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5505A - 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5505A
CN104675505A CN201410596741.0A CN201410596741A CN104675505A CN 104675505 A CN104675505 A CN 104675505A CN 201410596741 A CN201410596741 A CN 201410596741A CN 104675505 A CN104675505 A CN 104675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water path
path portion
combustion engine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67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75505B (zh
Inventor
北原秀一
山内孝宏
加藤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75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5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75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5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01P5/12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4Arrangements of liquid pipes or h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8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o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损失较少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在将冷却水提供给内燃机的冷却水通路结构中,该冷却水通路结构具有冷却水连通部件,在该冷却水连通部件的内部,形成有依次相连接的壳体部、涡旋部、第1冷却水通路部及第2冷却水通路部。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被设定为与所述离心式水泵的转轴方向平行,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垂直,在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对流经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冷却水进行整流的肋。

Description

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水通路结构,该冷却水通路结构将由离心式水泵吐出的冷却水提供给安装在汽车上的内燃机等。
背景技术
车载用内燃机中,由于要供给大量的冷却水,因而,如果该大量的冷却水流过的冷却水系统的压力损失较多的话,则不能够得到足够的冷却能力,需要增大水泵或者冷却水通路。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水泵或者冷却水通路结构,提出有各种技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第33423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特开2013-108385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利用冷却水通路实现辅助部件安装支架的刚性的提高以及辅助部件的冷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水泵、由该水泵的泵室沿着安装基座向上方延伸的冷却水通路以及由该冷却水通路的上端向缸体一侧弯曲的冷却水通路。
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紧凑配置包括水泵在内的辅助类部件,以实现整个内燃机的小型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水泵以及构成下游侧冷却水通路的凹槽通路,该下游侧冷却水通路形成为,在由该水泵的泵室向缸头方向弯曲的中间部位弯曲,朝上方延伸至位于上方部位的冷却水连通通路。
如上所述,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上述专利文献2中均公开了一种水泵以及由该水泵延伸出来的冷却水通路结构。为了达到上述其各自的目的,该冷却水通路结构为,在由水泵的泵室向上方延伸出来之后,向垂直于叶轮的转动面的方向弯曲,然后,朝缸体一侧弯曲。
采用该冷却水通路结构,能够实现辅助类部件的冷却以及内燃机的小型化,但是,在向垂直于叶轮的转动面的方向弯曲时,于冷却水通路内,产生沿着冷却水通路内壁的涡流的可能性较高,对于冷却水通路结构内的冷却水的压力损失的降低,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采用该冷却水通路结构能够抑制冷却水通路内涡流的产生,降低冷却水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用于在内燃机上设置收装离心式水泵的冷却水连通部件,并向该内燃机的冷却水通路提供冷却水,
在所述冷却水连通部件的内部,形成有收装所述离心式水泵的叶轮的壳体部、涡旋部、第1冷却水通路部及第2冷却水通路部,
在与所述壳体部连接的所述涡旋部的下游部,连接有位于该下游部上方的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
在该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部,连接有筒状的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上游部,
在该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部,连接有所述内燃机内的冷却水通路,
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被设定为与所述离心式水泵的转轴方向平行,
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垂直,
在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对流经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冷却水进行整流的肋。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所述肋呈细长状且大致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平行。
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在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中相对的两个平面内,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位于远离所述壳体部的一侧的内周面为外侧表面,与所述外侧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内侧表面,所述肋形成于所述内侧表面上。
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为: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流经形成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肋的上方的冷却水流的中心线,大致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相交。
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为:在所述内燃机上配备有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利用所述冷却水,与发动机机油进行热交换,
在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中与所述肋的肋上表面所处平面相同平面的下方,设有将所述冷却水提供给所述油冷却器的分岔通路,
该分岔通路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连接,且与所述油冷却器连接。
在技术方案3~5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为: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所述肋时,所述肋的突出量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所述内侧表面和所述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的比例被设定为12%~49%。
在技术方案1~6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为:所述肋在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任一位置上,其横截面均大致呈矩形。
在技术方案1~7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为:所述冷却水连通部件由泵主体和冷却水通路主体构成,所述肋仅形成于所述冷却水通路主体的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上。
在技术方案1~8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为: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上游部端面相对于所述叶轮的转动面,随着其由所述涡旋部的终端部向上方延伸,而向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部倾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在与所述离心式水泵的转轴方向平行的状态下,与离心式水泵的涡旋部的终端部垂直,另外,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与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垂直,在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对流经该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冷却水进行整流的肋。从而,即使涡旋部内的水流因离心式水泵的叶轮的离心力而产生速度差,使一部分流速较快的冷却水以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为中心流动而将要与沿着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流动的冷却水发生碰撞,也能够利用肋阻止该碰撞的发生,因此能够降低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由于肋呈细长状且大致与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平行,因而能够使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沿着肋被导向第2冷却水通路部一侧。从而,不仅能够在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整个中心线方向上抑制水流的碰撞,还能够向着第2冷却水通路部对水流进行整流,降低第1冷却水通路部和第2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从离心式水泵的转轴方向来看,在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以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位于由壳体部的圆的切线延长形成的一侧的内周面为外侧表面,以与所述外侧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内侧表面,所述肋形成于所述内侧表面上。
由于肋形成于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侧表面上,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容易发生涡流的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发生碰撞,降低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从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流经形成于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肋的上方的冷却水流的中心线,大致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相交。
由于流经肋的上方的流速较大的冷却水流经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部,而流经肋的下方的流速较小的冷却水流经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部的外周侧,因而能够在不引起涡流的情况下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连通,从而降低水流的压力损失。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流经肋的下方的流速较小的冷却水流经第2冷却水通路部中与肋的肋上表面所处平面相同平面的下方,而流经肋的上方流速较大的冷却水则难以流经该下方。因此,即使在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下部设置与油冷却器连通的分岔通路,也不容易使分岔通路和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连接部分处的冷却水发生紊乱,能够在不使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水流的压力损失增大的情况下将分岔通路与油冷却器相连通。而且,由于分岔通路和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连接部分处的冷却水不易发生紊乱,因此能够增大连接部分的开口直径,可使流向分岔通路的冷却水的流量保持稳定。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由于从离心式水泵的转轴方向来看肋时,相对于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肋的突出方向上的宽度的肋的突出量被设定为12%~49%,因而能够有效地降低第1冷却水通路内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肋在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的任意位置上的横截面均大致呈矩形。由于水流的方向沿着肋的横截面形状发生变化,因而通过使肋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矩形,第一冷却水通路部的冷却水的彼此相反的涡流的方向被上述肋偏转为大致呈直角状。从而能够抑制水流之间发生碰撞,降低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冷却水连通部件由泵主体和冷却水通路主体构成,所述肋仅形成于冷却水通路主体上。若泵主体上也形成有肋,则能够避免由泵主体和冷却水通路主体的连接部分上形成的台阶产生气蚀或者局部的涡流,降低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上游部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由于从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上游部端面相对于该离心式水泵的叶轮的转动面,随着其由涡旋部的终端部向上方延伸而向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倾斜,因而使冷却水由涡旋部向第1冷却水通路部流动的方向的变化缓慢,从而抑制紊流的产生,能够降低冷却水通路结构内的水流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省略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局部后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上述内燃机的冷却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形成于冷却水连通部件的内部的冷却水通路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冷却水通路的右视图。
图5是以与水泵转轴垂直的截面剖切冷却水通路的涡旋部和第1冷却水通路部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沿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在铅直方向上剖切冷却水连通部件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8是以铅直平面对冷却水通路主体进行阶梯剖切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与肋突出量的关系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表示肋的突出量B与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A的比例与冷却水的压力损失降低率的关系的图。
图11是形成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水连通部件的内部的冷却水通路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冷却水通路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内燃机;1:机身;1a:前侧表面;1b:后侧表面;2:下部壳体;3:缸体;4:缸头;5:缸盖;6:油底壳(油盘);7:曲轴;8:驱动带轮;10:AC发电机;11:发电机转轴;12:发电机带轮;13:空调用压缩机;14:压缩机轴;15:压缩机带轮;16:张紧器;17:张紧轮转轴;18:张紧轮;19:环形带;20: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21:冷却水连通部件;21a:泵主体;21a1:泵主体弯曲部;21b:冷却水通路主体;21b1:冷却水通路主体弯曲部;22:离心式水泵;22a:上游部;23:壳体部;24:水泵转轴;25:水泵带轮;26:叶轮;27:涡旋部;27a:涡旋部外周面;27b:涡旋部内周面;28:第1冷却水通路部;28a:上游部端面;28b:一侧表面;28c:上表面;28d:另一侧表面;29:第2冷却水通路部;29a:底部;29b:分岔部;30:肋;30a:肋上表面;30b:肋下表面;30b1:肋弯曲下表面;30c:肋端面;40:出水管;41:旁通路;42:恒温器;43:连接管;44:散热器流入通路;45:散热器;46:散热器流出通路;47:加热器流入通路;48:加热器芯;49:加热器流出通路;50:油冷却器;50a:冷却水供给口;50b:冷却水排出口;51:分岔通路;52:排出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燃机0是直列四缸四冲程水冷式内燃机,使曲轴7指向车辆的左右方向,横向安装在车辆上。
在本说明书中,以车辆的前进方向为基准来确定前后左右。
如图1所示,在缸体3的下方,以夹持曲轴7的方式,通过未图示的轴承连接有下部壳体2;在所述缸体3中,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有未图示的指向上下方向的气缸;在缸体3的上方,依次重叠配置有缸头4和缸盖5。由此,一体构成为内燃机0的机身1。
在机身1的后侧表面1a的靠右侧的位置,设有作为辅助部件的AC发电机(交流发电机)10。
在机身1的前侧表面1b的靠右侧的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作为辅助部件的离心式水泵22和空调压缩机13。
连接管43的一端与离心式水泵22连接,连接管43的另一端沿着机身1的前侧表面1b向机身1的左方延伸配置,与后述的恒温器42连接。
在机身1的右侧表面上配置有嵌合安装在曲轴7的端部的驱动带轮8,在驱动带轮8的斜前上方配置有张紧轮转轴17,在张紧轮转轴17上以枢轴方式支承有张紧轮18,该张紧轮18被未图示的摆动臂施加使其向前方摆动的力。
在向AC发电机10的右方突出的发电机转轴11的端部嵌合安装有发电机带轮12,在向水泵22的右方突出的水泵转轴24的端部嵌合安装有水泵带轮25,在向空调用压缩机13的右方突出的压缩机轴14的端部嵌合安装有压缩机带轮15。
上述的驱动带轮8、张紧轮18、发电机带轮12、水泵带轮25及压缩机带轮15配置在同一铅直平面上,按照驱动带轮8、张紧轮18、发电机带轮12、水泵带轮25、压缩机带轮15的顺序卷挂有环形带19,由张紧轮18赋予环形带19张力。
并且,通过驱动带轮8的转动,带动环形带19回转,从而使作为辅助部件的AC发电机10、离心式水泵22、空调用压缩机13同时被驱动。
参照图2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简单地说明冷却水因离心式水泵22的运转而循环的冷却系统的主要的循环路径。
由离心式水泵22吐出的冷却水穿过缸体3内未图示的水套,接着,流入位于上侧的缸头4内,穿过该缸头4内未图示的水套,流入出水口40,在内燃机0的温度降低到与外部气温相同或者外部气温以下时,通过旁通路41流入恒温器42,由恒温器42的温度检测部,通过连接管43流入离心式水泵22,进行循环。
另外,在流入出水管40的冷却水被加热到比内燃机冷运转状态(即,内燃机的温度降低到与外部气温相同或者外部气温以下时的运转状态)时的温度高的温度的情况下,恒温器42的阀体42a向上方移动,使旁通路41关闭,并且,出水管40通过散热器流入通路44、散热器45、散热器流出通路46、恒温器42及连接管43,与离心式水泵22相连通,流入出水管40的冷却水通过散热器流入通路44、散热器45、散热器流出通路46、恒温器42及连接管43,流入离心式水泵22,进行循环,使内燃机0的缸体3和缸头4能够被冷却到适当的温度。
还有,在通常运转状态下,流入出水管40的冷却水的一部分通过加热器流入通路47、加热器芯48、加热器流出通路49及连接管43流入离心式水泵22,在使用暖风时,通过加热芯48使车厢内空气能够被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为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20进行说明。
在作为动力源安装在四轮汽车等上的内燃机0的机身1上,设有收装离心式水泵22的冷却水连通部件21,在该冷却水连通部件21的内部形成有收装离心式水泵22的叶轮26的壳体部23、涡旋部27、第1冷却水通路部28及第2冷却水通路部29,与壳体部23连接的涡旋部27的下游部一端与位于该下游部一端的上方的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上游部一端连接,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下游部一端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上游部一端连接,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下游部一端与内燃机0的缸体3、缸头4内未图示的冷却水通路连接,指向车宽方向的水泵转轴24以枢轴方式支承在壳体23上且能够转动,叶轮26一体嵌合安装在该水泵转轴24的端部。
冷却水连通部件21由泵主体21a和冷却水通路主体21b构成,其中,泵主体21a通过水泵转轴24支承水泵带轮25,冷却水通路主体21b设置在由叶轮26的顶端突出的一侧。
如图3和图4所示,与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上游部端面28a相切的线Y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中心线X平行,与该线X平行的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上游部端面28a相对于叶轮26的转动面Z,随着其由涡旋部27的终端部向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上方延伸而向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下游部倾斜。
如图5、图6及图7所示,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中心线方向与离心式水泵22的水泵转轴24平行,且与涡旋部27的下游部一端的终端部的铅直方向中心线垂直,另外,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中心线方向与垂直于水泵转轴24的转动面平行,且与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中心线方向垂直。
从与沿着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中心线的方向平行的方向来看,在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内周面中相对的两个平面内,以远离壳体部23的一侧的内周面为外侧表面,以与该外侧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内侧表面,在该内侧表面上形成有细长的且大致与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平行的肋30,该肋30用于对流经第1冷却水通路部28内部的冷却水进行整流。
另外,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中心线方向来看,肋30也可以在指向水平方向的第1冷却水通路部28内朝其下游部稍微向上或者向下地形成。
另外,如图7所示,肋30仅形成于冷却水连通部件21的冷却水通路主体21b上。
如图8所示,肋30在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任一中心线方向位置上的横截面均大致呈矩形。另外,如图6所示,肋30的横截面形成为相对于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上表面28c,肋上表面30a和肋下表面30b大致平行的形状。
在从沿着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中心线的方向看肋30时,肋30的突出量B与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A的比例被设定为12%~49%中的任一比例。
图10是表示肋的突出量B与图9所示的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A的比例(下面称为“突出量”)与冷却水的压力损失降低率(下面称为“压损降低率”)的关系的图。利用CFD软件进行流量分析,相对于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内侧表面和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固定时的突出量,对从涡旋部27到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冷却水通路的压损降低率进行模拟,得到该突出量与该压损降低率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数据。
如图10明确所示,当突出量为12%时,压损降低率大幅增加,当突出量超过60%时,压损降低率则减小。尤其是,突出量处于12%到49%之间时,压损降低率高达约10%。
因此,通过使肋的突出量为12%~49%,能够有效地降低从涡旋部27到第2冷却水通路部29之间的水流的压损。
另外,如图4和图7所示,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流经肋30的肋上表面30a的上方的冷却水流的中心线被设定在大致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上,该肋30形成于指向水平方向的第1冷却水通路部28内。
在涡旋部27内,于下游部形成有涡旋部外周面27a和涡旋部内周面27b,其中,涡旋部外周面27a位于远离水泵转轴24的一侧,涡旋部内周面27b位于接近水泵转轴24的一侧,沿涡旋部外周面27a流动的一方冷却水由作为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外侧表面的一侧表面28b,沿着上侧表面28c流向作为内侧表面的另一侧表面28d,因而,该冷却水为顺时针涡流,而沿涡旋部内周面27流动的另一方冷却水是沿着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另一侧表面28d向上方流动的向上水流,所述顺时针涡流和该向上水流在肋30处发生碰撞,使冷却水流因该碰撞而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损失。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由涡旋部的涡旋部外周面27a流向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一侧表面28b且沿着上表面28c流经另一侧表面28d的一方冷却水,被肋30的肋上表面30a改变朝向而指向第2冷却水通路部29,另外,由涡旋部27的涡旋部内周面27b沿着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另一侧表面28d流向上方的另一方冷却水,被肋30的肋下表面30b改变朝向而指向第2冷却水通路部29,从而使上下两方的冷却水流在不发生相互碰撞的情况下流向第2冷却水通路部29,所以,能够大幅降低因冷却水发生碰撞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而且,如图5所示,在沿着涡旋部27的涡旋部外周面27a的冷却水流路中,从涡旋部27的始端到与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相连接的终端的距离较长,流速较快,大量冷却水朝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一侧表面28b向上方流动;在上表面28c处,向另一侧表面28d流动;在该另一侧表面28d处,向下方流动。与此同时,如图7所示,冷却水沿着涡旋部27的涡旋部外周面27a向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下游端流动。这样,在这两种流动的作用下,会使沿着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另一侧表面28d流动的冷却水趋于向斜下方流动,该斜下方为处于朝向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方向和朝向下方的方向两个方向中间的朝向。
另外,由于与流向涡旋部27的涡旋部外周面27a的冷却水相同的理由,沿着涡旋部27的涡旋部内周面27b流入第1冷却水通路部28内的冷却水趋于向斜上方流动,该斜上方为处于朝向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方向和朝向上方的方向两个方向中间的朝向。如果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另一侧表面28d上没有设置肋30,上下两个方向的冷却水会彼此倾斜着汇合,这会增大因冷却水汇合导致的压力损失。但若在该另一侧表面28d上设置有肋30的话,则会降低因冷却水汇合导致的压力损失。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配备有油冷却器50。
油冷却器50配备在内燃机0上,为水冷式油冷却器,其通过利用提供给自身内部的冷却水,与在内燃机0内被加热的发动机机油进行热交换,来对发动机机油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7所示,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流经肋30的肋上表面30a的上方的冷却水流的中心线被设定在大致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上,该肋30形成于指向水平方向的第1冷却水通路部28内。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形成于冷却水连通部件21的内部的冷却水通路的立体图,冷却水连通部件21的内部和配备在内燃机0上的油冷却器50的连接状态,以局部透明的方式表示。
如图11和图12所示,油冷却器50配置在冷却水连通部件21的下方,在第2冷却水通路部29中与肋30的肋上表面30a所处平面相同平面的下方,设置有将冷却水提供给油冷却器50的分岔通路51。
如图11和图12所示,分岔通路51呈直线状,该分岔通路51的上游部与设置在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底部29a上的分岔部29b连接,分岔通路51的下游部与设置在油冷却器50上的冷却水供给口50a连接。另外,如图11所示,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通路横截面积相比,分岔通路51的通路横截面积较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岔部29b设置在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底部29a。其实,只要处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中与肋30的肋上表面30a所处平面相同平面的下方,则分岔部29b的位置不必局限于底部29a。
如图12所示,分岔通路51以与第1冷却水通路部28的中心线方向垂直且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中心线方向垂直的方式,与第2冷却水通路部29和油冷却器50的冷却水供给口50a连接。通过这样连接分岔通路51,当分岔部29b设置在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底部29a时,流速较小的冷却水会流经分岔部29b。因此,不容易因分岔部29b的缘部而使第2冷却水通路部29内的水流发生紊乱,能够在不增大流经第2冷却水通路部29的水流的压力损失的情况下,将分岔通路51与油冷却器50相连接。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油冷却器50和离心式水泵22之间设置有用于排出油冷却器50内的冷却水的排出通路52。
该排出通路52呈直线状,与油冷却器50的冷却水排出口50b和离心式水泵22的上游部22a连接。通过将排出通路52与离心式水泵22的上游部22a相连接,能够利用离心式水泵22的差压,有效地向离心式水泵22排出油冷却器50内的冷却水。
另外,由于分岔通路51和排出通路52呈直线状,因而,例如在使油冷却器50和冷却水通路主体21a形成一体后,能够利用电钻等穿透这两者,容易地形成分岔通路51和排出通路52。

Claims (10)

1.一种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用于在内燃机上设置收装离心式水泵的冷却水连通部件,并向该内燃机的冷却水通路提供冷却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水连通部件的内部,形成有收装所述离心式水泵的叶轮的壳体部、涡旋部、第1冷却水通路部及第2冷却水通路部,
在与所述壳体部连接的所述涡旋部的下游部,连接有位于该下游部上方的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
在该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部,连接有筒状的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上游部,
在该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部,连接有所述内燃机内的冷却水通路,
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被设定为与所述离心式水泵的转轴方向平行,
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垂直,
在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对流经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冷却水进行整流的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呈细长状且大致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在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中相对的两个平面内,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位于远离所述壳体部的一侧的内周面为外侧表面,与所述外侧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内侧表面,所述肋形成于所述内侧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在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内周面中相对的两个平面内,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位于远离所述壳体部的一侧的内周面为外侧表面,与所述外侧表面相对的表面为内侧表面,所述肋形成于所述内侧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流经形成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内的肋的上方的冷却水流的中心线,大致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燃机上配备有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利用所述冷却水,与发动机机油进行热交换,
在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中与所述肋的肋上表面所处平面相同平面的下方,设有将所述冷却水提供给所述油冷却器的分岔通路,
该分岔通路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和所述油冷却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所述肋时,所述肋的突出量与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所述内侧表面和所述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的比例被设定为12%~49%。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在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的任一位置上,其横截面均大致呈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水连通部件由泵主体和冷却水通路主体构成,所述肋仅形成于所述冷却水通路主体的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2冷却水通路部的中心线方向来看,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上游部端面相对于所述叶轮的转动面,随着其由所述涡旋部的终端部向上方延伸,而向所述第1冷却水通路部的下游部倾斜。
CN201410596741.0A 2013-11-01 2014-10-29 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 Active CN104675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8502 2013-11-01
JP2013-228502 2013-11-01
JP2014-026044 2014-02-14
JP2014026044A JP6005677B2 (ja) 2013-11-01 2014-02-14 内燃機関用冷却水通路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5505A true CN104675505A (zh) 2015-06-03
CN104675505B CN104675505B (zh) 2018-08-21

Family

ID=53006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6741.0A Active CN104675505B (zh) 2013-11-01 2014-10-29 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87551B2 (zh)
JP (1) JP6005677B2 (zh)
CN (1) CN1046755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2719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机动车的冷却回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8201B2 (en) * 2015-09-01 2019-09-10 PSC Engineering, LLC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KR102409395B1 (ko) * 2015-09-21 2022-06-16 주식회사 대동 오일쿨러 일체형 타이밍 기어 케이스
JP6830429B2 (ja) * 2017-12-15 2021-02-17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63157A (en) * 1963-09-26 1964-12-29 Crusader Marine Corp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6159834U (zh) * 1984-09-25 1986-04-22
JPH0587297U (ja) * 1992-04-22 1993-11-2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機構
CN1576537A (zh) * 2003-07-07 2005-02-09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罩盖
JP2007009784A (ja) * 2005-06-29 2007-01-18 Aichi Mach Ind Co Ltd 冷却水流路構造
CN103122791A (zh) * 2011-11-18 2013-05-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附件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3890A (en) * 1959-11-17 1965-07-13 Thompson Ramo Wooldridge Inc Apparatus for casting centrifugal type pumps
US3162136A (en) * 1959-11-17 1964-12-22 Thompson Ramo Wooldridge Inc Centrifugal type pumps
US3778181A (en) * 1971-03-24 1973-12-11 Gorman Rupp Co Centrifugal pump
US4004541A (en) * 1973-07-25 1977-01-25 Hydro-Tech Corporation Jet boat pump
US4643652A (en) * 1985-03-04 1987-02-17 Hale Fire Pump Company Portable engine-pump assembly
US4690613A (en) * 1985-03-04 1987-09-01 Hale Fire Pump Company Portable engine-pump assembly
JP3342398B2 (ja) 1998-04-03 2002-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直列多気筒エンジンの補機部品取付構造
US6632071B2 (en) * 2000-11-30 2003-10-14 Lou Pauly Blower impeller and method of lofting their blade shapes
US7008177B2 (en) * 2002-11-14 2006-03-07 Cummins Inc. Centrifugal pump with self cooling and flushing featur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63157A (en) * 1963-09-26 1964-12-29 Crusader Marine Corp Apparatus for cool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6159834U (zh) * 1984-09-25 1986-04-22
JPH0587297U (ja) * 1992-04-22 1993-11-26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機構
CN1576537A (zh) * 2003-07-07 2005-02-09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动力传动系统罩盖
JP2007009784A (ja) * 2005-06-29 2007-01-18 Aichi Mach Ind Co Ltd 冷却水流路構造
CN103122791A (zh) * 2011-11-18 2013-05-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附件安装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2719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机动车的冷却回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5505B (zh) 2018-08-21
JP6005677B2 (ja) 2016-10-12
US20150122204A1 (en) 2015-05-07
US9587551B2 (en) 2017-03-07
JP2015110934A (ja) 2015-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4357B2 (en) Radiator coil mounted on a motorcycle
CN104675505A (zh) 内燃机用冷却水通路结构
JP5382316B2 (ja) 電動アシスト過給機の冷却構造
US10247083B2 (en) Straddle vehicle and radiator air-guide device
JP2004248402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6561771B2 (ja) 鞍乗型車両
BR102013007106B1 (pt) Estrutura de sistema de resfriamento para motor de combustão interna resfriado a água veicular e estrutura de sistema de resfriamento em uma unidade de potência para uso em um veículo de tamanho pequeno
CN105849378A (zh) 发动机的冷却通路结构
CN105867053A (zh) 摄像模组
JP4775580B2 (ja) 傾斜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フィルタ取付構造
CN105765208B (zh)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JP2010196571A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冷却水通路装置
JP6965601B2 (ja) 鞍乗型車両
JP6900806B2 (ja)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
JP6369120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CN105332783B (zh) 水冷柴油机集成式轴心对称布置的冷却系统
JP4285116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ヒータ用冷却水通路分岐構造
JP2002127976A (ja) 車両におけるラジエータ搭載構造
JP6413695B2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通路構造
CN104251154B (zh) 骑乘型车辆
FR2965297A1 (fr) Ensemble d'une bus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d'une pompe
JP2017081334A (ja) 鞍乗型車両
CN204755055U (zh)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CN105202350A (zh) 机油冷却器
CN212627536U (zh) 一种集成可变流量冷却水泵电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