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8254B - 芳香族聚砜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芳香族聚砜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8254B
CN108368254B CN201680071048.9A CN201680071048A CN108368254B CN 108368254 B CN108368254 B CN 108368254B CN 201680071048 A CN201680071048 A CN 201680071048A CN 108368254 B CN108368254 B CN 108368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sulfone resin
aromatic polysulfone
aromatic
resi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10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8254A (zh
Inventor
小日向雄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8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8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20Polysulfones
    • C08G75/23Polyethersulf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3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8G65/3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derived from phenols
    • C08G65/4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derived from phenols from phenols (I) and other compounds (II), e.g. OH-Ar-OH + X-Ar-X, where X is halogen atom, i.e. leaving group
    • C08G65/42Phenols and polyhydroxy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20Polysulf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5/00General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compound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C08G85/002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310/00Agricultural use or equip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芳香族聚砜树脂,其黄色指数为50以上,重均分子量为25000~45000。

Description

芳香族聚砜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芳香族聚砜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5年12月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5-239124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到本文中。
背景技术
以对因紫外线而劣化的内容物的包装等为目的,具有紫外线阻断效果的树脂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医疗、农业领域等中。
作为此种具有紫外线阻断效果的树脂的制造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过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
但是,上面记载的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虽然制造容易,然而在长时间使用由此种树脂成形的成型体的情况下,存在有紫外线吸收剂容易向树脂表面析出、在注射成形加工时紫外线吸收剂会因热而劣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存在有能够使用的材料受到限定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819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紫外线阻断效果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抑制长时间使用由此种树脂成形的成型体时的紫外线阻断效果的降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方式。
[1]一种芳香族聚砜树脂,其黄色指数为50以上,重均分子量为25000~45000。
[2]根据[1]中记载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其中,具有以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
-Ph1-SO2-Ph2-O- (1)
[Ph1及Ph2各自独立地表示亚苯基;所述亚苯基中所含的氢原子任选各自独立地由碳原子数1~5的烷基、碳原子数6~15的芳基或卤素原子取代。]
[3]一种黄色指数为50以上、重均分子量为25000~45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将重均分子量为50000~70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在390℃以上的温度熔融混炼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在长时间使用由所述树脂成形的成型体的情况下,可以抑制紫外线阻断效果的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特征在于,黄色指数为50以上,并且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45000,所述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且优选为80以下。即,所述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优选为50以上且8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且8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上且80以下。
另外,作为另一个方面,所述黄色指数也可以为57以上且72以下。
本说明书中,所谓“黄色指数”,如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所示,可以通过将芳香族聚砜树脂成形为64mm×64mm尺寸的平板状试验片(厚3mm)、使用测色色差计基于JIS K 7373进行测定而求出。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0~45000,更优选为32000~43000,特别优选为33000~41000。
本说明书中,所谓“重均分子量”,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就是利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值。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具有紫外线阻断效果,如果所述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处于所述的范围,则紫外线的阻断效果变高,另外不会有可见光区域的透射率过度降低的情况,因此优选。如果重均分子量处于所述的范围,则能够注射成形,因此优选。
本说明书中,所谓“紫外线的阻断效果”,是指在将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制成成形体时阻断会使其内容物劣化的紫外区域的光的效果,例如是指所述芳香族聚砜树脂的紫外线区域(波长315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为5%以下。
作为另一个方面,所谓“紫外线的阻断效果”,是指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波长380nm的光的透射率为2.5%以下,优选为1.3%以上且2.5%以下。
因而,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由于具有所述的紫外线阻断效果,因此有时被称作紫外线阻断树脂。
本说明书中,所谓“不会有可见光区域的透射率过度降低的情况”,是指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维持可见光区域的范围(400~800nm)的光的透射率、并且在将所述芳香族聚砜树脂制成成形体时具有能够透视内容物的透明度。
另外,作为另一个方面,所谓“不会有可见光区域的透射率过度降低的情况”,是指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可见光区域650nm的光线透射率为60%以上且90%以下,优选为62%以上且81%以下,更优选为62%以上且63%以下。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是具有包含2价的芳香族基(即从芳香族化合物中除去2个与该芳香环键合的氢原子而成的残基)及磺酰基(-SO2-)的重复单元的树脂。从耐热性、耐化学品性的方面出发,本发明中的芳香族聚砜树脂优选重复单元具有以下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以下有时称作重复单元(1))。
-Ph1-SO2-Ph2-O- (1)
[Ph1及Ph2各自独立地表示亚苯基;所述亚苯基中所含的氢原子任选各自独立地由碳原子数1~5的烷基、碳原子数6~15的芳基或卤素原子取代。]
以Ph1及Ph2表示的亚苯基可以是对亚苯基,也可以是间亚苯基,还可以是邻亚苯基,优选为对亚苯基。作为所述亚苯基中所含的氢原子任选被取代的碳原子数1~5的烷基,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及叔丁基及正戊基等。
作为所述亚苯基中所含的氢原子任选被取代的碳原子数6~15的芳基,可以举出苯基、1-萘基、2-萘基及对苯甲酰基等。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中,以所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比例优选相对于构成所述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构成单元的合计重量为80~100重量%。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可以通过如下操作而合适地制作,即,作为碱使用碳酸的碱金属盐,使对应的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在有机极性溶剂中缩聚。例如,具有重复单元(1)的树脂可以通过作为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使用以下式(2)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2))、作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使用以下式(3)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化合物(3)。)而合适地制造。
X1-Ph1-SO2-Ph2-X2 (2)
[X1及X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Ph1及Ph2与前述同义。]
HO-Ph1-SO2-Ph2-OH (3)
[Ph1及Ph2与前述同义。]
作为化合物(2),可以举出双(4-氯苯基)砜(也称作4,4’-二氯二苯基砜)及4-氯苯基-3’,4’-二氯苯基砜。
作为化合物(3),可以举出双(4-羟基苯基)砜(也称作4,4’-二羟基二苯基砜)、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砜及双(4-羟基-3-苯基苯基)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也可以具有以所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以外的重复单元,此种具有以所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以外的重复单元的芳香族聚砜树脂例如也可以在化合物(2)以外还使用4,4’-双(4-氯苯基磺酰基)联苯等芳香族砜化合物来制造。另外,也可以取代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或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及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全部或一部分,而使用4-羟基-4’-(4-氯苯基磺酰基)联苯等在分子中具有卤代基及羟基的化合物。
碳酸的碱金属盐可以是作为正盐的碳酸碱,也可以是作为酸性盐的重碳酸碱(也称作碳酸氢碱),还可以是两者的混合物。作为碳酸碱,优选碳酸钠、碳酸钾,作为重碳酸碱,优选重碳酸钠、重碳酸钾。
作为有机极性溶剂,例如可以举出二甲亚砜、1-甲基-2-吡咯烷酮、环丁砜(也称作1,1-二氧化噻吩烷(ジオキソチラン))、1,3-二甲基-2-咪唑烷酮、1,3-二乙基-2-咪唑烷酮、二甲基砜、二乙基砜、二异丙基砜及二苯基砜。
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的使用量(摩尔数)相对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使用量(摩尔数)通常为95~110摩尔%,优选为100~105摩尔%。作为目标的反应是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脱卤化氢缩聚,假设不产生副反应,则两者的摩尔比越接近1:1,即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的使用量(摩尔数)相对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使用量(摩尔数)越接近100摩尔%,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聚合度就越高,然而实际上,由于副生成的氢氧化碱等,会产生卤代基变为羟基的取代反应、解聚等副反应,由于该副反应,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聚合度降低。因此,需要也考虑该副反应的程度在内,以获得具有所述给定的Mw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方式,调整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的使用量(摩尔数)。
碳酸的碱金属盐的使用量(摩尔数)相对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羟基而言,作为碱金属,通常为95~115摩尔%,优选为100~110摩尔%。假设不产生副反应,则碳酸的碱金属盐的使用量越多,作为目标的缩聚就越快地进行,因此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聚合度越高,然而实际上,碳酸的碱金属盐的使用量越多,越容易产生与前述相同的副反应,由于该副反应,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聚合度降低。因此,需要也考虑该副反应的程度在内,以获得具有所述给定的Mw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方式,调整碳酸的碱金属盐的使用量(摩尔数)。
在典型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第一阶段,使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和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极性溶剂中,作为第二阶段,向第一阶段中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碳酸的碱金属盐,使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缩聚,作为第三阶段,从第二阶段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除去未反应的碳酸的碱金属盐、副生成的卤化碱、以及有机极性溶剂,取得芳香族聚砜树脂。
第一阶段的溶解温度优选为40~180℃。另外,第二阶段的缩聚温度优选为180~400℃。假设不产生副反应,则缩聚温度越高,作为目标的缩聚就越快地进行,因此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聚合度越高,然而实际上,缩聚温度越高,越容易产生与前述相同的副反应,由于该副反应,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聚合度降低。因此,需要也考虑该副反应的程度在内,以获得具有所述给定的Mw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方式,调整缩聚温度。
另外,第二阶段的缩聚通常可以通过如下操作来进行,即,一边除去副生成的水一边慢慢地升温,在到达有机极性溶剂的回流温度后,通常再保温1小时~50小时,优选保温10小时~30小时。假设不产生副反应,则缩聚时间越长,作为目标的缩聚就越是推进,因此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聚合度越高,然而实际上,缩聚时间越长,与前述相同的副反应也越推进,由于该副反应,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聚合度降低。因此,需要也考虑该副反应的程度在内,以获得具有所述给定的Mw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方式,调整缩聚时间。
第三阶段中,首先,从第二阶段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利用过滤、离心分离等除去未反应的碳酸的碱金属盐、以及副生成的卤化碱,由此可以得到将芳香族聚砜树脂溶解于有机极性溶剂中而成的溶液。然后,从该溶液中,除去有机极性溶剂,由此可以得到芳香族聚砜树脂。有机极性溶剂的除去可以通过从所述溶液中直接蒸馏除去有机极性溶剂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将所述溶液与芳香族聚砜树脂的不良溶剂混合,使芳香族聚砜树脂析出,利用过滤、离心分离等分离来进行。
作为芳香族聚砜树脂的不良溶剂,例如可以举出甲醇、乙醇、异丙醇、己烷、庚烷及水,由于容易除去,因此优选举出甲醇。
另外,在使用较高熔点的有机极性溶剂作为聚合溶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使第二阶段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冷却固化后,进行粉碎,从所得的粉体中使用水萃取除去未反应的碳酸的碱金属盐、以及副生成的卤化碱,并且使用对于芳香族聚砜树脂不具有溶解力、且对于有机极性溶剂具有溶解力的溶剂,萃取除去有机极性溶剂。
对于所述粉体的体积平均粒径,从萃取效率及萃取时的操作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200~2000μm,更优选为250~15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0~1000μm。如果处于所述的范围中,则萃取效率良好,另外在萃取时不会固化,而且在萃取后进行过滤、干燥时有不易引起堵塞的趋势,因此优选。
此处所说的“体积平均粒径”是利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的值。
作为萃取溶剂,例如在作为聚合溶剂使用了二苯基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丙酮与甲醇的混合溶剂。此处,丙酮与甲醇的混合比通常由萃取效率和芳香族聚砜树脂粉体的固着性来决定。
另外,在另一个典型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制造方法中,作为第一阶段,使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的碱金属盐在有机极性溶剂中反应,除去副生成的水,作为第二阶段,向第一阶段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进行缩聚,作为第三阶段,与先前相同,从第二阶段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中,除去未反应的碳酸的碱金属盐、副生成的卤化碱、以及有机极性溶剂,取得芳香族聚砜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另外的方法中,第一阶段中,为了除去副生成的水,也可以加入与水共沸的有机溶剂,进行共沸脱水。作为与水共沸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苯、氯苯、甲苯、甲基异丁基酮、己烷及环己烷。共沸脱水的温度通常为70~200℃。
另外,在该另外的方法中,第二阶段的缩聚温度优选为40~180℃,与先前相同,需要也考虑副反应的程度在内,以获得具有所述给定的Mw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方式,调整缩聚温度、缩聚时间。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合适地制造本发明中重均分子量(Mw)为50000~70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45000。如果Mw小于上述下限值,则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机械强度及耐久性不充分。另外,如果Mw大于上述上限值,则注射成形加工性降低。即,如果Mw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机械强度及耐久性充分,如果Mw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注射成形加工性良好。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可以通过将重均分子量(Mw)为50000~70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在390℃以上、优选为400℃以下的温度下以1分钟以上、优选5分钟以下进行熔融混炼,而作为黄色指数为50以上、并且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45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获得。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温度是熔融混炼中所用的装置的机筒的温度。
一般而言,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透明性高,紫外线区域(波长315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多为20%以上且40%以下。在利用注射成形将树脂以任意的形状进行加工时,使用将粉状的树脂利用熔融混炼工序制成颗粒状的材料,本发明中发现,通过控制芳香族聚砜树脂的熔融混炼工序的条件,可以阻断熔融混炼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紫外线区域(315nm以上且380nm以下)中的透射率,并且可以维持可见光区域的范围(400~800nm)的光的透射率。
此外,由于上述记载的熔融混炼工序中伴随着树脂的重均分子量降低的现象,因此以使熔融混炼工序后的重均分子量(Mw)为25000~45000的范围的方式,调整熔融混炼前的重均分子量。因而,作为熔融混炼前的芳香族聚砜的Mw,优选为50000~70000。
这是因为,如果熔融混炼前的Mw小于上述下限值,则难以担保在熔融混炼工序后可以确保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机械强度及耐久性的Mw(25000以上)。另外,如果熔融混炼前的Mw高于上述上限,则难以担保在熔融混炼工序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加热成形加工性的Mw(45000以下)。即,如果熔融混炼前的Mw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担保在熔融混炼工序后可以确保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机械强度及耐久性的Mw(25000以上),如果熔融混炼前的Mw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担保在熔融混炼工序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加热成形加工性的Mw(45000以下)。
作为上述的熔融混炼前的芳香族聚砜树脂,例如可以再利用如下的树脂,即,具有50000~70000的重均分子量,一度用于医疗用途中所用的产品的成型等中,然而例如因流道、成型途中的切头(端切り)及滞留等,作为产品而言不合格,可以说是作为废材产生的树脂。
一般而言,在像注射成形那样加热树脂而成形时,为了使树脂的粘度降低,在比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高50~150℃的温度被加热成形,在此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成形的情况下,树脂的分子链会开始氧化分解。本发明中,通过在显现出该分子链的氧化分解的温度以上(例如390℃以上且400℃以下)对树脂进行熔融混炼,而控制紫外线区域中的透射率。
另外,作为一个方面,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还配合填充剂。作为所述填充材料,可以举出无机填充材料,作为所述无机填充材料,可以举出玻璃纤维、云母、滑石、玻璃珠、二氧化硅珠及玻璃微球等。这些填充材料可以配合单种或2种以上。
如上所述地得到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作为紫外光区域的380nm的光线透射率为5%以下,优选为2.5%以下,并且作为可见光区域的650nm的光线透射率为60%以上,优选为62%以上,成为制成成型体时阻断会使其内容物劣化的紫外区域的光、另外具有能够透视内容物的透明度的树脂。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另一个方面是如下的芳香族聚砜树脂,是以所述式(2)表示的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2)、优选为4,4’-二氯二苯基砜与以所述式(3)表示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优选为4,4’-二羟基二苯基砜缩聚而得、重均分子量为25000~45000、优选为33000~41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并且
该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为50以上且80以下,优选为57以上且72以下。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个方面是重均分子量为25000~45000、优选为33000~41000、黄色指数为50以上且80以下、优选为57以上且72以下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通过使以所述式(2)表示的芳香族二卤代砜化合物(2)、优选为4,4’-二氯二苯基砜与以所述式(3)表示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优选为4,4’-二羟基二苯基砜以碳酸的碱金属盐、优选为碳酸钾作为碱在有机极性溶剂、优选在二苯基砜中缩聚而得到重均分子量为50000~70000、优选为51000~650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工序;以及
对所述工序中得到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在390℃以上且400℃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混炼的工序。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个方面中,所述熔融混炼的工序是如下的工序,即,在对重均分子量为50000~70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在390℃以上400℃以下的温度进行熔融混炼时,在生成重均分子量为25000~45000、优选为33000~41000、黄色指数无50以上且80以下、优选为57以上且72以下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任意的条件下进行。
另一个方面中,所述熔融混炼的工序是用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的工序。
[实施例]
以下将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定。
〔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的测定〕
在下述的条件下进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求出Mw。
试样:注入50μL的浓度为0.003g/mL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色谱柱:连结2根Tosoh(株)制“TSKgel GMHHR-H”(7.8mmφ×300mm)
柱温:40℃
洗脱液:N,N-二甲基甲酰胺
洗脱液流量:0.8mL/分钟
检测器:差示折射率计(RI)+多角度光散射光度计(MALS)
标准试剂:聚苯乙烯
〔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的评价〕
将实施例1~3、或比较例1~3中得到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用日精树脂工业(株)的注射成形机“PS40E1ASE”)在机筒温度370℃、模具温度150℃、注射速度40%的成形条件下,成形为64mm×64mm尺寸的平板状试验片(厚3mm)。此后,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的测色色差计“ZE-2000”,基于JIS K 7373,测定出这些平板状试验片的黄色指数。
〔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光线透射率的评价〕
将实施例1~3、或比较例1~3中得到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用日精树脂工业(株)的注射成形机“PS40E1ASE”)在机筒温度370℃、模具温度150℃、注射速度40%的成形条件下成形为64mm×64mm尺寸的平板状试验片(厚3mm)。此后,使用(株)日立制作所的分光光度计“U-3500”,测定出这些平板状试验片的380nm及6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
实施例1
向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管、温度计、以及在前端安装有接收器的冷凝器的聚合槽中,加入4,4’-二羟基二苯基砜500g、4,4’-二氯二苯基砜589g、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二苯基砜942g,在使体系内流动氮气的同时升温到180℃。向所得的溶液中添加碳酸钾283g后,慢慢地升温到290℃,在290℃再反应2小时。将所得的反应液冷却到室温(约25℃)而使之固化,细细地粉碎后,进行数次利用温水的清洗及利用丙酮与甲醇的混合溶剂的清洗,然后在150℃进行加热干燥,作为粉末得到末端为氯基的芳香族聚砜树脂。
然后,测定出该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前的Mw)。
然后,将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提供给双轴挤出机(池贝铁工(株)制“PCM-30型”)的机筒,在机筒温度390℃进行熔融混炼并挤出,由此得到线料,切割该线料,由此得到颗粒。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后的Mw)。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和光线透射率。
实施例2
向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管、温度计、以及在前端安装有接收器的冷凝器的聚合槽中,加入4,4’-二羟基二苯基砜500g、4,4’-二氯二苯基砜589g、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二苯基砜942g,在使体系内流动氮气的同时升温到180℃。向所得的溶液中添加碳酸钾287g后,慢慢地升温到290℃,在290℃再反应2小时。将所得的反应液冷却到室温(约25℃)而使之固化,细细地粉碎后,进行数次利用温水的清洗及利用丙酮与甲醇的混合溶剂的清洗,然后在150℃进行加热干燥,作为粉末得到末端为氯基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然后,测定出该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前的Mw)。
然后,将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提供给双轴挤出机(池贝铁工(株)制“PCM-30型”)的机筒,在机筒温度395℃进行熔融混炼并挤出,由此得到线料,切割该线料,由此得到颗粒。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后的Mw)。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和光线透射率。
实施例3
将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提供给双轴挤出机(池贝铁工(株)制“PCM-30型”)的机筒,在机筒温度400℃进行熔融混炼并挤出,由此得到线料,切割该线料,由此得到颗粒。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后的Mw)。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和光线透射率。
比较例1
向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管、温度计、以及在前端安装有接收器的冷凝器的聚合槽中,加入4,4’-二羟基二苯基砜500g、4,4’-二氯二苯基砜593g、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二苯基砜949g,在使体系内流动氮气的同时升温到180℃。向所得的溶液中添加无水碳酸钾287g后,慢慢地升温到290℃,在290℃再反应2小时。将所得的反应液冷却到室温(约25℃)而使之固化,细细地粉碎后,进行数次利用温水的清洗及利用丙酮与甲醇的混合溶剂的清洗,然后在150℃进行加热干燥,作为粉末得到末端为氯基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然后,测定出该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前的Mw)。
然后,向双轴挤出机(池贝铁工(株)制“PCM-30型”)的机筒,提供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在机筒温度380℃进行熔融混炼并挤出,由此得到线料,切割该线料,由此得到颗粒。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后的Mw)。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和光线透射率。
比较例2
向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管、温度计、以及在前端安装有接收器的冷凝器的聚合槽中,加入4,4’-二羟基二苯基砜500g、4,4’-二氯二苯基砜593g、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二苯基砜949g,在使体系内流动氮气的同时升温到180℃。向所得的溶液中添加无水碳酸钾287g后,慢慢地升温到290℃,在290℃再反应2.5小时。将所得的反应液冷却到室温(约25℃)而使之固化,细细地粉碎后,进行数次利用温水的清洗及利用丙酮与甲醇的混合溶剂的清洗,然后在150℃进行加热干燥,作为粉末得到末端为氯基的芳香族聚砜树脂。测定出该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前的Mw)。向双轴挤出机(池贝铁工(株)制“PCM-30型”)的机筒,提供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在机筒温度385℃进行熔融混炼并挤出,由此得到线料,切割该线料,由此得到颗粒。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后的Mw)。
然后,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和光线透射率。
比较例3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芳香族聚砜树脂提供给双轴挤出机(池贝铁工(株)制“PCM-30型”)的机筒,在机筒温度365℃进行熔融混炼并挤出,由此得到线料,切割该线料,由此得到颗粒。
利用前述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的测定方法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Mw(熔融混炼后的Mw)。
另外,利用前述的测定方法测定出所得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黄色指数和光线透射率。将熔融混炼前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黄色指数和光线透射率的测定结果表示于表1中。
[表1]
[表1]
Figure BDA000168406354000013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芳香族聚砜树脂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因此可以预计,在长时间使用由所述树脂成形的成型体的情况下,可以抑制紫外线阻断效果的降低,因而在产业上有效。

Claims (3)

1.一种芳香族聚砜树脂,其黄色指数为57以上且72以下,重均分子量为32000~43000,紫外线区域315nm以上且38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为5%以下,可见光区域650nm的光线透射率为60%以上且90%以下,
所述芳香族聚砜树脂具有以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
-Ph1-SO2-Ph2-O- (1)
Ph1及Ph2各自独立地表示亚苯基;所述亚苯基中所含的氢原子任选各自独立地由碳原子数1~5的烷基、碳原子数6~15的芳基或卤素原子取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聚砜树脂,以所述式(1)表示的重复单元的比例相对于构成所述芳香族聚砜树脂的构成单元的合计重量为80重量%~100重量%。
3.一种黄色指数为50以上、重均分子量为25000~45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将重均分子量为50000~70000的芳香族聚砜树脂在390℃以上且400℃以下的温度熔融混炼的工序。
CN201680071048.9A 2015-12-08 2016-12-06 芳香族聚砜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368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9124A JP6172586B2 (ja) 2015-12-08 2015-12-08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239124 2015-12-08
PCT/JP2016/086234 WO2017099080A1 (ja) 2015-12-08 2016-12-06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8254A CN108368254A (zh) 2018-08-03
CN108368254B true CN108368254B (zh) 2021-06-29

Family

ID=5901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1048.9A Active CN108368254B (zh) 2015-12-08 2016-12-06 芳香族聚砜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6573B2 (zh)
EP (1) EP3388469A4 (zh)
JP (1) JP6172586B2 (zh)
KR (1) KR102649403B1 (zh)
CN (1) CN108368254B (zh)
TW (1) TW201734093A (zh)
WO (1) WO20170990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2586B2 (ja) * 2015-12-08 2017-08-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21754B2 (ja) 2016-10-26 2018-05-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の製造方法
EP3587470B1 (en) 2018-06-27 2023-12-06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Semicrystalline polyphenylsulfone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making and method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66620A2 (en) * 2000-03-03 2001-09-13 Solvay Advances Polymers, Llc Low color poly(biphenyl ether sulfone) and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US6562935B1 (en) * 1998-09-25 2003-05-13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Thermoplastic aromatic polysulfone resin composition
WO2009019239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Solvay Advanced Polymers, L.L.C. Flame resistant sulfone polymers
CN102498158A (zh) * 2009-08-20 2012-06-13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具有低卤素含量的聚二苯基砜聚合物的方法
WO2012133641A1 (ja) * 2011-03-31 2012-10-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ハロゲン含有量が低減されたポリスルホンの製造方法
CN103906788A (zh) * 2011-10-31 2014-07-02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聚(芳基醚砜)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08010A (zh) * 2012-05-29 2015-04-08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具有改进的本体颜色的高性能热塑性塑料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9380A (en) * 1971-12-29 1975-11-11 Union Carbide Corp Process for expanding annealed thermoformable materials
DE2549529C2 (de) * 1975-11-05 1983-06-09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Aromatische Polyäthersulfone und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DE3662001D1 (en) * 1985-09-03 1989-03-09 Bayer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ether sulfones
DE3820959A1 (de) * 1988-06-22 1989-12-28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romatischen polyethersulfonen
JPH06322130A (ja) * 1993-05-11 1994-11-22 Ube Ind Ltd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樹脂
US6420514B1 (en) * 2000-07-12 2002-07-16 Vision - Ease Lens, Inc. Transparent polysulfone articles with reduced spurious coloration
US7902316B2 (en) * 2003-11-20 2011-03-0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ethersulfone composition, method of making and articles therefrom
US20060189752A1 (en) * 2005-02-18 2006-08-24 Krueger David C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 article having improved properties
JP4797630B2 (ja) 2006-01-06 2011-10-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紫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容器
MY153648A (en) * 2006-06-22 2015-03-13 Basf Se Polysulphones and polyether sulphones with reduced yellow index and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US20080032096A1 (en) * 2006-08-07 2008-02-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icrostructured film containing polysulfone polymer
US8110639B2 (en) * 2006-11-17 2012-02-07 Solvay Advanced Polymers, L.L.C. Transparent and flame retardant polysulfone compositions
US8034857B2 (en) * 2007-07-12 2011-10-1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etherimide/polyphenylene ether sulfone blends
WO2010112508A1 (de) * 2009-04-03 2010-10-07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hlorarmen polybiphenylsulfon-polymeren
JP5703645B2 (ja) * 2009-09-29 2015-04-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樹脂及びその膜
US9074093B2 (en) * 2011-12-09 2015-07-07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Blends of polyphenylene ether sulfone and polyester carbonate
US9127160B2 (en) * 2012-05-29 2015-09-08 Basf Se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performance thermoplastics with improved intrinsic color
JP2014065842A (ja) 2012-09-26 2014-04-17 Toray Ind Inc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US10221314B2 (en) * 2015-03-09 2019-03-0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iscible polyphenylene ether sulfone/polyalkylene terephthalate blends
JP6172586B2 (ja) * 2015-12-08 2017-08-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2935B1 (en) * 1998-09-25 2003-05-13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Thermoplastic aromatic polysulfone resin composition
WO2001066620A2 (en) * 2000-03-03 2001-09-13 Solvay Advances Polymers, Llc Low color poly(biphenyl ether sulfone) and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WO2009019239A1 (en) * 2007-08-06 2009-02-12 Solvay Advanced Polymers, L.L.C. Flame resistant sulfone polymers
CN102498158A (zh) * 2009-08-20 2012-06-13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具有低卤素含量的聚二苯基砜聚合物的方法
WO2012133641A1 (ja) * 2011-03-31 2012-10-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ハロゲン含有量が低減されたポリスルホンの製造方法
CN103906788A (zh) * 2011-10-31 2014-07-02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聚(芳基醚砜)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08010A (zh) * 2012-05-29 2015-04-08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具有改进的本体颜色的高性能热塑性塑料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71171A1 (en) 2018-12-27
EP3388469A4 (en) 2019-08-07
EP3388469A1 (en) 2018-10-17
US10676573B2 (en) 2020-06-09
KR20180092954A (ko) 2018-08-20
TW201734093A (zh) 2017-10-01
KR102649403B1 (ko) 2024-03-19
CN108368254A (zh) 2018-08-03
JP6172586B2 (ja) 2017-08-02
WO2017099080A1 (ja) 2017-06-15
JP2017105893A (ja) 201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6251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5682516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6015022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CA2401403C (en) Low color poly(biphenyl ether sulfone) and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KR20110138266A (ko) 염소 저함유 폴리비페닐 술폰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JP5977917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CN108368254B (zh) 芳香族聚砜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JP597855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WO2016148133A1 (ja)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
JP5919612B2 (ja)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の製造方法
JP2011111612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KR20100122080A (ko) 분자량을 조정하기 위한 알킬페놀,및 개선된 특성을 갖는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조성물
CN108602949B (zh) 芳香族聚砜、预浸料和预浸料的制造方法
JP2011111613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2012067294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5891555B2 (ja) 芳香族ポリスルホンの製造方法
JP5652056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体
JP3544294B2 (ja) 揮発性塩素の少ない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25139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5907232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5978554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CN108699331B (zh) 芳香族聚砜组合物和成形品
JP604405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2016188376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2005146196A (ja) 芳香族ポリエ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