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6357A - 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6357A
CN103466357A CN2013104304800A CN201310430480A CN103466357A CN 103466357 A CN103466357 A CN 103466357A CN 2013104304800 A CN2013104304800 A CN 2013104304800A CN 201310430480 A CN201310430480 A CN 201310430480A CN 103466357 A CN103466357 A CN 103466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feed roller
roller
conveyanc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304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蕴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304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663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66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6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该供纸机构用于向可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搬送纸张,该供纸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所述供纸辊包括轴和固定在轴上的至少一个压辊,所述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为设定值,所述设定值大于等于30%。该供纸机构解决了现有供纸机构在搬送纸张时纸张可能会发生偏移倾斜、褶皱变形及横向弯曲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纸机构,一种包含该供纸机构的后处理装置,一种包含该供纸机构、实现绘图仪功能的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图像形成装置,如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影印机或集复印、扫描、打印及传真等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MFP),只能在小尺寸纸张(目前一般为A4纸)上形成图像、而无法在大尺寸纸张(如A3纸、A2纸、A1纸等)上形成图像,若要在大尺寸纸张上形成图像,则必须借助绘图仪(plotter)来实现,这无疑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为了能够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在大尺寸纸张上形成图像,现有技术有研发出一种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位于图像形成装置出纸口的下游,它对从图像形成装置出纸口排出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进行剪裁、并将剪裁后的多张纸张拼合在一起,从而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以在大尺寸纸张上形成图像。
在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之后,需利用供纸机构向后处理装置搬送纸张。如图1所示,所述供纸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3,供纸辊3包括轴2和固定在轴2上的压辊1。结合图2所示,在搬送位于通纸面S上的纸张P时,两个供纸辊3沿着相反的方向转动,在供纸辊3与纸张P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下,沿着送纸方向B向后处理装置搬送纸张P。但是,现有供纸机构存在以下不足:
1)纸张P在搬送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偏移倾斜,举例讲,在纸张P被送入供纸辊3之前,纸张P前端与供纸辊3的轴线平行,在纸张P穿过供纸辊3之后,纸张P的前端不再与供纸辊3的轴线平行。
2)如图2所示,在穿过供纸辊3时纸张P有可能会出现横向(垂直于送纸方向)弯曲变形(图2b所示),产生所述横向弯曲变形的原因为:在纸张P穿过供纸辊3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两个供纸辊3的相切面4与通纸面S并非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而是两个供纸辊3的相切面4位于通纸面S上方,因此,纸张P被两个供纸辊3夹持住的部分会拱起来,纸张P未被两个供纸辊3夹持住的部分在重力作用下会耷拉在通纸面S上,使纸张P出现横向弯曲变形。当两个供纸辊3的相切面4与通纸面S之间的高度差越大时,纸张P的横向弯曲变形越严重。
3)如图3所示,在穿过供纸辊3时纸张P有可能会出现褶皱变形,产生所述褶皱变形的原因为:在纸张P穿过供纸辊3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两个供纸辊3的相切面4与通纸面S并非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而是两个供纸辊3的相切面4位于通纸面S下方,因此,两个供纸辊3会向下压纸张P,使纸张P出现褶皱变形。当两个供纸辊3的相切面4与通纸面S之间的高度差越大时,纸张P的褶皱变形越严重。
供纸机构在搬送纸张时,纸张有可能会发生偏移倾斜、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导致纸张倾斜地搬送至后处理装置,且搬送至后处理装置的纸张有可能发生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在后处理装置对纸张进行剪裁、拼合等操作时,会影响纸张的裁切精度,进而影响了图像的拼合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现有供纸机构、向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处理装置搬送纸张时,纸张有可能发生偏移倾斜。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问题是:利用现有供纸机构、向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处理装置搬送纸张时,纸张有可能发生横向弯曲变形。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利用现有供纸机构、向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处理装置搬送纸张时,纸张有可能发生褶皱变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纸机构,用于向可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搬送纸张,所述供纸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所述供纸辊包括轴和固定在轴上的至少一个压辊,所述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为设定值,所述设定值大于等于30%。
可选的,所述设定值大于等于60%。
可选的,所述设定值大于等于70%。
可选的,所述压辊为弹性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比现有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一些,解决了现有供纸辊在搬送纸张时纸张可能发生偏移倾斜的问题。
进一步地,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比现有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大到一定程度时,还能够解决现有供纸辊在搬送纸张时纸张可能发生褶皱变形、横向弯曲变形的问题。
在上述供纸机构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后处理装置,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供纸机构。
可选的,还包括:裁纸装置、及位于所述裁纸装置下游的贴胶带装置,所述裁纸装置包括:
用于承载纸张的台板,所述台板的承载面设有切割槽;
可沿裁纸方向移动的切割刀,所述切割刀可沿着切割槽对纸张进行切割;
可移动的压纸部,所述压纸部可按压在切割槽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供纸机构位于所述裁纸装置的上游、对所述裁纸装置进行供纸。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裁纸装置下游、上述任一所述的供纸机构。
可选的,还包括:沿送纸方向位于所述裁纸装置上游的搬纸装置,所述搬纸装置包括:
搬纸机构,所述搬纸机构包括:送纸轨道;
位于所述送纸轨道两侧的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之间的距离沿送纸方向逐渐减小、直至与纸张宽度相等,所述供纸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沿送纸方向的下游端部均垂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
上述任一所述的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出纸口下游。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机构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供纸机构;
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出纸口下游、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三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
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出纸口下游、位于所述后处理装置上游的中间送纸单元,所述中间送纸单元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供纸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图像形成系统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在小尺寸纸张上形成图像,利用所述后处理装置的搬纸装置将纸张调整至正确位置、且不倾斜地搬送至供纸机构、接着由供纸机构将纸张不倾斜地搬送至裁纸装置、接着利用裁纸装置先将一张校正后的纸张的后端空白边缘部分切除、接着利用裁纸装置将另一张校正后的纸张的前端空白边缘部分切除、接着利用贴胶带装置将两张空白边缘部分切除后的纸张首尾拼合在一起,依照该方式即可将多张形成有图像、且空白边缘部分切除之后的纸张首尾拼合在一起以形成大尺寸纸张,该大尺寸纸张上的图像是由多张小尺寸纸张上的图像拼合而成,从而实现了绘图仪的功能。在拼合图像的过程中,利用供纸机构可以将纸张的欲切割位置不倾斜地搬送至裁纸装置中的指定位置,使得纸张的欲切割位置与裁纸方向平行,保证了裁切精度。
进一步地,当所述供纸机构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70%时,纸张穿过供纸辊之后不会存在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通过控制供纸辊的转动角度,即可精确控制纸张的搬送距离,使得纸张被准确地搬送至裁纸装置的指定位置、且保证纸张的前端面是平齐的,进一步保证了图像的拼合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现有一种供纸机构搬送纸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利用图1所示供纸机构搬送纸张的示意图一,其中,图2(a)是沿垂直于送纸方向看过去的侧视图,图2(b)是沿送纸方向看过去的前视图;
图3是利用图1所示供纸机构搬送纸张的示意图二,其中,图3(a)是沿垂直于送纸方向看过去的侧视图,图3(b)是沿送纸方向看过去的前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图像形成系统中后处理装置的正投影视图,其中,图5(a)是前视图,图5(b)是俯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图像形成系统中搬纸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搬纸装置的立体剖面图;
图8是利用图6所示搬纸装置搬送纸张的简化示意图,其中,图8(a)是前视图,图8(b)是俯视图;
图9是利用不同尺寸的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搬送纸张时,纸张偏移倾斜、褶皱变形、横向弯曲变形的改善程度表;
图10是利用不同尺寸的单个供纸辊搬送纸张时,纸张偏移倾斜、褶皱变形、横向弯曲变形的改善程度表;
图11是图5所示后处理装置中裁纸装置的切割刀侧视图;
图12是利用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所形成大尺寸纸张的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后处理装置的正投影视图,其中,图13(a)是前视图,图13(b)是俯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后处理装置中裁纸装置的切割刀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图像形成系统中裁纸装置的局部结构立体图一;
图17是图15所示图像形成系统中裁纸装置的局部结构立体图二;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简化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简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术语解释:纸张宽度是指被搬送纸张前端的长度尺寸;纸张长度是指纸张垂直于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经研究发现,造成现有供纸机构在搬送纸张时,纸张有可能发生偏移倾斜、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的原因均为:如图1所示,压辊1沿供纸辊3轴线方向的长度L1,与被搬送纸张P的宽度L2之比过小。现有供纸辊3中,压辊1的长度L1与纸张P的宽度L2之比一般为8.4%(可以在8.4%左右浮动)。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该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比现有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一些,解决了现有供纸机构在搬送纸张时纸张有可能发生偏移倾斜、褶皱变形及横向弯曲变形的问题。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越大,纸张偏移倾斜、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的问题越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因此,在利用该供纸机构、向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搬送纸张时,纸张能够不倾斜地搬送至后处理装置,且搬送至后处理装置的纸张不存在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从而提高了图像的拼合精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a;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a出纸口E下游的后处理装置(未标识)。从图像形成装置1a出纸口E送出的纸张直接送入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搬纸装置20、供纸机构、裁纸装置10和贴胶带装置(未图示),沿送纸方向B,所述供纸机构位于搬纸装置20的下游,所述供纸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270,裁纸装置10位于所述供纸机构的下游,所述贴胶带装置位于裁纸装置10的下游。
搬纸装置20不仅用于将从图像形成装置1a出纸口E排出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搬送至所述供纸机构的供纸辊270,还用于对纸张进行校正,使形成有图像的纸张能够调整至正确位置、且不倾斜地搬送至供纸辊270。所述供纸辊270用于将纸张不倾斜地搬送至裁纸装置10。裁纸装置10用于将校正后的纸张的空白边缘部分切除;所述贴胶带装置用于将空白边缘部分切除后的多张纸张首尾拼合在一起。
具体地,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绘图仪功能: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a在小尺寸纸张上形成图像,利用所述后处理装置的搬纸装置20将纸张调整至正确位置、且不倾斜地搬送至供纸机构的供纸辊270、接着利用供纸辊270将纸张不倾斜地搬送至裁纸装置10、接着利用裁纸装置10先将一张校正后的纸张的后端空白边缘部分切除、接着利用裁纸装置10将另一张校正后的纸张的前端空白边缘部分切除、接着利用贴胶带装置将两张空白边缘部分切除后的纸张首尾拼合在一起,依照该方式即可将多张形成有图像、且空白边缘部分切除之后的纸张首尾拼合在一起以形成大尺寸纸张,该大尺寸纸张上的图像是由多张小尺寸纸张上的图像拼合而成,从而实现了绘图仪的功能。
结合图6至图8所示,所述后处理装置中的搬纸装置20包括:搬纸机构,所述搬纸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送纸轨道210和第二送纸轨道220;沿送纸方向B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搬送辊230,第一搬送辊230穿过第一送纸轨道210、并位于第一送纸轨道210和第二送纸轨道220之间的间隔内;沿送纸方向B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搬送辊240,第二搬送辊240穿过第二送纸轨道220、并位于第一送纸轨道210和第二送纸轨道220之间的间隔内,第一搬送辊230、第二搬送辊240沿送纸方向B间隔排列;
位于第一送纸轨道210及第二送纸轨道220两侧的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之间的距离沿送纸方向B逐渐减小、直至与纸张宽度相等(参考图8所示),即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沿送纸方向B的下游端部之间的距离,与纸张宽度相等。
下面对搬纸装置20的工作过程作介绍:
继续参照图8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搬送辊2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搬送辊240,借助第一搬送辊230与纸张P1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二搬送辊240与纸张P1之间的摩擦力,将纸张P1向前搬送,在搬送纸张P1时,第一搬送辊230与纸张P1的上表面接触,第二搬送辊240与纸张P1的下表面接触,因此,在搬纸装置20中不是借助相互夹压的搬送辊来搬送纸张P1,纸张P1的搬送是非夹压状态下的搬送;
参照图8(b)所示,纸张P1倾斜地沿送纸方向B移动的过程中,纸张P1会与第一引导板250、第二引导板260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在纸张P1沿着第一引导板250、第二引导板260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时,引导板(第一引导板250、第二引导板260中的至少一个)会给纸张P1施加一个推力,由于纸张P1的搬送是非夹压状态下的搬送,故在该推力的作用下,纸张P1可以沿着平行于纸张P1所在平面的方向摆动,使得纸张P1的倾斜会发生调整;当纸张P1移动至第一引导板250与第二引导板260沿送纸方向B的下游端部时,由于第一引导板250下游端部与第二引导板260下游端部之间的距离与纸张P1的宽度相等,因此,纸张P1的上端会沿着第一引导板250移动、纸张P1的下端会沿着第二引导板260移动,使纸张P1的前端和后端与送纸方向B垂直,从而实现了对纸张P1进行倾斜校正;
当纸张P1刚送入所述搬纸装置时,在垂直于送纸方向B上纸张P1可能偏离搬纸装置,即纸张P1未关于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的对称线M对称,在图中以纸张P1更靠近第一引导板250为例,在纸张P1沿送纸方向B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纸张P1会逐渐向第一引导板250靠近,纸张P1的前端角会顶上第一引导板250的上游板,由于整个纸张还在被搬送辊向前搬送,顶在第一引导板250上的前端角会顺着第一引导板250的上游板滑动,并且所产生阻力的反力使得靠近第一引导板250的的那一边逐渐向第一引导板250的上游板平行靠齐(使纸张倾斜),当纸张P1移动至第一引导板250与第二引导板260的下游板时,靠近第二引导板260的前端角会先顶上第二引导板260,由于整个纸张还在被搬送辊向前搬送,顶在第二引导板260上的前端角会顺着第二引导板260的下游板滑动,并且所产生阻力的反力使得靠近第二引导板260的那一侧边逐渐向第二引导板260下游板平行靠齐,由于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的下游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纸张P1的宽度,纸张P1会关于图示中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的对称线M对称,从而使纸张P1由更靠近第一引导板250的位置、调整至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之间的中心位置,实现了对纸张P1进行位置校正。
由上述可知,搬纸装置20可以一边利用第一搬送辊230及第二搬送辊240来搬送纸张P1,一边在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的引导作用下对纸张P1进行校正,使纸张P1能够调整至正确位置、且不倾斜地搬送至供纸机构,缩短了纸张拼合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送纸轨道210沿送纸方向B起伏不平,第一送纸轨道210包括:沿送纸方向B交错排列的第一弧形凸部211和第一弧形凹部212;第二送纸轨道220沿送纸方向B起伏不平,第二送纸轨道220包括:沿送纸方向B交错排列的第二弧形凸部221和第二弧形凹部222;第一弧形凸部211与第二弧形凸部221沿送纸方向位置对应,第一弧形凹部212与第二弧形凹部222沿送纸方向位置对应。可以视本实施例的第一送纸轨道210、第二送纸轨道220呈波浪形。
沿送纸方向B起伏不平的第一送纸轨道210及第二送纸轨道220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如图8所示,纸张P1在第一送纸轨道210与第二送纸轨道220之间沿着送纸方向B移动时,纸张P1也会沿着送纸方向B呈现起伏不平的状态,使得纸张P1横向(即纸张宽度方向)抗弯强度加强,因此,在纸张P1沿着第一引导板250、第二引导板260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时,纸张P1的宽度方向上不容易发生弯折或拱起变形(该变形使纸张的宽度尺寸减小),因而减少了无法对纸张进行位置校正及倾斜校正的可能,提高了搬纸装置校正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还能够提高第一搬送辊230及第二搬送辊240的搬送力。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搬送辊230位于第一弧形凹部212的最低点处,第二搬送辊240位于第二弧形凸部221的最高点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搬送辊230的搬送力,与纸张P1的抗弯力和纸张P1的重力之差呈正比,第二搬送辊240的搬送力,与纸张P1的抗弯力和纸张P1的重力之和呈正比。与第一搬送辊230位于第一送纸轨道210的其他位置、第二搬送辊240位于第二送纸轨道220的其他位置相比,这种情况下第一搬送辊230、第二搬送辊240的搬送力最大。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送纸轨道210、第二送纸轨道220相互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所示,第一引导板250分为第一上游板和第一下游板(未标识),第二引导板260分为第二上游板和第二下游板,所述第一上游板、第二上游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下游板、第二下游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下游板与第二下游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纸张宽度,所述第一上游板与第二下游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沿送纸方向逐渐减小。换言之,相对于所述第一下游板而言,所述第一上游板向远离第二引导板的方向上扬;相对于所述第二下游板而言,所述第二上游板向远离第一引导板的方向上扬,沿送纸方向B所述第一上游板和第二上游板呈八字形设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送纸轨道210及第二送纸轨道220呈板状。第一送纸轨道210具有多个沿送纸方向B间隔排列的开口(未标识),第一搬送辊230穿过该开口进入第一送纸轨道210与第二送纸轨道220之间的间隔内。第二送纸轨道220具有多个沿送纸方向B间隔排列的开口(未标识),第二搬送辊240穿过该开口进入第一送纸轨道210与第二送纸轨道220之间的间隔内。
如图5所示,所述供纸机构的两个供纸辊270分别位于台板承载面S的上下两侧,供纸辊270的轴线C,与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沿送纸方向B的下游端部均垂直、与裁纸方向A平行。供纸辊270包括轴和固定在轴上的至少一个压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辊为弹性辊(如橡胶辊)。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a在纸张P1上形成图像之后,纸张P1从出纸口E送入搬纸装置20。利用搬纸装置20对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1进行校正,使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1能够调整至正确位置、且不倾斜地搬送至供纸辊270,再由供纸辊270将纸张P1搬送至裁纸装置10。
在第一引导板250与第二引导板260之间的距离绝对地等于纸张P1宽度的理想情况下,纸张P1从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出来之后,纸张P1的前端和后端会与送纸方向B垂直;但是,由于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存在制造误差、纸张P1也存在误差,很难保证第一引导板250与第二引导板260之间的距离绝对地等于纸张P1宽度,只能保证第一引导板250与第二引导板260之间的距离近似地等于纸张P1宽度。因此,纸张P1从第一引导板250和第二引导板260出来之后,纸张P1的前端和后端只能近似地垂直于送纸方向B。
为了解决该问题,供纸辊270也可以是定位辊(resist roller)。在定位辊的作用下,能够调整纸张P1的倾斜状态,使纸张P1的前端与裁纸方向A平行。
其中,供纸辊270校正纸张P1的一种原理如下:转动第一搬送辊230(第一搬送辊230、第二搬送辊240中距离供纸辊270最近的搬送辊,在此以第一搬送辊230为例),向朝向供纸辊270的方向搬送纸张P1,此时供纸辊270静止不动,若纸张P1倾斜,纸张P1前端的一侧将先接触供纸辊270,此时纸张P1被静止不动的供纸辊270阻挡而无法继续前进,由于第一搬送辊230仍在搬送纸张P1,因此纸张P1会拱起,并等待纸张P1前端的另一侧抵达供纸辊270,最后纸张P1前端的两侧都将接触供纸辊270并停止前进,进而达到校正纸张P1的效果。
当纸张P1校正好之后,供纸辊270开始转动,以将纸张P1搬送至裁纸装置10。
供纸辊270校正纸张P1的另一种原理如下:转动第一搬送辊230(第一搬送辊230、第二搬送辊240中距离供纸辊270最近的搬送辊,在此以第一搬送辊230为例),向朝向供纸辊270的方向搬送纸张P1,此时供纸辊270静止不动,搬送一段时间之后,供纸辊270开始转动,位于台板承载面S上方的供纸辊27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位于台板承载面S下方的供纸辊27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阻挡纸张P1继续前进,由于第一搬送辊230仍在搬送纸张P1,因此纸张P1会拱起,并等待纸张P1前端的另一侧抵达供纸辊270,最后纸张P1前端的两侧都将接触供纸辊270并停止前进,进而达到校正纸张P1的效果。
当纸张P1校正好之后,每个供纸辊270按照与原来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始转动,以将纸张P1搬送至裁纸装置10。
利用供纸辊270校正好纸张P1之后,转动供纸辊270,以将纸张P1搬送至裁纸装置10。
供纸辊270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现有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使得所述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P1的宽度之比(为设定值),大于现有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一般为8.4%左右)。在利用该供纸机构搬送纸张时,纸张更不容易发生偏移倾斜,使得纸张P1在穿过供纸辊270之后,纸张P1的前端仍然能够与裁纸方向A平行。
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越大时,纸张越不容易发生偏移倾斜。经研究发现,如图9所示,利用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270搬送克重为80g/m2的纸张时,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30%时,纸张发生偏移倾斜的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定义30%为克重为80g/m2的纸张偏移倾斜改善的临界值。需说明的是,当被搬送纸张的克重在80g/m2左右浮动时,该纸张的纸张偏移倾斜改善的临界值也在30%左右浮动。例如,当被搬送纸张的克重小于80g/m2时,该纸张的纸张偏移倾斜改善的临界值大于30%(如35%);当被搬送纸张的克重大于80g/m2时,该纸张的纸张偏移倾斜改善的临界值小于30%(如20%)。
如前所述,在利用现有供纸辊搬送纸张时,还存在纸张会发生褶皱变形的问题。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越大时,纸张越不容易发生褶皱变形。经研究发现,如图9所示,利用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搬送克重为80g/m2的纸张时,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60%时,纸张发生褶皱变形的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足够大时,即使两个供纸辊的相切面与通纸面之间的高度差较大,被搬送纸张也不容易出现褶皱变形。
定义60%为克重为80g/m2的纸张褶皱变形改善的临界值。需说明的是,当被搬送纸张的克重在80g/m2左右浮动时,该纸张的纸张褶皱变形改善的临界值也在60%左右浮动。例如,当被搬送纸张的克重小于80g/m2时,该纸张的纸张褶皱变形改善的临界值大于60%(如65%);当被搬送纸张的克重大于80g/m2时,该纸张的褶皱变形改善的临界值小于60%(如50%)。
综合上述可知,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60%时,纸张偏移倾斜、以及纸张发生褶皱变形的问题均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前所述,在利用现有供纸辊搬送纸张时,还存在纸张会发生横向弯曲变形的问题。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越大时,纸张越不容易发生横向弯曲变形。经研究发现,如图9所示,利用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搬送克重为80g/m2的纸张时,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70%时,纸张发生横向弯曲变形的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足够大时,即使两个供纸辊的相切面与通纸面之间的高度差较大,被搬送纸张也不容易出现横向弯曲变形。
定义70%为克重为80g/m2的纸张横向弯曲变形改善的临界值。需说明的是,当被搬送纸张的克重在80g/m2左右浮动时,该纸张的纸张横向弯曲变形改善的临界值也在70%左右浮动。例如,当被搬送纸张的克重小于80g/m2时,该纸张的纸张横向弯曲变形改善的临界值大于60%(如75%);当被搬送纸张的克重大于80g/m2时,该纸张的横向弯曲变形改善的临界值小于70%(如60%)。
综合上述可知,当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70%时,纸张偏移倾斜、纸张发生褶皱变形、以及纸张发生横向弯曲变形的问题均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需说明的是,所述纸张偏移倾斜改善的临界值大小、纸张褶皱变形改善的临界值大小、及纸张横向弯曲变形改善的临界值大小均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不能仅局限于所给实施例,该因素除了包括纸张克重之外,还包括纸张湿度、纸质等因素。
因此,为了解决搬送纸张时,可能出现的纸张倾斜问题、纸张褶皱变形问题、纸张横向弯曲变形问题,应根据搬送纸张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纸张偏移倾斜改善的临界值、纸张褶皱变形改善的临界值、及纸张横向弯曲变形改善的临界值,使所述纸张偏移倾斜改善的临界值在30%左右浮动、所述纸张褶皱变形改善的临界值大小在60%左右浮动、所述纸张横向弯曲变形改善的临界值在70%左右浮动。
由上述可知,当供纸辊270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70%时,纸张P1经由供纸辊270搬送至裁纸装置10时,纸张P1能够不倾斜地搬送至裁纸装置10,且纸张P1不存在褶皱变形及横向弯曲变形。
与之相对应地,在利用包含相同尺寸、但数量为单个的供纸辊的供纸机构来搬送同样的纸张时,纸张偏移倾斜、褶皱变形、横向弯曲变形的改善程度如图10所示。
如前所述,当供纸辊270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70%时,纸张P1穿过供纸辊270之后不会存在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精确控制供纸辊270的转动角度,即可精确控制纸张P1的搬送距离,使得纸张P1被准确地搬送至裁纸装置10的指定位置,且保证纸张P1的前端面是平齐的。该搬送距离等于供纸辊270的转动角度乘以供纸辊270的半径。为此,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供纸辊270转动角度的第一控制装置,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可以为步进电机。
由此可见,供纸辊270不仅具有搬送纸张P1、校正纸张P1的作用,还具有精确控制纸张P1的搬送距离的作用。因此,在后处理装置工作时,不仅要控制供纸辊270的转动(包括开始转动的时刻、转动的方向等),还要精确控制供纸辊270的转动角度。
若供纸辊270为现有供纸辊,虽然通过控制现有供纸辊的转动角度能够控制纸张P1的搬送距离,但由于纸张P1在穿过现有供纸辊时可能发生横向弯曲变形和褶皱变形,因此,纸张P1可能无法非常准确地被搬送至指定位置,且纸张P1的前端面不是平齐的。
继续参照图4和图5所示,所述后处理装置中的裁纸装置10包括:用于承载纸张P1的台板110,台板110的承载面S设有切割槽111;可沿裁纸方向A移动的切割刀120,在裁纸状态,切割刀120位于切割槽111内、切割刀120的刀刃朝向裁纸方向A,使得切割刀120能够沿着切割槽111对纸张进行切割;可移动的压纸部130,压纸部130可按压在切割槽111的两侧(图5中为左右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压纸部130为包括:位于切割槽111两侧的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与同一转轴140连接、并可在台板承载面S上沿裁纸方向A滚动。第一压纸滚子131、第二压纸滚子132可按压在切割槽111的两侧。第一压纸滚子131、第二压纸滚子132、转轴140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沿着转轴140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列,当驱使转轴140一边转动、一边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沿着裁纸方向A滚动。
在具体实施例中,转轴140、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个转轴140上固定有一个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两个转轴140沿着裁纸方向A间隔排列,沿着裁纸方向A相邻的两个压纸滚子间隔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裁纸装置10还包括:可沿裁纸方向A移动的牵引部150,牵引部150与转轴140连接、并位于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之间,切割刀120固定在牵引部150上,在裁纸状态,切割刀120的最低点(即刀尖)位于切割槽111内,切割刀120的刀尾位于切割槽111上方。
在具体实施例中,牵引部150可以套设在转轴140上。当驱使牵引部150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时,牵引部150位于台板110上方,牵引部150能够带动转轴140一边转动、一边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由于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固定在转轴140上,因此,当牵引部150沿裁纸方向A移动,也能带动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沿着裁纸方向A滚动。由于切割刀120固定在牵引部150上,因而牵引部150能够同时带动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裁纸装置10还包括:两个沿裁纸方向A延伸的引导导轨160。所述两个引导轨道160位于台板110承载面S上方、并位于切割槽111的两侧。两个引导轨道160与台板承载面S之间存在间隔。在裁纸状态,转轴140能够沿着两个引导轨道160移动,使转轴160的移动路径是固定的。由于切割刀120固定在牵引部150上,而牵引部150与转轴140连接,因而能够防止切割刀120的移动路径会发生偏移,从而使切割刀120始终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提高了裁切精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使转轴140沿轴向方向上的长度与两个引导轨道160之间的距离相等,且转轴140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个引导轨道160接触。这样一来,当驱使转轴140移动时,两个引导轨道160能够限定转轴140在两个引导轨道160之间移动,防止转轴140的移动路径发生偏移,进而防止了切割刀120的移动路径会发生偏移,提高了裁切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转轴140的圆周面上设置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形状与引导轨道160的形状吻合,将两个引导轨道160分别嵌入转轴140上的两个环形凹槽内之后,即可使得转轴140沿着两个引导轨道160移动。
如前所述,通过控制供纸辊270的转动角度,可以精确控制纸张P1的搬送距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该搬送距离,使纸张P1被搬送至切割槽111、并使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D与切割刀120的刀刃对准,使得能够沿着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D进行裁切,保证了裁切精度。所述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D是指:纸张P1的打印区域(图5中阴影部分)与空白边缘部分之间的边界,且该欲切割位置D与纸张P1的前端及后端平行。
纸张P1搬送至切割槽111时,纸张P1的前端或后端依然与供纸辊270的轴线C平行,由于供纸辊270的轴线C与裁纸方向A平行,因此,纸张P1的前端或后端与裁纸方向A平行。由于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D与纸张P1的前端及后端平行,因此,纸张P1搬送至切割槽111时,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D与裁纸方向A平行。
下面以欲切除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1的前端空白边缘部分M1或后端空白边缘部分M2为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裁纸装置10切割纸张P1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纸张P1搬送至台板110的承载面S上,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D与裁纸方向A平行,切割刀120的刀刃朝向裁纸方向A、并对准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D,纸张P1沿裁纸方向A的一个边角位于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下方、且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被按压在切割槽111的两侧;
使牵引部150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在牵引部150的带动下,转轴140能够一边转动、一边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且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在切割刀120移动过程中对纸张P1进行切割,直至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离开纸张P1,在转轴140的转动作用下,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能够沿着裁纸方向A滚动,因而在纸张P1欲切割位置D两侧的附近位置,总是会被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按压住,使得在对纸张P1进行切割时纸张P1不会发生偏移;
在切割纸张P1时,由于转轴140能够沿着两个引导轨道160移动,因此,两个引导轨道160能够限定转轴140的移动路径,使转轴140的移动路径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保证切割刀120始终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
由上述可知,在利用本发明的裁纸装置10裁切纸张P1时,由于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D两侧始终被压纸部130按压住,因此,在切割力的作用下纸张P1不会发生移动,使得切割刀120的刀刃能够始终对准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D,提高了裁切精度。
如前所述,在裁纸状态,会按压第一压纸滚子131、第二压纸滚子132,使纸张P1被按压在台板110上。在本实施例中,台板110适于与第一压纸滚子131及第二压纸滚子132接触的部分的材料为具有铁磁性的金属(铁、钴、镍、钆等),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的材料为磁铁,这样一来,利用第一压纸滚子131及第二压纸滚子132与台板110之间的磁性吸引作用,在不依靠外界作用力的条件下,也能够将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按压在台板110的承载面S上。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台板110适于与第一压纸滚子131及第二压纸滚子132接触的部分的材料为磁铁,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的材料为具有铁磁性的金属(铁、钴、镍、钆等)。
在本实施例的裁纸装置10中,在非裁纸状态,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也置于台板110的承载面S上,且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位于切割槽111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在将纸张P1置于切割槽111上方之前,使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退让至切割槽111沿裁纸方向A的端部,等纸张P1置于切割槽111上方之后,再驱使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滚动,以将纸张P1的边角按压住,接下来再切割纸张。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非裁纸状态,第一压纸滚子131和第二压纸滚子132也可以不置于台板110的承载面S上。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滑轮(未图示)来驱使牵引部150沿裁纸方向A移动。所述滑轮包括:可绕中心轴转动、并带有沟槽的圆盘;位于所述沟槽内的柔索(如绳子、钢索、链条等)。其中,所述滑轮柔索的一端与牵引部150固定连接,这样一来,转动所述滑轮的圆盘,即可驱使牵引部150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进而带动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
在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1所示,切割刀120具有两个刀刃,一个刀刃朝向第一裁纸方向,另一个刀刃朝向第二裁纸方向,所述第一裁纸方向与第二裁纸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裁纸方向、第二裁纸方向中,一个为裁纸方向A,另一个为与裁纸方向A相反的方向。这样一来,切割刀120既能够沿着裁纸方向A对纸张P1进行切割,也能够沿着与裁纸方向A相反的方向对纸张P1进行切割。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切割刀120可以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对纸张P1进行切割,即牵引部150能够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在裁纸装置10中具有两个所述滑轮,一个滑轮用于驱使牵引部150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另一个滑轮用于驱使牵引部150沿着与裁纸方向A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继续参照图5所示,沿送纸方向B位于裁纸装置10下游的另一供纸机构,所述另一送纸机构与上述位于裁纸装置10上游的供纸机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另一供纸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190。这样一来,将纸张P1的空白边缘部分切除之后,可以利用供纸辊190将纸张P1搬离切割槽1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供纸辊190转动角度的第二控制装置。通过精确控制供纸辊190的转动角度,即可精确控制纸张P1的搬送距离,该搬送距离等于供纸辊190的转动角度乘以供纸辊190的半径。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可以为步进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沿送纸方向B,所述后处理装置中的贴胶带装置位于切割槽111的下游、位于供纸辊190的上游。这样一来,利用裁纸装置10将前一张纸张的后端空白边缘部分M2切除之后,可以利用供纸辊190将该纸张P1搬送至待贴合位置E,并使纸张P1的后端位于待贴合位置E,然后,利用裁纸装置10将后一张纸张的前端空白边缘部分M1切除之后,可以利用供纸辊190将该纸张P1搬送至待贴合位置E,并使该纸张P1的前端位于待贴合位置E,然后,利用所述贴胶带装置将两张纸张首尾贴合在一起。
所述贴胶带装置可以为现有贴胶带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可知,通过控制供纸辊190的转动角度,可以控制纸张P1的搬送距离,以将纸张P1的前端或后端搬送至待贴合位置E。由于供纸辊190能够很好的解决在搬送纸张过程中纸张发生倾斜的问题,因此,能够将纸张P1的前端或后端不倾斜地搬送至待贴合位置E。
当供纸辊190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70%时,纸张P1穿过供纸辊190之后不会存在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精确控制供纸辊190的转动角度,即可精确控制纸张P1的搬送距离,使得纸张P1被准确地搬送至待贴合位置E、且保证纸张P1的前端面是平齐的,使得纸张P1的前端或后端与待贴合位置E平行并重合,保证了图像的拼合精度。
若供纸辊190为现有供纸辊,虽然通过控制现有供纸辊的转动角度能够控制纸张P1的搬送距离,但由于纸张P1在穿过现有供纸辊时会发生横向弯曲变形和褶皱变形,因此,纸张P1无法非常准确地被搬送至待贴合位置E,进而会影响图像的拼合精度。
下面结合图4和图5所示,对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工作过程作详细介绍:
步骤S1:从图像形成装置1a出纸口E排出、并形成有图像的第n张纸张P1,经由搬纸装置20搬送至供纸辊270,在供纸辊270的作用下,使第n张纸张P1的前端与供纸辊270的轴线C平行;
步骤S2:利用供纸辊270将第n张纸张P1的前端欲切割位置D搬送至切割槽111的指定位置,此时第n张纸张P1的搬送距离为X1与X3之和,使得切割刀120的刀刃对准第n张纸张P1的前端欲切割位置D,所述X1是指:纸张P1的前端空白边缘部分的宽度,所述X3是指:供纸辊270的轴线C与切割刀120刀刃之间的垂直距离;
步骤S3:供纸辊270停止转动,利用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将第n张纸张P1的前端空白边缘部分M1切除;
步骤S4:利用供纸辊270和供纸辊190,将第n张纸张P1的后端欲切割位置D搬送至切割槽111的指定位置,此时第n张纸张P1的搬送距离为X0减去X1与X2之和,使得切割刀120的刀刃对准第n张纸张P1的后端欲切割位置D,所述X0是指:纸张P1的长度(纸张沿送纸方向上的尺寸),所述X2是指:纸张P1的后端空白边缘部分M2的宽度;
步骤S5:供纸辊270和供纸辊190停止转动,利用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将第n张纸张P1的后端空白边缘部分M2切除;
步骤S6:利用供纸辊190将第n张纸张P1搬离切割槽111,此时第n张纸张P1的搬送距离为X4,使得第n张纸张P1的后端位于待贴合位置E,所述X4是指:待贴合位置E与切割刀120刀刃之间的垂直距离;
步骤S6之后该系统停止工作,或者,步骤S6之后接着执行步骤S7。
步骤S7为:从图像形成装置1a出纸口E排出、并形成有图像的第n+1张纸张P1,经由搬纸装置20被搬送至供纸辊270,在供纸辊270的作用下,使第n+1张纸张P1的前端与供纸辊270的轴线C平行;
步骤S8:利用供纸辊270将第n+1张纸张P1的前端欲切割位置D搬送至切割槽111的指定位置,此时第n+1张纸张P1的搬送距离为X1与X3之和,使得切割刀120的刀刃对准第n+1张纸张P1的前端欲切割位置D;
步骤S9:供纸辊270停止转动,利用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将第n+1张纸张P1的前端空白边缘部分M1切除;
步骤S10:利用供纸辊270和供纸辊190将第n+1张纸张P1的前端搬离切割槽111,此时第n+1张纸张P1的搬送距离为X4,使得第n+1张纸张P1的前端位于待贴合位置E;
步骤S11:供纸辊270和供纸辊190停止转动,利用贴胶带装置将第n张纸张的后端与第n+1张纸张的前端拼合在一起;
步骤S12:利用供纸辊270和供纸辊190,将第n+1张纸张P1的后端欲切割位置D搬送至切割槽111,此时第n+1张纸张P1的搬送距离为X0减去X1、X2及X4三者之和,使得切割刀120的刀刃对准第n+1张纸张P1的后端欲切割位置D;
步骤S13:供纸辊270和供纸辊190停止转动,利用切割刀120将第n+1张纸张P1的后端空白边缘部分M2切除;
步骤S14:利用供纸辊190将第n+1张纸张P1搬离切割槽111,此时第n+1张纸张P1的搬送距离为X4。
步骤S14之后该系统停止工作,或者,步骤S14之后再参照上述步骤S7至S14,以将第n+2张纸张P1的前端与第n+1张纸张P1的后端拼合在一起。
利用上述步骤可以将多张形成有图像的第一尺寸纸张P1的空白边缘部分M1、M2(定义为纸张长度方向上的空白边缘部分)切除,然后,沿纸张长度方向(即为送纸方向B)依次将空白边缘部分M1、M2切除后的纸张P1首尾拼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二尺寸纸张P2,第二尺寸纸张P2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一尺寸纸张P1的长度尺寸,第二尺寸纸张P2的宽度尺寸等于第一尺寸纸张P1的宽度尺寸,如此一来,可以将多个小图像拼合成一个大图像。
利用上述步骤所形成的第二尺寸纸张P2还有空白边缘部分M3、M4(定义为纸张宽度方向上的空白边缘部分)未被切除。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中,还可包括另一后处理装置,所述另一后处理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后处理装置的结构相同,也是包括裁纸装置和贴胶带装置,只不过所述另一后处理装置位于上述后处理装置的下游。
在利用上述后处理装置形成形成有图像的第二尺寸纸张P2之后,结合图5和图12所示,利用所述另一后处理装置的裁纸装置,将多张第二尺寸纸张P2宽度方向上的空白边缘部分M3、M4切除,然后,沿纸张宽度方向依次将空白边缘部分M3、M4切除后的多张第二尺寸纸张P2首尾拼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三尺寸纸张P3,第三尺寸纸张P3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尺寸纸张P2的长度尺寸,第三尺寸纸张P3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尺寸纸张P2的宽度尺寸,如此一来,可以将多个小图像拼合成一个大图像。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的裁纸装置中,如图13所示,压纸部130为压纸滚子,压纸滚子与转轴140连接、并可在台板承载面S上沿裁纸方向A滚动;结合图14所示,切割刀120呈环形,切割刀120的刀尾固定在压纸滚子130的圆周面上,在裁纸状态,切割刀120的最低点(即刀尖)位于切割槽111内;可沿裁纸方向A移动的牵引部150,牵引部150与转轴14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驱使牵引部150移动,使得能够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切割纸张。
在本实施例的裁纸装置中,在非裁纸状态,所述压纸滚子置于台板110的承载面S上,且所述压纸滚子沿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位于切割槽111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在将纸张置于切割槽111上方之前,使所述压纸滚子退让至切割槽111沿裁纸方向A的端部,等纸张P1置于切割槽111上方之后,再驱使所述压纸滚子滚动,以将纸张的边角按压住,接下来再切割纸张。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非裁纸状态,所述压纸滚子也可以不置于台板110的承载面S上。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17所示,压纸部130包括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且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可沿着背离台板承载面S的方向F移动,第一压纸条131、第二压纸条132可按压在切割槽111的两侧;在裁纸状态,切割刀120的刀尾与切割槽111的底部、以及切割槽111沿裁纸方向A延伸的两个侧壁均接触,切割刀120的最高点(即刀尖)位于切割槽111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纸条131、第二压纸条132的两个端部固定在一起,以使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的运动可以同步。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的一个端部通过连接部13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的另一个端部也通过连接部133固定连接在一起,且第一压纸条131、第二压纸条132和两个连接部133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悬置的连杆,使第一压纸条131、第二压纸条132沿着背离台板承载面S的方向F移动,以及使第一压纸条131、第二压纸条132按压在台板的承载面S上。在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133悬挂在连杆134上,而连杆134套设在固定轴135上,且连杆134能够绕着固定轴135摆动。当两个连杆134顺时针摆动时,能使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沿着背离台板承载面S的方向F移动,从而将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抬起来;当两个连杆134逆时针摆动时,能使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沿着与方向F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按压在台板110上。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裁纸状态,可以利用滑轮来驱使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所述滑轮柔索的一端与切割刀120固定连接,这样一来,转动所述滑轮的圆盘,即可驱使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及切割槽11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裁纸装置具有两个所述滑轮,一个滑轮用于驱使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另一个滑轮用于驱使切割刀120沿着与裁纸方向A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本实施例的裁纸装置能够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对纸张进行切割。
下面对利用本实施例的裁纸装置对纸张进行切割的方法作简单介绍:
沿顺时针方向摆动连杆134,沿着方向F将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抬起来,将纸张放置在台板110的承载面S上;切割刀120的刀刃朝向裁纸方向A、并对准纸张P1的欲切割位置;沿逆时针方向摆动连杆134,使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将纸张按压在台板110上,且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位于切割槽111的两侧;
使切割刀120沿着裁纸方向A及切割槽111移动,在切割刀120移动过程中对纸张进行切割,在切割刀120移动过程中,由于切割刀120被夹持在切割槽111内,因此,切割刀120的移动路径不会发生偏移,保证切割刀120始终沿着裁纸方向A移动。
在本实施例的裁纸装置中,在非裁纸状态,第一压纸条131和第二压纸条132悬置在台板110的承载面S上方。
第四实施例
如图18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a,图像形成装置1a的排纸机构11a包括上述供纸机构,所述供纸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a出纸口下游的后处理装置1b,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裁拼合成大尺寸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1a出纸口排出的纸张可以直接送入后处理装置1b。
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1a的排纸机构11a中设置所述供纸机构,可以使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1a的出纸口不倾斜地排出,并被不倾斜地送入后处理装置1b。当所述供纸机构的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70%时,纸张P1穿过供纸辊之后不会存在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这样能保证后处理装置能够将多张小尺寸纸张精确地拼合成大尺寸纸张。
本实施例的后处理装置1b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后处理装置,当然,后处理装置1b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裁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
第五实施例
如图1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a;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a出纸口下游的中间送纸单元1c,中间送纸单元1c包括上述供纸机构,所述供纸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面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位于中间送纸单元1c下游的后处理装置1b,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裁拼合成大尺寸纸张。从图像形成装置1a出纸口排出的纸张,经由中间送纸单元1c送入后处理装置1b。
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1a与后处理装置1b之间设置包含所述供纸机构的中间送纸单元1c,可以使纸张不倾斜地搬送至后处理装置1b。当所述供纸机构的供纸辊中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大于等于70%时,纸张P1穿过供纸辊之后不会存在横向弯曲变形及褶皱变形,这样能保证后处理装置能够将多张小尺寸纸张精确地拼合成大尺寸纸张。
本实施例的后处理装置1b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后处理装置,当然,后处理装置1b也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裁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在第六实施例中,所述搬纸装置中的所述第一引导板分为第一上游板和第一下游板,所述第二引导板为平板,所述第一下游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纸张宽度,所述第一上游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沿送纸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中,所述搬纸装置中的搬纸机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他适于搬送纸张的搬纸机构,如传送带。在这种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设置在传送带的两侧,即可达到在搬送纸张的同时对纸张进行倾斜校正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当第一送纸轨道、第二送纸轨道沿送纸方向呈起伏不平的形状时,第一送纸轨道、第二送纸轨道并不局限于波浪形,只要使得纸张在穿过第一送纸轨道与第二送纸轨道之间的间隔时能够使纸张呈现起伏不平的状态(即纸张不呈平面)即可。例如,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送纸轨道、第二送纸轨道均由多个呈“
Figure BDA0000384375970000251
”形的单元沿送纸方向首尾连接而成,或者,第一送纸轨道、第二送纸轨道均由多个呈“
Figure BDA0000384375970000252
”及“
Figure BDA0000384375970000253
”形的单元沿送纸方向首尾连接而成,且呈“”及“
Figure BDA0000384375970000255
”形的单元沿送纸方向交错排列。
在本发明中,用来按压待切割纸张的压纸部并不能仅局限于所给实施例,其他能够将纸张按压在台板上的结构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所述压纸部的移动方式也不能仅局限于所给实施例,只要保证在切割纸张时能够使得所述压纸部按压在台板上、在不切割纸张时能够使得所述压纸部脱离台板的承载面以使纸张位于切割槽上方即可。
在本发明中,用于驱使切割刀沿着裁纸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并不能仅局限于所给实施例,其他能够驱使切割刀作直线运动的驱动装置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所述驱动装置可以直接驱使切割刀移动,也可以间接驱使切割刀移动。
本发明中,各实施例采用递进式写法,重点描述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实施例中的相同部分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向可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搬送纸张,所述供纸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夹压的供纸辊,所述供纸辊包括轴和固定在轴上的至少一个压辊,所述压辊沿供纸辊轴线方向的长度,与被搬送纸张宽度之比为设定值,所述设定值大于等于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值大于等于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值大于等于7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为弹性辊。
5.一种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供纸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裁纸装置、及位于所述裁纸装置下游的贴胶带装置,所述裁纸装置包括:用于承载纸张的台板,所述台板的承载面设有切割槽;可沿裁纸方向移动的切割刀,所述切割刀可沿切割槽对纸张进行切割;可移动的压纸部,所述压纸部可按压在切割槽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纸机构位于所述裁纸装置的上游、对所述裁纸装置进行供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裁纸装置下游、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供纸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送纸方向位于所述裁纸装置上游的搬纸装置,所述搬纸装置包括:
搬纸机构,所述搬纸机构包括:送纸轨道;
位于所述送纸轨道两侧的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所述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之间的距离沿送纸方向逐渐减小、直至与纸张宽度相等,所述供纸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沿送纸方向的下游端部均垂直。
10.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
权利要求5至9任一项所述的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出纸口下游。
11.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机构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供纸机构;
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出纸口下游、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
12.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将多张小尺寸纸张拼合成大尺寸纸张的后处理装置;
位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出纸口下游、位于所述后处理装置上游的中间送纸单元,所述中间送纸单元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供纸机构。
CN2013104304800A 2013-09-18 2013-09-18 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Pending CN1034663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04800A CN103466357A (zh) 2013-09-18 2013-09-18 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304800A CN103466357A (zh) 2013-09-18 2013-09-18 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6357A true CN103466357A (zh) 2013-12-25

Family

ID=4979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04800A Pending CN103466357A (zh) 2013-09-18 2013-09-18 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663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4119A (zh) * 2021-10-26 2022-01-14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打印纸张的褶皱评价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6740A (en) * 1990-04-30 1991-08-06 Tsai Chang Ta Roller-pressed film cutter apparatus
JPH05185395A (ja) * 1991-05-09 1993-07-27 Ricoh Co Ltd ロール紙切断装置
CN1124206A (zh) * 1994-07-04 1996-06-12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设备
CN1403880A (zh) * 2001-08-31 2003-03-19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纸张歪斜校正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438126A (zh) * 2002-02-14 2003-08-27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727194A (zh) * 2004-07-28 2006-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CN1965333A (zh) * 2004-04-23 2007-05-16 麦佛托沃有限公司 墙纸打印系统
CN102089229A (zh) * 2008-07-10 2011-06-08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分离装置与方法
JP2011111286A (ja) * 2009-11-26 2011-06-09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帯状体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02234039A (zh) * 2010-04-07 2011-11-09 株式会社理光 输纸装置、纸张后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6740A (en) * 1990-04-30 1991-08-06 Tsai Chang Ta Roller-pressed film cutter apparatus
JPH05185395A (ja) * 1991-05-09 1993-07-27 Ricoh Co Ltd ロール紙切断装置
CN1124206A (zh) * 1994-07-04 1996-06-12 佳能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设备
CN1403880A (zh) * 2001-08-31 2003-03-19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纸张歪斜校正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438126A (zh) * 2002-02-14 2003-08-27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965333A (zh) * 2004-04-23 2007-05-16 麦佛托沃有限公司 墙纸打印系统
CN1727194A (zh) * 2004-07-28 2006-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CN102089229A (zh) * 2008-07-10 2011-06-08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分离装置与方法
JP2011111286A (ja) * 2009-11-26 2011-06-09 Sinfonia Technology Co Ltd 帯状体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02234039A (zh) * 2010-04-07 2011-11-09 株式会社理光 输纸装置、纸张后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4119A (zh) * 2021-10-26 2022-01-14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打印纸张的褶皱评价方法
CN113934119B (zh) * 2021-10-26 2023-08-04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打印纸张的褶皱评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85553B1 (ko) 시트 처리 장치 및 시트 처리 장치를 구비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786009B2 (ja) デジタル印刷された新聞の製造装置
CN100513103C (zh) 纸张裁断装置和纸张后处理装置
JP5125485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US6460844B1 (en) Cut sheet streamer and merger
CN108367878B (zh) 片材裁切装置
JP5088128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4506828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CN101934529A (zh) 裁切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3466357A (zh) 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JP5034929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CN103466356B (zh) 搬纸装置、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3449237A (zh) 裁纸装置、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JP3738710B2 (ja) プリント装置
US6761676B2 (e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rinted products
US5951008A (en) Offsetting paper stackers
JP5029345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DE60038150T2 (de) Automatische Blattförderung in ausgewählten Pfaden mit aktiver Tor- und Zugkupplung
JP2007246273A (ja) 用紙排出機構
JPH10138194A (ja) シート材切断装置
WO2004087547A1 (de) Vorrichtung zum blattweisen zuführen von blattförmigen bedruckstoffen von einem stapel zu einem transportpfadeingang
JP2010052268A (ja) 記録装置
JP7240201B2 (ja) 媒体駆動式搬送装置の媒体位置決め具
JP3999067B2 (ja) 媒体処理装置
JPH0715746Y2 (ja) 紙切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