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0307B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0307B
CN105700307B CN201510844230.0A CN201510844230A CN105700307B CN 105700307 B CN105700307 B CN 105700307B CN 201510844230 A CN201510844230 A CN 201510844230A CN 105700307 B CN105700307 B CN 105700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roll
shaft member
bearing portion
image
lin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42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0307A (zh
Inventor
柏本昌广
辻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700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0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0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0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03G15/0921Details concerning the magnetic brush roller structure, e.g. magnet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装置,具备显影辊,及使显影辊在相对感光体鼓接触分离的两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撑显影辊的旋转轴的轴承部,按压轴承部的按压部件,轴部件,施力部件,线部件。线部件连结轴承部与轴部件,根据施力部件的施加力向使轴承部从感光体鼓分离的方向施力,在施力部件的施加力解放时,顺着按压部件的按压使轴承部向靠近感光体鼓的方向移动。根据本发明,在不使结构变复杂的前提下,优化组装性,使显影辊相对图像载体的接触分离动作更加圆滑地进行,从而能够提高更换显影装置时的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使显影辊相对图像载体接触分离的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相片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通过显影辊向感光体鼓(图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供应显影剂而生成调色剂图像。该显影装置中,为了能够进行上述显影剂的供应,显影辊被配置为相对感光体鼓接触程度的邻接状态,然而,为了在维护(maintenance)等时能够不损坏感光体鼓地取出显影装置,设置有一机构,该机构使显影辊从邻接感光体鼓的状态移动到分离的位置。
例如,已知存在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由臂(arm)部件与轴(shaft)部件构成的显影辊的移动机构,其中该臂部件能与显影辊一体旋转而安装,该轴部件被配置为可沿着显影辊的轴向移动,且在轴向上移动时使臂部件与显影辊一体旋转。另外,还已知存在一种显影辊移动机构,其通过滑动辅助部件使上述轴部件圆滑地滑动。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及上述机构中,根据显影辊相对感光体鼓按压的力量的状况、臂部件及轴部件等的零件尺寸的公差或组装误差等,对上述轴部件所施加的负载存在较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风险:轴部件无法圆滑地移动,且无法稳定地进行使显影辊相对感光体鼓接触或分离的动作。另外,专利文献3所示的机构的情况中,存在滑动辅助部件的尺寸较小而难以组装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解决这种问题,在不使结构变复杂的前提下,优化组装性,使显影辊相对图像载体的接触分离动作更加圆滑地进行,从而能够提高更换鼓单元(drum unit)及显影装置时的作业效率。
即,本发明一方面涉及的显影装置具备:
显影辊,其向形成于图像载体的静电潜影供应显影剂;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显影辊在所述图像载体抵接于所述显影辊的抵接位置与所述显影辊从所述图像载体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具备:
轴承部,其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旋转轴,并被覆盖所述显影辊及所述移动机构的壳体摇动自如地支撑;
按压部件,其向接近所述图像载体的方向按压所述轴承部;
轴部件,其以可在所述显影辊的轴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
施力部件,其向所述轴向中的一方向对所述轴部件施力;
线材,其连结所述轴承部与所述轴部件,根据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一方向的施加力克服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向使所述轴承部从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施力,并且,响应于所述轴部件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根据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的解放,顺着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使所述轴承部向靠近所述图像载体的方向移动。
另外,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上述显影装置;
图像载体,其接收从所述显影辊供应的所述显影剂;
曝光装置,其曝光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生成所述静电潜影;
转印装置,其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转印部件,其中所述调色剂图像由所述静电潜影根据所述显影辊供应的所述显影剂显影而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正截面图;
图2为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从与图2不同的方向观察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显影装置的侧截面图;
图5为示出显影辊的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观察显影辊的移动机构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显影辊及磁辊的轴承部的立体图;
图8为示出显影辊及磁辊的轴承部的侧面图;
图9(A)为示出一轴承部侧的线部件在壳体中安装的立体图;
图9(B)为示出从与图9(A)不同的角度观察一轴承部侧的线部件在壳体中安装的立体图;
图10(A)为示出另一轴承部侧的线部件在壳体中安装的立体图;
图10(B)为示出从与图10(A)不同的角度观察另一轴承部侧的线部件在壳体中安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正截面图。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为兼具例如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及传真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为在装置主体11具备操作部47、图像形成部12、定影部13、送纸部14、原稿供应部6及图像读取部5等而构成。
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执行的各种动作及处理,操作部47接收来自操作者的图像形成动作执行指示、原稿读取动作执行指示等指示。
在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图像读取动作的情况下,图像读取部5光学地读取原稿供应部6所供应的原稿的图像,或者原稿放置玻璃161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图像读取部5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被保存到内置HDD或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等。
在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情况下,基于原稿读取动作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或者从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或者内置HDD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等,图像形成部12在作为记录媒介的记录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记录纸P由送纸部14供应。图像形成部12的图像形成单元12M、12C、12Y及12Bk分别具备:感光体鼓121、向感光体鼓121供应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22、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盒(toner cartridge)(未图示)、带电装置123、曝光装置124、一次转印辊126。
在进行彩色打印时,图像形成部12的洋红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2M、青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2C、黄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2Y及黑色用的图像形成单元12Bk,分别基于构成图像数据的各种颜色成分所构成的图像,通过带电、曝光及显影工序在感光体鼓12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26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5,其中中间转印带125架设于驱动辊125A与从动辊125B之间。
中间转印带125的外周面设置有供调色剂图像转印的图像承载面,且中间转印带125在与感光体鼓121的周面抵接的状态下被驱动辊125A驱动。中间转印带125与各个感光体鼓121同步,并在驱动辊125A与从动辊125B之间环形运转。
通过调整转印时机,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5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25上重合,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辊210与驱动辊125A夹着中间转印带125的缝隙部N,二次转印辊210将中间转印带125的表面形成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该记录纸P从送纸部14经由运送通道190运送过来。此后,定影部13通过热压接合将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固定于记录纸P中。定影处理完成后的、完成彩色图像形成的记录纸P从排出托盘151排出。
在架设于从动辊125B上的中间转印带125部分,设置有清洁装置(清扫部)70。该清洁装置70回收中间转印带125的外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
接着,对上述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所具备的显影装置12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显影装置122的立体图。图3为从与图2不同的方向观察显影装置122的立体图。图4为显影装置122的侧截面图。并且,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所具有的显影装置122之间为相同的结构。
显影装置122具有构成外部形状容器的壳体20。壳体20内部贮存有调色剂(显影剂的一个例子。也可为两种成分的调色剂。该情况下为调色剂及供纸器(Carrier))。显影装置122在壳体20内具备第一螺旋给料机(Spiral Feeder)21、第二螺旋给料机22、磁辊23、显影辊24。
第一螺旋给料机21在搅拌省略图示的调色剂容器(Toner Container)所补给的调色剂的同时,沿其旋转轴方向输送调色剂。第二螺旋给料机22将从该第一螺旋给料机21传递来的调色剂沿着自身的旋转轴方向,即与第一螺旋给料机21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磁辊23通过磁力回收第二螺旋给料机22输送的调色剂,并供应给显影辊24。显影辊24接收磁辊23输送来的调色剂,并将该调色剂供应给感光体鼓121的周面的潜影区域。
显影辊24例如具备磁辊(Magnet Roller)241与显影套筒(sleeve)242。显影套筒242外装于磁辊241上。显影套筒242被配置在与感光体鼓121的表面及磁辊23邻接的位置。显影套筒242及磁辊23被后述的轴承部101旋转自如地轴支撑。轴承部101被安装为可相对壳体20摇动。显影套筒242由铝等非磁性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其表面粗糙度Rz被做成在例如10μm以下。
磁辊(磁性体)241为固定设置在显影套筒242内的永磁体。磁辊241具有S极与N极在圆周方向上交互排列的多个磁极,向显影套筒242产生磁场。另外,显影辊24保持与图像载体即感光体鼓121抵接的状态(但是,严密但具有一定的间隔地正对着的状态)。显影辊24与感光体鼓121正对的区域为显影区域,该显影区域用于向感光体鼓121供应显影套筒242上所承载的调色剂。例如,为了向感光体鼓121供应调色剂,在显影套筒242上施加直流电与交流电重叠的显影偏压(bias)。
显影套筒242的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套筒242的旋转(图4中的箭头方向的旋转),向上述显影区域输送。通过在显影套筒242上施加显影偏压,上述显影区域处显影套筒242与感光体鼓121之间产生电位差,显影套筒242上的调色剂移动至感光体鼓121,感光体鼓121上的静电潜影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接着,参照上述图2及图3,还有新的图5至图8,对显影装置122中使显影辊24相对感光体鼓121接触分离的移动机构进行说明。图5为示出显影辊24的移动机构的立体图。图6为示出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观察显影辊24的移动机构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示出显影辊24及磁辊23的轴承部的立体图。图8为示出显影辊24及磁辊23的轴承部的侧面图。
移动机构100在显影辊24相对感光体鼓121抵接的抵接位置,与显影辊24从感光体鼓121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使显影辊24移动的机构。
移动机构100具备轴承部101、按压部件102、轴部件103、施力部件1032、线(wire)部件(线材的一个例子)104、导向部28。
轴承部101通过显影辊用轴承部1011旋转自如地支撑显影辊24。轴承部101还通过磁辊用轴承部1012旋转自如地支撑磁辊23。轴承部101以该磁辊23的旋转轴作为该轴承部101的摇动的旋转轴而安装在壳体20上。
按压部件102例如为压缩弹簧等,一端部安装到壳体20,另一端部安装到轴承部101。按压部件102向接近感光体鼓121的方向按压轴承部101。轴承部101承受按压部件102的按压,在相对感光体鼓121接触分离的方向(图8所示的箭头方向C、D)上,以磁辊23的旋转轴作为所述摇动的旋转轴而旋转。
轴部件103被设置在壳体20上可在显影辊24的轴向上往复移动。
线部件104由具有可挠性的线状的单线材形成,其一端部安装到轴承部101,另一端部安装到轴部件103,由此,连结轴承部101与轴部件103。
在轴承部101的轴向两端部的位置,轴承部101分别相对显影辊24及磁辊23而安装。线部件104分别安装在这各个轴承部101上。
如图3所示,壳体20的外壁部201设置有导向部28,该导向部28用于在上述轴向上引导轴部件103。导向部28具备多个上导向部281与多个下导向部282。
上导向部281为在图3中从外壁部201向侧方突出的凸部形状。多个上导向部281沿上述轴向并排设置在轴部件103在外壁部201中的配置位置。上导向部281被设置在其下表面部与外壁部201上配置的轴部件103的上表面部接触的位置。
下导向部282也为在图3中从外壁部201向上方突出的凸部形状。多个下导向部282沿上述轴向并排设置在轴部件103在外壁部201中的配置位置。下导向部282被设置在其内侧部与外壁部201上配置的轴部件103的外侧部接触的位置。
像这样地,根据多个上导向部281,轴部件103的上表面部得以支撑,根据多个下导向部282,轴部件103的外侧部得以支撑。通过这两种部件的支撑,轴部件103被在外壁部201上沿上述轴向滑动(slide)移动自如地导引。
另外,轴部件103上安装有施力部件1032。施力部件1032由拉伸弹簧等构成,其一端部安装到轴部件103,另一端部安装到下导向部282中的一个。据此,通过施力部件1032的施加力,轴部件103在壳体20的外壁部201上的位置,被保持在如图3及图4所示的位置。即,图3所示的轴部件103的位置表示,轴部件103被施力部件1032最大限度地向图3的箭头方向A,即,壳体20的侧面20A这一侧牵引的状态。在此,该状态作为初始位置(Home Position)。
并且,显影装置122被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而安装,使得壳体20的侧面20A这一侧成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部(站立于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面部正对的位置的操作者来看的手边侧)。
另外,轴部件103位于上述初始位置时,轴部件103的一端部1035构成为从壳体20的侧面20A露出。轴部件103的该露出的一端部1035在上述轴向(图3所示的箭头B方向)上,被从壳体20的外侧向内侧按压,据此,轴部件103克服施力部件1032的施加力,能够在上述轴向上沿箭头B方向移动。若轴部件103从该按压解放出来,则由于施力部件1032的施加力,轴部件103向箭头A方向移动,返回上述初始位置。
在此,线部件104具有第一线部1041、第二线部1042、第三线部1043。第一线部1041在轴承部101与感光体鼓121之间的接触远离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朝向外壁部201中的轴部件103的方向上延伸。第二线部1042相对第一线部1041曲折,并向轴部件103的配置位置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部1042在与第一线部1041垂直的方向上曲折,向各图中下方的方向延伸。第三线部1043相对第二线部1042进一步曲折,经由该曲折部在显影辊24的轴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线部1043在与第二线部1042垂直的方向上曲折,第三线部1043在轴部件103的上述移动方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线部件104的第一线部1041侧的端部104A,被卡止部1015所卡止,该卡止部1015设置在轴承部101的上部。另外,线部件104的第三线部1043侧的端部104B,被轴部件103所卡止。
并且,轴承部101如上述那样地,在其轴向两端部的位置相对显影辊24及磁辊23而安装,各线部件104被安装在轴部件103上。
接着,对线部件104相对壳体20的安装进行说明。图9(A)为示出轴承部101A侧的线部件104在壳体20中安装的立体图,图9(B)为示出从与图9(A)不同的角度观察轴承部101A侧的线部件104在壳体20中安装的立体图。图10(A)为示出轴承部101B侧的线部件104在壳体20中安装的立体图,图10(B)为示出从与图10(A)不同的角度观察轴承部101B侧的线部件104在壳体20中安装的立体图。
如图9(A)、9(B)所示,对于安装于轴承部101A的线部件104,首先,其第一线部1041与第二线部1042之间的曲折部,被壳体20上设置的支撑部205所支撑。另外,第二线部1042及第三线部1043之间的曲折部,被壳体20上设置的支撑部206所支撑。这些支撑部205、206被设为沿各曲折部的形状。
在各曲折部如上述那样被支撑部205、206所支撑的状态下,线部件104的端部104A被安装到轴承部101,另一端部104B被安装到轴部件103。当轴部件103被施力部件1032在图3所示的箭头A方向上施力而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时,线部件104被设置为保持不具有挠曲的绷紧状态。
另外,如图10(A)、10(B)所示,对于安装于轴承部101B的线部件104,其第一线部1041与第二线部1042之间的曲折部,也被壳体20上设置的支撑部207所支撑。第二线部1042及第三线部1043之间的曲折部,被壳体20上设置的支撑部204所支撑。这些支撑部207、204被设为沿各曲折部的形状。
在各曲折部如上述那样被支撑部207、204所支撑的状态下,线部件104的端部104A被安装到轴承部101,另一端部104B被安装到轴部件103。因此,与轴承部101A侧的线部件104相同地,在轴部件103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线部件104被设置为保持不具有挠曲的绷紧状态。
轴部件103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根据线部件104的绷紧及线部件104的上述第一线部1041、第二线部1042、第三线部1043的形状,施力部件1032沿图3的A方向的施力会被变换为沿图8的箭头C所示的旋转方向对轴承部101的施加力。
在此,施力部件1032被设置为如下结构:其具有的施加力比上述按压部件102对轴承部101A按压的按压力要大。因此,在该状态下,轴承部101处于下述状态:可沿图8的箭头C所示的方向一直旋转至可摇动的临界位置。
再参照图3、图5及图7对轴承部101随轴部件103的移动而摇动进行说明。
在未从外部对轴部件103施加按压的状态下,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机构100由于施力部件1032的施加力而位于初始位置(图3所示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若从壳体20的侧面20A露出的轴部件103的端部1035被向箭头B方向按压,则轴部件103克服施力部件1032的施加力,在导向部28的引导下,沿显影辊24的轴向(箭头B方向)移动。
此时,由于上述各线部件104各自的端部104B被安装在轴部件103上,因此,各线部件104因上述轴部件103的移动而被按压向箭头B方向。据此,通过线部件104的端部104B,第三线部1043伴随轴部件103的移动而受到按压。受到该按压,与第三线部1043垂直的第二线部1042发生挠曲。据此,线部件104的绷紧状态得以解除。
通过解除该线部件104的绷紧状态,上述图8所示的箭头C方向的,即,使显影辊24从感光体鼓121避开的方向上的、线部件104的施加力得以降低。在此,上述按压部件102的按压力,被设置得比在该绷紧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下的线部件104及施力部件1032的施加力要大。因此,通过解除该线部件104的绷紧状态,在按压部件102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轴承部101向图8所示的箭头D方向,即,使显影辊24靠近感光体鼓121的方向旋转。线部件104的全长及挠曲量、施力部件1032的施加力被设置为:通过像上述那样地解除线部件104的绷紧状态,轴承部101沿箭头D方向旋转时,显影辊24旋转至与感光体鼓121抵接的位置。
接着,参照上述图3,对外装盖的打开闭合与上述轴部件103的移动的关系进行说明,其中外装盖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11的前面部。
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11的前面部设置有外装盖11A,外装盖11A用于露出装置主体11的内部的图像形成部12。并且,在该外装盖的内壁面,即,与图像形成部12的各显影装置122正对的位置,设置有向图像形成部12的方向突出的凸部11B。该凸部11B形成为:在外装盖闭合的状态下,凸部11B的位置与突出量为,与从显影装置122的侧面20A露出的轴部件103的端部1035抵接,向图3的箭头B方向,即显影装置122的内侧按压端部1035的位置与突出量。
因此,被上述按压作用的轴部件103向箭头B方向移动,由此,各显影装置122的移动机构100中的线部件104产生挠曲。据此,通过按压部件102的按压,轴承部101变成如下状态:显影辊24旋转至与感光体鼓121抵接。
在此,在维护图像形成部12或显影装置122时,若操作者打开上述外装盖11A,使显影装置122露出,则从显影装置122的侧面20A露出的轴部件103的端部1035,会从外装盖11A上设置的上述凸部11B的按压中解除出来。因此,在施力部件1032施力的作用下,轴部件103移动至初始位置。据此,线部件104变成绷紧状态,轴承部101克服按压部件102的按压而旋转至显影辊24从感光体鼓121避开的位置。
据此,操作者进行维护等时,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向图3的箭头A方向抽出显影装置122时,显影辊24能够保持从感光体鼓121远离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加圆滑地进行显影辊24相对感光体鼓121的接触分离动作。因此,在更换感光鼓单元、显影装置122时,使显影辊24从感光体鼓121避开,能够防止相互之间的接触导致的损坏,并且,由于作业人员可无需担心该损坏地从装置主体11的内部抽出显影辊24、感光鼓单元,因此能够提高更换感光鼓单元、显影装置122时的作业效率。例如,不仅售后人员进行显影装置122的更换作业容易,而且用户层面也能够简单地进行显影装置122的更换作业,也能够缩短作业时间。另外,如上所述,移动机构100可由具备轴承部101、按压部件102、轴部件103、施力部件1032、线部件(线材的一个例子)104、导向部28简易的机构构成,因此,不会使移动机构100的组装变复杂。
并且,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有各种变形。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彩色复合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这仅仅为一个例子,还可为黑白复合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利用图1至图10所示的结构及处理,仅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旨意不在于将本发明限定为该结构及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及旨意的情况下,明显还可得到本发明的各种修正方式及变更方式。另外,本发明应理解为不限定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例示的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影辊,其向形成于图像载体的静电潜影供应显影剂;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显影辊在所述图像载体抵接于所述显影辊的抵接位置与所述显影辊从所述图像载体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具备:
轴承部,其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旋转轴,并被覆盖所述显影辊及所述移动机构的壳体摇动自如地支撑;
按压部件,其向接近所述图像载体的方向按压所述轴承部;
轴部件,其以可在所述显影辊的轴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
施力部件,其向所述轴向中的一方向对所述轴部件施力;
线材,其连结所述轴承部与所述轴部件,根据所述施力部件向所述一方向的施加力克服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向使所述轴承部从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施力,并且,响应于所述轴部件向与所述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根据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加力的解放,顺着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使所述轴承部向靠近所述图像载体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磁辊,其向所述显影辊供应所述显影剂,以与所述显影辊正对且平行的姿势,配置于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所述轴承部还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磁辊,以该磁辊的旋转轴作为所述摇动的旋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材由具有可挠性的单线材形成,具有:第一线部,其在所述轴承部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的接触分离方向上延伸;第二线部,其相对所述第一线部曲折,并向所述轴部件延伸,所述轴部件靠近所述磁辊而配置;第三线部,其相对所述第二线部曲折,经由该曲折部在所述轴向上延伸;
所述壳体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一线部及第二线部之间的所述曲折部;
所述第三线部的顶端部安装于所述轴部件;
所述轴部件在所述轴向上从维持所述线材处于绷紧状态的初始位置开始,从所述第三线部的所述顶端部向所述第二线部及第三线部之间的所述曲折部移动时,所述线材被挠曲,顺着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所述轴承部变为可向靠近所述图像载体的方向移动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件的一端部从所述壳体露出,通过在所述轴向上按压该露出的部分,所述轴部件从所述第三线部的所述顶端部向所述第二线部及第三线部之间的所述曲折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显影辊的两端部;
所述线材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轴承部,这各个线材的所述第三线部的所述顶端部安装于所述轴部件。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图像载体,其接收从所述显影辊供应的所述显影剂;
曝光装置,其曝光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生成所述静电潜影;
转印装置,其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转印部件,其中所述调色剂图像由所述静电潜影根据所述显影辊供应的所述显影剂显影而形成。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
图像载体,其接收从所述显影辊供应的所述显影剂;
曝光装置,其曝光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生成所述静电潜影;
转印装置,其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转印部件,其中所述调色剂图像由所述静电潜影根据所述显影辊供应的所述显影剂显影而形成;
外装盖,其设置于本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用于露出图像形成部;
凸部,其位于所述外装盖的内壁面,设置于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所述显影装置正对的位置,并向所述图像形成部的方向突出,
其中,所述轴部件的所述一端部,所述外装盖闭合时,受到所述凸部的所述按压,在所述外装盖打开时,从所述凸部的所述按压中解放出来。
CN201510844230.0A 2014-12-12 2015-11-26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700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2469 2014-12-12
JP2014252469A JP6256324B2 (ja) 2014-12-12 2014-12-12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0307A CN105700307A (zh) 2016-06-22
CN105700307B true CN105700307B (zh) 2018-05-25

Family

ID=5580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4230.0A Active CN105700307B (zh) 2014-12-12 2015-11-26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29568B1 (zh)
JP (1) JP6256324B2 (zh)
CN (1) CN10570030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802A (zh) * 2005-08-31 2007-04-2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1873A (en) * 1986-11-28 1989-07-25 Mita Industrial Co., Ltd. Developing device
JPH0633471Y2 (ja) * 1988-05-24 1994-08-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61171A (ja) * 1992-11-18 1994-06-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47130B1 (ko) * 2003-07-04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인쇄기
JP4318704B2 (ja) 2005-08-31 2009-08-2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80385B2 (ja) 2006-06-30 2012-02-2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94277B1 (ko) * 2007-09-28 2014-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유닛과,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유닛 제거 방법
JP5435983B2 (ja) * 2009-03-02 2014-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ベルトユニット
JP5481424B2 (ja) * 2011-05-11 2014-04-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65856B2 (ja) * 2012-08-20 2015-08-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94128B2 (ja) * 2013-08-22 2016-03-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802A (zh) * 2005-08-31 2007-04-2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56324B2 (ja) 2018-01-10
CN105700307A (zh) 2016-06-22
JP2016114725A (ja) 2016-06-23
US9329568B1 (en) 2016-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5652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가지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47934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132747A (zh) 显像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757613B2 (en) Feed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feed assembly
JP47611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86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0604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00307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5365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249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8195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tachable component
JP5483017B2 (ja)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72235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11596535A (zh) 程序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10112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880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53755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828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982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201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16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515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97750B2 (ja) 給紙構造体
CN10551853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406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