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4760A - 发动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4760A
CN108884760A CN201780015821.4A CN201780015821A CN108884760A CN 108884760 A CN108884760 A CN 108884760A CN 201780015821 A CN201780015821 A CN 201780015821A CN 108884760 A CN108884760 A CN 108884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body
engine
cooling water
sta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58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柏昂希
长绳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784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1857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784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18700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33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4457A/zh
Priority to CN202311643358.1A priority patent/CN1175144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4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4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0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venting or purifying means, e.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3Mounting or connecting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relative to the machine or engine; Details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02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 F02F7/0068Adaptations for other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65Shape of casings for other machine parts and purposes, e.g. utilisation purposes, safety
    • F02F7/0073Adaptations for fitting the engine, e.g. front-plates or bell-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3Layout, e.g. schematics
    • F02M26/28Layout, e.g. schematics with liquid-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ol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or materials
    • F02M26/32Liquid-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06Assembling or mounting of star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5/00Starting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cal power storage
    • F02N5/04Starting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cal power storage of inertia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3Mounting or connecting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relative to the machine or engine; Details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 F01M2011/031Mounting or connecting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relative to the machine or engine; Details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F01M2011/033Mounting or connecting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relative to the machine or engine; Details of lubricant purify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comprising coolers or heat 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在发动机装置中,在缸体(6)的一侧部配置有:与曲轴(5)一体旋转的飞轮,并且设置有:在发动机起动时将旋转力传递至飞轮的启动器(20)。飞轮罩(7)对飞轮进行收容,并且飞轮罩具有用于安装启动器(20)的启动器安装座,飞轮罩(7)安装于缸体(6)的上述一侧部。启动器(20)被配置于:在与曲轴心(300)方向相正交、且与缸体(6)的缸盖接合面(341)相平行的方向上,比飞轮罩(7)中的靠发动机最外侧的部位更靠向发动机内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发动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发动机装置,特别涉及在缸体的一侧部配置有与曲轴一体旋转的飞轮、并且设置有在发动机起动时将旋转力传递至飞轮的启动器的发动机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种在缸体的一侧部配置有与曲轴一体旋转的发动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飞轮的外周安装有:与发动机起动用启动器的小齿轮啮合的环形齿轮,在发动机起动时通过启动器并经由飞轮而使曲轴旋转,从而将发动机起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90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动机起动用启动器具有下述机构等复杂的构造:为了使小齿轮以可脱离的方式啮合于飞轮的环形齿轮而使小齿轮滑动的机构、为了在小齿轮的旋转中得到高扭矩而使马达转速减速的机构。因此,存在有启动器由于异物的接触而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
鉴于上述课题,本申请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异物向启动器的接触。
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发动机装置在缸体的一侧部配置有:与曲轴一体旋转的飞轮,并且设置有:在发动机起动时将旋转力传递至飞轮的启动器,其中,在所述一侧部安装有:对所述飞轮进行收容、且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启动器的启动器安装座的飞轮罩,并且,所述启动器被配置于:在与曲轴心方向相正交、且与所述缸体的缸盖接合面相平行的方向上,比所述飞轮罩之中的靠发动机最外侧的部位更靠向发动机内侧的位置。
在本申请发明的发动机装置中,例如可以是,在沿着所述曲轴心方向的所述缸体的两侧部之中的所述一侧部侧的端部,突出设置有:一对外壳托架部,在所述两侧部的各侧壁和所述外壳托架部之间以所述外壳托架部侧较宽的方式设置有:加强筋,所述一对外壳托架部以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缸体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外壳托架部的周缘部相对于所述飞轮罩的周缘部而形成为凹状,由此来形成托架凹状部,所述飞轮罩在露出于所述托架凹状部的部位具有所述启动器安装座,所述缸体具有靠近所述托架凹状部的所述加强筋。
另外,本申请发明的发动机装置例如可以构成为:具备使润滑油在增压器循环的增压器润滑油配管、以及对废气的一部分亦即混入有新鲜空气的EGR气体进行冷却的EGR冷却器,所述启动器被配置于:从所述缸盖接合面侧观察时,不与所述增压器润滑油配管以及所述EGR冷却器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本申请发明的发动机装置中,例如,所述启动器的马达轴心可以配置于:在与所述缸盖接合面正交的方向上,比所述曲轴心还靠向下方侧的位置。
另外,在本申请发明的发动机装置中,例如可以构成为:具备使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机油冷却器、以及对润滑油进行净化的滤油器,具备:对所述机油冷却器以及所述滤油器进行支承、且安装于缸体的托架部件,在所述缸体的所述托架部件的安装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返回口、润滑油出口以及润滑油返回口,经由所述托架部件而使冷却水以及润滑油向所述机油冷却器流通,并且使润滑油向所述滤油器流通。
并且,例如,所述托架部件可以具备:与所述冷却水出口连接的冷却水流入孔、以及与所述冷却水返回口连接的冷却水流出孔,所述冷却水流出孔的流路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冷却水流入孔的流路截面面积。
另外,例如是,所述托架部件可以具备:将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在平行于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接合面的面上的机油冷却器安装部,并且,在被立起设置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部的连结部的前端侧,具备:用于将所述滤油器安装于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相反的一侧的滤油器安装部。
发明的效果
在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中,由于在一侧部安装有:对飞轮进行收容、且具有用于安装启动器的启动器安装座的飞轮罩,并且,启动器被配置于:在与曲轴心方向正交、且与缸体的缸盖接合面平行的方向上比飞轮罩之中的靠发动机最外侧的部位更靠向发动机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异物向启动器的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因异物的接触所引起的启动器的故障、安装位置的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中,由于在沿着曲轴心方向的缸体的两侧部之中的一侧部侧的端部,突出设置有一对外壳托架部,在两侧部的各侧壁和外壳托架部之间以外壳托架部侧较宽的方式设置有加强筋,而且一对外壳托架部以及所述加强筋与缸体一体成型,并且,外壳托架部的周缘部相对于飞轮罩的周缘部而形成为凹状,由此来形成托架凹状部,飞轮罩在露出于所述托架凹状部的部位具有启动器安装座,缸体具有靠近托架凹状部的加强筋,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启动器安装座周边的刚性,能够防止因启动器安装座的变形等引起的启动器的错位、变形,从而能够防止启动器的故障、启动器的小齿轮和飞轮的环形齿轮的啮合不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例如构成为:具备使润滑油在增压器循环的增压器润滑油配管、以及对废气的一部分亦即混入有新鲜空气的EGR气体进行冷却的EGR冷却器,启动器被配置于:从缸盖接合面侧观察时,不与增压器润滑油配管以及EGR冷却器重叠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增压器中的润滑油等液体泄漏时、或者EGR冷却器中的冷却水等液体泄漏时该液体附着于启动器上的问题,从而能够防止:因该液体的附着而引起的启动器出现污垢以及故障的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中,启动器的马达轴心配置于:在与缸盖接合面正交的方向上,比曲轴心还靠下方侧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与启动器的整体重量中占较大比例的马达的轴心被配置于比曲轴心还靠上方侧的位置的情形相比,能够降低发动机装置的重心,进而能够降低将发动机装置搭载于车辆时的车辆的重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中,发动机装置构成为:具备对使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机油冷却器、以及对润滑油进行净化的滤油器,具备:对机油冷却器以及滤油器进行支承、且安装于缸体的托架部件,在缸体的托架部件的安装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返回口、润滑油出口以及润滑油返回口,经由托架部件而使冷却水以及润滑油向机油冷却器流通,并且使润滑油向滤油器流通,根据上述结构,无需配置与机油冷却器连接的冷却水配管、或者将机油冷却器、滤油器之间连接的润滑油配管部件,从而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并且,机油冷却器和滤油器被支承于同一且单一的托架部件,从而,能够将机油冷却器以及滤油器的配置紧凑化,并且能够将安装构造简易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中,托架部件具备:与冷却水出口连接的冷却水流入孔、以及与冷却水返回口连接的冷却水流出孔,冷却水流出孔的流路截面面积小于冷却水流入孔的流路截面面积,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得从在缸体的上述安装部设置的冷却水出口起经由冷却水流入孔、机油冷却器内冷却水通路至冷却水流出孔为止的冷却水路径内的水压升高,从而能够防止:冷却水从冷却水流入孔向冷却水返回口过度流出而导致缸体内部的冷却水通路内的水压降低,进而能够防止:发动机装置的冷却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中,托架部件具备:将机油冷却器安装在平行于与安装部之间的接合面的面上的机油冷却器安装部,并且,在被立起设置于机油冷却器安装部的连结部的前端侧具备:用于将滤油器安装于与机油冷却器相反的一侧的滤油器安装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滤油器大致平行地突出设置于缸体的侧部,能够紧凑地配置机油冷却器以及滤油器,并且能够减小滤油器相对于缸体侧部的突出距离,从而实现发动机装置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动机的主视图。
图2是发动机的后视图。
图3是发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4是发动机的右侧视图。
图5是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6是发动机的仰视图。
图7是从斜前方观察发动机时的立体图。
图8是从斜后方观察发动机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缸体以及飞轮罩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缸体以及飞轮罩的左侧视图。
图11是表示缸体以及飞轮罩的右侧视图。
图12是表示齿轮组的主视图。
图13是图9的A-A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14是图9的B-B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飞轮罩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燃料供给泵的安装位置的立体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启动器的安装位置的后视图。
图18是表示启动器的安装位置的立体图。
图19是在局部剖面中示出启动器的安装位置的左侧视图。
图20是在剖面中示出启动器的安装位置的仰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启动器的安装位置的左侧视图。
图22是表示外部辅机的安装位置的左侧视图。
图23是表示外部辅机的安装位置的立体图。
图24是发动机的燃料系统说明图。
图25是表示线束的右侧视图。
图26是表示共轨周边的主视图。
图27是表示共轨周边的右侧视图。
图28是表示共轨周边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燃料喷射管的立体图。
图30是将油盘以及缸体进行局部切缺而示出共轨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31是表示机油冷却器托架的俯视图。
图32是表示机油冷却器托架的立体图。
图33是表示机油冷却器托架以及机油冷却器的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4是表示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的右侧视图。
图35是表示机油冷却器托架的安装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36是在局部剖面中示出缸体的后视图。
图37是将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周边放大而示出的局部剖面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进行了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8对由柴油发动机构成的发动机(发动机装置)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与曲轴5平行的两侧部(夹着曲轴5而处于两侧的侧部)称作左右,将飞轮罩7设置侧称作前侧,将冷却扇9设置侧称作后侧,为了方便,将它们作为发动机1的四方以及上下的位置关系的基准。
如图1~图8所示,在发动机1中的与曲轴5平行的一侧部配置有进气歧管3,在另一侧部配置有排气歧管4。在实施方式中,在缸盖2的右侧面,与缸盖2一体地成型有进气歧管3,在缸盖2的左侧面设置有排气歧管4。缸盖2搭载于:内置有曲轴5和活塞(省略图示)的缸体6之上。缸体6以使曲轴5旋转自如的方式对曲轴5进行轴支承。
使曲轴5的前后前端侧从缸体6的前后两侧面突出。在发动机1的与曲轴5交叉的一侧部(实施方式中为缸体6的前侧面侧)固定设置有飞轮罩7。在飞轮罩7内配置有飞轮8。飞轮8被轴支承于曲轴5的前端侧,构成为与曲轴5一体地旋转。构成为:将发动机1的动力经由飞轮8而输出给作业机械(例如,液压挖掘机、叉车等)的工作部。在发动机1的与曲轴5交叉的另一侧部(实施方式中为缸体6的后侧面侧),设置有冷却扇9。构成为:从曲轴5的后端侧经由V型带10而向冷却扇9传递旋转力。
在缸体6的下表面配置油盘11。在油盘11内储存有润滑油。在缸体6的与飞轮罩7连结的连结部分亦即缸体6的右侧面侧,配置有油泵12(参照图11),油盘11内的润滑油被油泵12吸引,并经由配置于缸体6的右侧面的机油冷却器13以及滤油器14而向柴油发动机1的各润滑部供给。供给到各润滑部后的润滑油在之后再返回油盘11。油泵12构成为被曲轴5的旋转所驱动。
在缸体6的与飞轮罩7连结的连结部分,安装有用于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泵15,燃料供给泵15配置于EGR装置24下方。共轨16在缸盖2的进气歧管3下侧而被固定于缸体6侧面,并配置于燃料供给泵15上方。在被缸盖罩18覆盖着的缸盖2的上表面部,设置有4气缸用的各喷射器,各喷射器具有电磁开闭控制型的燃料喷射阀(参照图24)。
各喷射器17经由燃料供给泵15以及圆筒状的共轨16而被连接于:搭载于作业车辆上的燃料箱118(参照图24)。燃料箱118的燃料从燃料供给泵15被加压输送到共轨16,高压的燃料被储存于共轨16。通过分别控制各喷射器17的燃料喷射阀119的开闭(参照图24),从各喷射器17朝向发动机1的各气缸喷射共轨16内的高压燃料。
缸盖罩18覆盖着在缸盖2的上表面部设置的进气阀和排气阀(省略图示)等,在缸盖罩18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吸取从柴油发动机1的燃烧室等漏出到缸盖2上表面侧的漏气的漏气还原装置19。漏气还原装置19的漏气出口经由还原软管68而与二级增压器30的进气部连通。在漏气还原装置19内被去除了润滑油成分后的漏气又经由二级增压器30回到进气歧管3。
在飞轮罩7上安装有发动机起动用的启动器20,启动器20被配置于排气歧管4的下方。启动器20是在位于缸体6和飞轮罩7的连结部下方的位置而被安装于飞轮罩7。
在缸体6的后表面靠左的部位,配置有冷却水循环用的冷却水泵21,且冷却水泵21被配置于冷却扇9的下方。通过曲轴5的旋转,经由冷却扇驱动用的V型带10来同时驱动冷却扇9和冷却水泵21。搭载于作业车辆的散热器(省略图示)内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泵21的驱动而被供给到冷却水泵21中。然后,冷却水被供给到缸盖2和缸体6,用来冷却柴油发动机1。
配置于排气歧管4下方且与散热器的冷却水出口连通的冷却水入口管22被固定设置于:缸体6的左侧面的与冷却水泵21同一高度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与散热器的冷却水入口连通的冷却水出口管23被固定设置于:缸盖2的后部。缸盖2具有:在进气歧管3后方突出设置的冷却水排水部35,在该冷却水排水部35上表面设置冷却水出口管23。
进气歧管3的入口侧经由后述的EGR装置24(废气再循环装置)的集管25而被连结于空气滤清器(省略图示)。被吸入到空气滤清器中的新鲜空气(外部空气)在该空气滤清器中被除尘、净化,然后经由集管25而被送到进气歧管3,从而被供给到柴油发动机1的各气缸。在实施方式中,EGR装置24的集管25连结于:和缸盖2一体成形的且构成缸盖2右侧面的进气歧管3的右侧方。即,在设置于缸盖2的右侧面的进气歧管3的入口开口部,连结有:EGR装置24的集管25的出口开口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EGR装置24的集管25经由中间冷却器(省略图示)和二级增压器30而被连结于空气滤清器。
EGR装置24具有:作为中继管路的集管25,其用来将柴油发动机1的再循环废气(从排气歧管4排出的EGR气体)和新鲜空气(来自空气滤清器的外部空气)混合之后向进气歧管3供给;进气风门构件26,其使集管25与空气滤清器连通;再循环废气管28,其成为还流管路的一部分,该再循环废气管28经由EGR冷却器27而与排气歧管4连接;以及EGR阀门构件29,其使集管25与再循环废气管28连通。
EGR装置24配置于缸盖2中的进气歧管3的右侧方。即,EGR装置24固定于缸盖2的右侧面,且与缸盖2内的进气歧管3连通。EGR装置24的集管25连结于缸盖2右侧面的进气歧管3,并且,再循环废气管28的EGR气体入口与缸盖2右侧面的进气歧管3前方的部分连结而被固定。此外,在集管25的前后分别连结有EGR阀门构件29和进气风门构件26,在EGR阀门构件29的后端连结有再循环废气管28的EGR气体出口。
EGR冷却器27被固定于缸盖2的前侧面,在缸盖2内流动的冷却水和EGR气体流出流入于EGR冷却器27,EGR气体在EGR冷却器27被冷却。在缸盖2的前侧面的左右位置,突出设置有:连结EGR冷却器27的EGR冷却器连结底座33、34,在连结底座33、34上连结有:EGR冷却器27。即,EGR冷却器27配置于:飞轮罩7上方的、缸盖2前方的位置,以使得EGR冷却器27的后端面和缸盖2的前侧面分开。
在排气歧管4的侧方(实施方式中为左侧)配置有:二级增压器30。二级增压器30具备:高压增压器51和低压增压器52。高压增压器51具有:内置有涡轮机叶轮(省略图示)的高压涡轮机53、和内置有鼓风机叶轮(省略图示)的高压压缩机54,并且低压增压器52具有:内置有涡轮机叶轮(省略图示)的低压涡轮机55、和内置有鼓风机叶轮(省略图示)的低压压缩机56。
使排气歧管4与高压涡轮机53的废气入口57连结,高压涡轮机53的废气出口58经由高压废气管59而与低压涡轮机55的废气入口60连结,低压涡轮机55的废气出口61与废气排出管(省略图示)的废气吸纳侧端部连结。另一方面,低压压缩机56的新鲜空气吸纳口(新鲜空气入口)63经由供气管62而与空气滤清器(省略图示)的新鲜空气供给侧(新鲜空气出口侧)连接,低压压缩机56的新鲜空气供给口(新鲜空气出口)64经由低压新鲜空气通路管65而与高压压缩机54的新鲜空气吸纳口66连结,高压压缩机54的新鲜空气供给口67经由高压新鲜空气通路管(省略图示)而与中间冷却器(省略图示)的新鲜空气吸纳侧连接。
高压增压器51连结于排气歧管4的废气出口58,并被固定于排气歧管4的左侧方;另一方面,低压增压器52经由高压废气管59及低压新鲜空气通路管65而与高压增压器51连结,并被固定于排气歧管4的上方。即,直径较小的高压增压器51及排气歧管4在直径较大的低压增压器52的下方被左右排列设置,由此,二级增压器30以包围排气歧管4的左侧面和上表面的方式配置。即,排气歧管4和二级增压器30在后视(主视)状态下被配置成矩形,紧凑地固定于缸盖2的左侧面。
下面,参照图9~图13对缸体6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缸体6,且在沿着曲轴5的曲轴心300的方向的左侧面301、和右侧面302的前侧面303侧的端部,成形有:利用多个螺栓而固定设置有飞轮罩7的左侧外壳托架部304、和右侧外壳托架部305(突出部)。在左侧面301的侧壁和左侧外壳托架部304之间,自上方侧(顶层(top-deck)部侧)向下方侧(油盘导轨部侧)依次成形有:左侧第1加强筋306、左侧第2加强筋307、左侧第3加强筋308、和左侧第4加强筋309。此外,在右侧面302的侧壁和右侧外壳托架部305之间,自上方侧向下方侧依次成形有:右侧第1加强筋310、和右侧第2加强筋311。外壳托架部304、305和加强筋306~311是与缸体6一体成形的。
加强筋306~311均是沿着曲轴心300的方向延伸设置,具有在俯视状态下它们的外壳托架部304、305侧呈较宽大的大致三角形。此外,左侧的加强筋307、308、309和右侧第2加强筋311分别具有:从大致三角形状部分朝向缸体6的后侧面312侧延伸设置的直线状部分307a、308a、309a、311a(也参照图7和图8)。加强筋306、307、308配置于缸体6的筒部。加强筋309、310、311配置于缸体6的裙座部。
在左侧面301以及右侧面302,且在靠近油盘导轨部的部位,在前后方向上各分别突出设置有2个支架安装座317,该支架安装座317用于安装将发动机1和车体连结起来的发动机支架。左侧第4加强筋309连结于:突出设置于左侧面301的2个支架安装座317。右侧第2加强筋311连结于:突出设置于右侧面302的2个支架安装座317。此外,如图17所示,在缸体6的后侧面312,利用螺栓固定安装有曲轴箱部罩构件326,曲轴箱部罩构件326覆盖曲轴5的周围,以避免曲轴箱部的内部暴露于发动机1的外部。在曲轴箱部罩构件326的下表面,利用螺栓紧固连结有油盘11。
与缸体6一体成型的外壳托架部304、305以及加强筋306~311能够提高缸体6的刚性,尤其是能够提高缸体6的前侧面303附近的刚性和强度,进而能够降低发动机1的振动噪音。此外,由于外壳托架部304、305和加强筋306~311增加了缸体6的表面积,因此,能够提高缸体6的冷却效率,进而提高发动机1的冷却效率。
另外,在缸体6的左侧面301的靠近后侧面312的部位,突出设置有:用于安装冷却水泵21(参照图2等)的冷却水泵安装部319、以及用于安装冷却水入口管22(参照图3等)的入口管安装座320。冷却水泵安装部319以及入口管安装座320与缸体6一体成型。另外,入口管安装座320的后侧面312侧的部位与冷却水泵安装部319连结。冷却水泵安装部319以及入口管安装座320朝向远离曲轴5的方向突出设置,能够提高缸体6的刚性、强度以及冷却效率。
在缸体6的内部,形成有:对凸轮轴313进行收容的凸轮轴壳部314(参照图13)。详情省略,但构成为,在缸体6的前侧面303配置有:固定于曲轴5的曲轴齿轮331、以及固定于凸轮轴313的凸轮齿轮332,与曲轴齿轮331连动地使凸轮齿轮332以及凸轮轴313旋转,来对与凸轮轴313相关联的气门机构(省略图示)进行驱动,由此使发动机1的进气阀或排气阀(省略图示)进行开闭动作。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具有所谓的顶置气门(overhead valve)的气门系。
凸轮轴壳部314配置于:缸体6的筒部中的靠近左侧面301的位置。凸轮轴313以及凸轮轴壳部314沿着曲轴心300方向而配置。另外,在缸体6的左侧面301成型的左侧第2加强筋307以及左侧第3加强筋308的大致三角形状部分以及直线状部分307a、308a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与凸轮轴壳部314的配置位置接近的位置,更具体而言,配置在:与凸轮轴壳部314的配置位置重叠的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左侧第2加强筋307和左侧第3加强筋308,提高了凸轮轴壳部314周边的刚性,因此,能够防止凸轮轴壳部314变形。由此,能够防止由凸轮轴壳部314变形所引起的凸轮轴313的旋转阻力、旋转摩擦的变化,从而,使凸轮轴313适当地旋转而使进气阀、排气阀(省略图示)进行适当的开闭动作。
另外,形成于缸体6内的润滑油通路中的一部分润滑油通路、这里是指润滑油吸入通路315和润滑油供给通路316,被配置于:缸体6的裙座部中的靠近右侧面302的位置。润滑油供给通路316配置在:缸体6的裙座部的靠近缸部的位置。润滑油吸入通路315配置在:相对于润滑油供给通路316而靠近油盘导轨部的位置。
润滑油吸入通路315的一端在缸体6的油盘导轨部下表面(与油盘11对置的面)呈开口,并与配置于油盘11内的润滑油吸入管(省略图示)连接。润滑油吸入通路315的另一端在缸体6的前侧面303呈开口,并与固定设置于前侧面303的油泵12(参照图11)的吸入口连接。润滑油供给通路316的一端在缸体6的前侧面303上的与润滑油吸入通路315的开口不同的位置呈开口,并与油泵12的喷出口连接。润滑油供给通路316的另一端在突出设置于缸体6的右侧面302的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呈开口,并与配置于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的机油冷却器13(参照图4等)的吸入口连接。此外,除了润滑油吸入通路315和润滑油供给通路316以外,在缸体6内还形成有润滑油通路。
在缸体6的右侧面302,右侧第1加强筋310被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与润滑油供给通路316的配置位置接近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右侧第1加强筋310被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与润滑油供给通路316的配置位置重叠的位置。另外,右侧第2加强筋311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与润滑油吸入通路315的配置位置接近的位置。加强筋310、311以及通路315、316分别沿着曲轴心300方向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右侧外壳托架部305、右侧第1加强筋310以及右侧第2加强筋311,能够提高润滑油吸入通路315、油泵12以及润滑油供给通路316的附近的冷却效率。特别是,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与润滑油供给通路316重叠的位置上的右侧第1加强筋310能有效地使润滑油供给通路316附近的热量向外部扩散。由此,能够降低流入到机油冷却器13中的润滑油的温度,从而能够降低机油冷却器13中所需的热交换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6说明发动机1的齿轮组构造。在由缸体6的前侧面303、外壳托架部304、305和飞轮罩7所围成的空间内,形成有齿轮箱330。如图12和图14所示,曲轴5和凸轮轴313的各前侧前端部分别从缸体6的前侧面303突出配置。在曲轴5的前侧前端部固定有曲轴齿轮331。在凸轮轴313的前侧前端部固定有凸轮齿轮332。在凸轮齿轮332的飞轮罩7侧的侧面,利用螺栓而紧固连结有:环形盘状的凸轮轴用脉冲发生器339,凸轮轴用脉冲发生器339能和凸轮齿轮332一体旋转。
如图12、图13以及图16所示,设置于缸体6的右侧外壳托架部305上的燃料供给泵15具备:作为旋转轴的燃料供给泵轴333,燃料供给泵轴333与曲轴5的旋转轴心呈平行状地延伸。燃料供给泵轴333的前端侧被配置成:从右侧外壳托架部305的前侧面305a突出。在燃料供给泵轴333的前侧前端部,固定安装有燃料供给泵齿轮334。如图13所示,缸体6的右侧外壳托架部305在比右侧第1加强筋310靠上方侧的部位,具有:用来配置燃料供给泵15的燃料供给泵安装座323。在燃料供给泵安装座323上形成有燃料供给泵轴插入孔324,其大小能够供燃料供给泵齿轮334通过。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燃料供给泵齿轮334的下方侧配置于右侧外壳托架部305的前侧面305a的油泵12具备:作为旋转轴的油泵轴335,油泵轴335与曲轴5的旋转轴心呈平行状地延伸。在油泵轴335的前侧前端部固定安装有油泵齿轮336。
在缸体6的前侧面303中的由曲轴5、凸轮轴313、燃料供给泵轴333以及油泵轴335所包围的部位,设置有怠速轴337,怠速轴337与曲轴5的旋转轴心呈平行状地延伸。怠速轴337固定于缸体6的前侧面303。在怠速轴337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承有怠速齿轮338。
怠速齿轮338与曲轴齿轮331、凸轮齿轮332、燃料供给泵齿轮334以及油泵齿轮336这4个齿轮啮合。曲轴5的旋转动力从曲轴齿轮331经由怠速齿轮338而传递至凸轮齿轮332、燃料供给泵齿轮334以及油泵齿轮336这3个齿轮。因此,凸轮轴313、燃料供给泵轴333以及油泵轴335与曲轴5连动地旋转。在实施方式中,各齿轮331、332、334、336、338间的齿轮比设定为:曲轴5旋转2圈时,凸轮轴313旋转1圈;曲轴5旋转1圈时,燃料供给泵轴333和油泵轴335旋转1圈。
在该情况下,构成为:与随着曲轴5一同旋转的曲轴齿轮331连动地使凸轮齿轮332以及凸轮轴313旋转,对与凸轮轴313相关联地设置的气门机构(省略图示)进行驱动,由此来使设置于缸盖2内的进气阀、排气阀(省略图示)进行开闭动作。另外,构成为:与曲轴齿轮331连动地使燃料供给泵齿轮334以及燃料供给泵轴333进行旋转,来对燃料供给泵15进行驱动,由此,向共轨120压力输送燃料箱118的燃料,将高压的燃料储存于共轨120。另外,构成为:与曲轴齿轮331连动地使油泵齿轮336以及油泵轴335进行旋转,来对油泵12进行驱动,由此,将油盘11内的润滑油经由包含润滑油吸入通路315、润滑油供给通路316、机油冷却器13以及滤油器14等在内的润滑系回路(详情省略)而供给至各滑动部件等。
如图16所示,作为与曲轴5的旋转连动地动作的辅机的燃料供给泵15是利用螺栓而被固定于右侧外壳托架部305的燃料供给泵安装座323。右侧第1加强筋310被配置成:靠近燃料供给泵安装座323。此外,右侧第1加强筋310配置在燃料供给泵15的正下方,右侧第2加强筋311配置在右侧第1加强筋310的正下方。加强筋310、311能够提高燃料供给泵安装座323的刚性,并且防止来自下方侧的泥水、石子等异物接触于燃料供给泵15,从而能够保护燃料供给泵15。
下面,参照图10~图12、图14以及图15,说明收容齿轮组的齿轮箱330。沿着包括缸体6和左右的外壳托架部304、305的前侧面303、304a、305a在内的区域的周缘,且在前侧面303、304a、305a的周缘部立起设置有:与飞轮罩7接合的缸体侧凸条部321。缸体侧凸条部321在缸体6的左右油盘导轨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有缺口部321a。从侧面观察时,缸体侧凸条部321的端面和前侧面303、304a、305a之间存在有空间,该空间形成缸体侧齿轮箱部322。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例如,铸铁制的飞轮罩7具有:用于收容飞轮8的飞轮收容部401。飞轮收容部401具有:通过将对飞轮8的外周侧进行覆盖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周围壁面部402和对后侧面侧(缸体6侧的面)进行覆盖的后侧壁面部403连结起来而形成的有底圆筒形状,在由周围壁面部402以及后侧壁面部403围成的空间对飞轮8进行收容。周围壁面部402形成为:越靠后侧壁面部403侧,半径越小的大致圆锥台状。在后侧壁面部403的中央部形成有:供曲轴5插入的曲轴插入孔404。
在后侧壁面部403连结有:与缸体6的缸体侧凸条部321的形状相匹配的环状的壳体侧凸条部405,壳体侧凸条部405包围曲轴插入孔404的配置位置。壳体侧凸条部405的中央部配置在:相对于曲轴插入孔404向上方侧偏移的位置。壳体侧凸条部405的下方部位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并且与曲轴插入孔404接近地连结于后侧壁面部403。
另外,壳体侧凸条部405的上方部位以及左右部位被配置于后侧壁面部403的外侧。位于后侧壁面部403外侧的壳体侧凸条部405的前侧部位和周围壁面部402的前侧部位是通过外壁部406而被连结起来。外壁部406具有:朝向远离曲轴5的方向凸出的形状的弯曲倾斜形状。在飞轮罩7中,飞轮收容部401的下方部位被配置成:相对于壳体侧凸条部405朝向远离曲轴5的方向突出。
从侧面观察时,后侧壁面部403和壳体侧凸条部405的端面之间存在有空间,该空间形成壳体侧齿轮箱部407。利用壳体侧齿轮箱部407和上述缸体侧齿轮箱部322来形成齿轮箱330。
在飞轮罩7的内部,在飞轮收容部401的周围壁面部402的外壁和外壁部406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减重空间408。在减重空间408内配置有:多条将周围壁面部402和外壁部406连结起来的筋409。另外,在飞轮罩7形成有:具有启动器安装座410的启动器安装部411,启动器安装座410是在壳体侧凸条部405的外侧而与周围壁面部402及壳体侧凸条部405连结,并与壳体侧凸条部405共面。在启动器安装部411上形成有贯通孔412,贯通孔412贯通于周围壁面部402的内壁和启动器安装座410之间。通过向缸体6的缸体侧凸条部321的13处螺栓孔351和前侧面303的2处外壳用螺栓凸台部352的各螺栓孔353中旋入螺栓,而将飞轮罩7紧固于缸体6的前侧面303侧。
如图10、图12、图13以及图17至图20所示,缸体6的左侧外壳托架部304具有:其周缘部相对于飞轮罩7的周缘部而形成为凹状的托架凹状部325。在向缸体6固定设置了飞轮罩7的状态下,露出到托架凹状部325的下方的飞轮罩7的启动器安装座410配置有启动器20。如图14所示,在飞轮8的外周侧嵌入固定有:启动器20用的环状的环形齿轮(ring gear)501、和曲轴用脉冲发生器502,并且环形齿轮501和曲轴用脉冲发生器502是沿着飞轮8的厚度方向从相反侧嵌入的。启动器20具有配置于贯通孔412内的小齿轮503(参照图12、图19以及图20),该小齿轮以能够脱离的方式与环形齿轮501啮合。此外,图19以及图20示出了小齿轮503与环形齿轮501啮合的状态。如图20所示,供启动器20的小齿轮503侧的端部插入的贯穿孔412与齿轮箱330内部空间通过壳体侧凸条部405而被分隔开。由此,能够防止齿轮箱330内的润滑油、振动噪音漏出至贯穿孔412。
在启动器安装座410的周边,铸铁制的飞轮罩7利用螺栓而被紧固于:在左侧外壳托架部304的前侧面304a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缸体侧凸条部321(参照图12以及图14)。并且,在缸体6上,在左侧外壳托架部304的靠近启动器安装座410的托架凹状部325附近,配置有:将左侧外壳托架部304和左侧面301连结起来的左侧第4加强筋309。由此,提高了启动器安装座410周边的刚性。另外,在左侧外壳托架部304的托架凹状部325以及前侧面303上与托架凹状部325连续地设置于启动器安装座410附近的缸体侧凸条部321(参照图12)也提高了启动器安装座410周边的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将启动器20安装在:利用左侧第4加强筋309等提高了刚性的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因启动器安装座410、左侧外壳托架部304变形而引起启动器20位置不正、变形,从而,能够防止启动器20的故障、启动器20的小齿轮503和飞轮8的环形齿轮501的啮合不良。
如图1、图2、图5以及图17所示,启动器20被配置于下述的位置,即:在与曲轴5的曲轴心300方向正交且与缸体6的缸体上表面341(缸盖接合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上,比在缸体6的左侧面301侧位于发动机1的最外侧的飞轮罩7的部位还靠近内侧的位置。这样,启动器20不是被配置于:在发动机1中在上述水平方向上的最外位置。由此,能够实现发动机1的紧凑化,从而能够减少因异物的接触所引起的启动器20的故障。
另外,如图17以及图21所示,启动器20的马达部343的马达轴心344被配置于:在上述水平方向上,比曲轴5的曲轴心300更靠近缸体6的缸体下面342侧的位置。由此,与启动器20被配置在比曲轴心300还靠上方侧的位置的情形相比,发动机1的重心变低,从而能够降低将发动机1搭载于车辆时的车辆的重心。
另外,如图5、图6以及图21所示,启动器20配置于:在曲轴5的曲轴心300方向上不与二级增压器30重叠的位置,特别是配置于:不与用于使润滑油在二级增压器30循环的润滑油配管345重叠的位置。并且,如上所述,EGR冷却器27固定于缸盖2的前侧面。据此,能够防止:在二级增压器30中的润滑油等液体泄漏时、或者EGR冷却器27中的冷却水等液体泄漏时导致该液体附着于启动器20的问题,从而能够防止:因该液体的附着而引起启动器20出现污垢以及故障的情形。
另外,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在缸体6的左侧外壳托架部304的外部辅机安装座327,配置有:与曲轴5的旋转连动地进行动作的外部辅机328。外部辅机328例如是:在搭载有发动机1的作业机中所使用的作业机侧泵,该外部辅机328与凸轮齿轮332(参照图12)啮合,并利用与曲轴5的旋转联动的辅机齿轮(省略图示)的旋转而进行动作。在外部辅机安装座327的附近,配置有:左侧第3加强筋308以及左侧第4加强筋309。加强筋308、309使得外部辅机安装座327的刚性得以提高,因此,能够防止:因外部辅机安装座327的变形而引起的外部辅机328的错位、动作不良。并且,外部辅机328配置于启动器20的正上方,因此,具有保护启动器20的功能。由此,能够防止来自上方侧的工具等异物向启动器20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因该异物的接触而引起的启动器20的故障、错位。
下面,参照图24,对共轨系统117和发动机1的燃料系统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4所示,燃料箱118经由燃料供给泵15和共轨系统117而与设置于发动机1的四气缸的各喷射器17连接。各喷射器17分别具有电磁开闭控制型的燃料喷射阀119。共轨系统117具有圆筒状的共轨16。共轨16设置于缸体6的右侧面302,被配置成接近于进气歧管3。
燃料箱118经由燃料过滤器121以及低压管122而与燃料供给泵15的吸入侧连接。燃料箱118内的燃料经由燃料过滤器121以及低压管122而被吸入于燃料供给泵15。另一方面,共轨16经由高压管123而与燃料供给泵15的喷出侧连接。在圆筒状的共轨16的长度方向的中间,设置有高压管连接器124,高压管123的端部通过高压管连接器螺母125的螺入安装而与高压管连接器124连结。
另外,在共轨16上经由4根燃料喷射管126而分别连接有与四气缸相对应的各喷射器17。在圆筒状的共轨16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与四气缸相对应的燃料喷射管连接器127,燃料喷射管126的端部通过燃料喷射管连接器螺母128的螺入安装而与燃料喷射管连接器127连结。
另外,在共轨16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连接有:对共轨16内的燃料的压力进行制限的剩余燃料返回用的返回管连接器129(管接头部件)。返回管连接器129经由燃料返回管130而与燃料箱118连接。燃料供给泵15的剩余燃料经由泵剩余燃料返回管131而被送入至返回管连接器130。各喷射器17的剩余燃料经由喷射器剩余燃料返回管132而送入至返回管连接器130。即,燃料供给泵15的剩余燃料、共轨16的剩余燃料及各喷射器17的剩余燃料它们在返回管连接器129合流,并经由燃料返回管130而被回收至燃料箱118。此外,返回管连接器129还经由设置于燃料过滤器121的过滤器剩余燃料返回用的管接头部件(省略图示)而与燃料箱118连接。
在共轨16的与返回管连接器129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对共轨16内的燃料压力进行检测的燃料压力传感器601。通过发动机控制器600的控制,一边根据燃料压力传感器601的输出来对共轨16内的燃料压力进行监视,一边调整燃料供给泵15的吸入调量阀602的开度情况,来对燃料供给泵15的燃料吸入量进行调整,进而对燃料喷出量进行调整,并且燃料箱118的燃料通过燃料供给泵15而被压送至共轨16,高压的燃料储存至共轨16。通过发动机控制器600的控制,而分别对各燃料喷射阀119进行开闭控制,由此,共轨16内的高压的燃料从各喷射器17喷射至发动机1的各气缸。即,通过对各燃料喷射阀119进行电子控制,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对从各喷射器17供给的燃料的喷射压力、喷射时机、喷射期间(喷射量)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减少从发动机1排出的氮氧化物(NOx)。能够降低发动机1的噪音振动。此外,在发动机控制器600还电连接有:对共轨16内的压力进行调节的电磁驱动式的减压阀603、以及对燃料供给泵15内的燃料温度进行检测的燃料温度传感器604。另外,虽图示省略,但在发动机控制器600还电连接有:其他仪器例如设置于发动机1的各种传感器。
下面,参照图25,对附设于发动机1的线束构造的一部分进行说明。将发动机1的各部件连接于发动机控制器600(参照图24)以及蓄电池(省略图示)的线束连接器701经由连接器托架702而被固定设置于缸体6的右侧面302。线束连接器701以及连接器托架702配置于:由机油冷却器13、滤油器14、燃料供给泵15及共轨16包围的部位。
从线束连接器701延伸的主线束集合体703又从缸体6的右侧面302和连接器托架702之间穿过而被引导向发动机1下方侧,之后,沿着右侧第2加强筋311的直线状部分311a并从右侧面302和滤油器14之间通过,然后被引导向发动机1后方侧。并且,主线束集合体703是在比滤油器14靠发动机1后方侧,朝向发动机1上方弯曲,并从机油冷却器13的发动机1后方侧穿过而被引导向缸盖2侧。
主线束集合体703是在缸盖2与缸体6的接合面的附近,被分支为进气排气系统线束集合体704和燃料系统线束集合体705。进气排气系统线束集合体704沿着缸盖2的右侧面而被引导向发动机1上方侧,并在缸盖罩18的右侧面的上部靠后的部位的附近,被分支为进气系线束集合体706和排气系统线束集合体707。进气系线束集合体706沿着缸盖罩18的右侧面而被引导向发动机1前方侧。排气系统线束集合体707从缸盖罩18的右侧面沿着后表面而被引导向发动机1左方侧。
燃料系统线束集合体705从机油冷却器13与EGR装置24的集管25之间穿过而被引导向发动机1前方侧,并被分支为:与图24所示的共轨16的燃料压力传感器601以及减压阀603、和燃料供给泵15的吸入调量阀602以及燃料温度传感器604相连接的各线束。
参照图26至图30,对共轨16的周边的布局进行说明。大致圆筒状的共轨16以使得其长度方向沿着曲轴心300(参照图11)的方式被安装于缸体6的右侧面302的上部靠前的部位。共轨16是在缸盖2的右侧面,被配置于与缸盖2一体成型的进气歧管3的下方。共轨16的前端部(一端部)被配置于:齿轮箱330上以及飞轮罩7上。共轨16在前端部具备:对共轨16内的燃料的压力进行限制的剩余燃料返回用的返回管接头129(管接头部件),例如,将返回管接头129配置于飞轮罩7上。
在缸体6的右侧面302的上部前角部的附近,配置有:在缸体6的右侧外壳托架部305设置的托架部凹状部620、以及在飞轮罩7设置的外壳凹状部621。如图26所示,凹状部621、622形成为:使得在右侧面302的上部前角部的附近,飞轮罩7与右侧外壳托架部305的接合部比缸体6上表面还低。由此,在缸体6的右侧面302安装的共轨16的前端部能够从凹状部621、622之上穿过并向飞轮罩7上方延伸设置。
返回管接头129具备:与燃料返回管130(参照图24)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130a、与泵剩余燃料返回管131(参照图24)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131a、以及与喷射器剩余燃料返回管132(参照图24)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132a。在返回管接头129的内部设置有:对连接部130a、131a、132a进行连接的内部流路(省略图示)、以及配置于该内部流路和共轨16的内部空间之间的燃料调压阀(省略图示)。另外,在缸盖2中,在缸体6的右侧面302与前侧面303(参照图12)的交叉部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缸盖2的右侧面和前侧面相交叉的角部的附近,更具体而言是缸盖2的右侧面的靠近前端部上部的部位,设置有:从喷射器17(参照图24)起的剩余燃料出口132b。在剩余燃料出口132b和返回管接头129的连接部132a之间连接有:喷射器剩余燃料返回管132c。另外,剩余燃料出口132b与形成在缸盖2的侧壁内部的剩余燃料通路(省略图示)连接,配置于缸盖2内部、且经由喷射器剩余燃料返回管132(参照图24)而与各喷射器17(参照图24)的剩余燃料出口连接。
与发动机控制器600(参照图24)电连接的共轨16的燃料压力传感器601的连接器601a、以及减压阀603的连接器603a被配置于:缸盖2的进气歧管3的下方。另外,如图13以及图30所示,在缸体6的右侧面302形成有:与缸体6的内部的水轨道610(冷却水通路)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凸表面部位611。燃料压力传感器601的连接器601a被配置于:凹凸表面部位611中的凹状部位612的上方,连接器601a的连接部被配置成:在侧视观察时,朝向凹状部位612。减压阀603的连接器603a的连接部被配置成:例如朝向发动机1右侧方。
从共轨16朝向缸盖2侧延伸设置的4根燃料喷射管126是从缸盖2和EGR装置24(废气再循环装置)之间穿过而与各喷射器17(参照图24)连接的。如图29所示,4根燃料喷射管126的中途部通过燃料喷射管固定件614而被安装于缸盖2,该燃料喷射管固定件614是直接安装于缸盖2或者经由间隔部件613而被安装于缸盖2。燃料喷射管126的中途部被固定于缸盖2,由此能够减弱燃料喷射管126的振动,从而能够防止因振动引起的燃料喷射管126的破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4根燃料喷射管126的、发动机1前方侧的2根燃料喷射管126的各中途部经由近似圆筒形的间隔部件613而被固定于缸盖2。通过将间隔部件613调节为所希望的长度,能够将燃料喷射管126的中途部固定于:从缸盖2的侧面离开任意距离的位置,从而即使不对缸盖2的表面形状进行设计变更,也能够以任意形状对燃料喷射管126进行配布。
另外,如图27所示,在缸体6的右侧外壳托架部305安装的燃料供给泵15被配置于EGR装置24的下方。如上所述,在燃料供给泵15的正下方配置有:右侧第1加强筋310,在右侧第1加强筋310的正下方配置有:右侧第2加强筋311,从而能够防止来自下方侧的泥水、飞石等异物向燃料供给泵15接触(参照图16)。
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在缸体6的右侧面302(一侧部)安装的共轨16的一端部被配置于飞轮罩7的上方,因此,与共轨16整体被配置于缸体6的右侧面302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共轨16的配置区域在缸体6的右侧面302所占的面积。因此,能够提高缸体6的右侧面302中其他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置1中,在共轨16的后侧端部的发动机1后方侧,配置有:机油冷却器13,能够使机油冷却器13接近进气歧管3以及EGR装置24,从而实现上述部件的紧凑的配置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与发动机控制器600电连接的共轨16的燃料压力传感器601的连接器601a、和减压阀603的连接器603a被配置于:与缸盖2一体成型的进气歧管3的下方,因此,能够利用进气歧管3保护连接器601a、603a免受异物接触。另外,安装于进气歧管3的EGR装置24也同样地保护连接器601a、603a。
另外,连接器601a的连接口是在侧视观察时朝向与水轨道610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凸表面部位611的凹状部位612来配置的,因此,能够将线束侧连接器沿着凹状部位612而安装于连接器601a,从而提高线束安装的作业性。并且,与连接器601a的连接口朝向发动机1的外侧而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将连接器601a配置于靠近缸体6,进而能够减小发动机1整体的宽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共轨16在前端部具备:剩余燃料返回用的返回管连接器129,在缸盖2中,在俯视观察时缸体6的右侧面302和前侧面303的交叉部的附近,设置有:从各喷射器17起的剩余燃料出口132b。返回管连接器129被配置于飞轮罩7的上方,因此,能够缩短:对返回管连接器129的连接部132a和剩余燃料出口132b之间进行连接起来的喷射器剩余燃料返回管132c(剩余燃料返回路径),且实现简洁化。由此,能够消除从喷射器17起的剩余燃料返回路径长且复杂化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另外,例如,在搭载有发动机1的作业机或车辆上搭载有燃料过滤器121(参照图24)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飞轮罩7上的闲置空间,将返回管连接器129的连接部130a和燃料过滤器121之间的配管的路径缩短且实现简洁化,并且该配管路径的设计的自由度得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将从排气歧管4排出的废气的一部分混入至新鲜空气的EGR装置24与进气歧管3连结,从共轨16向缸盖2侧延伸设置的4根燃料喷射管126从缸盖2和EGR装置24之间穿过。由此,能够利用EGR装置24来保护各燃料喷射管126,从而能够消除:在将燃料喷射管组装于发动机装置的外周部的现有技术中所产生的因为发动机装置输送时与其他部件的接触、或异物落下等而导致燃料喷射管发生变形或产生燃料泄漏的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安装于缸体6且用于向共轨16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泵15被配置于EGR装置24的下方,因此,能够例如保护燃料供给泵15免受到组装时的工具落下等来自上部的异物的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燃料供给泵15的损伤。
并且,燃料供给泵15安装于:在缸体6的右侧面302突出设置的右侧外壳托架部305,并且在燃料供给泵15的下方配置有:将右侧面302和右侧外壳托架部305之间连结起来的加强筋310、311,因此,能够保护燃料供给泵15免受到例如飞石等来自下部的异物的接触,能够进一步防止燃料供给泵15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以使得即使不将机油冷却器13拆下也能够将固定安装有燃料供给泵齿轮334(参照图12)的状态的燃料供给泵15从右侧外壳托架部305拆下的方式,在机油冷却器13和燃料供给泵15之间设置出空间。而且,如图25所示,通过在机油冷却器13和燃料供给泵15之间配置有线束连接器701、以及连接器托架702,从而能够在机油冷却器13和燃料供给泵15之间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且,能够将线束连接器701配置于由机油冷却器13、滤油器14、燃料供给泵15以及EGR装置24包围起来的位置,从而加以保护。
然而,在现有的发动机中,公知有:具备使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机油冷却器、以及对润滑油进行过滤而净化的滤油器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273484号公报)。由于针对机油冷却器而言的润滑油路径和冷却水路径是分别设置的,因此,在日本特开2005-273484号公报所公开的发动机中,设置有:用于供冷却水在机油冷却器中流通的管类、软管类等的冷却水配管。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273484号公报中,设置有:使润滑油在机油冷却器和滤油器之间流通的润滑油配管部件。
例如,如果机油冷却器容量发生变更,则需要有与机油冷却器容量相对应的配管、托架等部件。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需要针对每个机油冷却器容量而准备出所对应的配管,部件数量有所增加。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273484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中,存在着:需要有对机油冷却器和滤油器进行连接的润滑油配管部件,导致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在具备机油冷却器和滤油器的发动机装置中,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参照图31至图35,对机油冷却器13以及滤油器14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机油冷却器13和滤油器14经由机油冷却器托架631(托架部件)而配置于缸体6的右侧面302。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油冷却器13是:通过将多个板部件层叠,而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地形成有油流路和冷却水流路的多板式的板层叠型热交换器。机油冷却器托架631通过托架用螺栓632而被紧固固定于:在右侧面302突出设置的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安装部)。
机油冷却器托架631大体由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连结部634、滤清油安装部635构成。机油冷却器托架631是铸件,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连结部634以及滤油器安装部635是一体成型得到的。
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呈大致平板状,在与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的接合面636相反侧的面具备机油冷却器安装面637。在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的周缘部设置有:沿着接合面636向外周侧突出设置的多个凸缘部,在该凸缘部形成有:供托架用螺栓632插通的螺栓通孔638。另外,在机油冷却器安装面637的中央部,且在2个部位设置有:对托架用螺栓632的头部进行收容的螺栓配置凹部639。在螺栓配置凹部639的底部形成有:贯穿接合面636的螺栓通孔638。
连结部634被立起设置于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的周缘部,并且在与机油冷却器安装面637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与接合面636向相反侧突出设置。连结部634被配置于:在机油冷却器托架631被安装于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的状态下的、位于下方侧的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的部位。
在连结部634的前端侧设置有:滤油器安装部635。滤油器安装部635具有:圆环状的滤油器安装面640。滤油器安装面640设置于:滤油器安装部635中的与安装于机油冷却器安装面637的机油冷却器13相反侧的部位。
在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设置有:与机油冷却器13的冷却水导入口13a连接的冷却水流入孔641、与机油冷却器13的冷却水导出口13b连接的冷却水流出孔642、与机油冷却器13的润滑油导入口13c连接的润滑油流入孔643、以及与机油冷却器13的润滑油导出口13d连接的润滑油流出孔644。冷却水流入孔641、冷却水流出孔642、润滑油流入孔643以及润滑油流出孔644从接合面636和机油冷却器安装面637之间贯穿。冷却水流出孔642的流路截面面积(口径)小于冷却水流入孔641的流路截面面积。
另外,在机油冷却器托架631设置有:从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的接合面636起穿过连结部634内部而朝向滤油器安装部635的滤油器安装面640侧连接的润滑油导入通路645、和润滑油导出通路646。润滑油导入通路645以及润滑油导出通路646是朝向与接合面636正交的方向而从接合面636分别延伸设置至滤油器安装部635。润滑油导入通路645是在滤油器安装部635内部而朝向与滤油器安装面640正交的方向屈曲,在滤油器安装面640的中央位置呈开口。另外,润滑油导出通路646是在滤油器安装部635内部而与在润滑油导入通路645的周围形成的大致圆筒状的通路连结,在圆环状的滤油器安装面640的内侧将润滑油导入通路645包围而呈圆环状开口。
如图34所示,在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设置有:与缸体6内部的水轨道610(参照图13以及图30)相连的冷却水出口647、与缸体6内部的冷却水返回通路(省略图示)相连的冷却水返回口648、与缸体6内部的润滑油供给通路316(参照图11以及图13)相连的润滑油出口649、以及与缸体6内部的润滑油输送通路(省略图示)相连的润滑油返回口650。
另外,在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形成有:将来自冷却水出口647的冷却水向机油冷却器托架631的冷却水流入孔641引导的冷却水流入通路651、将来自润滑油出口649的润滑油朝向润滑油流入孔643引导的润滑油流入通路652、将来自润滑油流出孔644的润滑油朝向润滑油导入通路645引导的润滑油中继通路653、以及将来自润滑油导出通路646的润滑油向润滑油返回口650引导的润滑油流出通路654。另外,在润滑油流入通路652和润滑油中继通路653之间形成有旁通通路655。
上述通路651、652、653、654、655是由在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的表面形成的凹状的槽构成的,被机油冷却器托架631的接合面636所覆盖,由此,形成可供流体流通的通路。此外,旁通通路655是:为了防止机油冷却器13内部的过剩的油压上升而使来自润滑油出口649的润滑油从润滑油流入通路652迂回到润滑油中继通路653的通路。旁通通路655的槽宽以及槽深、亦即流路截面面积形成得:比润滑油流入通路652以及润滑油中继通路653的槽宽以及槽深、亦即流路截面面积还小。另外,在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在与机油冷却器托架631的螺栓通孔63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托架用螺栓632插入的托架用螺孔656。
如图32所示,在机油冷却器托架631的接合面636形成有:在机油冷却器托架631安装于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的状态下将冷却水流入通路651的外周进行包围的密封部件收容槽657、将冷却水返回口648的外周进行包围的密封部件收容槽658、将润滑油流入通路652、润滑油中继通路653以及旁通通路655的外周进行包围的密封部件收容槽659、以及将润滑油流出通路654的外周进行包围的密封部件收容槽660。在上述密封部件收容槽657、658、659、660收容有:例如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密封部件(省略图示)的状态下将机油冷却器托架631安装于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由此,确保了机油冷却器托架631和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在机油冷却器托架631的机油冷却器安装面637的周缘部形成有:多个冷却器用螺孔661。冷却器用螺栓662插通于在机油冷却器13的周缘部形成的螺栓通孔且被紧固于冷却器用螺孔661,从而将机油冷却器13固定于机油冷却器托架631。在机油冷却器安装面637形成有:将冷却水流入孔641、冷却水流出孔642、润滑油流入孔643以及润滑油流出孔644的各外周进行包围的4个圆形的密封部件收容槽663。在各密封部件收容槽663收容有例如由O型垫圈等弹性部件构成的密封部件(省略图示)的状态下,将机油冷却器13安装于机油冷却器托架631,由此,确保了机油冷却器13和机油冷却器托架631之间的密封性。通过将在滤油器14的壳体的周缘部设置的内螺纹、与在机油冷却器托架631的滤油器安装面640周缘部设置的外螺纹进行紧固连接并固定,而将滤油器14安装于滤油器安装面640。
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具备:对机油冷却器13以及滤油器14进行支承且安装于缸体6的机油冷却器托架631,在缸体6的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设置有:冷却水出口647、冷却水返回口648、润滑油出口649以及润滑油返回口650,经由机油冷却器托架631而使冷却水以及润滑油流通于机油冷却器13,并且使润滑油流通于滤油器14。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无需设置:与机油冷却器13连接的冷却水配管、对机油冷却器13、滤油器14之间进行连接的润滑油配管部件,从而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并且,通过将机油冷却器13和滤油器14支承于同一机油冷却器托架631,从而能够使机油冷却器13以及滤油器14的配置紧凑化。并且,由于利用单一的机油冷却器托架631来对机油冷却器13以及滤油器14进行支承,因此,能够使机油冷却器13以及滤油器14的安装构造简易化。
另外,机油冷却器托架631具备:与冷却水出口647连接的冷却水流入孔641、和与冷却水返回口648连接的冷却水流出孔642,冷却水流出孔642的流路截面面积小于冷却水流入孔641的流路截面面积。由此,能够使得从在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设置的冷却水出口647并经由冷却水流入孔641、机油冷却器13内冷却水通路而至冷却水流出孔642为止的冷却水路径内的水压升高。因此,能够防止:冷却水从冷却水流入孔641向冷却水返回口648过度流出而导致缸体6内部的冷却水通路内的水压降低,进而能够防止发动机1的冷却效率的降低。
另外,机油冷却器托架631具备:用于将机油冷却器13安装在平行于与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318的接合面636的机油冷却器安装面637上的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并且,在被立起设置于机油冷却器安装部633的连结部634的前端侧,具备:将滤油器14安装于与机油冷却器13相反的一侧的滤油器安装部635。由此,能够将滤油器14大致平行地突出设置于缸体6的右侧面302(侧部),能够将机油冷却器13以及滤油器14紧凑地配置,并且减小滤油器14相对于缸体6的右侧面302的突出距离,从而实现发动机1的紧凑化。
另外,如图36以及图37所示,通过将滤油器14支承于机油冷却器托架631,从而,能够在缸体6的右侧面302和滤油器14之间形成出:在将滤油器14直接安装于缸体6的结构例中无法实现的空间。例如,能够在右侧面302和滤油器14之间的空间,配置:右侧第2加强筋311的直线状部分311a,从而提高缸体6的强度以及散热性能,或者使主线束集合体703从该空间穿过,从而缩短主线束集合体703的引绕距离。此外,关于右侧面302和滤油器14之间的空间,还能够在上述以外的用途中利用。这样,通过利用机油冷却器托架631将滤油器14配置为与缸体6分离,从而发动机1的设计的自由度得以提高。另外,通过将主线束集合体703沿着右侧第2加强筋311的直线状部分311a进行配置,从而,不用设置托架就能够配置主线束集合体703,并且能够防止来自其他部件等异物的干涉,并且能够保护主线束集合体703免受到来自下方侧的尘埃等。
此外,本申请发明中的各部分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还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的说明
1 发动机
5 曲轴
6 缸体
7 飞轮罩
8 飞轮
13 机油冷却器
14 滤油器
20 启动器
27 EGR冷却器
30 二级增压器(增压器)
300 曲轴心
301 左侧面(两侧部)
302 右侧面(两侧部)
303 前侧面(一侧部)
304 左侧外壳托架部
305 右侧外壳托架部
306、307、308、309、310、311 加强筋
307a、308a、309a、311a 加强筋的直线状部分
318 机油冷却器托架安装座(安装部)
325 托架凹状部
341 缸体上表面(缸盖接合面)
344 马达轴心
345 增压器润滑油配管
410 启动器安装座
631 机油冷却器托架(托架部件)
633 机油冷却器安装部
634 连结部
635 滤油器安装部
636 接合面
637 机油冷却器安装面(平行的面)
641 冷却水流入孔
642 冷却水流出孔
647 冷却水出口
648 冷却水返回口
649 润滑油出口
650 润滑油返回口

Claims (7)

1.一种发动机装置,其在缸体的一侧部配置有:与曲轴一体旋转的飞轮,并且设置有:在发动机起动时将旋转力传递至飞轮的启动器,
其中,
在所述一侧部安装有:对所述飞轮进行收容、且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启动器的启动器安装座的飞轮罩,并且,所述启动器被配置于:在与曲轴心方向相正交、且与所述缸体的缸盖接合面相平行的方向上,比所述飞轮罩之中的靠发动机最外侧的部位更靠向发动机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中,
在沿着所述曲轴心方向的所述缸体的两侧部之中的所述一侧部侧的端部,突出设置有:一对外壳托架部;在所述两侧部的各侧壁和所述外壳托架部之间以所述外壳托架部侧较宽的方式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一对外壳托架部以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缸体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外壳托架部的周缘部相对于所述飞轮罩的周缘部而形成为凹状,由此来形成托架凹状部,所述飞轮罩在露出于所述托架凹状部的部位具有所述启动器安装座,所述缸体具有靠近所述托架凹状部的所述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中,
所述发动机装置构成为,具备:使润滑油在增压器循环的增压器润滑油配管、以及对废气的一部分亦即混入有新鲜空气的EGR气体进行冷却的EGR冷却器,
所述启动器被配置于:从所述缸盖接合面侧观察时,不与所述增压器润滑油配管以及所述EGR冷却器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中,
所述启动器的马达轴心配置于:在与所述缸盖接合面相正交的方向上,比所述曲轴心更靠向下方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中,
所述发动机装置构成为,具备:使润滑油与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机油冷却器、以及对润滑油进行净化的滤油器,
具备:对所述机油冷却器以及所述滤油器进行支承、且安装于缸体的托架部件,
在所述缸体的所述托架部件的安装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返回口、润滑油出口以及润滑油返回口,
经由所述托架部件而使冷却水以及润滑油向所述机油冷却器流通,并且使润滑油向所述滤油器流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中,
所述托架部件具备:与所述冷却水出口连接的冷却水流入孔、以及与所述冷却水返回口连接的冷却水流出孔,
所述冷却水流出孔的流路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冷却水流入孔的流路截面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装置,其中,
所述托架部件:将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在平行于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接合面的面上的机油冷却器安装部,并且,在被立起设置于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部的连结部的前端侧,具备:用于将所述滤油器安装于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相反的一侧的滤油器安装部。
CN201780015821.4A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Pending CN108884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3361.3A CN117514457A (zh)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CN202311643358.1A CN117514456A (zh)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8466A JP6718570B2 (ja) 2016-04-08 2016-04-08 エンジン装置
JP2016078465A JP2017187006A (ja) 2016-04-08 2016-04-08 エンジン装置
JP2016-078466 2016-04-08
JP2016-078465 2016-04-08
PCT/JP2017/012962 WO2017175640A1 (ja) 2016-04-08 2017-03-29 エンジン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3358.1A Division CN117514456A (zh)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CN202311643361.3A Division CN117514457A (zh)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4760A true CN108884760A (zh) 2018-11-23

Family

ID=6000115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3358.1A Pending CN117514456A (zh)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CN202311643361.3A Pending CN117514457A (zh)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CN201780015821.4A Pending CN108884760A (zh)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3358.1A Pending CN117514456A (zh)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CN202311643361.3A Pending CN117514457A (zh) 2016-04-08 2017-03-29 发动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10598124B2 (zh)
EP (1) EP3441592A4 (zh)
CN (3) CN117514456A (zh)
WO (1) WO20171756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1411A1 (de) * 2020-09-18 2022-03-23 DEUTZ Aktiengesellschaft Starteranbau
US20240200500A1 (en) * 2022-12-19 2024-06-20 Yanmar Holdings Co., Ltd. Engin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6569B2 (ja) * 2016-12-28 2020-02-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ンジン
CN108952993B (zh) * 2018-07-19 2023-12-05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后端齿轮室结构
DE102019006664A1 (de) * 2019-09-23 2021-03-25 Deutz Aktiengesellschaft Brennkraftmaschine mit im Zylinderkurbelgehäuse integriertem Ölkühler und einer Kühlwassersteuerung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44766Y2 (zh) * 1983-01-31 1989-12-25
JPH0246048U (zh) * 1988-09-26 1990-03-29
JPH0363725U (zh) * 1989-10-26 1991-06-21
JPH0547340U (ja) * 1991-12-03 1993-06-2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クーラとエンジンの冷却水配管構造
JPH09228933A (ja) * 1996-02-22 1997-09-02 Denso Corp スタータ
JP2002115600A (ja) * 2000-10-03 2002-04-19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ブロック構造
JP2005264846A (ja) * 2004-03-19 2005-09-29 Kubota Corp 縦型多気筒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108884783A (zh) * 2016-03-31 2018-11-23 洋马株式会社 发动机装置
CN109642520A (zh) * 2016-03-29 2019-04-16 洋马株式会社 发动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90411U (zh) * 1979-12-13 1981-07-18
CA2000353A1 (en) * 1988-10-11 1990-04-11 Tomoyoshi Matsuno Engine blocks
JPH0736117Y2 (ja) 1988-12-24 1995-08-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
US5207195A (en) * 1992-07-29 1993-05-04 Mcclintic Rdm, Inc. Combined starter conversion and oil filter adapter
JP3180540B2 (ja) * 1993-12-29 2001-06-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フィルタ取付構造
JPH08135425A (ja) * 1994-11-04 1996-05-28 Suzuki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クーラ装置
DE19511864C1 (de) * 1995-03-31 1996-07-25 Daimler Benz Ag Brennkraftmaschine
JP3156589B2 (ja) * 1995-07-17 2001-04-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JP3999340B2 (ja) * 1997-12-10 2007-10-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構造
JPH11351108A (ja) 1998-06-04 1999-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スタータ支持構造
EP1195504B1 (en) 2000-10-03 2006-12-2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Engine block structure for reciprocating engine
JP2003049708A (ja) * 2001-08-03 2003-02-21 Yanmar Co Ltd 小型エンジン
JP4354252B2 (ja) * 2002-10-29 2009-10-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クーラ及び小型走行船
JP3994926B2 (ja) * 2003-06-04 2007-10-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ータ取付構造
JP4328652B2 (ja) 2004-03-23 2009-09-09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ンジン潤滑油の冷却・濾過装置
JP5056406B2 (ja) * 2007-02-05 2012-10-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を始動するスタータの取り付け構造
JP4889541B2 (ja) * 2007-03-28 2012-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燃機関
JP5208786B2 (ja) 2009-01-30 2013-06-1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横型エンジン
US8826877B2 (en) * 2009-10-15 2014-09-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lexible mounting system for powertrain mounted components
JP2012189027A (ja) 2011-03-11 2012-10-04 Kubota Corp エンジンのスタータモータ支持装置
US10801378B2 (en) * 2016-04-26 2020-10-13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Engin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44766Y2 (zh) * 1983-01-31 1989-12-25
JPH0246048U (zh) * 1988-09-26 1990-03-29
JPH0363725U (zh) * 1989-10-26 1991-06-21
JPH0547340U (ja) * 1991-12-03 1993-06-2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クーラとエンジンの冷却水配管構造
JPH09228933A (ja) * 1996-02-22 1997-09-02 Denso Corp スタータ
JP2002115600A (ja) * 2000-10-03 2002-04-19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ブロック構造
JP2005264846A (ja) * 2004-03-19 2005-09-29 Kubota Corp 縦型多気筒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109642520A (zh) * 2016-03-29 2019-04-16 洋马株式会社 发动机装置
CN108884783A (zh) * 2016-03-31 2018-11-23 洋马株式会社 发动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1411A1 (de) * 2020-09-18 2022-03-23 DEUTZ Aktiengesellschaft Starteranbau
US11512675B2 (en) 2020-09-18 2022-11-29 Deutz Aktiengesellschaft Starter mounting
US20240200500A1 (en) * 2022-12-19 2024-06-20 Yanmar Holdings Co., Ltd. Eng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41592A1 (en) 2019-02-13
US20210381466A1 (en) 2021-12-09
WO2017175640A1 (ja) 2017-10-12
US10598124B2 (en) 2020-03-24
US20240084760A1 (en) 2024-03-14
US11859577B2 (en) 2024-01-02
US20200200122A1 (en) 2020-06-25
EP3441592A4 (en) 2019-11-20
US11125182B2 (en) 2021-09-21
CN117514457A (zh) 2024-02-06
CN117514456A (zh) 2024-02-06
US20190085788A1 (en) 2019-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4760A (zh) 发动机装置
JP6323471B2 (ja) エンジンの過給装置
CN109072740B (zh) 发动机装置
US20200332753A1 (en) Engine Device
CN108884783A (zh) 发动机装置
US6719598B2 (en) System for lubricating engine for personal watercraft
CN110431301A (zh) 发动机装置
JP6811546B2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6967635B2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6512237B2 (ja) 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装置
JP6718570B2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2017187009A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7066817B2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2021038749A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2017180417A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6876377B2 (ja) エンジ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YANMA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