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3956A - 数码相机 - Google Patents

数码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3956A
CN109073956A CN201780025835.4A CN201780025835A CN109073956A CN 109073956 A CN109073956 A CN 109073956A CN 201780025835 A CN201780025835 A CN 201780025835A CN 109073956 A CN109073956 A CN 109073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digital camera
battery
handle area
sh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58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3956B (zh
Inventor
常盘健太郎
三泽岳志
三泽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73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3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3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3Camera grips, hand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2Details of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in or on camera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伴随快门工作的振动的产生的数码相机。相机主体(10)的一侧端部设为手柄区域(10A),在该手柄区域(10A)的范围内配置有焦平面快门单元(110)的驱动单元(120)。并且,在图像传感器(70)与显示器单元(100)之间,且在与手柄区域(1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配置有电池(92)。通过在手柄区域(10A)的范围内配置焦平面快门单元(110)的驱动单元(120),在手持摄影时能够用手把持快门帘幕的旋转中心附近,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并且,通过在与手柄区域(1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配置电池(92),能够加大以手柄区域(10A)为中心的惯性力矩,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

Description

数码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方形焦平面快门的数码相机。
背景技术
多数镜头可换式相机在快门中采用焦平面快门。焦平面快门是指设置于焦点面正前面的快门。焦平面快门具备前帘及后帘这2片快门帘幕,通过该2片快门帘幕的间隔(缝隙)及运行速度的变化来控制曝光时间。
焦平面快门根据其机构大致分为鼓形、方形、盘形这3种。当前,方形为主流。
方形为将薄板状快门叶片排列多个并作为快门帘幕的方式。当闭合时,扩大快门叶片的间隔而遮光曝光开口,当打开时,通过快门叶片彼此重叠而折叠并退避到曝光开口外的区域。构成快门帘幕的快门叶片支承于臂部件,通过臂部件旋转,彼此平行地移动。方形是快门帘幕沿上下方向运行而开闭曝光开口,因此被称为上下运行式、纵走式等。并且,根据构成快门帘幕的快门叶片的形状也被称为叶片式等。
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内容,即,在具备方形焦平面快门的相机中,在相机主体与手柄部的结合部分配置焦平面快门的驱动单元。
并且,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内容,即,在具备方形焦平面快门的数码相机中,将焦平面快门的驱动机构部配置在比快门叶片的工作面更靠成像元件侧。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61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51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使用了焦平面快门的相机存在快门工作时容易产生振动这一问题(所谓的快门冲击)。而且,该问题相机变得越轻且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变得越大越显著。关于这一点进一步详细说明。关于相机中产生的振动,除了由快门动作而引起的振动以外,其大多是由手抖引起而产生的。由手抖而引起的振动为1~15Hz左右的低频率的振动。这种低频率的振动只要使用一般的手抖校正技术便能够降低至几分之一左右。
但是,由快门动作引起而产生的振动是因使高速运行的快门叶片瞬间停止的反作用力而产生的,因此其振动的频率远高于由手抖引起而产生的振动的频率。因此,即便使用最适合于校正手抖的频率范围的技术,也无法大幅降低由快门动作引起而产生的振动。
尤其,中画幅相机具有大于35毫米画幅相机的曝光开口,因此若使用焦平面快门,由快门动作引起而产生的振动变得显著。即,若曝光开口变大,则快门叶片的运行距离也变长,与其相应的量,快门叶片的运行能量也变大(与运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地运行能量变大)。其结果,停止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变大,从而产生至此无法忽视程度的振动。
并且,近年来,数码相机中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尺寸成为远小于银盐胶片的银盐粒子的尺寸(大约1/10左右),即便是相同的画面尺寸,数码相机与银盐相机相比,振动的影响更为显著。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图像传感器的尺寸越大影响变得更显著的伴随快门动作的振动向相机的传递的数码相机。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如下。
(1)一种数码相机,其具备:相机主体,一侧端部作为手柄区域而构成;镜头或镜头卡口,具备于相机主体的正面:显示器单元,具备于相机主体的背面;图像传感器,具备于相机主体内;焦平面快门单元,在具有曝光开口的底板的一侧端部具备开闭所述曝光开口的快门帘幕的驱动单元且为方形,并且在所述相机主体内配置于图像传感器的正前面,且驱动单元配置于手柄区域内;及电池,在相机主体内配置于图像传感器与显示器单元之间,且配置于与构成手柄区域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根据本方式,相机主体的一侧端部作为手柄区域而构成,在该手柄区域内配置有焦平面快门单元的驱动单元。并且,在图像传感器与显示器单元之间,且在与手柄区域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配置有电池。通过在手柄区域内配置焦平面快门单元的驱动单元,在手持摄影时,能够用手把持快门帘幕的驱动的旋转中心附近,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振动的原因主要是制动快门帘幕时所承受的力矩(以快门帘幕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而承受的力矩)。通过用手把持快门帘幕的旋转中心附近,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并且,通过在图像传感器与显示器单元之间,且在与手柄区域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配置电池,能够加大以手柄区域为中心的惯性力矩,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关于这一点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本方式,能够设为使快门帘幕的旋转中心接近手柄区域,并且在相机的旋转中心的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电池的布局,但通过采用这种布局,能够将重物即电池配置于远离快门帘幕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即便是相同的质量,质点离旋转的中心越远,该轴的惯性力矩变得越大,因此通过将重物即电池配置于远离快门帘幕的旋转中心的位置,能够加大以快门帘幕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力矩(围绕与以快门帘幕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光轴平行的轴的旋转力矩)。由快门动作引起而产生的振动以快门帘幕的旋转轴为中心产生,因此通过加大以快门帘幕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力矩,能够加大抑制由快门动作而引起的振动的方向的惯性力矩。其结果,能够使由快门动作引起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相机,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相机抖动的产生。
(2)上述(1)的数码相机中,焦平面快门单元的驱动单元的80%以上的区域配置于手柄区域内。
根据本方式,驱动单元的80%以上的区域配置于手柄区域内。即,驱动单元的大半配置于手柄区域内。由此,能够可靠地把持快门帘幕的驱动的旋转中心附近,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
(3)上述(1)或(2)的数码相机中,在相机主体内具备容纳电池的电池室,在电池室容纳有电池。
根据本方式,在相机主体内具备电池室。由此,能够装卸地装填电池。
(4)上述(3)的数码相机中,相机主体在与具有手柄区域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端面具有用于将电池装填于电池室的电池插入口。
根据本方式,在与手柄区域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端面具备用于将电池装填于电池室的电池插入口。由此,能够轻松地装卸电池。
(5)上述(3)或(4)的数码相机中,相机主体在与构成手柄区域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端面具有开闭电池室的盖部。
根据本方式,在与手柄区域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端面具备开闭电池室的盖部。由此,能够轻松地装卸电池。
(6)上述(1)至(5)中的任一个数码相机中,驱动单元中,开闭驱动快门帘幕的驱动轴配置于手柄区域内。
根据本方式,开闭驱动快门帘幕的驱动轴配置于手柄区域内。由此,能够可靠地把持快门帘幕的驱动的旋转中心附近,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
(7)(1)至(5)中的任一个数码相机中,驱动单元具备开闭驱动快门帘幕的驱动部及加载驱动部的驱动力的加载部。
根据本方式,驱动单元构成为具备开闭驱动快门帘幕的驱动部及加载驱动部的驱动力的加载部。
(8)上述(7)的数码相机中,驱动部中,开闭驱动快门帘幕的驱动轴配置于手柄区域内。
根据本方式,驱动单元构成为具备开闭驱动快门帘幕的驱动部及加载驱动部的驱动力的加载部,开闭驱动快门帘幕的驱动轴配置于手柄区域内。由此,能够可靠地把持快门帘幕的驱动的旋转中心附近,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
(9)上述(1)至(8)中的任一个数码相机还具备封装有电子组件的基板,基板在相机主体内配置于图像传感器与显示器单元之间,且在电池的配置位置上具有缺口部。
根据本方式,在配置于图像传感器与显示器单元之间的基板中具备缺口部,且在该缺口部配置有电池。
(10)上述(1)至(9)中的任一个数码相机中,图像传感器具有大于35毫米全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尺寸。
根据本方式,具备大于35毫米全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尺寸的图像传感器。传感器尺寸变得越大,快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变得越大,因此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变得越大,本发明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另外,35毫米全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是指与135胶片(35mm胶片)对应的尺寸的图像传感器。具有约24mm×36mm(纵×横)的画面尺寸。
(11)上述(10)的数码相机为中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
根据本方式,图像传感器由中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构成。另外,中画幅尺寸是指与布郎尼胶片对应的尺寸。当为与6×4.5画幅对应的图像传感器时,该画面尺寸(传感器尺寸)为约33mm×40mm(纵×横)。
(12)上述(1)至(11)中的任一个数码相机为无反式数码相机。
根据本方式,数码相机由无反式数码相机构成。无反式数码相机是指用于将来自镜头的入射光引导至光学式取景器的没有反光镜的数码相机。也被称为无反光镜数码相机、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等。当为无反式数码相机时,无需反光镜箱、五棱镜等,因此能够使整体变轻且紧凑。另外,相机变得越轻,快门工作时的振动变得越显著,因此相机变得越轻,本发明更有效地发挥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图像传感器的尺寸越大影响变得更显著的伴随快门动作的振动向相机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外观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外观结构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外观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5是表示手持摄影时的数码相机的把持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手持摄影时的数码相机的把持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内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透视图。
图8是表示电池室的配置结构的主视透视图。
图9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单元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单元的配置结构的主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
《外观结构》
图1、图2、图3、图4是分别表示数码相机的外观结构的主视图、俯视图、后视图、左侧视图。并且,图5、图6是分别表示手持摄影时的数码相机的把持状态的主视图、俯视图。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沿光轴L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被摄体侧设为前方向。并且,在与光轴L正交的面上,将沿图像传感器70的长边的方向(图1的x方向)设为横向或左右方向,将沿图像传感器70的短边的方向(图1的y方向)设为纵向或上下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为镜头可换式的中画幅数码相机,且为无反式数码相机。
镜头可换式是指能够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并且,中画幅数码相机是指在图像传感器中使用了中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的数码相机。中画幅尺寸是指与布郎尼胶片对应的尺寸。中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具有大于35毫米全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的画面尺寸。另外,35毫米全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的画面尺寸为约24mm×36mm(纵×横)。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作为与6×4.5画幅对应的图像传感器使用画面尺寸(传感器尺寸)为约33mm×40mm(纵×横)的图像传感器。
无反式是指用于将来自镜头的入射光引导至光学式取景器的没有反光镜的数码相机。
如图1至图4所示,数码相机1具备能够安装镜头的相机主体10。另外,图1至图4示出了拆卸了镜头2的状态,图5及图6示出了安装有镜头2的状态。
在相机主体10中具备用于安装镜头2的镜头卡口14、主显示器16、辅助显示器18、电子取景器20、各种操作按钮类及电池盖40等。
<相机主体>
在正面观察下,相机主体10具有横长形状。相机主体10的一侧(在图1中左侧)端部作为手柄区域而构成。手柄区域是指手持摄影时用户把持相机主体10的区域。相机主体10主要由手柄区域10A及主体区域10B构成。相机主体10具有手柄区域10A从主体区域10B的单侧(在图1中左侧)横向伸出的形状。
在手柄区域10A,在正面侧具备手柄22。手柄22作为朝向前方以台形状突出的突出部而构成。如图5、图6所示,在手持摄影时,用户将该手柄22作为指托部而把持相机主体10。
并且,在手柄区域10A,在背面侧具备拇指托24。拇指托24作为朝向后方以山状突出的突出部而构成。如图5、图6所示,在手持摄影时,用户将拇指放在该拇指托24上来把持相机主体10。
主体区域10B构成相机主体10的主体部。在主体区域10B具备镜头卡口14、主显示器16及电子取景器20。主体区域10B构成为前后方向的厚度厚于手柄区域10A。
<镜头卡口>
镜头卡口14为镜头2的安装部。镜头卡口14具备于相机主体10的主体区域10B。镜头卡口14配置于主体区域10B的正面的大致中央。
<主显示器>
主显示器16为用于显示图像等的大画面显示器。主显示器16具备于相机主体10的主体区域10B。主显示器16配置于主体区域10B的背面的大致中央。主显示器16由彩色LCD(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构成。主显示器16主要使用于已拍摄的图像的播放及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等。并且,用作进行各种设定时的设定画面。
<辅助显示器>
辅助显示器18为用于显示相机的设定内容等的小画面显示器。辅助显示器18具备于手柄区域10A,且配置于手柄区域10A的上表面。辅助显示器18例如由具备照明的反射型LCD构成。
<电子取景器>
电子取景器20具备于相机主体10的主体区域10B,且配置于主体区域10B的上表面部。电子取景器20在相机主体10的背面侧具有目镜部20A。
<操作按钮类>
在相机主体10中,除了快门按钮30以外,还具备用于操作数码相机1的各种操作按钮类。
快门按钮30为命令摄影的执行的操作部件。快门按钮30由包括所谓的半按及全按的二级式开关构成。若半按快门按钮30,则进行测光、测距等,若全按,则实施正式摄影。快门按钮30配置于把持相机主体10时能够用食指操作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在相机主体10的上表面配置有快门按钮30。
在其他操作按钮类中,包含开/关数码相机1的电源的电源拨杆、调用菜单画面的菜单按钮、十字按钮、OK按钮、取消按钮、播放按钮、删除按钮及命令转盘等。
<电池盖>
电池盖40为用于开闭电池室的盖部。关于电池室将进行后述。如图4所示,电池盖40具备于主体区域10B的端面(在图1中右侧面)。即,具备于与手柄区域1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端面。
《内部结构》
图7是表示数码相机的内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透视图。
数码相机1在相机主体10的内部具备图像传感器70、主基板80、电池室90、显示器单元100及焦平面快门单元110等。
<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70配置于光轴上。如上所述,在图像传感器70中使用中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使用画面尺寸为约33mm×40mm(纵×横)的彩色图像传感器。
在图像传感器70中,能够使用CCD图像传感器(CCD:Charged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公知的图像传感器。
<主基板>
主基板80是成为数码相机1的主要部分的基板,封装有各种电子组件。主基板80配置于图像传感器70与显示器单元100之间。
<电池室>
图8是表示电池室的配置结构的主视透视图。
电池室90为电池92的容纳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的电池92具有长方体形状。电池室90具有与该电池92的形状体对应的长方体的箱形状。电池室90配置于图像传感器70与显示器单元100之间,且配置于与手柄区域1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电池92从电池插入口90A装填于电池室90。电池插入口90A具备于与相机主体10的具有手柄区域10A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端面。在电池插入口90A中具备能够开闭的电池盖40。电池92从电池插入口90A横向插入而装填于电池室90。
另外,在主基板80上与电池室90的配置位置对应地具备缺口部82。电池室90配置成落入该缺口部82。
<显示器单元>
显示器单元100为构成主显示器16的单元。如上所述,显示器单元100由彩色LCD构成。显示器单元100配置于相机主体10的背面。
<焦平面快门单元>
焦平面快门单元110为构成数码相机1的机械快门的单元。焦平面快门单元110为方形,由多个快门叶片构成快门帘幕。焦平面快门单元110配置于图像传感器70的正前面。
图9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单元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该图示出了前帘闭合而后帘打开的状态。
焦平面快门单元110构成为具备具有曝光开口112的底板114、开闭底板114的曝光开口112的快门帘幕116及开闭驱动快门帘幕116的驱动单元120。
底板114具有矩形的平板形状。曝光开口112作为矩形的开口部具备于底板114。从正面观察曝光开口112具备于底板114的右端。曝光开口112的尺寸设为与图像传感器70的画面尺寸对应的尺寸。
快门帘幕116由前帘116A及后帘116B构成。前帘116A及后帘116B分别由4片快门叶片116a、116b构成。
构成前帘116A的各快门叶片116a安装于未图示的前帘驱动臂,通过使该前帘驱动臂旋转(摆动),彼此平行移动而开闭曝光开口112。
如上所述,图9示出了前帘116A闭合的状态。若从该状态使前帘驱动臂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各快门叶片116a以彼此重叠的方式折叠,从而曝光开口112被打开。并且,若从打开的状态使前帘驱动臂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以各快门叶片116a的间隔扩大的方式展开,从而曝光开口112被闭合。
构成后帘116B的各快门叶片116b安装于后帘驱动臂118B,通过使该后帘驱动臂118B旋转(摆动),彼此平行移动而开闭曝光开口112。
如上所述,图9示出了后帘116B打开的状态。若从该状态使后帘驱动臂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以各快门叶片116b的间隔扩大的方式展开,从而曝光开口112被闭合。并且,通过从闭合的状态使后帘驱动臂118B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各快门叶片116b以彼此重合的方式折叠,从而曝光开口112被打开。
驱动单元120构成为具备开闭驱动快门帘幕116的驱动部122及加载驱动部122的驱动力的加载部124。驱动单元120具备于底板114的一侧端部即与曝光开口1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驱动部〕
驱动部122构成为具备前帘116A的驱动轴即前帘驱动轴124A、后帘116B的驱动轴即后帘驱动轴124B、旋转驱动前帘驱动臂的前帘驱动杆126A、旋转驱动后帘驱动臂118B的后帘驱动杆126B、推压前帘驱动杆126A的前帘推压弹簧128A、推压后帘驱动杆126B的后帘推压弹簧128B、保持前帘驱动杆126A的前帘电磁铁130A、保持后帘驱动杆126B的后帘电磁铁130B、缓冲前帘116A停止时的冲击的未图示的前帘缓冲部件及缓冲后帘116B停止时的冲击的未图示的后帘缓冲部件。
前帘驱动轴124A为前帘116A的驱动轴,且为构成前帘116A的各快门叶片116a的旋转中心。安装有各快门叶片116a的前帘驱动臂在该前帘驱动轴124A上旋转自如。
后帘驱动轴124B为后帘116B的驱动轴,且为构成后帘116B的各快门叶片116b的旋转中心。安装有各快门叶片116b的后帘驱动臂118B在该后帘驱动轴124B上旋转自如。
前帘驱动杆126A为旋转驱动前帘驱动臂的部件。前帘驱动杆126A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帘驱动轴124A。前帘驱动杆126A具有前帘驱动销126a,且经由该前帘驱动销126a与前帘驱动臂连结。若前帘驱动杆126A以前帘驱动轴124A为中心进行旋转,则该旋转经由前帘驱动销126a传递至前帘驱动臂,前帘驱动臂以前帘驱动轴124A为中心进行旋转。
后帘驱动杆126B为旋转驱动后帘驱动臂118B的部件。后帘驱动杆126B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后帘驱动轴124B。后帘驱动杆126B具有后帘驱动销126b,且经由该后帘驱动销126b与后帘驱动臂118B连结。若后帘驱动杆126B以后帘驱动轴124B为中心进行旋转,则该旋转经由后帘驱动销126b传递至后帘驱动臂118B,后帘驱动臂118B以后帘驱动轴124B为中心进行旋转。
前帘推压弹簧128A为推压前帘驱动杆126A的部件,将前帘116A推向打开方向。在图9中,打开前帘116A的方向为以前帘驱动轴124A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前帘推压弹簧128A由扭杆弹簧构成。前帘推压弹簧128A在其内周部嵌入有前帘驱动轴124A并安装于前帘驱动轴124A。前帘推压弹簧128A的一端挂在具备于底板114的弹簧定位销132A,另一端挂在具备于前帘驱动杆126A的弹簧定位销134A,且将前帘驱动杆126A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推压。
后帘推压弹簧128B为推压后帘驱动杆126B的部件,且向闭合后帘116B的方向进行推压。在图9中,闭合后帘116B的方向为以后帘驱动轴124B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后帘推压弹簧128B由扭杆弹簧构成。后帘推压弹簧128B在其内周部嵌入有后帘驱动轴124B并安装于后帘驱动轴124B。后帘推压弹簧128B的一端挂在具备于底板114的弹簧定位销132B,另一端挂在具备于后帘驱动杆126B的弹簧定位销134B,且将后帘驱动杆126B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推压。
前帘电磁铁130A为保持前帘驱动杆126A的部件,以闭合的状态保持前帘116A。即,以加载的状态进行保持。前帘电磁铁130A具备于底板114。在前帘驱动杆126A上具备用该前帘电磁铁130A保持的磁性体片136A。若前帘驱动杆126A旋转至前帘116A闭合的位置,则磁性体片136A抵接于前帘电磁铁130A。由此,能够用前帘电磁铁130A保持磁性体片136A,从而能够以闭合的状态保持前帘116A。
后帘电磁铁130B为保持后帘驱动杆126B的部件,以打开的状态保持后帘116B。即,以加载的状态进行保持。后帘电磁铁130B具备于底板114。在后帘驱动杆126B上具备用该后帘电磁铁130B保持的磁性体片136B。若后帘驱动杆126B旋转至后帘116B闭合的位置,则磁性体片136B抵接于后帘电磁铁130B。由此,能够用后帘电磁铁130B保持磁性体片136B,从而能够以打开的状态保持后帘116B。
前帘缓冲部件缓冲前帘116A停止时的冲击。前帘缓冲部件具备于底板114。前帘116A的运行结束后,前帘缓冲部件抵接于前帘驱动销,缓冲前帘116A停止时的冲击。
后帘缓冲部件缓冲后帘116B停止时的冲击。后帘缓冲部件具备于底板114。后帘116B的运行结束后,后帘缓冲部件抵接于后帘驱动销,缓冲后帘116B停止时的冲击。
〔加载部〕
加载部124加载驱动部122的驱动力。即,抗衡前帘推压弹簧128A及后帘推压弹簧128B的作用力而卷起前帘116A及后帘116B。
加载部124与驱动部122相邻地配置。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驱动部122与加载部124排列配置,且加载部124配置于驱动部122的外侧。驱动部122的外侧是指以驱动部122为基准,曝光开口112的相反的一侧。通过相邻配置加载部124与驱动部122,能够实现驱动单元120的紧凑化,且能够将较大的转矩有效地传递至驱动部122。尤其,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在图像传感器70中使用中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因此加载中具有较大的转矩。通过相邻配置加载部124与驱动部122,能够实现驱动单元120的紧凑化,并且能够将较大的转矩有效地传递至驱动部122,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卷起。
加载部124构成为具备加载前帘116A及后帘116B的加载杆140、加载马达142及将加载马达142的旋转传递至加载杆140的旋转传递机构144。
加载杆140具有加载前帘116A的前帘加载杆140A、加载后帘116B的后帘加载杆140B、加载齿轮140C及旋转轴140D设成一体的结构。前帘加载杆140A、后帘加载杆140B、加载齿轮140C及旋转轴140D配置于同轴上。加载杆140被旋转轴140D具备于底板114的未图示的轴承支承,且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底板114。在图8中,加载杆140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前帘加载杆140A通过旋转抵接于前帘驱动杆126A而使前帘驱动杆126A旋转。在前帘驱动杆126A上,在与弹簧定位销134A同轴上具备滚子146A。若前帘加载杆140A旋转,则前帘加载杆140A抵接于该滚子146A而使前帘驱动杆126A旋转。
后帘加载杆140B通过旋转抵接于后帘驱动杆126B而使后帘驱动杆126B旋转。在后帘驱动杆126B上,在与弹簧定位销134B同轴上具备滚子146B。若后帘加载杆140B旋转,则后帘加载杆140B抵接于该滚子146B而使后帘驱动杆126B旋转。
加载马达142具备于底板114。加载马达142在其输出轴上具有驱动齿轮148。
旋转传递机构144由齿轮列构成,且在驱动齿轮148与加载齿轮140C之间传递旋转。
〔焦平面快门的动作〕
(1)加载
通过驱动加载马达142来进行加载。若驱动加载马达142,则其输出轴的旋转经由旋转传递机构144传递至加载齿轮140C,而加载杆140进行旋转。此时,在图9中,加载杆14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若加载杆140旋转,则首先前帘加载杆140A抵接于前帘驱动杆126A的滚子146A,而使前帘驱动杆126A旋转。此时,在图8中,前帘驱动杆126A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前帘驱动杆126A抗衡前帘推压弹簧128A的作用力而进行旋转。
通过前帘驱动杆126A进行旋转,前帘驱动臂也进行旋转。由此,前帘116A逐渐闭合。
若前帘驱动臂旋转至规定位置而前帘116A完全闭合,则具备于前帘驱动杆126A的磁性体片136A抵接于前帘电磁铁130A。配合抵接的时刻,前帘电磁铁130A被驱动,磁性体片136A保持于前帘电磁铁130A。由此,前帘116A的加载结束。
配合前帘116A闭合的时刻,后帘加载杆140B抵接于后帘驱动杆126B的滚子146B,而使后帘驱动杆126B旋转。此时,在图9中,后帘驱动杆126B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后帘驱动杆126B抗衡后帘推压弹簧128B的作用力而进行旋转。
通过后帘驱动杆126B进行旋转,后帘驱动臂118B也进行旋转。由此,后帘116B被打开。若后帘驱动臂118B旋转至后帘116B完全打开的位置,则具备于后帘驱动杆126B的磁性体片136B抵接于后帘电磁铁130B。配合抵接的时刻,后帘电磁铁130B被驱动,磁性体片136B保持于后帘电磁铁130B。由此,后帘116B的加载结束。
(2)曝光
打开前帘116A之后,通过闭合后帘116B的动作来进行曝光。
首先,基于前帘电磁铁130A的磁性体片136A的保持被解除。由此,前帘驱动杆126A通过前帘推压弹簧128A的作用力而旋转。而且,与该旋转联动地前帘驱动臂旋转,前帘116A被打开。
然后,根据曝光时间,基于后帘电磁铁130B的磁性体片136B的保持被解除。由此,后帘驱动杆126B通过后帘推压弹簧128B的作用力而旋转。而且,与该旋转联动地后帘驱动臂118B旋转,后帘116B被闭合。
《内部布局》
如上所述,在相机主体10的内部配置有图像传感器70、主基板80、电池室90、显示器单元100及焦平面快门单元110。
如图7所示,图像传感器70在相机主体内配置于光轴L上。即,配置成该受光面的中心位于光轴L上。并且,配置成该受光面相对于光轴L正交。
显示器单元100也大致配置于光轴L上。如上所述,显示器单元100构成主显示器16,且配置于相机主体10的背面。主显示器16的配置位置在相机主体10的主体区域10B,因此显示器单元100的配置位置也在相机主体10的主体区域10B。
主基板80配置于图像传感器70与显示器单元100之间。主基板80配置成相对于光轴L正交。
电池室90也配置于图像传感器70与显示器单元100之间。尤其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电池室90偏靠配置于相机主体10的端部。这里的端部是指与构成手柄区域10A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由此,重物即电池92配置于与手柄区域1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并且,电池室90相对于焦平面快门单元110配置于相对后方。由此,能够使相机主体10的横向尺寸紧凑。
另外,如图8所示,在主基板80上与电池室90的配置位置对应地具备缺口部82。电池室90配置成落入该缺口部82。
焦平面快门单元110配置于图像传感器70的正前面。焦平面快门单元110配置成该底板114相对于光轴L正交。并且,配置成该曝光开口112的中心位于光轴L上。
图10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单元的配置结构的主视透视图。
如图10所示,焦平面快门单元110配置成其驱动单元120落入相机主体10的手柄区域10A的范围内。即,配置成其驱动单元120的大半位于手柄区域10A的范围内。大半是指在俯视观察下,该驱动单元的投影面积的80%以上配置于手柄区域10A的范围内。
尤其配置成快门帘幕116的旋转中心即前帘驱动轴124A及后帘驱动轴124B位于手柄区域10A的范围内。
《作用》
如上所述,焦平面快门单元110其驱动单元120的大半落入手柄区域10A。其结果,在手持摄影时,成为用户把持快门帘幕116的旋转中心附近的结构。
快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制动快门帘幕116时所承受的力矩。该力矩以快门帘幕116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而产生。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在手持摄影时把持快门帘幕116的旋转中心附近,因此能够抑制力矩的影响。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重物即电池92配置于与手柄区域1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由此,能够加大以手柄区域10A为中心的惯性力矩,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相机1中,通过把持快门帘幕116的旋转中心附近这一焦平面快门单元110的布局与加大以手柄区域10A为中心的惯性力矩这一电池92的布局的协同效应,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
关于这一点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使快门帘幕116的旋转中心接近手柄区域,而且在手柄区域的相反的一侧配置电池92,能够将重物即电池92配置于远离快门帘幕116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即便是相同的质量,质点离旋转的中心越远,该轴的惯性力矩变得越大,因此通过将重物即电池92配置于远离快门帘幕116的旋转中心的位置,能够加大以快门帘幕116的驱动轴(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力矩(围绕与光轴平行的轴的旋转力矩)。由快门动作引起而产生的振动以快门帘幕116的驱动轴为中心而产生,因此通过加大以快门帘幕116的驱动轴为中心的旋转力矩,能够加大抑制由快门动作而引起的振动的方向的惯性力矩。其结果,能够使由快门动作引起而产生的振动难以传递至相机主体。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振动的产生。
尤其关于焦平面快门单元110,通过将构成驱动单元120的加载部124与驱动部122接近地配置,实现紧凑化,并且还发挥能够以稳定地动作来进行加载这一效果。
并且,关于电池92,通过配置于图像传感器70与显示器单元100之间,发挥能够使相机主体10的横向尺寸紧凑化这一效果。
而且,通过设为在相机主体10的侧面具备电池盖40,且在电池室90横向装填电池92的结构,能够轻松地进行电池92的更换操作。
《变形例》
<数码相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中适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適用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适用于镜头一体式数码相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无反式数码相机中适用了本发明的情况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适用于反光式数码相机。
另外,当本发明适用于反光式数码相机时,作用尤其有效。当为无反式数码相机时,由于没有反光镜箱、五棱镜等,因此整体变轻。另一方面,相机越轻,快门工作时的振动越显著。能够有效地抑制快门工作时的振动的本发明在无反式数码相机中作用尤其有效。
<焦平面快门单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构成快门帘幕的前帘及后帘由4片快门叶片构成的情况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构成前帘及后帘的快门叶片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曝光开口的尺寸等适当增减。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底板中设置有加载马达,但也可以经由托座等设置于底板。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底板的下方设置加载马达。但是,考虑到坚牢性及驱动的稳定性等,加载马达优选配置于加载杆的附近。
并且,驱动部及加载部也能够设为分别单元化而组装于底板的结构。
<电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池的形状设为长方体形状,但电池的形状并限定于此。也能够设为板形状、圆筒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相机主体中装填1个电池的结构,但也能够设为装填多个电池的结构。
符号说明
1-数码相机,2-镜头,10-相机主体,10A-手柄区域,10B-主体区域,14-镜头卡口,16-主显示器,18-辅助显示器,20-电子取景器,20A-目镜部,22-手柄,24-拇指托,30-快门按钮,40-电池盖,70-图像传感器,80-主基板,82-缺口部,90-电池室,90A-电池插入口,92-电池,100-显示器单元,110-焦平面快门单元,112-曝光开口,114-底板,116-快门帘幕,116A-前帘,116B-后帘,116a-快门叶片,116b-快门叶片,118B-后帘驱动臂,120-驱动单元,122-驱动部,124-加载部,124A-前帘驱动轴,124B-后帘驱动轴,126A-前帘驱动杆,126B-后帘驱动杆,126a-前帘驱动销,126b-后帘驱动销,128A-前帘推压弹簧,128B-后帘推压弹簧,130A-前帘电磁铁,130B-后帘电磁铁,132A-弹簧定位销,132B-弹簧定位销,134A-弹簧定位销,134B-弹簧定位销,136A-磁性体片,136B-磁性体片,140-加载杆,140A-前帘加载杆,140B-后帘加载杆,140C-加载齿轮,140D-旋转轴,142-加载马达,144-旋转传递机构,146A-滚子,146B-滚子,148-驱动齿轮,L-光轴。

Claims (12)

1.一种数码相机,其具备:
相机主体,一侧端部作为手柄区域而构成;
镜头或镜头卡口,具备于所述相机主体的正面;
显示器单元,具备于所述相机主体的背面;
图像传感器,具备于所述相机主体内;
焦平面快门单元,在具有曝光开口的底板的一侧端部具备开闭所述曝光开口的快门帘幕的驱动单元且为方形,并且在所述相机主体内配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正前面,且所述驱动单元配置于手柄区域内;及
电池,在所述相机主体内配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器单元之间,且配置于与构成所述手柄区域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焦平面快门单元的所述驱动单元的80%以上的区域配置于所述手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在所述相机主体内具备容纳所述电池的电池室,
在所述电池室容纳有所述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相机主体在与具有所述手柄区域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端面具有用于将所述电池装填于所述电池室的电池插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相机主体在与构成所述手柄区域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端面具有开闭所述电池室的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驱动单元中,开闭驱动所述快门帘幕的驱动轴配置于所述手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驱动单元具备开闭驱动所述快门帘幕的驱动部及加载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的加载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驱动部中,开闭驱动所述快门帘幕的驱动轴配置于所述手柄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相机,其还具备:
基板,封装有电子组件,
所述基板在所述相机主体内配置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器单元之间,且在所述电池的配置位置上具有缺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图像传感器具有大于35毫米全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为中画幅尺寸的图像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为无反式数码相机。
CN201780025835.4A 2016-04-28 2017-04-21 数码相机 Active CN109073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0831 2016-04-28
JP2016-090831 2016-04-28
PCT/JP2017/016002 WO2017188136A1 (ja) 2016-04-28 2017-04-21 デジタルカメ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3956A true CN109073956A (zh) 2018-12-21
CN109073956B CN109073956B (zh) 2021-02-26

Family

ID=6016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5835.4A Active CN109073956B (zh) 2016-04-28 2017-04-21 数码相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2634B2 (zh)
JP (1) JP6467556B2 (zh)
CN (1) CN109073956B (zh)
DE (1) DE112017001375B4 (zh)
WO (1) WO20171881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01645A (ja) * 2018-12-21 2020-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21148946A (ja) * 2020-03-19 2021-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遮光羽根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0164A (ja) * 1991-09-30 1993-08-20 Canon Inc カメラ
JPH09146145A (ja) * 1995-11-17 1997-06-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2003015191A (ja) * 2001-06-29 2003-01-15 Nidec Copal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5259655A (ja) * 2004-03-15 2005-09-22 Canon Inc 燃料電池及び電子機器
JP2005266209A (ja) * 2004-03-18 2005-09-2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
JP2007279270A (ja) * 2006-04-05 2007-10-25 Canon Inc カメラ
JP2010021963A (ja) * 2008-07-14 2010-01-28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2010092028A (ja) * 2008-09-10 2010-04-22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本体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154761A (zh) * 2016-04-28 2019-01-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数码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6140B2 (ja) 1985-02-10 1995-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H01205134A (ja) * 1988-02-10 1989-08-17 Canon Inc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H0457830U (zh) * 1990-09-21 1992-05-18
JP2003069878A (ja) 2001-08-29 2003-03-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パノラマ画像撮影用カメラ
US20050227136A1 (en) * 2004-03-15 2005-10-13 Hiroshi Kikuchi Fuel cell,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amera
JP4574373B2 (ja) * 2005-02-04 201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US7612805B2 (en) * 2006-07-11 2009-11-03 Neal Solomon Digital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 image filtration
JP2011048058A (ja) * 2009-08-26 2011-03-10 Canon Inc シャッタ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519976B2 (ja) * 2009-08-27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4191146A (ja) * 2013-03-27 2014-10-06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
US9465279B2 (en) * 2013-12-16 2016-10-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movable locking memb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0164A (ja) * 1991-09-30 1993-08-20 Canon Inc カメラ
JPH09146145A (ja) * 1995-11-17 1997-06-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2003015191A (ja) * 2001-06-29 2003-01-15 Nidec Copal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5259655A (ja) * 2004-03-15 2005-09-22 Canon Inc 燃料電池及び電子機器
JP2005266209A (ja) * 2004-03-18 2005-09-29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
JP2007279270A (ja) * 2006-04-05 2007-10-25 Canon Inc カメラ
JP2010021963A (ja) * 2008-07-14 2010-01-28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2010092028A (ja) * 2008-09-10 2010-04-22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本体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154761A (zh) * 2016-04-28 2019-01-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数码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49819A1 (en) 2019-02-14
JPWO2017188136A1 (ja) 2019-01-31
US10712634B2 (en) 2020-07-14
DE112017001375T5 (de) 2018-11-29
DE112017001375B4 (de) 2020-12-24
CN109073956B (zh) 2021-02-26
WO2017188136A1 (ja) 2017-11-02
JP6467556B2 (ja)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298741A (ja)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10034818A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113115A (ja) 撮像装置
JP2010092033A (ja) カメラ本体
JP2009222860A (ja) ミラー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073956A (zh) 数码相机
JP4101221B2 (ja) シャッタ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9154761A (zh) 数码相机
JP2006098909A (ja) シャッタ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9175365A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720852B2 (ja) ミラー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H11122542A (ja) 電子カメラ
JP4702973B2 (ja) カメラ装置
JP2006208704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11013539A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623524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H10301162A (ja) カメラ
JP2010107635A (ja) 電子カメラのシャッター制御方法
JP2007312197A (ja)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JP2008053844A (ja) カメラ
JP4566521B2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2018205761A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4178569A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128199A (ja) 一眼レフレックスカメラ
JP2007312198A (ja)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