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98278U -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98278U
CN204998278U CN201520754004.9U CN201520754004U CN204998278U CN 204998278 U CN204998278 U CN 204998278U CN 201520754004 U CN201520754004 U CN 201520754004U CN 204998278 U CN204998278 U CN 204998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ck absorber
hydraulic spring
bumper
grease cup
unders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540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海涛
姜允川
殷金龙
张润博
张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7540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98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98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9827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由船架、前梁、后梁、前减震器总成、后减震器总成构成,其中前减震器总成由液压弹簧减震器、减震器上支座、减震器下支座、摇臂、球铰支座、螺栓构成,后减震器支座由液压弹簧减震器、减震器上支座、减震器下支座、摇臂、螺栓构成。船架由矩形管焊接而成,船架与驾驶舱连接在一起,前梁连接在驾驶舱前部,后梁穿过驾驶舱后部与驾驶舱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参考汽车的独立悬挂结构,提供了一种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驾驶舱与船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小船身受到的冲击,减小船身的倾斜和震动,改善两栖空气动力艇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悬挂结构,具体地说是船舶悬挂结构。
背景技术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
汽车的悬挂系统分为非独立悬挂和独立悬挂两种。非独立悬挂系统的结构特点是两侧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架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的下面。非独立悬挂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保养容易的优点,但是其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都较差。独立悬挂系统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但是,独立悬挂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船身受到的冲击,减小船身的倾斜和震动,改善两栖空气动力艇舒适性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驾驶舱、船体左、船体右、独立悬挂结构、船架;
所述独立悬挂结构包括前梁、后梁、第一前减震器总成、第二前减震器总成、第一后减震器总成、第二后减震器总成;
第一前减震器总成包括前液压弹簧减震器、前减震器上支座、前减震器下支座、前摇臂,前液压弹簧减震器上端与前梁采用球铰连接,前液压弹簧减震器下端与前减震器上支座采用球铰连接,前减震器下支座与前减震器上支座通过销轴连接,前减震器上支座底部设置有滑道,前减震器下支座在绕销轴转动的同时能够沿滑道滑动,前减震器下支座固定在船体右上,前摇臂的一端通过耳片与船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前减震器上支座连接,第二前减震器总成与第一前减震器总成结构相同、相对于前梁对称布置,第二前减震器总成的前减震器下支座固定在船体左上;
第一后减震器总成包括后液压弹簧减震器、后减震器上支座、后减震器下支座、后摇臂,后液压弹簧减震器上端与后梁固定,后液压弹簧减震器下端与后减震器上支座采用球铰连接,后减震器下支座与后减震器上支座通过螺栓相连,后减震器下支座能够绕该螺栓转动,后减震器下支座与船体右相固定,后摇臂的一端通过耳片与船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后减震器下支座连接,第二后减震器总成与第一后减震器总成结构相同、相对于后梁对称布置,第二后减震器总成的后减震器下支座固定在船体左上;
驾驶舱固定在船体左和船体右上,船架与驾驶舱连接在一起,前梁连接驾驶舱前部,后梁穿过驾驶舱后部并与驾驶舱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第一前减震器总成和第二前减震器总成的前摇臂与其对应的前减震器上支座连接的螺栓同时作为前摇臂与其对应的前减震器上支座的销轴。
2、空载状态下,前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为4°,外倾角为5°;前液压弹簧减震器处于最大位移处时,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为5°,外倾角为14°。
3、空载状态下,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外角为10°,前倾角为0°;后液压弹簧减震器处于最大位移处时,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外倾角为14°,前倾角为0°。
4、前梁上开减重槽或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参考汽车的独立悬挂结构,提供了一种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驾驶舱与船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减小船身受到的冲击,减小船身的倾斜和震动,改善两栖空气动力艇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独立悬挂结构主视图;
图5为独立悬挂结构俯视图;
图6为独立悬挂结构左视图;
图7为前减震器总成主视图;
图8为前减震器总成左视图;
图9为后减震器总成主视图;
图10为后减震器总成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12为独立悬挂结构的立体图;
图13为前减震器总成立体图;
图14为后减震器总成立体图;
图15a为前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外倾角示意图a,图15b为前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外倾角示意图b;图15c为前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外倾角示意图c,图15d为前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外倾角示意图d;
图16a为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外倾角示意图a,图16b为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外倾角示意图b,图16c为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外倾角示意图c,图16d为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外倾角示意图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16,为了防止前、后减震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导致各部件之间出现干涉,前减震器总成10中的减震器下支座18可以随销轴17在减震器上支座16底部的滑道中向后滑动,同时还可以沿着销轴17左右滑动,以保证独立悬挂结构各部件能够正常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结构实现。
前减震器总成
前减震器总成10由液压弹簧减震器15、减震器上支座16、轴销17、减震器下支座18、摇臂19、耳片20、螺栓21构成。液压弹簧减震器15上端与前梁9采用球铰连接,下端与减震器上支座16采用球铰连接,减震器上支座16与下支座18通过销轴17连接,轴销17两端带有球头,下支座18在绕销17轴转动的同时能够沿着上支座16底部滑道前后滑动,也能沿着销轴17左、右滑动,下支座18与船体4之间用螺栓固定。摆臂19的一端通过螺栓21、耳片20与船架8连接,耳片20连接在船架8底部,另一端通过通过螺栓与减震器上支座16连接,由于该结构对螺栓的紧固要求不高,故螺栓可以作为销轴使用。空载状态下,该液压弹簧减震器15的前倾角为4°,外倾角为5°,随着载荷的增加或受到冲击,该液压弹簧减震器15的外倾角和前倾角将随之发生变化,减震器的行程为175毫米,在减震器最大位移处液压弹簧减震器15的前倾角为5°,外倾角为14°。
后减震器总成
后减震器总成13由液压弹簧减震器22、减震器上支座23、螺栓24、减震器下支座25、摇臂26、耳片27、螺栓28构成。液压弹簧减震器22上端与后梁14采用螺栓连接,下端与后减震器上支座23采用球铰连接,与前减震器上支座16不同,后减震器上支座23底部没有滑道,上、下支座通过螺栓24连接,减震器下支座15只能绕螺栓24转动,无法前后移动,下支座25与船体4之间同样用螺栓固定。摆臂26的连接方式与前减震器总成10相同。空载状态下,该液压弹簧减震器22的前外角为10°,前倾角为0°(与船架垂直),随着载荷的增加或受到冲击,该液压弹簧减震器22的外倾角将随之发生变化,前倾角保持不变,减震器的行程为175毫米,在减震器最大位移处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外倾角为14°,前倾角为0°。
船架、前梁和后梁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独立悬挂系统的特性,该空气动力艇采用双体船结构,保证左右两侧船体的运动相互独立。船架8由矩形管焊接而成,连接部位均采用加焊加强筋的方式进行加固,以增加船架8的结构强度,船架8与驾驶舱1连接在一起,前梁9连接在驾驶舱1前部,后梁14穿过驾驶舱1后部与驾驶舱1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保证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在前梁9上开减重槽和减重孔,以减轻整个独立悬挂结构的总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由船架8、前梁9、后梁14、前减震器总成10、后减震器总成13构成,其中前减震器总成10由液压弹簧减震器15、减震器上支座16、轴销17、减震器下支座18、摇臂19、耳片20、螺栓21构成,后减震器总成13由液压弹簧减震器22、减震器上支座23、轴销24、减震器下支座25、摇臂26、耳片27、螺栓28构成。
船架8与驾驶舱1焊接在一起,前梁9焊接在驾驶舱1前部,后梁14穿过驾驶舱1后部与驾驶舱1焊接在一起。前减震器总成10通过摇臂19一端的耳片21与船架8焊接在一起,船架8前端外侧边缘与耳片21的外侧边缘对齐,再通过液压弹簧减震器15上端的球头与前梁9中的球铰支座11铰接在一起,下支座18与船体4之间用螺栓固定。后减震器总成13通过摇臂26一端的耳片27与船架8焊接在一起,船架8后端外侧边缘与耳片28的外侧边缘对齐,再通过液压弹簧减震器22上端的套筒与后梁14中的螺栓12连接在一起,下支座25与船体4之间用螺栓固定。
装配后,摇臂19、26与船架8和减震器支座16、23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当船体4受到载荷或冲击时,船体4将随着摇臂19、26做逆时针摆动,当载荷减小或冲击结束时,船体4将随着摇臂19、26做顺时针摆动,与此同时,船体4还可以绕后减震器总成13中减震器上支座23与下支座25的连接螺栓24做小幅度的转动。
船体3、船体4根据所受载荷和冲击的不同将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摇臂19、摇臂26与船架8和减震器上支座16、减震器上支座23组成两套四杆机构且为平行四边形机构,根据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特性,船体4在随着摇臂19、摇臂26摆动的过程中,船体4的纵向截面始终与驾驶舱的纵向截面保持平行,改善了两栖空气动力艇的稳定性。
当前、后减震器的受力情况不同时,前、后减震器的相对位置将发生变化,这时,船体4可以绕后减震器总成13中减震器上支座23与下支座25的连接螺栓24做小幅度的转动,同时,前减震器总成10中的减震器下支座18也将绕销轴17做小幅度的转动,可以使船体与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增强了船体对路面的适应能力。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由船架、前梁、后梁、前减震器总成、后减震器总成构成。船架与驾驶舱焊接在一起,前梁焊接在驾驶舱前部,后梁穿过驾驶舱后部与驾驶舱焊接在一起。两侧船体各自独立地相对于船架和驾驶舱进行运动。
前减震器总成由液压弹簧减震器、减震器上支座、轴销、减震器下支座、摇臂、耳片、螺栓构成。液压弹簧减震器上端与前梁采用球铰连接,下端与减震器上支座采用球铰连接,减震器上支座与下支座通过销轴连接,轴销两端带有球头,下支座在绕销轴转动的同时能够沿着上支座底部滑道前后滑动,下支座与船体之间用螺栓固定。摆臂的一端通过螺栓、耳片与船架连接,耳片焊接在船架底部,另一端通过通过螺栓与减震器上支座连接,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减震器下支座与船体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后减震器总成由液压弹簧减震器、减震器上支座、轴销、减震器下支座、摇臂、耳片、螺栓构成。液压弹簧减震器上端与后梁采用螺栓连接,下端与减震器上支座采用球铰连接,减震器上支座与下支座通过螺栓连接,下支座绕螺栓摆动。摆臂的一端通过螺栓、耳片与船架连接,耳片焊接在船架底部,另一端通过通过螺栓与减震器上支座连接,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减震器下支座与船体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当独立悬挂系统承受载荷或船体受到冲击时,液压弹簧减震器压缩,摇臂相对于船架和驾驶舱向上摆动,减震器上、下支座随之向上移动,减震器下支座带动船体向上运动。当载荷减小或冲击结束时,液压弹簧减震器伸张,摇臂相对于船架和驾驶舱向下摆动,减震器上、下支座随之向下移动,减震器下支座带动船体向下运动。
根据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特性,船体在随着摇臂摆动的过程中,船体纵向截面将始终与驾驶舱纵向截面保持水平,船体可以绕后减震器总成中减震器上支座与下支座的连接螺栓做小幅度转动。

Claims (9)

1.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驾驶舱、船体左、船体右、独立悬挂结构、船架;
所述独立悬挂结构包括前梁、后梁、第一前减震器总成、第二前减震器总成、第一后减震器总成、第二后减震器总成;
第一前减震器总成包括前液压弹簧减震器、前减震器上支座、前减震器下支座、前摇臂,前液压弹簧减震器上端与前梁采用球铰连接,前液压弹簧减震器下端与前减震器上支座采用球铰连接,前减震器下支座与前减震器上支座通过销轴连接,前减震器上支座底部设置有滑道,前减震器下支座在绕销轴转动的同时能够沿滑道滑动,前减震器下支座固定在船体右上,前摇臂的一端通过耳片与船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前减震器上支座连接,第二前减震器总成与第一前减震器总成结构相同、相对于前梁对称布置,第二前减震器总成的前减震器下支座固定在船体左上;
第一后减震器总成包括后液压弹簧减震器、后减震器上支座、后减震器下支座、后摇臂,后液压弹簧减震器上端与后梁固定,后液压弹簧减震器下端与后减震器上支座采用球铰连接,后减震器下支座与后减震器上支座通过螺栓相连,后减震器下支座能够绕该螺栓转动,后减震器下支座与船体右相固定,后摇臂的一端通过耳片与船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后减震器下支座连接,第二后减震器总成与第一后减震器总成结构相同、相对于后梁对称布置,第二后减震器总成的后减震器下支座固定在船体左上;
驾驶舱固定在船体左和船体右上,船架与驾驶舱连接在一起,前梁连接驾驶舱前部,后梁穿过驾驶舱后部并与驾驶舱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
第一前减震器总成和第二前减震器总成的前摇臂与其对应的前减震器上支座连接的螺栓同时作为前摇臂与其对应的前减震器上支座的销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
空载状态下,前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为4°,外倾角为5°;前液压弹簧减震器处于最大位移处时,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倾角为5°,外倾角为1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
空载状态下,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外角为10°,前倾角为0°;后液压弹簧减震器处于最大位移处时,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外倾角为14°,前倾角为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
空载状态下,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前外角为10°,前倾角为0°;后液压弹簧减震器处于最大位移处时,后液压弹簧减震器的外倾角为14°,前倾角为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前梁上开减重槽或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前梁上开减重槽或减重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前梁上开减重槽或减重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是:前梁上开减重槽或减重孔。
CN201520754004.9U 2015-09-26 2015-09-26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98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4004.9U CN204998278U (zh) 2015-09-26 2015-09-26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54004.9U CN204998278U (zh) 2015-09-26 2015-09-26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98278U true CN204998278U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55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5400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98278U (zh) 2015-09-26 2015-09-26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982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501A (zh) * 2015-09-26 2015-12-2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501A (zh) * 2015-09-26 2015-12-2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N105172501B (zh) * 2015-09-26 2017-07-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5843B2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s for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s
CN21014909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后悬架系统
CN102431405B (zh) 车辆双横臂式独立悬挂系统
CN201951198U (zh) 汽车四连杆后悬架
CN202345322U (zh) 车辆悬挂系统
CN203974460U (zh) 一种房车独立悬挂装置
CN204998278U (zh)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N200967528Y (zh) 一种卡丁车后摇架
CN208216913U (zh) 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及后双轮可倾斜三轮车
CN105172501A (zh)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CN201010007Y (zh) 三轮车独立悬架装置
CN205498540U (zh) 电动车减震系统
CN108394508A (zh) 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及后双轮可倾斜三轮车
CN201325558Y (zh) 正三轮摩托车的后轮悬挂结构
CN204701409U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总成
CN210212636U (zh) 一种摩托车四连杆后减震机构
TWM621268U (zh) 車輛避震平衡機構
CN203739564U (zh) 中型前置客车独立前悬机构
CN209176845U (zh) 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
CN102514461A (zh) 小型扫路机底盘悬挂装置
CN201907383U (zh) 一种客车底盘前空气悬架系统
CN101564972B (zh) 煤矿运输车辆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
CN2933932Y (zh) 汽车转向桥空气悬挂装置
CN105291744A (zh) 一种房车独立悬挂装置
CN201357729Y (zh) 太阳能车弓形悬架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