙烯和聚碳酸酯形成的。
当电压施加给电极板136a时,在箭头方向产生电力,并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电力线。然后在输送带131上向上的位置由电极板136a和接地板136b之间的电势差产生了一个吸附记录纸张P的吸附力。在所吸附的记录纸张P的记录表面上,产生了与施加给电极板136a一样的相同极性的电荷(表面电势)。
此外,记录纸张P接收的吸附力在电极板136a和接地板136b之间的非导电金属部分是最弱的。
如果大量的油墨排到记录纸张P上,记录纸张P膨胀并产生起皱现象。即使在此情况下,记录纸张P也由吸附力产生部件136的吸附力吸附到输送带131一侧。因此,消除了记录纸张P向记录头单元107侧的上升,由此,在记录头107K、107C、107M和107Y和记录纸张P不接触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稳定的记录。
另外,起皱在输送带131上吸附力最弱的区域(在电极板136a和接地板136b之间的非导电金属部分)被强制分散,由此将记录纸张P向记录头单元107侧的上升减到最小。
另外,即使由于环境因素如温度或湿度的变化,记录纸张P的端部起皱或卷曲,记录纸张P也能在消除起皱和卷曲的情况下,由压纸辊140压到输送带131一侧,从而输送到一吸附力产生区域。因此,在记录头单元107能够实现稳定的吸附力。
图14是表示现有技术中压板配置的示意透视图。
在压板130中,任意间隔与带输送方向平行布置的肋板130b在压板基体130a上。每个肋板130b的上表面低于连接驱动辊134和输送辊132的上表面的平面0-0.5mm布置,由此,当输送带131转动时,调节输送带131以不使其低于肋板130b的上表面。
另外,输送带131由电力吸附到压板130的整个表面上,所述电力是由将电压施加给输送带131而产生的,所以防止了由于转动负荷的增加而产生的转动误差或不准确的输送。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将会发生下面描述的问题。
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当保持记录纸张和记录头之间的间隔接近和不变时,为了获得高清晰度质量的图像,必须实现高精度的输送。特别地,在使用行类型头的一次(1pass)高速记录装置中,它成为直接影响图像质量的一个因素。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记录装置中,紧贴在记录头下面的输送带由输送辊132和驱动辊134悬挂。因此,具有如下问题,即在高速转动期间产生带有特殊振动的扩散,使图像质量恶化。
另外,输送带131是由用栉鳃电极构成的吸附力产生部件136、基体层136c和表面层136d构成的,栉鳃电极由电极板136a和接地板136b构成,这些层以粘接或热沉积这样的方式互相结合。
如果输送带131长时间处于一个状态,即输送带131由输送辊132、驱动辊134和压力辊135卷绕并悬挂,由于材料固有的弯曲特性的差异,在接近每个辊的大曲率的部分,就会留下皱纹。
当输送操作开始时,由输送辊132和驱动辊134悬挂的输送带131在输送方向上由压力辊135施加的张力牵引。
然而,如图15所示,就会有在留下皱纹的部分保留特殊形状的问题,在与记录头单元107相对的位置产生约0.5mm-1.0mm的皱纹,恶化了图像质量。
控制记录纸张P的记录部分不定位在输送带131的残留皱纹形状部分的方法是可能的。然而,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因为记录头单元107和记录纸张P之间的间隔小至1.0mm-1.5mm,记录纸张P摩擦喷嘴表面取决于皱纹的形状,可能引起例如喷嘴部分泄漏、混合色彩或粘附的现象,由于油墨之间反应而使得不可能记录。
另外,如图16所示,在与每个喷嘴相对的位置提供一个刺轮以拉伸和悬挂输送带的方法也是可能的。然而,在高速记录操作或由于输送带表面层的损坏而产生的高压泄漏的情况下,这将引起例如图象质量恶化或刺轮痕迹的问题。因此,这不适合于整行型高速喷墨记录装置。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输送装置和一种记录装置,能够抑制输送期间输送带的振动并稳定地传送所输送的物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由具有电极的输送带所吸附和传送所输送的物体的输送装置,在这里,输送装置具有给电极施加电压以产生一个电力的施加部件,和利用所述电力吸引输送带的带吸引部件。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装置主要部分配置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装置主要部分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吸引部件的示意剖面图;
图4A表示模拟的输送带和突出部分;
图4B是表示当电极板和突出部分之间的施加电压V和距离d变化时吸引力F增加和减小的图表;
图5A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当保持皱纹形状的输送带在输送装置中高速驱动传送时记录头和输送带之间的间隔变化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5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残余皱纹形状的输送带在输送装置中高速驱动传送时记录头和输送带之间的间隔变化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6是表示带有第二实施例栉鳃电极的输送带表面电势测量图表;
图7表示在实行第二实施例适当布置的情况下工作负荷变化的图表;
图8表示在未实行第二实施例适当布置的情况下工作负荷变化的图表;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整体记录装置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从图10的箭头f方向观察的输送带配置的示意图;
图12表示从图11箭头a方向观察的输送带的示意图;
图13表示从图11箭头b方向观察的输送带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现有技术中压板配置的示意透视图;
图15是表示输送带的残余皱纹形状的视图;
图16是表示提供一支撑物以伸展和悬挂输送带的方法。
对推荐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然而,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组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和相关布置,除非另外说明。
将参照附图1-5B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装置主要部分配置的示意透视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装置主要部分配置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吸附部件(或带吸引部件)的示意剖面图。
具有一个由栉鳃电极产生吸附的吸附产生部件36(具有与现有技术同样的配置)的输送带31由驱动辊34驱动环绕并由输送辊32和压力辊35悬挂,输送辊32和压力辊35是从动辊。
输送辊32和驱动辊34转动连接到输送装置框架30上。压力辊35转动连接到臂50的另一端,在臂50的一端臂50摆动连接到输送装置框架30上,并由弹簧51挤压的臂50给输送带31施加一张力(19.6N)。
在与输送辊32相对的位置,提供了与输送带31相邻的跟随输送带31的压轮33。压轮33由一未示出的弹簧挤压与输送带31接触,从而将记录纸张P引入输送带31。另外,压轮33与主体框架(未示出)连接,从而消除了积聚在输送带31的表面层36d上的电荷。
在输送记录纸张P的输送带31的入口,布置了引导记录纸张P的上导板27和下导板28。另外,在上导板27上具有用于将记录纸张P前端和后端探测传输给PE传感器(未示出)的PE传感器控制杆23。
而且,在输送辊32记录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具有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图像的记录头7。
在上述结构中,由输送带31输送的记录纸张P被导入上导板27和下导板28,然后输送给辊对输送辊32和压轮33。在这一点上,记录纸张P上的记录位置由PE传感器控制杆23检测输送纸张P的前端来发现。
然后,记录纸张P由稍后描述的纸张进给马达驱动绕输送辊32旋转的输送带31输送。
现在将描述最具本发明特点的带吸引部件。
带吸引部件37由突出部分37a、滑动表面37b和低摩擦层37c组成。在输送装置框架30上具有垂直于带输送方向的多个带吸引部件37。
每个带吸引部件37在与相应的记录头7相对的位置,输送带31在它们之间。滑动表面37b和记录头7的喷嘴表面(面)平行布置。
为了获得足够的吸引力,突出部分37a由导电材料制成。
滑动表面37b是吸附输送带31并滑动的表面,是在输送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的平面。此外,每个带吸引部件37的滑动表面37b在同一平面上布置。
低摩擦层37c由低摩擦材料如特富龙薄膜或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厚度:100μm摩擦系数:0.2)制成,实现了输送带31和滑动表面37b间摩擦的减小,以及转动期间转动负荷的稳定,从而保证了输送精度。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抑制由于输送期间输送带跳动的影响输送带起皱和残留皱纹形状的原理。
当输送记录纸张P时,施加一高电压(0.5kV至10kV)给具有栉鳃电极的输送带31上,以产生一电力,从而记录纸张P被吸附在输送带31的上表面,输送带的下表面被吸引或吸附到带吸引部件37的突出部分37a上。因此,抑制了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并实现了稳定的输送。
当模拟输送带31和突出部分37a时,它们可被认为是如图4A所示的系列连接的电容器。因此,下述表达式是考虑了电极板36a和突出部分37a之间的吸引力F建立的。
F=(εS/2d2)×(V-V1-V2)2(1)
这里,V是施加给输送带31上的高电压,V1是施加给基体层36c的局部压力,V2是施加给低摩擦层37c的局部压力,ε是构成基体层36c和低摩擦层37c空间的介电常数(或电介质常数),S是突出部分37A上表面的面积,d是电极板36a和突出部分37a之间的距离。
与从上述表达式所能看到的一样,吸引力F与电极板36a和突出部分37a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基体层36c和低摩擦层37c的厚度,与突出部分37a的上表面的宽度(面积)成正比,与由所施加的电压减去基体层36c和低摩擦层37c的局部压力得到的电压(穿过空间施加的)平方成比例地增加和减小。
图4B表示在突出部分37a上表面的面积S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施加电压V和距离d变化时吸引力F增加和减小的图表。从图表看出,距离d越小吸引力越强。
当在输送状态下作用在输送带31向上方向上(与带吸引部件37的方向相反的反向)的斥力(残余皱纹形状恢复力、在输送期间跳动等等的组合力)小于吸引力F时,输送带31始终被拉向带吸引部件37。
另外,可以通过增加作用在由基体层36c和低摩擦层37c构成的空间上的局部压力能使得吸引力变得较强。也就是,增加基体层36c和低摩擦层37c的电容量,减小施加在其上的局部压力就足够了。
这样,通过减小基体层36c和低摩擦层37c的厚度和使用高电介常数的材料就有可能增加吸引力。
在该实施例中,与多个记录头7的每一个相对的带吸引部件37的滑动表面37b和连接输送辊32和驱动辊34的上表面的平面布置在同一平面内。
另外,带吸引部件37的突出部分37a的输送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15mm(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与喷嘴宽度相同),基体层36c由120μm厚的聚酰亚胺制成。低摩擦层37c由100μm厚的特氟隆(Teflon)制成。
在上述配置中,施加的电压设定为1.5kV,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输送带31中能够获得足以用于抑制由于输送期间跳动和残余皱纹形状的影响而产生起皱的吸引力。
然而,如果吸引力太强,输送带31粘帖在带吸引部件37上,可能增加转动负荷而停止转动。因此,需要优化基体层36c和低摩擦层37c的垂直作用吸引力和动摩擦力。
关于基体层36c,如果其摩擦力太低,基体层36c和驱动辊34之间的摩擦减小并产生打滑现象,使得不可能精确输送。因此,一定程度的摩擦力是必需的。关于低摩擦层37c,使用高电介常数和低摩擦系数以及极好耐磨性的材料是理想的。
图5是表示输送带高速驱动下输送时,记录头和具有残余皱纹形状的输送带之间的间隔变化的测量的图表。图5A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的测量结果;图5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输送装置的测量结果。
在根据图5A所示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中,可以看到,由于分别由输送辊、驱动辊和压轮产生的残余皱纹形状的影响,在输送带由残余皱纹形状影响后输送带立即移位到肋板上表面的附近。这是由于残余皱纹形状的影响而产生的输送带起皱。另外,在大位移期间小的波动就会在输送时产生跳动。
在输送时起皱和跳动的位移是1mm或更多,从而难于输送与记录头保持固定距离的记录纸张。另外,如果考虑到记录操作对起皱的影响,减小记录头和输送带之间的距离也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在图5B所示实施例的输送装置中,输送带31在吸附它的带吸引部件37上滑动。因此,有可能将记录头7和输送带31的位移抑制为0.1mm或更小。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在不受输送带的残余皱纹形状的影响和从开始操作输送时跳动的影响的情况下,在保持记录头和记录纸张之间的距离不变时,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成为可能。
此外,在具有桎鳃电极的输送带31上,在带的内侧有电极板36a。因比,即使记录纸张被吸附在记录头一侧(上表面)以及输送带31被带吸引部件37吸附在另一侧(下侧),相互吸引力基本上不受影响。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6-8描述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带吸引部件和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提供了记录头和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6表示当正和负高压分别施加到左和右点及单元上时在表面层上所产生的表面电势在表面电势的输送方向上的分布曲线。最大的电势产生在施加正电压的电极周围,最小的电压产生在施加负电压的电极周围。测量结果基本上表现为正弦波形式分布。类似的分布同样在基体层一侧测量到,结果,产生了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吸引力,该力使稳定地移动输送带成为可能。
当在输送方向上最上游的行1上的头位置(对应于突出部分位置)的表面电势E用公式表示时,就建立了下述表达式:
E=Eover×cos(PS×π/(Hpoint+Hspace)×t)(2)
在上述表达式(2)中,PS是带输送速度,Eover是最大的表面电势,Hpoint是电极宽度,Hspace是电极之间的距离。
然而,同上述表达式(1)和图6中所能看到的一样,因为吸引力随电势差而变化,如果输送带上的电极板和接地板的栉鳃形状是规则布置的,任意间隔布置的压板突出部分的电势分布不同。位于距离L2的第二行上的表面电势E可用下述表达式表达:
E=Eover×cos(PS×π/(Hpoint+Hspace)×(t-L2/PS))
E=Eover×cos(PS×π/(Hpoint+Hspace)×t-π×L2/(Hpoint+Hspace))(3)
因此,可以看出,通过将在每个头位置的电势的绝对值总振动量减到最小,从而减小了由于由电势差产生吸附力而引起的工作负荷振动。在该实施例中,考虑到输送的准确性,将多个记录头(这里以5个彩色记录头的情况为例)以相同的间隔布置,也就是以驱动辊周长的间隔布置,与这些各个记录头相对的压板30的突出部分30a也以相同的间隔也就是驱动辊周长的间隔布置。在此情况下,考虑到表面电势的正或负和吸引之间的关系,通过制造用下列表达式建立的电极模型(Hpoint+Hspace),有可能将工作负荷的振动减到最小(好),该振动是当输送带运转时在输送带31和压板30之间产生的。在下述表达式中,L是在头的输送方向上的间隔,N是一个整数,nh是头的数量。
π×L/(Hpoint+Hspace)=π×(N+1/nh)(4)
图7和图8示出了在改变栉鳃电极形式的情况下由于静电力所产生的负荷的变化曲线。图7是记录位置(与每个记录头相对的压板突出部分的位置)满足上述表达式(4)的情况下布置的图表,其中栉鳃电极的形式已经设定。可以从图表中看出,当输送带在这种情况下运行时,输送带31和压板30的突出部分30a之间所产生的工作负荷的变化是微小的。另一方面,图8是在记录位置与图7中的位置一样但栉鳃电极的形式不满足上述表达式(4)的值情况下的图表。可以从图表中看出,工作负荷的变化是不规则的且差别很大。
这样,就优化了记录位置(与每个记录头相对的压板突出部分的位置)和栉鳃电极的形式,由此将工作负荷的变化降到最低也成为可能,当输送带运行时,所述变化发生在输送带和压板的突出部分之间,从而实现了稳定的输送精度。
<第三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多个垂直于带输送方向的带吸引部件37,每个带吸引部件37放置在与相应的记录头7相对的位置,输送带31在记录头7和带吸引部件37之间。然而,输送装置的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配置,只要能够产生一个在输送时足以抑制带振动的吸附力就行。
例如,带吸引部件37可以与带输送方向平行放置。换句话说,与记录纸张P或记录头7的宽度相比,输送带31的宽度设置得足够宽,以在其上这样提供带吸引部件37,即吸引输送带31的侧端,由此带吸引部件37可以提供在与记录纸张P或记录头7相同的一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带吸引部件37的突出部分37a是由导电金属形成的。然而,可以用取代导电金属的导电材料来形成,所述导电材料是涂有导电漆的树脂。
另外,虽然低摩擦层37c是用薄膜如特氟隆(Teflon)形成的,但是也可以涂上低摩擦特料以取代薄膜。可以预料的是,在涂层的情况下在厚度方向上的调整是必需的。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利用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墨记录图像的多个记录头进行彩色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为例子的并描述的。然而,本发明并非限制于此,例如,能够同样应用于使用一个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或不管记录头的数量,使用多个用于相同色彩和不同密度的记录油墨的记录头进行分级记录(gradationrecording)的喷墨打印机,并能得到类似的操作效果。
而且,对于记录部件(记录头),本发明可同样地应用于无论其配置如何的任何记录部件和墨盒上,例如其记录头和墨盒是整体的墨盒型记录部件,或记录头和墨盒是分开且用油墨供应管连接的这样配置的记录部件,并能得到类似的效果。
此外,如果本发明应用到喷墨记录装置上,本发明能够应用到使用采用机电转换器或类似物如压电元件的记录部件的喷墨装置上。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在使用利用热能排墨的方法的记录部件的喷墨记录装置上的突出效果。这是因为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得到记录的高密度和高清晰度。
而且,本发明同样能有效应用到所谓的连续型记录装置上,当在垂直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记录头时记录图像。换句话说,即使在整行型记录装置中,其记录头具有与记录介质的最大可记录宽度相应的长度,这样的记录头可以有或者满足长度的配置或者按照多个记录头的组合如同一个整体形成的记录头的配置。另外,即使记录头是上述连续型的,在使用固定到装置主体上的记录头、插在装置主体中的可更换芯片型的记录头的情况下,本发明有效地电连接到装置主体和从装置主体的油墨供应,或与墨盒整合在一起的墨盒型记录头上。
而且,上述喷墨记录装置的形式可以是喷墨输入/输出装置,在该装置中滑架上可能安装的是扫描器或类似物而非记录头,与阅读器或类似物结合的复印装置,除了用作信息处理设备的图像输出终端装置如计算机的喷墨记录装置之外具有传送/接收功能等的传真装置。
另外,喷墨记录方法是以上述实施例中的记录方法为例子的。然而,记录方法没必要局限于这一点,本发明可以应用到下列记录方法上,如热转印记录方法或热敏记录方法、冲击记录方法如针点式记录方法、或其它电子照相方法。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用电力吸引输送带的输送带吸引部件。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输送期间输送带跳动或残余皱纹形状的影响而产生的输送带起皱,从而能够稳定地输送纸张。
另外,如果带吸引部件是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就能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另外,输送带和带吸引部件是这样提供的,即它们相互吸引并滑动,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输送带的振动。
既然这样,如果由低摩擦材料制成的滑动部分设置在与带吸引部件的输送带滑动相对的位置,因为当它滑动时,施加到输送带上的负荷变得较小,运输是有效的。
此外,如果滑动部分是用导体形成的,就能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在具有用于在由上述输送装置输送的纸张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件的记录装置中,纸张可以由带吸引部件稳定地输送。因此,记录部件和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不变,图像的高速和高清晰度记录成为可能。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本发明的许多显然不同的实施例,应该了解的是,除了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实施例。
Claims (26)
1、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由具有电极的带吸附物体并输送该物体,该装置包含:
施加部件,其给所述电极施加电压以产生电力;和
带吸引部件,其利用所述电力吸引所述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为栉鳃形状,正或负电压用所述施加部件施加到所述电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吸引部件相对于所述带设置在与吸附输送物体的表面相对的一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吸引部件具有导电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在被吸附到所述带吸引部件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低摩擦材料构成的滑动部分设置在所述带吸引部件相对于所述带滑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分由介电材料制成。
8、一种记录装置,其由具有电极的带吸附所输送的物体,以输送该物体,并在输送物体上用记录部件记录图像,该装置包含:
施加部件,其将电压施加到所述电极上以产生电力;和
带吸引部件,其利用所述电力吸引所述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吸引部件设置在与所述记录部件相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为栉鳃形状,正或负电压用所述施加部件施加到所述电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吸引部件相对于所述带设置在与吸附输送物体的表面相对的一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吸引部件具有导电性。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在被吸附到所述带吸引部件时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低摩擦材料构成的滑动部分设置在所述带吸引部件相对于所述带滑动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分由压电材料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8-15其中之一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是一个用于排出油墨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头根据信号给电热转换器施加电压,利用热电转换器发出的热能来排出油墨。
18、一种记录装置,其由具有电极的带吸附所输送的物体,以输送该物体,并在输送物体上用沿所述带的输送方向布置的多个记录部件记录图像,该装置包含:
施加部件,其将电压施加到所述电极上以产生电力;和
带吸引部件,其利用所述电力吸引所述带,所述带吸引部件在与所述记录部件相对的位置,
在这里,记录装置满足表达式:
π×L/(Hpoint+Hspace)=π×(N+1/nh)
其中,记录部件在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上的间隔为L,所述电极的宽度为Hpoint,所述电极间的距离为Hspace,记录部件的数量为nh,N为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上为栉鳃形状,正或负电压用所述施加部件施加到所述电极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吸引部件设置在与吸附所述带的输送物体的表面相对的一侧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吸引部件具有导电性。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在被吸附到所述带吸引部件时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低摩擦材料构成的滑动部分设置在所述带吸引部件相对于所述带滑动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分由压电材料制成。
25、根据权利要求18-24其中之一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件是一个用于排出油墨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头根据信号给电热转换器施加电压,利用热电转换器发出的热能来排出油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0209257 | 2000-07-11 | ||
JP209257/2000 | 2000-07-11 | ||
JP260355/2000 | 2000-08-30 | ||
JP2000260355 | 2000-08-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3134A true CN1333134A (zh) | 2002-01-30 |
CN1131787C CN1131787C (zh) | 2003-12-24 |
Family
ID=26595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1125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1787C (zh) | 2000-07-11 | 2001-07-11 | 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95504B2 (zh) |
EP (1) | EP1172222B1 (zh) |
CN (1) | CN1131787C (zh) |
DE (1) | DE60143685D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6501C (zh) * | 2004-03-08 | 2008-06-25 | 佳能株式会社 |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CN100462232C (zh) * | 2004-04-27 | 2009-02-18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装置 |
CN102107555A (zh) * | 2009-12-29 | 2011-06-2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介质馈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
CN107097540A (zh) * | 2016-02-19 | 2017-08-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8583070A (zh) * | 2018-05-02 | 2018-09-28 | 孝感量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书写装置及控制系统 |
CN108675023A (zh) * | 2018-05-02 | 2018-10-19 | 孝感量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书写纸传送装置及书写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82016B2 (en) * | 2002-11-26 | 2010-03-23 | Ricoh Company, Ltd. | Stably oper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paper conveying and ejecting mechanism |
US7434927B2 (en) * | 2002-11-26 | 2008-10-14 | Ricoh Company, Ltd. |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
US20050251175A1 (en) * | 2004-05-07 | 2005-11-10 |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 Anchors for use in attachment of bladder tissues to pelvic floor tissues following a prostatectomy |
JP4295663B2 (ja) * | 2004-05-12 | 2009-07-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330029A (ja) * | 2004-05-18 | 2005-12-02 | Toshiba Corp | 紙葉類処理装置 |
US7824421B2 (en) * | 2005-03-30 | 2010-11-02 |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 Anchors for use in anastomotic procedures |
JP4402008B2 (ja) * | 2005-05-17 | 2010-0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50859B2 (ja) * | 2006-12-08 | 2012-06-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621219B2 (ja) | 2007-02-26 | 2011-01-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125644B2 (ja) * | 2007-03-29 | 2013-01-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4944669B2 (ja) * | 2007-05-14 | 2012-06-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58587B2 (ja) * | 2009-08-31 | 2012-01-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5003753B2 (ja) * | 2009-12-29 | 2012-08-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PT2716462T (pt) * | 2012-10-04 | 2017-07-11 | Akzenta Paneele + Profile Gmbh | Dispositivo e método para impressão directa melhorada de painéis decorativos |
CN104229426B (zh) * | 2014-08-19 | 2016-03-23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抑制柔性工业传送带振动的边界控制方法 |
US9623678B1 (en) * | 2015-10-30 | 2017-04-1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ovement of a medium |
CN106698021A (zh) * | 2017-01-09 | 2017-05-24 | 杭州锐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90646A (en) * | 1970-07-08 | 1972-09-12 | Addressograph Multigraph | Electrostatic conveyor |
US5121170A (en) * | 1989-05-12 | 1992-06-09 | Ricoh Company, Ltd. |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sheet members using an alternating voltage |
US5593151A (en) * | 1994-12-19 | 1997-01-14 | Xerox Corporation | Self biasing electrostatic paper transport |
US6309064B1 (en) | 1997-11-20 | 2001-10-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
JP3715797B2 (ja) * | 1998-09-22 | 2005-1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吸着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US6394596B1 (en) * | 1999-10-05 | 2002-05-28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Belt-type media support for a printer |
-
2001
- 2001-07-10 US US09/900,948 patent/US669550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7-10 EP EP01116836A patent/EP117222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7-10 DE DE60143685T patent/DE60143685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7-11 CN CN01125913A patent/CN113178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6501C (zh) * | 2004-03-08 | 2008-06-25 | 佳能株式会社 |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CN100462232C (zh) * | 2004-04-27 | 2009-02-18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装置 |
CN102107555A (zh) * | 2009-12-29 | 2011-06-2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介质馈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
CN102107555B (zh) * | 2009-12-29 | 2013-09-1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介质馈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
CN107097540A (zh) * | 2016-02-19 | 2017-08-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8583070A (zh) * | 2018-05-02 | 2018-09-28 | 孝感量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书写装置及控制系统 |
CN108675023A (zh) * | 2018-05-02 | 2018-10-19 | 孝感量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书写纸传送装置及书写装置 |
CN108583070B (zh) * | 2018-05-02 | 2020-11-24 | 惠安极地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 书写装置及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172222B1 (en) | 2010-12-22 |
CN1131787C (zh) | 2003-12-24 |
DE60143685D1 (de) | 2011-02-03 |
EP1172222A2 (en) | 2002-01-16 |
US20020021312A1 (en) | 2002-02-21 |
US6695504B2 (en) | 2004-02-24 |
EP1172222A3 (en) | 2002-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787C (zh) | 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
CN101031431A (zh) | 成像设备 | |
CN101039857A (zh) | 成像装置 | |
CN200951651Y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US775350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251883C (zh) | 记录装置 | |
US7496326B2 (en) |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CN167293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857376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96357C (zh) | 纸张输送设备 | |
CN1819923A (zh) | 成像装置 | |
CN1746028A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CN1666879A (zh) |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
CN1741946A (zh) | 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 |
CN1824511A (zh) | 成像装置 | |
CN1865015A (zh) | 片材输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 |
US761123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073943A (zh) | 液滴排出装置 | |
US8246161B2 (en) |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220591C (zh) | 具有改进的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 |
CN1714034A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CN1931595A (zh) | 直线标尺,设有该直线标尺的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19235A (ja)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 |
US799299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0024051A (ja)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