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2918B - 电磁制动装置、卷扬机以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磁制动装置、卷扬机以及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32918B CN109132918B CN201810440135.8A CN201810440135A CN109132918B CN 109132918 B CN109132918 B CN 109132918B CN 201810440135 A CN201810440135 A CN 201810440135A CN 109132918 B CN109132918 B CN 1091329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ding member
- electromagnetic
- support hole
- movable member
- axi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0279 gene sile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06—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 B66D5/08—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with radial effect embodying blocks or sho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D—CAPSTANS; WINCHES; TACKLES, e.g. PULLEY BLOCKS; HOISTS
- B66D5/00—Braking or detent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pplication to lifting or hoisting gear, e.g. for controlling the lowering of loads
- B66D5/02—Crane, lift hoist, or winch brakes operating on drums, barrels, or ropes
- B66D5/24—Operating devices
- B66D5/30—Operating devices electr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缓冲件的更换作业的电磁制动装置、卷扬机以及电梯。电磁制动装置(10)具备主体(21)、可动构件(32)、电磁芯体(31)以及静音机构(40)。静音机构(40)具备缓冲件(52)、保持构件(51)以及调整构件(53)。保持构件(5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孔(46),在一端部具有供缓冲件嵌入的保持凹部(51a)。调整构件(53)设置于保持构件(51)的另一端部(51b),用于调整保持构件(51)的位置。保持构件(51)从另一端部(51b)插入支承孔(4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绳轮的驱动的制动的电磁制动装置、具有该电磁制动装置的卷扬机、以及电梯。
背景技术
以往,电梯具备电梯轿厢、平衡重、连结电梯轿厢与平衡重的吊索、以及供该吊索卷绕的卷扬机。卷扬机具有驱动部、与驱动部连接的旋转轴、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旋转轴且供吊索卷绕的绳轮、以及与绳轮连接的制动盘。此外,在卷扬机设置有通过对制动盘的旋转进行制动而进行绳轮的制动的电磁制动装置。
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与电磁制动装置相关的技术:在该电磁制动装置中,经由杆而将制动片与在内置了电磁线圈的铁芯与盘构件之间配置的衔铁连结,在衔铁与铁芯之间装配有制动弹簧。而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使用橡胶构成的缓冲件以始终压缩的状态下装配在衔铁与铁芯之间的内容。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806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磁制动装置中,在更换缓冲件的情况下,需要从作为可动构件的衔铁卸下作为电磁芯体的铁芯,缓冲件的更换作业变得相当繁琐。
本发明的目的考虑到上述的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缓冲件的更换作业的电磁制动装置、卷扬机以及电梯。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电磁制动装置是对固定在电梯的绳轮上的制动盘进行夹持从而对绳轮的驱动进行制动的电磁制动装置。
电磁制动装置具备主体、可动构件、电磁芯体以及静音机构。主体覆盖制动盘的一部分,且设置有第一制动靴。在可动构件设置有第二制动靴,第二制动靴隔着制动盘而与第一制动靴对置。电磁芯体与可动构件对置,经由连结构件而与主体连结,且具有安装部。静音机构安装于电磁芯体。安装部具有支承孔,该支承孔在与可动构件对置的一面开口。而且,静音机构具备缓冲件、棒状的保持构件以及调整构件。缓冲件与可动构件接触。保持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孔,且在轴向的一端部具有供缓冲件嵌入的保持凹部。调整构件设置在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且对保持构件在支承孔中的位置进行调整。保持构件从轴向的另一端部插入支承孔。
本发明的卷扬机是具有供吊索绕挂的绳轮的卷扬机。卷扬机具备:固定于绳轮且与绳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以及具有夹持制动盘的第一制动靴及第二制动靴且对绳轮的驱动进行制动的电磁制动装置。而且,电磁制动装置使用上述的电磁制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是具备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轿厢的电梯。电梯具备:与电梯轿厢连结的吊索;以及具有供吊索绕挂的绳轮且经由吊索使电梯轿厢升降的卷扬机。而且,卷扬机使用上述的卷扬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制动装置、卷扬机以及电梯,能够容易地进行缓冲件的更换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电磁制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电磁制动装置的电磁驱动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电磁制动装置的电磁驱动部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电磁制动装置的电磁芯体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电磁制动装置的保持构件和缓冲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电磁制动装置的保持构件和缓冲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电磁制动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保持构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例的保持构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2…设备底座,3…驱动马达,4…绳轮,5…制动盘,5a…一面,5b…另一面,7…固定构件,8…旋转轴,9…支承部,10…电磁制动装置,11…臂片,21…主体,22…电磁驱动部,23…第一制动靴,23a…制动轴,23b…制动片,24…第二制动靴,24a…制动轴,24b…制动片,31…电磁芯体,32…可动构件,32a…插通孔,32b…对置面,33…突出部,33a…安装槽部,33b…磁极面,33c…轴支承孔,34…凸缘部,34a…凹部,35…连结构件,37…电磁线圈,40…静音机构,45…安装部,46…支承孔,46a…阶梯差面,47…固定孔,51、71、81…保持构件,51a…保持凹部,51b…另一端部,52…缓冲件,53…调整构件,57…调整螺栓,57a…头部,57b…螺纹部,58…固定螺母,60…移动量,71c…平面部,100…卷扬机,120…电梯轿厢,110…升降通道,130…吊索,140…平衡重,150…偏导轮,t1…移动量长度,t2…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2对电磁制动装置、卷扬机以及电梯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附图中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1.实施方式例
1-1.电梯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作“本例”。)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电梯1设置在形成于建筑结构体内的升降通道110中。电梯1具备在升降通道110内进行升降动作并载置人或货物的电梯轿厢120、吊索130、平衡重140以及卷扬机100。在升降通道110的顶部设置有机械室160。
卷扬机100配置在机械室160内,通过绕挂吊索130而使电梯轿厢120升降。另外,在卷扬机100的附近设置有架设吊索130的偏导轮150。
在吊索130的轴向的一端安装有电梯轿厢120,在吊索130的轴向的另一端安装有平衡重140。因此,电梯轿厢120经由吊索130而与平衡重140连结。而且,通过卷扬机100进行驱动,电梯轿厢120在升降通道110内进行升降动作。
1-2.卷扬机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3对电梯轿厢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卷扬机100的主视图,图3是示出卷扬机100的侧视图。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卷扬机100具有设备底座2、驱动马达3、绳轮4、制动盘5、轴承台6、固定构件7以及两个电磁制动装置10、10。在设备底座2设置有驱动马达3、轴承台6以及固定构件7。
在驱动马达3连接有旋转轴8。在该旋转轴8安装有绳轮4和制动盘5。在绳轮4绕挂有吊索130。在绳轮4与驱动马达3之间设置有轴承台6。而且,旋转轴8的驱动马达3侧的端部被轴承台6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绳轮4的与轴承台6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制动盘5。制动盘5固定于绳轮4,且与绳轮4一起安装在旋转轴8上。而且,当驱动马达3进行驱动时,旋转轴8旋转,与旋转轴8的旋转联动地,绳轮4和制动盘5旋转。另外,在旋转轴8的与驱动马达3侧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配置有固定构件7。
固定构件7具有将旋转轴8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7a、以及两个支承部9、9。两个支承部9、9以将轴承部7a夹在中间的方式向水平方向的两侧突出。两个支承部9、9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
支承部9具有一对臂片11、11。一对臂片11、11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对置。而且,在一对臂片11、11安装有电磁制动装置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说明了使两个支承部9、9沿水平方向突出而使一对臂片11、11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使支承部9突出的方向不局限于水平方向,也可以沿上下方向突出、或者沿相对于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向突出。另外,一对臂片11、11至少沿着制动盘5的周向对置即可。
接着,参照图4~图7对电磁制动装置10以及臂片1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电磁制动装置10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后述的电磁驱动部22示出电磁芯体31的一部分剖面。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臂片11的与轴承部7a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引导板12和引导销13。引导板12沿着旋转轴8(参照图3)的轴向而与臂片11对置。引导销13以连结引导板12与臂片11的方式固定于引导板12以及臂片11。另外,在臂片11的引导销13的附近形成有浮动贯通孔11a。此外,在一对臂片11、11的彼此对置这一侧的端部(以下称作“对置侧前端部”)11b固定有限制销15。
[电磁制动装置]
接着,对电磁制动装置10进行说明。
电磁制动装置10具有主体21、电磁驱动部22、第一制动靴23以及第二制动靴24。
[支承框]
主体21具有框体26和支承板27。框体26形成为覆盖制动盘5的周缘部的一部分的形状。在框体26的与制动盘5的一面5a对置的内壁面26a安装有第一制动靴23。第一制动靴23具有制动轴23a和制动片23b。制动轴23a固定于内壁面26a。而且,制动片23b与制动盘5的一面5a对置另外,在框体26连续地形成有支承板27。
支承板27形成为大致平板状。支承板27对置于制动盘5的与一面5a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5b。另外,支承板27的一部分隔着制动盘5而与框体26的内壁面26a对置。在支承板27设置有两个引导销轴承部27a。引导销轴承部27a形成在支承板27的外缘部。另外,支承板27的外缘部被插入支承部9的臂片11与引导板12之间。而且,引导销1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引导销轴承部27a。由此,主体21经由两个引导销1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臂片11。
另外,在支承板27的引导销轴承部27a的附近固定有浮动螺栓41。浮动螺栓41的一端部固定于支承板27,另一端部贯穿臂片11的浮动贯通孔11a。另外,在浮动螺栓41的另一端部与臂片11之间夹设有浮动弹簧42。利用浮动弹簧42,将主体21向使第一制动靴23与制动盘5的一面5a抵接的方向施力。
此外,在支承板27的与框体26的内壁面26a对置的部位形成有贯通孔27b。第二制动靴24的制动轴24a贯穿贯通孔27b。
而且,在支承板27的与同制动盘5的另一面5b对置的一面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配置有电磁驱动部22。
[电磁驱动部]
接着,参照图4~图9对电磁驱动部22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电磁驱动部22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电磁驱动部22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构成电磁驱动部22的电磁芯体31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电磁驱动部22具有电磁芯体31、与电磁芯体31对置的可动构件32、电磁线圈37、多个施力弹簧38、以及多个(本例中为四个)静音机构40。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可动构件32形成为呈大致圆形的平板状。在可动构件32形成有两个插通孔32a、32a。另外,在可动构件32安装有第二制动靴24。
第二制动靴24具有制动轴24a和制动片24b。制动轴24a安装在可动构件32的半径方向的大致中央,且从可动构件32的轴向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另外,制动轴24a的轴向的一端部贯穿支承板27的贯通孔27b。而且,在制动轴24a的轴向的一端部设置有制动片24b。
制动片24b与制动盘5的另一面5b对置。另外,制动片24b隔着制动盘5而与第一制动靴23的制动片23b对置配置。而且,在卷扬机100停止时,利用第一制动靴23的制动片23b与第二制动靴24的制动片24b来夹持制动盘5,从而对卷扬机100中的制动盘5以及绳轮4进行制动。
制动轴24a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即从可动构件32的与电磁芯体31对置的对置面32b突出的端部朝向电磁芯体31突出。
电磁芯体31配置在一对臂片11、11之间。另外,电磁芯体31具有突出部33和凸缘部34。
突出部33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在突出部33形成有圆环状的安装槽部33a和轴支承孔33c。安装槽部33a是从突出部33的与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对置的磁极面33b朝向与可动构件32分离的方向凹陷的凹部。在该安装槽部33a,借助固定树脂等固定单元而固定有电磁线圈37。
电磁线圈37以规定的匝数被卷绕。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控制而向电磁线圈37施加电压。通过向电磁线圈37施加电压,从而有电磁芯体31和电磁线圈37构成电磁铁。而且,电磁芯体31的与可动构件32对置的磁极面33b成为吸附可动构件32的吸附面。
轴支承孔33c形成在磁极面33b的半径方向的大致中央。而且,轴支承孔33c从突出部33的轴向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进而贯穿后述的凸缘部34。设置于可动构件32的第二制动靴24的制动轴24a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该轴支承孔33c。由此,可动构件32经由第二制动靴24以能够相对于电磁芯体31接近及分离的方式支承于电磁芯体31。
凸缘部34在突出部33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即在与磁极面33b相反的一侧的面连续地形成。凸缘部34形成为大致圆板状,且从突出部33的轴向的另一端部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突出。
而且,凸缘部34的直径被设定为大于突出部33的直径。另外,凸缘部34的直径被设定为与可动构件32的直径大致相等。因此,突出部33的直径被设定为小于可动构件32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突出部33的直径、即磁极面33b的直径是根据电磁制动装置10所要求的电磁吸引力而设定的。
利用具有比可动构件32的直径小的直径的突出部33,在电磁芯体31的凸缘部34与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之间,即在突出部33的周边部形成空间部。一对臂片11、11的对置侧前端部11b插入该空间部。
由此,能够使一对臂片11、11的对置侧前端部11b彼此接近。因此,与如现有的电磁制动装置那样在电磁驱动部的外侧配置的臂片相比,能够缩窄一对臂片11、11的间隔。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支承电磁制动装置10的固定构件7的小型化,从而还能够实现卷扬机100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臂片11的厚度大于在凸缘部34与可动构件32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凸缘部34的与臂片11的对置侧前端部11b对置的部位设置切口。由此,能够防止凸缘部34与臂片11发生干涉。
在凸缘部34形成有多个凹部34a和多个(本例中为四个)安装部45。多个凹部34a形成于凸缘部34的与可动构件32对置的一面。
另外,如图4所示,多个凹部34a避开凸缘部34的与臂片11的对置侧前端部11b对置的部位而配置。具体而言,多个凹部34a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在凸缘部34的除了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之外的水平方向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说明了一对臂片11、11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因此将多个凹部34a设置在凸缘部34的除了上下方向的上部和下部之外的部位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在一对臂片11、11在水平方向上对置的情况下,将多个凹部34a设置在凸缘部34的除了水平方向的两侧之外的部位。即,设置多个凹部34a的部位是根据一对臂片11、11的配置位置而设定的。
在该多个凹部34a配置有施力弹簧38。施力弹簧38安装于凸缘部34的凹部34a,且夹设在凸缘部34与可动构件32之间。即,施力弹簧38的一端部与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抵接,施力弹簧38的另一端部配置于凹部34a。而且,施力弹簧38借助规定的作用力对可动构件32向与电磁芯体31分离的方向施力。
另外,如上所述,多个凹部34a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在水平方向的两侧,因此,多个施力弹簧38也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在凸缘部34的水平方向的两侧。由此,能够利用多个施力弹簧38,在不晃动的状态下对可动构件32均匀施力。
此外,将施力弹簧38配置在凸缘部34,在成为吸附面的突出部33的磁极面33b未配置施力弹簧38。由此,能够防止因施力弹簧38而导致电磁芯体31的电磁吸引力降低。
另外,多个安装部45与凹部34a同样地,避开与臂片11的对置侧前端部11b对置的部位而配置。具体而言,安装部45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在凸缘部34的除了上下方向的上部和下部之外的水平方向的两侧。
安装部45是沿轴向贯穿凸缘部34的贯通孔。如图5所示,在安装部45安装有后述的静音机构40的保持构件51。如图6所示,安装部45具有支承孔46和固定孔47。支承孔46以及固定孔47分别呈大致圆形地开口。支承孔46在凸缘部34的与可动构件32对置的一面开口。而且,支承孔46从凸缘部34的轴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即朝向与可动构件32分离的方向以规定的长度形成。
另外,在支承孔46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即与可动构件32分离的方向的端部形成有阶梯差面46a。在阶梯差面46a的中心开设有固定孔47。因此,固定孔47与支承孔46的轴向的另一端部连通。
固定孔47是从阶梯差面46a贯穿至凸缘部34的轴向的另一端的贯通孔。在该固定孔47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
如图7所示,支承孔46的开口直径设定为大于固定孔47的开口直径。后述的静音机构40的保持构件5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支承孔46。另外,后述的调整构件53的调整螺栓57的螺纹部57b螺合于固定孔47。而且,螺合于固定孔47的调整螺栓57的螺纹部57b的前端部插入支承孔46。
另外,在凸缘部34设置有两个连结构件35。两个连结构件35从凸缘部34朝向可动构件32突出。连结构件35贯穿可动构件32的插通孔32a而固定于主体21的支承板27。由此,电磁芯体31经由连结构件35与主体21一起移动。
通过将连结构件35设置于凸缘部34,能够抑制电磁芯体31的电磁吸引力因连结构件35而降低。
[静音机构]
接着,对静音机构40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如图4以及图6所示,静音机构40具有保持构件51、缓冲件52以及调整构件53。
图8以及图9是示出保持构件51和缓冲件52的立体图。
如图8以及图9所示,保持构件51形成为大致圆柱状。保持构件51的外径设定为与安装部45的支承孔46的开口直径大致相等。在保持构件51的轴向的一端部形成有保持凹部51a。保持凹部51a是使保持构件51的一端部的端面朝向轴向的另一侧凹陷的凹部。在保持凹部51a嵌入有缓冲件52的一部分。
如图4以及图6所示,保持构件51从其轴向的另一端部51b插入支承孔46。而且,保持构件51以能够沿着其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孔46。保持构件51的另一端部51b与支承孔46的阶梯差面46a以及固定孔47对置。
缓冲件52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缓冲件52由具有弹性的构件形成,例如由橡胶形成。缓冲件52的一部分嵌入到保持构件51的保持凹部51a。而且,缓冲件52被夹持在保持构件51与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之间。
调整构件53具有调整螺栓57和固定螺母58。调整螺栓57具有头部57a和从该头部57a突出的螺纹部57b。调整螺栓57的螺纹部57b从凸缘部34的与同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对置的一面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插入固定孔47。因此,调整螺栓57的螺纹部57b的一部分从凸缘部34的另一面突出。而且,调整螺栓57的螺纹部57b螺合于固定孔47。
另外,螺纹部57b的前端部从支承孔46的阶梯差面46a朝向支承孔46内突出。螺纹部57b的前端部与插入到支承孔46的保持构件51的另一端部51b抵接。由此,保持构件51的移动被调整螺栓57限制。
通过对调整螺栓57与固定孔47的拧紧量进行调整,能够调整向支承孔46突出的螺纹部57b的长度。由此,能够调整插入到支承孔46的保持构件51的位置和缓冲件52的压缩量。
固定螺母58从凸缘部34的与同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对置的一面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侧与调整螺栓57的螺纹部57b紧固。由此,能够将调整螺栓57紧固固定于电磁芯体31,能够将插入到支承孔46的保持构件51和缓冲件52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另外,保持构件51以及调整螺栓57例如由金属形成。而且,保持构件51的另一端部51b与调整螺栓57的螺纹部57b的前端部的摩擦系数设定为小于缓冲件52与保持构件51的保持凹部51a的摩擦系数、以及缓冲件52与可动构件32的摩擦系数。
在调整了保持构件51的位置的状态下,保持构件51的另一端部51b与支承孔46的阶梯差面46a的间隔成为移动量60,以使得在卸下调整螺栓57时保持构件51能够移动。该移动量60的长度(移动量长度)t1设定为比保持构件51的保持凹部51a的深度、即轴向的长度t2长(t1>t2)。
通常,为了防止缓冲件52的脱落,缓冲件52安装于即便在电磁芯体31与可动构件32分离的状态下也被压缩的电磁制动装置10。而且,缓冲件52的更换作业在停止向电磁线圈37的通电并使电磁芯体31与可动构件32分离的状态下进行。因此,保持构件51的移动量长度t1设定为,比将保持凹部51a的轴向的长度t2和在电磁芯体31与可动构件32分离的状态下的缓冲件52的压缩量相加后的长度长。
如上所述,安装部45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在水平方向的两侧,因此,安装于安装部45的静音机构40也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在凸缘部34的水平方向的两侧。由此,能够在不晃动的状态下使多个缓冲件52与可动构件32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说明了一对臂片11、11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因此将安装部45设置在凸缘部34的除了上下方向的上部和下部之外的部位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在一对臂片11、11在水平方向上对置的情况下,安装部45设置在凸缘部34的除了水平方向的两侧之外的部位。即,设置安装部45的部位是根据一对臂片11、11的配置位置而设定的。
2.电磁制动装置的动作例
接着,参照图4、图10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磁制动装置10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电磁制动装置10的动作例的剖视图。
在此,说明从对制动盘5以及绳轮4进行了制动的状态到解除了制动的状态的动作。
首先,如图4所示,在卷扬机100(参照图2)停止时,不向电磁线圈37施加电压,电磁线圈37以及电磁芯体31的磁性被消除。另外,可动构件32被施力弹簧38向与电磁芯体31分离的方向施力。因此,在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与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3b之间形成有间隙G1。
而且,安装于可动构件32的第二制动靴24的制动片24b被按压于制动盘5的另一面5b。通过第二制动靴24的制动片24b按压于制动盘5的另一面5b,可动构件32的向与电磁芯体31分离的方向、即旋转轴8(参照图3)的轴向的一侧的移动停止。
因此,电磁芯体31被施力弹簧38向与可动构件32分离的方向施力,从而向与制动盘5的另一面5b分离的方向移动。然后,经由连结构件35与电磁芯体31连结的主体21也与电磁芯体31一起向旋转轴8(参照图3)的轴向的另一侧移动。由此,设置于主体21的第一制动靴23的制动片23b被按压于制动盘5的一面5a。其结果是,制动盘5被第一制动靴23与第二制动靴24夹持,从而对制动盘5以及绳轮4进行制动。
此时,缓冲件52与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接触。因此,第一制动靴23的制动片23b以及第二制动靴24的制动片24b与制动盘5抵接时产生的振动被缓冲件52吸收。由此,能够利用缓冲件52来降低电磁制动装置10制动时产生的异常声音。
与此相对地,在卷扬机100运转时,向电磁线圈37施加规定的电压,电磁芯体31被励磁。由此,向电磁芯体31赋予超过了施力弹簧38的作用力的电磁吸引力。因此,可动构件32克服施力弹簧38的作用力而被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3b吸引。然后,可动构件32向接近电磁芯体31的方向、即旋转轴8(参照图3)的轴向的另一侧移动,由此,第二制动靴24的制动片24b与制动盘5的另一面5b分离。
另外,当可动构件32向接近电磁芯体31的方向移动规定的长度时,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与限制销15抵接。由此,可动构件32的向接近电磁芯体31的方向的移动停止。此时,在第二制动靴24的制动片24b与制动盘5的另一面5b之间形成间隙G2。
需要说明的是,在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与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3b之间还形成有间隙。对可动构件32持续作用有电磁芯体31以及电磁线圈37的电磁吸引力。然而,可动构件32被限制销15限制了移动。因此,电磁芯体31以及电磁线圈37所产生的电磁吸引力作用于电磁芯体31,使电磁芯体31向接近可动构件32的方向、即旋转轴8(参照图3)的轴向的一侧移动。另外,经由连结构件35而与电磁芯体31连结的主体21也与电磁芯体31一起向旋转轴8(参照图3)的轴向的一侧移动。
由此,如图10所示,电磁芯体31的磁极面33b与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接触。此时,在电磁芯体31与可动构件32接触时,静音机构40的缓冲件52克服其弹性力而被压缩。因此,电磁芯体31与可动构件32接触时的移动速度被缓冲件52减速,并且,电磁芯体31与动构件32接触时产生的振动被缓冲件52吸收。由此,能够利用缓冲件52来降低电磁芯体31与可动构件32接触时产生的接触声音。
另外,设置于主体21的第一制动靴23的制动片23b与制动盘5的一面5a分离。此时,在第一制动靴23的制动片23b与制动盘5的一面5a之间形成有间隙G4。通过第一制动靴23的制动片23b以及第二制动靴24的制动片24b与制动盘5分离,从而解除由电磁制动装置10对制动盘5以及绳轮4进行的制动。由此,电磁制动装置10的动作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从图10所示的状态返回到图4所示的制动状态的动作中,停止向电磁线圈37的通电,消除电磁芯体31以及电磁线圈37的磁性。而且,通过进行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来实现,因此,省略其说明。
3.缓冲件的更换作业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电磁制动装置10中的缓冲件52的更换作业的一例进行说明。
静音机构40的缓冲件52因随时间老化而需要定期地更换。如图6所示,缓冲件52的更换作业在停止向电磁线圈37的通电而使电磁芯体31与可动构件32分离的状态下进行。
首先,松动对调整螺栓57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固定螺母58。接着,将调整螺栓57向电磁芯体31的另一面侧拔出。由此,保持构件51的向轴向的另一端侧、即支承孔46的阶梯差面46a的移动被释放。
然后,使保持构件51沿着支承孔46的轴向朝阶梯差面46a侧移动。从保持构件51的保持凹部51a卸下缓冲件52,并将新的缓冲件52安装于保持构件51的保持凹部51a。
在此,如上所述,保持构件51的移动量长度t1设定为比保持构件51的保持凹部51a的轴向的长度t2长(t1>t2)。详细而言,保持构件51的移动量长度t1设定为,比将保持凹部51a的轴向的长度t2和在电磁芯体31与可动构件32分离的状态下的缓冲件52的压缩量相加后的长度长。
因此,通过使保持构件51向阶梯差面46a侧移动,能够在保持构件51的轴向的一端侧、即嵌入有缓冲件52的端部与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之间形成能够卸下缓冲件52的间隙。由此,能够不拆分可动构件32和电磁芯体31而容易地进行缓冲件52的更换作业。
接着,使调整螺栓57的拧入到固定孔47的螺纹部57b的前端部与保持构件51的另一端部51b抵接。此外,通过将调整螺栓57拧入,保持构件51沿着支承孔46的轴向朝与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向保持构件51的保持凹部51a嵌入新的缓冲件52。
接着,通过对调整螺栓57向固定孔47的拧紧量进行调整,从而将插入到支承孔46的保持构件51的位置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并且,将缓冲件52以规定的压缩量配置在保持构件51与可动构件32之间。然后,通过将固定螺母58紧固固定于调整螺栓57而将保持构件51和缓冲件52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由此,缓冲件52的更换作业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构件51的另一端部51b与调整螺栓57的螺纹部57b的前端部的摩擦系数设定为小于缓冲件52与保持构件51的保持凹部51a的摩擦系数、以及缓冲件52与可动构件32的摩擦系数。因此,能够防止在拧入调整螺栓57时,因调整螺栓57的旋转而导致保持构件51在支承孔46内旋转。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因安装于保持构件51的缓冲件52进行旋转而受到保持构件51或可动构件32的摩擦由此发生损伤。
另外,在本例中,将安装有静音机构40的安装部45形成于避开了一对臂片11、11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在更换缓冲件52时臂片11、11妨碍到更换作业。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缓冲件52的更换作业。
另外,在本例的静音机构40中,说明了调整螺栓57与保持构件51构成为不同部件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调整螺栓57与保持构件51一体地形成。即,也可以使螺纹部57b的前端部与保持构件51的另一端部51b连结。由此,保持构件51与调整螺栓57一起向支承孔46的轴向移动。其结果是,能够省去在拔出调整螺栓57之后使保持构件51移动的精力。
然而,在将保持构件51与调整螺栓57一体形成的情况下,保持构件51与调整螺栓57一起在支承孔46内旋转。因此,缓冲件52受到保持凹部51a或可动构件32的摩擦,因此,缓冲件52优选使用耐磨损性优异的材质。
另外,在本例中,说明了在电磁芯体31的凸缘部34与可动构件32的对置面32b之间的空间部插入有一对臂片11、11的对置侧前端部11b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一对臂片11、11的对置侧前端部11b配置于电磁驱动部22的外侧。此外,也可以将静音机构40配置在电磁芯体31的设置有一对臂片11、11的一侧。
4.保持构件的另一例
接着,参照图11以及图12对保持构件的另一例进行说明。
图11以及图12是示出保持构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1所示的保持构件71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在轴向的一端部形成有保持凹部71a。而且,在保持构件71的侧面部,通过平行地切出彼此对置的两个面而形成有两个平面部71c、71c、即所谓的两个宽面部。该平面部71c与保持构件71的轴向平行地形成。
另外,在供保持构件71插入的支承孔的内壁形成有与保持构件71的平面部71c重合的对置面部。即,支承孔的开口的形状与保持构件71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其他结构与上述的保持构件51同样,故省略其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了在保持构件71设置有两个平面部71c、71c的例子,但设置于保持构件71的侧面部的平面部71c也可以仅为一个。
另外,图12所示的保持构件81形成为六棱柱状,在其轴向的一端部形成有保持凹部81a。供该保持构件81插入的支承孔与保持构件81的形状对应地呈六边形开口。其他结构与上述的保持构件51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将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保持构件71、81插入到支承孔的情况下,保持构件71、81绕轴的旋转被支承孔限制。由此,能够防止在将调整螺栓57拧入时保持构件71、81在支承孔内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构件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四棱柱状或椭圆柱状等其他的形状。或者,也可以在保持构件的侧面部设置突起或槽部,在支承孔设置供保持构件的突起或槽部滑动的槽部或突起。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限制保持构件51、71、81的旋转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或者调整螺栓57的螺纹部57b的前端部形成为球面状。由此,能够减小保持构件与调整螺栓57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保持构件与调整螺栓57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小于缓冲件52与保持构件的保持凹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以及缓冲件52与可动构件3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在将调整螺栓57拧入时保持构件进行旋转,能够防止缓冲件52受到摩擦而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说明以及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将卷扬机100配置在设置于升降通道110的顶部的机械室160内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作为电梯,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在升降通道内不具有机械室的所谓的无机械室电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将电磁芯体31由大致圆柱状的突出部33和圆板状的凸缘部34构成的例子,但电磁芯体的形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磁芯体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并切掉其外周部的一部分。形成于电磁芯体的切口部通过从与可动构件的对置面对置的面切掉侧面部的一部分而形成。而且,静音机构以及安装部配置于切口部。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缓冲件的更换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平行”以及“正交”等词语,但这些词语并不仅仅表示严格意义上的“平行”以及“正交”,也可以为包含“平行”以及“正交”在内的处于进一步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的“大致平行”以及“大致正交”的状态。
Claims (9)
1.一种电磁制动装置,其对固定在电梯的绳轮上的制动盘进行夹持,从而对绳轮的驱动进行制动,
其中,
所述电磁制动装置具备:
主体,其覆盖所述制动盘的一部分,且设置有第一制动靴;
可动构件,其设置有第二制动靴,该第二制动靴隔着所述制动盘而与所述第一制动靴对置;
电磁芯体,其与所述可动构件对置,经由连结构件而与所述主体连结,且具有安装部;以及
静音机构,其安装于所述电磁芯体,
所述安装部具有支承孔,该支承孔在与所述可动构件对置的一面开口,
所述静音机构具备:
缓冲件,其与所述可动构件接触;
棒状的保持构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孔,且在轴向的一端部具有供所述缓冲件嵌入的保持凹部;以及
调整构件,其设置在所述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且对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支承孔中的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保持构件从轴向的另一端部插入所述支承孔,
所述安装部具有固定孔,该固定孔与所述支承孔的远离所述可动构件的方向的另一端部连通,并贯穿所述电磁芯体,
在所述支承孔的与所述固定孔连通的另一端部形成有阶梯差面,
从所述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到所述阶梯差面为止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保持凹部的轴向上的长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调整构件具有:
调整螺栓,其从所述电磁芯体的与对置于所述可动构件的一面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插入所述固定孔以及所述支承孔;以及
固定螺母,其紧固固定于所述调整螺栓,
所述调整螺栓的前端部与所述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制动装置,其中,
从所述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到所述阶梯差面为止的长度设定为,比将所述保持凹部的轴向上的长度和在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电磁芯体分离的状态下的所述缓冲件的压缩量相加后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调整螺栓的前端部的摩擦系数设定为小于所述保持凹部与所述缓冲件的摩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持构件的侧面部设置有与所述保持构件的轴向平行的平面部,
在所述支承孔的内壁形成有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平面部重合的平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构件形成为棱柱状,
所述支承孔的开口的形状与所述保持构件的形状对应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电磁芯体具有:
突出部,其具有与所述可动构件对置的磁极面,所述磁极面的外径设定为小于所述可动构件的与所述磁极面对置的对置面的外径;以及
凸缘部,其从所述突出部的与所述磁极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续,且具有比所述磁极面的外径大的外径,
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凸缘部。
8.一种卷扬机,具有供吊索绕挂的绳轮,其中,
所述卷扬机具备:
制动盘,其固定于所述绳轮,且与所述绳轮一起旋转;以及
电磁制动装置,其具有夹持所述制动盘的第一制动靴及第二制动靴,且对所述绳轮的驱动进行制动,
所述电磁制动装置具备:
主体,其覆盖所述制动盘的一部分,且设置有所述第一制动靴;
可动构件,其设置有所述第二制动靴,所述第二制动靴隔着所述制动盘而与所述第一制动靴对置;
电磁芯体,其与所述可动构件对置,经由连结构件而与所述主体连结,且具有安装部;以及
静音机构,其安装于所述电磁芯体,
所述安装部具有支承孔,该支承孔在与所述可动构件对置的一面开口,
所述静音机构具备:
缓冲件,其与所述可动构件接触;
棒状的保持构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孔,且在轴向的一端部具有供所述缓冲件嵌入的保持凹部;以及
调整构件,其设置在所述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且对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支承孔中的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保持构件从轴向的另一端部插入所述支承孔,
所述安装部具有固定孔,该固定孔与所述支承孔的远离所述可动构件的方向的另一端部连通,并贯穿所述电磁芯体,
在所述支承孔的与所述固定孔连通的另一端部形成有阶梯差面,
从所述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到所述阶梯差面为止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保持凹部的轴向上的长度长。
9.一种电梯,具备在升降通道内升降的电梯轿厢,其中,
所述电梯具备:
吊索,其与所述电梯轿厢连结;以及
卷扬机,其具有供所述吊索绕挂的绳轮,且经由所述吊索使所述电梯轿厢升降,
所述卷扬机具备:
制动盘,其固定于所述绳轮,且与所述绳轮一起旋转;以及
电磁制动装置,其具有夹持所述制动盘的第一制动靴及第二制动靴,且对所述绳轮的驱动进行制动,
所述电磁制动装置具备:
主体,其覆盖所述制动盘的一部分,且设置有所述第一制动靴;
可动构件,其设置有所述第二制动靴,所述第二制动靴隔着所述制动盘而与所述第一制动靴对置;
电磁芯体,其与所述可动构件对置,经由连结构件而与所述主体连结,且具有安装部;以及
静音机构,其安装于所述电磁芯体,
所述安装部具有支承孔,该支承孔在与所述可动构件对置的一面开口,
所述静音机构具备:
缓冲件,其与所述可动构件接触;
棒状的保持构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孔,且在轴向的一端部具有供所述缓冲件嵌入的保持凹部;以及
调整构件,其设置在所述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且对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支承孔中的位置进行调整,
所述保持构件从轴向的另一端部插入所述支承孔,
所述安装部具有固定孔,该固定孔与所述支承孔的远离所述可动构件的方向的另一端部连通,并贯穿所述电磁芯体,
在所述支承孔的与所述固定孔连通的另一端部形成有阶梯差面,
从所述保持构件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到所述阶梯差面为止的长度设定为比所述保持凹部的轴向上的长度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17398A JP6797081B2 (ja) | 2017-06-15 | 2017-06-15 |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JP2017-117398 | 2017-06-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32918A CN109132918A (zh) | 2019-01-04 |
CN109132918B true CN109132918B (zh) | 2020-06-09 |
Family
ID=64801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40135.8A Active CN109132918B (zh) | 2017-06-15 | 2018-05-09 | 电磁制动装置、卷扬机以及电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97081B2 (zh) |
CN (1) | CN10913291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34567B2 (ja) * | 2002-01-07 | 2008-01-1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巻上機の電磁制動装置 |
JP4448996B2 (ja) * | 2003-12-22 | 2010-04-1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 |
JP2013049534A (ja) * | 2011-08-31 | 2013-03-14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巻上機用ブレーキ装置 |
CN102583185A (zh) * | 2011-12-01 | 2012-07-18 | 苏州帝奥电梯有限公司 | 制动器减震调节装置 |
CN202704926U (zh) * | 2012-08-09 | 2013-01-30 | 浙江玛拓驱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曳引机用的低噪音制动器 |
CN103241674A (zh) * | 2013-04-27 | 2013-08-14 | 成都瑞迪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 低噪音电梯块式制动器 |
CN203255916U (zh) * | 2013-04-27 | 2013-10-30 | 成都瑞迪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 低噪音电梯块式制动器 |
FI124983B (fi) * | 2013-10-29 | 2015-04-15 | Kone Corp | Vaimennusjärjestely hissin nostokoneiston koneistojarrun avautumisäänen vaimentamiseksi, hissin nostokoneisto ja hissi |
JP2017030940A (ja) * | 2015-08-04 | 2017-02-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2017
- 2017-06-15 JP JP2017117398A patent/JP679708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09 CN CN201810440135.8A patent/CN10913291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01598A (ja) | 2019-01-10 |
CN109132918A (zh) | 2019-01-04 |
JP6797081B2 (ja) | 2020-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37258B1 (ko) | 브레이크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 |
KR101787226B1 (ko) | 브레이크 장치, 그것을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및 브레이크 장치의 완충 반력 조정 방법 | |
JPH07149487A (ja) | リニアモーター型エレベーターのレールブレーキ装置 | |
JP5409788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直動式ドラムブレーキ装置 | |
JP6636470B2 (ja) | 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JPWO2003004400A1 (ja) |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及びそのブレーキ装置 | |
JP6697792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ブレーキ及びエレベータ巻上機 | |
CN109132918B (zh) | 电磁制动装置、卷扬机以及电梯 | |
JP7092805B2 (ja) |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WO2019155508A1 (ja) |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JP2015089840A (ja) |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5490154B2 (ja) |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 | |
JP2018111552A (ja) | 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JPH0873143A (ja) |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ディスク形電磁ブレーキ | |
JPWO2006134661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ブレーキ装置 | |
JP2019214436A (ja) | 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JP6684739B2 (ja) | 巻上機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EP1897835A1 (en) | Brake device for elevator | |
JP2024019787A (ja) | 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JP5470290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用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04076899A (ja) |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 | |
KR100889129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로프 브레이크 장치 | |
JPH0313480A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2016150831A (ja) | 電磁ブレーキ装置、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 | |
JPWO2020261544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飛び上がり防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