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83591U -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83591U
CN204283591U CN201420676148.2U CN201420676148U CN204283591U CN 204283591 U CN204283591 U CN 204283591U CN 201420676148 U CN201420676148 U CN 201420676148U CN 204283591 U CN204283591 U CN 204283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link
guide sleeve
air guide
baffle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761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波
程小建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Changsha Foton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Changsha Foton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761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83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83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835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其中,风扇结构包括:风扇(10);发动机(20),驱动风扇(10)转动,风扇结构还包括:导流罩(30),具有第一导流圈(31),第一导流圈(31)围成容纳风扇(10)的第一容纳通孔;第一连接件(41),分别与导流罩(30)和发动机(20)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及其汽车的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轻型载货汽车的散热装置主要包括散热器、固定在散热器上的护风罩、风扇和驱动风扇转动的发动机。护风罩具有导风圈,导风圈围成容纳风扇的容纳通孔,导风圈的作用上确保风扇产生的风量全部流经散热器,提高风扇的散热效率。风扇的扇叶与导风圈的间隙越小,尤其是气流刚进入容纳通孔的位置处的间隙越小,风扇的散热效率越高。由于散热器固定于车架,振源为路面激振,风扇固定于发动机,振源为发动机,两者振动频率及幅度不一致,为防止发生刮碰,轻型载货汽车在两者匹配时必须预留很大的间隙,风扇的散热效率低,易导致车辆水温偏高,甚至开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更高散热效率的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结构,包括:风扇;发动机,驱动风扇转动,风扇结构还包括:导流罩,具有第一导流圈,第一导流圈围成容纳风扇的第一容纳通孔;第一连接件,分别与导流罩和发动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导流罩和发动机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具有沿风扇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分别与导流罩和发动机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件,分别与导流罩和发动机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在绕风扇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圈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翻边,第一连接件与环形翻边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与导流罩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环形翻边位于第一导流圈和发动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护风罩,固定在散热器上,护风罩具有第二导流圈,散热装置还包括:上述的风扇结构,第二导流圈围成容纳风扇的第二容纳通孔;橡胶垫圈,设置在护风罩和导流罩之间。
进一步地,橡胶垫圈具有套设在第一导流圈上的第一套设环以及套设在第二导流圈上的第二套设环,第一套设环通过第一抱箍固定在第一导流圈上,第二套设环通过第二抱箍固定在第二导流圈上。
进一步地,橡胶垫圈还具有抱箍止挡环,抱箍止挡环位于第一套设环和第二套设环之间,在橡胶垫圈的径向方向上,抱箍止挡环分别凸出于第一套设环和第二套设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导流罩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发动机上,因此,导流罩与风扇的振源均为发动机,两者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基本一致,因此两者之间基本上不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将风扇与第一导流圈的间隙设计的比较小,在保证风扇与第一导流圈避免碰撞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风扇的散热效率。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结构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结构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风扇;20、发动机;30、导流罩;31、第一导流圈;32、环形翻边;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50、散热器;60、护风罩;61、第二导流圈;70、橡胶垫圈;71、第一套设环;72、第二套设环;73、抱箍止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结构包括风扇10、发动机20、导流罩30和第一连接件41。发动机20驱动风扇10转动。导流罩30具有第一导流圈31,第一导流圈31围成容纳风扇10的第一容纳通孔。第一连接件41分别与导流罩30和发动机20固定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风扇结构,由于导流罩30通过第一连接件41固定在发动机20上,因此,导流罩30与风扇10的振源均为发动机20,两者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基本一致,因此两者之间基本上不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将风扇10与第一导流圈31的间隙设计的比较小,在保证风扇10与第一导流圈31避免碰撞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风扇的散热效率。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的风扇结构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1分别与导流罩30和发动机20可拆卸地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便于更换导流罩30或者第一连接件41。当然,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件41分别与导流罩30和发动机20焊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1具有沿风扇1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杆。采用上述结构,便于使第一导流圈31套设在风扇10上以便与风扇10之间形成进风通道。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三连接件43,第二连接件42分别与导流罩30和发动机2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件43分别与导流罩30和发动机2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和第三连接件43在绕风扇1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导流罩30比较牢固地固定在发动机20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圈31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翻边32,第一连接件41与环形翻边3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41与导流罩3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设置环形翻边32便于与第一连接件41相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翻边32位于第一导流圈31和发动机20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便于环形翻边32与第一连接件41相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50、护风罩60、上述实施例的风扇结构和橡胶垫圈70。护风罩60固定在散热器50上并且具有第二导流圈61,第二导流圈61围成容纳风扇10的第二容纳通孔。橡胶垫圈70设置在护风罩60和导流罩30之间。护风罩60固定在散热器50上的方式能够避免护风罩60与散热器50产生间隙。橡胶垫圈70能够避免护风罩60与导流罩30因刚性接触而造成的损坏,并且橡胶垫圈70能够封堵护风罩60与导流罩30之间的间隙。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垫圈70具有套设在第一导流圈31上的第一套设环71以及套设在第二导流圈61上的第二套设环72,第一套设环71通过第一抱箍固定在第一导流圈31上,第二套设环72通过第二抱箍固定在第二导流圈61上。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固定安装橡胶垫圈70,避免橡胶垫圈70松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垫圈70还具有抱箍止挡环73,抱箍止挡环73位于第一套设环71和第二套设环72之间,在橡胶垫圈70的径向方向上,抱箍止挡环73分别凸出于第一套设环71和第二套设环72。采用上述结构,抱箍止挡环73能够避免第一抱箍以及第二抱箍相向移动,环形翻边32能够防止第一抱箍朝向远离抱箍止挡环73的方向移动,并且护风罩60能够防止第二抱箍朝向远离抱箍止挡环73的方向移动。橡胶垫圈70为一体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本实施例的汽车(未图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本实施例的汽车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的汽车为载货汽车,具体是轻型载货汽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扇结构,包括:
风扇(10);
发动机(20),驱动所述风扇(10)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结构还包括:
导流罩(30),具有第一导流圈(31),所述第一导流圈(31)围成容纳所述风扇(10)的第一容纳通孔;
第一连接件(41),分别与所述导流罩(30)和所述发动机(2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1)分别与所述导流罩(30)和所述发动机(20)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1)具有沿所述风扇(1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42),分别与所述导流罩(30)和所述发动机(20)固定连接;
第三连接件(43),分别与所述导流罩(30)和所述发动机(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和所述第三连接件(43)在绕所述风扇(1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圈(31)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翻边(32),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与所述环形翻边(32)固定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与所述导流罩(3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翻边(32)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圈(31)和所述发动机(20)之间。
7.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散热器(50);
护风罩(60),固定在所述散热器(50)上,所述护风罩(60)具有第二导流圈(6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结构,所述第二导流圈(61)围成容纳所述风扇(10)的第二容纳通孔;
橡胶垫圈(70),设置在所述护风罩(60)和所述导流罩(3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圈(70)具有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流圈(31)上的第一套设环(71)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导流圈(61)上的第二套设环(72),所述第一套设环(71)通过第一抱箍固定在所述第一导流圈(31)上,所述第二套设环(72)通过第二抱箍固定在所述第二导流圈(6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圈(70)还具有抱箍止挡环(73),所述抱箍止挡环(73)位于所述第一套设环(71)和所述第二套设环(72)之间,在所述橡胶垫圈(70)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抱箍止挡环(73)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套设环(71)和所述第二套设环(72)。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CN201420676148.2U 2014-11-06 2014-11-06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3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6148.2U CN204283591U (zh) 2014-11-06 2014-11-06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76148.2U CN204283591U (zh) 2014-11-06 2014-11-06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83591U true CN204283591U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66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7614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83591U (zh) 2014-11-06 2014-11-06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835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596A (zh) * 2016-12-28 2018-09-0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596A (zh) * 2016-12-28 2018-09-0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CN108513596B (zh) * 2016-12-28 2021-05-18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8898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护板结构
CN204283591U (zh) 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CN105626224B (zh) 车用风扇护风装置及该重型汽车
CN205047290U (zh) 吸合式分体护风罩
KR20150091743A (ko) 언더커버 마운팅 장치
CN104595406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曲轴硅油减振器
CN203321665U (zh) 散热系统
CN206468577U (zh) 旋转散热装置及发动机
CN204783227U (zh) 重卡护风罩总成
CN104385923B (zh) 一种汽车仪表横梁吸振结构
JP2008075597A (ja) 車載風力発電装置
CN106026469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
CN207283331U (zh) 料理机
CN204099547U (zh) 离合皮带轮单向器
CN205823677U (zh) 一种散热器用散热风扇
CN203604222U (zh) 一种集成膨胀水壶的散热器风扇总成
CN202470814U (zh) 一种合成射流散热器
CN203335453U (zh) 一种托泵支座
BR112017003250B1 (pt) Montagem de cobertura de ventoinha e método para instalar uma proteção em uma cobertura de ventoinha de uma montagem de ventoinha
CN103982282B (zh) 带翼片消音器散热装置
CN207583476U (zh) 一种通用汽油机消声器防护外罩
CN206299448U (zh) 柴油发电机组挡风装置
CN210599161U (zh) 一种低排放的小型汽油机箱体结构
US20150292512A1 (en) Electric cooling fan
KR100513477B1 (ko) 라디에이터의 장착용 완충부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09

Address after: 410129 Changsha County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Changsha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Foto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Sha Yang Road, Beiqi Futi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law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partment

Patentee before: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Foto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