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7703B - 层叠型集管以及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层叠型集管以及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7703B
CN109477703B CN201680088018.9A CN201680088018A CN109477703B CN 109477703 B CN109477703 B CN 109477703B CN 201680088018 A CN201680088018 A CN 201680088018A CN 109477703 B CN109477703 B CN 1094777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late
hole
solder
laminated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80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7703A (zh
Inventor
林毅浩
林智行
米田典宏
木谷健一
东井上真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77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7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7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1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formed by stacked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 B21D39/06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of tubes in openings, e.g. rolling-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02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 B21D53/0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of both metal tubes and sheet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23K1/0008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
    • B23K1/0012Brazing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1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4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 F28F9/16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 F28F9/18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by welding
    • F28F9/182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lements into header boxes or end plates by permanent joints, e.g. by rolling by welding the heat-exchange conduits having end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deformed; the heat-exchange conduits or end plates having supplementary joining means, e.g. abu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4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3K2101/14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04Fastening; Joining by brazing
    • F28F2275/045Fastening; Joining by brazing with particular processing steps, e.g. by allowing displacement of parts during brazing or by using a reservoir for storing brazing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12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 F28F2275/125Fastening; Joi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deformation of the elements by bringing elements together and expa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层叠型集管具备:具有第一贯通孔的第一板状体;具有多个第二贯通孔的第二板状体;形成有将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的流路并配置于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二板状体之间的第三板状体;第一端部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第一配管;第二端部插入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多个第二配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配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配管之间的钎焊部,所述第一配管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外周面按压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周面的第一扩管部,所述第二配管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外周面按压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周面的第二扩管部。

Description

层叠型集管以及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制冷剂向多个流路分配或者使从各流路流出的制冷剂合流的层叠型集管以及该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向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等多个流路分配制冷剂或者使从各流路流出的制冷剂合流的层叠型集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层叠型集管例如具备:第一板状体,其具有一个第一贯通孔;第二板状体,其具有多个第二贯通孔;第三板状体,其形成将第一贯通孔与第二贯通孔连通的流路,并夹持在第一板状体与上述第二板状体之间;第一配管,其插入于第一贯通孔;以及多个第二配管,它们插入于第二贯通孔。即,层叠型集管成为将流入到第一配管的制冷剂向各第二配管分配的结构。另外,层叠型集管成为供流入到各第二配管的制冷剂合流并从第一配管流出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89463号公报
上述现有的层叠型集管通过通过钎焊将构成层叠型集管的各板状体接合。对涂(包覆)在板状体的表面的焊料进行加热使之熔融,利用表面张力在板状体的外周或板状体的开口部的内周形成焊脚,从而将板状体彼此接合。
另外,第一板状体与插入至该第一板状体的第一贯通孔的第一配管也通过钎焊而接合。第二板状体与插入至该第二板状体的第二贯通孔的第二配管也通过钎焊而接合。使预先设置在板状体与第一、二配管的接合部附近的焊料加热熔融,利用表面张力在板状体与第一、二配管的接合部的外周形成焊脚,从而将板状体与第一、二配管接合。
在此,板状体彼此的钎焊接合和板状体与第一、二配管的钎焊接合同时进行。详细而言,将第一板状体、第三板状体以及第二板状体以在它们之间设置焊料的方式层叠。然后利用夹具将上述层叠后的板状体固定。另外,第一板状体与插入至该第一板状体的第一贯通孔的第一配管、以及第二板状体与插入至该第二板状体的第二贯通孔的第二配管也利用与上述夹具不同的夹具进行固定。然后,对被上述夹具固定的层叠型集管构成部件进行加热,由此将各构成部件钎焊接合,完成层叠型集管。
这样,现有的层叠型集管在将构成部件钎焊接合时需要固定第一、二配管的夹具。即,现有的层叠型集管需要在安装有固定第一、二配管的夹具的状态下加热构成部件。因此,现有的层叠型集管在钎焊接合时必须额外进行相当于固定第一、二配管的夹具的热容量部分的加热,存在钎焊接合花费时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减少钎焊接合时的加热时间的生产率高的层叠型集管以及该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层叠型集管具备:第一板状体,其具有第一贯通孔;第二板状体,其具有多个第二贯通孔;第三板状体,其形成将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的流路,并配置在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二板状体之间;第一配管,其第一端部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多个第二配管,它们的第二端部插入于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钎焊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配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配管之间,所述第一配管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扩管部,该第一扩管部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周面,所述第二配管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扩管部,该第二扩管部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周面,所述第一配管在未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范围具有第一大径部,该第一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径。
另外,本发明的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第一焊料配置工序,设置使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配管接合的焊料;第一配管固定工序,将所述第一配管的所述第一端部插入所述第一板状体的所述第一贯通孔,对该第一端部进行扩管而形成所述第一扩管部,将所述第一配管固定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第二焊料配置工序,设置将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配管接合的焊料;第二配管固定工序,将所述第二配管的所述第二端部插入所述第二板状体的所述第二贯通孔,对该第二端部进行扩管而形成所述第二扩管部,将所述第二配管固定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层叠工序,将固定有所述第一配管的所述第一板状体、所述第三板状体以及固定有所述第二配管的所述第二板状体在焊料设置于各板状体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层叠;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一配管固定工序、所述第一焊料配置工序、所述第二配管固定工序、所述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所述层叠工序之后,利用夹具将层叠后的所述第一板状体、所述第三板状体以及所述第二板状体固定并进行加热,对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配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配管之间进行钎焊接合,所述第一配管在未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范围具有第一大径部,该第一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径,在所述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中,在所述第一配管中的比所述第一大径部靠所述第一端部侧的位置安装环状的焊料,在所述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第一配管固定工序,在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一配管的所述第一大径部之间夹着所述环状的焊料。
本发明在进行钎焊接合即进行加热之前的阶段,能够利用第一扩管部将第一配管固定于第一板状体的第一贯通孔。另外,本发明在进行钎焊接合即进行加热之前的阶段,能够利用第二扩管部将第二配管固定于第二板状体的第二贯通孔。因此,本发明在进行钎焊接合即进行加热时,不需要固定第一配管以及第二配管的夹具。因此本发明能够比以往减少钎焊接合时的加热时间,能够使层叠型集管的生产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第一配管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二配管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中的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的接合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中的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的接合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一焊料配置工序”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图。
图9是接着图8的、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图。
图10是接着图9的、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图。
图11是接着图10的、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二焊料配置工序”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图。
图14是接着图13的、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图。
图15是接着图14的、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图。
图16是接着图15的、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层叠工序”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中的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的接合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中的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的接合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21是接着图20的、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22是接着图21的、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23是接着图22的、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25是接着图24的、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26是接着图25的、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
图27是接着图26的、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从第一配管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的立体图。图2是从第二配管侧观察该层叠型集管的立体图。图3是该层叠型集管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层叠型集管中的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的接合部附近的剖视图。另外,图5是表示该层叠型集管中的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的接合部附近的剖视图。
另外,在图3中省略钎焊部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将流入到第一配管40的制冷剂向多个第二配管50分配。或者,层叠型集管100使流入到各第二配管50的制冷剂合流,并使之从第一配管40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设置一个第一配管40,但第一配管4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一个。只要第一配管40为比第二配管50少的数量,就能够实现上述功能。以下,对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层叠型集管100具备:第一板状体10,其接合有第一配管40;第二板状体20,其接合有多个第二配管50;以及第三板状体30,其配置于第一板状体10与第二板状体20之间。
第一板状体10具有与第一配管40数目相同的贯通孔11,即一个贯通孔11。在该贯通孔11插入有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如图4所示,在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与第一配管40之间具有将它们之间接合的钎焊部61a。即,第一配管40通过该钎焊部61a固定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第一配管40在端部41具有扩管部42,该扩管部42的外周面按压于贯通孔11的内周面。即,第一配管40也通过扩管部42而固定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的端面43位于贯通孔11的内部。另外,配置于贯通孔11内的扩管部42的长度比贯通孔11的长度短。
在此,贯通孔1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贯通孔。端部4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端部。另外,扩管部4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扩管部。
第二板状体20具有与第二配管50数目相同的贯通孔21,即多个贯通孔21。在该贯通孔21插入有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如图5所示,在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与第二配管50之间具有将它们之间接合的钎焊部62a。即,第二配管50通过该钎焊部62a固定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第二配管50在端部51具有扩管部52,该扩管部52的外周面按压于贯通孔21的内周面。即,第二配管50也通过扩管部52固定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的端面53位于贯通孔21的内部。另外,配置于贯通孔21内的扩管部52的长度比贯通孔21的长度短。
在此,贯通孔2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贯通孔。端部5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端部。另外,扩管部5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扩管部。
在第三板状体30形成有将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与第二板状体20的各贯通孔21连通的流路31。换言之,在第三板状体30形成有将第一配管40与各第二配管50连通的流路3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具备多个第三板状体30。另外如图3所示,流路31由贯通孔31a、槽31b、贯通孔31c、槽31d、贯通孔31e、槽31f以及贯通孔31g形成。而且,在各第三板状体30形成有贯通孔31a、槽31b、贯通孔31c、槽31d、贯通孔31e、槽31f以及贯通孔31g中的至少一个。
贯通孔31a将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与槽31b连通。贯通孔31c将槽31b与槽31d连通。贯通孔31e将槽31d与槽31f连通。另外,贯通孔31g将槽31f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连通。即,流入至第一配管40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贯通孔31a、槽31b、贯通孔31c、槽31d、贯通孔31e、槽31f、贯通孔31g以及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分配至各第二配管50。另外,流入至各第二配管50的制冷剂在通过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贯通孔31g、槽31f、贯通孔31e、槽31d、贯通孔31c以及槽31b的过程中合流,并通过贯通孔31a以及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从第一配管40流出。
另外,在一个第三板状体30能够形成将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与第二板状体20的各贯通孔21连通的流路31的情况下,配置于第一板状体10与第二板状体20之间的第三板状体30可以为一个。
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三板状体30之间以及第二板状体20与第三板状体30之间利用设置于各自之间的钎焊部63a接合。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具备多个第三板状体30,因而各第三板状体30之间也被钎焊部63a接合。
[层叠型集管100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的制造工序的图。
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经由图6所示的各工序而完成。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图6所示的各工序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一焊料配置工序”的图。该图7是表示第一配管40、焊料61以及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附近的立体图。
在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中,进行设置焊料61的作业。焊料61在后述的接合工序中加热后成为上述钎焊部61a。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一部分被切断的环状的焊料作为焊料61。这样的焊料61例如通过将棒状的焊料形成为环状而获得。焊料61的内径C61比第一配管40中的焊料61的配置位置的外径稍小。因此,通过将焊料61压入于第一配管40中的焊料61的配置位置,能够将焊料61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如后述的图8所示,在将第一配管40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到固定位置为止后,焊料61固定于位于贯通孔11的开口部附近的位置。
另外,可以使用膏状的焊料作为焊料61。在该情况下,在将第一配管40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至固定位置为止后,在成为贯通孔11的开口部附近的第一配管40的外周面或第一板状体10的表面(第一配管40突出的一侧的表面),通过涂覆机等涂覆焊料61。
图8~图11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图。上述图8~图11是表示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附近的剖视图,表示在贯通孔11插入有第一配管40的状态。以下使用上述图8~图11和上述图7来说明第一配管固定工序。
在第一配管固定工序中,进行下述(1)、(2)的作业。
(1)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的作业。
(2)对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进行扩管而形成扩管部42,并将第一配管40固定于贯通孔11的作业。
在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时,如图8以及图9所示,第一配管40的插入范围41a插入至贯通孔11。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中,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直至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的端面43位于贯通孔11的内部为止。在此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的内径C11成为比第一配管40的插入范围41a的外径D41稍大的尺寸。因此,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的作业变得容易,能够使层叠型集管100的生产率提高。另外,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的作业,例如通过手工作业进行。当然也可以通过机械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
在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之后,对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进行扩管而形成扩管部42,将第一配管40固定于贯通孔11。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使用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形状的夹具71来形成扩管部42。详细而言,夹具71的外径D71成为大于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的内径C41且小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的内径C11的尺寸。因此,向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压入夹具71,由此端部41处的压入有夹具71的位置因塑性变形而扩张。由此,扩张的部分成为扩管部42,并成为该扩管部42的外周面按压于贯通孔11的内周面的状态。如图11所示,通过形成扩管部42,即便不使用将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一配管40固定的夹具,也能够将第一配管40固定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
在此,可以对第一配管40的插入范围41a整个区域进行扩管而成为扩管部42,但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第一配管40的插入范围41a的一部分进行扩管而成为扩管部42。换言之,配置于贯通孔11内的扩管部42的长度比贯通孔11的长度短。通过缩短扩管部42的长度,由于与使第一配管40的插入范围41a整个区域成为扩管部42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利用夹具71对第一配管40扩管时的力。因此通过缩短扩管部42的长度,与将第一配管40的插入范围41a整个区域作为扩管部42的情况相比,能够采用较小的装置作为使用夹具71进行扩管的装置。即,能够减少层叠型集管100的生产线的导入费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形状的夹具71,但可以使用具有剖面呈大致多边形柱状的外周形状的夹具来形成扩管部42。另外,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顺序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1的顺序。可以在第一配管固定工序之后进行第一焊料配置工序。
图12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二焊料配置工序”的图。该图12是表示第二配管50、焊料62以及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附近的立体图。
在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中,进行设置焊料62的作业。焊料62在后述的接合工序中加热后成为上述钎焊部62a。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一部分被切断的环状的焊料作为焊料62。这样的焊料62例如通过将棒状的焊料形成为环状而获得。焊料62的内径C62比第二配管50中的焊料62的配置位置的外径稍小。因此通过在第二配管50中的焊料62的配置位置压入焊料62,能够将焊料62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如后述的图13所示,在将第二配管50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至固定位置为止后,焊料62固定于位于贯通孔21的开口部附近的位置。
另外,可以使用膏状的焊料作为焊料62。在该情况下,在将第二配管50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至固定位置为止后,在成为贯通孔21的开口部附近的第二配管50的外周面或第二板状体20的表面(第二配管50突出的一侧的表面)通过涂覆机等涂覆焊料62。
图13~图16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图。上述图13~图16是表示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附近的剖视图,表示在贯通孔21插入有第二配管50的状态。以下,使用上述图13~图16和上述图12来说明第二配管固定工序。
在第二配管固定工序中,进行下述(3)、(4)的作业。
(3)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的作业。
(4)对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进行扩管而形成扩管部52,并将第二配管50固定于贯通孔21的作业。
在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时,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第二配管50的插入范围51a被插入至贯通孔21。此时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直至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的端面53位于贯通孔21内部为止。在此,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的内径C21成为比第二配管50的插入范围51a的外径D51稍大的尺寸。因此,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的作业变容易,能够使层叠型集管100的生产率提高。另外,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的作业例如通过手工作业进行。当然也可以通过机械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
在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之后,对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进行扩管而形成扩管部52,将第二配管50固定于贯通孔21。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使用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形状的夹具72形成扩管部52。详细而言,夹具72的外径D72成为大于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的内径C51且小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的内径C21的尺寸。因此,向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压入夹具72,由此端部51处的压入有夹具72的位置因塑性变形而扩张。由此,扩张后的部分成为扩管部52,成为该扩管部52的外周面按压于贯通孔21的内周面的状态。如图16所示,通过形成扩管部52,即便不使用固定第二板状体20与第二配管50的夹具,也能够将第二配管50固定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
在此,可以对第二配管50的插入范围51a整个区域进行扩管而成为扩管部52,但在本实施方式1中是对第二配管50的插入范围51a的一部分进行扩管而成为扩管部52。换言之,配置于贯通孔21内的扩管部52的长度比贯通孔21的长度短。通过缩短扩管部52的长度,由此与使第二配管50的插入范围51a整个区域成为扩管部52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利用夹具72对第二配管50进行扩管时的力。因此,通过缩短扩管部52的长度,与使第二配管50的插入范围51a整个区域成为扩管部52的情况相比,能够采用较小的装置作为使用夹具72进行扩管的装置。即,能够减少层叠型集管100的生产线的导入费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形状的夹具72,但也可以使用具有剖面呈大致多边形柱状的外周形状的夹具来形成扩管部52。另外,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顺序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1的顺序。也可以在第二配管固定工序之后进行第二焊料配置工序。另外,进行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一配管固定工序、和进行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顺序也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1的顺序。例如,可以与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一配管固定工序并行地进行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另外,例如也可以在进行了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之后,进行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一配管固定工序。
图17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层叠工序”的图。该图17是表示将第一板状体10、第三板状体30以及第二板状体20层叠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第一焊料配置工序、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之后进行层叠工序。该层叠工序是将固定有第一配管40的第一板状体10、第三板状体30以及固定有第二配管50的第二板状体20层叠的工序。在将上述板状体层叠之前,在相邻的板状体的一个表面设置焊料63。例如,在使用膏状的焊料63的情况下,在相邻的板状体的一个表面涂覆焊料63。然后层叠各板状体。焊料63在后述的接合工序中被加热后成为上述钎焊部63a。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上述那样,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的端面43位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的内部。因此,在将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三板状体30层叠时,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未向第三板状体30侧突出,因而第三板状体30与第一配管40不干涉。因此,在层叠完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三板状体30时,两个板状体之间的间隙不会过大。因此在后述的接合工序中,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三板状体30之间的钎焊接合难以产生不良,能够使层叠型集管100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可以将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的端面43配置在与第一板状体10中的第三板状体30侧的表面12(参照图8等)相同的位置。即使这样构成,在将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三板状体30层叠时,第三板状体30与第一配管40也不干涉。因此,在层叠完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三板状体30时,两个板状体之间的间隙不会过大。因此在后述的接合工序中,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三板状体30之间的钎焊接合难以产生不良,能够使层叠型集管100的可靠性提高。
同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上述那样,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的端面53位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的内部。因此在层叠第二板状体20与第三板状体30时,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未向第三板状体30侧突出,因而第三板状体30与第二配管50不干涉。因此,在层叠完第二板状体20与第三板状体30时,两个板状体之间的间隙不会过大。因此在后述的接合工序中,第二板状体20与第三板状体30之间的钎焊接合难以产生不良,能够使层叠型集管100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也可以将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的端面53配置在与第二板状体20中的第三板状体30侧的表面22(参照图13等)相同的位置。即使这样构成,在层叠第二板状体20与第三板状体30时,第三板状体30与第二配管50不干涉。因此在层叠完第二板状体20与第三板状体30时,两个板状体之间的间隙不会过大。因此在后述的接合工序中,第二板状体20与第三板状体30之间的钎焊接合难以产生不良,能够使层叠型集管100的可靠性提高。
在层叠工序之后进行图6所示的接合工序。在接合工序中,首先,利用未图示的夹具将在层叠工序中层叠后的第一板状体10、第三板状体30以及第二板状体20固定(夹持)。在此,现有的层叠型集管是在接合工序前的阶段,在第一板状体的贯通孔未固定第一配管。因此现有的层叠型集管在利用夹具对层叠完的各板状体进行固定时,利用与该夹具不同的夹具将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也固定。同样,现有的层叠型集管是在接合工序前的阶段,在第二板状体的贯通孔未固定第二配管。因此,现有的层叠型集管在利用夹具对层叠完的各板状体进行固定时,利用与该夹具不同的夹具将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也固定。这样的利用夹具将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固定的作业以及利用夹具将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固定的作业需要大量的时间。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在接合工序前的阶段,借助形成于第一配管40的扩管部42将第一配管40固定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在利用夹具对层叠后的各板状体进行固定时,不需要将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一配管40固定的夹具。同样,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在接合工序前的阶段,借助形成于第二配管50的扩管部52,将第二配管50固定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在利用夹具固定层叠后的各板状体时,不需要将第二板状体20与第二配管50固定的夹具。
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不需要在现有的层叠型集管中产生大量时间的利用夹具将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固定的作业以及利用夹具将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固定的作业。另外,本实施方式1中的基于扩管的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一配管40的固定作业、以及基于扩管的第二板状体20与第二配管50的固定作业,与现有的层叠型集管中的利用夹具将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固定的作业、以及利用夹具将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固定的作业相比,作业时间较短。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能够缩短在熔化焊料进行钎焊接合之前组装层叠型集管100的各结构的作业时间,能够提高层叠型集管100的生产率。
在接合工序中,利用未图示的夹具将在层叠工序层叠后的第一板状体10、第三板状体30以及第二板状体20固定之后,对它们进行加热。由此将配置在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三板状体30之间、各第三板状体30之间、第二板状体20与第三板状体30之间、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与第一配管40之间、以及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与第二配管50之间的焊料熔化,将它们之间钎焊接合。由此完成层叠型集管100。
在此,如上述那样,现有的层叠型集管需要将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固定的夹具、以及将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固定的夹具。因此在接合工序中使焊料熔化时,上述夹具也需要加热。因此加热时间延长了相当于加热上述夹具的热容量部分的时间。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不需要将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一配管40固定的夹具以及将第二板状体20与第二配管50固定的夹具。因此在接合工序中使焊料熔化时,能够比以往缩短加热时间。因此能够提高层叠型集管100的生产率。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中,不需要将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一配管40固定的夹具以及将第二板状体20与第二配管50固定的夹具。因此在接合工序中在使焊料熔化时,能够比以往缩短加热时间。因此能够提高层叠型集管100的生产率。另外,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不需要在现有的层叠型集管中产生大量时间的利用夹具将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固定的作业以及利用夹具将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固定的作业,因而也能够缩短在熔化焊料进行钎焊接合之前组装层叠型集管100的各结构的作业时间。在这点上,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型集管100也能够提高层叠型集管100的生产率。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第一配管40可以形成以下的大径部45。另外,在实施方式1所示的第二配管50也可以形成以下的大径部55。通过形成大径部45以及大径部55能够使钎焊接合的可靠性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未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同样,对于相同的功能、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描述。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中的第一板状体与第一配管的接合部附近的剖视图。另外,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中的第二板状体与第二配管的接合部附近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的第一配管40在未插入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的范围、换言之从第一板状体10向与第三板状体30侧的相反侧突出的范围具有大径部45,该大径部45的外径大于贯通孔11的内径。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的各第二配管50也同样,在未插入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的范围、换言之从第二板状体20向与第三板状体30侧的相反侧突出的范围具有大径部55,该大径部55的外径大于贯通孔21的内径。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
在此,大径部4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大径部。另外大径部5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大径部。
[层叠型集管100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下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在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之后进行第一配管固定工序。另外如下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在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之后进行第二配管固定工序。
图20~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一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上述图20~图23是表示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附近的剖视图,示出在贯通孔11插入有第一配管40的状态。
在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中,在第一配管40中的比大径部45靠端部41侧的位置安装环状的焊料61。焊料61的内径成为将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插入至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时,以焊料61接触到第一板状体10的表面的状态将第一配管40插入的尺寸。即,焊料61的内径成为将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插入至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时,能够在第一配管40中的比大径部45靠端部41侧的部分移动的尺寸。例如,焊料61的内径成为比第一配管40中的比大径部45靠端部41侧的部分的外径稍大的尺寸。另外,可以使用一部分被切断的环状的焊料作为焊料61。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将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插入至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时,若能够以焊料61与第一板状体1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将第一配管40插入,则使焊料61的内径为第一配管40中的比大径部45靠端部41侧的部分的外径以下。
在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之后,如图20~图23所示,与实施方式1同样,进行第一配管固定工序。即,将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的插入范围41a插入至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在向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插入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之后,向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压入夹具71而形成扩管部42,将该扩管部42的外周面按压于贯通孔11的内周面。
在此,如上述那样,焊料61在将第一配管40的端部41插入至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时,能够在第一配管40中的比大径部45靠端部41侧的部分移动。因此如图23所示,在借助扩管部42将第一配管40固定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之后,焊料61夹在第一板状体10与第一配管40的大径部45之间。因此,在借助扩管部42将第一配管40固定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之后,能够将焊料61自动地配置于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与第一配管40的接合部附近、换言之贯通孔11的开口部附近。因此在接合工序中,能够使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与第一配管40之间的钎焊接合的可靠性提高。
图24~图2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的“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第二配管固定工序”的说明图。上述图24~图27是表示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附近的剖视图,示出在贯通孔21插入有第二配管50的状态。
在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中,在第二配管50中的比大径部55靠端部51侧的位置安装环状的焊料62。焊料62的内径成为将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插入至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时,以焊料62能够与第二板状体2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将第二配管50插入的尺寸。即,焊料62的内径成为将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插入至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时,能够在第二配管50中的比大径部55靠端部51侧的部分移动的尺寸。例如,焊料62的内径成为比第二配管50中的比大径部55靠端部51侧的部分的外径稍大的尺寸。另外,可以使用一部分被切断的环状的焊料作为焊料62。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将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插入至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时,若以焊料62能够与第二板状体2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将第二配管50插入,则使焊料62的内径为第二配管50中的比大径部55靠端部51侧的部分的外径以下。
在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之后,如图24~图27所示,与实施方式1同样,进行第二配管固定工序。即,将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的插入范围51a插入至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在向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插入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之后,向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压入夹具72而形成扩管部52,将该扩管部52的外周面按压于贯通孔21的内周面。
在此如上述那样,焊料62在将第二配管50的端部51插入至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时,能够在第二配管50中的比大径部55靠端部51侧的部分移动。因此如图27所示,在借助扩管部52将第二配管50固定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之后,焊料62夹在第二板状体20与第二配管50的大径部55之间。因此在借助扩管部52将第二配管50固定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之后,能够将焊料62自动地配置于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与第二配管50的接合部附近、换言之贯通孔21的开口部附近。因此在接合工序中,能够使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与第二配管50之间的钎焊接合的可靠性提高。
以上,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除了能够获得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获得上述效果。即,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通过在第一配管40设置大径部45,由此能够使第一板状体10的贯通孔11与第一配管40之间的钎焊接合的可靠性提高。另外,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通过在第二配管50设置大径部55,能够使第二板状体20的贯通孔21与第二配管50之间的钎焊接合的可靠性提高。即,与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层叠型集管100相比,本实施方式2的层叠型集管100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板状体;11…贯通孔;12…表面;20…第二板状体;21…贯通孔;22…表面;30…第三板状体;31…流路;31a…贯通孔;31b…槽;31c…贯通孔;31d…槽;31e…贯通孔;31f…槽;31g…贯通孔;40…第一配管;41…端部;41a…插入范围;42…扩管部;43…端面;45…大径部;50…第二配管;51…端部;51a…插入范围;52…扩管部;53…端面;55…大径部;61…焊料;61a…钎焊部;62…焊料;62a…钎焊部;63…焊料;63a…钎焊部;71…夹具;72…夹具;100…层叠型集管;C11…内径;C21…内径;C41…内径;D41…外径;C51…内径;D51…外径;C61…内径;C62…内径;D71…外径;D72…外径。

Claims (8)

1.一种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板状体,其具有第一贯通孔;
第二板状体,其具有多个第二贯通孔;
第三板状体,其形成将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的流路,并配置在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二板状体之间;
第一配管,其第一端部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
多个第二配管,它们的第二端部插入于所述第二贯通孔;以及
钎焊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配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配管之间,
所述第一配管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扩管部,该第一扩管部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周面,
所述第二配管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扩管部,该第二扩管部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周面,
所述第一配管在未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范围具有第一大径部,该第一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管的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板状体中的所述第三板状体侧的表面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管的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配置在与所述第二板状体中的所述第三板状体侧的表面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内的所述第一扩管部的长度比所述第一贯通孔的长度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内的所述第二扩管部的长度比所述第二贯通孔的长度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型集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管在未插入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范围具有第二大径部,该第二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径。
7.一种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第一焊料配置工序,设置使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配管接合的焊料;
第一配管固定工序,将所述第一配管的所述第一端部插入所述第一板状体的所述第一贯通孔,对该第一端部进行扩管而形成所述第一扩管部,将所述第一配管固定于所述第一贯通孔;
第二焊料配置工序,设置将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配管接合的焊料;
第二配管固定工序,将所述第二配管的所述第二端部插入所述第二板状体的所述第二贯通孔,对该第二端部进行扩管而形成所述第二扩管部,将所述第二配管固定于所述第二贯通孔;
层叠工序,将固定有所述第一配管的所述第一板状体、所述第三板状体以及固定有所述第二配管的所述第二板状体在焊料设置于各板状体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层叠;以及
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一配管固定工序、所述第一焊料配置工序、所述第二配管固定工序、所述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以及所述层叠工序之后,利用夹具将层叠后的所述第一板状体、所述第三板状体以及所述第二板状体固定并进行加热,对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配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配管之间进行钎焊接合,
所述第一配管在未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范围具有第一大径部,该第一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径,
在所述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中,在所述第一配管中的比所述第一大径部靠所述第一端部侧的位置安装环状的焊料,
在所述第一焊料配置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第一配管固定工序,在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一配管的所述第一大径部之间夹着所述环状的焊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管在未插入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范围具有第二大径部,该第二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径,
在所述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中,在所述第二配管中的比所述第二大径部靠所述第二端部侧的位置安装环状的焊料,
在所述第二焊料配置工序之后进行所述第二配管固定工序,在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二配管的所述第二大径部之间夹着所述环状的焊料。
CN201680088018.9A 2016-08-08 2016-08-08 层叠型集管以及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777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3334 WO2018029761A1 (ja) 2016-08-08 2016-08-08 積層型ヘッダ、及び積層型ヘッダ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703A CN109477703A (zh) 2019-03-15
CN109477703B true CN109477703B (zh) 2020-08-07

Family

ID=6116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801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77703B (zh) 2016-08-08 2016-08-08 层叠型集管以及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1069B2 (zh)
EP (1) EP3309495B1 (zh)
JP (1) JP6599012B2 (zh)
CN (1) CN109477703B (zh)
WO (1) WO20180297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9966A1 (ja) * 2018-10-29 2020-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20085288A (ja) * 2018-11-20 2020-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7038892B2 (ja) * 2019-02-26 2022-03-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積層型ヘッダ、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WO2021009806A1 (ja) * 2019-07-12 2021-0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ろう付け用治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作製された積層型冷媒分配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78952A (zh) * 1973-11-16 1975-06-27
JPS59113970A (ja) * 1982-12-20 1984-06-30 Hitachi Ltd 接合方法
CN2814272Y (zh) * 2005-07-15 2006-09-06 周立 蓄冰筒集管与蓄冰盘管的管接头
KR20090121706A (ko) * 2008-05-22 2009-11-26 주식회사 경동에버런 열교환기
CN203964700U (zh) * 2013-05-15 2014-11-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N105269122A (zh) * 2015-11-23 2016-01-27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蛇形高压加热器集管与延伸段内孔自动焊方法
CN105378421A (zh) * 2013-07-08 2016-03-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空气调节装置和将层叠型集管的板状体与管接合的方法
CN105683701A (zh) * 2013-10-29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和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6629A (en) * 1968-03-18 1970-02-24 Combustion Eng Method for securing tubes to a tube sheet
JPS5037026A (zh) * 1973-08-03 1975-04-07
US3979810A (en) * 1974-11-30 1976-09-14 Balcke-Durr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of hermetically swaging tubes into tube plates
JPS52135435U (zh) * 1976-04-09 1977-10-14
US4579171A (en) * 1983-03-04 1986-04-01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welds joining the tubes to tube sheet
IN166218B (zh) * 1984-11-09 1990-03-31 Framatome & Cie
JPS61216821A (ja) * 1985-03-20 1986-09-26 Hitachi Ltd 薄板と管状部材との固着方法
JPH0432554Y2 (zh) * 1986-09-05 1992-08-05
US5400951A (en) * 1993-08-31 1995-03-28 Showa Aluminum Corporation Method of brazing a joint portion of an intake manifold with preplaced brazing
JPH09133491A (ja) 1995-11-06 1997-05-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H09189463A (ja) 1996-02-29 1997-07-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器の分配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80781A (ja) * 1996-04-17 1997-10-31 Sanden Corp 多管式熱交換器
JP3808578B2 (ja) * 1997-02-21 2006-08-1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タンクへのパイプ取付構造
JP4277663B2 (ja) * 2003-11-25 2009-06-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US20060185167A1 (en) * 2005-02-23 2006-08-24 Lippa Michael R Jr Mechanical method for joining of tubular member to a plate member
JP4921019B2 (ja) * 2006-04-06 2012-04-1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部材同士の接合方法
JP2010007867A (ja) * 2008-06-24 2010-01-14 Nikkei Nekko Kk ラジエータタ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26453A1 (en) * 2010-03-18 2011-09-22 David Bland Pierc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9551540B2 (en) * 2011-11-22 2017-01-24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r
JP2014206246A (ja) * 2013-04-15 2014-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配管接合構造及びその配管接合構造を有する熱交換器
CN105209845B (zh) * 2013-05-15 2017-05-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联管箱、热交换器和空气调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78952A (zh) * 1973-11-16 1975-06-27
JPS59113970A (ja) * 1982-12-20 1984-06-30 Hitachi Ltd 接合方法
CN2814272Y (zh) * 2005-07-15 2006-09-06 周立 蓄冰筒集管与蓄冰盘管的管接头
KR20090121706A (ko) * 2008-05-22 2009-11-26 주식회사 경동에버런 열교환기
CN203964700U (zh) * 2013-05-15 2014-11-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装置
CN105378421A (zh) * 2013-07-08 2016-03-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空气调节装置和将层叠型集管的板状体与管接合的方法
CN105683701A (zh) * 2013-10-29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热器和空调装置
CN105269122A (zh) * 2015-11-23 2016-01-27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蛇形高压加热器集管与延伸段内孔自动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21069B2 (en) 2021-02-16
EP3309495A4 (en) 2018-05-09
WO2018029761A1 (ja) 2018-02-15
EP3309495B1 (en) 2019-04-17
EP3309495A1 (en) 2018-04-18
US20190154365A1 (en) 2019-05-23
JP6599012B2 (ja) 2019-10-30
CN109477703A (zh) 2019-03-15
JPWO2018029761A1 (ja)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7703B (zh) 层叠型集管以及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
US817793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icro tube heat exchanger
JPH074885A (ja) 熱交換器
DE112017005880B4 (de) Gestapelter Wärmetauscher
WO2017159880A1 (ja) プレート積層型熱交換器
DE112015004329T5 (de) Kühlermodu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ühlermoduls
WO2022163345A1 (ja) プレート型冷媒配管、空気調和機、及びプレート型冷媒配管の製造方法
US4951371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aminated fitting for a heat exchanger
JP2019168190A (ja) 金属積層体及び金属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19990071870A (ko) 열교환기및그제조방법
JP6080746B2 (ja) プレート積層体
WO2010116730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009806A1 (ja) ろう付け用治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作製された積層型冷媒分配器
KR20180028704A (ko) 판형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4134931A1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2017009191A (ja) 熱交換器のヘッダープレートとコアとの仮組立て手段
JP2020153548A (ja) 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123013A (ja) 仮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熱交換器、並びに仮固定方法
JP7437005B2 (ja) 板状部材の接合方法
JPH11101591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のサイドプレート
JP2018179332A (ja) 仮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熱交換器、並びに仮固定方法
WO2020152168A1 (en) Web based Multi Port Extrusion (web-MPE)
WO2019142500A1 (ja) 仮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熱交換器、並びに仮固定方法
JP2001047166A5 (zh)
JP2023146197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