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8551A - 图像读取装置、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图像读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图像读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8551A
CN109218551A CN201810685002.7A CN201810685002A CN109218551A CN 109218551 A CN109218551 A CN 109218551A CN 201810685002 A CN201810685002 A CN 201810685002A CN 109218551 A CN109218551 A CN 109218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binding part
test section
detection
image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50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8551B (zh
Inventor
潮田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298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009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18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8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8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8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3Read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2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the nip between moving belts or roll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3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using an imag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device, e.g. a facsimile reader or printer, as a local input to or local output from a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9Binding, stapling, folding or perforating, e.g. pun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63Indicating relating to handling of med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42Detection methods
    • H04N1/00748Detecting edges, e.g. of a stationary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25Fault detection
    • H04N1/3263Fault detection of reading apparatus or transmitter, e.g. original j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46Counter-measures
    • H04N1/32651Indicating or reporting
    • H04N1/32657Indicating or reporting lo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图像读取系统,更可靠地防止对被装订部件装订的原稿摞进行进给动作所导致的在原稿上形成损伤。图像读取装置具备:读取部,读取原稿;原稿放置部,放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原稿;及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设置区域外。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壳体的侧面,壳体构成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表。或者,图像读取装置具备接收进行了读取而被排出的原稿的原稿接收部,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原稿接收部的下侧。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具有第一部位和与该第一部位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具有通过使原稿通过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来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结构。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图像读取系统
本发明要求享有于2017年6月29日提交的日本发明申请No.2017-127568和2018年2月22日提交的日本发明申请No.2018-029881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并且,本发明涉及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读取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扫描仪为代表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有时用户会误放置留有订书钉的原稿摞而开始进给作业。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在送出的原稿中留有订书钉的部分破损等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鉴于上述问题而公开了一种原稿供给装置,其在将原稿逐张分离并送出的送出辊的原稿进给方向上游部具备用于检测装订针的非接触的金属探测器。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原稿供给装置中,更具体而言,金属探测器构成为,分别设置于安装有送出辊的盖、以及将原稿在与前进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上对齐的指示器,在开始了送出辊的旋转、即原稿供给动作之后,当通过任一金属探测器检测到装订针时,停止送出辊等的驱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077282号公报
但是,当对经装订的原稿进行了进给动作时,大多数情况下,在刚开始进给动作后就会产生原稿的破损,即,如果是在开始进给动作之后进行装订针的检测,然后再停止进给动作的话,从可靠地保护原稿的角度来看不可以说是充分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可靠地防止对被装订部件装订的原稿摞进行进给动作而导致的在原稿上形成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部,读取原稿;原稿放置部,放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原稿;以及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设置区域外。
根据本方面,图像读取装置具备:读取部,读取原稿;原稿放置部,放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原稿;以及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设置区域外,也就是说,由于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在将原稿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前进行检测的位置,因此,通过在从所述原稿放置部进给原稿的进给动作开始前检测所述装订部件,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原稿上形成损伤。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壳体的侧面,所述壳体构成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表。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壳体的侧面,所述壳体构成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表的结构中,能够获得上述第一方面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具备原稿接收部,所述原稿接收部接收进行了读取而被排出的原稿,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原稿接收部的下侧。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原稿接收部的下侧的结构中,能够获得上述第一方面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任一方面中,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具有第一部位和与该第一部位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并具有通过使原稿通过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来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结构。
根据本方面,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具有第一部位和与该第一部位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并具有通过使原稿通过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之间来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原稿大幅偏离所述装订部件的可检测区域,能够更可靠地检测所述装订部件。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中,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对应于能够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
根据本方面,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对应于能够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因此,既能使用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进行所述装订部件的检测操作,又能判定原稿是否能够装载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四或第五方面中,构成为能够调整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
根据本方面,构成为能够调整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因此,通过调整所述间隔,能够调整用于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输出(例如,磁场产生线圈形成的磁场)。其结果,例如通过减小所述间隔,从而能够使所述磁场减弱,能够抑制所述磁场对于图像读取装置或其周围的物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部,读取原稿;原稿放置部,放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原稿;以及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原稿放置部能够沿原稿的进给方向移动。
根据本方面,具备:读取部,读取原稿;原稿放置部,放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原稿;以及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并且,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原稿放置部能够沿原稿的进给方向移动,因此,通过使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沿原稿的进给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在进给动作开始前检测所述装订部件,其结果,能够更为可靠地防止在原稿上形成损伤。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任一方面中,具备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通知通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装订部件。
根据本方面,具备通知通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装订部件的通知单元,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向用户通知所述装订部件的存在,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八任一方面中,具备:进给单元,从所述原稿放置部送出原稿;以及原稿检测部,检测使原稿通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时的该原稿的通过,控制所述进给单元的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原稿检测部检测出原稿的通过之后,进行通过所述进给单元进给原稿的动作。
根据本方面,控制所述进给单元的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原稿检测部检测出原稿的通过之后,进行通过所述进给单元进给原稿的动作,因此,在通过所述进给单元进给原稿前一定会使用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进行检测操作,能够更为可靠地防止在原稿上形成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使原稿通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并不只是意味着使原稿通过固定设置的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的方式,其意思上也包含能够进行位移动作的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相对于原稿移动而使原稿通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八任一方面中,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具有通过检测磁场的变化来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结构,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原稿检测部,检测原稿通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以及控制部,接收由所述原稿检测部检测出的原稿的检测信息以及由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出的磁场的变化的检测信息,在所述原稿检测部未检测出原稿的通过的原稿未检出状态下由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出磁场的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规定的处理。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原稿检测部未检测出原稿的通过的原稿未检出状态下由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出磁场的变化的情况下、即检测出干扰噪声的情况下,执行规定的处理,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所述装订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的处理”不限于通过所述控制部控制图像读取装置的构成部分,其意思上不仅包含所述控制部内的运算等处理、即能够从外部视认处理结果的处理,而且也包含从外部不能视认处理结果的处理。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十任一方面中,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装置主体能够拆装。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装置主体能够拆装,因此,通过将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从所述装置主体拆下,从而根据原稿的形态,使用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的所述装订部件的检测操作变得更为容易。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所涉及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所述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具有第一部位和与该第一部位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并具有通过使原稿通过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来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结构。
根据本方面,所述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具有第一部位和与该第一部位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并具有通过使原稿通过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来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原稿大幅偏离所述装订部件的可检测区域,能够更可靠地检测所述装订部件。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十二方面中,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的下侧具备供原稿的端部抵接的抵接部。
根据本方面,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的下侧具备供原稿的端部抵接的抵接部,因此,能够同时地进行对齐原稿的端部的动作和所述装订部件的检测操作,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涉及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读取装置;以及根据第十二或第十三方面所述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读取部,读取原稿;以及原稿放置部,放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原稿。
根据本方面,在图像读取系统中,能够得到上述第十二或者第十三方面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十四方面中,所述装订部件检测装置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获得电力。
根据本方面,由于所述装订部件检测装置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获得电力,因此,无需准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装置专用的电源,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十五方面中,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对应于能够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
根据本方面,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对应于能够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因此,既能使用所述装订部件检测装置进行所述装订部件的检测操作,又能判定原稿是否能够装载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路径的侧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的框图。
图4为示出装订部件检测部的立体图。
图5为示出装订部件检测部中的装订部件的未检出状态及检出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6为示意性图示装订部件检测部中的磁力线的流动的图。
图7为示出调整装订部件检测部中的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的间隔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为示出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装订部件检测部的变更例的立体图。
图9为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图像读取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涉及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1为扫描仪的第二实施例的变更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12为扫描仪的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13为示出将原稿放置于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扫描仪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为示出在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扫描仪中使装订部件检测部向原稿进给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示出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装订部件检测部的变更例的图。
图16为示出控制部进行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17为其它实施例涉及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图18为其它实施例涉及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图19为示出控制部进行的其它实施例涉及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56、76、82…扫描仪、12…主体部、14…壳体、16…原稿放置部、16a…导边器、18…用户界面部、20…排出口、22…原稿接收部、24、52、78、84…装订部件检测部、24a、25a、58a、66a、78a、84a…第一部位、24b、25b、78b、58b、66b、84b…第二部位、24c、58c…上表面、24d、58d…引导面、24e、25c、58e…连结部、24f…第一部位位置调整单元、25…框部件、26…原稿输送路径、27…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28…进给辊、30…分离辊、32…进给辊对、34…图像读取部、36…排出辊对、38A…第一读取单元、38B…第二读取单元、40…控制部、42、60、68…空隙、44…装订部件、46、70…磁场产生部、46a…振荡线圈、46b…振荡电路、48、72…磁场检测部、48a…检测线圈、48b…检流器、50…原稿接收部、50a…发光部、50b…受光部、54…图像读取系统、58、66…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9…线缆、62…收发部、64、74…通知单元、64A、64B、64C、74A、74B、74C…指示灯、66c…抵接部、80…臂部、85…扫描仪、86…装订部件检测部、86a…第一部位、86b…第二部位、88…扫描仪、89…装订部件检测部、B…磁场、L1、L2、L3…距离、P、P5…原稿、P1、P2、P3、P4…原稿摞、R…光轴、Φ…磁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实施例中,针对同一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仅在最开始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之后的实施例中省略该构成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路径的侧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的框图,图4为示出装订部件检测部的立体图,图5为示出装订部件检测部中的装订部件的未检出状态及检出状态的侧截面图。
图6为示意性图示装订部件检测部中的磁力线的流动的图,图7为示出调整装订部件检测部中的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的间隔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为示出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装订部件检测部的变更例的立体图,图9为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图像读取系统的外观立体图,图10为第二实施例涉及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1为扫描仪的第二实施例的变更例的外观立体图,图12为扫描仪的第三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13为示出将原稿放置于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扫描仪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为示出在第三实施例涉及的扫描仪中使装订部件检测部向原稿进给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为示出第一实施例涉及的装订部件检测部的变更例的图。
图16为示出控制部进行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图17及图18为其它实施例涉及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图19为示出控制部进行的其它实施例涉及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此外,关于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X方向为装置宽度方向,也为介质宽度方向,Y方向为图像读取装置中的介质传送方向,Z方向为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示出了与被输送的介质的面正交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图中,将+Y方向侧设为装置正面侧,将-Y方向侧设为装置背面侧。
第一实施例
图像读取装置的概要
在图1中,对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扫描仪10进行说明。扫描仪10具备:主体部12(图2)、以及覆盖主体部12而构成扫描仪10的外表面的壳体14。
放置原稿的原稿放置部16设置于主体部12的装置背面侧端部。原稿放置部16构成为,能够以使原稿倾斜的姿势支承原稿。能够将多张原稿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在原稿放置部16上设置有能够在相互接近的方向或者离开的方向位移的一对导边器16a,构成为能够引导载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侧部。
作为“通知单元”的用户界面部18设置于扫描仪10的壳体14的正面侧。作为一例,用户界面部18构成为触摸面板,兼作显示部和操作部。通过操作用户界面部18,能够执行扫描仪10的介质读取动作等。
在扫描仪10的正面侧,排出口20设置于用户界面部18的下方。原稿接收部22设置于排出口20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原稿接收部22构成为,能够在主体部12的下部收纳于主体部12内的状态(图2)和从主体部12向正面侧拉出的展开状态(图1)间切换。作为一例,后述的装订部件检测部24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设置区域外的壳体14的侧面。
关于原稿输送路径
在图2中,对扫描仪10中的原稿输送路径26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图2中,标有附图标记P的粗实线示出了在扫描仪10内沿原稿输送路径26输送的原稿的引导路径。
在主体部12中,在原稿输送路径26的路径上,从原稿的输送方向上游侧(-Y方向侧)朝向下游侧(+Y方向侧)设置有:检测原稿被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27、作为“进给单元”的进给辊28、分离辊30、输送辊对32、作为“读取部”的图像读取部34以及排出辊对36。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进给辊28被设置于主体部12内的未图示的驱动源旋转驱动。
分离辊30设置于与进给辊28相对的位置。分离辊30设置为被未图示的施力单元向进给辊28施力的状态。分离辊30构成为,当多张原稿进入进给辊28和分离辊30之间时,分离多张原稿,以使仅将要进给的最下层的原稿送往输送方向下游侧。以倾斜的姿势支承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被进给辊28和分离辊30夹持,并被输送至配置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辊对32。接着,输送辊对32将从进给辊28送来的原稿向图像读取部34送出。
图像读取部34具备:第一读取单元38A,设置为与沿原稿输送路径26输送的原稿的下表面、即第一面相对;以及第二读取单元38B,设置为与沿原稿输送路径26输送的原稿的上表面、即第二面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读取单元38A和第二读取单元38B构成为读取单元,作为一例,构成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
通过输送辊对32送到图像读取部34的原稿在图像读取部34中被读取了原稿P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中至少一面的图像之后,被位于图像读取部3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排出辊对36夹持并从排出口20排出至原稿接收部22。
关于控制部
在图2及图3中,对控制部4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40(图2)设置于主体部12内。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40构成为具备多个电子零部件的电气回路。如图3所示,控制部40控制第一读取单元38A、第二读取单元38B中的读取动作、进给辊28、输送辊对32和排出辊对36的旋转驱动、以及后述的装订部件检测部24。
进一步地,作为一例,控制部40构成为控制扫描仪10中的原稿P的输送、图像读取动作以及装订部件检测动作。并且,控制部40也可以根据来自外部(PC等)的指示控制扫描仪10中的原稿读取动作的执行所需的动作。
关于装订部件检测部
在图4及图5中,对本实施例中的装订部件检测部24进行说明。在图4中,装订部件检测部24具备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彼此相对,并在扫描仪10的装置高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在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之间形成有用于使原稿通过的空隙42。
在本实施例中,装订部件检测部24构成为,通过使原稿摞通过空隙42,从而进行装订原稿摞的装订部件44(图5)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本实施例中的装订部件44设想是通过金属材料(铁等磁性体)形成的订书机用的订书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之间的空隙42被设定为距离L1(图5)。在本实施例中,距离L1对应于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在此,距离L1对应于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不限于距离L1与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完全相同的方式,在意思上也包含具有少许误差的方式。特别是,优选将距离L1设定为比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稍小。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最大装载高度以上的原稿被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
图4中,在第二部位24b的上表面24c上,于装置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朝着空隙42引导原稿摞的引导面24d。
在图5中,对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的装订部件44的检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磁场产生部46设置于第一部位24a。磁场产生部46具备振荡线圈46a和振荡电路46b。振荡电路46b电连接于控制部40,被控制部40控制。作为一例,振荡线圈46a朝设置于第二部位24b侧的磁场检测部48产生磁场。通过振荡线圈46a产生的磁场经由振荡电路46b被控制部40控制,能够变更振荡频率及振荡强度。
作为一例,磁场检测部48具备检测线圈48a、以及连接于检测线圈48a的两端的检流器48b。在本实施例中,检流器48b电连接于控制部40。检流器48b构成为,当检测到磁场B的变化时,将检出信号发送至控制部40。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为检流器,但也可以为检压器。
从磁场产生部46的振荡线圈46a产生的磁场B(在图5中向图下方侧延伸的多个箭头)以与检测线圈48a直角相交的方式贯穿。由于贯穿检测线圈48a的磁通Φ变化,从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在检测线圈48a的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流器48b检测由于该感应电动势而流动的感应电流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在为检压器的情况下,通过检压器检测感应电动势的变化。
如图4及图6所示,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通过连结部24e连结。在第一部位24a、第二部位24b及连结部24e内设置有形状与图6所示的装订部件检测部24的截面形状对应的框部件25。在本实施例中,框部件25由易于使磁力线通过的金属材料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框部件25具备第一部位25a、第二部位25b和连结部25c。振荡线圈46a配置于框部件25的第一部位25a侧,检测线圈48a配置于第二部位25b侧。
通过振荡线圈46a振荡形成的磁场B朝向检测线圈48a。在本实施例中,穿过检测线圈48a的磁场B的磁力线按照框部件25的第二部位25b、连结部25c以及第一部位25a的顺序通过框部件25内而返回到振荡线圈46a侧。需要注意的是,图6中的粗线示意性示出了框部件25内的磁力线的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从检测线圈48a返回至振荡线圈46a的磁力线在框部件25内通过,从而能够抑制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的干扰的影响,并能抑制从装订部件检测部24漏出至外部的磁力线,能够抑制磁场对于装订部件检测部24的外部的不良影响。
在图4及图5中对装订部件检测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的上图所示,作为用户对于装订部件44的检测程序,使由被装订部件44装订过的多张原稿P构成的原稿摞P1的端部从装置正面侧经由装订部件检测部24的空隙42通向装置背面侧。此时,如图5的下图所示,如果在原稿摞P1的端部存在装订部件44,则当原稿摞P1横穿磁场B时,装订部件44也横穿磁场B。其结果,磁场B的磁通Φ由于装订部件44而变化,感应电流发生变化。于是,感应电流的变化被检流器48b检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使原稿摞P1的端部从装置正面侧通过空隙42,但也可以从装置背面侧通过。
检流器48b在检测出磁场B的变化时,将检出信号向控制部40发送。控制部40在接收到检出信号时,作为通知的一个例子,将在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检测出装订部件44这一情况警告显示于作为通知单元的用户界面部18。
由此,用户能够避免误放置被装订部件44装订着的原稿摞P1并开始进给而导致原稿破损等不良情况。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原稿检测部50设置于装订部件检测部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的上图所示,在第一部位24a及第二部位24b中使原稿摞P1通过的方向上,在磁场B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配置有原稿检测部50。在本实施例中,原稿检测部50构成为光学式传感器,作为一例,构成为透射型的传感器。作为一例,原稿检测部50具备设置于第一部位24a的发光部50a、以及设置于第二部位24b的受光部50b。需要说明的是,原稿检测部50也构成为与控制部40电连接,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部40。
在此,例如,如图5的上图所示,当使原稿摞P1从装置正面侧经由空隙42通向装置背面侧时,原稿摞P1在原稿检测部50处横穿发光部50a和受光部50b之间的光轴R(图5中,标有附图标记R的细线)。由此,原稿检测部50检测出原稿摞P1进入空隙42内,并将检出信号发送给控制部40。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控制部40被设定为,当在用户界面部18输入了原稿的进给动作开始指示时,在接收到来自原稿检测部50的检出信号、且在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未检测到装订部件44的情况下,开始原稿的进给动作。
以下进行具体说明。如图5的上图所示,当欲使原稿摞P1从装置正面侧通过空隙42时,首先横穿配置于装置正面侧(以下称为原稿移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的光轴R,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中检测原稿摞P1。
接着,当原稿摞P1向原稿移动方向下游侧移动时,虽然也取决于原稿移动方向上装订部件44装订原稿摞P1的位置,但在图示的情况下,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的检测后,装订部件44横穿磁场B,装订部件检出信号被发送至控制部40。当进一步地使原稿摞P1向原稿移动方向下游侧移动时,横穿下游侧(装置背面侧)的原稿检测部50的光轴R,在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中检测原稿摞P1。
需要说明的是,取决于在原稿移动方向上装订部件44装订原稿的位置,磁场检测部48中的装订部件44的检出时机和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中的原稿摞P1的检出时机有时也会相反。例如,图5中示出了在原稿移动方向上装订部件44位于靠原稿的前端的状态,但在装订部件44在原稿移动方向上位于靠原稿的后端的情况下,在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检测出原稿摞P1之后才检出装订部件44。
控制部40接收到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的检出信号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的检出信号双方,并判断为原稿摞P1通过了装订部件检测部24。当进行了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的检测操作时,控制部40将关于其时刻和检测结果(原稿是否正常通过了装订部件检测部24以及是否检测到装订部件)的信息写入未图示的存储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原稿正常通过了装订部件检测部24是指,当使原稿通过空隙42时,在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中均检测出原稿的状态。
之后,例如在输入了进给动作开始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在从该时间点起的规定时间以内(例如,1分钟以内)已进行了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的检测操作。控制部40读出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单元的关于检测时刻和检测结果(原稿是否正常通过了装订部件检测部24以及是否检测到装订部件)的信息。
于是,如果从输入进给动作开始指示起的规定时间以内未进行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的检测操作,则不开始进给动作,而是向用户界面部18进行警告显示(例如,显示“请进行装订部件的检测操作”等消息)。
由此,从原稿放置部16进给的原稿P在进给前必定会进行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的装订部件44的检测操作,能够防止从原稿放置部16进给被装订部件44装订着的原稿摞P1,能够可靠地防止对原稿的损伤。
此时,进一步地,在检测结果是检测到装订部件44的情况下,不开始进给动作,而是也可以向用户界面部18进行该情况的警告显示(例如,显示“检测到装订部件。请确认。”等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进行了检测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中均未检测出原稿摞P1时、或者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任一方中未检测出原稿摞P1时,认为未正常地结束检测操作,从而不开始进给动作,而是向用户界面部18进行警告显示(例如,显示“请再次进行装订部件的检测操作”等消息)。
图16的流程图汇总了以上的控制流程。控制部40在接收到扫描作业的开始指示、即进给动作开始指示时(步骤S101“是”),判断从该时间点起的规定时间内是否已通过构成装订部件检测部24的上游及下游的原稿检测部50检测出原稿(步骤S102)。如果检测出原稿(步骤S102“是”),则判断是否检测到装订部件44(步骤S103),如果没有检测到装订部件44(步骤S103“否”),则开始读取作业、即进给动作(步骤S104)。
另一方面,在从接收到扫描作业的开始指示、即进给动作开始指示起的规定时间内未通过构成装订部件检测部24的上游及下游的原稿检测部50检测出原稿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或者通过装订部件检测部24检测到装订部件44的情况下(步骤S103“是”),则将警告显示于用户界面部18,认定出错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控制部40中的装订部件检测控制的另一例子,也可以基于控制部40接收到来自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27(图2、图3)的检测信号(检测原稿已被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状态)来进行以下的处理。例如,控制部40在基于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27的检测信号判断为原稿已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情况下,判断在刚接收到检测信号前的一定期间内是否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中检测出原稿且在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未检测到装订部件44。
然后,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任一方中未检测出原稿的情况下,向用户界面部18进行警告显示(例如,显示“请进行装订部件的检测操作”等消息)。或者,控制部40在即便通过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检测出原稿,但也检测到装订部件44的情况下,向用户界面部18进行该情况的警告显示(例如,显示“检测到装订部件。请确认。”等消息)。
并且,控制部40在通过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检测出原稿、且未检测到装订部件的情况下,受理之后的处理、具体而言为读取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控制部40在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中检测出原稿的情况下,判断原稿正常地通进了装订部件检测部24。进一步地,若通过磁场检测部48检测到原稿摞P1横穿磁场B时的磁场B的变化,则磁场B的变化的检测信息(装订部件检出信号)被发送至控制部40。其结果,控制部40判断为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在原稿正常通过的状态下检测到装订部件44。
与此相对地,即使是在控制部40没有接收来自原稿检测部50的检测信息的状态(原稿未检出状态)下,例如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中未检测出原稿摞P1的情况下、或者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任一方中未检测出原稿摞P1的情况下,有时磁场检测部48也会检测出磁场B的变化,并将磁场B的变化的检测信息发送至控制部40。这种情况下,考虑磁场B是由于干扰因素而产生了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干扰因素,作为一个例子,存在检测到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波的情况、带有磁力的物体接近了装订部件检测部24的情况等。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40被设定为在原稿未检出状态下接收到磁场B的变化信息时执行规定的处理。具体而言,作为规定的处理,控制部40在作为通知单元的用户界面部18显示警告等消息等。通过进行警告,能够提示用户重试装订部件检测动作,能够适当地进行装订部件44的检测。
作为其它的处理,例如在使磁场产生部46中停止产生磁场B的状态下,通过磁场检测部48进行磁场的检测。控制部40能够基于检测结果检测磁场产生部46的非振荡状态下的磁场变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控制部40比较磁场产生部46的振荡状态下的磁场B的变化的检测信息和非振荡状态下的磁场变化的检测信息,从而能够提高磁场产生部46的振荡状态下的磁场B的变化、即装订部件44的检测精度。
第一实施例的变更例
(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使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之间的距离L1固定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使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之间的间隔可变的结构。更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连结部24e设置有第一部位位置调整单元24f。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位位置调整单元24f例如由引导机构、连杆机构等构成,构成为能够使第一部位24a相对于第二部位24b向接近/远离的方向位移。通过使第一部位24a相对于第二部位24b位移,能够使第一部位24a与第二部位24b的间隔从距离L1变化为距离L2。在此,距离L2设定为小于距离L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的上图所示,在使对应于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的原稿摞P2通过装订部件检测部24时,通过第一部位位置调整单元24f调整第一部位24a相对于第二部位24b的位置,以使第一部位24a与第二部位24b的间隔变为L1。
另一方面,如图7的下图所示,在使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以下的张数的原稿摞P3通过装订部件检测部24时,通过第一部位位置调整单元24f调整第一部位24a相对于第二部位24b的位置,以使第一部位24a与第二部位24b的间隔从L1的状态变为小于L1的L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根据通过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之间的原稿摞的厚度调整第一部位24a与第二部位24b的间隔(空隙42),因此,能够调整用于检测装订部件44的输出、例如磁场产生部46的振荡线圈46a所形成的磁场的强度。其结果,例如通过减小第一部位24a与第二部位24b的间隔(空隙42),能够减弱磁场,能够抑制磁场对于扫描仪10、其周围的物体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变更例中,采用使第一部位24a相对于第二部位24b位移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采用使第二部位24b相对于第一部位24a位移的结构。
并且,通过像这样地使第一部位24a与第二部位24b的间隔可调,从而能够以一种装订部件检测部24应对多种不同样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即,通过使零部件通用化,能够容易地进行扫描仪10的多样性开发。该情况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也是同样。
(2)本实施例中,在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使磁场产生部46构成为振荡线圈,并使磁场检测部48构成为检测线圈,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通过永磁铁、电磁铁构成磁场产生部46,并使磁场检测部48为霍尔元件等磁力检测传感器。或者,也可以仅通过磁场产生部46侧的线圈构成为不需要磁场检测部48侧的线圈的单线圈共振型。该情况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中也是同样。
(3)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使原稿检测部50为透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并将发光部50a设置于第一部位24a,将受光部50b设置于第二部位24b,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采用将受光部50b设置于第一部位24a,将发光部50a设置于第二部位24b的结构,或者,还可以采用将原稿检测部50构成为反射式的光学式传感器,并将传感器配置于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中任一部位上的结构。该情况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也是同样。
(4)在本实施例中,装订部件检测部24采用配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设置区域外的壳体14的侧面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采用如图8所示将装订部件检测部52设置于原稿接收部22的前端侧下方侧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装订部件检测部52的结构为与装订部件检测部24同样的结构。或者,还可以采用将装订部件检测部24在壳体14的正面侧设置于排出口20的上方的结构。也就是说,如果在壳体14上是在原稿放置部16的设置区域外的话,可将装订部件检测部24设置于壳体14上不影响原稿的进给动作、排出动作以及用户的操作的位置。
(5)在本实施例中,装订部件检测部24采用第一部位24a及第二部位24b从壳体14的侧面突出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采用下述结构:即、如图15所示,在扫描仪82中,将装订部件检测部84的第一部位84a及第二部位84b配置于主体部12内,在壳体14的侧面上,作为一例,设置配置于相对配置的第一部位84a与第二部位84b之间并从装置正面侧向装置背面侧延伸的用于供原稿通过的槽部96。通过如上构成,装置侧面的突出形状消失,能够形成外观美观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装订部件检测部84本身的结构(原理)与上述的装订部件检测部24相同。
(6)并且,如图17的扫描仪85所示,也可以将装订部件检测部86设置于导边器16a。在图17中,附图标记86a为与上述振荡线圈46a同样的振荡线圈,附图标记86b为与上述检测线圈48a同样的检测线圈。
进而,如图18的扫描仪88所示,也可以将装订部件检测部89设置于原稿放置部16。
(7)在本实施例中,装订部件检测部24采用一体地形成于壳体14的侧面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采用使装订部件检测部24相对于扫描仪10能够拆装的结构。
(8)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部位24a和第二部位24b之间的空隙42的距离L1对应于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但不限于此,既可以使距离L1小于所述最大装载高度,或者也可以使距离L1大于所述最大装载高度。该情况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也是同样。
(9)将在本实施例中的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检测的对象限定为装订部件44(铁等磁性体)的情况下,使装订部件检测部24产生的磁场也可以为直流磁场或交流磁场。不过,如果是在装订部件检测部24中也检测装订部件44(铁等磁性体)以外的铝等导体的结构,则直流磁场的话通过铝等导体时几乎没有变化,难以检测,因此,需要产生检测时的变化与装订部件44(铁等磁性体)不同的交流磁场。
第二实施例
在图9中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9中,图像读取系统54具备:扫描仪56、与扫描仪56分体构成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扫描仪56除了在壳体14的侧面未设置装订部件检测部24以外,与扫描仪10是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扫描仪56和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通过线缆59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线缆59为内包信号线和电力线两者的结构,但也可以将信号线和电力线构成为单独的线缆。
在图10中,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具备第一部位58a和与第一部位58a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58b。第一部位58a和第二部位58b通过连结部58e而连结。在彼此相对的第一部位58a和第二部位58b之间设有用于使原稿摞P1通过的空隙60。第一部位58a和第二部位58b之间的空隙60的距离L3对应于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需要注意的是,虽未图示,但在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的第一部位58a、第二部位58b以及连结部58e内设置有框部件25。
如图10所示,在第二部位58b的上表面58c上,于装置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将原稿摞向空隙60引导的引导面58d。在本实施例中,虽未图示,但作为一例,也是磁场产生部46设置于第一部位58a。磁场检测部48设置于第二部位58b。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在第二部位58b内设置有收发部62(在图10中带有附图标记62的双点划线部)。收发部62构成为具备多个电子零部件的电气回路。收发部62构成为将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中的装订部件44的检测信号发送至扫描仪56的控制部40(图2)。
通知单元64设置于第一部位58a。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通知单元64具备多个指示灯64A、64B、64C。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灯64A作为表示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的电源开启、断开的灯而发挥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未图示,但也是在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中,沿原稿的移动方向在磁场产生部46及磁场检测部4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有原稿检测部50。在此,当原稿摞P1通过了空隙60时,在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中检测出原稿、且通过磁场检测部48未检测到装订部件44的情况下,例如指示灯64B以蓝色或绿色点亮,用户目视即能够确认未检测到装订部件44。
另一方面,当原稿摞P1通过了空隙60时,在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中检测出原稿、且通过磁场检测部48检测到装订部件44的情况下,例如指示灯64C以作为警告色的红色或黄色点亮,用户目视即能够确认检测到装订部件44。
在本实施例中,也是控制部40被设定为,当在用户界面部18输入了原稿的进给动作开始指示时,在接收到来自原稿检测部50的检出信号、且在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中未检测到装订部件44的情况下,开始原稿的进给动作。
更具体而言,控制部40在接收到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的检出信号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的检出信号双方时,判断为原稿摞P1正常地通过了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并将关于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中的检测操作的时刻和检测结果(原稿是否正常通过了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以及是否检测到装订部件)的信息写入未图示的存储单元。
之后,例如在输入了进给动作开始指示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在从该时间点起的规定时间以内(例如,1分钟以内)已进行了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中的检测操作。控制部40读出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单元的关于检测时刻和检测结果(原稿是否正常通过了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以及是否检测到装订部件)的信息。
于是,如果在从输入了进给动作开始指示起的规定时间以内未进行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中的检测操作,则不开始进给动作,而是向用户界面部18进行警告显示(例如,显示“请进行装订部件的检测操作”等消息)。
由此,从原稿放置部16进给的原稿P在进给前必定会进行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中的装订部件44的检测操作,能够防止从原稿放置部16进给被装订部件44装订着的原稿摞P1,能够可靠地防止对原稿的损伤。
此时,进一步地,在检测结果是检测到装订部件44的情况下,不开始进给动作,而是也可以向用户界面部18进行该情况的警告显示(例如,显示“检测到装订部件。请确认。”等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进行了检测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中均未检测出原稿摞P1时、或者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任一方中未检测出原稿摞P1时,认为未正常地结束检测操作,从而不开始进给动作,而是向用户界面部18进行警告显示(例如,显示“请再次进行装订部件的检测操作”等消息)。
第二实施例的变更例
(1)在本实施例中,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采用经由线缆59与扫描仪56连接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采用将电池单元设置于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内并从电池单元获得电力的结构;或者,还可以采用经由收发部62以非接触供电从扫描仪56获得电力的结构。在进行非接触供电的情况下,也可以为电波接收方式、电磁感应方式以及共振方式中任一种方式。
(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位58a和第二部位58b之间的距离L3是固定的,但也可以是可变的。具体而言,也可以采用在第一部位58a或第二部位58b设置位置调整单元并使第一部位58a和第二部位58b中任一方能够相对于另一方向接近/远离的方向位移的结构。作为一例,通过使第一部位58a接近第二部位58b,能够调整第一部位58a与第二部位58b的间隔。位置调整单元例如通过引导机构、连杆机构等构成。
(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及图10所示,使第二部位58b呈构成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的底部的姿势,并使原稿摞以大致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姿势通过第一部位58a和第二部位58b之间来进行装订部件的检测,但例如也可以使第一部位58a和第二部位58b呈在装置高度方向上立起的姿势,并使原稿摞以大致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姿势通过第一部位58a和第二部位58b之间来进行装订部件的检测。
(4)在图11中,作为装订部件检测装置的一例,示出了向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开口的箱形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66。装订部件检测装置66具备:第一部位66a、与第一部位66a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二部位66b、以及配置于第一部位66a与第二部位66b之间的下侧的抵接部66c。在第一部位66a与第二部位66b之间形成有空隙68。抵接部66c配置于空隙68的下端。磁场产生部70沿进入空隙68的原稿的宽度方向(图11中的X轴方向)在第一部位66a中延伸设置,磁场检测部72沿原稿的宽度方向在第二部位66b中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通知单元74设置于装订部件检测装置66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通知单元74具备多个指示灯74A、74B、74C。需要注意的是,指示灯74A、74B、74C的结构与指示灯64A、64B、64C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
在装订部件检测装置66中,将原稿摞P4从装置高度方向上方侧插入空隙68,并使原稿摞P4的下端部数次触碰并抵接于抵接部66c,从而能够对齐原稿摞P4。加之,在整理原稿摞P4的期间,装订部件检测装置66能够进行在原稿摞P4的下端部是否存在装订部件44的检测。其结果,能够与整理纸张的作业一道也同时进行装订部件44的检测动作,从而能够使作业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为通过使用电机等动力而使装订部件检测装置66自动地上下来在原稿摞P4的高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内进行扫描也是令人满意的。
在本变更例中,采用使磁场产生部70及磁场检测部72在原稿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内延伸设置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例如采用使原稿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缩短来构成磁场产生部70及磁场检测部72并通过移动单元而使其能够沿原稿宽度方向移动的结构。即使是使磁场产生部70及磁场检测部72沿原稿的宽度方向移动来扫描原稿摞,也能够在原稿摞P4的下端部检测装订部件44的存在。
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变更例
在装订部件检测部24及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中采用了使原稿通过方向上的第二部位24b、58b的长度比第一部位24a、58a更长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使原稿通过方向上的第一部位24a、58a的长度和第二部位24b、58b的长度为相同的长度。
第三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12至图14以及图19,对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扫描仪76具备装订部件检测部78。装订部件检测部78具备第一部位78a和第二部位78b。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构成为原稿放置部16作为第一部位78a而发挥作用。具体而言,第一部位78a设置于原稿放置部16内。虽未图示,但磁场产生部设置于第一部位78a。
第二部位78b在主体部12中配置于正面侧且是与原稿放置部16相对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原稿P5已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状态下,第二部位78b配置于与原稿P5的输送方向前端部相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位78b构成为相对于原稿放置部16能够以空开规定间隔的状态沿原稿进给方向位移。
具体而言,一对臂部80(图14)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于第二部位78b的下部。臂部80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而能在收纳于主体部12内的状态(图12及图13)与从主体部12中拉出的状态(图14)间切换。通过使臂部80相对于主体部12位移,从而第二部位78b在与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P5相对的位置上从原稿进给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位移,检测装订部件44是否附着于原稿P5。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原稿放置于了原稿放置部16时,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27(图2及图3)检测出原稿。根据该检出信号,控制部40将臂部80从收纳状态向拉出状态切换,通过第二部位78b进行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扫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只是将原稿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由第二部位78b在原稿进给方向上移动来进行装订部件44的检测,因此,能够使扫描仪76的作业性提高。
图19的流程图汇总了以上的控制流程。控制部40基于原稿放置检测传感器27的检测信号判断原稿放置部16上有无原稿(步骤S201),当检测出原稿时(步骤S201“是”),进行有无装订部件的确认动作、也就是使上述第二部位78b位移的动作(步骤S202)。其结果,在检测到装订部件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将警告显示于用户界面部18,并认定出错结束。
另一方面,如果未检测到装订部件44(步骤S203“否”),则待机至有读取作业的开始指示(步骤S204),当接收到读取作业的开始指示时(步骤S204“是”),开始读取作业、即进给动作(步骤S205)。
第三实施例的变更例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通过臂部80使第二部位78b在原稿进给方向上自动位移的结构,但也可以手动拉出臂部80或使其收纳来使第二部位78b位移,还可以不设置臂部80而是用户手持第二部位78b遮盖住原稿P5来进行装订部件44的检测动作。
综上所述,扫描仪10具备:图像读取部34,读取原稿P;原稿放置部16,放置朝着图像读取部34进给的原稿P;以及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78、84,检测装订原稿P的装订部件44,并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设置区域外。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来自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P的进给动作开始前检测装订部件44,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原稿P上形成损伤。
装订部件检测部24、84设置于构成扫描仪10的外表的壳体14的侧面。
具备接收进行了读取而被排出的原稿P的原稿接收部22,装订部件检测部52设置于原稿接收部22的下侧。
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78、84具有:第一部位24a、78a、84a、以及与该第一部位24a、78a、84a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24b、78b、84b,并具有通过使原稿通过第一部位24a、78a、84a和第二部位24b、78b、84b之间(空隙42、槽部96)来检测装订部件44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原稿大幅偏离可检测装订部件44的区域,能更可靠地检测装订部件44。
第一部位24a、78a、84a与第二部位24b、78b、84b之间的间隔对应于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部位24a、78a、84a与第二部位24b、78b、84b之间的间隔对应于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因此,既能利用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78、84进行装订部件44的检测操作,又能判定原稿是否能够装载于原稿放置部16,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构成为能够调整第一部位24a与第二部位24b之间的间隔(空隙42)。根据该结构,通过调整间隔(空隙42),能够调整用于检测装订部件44的输出(例如,振荡线圈46a形成的磁场B)。其结果,例如通过减小间隔(空隙42),能够减弱磁场,并能抑制所述磁场对扫描仪10或其周围物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具备:图像读取部34,读取原稿P;原稿放置部16,放置向图像读取部34进给的原稿P;以及装订部件检测部78,检测装订原稿P的装订部件44,装订部件检测部78设置成相对于原稿放置部16能够沿原稿的进给方向移动。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装订部件检测部78沿原稿的进给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在进给动作开始前检测装订部件44,其结果,能够更为可靠地防止在原稿P上形成损伤。
具备作为通知单元的用户界面部18,该用户界面部18通知由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78检测到装订部件44。根据该结构,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向用户通知装订部件44的存在,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具备:从原稿放置部16送出原稿的进给辊28、以及检测使原稿通过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时的原稿P的通过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控制进给辊28的控制部40在由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检测到原稿P的通过之后,通过进给辊28进行原稿P的进给动作。根据该结构,在通过进给辊28进行原稿的进给前一定会使用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进行检测操作,能够更为可靠地防止在原稿P上形成损伤。
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具有通过检测磁场B的变化来检测装订部件44的结构,并具备:原稿检测部50,检测原稿P通过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以及控制部40,接收原稿检测部50对原稿P的检测信息以及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对磁场B的变化的检测信息。在原稿检测部50未检测出原稿P的通过的原稿未检出状态下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检测出磁场B的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40执行规定的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在原稿检测部50未检测出原稿P的通过的原稿未检出状态(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双方中均未检测出原稿摞P1的情况、或者在上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及下游侧的原稿检测部50任一方中未检测出原稿摞P1的情况)下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检测出磁场B的变化时、即检测出干扰噪声时,控制部40执行规定的处理,作为一例,将警告消息等显示于作为通知单元的用户界面部18,从而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装订部件44。
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设置成相对于扫描仪10的主体部12能够拆装。根据该结构,通过将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从主体部12上拆下,从而根据原稿P的形态,使用装订部件检测部24、52的装订部件44的检测操作变得更为容易。
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66为检测装订原稿P的装订部件44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并具备下述结构:即、具有第一部位58a、66a和与该第一部位58a、66a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58b、66b,通过使原稿P通过第一部位58a、66a和第二部位58b、66b之间来检测装订部件44。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原稿大幅偏离可检测装订部件44的区域,能够更为可靠地检测装订部件44。
第一部位66a以及第二部位66b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并在第一部位66a和第二部位66b之间的下侧具备供原稿P的端部抵接的抵接部66c。根据该结构,能够同时进行对齐原稿P的端部的动作和装订部件44的检测操作,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图像读取系统54具备扫描仪56和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扫描仪56具备:读取原稿P的图像读取部34、以及放置向图像读取部34进给的原稿的原稿放置部16。
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从扫描仪56获得电力。根据该结构,无需准备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专用的电源,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第一部位58a与第二部位58b之间的间隔L3对应于能够放置于原稿放置部16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根据该结构,既能利用装订部件检测装置58进行装订部件44的检测操作,又能判定原稿P是否能够装载于原稿放置部16,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它们当然也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部,读取原稿;
原稿放置部,放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原稿;以及
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设置区域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壳体的侧面,所述壳体构成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原稿接收部,所述原稿接收部接收进行了读取而被排出的原稿,
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于所述原稿接收部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具有第一部位和与该第一部位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并具有通过使原稿通过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来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对应于能够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构成为能够调整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
7.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部,读取原稿;
原稿放置部,放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原稿;以及
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
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原稿放置部能够沿原稿的进给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通知通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装订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进给单元,从所述原稿放置部送出原稿;以及
原稿检测部,检测使原稿通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时的该原稿的通过,
控制所述进给单元的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原稿检测部检测出原稿的通过之后,进行通过所述进给单元进给原稿的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具有通过检测磁场的变化来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结构,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原稿检测部,检测原稿通过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以及
控制部,接收由所述原稿检测部检测出的原稿的检测信息以及由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出的磁场的变化的检测信息,
在所述原稿检测部未检测出原稿的通过的原稿未检出状态下由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检测出磁场的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规定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订部件检测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装置主体能够拆装。
12.一种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装订原稿的装订部件,
所述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具有第一部位和与该第一部位相对配置的第二部位,并具有通过使原稿通过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来检测所述装订部件的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在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的下侧具备供原稿的端部抵接的抵接部。
14.一种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订部件检测装置,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读取部,读取原稿;以及
原稿放置部,放置向所述读取部进给的原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订部件检测装置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获得电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对应于能够放置于所述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的最大装载高度。
CN201810685002.7A 2017-06-29 2018-06-27 图像读取装置、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图像读取系统 Active CN109218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7568 2017-06-29
JP2017-127568 2017-06-29
JP2018-029881 2018-02-22
JP2018029881A JP7000911B2 (ja) 2017-06-29 2018-02-22 画像読取装置、綴じ部材検出装置、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8551A true CN109218551A (zh) 2019-01-15
CN109218551B CN109218551B (zh) 2021-01-15

Family

ID=62916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5002.7A Active CN109218551B (zh) 2017-06-29 2018-06-27 图像读取装置、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图像读取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0319B2 (zh)
EP (1) EP3422689B1 (zh)
CN (1) CN1092185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16353A1 (ja) * 2016-12-19 2018-06-28 株式会社Pfu 綴じ部材除去装置
JP6915407B2 (ja) 2017-06-29 2021-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7027A (en) * 1990-07-03 1992-02-11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handler staple detector
US5646794A (en) * 1995-09-27 1997-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al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etal objects in a web of photographic material
CN1494707A (zh) * 2001-02-05 2004-05-05 温克尔尼克斯多夫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验收纸币的设备
JP2006189376A (ja) * 2005-01-07 2006-07-20 Kanazawa Inst Of Technology ステープル検知装置
JP2006311052A (ja) * 2005-04-27 2006-11-09 Canon Inc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7556265B1 (en) * 2006-05-12 2009-07-07 Unisys Corporation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with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staples, paper clips, and like foreign items
CN102730446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株式会社东芝 供给装置和供给方法、图像形成装置
CN204134726U (zh) * 2014-09-02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碎纸机安全保护装置
TW201715875A (zh) * 2015-10-30 2017-05-01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圖像讀取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8919A (en) * 1981-01-16 1985-05-21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etecting device for detecting a magnetic strip embedded in a sheet
JPH0977282A (ja) 1995-09-19 1997-03-25 Mita Ind Co Ltd 原稿供給装置
JP2002221880A (ja) * 2001-01-29 2002-08-0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6764068B1 (en) * 2003-06-06 2004-07-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541708B2 (ja) * 2010-06-30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9617097B2 (en) 2014-12-30 2017-04-11 Kodak Alari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tallic object detection in a media transport system
US9938100B2 (en) * 2014-12-30 2018-04-10 Kodak Alari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tallic object detection in a media transport system
JP6915407B2 (ja) 2017-06-29 2021-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7027A (en) * 1990-07-03 1992-02-11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handler staple detector
US5646794A (en) * 1995-09-27 1997-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al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etal objects in a web of photographic material
CN1494707A (zh) * 2001-02-05 2004-05-05 温克尔尼克斯多夫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验收纸币的设备
JP2006189376A (ja) * 2005-01-07 2006-07-20 Kanazawa Inst Of Technology ステープル検知装置
JP2006311052A (ja) * 2005-04-27 2006-11-09 Canon Inc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7556265B1 (en) * 2006-05-12 2009-07-07 Unisys Corporation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with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staples, paper clips, and like foreign items
CN102730446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株式会社东芝 供给装置和供给方法、图像形成装置
CN204134726U (zh) * 2014-09-02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碎纸机安全保护装置
TW201715875A (zh) * 2015-10-30 2017-05-01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圖像讀取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40319B2 (en) 2020-05-05
US20190002230A1 (en) 2019-01-03
EP3422689A1 (en) 2019-01-02
EP3422689B1 (en) 2021-12-29
CN109218551B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40009B2 (ja) シート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218551A (zh) 图像读取装置、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图像读取系统
CN1212523C (zh) 用于检测柔性材料连续基片上分离布线图形的检测系统
JP6241734B2 (ja) シート材情報を検出する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10171731A (zh)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9218549B (zh) 图像读取装置
TWI688539B (zh) 圖像讀取裝置、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WO2017154752A1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金属物付帯判定方法
JP4823174B2 (ja) 帳票体
US7134370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5108514A (ja) シート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5131774A (ja) 針金綴込みされた刷本の針金検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1079672A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原稿搬送方法
US9201125B2 (en) Device for the continuous quality control of applied elements
JP6558635B2 (ja) シート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7946B2 (ja) シート材情報検出装置、シート材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986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2014168935A (ja) 中綴検査装置
JP5078734B2 (ja) 配送体
JP4869207B2 (ja) 帳票体
JP2015032942A (ja) 非接触読取機能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248300A (ja)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13477B2 (ja) 後処理装置、後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56158B1 (ko) 비접촉식 위치 및 방향 탐지 장치
JP2010082803A (ja) 中綴じ針金不良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