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8539B - 圖像讀取裝置、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 Google Patents

圖像讀取裝置、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8539B
TWI688539B TW107121833A TW107121833A TWI688539B TW I688539 B TWI688539 B TW I688539B TW 107121833 A TW107121833 A TW 107121833A TW 107121833 A TW107121833 A TW 107121833A TW I688539 B TWI688539 B TW I6885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member
original
document
detection
image rea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1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4846A (zh
Inventor
潮田尚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4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4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8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853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更確實地防止因對已利用裝訂構件裝訂之原稿疊進行進給動作而引起之對原稿之損傷形成。本發明之圖像讀取裝置具備:讀取部,其讀取原稿;原稿設定部,其供設定要朝向上述讀取部進給之原稿;及裝訂構件檢測部,其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且設置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設置區域外。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於構成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之外側之殼體之側面。或者,圖像讀取裝置具備承接被進行讀取後排出之原稿之原稿承接部,且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於上述原稿承接部之下側。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具有第1部位、及與該第1部位對向配置之第2部位,且具有藉由使原稿通過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而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構成。

Description

圖像讀取裝置、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讀取原稿之圖像讀取裝置。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之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及具備該裝訂構件檢測裝置之圖像讀取系統。
於以掃描儀為代表之圖像讀取裝置中,存在使用者錯誤地設定已被裝訂之原稿疊而開始進給工作之情形。於該情形時,有產生被進給之原稿中之已被裝訂之部分破損等問題之虞。於專利文獻1中,鑒於此種問題而揭示有一種原稿供給裝置,其係於較將原稿逐張地分離並進給之進給輥更靠原稿進給方向上游部,具備用以偵測裝訂針之非接觸之金屬探測器。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原稿供給裝置中,更具體而言,金屬探測器設置於安裝進給輥之罩部、及將原稿在相對於前進方向成直角之寬度方向上對齊之游標之各者,且以如下方式構成,即,若於進給輥之旋轉即原稿供給動作開始之後,藉由任一金屬探測器偵測出裝訂針,則停止進給輥等之驅動。[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9-07728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然而,若對已被裝訂之原稿進行進給動作,則於較多之情形時,於進給動作剛開始之後便會產生原稿之破損,即若於開始進給動作之後進行裝訂針之檢測,然後進而於其後停止進給動作,則就確實地保護原稿之觀點而言稱不上充分。因此,本發明係鑒於此種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更確實地防止因對已利用裝訂構件裝訂之原稿疊進行進給動作而引起之對原稿之損傷形成。[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用以解決上述問題之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圖像讀取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讀取部,其讀取原稿;原稿設定部,其供設定要朝向上述讀取部進給之原稿;及裝訂構件檢測部,其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且設置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設置區域外。根據本態樣,圖像讀取裝置具備:讀取部,其讀取原稿;原稿設定部,其供設定要朝向上述讀取部進給之原稿;及裝訂構件檢測部,其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且設置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設置區域外;即,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於原稿向上述原稿設定部之設定前進行檢測之位置,因此藉由在來自上述原稿設定部之原稿之進給動作開始前檢測上述裝訂構件,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對原稿之損傷形成。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如第1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於構成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之外側之殼體之側面。根據本態樣,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於構成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之外側之殼體之側面之構成中,能夠獲得上述第1態樣之作用效果。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如第1態樣,其特徵在於:圖像讀取裝置具備承接被進行讀取後排出之原稿之原稿承接部,且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於上述原稿承接部之下側。根據本態樣,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於上述原稿承接部之下側之構成中,能夠獲得上述第1態樣之作用效果。本發明之第4態樣係如第1至第3態樣之任一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具有第1部位、及與該第1部位對向配置之第2部位,且具有藉由使原稿通過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而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構成。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具有第1部位、及與該第1部位對向配置之第2部位,且具有藉由使原稿通過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而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構成,故而能夠防止原稿大幅度偏離能夠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區域,從而能夠更確實地檢測上述裝訂構件。本發明之第5態樣係如第4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隔對應於能夠設定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隔對應於能夠設定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故而能夠進行利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之上述裝訂構件之檢測操作、及原稿能否堆載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判定之兩者,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本發明之第6態樣係如第4或第5態樣,其特徵在於:構成為能夠調整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隔。根據本態樣,由於構成為能夠調整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隔,故而能夠藉由調整上述間隔,而調整用以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輸出(例如磁場產生線圈所形成之磁場)。其結果為,例如藉由縮小上述間隔,能夠使上述磁場變弱,而能夠抑制上述磁場對圖像讀取裝置、或其周圍之物體造成之不良影響。本發明之第7態樣之特徵在於具備:讀取部,其讀取原稿;原稿設定部,其供設定要朝向上述讀取部進給之原稿;及裝訂構件檢測部,其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且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能夠相對於上述原稿設定部而沿原稿之進給方向移動地設置。根據本態樣,由於具備:讀取部,其讀取原稿;原稿設定部,其供設定要朝向上述讀取部進給之原稿;及裝訂構件檢測部,其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且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能夠相對於上述原稿設定部而沿原稿之進給方向移動地設置;故而藉由使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沿原稿之進給方向移動,能夠於進給動作開始前檢測上述裝訂構件,其結果為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對原稿之損傷形成。本發明之第8態樣係如第1至第7態樣之任一態樣,其特徵在於:具備報告利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進行之上述裝訂構件之檢測之報告器件。根據本態樣,由於具備報告利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進行之上述裝訂構件之檢測之報告器件,故而能夠對使用者迅速且確實地通知上述裝訂構件之存在,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本發明之第9態樣係如第1至第8態樣之任一態樣,其特徵在於具備:進給器件,其自上述原稿設定部進給原稿;及原稿檢測部,其檢測使原稿通過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時之該原稿之通過;控制上述進給器件之控制部係於利用上述原稿檢測部檢測出原稿之通過之後,進行利用上述進給器件之原稿之進給動作。根據本態樣,由於控制上述進給器件之控制部係於利用上述原稿檢測部檢測出原稿之通過之後,進行利用上述進給器件之原稿之進給動作,故而變得於利用上述進給器件而進行之原稿進給前必須進行利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之檢測操作,而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對原稿之損傷形成。再者,「使原稿通過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未必僅意指相對於固定地設置之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使原稿通過之形態,而是意指亦包含藉由使能夠位移動作之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相對於原稿移動而使原稿通過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之形態。本發明之第10態樣係如第1至第8態樣之任一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具有藉由檢測磁場之變化而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構成,且上述圖像讀取裝置具備:原稿檢測部,其檢測原稿相對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之通過;及控制部,其接收利用上述原稿檢測部所得之原稿之檢測資訊、及利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所得之磁場之變化之檢測資訊;上述控制部係於在上述原稿檢測部未檢測出原稿之通過之原稿未檢出狀態下,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檢測出磁場之變化之情形時,執行特定之處理。根據本態樣,上述控制部係於在上述原稿檢測部未檢測出原稿之通過之原稿未檢出狀態下,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檢測出磁場之變化之情形時、即檢測出外部干擾雜訊之情形時,進行特定之處理,藉此能夠進而精度良好地檢測上述裝訂構件。再者,「特定之處理」其含義並不限於上述控制部對圖像讀取裝置之構成要素之控制,且並不限於上述控制部內之運算等處理、即處理之結果能夠自外部視認者,而是亦包含處理之結果無法自外部視認者。本發明之第11態樣係如第1至第10態樣之任一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係相對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之裝置本體能夠裝卸地設置。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係相對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之裝置本體能夠裝卸地設置,故而藉由將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自上述裝置本體卸除,變得更容易根據原稿之形態而進行利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之上述裝訂構件之檢測操作。本發明之第12態樣之裝訂構件檢測裝置係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者,其特徵在於具有第1部位、及與該第1部位對向配置之第2部位,且具備藉由使原稿通過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而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構成。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具有第1部位、及與該第1部位對向配置之第2部位,且具有藉由使原稿通過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而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構成,故而能夠防止原稿大幅度偏離能夠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區域,從而能夠更確實地檢測上述裝訂構件。本發明之第13態樣係如第12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部位及上述第2部位於水平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並且於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之下側具備由原稿之端部抵接之抵接部。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第1部位及上述第2部位於水平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並且於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之下側具備由原稿之端部抵接之抵接部,故而能夠同時進行將原稿之端部對齊之動作與上述裝訂構件之檢測操作,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本發明之第14態樣之圖像讀取系統之特徵在於具備: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讀取原稿之讀取部及供設定要朝向上述讀取部進給之原稿之原稿設定部;以及第12或第13態樣之裝訂構件檢測裝置。根據本態樣,於圖像讀取系統中,能夠獲得上述第12或第13態樣之作用效果。本發明之第15態樣係如第14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裝置自上述圖像讀取裝置獲得電力。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裝置自上述圖像讀取裝置獲得電力,故而無需準備上述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專用之電源,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本發明之第16態樣係如第15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隔對應於能夠設定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根據本態樣,由於上述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隔對應於能夠設定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故而能夠進行利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裝置之上述裝訂構件之檢測操作、與原稿能否堆載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判定之兩者,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對各實施例中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之符號,僅於最初之實施例中進行說明,於以後之實施例中省略該構成之說明。圖1係本發明之掃描儀之外觀立體圖,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掃描儀之原稿搬送路徑之側剖視圖,圖3係本發明之掃描儀之方塊圖,圖4係表示裝訂構件檢測部之立體圖,圖5係表示裝訂構件檢測部中之裝訂構件之非檢測狀態及檢測狀態之側剖視圖。圖6係模式性地圖示裝訂構件檢測部中之磁力線之流動之圖,圖7係表示調整裝訂構件檢測部中之第1部位與第2部位之間隔後之狀態之側視圖,圖8係表示第1實施例之裝訂構件檢測部之變更例之立體圖,圖9係第2實施例之圖像讀取系統之外觀立體圖,圖10係第2實施例之裝訂構件檢測裝置之外觀立體圖。圖11係掃描儀之第2實施例之變更例之外觀立體圖,圖12係掃描儀之第3實施例之外觀立體圖,圖13係表示將原稿設定至第3實施例之掃描儀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4係表示於第3實施例之掃描儀中使裝訂構件檢測部於原稿進給方向上移動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5係表示第1實施例之裝訂構件檢測部之變更例之圖。圖16係表示控制部所進行之控制之流程之流程圖,圖17及圖18係另一實施例之掃描儀之外觀立體圖,圖19係表示控制部所進行之另一實施例之控制之流程之流程圖。又,關於各圖中所示之X-Y-Z座標系統,X方向為裝置寬度方向並且表示媒體寬度方向,Y方向表示圖像讀取裝置中之媒體搬送方向,Z方向為與Y方向正交之方向,且大致表示與被搬送之媒體之面正交之方向。再者,於各圖中,將+Y方向側設為裝置前表面側,將-Y方向側設為裝置背面側。■■■第1實施例■■■■<<<圖像讀取裝置之概要>>>於圖1中,對作為圖像讀取裝置之一例之掃描儀10進行說明。掃描儀10具備:本體部12(圖2);及殼體14,其覆蓋本體部12,構成掃描儀10之外表面。於本體部12之裝置背面側端部,設置有供設定原稿之原稿設定部16。原稿設定部16以能夠將原稿以傾斜之姿勢支持之方式構成。於原稿設定部16能夠設定複數張原稿。於原稿設定部16,設置有能夠於相互接近之方向、或遠離之方向上位移之一對導邊器(edge guide)16a,以對載置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側部進行引導之方式構成。於掃描儀10之殼體14之前表面側,設置有作為「報告器件」之使用者介面部18。作為一例,使用者介面部18構成為觸控面板,兼作顯示部與操作部。藉由操作使用者介面部18,能夠執行掃描儀10之媒體讀取動作等。於掃描儀10之前表面側,於使用者介面部18之下方,設置有排出口20。於排出口20之下方,設置有原稿承接部22。於本實施例中,原稿承接部22構成為能夠切換為於本體部12之下部收納於本體部12內之狀態(圖2)、與自本體部12朝前表面側被拉出之展開狀態(圖1)。於作為原稿設定部16之設置區域外之殼體14之側面,作為一例,設置有下述裝訂構件檢測部24。<<<關於原稿搬送路徑>>>於圖2中,對掃描儀10中之原稿搬送路徑26進行說明。再者,於圖2中標註有符號P之粗實線表示於掃描儀10內沿原稿搬送路徑26被搬送之原稿之引導路徑。於本體部12中,於原稿搬送路徑26之路徑上,自原稿之搬送方向上游側(-Y方向側)朝向下游側(+Y方向側),設置有檢測原稿被設定至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設定檢測感測器27、作為「進給器件」之進給輥28、分離輥30、搬送輥對32、作為「讀取部」之圖像讀取部34及排出輥對36。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進給輥28由設置於本體部12內之未圖示之驅動源旋轉驅動。分離輥30設置於與進給輥28對向之位置。分離輥30被設置為利用未圖示之施壓器件對進給輥28施壓之狀態。分離輥30以如下方式構成,即,若複數張原稿進入至進給輥28與分離輥30之間,則為了僅將應進給之最下位之原稿朝搬送方向下游側輸送而將複數張原稿分離。以傾斜之姿勢支持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被進給輥28與分離輥30夾持,並被搬送至配置於搬送方向下游側之搬送輥對32。繼而,搬送輥對32將自進給輥28送來之原稿朝向圖像讀取部34進給。圖像讀取部34具備:第1讀取單元38A,其以與沿原稿搬送路徑26被搬送之原稿之下表面、即第1面對向之方式設置;及第2讀取單元38B,其以與沿原稿搬送路徑26被搬送之原稿之上表面、即第2面對向之方式設置。於本實施例中,第1讀取單元38A及第2讀取單元38B構成為讀取單元,作為一例,構成為密接型影像感測器模組(CISM)。由搬送輥對32送至圖像讀取部34之原稿係於在圖像讀取部34中被讀取原稿P之第1面及第2面之至少一面之圖像之後,被位於圖像讀取部34之搬送方向下游側之排出輥對36所夾持而自排出口20排出至原稿承接部22。<<<關於控制部>>>於圖2及圖3中,對控制部40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於本體部12內設置有控制部40(圖2)。於本實施例中,控制部40構成為具備複數個電子零件之電路。如圖3所示,控制部40控制第1讀取單元38A、第2讀取單元38B中之讀取動作、以及進給輥28、搬送輥對32及排出輥對36之旋轉驅動,且控制下述裝訂構件檢測部24。進而,作為一例,控制部40以控制掃描儀10中之原稿P之搬送、圖像讀取動作及裝訂構件檢測動作之方式構成。又,控制部40亦可按照來自外部(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等)之指示來控制掃描儀10中之原稿讀取動作之執行所必需之動作。<<<關於裝訂構件檢測部>>>於圖4及圖5中,對本實施例中之裝訂構件檢測部24進行說明。於圖4中,裝訂構件檢測部24具備第1部位24a及第2部位24b。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係相互對向,並且於掃描儀10之裝置高度方向上隔開間隔地配置。於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形成有用以供原稿通過之空隙42。於本實施例中,裝訂構件檢測部24以藉由使原稿之疊通過空隙42而進行裝訂原稿之疊之裝訂構件44(圖5)之檢測之方式構成。再者,作為一例,本實施例中之裝訂構件44假定由金屬材料(鐵等磁性體)形成之訂書機用訂書針。於本實施例中,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之空隙42被設定為距離L1(圖5)。於本實施例中,距離L1對應於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此處,所謂距離L1對應於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其含義並非限定於距離L1與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完全相同之形態,而是亦包含具有少許誤差之形態。尤佳為將距離L1設定為略小於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藉此,能夠更確實地防止於原稿設定部16設定最大堆載高度以上之原稿。於圖4中,於第2部位24b之上表面24c中之裝置前後方向之兩端部,分別形成有將原稿之疊朝向空隙42引導之引導面24d。於圖5中,對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之裝訂構件44之檢測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於第1部位24a設置有磁場產生部46。磁場產生部46具備振盪線圈46a及振盪電路46b。振盪電路46b電性連接於控制部40,且由控制部40控制。作為一例,振盪線圈46a朝向設置於第2部位24b側之磁場檢測部48而產生磁場。利用振盪線圈46a而產生之磁場係經由振盪電路46b而由控制部40控制,能夠變更振盪頻率及振盪強度。作為一例,磁場檢測部48具備:檢測線圈48a;及檢流器48b,其連接於檢測線圈48a之兩端。於本實施例中,檢流器48b電性連接於控制部40。檢流器48b以於檢測出磁場B之變化時將檢測信號發送至控制部40之方式構成。再者,於本實施例中設為檢流器,但亦可設為檢壓器。自磁場產生部46之振盪線圈46a產生之磁場B(圖5中向圖式下方側延伸之複數個箭頭)係以相對於檢測線圈48a相交成直角之方式貫穿檢測線圈48a。藉由貫穿檢測線圈48a之磁通
Figure 02_image001
變化,而產生電磁感應現象,從而於檢測線圈48a之兩端產生感應電動勢。於本實施例中,利用檢流器48b檢測藉由該感應電動勢而流動之感應電流之變化。再者,於設為檢壓器之情形時,利用檢壓器檢測感應電動勢之變化。如圖4及圖6所示,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係由連結部24e連結。於第1部位24a、第2部位24b及連結部24e內設置有與圖6所示之裝訂構件檢測部24之剖面形狀對應之形狀之框架構件25。於本實施例中,框架構件25係由易使磁力線通過之金屬材料形成。於本實施例中,框架構件25具備第1部位25a、第2部位25b、及連結部25c。於框架構件25之第1部位25a側配置有振盪線圈46a,於第2部位25b側配置有檢測線圈48a。由振盪線圈46a振盪而形成之磁場B係朝向檢測線圈48a。於本實施例中,通過檢測線圈48a之磁場B之磁力線係於框架構件25內依序通過框架構件25之第2部位25b、連結部25c及第1部位25a而返回至振盪線圈46a側。再者,圖6中之粗實線模式性地表示框架構件25內之磁力線之流動。於本實施例中,藉由使自檢測線圈48a向振盪線圈46a返回之磁力線於框架構件25內通過,能夠抑制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之外部干擾之影響,並且能夠抑制自裝訂構件檢測部24漏出至外部之磁力線,從而能夠抑制裝訂構件檢測部24對外部造成之磁場之不良影響。於圖4及圖5中,對裝訂構件檢測動作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如圖4及圖5之上方之圖所示,作為使用者對裝訂構件44之檢測順序,使由利用裝訂構件44而裝訂之複數個原稿P構成之原稿疊P1之端部自裝置前表面側經由裝訂構件檢測部24之空隙42向裝置背面側通過。此時,若如圖5之下方之圖所示般於原稿疊P1之端部存在裝訂構件44,則當原稿疊P1橫穿磁場B時,裝訂構件44亦橫穿磁場B。其結果為,磁場B之磁通
Figure 02_image003
因裝訂構件44而變化,從而使得感應電流變化。然後,感應電流之變化由檢流器48b檢測出。再者,於本實施例中係使原稿疊P1之端部自裝置前表面側通過空隙42,但亦可自裝置背面側通過空隙42。檢流器48b一檢測出磁場B之變化,便朝向控制部40發送檢測信號。控制部40一接收到檢測信號,便將於裝訂構件檢測部24檢測出裝訂構件44此一情事作為報告之一例警告顯示於作為報告器件之使用者介面部18。藉此,使用者能夠避免如下等不良情況:錯誤地設定已由裝訂構件44裝訂之原稿疊P1並開始進給,結果導致原稿破損。進而,於本實施例中,於裝訂構件檢測部24設置有至少一個原稿檢測部50。於本實施例中,如圖5之上方之圖所示,於在第1部位24a及第2部位24b中使原稿疊P1通過之方向上相對於磁場B之上游側及下游側,分別配置有原稿檢測部50。於本實施例中,原稿檢測部50構成為光學感測器,作為一例構成為穿透式感測器。作為一例,原稿檢測部50具備設置於第1部位24a之發光部50a、及設置於第2部位24b之受光部50b。再者,原稿檢測部50亦與控制部40電性連接,且以將檢測信號發送至控制部40之方式構成。此處,例如,如圖5之上方之圖所示,當使原稿疊P1自裝置前表面側經由空隙42而向裝置背面側通過時,原稿疊P1於原稿檢測部50橫穿發光部50a與受光部50b之間之光軸R(圖5中標註有符號R之細實線)。藉此,原稿檢測部50檢測出原稿疊P1進入至空隙42內,並將檢測信號發送至控制部40。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設定,即,於當在使用者介面部18被輸入原稿之進給動作開始指示時,接收到來自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並且於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未檢測出裝訂構件44之情形時,開始原稿之進給動作。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如圖5之上方之圖所示,若欲使原稿疊P1自裝置前表面側通過空隙42,則首先橫穿配置於裝置前表面側(以下設為原稿移動方向上之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光軸R,於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檢測出原稿疊P1。繼而,若原稿疊P1向原稿移動方向下游側移動,則雖然亦取決於原稿移動方向上裝訂構件44裝訂原稿疊P1之位置,但於圖示之情形時係於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後,裝訂構件44橫穿磁場B,裝訂構件檢測信號被發送至控制部40。若進一步使原稿疊P1向原稿移動方向下游側移動,則橫穿下游側(裝置背面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光軸R,於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檢測出原稿疊P1。再者,根據原稿移動方向上裝訂構件44裝訂原稿之位置,亦存在磁場檢測部48中之裝訂構件44之檢測時序、與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中之原稿疊P1之檢測時序相反之情形。例如,於圖5中表示於原稿移動方向上裝訂構件44位於原稿之偏靠前端之狀態,但於裝訂構件44於原稿移動方向上位於原稿之偏靠後端之情形時,則係於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檢測出原稿疊P1之後,檢測裝訂構件44。控制部40接收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之兩者,而判斷為原稿疊P1已通過裝訂構件檢測部24。控制部40係當已進行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之檢測操作時,將與其時刻、及檢測結果(原稿是否已正常地通過裝訂構件檢測部24以及是否檢測出裝訂構件)相關之資訊寫入至未圖示之記憶器件。再者,原稿已正常地通過裝訂構件檢測部24係指於原稿已通過空隙42時於上游側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中檢測出原稿之狀態。其後,於例如被輸入進給動作開始指示之情形時,判斷於自該時點起特定時間以內(例如1分鐘以內)是否進行了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之檢測操作。控制部40讀出未圖示之記憶器件所記憶之與檢測時刻、及檢測結果(原稿是否已正常地通過裝訂構件檢測部24以及是否檢測出裝訂構件)相關之資訊。然後,若於自輸入進給動作開始指示起特定時間以內未進行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之檢測操作,則不開始進給動作,而是於使用者介面部18進行警告顯示(例如「請進行裝訂構件之檢測操作」等訊息顯示)。藉此,自原稿設定部16被進給之原稿P於進給前必須進行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之裝訂構件44之檢測操作,能夠防止已利用裝訂構件44裝訂之原稿疊P1自原稿設定部16被進給,而能夠確實地防止對原稿之損傷。此時,於進而檢測結果為檢測出裝訂構件44之情形時,亦可設為不開始進給動作,而是於使用者介面部18進行該主旨之警告顯示(例如「檢測出裝訂構件。請確認。」等訊息顯示)。再者,即便於已進行檢測操作之情形時,例如於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中未檢測出原稿疊P1之情形時、或者於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任一者中未檢測出原稿疊P1之情形時,視為檢測操作非正常結束,而不開始進給動作,而是於使用者介面部18進行警告顯示(例如「請再次進行裝訂構件之檢測操作」等訊息顯示)。圖16之流程圖係對以上之控制之流程進行總結所得者。控制部40一接收到掃描工作之開始指示即進給動作開始指示(步驟S101中為是(Yes)),便判斷自該時點起特定時間內是否已由構成裝訂構件檢測部24之上游及下游之原稿檢測部50檢測出原稿(步驟S102)。若檢測出原稿(步驟S102中為是),則判斷是否檢測出裝訂構件44(步驟S103),若未檢測出裝訂構件44(步驟S103中為否(No)),則開始讀取工作即進給動作(步驟S104)。另一方面,於在自接收掃描工作之開始指示即進給動作開始指示起特定時間內未由構成裝訂構件檢測部24之上游及下游之原稿檢測部50檢測出原稿之情形時(步驟S102中為否)、或者於已由裝訂構件檢測部24檢測出裝訂構件44之情形時(步驟S103中為是),於使用者介面部18顯示警報,設為錯誤結束。再者,作為控制部40中之裝訂構件檢測控制之另一例,亦可設為,控制部40基於接收到來自原稿設定檢測感測器27(圖2、圖3)之檢測信號(檢測出原稿被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狀態)而進行以下之處理。例如,控制部40在基於原稿設定檢測感測器27之檢測信號而判斷為原稿被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情形時,判斷於即將接收檢測信號之前之一定期間內是否於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中檢測出原稿且於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未檢測出裝訂構件44。然後,於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任一者中未檢測出原稿之情形時,控制部40於使用者介面部18進行警告顯示(例如「請進行裝訂構件之檢測操作」等訊息顯示)。或者,控制部40於即便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中檢測出原稿,但檢測出裝訂構件44之情形時,於使用者介面部18進行該主旨之警告顯示(例如「檢測出裝訂構件。請確認。」等訊息顯示)。然後,控制部40於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中檢測出原稿且未檢測出裝訂構件之情形時,受理以後之處理、具體而言為讀取工作。於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控制部40於在上游側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中檢測出原稿之情形時,判斷為原稿已正常地通過裝訂構件檢測部24。進而,若由磁場檢測部48檢測出原稿疊P1橫穿磁場B時之磁場B之變化,則磁場B之變化之檢測資訊(裝訂構件檢測信號)被發送至控制部40。其結果為,控制部40判斷裝訂構件檢測部24在原稿正常地通過之狀態下檢測出裝訂構件44。相對於此,即便於控制部40未接收到來自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資訊之狀態(原稿未檢出狀態)下、例如於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中未檢測出原稿疊P1之情形時、或者於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任一者中未檢測出原稿疊P1之情形時,亦存在磁場檢測部48檢測出磁場B之變化,並將磁場B之變化之檢測資訊發送至控制部40之情況。於該情形時,可認為磁場B因外部干擾因素而產生變化。再者,所謂外部干擾因素,作為一例存在檢測出電子機器所發出之電磁波之情形或帶磁力之物品接近裝訂構件檢測部24之情形等。於本實施例中,控制部40以於在原稿未檢出狀態下接收到磁場B之變化資訊之情形時執行特定之處理之方式設定。具體而言,控制部40將警告等訊息等顯示於作為報告器件之使用者介面部18以作為特定之處理。藉由進行警告,能夠促使使用者進行裝訂構件檢測動作之再試,能夠恰當地進行裝訂構件44之檢測。作為其他處理,其一例為於使磁場產生部46中之磁場B之產生停止之狀態下利用磁場檢測部48進行磁場之檢測。控制部40可基於檢測結果而檢測磁場產生部46之非振盪狀態下之磁場之變化。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控制部40能夠藉由比較磁場產生部46之振盪狀態下之磁場B之變化之檢測資訊、與非振盪狀態下之時間之變化之檢測資訊,而提高磁場產生部46之振盪狀態下之磁場B之變化、即裝訂構件44之檢測精度。<<<第1實施例之變更例>>>(1)於本實施例中係設為使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之距離L1為固定之構成,但亦可設為使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隔為可變之構成。更具體而言,如圖7所示,於連結部24e設置有第1部位位置調整器件24f。於本實施例中,第1部位位置調整器件24f例如由引導機構或連桿機構等構成,且將第1部位24a構成為能夠在相對於第2部位24b接近/遠離之方向上位移。藉由使第1部位24a相對於第2部位24b位移,能夠使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隔自距離L1變化至距離L2。此處,距離L2被設定為小於距離L1。於本實施例中,於如圖7之上方之圖所示般使對應於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的原稿疊P2通過裝訂構件檢測部24之情形時,藉由第1部位位置調整器件24f以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隔成為L1之方式調整第1部位24a相對於第2部位24b之位置。另一方面,於如圖7之下方之圖所示般使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以下之張數的原稿疊P3通過裝訂構件檢測部24之情形時,藉由第1部位位置調整器件24f以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隔自L1之狀態成為小於L1之L2之方式調整第1部位24a相對於第2部位24b之位置。於本實施例中,由於能夠根據於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通過之原稿疊之厚度而調整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隔(空隙42),故而能夠調整用以檢測裝訂構件44之輸出、例如磁場產生部46之振盪線圈46a所形成之磁場之強度。其結果為,例如藉由縮小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隔(空隙42),能夠使磁場變弱,從而能夠抑制磁場對掃描儀10、或其周圍之物體造成之不良影響。再者,於本變更例中係設為使第1部位24a相對於第2部位24b位移之構成,但亦可代替該構成,而設為使第2部位24b相對於第1部位24a位移之構成。又,藉由如此設為能夠調整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隔,而能夠以一種裝訂構件檢測部24應對複數種不同模式之圖像讀取裝置。即,藉由使零件共通化而能夠使掃描儀10之變化展開變得容易。該情況於以後說明之第2實施例中亦相同。(2)於本實施例中,於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將磁場產生部46構成為振盪線圈,將磁場檢測部48構成為檢測線圈,但亦可由永久磁鐵或電磁鐵構成磁場產生部46,且亦可將磁場檢測部48設為霍爾元件等磁力檢測感測器以代替該構成。或者,亦可構成為僅需要磁場產生部46側之線圈而無需磁場檢測部48側之線圈之單線圈共振型。該情況於以後說明之第2實施例及第3實施例中亦相同。(3)於本實施例中,將原稿檢測部50設為穿透式光學感測器,且設為於第1部位24a設置發光部50a,於第2部位24b設置受光部50b之構成,但亦可設為於第1部位24a設置受光部50b且於第2部位24b設置發光部50a之構成,或者亦可將原稿檢測部50構成為反射式光學感測器且設為將感測器配置於第1部位24a及第2部位24b之任一者之構成,以代替該構成。該情況於以後說明之第2實施例中亦相同。(4)於本實施例中,設為裝訂構件檢測部24配置於作為原稿設定部16之設置區域外之殼體14之側面之構成,但亦可代替該構成,而如圖8所示般設為於原稿承接部22之前端側下方側設置裝訂構件檢測部52之構成。再者,裝訂構件檢測部52之構成係與裝訂構件檢測部24相同之構成。或者,亦可設為將裝訂構件檢測部24設置於殼體14之正面側之排出口20之上方之構成。即,只要為殼體14中之原稿設定部16之設置區域外,則能夠將裝訂構件檢測部24設置於殼體14中之不會對原稿之進給動作或排出動作及使用者之操作產生影響之位置。(5)於本實施例中係設為裝訂構件檢測部24之第1部位24a及第2部位24b自殼體14之側面突出之構成,但亦可代替該構成,而如圖15所示般設為如下構成,即,於掃描儀82中將裝訂構件檢測部84之第1部位84a及第2部位84b配置於本體部12內,作為一例,於殼體14之側面設置被配置於對向配置之第1部位84a與第2部位84b之間且自裝置前表面側延伸至裝置背面側之用以供原稿通過之槽部86。藉由如此構成,而變得不存在裝置側面之突出形狀,能夠設為美觀上亦優異之構成。再者,裝訂構件檢測部84其本身之構成(原理)與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24相同。(6)又,亦可如圖17之掃描儀85所示,將裝訂構件檢測部86設置於導邊器16a。於圖17中,符號86a係與上述振盪線圈46a相同之振盪線圈,符號86b係與上述檢測線圈48a相同之檢測線圈。進而,亦可如圖18之掃描儀88所示,將裝訂構件檢測部89設置於原稿設定部16。(7)於本實施例中係設為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一體地形成於殼體14之側面之構成,但亦可代替該構成,而將裝訂構件檢測部24相對於掃描儀10能夠裝卸地構成。(8)於本實施例中係使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之空隙42之距離L1對應於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但未必限定於此,亦可使距離L1小於上述最大堆載高度、或者大於上述最大堆載高度。該情況於以後說明之第2實施例中亦相同。(9)於將本實施例中之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檢測之對象限定於裝訂構件44(鐵等磁性體)之情形時,使裝訂構件檢測部24產生之磁場可為直流磁場或交流磁場。但是,於在裝訂構件檢測部24中亦檢測除裝訂構件44(鐵等磁性體)以外之鋁等導體之構成中,由於直流磁場中鋁等導體通過時基本無變化而難以檢測,故而必須產生檢測時之變化與裝訂構件44(鐵等磁性體)不同之交流磁場。■■■第2實施例■■■■於圖9中,對第2實施例進行說明。於圖9中,圖像讀取系統54具備:掃描儀56;及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其與掃描儀56分開構成。再者,於本實施例中,除了於殼體14之側面未設置裝訂構件檢測部24以外,掃描儀56為與掃描儀10相同之構成。於本實施例中,掃描儀56與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係由纜線59連接。再者,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纜線59係內包有信號線及電力線之兩者之構成,但亦可將信號線與電力線構成為分開之纜線。於圖10中,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具備:第1部位58a;及第2部位58b,其相對於第1部位58a對向地配置。第1部位58a與第2部位58b係由連結部58e連結。於相互對向之第1部位58a與第2部位58b之間設置有用以供原稿疊P1通過之空隙60。第1部位58a與第2部位58b之間之空隙60之距離L3對應於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再者,雖未圖示,但於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之第1部位58a、第2部位及連結部58e內設置有框架構件25。如圖10所示,於第2部位58b之上表面58c中之裝置前後方向之兩端部,分別形成有將原稿之疊朝向空隙60引導之引導面58d。於本實施例中,雖未圖示,但作為一例,亦於第1部位58a設置有磁場產生部46,於第2部位58b設置有磁場檢測部48。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於第2部位58b內設置有收發部62(圖10中標註有符號58之二點鏈線部)。收發部62構成為具備複數個電子零件之電路。收發部62以將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中之裝訂構件44之檢測信號發送至掃描儀56之控制部40(圖2)之方式構成。於第1部位58a設置有報告器件64。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報告器件64具備複數個指示燈64A、64B、64C。於本實施例中,指示燈64A係作為表示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之電源接通、斷開之燈而發揮功能。再者,於本實施例中,亦係雖未圖示,但於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沿原稿之移動方向之磁場產生部46及磁場檢測部48之上游側及下游側設置有原稿檢測部50。此處,於當原稿疊P1通過空隙60時,於上游側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中檢測出原稿且未由磁場檢測部48檢測出裝訂構件44之情形時,例如,指示燈64B以藍色或綠色點亮,而使用者能夠以目視確認未檢測出裝訂構件44。另一方面,於當原稿疊P1通過空隙60時,於上游側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中檢測出原稿且由磁場檢測部48檢測出裝訂構件44之情形時,指示燈64C以作為警告色之紅色或黃色點亮,使用者能夠以目視確認檢測出裝訂構件44。於本實施例中,控制部40亦以如下方式設定,即,於當在使用者介面部18中被輸入原稿之進給動作開始指示時,接收到來自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且於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中未檢測出裝訂構件44之情形時,開始原稿之進給動作。更具體而言,控制部40一接收到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之兩者,便判斷為原稿疊P1已正常地通過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將與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中之檢測操作之時刻、及檢測結果(原稿是否已正常地通過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以及是否檢測出裝訂構件)相關之資訊寫入至未圖示之記憶器件。其後,於例如被輸入進給動作開始指示之情形時,判斷於自該時點起特定時間以內(例如1分鐘以內)是否進行了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中之檢測操作。控制部40讀出未圖示之記憶器件所記憶之與檢測時刻、及檢測結果(原稿是否已正常地通過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以及是否檢測出裝訂構件)相關之資訊。然後,若於自輸入進給動作開始指示起特定時間以內未進行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中之檢測操作,則不開始進給動作,而是於使用者介面部18進行警告顯示(例如「請進行裝訂構件之檢測操作」等訊息顯示)。藉此,自原稿設定部16被進給之原稿P於進給前必須進行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中之裝訂構件44之檢測操作,能夠防止已利用裝訂構件44裝訂之原稿疊P1自原稿設定部16被進給,從而能夠確實地防止對原稿之損傷。此時,於進而檢測結果為檢測出裝訂構件44之情形時,亦可設為不開始進給動作,而是於使用者介面部18進行該主旨之警告顯示(例如「檢測出裝訂構件。請確認。」等訊息顯示)。再者,即便於已進行檢測操作之情形時,例如於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中未檢測出原稿疊P1之情形時、或者於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任一者中未檢測出原稿疊P1之情形時,視為檢測操作非正常結束,而不開始進給動作,而是於使用者介面部18進行警告顯示(例如「請再次進行裝訂構件44之檢測操作」等訊息顯示)。<<<第2實施例之變更例>>>(1)於本實施例中,設為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經由纜線59而與掃描儀56連接之構成,但亦可設為於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內設置電池單元並自電池單元獲得電力之構成、或者亦可設為經由收發部62而自掃描儀56以非接觸供電之方式獲得電力之構成,以代替該構成。於進行非接觸供電之情形時,亦可為電波接收方式、電磁感應方式及共振方式中之任一者。(2)於本實施例中,第1部位58a與第2部位58b之間之距離L3設為固定,但亦可設為可變。具體而言,亦可於第1部位58a或第2部位58b設置位置調整器件,將第1部位58a及第2部位58b中之任一者設為能夠在相對於另一者接近/遠離之方向上位移之構成。作為一例,能夠藉由使第1部位58a接近第2部位58b,而調整第1部位58a與第2部位58b之間隔。位置調整器件例如由引導機構或連桿機構等構成。(3)於本實施例中,如圖9及圖10所示般設為第2部位58b構成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之底部之姿勢,使原稿疊以相對於水平方向大致平行之姿勢通過第1部位58a與第2部位58b之間而進行裝訂構件之檢測,但例如亦可將第1部位58a及第2部位58b設為於裝置高度方向上豎立之姿勢,使原稿疊以相對於水平方向大致垂直之姿勢通過第1部位58a與第2部位58b之間而進行裝訂構件之檢測。(4)於圖11中,作為裝訂構件檢測裝置之一例,示出於裝置高度方向上方側開口之箱狀之裝訂構件檢測裝置66。裝訂構件檢測裝置66具備:第1部位66a;第2部位66b,其相對於第1部位66a於水平方向上隔開間隔地配置;及抵接部66c,其配置於第1部位66a與第2部位66b之間之下側。於第1部位66a與第2部位66b之間,形成有空隙68。於空隙68之下端配置有抵接部66c。於第1部位66a,沿進入至空隙68之原稿之寬度方向(圖10中之X軸方向)而延伸設置有磁場產生部70,於第2部位66b,沿原稿之寬度方向而延伸設置有磁場檢測部72。進而,於裝訂構件檢測裝置66之上表面,設置有報告器件74。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報告器件74具備複數個指示燈74A、74B、74C。再者,由於指示燈74A、74B、74C之構成係與指示燈64A、64B、64C相同之構成,故而省略說明。於裝訂構件檢測裝置66中,藉由將原稿疊P4自裝置高度方向上方側插入至空隙68,並使原稿疊P4之下端部數次碰觸而抵接於抵接部66c,能夠將原稿疊P4對齊。而且,於整理原稿疊P4之期間內,裝訂構件檢測裝置66能夠進行於原稿疊P4之下端部是否存在裝訂構件44之檢測。其結果為,能夠與整理紙之作業一起亦同時進行裝訂構件44之檢測動作,故而能夠使作業性提高。再者,亦較佳為以如下方式構成,即,使用馬達等動力,使裝訂構件檢測裝置66自動地上下移動,藉此掃描原稿疊P4之高度方向全域。於本變更例中,設為於原稿之寬度方向全域延伸設置磁場產生部70及磁場檢測部72之構成,但亦可代替該構成,例如將磁場產生部70及磁場檢測部72構成為短於原稿之寬度方向之長度,且將磁場產生部70及磁場檢測部72設為能夠藉由移動器件而沿原稿寬度方向移動之構成。藉由使磁場產生部70及磁場檢測部72於原稿之寬度方向上移動而掃描原稿疊,亦能夠於原稿疊P4之下端部檢測裝訂構件44之存在。<<<第1實施例及第2實施例之變更例>>>於裝訂構件檢測部24及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中設為使原稿通過之方向上之第2部位24b、58b之長度長於第1部位24a、58a之構成,但亦可代替該構成,將使原稿通過之方向上之第1部位24a、58a之長度與第2部位24b、58b之長度設為相同之長度。■■■第3實施例■■■■繼而,參照圖12至圖14、及圖19,對第3實施例進行說明。第3實施例之掃描儀76具備裝訂構件檢測部78。裝訂構件檢測部78具備第1部位78a及第2部位78b。於本實施例中,作為一例,原稿設定部16以作為第1部位78a而發揮功能之方式構成。具體而言,於原稿設定部16內設置有第1部位78a。雖未圖示,但於第1部位78a設置有磁場產生部。第2部位78b配置於本體部12中之正面側且與原稿設定部16對向之位置。更具體而言,如圖13所示,於原稿P5設定至原稿設定部16之狀態下,第2部位78b配置於與原稿P5之進給方向前端部對向之位置。於本實施例中,第2部位78b構成為能夠相對於原稿設定部16以隔開特定之間隔之狀態沿原稿進給方向位移。具體而言,於第2部位78b之下部於X軸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有一對臂部80(圖14)。臂部80構成為能夠藉由未圖示之驅動源而切換為收納於本體部12內之狀態(圖12及圖13)與自本體部12被拉出之狀態(圖14)。藉由使臂部80相對於本體部12位移,第2部位78b於與被設定至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P5對向之位置自原稿進給方向下游側位移至上游側,而檢測於原稿P5是否未附有裝訂構件44。於本實施例中,一旦將原稿設定至原稿設定部16,原稿設定檢測感測器27(圖2及圖3)便檢測出原稿。根據該檢測信號,控制部40將臂部80自收納狀態切換為拉出狀態,利用第2部位78b進行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掃描。於本實施例中,由於僅藉由將原稿設定至原稿設定部16,而由第2部位78b於原稿進給方向上移動而進行裝訂構件44之檢測,故而能夠使掃描儀76之作業性提高。圖19之流程圖係總結以上之控制之流程所得者。控制部40基於原稿設定檢測感測器27之檢測信號而判斷原稿設定部16上之原稿之有無(步驟S201),若檢測出原稿(步驟S201中為是),則進行裝訂構件有無之確認動作,即,使上述第2部位78b位移之動作(步驟S202)。於其結果為檢測出裝訂構件之情形時(步驟S203中為是),於使用者介面部18顯示警報,設為錯誤結束。另一方面,若未檢測出裝訂構件44(步驟S203中為否),則待機直至有讀取工作之開始指示為止(步驟S204),一旦接收到讀取工作之開始指示(步驟S204中為是),便開始讀取工作即進給動作(步驟S205)。<<<第3實施例之變更例>>>於本實施例中,設為使第2部位78b藉由臂部80於原稿進給方向上自動地位移之構成,但亦可手動地將臂部80拉出或收納而使第2部位78b位移,亦可不設置臂部80而由使用者手持第2部位78b放於原稿P5之上而進行裝訂構件44之檢測動作。若對上述說明進行總結,則掃描儀10具備:圖像讀取部34,其讀取原稿P;原稿設定部16,其供設定要朝向圖像讀取部34進給之原稿P;及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78、84,其等檢測裝訂原稿P之裝訂構件44,且設置於原稿設定部16之設置區域外。根據該構成,藉由在來自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P之進給動作開始前檢測裝訂構件44,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對原稿P之損傷形成。裝訂構件檢測部24、84設置於構成掃描儀10之外側之殼體14之側面。掃描儀具備承接被進行讀取後排出之原稿P之原稿承接部22,裝訂構件檢測部52設置於原稿承接部22之下側。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78、84具有第1部位24a、78a、84a、及與該第1部位24a、78a、84a對向配置之第2部位24b、78b、84b,且具有藉由使原稿通過第1部位24a、78a、84a與第2部位24b、78b、84b之間(空隙42、槽部96)而檢測裝訂構件44之構成。根據該構成,能夠防止原稿大幅度偏離能夠檢測裝訂構件44之區域,從而能夠更確實地檢測裝訂構件44。第1部位24a、78a、84a與第2部位24b、78b、84b之間隔對應於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根據該構成,由於第1部位24a、78a、84a與第2部位24b、78b、84b之間隔對應於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故而能夠進行利用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78、84之裝訂構件44之檢測操作、及原稿能否堆載於原稿設定部16之判定之兩者,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構成為能夠調整第1部位24a與第2部位24b之間隔(空隙42)。根據該構成,能夠藉由調整間隔(空隙42),而調整用以檢測裝訂構件44之輸出(例如振盪線圈46a所形成之磁場B)。其結果為,例如藉由縮小間隔(空隙42),能夠使磁場變弱,從而能夠抑制上述磁場對掃描儀10、或其周圍之物體造成之不良影響。掃描儀具備:圖像讀取部34,其讀取原稿P;原稿設定部16,其供設定要朝向圖像讀取部34進給之原稿P;及裝訂構件檢測部78,其檢測裝訂原稿P之裝訂構件44;裝訂構件檢測部78設置為能夠相對於原稿設定部16而沿原稿之進給方向移動。根據該構成,藉由使裝訂構件檢測部78沿原稿之進給方向移動,能夠於進給動作開始前檢測裝訂構件44,其結果為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對原稿P之損傷形成。掃描儀具備作為報告利用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78進行之裝訂構件44之檢測之報告器件的使用者介面部18。根據該構成,能夠對使用者迅速且確實地通知裝訂構件44之存在,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掃描儀具備:進給輥28,其自原稿設定部16進給原稿;以及上游側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其等檢測原稿通過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時之原稿P之通過;控制進給輥28之控制部40係於利用上游側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檢測出原稿P之通過之後,進行利用進給輥28之原稿P之進給動作。根據該構成,於利用進給輥28之原稿進給前必須進行利用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之檢測操作,能夠更確實地防止對原稿P之損傷形成。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具有藉由檢測磁場B之變化而檢測裝訂構件44之構成,且掃描儀具備:原稿檢測部50,其檢測原稿P相對於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之通過;及控制部40,其接收利用原稿檢測部50所得之原稿P之檢測資訊、及利用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所得之磁場B之變化之檢測資訊。控制部40係於在原稿檢測部50未檢測出原稿P之通過之原稿未檢出狀態下,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檢測出磁場B之變化之情形時,執行特定之處理。根據上述構成,控制部40係於在原稿檢測部50未檢測出原稿P之通過之原稿未檢出狀態(於在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兩者中未檢測出原稿疊P1之情形時、或者於上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檢測信號及下游側之原稿檢測部50之任一者中未檢測出原稿疊P1之情形時)下,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檢測出磁場B之變化之情形時、即檢測出外部干擾雜訊之情形時,進行特定之處理、其一例為將警告訊息等顯示於作為報告器件之使用者介面部18,藉此能夠進而精度良好地檢測裝訂構件44。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係相對於掃描儀10之本體部12能夠裝卸地設置。根據該構成,藉由將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自本體部12卸除,而變得更容易根據原稿P之形態進行利用裝訂構件檢測部24、52之裝訂構件44之檢測操作。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66係檢測裝訂原稿P之裝訂構件44之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具有第1部位58a、66a、及與該第1部位58a、66a對向配置之第2部位58b、66b,且具備藉由使原稿P通過第1部位58a、66a與第2部位58b、66b之間而檢測裝訂構件44之構成。根據該構成,能夠防止原稿大幅度偏離能夠檢測裝訂構件44之區域,從而能夠更確實地檢測裝訂構件44。第1部位66a及第2部位66b於水平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並且於第1部位66a與第2部位66b之間之下側具備供原稿P之端部抵接之抵接部66c。根據該構成,能夠同時進行將原稿P之端部對齊之動作與裝訂構件44之檢測操作,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圖像讀取系統54包含:掃描儀56,其具備讀取原稿P之圖像讀取部34及供設定要朝向圖像讀取部34進給之原稿之原稿設定部16;及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係自掃描儀56獲得電力。根據該構成,無需準備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專用之電源,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第1部位58a與第2部位58b之間隔L3對應於能夠設定於原稿設定部16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根據該構成,能夠進行利用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之裝訂構件44之檢測操作、與原稿P能否堆載於原稿設定部16之判定之兩者,而令使用者之方便性提高。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當然能夠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且其等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於2017年6月29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No.2017-127568以及於2018年2月22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No.2018-029881之全部揭示內容均明確地以參照之形式併入本文中。
10‧‧‧掃描儀12‧‧‧本體部14‧‧‧殼體16‧‧‧原稿設定部16a‧‧‧導邊器18‧‧‧使用者介面部20‧‧‧排出口22‧‧‧原稿承接部24‧‧‧裝訂構件檢測部24a‧‧‧第1部位24b‧‧‧第2部位24c‧‧‧上表面24d‧‧‧引導面24e‧‧‧連結部24f‧‧‧第1部位位置調整器件25‧‧‧框架構件25a‧‧‧第1部位25b‧‧‧第2部位25c‧‧‧連結部26‧‧‧原稿搬送路徑27‧‧‧原稿設定檢測感測器28‧‧‧進給輥30‧‧‧分離輥32‧‧‧搬送輥對34‧‧‧圖像讀取部36‧‧‧排出輥對38A‧‧‧第1讀取單元38B‧‧‧第2讀取單元40‧‧‧控制部42‧‧‧空隙44‧‧‧裝訂構件46‧‧‧磁場產生部46a‧‧‧振盪線圈46b‧‧‧振盪電路48‧‧‧磁場檢測部48a‧‧‧檢測線圈48b‧‧‧檢流器50‧‧‧原稿檢測部50a‧‧‧發光部50b‧‧‧受光部52‧‧‧裝訂構件檢測部54‧‧‧圖像讀取系統56‧‧‧掃描儀58‧‧‧裝訂構件檢測裝置58a‧‧‧第1部位58b‧‧‧第2部位58c‧‧‧上表面58d‧‧‧引導面58e‧‧‧連結部59‧‧‧纜線60‧‧‧空隙62‧‧‧收發部64‧‧‧報告器件64A‧‧‧指示燈64B‧‧‧指示燈64C‧‧‧指示燈66‧‧‧裝訂構件檢測裝置66a‧‧‧第1部位66b‧‧‧第2部位66c‧‧‧抵接部68‧‧‧空隙70‧‧‧磁場產生部72‧‧‧磁場檢測部74‧‧‧報告器件74A、74B、74C‧‧‧指示燈76‧‧‧掃描儀78‧‧‧裝訂構件檢測部78a‧‧‧第1部位78b‧‧‧第2部位80‧‧‧臂部82‧‧‧掃描儀84‧‧‧裝訂構件檢測部84a‧‧‧第1部位84b‧‧‧第2部位85‧‧‧掃描儀86‧‧‧裝訂構件檢測部86a‧‧‧第1部位86b‧‧‧第2部位88‧‧‧掃描儀89‧‧‧裝訂構件檢測部B‧‧‧磁場L1‧‧‧距離L2‧‧‧距離L3‧‧‧距離P‧‧‧原稿P1‧‧‧原稿疊P2‧‧‧原稿疊P3‧‧‧原稿疊P4‧‧‧原稿疊P5‧‧‧原稿R‧‧‧光軸X‧‧‧方向Y‧‧‧方向Z‧‧‧方向
Figure 02_image003
‧‧‧磁通
圖1係本發明之掃描儀之外觀立體圖。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掃描儀之原稿搬送路徑之側剖視圖。圖3係本發明之掃描儀之方塊圖。圖4係表示裝訂構件檢測部之立體圖。圖5係表示裝訂構件檢測部中之裝訂構件之非檢測狀態及檢測狀態之側剖視圖。圖6係模式性地圖示裝訂構件檢測部中之磁力線之流動之圖。圖7係表示調整裝訂構件檢測部中之第1部位與第2部位之間隔後之狀態之側視圖。圖8係表示第1實施例之裝訂構件檢測部之變更例之立體圖。圖9係第2實施例之圖像讀取系統之外觀立體圖。圖10係第2實施例之裝訂構件檢測裝置之外觀立體圖。圖11係掃描儀之第2實施例之變更例之外觀立體圖。圖12係掃描儀之第3實施例之外觀立體圖。圖13係表示將原稿設定至第3實施例之掃描儀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4係表示於第3實施例之掃描儀中使裝訂構件檢測部於原稿進給方向上移動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5係表示第1實施例之裝訂構件檢測部之變更例之圖。圖16係表示控制部所進行之控制之流程之流程圖。圖17係另一實施例之掃描儀之外觀立體圖。圖18係另一實施例之掃描儀之外觀立體圖。圖19係表示控制部所進行之另一實施例之控制之流程之流程圖。
10‧‧‧掃描儀
14‧‧‧殼體
16‧‧‧原稿設定部
16a‧‧‧導邊器
18‧‧‧使用者介面部
20‧‧‧排出口
22‧‧‧原稿承接部
24‧‧‧裝訂構件檢測部
24a‧‧‧第1部位
24b‧‧‧第2部位

Claims (15)

  1.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讀取部,其讀取原稿;原稿設定部,其供設定要朝向上述讀取部進給之原稿;及裝訂構件檢測部,其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且設置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設置區域外;且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具有第1部位、及與該第1部位對向配置之第2部位,且具有藉由使原稿通過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而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構成。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於構成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之外側之殼體之側面。
  3. 如請求項1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承接被進行讀取後排出之原稿之原稿承接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於上述原稿承接部之下側。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隔對應於能夠設定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圖像讀取裝置,其構成為能夠調整上述第1 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隔。
  6. 一種圖像讀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讀取部,其讀取原稿;原稿設定部,其供設定要朝向上述讀取部進給之原稿;及裝訂構件檢測部,其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且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設置為能夠相對於上述原稿設定部而沿原稿之進給方向移動。
  7. 如請求項1至3、6中任一項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報告利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進行之上述裝訂構件之檢測之報告器件。
  8. 如請求項1至3、6中任一項之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進給器件,其自上述原稿設定部進給原稿;及原稿檢測部,其檢測使原稿通過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時之該原稿之通過;且控制上述進給器件之控制部係於利用上述原稿檢測部檢測出原稿之通過之後,進行利用上述進給器件之原稿之進給動作。
  9. 如請求項1至3、6中任一項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具有藉由檢測磁場之變化而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構成,且該圖像讀取裝置具備:原稿檢測部,其檢測原稿相對於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之通過;及 控制部,其接收利用上述原稿檢測部所得之原稿之檢測資訊、及利用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所得之磁場之變化之檢測資訊;上述控制部係於在上述原稿檢測部未檢測出原稿之通過之原稿未檢出狀態下,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檢測出磁場之變化之情形時,執行特定之處理。
  10. 如請求項1至3、6中任一項之圖像讀取裝置,其中上述裝訂構件檢測部係相對於上述圖像讀取裝置之裝置本體能夠裝卸地設置。
  11. 一種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其係檢測裝訂原稿之裝訂構件者,其特徵在於,具有第1部位、及與該第1部位對向配置之第2部位,且具備藉由使原稿通過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而檢測上述裝訂構件之構成。
  12. 如請求項11之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其中上述第1部位及上述第2部位於水平方向上隔開間隔地設置,並且於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之下側具備由原稿之端部抵接之抵接部。
  13. 一種圖像讀取系統,其具備:圖像讀取裝置,其具備讀取原稿之讀取部及供設定要朝向上述讀取部進給之原稿之原稿設定部;及如請求項11或12之裝訂構件檢測裝置。
  14. 如請求項13之圖像讀取系統,其中上述裝訂構件檢測裝置自上述圖像讀取裝置獲得電力。
  15. 如請求項14之圖像讀取系統,其中上述第1部位與上述第2部位之間隔對應於能夠設定於上述原稿設定部之原稿之最大堆載高度。
TW107121833A 2017-06-29 2018-06-26 圖像讀取裝置、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TWI6885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7568 2017-06-29
JP2017-127568 2017-06-29
JP2018-029881 2018-02-22
JP2018029881A JP7000911B2 (ja) 2017-06-29 2018-02-22 画像読取装置、綴じ部材検出装置、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4846A TW201904846A (zh) 2019-02-01
TWI688539B true TWI688539B (zh) 2020-03-21

Family

ID=65227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1833A TWI688539B (zh) 2017-06-29 2018-06-26 圖像讀取裝置、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00911B2 (zh)
TW (1) TWI6885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15407B2 (ja) 2017-06-29 2021-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7027A (en) * 1990-07-03 1992-02-11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handler staple detector
JP2006311052A (ja) * 2005-04-27 2006-11-09 Canon Inc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0376A (ja) * 1991-05-01 1993-07-09 Canon Inc 綴じ原稿の検出装置を有する原稿給送装置
JP2005263339A (ja) 2004-03-16 2005-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7027A (en) * 1990-07-03 1992-02-11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handler staple detector
JP2006311052A (ja) * 2005-04-27 2006-11-09 Canon Inc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00911B2 (ja) 2022-01-19
JP2019012990A (ja) 2019-01-24
TW201904846A (zh) 2019-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15874A (zh) 圖像讀取裝置及圖像讀取方法
TWI686347B (zh) 圖像讀取裝置
TWI688539B (zh) 圖像讀取裝置、裝訂構件檢測裝置及圖像讀取系統
CN109218551B (zh) 图像读取装置、装订部件检测装置、图像读取系统
CN109218549B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9071137B (zh) 具有三角形感应器线圈的检测器
JP421177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4964086B2 (ja) カール検出装置
JP2021156894A (ja) 搬送システムおよび搬送装置
JP2007096803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17088270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3991796B2 (ja)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原稿送り装置、および原稿サイズ認識方法
JP2013138282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H05170376A (ja) 綴じ原稿の検出装置を有する原稿給送装置
WO2011122065A1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8028782A (ja) 原稿仕分装置及び原稿仕分方法
JP201502083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833174B2 (ja) シート部材搬送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原稿読取り装置
JP2004345811A (ja) シート厚み測定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ならびに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19127365A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重送検知方法
JPH11215321A (ja) 原稿送り機構付き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143037A (ja) シート状部材搬送装置および原稿両面読取装置
JP20180208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82520A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2005035706A (ja) シートサイズ検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