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7976A - 成像单元 - Google Patents

成像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7976A
CN108957976A CN201810479254.4A CN201810479254A CN108957976A CN 108957976 A CN108957976 A CN 108957976A CN 201810479254 A CN201810479254 A CN 201810479254A CN 108957976 A CN108957976 A CN 108957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roller
seating surface
rotation
imag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92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57976B (zh
Inventor
纳庄宏明
小熊彻
浜田孝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957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7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57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7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Abstract

一种成像单元,包括感光部件,感光部件包括在感光部件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上的齿轮部分;辊,辊与感光部件接触;支承部件,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撑辊;及弹性部件,弹性部件推压支承部件。在成像单元中,在辊旋转的情况下和辊停止的情况下,围绕辊的旋转轴线作用在设置在感光部件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的支承部件上的力矩方向相同。

Description

成像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诸如复印机、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传真机或文字处理器等的成像单元,其通过使用电子照相成像系统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也仅称为“成像设备”)中,通常地,用作图像支承部件的鼓式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即感光鼓)被均匀地充电。随后,通过选择性地曝光充电的感光鼓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图像)。随后,使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随后,将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诸如记录片材或塑料片材的记录材料上,并且进一步对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并进行图像记录。
日本专利公开No.2015-28545公开了这样一种配置,其中使用推压部件将充电辊压靠在感光鼓上。
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15-28545中,在与感光部件接触的辊的支承部件由框架的引导件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框架的引导件和支承部件的接收部分设有间隙以保持与接收部分的滑动性。由于支承部件可在间隙允许的区域内移动,因此在成像期间,在间隙允许的区域内振动的支承部件可能造成辊振动,并因此对图像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包括:可旋转的感光部件;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在旋转轴线方向的一端侧上,所述驱动部件传递使所述感光部件旋转的驱动力;辊,所述辊与所述感光部件接触并且与所述感光部件一起旋转;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辊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一端侧上;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推压所述支承部件,使得所述辊与所述感光部件接触,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由所述支承部件支撑,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与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由座放面支撑,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由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座放面支撑,使得在所述辊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接收来自所述弹性部件的力而形成的、围绕所述辊的旋转轴线作用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力矩的方向与在所述辊旋转的状态下通过接收由所述辊的旋转产生的力而形成的、围绕所述辊的旋转轴线作用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力矩的方向相同。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2是成像设备主体和成像设备的处理盒的横截面图。
图3是处理盒的横截面图。
图4是成像设备主体在成像设备的开/闭门打开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5是成像设备主体在成像设备的开/闭门打开并且托盘已经抽出的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6是成像设备主体和处理盒W在成像设备的开/闭门打开并且托盘已经抽出的状态下当处理盒从托盘装卸时的透视图。
图7是在处理盒已经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处理盒的驱动侧定位部分和成像设备主体的透视图。
图8是在处理盒已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体中的状态下处理盒的非驱动侧定位部分和成像设备主体的透视图。
图9A和9B是处理盒的清洁器壳体内部的横截面图。
图10是处理盒的分解状态。
图11是处理盒的分解状态。
图12是处理盒的分解状态。
图13是处理盒的分解状态。
图14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透视图。
图15是处理盒的支承部件的透视图。
图16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和成像设备主体的透视图。
图17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18A到18C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19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20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21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22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和成像设备主体的透视图。
图23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24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25是处理盒的清洁单元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注意,除非明确说明,否则本公开的部件的功能、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不限于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
此外,感光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与感光部件的纵向方向一致。此外,在感光部件的纵向方向上,将感光部件从成像设备主体接收驱动力的一侧称为驱动侧,将与上述驱动侧相反的一侧称为非驱动侧。
参照图2和图3,将描述整体配置和成像过程。图2是作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成像设备主体(在下文中,描述为设备主体A)和处理盒(在下文中,描述为盒B)的横截面图。图3是盒B的横截面图。注意,设备主体A是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除盒B之外的部分。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整体配置
图2中所示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采用电子照相技术的激光束打印机,并且是其中盒B可从设备的主体A拆卸的激光束打印机。设置了在盒B的电子照相感光鼓62上形成潜像的曝光装置3(激光扫描仪单元)。此外,包含作为成像对象的记录介质(在下文中,描述为片材P)的片材托盘4设置在盒B下方。
此外,拾取辊5a、供给辊对5b、传送辊对5c、转印引导件6、转印辊7、传送引导件8、定影装置9、排出辊对10、排出托盘11和其他部件在片材P的传送方向D上顺序地布置在设备的主体A中。注意,定影装置9包括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
成像过程
接下来将描述成像过程的概要。基于打印开始信号,用作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鼓62在箭头R方向上以预定圆周速度(处理速度)被旋转地驱动。已经被施加偏置电压的充电辊66与鼓62的外周表面接触,并且均匀地和一致地对鼓62的外周表面充电。曝光装置3根据图像信息输出激光束L。通过设置在盒B的清洁框架71中的激光开口71h的激光束L在鼓62的外周表面上执行扫描曝光。由此,根据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形成在鼓62的外周表面上。
同时,如图3所示,在用作显影装置的显影单元20中,调色剂室29内部的调色剂T通过第一传送部件43、第二传送部件44和第三传送部件50的旋转而被搅拌和输送并被送出到调色剂供给室28。调色剂T通过磁体辊34(固定磁体)的磁力而承载在显影辊32的表面上。当调色剂T通过摩擦带电充电时,使用显影刮刀42限制显影辊32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T的厚度。根据静电潜像显影在鼓62上的调色剂T被转印并转换成可见图像,即:调色剂图像。
此外,如图2所示,与激光束L的输出定时同步地,容纳在设备主体A下部的片材P通过拾取辊5a、供给辊对5b和传送辊对5c从片材托盘4送出。随后,通过转印引导件6的片材P传送到鼓62和转印辊7之间的转印位置。在上述转印位置处,调色剂图像从鼓62依次转印到片材P上。片材P是转印有来自鼓7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
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从鼓62分离并沿着传送引导件8传送到定影装置9。随后,片材P通过包括在定影装置9中的加热辊9a和压力辊9b之间的夹持部。在夹持部处对片材P执行压缩和热定影处理,并且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P。已经经历调色剂图像定影处理的片材P被传送到排出辊对10并排出到排出托盘11上。
同时,如图3所示,已经执行转印的鼓62的外周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刀77去除,并且鼓62在成像过程中再次使用。已经从感光鼓62移除的调色剂存储在清洁单元60的废调色剂室71b中。
已经在上面描述的充电辊66、显影辊32、转印辊7、清洁刮刀77是作用在鼓62上的处理部件。
盒的附接/拆卸
接下来参考图4、图5和图6,将描述盒B相对于设备主体A的附接/拆卸。图4是设备主体A的透视图,其中开/闭门13打开以用于附接以及拆卸盒B。图5是在开/闭门13打开并且盒托盘18已经抽出以附接/拆卸盒B的状态下设备主体A和盒B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盒B已经拉出同时打开/关闭门13打开并且托盘18已经抽出的状态的透视图。
开/闭门13可枢转地附接到设备主体A,并且当开/闭门13打开时,盒插入口17露出。用于将盒B安装在设备主体A中的托盘18设置在盒插入口17中,并且当托盘18抽出到预定位置时,盒B变成在附接/拆卸方向AD上相对于托盘18可拆卸。此外,安装在托盘18上的盒B在图5的箭头C方向上沿着导轨(未示出)安装在设备主体A中。
盒支撑配置
接下来参考参考图1、4、7和8,将描述支撑盒B的设备主体A的配置。如图4所示,设备主体A设置有支撑盒B的驱动侧板15和非驱动侧板16。此外,如图7所示,驱动侧板15设置有盒B的驱动侧第一支撑部15a、驱动侧第二支撑部15b和旋转支撑部15c。此外,如图8所示,非驱动侧板16设置有非驱动侧第一支撑部16a、非驱动侧第二支撑部16b以及旋转支撑部16c。
同时,鼓支承件73的被支撑部分73b、被支撑部分73d以及清洁框架71的驱动侧凸台71a、非驱动侧凸起71f和非驱动侧凸台71g设置为盒B的被支撑部分。此外,被支撑部分73b由驱动侧第一支撑部15a支撑,被支撑部分73d由驱动侧第二支撑部15b支撑,并且驱动侧凸台71a由旋转支撑部15c支撑。此外,非驱动侧凸起71f由非驱动侧第一支撑部16a和非驱动侧第二支撑部16b支撑,并且非驱动侧凸台71g由旋转支撑部16c支撑。因此,盒B在设备主体A内部的位置被确定。
盒的整体配置
将参考图3、9A、9B、10、11、12和13描述盒B的整体配置。图3、图9A和图9B是盒B的横截面图,并且图10、11、12和13是示出了盒B的配置的透视图。图11和13是以不同于图10和12的角度观察的图10和12中虚线内部的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从描述中省略了紧固各部件的螺钉。
如图3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盒B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并且包括用作输送显影剂的显影剂输送单元的清洁单元60、以及显影单元20。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接合在一起的处理盒。然而,不限于上面所述,清洁单元60可以是清洁装置,并且显影单元20可以是传送装置。
如图3所示,清洁单元60包括鼓62、充电辊66、清洁部件77、支撑上述部件的清洁框架71、以及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固定到清洁框架71的盖部件72。在清洁单元60中,充电辊66和清洁部件77设置成与鼓62的外周表面接触。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部件77包括橡胶刮刀77a和支撑该橡胶刮刀的支撑部件77b,该橡胶刮刀77a是由用作弹性材料的橡胶形成的叶片状弹性部件。橡胶刮刀77a在与鼓6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抵靠鼓62。换句话说,橡胶刮刀77a抵靠鼓62使得橡胶刮刀77a的顶端朝向鼓62的在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定向。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清洁刮刀来描述清洁部件;然而,不限于上面所述,可以使用辊状的清洁部件。
图9A是清洁单元60的横截面图。如图3和图9A所示,利用清洁部件77从鼓62的表面去除的废显影剂(在下文中,称为废调色剂)由传送部件传送。每个传送部件至少包括轴和传送调色剂的传送部分。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描述传送部件是螺杆的情况。如图9A和图9B所示,清洁单元60包括第一螺杆86、第二螺杆87、第三螺杆88、清洁框架71、螺杆盖74和盖部件72。作为显影剂容器的废调色剂容器75是这样一个部件,其中清洁框架71、螺杆盖74和盖部件72接合在一起。废调色剂容器75容纳废调色剂。
在作为第一传送部件的第一螺杆86在箭头X方向上传送调色剂之后,调色剂利用用作第二传送部件的第二螺杆87沿箭头Y方向进一步被传送。随后,设置在由清洁框架71和螺杆盖74形成的废调色剂室71b内部的用作第三传送部件的第三螺杆88将调色剂积聚在废调色剂室71b中。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螺杆86的旋转轴线和第三螺杆88的旋转轴线平行于鼓62的旋转轴线,并且第二螺杆87的旋转轴线与鼓62的旋转轴线正交。但是,只要传递驱动力并且传送调色剂,则布置关系不必如上所述。例如,第一螺杆的轴线和第二螺杆的轴线可以彼此交叉,并且第二螺杆的旋转轴线可以从盒B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向内倾斜。此外,第一螺杆和第三螺杆可以配置成使得第一螺杆的轴线和第三螺杆的轴线不必相互平行并且不必彼此交叉。
作为传送部件的每个螺杆设置有传送调色剂的显影剂传送部。显影剂传送部能够传送废调色剂就足够了,并且显影剂传送部可以设置有螺旋突起或者可以具有多个扭曲的叶片形状。此外,不限于螺杆,能够在传送部件的轴向方向上传送废调色剂的任何结构也是足够的,并且例如线圈可以传送废调色剂。
此外,如图3所示,在清洁框架71的端部设置有防止废调色剂从清洁框架71泄漏的鼓抵靠板65以抵靠鼓62。通过接收来自用作驱动源的主体驱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根据成像操作,沿图中的箭头R方向旋转地驱动鼓62。
如图3所示,显影单元20包括显影辊32、支撑显影辊32的显影剂容器23、显影刮刀42和其他部件。显影辊32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线在与鼓62的旋转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磁体辊34设置在显影辊32的内部。此外,显影刮刀42设置在显影单元20中,所述显影刮刀42限制显影辊32上的调色剂层。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显影辊32中,间隙保持部件38附接到显影辊32的两个端部。通过使间隙保持部件38和鼓62彼此抵靠,显影辊32和鼓62之间保持微小的间隙。此外,如图3所示,设置有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单元20泄漏的显影辊抵靠板33,以便在底部部件22的端部处抵靠显影辊32。此外,显影剂容器由显影剂容器23和底部部件22构成,并且其中包括调色剂室29。第一传送部件43、第二传送部件44和第三传送部件50设置在调色剂室29中。第一传送部件43,第二传送部件44和第三传送部件50不仅搅拌容纳在调色剂室29内部调色剂,而且将调色剂传送到调色剂供应室28。
在调色剂室29和调色剂供应室28之间设置开口29a(由虚线表示的部分)。在使用盒B前,开口29a由密封部件45密封。密封部件45是由诸如聚乙烯的材料形成的片状部件,并且其一端侧在开口29a的周边处粘附到显影剂容器23,并且另一端侧固定到第一传送部件43。此外,当首次使用盒B并且当旋转第一传送部件43时,密封部件45的粘附到显影剂容器23的部分脱落并且被第一传送部件43卷绕,并且开口29a打开。
如图10和图12所示,盒B通过将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彼此连接而形成。在清洁单元60中设置有清洁框架71、鼓62以及用于可旋转地支撑鼓62的鼓支承件73以及鼓轴78。如图13所示,在驱动侧,固定到鼓62的驱动侧端部的驱动侧鼓凸缘63由鼓支承件73的孔部73a可旋转地支撑。驱动侧鼓凸缘63包括联接件(驱动力接收部)70。驱动力传递到与设备主体A的驱动轴14(见图7)接合的联接件70,并且联接件70、鼓凸缘63以及鼓62一体地旋转。同时,如图11所示,被压配合到设置在清洁框架71中的孔部71c中的鼓轴78由鼓支承件73可旋转地支撑。
同时,如图3、10和12所示,显影单元20由底部部件22、显影剂容器23、驱动侧的显影侧部件26、显影刮刀42、显影辊32和其他部件形成。此外,显影辊32通过设置在驱动侧的支承部件27和设置在非驱动侧的支承部件37可旋转地附接到显影剂容器23。
此外,如图11和图13所示,盒B通过利用连接销69将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彼此枢转地连接而形成。具体地,在显影单元20的纵向方向的每个端部处,显影单元第一支撑孔23a和显影单元第二支撑孔23b设置在显影剂容器23中。此外,在清洁单元60的纵向方向的每个端部处,第一悬挂孔71i和第二悬挂孔71j设置在清洁框架71中。通过将压配合并且固定在第一悬挂孔71i和第二悬挂孔71j中的连接销69装配到显影单元第一支撑孔23a和显影单元第二支撑孔23b中,清洁单元60和显影单元20可枢转地彼此连接。
此外,驱动侧推压部件46R的第一孔部分46Ra钩在鼓支承件73的凸台73c上,并且第二孔部分46Rb钩在驱动侧的显影侧部件26的凸台26a上。此外,非驱动侧推压部件46F的第一孔部46Fa钩在清洁框架71的凸台71k上,并且第二孔部46Fb钩在支承部件37的凸台37a上。
本示例性实施例配置成使得驱动侧推压部件46R和非驱动侧推压部件46F都是拉伸弹簧,并且每个弹簧的推压力用于朝着清洁单元60推压显影单元20,使得显影辊32可靠地被推向鼓62。此外,显影辊32被保持从而使用附接至显影辊32的两个端部的间隙保持部件38而与鼓62形成预定空间。
充电辊保持配置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14至图19,将描述充电辊66的保持配置。图1、图17、图18A、图18B、图18C和图19是用于描述充电辊保持配置的清洁单元60的横截面图。图14是用于描述充电辊保持配置的清洁框架71、充电辊66和充电辊保持配置的透视图。注意,在图17至图19中,为了便于说明,第一引导表面91a与第一被引导表面101a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引导表面91b与第二被引导表面101b之间的间隙被扩大。图15是充电辊支承件67的透视图。图16是示出鼓62和转印辊7的配置的透视图。
如图14所示,清洁框架71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的每个端部设置有充电辊支承件(支承部件)67和充电结构保持部分90,所述充电结构保持部分90支撑用作推压部件的充电辊弹簧68。此外,充电辊66包括金属芯部分66a和覆盖金属芯部分66a的周边的橡胶部分66b。金属芯部分66a的两端插入两个充电辊支承件67的支承件104中,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平行于充电辊66的旋转轴线方向。在下文中,虽然将给出充电辊支承件67和充电结构保持部分90的描述,但充电辊支承件67和充电结构保持部90二者均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设置在与鼓62的与非驱动侧相对应的第一端侧上和与鼓62的驱动侧相对应的另一端侧上。由于以上的配置相同,因此将对第一端侧上的配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充电结构保持部分90包括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引导部分)91、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和充电辊弹簧接合部分93。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包括作为彼此平行的平坦相对表面的第一引导表面91a和第二引导表面91b。第一引导表面91a和第二引导表面91b实际上彼此平行就足够了,并且当通过喷射成型或类似方式制造充电结构保持部分90时,考虑到从模具的可释放性,第二引导表面91b可以相对于第一引导表面91a稍微倾斜。第一引导表面91a在鼓62的旋转方向R(箭头R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引导表面91b的上游。此外,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是在鼓62的旋转方向R上介于第一引导表面91a和第二引导表面91b之间的表面并且是与鼓62相对的表面。充电辊弹簧接合部分93设置在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上。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由第一座放面92a和第二座放面92b形成,并且第一座放面92a在鼓62的旋转方向R上设置在第二座放面92b的上游。第一座放面92a和第二座放面92b接触并支撑充电辊弹簧68。
如图15所示,充电辊支承件被引导表面101、充电辊弹簧装配部分102、充电辊弹簧接收表面103和支承件104设置在充电辊支承件67中。支承件104包括四个肋。如图1所示,充电辊支承件67与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接合,并且通过使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限制充电辊支承件被引导表面101,充电辊支承件67被保持以便能够在靠近鼓62的H方向上移动。靠近鼓62的H方向定义为与充电辊66的在充电辊66和鼓62之间的接触点CP处的切线以及与充电辊66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H方向是平行于第一引导表面91a和第二引导表面91b延伸并且与充电辊66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此外,I方向定义为与充电辊66的在充电辊66和鼓62之间的接触点CP处切线延伸所沿的方向平行并且与充电辊66的旋转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I方向与H方向具有正交关系。此外,第一被引导表面101a在鼓62的旋转方向R上设置在第二被引导表面101b的上游。此外,充电辊弹簧68设置在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与充电辊弹簧接收表面103之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压缩弹簧用作充电辊弹簧68。充电辊弹簧68的一侧的端部与充电辊弹簧接合部93接合,并且另一侧的端部装配到充电辊弹簧装配部分102。充电辊弹簧68的每个端部都是实心线圈以防止每个端部脱落。
在鼓62被安装的状态下,通过充电辊支承件67接收充电辊弹簧68的推压力(弹力)的充电辊66在H方向上被推压,并且以预定的压力抵靠鼓62。当按压充电辊支承件67以抵抗充电辊弹簧68的推压力时,通过使充电辊支承件被引导表面101由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引导,充电辊支承件67可以在与H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此外,当鼓62在R方向旋转时,充电鼓66利用橡胶部分66b与鼓62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通过鼓62的旋转而沿着K方向被驱动旋转。
此外,如图16所示,在将盒B安装在设备主体A中的状态下,设置在设备主体A中的转印辊7设置成平行于鼓62的轴向方向并抵靠鼓62。转印辊7包括转印齿轮7a、转印部分7b和滑动部分7c。转印辊7的滑动部分7c与转印支承部件110接合,并由设备主体A可旋转地保持。鼓齿轮(齿轮部分)64a设置在非驱动侧鼓凸缘64中,并且转印齿轮7a和鼓齿轮64a彼此啮合。通过使转印齿轮7a接收来自鼓齿轮64a的驱动力,驱动力传递到转印辊7并且转印辊旋转。
接下来参照图17,将描述当鼓62处于停止状态时充电辊支承件67在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内的位置。充电辊支承件被引导表面101之间的宽度略小于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之间的宽度,并且在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和充电辊支承件被引导表面101之间设置间隙F。此外,充电辊支承件67能够在间隙F的区域内在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之间稍微移动。此外,充电辊支承件67相对于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的位置可以由充电辊弹簧68的推压方向或类似方向确定。在图18A中,示出了在充电辊弹簧68的中心轴线E与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平行地附接的情况下充电辊支承件67的位置。在图18B中,示出了在充电辊弹簧68的中心轴线E朝向鼓6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弯曲的情况下充电辊支承件67的位置。在图18C中,示出了在充电辊弹簧68的中心轴线E朝向鼓6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弯曲的情况下充电辊支承件67的位置。当观察充电辊弹簧68的与H方向正交的横截面时,充电辊弹簧68具有环形横截面。充电辊弹簧68的中心轴E定义为连接多个圆环的中心点的线。在图18B和18C的情况下,充电辊支承件67从弯曲的充电辊弹簧68接收恢复力矩G2。作为充电辊弹簧68弯曲的情况,可以想到充电辊弹簧68以一定角度安装在充电辊弹簧装配部分102中的情况。此外,弯曲可能由制造期间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和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的角度变化造成。当充电辊弹簧68是在其上未进行研磨的端部开口的弹簧或是端部闭合的弹簧时,由于充电辊弹簧68的底部表面以一定角度与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接触,因此可能弯曲发生。
接下来将描述当鼓62处于被驱动状态时充电辊支承件67在充电辊支承件引导表面91内的位置。如图19所示,当鼓62被驱动时,充电辊66受到由鼓62和橡胶部分66b之间的摩擦产生的I方向的力以及由支承件104和充电辊66的金属芯部分66a之间的滑动引起的滑动摩擦力矩G1。此外,如上所述,来自充电辊弹簧68的恢复力矩G2作用在充电辊支承件67上。充电辊支承件67的位置由以上力矩之间的动力学确定。例如,在G1和G2的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如图18B所示,充电辊支承件67将处于这样一个倾斜位置,在所述倾斜位置中,第二引导表面91b和第二被引导表面101b在S点处彼此接触,并且第一引导表面91a和第一被引导表面101a在Q点处彼此接触。此外,在G1和G2沿相反方向定向的情况下,当G1>G2时,位置如图18B所示;并且当G1<G2时,位置如图18C所示,充电辊支承件67将处于这样一个倾斜位置,在所述倾斜位置中,第二引导表面91b和第二被引导表面101b在N点处彼此接触,并且第一引导表面91a和第一被引导表面101a在V点处彼此接触。
发生充电辊抖动的详细机制
接下来参考图1、18A、18B、18C和20,将描述发生充电辊66抖动的机制。图20是用于描述充电辊保持配置的清洁单元60的横截面图。注意,在图20中,为了便于说明,与图19类似,第一引导表面91a与第一被引导表面101a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引导表面91b与第二被引导表面101b之间的间隙被扩大。
有这样的情况,其中由于齿轮精度以及诸如转印齿轮7a和鼓齿轮64a的驱动系统的负载变化的影响,鼓62的旋转速度略微发生变化(微小抖动发生)。当鼓62被驱动的同时发生抖动时,鼓62与橡胶部分66b之间的摩擦力可能改变,并且充电辊66的抖动或接触状态可能改变。结果,使用充电辊66充电的鼓62有不均匀充电发生,这成为图像上不利效果(诸如调色剂浓度不均)的诱因。
在上文中,存在滑动摩擦力矩G1由于鼓62的抖动而改变的情况。将描述这样的情况,其中恢复力矩G2作用在与滑动摩擦力矩G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以及其中滑动摩擦力矩G1在超过恢复力矩G2的大小和不超过恢复力矩G2的大小之间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充电辊支承件67的位置在图18B中的位置和图18C中的位置之间移位,以及充电辊支承件67的振动变大。当充电辊支承件67的振动以这种方式变大时,存在充电辊66的抖动或接触状态的变化变大的情况。由于鼓62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特别是在鼓62的设置鼓齿轮64a的非驱动侧的部分中更容易发生,存在充电辊支承件67的振动变大的情况。
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方式配置。换句话说,在与第一引导表面91a和第二引导表面91b平行的H方向上,在鼓的旋转方向R上布置在第一座放面92a下游的第二座放面92b比第一座放面92a更靠近充电辊66和鼓62之间的接触点CP。
在上文中,第一座放面92a和充电辊弹簧接收表面103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座放面92b和充电辊弹簧接收表面103之间的距离。因此,如图20所示,即使当充电辊66和鼓62处于相对停止状态时,充电辊弹簧68也朝向鼓6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弯曲。在上文中,第二引导表面91b和第二被引导表面101b之间的接触点(第二接触点)S比第一引导表面91a与第一被引导表面101a之间的接触点(第一接触点)Q在H方向上更靠近充电辊66和鼓62之间的接触点CP。
注意,第一座放面92a和第二座放面92b理想地设置有这样的高度,所述高度使第一座放面92a和第二座放面92b在H方向上充分靠近充电辊66和鼓62之间的接触点CP,从而使得恢复力矩G2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矩G1的方向相同。
通过具有上述配置,能够使恢复力矩G2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矩G1的方向相同,并且能够抑制充电辊支承件67的振动,从而能够使位置稳定在图18B和20所示的位置。结果,可以抑制不均匀充电,并且可以降低产生图像上的不利效果(诸如浓度不均)的可能性。
此外,如图21所示,通过在充电辊支承件67中设置台阶部,可以改变充电辊弹簧接收表面103和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之间的距离,以使充电辊弹簧68朝向鼓6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弯曲。
注意,根据鼓62的旋转速度如何变化,设置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二端侧(相当于鼓62的驱动侧)的充电辊支承件67不一定以上述方式配置。换句话说,如果以上面所述的方式配置设置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侧(鼓62的非驱动侧)(在该处容易发生鼓62的旋转速度变化)的至少充电辊支承件67,可以获得抑制不均匀充电的效果。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注意,在下文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详细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的部分。除非再次描述,材料和形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材料和形状类似。这样的部件将附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参照图22和图23,将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向充电辊66施加偏置电压的导电配置。图22是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设备主体A的一部分和清洁单元60的透视图,并且图23是用于描述充电辊保持配置的清洁单元60的横截面图。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主体的充电触点130和充电偏压电源(未示出)设置在设备主体A中,充电触点120设置在清洁框架中71。主体的充电触点130连接到充电偏压电源。注意,主体的充电触点130、充电辊弹簧68、金属芯部分66a由诸如金属的导电部件形成。充电辊支承件67由导电树脂形成。此外,充电触点120由金属板形成。因此,至少充电辊支承件67、充电辊弹簧68和充电触点120彼此电连接。
当盒B安装在设备主体A中时,主体的充电触点130与暴露在外部的充电触点120的接触部分120d接触并变成电连接。在成像期间,充电偏压电源通过主体电源触点130、充电触点120、充电辊弹簧68、充电辊支承件67以及金属芯部分66a将充电偏压施加到橡胶部分66b。
充电触点120的第一端部设置成暴露在外部作为接触部分120d,
并且触点座放面120a设置在第二端部的表面上。此外,在清洁框架71的充电结构保持部分90中,设置非触点座放面121b和附接表面121a来代替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触点座放面120a延伸到附接表面121a。如图23所示,充电辊弹簧68跨非触点座放面121b和触点座放面120a设置在附接表面121a上。注意,触点座放面120a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充电辊弹簧接合部93的上游,并且非触点座放面121b设置在其下游。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中,在H方向上,非触点座放面121b比触点座放面120a更靠近充电辊66和鼓62之间的接触点CP。
充电辊弹簧导电座放面121包括非触点座放面121b和触点座放面120a。充电辊弹簧68设置在充电辊弹簧导电座放面121与充电辊弹簧接收表面103之间。在上文中,充电辊弹簧68与触点座放面120a和非触点座放面121b的非触点座放面边缘部分121c接触。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触点座放面120a在鼓62的旋转方向R上设置在非触点座放面121b的上游,并且相比于非触点座放面121b,在H方向上设置在更远离充电辊66和鼓62之间的接触点CP的距离处。由此,充电辊弹簧68可以可靠地与触点座放面120a接触。因此,除了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效果之外,充电偏压可以以稳定的方式导通。
注意,根据鼓62的旋转速度如何变化,设置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相当于鼓62的驱动侧)的充电辊支承件67不一定以上述方式配置。换句话说,如果以上述方式配置设置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侧(鼓62的非驱动侧)(在该处容易发生鼓62的旋转速度的变化)上的至少充电辊支承件67,可以获得抑制不均匀充电的效果。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在第二引导表面91b和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之间设置有对充电辊弹簧68进行位置引导的引导表面140。在充电辊弹簧68中,与充电辊支承件67接触的部分(图24中的充电辊弹簧68的上部)被称为第一端部68a,并且与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接触的部分(图24中的充电辊弹簧68的下部)被称为第二端部68b。通过使充电辊弹簧68的第一端部68a装配到充电辊弹簧装配部(第一位置限制部)102,确定充电辊弹簧68的第一端部68a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通过使充电辊弹簧68的第二端部68b与引导表面(第二位置限制部)140接触,确定充电辊弹簧68的第二端部68b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由此,当U3是充电辊弹簧接收表面103与充电辊弹簧68的中心轴线E之间的交点,并且U4是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和中心轴线E之间的交点时,U4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位于U3的上游。换言之,充电辊弹簧68的第一端部与充电辊支承件67接合从而限制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并且第二端部在其位置通过引导表面140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被限制的同时由充电辊弹簧座放面92保持。由此,充电辊弹簧68的第一端部68a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第二端部68b的下游。
在对充电辊弹簧68的第一端部68a中的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下游点68a1的位置与充电辊弹簧68的第二端部68b中的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的最下游点68b1的位置进行比较的同时,将进行说明。换句话说,点68a1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点68b1的下游。
利用这种配置,弯曲的充电辊弹簧68的恢复力矩G2的取向可以与滑动摩擦力矩G1的方向相同。因此,在图20所示的充电辊66和鼓62相对于彼此相对停止的状态中,充电辊支承件67设置成使得,在H方向上,接触点S比接触点Q更接近接触点CP。通过将充电辊支承件67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可以抑制充电辊支承件67的振动并且可以稳定其位置。
注意,根据鼓62的旋转速度如何变化,设置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二端侧(相当于鼓62的驱动侧)的充电辊支承件67不一定以上述方式配置。换句话说,如果以上述方式配置设置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侧(鼓62的非驱动侧)(在该处容易发生鼓62的旋转速度的变化)上的至少充电辊支承件67,可以获得抑制不均匀充电的效果。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5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组合。换句话说,与触点座放面120a的位置相比,非触点座放面121b在H方向更高更靠近鼓62,并且此外设置引导表面140,使得充电辊导电座放面121与中心轴线E之间的交点U5在鼓62的旋转方向上位于交点U3的上游。同样,在这样的构造中,如图20所示,其中充电辊66和鼓62相对于彼此相对停止,充电辊支承件67设置成使得,在H方向上,接触点S比接触点Q更接近接触点CP。如上所述,即使当上述构造组合时,也可以抑制充电辊支承件67的振动,并且可以稳定其位置而不会损失每个效果。
注意,根据鼓62的旋转速度如何变化,设置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二端侧(相当于鼓62的驱动侧)的充电辊支承件67不一定以上述方式配置。换句话说,如果以上述方式配置设置在充电辊66的纵向方向上的第一端侧(鼓62的非驱动侧)(在该处容易发生鼓62的旋转速度的变化)上的至少充电辊支承件67,可以获得抑制不均匀充电的效果。
本公开能够抑制与感光部件接触的辊的振动并且防止在图像上产生不利效果。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该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包括:
可旋转的感光部件;
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在旋转轴线方向的一端侧上,所述驱动部件传递使所述感光部件旋转的驱动力;
辊,所述辊与所述感光部件接触并且与所述感光部件一起旋转;
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辊的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所述一端侧上;以及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推压所述支承部件,使得所述辊与所述感光部件接触,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由所述支承部件支撑,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与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由座放面支撑,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由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座放面支撑,使得在所述辊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接收来自所述弹性部件的力而形成的、围绕所述辊的旋转轴线作用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力矩的方向与在所述辊旋转的状态下通过接收由所述辊的旋转产生的力而形成的、围绕所述辊的旋转轴线作用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力矩的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座放面包括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第一座放面和第二座放面,所述第一座放面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座放面的上游,并且
其中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推压方向上,所述第二座放面设置成比所述第一座放面更靠近所述辊和所述感光部件之间的接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座放面是电连接到所述弹性部件的触点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支承部件接触,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受到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中的第一位置限制部的限制,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的与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座放面接触,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受到设置在所述座放面中的第二位置限制部的限制,并且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所述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辊通过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而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在所述感光部件的在所述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上,所述感光部件包括驱动力接收部分,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分接收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辊是充电辊,电压施加到所述充电辊并且所述充电辊对所述感光部件充电。
8.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包括:
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感光部件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上,所述驱动部件传递使所述感光部件旋转的驱动力;
辊,所述辊与所述感光部件接触并且与所述感光部件一起旋转;
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辊的承载部件,所述承载部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上;以及
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推压所述承载部件,使得所述辊与所述感光部件接触,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由所述承载部件支撑,并且所述螺旋弹簧的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由座放面支撑,
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由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座放面支撑使得所述螺旋弹簧的轴线向着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以突出的形状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座放面包括与所述螺旋弹簧接触的第一座放面和第二座放面,所述第一座放面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座放面的上游,并且
其中在所述螺旋弹簧的推压方向上,所述第二座放面设置成比所述第一座放面更靠近所述辊和所述感光部件之间的接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座放面是电连接到所述螺旋弹簧的触点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承载部件接触,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受到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件中的第一位置限制部的限制,
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座放面接触,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受到设置在所述座放面中的第二位置限制部的限制,并且
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游。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辊通过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而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在所述感光部件的在所述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上,所述感光部件包括驱动力接收部分,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分接收驱动力。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辊是充电辊,电压施加到所述充电辊并且所述充电辊对所述感光部件充电。
15.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包括:
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上,所述驱动部件传递使所述感光部件旋转的驱动力;
辊,所述辊与所述感光部件接触并且与所述感光部件一起旋转;
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辊的承载部件,所述承载部件设置在所述感光部件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所述一端侧上;以及
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推压所述轴承部件,使得所述辊与所述感光部件接触,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由所述承载部件支撑,并且所述螺旋弹簧的与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由座放面支撑,
其中所述座放面包括与所述螺旋弹簧接触的第一座放面和第二座放面,所述第一座放面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座放面的上游,并且
其中在所述螺旋弹簧的推压方向上,所述第二座放面设置成比所述第一座放面更靠近所述辊和所述感光部件之间的接触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座放面是电连接到所述螺旋弹簧的触点的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承载部件接触,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受到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件中的第一位置限制部的限制,
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座放面接触,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受到设置在所述座放面中的第二位置限制部的限制,并且
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第一端部在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第二端部的下游。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辊通过所述感光部件的旋转而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在所述感光部件的在所述辊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上,所述感光部件包括驱动力接收部分,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分接收驱动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单元,
其中所述辊是充电辊,电压施加到所述充电辊并且所述充电辊对所述感光部件充电。
CN201810479254.4A 2017-05-19 2018-05-18 成像单元 Active CN108957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0056A JP6957199B2 (ja) 2017-05-19 2017-05-19 感光体ユニット
JP2017-100056 2017-05-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7976A true CN108957976A (zh) 2018-12-07
CN108957976B CN108957976B (zh) 2022-01-11

Family

ID=64271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9254.4A Active CN108957976B (zh) 2017-05-19 2018-05-18 成像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466641B2 (zh)
JP (1) JP6957199B2 (zh)
KR (1) KR102247238B1 (zh)
CN (1) CN1089579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7522B2 (ja) * 2018-11-06 2023-03-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4236987B (zh) * 2022-01-24 2022-08-23 徐州贝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办公机械的激光式打印机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52A (zh) * 1995-03-27 1997-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象装置驱动力传动部件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
JPH11288199A (ja) * 1998-04-01 1999-10-19 Ricoh Co Ltd 被記録材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KR20000004375U (ko) * 1998-08-05 2000-03-06 윤종용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전사롤러 고정장치
JP2000132025A (ja) * 1998-10-23 2000-05-12 Canon Inc 清掃部材及び清掃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清掃装置及び清掃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144819A (en) * 1997-12-22 2000-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applying voltage to charging member and charging apparatus
EP1168108A2 (en) * 2000-06-28 2002-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rocess cartridge
JP2004077972A (ja) * 2002-08-21 2004-03-11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98157A (ja) * 2004-04-13 2005-10-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743972A (zh) * 2004-09-02 2006-03-08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2007121544A (ja) * 2005-10-26 2007-05-1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53730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sm for reducing pressing force between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transferring member
JP2008310365A (ja) * 1996-09-26 2008-12-2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15152A (zh) * 2007-02-19 2009-08-2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639659A (zh) * 2008-07-31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1799652A (zh) * 2009-02-06 2010-08-11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56646A (ja) * 2009-04-27 2010-11-11 Kyocera Mita Corp 現像剤供給機構
US20110188887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2013484U (zh) * 2010-11-26 2011-10-19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盒、使用其的处理盒及使用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2533716U (zh) * 2012-04-01 2012-11-14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粉盒弹性结构
JP2013228506A (ja) * 2012-04-25 2013-11-07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76642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5028545A (ja) * 2013-07-30 2015-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062439A (ja) * 2015-09-25 2017-03-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帯電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70044038A (ko) * 2015-10-14 2017-04-24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6355B2 (ja) * 2001-09-27 2005-10-1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機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5110569B2 (ja) 2006-11-02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922463B2 (ja) * 2017-06-19 2021-08-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52A (zh) * 1995-03-27 1997-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象装置驱动力传动部件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
JP2008310365A (ja) * 1996-09-26 2008-12-2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144819A (en) * 1997-12-22 2000-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applying voltage to charging member and charging apparatus
JPH11288199A (ja) * 1998-04-01 1999-10-19 Ricoh Co Ltd 被記録材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KR20000004375U (ko) * 1998-08-05 2000-03-06 윤종용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전사롤러 고정장치
JP2000132025A (ja) * 1998-10-23 2000-05-12 Canon Inc 清掃部材及び清掃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清掃装置及び清掃装置の製造方法
EP1168108A2 (en) * 2000-06-28 2002-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rocess cartridge
JP2004077972A (ja) * 2002-08-21 2004-03-11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98157A (ja) * 2004-04-13 2005-10-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743972A (zh) * 2004-09-02 2006-03-08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2007121544A (ja) * 2005-10-26 2007-05-1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53730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sm for reducing pressing force between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transferring member
CN101515152A (zh) * 2007-02-19 2009-08-2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639659A (zh) * 2008-07-31 2010-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1799652A (zh) * 2009-02-06 2010-08-11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56646A (ja) * 2009-04-27 2010-11-11 Kyocera Mita Corp 現像剤供給機構
US20110188887A1 (en) * 2010-01-29 2011-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2013484U (zh) * 2010-11-26 2011-10-19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盒、使用其的处理盒及使用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2533716U (zh) * 2012-04-01 2012-11-14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粉盒弹性结构
JP2013228506A (ja) * 2012-04-25 2013-11-07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76642A (zh) * 2013-03-26 2014-10-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5028545A (ja) * 2013-07-30 2015-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062439A (ja) * 2015-09-25 2017-03-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帯電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70044038A (ko) * 2015-10-14 2017-04-24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赤华: ""激光打印机感光鼓组件的常见故障"", 《电脑入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33785A1 (en) 2020-01-30
US10466641B2 (en) 2019-11-05
KR102247238B1 (ko) 2021-05-03
JP6957199B2 (ja) 2021-11-02
KR20180127237A (ko) 2018-11-28
JP2018194736A (ja) 2018-12-06
US10845723B2 (en) 2020-11-24
US20180335746A1 (en) 2018-11-22
CN108957976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7449B (zh) 盒及使用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643774B2 (en) Roller spac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7430387B2 (en) Developing uni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US7570901B2 (en) Roller spac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069003A (zh) 盒和成像装置
US746384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US8208845B2 (en) Bearing structure, toner stora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bearing structure
CN108957976A (zh) 成像单元
US8849164B2 (en) Developer storage body,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35705B1 (en) Rotor bearing member, photoconductor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980251A (zh)
JP20121132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8226B2 (ja) トナー収容容器のシール機構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JP2012242770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27881B2 (ja) 現像装置
JP709835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US2018010112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8416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JP2006030968A (ja) 湿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7082A (ja) 現像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133077A (ja) 現像装置
CN105700307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2128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4227A (ja) 現像装置
JP2007240772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