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1440B - 光学片、偏振板、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片、偏振板、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1440B
CN108351440B CN201680065260.4A CN201680065260A CN108351440B CN 108351440 B CN108351440 B CN 108351440B CN 201680065260 A CN201680065260 A CN 201680065260A CN 108351440 B CN108351440 B CN 108351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heet
jis
particles
uneven
display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52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1440A (zh
Inventor
江口淳哉
松田芳成
森兼洋幸
田谷周望
户部友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5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1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1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并且可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的光学片。一种光学片,其是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上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以下的条件(1)~(3)。0.300μm≤Rz0.8≤0.650μm(1)0.170μm≤Rz0.25≤0.400μm(2)SD≤0.015μm(3)。

Description

光学片、偏振板、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以 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片、偏振板、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型的信息终端设备、PC的监视器、TV的监视器等显示装置有时以防止外部光的反射眩光等为目的而在最外表面设置具有凹凸结构而赋予了防眩性的光学片。
然而,在使用赋予了防眩性的光学片的情况下,外部光有时因凹凸结构而发生散射从而导致对比度下降。
对比度的下降是由于凹凸结构使外部光过度散射而产生的。因此,以往根据JIS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十点平均粗糙度Rz而将凹凸结构管理为适当的状态,使外部光适度散射,取得了防眩性和对比度的平衡(例如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55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29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显示元件越来越高精细化,在信息终端设备中出现了像素密度为2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另外,在家庭用的电视中,也出现了具有所谓的全高清、2K分辨率以上的分辨率的显示元件。这些超高精细的显示元件不仅图像的清晰性优异,而且可以显示生动鲜活的具有震撼力的影像。
然而,在这样超高精细的显示元件中使用以往的赋予了防眩性的光学片的情况下,存在图像的清晰性、影像的震撼感容易受损的问题。
即,以往的赋予了防眩性的光学片对于以往的显示元件而言能够使防眩性和对比度的平衡良好,但是对于超高精细的显示元件而言,不能在赋予防眩性的同时维持对比度、图像的清晰性和影像的震撼感。此外,近年来,对于移动型的信息终端设备而言,影像的拍摄、视听正在增加,需要显示生动鲜活的具有震撼力的影像。
本发明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仅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而且可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的光学片、偏振板和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仅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而且可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的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常在JIS B0601:1994中根据表面粗糙度的程度而采用特定的截止值,但通过特意使用2种截止值来设计表面形状,并且考虑表面形状的不均,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1]~[6]的光学片、偏振板、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1]一种光学片,其是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其中,所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以下的条件(1)~(3),
0.300μm≤Rz0.8≤0.650μm (1)
0.170μm≤Rz0.25≤0.400μm (2)
SD≤0.015μm (3)。
[2]一种偏振板,其是在偏振片的两侧的面具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其中,上述[1]所述的光学片以凹凸面朝向与所述偏振片相反的一侧的方式进行配置来作为至少一侧的保护膜。
[3]一种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其是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其中,筛选出所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上述条件(1)~(3)的片作为光学片。
[4]一种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其是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其中,以所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上述条件(1)~(3)的方式进行制造。
[5]一种显示装置,其为在显示元件的观看者侧配置一种以上的光学部件而成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部件的至少一种为上述[1]所述的光学片,并且以所述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6]一种显示装置,其是在显示元件的观看者侧配置一种以上的光学部件而成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部件的至少一种为上述[2]所述的偏振板,并且以所述偏振板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片、偏振板和显示装置的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并且可以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
另外,即便不将光学片组装进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光学片的选择方法也可以保证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并且可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的性能,可以高效地进行光学片的品质管理。另外,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可以高效地制造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并且可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的光学片。
具体实施方式
[光学片]
本发明的光学片是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其中,上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以下的条件(1)~(3)。
0.300μm≤Rz0.8≤0.650μm(1)
0.170μm≤Rz0.25≤0.400μm(2)
SD≤0.015μm(3)
凹凸面
本发明的光学片的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上述凹凸面满足上述条件(1)~(3)。条件(1)和条件(2)的截止值不同。另外,条件(3)使用与条件(1)和(2)不同的参数。以下,对于使用不同的截止值(0.8mm和0.25mm)以及规定不同参数(Rz和Ra)的技术意义进行说明。
截止值是表示从由粗糙度成分(高频成分)和波纹度成分(低频成分)构成的横截面曲线中将波纹度成分(低频成分)截止的程度的值。换言之,截止值是表示从横截面曲线中将波纹度成分(低频成分)截止的滤波器的微细程度的值。更具体而言,截止值大时,滤波器粗,因而波纹度成分(低频成分)之中的大起伏被截止,而小起伏不被截止。也就是说,截止值大时,成为包含较多波纹度成分(低频成分)的值。另一方面,截止值小时,滤波器细,因而波纹度成分(低频成分)的大部分被截止。也就是说,截止值小时,成为几乎不包含波纹度成分(低频成分)的精确反映粗糙度成分(高频成分)的值。
在JIS B0601所参照的JIS B0633中,规定根据表面粗糙度的程度而采用特定的截止值(基准长度)。以往的光学片中,例如仅利用截止值为0.8mm来管理表面粗糙度。
然而,基于一个截止值的数值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意在粗糙度成分(高频成分)和波纹度成分(低频成分)这两者的表面凹凸的设计,表面形状的设计方面存在限制。
另外,高频成分的凹凸使透过光学片的光以较大角度发生漫透射,并使被光学片表面反射的光以较大角度发生漫反射。另一方面,低频成分的凹凸使透过光学片的光在镜面透射方向附近发生漫透射,并使被光学片表面反射的光在镜面反射方向附近发生漫反射。例如,低频成分的凹凸即使在光源的反射区域中也具有降低中心附近(相当于光源的芯的部分)的区域的反射眩光的作用,高频成分的凹凸即使在光源的反射区域中也具有降低偏离中心的区域的反射眩光的作用。如此,高频成分的凹凸和低频成分的凹凸对透射光和反射光产生不同的作用,此外,对防眩性等各性能产生不同的作用。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2个截止值,能够进行反映出粗糙度成分(高频成分)和波纹度成分(低频成分)这两者的表面凹凸的设计,并且能够控制透射光和反射光的散射程度。
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如下值:将与截止值相等的取样长度的N倍的评定长度的粗糙度曲线进行N等分,在每个区间中求出从第1高至第5高为止的山顶的平均标高与从第1低至第5低为止的谷底的平均标高的间隔Rz’,此时的N个Rz’的算术平均值。如此,Rz是在粗糙度曲线之中关注标高的高位和低位的值。另一方面,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粗糙度曲线整体的标高的平均值。
也就是说,Ra和Rz均为显示粗糙度曲线的粗糙程度的指标,但是Ra表示粗糙度的平均,而Rz表示粗糙度曲线的凹凸的无规性。另外,Rz关注标高的高位和低位,因而显示了粗糙度曲线的陡峭程度。
另外,Ra的尺寸表示透过光学片的光沿镜面反射方向发生透射的程度和被光学片表面反射的光沿镜面反射方向发生反射的程度。另一方面,Rz的尺寸表示透过光学片的光以较大角度发生漫透射的程度和被光学片表面反射的光以较大角度发生漫反射的程度。如此,Ra和Rz对透射光和反射光产生不同的作用。
因此,通过规定Rz和Ra之类的不同参数,能够进行更精密的表面凹凸的设计,并且能够控制透射光和反射光的散射程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通过使用2个截止值且规定Rz和Ra这样的不同参数,能够进行以往无法实现的表面凹凸的设计,并且能够控制透射光和反射光的散射程度。
条件(1)为:Rz0.8(低频成分的Rz)为0.300μm以上且0.650μm以下。
如上所述,低频成分的凹凸具有降低光源的反射区域的中心附近(相当于光源的芯的部分)的反射眩光的作用。另外,Rz表示凹凸的陡峭程度,表示透过光学片的光以较大角度发生漫透射的程度。也就是说,Rz0.8的大小有助于降低光源的反射区域的中心附近(相当于光源的芯的部分)的区域且该中心附近的区域之中的边缘附近的反射眩光。
Rz0.8小于0.300μm时,可清楚地辨认出光源的反射区域的中心附近与其周边部的分界,不能满足防眩性。换言之,Rz0.8小于0.300μm时,可清楚地辨认出光源的芯的形状。另外,Rz0.8大于0.650μm时,图像的清晰性下降并且图像的亮度下降,不能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尤其在超高精细的显示元件(水平像素数为1920以上的显示元件或像素密度为2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中容易产生上述图像的清晰性和影像的显示性的问题。
条件(1)优选满足0.310μm≤Rz0.8≤0.550μm,更优选满足0.320μm≤Rz0.8≤0.520μm。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条件(1)和下述条件(2)、(4)~(9)设定为对60个样品各测定1次时的平均值。另外,在本发明中,下述条件(3)设定为对60个样品的Ra0.8各测定1次时的标准偏差。
条件(2)为:Rz0.25(高频成分的Rz)为0.170μm以上且0.400μm以下。
如上所述,高频成分的凹凸具有降低光源的反射区域之中的偏离中心的区域的反射眩光的作用。另外,Rz表示凹凸的陡峭程度,表示透过光学片的光以较大角度发生漫透射的程度。也就是说,Rz0.25的大小有助于降低光源的反射区域之中偏离中心的区域且该偏离中心的区域之中的边缘附近的反射眩光。
Rz0.25小于0.170μm意味着朝向较大角度的散射变少。Rz0.25小于0.170μm时,朝向较大角度的散射变少,因此不能使光源的反射区域与非反射区域的分界模糊,不能满足防眩性。另一方面,Rz0.25大于0.400μm时,以较大角度发生散射的反射光的比例过多,由于白化而使对比度下降。另外,Rz0.25大于0.400μm时,图像光发生散射而亮度下降,不能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
条件(2)优选满足0.170μm≤Rz0.25≤0.370μm,更优选满足0.180μm≤Rz0.25≤0.350μm。
本发明中,进一步通过条件(3)来考虑表面形状的不均。
条件(3)为: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为0.015μm以下。如上所述,低频成分的凹凸使透过光学片的光在镜面透射方向附近发生漫透射,并使被光学片表面反射的光在镜面反射方向附近发生漫反射。也就是说,低频成分的凹凸对作为观看者的视点中心的正面方向的透射光、反射光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显示低频成分的凹凸的平均粗糙度的Ra0.8的标准偏差SD大于0.015μm的情况下,在观看者的视点中心处,明暗显示产生不均而不能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并且招致对比度的下降。另外,SD大于0.015μm的情况下,相对于光源中心的防眩性有可能产生不均。
条件(3)优选满足SD≤0.012μm,更优选满足SD≤0.010μm。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片通过满足条件(1)~(3),由此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并且能够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该效果之中,对于图像的清晰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影像而言,在超高精细的显示元件上设置本发明的光学片时,变得极为显著。
本发明的光学片优选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和上述Rz0.8满足以下的条件(4)。
0.230μm≤Rz0.8-Ra0.8≤0.500μm (4)
条件(4)表示低频成分的凹凸的无规程度、低频成分的凹凸的陡峭程度。通过使Rz0.8-Ra0.8为0.230μm以上,能够容易地使光源的反射区域的中心附近与其周边部的分界模糊化,能够容易地使防眩性更良好。此外,通过使Rz0.8-Ra0.8为0.230μm以上,低频成分的凹凸变得无规,因此防止图像光集中于特定的角度,能够容易地防止眩光(在图像光中看到微细的亮度不均的现象)。另外,通过使Rz0.8-Ra0.8为0.500μm以下,能够防止图像光发生过度的散射,能够容易地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
条件(4)更优选满足0.240μm≤Rz0.8-Ra0.8≤0.480μm,进一步优选满足0.250μm≤Rz0.8-Ra0.8≤0.450μm。
本发明的光学片优选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25和上述Rz0.25满足以下的条件(5)。
0.130μm≤Rz0.25-Ra0.25≤0.290μm (5)
条件(5)表示高频成分的凹凸的无规程度、高频成分的凹凸的陡峭程度。通过使Rz0.25-Ra0.25为0.130μm以上,能够容易地使光源的反射区域与非反射区域的分界模糊化,能够容易地使防眩性更好。此外,通过将Rz0.25-Ra0.25设为0.130μm以上,由此高频成分的凹凸变得无规,因此防止图像光集中于特定的角度,能够容易地防止眩光(图像光中看到微细的亮度不均的现象)。另外,通过使Rz0.25-Ra0.25为0.290μm以下,由此抑制以较大角度发生散射的反射光的比例的增加,能够容易地抑制因白化导致的对比度下降。
条件(5)更优选满足0.130μm≤Rz0.25-Ra0.25≤0.280μm,进一步优选满足0.150μm≤Rz0.25-Ra0.25≤0.270μm。
本发明的光学片优选上述Ra0.25和上述Ra0.8满足以下的条件(6)。
1.30≤Ra0.8/Ra0.25≤1.80 (6)
满足条件(6)意味着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的Ra均衡地存在。通过满足条件(6),能够容易地使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更良好,并且能够容易地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另外,通过满足条件(6),也能够容易地防止眩光。
条件(6)更优选满足1.32≤Ra0.8/Ra0.25≤1.70,进一步优选满足1.35≤Ra0.8/Ra0.25≤1.60。
本发明的光学片优选上述Ra0.8满足以下的条件(7)。
0.050μm≤Ra0.8≤0.120μm (7)
通过使Ra0.8为0.050μm以上,由此抑制反射光过度集中于镜面反射方向,抑制光源的反射区域的中心附近的反射,能够使防眩性更良好。另外,通过使Ra0.8为0.120μm以下,能够容易地抑制图像光的散射而使图像的清晰性良好。另外,通过使Ra0.8为0.120μm以下,由此抑制图像的亮度的下降,能够容易地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尤其在超高精细的显示元件(水平像素数为1920以上的显示元件或像素密度为2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中,容易产生上述图像的清晰性和影像的显示性的问题。
条件(7)更优选满足0.050μm≤Ra0.8≤0.110μm,进一步优选满足0.060μm≤Ra0.8≤0.100μm。
本发明的光学片优选上述Ra0.25满足以下的条件(8)。
0.020μm≤Ra0.25≤0.100μm (8)
通过使Ra0.25为0.020μm以上,能够使光源的反射区域之中偏离中心的区域的防眩性良好。通过使Ra0.25为0.100μm以下,由此减少朝向较大角度的散射,能够使对比度良好。
条件(8)更优选满足0.020μm≤Ra0.25≤0.070μm,进一步优选满足0.030μm≤Ra0.25≤0.055μm。
对于本发明的光学片而言,为了更容易得到上述本发明的效果,优选上述Rz0.8和上述Ra0.25满足以下的条件(9)。
1.40≤Rz0.8/Rz0.25≤2.00 (9)
条件(6)更优选满足1.50≤Ra0.8/Ra0.25≤1.90,进一步优选满足1.55≤Ra0.8/Ra0.25≤1.85。
本发明的光学片只要是在至少一个面具有上述凹凸形状且具有透光性的光学片,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另外,可以在光学片的双面具有上述凹凸形状,但从可操作性、图像的清晰性、具有震撼力的影像的显示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单面具有上述凹凸形状而另一面大致平滑(Ra0.8为0.02μm以下)。
另外,光学片可以为凹凸层的单层,也可以为在透明基材上具有凹凸层的复层。从可操作性和制造的容易性出发,在透明基材上具有凹凸层的构成是适宜的。另外,光学片可以为贴合有多个光学部件的层叠结构,而该层叠结构的表面具有上述表面形状。
上述凹凸面可以通过(a)压花、喷砂、蚀刻等物理或化学处理、(b)利用模具的成型、(c)基于涂布来形成具有凹凸的树脂层等手段来形成。这些方法中,从凹凸形状的再现性的观点出发,(b)的利用模具的成型是适宜的,从生产率和多品种对应的观点出发,(c)的基于涂布来形成涂膜是适宜的。
利用(a)手段的凹凸面可以通过对透明基材或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的层实施压花、喷砂、蚀刻等物理或化学处理由此形成。
利用(b)手段的凹凸面可以如下形成:制作由与凹凸面互补的形状形成的模具,在该模具中注入要形成凹凸面的材料后,从模具取出,由此形成。此处,如果该材料使用构成凹凸层的材料,在模具中注入该材料后,叠合透明基材,将凹凸层连同透明基材一起从模具取出,则可以得到在透明基材上具有凹凸层的光学片。另外,如果将构成透明基材的材料注入模具后从模具取出,则可以得到由透明基材单层形成且在该透明基材表面具有凹凸面的光学片。
作为注入模具的材料,使用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优选从模具取出之前先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
从凹凸形状的再现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利用模具形成凹凸面。
利用(c)手段的凹凸面可以通过将含有树脂成分和粒子而成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利用凹版涂布、棒涂法、辊涂法、模涂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涂布于透明基材上,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固化,由此形成。
本发明的装饰片可以由透明基材单层形成(该情况下,透明基材的表面为凹凸面),也可以为在透明基材上具有凹凸层的片。
透明基材
作为光学片的透明基材,优选为具备透光性、平滑性、耐热性且机械强度优异的基材。作为这样的透明基材,可以举出聚酯(PET、PEN等)、丙烯酸系、三乙酰纤维素(TAC)、二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碳酸酯、聚氨酯和非晶烯烃(Cyclo-Olefin-Polymer:COP)等的塑料膜。透明基材可以是2片以上的塑料膜贴合而成的基材。
上文中,从透光性、光学各向同性的观点考虑,TAC、丙烯酸系是适宜的。另外,从耐候性优异的观点考虑,COP、聚酯是适宜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丙烯酸系”是指丙烯酸系和/或甲基丙烯酸系。
透明基材的厚度优选为5μm~300μm,更优选为30μm~200μm。
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预先对透明基材的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氧化处理等物理性处理、以及涂布锚固剂或被称作底涂剂的涂料。
对于丙烯酸系基材而言,在使用凹凸层形成涂布液的溶剂、低官能单体时,丙烯酸系基材的成分的一部分有溶出的倾向。然后,溶出的丙烯酸系基材的成分流入凹凸层中,将凹凸层中的粒子推升至凹凸层的上部。并且,作为凹凸层的粒子,微米级的大粒子和纳米级的小粒子共存时,主要影响低频凹凸的大粒子和主要影响高频凹凸的小粒子这两者汇集于凹凸层的上部,由此低频凹凸和高频凹凸共存,且能够容易地形成极细的凹凸。
另外,在丙烯酸系基材中,如上所述,因为粒子被推升至凹凸层的上部,因此能够减少用于赋予防眩性的粒子的添加量,能够使图像的清晰性更良好,并且能够显示更具有震撼力的影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丙烯酸系基材的成分流出而流入凹凸层中,由此丙烯酸系基材与凹凸层的密合性也变得良好。
即便是丙烯酸系基材以外的透明基材,通过选择树脂、溶剂,也可以得到与上文同样的效果。
构成丙烯酸系基材的丙烯酸系粘结剂优选为将1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或组合2种以上进行聚合而成的粘结剂,更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的粘结剂。另外,作为丙烯酸系,可以举出例如日本特开2000-23001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518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203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545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146084号公报等中记载的物质。也可以使用具有内酯环结构的丙烯酸系、具有酰亚胺环结构的丙烯酸系等具有环结构的物质。
从丙烯酸系基材的强度的维持和将凹凸层内的粒子推升至上部之间的平衡出发,上述丙烯酸系粘结剂优选玻璃化转变点(Tg)为100℃~150℃,更优选为105℃~135℃,进一步优选为110℃~130℃。
丙烯酸系基材可以包含丙烯酸系以外的粘结剂成分,丙烯酸系粘结剂在丙烯酸系基材的全部粘结剂中所占的比例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
另外,丙烯酸系基材可以含有有机微粒。丙烯酸系基材包含有机粒子时,在丙烯酸系基材的成分溶出时界面容易形成凹凸,能够使其与凹凸层的密合性良好。
作为有机微粒,优选使用包含显示橡胶弹性的层的橡胶弹性体粒子。橡胶弹性体粒子可以为仅由显示橡胶弹性的层构成的粒子,也可以为具有显示橡胶弹性的层以及其他层的多层结构的粒子。有机微粒为橡胶弹性体粒子时,丙烯酸系基材的弯曲性良好,另外,也易于抑制因溶剂等导致的裂纹产生。
另外,作为上述有机微粒,优选使用由核和壳形成的核壳结构的微粒。
作为有机微粒的材料,优选透明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烯烃系弹性聚合物、二烯系弹性聚合物、苯乙烯-二烯系弹性共聚物、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等。其中,优选可以抑制内部雾度而使透明性良好的丙烯酸系弹性聚合物。
作为有机微粒,优选平均粒径为10nm~400nm的微粒,更优选50nm~300nm的微粒。通过将平均粒径设为10nm以上,能够容易地阻止丙烯酸系基材中产生的微裂纹的传播,通过设为400nm以下,能够抑制雾度的上升。
丙烯酸系基材中的有机微粒的含量优选为丙烯酸系基材的总固体成分的25质量%~45质量%的比例。通过以该比例含有有机微粒,能够容易地阻止丙烯酸系基材中产生的微裂纹的传播,并且能够抑制雾度的上升。
凹凸层
凹凸层优选包含树脂成分和粒子。
凹凸层的树脂成分
从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凹凸层的树脂成分优选为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举出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从使机械强度更好的观点出发,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适宜的。即,凹凸层的树脂成分包含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是最佳的。
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至少包含热固化性树脂的组合物,是通过加热而发生固化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以举出丙烯酸系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酚醛树脂、尿素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硅酮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可以在这些固化性树脂中根据需要添加固化剂。
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包含具有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作“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官能团,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烯属不饱和键基团和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等。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优选具有烯属不饱和键基团的化合物,更优选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基团的化合物,其中,进一步优选具有2个以上烯属不饱和键基团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也可以使用单体和低聚物中的任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电离射线是指,在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之中,具有可使分子聚合或交联的能量量子的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通常可使用紫外线(UV)或电子射线(EB),此外,也能够使用X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α射线、离子射线等带电粒子束。
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之中,作为二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四乙氧基二丙烯酸酯、双酚A四丙氧基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作为三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异氰尿酸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是分子骨架的一部分经过改性而成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以使用基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己内酯、异氰尿酸、烷基、环状烷基、芳香族、双酚等进行了改性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
另外,作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可以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通过多元醇和有机二异氰酸酯与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而得到。
另外,优选的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为使三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与(甲基)丙烯酸发生反应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使二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与多元酸以及(甲基)丙烯酸发生反应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以及使二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等与酚类以及(甲基)丙烯酸发生反应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透明基材为丙烯酸系基材的情况下,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优选包含一官能~四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如上所述,凹凸层形成涂布液包含低官能的单体时,该单体使丙烯酸系基材的成分溶出,将凹凸层中的粒子推升至凹凸层的上部,能够容易地形成本发明的凹凸形状。另外,丙烯酸系基材的成分溶出而流入凹凸层中,因此丙烯酸系基材与凹凸层的密合性也良好。
透明基材为丙烯酸系基材以外的情况下,作为溶剂而使用可使透明基材溶胀乃至溶解的物质,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包含一官能~四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由此可以得到与上文同等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从提高凹凸层的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在一官能~四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之中,更优选包含二官能~四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作为二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异氰尿酸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三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四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二缩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等。
一官能~四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分子量180~1000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更优选分子量200~750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进一步优选分子量220~450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该分子量为该范围内时,易于将凹凸层中的粒子推升至凹凸层的上部,另外,也能够容易地使透明基材与凹凸层的密合性良好。
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使用一官能~四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情况下,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中的一官能~四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为10质量%~65质量%,更优选为20质量%~50质量%。
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使用一官能~三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凹凸层的机械强度,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优选还包含四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或低聚物,更优选包含四官能~六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或低聚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仅包含亲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或疏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情况下,粒子容易在凹凸层中凝聚,高频成分的凹凸和低频成分的凹凸平衡打破,不易满足条件(1)~(3)。另外,粒子在涂膜中凝聚的部位是无规的,在发生凝聚的部位中低频成分局部性地增加。因此,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仅包含亲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或疏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情况下,尤其不易满足条件(3)。
因此,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优选包含亲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和疏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或者,作为电离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优选包含具有处于亲水性与疏水性中间的性质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
在合用亲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和疏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情况下,质量比优选为5:95~60:40,更优选为15:85~55:45。
亲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是指,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的纯水接触角为59度以下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疏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是指,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的纯水接触角为61度以上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具有处于亲水性与疏水性中间的性质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是指,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的纯水接触角大于59度且小于61度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
作为亲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酸酯等。作为疏水性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可以举出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作为具有处于亲水性与疏水性中间的性质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等。
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为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的情况下,电离射线固化性组合物优选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促进剂等添加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选自苯乙酮、二苯甲酮、α-羟烷基苯基酮、米氏酮、苯偶姻、安息香双甲醚、苯甲酰基苯甲酸酯、α-酰基肟酯、噻吨酮类等中的1种以上。
光聚合促进剂能够减小固化时的因空气导致的聚合阻碍而加快固化速度,例如可以举出选自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戊酯、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等中的1种以上。
凹凸层的粒子
作为凹凸层中的粒子,优选包含微米级的大粒子(以下有时称作“大粒子”),此外,更优选根据需要包含纳米级的小粒子(以下有时称作“小粒子”)。凹凸层中仅存在大粒子时,不存在大粒子的部位其凹凸层的表面有成为大致平滑的倾向。然而,凹凸层中含有大粒子以及小粒子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不存在大粒子的部位产生平缓的倾斜。认为其原因在于:若含有小粒子,则涂布液的触变性和溶剂的干燥特性受影响,未发生通常那样的流平。如此,可认为在不存在大粒子的部位也形成平缓的倾斜时,借助该倾斜,凹凸层的表面形状的不均减少,并且高频的凹凸与低频的凹凸的平衡变好,能够容易地将条件(1)~(3)设为上述范围。
大粒子
从容易得到上述凹凸形状的观点出发,大粒子优选平均粒径为1μm~8μm,更优选为1.5μm~5μm。
在本发明中,大粒子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以下(1)~(3)的操作算出。
(1)对于本发明的光学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透射观察图像进行拍摄。倍率优选为500倍~2000倍。
(2)从观察图像中抽选任意10个粒子,测定各个粒子的长径和短径,根据长径和短径的平均值算出各个粒子的粒径。长径设为各个粒子的图像上的最长粒径。另外,短径是指,在构成长径的线段中点引出正交的线段,该正交的线段与粒子相交的两点间的距离。
(3)在相同样品的其他画面的观察图像中进行五次同样的操作,将由合计50个粒径的数量平均值得到的值设为大粒子的平均粒径。
对于下述小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而言,首先,对于本发明的光学片的截面,利用TEM或STEM进行拍摄。拍摄后,通过进行与上述(2)和(3)同样的手法,能够算出小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的是,TEM或STEM的加速电压设为10kv~30kV、倍率设为5万倍~30万倍。
大粒子只要具有透光性,则可以任选使用有机粒子和无机粒子。另外,大粒子可以举出球形、圆盘状、橄榄球状、不规则形状等形状。这些形状之中,优选不易在行进方向(MD方向)和宽度方向(TD方向)产生粒子的不均、能够使低频成分的凹凸平衡、生产稳定性良好的球形。另外,大粒子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各种形状的中空粒子、多孔粒子和实心粒子。
作为有机粒子,可以举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三聚氰胺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苯并胍胺-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硅酮、氟系树脂和聚酯系树脂等形成的粒子。
作为无机粒子,可以举出由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等形成的粒子。
上述的大粒子之中,从控制分散的容易程度的观点出发,有机粒子是适宜的,其中,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是适宜的。从容易控制折射率和亲水疏水的程度出发,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从内部雾度以及凝聚/分散的控制容易进行的观点考虑是良好的。
从容易得到上述凹凸形状的观点出发,大粒子的含量优选为形成凹凸层的总固体成分中的0.2质量%~15.0质量%,更优选为0.5质量%~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6.0质量%。
大粒子的平均粒径与凹凸层的厚度之比(大粒子的平均粒径/凹凸层的厚度)根据是否合用下述小粒子而不同。
合用大粒子以及下述小粒子的情况下,从容易得到上述凹凸形状的观点出发,大粒子的平均粒径与凹凸层的厚度之比优选为0.15~0.50,更优选为0.20~0.40。
小粒子
从容易得到上述凹凸形状的观点出发,小粒子优选平均一次粒径为1nm~50nm,更优选为3nm~40nm,更进一步优选为5nm~25nm。
作为小粒子,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等无机粒子是适宜的。这些之中,从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二氧化硅是适宜的。
另外,小粒子优选为通过表面处理导入了反应性基团而成的反应性无机粒子。通过导入反应性基团,能够使凹凸层中含有大量的小粒子,能够容易地得到上述凹凸形状。
作为反应性基团,可适宜地使用聚合性不饱和基团,优选为光固化性不饱和基团,特别优选为电离射线固化性不饱和基团。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烯基和烯丙基等烯属不饱和键以及环氧基等。
反应性无机粒子可以列举利用硅烷偶联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无机粒子。要利用硅烷偶联剂对无机粒子的表面进行处理,可以举出对无机粒子喷涂硅烷偶联剂的干式法、使无机粒子分散于溶剂后加入硅烷偶联剂进行反应的湿式法等。
小粒子的含量优选为形成凹凸层的总固体成分中的0.1质量%~10.0质量%,更优选为0.2质量%~5.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1.5质量%。通过设为该范围,能够借助流平性的控制和凹凸层的聚合收缩的抑制而容易地得到上述凹凸形状。
另外,从容易得到上述凹凸形状的观点出发,凹凸层中的小粒子和大粒子的含量之比(小粒子的含量/大粒子的含量)优选为0.001~1.0,更优选为0.01~0.8,更进一步优选为0.1~0.7。
从翘曲抑制、机械强度、硬度与韧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凹凸层的厚度优选为2μm~10μm,更优选为4μm~8μm。
对于凹凸层的厚度而言,例如可以从使用扫描型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进行拍摄的截面的图像中测定20个部位的厚度,从20个部位的值的平均值算出凹凸层的厚度。优选的是,STEM的加速电压为10kv~30kV、倍率为1000倍~7000倍。
溶剂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中,通常为了调节粘度或能够使各成分溶解或分散而使用溶剂。涂布、干燥过程后的凹凸层的表面状态根据溶剂的种类而不同,优选考虑溶剂的饱和蒸气压、溶剂对透明基材的浸渗性等来选定溶剂。
具体来说,溶剂例如可以例示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类(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二甲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可以为它们的混合物。
溶剂的干燥过慢时或过快时,凹凸层的流平性过剩或不足,由此难以将凹凸形状调整至上述范围。因此,作为溶剂,优选包含总溶剂中的50质量%以上的相对蒸发速度(正乙酸丁酯的蒸发速度设为100时的相对蒸发速度)为100~180的溶剂,更优选包含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90质量%以上,最优选包含100质量%。溶剂的相对蒸发速度更优选为100~150。
若列举相对蒸发速度的例子,则甲苯为195,甲乙酮(MEK)为465,甲基异丁基酮(MIBK)为118,丙二醇单甲醚(PGME)为68。
另外,溶剂的种类对小粒子的分散性也造成影响。例如,从小粒子的分散性优异、易于将凹凸形状调整至上述范围的观点考虑,MIBK是适宜的。
透明基材为丙烯酸系基材的情况下,存在丙烯酸系基材易于因溶剂而被溶胀乃至溶解的倾向,因而优选选择使丙烯酸系基材适度溶胀乃至溶解的溶剂。
作为这样的溶剂,优选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1-丁醇),在其他各溶剂种类中存在碳数更多时则良好的倾向,其中存在蒸发速度快则良好的倾向。例如,如果是酮类,则可例示甲基异丁基酮,如果是芳香族烃类,则可以例示甲苯,如果是二醇类,则可例示丙二醇单甲醚等,可以是他们的混合溶剂。
上述溶剂之中,尤其优选包含选自甲基异丁基酮、异丙醇和1-丁醇、丙二醇单甲醚中的一种以上溶剂。
另外,作为可使TAC基材溶胀乃至溶解的溶剂,可以举出MEK、环己酮、MIBK等。
作为凹凸层形成涂布液中的溶剂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凹凸层形成涂布液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150质量份~250质量份,更优选为175质量份~220质量份。
另外,从容易使凹凸形状为上述范围的观点出发,形成凹凸层时,优选控制干燥条件。干燥条件能够根据干燥温度和干燥机内的风速进行控制。作为具体的干燥温度优选为30℃~120℃,干燥风速优选为0.2m/s~50m/s。另外,为了借助干燥条件来控制凹凸层的流平,电离射线的照射适合在干燥后进行。
另外,从使表面凹凸适度平滑(存在适量的低频成分)、容易使凹凸形状成为上述范围的观点出发,凹凸层形成涂布液中优选含有流平剂。流平剂可以举出氟系或硅酮系的流平剂,硅酮系的流平剂是适宜的。作为流平剂的添加量,相对于凹凸层形成涂布液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1重量%~1.5重量%,更优选为0.05重量%~1.0重量%。
光学片可以在具有凹凸形状的一侧的面和/或与凹凸形状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具有防反射层、防污层、抗静电层等功能性层。另外,在透明基材上具有凹凸层的构成的情况下,除了上述部位以外,可以在透明基材与凹凸层之间具有功能性层。
光学物性
为了易于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光学片优选总光线透射率(JIS K7361-1:1997)、雾度(JIS K7136:2000)和透射图像清晰度(JIS K7374:2007)为以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总光线透射率、雾度和透射图像清晰度设为对15个样品各测定1次时的平均值。
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
雾度优选为0.5%~10.0%,更优选为0.6%~5.0%,进一步优选为0.7%~3.0%。
光梳的宽度为0.12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C0.125优选为65.0%~90.0%,更优选为70.0%~90.0%,进一步优选为75.0%~85.0%。
光梳的宽度为0.2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C0.25优选为65.0%~90.0%,更优选为70.0%~90.0%,进一步优选为75.0%~85.0%。
另外,C0.25与C0.125之差的绝对值优选小于2.0%,更优选为1.5%以下。通过使C0.25与C0.125之差的绝对值为上述范围,由此抑制光源中心附近的反射眩光的程度的不均,能够使防眩性更良好。
本发明的光学片优选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的构成部件,并且以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显示装置的出光面侧)的方式进行配置使用。此外,优选在显示装置的最外表面设置本发明的光学片,并且以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显示装置的出光面侧)的方式进行配置使用。
[偏振板]
本发明的偏振板是在偏振片的两侧的面具有保护膜的偏振板,是以上述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与偏振片相反的一侧的方式配置本发明的光学片来作为至少一侧的保护膜而成的。
偏振片只要具有仅透射具有特定振动方向的光的功能,则可以为任何偏振片,例如可以举出:将PVA系膜等进行拉伸,并利用碘、二向色性染料等进行染色而成的PVA系偏振片;PVA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氯化氢处理物等多烯系偏振片;使用胆甾型液晶的反射型偏振片、薄膜结晶膜系偏振片等。
偏振片的厚度优选为2μm~30μm,更优选为3μm~30μm。
本发明的偏振板是将偏振片的两侧的保护膜中的至少一者设为上述本发明的光学片,并且以该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与偏振片相反的一侧的方式配置而成的。通过设为该构成,能够形成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光学片的效果的偏振板。
另一侧的保护膜只要具有透光性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TAC、丙烯酸系、COP、聚酯等。
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5μm~300μm,更优选为30μm~200μm。
[光学片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片的筛选方法为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其中,筛选出上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以下的条件(1)~(3)的片作为光学片。
0.300μm≤Rz0.8≤0.650μm (1)
0.170μm≤Rz0.25≤0.400μm (2)
SD≤0.015μm (3)
筛选出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判定条件以满足上述条件(1)~(3)作为必须条件。
利用本发明的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即便不将光学片组装进显示装置中,也可以筛选出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并且可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的光学片,能够高效地进行光学片的品质管理。
对于筛选出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判定条件而言,优选进一步将选自以下列举的条件(4)~(9)中的一个以上条件作为追加的判定条件。通过满足追加的判定条件,能够更精确地筛选出具有上述效果的光学片。
0.230μm≤Rz0.8-Ra0.8≤0.500μm (4)
0.130μm≤Rz0.25-Ra0.25≤0.290μm (5)
1.30≤Ra0.8/Ra0.25≤1.80 (6)
0.050μm≤Ra0.8≤0.120μm (7)
0.020μm≤Ra0.25≤0.100μm (8)
1.40≤Rz0.8/Rz0.25≤2.00 (9)
作为追加的判定条件,更优选满足条件(4)~(9)中的两个以上的条件,进一步优选满足三个以上的条件,最优选全部满足。
判定条件(1)~(9)优选满足在本发明的光学片中描述的条件(1)~(9)的适宜数值范围。
[光学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是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其中,以上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以下的条件(1)~(3)的方式进行制造。
0.300μm≤Rz0.8≤0.650μm (1)
0.170μm≤Rz0.25≤0.400μm (2)
SD≤0.015μm (3)
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必须以满足上述条件(1)~(3)的方式控制制造条件。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而言,作为追加的条件,优选以满足上述光学片的选择方法的条件(4)~(9)中的一个以上条件的方式控制制造条件,更优选以满足两个以上条件的方式控制制造条件,进一步优选以满足三个以上条件的方式控制制造条件,最优选以满足所有条件的方式控制制造条件。
利用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并且可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的光学片。
制造条件(1)~(9)优选满足在本发明的光学片中描述的条件(1)~(9)的适宜数值范围。
[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A是在显示元件的观看者侧配置一种以上的光学部件而成的显示装置,是光学部件的至少一种为上述本发明的光学片,并且以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配置而成的。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B是在显示元件的观看者侧配置一种以上的光学部件而成的显示装置,是光学部件的至少一种为上述本发明的偏振板,并且以偏振板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配置而成的。
对于显示装置A而言,光学片优选配置于显示装置A的最外表面,并且以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对于显示装置B而言,偏振板优选配置于显示装置B的最外表面,并且以偏振板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需要说明的是,观看者侧是指出光面侧。
作为构成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可以举出液晶显示元件、等离子体显示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等。
显示元件的具体构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由依次具有下部玻璃基板、下部透明电极、液晶层、上部透明电极、滤色器和上部玻璃基板的基础构成形成,在超高精细的液晶显示元件中,该下部透明电极和上部透明电极经过了高密度的图案化。
显示元件优选为水平像素数为1920以上的显示元件或像素密度为2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这些显示元件为超高精细的显示元件,每1像素的光量少,因而容易受到外部光的散射等造成的影响。因此,超高精细的显示元件从容易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是适宜的。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是在显示元件上具有触控面板,而且配置本发明的光学片作为该触控面板的构成部件而成的。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也需要以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在触控面板的最外表面配置光学片,并且以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作为触控面板,可以举出静电容量式触控面板、电阻膜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超声波式触控面板和电磁感应式触控面板等。
电阻膜式触控面板是,将具有导电膜的上下一对透明基板以导电膜彼此对置的方式隔着间隔物进行配置而成的构成作为基础构成,该基础构成连接有电路。
静电容量式触控面板可以举出表面型和投影型等,很多情况下使用投影型。投影型的静电容量式触控面板是,在将X轴电极和与该X轴电极正交的Y轴电极隔着绝缘体进行配置的基础构成上连接电路而成的。更具体地对该基础构成进行说明,可以举出:(1)在1片透明基板上的各面上分别形成X轴电极和Y轴电极的方案;(2)在透明基板上依次形成X轴电极、绝缘体层、Y轴电极的方案;(3)在透明基板上形成X轴电极,在另一透明基板上形成Y轴电极,并隔着粘接剂层等进行层叠的方案等。另外,可以举出在这些基础方案上进一步层叠其他透明基板的方案。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不受该例子的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份”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就为质量基准。
1.光学片的物性测定和评价
如下所述,进行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片的物性测定和评价。结果示于表1等。
1-1.表面粗糙度测定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片切割为5cm方形而成的样品各准备60个。对于各样品,对截止值λc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以及截止值λc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25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进行测定。并且,将60个样品的平均值作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Ra0.8、Rz0.8、Ra0.25和Rz0.25。另外,将60个样品的Ra0.8的标准偏差SD设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SD。测定器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器(小坂研究所公司制、商品名:SE-3400),设为以下的测定条件。
[表面粗糙度检测部的触针]
小坂研究所公司制的商品名SE2555N(前端曲率半径:2μm、顶角:90度、材质:金刚石)
[表面粗糙度测定器的测定条件]
·在λc为0.25mm或λc为0.8mm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评定长度:截止值λc的5倍
·触针的进给速度:0.1mm/s
·预备长度:(截止值λc)×2
·纵倍率:10000倍
·横倍率:50倍
·导头:不使用(不与测定面接触)
·截止滤波器种类:高斯
·JIS模式:JIS1994
·死区水平:10%
·tp/PC曲线:Normal
·取样模式:c=1500
1-2.防眩性
在光学片的透明基材侧隔着厚度50μm的透明粘合剂层(折射率:1.55、PANAC公司制、商品名:PDC-S1)贴合厚度2mm的黑色亚克力板(KURARAY公司制、商品名:COSMO GLASSDFA502K),将所得评价用样品(尺寸:10cm×10cm)置于水平面,在距离评价用样品为2m的上方配置荧光灯,在评价用样品上移动荧光灯,并且在评价用样品上的照度设为800Lx~1200Lx的环境下,从各种角度进行目视观察。15人基于下述的评分基准进行评价,算出15人的平均分。其结果,平均分小于1.0分设为“C”,平均分为1.0分以上且小于1.6分设为“B”、平均分为1.6点以上且小于2.3分设为“A”、平均分为2.3分以上设为“AA”。
3分:样品整个面可观察到白色反射,不能辨认清楚的明暗。
2分:能够辨认作为亮部的荧光灯的反射区域,但是不能辨认出形状为荧光灯。
1分:荧光灯的反射区域中心附近(相当于荧光灯的芯的部分)与其周边部的分界模糊化,不能辨认该分界。而且,荧光灯的反射区域与非反射区域的分界模糊化,不能辨认该分界。
0分:能够清楚辨认荧光灯的反射区域中心附近(相当于荧光灯的芯的部分)与其周边部的分界。或者,能够清楚辨认荧光灯的反射区域与非反射区域的分界。
1-3.对比度
将在上述1-2中制作的评价用样品置于水平面,从45度方向对光学片的表面照射荧光灯,从作为该照射光的镜面反射方向的角度进行目视观察。15人基于下述的评分基准评价对比度,算出15人的平均分。其结果,平均分低于1.0分设为“E”,平均分为1.0分以上且低于1.5分设为“D”、平均分为1.5分以上且低于2.0分设为“C”、平均分为2.0分以上且低于2.5分设为“B”、平均分为2.5分以上设为“A”。
3分:黑色极为优异。
2分:黑色优异。
1分:黑色的水平低、感觉发白。
0分:感觉极度发白。
1-4.图像的清晰性
在像素数为3840×2160像素的显示元件(东芝公司制、商品名:REGZA55G20X)上以凹凸面朝向表面的方式设置光学片,在显示元件显示图像(利用夏普公司制的智能电话(商品名:SH-05G)的SH相机程序所拍摄的白天的喷泉图像的静止图)的状态下进行目视观察。15人基于下述的评分基准评价图像的清晰性,算出15人的平均分。其结果,平均分低于1.0分设为“E”、平均分为1.0分以上且低于1.5分设为“D”、平均分为1.5分以上且低于2.0分设为“C”、平均分为2.0分以上且低于2.5分设为“B”、平均分为2.5分以上设为“A”。另外,使用像素数为2420×1080像素的显示元件(索尼公司制、商品名:BRAVIA KJ-32W700C)进行了同样的评价。
3分:图像的清晰性极为优异。
2分:图像的清晰性优异。
1分:不能称之为上述任一项。
0分:图像的清晰性差。
1-5.影像的显示性(影像的震撼力)
在市售的智能电话(Apple公司制、商品名:iphone5c、像素密度约为330ppi(根据对角为4英寸的图像尺寸、图像的纵横比约为9:16、像素数640×1136算出))上以凹凸面朝向表面的方式设置光学片,显示影像(利用夏普公司制的智能电话(商品名:SH-05G)的SH相机程序所拍摄的白天的喷泉影像。时间为30秒)并进行目视观察。15人基于下述的评分基准评价影像的显示性,算出15人的平均分。其结果,平均分低于1.0分设为“E”、平均分为1.0分以上且低于1.5分设为“D”、平均分为1.5分以上且低于2.0分设为“C”、平均分为2.0分以上且低于2.5分设为“B”、平均分为2.5分以上设为“A”。
3分:影像极具震撼力。
2分:影像具有震撼力。
1分:不能称之为上述任一项。
0分:图像的清晰性差。
1-6.眩光
形成从下面起依次重叠有亮度1500cd/m2的灯箱(白色面光源)、250ppi的黑色矩阵玻璃、光学片的状态,距离30cm左右的距离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进行目视观察。15人基于下述的评分基准对眩光进行评价,算出15人的平均分。其结果,平均分低于1.0分设为“E”、平均分为1.0分以上且低于1.5分设为“D”、平均分为1.5分以上且低于2.0分设为“C”、平均分为2.0分以上且低于2.5分设为“B”、平均分为2.5分以上设为“A”。
3分:即便仔细观察也感觉不到眩光。
2分:如果仔细观察则感觉到眩光,而通常的注意力的观察下几乎感觉不到眩光。
1分:通常的注意力下可感觉到大量眩光。
0分:通常的注意力下可感觉到极大量的眩光。
1-7.透射图像清晰度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片切割成5cm方形而成的样品各准备15个。使用SUGA试验机公司制的清晰度测定器(商品名:ICM-1T),依据JIS K7105:1981测定了各样品的光梳的宽度为0.12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C0.125和光梳的宽度为0.25mm的透射图像清晰度C0.25。光入射面设为透明基材侧。然后,将15个样品的平均值作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C0.125和C0.25
1-8.雾度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片切割成5cm方形而成的样品各准备15个。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依据JIS K-7136:2000测定了各样品的雾度。光入射面设为基材侧。然后,将15个样品的平均值作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雾度。
1-9.纯水的接触角
通过以下方法,对于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9中使用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纯水的接触角进行测定。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纯水的接触角示于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9的配方中。
<接触角测定方法>
在厚度80μm的TAC膜上,以5g/m2的涂布量涂布由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50份、光聚合引发剂1.5份(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和MIBK 100份构成的涂布液,在70℃干燥1分钟后,进行紫外线照射(氮气氛(氧浓度为200ppm以下)。照射量:50mJ/cm2。使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固化,制作在TAC膜上具有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膜的5cm方形的样品。对于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制作15个样品,依据JIS R3257:1999,在所制作的样品的固化膜上滴加纯水,测定固化膜的纯水接触角。然后,将15个样品的平均值作为各电离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纯水接触角。
2.光学片的制作
[实施例1]
在40μm的丙烯酸系基材上,通过棒涂法涂布下述配方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在70℃、风速5m/s下干燥30秒钟后,在氮气氛(氧浓度为200ppm以下)下照射紫外线使得累积光量为100mJ/cm2而形成凹凸层,得到了光学片,所述丙烯酸系基材包含三层结构的核壳型橡胶粒子、以及作为粘结剂的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成分而得到的聚合物,所述三层结构的核壳型橡胶粒子是由最内层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要成分而得到的硬质聚合物、中间层为以丙烯酸丁酯为主要成分进行聚合而成的软质弹性体、最外层为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要成分进行聚合而成的硬质聚合物形成的粒子。凹凸层的膜厚为7.5μm。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
·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 20份
(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丙烯酸酯)
(纯水接触角:55度)
·三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30份
(纯水接触角:66度)
·六官能丙烯酸酯单体(DPHA) 50份
(纯水接触角:66度)
·光聚合引发剂 8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1份
(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TSF4460)
·透光性粒子1 5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5μm、折射率为1.517)
透光性粒子2 0.1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0μm、折射率为1.517)
·无机超微粒 2份
(日产化学公司制、在表面导入了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为30%)
(平均一次粒径为12nm)
·溶剂1(MIBK) 200份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的丙烯酸系基材变更为以下的丙烯酸系基材,并且将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得到了光学片。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2>
·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A) 50份
(纯水接触角:58度)
·六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50份
(纯水接触角:66度)
·光聚合引发剂 8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1份
(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TSF4460)
·透光性粒子1 3.5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5μm、折射率为1.517)
·透光性粒子2 0.1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0μm、折射率为1.517)
·无机超微粒 2份
(日产化学公司制、在表面导入了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为30%)
(平均一次粒径为12nm)
·溶剂1(MIBK) 200份
<实施例2的丙烯酸系基材的制造>
对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点:130℃)形成的粒子进行熔融混炼,利用在通过过滤器除去异物的同时进行熔融挤出的方法,从模口的间隙挤出聚合物。接着,一边冷却聚合物,一边沿纵向拉伸1.2倍,其后沿横向拉伸1.5倍,得到了厚度40μm的丙烯酸系基材。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的丙烯酸系基材变更为TAC(富士胶片公司制、TD80UL、厚度80μm),并且将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得到了光学片。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3>
·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A) 10份
(纯水接触角:58度)
·四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TA) 40份
(纯水接触角:60度)
·六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50份
(纯水接触角:66度)
·光聚合引发剂 8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1份
(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TSF4460)
·透光性粒子1 3.0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5μm、折射率为1.517)
·透光性粒子2 0.1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0μm、折射率为1.517)
·无机超微粒 2份
(日产化学公司制、在表面导入了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为30%)
(平均一次粒径为12nm)
·溶剂1(MIBK) 200份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的丙烯酸系基材变更为TAC(富士胶片公司制、TD80UL、厚度80μm),并且将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得到了光学片。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4>
·四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TA) 100份
(纯水接触角:60度)
·光聚合引发剂 8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1份
(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TSF4460)
·透光性粒子1 5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5μm、折射率为1.517)
·透光性粒子2 1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0μm、折射率为1.517)
·无机超微粒 2份
(日产化学公司制、在表面导入了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为30%)
(平均一次粒径为12nm)
·溶剂1(MIBK) 200份
[比较例1]
将实施例1的丙烯酸系基材变更为TAC(富士胶片公司制、TD80UL、厚度80μm),并且将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5,使凹凸层的膜厚为2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得到了光学片。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5>
·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A) 100份
(纯水接触角:58度)
·无机微粒 14份
(富士硅化学公司制、凝胶法不规则形状二氧化硅)
(疏水处理、平均粒径为4.1μm)
·光聚合引发剂 5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2份
(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TSF4460)
·溶剂1(甲苯) 150份
·溶剂2(MIBK) 35份
[比较例2]
将实施例1的丙烯酸系基材变更为TAC(富士胶片公司制、TD80UL、厚度80μm),并且将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得到了光学片。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6>
·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A) 50份
(纯水接触角:58度)
·六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50份
(纯水接触角:66度)
·光聚合引发剂 3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1份
(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TSF4460)
·透光性粒子 10份
(苯乙烯-丙烯酸系聚合物粒子、折射率为1.555)
(平均粒径为3.5μm)
·溶剂1(甲苯) 145份
·溶剂2(环己酮) 60份
[比较例3]
将实施例1的丙烯酸系基材变更为TAC(富士胶片公司制、TD80UL、厚度80μm),并且将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7,使凹凸层的膜厚为4.5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而得到了光学片。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7>
·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A) 90份
(纯水接触角:58度)
·丙烯酸类聚合物
(三菱丽阳公司制、分子量为75000) 10份
(纯水接触角:70度)
·光聚合引发剂 3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1份
(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TSF4460)
·透光性粒子 12份
(综研化学公司制、球状聚苯乙烯粒子)
(平均粒径为3.5μm、折射率为1.59)
·溶剂1(甲苯) 145份
·溶剂2(环己酮) 60份
[比较例4]
将实施例1的丙烯酸系基材变更为TAC(富士胶片公司制、TD80UL、厚度80μm),并且将凹凸层形成涂布液1变更为下述配方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光学片。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8>
·四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60份
(纯水接触角:66度)
·四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TA) 40份
(纯水接触角:60度)
·光聚合引发剂 8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硅酮系流平剂 0.1份
(迈图高新材料公司制、TSF4460)
·透光性粒子1 5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5μm、折射率为1.515)
透光性粒子2 0.1份
(积水化成品公司制、球状聚丙烯酸系-苯乙烯共聚物)
(平均粒径为2.0μm、折射率为1.515)
·无机超微粒 2份
(日产化学公司制、在表面导入了反应性官能团的二氧化硅、溶剂MIBK、固体成分为30%)
(平均一次粒径为12nm)
·溶剂1(MIBK) 200份
[比较例5]
通过棒涂法在TAC制的基材(富士胶片公司制、TD60UL、厚度60μm)上涂布下述配方的凹凸层形成涂布液9并进行干燥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10μm,进行紫外线照射而形成凹凸层。接着,通过棒涂法在凹凸层上涂布下述配方的外涂层涂布液并进行干燥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进行紫外线照射而形成外涂层,得到了光学片。
<凹凸层形成涂布液9>
·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A) 17.9份
(纯水接触角:58度)
·六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 81.2份
(纯水接触角:66度)
·光聚合引发剂 3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氟系流平剂 0.2份
(DIC公司制、Megafac RS-75)
·气相二氧化硅 0.7份
(平均一次粒径为10nm)
·溶剂1(甲基异丁基酮) 4份
·溶剂2(甲苯) 180份
·溶剂3(环己酮) 30份
·溶剂4(异丙醇) 70份
<外涂层涂布液>
·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PETA) 10份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
(日本合成化学公司制、UV1700B) 43份
·光聚合引发剂 3份
(BASF公司制、IRGACURE 184)
·氟系流平剂 1份
(DIC公司制、Megafac RS-75)
·中空二氧化硅 5份
(平均一次粒径为50nm)
·溶剂1(甲基异丁基酮) 135份
·溶剂2(甲乙酮) 232份
·溶剂3 176份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表1]
表1
Figure BDA0001653702340000371
由表1的结果能够确认,满足条件(1)~(3)的光学片和显示装置的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并且能够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片的防眩性、对比度和图像的清晰性优异,并且能够显示具有震撼力的影像,在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Claims (10)

1.一种光学片,其是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其中,所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以下的条件(1)~(4),
依据JIS K7136:2000测定的雾度为0.5%~10.0%,
0.300μm≤Rz0.8≤0.650μm (1)
0.170μm≤Rz0.25≤0.400μm (2)
SD≤0.015μm (3)
0.230μm≤Rz0.8-Ra0.8≤0.500μm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在透明基材上具有凹凸层而成,
所述光学片的所述凹凸层侧的表面为所述凹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透明基材为丙烯酸系基材。
4.一种偏振板,其为在偏振片的两侧的面具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其中,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以凹凸面朝向与所述偏振片相反的一侧的方式进行配置来作为至少一侧的保护膜。
5.一种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其是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其中,筛选出所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以下的条件(1)~(4)、且依据JIS K7136:2000测定的雾度为0.5%~10.0%的片作为光学片,
0.300μm≤Rz0.8≤0.650μm (1)
0.170μm≤Rz0.25≤0.400μm (2)
SD≤0.015μm (3)
0.230μm≤Rz0.8-Ra0.8≤0.500μm (4)。
6.一种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其是至少一个表面为凹凸面的光学片的制造方法,其中,以所述凹凸面的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8、截止值为0.25mm的JIS B0601:1994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0.25、以及截止值为0.8mm的JIS B0601:1994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8的标准偏差SD满足以下的条件(1)~(4)、且依据JIS K7136:2000测定的雾度为0.5%~10.0%的方式进行制造,
0.300μm≤Rz0.8≤0.650μm (1)
0.170μm≤Rz0.25≤0.400μm (2)
SD≤0.015μm (3)
0.230μm≤Rz0.8-Ra0.8≤0.500μm (4)。
7.一种显示装置,其为在显示元件的观看者侧配置一种以上的光学部件而成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部件的至少一种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并且以所述光学片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元件是水平像素数为1920以上的显示元件或像素密度为2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
9.一种显示装置,其是在显示元件的观看者侧配置一种以上的光学部件而成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部件的至少一种为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板,并且以所述偏振板的凹凸面朝向观看者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元件是水平像素数为1920以上的显示元件或像素密度为250ppi以上的显示元件。
CN201680065260.4A 2015-10-09 2016-10-05 光学片、偏振板、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351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1134 2015-10-09
JP2015-201134 2015-10-09
PCT/JP2016/079670 WO2017061493A1 (ja) 2015-10-09 2016-10-05 光学シート、偏光板、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1440A CN108351440A (zh) 2018-07-31
CN108351440B true CN108351440B (zh) 2021-02-09

Family

ID=58487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5260.4A Active CN108351440B (zh) 2015-10-09 2016-10-05 光学片、偏振板、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9736B2 (zh)
JP (1) JP6717317B2 (zh)
KR (1) KR102594424B1 (zh)
CN (1) CN108351440B (zh)
TW (1) TWI710831B (zh)
WO (1) WO20170614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31025B1 (ko) * 2016-06-06 2021-03-23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패널 펜용 필기 시트의 선별 방법, 터치 패널 시스템, 터치 패널 펜용 필기 시트, 터치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JP6922475B2 (ja) * 2017-06-28 2021-08-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飾成形品、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転写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11149161B (zh) 2018-03-09 2021-10-22 Hoya株式会社 间隔件、基板的层积体、基板的制造方法和磁盘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JP6493598B1 (ja) * 2018-05-15 2019-04-0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調光装置の管理方法、および、調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9203931A (ja) * 2018-05-21 2019-11-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防眩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KR102325975B1 (ko) 2019-01-08 2021-11-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302524B (zh) 2019-01-10 2023-12-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膜、以及使用了该防眩膜的偏振片、表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2608213B1 (ko) * 2019-01-14 2023-11-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1070936A1 (ja) * 2019-10-11 2021-04-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包装用カバーテープ、包装体、および包装体用セット
US20230163265A1 (en) 2020-03-05 2023-05-25 Lg Chem, Ltd. Optical film and micro led display comprising thereof
JP7243755B2 (ja) * 2021-03-29 2023-03-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艶消物品
TW202307470A (zh) * 2021-06-14 2023-02-16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性積層體、光學積層體、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WO2023210620A1 (ja) * 2022-04-27 2023-11-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210622A1 (ja) * 2022-04-27 2023-11-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210621A1 (ja) * 2022-04-27 2023-11-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4048406A1 (ja) * 2022-08-31 2024-03-0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性積層体
WO2024048407A1 (ja) * 2022-08-31 2024-03-0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性積層体
JP7343023B1 (ja) * 2022-09-30 2023-09-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並びに、前記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表面板、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前記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JP7343024B1 (ja) * 2022-09-30 2023-09-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並びに、前記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表面板、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前記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学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並びに、指紋拭き取り性の評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028A (zh) * 2003-08-13 2008-01-30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抗眩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US8318301B2 (en) * 2008-03-31 2012-11-27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5050274A1 (ja) * 2013-10-04 2015-04-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7664A (ja) * 1995-06-13 1996-12-24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61758B (zh) 2003-08-13 2014-11-21 Sumitomo Chemical Co 製備抗眩光學膜的方法
KR20090088438A (ko) * 2006-12-08 2009-08-19 미츠비시 레이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렌즈 시트, 면 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8191310A (ja) 2007-02-02 2008-08-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US8163393B2 (en) * 2007-03-19 2012-04-2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dazzling optical laminate
JP2009058862A (ja) 2007-09-03 2009-03-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5476948B2 (ja) 2009-11-27 2014-04-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494144B2 (ja) 2010-04-02 2014-05-14 日油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
US8933971B2 (en) * 2011-09-12 2015-01-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cale factors for visual presentations
JP6476582B2 (ja) 2014-04-23 2019-03-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6043014A1 (ja) 2014-09-17 2016-03-24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028A (zh) * 2003-08-13 2008-01-30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抗眩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US8318301B2 (en) * 2008-03-31 2012-11-27 Fujifilm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5050274A1 (ja) * 2013-10-04 2015-04-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391A (zh) 2017-09-16
TWI710831B (zh) 2020-11-21
US10859736B2 (en) 2020-12-08
KR20180063259A (ko) 2018-06-11
CN108351440A (zh) 2018-07-31
WO2017061493A1 (ja) 2017-04-13
US20180364400A1 (en) 2018-12-20
JPWO2017061493A1 (ja) 2018-08-30
KR102594424B1 (ko) 2023-10-27
JP6717317B2 (ja)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1440B (zh) 光学片、偏振板、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102074296B1 (ko) 방현 필름, 편광판, 액정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631491B (zh) 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及光學薄片、以及光學薄片之選擇方法及光學薄片之製造方法
KR102382755B1 (ko) 터치 패널,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시트, 그리고 광학 시트의 선별 방법 및 광학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JP2002196117A (ja) 光拡散層、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
KR20110037838A (ko)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 그것을 사용한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그리고 방현성 하드 코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650049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464051B2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防眩性物品、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防眩フィルムの選定方法
JP656509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51537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71100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
JP649712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56509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48484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597075B2 (ja) 帯電防止性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帯電防止性防眩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656509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