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1644B - 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31644B CN109131644B CN201811062991.0A CN201811062991A CN109131644B CN 109131644 B CN109131644 B CN 109131644B CN 201811062991 A CN201811062991 A CN 201811062991A CN 109131644 B CN109131644 B CN 1091316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r
- auxiliary
- telescopic rod
- wheel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10 comprom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1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involving means providing for a stabilised ride
- B62H1/12—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involving means providing for a stabilised ride using additional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支撑轮,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该辅助支撑轮包括第一伸缩杆、曲轴和两个辅助轮;曲轴包括转动轴以及分别连接转动轴两端的摆动杆;两个辅助轮分别设置于两个摆动杆,使两个辅助轮同轴设置且其所在轴线与转动轴平行;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摆动杆。本发明的辅助支撑轮,利用第一伸缩杆控制两个同轴且绕相同转动轴摆动的辅助轮,能够对车辆提供平稳的支撑,同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伸缩杆的行程,改变辅助轮的摆动角度,实现恰到好处的支撑高度,减少地面不必要的碰撞和冲击,并且避免辅助轮在行进过程中对车身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两轮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
背景技术
人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或者燃油摩托车等等只有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一般都需要设置支撑装置,以便在停车放置时起支撑作用。其中,支撑装置通常包括可折叠或者可升降的支杆、轮子。此时,支撑装置一般不能够在车辆行进过程中降落支撑。
在现有技术中,1、支撑装置为支杆时,不管是一侧设置支撑杆,还是两侧均设置,不管是折叠结构还是升降结构,都需要在停车状态下使用,而且有可能需要先将车辆向上抬起一段高度。2、支撑装置为轮子时,由于可升降轮子不符合受力学与地面方向垂直,容易受前进和水平作用力而发生变形或折断;而可折叠式支撑轮难以实现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的升降支撑。
在现有技术中没有缓冲装置对舒适性和升降轮子的寿命大大折扣。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路面不是绝对平整升降轮没有弹性结构无法对路面不平进行纠正。无法对整车保持平衡,车辆停止或起步过程有可能后轮或辅助轮单独腾空导致车辆停不稳或无法前进。在现有技术中无法防止辅助轮故障和骑行时路面打滑,拐弯过度,突发情况时提供车辆支撑,防止车辆翻倒,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所以,如何改进辅助支撑轮的结构设计,改善对两轮车的支撑作用、提高辅助支撑轮的使用灵活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辅助支撑轮存在的支撑不够灵活、受力不当容易变形或折断、无法在车辆行进过程中起支撑作用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辅助支撑轮,包括第一伸缩杆、曲轴和两个辅助轮;所述曲轴包括转动轴以及分别连接所述转动轴两端的摆动杆;两个所述辅助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摆动杆,使两个所述辅助轮同轴设置且其所在轴线与所述转动轴平行;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摆动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杠杆和所述第二杠杆分别通过各自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摆动杆,且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一杠杆依次铰接;所述第二杠杆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杠杆,另一端抵接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能够带动所述第杠杆摆动,所述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杠杆朝相反的角度摆动。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自锁装置实现了摆动杆在放下后受力传递到车架的效果,避免来自辅助轮的支撑力传递到第一伸缩杆,造成结构的损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有自由活动行程,或者,所述第一伸缩杆在伸长后设置有短程的自动回弹结构。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二杠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摆动后,能够与车辆的支架卡接起固定作用,使得辅助轮的受力直接传递到车架,而非传递到第一伸缩杆。为了达到此目的,需在第一伸缩杆内设置一小段自由活动行程;或者设置一小段自动回弹结构,拖动第一杠杆与第二杠杆分离,切断第二杠杆与第一伸缩杆之间的受力途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第一伸缩杆可以采用液压、气压、电动等伸缩杆。三种结构形式中,电动伸缩杆的结构更加紧凑简单,控制更为灵活成本低,且能够直接使用车辆的电源,实现精准的控制,液压配套结构复杂反映慢成本高,气压配套结构复杂反快工作环境要求高成本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三杠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三杠杆一端连接所述辅助轮的转轴,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杆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连接所述辅助轮的转轴,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杆铰接。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缓冲装置通过第三杠杆和第二伸缩杆的铰接缓冲作用,将突然、偶发的碰撞和冲击力在摆动杆本身释放掉,避免直接撞击车架或者第一伸缩杆,缓解地面路况对辅助支撑轮的冲击,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导筒、导柱和压簧;所述导柱伸入所述导筒,所述压簧套接在所述导柱和所述导筒外,其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柱和所述导筒。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导筒和导柱起导向作用,而压簧产生自动的受力缓冲机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导柱伸入所述导筒的长度可调节。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长度可调节时,压簧作用距离随之可改变,能够调节缓冲装置的性能,以满足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工作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两轮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以及上述的辅助支撑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和后端;所述曲轴通过所述转动轴铰接于所述车架底部,使两个所述辅助轮分别位于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摆动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伸长后,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杠杆抵接所述车架。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伸缩杆伸出后,推动第一杠杆进而驱动第二杠杆挤压弹性件,使第二杠杆偏离车架,从而把摆动杆下压,在第一伸缩杆停止推动后,弹性件恢复原始长度,进而推动第二杠杆卡接车架,通过摆动杆实现对两轮车的固定和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连接卡座;所述连接卡座设置于所述车架抵接所述第二杠杆的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架上下升降并固定。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连接卡座能够上下升降固定,故辅助轮相对于车架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进而控制车辆在辅助轮支撑时的离地间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安全顶杆;所述安全顶杆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辅助轮绕所述转动轴向上摆动时,能够抵接所述安全顶杆。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发生倾斜时,安全顶杆能够提供支撑,防止车辆翻倒。另外,安全顶杆还可以调节长短,以适应不同支撑要求。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辅助支撑轮,利用第一伸缩杆控制两个同轴且绕相同转动轴摆动的辅助轮,能够对车辆提供平稳的支撑,同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伸缩杆的行程,改变辅助轮的摆动角度,实现恰到好处的支撑高度,减少地面不必要的碰撞和冲击,并且避免辅助轮在行进过程中对车身的冲击。
2、本发明提供的两轮车,采用上述辅助支撑轮,改善车辆在停止和行进期间对车身支撑的灵活性,舒适性,全程不管是等红绿灯还是其他情况停车都不需要伸出脚来支撑大大提高安全性。车辆在开始骑行时往往是最耗能的,辅助轮能分担驱动轮的压力,正常行驶时在收起,达到节能减排效果提高行驶里程。
本发明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轮的整体外形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轮的左侧第一视角外形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轮的左侧第二视角外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轮中的第二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停放状态时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辅助支撑轮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停放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后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倾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倾的后视图。
图标:1-第一伸缩杆;2-转动轴;3-摆动杆;4-辅助轮;5-第一杠杆;6-第二杠杆;7-弹性件;8-第三杠杆;10-导筒;11-导柱;12-压簧;13-车架;14-前轮;15-后轮;16-安全顶杆;17-连接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一、现有技术说明:
人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或者燃油摩托车等等只有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一般都需要设置支撑装置,以便在停车放置时起支撑作用。其中,支撑装置通常包括可折叠或者可升降的支杆、轮子。此时,支撑装置一般不能够在车辆行进过程中降落支撑。
在现有技术中,1、支撑装置为支杆时,不管是一侧设置支撑杆,还是两侧均设置,不管是折叠结构还是升降结构,都需要在停车状态下使用,而且有可能需要先将车辆向上抬起一段高度。2、支撑装置为轮子时,由于可升降轮子不符合受力学与地面方向垂直,容易受地面的前进和水平作用力而发生变形或折断;而可折叠式支撑轮难以实现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的升降支撑。
在现有技术中没有缓冲装置对舒适性和升降轮子的寿命大大折扣。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路面不是绝对平整升降轮没有弹性结构无法对路面不平进行纠正。无法对整车保持平衡,车辆停止或起步过程有可能后轮或辅助轮单独腾空导致车辆停不稳或无法前进。在现有技术中无法防止辅助轮故障和骑行时路面打滑,拐弯过度,突发情况时提供车辆支撑,防止车辆翻倒,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二、本发明技术方案概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轮,包括第一伸缩杆1、曲轴和两个辅助轮4;曲轴包括转动轴2以及分别连接转动轴2两端的摆动杆3;两个辅助轮4分别设置于两个摆动杆3,使两个辅助轮4同轴设置且其所在轴线与转动轴2平行;第一伸缩杆1的一端铰接于摆动杆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包括车架13、前轮14、后轮15以及上述的辅助支撑轮,前轮14和后轮15分别设置于车架13的前端和后端;曲轴通过转动轴2铰接于车架13底部,使两个辅助轮4分别位于车架13的两侧;第一伸缩杆1的一端铰接于车架13,另一端铰接于摆动杆3。
上述辅助支撑轮、两轮车的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辅助支撑轮存在的支撑不够灵活、受力不当容易变形或折断、无法在车辆行进过程中起支撑作用等问题:1、本发明提供的辅助支撑轮,利用第一伸缩杆1控制两个同轴且绕相同转动轴2摆动的辅助轮4,能够对车辆提供平稳的支撑,同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伸缩杆1的行程,改变辅助轮4的摆动角度,实现恰到好处的支撑高度,减少地面不必要的碰撞和冲击,并且避免辅助轮4在行进过程中对车身的冲击。2、本发明提供的两轮车,采用上述辅助支撑轮,改善车辆在停止和行进期间对车身支撑的灵活性,舒适性,全程不管是等红绿灯还是其他情况停车都不需要伸出脚来支撑大大提高安全性。
三、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支撑轮,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轮的整体外形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轮的左侧第一视角外形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轮的左侧第二视角外形结构图。如图1~3所示,辅助支撑轮包括第一伸缩杆1、曲轴和两个辅助轮4;曲轴包括转动轴2以及分别连接转动轴2两端的摆动杆3;两个辅助轮4分别设置于两个摆动杆3,使两个辅助轮4同轴设置且其所在轴线与转动轴2平行;第一伸缩杆1的一端铰接于摆动杆3。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辅助轮靠微电脑监视车辆实时公里数执行设定好的参数进行自动控制,驾驶者在有必要时或者突发情况也可通过操作车把或者车体上控制面板的控制按钮进行手动控制,对第一伸缩杆1实行电动控制,升起或者降下辅助轮4,或者根据路况控制辅助轮4升降的高度,以满足辅助轮4对车辆的支撑和保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自锁装置,自锁装置包括第一杠杆5、第二杠杆6和弹性件7;第一杠杆5和第二杠杆6分别通过各自的中部铰接于摆动杆3,且第一伸缩杆1和第一杠杆5依次铰接;第二杠杆6一端靠近第一杠杆5,另一端抵接弹性件7;驱动第一伸缩杆1能够带动第二杠杆6摆动,弹性件7能够驱动第二杠杆6朝相反的角度摆动。在该结构中,自锁装置实现了摆动杆3在放下后受力传递到车架13的效果,避免来自辅助轮4的支撑力传递到第一伸缩杆1,造成结构的损伤。具体操作如下:第一伸缩杆1伸出后,推动第一杠杆5进而驱动第二杠杆6挤压弹性件7,使第二杠杆6偏离车架13,从而把摆动杆3下压,在第一伸缩杆1停止推动后,弹性件7恢复原始长度,进而推动第二杠杆6卡接车架13,通过摆动杆3实现对两轮车的固定和支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伸缩杆1设置有自由活动行程,或者,第一伸缩杆1在伸长后设置有短程的自动回弹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二杠杆6在弹性件7的作用下摆动后,能够与车辆的支架卡接起固定作用,使得辅助轮4的受力直接传递到车架13,而非传递到第一伸缩杆1。为了达到此目的,需在第一伸缩杆1内设置一小段自由活动行程;或者设置一小段自动回弹结构,拖动第一杠杆5与第二杠杆6分离,切断第二杠杆6与第一伸缩杆1之间的受力途径。特殊地,第一伸缩杆1可根据需要设置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等类似结构。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轮中的第二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第三杠杆8和第二伸缩杆(未标注);第三杠杆8一端连接辅助轮4的转轴,另一端与摆动杆3铰接;第二伸缩杆一端连接辅助轮4的转轴,另一端与摆动杆3铰接。在该结构中,缓冲装置通过第三杠杆8和第二伸缩杆的铰接缓冲作用,将突然、偶发的碰撞和冲击力在摆动杆3本身释放掉,避免直接撞击车架13或者第一伸缩杆1,缓解地面路况对辅助支撑轮的冲击,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伸缩杆包括导筒10、导柱11和压簧12;导柱11伸入导筒10,压簧12套接在导柱11和导筒10外,其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导柱11和导筒10。其中,导筒10和导柱11起导向作用,而压簧12产生自动的受力缓冲机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导柱11伸入导筒10的长度可调节。当长度可调节时,压簧12作用距离随之可改变,能够调节缓冲装置的性能,以满足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工作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两轮车,其中: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停放状态时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辅助支撑轮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停放状态时的后视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后视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倾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倾的后视图。如图5~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两轮车包括车架13、前轮14、后轮15以及上述的辅助支撑轮,前轮14和后轮15分别设置于车架13的前端和后端;曲轴通过转动轴2铰接于车架13底部,使两个辅助轮4分别位于车架13的两侧;第一伸缩杆1的一端铰接于车架13,另一端铰接于摆动杆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6、7所示,进一步地,弹性件7伸长后,能够推动第二杠杆6抵接车架1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卡座17;该连接卡座17设置于车架13抵接第二杠杆6的位置,能够相对于车架13上下升降并固定,实现辅助轮4相对于车架13距离的灵活调整,控制车辆在辅助轮4支撑时的离地间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11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安全顶杆16;安全顶杆16设置于车架13;辅助轮4绕转动轴2向上摆动时,能够抵接安全顶杆16。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发生倾斜时,安全顶杆16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防止车辆翻倒。另外,安全顶杆16还可以调节长短,以适应不同支撑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上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另外,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9)
1.一种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伸缩杆、曲轴和两个辅助轮;
所述曲轴包括转动轴以及分别连接所述转动轴两端的摆动杆;两个所述辅助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摆动杆,使两个所述辅助轮同轴设置且其所在轴线与所述转动轴平行;
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摆动杆;
还包括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杠杆和所述第二杠杆分别通过各自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摆动杆,且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一杠杆依次铰接;所述第二杠杆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杠杆,另一端抵接所述弹性件;
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杠杆摆动,所述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杠杆朝相反的角度摆动;
所述第一伸缩杆伸出后,推动所述第一杠杆进而驱动所述第二杠杆挤压所述弹性件,使所述第二杠杆偏离车架,从而把所述摆动杆下压,在所述第一伸缩杆停止推动后,所述弹性件恢复原始长度,进而推动所述第二杠杆卡接车架,通过所述摆动杆实现对车架的固定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有自由活动行程,或者,所述第一伸缩杆在伸长后设置有短程的自动回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三杠杆和第二伸缩杆;
所述第三杠杆一端连接所述辅助轮的转轴,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杆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一端连接所述辅助轮的转轴,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杆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导筒、导柱和压簧;所述导柱伸入所述导筒,所述压簧套接在所述导柱和所述导筒外,其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柱和所述导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支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伸入所述导筒的长度可调节。
6.一种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轮、后轮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辅助支撑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端和后端;
所述曲轴通过所述转动轴铰接于所述车架底部,使两个所述辅助轮分别位于所述车架的两侧;
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摆动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伸长后,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杠杆抵接所述车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卡座;所述连接卡座设置于所述车架抵接所述第二杠杆的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架上下升降并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顶杆;所述安全顶杆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辅助轮绕所述转动轴向上摆动时,能够抵接所述安全顶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2991.0A CN109131644B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62991.0A CN109131644B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31644A CN109131644A (zh) | 2019-01-04 |
CN109131644B true CN109131644B (zh) | 2023-12-22 |
Family
ID=64825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62991.0A Active CN109131644B (zh) | 2018-09-12 | 2018-09-12 | 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316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23450A (zh) * | 2019-03-22 | 2019-05-31 | 甘泉龙 | 一种两轮车自平衡防倾结构及基于该防倾结构的两轮车 |
CN111232096A (zh) * | 2020-03-31 | 2020-06-05 | 黄永锋 | 推杆传感器、起落架及起落架的自检方法、自动控制方法 |
CN111891265B (zh) * | 2020-05-25 | 2022-02-08 | 南京先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防侧翻能力的车辆 |
CN111731033A (zh) * | 2020-06-09 | 2020-10-02 | 重庆嘉陵全域机动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雪橇辅助行驶轮快装结构 |
CN113411391B (zh) * | 2021-06-17 | 2022-05-17 | 宁波小遛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共享车辆的辅助骑行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CN113492941B (zh) * | 2021-06-24 | 2022-07-19 | 杭州志象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电动自行车的防侧翻装置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6194A (en) * | 1987-10-26 | 1989-05-02 | Masami Sakita | Two-wheel vehicle with auxiliary support system |
CN2318109Y (zh) * | 1997-10-30 | 1999-05-12 | 胡国斌 | 踏板式摩托车起落架装置 |
CN2324033Y (zh) * | 1997-03-19 | 1999-06-16 | 邬大勋 | 一种两轮摩托车动态平衡支撑装置 |
KR200292955Y1 (ko) * | 2002-07-23 | 2002-10-25 | 정송태 | 이륜자동차의 보조 휠 장치 |
JP2003276665A (ja) * | 2002-03-20 | 2003-10-02 | Honda Motor Co Ltd | 補助輪付き自動二輪車 |
FR2838098A1 (fr) * | 2002-04-05 | 2003-10-10 | Marcel Canetti | Dispositif stabilisateur escamotable pour vehicule a deux roues, notamment un motocycle |
JP3138872U (ja) * | 2007-11-05 | 2008-01-24 | 林子堂 | 二輪車両の静態時に使用する転倒防止スタンドの構造 |
CN201305055Y (zh) * | 2008-09-02 | 2009-09-09 | 沈跃 | 二轮车稳定支撑装置 |
WO2010057519A1 (en) * | 2008-11-18 | 2010-05-27 | Aktiebolaget Skf | A centre stand actuator kit for a lightweight motorcycle |
JP2011126513A (ja) * | 2009-11-19 | 2011-06-30 | Masutoshi Aoyama | 二輪車用ストラット |
CN202481113U (zh) * | 2012-03-13 | 2012-10-10 | 黄丽 | 儿童推车行李箱 |
CN103010181A (zh) * | 2012-12-21 | 2013-04-03 |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 泊车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动车辆 |
CN204452718U (zh) * | 2014-08-26 | 2015-07-08 | 彭勇 |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
CN204750126U (zh) * | 2015-06-15 | 2015-11-11 | 周家林 | 一种汽车侧方位停车的垂直入库机构 |
KR20170000191U (ko) * | 2015-07-06 | 2017-01-16 | 전춘수 | 오토바이용 보조바퀴 설치장치 |
CN206797525U (zh) * | 2017-04-24 | 2017-12-26 | 杨制国 | 可用于两轮电动车的电动支撑架 |
CN107985460A (zh) * | 2017-12-15 | 2018-05-04 | 吴仁渭 | 可自行调节宽度的电动车起落架 |
-
2018
- 2018-09-12 CN CN201811062991.0A patent/CN1091316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6194A (en) * | 1987-10-26 | 1989-05-02 | Masami Sakita | Two-wheel vehicle with auxiliary support system |
CN2324033Y (zh) * | 1997-03-19 | 1999-06-16 | 邬大勋 | 一种两轮摩托车动态平衡支撑装置 |
CN2318109Y (zh) * | 1997-10-30 | 1999-05-12 | 胡国斌 | 踏板式摩托车起落架装置 |
JP2003276665A (ja) * | 2002-03-20 | 2003-10-02 | Honda Motor Co Ltd | 補助輪付き自動二輪車 |
FR2838098A1 (fr) * | 2002-04-05 | 2003-10-10 | Marcel Canetti | Dispositif stabilisateur escamotable pour vehicule a deux roues, notamment un motocycle |
KR200292955Y1 (ko) * | 2002-07-23 | 2002-10-25 | 정송태 | 이륜자동차의 보조 휠 장치 |
JP3138872U (ja) * | 2007-11-05 | 2008-01-24 | 林子堂 | 二輪車両の静態時に使用する転倒防止スタンドの構造 |
CN201305055Y (zh) * | 2008-09-02 | 2009-09-09 | 沈跃 | 二轮车稳定支撑装置 |
WO2010057519A1 (en) * | 2008-11-18 | 2010-05-27 | Aktiebolaget Skf | A centre stand actuator kit for a lightweight motorcycle |
JP2011126513A (ja) * | 2009-11-19 | 2011-06-30 | Masutoshi Aoyama | 二輪車用ストラット |
CN202481113U (zh) * | 2012-03-13 | 2012-10-10 | 黄丽 | 儿童推车行李箱 |
CN103010181A (zh) * | 2012-12-21 | 2013-04-03 |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 泊车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动车辆 |
CN204452718U (zh) * | 2014-08-26 | 2015-07-08 | 彭勇 |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
CN204750126U (zh) * | 2015-06-15 | 2015-11-11 | 周家林 | 一种汽车侧方位停车的垂直入库机构 |
KR20170000191U (ko) * | 2015-07-06 | 2017-01-16 | 전춘수 | 오토바이용 보조바퀴 설치장치 |
CN206797525U (zh) * | 2017-04-24 | 2017-12-26 | 杨制国 | 可用于两轮电动车的电动支撑架 |
CN107985460A (zh) * | 2017-12-15 | 2018-05-04 | 吴仁渭 | 可自行调节宽度的电动车起落架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电动独轮车智能辅助装置;阮辰;产启平;王猛;;中国水运(下半月)(第04期);全文 * |
自行车停车装置中气弹簧助力机构的安装设计;杜遥;王东亮;史志成;李琛;雒睿颖;陈文辉;;兰州工业学院学报(第04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31644A (zh) | 2019-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31644B (zh) | 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 | |
US8104781B2 (en) | Wheeled tilting apparatus | |
CN103253332A (zh) | 座驾式电动摩托车 | |
EP1950130A1 (en) | Steering device of small-sized electric vehicle | |
CN207773299U (zh) | 安保机器人四轮驱动结构 | |
WO2023160328A1 (zh) | 一种可保持平衡驾驶的车辆 | |
CN205675158U (zh) | 一种设有可整体倾斜行驶的倒三轮前转向机构 | |
CN213619957U (zh) | 一种汽车转向机构的拉杆组件 | |
CN111806608B (zh) | 一种具有防侧翻车身机构的邮政快递车 | |
CN105539584B (zh) | 一种防倾翻转弯的倒三轮机动车 | |
CN209351509U (zh) | 一种辅助支撑轮及两轮车 | |
CN209426957U (zh) | 电动车的转向机构 | |
CN210653420U (zh) | 自适应车架 | |
CN103029782A (zh) | 单手操作残疾人三轮车 | |
CN205707051U (zh) | 一种车辆的摆动转向结构 | |
WO2004012982A1 (fr) | Support de roue pour tricycle a moteur ferme | |
CN201923260U (zh) | 一种改进的小型车车架 | |
CN101269687B (zh) | 用于摩托车的后轮悬架 | |
CN217864553U (zh) | 一种滑板车后轮减震机构 | |
CN105923085A (zh) | 一种设有可整体倾斜行驶的倒三轮前转向机构 | |
CN213921341U (zh) | 三轮车的后轮支撑结构 | |
CN103264746B (zh) | 后双轮交通工具的行驶助转向自平衡机构 | |
CN208498657U (zh) | 车辆倾倒支撑装置及车辆 | |
CN108657318B (zh) | 辅助支撑装置和两轮车及侧倾助力方法 | |
CN211943627U (zh) | 一种可折叠电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