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3553A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3553A
CN108513553A CN201680003989.9A CN201680003989A CN108513553A CN 108513553 A CN108513553 A CN 108513553A CN 201680003989 A CN201680003989 A CN 201680003989A CN 108513553 A CN108513553 A CN 108513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unit
mask plate
fixed mask
blowing unit
back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39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3553B (zh
Inventor
佐近优
瀬户庸平
宫本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13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3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08Improving mounting or assembling, e.g. frame elements, disposition of all the components on the super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33Improving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steps for improving driver's access, handr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91Lids or bonnets or door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5Wheel load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283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single arm pivoted directly on the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具备:车辆主体(110),其具有形成有朝向后方的开口部(35)的换热室(T),并且在开口部(35)的后方具有沿该开口部(35)的下缘部(38)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部通路(R1);冷却单元(50),其设于换热室(T)内,并具有朝向后方的背面(51);送风单元(70),其具有被旋转驱动的风扇(80)以及从外周侧覆盖该风扇(80)的可动屏蔽板(90),在从后方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的关闭位置、以及使冷却单元(51)的背面(51)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以俯视下的动作区域与后部通路(R1)重叠的方式能够动作地支承于车辆主体(110)。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公开了一种包括具有散热器等的冷却单元、以及向该冷却单元送风的送风单元的轮式装载机。
该轮式装载机的送风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车辆主体,以便能够在从后方侧对置于冷却单元的关闭位置与使冷却单元向外部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25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业车辆的送风单元有时设于作业者的手够不到的高处。因此,在对送风单元、冷却单元进行清扫等维护作业时,需要另外设置作业者用来攀登的台或梯子等,导致作业变得繁琐。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对冷却单元、送风单元的作业的作业车辆。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作业车辆具备:车辆主体,其具有形成有朝向后方的开口部的换热室,并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后方具有沿该开口部的下缘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部通路;冷却单元,其设于所述换热室内,并具有朝向后方的背面;送风单元,其具有被旋转驱动的风扇及从外周侧覆盖该风扇的可动屏蔽板,在与所述冷却单元的所述背面对置的关闭位置、以及使所述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以俯视下的动作区域与所述后部通路重叠的方式能够动作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根据这种构成的作业车辆,在使送风单元为打开位置时,作业者能够从后部通路上对送风单元以及冷却单元这两者实施作业。
根据所述方式的作业车辆,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对冷却单元、送风单元的各种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侧视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图4是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纵剖的冷却单元以及关闭位置的送风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从后方并且从上方观察送风单元以及支承该送风单元的支承架的立体图。
图6是固定屏蔽板以及可动屏蔽板的纵剖视图。
图7是从后方侧观察固定屏蔽板的示意图。
图8是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纵剖的冷却单元以及打开位置的送风单元的侧视图。
图9是进一步从后方侧观察固定屏蔽板以及从后方侧连接于该固定屏蔽板的可动屏蔽板的示意图。
图10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俯视图,并且是表示送风单元的打开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详细地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的轮式装载机的实施方式。
<作业车辆>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作为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100具备车辆主体110、工作装置180、发动机47、冷却单元50、固定屏蔽板60以及送风单元70。
如图1所示,车辆主体110具有车辆前部120、车辆后部130、前轮140、后轮150、驾驶室160以及燃料箱170。车辆前部120构成了车辆主体110的前部,车辆后部130构成了车辆主体110的后部。车辆前部120以及车辆后部130相互在水平方向上能够转动地连结。
前轮140设于车辆前部120,后轮150设于车辆后部130。通过驱动前轮140以及后轮150,使得车辆主体110前进、后进。
驾驶室160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于车辆后部130的前方侧的部分。在驾驶室160的内部设有驾驶座。
燃料箱170设于车辆后部130的下部,并存储有燃料。
以下,有时将车辆主体110的前后方向、前方、后方以及宽度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前方”、“后方”以及“宽度方向”。此外,有时将宽度方向称为“右侧”或“左侧”。另外,有时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称为“内侧”,从宽度方向的中心朝向右侧或左侧称为“外侧”。
工作装置180设于车辆主体110的车辆前部120的前方侧的部分。工作装置180具有动臂181以及铲斗182。动臂181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车辆主体110。另外,铲斗182经由连杆185连结于摇臂186的一端。在摇臂186的另一端连结有铲斗驱动用缸184。铲斗18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动臂181的前端。动臂181由动臂驱动用缸183驱动,铲斗182由铲斗驱动用缸184驱动。这些动臂驱动用缸183以及铲斗驱动用缸184通过经由液压回路供给的液压来驱动。
<车辆后部>
以下,一边参照图2~图4,一边更详细地说明车辆后部130。
车辆后部130具有后架10、缓冲器20、外装罩30、支承架40、后部灯(上部构造物)45以及格栅46。
后架10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杆状,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设有一对。
<缓冲器>
缓冲器20在一对后架10的后方在这些一对后架10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缓冲器20可以直接地固定于一对后架10,也可以经由在一对后架10上设置的端板等其他部件而固定。
如图3所示,缓冲器20的宽度方向中央的部分被设为缓冲器中央部21,该缓冲器中央部21的左右两侧的部分被设为缓冲器侧部22。
缓冲器中央部21跨越一对后架10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地延伸。更详细地说,缓冲器中央部21跨越一方的后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另一方的后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地设置。该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与水平面平行地沿宽度方向延伸,该上表面21a上沿宽度方向延伸,成为作业者能够通行的后部通路R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后部通路R1的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在车辆主体110的宽度方向上设有由树脂等形成的防滑垫24a。防滑垫24a也可以是表面被施加了凹凸的金属制的钢板。
缓冲器侧部22设于后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并且是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两端侧。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与水平面平行,且被配置为比缓冲器中央部21高一级。由此,在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与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之间形成高度差。
在缓冲器侧部22的前方侧、并且是后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设有能够收容例如电池等设备的收容部23。收容部23的后方侧与缓冲器侧部22相接,宽度方向内侧与后架10相接。收容部23可以直接地固定于后架10,也可以经由所述端板固定于后架10。
收容部23的上表面23a在与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相同的高度平行于水平面地向前后方向延伸。收容部23的上表面23a上与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上被设为沿前后方向跨越这些缓冲器侧部22与收容部23地延伸的侧部通路R2。在成为侧部通路R2的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与收容部23的上表面23a上,与后部通路R1相同地设有防滑垫24b。
<外装罩>
如图2~图4所示,外装罩30具有一对侧部罩31以及上部罩32。
一对侧部罩31分别呈沿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延伸的面板状,且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该一对侧部罩31分别以下端固定于在宽度方向上对应的一对后架10。
上部罩32呈延前后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延伸的面板状。上部罩32的宽度方向两端跨越前后方向地连接于一对侧部罩31的上端。
通过由一对侧部罩31以及上部罩32构成的外装罩30,在该外装罩30的内侧形成了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的前方侧的部分被设为发动机室E,后方侧的部分被设为换热室T。可以在发动机室E与换热室T之间设有能够在这些发动机室E与换热室T之间流通空气的程度的分隔板,也可以不设置分隔板地使发动机室E与换热室T连通。在侧部罩31中的与发动机室E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够在发动机室E的内部与外装罩30的外部之间流通空气的通气部33。
在外装罩30的后端形成有使换热室T朝向后方侧露出的开口部35。开口部35是以侧部罩31中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端为侧缘部36、以上部罩32中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后端为上缘部37、而且以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中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为下缘部38的四边形状。即,利用外装罩30的后端以及缓冲器20的前端划分形成了开口部35。后部通路R1位于开口部35的后方侧、并且是沿该开口部35的下缘部38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位置。
<支承架>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支承架40是设于作为外装罩30的内侧的换热室T的后方侧的位置、即开口部35侧的位置的门型的部件。支承架40具有支承送风单元70的作用。支承架40如图5所示那样具有一对侧部架41、上部架(上部构造物)42、转动用托架43、固定用托架44。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侧部架41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杆状,并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一对。一对侧部架41的下端分别固定于分别在宽度方向上对应的后架10。一对侧部架41沿对应的侧部罩31的内表面配置。也可以在侧部架41的宽度方向外侧固定也有侧部罩31。一对侧部架41以接近开口部35的侧缘部36的方式沿该侧缘部36设置。
上部架42呈以连接一对后架10的上端彼此的方式在这些一对后架10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杆状。也可以在该上部架42的上表面固定有外装罩30的上部罩32。上部架42以接近开口部35的上缘部37的方式沿该上缘部37设置。
转动用托架43具有作为将送风单元70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的作用。转动用托架43一体地设于一对侧部架41中的一方(宽度方向右侧的侧部架41)。转动用托架43被设为从朝向侧部架41中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进一步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转动用托架43沿上下方向即侧部架41的延伸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个)。在转动用托架43形成有沿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O1延伸的孔部。多个转动用托架43的各孔部位于同一转动轴线O1上。
由于转动用托架43配置于换热室T内的宽度方向一侧,因此通过该转动用托架43的转动轴线O1配置于换热室T内的宽度方向一侧。转动轴线O1以沿着开口部35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侧缘部36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
固定用托架44具有将可装卸地固定于该固定用托架44的送风单元70以固定状态进行支承的作用。固定用托架44一体地设于一对侧部架41中的另一方(宽度方向左侧的侧部架41)。固定用托架44被设为从朝向侧部架41中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进一步向内侧突出。
<后部灯>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后部灯45被设为能够从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向车辆后部130的更后方照明。后部灯45例如固定于支承架40,并被设为从该支承架40向后方侧突出。后部灯45在开口部35中的上方侧的位置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一对。后部灯45设于开口部35中的上侧并且宽度方向两侧的角部。此外,后部灯45并不限定于支承架40,也可以设于构成车辆后部130的其他部分。
<格栅>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格栅46支承于支承架40,被设为能够在封堵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封堵状态、以及开放该开口部的开放状态之间转动。格栅46在封堵开口部35的状态下设为朝向前方侧前倾的姿势。格栅46以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能够绕前倾的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一对侧部架41中的一方(宽度方向右侧的侧部架41)。
格栅46呈由多个杆状的部件构成的格子状,其外形与从前后方向观察开口部35时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四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封堵开口部35的状态下,为了避免与一对后部灯45之间的干扰,形成了上部并且宽度方向两侧的部分被切割的形状。
<发动机>
发动机47如图2所示地设于作为外装罩30的内侧空间的前方侧的部分的发动机室E。发动机47由从燃料箱170供给的燃料驱动。发动机47的驱动力经由轴等传递到前轮140以及后轮150,由此使轮式装载机100前进或者后退。发动机47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液压泵(省略图示)。利用液压泵加压后的工作油经由液压回路供给到动臂驱动用缸183、铲斗驱动用缸184等液压驱动设备。发动机47具有水冷式的冷却构造。
<冷却单元>
冷却单元50如图2以及图4所示那样设于外装罩30内的换热室T。冷却单元50设于所述开口部35、支承架40的更前方侧。
冷却单元50具备散热器、油冷却器、后冷却器等冷却设备、以及将这些冷却设备收容的外框架。外框架形成为从前后观察的形状呈四边形状的长方体状。
散热器设于外框架内的后方侧。散热器具有通过冷却发动机47而将加热后的冷却水冷却的作用。散热器具有供发动机47的冷却水流经内侧的多个散热管。散热管相互隔开间隙地配置,以便空气沿前后方向贯通而流通于散热器。在互相相邻的散热管彼此之间设有用于促进散热的翅片。
油冷却器具有将流经液压回路的工作油冷却的作用。油冷却器配置于外框架内的散热器的前方侧。
后冷却器为了提高发动机47的吸入空气效率而使发动机47性能提高,具有将压缩而导入发动机47之前的增压空气冷却的作用。后冷却器配置于外框架内的散热器的前方侧。
这些散热器、油冷却器以及后冷却器也可以以能够向上方向抽出的方式设于外框架。
如图4所示,散热器中的由多个散热管形成的面在冷却单元50的朝向后方侧的面即背面51的整个区域露出。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形成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状。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按照外框架的形状形成从后方观察的形状的边与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一致的四边形状。
冷却单元50在换热室T内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面分别固定于一对后架10。冷却单元50的下部以被一对后架10夹住的方式位于这些一对后架10的内侧。冷却单元50的下端位于比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下缘部38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在从后方观察车辆后部130时,冷却单元50的下部与后方侧的缓冲器20重叠。
冷却单元50的上端位于比后部灯45的下端以及支承架40的上部架42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在从后方观察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时,冷却单元50的上部与后方侧的后部灯45以及上部架42重叠。
<固定屏蔽板>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固定屏蔽板60是设于车辆后部130的换热室T内的冷却单元50的后方的部件。固定屏蔽板60是围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准轴线O2的环状的部件。基准轴线O2是沿通过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中央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固定屏蔽板60具有将从前方侧流入冷却单元50而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向后方侧流出的空气进一步朝向后方引导的作用。固定屏蔽板60随着朝向后方侧而将内周面缩径。由此,固定屏蔽板60的内侧的流路随着朝向后方侧而减小与基准轴线O2正交的流路截面面积。固定屏蔽板60的外周面与内周面相同地随着朝向后方侧而缩径。
如图6所示,固定屏蔽板60具有第一锥部61、固定侧台阶部62、第二锥部63。
第一锥部61是固定屏蔽板60的前方侧的部分,且形成前方的开口沿着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外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为四边形状,因此第一锥部61的前端的开口形状也呈四边形状。第一锥部61呈随着朝向后方侧而流路截面面积变小的形状。即,第一锥部61在包含基准轴线O2的剖视下呈随着朝向后方侧而向以基准轴线O2为中心的虚拟圆的径向内侧倾斜地缩径的锥状。
固定侧台阶部62连接于第一锥部61的后端,并呈沿与基准轴线O2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板状,即具有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的平板状。固定侧台阶部62中的以基准轴线O2为中心的虚拟圆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第一锥部61的后端连接。固定侧台阶部62以进一步缩小第一锥部61的后方侧的开口面积的方式从固定侧台阶部62的外端朝向内端延伸。即,固定侧台阶部62向以基准轴线O2为中心的虚拟圆的径向内侧延伸。
第二锥部63的前端的开口形状呈八边形状,该前端与固定侧台阶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接。第二锥部63呈设置从固定侧台阶部62中的基准轴线O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进一步朝向后方侧而流路截面面积变小的形状。第二锥部63在包含基准轴线O2的剖视下呈随着朝向后方侧而向基准轴线O2的径向内侧倾斜地缩径的锥状。第二锥部63的后端的开口形状呈八边形状。
因此,如图7所示,固定屏蔽板60的前端的开口形状呈效仿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形状的四边形状,另一方面,后端的开口形状呈八边形状。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形状相比于前端的开口形状,与基准轴线O2正交的面积、即流路截面面积更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屏蔽板60的前端、即第一锥部61的前端一体地固定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外周部。因此,与冷却单元50相同,固定屏蔽板60的下端位于比缓冲器20上的后部通路R1靠下方的位置,固定屏蔽板60的上端位于比后部灯45以及支承架40的上部架42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因此,假设固定屏蔽板60经由开口部35而向外部移动,也会与缓冲器30、后部灯45以及上部架42干扰。
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相同,固定屏蔽板60从后方观察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开口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屏蔽板60以及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为与开口部3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因此,从后方观察固定屏蔽板60以及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面积比开口部35的开口面积大。
此外,固定屏蔽板60相对于冷却单元50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即可。因此,固定屏蔽板60不仅可以是固定于冷却单元50的构成,也可以是固定于车辆后部130的构成。
<送风单元>
如图2、图4~图6以及图8所示,送风单元70在固定屏蔽板60的后方侧以能够绕转动轴线O1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辆后部130。送风单元70具有将用于将冷却单元50冷却的空气供给到该冷却单元50的作用。送风单元70被支承为能够在从后方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的关闭位置、以及使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送风单元70具有可动托架71、风扇80、防护部85以及可动屏蔽板90。
<可动托架>
可动托架7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辆后部130,并具有支承风扇80、可动屏蔽板90以及防护部85的作用。如图5所示,可动托架71具有转动连结部72、托架主体73以及固定连结部76。
转动连结部72以能够绕转动轴线O1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支承架40的转动用托架43。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托架71与一对转动用托架43对应地具有一对转动连结部72。转动连结部72例如经由插入转动用托架43的沿着转动轴线O1的孔部的销而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转动用托架43。
托架主体73在其一端一体地固定有所述转动连结部72。托架主体73以固定于转动连结部72的一端为基端,从以轴线O1为中心的虚拟圆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延伸。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托架主体73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为送风单元70的关闭位置。另一方面,如图8以及图10所示,通过托架主体73从关闭位置绕转动轴线O1朝向车辆后部130的后方转动,从而使托架主体73从转动轴线O1向斜后方延伸的状态为送风单元70的打开位置。
固定连结部76设于托架主体73的另一端。如图5所示,固定连结部76在送风单元70位于关闭位置时,能够装卸地卡合于固定用托架44。由此,可动托架71能够在固定连结部76卡合于固定用托架44的固定状态、以及固定连结部76与固定用托架44非卡合的非固定状态之间切换。固定连结部76能够通过例如螺栓、销等的公知的固定机构而能够装卸地卡合于固定用托架4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托架主体73在关闭位置时呈具有沿宽度方向左右分离地配置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框部74、以及将这一对纵框部74沿宽度方向连结并上下分离地配置的一对横框部75的框状。转动连结部72设于一对纵框部74的一方,固定连结部76设于另一方。
<风扇>
如图4以及图8所示,风扇80具有液压马达81以及风扇主体82。
液压马达81是通过从所述液压泵经由液压线缆(省略图示)供给的工作油旋转驱动的马达。液压马达81固定于可动托架71的托架主体73中的一对横框部75之间。液压马达81固定于托架主体73。液压马达81从托架主体73朝向前方突出地配置。液压马达81构成为在被供给工作油时使驱动轴旋转。在送风单元70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液压马达81的驱动轴的轴线与基准轴线O2一致。
风扇主体82通过由液压马达81旋转驱动而进行送风。如图8所示,风扇主体82具有安装于液压马达81的驱动轴的安装部83、以及固定于该安装部83的外周部并沿驱动轴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片)的叶片84。
在送风单元70为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送风单元70的风扇80从后方侧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若在该状态下驱动液压马达81,则通过风扇主体82旋转,产生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空气的流动。
此外,虽然在送风单元70为关闭位置时,风扇主体82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但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外周侧、特别是角部脱离送风单元70的对置范围。
<防护部>
如图4、图5以及图8所示,防护部85是从后方侧以及该风扇80的径向外侧覆盖风扇80的部件。防护部85与所述格栅46部相同,呈由多个杆状的部件构成的格子状,并一体地固定于可动托架71。利用防护部85避免空气的流动受到阻碍,并且确保了风扇80旋转时的安全性。
<可动屏蔽板>
如图4~图6所示,可动屏蔽板90与风扇80一体地设于送风单元70。可动屏蔽板90从外周侧覆盖风扇80的风扇主体82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对风扇主体82引导空气的作用。
如图6所示,可动屏蔽板90具有连接筒部91、可动侧台阶部92以及圆筒部93。
连接筒部91是可动屏蔽板90的前方侧的部分,并且在送风单元70的关闭位置时以前端在周向整个区域经由密封部件94接触于固定屏蔽板60的固定侧台阶部62对。连接筒部91从前端朝向后方侧呈一致的流路截面面积而形成延伸的筒状。
可动侧台阶部92呈沿与基准轴线O2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板状,且径向外侧的端部与连接筒部91的后端连接。可动侧台阶部92以缩小连接筒部91的后方侧的开口面积的方式从与连接筒部91连接的连接位置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侧台阶部92固定于可动托架71。由此,可动屏蔽板90一体地固定于可动托架71。
圆筒部93呈在周向整个区域从径向外侧与风扇主体82对置的圆筒状。圆筒部93的前端与可动侧台阶部92的基准轴线O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接。此外,在圆筒部93的后方、并且径向外侧的部分配置有所述防护部85,利用该防护部85覆盖了向圆筒部93的后方突出的风扇主体82的一部分。
图9是进一步从后方侧观察固定屏蔽板60以及从后方侧连接于该固定屏蔽板60的可动屏蔽板90的示意图,虚线表示固定屏蔽板60,实线表示可动屏蔽板90。
这里,可动屏蔽板90的连接筒部91的前端的形状是效仿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处的开口形状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处的开口形状为八边形,因此可动屏蔽板90的连接筒部91的前端的形状也设为八边形。
可动屏蔽板90的前端的开口形状比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处的开口形状大一圈。因此,如图6所示,在可动屏蔽板90的前端抵接于固定屏蔽板60的状态下,作为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侧的部分的第二锥部63的一部分进入可动屏蔽板90的连接筒部91的内侧。此外,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未比可动屏蔽板90的圆筒部93的前端更至基准轴线O2的径向内侧,而是位于与圆筒部93相同的径向位置、或者径向外侧。
如图9所示,该可动屏蔽板90的后端的开口面积比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面积小。即,从后方观察固定屏蔽板60的开口面积比从后方侧观察可动屏蔽板90的开口面积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处的开口形状为八边形,可动屏蔽板90的后端处的开口形状被设为比固定屏蔽板60的八边形小一圈的圆形。
在可动屏蔽板90的前端,在以基准轴线O2为中心的圆周的周向整个区域设有密封部件94。密封部件94例如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在可动屏蔽板90为关闭位置时,可动屏蔽板90侧的密封部件94在周向上抵接于固定屏蔽板60。由此可动屏蔽板90与固定屏蔽板60无间隙地紧贴。若可动屏蔽板90从关闭位置移至打开位置,则密封部件94以及可动屏蔽板90从固定屏蔽板60分离。
在送风单元70位于关闭位置时,该送风单元70处于从后方侧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的状态。此时,通过可动屏蔽板90连接于固定屏蔽板60的后方侧,从而在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的内侧形成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朝向后方连续的流路。流路以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为起点,在固定屏蔽板60的内侧缩径,并在可动屏蔽板90的内侧经由风扇80到达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向风扇80引导空气的屏蔽板设为由固定屏蔽板60与可动屏蔽板90构成的分割构造。
送风单元70在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时,不会与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侧缘部36、上缘部37以及下缘部38干扰。即,构成送风单元70的风扇80、可动屏蔽板90、防护部85被设为能够通过开口部35的大小。
包含送风单元70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处的转动轨迹的该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送风单元70的动作范围)为,不与格栅46为开放状态的车辆后部130、其他构成干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绕转动轴线O2转动时,送风单元70的下端在构成后部通路R1的缓冲器中央部21中的上表面21a上通过。即,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为,不与构成后部通路R1的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干扰,并以沿着该上表面21a的方式在该上表面21a上通过。因此,如图10所示,从上方观察的俯视下的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与后部通路R1重叠。
<动作以及作用效果>
在轮式装载机100运转时如图4所示,送风单元70为关闭位置,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被格栅46封堵。若驱动送风单元70的液压马达81而风扇主体82旋转,则从由外装罩30形成的换热室T内经由开口部35朝向后方进行送风。由此,经由外装罩30的通气部33流入发动机室E、换热室T的空气在换热室T内通过冷却单元50地朝向后方流动。由于将冷却单元50冷却而成为高温的空气在由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形成的流路内经由风扇80向后方侧流通。之后,从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经由格栅46而排出。
轮式装载机100有时使用于沙土、碎石等的装载、运输作业,因此若在这种作业中使用,则会暴露于沙尘较多的环境。因此,沙尘附着于送风单元70、冷却单元50。如果沙尘附着于送风单元70的风扇80、液压马达81的驱动轴,则送风效率降低。若沙尘附着于冷却单元50,则换热效率降低。特别是,如果沙尘附着于散热器的散热管的间隙而产生堵塞则不能适当地冷却发动机47的冷却水。另外,在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中,也容易在脱离风扇80的对置范围的角部产生堵塞。因此,进行作为送风单元70以及冷却单元50的维护作业的一个环节的清扫。
在进行维护作业时,作业者登上车辆后部130的侧部通路R2、后部通路R1,如图8以及图10所示那样使格栅46从封堵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动。由此,轮式装载机100成为作业员能够从后部通路R1操作送风单元70的状态。然后,作业员在后部通路R1上将关闭位置的送风单元70绕转动轴线O1朝向后方转动地使该送风单元70动作。由此,送风单元70成为打开位置。
这样包含送风单元70转动时的转动轨迹的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如图10所示那样成为以转动轴线O1为中心的扇形。该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如所述那样,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下与后部通路R1重叠。
然后,由后部通路R1上的作业者对这样的打开位置的送风单元70进行沙尘的去除等维护作业。另外,后部通路R1上的作业者也对因送风单元70成为打开位置而向后方侧露出的固定屏蔽板60、经由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露出的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进行沙尘的去除等维护作业。
在作业员对送风单元70,固定屏蔽板60以及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维护作业结束之后,由后部通路R1上的作业员使打开位置的送风单元70向关闭位置复原,进而由后部通路R1、侧部通路R2上的作业员关闭格栅46。由此,轮式装载机100成为能够再次运转的状态。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00构成为,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与后部通路R1重叠。因此,通过使送风单元70为打开位置,作业者能够从后部通路R1上对送风单元70、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实施作业。
即,特别是在轮式装载机100大型的情况下,送风单元70冷却单元50配置于作业者的手的难以够到或者够不到的高处。因此,在对这些送风单元70进行维护作业时,需要作业者用来攀登的台、梯子,作业变得繁琐。另外,必须根据送风单元70以及冷却单元50的场所使台、梯子的设置场所移动,而且在该移动时,作业者必须使台、梯子升降。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稳定性较高的车辆后部130的后部通路R1上对送风单元70以及冷却单元50进行维护作业。因此,能够使作业者的作业环境提高。另外,作业者从后部通路R1上,除了送风单元70之外,也对位于后部通路R1的前方侧的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进行维护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从送风单元70的维护作业向面向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维护作业进行切换。即,能够避免所述台、梯子的移动、作业者的升降的负担,能够使作业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单元70的转动轴线O1在车辆主体110中的宽度方向一侧沿上下方向延伸。因此,作业者除了能够容易地使送风单元70转动之外,还能够容易地进行面向送风单元70的作业。
假设在转动轴线O1在开口部35的上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作业者需要一边支承送风单元70的重量一边使该送风单元70向上方转动。另外,在对打开位置的送风单元70进行作业时,需要一边仰视上方一边进行作业。另一方面,假设在转动轴线O1在开口部35的下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作业者为了避免送风单元70因重力而意外转动,必须一边支承送风单元70的重量一边使其向下方转动。另外,需要一边观看脚边一边对打开位置的送风单元70进行作业。因此,在任意一种情况下,使送风单元70转动的动作、面向该送风单元70的作业都变得繁琐。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转动轴线O1在宽度方向一侧沿上下方向延伸,因此能够不注意送风单元70的重量而容易地使该送风单元70转动。另外,由于能够对打开位置的送风单元70进行作业员的目线的高度的作业,因此能够避免作业变得繁琐。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向风扇80引导空气的屏蔽板设为由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构成的分割构造,因此能够容易地对这些可动屏蔽板90、固定屏蔽板60、风扇80实施作业。即,通过设为分割构造,能够更加扩宽作业者的手容易够到的范围。而且,对于屏蔽板,由于仅移动可动屏蔽板90,因此相比于移动一体化的屏蔽板的情况,作业者的负荷变少。由此,能够使作业性提高。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配置于前后,因此作业者能够对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这两者从后部通路R1上进行作业。由此,与可动屏蔽板90与固定屏蔽板60一体地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作业性提高。另外,也能够无问题地经由固定屏蔽板60的开口对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进行作业。特别是,也能够对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中容易产生堵塞的角部容易地进行作业。
这里,一般的屏蔽板为了对风扇引导空气,采用了随着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流路截面面积变小的构成。特别是,屏蔽板中的从外周侧与风扇对置的部分为了提高风扇的送风效率而被设定为与风扇之间的间隙较小。因此,屏蔽板的后端的开口面积变得相对较小。由此,在屏蔽板不是分割构造的情况下,即使从屏蔽板内拆除了风扇,也必须经由屏蔽板的后端的较窄的开口探入(access)冷却单元,作业变得繁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后端的开口面积相对较小的可动屏蔽板90为打开位置,能够经由后端的开口面积相对较大的固定屏蔽板60的开口在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实施作业。因此,能够使针对冷却单元50的作业性、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可视性提高。特别是,能够使面向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角部的作业的探入性提高。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固定屏蔽板60与可动屏蔽板90的接触位置设有密封部件94,因此能够抑制空气从这些固定屏蔽板60与可动屏蔽板90的接触位置向外部漏出。由此,即使屏蔽板为基于固定屏蔽板60与可动屏蔽板90的分割构造,也能够确保向风扇80引导空气的屏蔽板的功能。
这里,特别是在大型的轮式装载机100中,由于发动机47、其他位置的发热量较大,因此冷却单元50存在变得大型的趋势。在冷却单元50大型化时,为了收容该冷却单元50而使换热室T在上下方向上变大。如果向上方扩大换热室T,则外装罩30相应地位于上方,阻碍从驾驶室160向后方的可视性。因此,为了将冷却单元50的下端更靠下方地配置,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冷却单元50的下端以及固定屏蔽板60的下端更靠下方地配置,从而能够抑制外装罩30意外变得大型化。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着冷却单元50的大型化,该冷却单元50以及固定屏蔽板60的下端配置于车辆主体110的后部的开口部35的下缘部、即后部通路R1的更下方。因此,固定屏蔽板60不能通过开口部35。因此,能够仅使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中的可动屏蔽板90经由开口部35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即,能够仅使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中的、能够通过开口部35的大小的可动屏蔽板90移动。因此,能够确保针对可动屏蔽板90、固定屏蔽板60以及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作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冷却单元50、固定屏蔽板60的上端位于比后部灯45、支承架40的上部架42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不会与这些后部灯45、支承架40干扰。另一方面,由于送风单元70不会与这些后部灯45、支承架40等构造物干扰,因此能够经由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从关闭位置移至打开位置。因此,与所述相同,能够确保针对可动屏蔽板90、固定屏蔽板60以及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作业性。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该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利用支承架40的转动用托架43将送风单元70可转动地支承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车辆后部130的其他构成中设有将送风单元70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
与送风单元70相同,格栅46也是不仅可以采用支承于支承架40的构成,还可以采用支承于车辆后部130的其他构成的构成。
转动轴线O1不仅可以采用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一侧向上下延伸的构成,还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下延伸。另外,转动轴线O1也可以采用沿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上缘部、下缘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也是只要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下与后部通路R1重叠,就能够由作业者从后部通路R1上对送风单元70实施作业。
转动轴线O1也可以在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倾斜。在该情况下,也是通过将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设为不会与车辆后部130、其他构造物干扰的构成,能够使送风单元7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虽然说明了基准轴线O2为通过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中心的轴线,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从该背面51的中心偏离宽度方向、上下方向地配置。在该情况下,伴随着基准轴线O2的配置,固定屏蔽板60、可动屏蔽板90、风扇80的中心也偏离。
在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送风单元70绕转动轴线O1转动从而使该送风单元7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动作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送风单元70的动作并不限定于转动,也可以是其他动作。例如,也可以是设置将送风单元7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引导的引导件、导轨等而使送风单元70进行进退动作的构成。在该情况下,送风单元70可以直线地动作,也可以曲线地动作。此外,送风单元70也可以在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的动作中途进行方向转换的动作。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在换热室T内位于关闭位置的送风单元的上方的上部构造物,以后部灯45、支承架40的上部架4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上部构造物。在该情况下,也是只要该上部构造物不干扰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就能够使送风单元7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密封部件94虽然采用了设于可动屏蔽板90的前端的构成,但也可以设于固定屏蔽板60,还可以设于固定屏蔽板60与可动屏蔽板90这两方。另外,虽然采用了将密封部件94设于以基准轴线O2为中心的圆周的周向整个区域的构成,但也可以是仅设于周向的一部分的构成。
也可以是,通过不设置密封部件94地使可动屏蔽板90的前端直接抵接于固定屏蔽板60,从而使可动屏蔽板90与固定屏蔽板60接触的构成。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采用液压马达81作为风扇80的驱动源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电动马达,还可以以例如发动机47为驱动源而使风扇80旋转。另外,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机构作为风扇80的驱动源。
在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固定屏蔽板60与可动屏蔽板90沿前后方向连接的构成,即在前后分割屏蔽板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屏蔽板在基准轴线O2的周向上分割的构成或在上下方向上分割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只要能够仅使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希望提高作业性、可视性的部分作为可动屏蔽板90而移动即可。另外,也可以是仅将屏蔽板中的不会与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后部灯45、上部架42等构造物干扰的部分作为可动屏蔽板90而分割、将其余部分作为固定屏蔽板60而固定于冷却单元50的构成。
在实施方式中,使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为四边形状,但也可以设为其他多边形状、圆形等其他形状。固定屏蔽板60的前端的开口形状也可以配合于冷却单元50的形状地设为除四边形以外的其他形状。另外,也可以使固定屏蔽板60的前端的开口形状为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在实施方式中,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形状采用了八边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状、圆形等其他形状。可动屏蔽板90的前端的开口形状也可以配合于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形状地设为除八边形以外的其他形状。另外,也可以使可动屏蔽板90的前端的开口形状为与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形状不同的形状。
可动屏蔽板90的后端的开口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该情况下,也是优选为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面积比可动屏蔽板90的后端的开口面积大。由此,在使可动屏蔽板90为打开位置时,能够使经由固定屏蔽板60向冷却单元50的作业性、可视性提高。
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形状采用了四边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为通过使送风单元70转动而使开口部35为能够通过的形状。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说明了轮式装载机100,但例如作为作业车辆,也可以应用于机动平地机等其他作业车辆。另外,也可以在具有冷却单元50、送风单元70的其他作业车辆中应用本发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所述方式的作业车辆,能够容易地进行针对冷却单元、送风单元的作业。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架,20…缓冲器,21…缓冲器中央部,21a…上表面,22…缓冲器侧部,22a…上表面,23…收容部,23a…上表面,24a…防滑垫,24b…防滑垫,30…外装罩,31…侧部罩,32…上部罩,33…通气部,35…开口部,36…侧缘部,37…上缘部,38…下缘部,40…支承架,41…侧部架,42…上部架(上部构造物),43…转动用托架44…固定用托架,45…后部灯(上部构造物),46…格栅,47…发动机,50…冷却单元,51…背面,60…固定屏蔽板,61…第一锥部,62…固定侧台阶部,63…第二锥部,70…送风单元,71…可动托架,72…转动连结部,73…托架主体,74…纵框部,75…横框部,76…固定连结部,80…风扇,81…液压马达,82…风扇主体,83…安装部,84…叶片,85…防护部,90…可动屏蔽板,91…连接筒部,92…可动侧台阶部,93…圆筒部,94…密封部件,100…轮式装载机,110…车辆主体,120…车辆前部,130…车辆后部,140…前轮,150…后轮,160…驾驶室,170…燃料箱,180…工作装置,181…动臂,182…铲斗,183…动臂驱动用缸,184…铲斗驱动用缸,R1…后部通路,R2…侧部通路,E…发动机室,T…换热室,O1…转动轴线,O2…基准轴线。

Claims (10)

1.一种作业车辆,具备:
车辆主体,其具有形成有朝向后方的开口部的换热室,并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后方具有沿该开口部的下缘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部通路;
冷却单元,其设于所述换热室内,并具有朝向后方的背面;
送风单元,其具有被旋转驱动的风扇及从外周侧覆盖该风扇的可动屏蔽板,在与所述冷却单元的所述背面对置的关闭位置、以及使所述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以俯视下的动作区域与所述后部通路重叠的方式能够动作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送风单元以能够绕在所述车辆主体中的宽度方向一侧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地动作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还具备固定屏蔽板,该固定屏蔽板固定于所述换热室中的所述冷却单元的后方侧,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冷却单元的所述可动屏蔽板一起形成从所述冷却单元的背面向所述风扇引导空气的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固定屏蔽板呈与所述冷却单元的所述背面连接且随着朝向后方侧而流路截面面积变小的环状,
所述可动屏蔽板呈从外周侧覆盖所述风扇的环状,在所述送风单元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从后方侧连接于所述固定屏蔽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从后方侧观察所述固定屏蔽板时的开口面积比从后方侧观察所述可动屏蔽板时的开口面积大。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具备在所述送风单元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使所述可动屏蔽板与所述固定屏蔽板紧贴的密封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冷却单元的下端以及所述固定屏蔽板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下缘部靠下方的位置,所述送风单元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开口部的所述下缘部靠上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车辆主体在所述换热室内的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送风单元的上方具备上部构造物,
所述冷却单元以及所述固定屏蔽板的上端位于比所述上部构造物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中,
所述车辆主体具备:
一对后架,其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外装罩,其设于所述后架的上方,并在内侧形成所述换热室;
缓冲器,其在所述后架的后方侧以在一对所述后架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上表面被设为所述后部通路,并且与所述外装罩一起划分形成所述开口部。
10.一种作业车辆,具备:
车辆主体,其具有形成有朝向后方的开口部的换热室;
冷却单元,其设于所述换热室内,并具有朝向后方的背面;
送风单元,其具有被旋转驱动的风扇及从外周侧覆盖该风扇的可动屏蔽板,在与所述冷却单元的所述背面对置的关闭位置、以及使所述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固定屏蔽板,其固定于所述换热室中的所述冷却单元的后方侧,并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冷却单元的所述可动屏蔽板一起形成从所述冷却单元的背面向所述风扇引导空气的流路。
CN201680003989.9A 2016-12-28 2016-12-28 作业车辆 Active CN108513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9071 WO2018123006A1 (ja) 2016-12-28 2016-12-28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3553A true CN108513553A (zh) 2018-09-07
CN108513553B CN108513553B (zh) 2022-03-29

Family

ID=6270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3989.9A Active CN108513553B (zh) 2016-12-28 2016-12-28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4465B2 (zh)
EP (1) EP3360711B1 (zh)
JP (1) JP6594968B2 (zh)
CN (1) CN108513553B (zh)
WO (1) WO201812300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1349A (zh) * 2018-09-20 2020-05-2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
CN113212151A (zh) * 2020-02-04 2021-08-0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部件的支承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596B (zh) * 2016-12-28 2021-05-18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CN106956587B (zh) * 2017-01-20 2020-03-20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车辆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JP6974920B2 (ja) * 2019-10-10 2021-12-01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冷却ファンの配設構造
US11890923B2 (en) * 2020-06-24 2024-02-06 Honda Motor Co., Ltd. Upper body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s
US11951797B2 (en) * 2021-06-03 2024-04-09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Cooling pack assembly
CN115013140B (zh) * 2022-05-19 2023-06-02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液便捷加注机构及其操作方法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6485B1 (en) * 1993-09-30 1998-05-20 Caterpillar Inc. Independently ducted cooling system
JP2004142597A (ja) * 2002-10-24 2004-05-20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5297644A (ja) * 2004-04-07 2005-10-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作業車両
US8186751B2 (en) * 2010-05-06 2012-05-29 Deere & Company Pivotal fan/grill unit for a work vehicle
US20130111926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ol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3620123A (zh) * 2012-06-28 2014-03-0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轮式装载机
WO2014080914A1 (ja) * 2012-11-22 2014-05-30 株式会社 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冷却ファン装置
CN104093588A (zh) * 2012-02-06 2014-10-0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搬运车辆
US8919469B2 (en) * 2010-08-26 2014-12-30 Caterpillar Inc. Ventilation system for engine and aftertreatment compartments and components
CN104302500A (zh) * 2014-03-31 2015-01-2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US20150136523A1 (en) * 2013-11-18 2015-05-21 Caterpillar Inc. Torsion plate for ladder
CN104791268A (zh) * 2014-01-20 2015-07-22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机动车热交换器的散热风扇的翻板装置
WO2016012030A1 (en) * 2014-07-21 2016-01-28 Agco International Gmbh Cooling arrangement on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CN105587394A (zh) * 2015-05-25 2016-05-18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卫车辆的动力装置的散热结构及环卫车辆
CN105888813A (zh) * 2015-02-16 2016-08-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散热器
CN205768625U (zh) * 2016-05-31 2016-12-07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动力舱和工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8938A (en) * 1975-06-05 1976-09-07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 Combined airflow with front mounted fuel tank
US4181172A (en) * 1977-07-01 1980-01-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Fan shroud arrangement
JPS5964427U (ja) * 1982-10-25 1984-04-2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冷却フアン装置
DE3315343A1 (de) * 1983-04-28 1984-10-31 Daimler-Benz Ag, 7000 Stuttgart Kuehl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uer eine fluessigkeitsgekuehlte brennkraftmaschine
US5476138A (en) * 1993-08-16 1995-12-19 Calsonic International, Inc. Motor vehicle with improved radiator and condenser mounting device
US5623893A (en) * 1996-05-20 1997-04-29 Caterpillar Inc. Adjustable fan shroud arrangement
US6390770B1 (en) * 1998-06-17 2002-05-21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an device and shroud
JP2000062474A (ja) * 1998-08-21 2000-02-29 Komatsu Ltd 作業車両の冷却装置
US6732784B2 (en) * 2000-09-06 2004-05-11 Jacques Dion Cooling system module and structure for mounting same in a vehicle
US6913289B2 (en) * 2002-06-13 2005-07-05 Robert John Brockway Front frame upper-wheel wings and rear catwalk, fan and engine guard for trash compactor machines
JP4233566B2 (ja) * 2003-05-08 2009-03-04 Tcm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の冷却装置
US8695722B2 (en) * 2003-10-09 2014-04-15 Komatsu Ltd. Bulldozer with improved visibility
US7481287B2 (en) * 2004-04-02 2009-01-27 Deere & Company Vehicle cooling package
WO2005098213A1 (ja) * 2004-04-05 2005-10-20 Komatsu Ltd. 冷却装置
US7255189B2 (en) * 2004-06-18 2007-08-14 Cnh America Llc Radiator mounting system
DE102004057153A1 (de) * 2004-11-26 2006-06-08 Deere & Company, Moline Lüfterzusammenbau
US7753152B2 (en) * 2005-09-15 2010-07-13 Komatsu Ltd. Cool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JP4808652B2 (ja) * 2006-03-29 2011-11-02 コマツユーティリティ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の冷却構造
JP2007283801A (ja) 2006-04-12 2007-11-01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US20080006460A1 (en) * 2006-07-05 2008-01-10 Mario Giovannini Hood assembly for a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4897399B2 (ja) * 2006-08-28 2012-03-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駆動式作業機
US9441892B2 (en) * 2006-12-11 2016-09-13 Deere & Company Stacked heat exchanger system with swing-out heat exchangers
JP5184407B2 (ja) * 2009-03-11 2013-04-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CA2755917C (en) * 2009-03-26 2014-12-09 Joerg Nellen Working vehicle having cooling system
KR101601050B1 (ko) * 2010-10-06 2016-03-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각장치
JP5637442B2 (ja) * 2010-11-29 2014-12-1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WO2012086521A1 (ja) * 2010-12-24 2012-06-2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ホイールローダ
US8893834B2 (en) * 2011-09-23 2014-11-25 Caterpillar Inc. Airflow baffle system for articulating hood with multiple hinge locations
US20130153180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Joseph M. Montocchio Cooling System With Dual Reversing Fans
US9090278B2 (en) * 2012-06-27 2015-07-28 Inventurous, LLC Portable child safety seat assembly for use with shopping carts
US20140102675A1 (en) * 2012-10-15 2014-04-17 Caterpillar Inc. Fan shroud
US20140191537A1 (en) 2013-01-08 2014-07-10 Caterpillar Inc. Platform grating
US10233819B2 (en) * 2013-05-03 2019-03-19 Deere & Company Dual-pivot hinge for fan
US9586473B2 (en) * 2013-07-15 2017-03-07 Deere & Company Vehicle with selectively reversible cooling fan
GB201312943D0 (en) * 2013-07-19 2013-09-04 Agco Int Gmbh Fan Shroud on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KR102205848B1 (ko) * 2013-12-31 2021-01-2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쿨링모듈 및 차량용 냉방시스템
CN104220288B (zh) * 2014-06-30 2017-05-2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JP6498017B2 (ja) * 2014-10-16 2019-04-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US10612210B2 (en) 2015-03-23 2020-04-07 Komatsu Ltd. Vertically-movable steps for working vehicles
JP6419957B2 (ja) 2015-05-22 2018-11-07 株式会社Kcm 産業用車両のステップ及び産業用車両
CN105517848B (zh) * 2015-09-14 2018-02-02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WO2017064873A1 (ja) * 2016-02-19 2017-04-2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ブルドーザ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46485B1 (en) * 1993-09-30 1998-05-20 Caterpillar Inc. Independently ducted cooling system
JP2004142597A (ja) * 2002-10-24 2004-05-20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5297644A (ja) * 2004-04-07 2005-10-27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作業車両
US8186751B2 (en) * 2010-05-06 2012-05-29 Deere & Company Pivotal fan/grill unit for a work vehicle
US8919469B2 (en) * 2010-08-26 2014-12-30 Caterpillar Inc. Ventilation system for engine and aftertreatment compartments and components
US20130111926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Hyundai Motor Company Cool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4093588A (zh) * 2012-02-06 2014-10-08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搬运车辆
CN103620123A (zh) * 2012-06-28 2014-03-05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轮式装载机
WO2014080914A1 (ja) * 2012-11-22 2014-05-30 株式会社 豊田自動織機 車両用冷却ファン装置
US20150136523A1 (en) * 2013-11-18 2015-05-21 Caterpillar Inc. Torsion plate for ladder
CN104791268A (zh) * 2014-01-20 2015-07-22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机动车热交换器的散热风扇的翻板装置
CN104302500A (zh) * 2014-03-31 2015-01-2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WO2016012030A1 (en) * 2014-07-21 2016-01-28 Agco International Gmbh Cooling arrangement on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CN105888813A (zh) * 2015-02-16 2016-08-2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散热器
CN105587394A (zh) * 2015-05-25 2016-05-18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卫车辆的动力装置的散热结构及环卫车辆
CN205768625U (zh) * 2016-05-31 2016-12-07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动力舱和工程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飞等: "汽车尾气余热利用技术及应用", 《山西能源与节能》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1349A (zh) * 2018-09-20 2020-05-2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
CN113212151A (zh) * 2020-02-04 2021-08-0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部件的支承构造
CN113212151B (zh) * 2020-02-04 2023-10-1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部件的支承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23006A1 (ja) 2018-12-27
WO2018123006A1 (ja) 2018-07-05
US20180266076A1 (en) 2018-09-20
EP3360711B1 (en) 2020-07-15
EP3360711A4 (en) 2019-04-03
EP3360711A1 (en) 2018-08-15
JP6594968B2 (ja) 2019-10-23
CN108513553B (zh) 2022-03-29
US10584465B2 (en)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3553A (zh) 作业车辆
JP4846792B2 (ja)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2009505902A (ja) 中央に配置された「a支柱」を含む車両キャブ
JP2010209613A (ja) 作業機
CN104204364B (zh) 建筑机械用驾驶室及建筑机械
CN108513596A (zh) 作业车辆
JP5324612B2 (ja) 建設機械
US9988790B2 (en) Working machine
JP2010117046A (ja) ボンネット内部構造
CN108513597A (zh) 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
JP6321888B1 (ja) 作業車両
JP4163555B2 (ja) 旋回式作業機械
JP6121194B2 (ja) 乗用型草刈機
JP2007032477A (ja) 車両
JP6286338B2 (ja) 作業機
JP6383234B2 (ja) 作業機
JP2011105085A (ja) 振動ローラ車両
JP6574357B2 (ja) 作業用車両
JP2013132242A (ja) 作業車両
JP2010077634A (ja) 作業機械
JP6733303B2 (ja) 建設機械
US20230028422A1 (en) Work machine
JP6522424B2 (ja) 作業車
JP2013226872A (ja) トラクタ
JP4600320B2 (ja) ホイール式建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