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8657A - 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8657A
CN108698657A CN201680083256.0A CN201680083256A CN108698657A CN 108698657 A CN108698657 A CN 108698657A CN 201680083256 A CN201680083256 A CN 201680083256A CN 108698657 A CN108698657 A CN 108698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ntrol device
cooling fan
vehicle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32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增田刚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98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8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5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cycl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B62J1/00 - B62J45/00
    • B62J50/30Means for ventilation within devices provided on the cycle, e.g. ventilation means in a battery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0/00Arrangements of air clea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J40/10Arrangements of air clea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8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eccentrically- mounted or elliptically-shaped driving or driven wheel; with expansible driving or driven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应用冷却风扇并且兼顾配置空间的高效利用以及低成本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具有冷却风扇(46),该冷却风扇(46)用于冷却作为对机动二轮车(1)进行驱动的动力单元(P)的发热部的无级变速器(M),在利用冷却风扇(46)产生的冷却风的流路(F)上,设置作为用于冷却对动力单元(P)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43)的冷却机构的散热板(47)。散热板(47)在冷却风的流路(F)上配置在无级变速器(M)的上游侧。冷却风的流路(F)形成为从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经由冷却风扇(46)到达无级变速器(M),将散热板(47)配置在进气口(44)和冷却风扇(46)之间。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尤其涉及对设置于车辆的控制装置进行冷却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点火装置等搭载于车辆的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是已知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基于各种传感器、开关的输出信号对变速促动器、ACG启动马达进行驱动的控制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6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控制装置发热的情况下,需要用于抑制控制装置的温度上升的冷却结构,但新设用于积极地产生冷却风的冷却风扇会存在配置空间以及成本增加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并提供一种应用冷却风扇并且兼顾配置空间的高效利用以及低成本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中具有冷却风扇(46),该冷却风扇(46)用于冷却对车辆(1)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P)的发热部(M),所述控制装置冷却结构的第一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冷却风扇(46)产生的冷却风的流路(F)上,设置有用于冷却对所述驱动装置(P)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43)的冷却机构(47、47a)。
另外,第二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47、47a)在所述冷却风的流路(F)上配置在所述发热部(M)的上游侧。
另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的流路(F)形成为从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经由所述冷却风扇(46)到达所述发热部(M),所述冷却机构(47、47a)配置在所述进气口(44)和所述冷却风扇(46)之间。
另外,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M)是无级变速装置,所述冷却风扇(46)配置在收纳所述无级变速装置(M)的传动箱(26)的内侧。
另外,第五特征在于,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设置于箱状的壳体(40),该壳体(40)安装于所述驱动装置(P),所述控制装置(43)以及所述冷却机构(47、47a)收纳于所述壳体(40)。
另外,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40)形成有收纳所述控制装置(43)的收纳凹部(42a)。
另外,第七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47、47a)是与所述控制装置(43)的一个面接触的金属部件。
并且,第八特征在于,与所述控制装置(43)连结的电子设备(S1、S2、S3)配设在车宽度方向中央,所述控制装置(43)向车宽度方向的左右任一方偏移地配设,将所述控制装置(43)和所述电子设备(S1、S2、S3)连接的束线(34)从所述控制装置(43)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突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特征,在利用所述冷却风扇(46)产生的冷却风的流路(F)上,设置有用于冷却对所述驱动装置(P)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43)的冷却机构(47、47a),因此,可以利用用于冷却车辆的发热部的冷却风扇对控制装置进行冷却。由此,不用设置新的冷却风扇就能够冷却控制装置,可以防止配置空间增大、成本上升。
根据第二特征,所述冷却机构(47、47a)在所述冷却风的流路(F)上配置在所述发热部(M)的上游侧,因此,可以利用用于冷却发热部之前的温度低的冷却风对控制装置进行冷却。
根据第三特征,所述冷却风的流路(F)形成为从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经由所述冷却风扇(46)到达所述发热部(M),所述冷却机构(47、47a)配置在所述进气口(44)和所述冷却风扇(46)之间,因此,在冷却风扇的上游侧在布置的自由度高的位置处配置冷却机构,从而可以有效地冷却控制装置。
根据第四特征,所述发热部(M)是无级变速装置,所述冷却风扇(46)配置在收纳所述无级变速装置(M)的传动箱(26)的内侧,因此,可以利用用于冷却作为发热部的无级变速装置的冷却风扇对控制装置进行冷却。
根据第五特征,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设置于箱状的壳体(40),该壳体(40)安装于所述驱动装置(P),所述控制装置(43)以及所述冷却机构(47、47a)收纳于所述壳体(40),因此,可以高效地配置控制装置以及冷却机构,并且,控制装置冷却结构的应用变得容易。
根据第六特征,在所述壳体(40)形成有收纳所述控制装置(43)的收纳凹部(42a),因此,可以防止形成在壳体内的冷却风的流路被控制装置阻挡,可以高效地冷却控制装置。
根据第七特征,所述冷却机构(47、47a)是与所述控制装置(43)的一个面接触的金属部件,因此,可以利用冷却机构提高控制装置的散热性。
根据第八特征,与所述控制装置(43)连结的电子设备(S1、S2、S3)配设在车宽度方向中央,所述控制装置(43)向车宽度方向的左右任一方偏移地配设,将所述控制装置(43)和所述电子设备(S1、S2、S3)连接的束线(34)从所述控制装置(43)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突出,因此,可以缩短将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连接的线束,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并使组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难以受到噪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的机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动力单元的放大图。
图3是拆卸了冷却箱的外侧罩的状态的动力单元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4-4剖视图。
图5是动力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图2的6-6剖视图。
图7是表示冷却机构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的机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机动二轮车1是具有供驾驶员放置双脚的低地板的踏板型的鞍乘型车辆。车架9包括:与头管7的后表面连接而向下方延伸的下框架10、从下框架10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地板下框架11、以及从地板下框架11的后部立起而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13。
在头管7上转动自如地轴支承有转向柱3,在转向柱3的上端固定有转向把手2。在转向柱3的下端,固定有对前轮WF进行轴支承以使其旋转自如的左右一对前叉8。在设置在转向把手2的左右的制动杆上分别连接有前侧制动拉索17以及后侧制动拉索18。
在地板下框架11的后端,在后框架13的立起部,轴支承有将发动机和无级变速器一体地构成的单元摆动式的动力单元P以使其摆动自如。在动力单元P的后端部,轴支承有后轮WR以使其旋转自如,在动力单元P的上部固定有空气滤清器箱16。动力单元P的后部利用后缓冲器15悬吊于后框架13。
在车座14的下部,在左右的后框架13之间配设有收纳箱12。转向柱3的上部由保持仪表装置的把手罩4覆盖,头管7的前后由车身前表面的前罩5以及与驾驶员的腿相向的底板6覆盖。在从下框架10到地板下框架11的位置配设有电气部件保持构件30。
在作为车辆的驱动装置的动力单元P的车宽度方向左侧,安装有收纳对动力单元P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43的冷却箱40。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构成为包括该冷却箱40。
图2是动力单元P的放大图。另外,图3是拆卸了冷却箱40的外侧罩41的状态的动力单元P的放大图。在发动机20的后方一体地构成了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力单元P,利用在曲轴箱37的下部设置的左右一对支承部24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车架9,并且,利用在减速器箱28的上部设置的后缓冲器支承部39悬吊于后框架13。
发动机20在指向车身前方地固定于曲轴箱27的气缸23上安装气缸盖22以及气缸盖罩21而构成。在气缸盖22的上部连接有进气管31,在进气管31和空气滤清器箱16的导出管32之间,配设有内置节气门的节气门主体30。在空气滤清器箱16的上部设置有外部空气的导入口29。
在对发动机20的曲轴25进行轴支承的曲轴箱37的车宽度方向左侧,设置有收纳V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箱26。传动箱26的车宽度方向左侧由薄板状的传动箱罩26a构成。
呈薄型的箱状的、收纳控制装置43的冷却箱40固定在传动箱26的车宽度方向左侧前端。冷却箱40的上部向上方延伸至将空气滤清器箱16的前端覆盖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成为如下结构:通过使固定于曲轴25的冷却风扇46旋转,在冷却箱40的内部形成冷却风的流路(流动)F,利用该流路F对收纳于冷却箱40的控制装置43进行冷却。
在冷却风扇46随着发动机20的旋转而旋转时,从形成于冷却箱40的外侧壳体41的狭缝状的进气口44吸入外部空气,并将其从设置在传动箱26的前端的开口45导入到传动箱26的内部。被导入到了传动箱26的冷却风在对无级变速器进行冷却后,从形成在传动箱26a的后方下部的排出口27排出。
图4是图2的4-4剖视图。对曲轴25进行轴支承的曲轴箱37由左侧曲轴箱37L以及右侧曲轴箱37R构成。连杆60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将曲轴25的曲轴臂52连结的曲柄销53。在曲轴25的右端部设置有发电机61。发电机61通过使固定于曲轴25的转子62在固定于发电机罩64的定子63的外周同步旋转而进行发电。
在曲轴25的左端部设置有无级变速器M的驱动侧带轮D1。驱动侧带轮D1由固定于曲轴25的固定带轮半体50和在轴向上能够滑动的可动带轮半体51构成。偏芯配重65根据曲轴25的转速而移动,由此,可动带轮半体51在轴向上滑动并变更V带72的卷绕直径。
在传动箱26的后部设置有无级变速器M的从动侧带轮D2。从动侧带轮D2由固定于传动轴73的固定带轮半体70和根据驱动侧带轮D1的卷绕直径在轴向上滑动的可动带轮半体71构成。在从动侧带轮D2的左侧,设置有从动侧带轮D2达到规定转速而将驱动力传到传动轴73的离心离合器C。被传到了传动轴73的驱动力经由中间轴74传到固定于后轮WR的输出轴75。
构成控制装置冷却结构的冷却风扇46设置于驱动侧带轮D1的固定带轮半体70。该冷却风扇46原本为了形成冷却风的流路F以对随着旋转而产生摩擦热的无级变速器M进行冷却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冷却箱40与在传动箱26的前部设置的开口45连接,从而将冷却风的流路F向上游侧延长来确保控制装置43的冷却空间。由此,不用为了对控制装置43进行冷却而新设冷却风扇,可以抑制零件数量、成本增加地对控制装置43进行冷却。
图5是动力单元P的俯视图。另外,图6是图2的6-6剖视图。动力单元P的车宽度方向的中心与左侧曲轴箱37L以及右侧曲轴箱37R的分割线、后轮WR的中心大致相同。在传动箱26的上部配设的空气滤清器箱16由伸出至后轮WR的上方的右侧半体16a和具有外部空气的导入口29的左侧半体16b构成。
空气滤清器箱16的导出管32靠右侧半体16a的右侧与该右侧半体16a连接。节气门主体30从气缸盖22的中心稍微向外侧倾斜地配设,与此相匹配地,导出管32也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凸出地弯曲。
在曲轴箱37的车身上方布置有电气部件的束线33。在导出管32的下方捆扎变速比传感器用配线36、控制装置用配线34、车速传感器用配线35、节气门主体用配线55等而构成束线33。节气门主体用配线55由与作为电子设备的喷射器S1、进气压力传感器S2以及节气门开度传感器S3连接的配线构成。
冷却箱40由外侧罩41和内侧罩42构成,控制装置43收纳于在内侧罩42形成的收纳凹部42a。在控制装置用配线34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36与在内侧罩42的车宽度方向右侧端面设置的端子连接。通过该连接器连接,控制装置43和各种配线相互连接。另外,作为电子设备的喷射器S1、进气压力传感器S2以及节气门开度传感器S3配设在车宽度方向中央,相对于此,控制装置43向车宽度方向左侧(外侧)偏移地配设并且控制装置用配线43构成为从控制装置43的车宽度方向右侧(外侧)延伸。由此,可以缩短用于将控制装置43和电子设备连接的束线的长度,可以提高空间效率并且谋求成本降低。
参照图6,控制装置43构成为收纳于在冷却箱40的内侧罩42形成的收纳凹部42a而不向冷却箱40的内侧突出。另外,在控制装置43的露出面侧安装有作为冷却机构的金属制的散热板47。由此,可以提高冷却效果而不会阻挡冷却风的顺畅的流路F。
冷却机构的形态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如图7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可以在控制装置43的露出面侧设置金属制的散热翅片47a。另外,也可以由金属而并非合成树脂来形成控制装置43的露出面侧自身并将其作为冷却机构,或者也可以由金属形成内侧壳体42而将内侧壳体42整体作为冷却机构。并且,也可以采用将冷却机构和控制装置分开地配置或利用热管将两者之间连接的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可以利用用于冷却车辆的发热部的冷却风扇对控制装置进行冷却。由此,不用设置新的冷却风扇就能够冷却控制装置,可以防止配置空间增大、成本上升。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箱的形状和结构、冷却机构的形状和形态、控制装置的形状、无级变速器的结构、传动箱的形状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利用冷却风扇进行冷却的发热部不限于V带式无级变速器,可以采用气缸、曲轴箱、节气门主体、散热器等发动机涉及的发热部分。即,也可以利用为了对这些部件进行冷却而设置的冷却风扇对控制装置进行冷却。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不限于机动二轮车,可以应用于鞍乘型的三轮车/四轮车等各种车辆。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二轮车(车辆)、16空气滤清器箱、26传动箱、40冷却箱、42a收纳凹部、43控制装置、44进气口、45开口、46冷却风扇、47散热板(冷却机构)、47a散热片(冷却机构)、72V带、F冷却风的流路、M无级变速器(发热部)、D1驱动侧带轮、D2从动侧带轮、P动力单元(驱动装置)、S1喷射器(电子设备)、S2进气压力传感器(电子设备)、S3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电子设备)。

Claims (8)

1.一种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具有冷却风扇(46),该冷却风扇(46)用于冷却对车辆(1)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P)的发热部(M),所述控制装置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冷却风扇(46)产生的冷却风的流路(F)上,设置有用于冷却对所述驱动装置(P)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43)的冷却机构(47、47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机构(47、47a)在所述冷却风的流路(F)上配置在所述发热部(M)的上游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风的流路(F)形成为从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经由所述冷却风扇(46)到达所述发热部(M),
所述冷却机构(47、47a)配置在所述进气口(44)和所述冷却风扇(46)之间。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部(M)是无级变速装置,
所述冷却风扇(46)配置在收纳所述无级变速装置(M)的传动箱(26)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设置于箱状的壳体(40),该壳体(40)安装于所述驱动装置(P),
所述控制装置(43)以及所述冷却机构(47、47a)收纳于所述壳体(4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40)形成有收纳所述控制装置(43)的收纳凹部(42a)。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机构(47、47a)是与所述控制装置(43)的一个面接触的金属部件。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控制装置(43)连结的电子设备(S1、S2、S3)配设在车宽度方向中央,
所述控制装置(43)向车宽度方向的左右任一方偏移地配设,
将所述控制装置(43)和所述电子设备(S1、S2、S3)连接的束线(34)从所述控制装置(43)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突出。
CN201680083256.0A 2016-03-08 2016-03-08 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Pending CN1086986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7239 WO2017154118A1 (ja) 2016-03-08 2016-03-08 制御装置冷却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8657A true CN108698657A (zh) 2018-10-23

Family

ID=59790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3256.0A Pending CN108698657A (zh) 2016-03-08 2016-03-08 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72383B2 (zh)
CN (1) CN108698657A (zh)
BR (1) BR112018067406A2 (zh)
PH (1) PH12018501917A1 (zh)
WO (1) WO20171541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3566A1 (ja) * 2019-03-11 2020-09-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2892A (ja) * 1991-02-15 1993-02-23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ツト
KR100652539B1 (ko) * 2004-08-05 2006-12-01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동 차량의 모터 냉각 구조
CN101016029A (zh) * 2006-02-08 2007-08-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冷却装置
JP2010034215A (ja) * 2008-07-28 2010-02-12 Toshiba Corp 車両用半導体冷却装置
CN202163299U (zh) * 2011-08-09 2012-03-14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
CN103038081A (zh) * 2010-08-03 2013-04-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冷却结构
CN204055316U (zh) * 2014-08-12 2014-12-3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冷却系统
CN204383679U (zh) * 2014-12-12 2015-06-10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8789A (ja) * 1989-07-13 1991-05-31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式車両
JP2832633B2 (ja) * 1990-05-28 1998-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832638B2 (ja) * 1990-10-02 1998-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ット
JP3183968B2 (ja) * 1992-10-20 2001-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H10238344A (ja) * 1997-02-26 1998-09-08 Aisin Aw Co Ltd 電子制御装置の冷却装置
JP3923420B2 (ja) * 2002-12-02 2007-05-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への燃料供給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2892A (ja) * 1991-02-15 1993-02-23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用パワーユニツト
KR100652539B1 (ko) * 2004-08-05 2006-12-01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동 차량의 모터 냉각 구조
CN101016029A (zh) * 2006-02-08 2007-08-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冷却装置
JP2010034215A (ja) * 2008-07-28 2010-02-12 Toshiba Corp 車両用半導体冷却装置
CN103038081A (zh) * 2010-08-03 2013-04-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冷却结构
CN202163299U (zh) * 2011-08-09 2012-03-14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
CN204055316U (zh) * 2014-08-12 2014-12-3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冷却系统
CN204383679U (zh) * 2014-12-12 2015-06-10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8067406A2 (pt) 2018-12-26
WO2017154118A1 (ja) 2017-09-14
JPWO2017154118A1 (ja) 2018-12-20
PH12018501917A1 (en) 2019-06-17
JP6572383B2 (ja) 2019-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92893B2 (en) Power unit cooling device
CN105793538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内燃机的增压装置和用于生产所述增压装置的方法
CN108206610A (zh) 与冷却剂热交换而冷却的驱动电动机及使用其的环保车辆
TW487660B (en) Power unit for vehicle
CN110344982B (zh) 跨骑型车辆
CN108698657A (zh) 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JP5703183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14084844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水冷式内燃機関
CN105765208B (zh)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10206656A (zh) 动力单元
WO2020183566A1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9140786A (ja) 駆動装置の冷却構造
CN104675505A (zh) 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
ITTO20011005A1 (it) Gruppo radiatore per veicolo.
JP2014503403A (ja) 発電機
JP2002127976A (ja) 車両におけるラジエータ搭載構造
JP6474323B2 (ja) 二輪車用内燃機関冷却装置
US6135066A (en) Water-cooled four cycle engine
JP7006240B2 (ja) ウォータポンプの配置構造
JP2006271149A (ja) モータの冷却装置
JP2017081333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5946553B (zh) 单元摆动式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JP2014084843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水冷式内燃機関
JPH1182019A (ja) 水冷エンジンのサーモスタット取付け構造
KR20150112064A (ko) 차량용 발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