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84486A -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 Google Patents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84486A
CN108384486A CN201810106437.1A CN201810106437A CN108384486A CN 108384486 A CN108384486 A CN 108384486A CN 201810106437 A CN201810106437 A CN 201810106437A CN 108384486 A CN108384486 A CN 108384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arbon atom
acrylic adhesive
atom number
electronic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64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84486B (zh
Inventor
上泽尚也
田中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x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x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x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Dex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84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4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84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84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9/00Adhes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e.g. glue sticks
    • C09J9/02Electrically-conducting adhesi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74Optical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01N2030/8809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sample
    • G01N2030/884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sample organic compounds
    • G01N2030/8854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nalys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sample organic compounds involving hydrocarb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提供即使使用微量的样品也可以以良好的精度进行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将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用作内标物,用液相色谱对含有丙烯酸系粘合剂的试样溶液进行分离,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未反应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由于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对紫外检测器显示出高的灵敏度,因此即使使用微量的样品也可以以良好的精度测定反应率。此外,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由于不参与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固化反应,因此变得可以预先配合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

Description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5年02月03日、国家申请号为201580007074.0(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5/052928)、发明名称为“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本申请以在日本国内于2014年2月3日提交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号日本特愿2014-18388为基础,主张优先权,该申请以参照的方式援引加入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电路材料,广泛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Film)等。作为ACF发生不良的原因,推测有电路电极内的固化度的不均匀性。可以认为,在各向异性导电连接中,由于使多个电极一起且均一地连接,因此在导热性相对大的电极上和导热性相对低的电极间的部位,反应率产生差异。
但是,在以往的基于DSC、FT-IR等的分析中,所需的样品量多,难以以良好的精度测定电极上、电极间等的微小区域的反应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1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以往的情况而提案的,提供即使使用微量的样品也可以以良好的精度进行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讨的结果,发现通过将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用作内标物,即使使用微量的样品也可以以良好的精度进行反应率测定。
也即是说,本发明涉及的反应率测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下述(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用作内标物,用液相色谱对含有丙烯酸系粘合剂的试样溶液进行分离,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未反应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化1]
式中,R1是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的基团,R2是选自羟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氧基的基团。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特征在于,其含有所述(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反应引发剂。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的特征在于,其是在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中分散导电性粒子而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对紫外检测器显示出高的灵敏度,因此即使使用微量的样品也可以以良好的精度测定反应率。此外,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由于不参与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固化反应,因此变得可以预先配合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
附图简要说明
图1:图1是表示固化前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分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色谱图
图2:图2是表示固化后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分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以下述顺序进行详细的说明:
1.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
2.丙烯酸系粘合剂
3.实施例。
<1.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是,将下述(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用作内标物,用液相色谱对含有丙烯酸系粘合剂的试样溶液进行分离,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未反应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化2]
式中,R1是选自氢原子(-H)、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CnH2n+1,n=1~3)、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OCnH2n+1,n=1~3)的基团,R2是选自羟基(-OH)、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基(-CnH2nOH,n=1~3)、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氧基(-OCnH2nOH,n=1~3)的基团。
作为(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双苯氧基乙醇芴(BPEF:R1=H、R2=OC2H4OH)、双酚芴(BPF:R1=H、R2=OH)、双甲酚芴(BCF:R1=CH3、R2=OH)等。(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由于紫外线吸收能力高,因此对紫外检测器显示出高的灵敏度,即使使用微量的样品也可以以良好的精度测定反应率。
应予说明,作为可以用紫外检测器检测的常规内标物,有二丁基羟基甲苯(BHT)、苯并三唑(BTZ)等,但其检测灵敏度不充分,不得不大量添加。此外,由于BHT与丙烯酸双苯氧基乙醇芴酯(BPEFA)、BTZ与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的峰检测位置重合,因此通用性差。
液相色谱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使试样溶液通过填充有分离剂的分离柱,由相对于分离剂的分配、吸附的难易程度等的差异,将其分离为多种成分。
作为分离剂(填充剂),可以举出HPLC用的粒径为2~30μm左右的硅胶、用十八烷基、氰基丙基等基团键合的化学键合型硅胶、多孔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等。
作为紫外检测器,只要对试样溶液照射紫外光并测定基于试样溶液的吸光度的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基于HPLC的分析中通用的紫外吸光度检测器。
接着,对反应率测定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本技术可以预先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以规定量配合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也可以对丙烯酸系粘合剂的试样溶液以规定量添加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作为溶解丙烯酸系粘合剂的溶剂,可以使用乙腈、丙酮等。
图1和图2分别是显示固化前和固化后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分析结果的一个例子的色谱图。通过紫外检测器得到的色谱图的峰强度通常用峰面积或者峰高度来表示,但在下文中,针对基于峰高度的反应率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由固化前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和完全固化后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色谱图求出内标物和未反应单体的强度比,例如,以固化前作为反应率0%,以完全固化后作为反应率100%,制作强度比和反应率的关系线。然后,可以由未知试样的色谱图求出内标物和未反应单体的强度比,由已制作的关系线求出反应率。
像这样通过将(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用作内标物,即使使用微量的样品也可以以良好的精度测定反应率。
<2.丙烯酸系粘合剂>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丙烯酸系粘合剂含有下述(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反应引发剂。
[化3]
式中,R1是选自氢原子(-H)、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CnH2n+1,n=1~3)、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OCnH2n+1,n=1~3)的基团,R2是选自羟基(-OH)、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基(-CnH2nOH,n=1~3)、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氧基(-OCnH2nOH,n=1~3)的基团。
作为(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双苯氧基乙醇芴(BPEF:R1=H、R2=OC2H4OH)、双酚芴(BPF:R1=H、R2=OH)、双甲酚芴(BCF:R1=CH3、R2=OH)等。
下文中,针对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分散导电性粒子而成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进行说明。(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即使配合在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中,在热压合时也不分解,此外,由于不参与固化反应,因此可以在测定反应率时对紫外检测器显示出高灵敏度。因此,如果使用该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则可以以良好的精度测定电极上、电极间等微小区域的反应率。
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的配合量优选为0.01wt%以上且5.0wt%以下,更优选0.2wt%以上且1.0wt%以下。如果配合量过少,则测定峰变小,不能起到作为内标物的功能,如果配合量过多,则作为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特性变差。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使用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者在它们中引入环氧基、氨基甲酸酯基、氨基、氧化乙烯基、氧化丙烯基等得到的改性的单官能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此外,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以单体、低聚物中任一种状态使用,也可以一并使用单体和低聚物。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举出在一个分子中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其改性物等。此外,作为它们的改性物,可以举出丙烯酸四氢糠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聚异氰酸三丙烯酸酯等。其可以以一种使用,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使用。
作为反应引发剂,可以使用有机过氧化物、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等。作为有机过氧化物,可以使用二酰基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酯、过氧化缩酮、氢过氧化物、甲硅烷基过氧化物等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此外,作为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安息香乙基醚、异丙基安息香醚等安息香醚、苄基、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苄基缩酮、二苯甲酮、苯乙酮等酮类或者其衍生物、噻吨酮类、联咪唑类等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对于导电性粒子,可以使用在以往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中使用的导电性粒子,例如金粒子、银粒子、镍粒子等金属粒子;将苯并胍胺树脂、苯乙烯树脂等树脂粒子的表面用金、镍、锌等金属包覆得到的金属包覆树脂粒子等。作为这样的导电性粒子的平均粒径,通常为1~10μm,更优选2~6μm。
此外,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也可以含有成膜树脂、硅烷偶联剂、磷酸酯、无机填料、应力缓和剂等。作为成膜树脂,可以举出苯氧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烷基化纤维素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举出γ-缩水甘油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如果使用这样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则可以以良好的精度测定电极上、电极间等微小区域的反应率,因此变得可以以短时间得到稳定的接合条件。
实施例
<3.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双酚乙醇芴(BPEF)作为内标物,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测定丙烯酸系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的反应率,针对标准偏差进行评价。此外,作为比较例,还对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测定的反应率的标准偏差进行评价。此外,使用本技术,测定安装体的配线上、配线间的反应率,进行连接可靠性的评价。进一步,对BPEF的添加量进行研讨。应予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各向异性导电膜和安装体如下所述地制备。
[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备]
使用下述配合的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配合为:苯氧树脂(商品名:YP50,新日铁住金化学(株))40质量份、聚氨基甲酸酯(商品名:N-5196,日本ポリウレタン工业(株))40质量份,磷酸酯(商品名:PM-2,日本化药(株))2质量份、硅烷偶联剂(商品名:A-187,モメンティブ・パフォーマンスマテリアルズ(株))2质量份、2官能丙烯酸酯(商品名:DCP,新中村化学工业(株))3质量份、丙烯酸酯(商品名:SG-P3,(长濑ケムテックス(株))5质量份、二酰基过氧化物(商品名:パーロイルL,日本油脂(株))5质量份、和平均粒径(D50)为10μm的导电性粒子(积水化学(株))3质量份,总计100质量份。将对该配合以规定量添加BPEF得到的组合物涂布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在60℃的热风下干燥4分钟,由此得到厚度为16μm的膜状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
[安装体的制备]
作为评价基材,使用FPC(200μm P、L/S=1/1、PI/Cu=25/12μm、镀Au)和玻璃基板(ITO β-玻璃、10Ω/□、0.7mm t)制备安装体。在玻璃基板上上贴合各向异性导电膜,在45℃、1MPa、2秒的条件下加热加压后,剥离PET,进行预压合。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上配置FPC,在规定的温度、2MPa、5秒的条件下加热加压,得到安装体。
<3.1 测定值的标准偏差>
如前所述地使用配合0.5wt%的BPEF得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制备安装体后,使用HPLC、DSC和FT-IR,进行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反应率的测定。从安装体剥下FPC,自2.0mm×0.2mm的配线上和2.0mm×0.2mm的配线间进行测定用样品的采样。
HPLC]
作为HPLC分析装置,使用Waters公司生产的UPLC(连接UV检测器)。将测定用样品0.005mg溶解于乙腈,将其注入分离柱(10cm,40℃),得到色谱图。分析条件如下所述。
乙腈常温萃取-HPLC/DAD法
萃取:乙腈 30μL
梯度条件:A60%、B40%(保持1分钟)→5分钟后A1%、B99%(保持6分钟),A=H2O,B=ACN
流量:0.4mL/min
注入量:5μL
解析波长:210-400nm。
由得到的色谱图求出BPEF和丙烯酸单体的测定强度比,由预先制作的BPEF和丙烯酸单体的测定强度比与反应率的关系线求出反应率。重复上述操作共3次。
如表1所示,压合温度为130℃时反应率的测定结果为,第一次78.5%,第二次79.4%,以及第三次79.2%,标准偏差为0.4726。此外,压合温度为140℃时反应率的测定结果为,第一次86.3%,第二次86.8%,以及第三次85.2%,标准偏差为0.8185。压合温度为150℃时反应率的测定结果为,第一次91.1%,第二次92.0%,以及第三次91.0%,标准偏差为0.5508。
DSC]
使用差示量热分析装置(DSC6200,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ト(株)),使测定用样品5.0mg以10℃/min的条件由30℃升温至250℃,得到DSC曲线图。
以未固化(压合前)的样品作为参比。求出未固化的样品的发热量和压合后的未知样品的发热量的差,以未固化的样品的发热量作为1,算出未知样品的反应率。未知样品的测定进行3次(N=3)。应予说明,发热量由DSC曲线图的面积求出。
如表1所示,压合温度为130℃时反应率的测定结果为,第一次72.0%,第二次83.2%,以及第三次75.7%,标准偏差为5.7064。此外,压合温度为140℃时反应率的测定结果为,第一次82.6%,第二次78.9%,以及第三次88.1%,标准偏差为4.6293。压合温度为150℃时反应率的测定结果为,第一次94.2%,第二次86.8%,以及第三次90.2%,标准偏差为3.7041。
FT-IR]
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4100,日本分光公司生产),用透过法对测定用样品0.02mg进行测定。
由未固化(压合前)样品的丙烯酸单体(不饱和基团)的测定强度和压合后未知样品的丙烯酸单体(不饱和基团)的测定强度之比,算出未知样品的反应率。未知样品的测定进行3次(N=3)。
如表1所示,压合温度为130℃时反应率的测定结果为,第一次68.7%,第二次79.6%,以及第三次74.2%,标准偏差为5.4501。此外,压合温度为140℃时反应率的测定结果为,第一次77.8%,第二次82.0%,以及第三次89.7%,标准偏差为6.0352。压合温度为150℃时反应率的测定结果为,第一次88.8%,第二次87.3%,以及第三次93.8%,标准偏差为3.4034。
[表1]
如表1所示,在使用DSC、FT-IR的测定中,测定值的标准偏差变大,精度低。此外,样品量需要得多,难以进行如后所述的配线上、配线间的反应率的测定。另一方面,在使用HPLC-UV检测的测定中,通过对UV检测灵敏度高的BPEF,可以以少量的样品进行精度良好的反应率测定。
<3.2 安装体的配线上、配线间的反应率的测定>
如前所述地使用配合0.5wt%的BPEF得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制备安装体后,使用HPLC进行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反应率的测定。从安装体剥下FPC,进行2.0mm×0.2mm的配线上的测定用样品、2.0mm×0.2mm的配线间的测定用样品、和配线上与配线间的测定用样品的采样。
HPLC]
作为HPLC分析装置,使用Waters公司生产的UPLC(连接UV检测器)。将测定用样品0.005mg溶解于乙腈,将其注入分离柱(10cm,40℃),得到色谱图。分析条件如下所述。
乙腈常温萃取-HPLC/DAD法
萃取:乙腈 30μL
梯度条件:A60%、B40%(保持1分钟)→5分钟后A1%、B99%(保持6分钟),A=H2O,B=ACN
流量:0.4mL/min
注入量:5μL
解析波长:210-400nm。
由得到的色谱图求出BPEF和丙烯酸单体的测定强度比,由预先制作的BPEF和丙烯酸单体的测定强度比与反应率的关系线求出反应率。重复上述操作共3次,求出平均值。
此外,针对使用配合0.5wt%的BPEF得到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制备的安装体,进行环境试验(60℃,95%,500hr),测定导通电阻。导通电阻是使用数字多用表(デジタルマルチメータ7561,横河电机公司生产),以4端子法进行测定的。可靠性试验的评价以导通电阻为3Ω以上为“NG”,以小于3Ω为“OK”。
如表2所示,压合温度为130℃时,配线上的反应率为75%,配线间的反应率为82%,配线上和配线间的反应率为80%,可靠性试验的评价为NG。此外,压合温度为140℃时,配线上的反应率为83%,配线间的反应率为89%,配线上和配线间的反应率为86%,可靠性试验的评价为OK。此外,压合温度为150℃时,配线上的反应率为88%,配线间的反应率为93%,配线上和配线间的反应率为90%,可靠性试验的评价为OK。
[表2]
如表2所示,可知配线上由于铜等金属的高导热率的影响而导致散热大、不蓄热,因此与配线间相比,存在ACF难以固化的倾向。像这样,在本技术中,由于样品少量即可,因此可以以良好的精度测定配线上、配线间等的局部反应率。
<3.3 BPEF的添加量>
下面,针对配合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BPEF的添加量的影响进行研讨。各向异性导电膜和安装体使用与前述相同的材料,改变各向异性导电膜中的BPEF的添加量,针对安装体的各向异性导电膜部分的外观、剥离强度、嵌入性(押し込み性)和测定的容易性进行评价。
对于安装体的各向异性导电膜部分的外观的评价,通过目视没有气泡的情况为“◎”,存在小气泡的情况为“○”,存在大气泡的情况为“△”,产生浮起(浮き)的情况为“×”。此外,对于安装体的剥离强度(JIS K6854)的评价,90°剥离强度为10N/25mm以上的情况为“◎”,90°剥离强度为8N/25mm以上且小于10N/25mm的情况为“○”,90°剥离强度为6N/25mm以上且小于8N/25mm的情况为“△”,90°剥离强度为小于6N/25mm的情况为“×”。此外,对于嵌入性的评价,安装体的导通电阻为1Ω以下的为“◎”,1Ω以上且小于2Ω的为“○”,2Ω以上且小于5Ω的为“△”,5Ω以上的为“×”。导通电阻是使用数字多用表(デジタルマルチメータ7561,横河电机公司生产),以4端子法进行测定。此外,对于测定的容易性的评价,通过目视容易看到色谱图的峰的情况为“◎”,峰一般可见的情况为“○”,难以看见峰的情况为“△”,不能看见的情况为“×”。
如表3所示,BPEF的添加量为0.01wt%时,外观的评价为◎,剥离强度的评价为◎,嵌入性的评价为◎,测定的容易性为△。此外,BPEF的添加量为0.1wt%时,外观的评价为◎,剥离强度的评价为◎,嵌入性的评价为◎,测定的容易程度为○。此外,BPEF的添加量为0.2wt%时,外观的评价为◎,剥离强度的评价为◎,嵌入性的评价为◎,测定的容易程度为◎。此外,BPEF的添加量为0.5wt%时,外观的评价为◎,剥离强度的评价为◎,嵌入性的评价为◎,测定的容易程度为◎。此外,BPEF的添加量为1.0wt%时,外观的评价为◎,剥离强度的评价为◎,嵌入性的评价为○,测定的容易程度为◎。此外,BPEF的添加量为5.0wt%时,外观的评价为○,剥离强度的评价为△,嵌入性的评价为△,测定的容易程度为◎。此外,BPEF的添加量为10.0wt%时,外观的评价为△,剥离强度的评价为×,嵌入性的评价为×,测定的容易程度为◎。此外,BPEF的添加量为30.0wt%时,外观的评价为×,剥离强度的评价为×,嵌入性的评价为×,测定的容易程度为◎。
[表3]
如表3所示,可知将BPEF配合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使用时,其配合量优选为0.01wt%以上且5.0wt%以下,更优选0.2wt%以上且1.0wt%以下。可知,如果BPEF的配合量变大,则测定的容易程度提高,但压合时ACF中产生气泡,剥离强度和嵌入性变差。

Claims (20)

1.连接体,其具备第1电子部件、第2电子部件和使所述第1电子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连接的粘合剂,其中
所述粘合剂为含有下述(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反应引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固化物,
[化1]
式中,R1是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的基团,R2是选自羟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氧基的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体,其中,所述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是选自双苯氧基乙醇芴(BPEF)、双酚芴(BPFL)、双甲酚芴(BCF)中的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体,其中,所述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的配合量为0.01wt%以上且5.0wt%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体,其中,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为膜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体,其中,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还含有导电性粒子。
6.各向异性导电连接体,其为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体,其使用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连接而成。
7.连接体的连接方法,其具有:
通过含有下述(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反应引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配置第1电子部件和第2电子部件的配置工序;和
使所述第1电子部件和所述第2电子部件压合,使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固化的压合工序,
[化2]
式中,R1是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的基团,R2是选自羟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氧基的基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为膜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还含有导电性粒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方法,其中,进行各向异性导电连接。
11.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通过含有下述(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反应引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配置第1电子部件和第2电子部件的配置工序;和
使所述第1电子部件和所述第2电子部件压合,使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固化的压合工序,
[化3]
式中,R1是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的基团,R2是选自羟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氧基的基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所述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用作内标物,用液相色谱对含有丙烯酸系粘合剂的试样溶液进行分离,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未反应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为膜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还含有导电性粒子。
15.各向异性导电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为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体的连接方法,其中,进行各向异性导电连接。
16.含有下述(1)式所示的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反应引发剂的丙烯酸系粘合膜,
[化4]
式中,R1是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烷氧基的基团,R2是选自羟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基、碳原子数为1~3的羟基烷氧基的基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丙烯酸系粘合膜,其中,所述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是选自双苯氧基乙醇芴(BPEF)、双酚芴(BPFL)、双甲酚芴(BCF)中的一种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丙烯酸系粘合膜,其中,所述具有芴骨架的化合物的配合量为0.01wt%以上且5.0wt%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系粘合膜,其还含有导电性粒子。
20.各向异性导电膜,其中,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系粘合膜含有导电性粒子。
CN201810106437.1A 2014-02-03 2015-02-03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Active CN108384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8388A JP6231394B2 (ja) 2014-02-03 2014-02-03 アクリル系接着剤の反応率測定方法、及びアクリル系接着剤
JP2014-018388 2014-02-03
CN201580007074.0A CN105940299B (zh) 2014-02-03 2015-02-03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7074.0A Division CN105940299B (zh) 2014-02-03 2015-02-03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84486A true CN108384486A (zh) 2018-08-10
CN108384486B CN108384486B (zh) 2020-05-19

Family

ID=5375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7074.0A Active CN105940299B (zh) 2014-02-03 2015-02-03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CN201810106437.1A Active CN108384486B (zh) 2014-02-03 2015-02-03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7074.0A Active CN105940299B (zh) 2014-02-03 2015-02-03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6231394B2 (zh)
KR (1) KR102368125B1 (zh)
CN (2) CN105940299B (zh)
HK (1) HK1259332A1 (zh)
TW (1) TWI659079B (zh)
WO (1) WO20151156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6999B (zh) * 2016-09-29 2018-10-01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具有高折射率的阻燃材料及其製造方法及具有高折射率的阻燃聚合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01097A (ja) * 2010-03-25 2011-10-1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ガスバリア層、装置及び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3022065A1 (ja) * 2011-08-11 2013-02-14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多官能性(メタ)アクリレートおよびその硬化性組成物
CN103087650A (zh) * 2011-11-04 2013-05-08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用于各向异性导电粘附膜的组合物、各向异性导电粘附膜和半导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67977A (ja) * 1996-08-28 1998-03-10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光ディスク用接着剤及び光ディスク
MY130910A (en) * 1996-12-04 2007-07-31 Samsung Display Devices Co Ltd A composition of photoconductive layer for a color display panel.
JP2000265145A (ja) * 1999-03-17 2000-09-26 Sekisui Chem Co Ltd 光硬化型粘接着剤組成物及び接合方法
JP3911154B2 (ja) * 2001-03-16 2007-05-09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接着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15445B2 (ja) * 2002-04-11 2009-01-28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粘接着性組成物
CN1315907C (zh) * 2002-11-14 2007-05-1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品
JP2004233199A (ja) * 2003-01-30 2004-08-19 Nof Corp 官能基導入反応生成物の反応率分析方法
JP2007056110A (ja) * 2005-08-23 2007-03-08 Bridgestone Corp 接着剤組成物
KR101025128B1 (ko) * 2006-08-04 2011-03-25 히다치 가세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회로 부재의 접속 구조
CN102090154B (zh) * 2008-07-11 2014-11-05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各向异性导电薄膜
JP2011190336A (ja) * 2010-03-15 2011-09-29 Adeka Corp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JP2010251789A (ja) 2010-06-22 2010-11-04 Sony Chemical &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接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93779B2 (ja) * 2010-07-20 2013-09-18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接着剤組成物、回路接続構造体、半導体装置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204059A (ja) * 2011-03-24 2012-10-22 Hitachi Chem Co Ltd 回路接続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路接続構造体
JP6231257B2 (ja) * 2011-12-15 2017-11-15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剤、及び電子部品の接続方法
JP5877133B2 (ja) * 2012-07-09 2016-03-0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用導電性接着剤、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24650A (zh) * 2013-09-26 2014-01-22 南京邮电大学 不对称两嵌段聚合物及其制备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01097A (ja) * 2010-03-25 2011-10-1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ガスバリア層、装置及び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3022065A1 (ja) * 2011-08-11 2013-02-14 大阪ガス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多官能性(メタ)アクリレートおよびその硬化性組成物
CN103087650A (zh) * 2011-11-04 2013-05-08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用于各向异性导电粘附膜的组合物、各向异性导电粘附膜和半导体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道陵等: "《洗油分离精制应用技术》", 31 December 2013, 冶金工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59332A1 (zh) 2019-11-29
CN108384486B (zh) 2020-05-19
WO2015115658A1 (ja) 2015-08-06
KR102368125B1 (ko) 2022-02-25
CN105940299A (zh) 2016-09-14
TW201538653A (zh) 2015-10-16
TWI659079B (zh) 2019-05-11
CN105940299B (zh) 2018-03-09
JP6231394B2 (ja) 2017-11-15
KR20160115909A (ko) 2016-10-06
JP2015145815A (ja) 2015-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8255B (zh) 电子部件的连接方法及接合体
CN102598419B (zh) 电路连接材料以及使用其的电路构件的连接结构
CN103178033B (zh) 由包括导电微球的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的半导体装置
KR100996035B1 (ko) 필름상 회로접속재료, 회로부재의 접속구조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10185B1 (ko) 이방성 도전 접착 필름, 접속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01133B1 (ko) 접착제 필름
WO2008065997A1 (fr) Adhésif et structure de liaison utilisant celui-ci
CN102686690A (zh) 电路连接材料、使用其的连接结构体以及临时压接方法
CN107254264B (zh) 电路连接材料、电路部件的连接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40299B (zh) 丙烯酸系粘合剂的反应率测定方法和丙烯酸系粘合剂
KR101973823B1 (ko) 이방성 도전 접속 재료, 필름 적층체, 접속 방법 및 접속 구조체
JP2010024384A (ja) 異方導電性組成物
CN113614142A (zh) 树脂粒子、导电性粒子、导电材料及连接结构体
KR100991074B1 (ko) 적층 필름용 지지체의 평가 방법
JP6438102B2 (ja) 接続体、及び接続体の製造方法
KR102395930B1 (ko) 이방성 도전 필름, 접속 방법 및 접합체
JP2016181684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シート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TWI795388B (zh) 接著劑膜
JP2018104653A (ja) 接着剤組成物の選別方法、回路部材の接続方法、接続構造体、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状接着剤
CN108350341A (zh) 粘接剂组合物和结构体
US20230002644A1 (en) Connector production method and adhesive film
JP4491873B2 (ja) 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
CN204927244U (zh) 连接结构体
JP2001031936A (ja) 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933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