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3420U - 自适应车架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3420U
CN210653420U CN201921336979.4U CN201921336979U CN210653420U CN 210653420 U CN210653420 U CN 210653420U CN 201921336979 U CN201921336979 U CN 201921336979U CN 210653420 U CN210653420 U CN 210653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auxiliary wheel
wheel
pivoted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69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unw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restige Sport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restige Sporting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restige Sport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69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3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3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3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适应车架,包括车体、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主动轮、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及摆杆,所述第一支臂的中部枢接于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所述摆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车体的另一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臂的中部;所述第二辅助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另一端枢接;所述主动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第二辅助轮之间。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车架可以在不平的路面上保持各个车轮与地面有效接触,保证正常行驶。

Description

自适应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在不平的路面上保持各个车轮与地面有效接触,保证正常行驶的轮椅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两轮平衡车一般都具两个大轮,然后为了保证两轮平衡车的平衡,在大轮的前后方向两侧增加辅助的小轮,大轮通常是直接安装在两轮平衡车的车架上,由固定于车架上的马达驱动。而小轮通常是枢接于支臂上,支臂枢接于车架上,并通过避震器来进行避震,而小轮与支臂则对车架进行辅助支撑,防止车架失去平衡。现有的这种两轮平衡车虽然在平整的路面上适应性较好,但是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有可能会无法前进。这是由于前、后的小轮是通过独立的支臂及避震器来实现支撑,当所述大轮通过低洼的地面而前后的小轮处于较高的地面时,两小轮有可能会直接支撑起所述轮椅轮,而所述大轮则会被架起,无法与低洼的地面接触,并且整个车架是通过马达输出动力到大轮进行驱动前进的,因此,此时的马达的驱动力便无法转变成前进的动力,从而使两轮平衡车架无法前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不平的路面上保持各个车轮与地面有效接触,保证正常行驶的自适应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车架包括车体、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主动轮、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及摆杆,所述第一支臂的中部枢接于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所述摆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车体的另一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臂的中部;所述第二辅助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另一端枢接;所述主动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第二辅助轮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一第一支臂,将所述第一支臂枢接于所述车体上,并且将所述主动轮及第一辅助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两端,因此所述第一支臂可相对所述车体摆动,而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辅助轮的高度可以通过摆动自动调整,因此,当遇到上坡、下坡及凹凸不平等路面时,所述第一支臂能及时调整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辅助轮的高度,从而自动适应路面的情况。并且,又通过设置一第二支臂及摆杆,使所述摆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及第二支臂枢接,而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枢接,因此,所述第二支臂也可以相对所述车体摆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辅助轮的高度也可以通过摆动自动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所述主动轮在任何时候都能与地面有效接触,避免传统车子在遇到斜路面时,中间的主动轮被前、后辅助轮抬起而不能着地,导致车子无法前进的情况,保证能正常行驶。
较佳地,所述摆杆固定连接有第一枢接轴,所述第二支臂上固定有轴套,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一枢接轴。
具体地,所述第一枢接轴位于所述车体的上侧。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臂包括上杆及下杆,所述下杆呈弯折结构,所述下杆的弯折处与所述车体的一端枢接,所述下杆的两端与所述上杆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辅助轮和/或第二辅助轮为万向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车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车架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车架在上坡时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车架在凸起路面行驶时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适应车架在凹陷路面行驶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车架100包括车体1、第一支臂2、第二支臂3、主动轮4、第一辅助轮5、第二辅助轮6及摆杆7,所述第一支臂2 的中部通过第二枢接轴2a枢接于所述车体1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轮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2的一端;所述摆杆7的一端通过第三枢接轴7b枢接于所述车体 1的另一端,所述摆杆7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枢接轴7a枢接于所述第二支臂3的中部;所述第二辅助轮6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3的一端,所述第一支臂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枢接轴2b枢接;所述主动轮4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5与所述第二辅助轮6之间。
再请参阅图1及图2,具体地,所述摆杆7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枢接轴7a,所述第二支臂3上固定有轴套31,所述轴套31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一枢接轴 7a。所述第一枢接轴7a、第二枢接轴2a、第三枢接轴7b及第四枢接轴2b呈水平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自适应车架100处于平整路面上时,所述第一枢接轴 7a及第二枢接轴2a位于所述车体1的上侧。
再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第一支臂2包括上杆21及下杆22,所述下杆22 呈弯折结构,所述下杆22的弯折处与所述车体1的一端枢接,所述下杆22的两端与所述上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臂3呈弯折结构。所述自适应车架100 处于平整路面上时,所述上杆21及所述第二支臂3位于所述车体1的上侧。
再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辅助轮5和第二辅助轮6为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包括轮座及滚轮、所述轮座分别枢接于所述述第一辅助轮5和第二辅助轮6的端部,且枢接中心呈竖直设置,所述滚轮枢接于所述轮座上。
综合上述并参阅附图,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车架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如图3所示,当所述自适应车架100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时,例如上坡时,所述第一辅助轮5被坡面抬起,使得所述第一支臂2的一端围绕所述第二枢接轴2a向上摆动,这时,所述第一支臂2的另一端下压带动所述主动轮4贴于路面,所述第二支臂3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二辅助轮6保持地贴于路面,进而使所述主动轮4、第一辅助轮5及第二辅助轮6各自适应对应的路面,使得所述主动轮4能继续驱动车架前进。
如图4所示,当所述自适应车架100的主动轮4经过凸起的路面时,所述主动轮4被路面的凸起抬起,使得所述第一支臂2该端围绕所述第二枢接轴2a 向上摆动,这时,所述第一支臂2的一端下压带动所述第一辅助轮5贴于路面,所述第二支臂3的一端也下压带动所述第二辅助轮6贴于路面,进而使所述主动轮4、第一辅助轮5及第二辅助轮6各自适应对应的路面,所述主动轮4则继续驱动车架前进。
如图5所示,当所述自适应车架100的主动轮4经过凹陷的路面时,所述主动轮4下沉而贴于凹陷路面上,使得所述第一支臂2该端围绕所述第二枢接轴2a向下摆动,这时,所述第一支臂2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一辅助轮5向上摆动而贴于非凹陷的路面,所述第二支臂3的一端也带动所述第二辅助轮6向上摆动贴于非凹陷的路面,进而使所述主动轮4、第一辅助轮5及第二辅助轮6各自适应对应的路面,所述主动轮4则继续驱动车架前进。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一第一支臂2,将所述第一支臂2枢接于所述车体1上,并且将所述主动轮4及第一辅助轮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2的两端,因此所述第一支臂2可相对所述车体1摆动,而所述主动轮4 与所述第一辅助轮5的高度可以通过摆动自动调整,因此,当遇到上坡、下坡及凹凸不平等路面时,所述第一支臂2能及时调整所述主动轮4与所述第一辅助轮5的高度,从而自动适应路面的情况。并且,又通过设置一第二支臂3及摆杆7,使所述摆杆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体1及第二支臂3枢接,而所述第一支臂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3的一端枢接,因此,所述第二支臂3也可以相对所述车体1摆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辅助轮6的高度也可以通过摆动自动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所述主动轮4在任何时候都能与地面有效接触,避免传统车子在遇到斜路面时,中间的主动轮4被前、后辅助轮抬起而不能着地,导致车子无法前进的情况,保证轮椅车架能正常行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自适应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主动轮、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及摆杆,所述第一支臂的中部枢接于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所述摆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车体的另一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臂的中部;所述第二辅助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另一端枢接;所述主动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第二辅助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固定连接有第一枢接轴,所述第二支臂上固定有轴套,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一枢接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轴位于所述车体的上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包括上杆及下杆,所述下杆呈弯折结构,所述下杆的弯折处与所述车体的一端枢接,所述下杆的两端与所述上杆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轮和/或第二辅助轮为万向轮。
CN201921336979.4U 2019-08-15 2019-08-15 自适应车架 Active CN210653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6979.4U CN210653420U (zh) 2019-08-15 2019-08-15 自适应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6979.4U CN210653420U (zh) 2019-08-15 2019-08-15 自适应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3420U true CN210653420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8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6979.4U Active CN210653420U (zh) 2019-08-15 2019-08-15 自适应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34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6923A (zh) * 2019-08-15 2019-12-17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自适应车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6923A (zh) * 2019-08-15 2019-12-17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自适应车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13333B1 (en) Elastic suspension for rear wheels
JPS6251200B2 (zh)
CN107518990A (zh) 电动轮椅的车架
CN210653420U (zh) 自适应车架
WO2020042249A1 (zh) 轮椅车架
CN110576923A (zh) 自适应车架
CN209738803U (zh) 一种车轮内置四轮驱动式山地攀爬运输车
JP3302243B2 (ja) リーチ式フォークリフトのキャスタ輪懸架機構
CN210760140U (zh) 双后轮倾斜装置
JPS6027113Y2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CN219237268U (zh) 具有减震及自适应平衡的双后轮车
CA1274183A (en) Forwarder
CN219056502U (zh) 一种儿童车
CN204998278U (zh)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N217754002U (zh) 一种三轮车用悬挂系统
CN211200233U (zh) 一种用于道路养护车前喷杆的电动推杆保护构件
CN212738401U (zh) 四轮卡丁车升降式车架底盘
CN2350289Y (zh) 防震自行车
CN215622498U (zh) 一种可倾斜的三轮车
CN217074663U (zh) 一种具有防摔机构的智能锂电平衡车
CN219782992U (zh) 一种电动轮椅及代步车悬挂减震机构
CN209617348U (zh) 多用途车
CN100361832C (zh) 汽车双臂式悬架
CN201158313Y (zh) 车辆后悬架结构
CN201161665Y (zh) 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000 No. 8, 1st Road, Qiaotou third industrial zone,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Qunw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ongguan Weixin sporting goods Co., Ltd., Qiaotou third industrial zone,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PRESTIGE SPORTING PRODUCT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