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3596A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3596A
CN108513596A CN201680003990.1A CN201680003990A CN108513596A CN 108513596 A CN108513596 A CN 108513596A CN 201680003990 A CN201680003990 A CN 201680003990A CN 108513596 A CN108513596 A CN 108513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shield
fan
shielding plate
shield plat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39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3596B (zh
Inventor
瀬户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13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3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01P5/06Guiding or ducting air to, or from, ducted f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0Guiding or ducting cooling-air, to, or from,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fluid-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01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70/00Details
    • F01P2070/50Details mounting fans to heat-exchangers

Abstract

具有送风单元(7),其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辆主体(110)的可动托架(71);支承于该可动托架(71),并绕轴线o2旋转驱动的风扇(80);从外周面侧覆盖该风扇(80)的可动屏蔽板(90);可动屏蔽板(70)具有:与可动托架(71)相对地被支承,并包围风扇(80)的屏蔽板主体(90A);形成为环状,设于屏蔽板主体(90A)与风扇(80)的外周端之间的环形屏蔽板(90B);从屏蔽板主体(90A)观察,从支承于可动托架(71)一侧的相反侧,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的螺栓(97)。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例,公开了包括:具有散热器等的冷却单元;具有风扇以及屏蔽板,向冷却单元进行送风的送风单元的轮式装载机。
该作业车辆的屏蔽板利用屏蔽板主体和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屏蔽板主体的内周侧的环形屏蔽板构成。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作业车辆中,与风扇间的间隙调整通过将安装于屏蔽板主体的环形屏蔽板更换为尺寸不同的其他环形屏蔽板来进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2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另外,有时将屏蔽板以及风扇能够开闭地设于车辆主体。在该情况下,用于将屏蔽板以及风扇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辆主体的构造部件有时会妨碍屏蔽板与风扇之间的间隙调整作业。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屏蔽板与风扇之间的间隙调整的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式的作业车辆具有:车辆主体,其具有形成有朝向后方的开口部的热交换室;冷却单元,其设于所述热交换室内,具有朝向后方的背面;送风单元,其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的构造部件;支承于该构造部件,绕轴线旋转驱动的风扇;从外周侧覆盖该风扇的可动屏蔽板;所述送风单元能够在与所述冷却单元的所述背面相对,并使所述轴线沿着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的闭位置与使所述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所述可动屏蔽板具有:屏蔽板主体,其与所述构造部件相对而被支承,包围所述风扇;环形屏蔽板,其形成为环状,设于所述屏蔽板主体与所述风扇的外周端之间;固定部,其从所述屏蔽板主体支承于所述构造部件的一侧的相反侧,将所述环形屏蔽板固定于所述屏蔽板主体。
利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由于从屏蔽板主体观察,构造部件和固定部彼此位于相反侧,因此在利用固定部将环形屏蔽板固定于屏蔽板主体时,构造部件不会妨碍作业。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固定环形屏蔽板时的位置调整作业。
发明的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作业车辆,能够容易进行屏蔽板与风扇之间的间隙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侧视图。
图3是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图4是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进行纵剖视的冷却单元以及闭位置的送风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从后方并且上方观察支承送风单元以及该送风单元的支承框架的立体图。
图6是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进行纵剖视的冷却单元以及开位置的送风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送风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送风单元的可动屏蔽板的纵剖视图。
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送风单元的可动屏蔽板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具体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一例的轮式装载机的实施方式。
<作业车辆>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作为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100具有:车辆主体110、作业装置180、发动机47、冷却单元50、固定屏蔽板60以及送风单元70。
如图1所示,车辆主体110具有:车辆前部120、车辆后部130、前轮140、后轮150、驾驶部160以及燃料箱170。车辆前部120构成车辆主体110的前部,车辆后部130构成车辆主体110的后部。车辆前部120以及车辆后部130能够在水平方向相互转动地连结。
前轮140设于车辆前部120,后轮150设于车辆后部130。通过驱动前轮140以及后轮150,使车辆主体110前进后退。
驾驶部160设为在车辆后部130的前方侧的部分向上方突出。在驾驶部160的内部设有操作席。
燃料箱170设于车辆后部130的下部,储存有燃料。
以下,有时将车辆主体110的前后方向、前方、后方以及宽度方向简单称为“前后方向”、“前方”、“后方”以及“宽度方向”。此外,宽度方向有时称为“右侧”或“左侧”。另外,有时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称为“内侧”,从宽度方向的中心朝向右侧或者左侧称为“外侧”。
作业装置180设于车辆主体110的车辆前部120的前方侧的部分。作业装置180具有大臂181以及铲斗182。大臂181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车辆主体110。另外,铲斗182经由联杆185连结于曲拐186的一端。在曲拐186的另一端连结有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84。铲斗182能够转动地连结于大臂181的前端。大臂181被大臂驱动用液压缸183驱动,铲斗182被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84驱动。这些大臂驱动用液压缸183以及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84利用经由液压回路供给的液压驱动。
<车辆后部>
以下,参照图2~图4具体说明车辆后部130。
车辆后部130具有:后框架10、缓冲器20、外装罩30、支承框架40以及格栅46。
后框架10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杆状,并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彼此平行地设置一对。
<缓冲器>
缓冲器20设置为在一对后框架10的后方在一对后框架10上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缓冲器20也可以直接固定于一对后框架10,也可以经由在一对后框架10上设置的端板等其他部件固定。
如图3所示,缓冲器20的宽度方向中央的部分成为缓冲器中央部21,该缓冲器中央部21的左右两侧的部分成为缓冲器侧部22。
缓冲器中央部21跨越一对后框架10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延伸。更详细而言,缓冲器中央部21跨越一方的后框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另一方的后框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该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与水平面平行地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该上表面21a上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而成为能够供操作人员通行的后部通路R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后部通路R1的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上,由树脂等形成的防滑垫24a在车辆主体110的宽度方向上设置。防滑垫24a也可以是在表面上设置凹凸的金属制的铜板。
缓冲器侧部22设于比后框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更靠近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并且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两端侧。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配置为与水平面平行,并比缓冲器中央部21高一层。由此,在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与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之间形成有台阶。
在缓冲器侧部22的前方侧,并且,后框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设有例如能够收纳电池等设备的收纳部23。收纳部23的后方侧与缓冲器侧部22邻接,宽度方向内侧与后框架10邻接。收纳部23可以直接固定于后框架10,也可以经由上述端板固定于后框架10。
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在与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同一的高度,与水平面平行地向前后方向延伸。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上和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上成为在这些缓冲器侧部22与收纳部23上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部通路R2。在作为侧部通路R2的、缓冲器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与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上,与后部通路R1同样地设有防滑垫24b。
<外装罩>
如图2~图4所示,外装罩30具有一对侧部罩31以及上部罩32。
一对侧部罩31形成为分别沿着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并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这一对侧部罩31的下端分别在各自宽度方向上固定于一对侧部罩31后框架10。
上部罩32形成为朝向前后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上部罩32的宽度方向两端在一对后框架10的上端在前后方向连接。
利用由一对侧部罩31以及上部罩32构成的外装罩30,在该外装罩30的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的前方侧的部分成为发动机室E,后方侧的部分成为热交换室T。在发动机室E与热交换室T之间,可以设置在这些发动机室E与热交换室T之间能够供空气流通程度的分隔板,也可以不设置分隔板,而将发动机室E与热交换室T连通。侧部罩31的与发动机室E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使空气在发动机室E的内部与外装罩30的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部33。
在外装罩30的后端,形成有使热交换室T朝向后方侧露出的开口部35。开口部35形成为,将侧部罩31中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端作为侧缘部36,将上部罩32中的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后端作为上缘部37,并且将缓冲器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中的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作为下缘部38的四边形状。即,利用外装罩30的后端以及缓冲器20的前端,划分形成开口部35。后部通路R1在开口部35的后方侧,并且沿着该开口部35的下缘部38向宽度方向延伸。
<支承框架>
如图4~图6所示,支承框架40是设于作为外装罩30的内侧的热交换室T的后方侧的位置,即开口部35侧的位置的门形的部件。支承框架40具有支承送风单元70的作用。如图5所示,支承框架40具有:一对侧部框架41、上部框架42、转动用托架43、固定用托架44。
侧部框架41形成为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杆状,并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一对。一对侧部框架41的下端在各自宽度方向上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后框架10。一对侧部框架41沿着对应的侧部罩31的内表面配置。也可以在侧部框架41的宽度方向外侧固定有侧部罩31。一对侧部框架41以与开口部35的侧缘部36靠近的方式沿着该侧缘部36设置。
如图5所示,上部框架42以将一对后框架10的上端彼此连接的方式在这一对后框架10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杆状。也可以在该上部框架42的上表面固定有外装罩30的上部罩32。上部框架42以与开口部35的上缘部37靠近的方式沿着该上缘部37设置。
如图5所示,转动用托架43具有作为能够转动地支承送风单元70的转动支承部的作用。转动用托架43一体设于一对侧部框架41中的一方(宽度方向右侧的侧部框架41)。转动用托架43设为从朝向侧部框架41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进一步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转动用托架43在上下方向,即侧部框架41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在转动用托架43上,形成有孔部,该孔部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O1延伸。多个转动用托架43的各孔部位于同一转动轴线O1上。
转动用托架43由于配置在热交换室T内的宽度方向一侧,因此通过该转动用托架43的转动轴线O1配置在热交换室T内的宽度方向一侧。转动轴线O1以沿着开口部35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侧缘部36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如图5所示,固定用托架44具有将能够装卸地固定于该固定用托架44的送风单元70以固定状态支承的作用。固定用托架44一体设于一对侧部框架41中的另一方(宽度方向左侧的侧部框架41)。固定用托架44设为从朝向侧部框架41中的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进一步向内侧突出。
<格栅>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格栅46支承于支承框架40,设置为能够在封闭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封闭状态和使该开口部开放的开放状态之间转动。格栅46形成为由多个杆状的部件构成的格子状,其外形形成为与从前后方向观察开口部35的形状对应的四边形状。格栅46设置为在开封闭口部35的状态下,成为朝向前方侧前倾的姿势。格栅46相对于一对侧部框架41的一方(宽度方向右侧的侧部框架41),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能够绕前倾的轴线转动地被支承。
<发动机>
如图2所示,发动机47设于外装罩30的内侧空间的前方侧的部分即发动机室E。发动机47利用从燃料箱170供给的燃料驱动。发动机47的驱动力经由轴等传递至前轮140以及后轮150,由此轮式装载机100前进或后退。发动机47的驱动力向液压泵(省略图示)传递。被液压泵加压的工作油经由液压回路向大臂驱动用液压缸183、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84等液压驱动设备供给。发动机47具有水冷式的冷却构造。
<冷却单元>
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冷却单元50设于外装罩30内的热交换室T。冷却单元50设置在比上述开口部35、支承框架40靠近前方侧。
冷却单元50具有:散热器、油冷却器、后冷却器等冷却设备以及收纳这些冷却设备的外框架。外框架形成为从前后观察的形状为四边形状的长方体状。在冷却单元50的朝向后方的背面51,使散热器的由许多散热管形成的面露出。
<固定屏蔽板>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固定屏蔽板60是设于车辆后部130的热交换室T内的冷却单元50的后方的部件。固定屏蔽板60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环状的部件。固定屏蔽板60具有从前方侧流入冷却单元50并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向后方侧流出的空气进一步向后方引导的作用。固定屏蔽板60随着朝向后方侧而使内周面缩径。由此,固定屏蔽板60的内侧的流路随着朝向后方侧而使流路截面积缩小。固定屏蔽板60的外周面与内周面同样地,随着朝向后方侧而缩径。
如图8所示,固定屏蔽板60具有第一倾斜部61、台阶部62以及第二倾斜部63。
第一倾斜部61是固定屏蔽板60的前方侧的部分,前方的开口成为沿着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外形的形状。第一倾斜部61成为随着朝向后方侧而使流路截面积缩小的倾斜状。
台阶部62成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板状,将第一倾斜部61的后端与第二倾斜部63的前端连接起来。
第二倾斜部63的前端与台阶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连接。第二倾斜部63成为随着朝向后方侧而使流路截面积减小的倾斜状。
<送风单元>
如图4所示,送风单元70在固定屏蔽板60的后方侧,能够相对于车辆后部130绕转动轴线O1转动地被支承。送风单元70具有使用于冷却冷却单元50的空气向该冷却单元50供给的作用。送风单元70能够在从后方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相对的闭位置与使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开位置之间能够转动地被支承。
如图5、图6所示,送风单元70具有:可动托架71、风扇80、保护部85以及可动屏蔽板90。
<可动托架>
可动托架71相对于车辆后部130,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具有支承风扇80、可动屏蔽板90以及保护部85的作用。如图5所示,可动托架71具有:转动连结部72、托架主体73以及固定连结部76。
转动连结部72能够绕转动轴线O1转动地与支承框架40的转动用托架43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托架71与一对转动用托架43对应,具有一对转动连结部72。转动连结部72例如经由插入沿着转动用托架43的转动轴线O1的孔部的销而能够转动地与转动用托架43连结。
在托架主体73的一端一体固定有转动连结部72,并从该一端向转动轴线O1的径向外侧延伸。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托架主体73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是送风单元70的闭位置。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通过使托架主体73从闭位置绕转动轴线O1向后方转动,使托架主体73从转动轴线O1向斜后方延伸的状态成为送风单元70的开位置。
固定连结部76设于托架主体73的另一端。如图5所示,固定连结部76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能够装卸地固定于固定用托架44。由此,可动托架71能够在固定连结部76卡合于固定用托架44的固定状态和固定连结部76未卡合于固定用托架44的非固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固定连结部76利用例如螺栓、销等周知的固定机构,能够相对于固定用托架44装卸地卡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托架主体73形成为框状,具有:在闭位置时,在宽度方向左右分离配置而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框部74;使这一对纵框部74在宽度方向上连结而上下分离配置的一对横框部75。转动连结部72设于一对纵框部74的一方,固定连结部76设于另一方。
<风扇>
如图4以及图8所示,风扇80具有液压马达81以及风扇主体82。
液压马达81是利用从上述液压泵经由液压配管81a而供给的工作油旋转驱动的马达。液压马达81固定于托架主体73。液压马达81固定于可动托架71的托架主体73中的一对横框部75之间。液压马达81配置为从托架主体73向前方突出。液压马达81构成为在供给工作油时使驱动轴绕轴线O2旋转。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的情况下,液压马达81的驱动轴的轴线O2与前后方向一致。
风扇主体82通过利用液压马达81旋转驱动而进行送风。如图8所示,风扇主体82具有:安装于液压马达81的驱动轴的安装部83;固定于该安装部83的外周部,在驱动轴的周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叶片84。通过液压马达81的驱动使风扇主体82绕轴线O2旋转。
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的情况下,送风单元70的风扇80从后方侧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相对。在该状态下,在液压马达81被驱动时,通过使风扇主体82旋转,产生从前方侧向后方侧的空气流。
<液压配管>
如图5以及图7所示,液压配管81a在液压马达81上连接有三根。各液压配管81a从液压马达81沿着托架主体73向转动轴线O1侧延伸。液压配管81a经由例如形成于转动连结部72的孔部向送风单元的外侧延伸。这些液压配管81a与液压回路连接。三根液压配管81a用作供油用、排油用、制动先导用。
<保护部>
如图4、图5以及图8所示,保护部85为从后方侧以及该风扇80的径向外侧覆盖风扇80的部件。保护部85与上述格栅46部同样,形成为由多个杆状的部件构成的格子状,并一体固定于可动托架71。利用保护部85,避免空气的流动被阻碍,又保证风扇80旋转时的安全性。
<可动屏蔽板>
可动屏蔽板90从外周侧至少覆盖风扇主体82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相对于风扇主体82引导空气的作用。可动屏蔽板90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以位于可动托架71的轴线方向一侧的前方侧(送风单元的转动方向内侧)的方式被该可动托架71支承。可动屏蔽板90具有屏蔽板主体90A以及环形屏蔽板90B。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屏蔽板主体90A是从外周侧包围风扇80的部件。屏蔽板主体90A相对于可动托架71,从轴线O2方向一侧相对支承。屏蔽板主体90A具有连接筒部91、框板部92以及螺栓(固定部)97。
连接筒部91是屏蔽板主体90A的前方侧的部分,在送风单元位于闭位置时,前端相对于固定屏蔽板60的台阶部62,在周向整个区域,例如经由密封部件(省略图示)接触。连接筒部91形成为从前端向后方侧,以相同的形状延伸的筒状。从轴线O2方向观察连接筒部91的形状成为沿着在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形状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形状为八角形状,因此连接筒部91在从轴线O2方向观察时也形成为八角形状。即,连接筒部91形成为截面八角形状的筒状。
此外,在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时,也可以设置将连接筒部91的前端与固定屏蔽板60的间隙密封的密封部件。密封部件也可以是例如沿着周向设于连接筒部91的前端的弹性部件。
框板部92形成为在与轴线O2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径向外侧的端部与连接筒部91的后端连接。框板部92以缩小连接筒部91的后方侧的开口面积的方式,从与连接筒部91的连接位置向径向内侧延伸。
框板部92朝向前方侧的面成为用于固定环形屏蔽板90B的固定面92a。如图5所示,框板部92朝向作为轴线O2方向另一侧的后方侧(送风单元的转动方向外侧)的面成为经由固定部件71a固定于可动托架71的外表面92b。在框板部92的内侧,以轴线O2为中心的成为圆形的开口孔部92c形成为在轴线O2方向贯通。
在框板部92的开口孔部92c的外周侧的部分,沿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螺栓固定孔92d。螺栓固定孔92d沿轴线O2方向贯通框板部92,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
如图7所示,可动托架71在框板部92的轴线O2方向另一侧,在框板部9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两端延伸。即,可动托架71以横跨向前后左右开放的开口孔部92c的方式,沿着该开口孔部92c的两侧延伸。
这样一来,屏蔽板主体90A以相对于可动托架71从轴线O2方向一侧相对的姿势,相对于该可动托架71经由固定部件71a被支承。
接着,对环形屏蔽板90B进行说明。环形屏蔽板90B是成为环状的部件,设于屏蔽板主体90A与风扇80的外周端之间。
如图6~图8所示,环形屏蔽板90B具有凸缘部94、第一圆筒部(圆筒部)95以及第二圆筒部96。
构成环形屏蔽板90B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金属制的铜板。凸缘部94、第一圆筒部95以及第二圆筒部96以规定的尺寸从各个铜板切出,并通过进行规定的孔加工、弯曲加工而进行准备。然后,例如,通过焊接加工,凸缘部94、第一圆筒部95以及第二圆筒部96被一体化。此外,环形屏蔽板90B也可以通过射出成型等利用树脂制的材料成形。
凸缘部94是具有与轴线O2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并且以该轴线O2为中心以圆环状延伸的部件。凸缘部94的外径设定为比框板部92的开口孔部92c的内径大。凸缘部94的内径设定为比框板部92的开口孔部92c的内径小。凸缘部94的朝向后方侧的面形成为平面状,并成为与框板部92的固定面92a抵接的抵接面94a。在凸缘部94上,在抵接面94a和位于该抵接面94a的相反侧,并朝向前方侧的前表面94b,形成有在轴线O2方向上贯通的螺栓贯通孔94c。螺栓贯通孔94c在周向隔开间隔形成多个。
此外,如图7所示,凸缘部94的上端、下端以及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外缘为了避免与屏蔽板主体90A的连接筒部91干涉,作为以直线状切口的形状而设置有直线部94d。
第一圆筒部95是以轴线O2为中心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第一圆筒部95的前端在凸缘部94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沿着周向连接。此外,凸缘部94形成为凸缘状,该凸缘状从第一圆筒部95的前端向外周侧鼓出地形成。第一圆筒部95的内周面相对于作为风扇80的外周端的叶片84的外缘,沿径向相对。在第一圆筒部95的内周面与风扇80的外周端之间形成有间隙C。为了调整该间隙C的尺寸,进行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调整作业。
如图8所示,第二圆筒部96成为以轴线O2为中心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第二圆筒部96的内径以及外径比第一圆筒部95的内径以及外径大。第二圆筒部96以与第一圆筒部95同轴的方式,使前端在凸缘部94的抵接面94a与凸缘部94一体化地连接。第二圆筒部96的向抵接面94a的连接位置成为比螺栓贯通孔94c更靠近轴线O2的径向内侧。第二圆筒部96的后端向比第一圆筒部95的后端更靠近后方侧(轴线O2方向另一侧)突出。
如图8所示,螺栓97具有从该屏蔽板主体90A支承于可动托架71一侧的相反侧,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板主体90A从后方支承于可动托架71,因此螺栓97从前方侧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
螺栓97具有轴部97a以及头部97b。轴部97a在使环形屏蔽板90B的凸缘部94的抵接面94a抵接于框板部92的固定面92a的状态下,插通环形屏蔽板90B的螺栓贯通孔94c而与屏蔽板主体90A的螺栓固定孔92d连结。在该状态下,头部97b相对于环形屏蔽板90B的凸缘部94的前表面94b,从屏蔽板主体90A被可动托架71支承一侧的相反侧(前方侧)抵接。
螺栓贯通孔94c的内径设定为比轴部97a的外径大。螺栓97的头部97b的外径设定为比螺栓贯通孔94c的内径大。
如图7所示,上述环形屏蔽板90B利用沿周向将该环形屏蔽板90B分割成多个的分割构件98构成。如图8所示,各分割构件98具有:通过沿周向连结而形成凸缘部94的凸缘形成部98a,通过在周向连结而形成第一圆筒部95的第一圆筒形成部98b,以及通过沿周向连结而形成第二圆筒部96的第二圆筒形成部98c。这些凸缘形成部98a、第一圆筒形成部98b以及第二圆筒形成部98c在从轴线O2方向观察时,以将轴线O2作为中心的圆弧状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下左右的四个分割构件98构成环形屏蔽板90B。在各分割构件98上图分别形成有上述螺栓贯通孔94c。因此,各分割构件98能够分别独立地安装于屏蔽板主体90A。
<动作以及作用效果>
如图4所示,在轮式装载机100的工作时,送风单元70位于闭位置,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被格栅46封闭。在送风单元70的液压马达81通过被驱动而使风扇主体82旋转时,从利用外装罩30形成的热交换室T内经由开口部35向后方进行送风。由此,经由外装罩30的通气部33等向发动机室E、热交换室T流入的空气在热交换室T内通过冷却单元50地向后方流动。通过对冷却单元50进行冷却而使高温空气沿着由固定屏蔽板60以及可动屏蔽板90形成的流路内,经由风扇80向后方侧流通。然后,从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经由格栅46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环形屏蔽板90B与风扇80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隙C成为适当值,而谋求送风效率的提高。另外,环形屏蔽板90B的第二圆筒部96通过对在第一圆筒部95的后端产生的漩涡进行适当处理,抑制送风效率的损失。环形屏蔽板90B与风扇80的外周端之间的间隙C的值在将环形屏蔽板90B安装于屏蔽板主体90A时进行调整。
由于有时轮式装载机100会用于砂土、碎石等装卸、搬运作业,因此在如上所述的作业中使用时,会暴露在砂石多的环境中。因此,在送风单元70、冷却单元50上附着砂石。如果在送风单元70的风扇80、液压马达81的驱动轴上附着砂石,则送风效率下降。如果在冷却单元50上附着砂石,则热交换效率降低。特别是在散热器的散热管的间隙中附着砂石而产生堵塞,则不能够适当冷却发动机47的冷却水。另外,在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中,在从风扇80的相对范围远离的角部容易发生堵塞。因此,要进行作为送风单元70以及冷却单元50的维护作业的一环的清扫。另外,作为一种维护作业,为了进行风扇80、叶片84的清扫或更换,有时会将其拆卸。
如图6所示,在维护作业时,操作人员使格栅46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动,并使送风单元向开位置转动。然后,相对于这样的开位置的送风单元70,后部通路R1上的操作人员进行砂石的除去等维护作业。另外,对于通过将送风单元70位于开位置而向后方侧露出的固定屏蔽板60、经由固定屏蔽板60的后端的开口露出的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后部通路R1上的操作人员进行砂石的除去等维护作业。
在此,在上述维护作业时,与之配合地,有时进行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调整。即,虽然在初始设定时将该间隙C设定为最适值,但是由于风扇80的工作而使轴线O2的位置偏离时,或者在风扇80的外周端,即叶片94产生磨损时,通过进行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调整来谋求间隙C的最适化。即便在拆卸风扇80、叶片84时,也需要进行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调整。
这样的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调整在使送风单元70位于开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后部通路R1上的操作人员进行。即,操作人员从后部通路R1上相对于送风单元70,从轴线O2方向一侧处理。然后,在松开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的螺栓97的状态下,谋求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的微调整。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环形屏蔽板90B通过多个分割构件98构成,因此谋求各分割构件98的位置的微调整。
在终止这样的维护后,后部通路R1上的操作人员使送风单元70以及格栅46返回原来的位置。由此,轮式装载机100再次成为能够工作的状态。
利用如上所述的轮式装载机100,从屏蔽板主体90A观察,可动托架71和螺栓97彼此位于相反侧。即,作为支承屏蔽板主体90A的构造部件的可动托架71从螺栓97的安装方向观察,位于隔着屏蔽板主体90A的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部的螺栓97的头部97b位于屏蔽板主体90A的轴线O2方向一侧(前方侧),可动托架71位于该屏蔽板主体90A的轴线O2方向另一侧(后方侧)。
因此,在利用螺栓97将环形屏蔽板90B相对于屏蔽板主体90A固定时,可动托架71不会妨碍作业。由此,能够容易进行环形屏蔽板90B的向屏蔽板主体90A的固定作业、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调整作业。
环形屏蔽板90B由在周向分割为多个的分割构件98构成,因此能够对每个分割构件98与风扇80的外周端的间隙C分别进行调整。因此,在环形屏蔽板90B的周向的各位置,能够将间隙C设定为适当值。
在从屏蔽板主体90A观察时,操作人员将环形屏蔽板90B的凸缘部94从使该屏蔽板主体90A被可动托架71支承一侧的相反侧(前方侧)抵接于屏蔽板主体90A的状态下,能够调整该凸缘部94的固定位置。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的微调整。
操作人员从作为轴线O2方向一侧的前方侧将螺栓97插入环形屏蔽板90B的螺栓贯通孔94c,然后,通过将螺栓97连结于屏蔽板主体90A的螺栓贯通孔94c,能够容易地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
环形屏蔽板90B的螺栓贯通孔94c的内径比螺栓97的轴部97a的外径大,因此能够在这些内径以及外径的差量的范围内谋求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的微调整。因此,能够更严密地进行环形屏蔽板90B与风扇80的外周端的间隙C的调整。
进行相对于风扇80的液压马达81的液压供给和排出的液压配管81a配置在屏蔽板主体90A的后方侧。即,液压配管81a在从螺栓97观察时,位于隔着屏蔽板主体90A的相反侧。因此,在从前方侧进行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调整作业时,液压配管81a不会妨碍作业。
由于在送风单元的转动范围内形成有后部通路R1,因此在送风单元70处于开状态时,操作人员能够从后部通路R1上处理环形屏蔽板90B。由此,能够更容易进行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调整作业。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脱离其发明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在实施方式中,在屏蔽板主体90A的后方侧(转动方向外侧)配置有可动托架71,从屏蔽板主体90A的前方侧(转动方向内侧)利用螺栓97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
与此相对,例如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可动屏蔽板190那样,也可以从屏蔽板主体90A的屏蔽板主体90A的后方侧(转动方向外侧)利用螺栓97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在该情况下,可动托架71、液压配管81a配置于屏蔽板主体90A的前方侧(转动方向内侧)。即,将利用螺栓97固定环形屏蔽板90B一侧和配置有可动托架71、液压配管81a的一侧隔着屏蔽板主体90A分别位于相反侧即可。由此,与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避免可动托架71、液压配管81a妨碍环形屏蔽板90B的位置调整作业。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支承屏蔽板主体90A的构造部件具有可动托架71的示例。不限于可动托架71,也可以设置支承屏蔽板主体90A的其他构造部件。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的固定部采用螺栓97的示例。作为固定部,不限于螺栓97,也可以采用能够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的其他结构。例如,也可以不用螺栓97固定环形屏蔽板90B,而通过使用螺栓97固定覆盖环形屏蔽板90B的其他部件,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另外,也可以经由粘接剂将环形屏蔽板90B固定于屏蔽板主体90A。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风扇80的驱动源,说明了采用液压马达81的示例,也可以是电动机。在该情况下,风扇80的电源线优选从屏蔽板主体90A观察,配置在与可动托架71等构造部件的相同侧。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一例,说明了轮式装载机100,也例如作为作业车辆,也可以适用于机动平地机等其他作业车辆。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冷却单元50、送风单元70的其他作业车辆。
工业实用性
利用上述方式的作业车辆,能够容易进行屏蔽板与风扇之间的间隙调整。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框架,20…缓冲器,21…缓冲器中央部,21a…上表面,22…缓冲器侧部,22a…上表面,23…收纳部,23a…上表面,24a…防滑垫,24b…防滑垫,30…外装罩,31…侧部罩,32…上部罩,33…通气部,35…开口部,36…侧缘部,37…上缘部,38…下缘部,40…支承框架,41…侧部框架,42…上部框架,43…转动用托架,44…固定用托架,46…格栅,47…发动机,50…冷却单元,51…背面,60…固定屏蔽板,61…第一倾斜部,62…台阶部,63…第二倾斜部,70…送风单元,71…可动托架(构造部件),71a…固定部件,72…转动连结部,73…托架主体,74…纵框部,75…横框部,76…固定连结部,80…风扇,81…液压马达,81a…液压配管,82…风扇主体,83…安装部,84…叶片,85…保护部,90…可动屏蔽板,90A…屏蔽板主体,90B…环形屏蔽板,91…连接筒部,92…框板部,92a…固定面,92b…外表面,92c…开口孔部,92d…螺栓固定孔,94…凸缘部,94a…抵接面,94b…前表面,94c…螺栓贯通孔,95…第一圆筒部(圆筒部),96…第二圆筒部,97…螺栓(固定部),97a…轴部,97b…头部,98…分割构件,98a…凸缘形成部,98b…第一圆筒形成部,98c…第二圆筒形成部,100…轮式装载机,110…车辆主体,120…车辆前部,130…车辆后部,140…前轮,150…后轮,160…驾驶部,170…燃料箱,180…作业装置,181…大臂,182…铲斗,183…大臂驱动用液压缸,184…铲斗驱动用液压缸,190…可动屏蔽板,R1…后部通路,R2…侧部通路,E…发动机室,T…热交换室,O1…转动轴线,O2…轴线

Claims (7)

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辆主体,其具有形成有朝向后方的开口部的热交换室;
冷却单元,其设于所述热交换室内,具有朝向后方的背面;
送风单元,其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的构造部件;支承于该构造部件,绕轴线旋转驱动的风扇;从外周侧覆盖该风扇的可动屏蔽板;所述送风单元能够在与所述冷却单元的所述背面相对,并使所述轴线沿着所述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的闭位置与使所述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所述可动屏蔽板具有:
屏蔽板主体,其与所述构造部件相对而被支承,包围所述风扇;
环形屏蔽板,其形成为环状,设于所述屏蔽板主体与所述风扇的外周端之间;
固定部,其从所述屏蔽板主体支承于所述构造部件的一侧的相反侧,将所述环形屏蔽板固定于所述屏蔽板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屏蔽板由多个分割构件构成,该分割构件沿周向对该环形屏蔽板进行分割而形成,
所述固定部将各所述分割构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屏蔽板主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屏蔽板具有:
圆筒部,其具有沿周向与所述风扇的外周端相对的内周面;
凸缘部,其设置为从所述圆筒部向外周侧鼓出,从所述相反侧与所述屏蔽板主体抵接,并且利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屏蔽板主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板主体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的螺栓固定孔,
所述环形屏蔽板的所述凸缘部具有沿着所述轴线方向贯通的螺栓贯通孔,
所述固定部是螺栓,该螺栓贯通所述螺栓贯通孔,并具有固定于所述螺栓固定孔的轴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贯通孔的内径比所述轴部的外径大,
所述螺栓还具有头部,该头部从所述相反侧与所述凸缘部抵接,并且外径比所述螺栓贯通孔的内径大。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具有:
被液压驱动的液压马达;
固定于该液压马达的驱动轴,并具有多个叶片的风扇主体;
还具有设于所述屏蔽板主体中的所述轴线方向另一侧,并向所述液压马达供给液压的液压配管。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主体具有:
一对后框架,其在该车辆主体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向前后方向延伸;
外装罩,其设于所述后框架的上方,在内侧形成有所述热交换室;
缓冲器,其在所述后框架的后方侧,设置为在一对所述后框架上向宽度方向延伸,上表面成为后部通路,并且与所述外装罩一起划分形成所述开口部;
所述屏蔽板主体从所述送风单元位于所述闭位置时的后方侧支承于所述构造部件,
所述固定部从在所述送风单元位于所述闭位置时的前方侧,将所述环形屏蔽板固定于所述屏蔽板主体。
CN201680003990.1A 2016-12-28 2016-12-28 作业车辆 Active CN108513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9105 WO2018123021A1 (ja) 2016-12-28 2016-12-28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3596A true CN108513596A (zh) 2018-09-07
CN108513596B CN108513596B (zh) 2021-05-18

Family

ID=62707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3990.1A Active CN108513596B (zh) 2016-12-28 2016-12-28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8309B2 (zh)
EP (1) EP3361066B1 (zh)
JP (1) JP6408703B1 (zh)
CN (1) CN108513596B (zh)
WO (1) WO20181230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1482A (zh) * 2020-05-15 2020-08-21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风扇端隙调整机构、导风罩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55680S (zh) * 2016-03-01 2016-08-08
JP2019116198A (ja) * 2017-12-27 2019-07-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JP6974920B2 (ja) * 2019-10-10 2021-12-01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冷却ファンの配設構造
GB2588233B (en) * 2019-10-18 2023-05-31 Bamford Excavators Ltd A fan cowl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5845A (ja) * 1999-06-04 2000-12-12 Fuji Heavy Ind Ltd ラジエータの冷却構造
JP2004142597A (ja) * 2002-10-24 2004-05-20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CN101376338A (zh) * 2007-08-28 2009-03-04 卡特彼勒铺路产品公司 具有冷却系统的机器和方法
JP2010248990A (ja) * 2009-04-15 2010-11-04 Tcm Corp 産業用車両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204283591U (zh) * 2014-11-06 2015-04-2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0992A (en) * 1994-04-04 1995-05-02 Ford Motor Company Cooling system for automotive engine
US5623893A (en) 1996-05-20 1997-04-29 Caterpillar Inc. Adjustable fan shroud arrangement
JP4233566B2 (ja) * 2003-05-08 2009-03-04 Tcm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の冷却装置
JP4495943B2 (ja) * 2003-10-21 2010-07-0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外装構造
US7077624B2 (en) * 2004-02-12 2006-07-18 Custom Molders, Inc. Vehicle cooling fan shroud with an articulatable portion
JP4808652B2 (ja) * 2006-03-29 2011-11-02 コマツユーティリティ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の冷却構造
JP2012082580A (ja) 2010-10-07 2012-04-26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US9522444B2 (en) * 2012-11-29 2016-12-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an shroud and seal ring assembly, and method thereof
JP6408701B1 (ja) * 2016-12-28 2018-10-1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及び作業車両の可動部の位置調整方法
EP3360711B1 (en) * 2016-12-28 2020-07-15 Komatsu Ltd. Working vehicle
JP6321888B1 (ja) * 2016-12-28 2018-05-09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5845A (ja) * 1999-06-04 2000-12-12 Fuji Heavy Ind Ltd ラジエータの冷却構造
JP2004142597A (ja) * 2002-10-24 2004-05-20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CN101376338A (zh) * 2007-08-28 2009-03-04 卡特彼勒铺路产品公司 具有冷却系统的机器和方法
JP2010248990A (ja) * 2009-04-15 2010-11-04 Tcm Corp 産業用車両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204283591U (zh) * 2014-11-06 2015-04-2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1482A (zh) * 2020-05-15 2020-08-21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风扇端隙调整机构、导风罩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1561482B (zh) * 2020-05-15 2021-05-28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风扇端隙调整机构、导风罩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61066A1 (en) 2018-08-15
CN108513596B (zh) 2021-05-18
WO2018123021A1 (ja) 2018-07-05
JP6408703B1 (ja) 2018-10-17
US20180258831A1 (en) 2018-09-13
EP3361066B1 (en) 2019-04-24
JPWO2018123021A1 (ja) 2018-12-27
EP3361066A4 (en) 2018-08-15
US10458309B2 (en)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3596A (zh) 作业车辆
KR101059337B1 (ko) 건설 기계
CN108513553B (zh) 作业车辆
CA2687854C (en) Use of fan shroud to ventilate engine compartment
JP2008074293A (ja) 乗用型作業車
JP4550476B2 (ja) 建設機械
JP6408701B1 (ja) 作業車両及び作業車両の可動部の位置調整方法
US9988790B2 (en) Working machine
JP6321888B1 (ja) 作業車両
JP2017166162A (ja) 建設機械
JP2017038576A (ja) コンバイン
JP6444710B2 (ja) 作業車両
JP4885787B2 (ja) 建設機械
CN105051291A (zh) 液压挖掘机
JP2002021116A (ja) 建設機械
JP7423560B2 (ja) 作業車両の冷却装置および作業車両
WO2015174149A1 (ja) 建設機械
JP6322679B2 (ja) 作業車両
JP2004251246A (ja) 建設機械
WO2015163489A1 (ja) 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