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3537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3537B
CN109153537B CN201680085760.4A CN201680085760A CN109153537B CN 109153537 B CN109153537 B CN 109153537B CN 201680085760 A CN201680085760 A CN 201680085760A CN 109153537 B CN109153537 B CN 109153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ve
car
rotation
amount
deter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57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3537A (zh
Inventor
近藤力雄
仮屋佳孝
肥田政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53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3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3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3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37Performance analy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92Position or motion detectors or driving means for the 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25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maintenance or rep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bstract

提供即使在曳引机的绳轮的牵引能力降低的初期也能够通过检测主绳索相对于绳轮的微小打滑量来尽早检测出牵引能力降低的电梯装置。为此,电梯装置具备:曳引机,其具有绳轮,悬吊轿厢和对重的主绳索的中间部绕挂在该绳轮上;控制单元,其通过控制曳引机的动作而使轿厢行进;区间确定单元,其确定判定对象区间,该判定对象区间是至少包含预先设定的判定实施条件成立的轿厢的行进位置的行进区间;绳轮旋转检测单元,其检测绳轮的旋转量;以及判定单元,其根据轿厢在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绳轮的旋转量来判定绳轮的牵引能力。判定实施条件为轿厢侧和对重侧中重量大的一方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的轿厢的承载重量和加速度。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中,已知一种如下的电梯装置:为了检测电梯用主绳索的打滑(slippage)量,根据使轿厢在从任意楼层到其它任意楼层之间进行了上升运转时的来自编码器的上升时脉冲信号来运算上升时行进距离值,并且根据在与上升运转同一楼层进行了下降运转时来自编码器的下降时脉冲信号来运算下降时行进距离值,然后测定上升时行进距离值与下降时行进距离值之差作为主绳索的打滑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3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特别是在曳引机的绳轮的牵引能力开始降低的初期,主绳索的打滑量微小。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中,在牵引能力降低的初期,难以通过检测主绳索的微小的打滑量来尽早检测出牵引能力的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即使在曳引机的绳轮的牵引能力降低的初期也能够通过检测主绳索相对于绳轮的微小打滑量来尽早检测出出牵引能力降低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构成为,具备:曳引机,其具有绳轮,主绳索的中间部绕挂在该绳轮上,所述主绳索的一端悬吊轿厢,另一端悬吊对重;控制单元,其通过控制所述曳引机的动作而使所述轿厢行进;区间确定单元,其确定判定对象区间,该判定对象区间是至少包含预先设定的判定实施条件成立的所述轿厢的行进位置的行进区间;绳轮旋转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绳轮的旋转量;以及判定单元,其根据所述轿厢在所述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来判定所述绳轮的牵引能力,所述判定实施条件为所述轿厢侧和所述对重侧中重量大的一方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的所述轿厢的承载重量和加速度。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起到了即使在曳引机的绳轮的牵引能力降低的初期也能够通过检测主绳索相对于绳轮的微小打滑量来尽早检测出牵引能力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所具备的轿厢位置检测器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所具备的牵引诊断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所具备的牵引诊断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绳轮的牵引诊断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标记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4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电梯装置所具备的轿厢位置检测器的图,图3是示出电梯装置所具备的牵引诊断部的结构的框图,图4是示出电梯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电梯的井道内设置有轿厢1。轿厢1由未图示的导轨引导而在井道内升降。主绳索3的一端与轿厢1的上端连接。主绳索3的另一端与对重2的上端连接。对重2以升降自如的方式设置在井道内。
主绳索3的中间部绕挂在设置在井道顶部的曳引机5的绳轮4上。此外,主绳索3的中间部也绕挂在与绳轮4相邻地设置在井道顶部的偏导轮上。这样,轿厢1和对重2在井道内被主绳索3悬吊成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升降的吊瓶状。即,应用本发明的电梯的诊断装置的电梯是所谓的牵引式电梯。
曳引机5对绳轮4进行旋转驱动。当曳引机5使绳轮4旋转时,主绳索3借助主绳索3与绳轮4之间的摩擦力而移动。当主绳索3移动时,被主绳索3悬吊的轿厢1和对重2在井道内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升降。
在曳引机5设置有制动器6。制动器6用于对曳引机5的旋转、即绳轮4的旋转进行制动。在电梯的井道内设置有限速器7。限速器7具备限速器绳索8。限速器绳索8是绕挂在限速器绳轮上的无端的环状绳索,该限速器绳轮分别设置在井道的顶部附近和底部附近。限速器绳索8的一侧与轿厢1连接。因此,限速器绳索8与轿厢1的行进联动地循环移动。于是,当限速器绳索8循环移动时,限速器绳轮旋转。这时的限速器绳轮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分别与轿厢1的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对应。
在轿厢1能够停靠的楼层分别设置有层站9。层站9是用于供电梯的使用者对轿厢1进行乘降的场所。在曳引机5的绳轮4安装有绳轮旋转检测器11。绳轮旋转检测器11例如由编码器构成。该编码器与绳轮4的旋转相位角度对应地输出例如脉冲状的信号。通过对从该编码器输出的脉冲状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可以检测出绳轮4的旋转量。
电梯装置中设置有轿厢位置检测器12。轿厢位置检测器12用于检测轿厢1在井道内的位置。更详细来说,轿厢位置检测器12检测轿厢1位于各个楼层的门区域内的情况。门区域是指,轿厢1能够停层于各个楼层的层站9并对电梯门进行开闭的轿厢1的位置的范围。
如图2所示,轿厢位置检测器12具备板检测装置12a和检测板12b。板检测装置12a安装于轿厢1。检测板12b与轿厢1能够停靠的楼层分别对应地安装在井道内的层站9侧。并且,调节各个楼层的检测板12b的设置位置,以使得当轿厢1的位置处于门区域内时,检测板12b进入板检测装置12a的检测范围内,当轿厢1的位置处于门区域外时,检测板12b不进入板检测装置12a的检测范围内。
如此这样,检测板12b被设置在各个楼层。于是,根据轿厢位置检测器12的检测结果,不仅可知轿厢1的位置是否在门区域内,而且还可知晓轿厢1的位置在哪个楼层的门区域内、或者轿厢1的位置在哪个楼层与哪个楼层之间。因此,轿厢位置检测器12构成检测轿厢1的行进位置的轿厢位置检测单元。
再次返回图1并参照图1继续说明。在轿厢1安装有称量装置13。称量装置13检测轿厢1所承载的重量。即,称量装置13构成检测轿厢1的承载重量的轿厢重量检测单元。
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装置的整体运转动作由电梯控制部21控制。例如,电梯控制部21根据绳轮旋转检测器11、轿厢位置检测器12和称量装置13的检测结果等来控制轿厢1的行进。轿厢1的行进控制通过电梯控制部21控制曳引机5和制动器6的动作来进行。即,曳引机5的动作由电梯控制部21控制。因此,电梯控制部21构成通过控制曳引机5的动作而使轿厢1行进的控制单元。
此外,在信息中心23,从设置有该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的远程地对电梯装置的状况进行监视。设置有该电梯装置的建筑物和信息中心23经由例如互联网等通信网络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以便能够收发各种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具备牵引诊断部30。牵引诊断部30诊断绳轮4的牵引能力。牵引式电梯借助在绳轮4与主绳索3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将绳轮4的旋转转换为主绳索3的移动,而使轿厢1升降。当在绳轮4与主绳索3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变得不足时,会在绳轮4与主绳索3之间发生“打滑”。在绳轮4与主绳索3之间发生“打滑”的状态是牵引能力不足的状态。因此,牵引诊断部30通过判定在绳轮4与主绳索3之间是否发生了“打滑”来诊断绳轮4的牵引能力。
参照图3对牵引诊断部3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该图3所示,牵引诊断部30具备区间确定部31、过去数据存储部32、判定部33、基准值存储部34和基准值校正部35。
区间确定部31确定判定对象区间,该判定对象区间是轿厢1每次行进时判定部33进行绳轮4的牵引能力判定的对象。判定对象区间是指,至少包含预先设定的判定实施条件成立的轿厢1的行进位置的行进区间。
判定实施条件为轿厢1侧和对重2侧中重量较大的一方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的轿厢1的承载重量和加速度。对该判定实施条件具体分情况地详细进行说明。首先,对判定实施条件中的“轿厢1侧和对重2侧中重量较大的一方”进行说明。这里,对重2的重量被设定为与轿厢1的承载重量为最大承载重量的50%时的轿厢1侧的重量相等。因此,“轿厢1侧和对重2侧中重量较大的一方”如以下(1)和(2)所示。
(1)如果轿厢1的承载重量大于最大承载重量的50%,则轿厢1侧比对重2侧重。
(2)如果轿厢1的承载重量小于最大承载重量的50%,则对重2侧比轿厢1侧重。
接下来,对判定实施条件中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进行说明。首先,为了使加速度矢量的方向成为上升方向,需要加速度不为零。轿厢1和对重2的加速度不为零的情况是指轿厢1加速或减速的情况。在轿厢1上升时和下降时分别进行轿厢1的加速和减速。因此,针对轿厢1的行进方向(上升、下降)和加速、减速的组合的各个组合考虑轿厢1和对重2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时,如以下(A)~(D)所示。
(A)当在轿厢1上升的情况下加速时,轿厢1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对重2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下降方向。
(B)当在轿厢1上升的情况下减速时,轿厢1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下降方向,对重2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
(C)当在轿厢1下降的情况下加速时,轿厢1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下降方向,对重2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
(D)当在轿厢1下降的情况下减速时,轿厢1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对重2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下降方向。
根据以上内容,当(1)的轿厢1的承载重量大于最大承载重量的50%时,轿厢1侧和对重2侧中重量较大的一方、即轿厢1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的是(A)和(D)的情况。即,首先,当成为“轿厢1的承载重量大于最大承载重量的50%,并且当轿厢1上升时加速或当轿厢1下降时减速”这一轿厢1的承载重量和加速度时,判定为实施条件成立。
此外,当(2)的轿厢1的承载重量小于最大承载重量的50%时,轿厢1侧和对重2侧中重量较大的一方、即对重2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的是(B)和(C)的情况。即,当成为“轿厢1的承载重量小于最大承载重量的50%,并且当轿厢1上升时减速或当轿厢1下降时加速”这一轿厢1的承载重量和加速度时,也判定为实施条件成立。
首先,区间确定部31根据由称量装置13检测出的轿厢1的承载重量和从电梯控制部21取得的轿厢1的行进信息(特别是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确定在本次的轿厢1的行进中上述判定实施条件成立的轿厢1的行进位置。然后,区间确定部31确定包含判定实施条件成立的轿厢1的行进位置在内的轿厢1的行进区间,并将该行进区间作为判定对象区间。
另外,区间确定部31以使得判定对象区间的各个起点和终点处于门区域内的方式来确定判定对象区间。通过这样做,能够由轿厢位置检测器12来检测轿厢1已经过判定对象区间的起点和终点。
此外,判定对象区间只要包含判定实施条件成立的轿厢1的行进位置即可,而无需判定实施条件在全部判定对象区间中成立。即,只要在判定对象区间内的至少一部分中判定实施条件成立即可。这时,通过将判定对象区间设为一个楼层、即将某一楼层的门区域内设为起点,该楼层的下一个楼层的门区域内设为终点,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判定对象区间。
此外,作为判定实施条件,也可以设定轿厢1侧的重量与对重2侧的重量之差更大这样的轿厢1的承载重量的条件。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在判定实施条件中附加设定轿厢1的承载重量小于最大承载重量的10%、或轿厢1的承载重量大于最大承载重量的90%等条件。
过去数据存储部32存储到此为止轿厢1在区间确定部31所确定的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具体而言,例如,过去数据存储部32存储轿厢1的行进日期时刻、作为判定对象区间的起点的楼层和作为判定对象区间的终点的楼层(即,轿厢1的行进区间和行进方向)、以及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
判定部33根据轿厢1在区间确定部31所确定的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来判定绳轮4的牵引能力。判定部33使用例如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来进行该判定。基准值存储部34预先存储判定部33在绳轮4的牵引能力判定中使用的基准值。关于这时的基准值的设定方法和使用了基准值的绳轮4的牵引能力判定方法,可以考虑多种方法。以下,对基准值的设定方法和使用了基准值的绳轮4的牵引能力判定方法的多个示例依次进行说明。
在最初进行说明的第1示例中,基准值存储部34预先存储针对判定对象区间的每个距离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判定部33通过比较轿厢在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和基准值存储部34中存储的该判定对象区间的距离的基准值来判定绳轮4的牵引能力。并且,例如,当绳轮4的旋转量大于等于基准值时,判定部33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
另外,如上所述,当将判定对象区间的起点和终点设在门区域内时,判定对象区间的距离为轿厢1在两个楼层间的从门区域内到门区域内的移动距离。因此,也可以通过预先学习当使轿厢1以比通常慢的速度在两个楼层间从门区域内行进到门区域内时的移动距离,来自动设定判定对象区间的距离。这样,通过定期地学习和更新轿厢1在两个楼层间的从门区域内到门区域内的移动距离,能够对由于主绳索3的直径减小和绳轮4的磨损引起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经时变化进行校正。
接下来,在第2示例中,基准值存储部34预先存储针对每个判定对象区间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判定部33通过比较轿厢在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和基准值存储部34中存储的该判定对象区间的基准值来判定绳轮4的牵引能力。并且,例如,当绳轮4的旋转量大于等于基准值时,判定部33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
此外,在第3示例中,基准值存储部34预先存储针对每个判定对象区间和轿厢1的行进方向的组合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判定部33通过对轿厢在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的旋转量以及针对基准值存储部34中存储的该判定对象区间和轿厢的行进方向的组合设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绳轮的牵引能力。并且,例如,当绳轮4的旋转量大于等于基准值时,判定部33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
另外,在这些第1示例至第3示例中,判定部33可以取得并使用过去数据存储部32中存储的绳轮4的旋转量,也可以使用从绳轮旋转检测器11取得的绳轮4的旋转量。
此外,在这些第1示例至第3示例中,也可以是,当绳轮4的旋转量与基准值之差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容许值时,判定部3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
并且,可以根据主绳索3经过绳轮4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蠕变(creep)量)来决定这时的容许值。可以根据由主绳索3的绕绳方式确定的系数N、主绳索3的刚度(弹性系数K)、主绳索3在轿厢1侧的张力T1和主绳索3在对重2侧的张力T2,根据下式来计算主绳索3经过绳轮4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蠕变量)C。
C=(T1-T2)/(N·K)其中,T1>T2时
并且,通过将判定部33的判定中使用的容许值设为主绳索3经过绳轮4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蠕变量)C以上,从而可以在考虑到由于蠕变引起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绳轮4的牵引能力的判定。即,当绳轮4的牵引能力没有降低而只是由于蠕变发生了绳轮4的旋转量的变化时,能够防止错误地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的情况。
此外,这时,通过考虑主绳索3的刚度(弹性模量K)的经时变化而对弹性系数K采用预想值中的最小值,从而能够进行考虑到蠕变量C的最大值的绳轮4的牵引能力的判定,能够进一步抑制绳轮4的牵引能力的误判定。
此外,根据上述蠕变量C的公式还可知,主绳索3在轿厢1侧的张力T1越大,即,轿厢1的承载重量越大,蠕变量C越大。因此,也可以将在判定部33的判定中使用的容许值设定在轿厢1的承载重量发生了变化时的、主绳索3经过绳轮4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的最大值以上。
这里,轿厢1的承载重量发生了变化时的、主绳索3经过绳轮4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的最大值是指,轿厢1的承载重量为最大承载重量时的蠕变量。因此,换言之,也可以将在判定部33的判定中使用的容许值设定在轿厢1的承载重量为最大承载重量时的蠕变量以上。通过这样做,能够进行考虑到蠕变量C的最大值的绳轮4的牵引能力的判定,能够进一步抑制绳轮4的牵引能力的误判定。具体而言,可以认为,例如,蠕变量一般相对于主绳索3的送进量在0.05~0.15%左右,因此,容许值被设在主绳索3的送进量的0.2%左右。
另外,主绳索3经过绳轮4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蠕变)仅在主绳索3从绳轮4被送出的一侧发生。即,蠕变对轿厢1相对于绳轮4的旋转量的移动量产生影响是在轿厢1向下降方向行进时,在轿厢1向上升方向行进时无需考虑蠕变的影响。
基准值校正部35根据由于主绳索3的直径减小和绳轮4的磨损引起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经时变化对基准值存储部34中所存储的基准值进行校正。然后,判定部33使用由基准值校正部35校正后的基准值来进行绳轮4的牵引能力判定。
另外,在上述基准值设定方法的第1示例的情况下,基准值校正部35也可以不直接对基准值进行校正,而是对轿厢1在两个楼层间从门区域内到门区域内的移动距离进行校正。这是指,在绳轮4的旋转量由于主绳索3的直径减小和绳轮4的磨损而发生了经时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以绳轮4的旋转量为基准,则即使是相同的绳轮4的旋转量,轿厢1的移动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对以绳轮4的旋转量为基准的、两个楼层间的从门区域内到门区域内的轿厢1的看起来的移动距离这一方进行校正,能够获得与直接对基准值进行校正时相同的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当定期地学习和更新轿厢1在两个楼层间的从门区域内到门区域内的移动距离时,自动考虑由于主绳索3的直径减小和绳轮4的磨损引起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经时变化。因此,在该情况下,无需设置基准值校正部35。
当由判定部33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时,通知部36向设置有该电梯装置的建筑物内的管理室或外部的信息中心23等通知该情况。通过这样做,当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时,可以通知需要维护的内容而提示采取适当的应对。
此外,当由牵引诊断部30的判定部33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时,电梯控制部21也可以停止该轿厢1的运转。
接下来,参照图4对这样构成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当轿厢1的行进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1中,牵引诊断部30的区间确定部31确认轿厢1的该行进的行进区间是否是包含加速或减速的区间。然后,在不是包含加速或减速的区间的情况下,一系列的动作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中轿厢1的行进区间是包含加速或减速的区间时,进入步骤S2。
在步骤S2中,区间确定部31根据称量装置13的检测结果确认是否是轿厢1侧的重量与对重2侧的重量不平衡的轿厢1的承载重量。并且,在不是轿厢1侧的重量与对重2侧的重量不平衡的轿厢1的承载重量的情况下,一系列的动作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中是轿厢1侧的重量与对重2侧的重量不平衡的轿厢1的承载重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
在步骤S3中,区间确定部31确认轿厢1的加速/减速的方向是否是施加在轿厢1侧的主绳索3上的张力与施加在对重2侧的主绳索3上的张力之比变大的方向。即,这是指,确认轿厢1侧和对重2侧中重量较大的一方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是否为上升方向。
并且,在轿厢1侧和对重2侧中重量较大的一方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不是上升方向的情况下,一系列的动作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中轿厢1侧和对重2侧中重量较大的一方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的情况下,区间确定部31将轿厢1的该行进的行进区间确定为判定对象区间,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4中,牵引诊断部30确认轿厢1是否已结束楼层间、即在步骤S3中区间确定部31所确定的判定对象区间的行进。并且,轿厢1进行待机直到结束判定对象区间的行进,如果轿厢1结束了判定对象区间的行进,则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5中,将当轿厢1在楼层间、即判定对象区间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信息保存在牵引诊断部30的过去数据存储部32中。
在接下来的步骤S6中,牵引诊断部30的判定部33比较在步骤S5中保存的绳轮4的旋转量和基准值存储部34中存储的基准值,由此判定绳轮4的牵引能力是否降低。这时,也可以考虑如上所述主要根据蠕变而预先设定的容许值。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由基准值校正部35校正后的基准值或容许值。
并且,在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没有降低的情况下,一系列的动作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6中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
在步骤S7中,通知部36向信息中心23等通知已由牵引诊断部30检测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在接下来的步骤S8中,电梯控制部21停止由牵引诊断部30检测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的轿厢1的运转。然后,当步骤S8完成时,一系列的动作流程结束。
另外,在图1中,图示了绕绳方式为1:1绕绳比的情况。然而,绕绳方式不限于1:1绕绳。即,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只要是牵引方式,也可以是2:1绕绳比等其它绕绳方式。
此外,在以上内容中,假定将牵引诊断部30设置在设置有该电梯装置的建筑物、特别是该电梯装置的控制盘等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牵引诊断部30的设置场所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牵引诊断部30设置在信息中心23中。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装置中,确定包含主绳索3相对于绳轮4的打滑量变大的判定实施条件成立的轿厢1的行进位置在内的判定对象区间,根据该判定对象区间中的绳轮4的旋转量来诊断绳轮4的牵引能力。即,有意根据主绳索3相对于绳轮4的打滑量容易变大的行进条件下的绳轮4的旋转量来诊断绳轮4的牵引能力。因此,可以将绳轮4的牵引能力开始降低的初期的主绳索3相对于绳轮4的打滑量设置得更大,从而即使在牵引能力降低的初期,也能够尽早检测出牵引能力降低。
此外,即使只有一次单程行进而不使轿厢1往复,也能够实施牵引能力诊断。此外,利用由作为诊断对象的电梯的轿厢1提供服务时的行进,也可以实施牵引能力诊断。因此,无需为了牵引能力诊断而停止服务提供。
实施方式2.
图5至图7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5是示出电梯装置所具备的牵引诊断部的结构的框图,图6是对电梯装置的绳轮的牵引诊断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示出电梯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利用检测出的绳轮的旋转量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的比较来进行绳轮的牵引能力的诊断。与此相对,这里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2利用本次检测出的绳轮的旋转量与过去检测出的绳轮的旋转量的比较来进行绳轮的牵引能力的诊断。
以下,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方式2中,牵引诊断部30具备区间确定部31、过去数据存储部32、判定部33和通知部36。其中,由于区间确定部31和通知部36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过去数据存储部32中存储有每当轿厢1行进时轿厢1的行进区间、行进方向以及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于是,判定部33通过比较轿厢1在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和过去数据存储部32中所存储的绳轮4的旋转量来判定绳轮4的牵引能力。这时,关于用于比较的过去数据存储部32中所存储的绳轮4的旋转量,例如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法。
首先,第一种方法是如下方法:在比较中使用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同的过去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在轿厢1行进时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在该方法中,首先,判定部33从过去数据存储部32取得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同的过去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在轿厢1行进时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然后,比较本次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和从过去数据存储部32取得的绳轮4的旋转量。
在该比较中,例如,当本次的绳轮4的旋转量与从过去数据存储部32取得的绳轮4的旋转量之差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容许值时,判定部33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已降低。另外,当存在多个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反的过去数据时,可以将这些多个过去数据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用作比较对象,也可以将这些多个过去数据中最新的过去数据的绳轮4的旋转量用作比较对象。
接下来,第二种方法是如下方法:在比较中使用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反的过去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在轿厢1行进时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在该方法中,首先,判定部33从过去数据存储部32取得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反的过去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在轿厢1行进时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
然后,比较本次行进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和从过去数据存储部32取得的绳轮4的旋转量。在该比较中,例如,当本次的绳轮4的旋转量与从过去数据存储部32取得的绳轮4的旋转量之差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容许值时,判定部33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已降低。
另外,当存在多个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反的过去数据时,可以将这些多个过去数据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用作比较对象,也可以将这些多个过去数据中最新的过去数据的绳轮4的旋转量用作比较对象。
此外,在将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反的多个过去数据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用作比较对象时,也可以不直接使用本次的绳轮4的旋转量进行比较,而是对于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与行进方向本次相同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也使用平均值进行比较。即,也可以比较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同的过去数据的绳轮4的旋转量与本次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和、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反的多个过去数据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
参照图6对该情况下的绳轮4的牵引诊断方法进一步进行说明。在图6中的“动作”栏中记述的“启动下行方向”意味着以该楼层作为出发楼层沿下降方向行进到一层的情况,“停靠上行方向”意味着以该楼层作为停靠楼层从一层沿上升方向行进的情况。此外,“种类”栏的“脉冲”意味着从绳轮旋转检测器11输出的脉冲数,即,相当于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种类”栏的“日期”是检测出该绳轮4的旋转量的日期。
首先,当轿厢1行进时,在满足对轿厢1的承载重量预先设定的条件的情况下,例如,在承载重量为零(轿厢1为空)的情况下,牵引诊断部30将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存储在过去数据存储部32中。这时,例如,如图6所示,按照轿厢1的每个启动楼层(出发楼层)、每个停靠楼层(目的地楼层)和每个行进方向对绳轮4的旋转量进行分类,与检测时的日期一同存储在过去数据存储部32中。
另外,特别是,通过将轿厢1为空时的数据用于牵引能力诊断,由此,由于在轿厢1内没有使用者,因此,例如,可以通过以较大的加速度行进而使得主绳索3相对于绳轮4的打滑量容易变得更大,而无需考虑乘用舒适性等。
当过去数据存储部32中所存储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数据被更新时,判定部33针对各个行进区间的每一个计算上升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和下降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接下来,判定部33计算上升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与下降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之差。然后,判定部33判定上升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与下降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之差是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容许值。当上升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与下降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之差大于等于容许值时,判定部33判定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
另外,如“3F”的“启动下行方向”的“过去2”的数据那样,当存在由于某种原因而变为空白的数据时,将该空白数据从平均值的计算对象中除外。此外,对于一定期间以上的旧的数据,将其从平均值的计算对象中除外。如“4F”的“停靠上行方向”的“过去1”和“过去2”的数据那样,对于一定期间以上的旧的数据,也将其从平均值的计算对象中除外。
接下来,参照图7的流程图对这样根据同一区间的上升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与下降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之差进行绳轮4的牵引能力诊断时的、牵引诊断部30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当轿厢1的行进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11中,牵引诊断部30根据称量装置13的检测结果确认轿厢1的承载重量是否是零。在轿厢1的承载重量不是零的情况下,一系列的动作流程结束。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1中轿厢1的承载重量是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在步骤S12中,过去数据存储部32存储轿厢1的行进方向、启动楼层和停靠楼层、两点间即从启动楼层行进到停靠楼层时由绳轮旋转检测器11检测出的绳轮4的旋转量以及保存该信息的日期时刻。
在接下来的步骤S13中,判定部33根据过去数据存储部32中所存储的信息来更新在绳轮4的牵引能力判定中使用的数据(判定数据)。该判定数据的格式例如如图6所示。然后,进入步骤S14,判定部33针对在步骤S13中更新的判定数据,按各个行进区间计算上升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和下降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
在步骤S14之后,进入步骤S15。在步骤S15中,判定部33使用在步骤S14中计算出的平均值计算上升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与下降行进时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平均值之差。在接下来的步骤S16中,判定部33判定在步骤S15中计算出的平均值之差是否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容许值。当平均值之差不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容许值时,一系列的动作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6中平均值之差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容许值时,进入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通知部36向信息中心23等通知已由牵引诊断部30检测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的情况。在接下来的步骤S18中,电梯控制部21停止由牵引诊断部30检测出绳轮4的牵引能力降低的轿厢1的运转。然后,当步骤S18完成时,一系列的动作流程结束。
另外,其它结构和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梯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通过有意根据主绳索3相对于绳轮4的打滑量容易变大的行进条件下的绳轮4的旋转量来诊断绳轮4的牵引能力,由此,即使在牵引能力降低的初期,也能够尽早检测出牵引能力降低。
此外,在牵引能力的判定中,使用过去保存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数据,而不是将绳轮4的旋转量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因此无需设定基准值。此外,由于无需设定基准值,因此也无需考虑由于主绳索3的直径减小和绳轮4的磨损引起的绳轮4的旋转量的经时变化来对基准值进行校正,从而可以不易受绳轮4的旋转量的经时变化的影响。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悬吊轿厢和对重的主绳索的中间部绕挂在曳引机的绳轮上的牵引式电梯装置。
标号说明
1:轿厢;
2:对重;
3:主绳索;
4:绳轮;
5:曳引机;
6:制动器;
7:限速器;
8:限速器绳索;
9:层站;
11:绳轮旋转检测器;
12:轿厢位置检测器;
12a:板检测装置;
12b:检测板;
13:称量装置;
21:电梯控制部;
23:信息中心;
30:牵引诊断部;
31:区间确定部;
32:过去数据存储部;
33:判定部;
34:基准值存储部;
35:基准值校正部;
36:通知部。

Claims (13)

1.一种电梯装置,其中,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曳引机,其具有绳轮,主绳索的中间部绕挂在该绳轮上,所述主绳索的一端悬吊轿厢,另一端悬吊对重;
控制单元,其通过控制所述曳引机的动作而使所述轿厢行进;
区间确定单元,其确定判定对象区间,该判定对象区间是至少包含预先设定的判定实施条件成立的所述轿厢的行进位置的行进区间;
绳轮旋转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绳轮的旋转量;以及
判定单元,其根据所述轿厢在所述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和预先设定的基准值来判定所述绳轮的牵引能力,或者,所述判定单元根据所述轿厢在所述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和过去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来判定所述绳轮的牵引能力,
所述判定实施条件为所述轿厢侧和所述对重侧中重量大的一方的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为上升方向时的所述轿厢的承载重量和加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基准值存储单元,该基准值存储单元预先存储针对所述判定对象区间的每个距离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所述判定单元通过对所述轿厢在所述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与所述基准值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该判定对象区间的距离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绳轮的牵引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基准值存储单元,该基准值存储单元预先存储针对每个所述判定对象区间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所述判定单元通过对所述轿厢在所述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与所述基准值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该判定对象区间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绳轮的牵引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基准值存储单元,该基准值存储单元预先存储针对所述判定对象区间和所述轿厢的行进方向的每个组合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所述判定单元通过对所述轿厢在所述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与所述基准值存储单元中存储的针对该判定对象区间和所述轿厢的行进方向的组合设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绳轮的牵引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过去数据存储单元,该过去数据存储单元针对所述轿厢的每次行进,存储轿厢的行进区间、行进方向和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
所述判定单元通过对所述轿厢在所述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与所述过去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行进区间和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同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绳轮的牵引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过去数据存储单元,该过去数据存储单元针对所述轿厢的每次行进,存储轿厢的行进区间、行进方向和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
所述判定单元通过对所述轿厢在所述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与所述过去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行进区间与本次相同且行进方向与本次相反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绳轮的牵引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校正单元,该校正单元根据所述主绳索的直径减小和所述绳轮的磨损引起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的变化,对存储在所述基准值存储单元中的基准值进行校正。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当所述轿厢在所述判定对象区间中行进时由所述绳轮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所述绳轮的旋转量与所述基准值之差为预先设定的容许值以上时,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绳轮的牵引能力降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容许值是根据所述主绳索经过所述绳轮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而确定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主绳索经过所述绳轮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是根据所述主绳索的绕绳方式、所述主绳索的刚度、所述主绳索在所述轿厢侧的张力以及所述主绳索在所述对重侧的张力而计算出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主绳索经过所述绳轮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是考虑了所述主绳索的刚度的经时变化而计算出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容许值被设定为所述轿厢的承载重量发生了变化时的、所述主绳索经过所述绳轮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的最大值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容许值被设定为所述轿厢的承载重量发生了变化时的、所述主绳索经过所述绳轮时的伸缩引起的打滑量的最大值以上。
CN201680085760.4A 2016-05-23 2016-05-23 电梯装置 Active CN109153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5156 WO2017203561A1 (ja) 2016-05-23 2016-05-23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3537A CN109153537A (zh) 2019-01-04
CN109153537B true CN109153537B (zh) 2021-03-12

Family

ID=60412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760.4A Active CN109153537B (zh) 2016-05-23 2016-05-23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2231B2 (zh)
JP (1) JP6569807B2 (zh)
KR (1) KR102041254B1 (zh)
CN (1) CN109153537B (zh)
DE (1) DE112016006890B4 (zh)
WO (1) WO20172035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7059B2 (ja) * 2020-06-26 2022-12-27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検査端末
EP4313829A1 (en) * 2021-04-01 2024-02-07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rope slip in an elevator system
WO2023066692A1 (en) * 2021-10-19 2023-04-27 Inventio Ag Elevator system with increased landing accuracy
CN114563599B (zh) * 2022-02-23 2024-03-19 广东敏卓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牵引器全自动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WO2023170796A1 (ja) * 2022-03-08 2023-09-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診断装置、診断システム、遠隔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保守管理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9000A (zh) * 2007-06-21 201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安全装置及绳索打滑检测方法
JP2013023367A (ja) * 2011-07-25 2013-02-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326474B2 (ja) * 2008-10-06 2013-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滑り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4043291A (ja) * 2012-08-24 2014-03-1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EP2213606A4 (en) * 2008-02-08 2014-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IFT DEVICE
CN104220354A (zh) * 2012-04-25 2014-12-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681A (ja) 1989-06-02 1991-01-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主索滑り検出装置
JPH0616362A (ja) 1992-07-01 1994-01-25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主索の滑り量測定装置
KR0186121B1 (ko) * 1995-11-23 1999-04-15 이종수 엘리베이터의 진동보상을 위한 속도 제어장치
DE69929515T2 (de) * 1999-03-17 2006-09-21 Mitsubishi Denki K.K. Aufzugssicherheitseinrichtung
PT2380838E (pt) * 2004-05-28 2013-06-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ispositivo de detecção de escorregamento de cabo de elevador e aparelho para elevador
EP1783085A4 (en) * 2004-08-27 2012-09-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IFT APPARATUS
WO2006120737A1 (ja) * 2005-05-11 2006-11-1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4836564B2 (ja) 2005-12-06 2011-12-14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用主ロープの滑り量検出方法及び滑り量検出装置
FI121663B (fi) 2009-10-09 2011-02-28 Kone Corp Mittausjärjestely, valvontajärjestely sekä hissijärjestelmä
WO2013190342A1 (en) * 2012-06-20 2013-12-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Actively damping vertical oscillations of an elevator car
CN106255657B (zh) * 2014-04-30 2020-03-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及电梯点检方法
CN106573755B (zh) * 2014-09-09 2019-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DE112016002403T5 (de) * 2015-05-28 2018-03-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ahrstuhlvorrichtung, Steuerungsverfahren dafür, sowie Zustandsbestimmungseinrichtung für Fahrstuhl am entfernten Ort
DE112017004032T5 (de) * 2016-08-09 2019-05-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fzug
JP6452914B1 (ja) * 2017-02-17 2019-0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9573774B (zh) * 2018-05-17 2020-07-28 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客用安全缓冲电梯
JP6716751B1 (ja) * 2019-05-15 2020-07-0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検査システム
EP3819245A1 (en) * 2019-11-08 2021-05-12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JP6958975B2 (ja) * 2019-11-12 2021-11-0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検査システム
WO2021116527A1 (en) * 2019-12-10 2021-06-17 Kone Corporation Monitoring of elevato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9000A (zh) * 2007-06-21 201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安全装置及绳索打滑检测方法
EP2213606A4 (en) * 2008-02-08 2014-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LIFT DEVICE
JP5326474B2 (ja) * 2008-10-06 2013-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滑り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3023367A (ja) * 2011-07-25 2013-02-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220354A (zh) * 2012-04-25 2014-12-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JP2014043291A (ja) * 2012-08-24 2014-03-13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6006890T5 (de) 2019-02-14
JPWO2017203561A1 (ja) 2019-01-17
KR20180132791A (ko) 2018-12-12
DE112016006890B4 (de) 2022-01-13
WO2017203561A1 (ja) 2017-11-30
CN109153537A (zh) 2019-01-04
US11492231B2 (en) 2022-11-08
US20190135582A1 (en) 2019-05-09
JP6569807B2 (ja) 2019-09-04
KR102041254B1 (ko) 2019-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3537B (zh) 电梯装置
EP2628697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and an elevator
JP635185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37199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2361312B1 (ko) 엘리베이터 안전 시스템 및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모니터링 방법
KR102054097B1 (ko) 파단 검지 장치
JP615296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用遠隔地状態判定装置
US10906775B2 (en)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JP5523625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KR101935189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진단 장치
JPWO2015083407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2384462A (zh) 电梯诊断系统
JP6419638B2 (ja) 両かごエレベーター
CN108349693B (zh) 电梯及电梯的运转方法
JP6812506B2 (ja) 昇降機監視方法、及び昇降機監視装置
JP6806418B1 (ja) 昇降機用ロープ計測システム
CN101844718B (zh) 电梯装置
CN115402897B (zh) 电梯控制装置
JP2016030679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01209687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