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49C - 两轮摩托车车罩 - Google Patents
两轮摩托车车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049C CN1091049C CN98118690A CN98118690A CN1091049C CN 1091049 C CN1091049 C CN 1091049C CN 98118690 A CN98118690 A CN 98118690A CN 98118690 A CN98118690 A CN 98118690A CN 1091049 C CN1091049 C CN 109104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main car
- cover
- vehicle
- car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对于备有从前管向车体中央下部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所定侧面宽度的纵长的主车架和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而大致连续地覆盖前述主车架和前述发动机的车罩由多个分离部分构成,使其分离盖之一沿前述主车架侧面可自由拆装,卸去它时,仅仅露出主车架而利用外观表面,同时把有损外观的辅助部件之类用其它的车罩覆盖,外观不露、在车体后部,把由板状车架构成的后挡泥板设置在主车架后方的后方架的结构部件上,在后挡泥板上配设辅助部件,从而构成苗条的车体。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备有可自由拆装地覆盖在两轮摩托车主车架侧面的侧盖的车罩的两轮摩托车。
众所周知,把辅助部件支承在包含从两轮摩托车前管向后方伸出的主车架的车架部件上的同时,还用车罩来覆盖车架部件及辅助部件。作为一个例子,见特开平3-167084号公报。
这种车罩一般由多个分离部分组合而成,覆盖主车架侧方的侧盖比主车架的侧面宽度宽,而且一般是用小螺钉等直接安装在主车架等之上的。
一般的两轮摩托车的后部是从主车架向后方延伸设置管状的座席横栏,在车体后部配置辅助部件等时,其结构是通过该座席横栏上焊接或固接托架类部件来支承的。
即,因为绕后挡泥板把座席横栏作为增强部件延长,因此就存在着由于座席横栏的管件而牺牲空间的一面。
在此,为了构成车体后部,虽然有不延设座席横栏的例子,在实开昭62-97892号公报上记载的这种例子中,是从设置于车架左右的增强板挟持后挡泥板地向后方延设板状的挟持杆,后挡泥板连同挟持杆支承着后座。
在实开平1-150186号公报中,示出了把辅助部件装载在后挡泥板上的例子。
然而,即使是以带有侧盖的形式制造的车辆,但流行的是卸下侧盖,而且主车架有较大的侧面宽度,为了成为外观有魅力的部件,有时使用将其露出的设计方案。
但是,在上述的从前的例子,一般,侧盖超过主车架的侧面宽度,覆盖着润滑油箱和电气部件等辅助部件等,当卸下侧盖时,由于这些辅助部件等外露,两轮摩托车外观不佳。
即使灵活地把主车架作为外观部件使用,一般地也是用小螺钉等把侧盖等直接往主车架的侧面上安装,当卸下侧盖等时,由于在主车架上形成小螺孔之类安装痕迹,因此,难于在外观上利用主车架的侧面。
所以,实际上要仅仅去掉侧盖就把制造成带有侧盖的车辆改为无侧盖的形式的车辆是困难的,其结果,在期望有两种形式的车辆时,就得分别准备两种形式的车辆,结果是不经济的。
在有关车体后部结构的从前的例子中,对前者的例子,由于不把辅助部件设置在车体后部,所以必须在其它地方确保用于辅助部件的较多的空间,车体幅面宽,牺牲了外观。特别是因为具有挟持杆等,因此,部件数量多。
另一方面,对后者的例子,把辅助部件设置在车体后部,而这些配置的地方是侧方位置,在后挡泥板的上方安置车架,因此,没有搭放辅助部件的余地。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其一个目的是:在车体前部,即使在侧盖安装或卸下的状态下,辅助部件等也不外露,不产生车体外观上的问题。
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车体后部充分确保辅助部件等的空间的、能形成苗条车体外观的车体后部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两轮摩托车备有从前管向车体中央下部在上下方向上有所定侧面宽的纵长的主车架和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其特征是:由多个分离部分构成大致连续地覆盖前述主车架和发动机的车罩,同时使其分离罩盖之一沿上述主车架侧面可自由拆装。
还有,上述车罩由包括以下多个分离部分构成:为了覆盖主车架的上方而沿其上面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上盖、覆盖主车架侧面且其上端与上盖下端连结的侧盖以及设置于侧盖下方并顺沿主车架下面且上端与侧盖下端连结的下盖,以按大致相同的宽度沿主车架侧面向前后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侧盖,同时该侧盖与车罩所相邻的其它构成部分可自由拆装。
这样,当把按大致相同的宽度沿主车架侧面的分离的车罩取下时,便露出主车架的外侧面,而且在此表面上不留下任何安装痕迹,也难以暴露辅助部件的外观,所以能把主车架作成所期望的有构思的外观表面。
再者,由于可以把侧盖分别与上盖和下盖分离,即使卸下侧盖,上盖和下盖也仍然保持安装在车体上的状态,保持原车罩的功能,用这些车罩能把外观不佳的辅助部件等覆盖住而不显露出来,且能保护这些辅助部件等。
因此,只要仅仅单纯拆装侧盖,就可迅速地改变为不露出主车架的带侧盖的样式和作为外观部件而露出的无侧盖样式的这两种样式,既方便又经济。
还有,除了上述侧盖之外,还可以用下盖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发动机散热器的侧面,同时在该下盖的侧面形成散热器的排风口。
再有,在车体后部也可把由板状车架形成的后挡泥板设置在前述主车架后方的后车架的结构部件上,在该后挡泥板上配置辅助部件。
这样,由板状车架构成后挡泥板,而不用管状车架,以确保了配设辅助部件的空间,把辅助部件设置在后挡泥板上,所以车体宽度窄,能使外观变得苗条。
在主车架和它后方的后车架之间设置前后连结的上车架,可在该上车架上配置燃料箱,同时在其下方设置后轮悬挂用减振器的上端。
这样一来,由于把燃料箱配置在上车架上方,能够把后轮悬挂用减振器与其它辅助部件等容纳于下方的空间内,可以减小车体宽度,从而使整个车体的外观变苗条。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将侧盖从图1上取下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两轮摩托车架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两轮摩托车车架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车罩整体的组装态的侧视图;
图6是用来说明本实施例作用的沿图1中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车体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本体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例配置辅助部件的结构的车体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例车体后部配置辅助部件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例车体后部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4是同时表示沿11l-11l线的剖视图(车体左半部分)和沿11r-11r线的剖视图(车体右半部分)。
下面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安装了车罩状态的两轮摩托车1的侧视图;图2是将图1的两轮摩托车侧盖取下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该车架结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其俯视图。
首先,从图3和图4中可明显看出,主车架3从前管2向左右分开,并朝着斜下方向向后方伸出,主车架3的后部连结在向下方弯曲的中车架4上。
后车架5从中车架4弯曲部分向后部斜上方伸出,上方后车架6架设在自中车架4前后展开的主车架3和后车架5之间。
左右后车架5后部之间架设有横托架7,另外,左右中车架4之间、左右上方的后车架6之间分别架设横管9和横撑条10,从而构成了除车体后部之外的部分车架部件。
前管2中连结有可通过把手转动的前叉11,前轮13支承在前叉11的下端部(见图1和图2)。
另外,在主车架3前部下方支承着散热器14,其后方支承着发动机15(见图3)。
另一方面,前端铰支在中车架4上而可上下自由摆动的后叉16向后方伸出,后轮17用轴支承在后叉16的后端,在后叉16的中间部分与上方后车架6之间沿上下方向设置有减振器18。
如图3所示,上方后车架6上设置有燃料箱20,该燃料箱20的前侧下部支承在横撑10上,其后部支承在横托架7上。
在燃料箱20后方的后挡泥板21上设置有润滑油箱22,在润滑油箱22左侧部前方与燃料箱20之间以与燃料箱20上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设置有散热器副箱的供水口23,该供水口23由盖24覆盖。
供水管25从供水口23向下朝向斜前方伸出,并连结在后车架5内侧所设的散热器副箱26上。
空气滤清器27位于该散热器副箱26上方且位于燃料箱20下方,自空气滤清器27向前通过连结管28连结有汽化器29,自汽化器29朝着发动机15伸出进气管30。
副进气管31连在进气管30上,与配置于主车架3内侧的进气室32相连。
从散热器14上的箱体向上延伸出供水管33。供水管33与进气室32之间设置有点火线圈34。
再者,在上述辅助部件中的燃料箱20、润滑油箱22和供水口23的上方设置有座席35。
如图1和仅表示组装装态下的车罩侧面形状的图5所示,车罩被分离成多个部分。
即,由侧盖40,上盖41,散热器盖42,发动机盖43,后盖44和中盖45等各个分离部分构成。
为了覆盖纵长且具有较宽的侧面宽度的主车架3的左右侧面,侧盖40用大致相同宽度向前后方向长长地延伸形成为在安装在车体上时,能覆盖主车架3左右侧面的尺寸和形状。
上盖41在沿主车架3上面向前后方延伸而覆盖主车架3上方,同时其下端沿侧盖40上端向前后方向延伸,并按后面所述的要邻能自由拆装地互相连结,而且,本盖也可以与箱盖形成一体。
散热器盖42是本申请的下盖的一例。上述散热器盖覆盖在散热器14的左右,该盖的上端沿支架3下面和侧盖40下端向前后方向延伸,并与侧盖40按后面所述要邻能自由拆装地连结。
发动机盖43是与散热器盖42下方连结并覆盖发动机15一部分的部件。
后盖44是与左右侧盖40后方连结并覆盖车体后部左右的部件,在内侧容纳空气滤清器27、散热器副箱26、燃料箱20底部、供水口23和润滑油箱22等。
中盖45是与上盖41后方及后盖44上方连结,并覆盖燃料箱20前方的部件,由后盖44和中盖45构成的向上方敞开的空间由座席35自由启闭。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侧盖40和上盖41将其前部重合并共同由螺栓A紧固且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设置在前管2后侧的车架3一侧的托架50上(见图3和图4)。
侧盖40后部叠合于形成的后盖44前端部的百叶窗46上方,用螺栓B与后盖44一起固结,在托架51上(见图3),并能自由拆装地往中车架4上安装。
如图6所示的同图1中6-6线相应的剖面部,侧盖40下端通过将形成在侧盖40下端的结合片53插入设在散热器盖42上端的开口52来组合。另一方面,侧盖40和上盖41通过小螺钉54能自由拆装地互相连结。
散热器盖42将其上部用螺栓C安装在托架56(见图3)上,用螺栓将其下部安装在设置于发动机28上的托架57(见图3)上。
在散热器盖42侧面上形成散热器14的排风口47和48,而排风口47、48设置于车架3的宽度外方位置,如作为沿图5的7-7线的剖面图的图7所示,把散热器14所排之风引出车外。
如图6所示,发动机盖43由螺栓E将其下部安装在设置于发动机15下部的托架58(见图3)上,发动机盖43上部用小螺钉59与散热器盖42进行连结。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图1所示的整个车罩处于安装状态,该两轮摩托车采用由侧盖40覆盖主车架3(见图3)而不外露的带车罩的办法。
在这里,把前后螺栓A、B卸下,并如图6所示,把小螺钉54卸下,以与上盖41分离,而且把在侧盖40下端形成的结合片53从设置于散热器盖42上端的开口拔出,则可简单地仅仅卸下左右侧盖40。
这种情况如图2所示状态,仅仅露出主车架3的外侧面,另一方面,其它的车罩的构成部分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发挥原有车罩的作用,所以辅助部件等被沿主车架3上下方向的上盖41和散热器盖42等的车罩覆盖而不外露,于是即使作为无车罩的样式使用也无任何不协调的感觉。
而且,由于在车架3侧面上不设置任何用于安装侧盖40的部件,故在卸去侧盖40时,因为不留下任何安装痕迹,通过露出主车架3的外侧面,可把它做为外观设计面积利用起来。
所以,仅仅装拆侧盖40,迅速改变为主车架3不外露的带车罩的样式和作为外观部件而露出的没有侧盖样式的两种样式,既方便又经济。
再者,由于把侧盖40和散热器盖42作成为分别独立的分离片,在卸下侧盖40时,也能把散热器盖42维持安装在车体侧面上的原来的状态,把通过散热器14的热风从排风口47和48向外排出。
上盖41下端和散热器盖42上端分别靠近主车架3的上下面地来进行安装,在这些盖和主车架3之间,当把侧盖卸下时,即便形成若干间隙,该间隙也会使辅助部件等达到从外部不能明显看见的程度。
下面,对关于使用基本同一车架的两轮摩托车的车体后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予以简略说明。
在中车架104上,把前端铰支在栓端120上,而可上下自由摆动的后叉121向后方延伸,在后叉121后端用轴支承后轮122。
而且,把下端和上端分别铰接在销123和销124上地夹装着减振器125,其中销123安放在后叉121的比后轮122更靠前方的位置上垂直设置的托架121a上,销124安放在叉管109上垂直设置在托架109a上,而叉管109架设在其上方车架管106之间。
座席145如图8中被剖开的部分所示,在其里侧所设置的座席底板146的前端突出设置的支架146a用销147铰支在设置于燃料箱129前部上端的托架129b上,可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后方。
在车架管105后端部下面焊接前端,侧把手150向外侧方突出一定长度,向后方且向斜上方延伸,后端加工成板状,形成后挡泥板111的安装部件150a。
在左右车架管105后部之间架设置的横托架107是从车架管105向上方伸出的左右侧部107a和在上部连结左右侧部107a的水平连结部107b组成。在连结部107b中,托架107c从其中央朝向斜上倾斜地向后方伸出。
还有,托架107c的左右端部向斜上方弯曲并与连结部107b左右后端的向下方的弯曲部分相连,以确保刚性。
在水平连结部107b上,左右有两个安装孔,燃料箱129后部法兰盘129a从上方与该连结部相合,靠螺栓151固结。
另一方面,在后挡泥板111中,设有在前方分开的后挡泥板112,两者相连构成整个后挡泥板,在前侧后挡泥板112中,向其上方突出的弯曲部112a的中央部分往下方伸出而形成伸出部112b,在该弯曲部112a的下部有向前方部分突出的凸部112c,把该前侧后挡泥板112从后方嵌装于车架管105和上侧车架106的左右接续部之间,把前述凸部112c与向车架管105的内侧突出设置的托架105a的端部结合并用螺栓152把两者连接起来,以支承前侧后挡泥板112。
后侧挡泥板111沿前后由左右中央部向上鼓出的中央弯曲部111a,左右侧板111b和从左右侧板111b下端向外侧方伸出的左右平板111c组成(见图14),前端半圆弧状的开口部111d连结于前述前侧后挡泥板112的后部开口,另一方面,后部上面构成水平平板111e。
在弯曲面中央所定位置,从左右两处里侧贯通而固结的螺栓153向上方突出。
把这样的后侧后挡泥板111连结于前侧后挡泥板112上,当在横托架107下方嵌装时,由于前述的左右一对螺栓153分别贯通在前述横托架107的托架107c上所钻的两个圆孔,所以在向上方突出的螺栓部分旋拧螺母154而起支承作用的同时,把后侧后挡泥板111前端开口部111d附近的左右侧部也用螺栓155固定支承在横托架107侧部107a上。
这样,后挡泥板111支承于车架上并向后方伸出,而且后挡泥板111在其左右平板111c上分别由各螺栓156固定支承在从前述车架管105向后方突出设置的侧把手150的后端安装部150a上而被增强。
于是,作为板状车架的后挡泥板111在横托架107处牢固支承和连结在车架管105上,构成设置于后方的后部车架结构。
这样,在该挡泥板111后部的水平平板部111c上固定座席把手支板160。
座席把手支板160位于中央矩形部160a的前侧,并有矩形孔160b,后部向上方突出,形成车罩安装部160c。
而且,中央矩形部160a的左右有一段比较低、形成在前后有安装孔的底部160d,左右底部160d的外侧端形成向止方竖立的侧壁160e,侧壁160e的前部在低处向外侧伸出水平部160f,后部尖细地向上竖立,其倾斜的前侧缘向外侧伸出,形成倾斜部160g,并与倾斜部160f相连。
另外,在左右的倾斜部160g上分别具有2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后把手162。
在左右侧壁160e的后部有大圆孔,以嵌合钥匙座166。
即,座席把手支板160在后挡泥板111的平板部111e上抵接设置左右底部160d,用螺栓161固定左右前后,向管状的左右弯曲的后把手162的左右端部的内侧突出设置的托架162a从上方靠紧座席把手支板160左右的倾斜部160g,用螺栓163固定,向斜上方突出设置后把手162用座席把手支板160的后方。
该座席把手支板160用中央矩形部160a抵接支承座席底板146后部突出部146a,此时突出设置于突出部164aコ字状的座席锁扣164贯入矩形孔160b(见图13)。
在中央矩形部160a的下侧通过导座可滑动地支承于前后的座席锁杆165用弹簧向前方施加弹力地设置,座席锁杆165前端部,其上面形成倾斜面,贯入已插入矩形孔160b的]字形座席锁扣164,而成为座席锁住状态。
座席锁杆165后部形成L字形,凸轮杆167接合于座席锁杆165的后部,而凸轮杆167与钥匙座166联动,而钥匙座166嵌接在前述座席把手支座160侧壁160e的圆孔中。
从而,当闭合座席145,座席杆165前端穿入座席锁扣164中而成为座锁住状态时,在钥匙座中插入钥匙,一转动,就由凸轮杆167使座席锁杆后退,前端从座席锁扣拔出,锁打开,然后可用手开大。
还有,插入钥匙而不转动时,座席杆165靠弹簧处于前进位置,当闭合座席145时,座席锁杆165就穿入座席把手支板160的矩形孔160b,滑接于座席锁杆165的前端倾斜面使座席锁杆165后退,在越过座席锁扣164的前端时,座席锁杆165则前进而穿入座席锁扣164,并成为座席锁住状态。
在后挡泥板111的座席把手支板160的后方的部分上嵌合挡泥板142的基端部,用螺栓固定上部和左右侧部。
而且,从后挡泥板111弯曲部111a的左侧上部向侧部沿左侧板111b配置润滑油箱170,在后挡泥板111中央弯曲部111a的上部在沿座席把手支板160的前侧配设工具箱171,在其左侧沿后挡泥板111的右侧板111b,向下方与工具箱171一体地配设蓄电池箱172。
在后挡泥板111的右侧上方,在用工具箱171底板和蓄电池箱172的侧板构成的角部配设车用电线束190。
润滑油箱170的支承方法是:向其前方突出设置的托架170a用螺栓固定于横托架107的左侧部170a上,向后方突出的设置的托架170b用螺栓固定于后挡泥板111的后部左侧板111b上。
工具箱171和蓄电池箱172是用分界壁隔开的,形成一体的上方开口的箱,固定支承于后挡泥板111上,在蓄电池箱172中嵌装蓄电池。
图14同时表示图11中的11l-11l剖面图(车体左半部分)和11r-11r剖面图(车体右半部分),参照同一图14进行说明,后挡泥板111,在其中央弯曲部111a的上方设置工具箱171,沿左侧板111b把润滑油箱170配置于左侧,润滑油箱170底部用后挡泥板111的左平板111c覆盖,外侧用后盖139覆盖。
工具箱171左侧的蓄电池箱172沿后挡泥板111的左侧板111b向下方伸出,底部用后挡泥板111的左平板111c覆盖,蓄电池箱172外侧用后盖139覆盖。
在该蓄电池箱172的后方位置,调相盒174嵌接支承在设置于后挡泥板111上的安装件175上,并装着调相器。
以上辅助部件靠座席145可自由启闭地覆盖上方。
在润滑油箱170的左侧前方,与燃料箱129之间的散热器副箱的进水口以大致燃料箱129上表面高度而配置,盖着盖178,从该散热器副箱进水口177向下方的进水管179向斜前方伸出,在减振器125的侧方连结于设置在车架管105内侧的备用箱180上。
在该散热器备用箱180的上方,空气滤清器181位于燃料箱129的下方,汽化器183通过连接管182设置在空气滤清器181的前方,进气管184从汽化器183伸向发动机128。
副进气管186连结在进气管184上,并与主车架103内侧配置的进气室185相连。
在主车架103前部下方,散热器187用螺栓把上端固定于突出设置于主车架103前端下方的托架103b,把下端固定并倾斜地支承于发动机128的汽缸盖部分。
从散热器187上箱向上方伸出进水管188,在进水管188和前述进气室185之间配置点火线圈189。
这样,对于车体后部,作为板状车架的后挡泥板111连结、支承在设置于车架管105后部的横托架107上,并向后伸出,在该后挡泥板111的上方,由于配置有润滑油箱170、工具箱171、蓄电池箱172等辅助部件,所以同在管状车架上通过托架安装辅助部件的从前的方法相比,安装辅助部件的配置空间大,有设计自由度,把工具箱设置在后挡泥板111弯曲部111a的高位置的上方,其结构使得座席145可自由启闭地覆盖在其上方,能把车宽设计得狭窄,使外观苗条。
横托架107支承后挡泥板111,同时支承燃料箱129的后端,所以能使部件数目少,还能减少组装工序。
由于把辅助部件的一部分和工具箱等配置在车体后部,把燃料箱129配置在上侧车架管106的上方,所以能把其它辅助部件等全部容纳在左右主车架103和中车架104之间,使车体宽度变窄,整车外观苗条。
还有,在前述实施例中,除车体后部外,虽是由主车架103、中车架104、车架管105等管状车架构成车体,但也适用于用铸造的整体车架构成的情况。
Claims (2)
1.一种两轮摩托车,备有纵长的主车架和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该主车架从前管向车体中央下部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所定的侧面宽度,在该主车架的侧面设置覆盖该主车架的侧面的左右侧盖,后盖与该左右侧盖的后部相连接,该后盖覆盖车体后方的左右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盖沿着车架的侧面在前后方向延伸,该侧盖的后部和该后盖的前端部可自如装卸地安装于车体车架上,
在该后盖的内侧,由板状车架构成的后挡泥板设置在上述主车架后方的后车架的结构部件上,在该后挡泥板上配设辅助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盖与后盖的内侧,设置把上述主车架和它后方的后车架之间前后连接的上架,在该上架上配置燃料箱,同时在其下方设置后轮悬架用减振器的上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5935693A JP3272452B2 (ja) | 1993-02-25 | 1993-02-25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
JP59356/93 | 1993-02-25 | ||
JP89300/93 | 1993-03-24 | ||
JP08930093A JP3373886B2 (ja) | 1993-03-24 | 1993-03-24 | 自動2輪車の車体カバー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03258A Division CN1049395C (zh) | 1993-02-25 | 1994-02-25 | 两轮摩托车车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20220A CN1220220A (zh) | 1999-06-23 |
CN1091049C true CN1091049C (zh) | 2002-09-18 |
Family
ID=264003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032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395C (zh) | 1993-02-25 | 1994-02-25 | 两轮摩托车车罩 |
CN981186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049C (zh) | 1993-02-25 | 1998-08-25 | 两轮摩托车车罩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032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395C (zh) | 1993-02-25 | 1994-02-25 | 两轮摩托车车罩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0192202B1 (zh) |
CN (2) | CN104939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26381A (ja) * | 1997-02-13 | 1998-08-25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
CN1090120C (zh) * | 1998-03-04 | 2002-09-04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护罩结构 |
GB0012948D0 (en) * | 2000-05-26 | 2000-07-19 | Lotus Car | Motorcycle |
JP2002193168A (ja) * | 2000-12-27 | 2002-07-10 | Yamaha Motor Co Ltd | 車両後部カバー廻り構造 |
JP4144222B2 (ja) * | 2002-01-11 | 2008-09-0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
JP2006082727A (ja) * | 2004-09-16 | 2006-03-30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JP4856485B2 (ja) * | 2006-07-14 | 2012-01-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構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97892U (zh) * | 1985-12-11 | 1987-06-22 | ||
JPH01150186U (zh) * | 1988-03-31 | 1989-10-17 | ||
JPH03167084A (ja) * | 1989-11-24 | 1991-07-18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カバ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15465A (en) * | 1985-01-17 | 1987-12-29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Body construction for motor scooter vehicles |
CN2042049U (zh) * | 1988-05-20 | 1989-08-02 | 李吉源 | 机车面板改装固定装置 |
JP2999209B2 (ja) * | 1989-12-22 | 2000-01-17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
1994
- 1994-02-24 KR KR1019940003329A patent/KR10019220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4-02-25 CN CN94103258A patent/CN10493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
- 1998-08-25 CN CN98118690A patent/CN109104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97892U (zh) * | 1985-12-11 | 1987-06-22 | ||
JPH01150186U (zh) * | 1988-03-31 | 1989-10-17 | ||
JPH03167084A (ja) * | 1989-11-24 | 1991-07-18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カバ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192202B1 (ko) | 1999-06-15 |
CN1098058A (zh) | 1995-02-01 |
CN1220220A (zh) | 1999-06-23 |
CN1049395C (zh) | 2000-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6248C (zh) |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 | |
CN1234552C (zh) | 电动车 | |
CN1298581C (zh) |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 |
CN1751956A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5112237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 |
CN1955057A (zh) | 燃料箱组件以及具有该燃料箱组件的跨骑式车辆 | |
CN1190341C (zh) | 自动二轮车的收纳箱结构 | |
CN1751957A (zh) | 鞍乘型车辆 | |
CN1376603A (zh) | 车辆的后部构造 | |
CN1605530A (zh) | 用于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物品储存结构 | |
CN1603588A (zh) |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 |
CN1091049C (zh) | 两轮摩托车车罩 | |
CN1605533A (zh) | 鞍乘型车辆用燃料箱配设构造 | |
CN1167570C (zh) | 机动二轮车的前导风罩构造 | |
CN1093809C (zh) | 小型摩托车 | |
CN1073035C (zh) |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 |
CN1651301A (zh) | 机动两轮车的行李架安装构造 | |
CN1154321A (zh) | 摩托车车体侧部处理结构 | |
CN1756688A (zh) | 跨乘式车辆 | |
CN1521036A (zh) | 用于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设备的安装结构 | |
CN1042117C (zh) | 车辆的尾灯装置 | |
CN100344495C (zh) | 自动二轮车 | |
CN1903646A (zh) |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 |
CN1796764A (zh) | 两轮摩托车的储备箱配置结构 | |
CN1096378C (zh) | 机动二轮车的物品收容室支承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