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1665Y - 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61665Y CN201161665Y CNU2008200975321U CN200820097532U CN201161665Y CN 201161665 Y CN201161665 Y CN 201161665Y CN U2008200975321 U CNU2008200975321 U CN U2008200975321U CN 200820097532 U CN200820097532 U CN 200820097532U CN 201161665 Y CN201161665 Y CN 20116166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motorcycle
- angle
- motor bike
- ut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包括托车车体、车架、平叉、前摇臂、后减振器、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和右后轮;其特征在于:前摇臂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为5°-12°之间;安装在车架与平叉之间的后减振器的轴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25°-40°之间;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轮距为1100mm-1300mm之间,左后轮与右后轮之间的轮距为860mm-990mm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加宽了前车轮和后车轮的左、右两个车轮的轮距,摩托车运行更平稳;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提高了整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车辆在快速行驶中转弯角度较大不容易发生侧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多种公路路面的摩托车,尤其是适合多种公路路面、整车重心降低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背景技术
现有四轮全地形车的前、后车轮的左右两个车轮的轮距相对较窄,普遍在850mm-1080mm之间,如市场上现有的隆鑫、鑫源、力帆等公司的沙滩车,多数型号的左右两个前车轮的轮距都是900mm、950mm、980mm等,两个后车轮的轮距都是780mm、800mm等。由于前车轮和后车轮的左、右两个车轮的轮距相对较窄,车辆在快速行驶中、转弯角度较大时或路面坑凹较多时,易发生侧翻事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现有四轮全地形车的前摇臂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为20°-28°左右,前摇臂从与车轮的轮毂相连接部位斜向上与车架连接,如市场上现有的沙滩车,多数型号的摇臂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为25°左右;由于摇臂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较大,摇臂与车架的连接点就相应提高,就增大了车架的高度,使座椅的位置也相应提高,提高了整车的重心。在整车的重心提高以后,就相应影响整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而对于速度要求较高的公路跑车,其时速通常在70公里以上,整车的重心点提高以后,就直接影响整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车辆在快速行驶中转弯角度较大易发生侧翻事故,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公路跑车的重心较高,直接影响整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车辆容易发生侧翻事故等不足,提供一种整车重心降低、安全性能好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包括托车车体、车架、平叉、前摇臂、后减振器、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和右后轮;其特征在于:前摇臂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为5°-12°之间;
更进一步的特征是:安装在车架与平叉之间的后减振器的轴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25°-40°之间;
左前轮与右前轮之间的轮距为1100mm-1300mm之间,左后轮与右后轮之间的轮距为860mm-99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加宽了前车轮和后车轮的左、右两个车轮的轮距,摩托车运行更平稳,提高了安全性;特别适合时速在70公里以上的公路跑车的需要。
2、前摇臂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大大降低,相应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提高了整车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
3、车辆在快速行驶中转弯角度较大不容易发生侧翻事故,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中,1-摩托车车体,2-车架,3-平叉,4-前摇臂,5-后减振器,6-左前轮,7-右前轮,8-左后轮,9-右后轮,
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包括摩托车车体1,在摩托车车体1内设置有车架2、平叉3、前摇臂4、后减振器5、左前轮6、右前轮7、左后轮8、右后轮9等组成部件,摩托车车体1以及车架2、平叉3、前摇臂4、后减振器5、左前轮6、右前轮7、左后轮8、右后轮9等都是现有技术摩托车的部件,其结构、安装关系、位置关系等不需要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一,是降低前摇臂4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使前摇臂4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保持在5°-12°之间,前摇臂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前摇臂4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从原来的20°-28°左右,降低到5°-12°左右,最佳安装夹角为6°-8°。由于前摇臂4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降低,前摇臂与4车架2的连接点就相应降低,就能降低整车的重心。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二,是调整后减振器5的安装角度;现有技术的后减振器5安装在车架2与平叉3之间,后减振器5通常是竖直式安装,导致减振效果差、舒适度差;本实用新型的后减振器5的轴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25°-40°之间,是一种倾斜式安装的减振器,能大幅度提高减振效果。其最佳安装夹角为28°-3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三,是调整前车轮和后车轮的左、右两个车轮的轮距(车轮之间的中心距离),增大轮距,使左前轮6与右前轮7之间的轮距达到1100mm-1300mm之间,从原来的前车轮的左、右两个车轮的轮距850mm-1080mm之间提高;同时增大左后轮8与右后轮9之间的轮距,使左后轮8与右后轮9之间的轮距达到860mm-990mm之间。通过增大左前轮6与右前轮7之间的轮距、左后轮8与右后轮9之间的轮距,使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在作了上述改进之后,其车架2、前摇臂4、前后轮轴等相关部件的几何尺寸和结构都要作相应的改变,如加长前摇臂并焊接加强筋,加长后轮轴等;根据本实用新型申请文件所披露的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上述改进;在此不在详述。
Claims (6)
1、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包括托车车体(1)、车架(2)、平叉(3)、前摇臂(4)、后减振器(5)、左前轮(6)、右前轮(7)、左后轮(8)和右后轮(9);其特征在于:前摇臂(4)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为5°-1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安装在车架(2)与平叉(3)之间的后减振器(5)的轴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25°-4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左前轮(6)与右前轮(7)之间的轮距为1100mm-1300mm之间,左后轮(8)与右后轮(9)之间的轮距为860mm-99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前摇臂(4)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为6°-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后减振器(5)的轴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28°-3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轮全地形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前摇臂(4)与水平面的安装夹角为6°-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975321U CN201161665Y (zh) | 2008-01-23 | 2008-01-23 | 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975321U CN201161665Y (zh) | 2008-01-23 | 2008-01-23 | 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61665Y true CN201161665Y (zh) | 2008-12-10 |
Family
ID=4018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97532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1665Y (zh) | 2008-01-23 | 2008-01-23 | 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61665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71705A (zh) * | 2022-05-10 | 2022-07-22 |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平叉护板侧挂控制器 |
-
2008
- 2008-01-23 CN CNU2008200975321U patent/CN20116166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71705A (zh) * | 2022-05-10 | 2022-07-22 |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平叉护板侧挂控制器 |
CN114771705B (zh) * | 2022-05-10 | 2024-03-15 |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平叉护板侧挂控制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96371B2 (en) | All terrain vehicle with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 |
CN201597405U (zh) | 双摇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 |
CN102431405A (zh) | 车辆双横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 |
CN202345322U (zh) | 车辆悬挂系统 | |
CN204196641U (zh) | 集成式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前轴总成 | |
CN201161665Y (zh) | 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 |
CN201010007Y (zh) | 三轮车独立悬架装置 | |
CN200967528Y (zh) | 一种卡丁车后摇架 | |
KR20120007608U (ko) | 보조쇽업소버 장착을 위한 보조브래킷 | |
CN203358724U (zh) |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102806954B (zh) | 自动侧倾单后轮驱动三轮车架 | |
CN2813430Y (zh) | 沙滩车四轮独立悬挂的摇架式车架 | |
CN201633848U (zh) | 一种载重型电动车车架 | |
CN212605435U (zh) | 一种五连杆后副车架 | |
CN201325558Y (zh) | 正三轮摩托车的后轮悬挂结构 | |
CN201587295U (zh) |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后悬架 | |
CN102896991B (zh) | 车轮自调整全地形越野车底盘 | |
CN200948845Y (zh) | 悬挂式后桥三轮车 | |
CN101879926A (zh) | 弯梁型正三轮摩托车 | |
CN202847868U (zh) | 自动侧倾单后轮驱动三轮车架 | |
CN204998278U (zh) |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 |
CN204978141U (zh) |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空气悬架 | |
CN220054052U (zh) |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 |
CN210526277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动力组件 | |
CN219237267U (zh) | 电动车减震结构以及电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