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5803B -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35803B
CN108335803B CN201810045658.2A CN201810045658A CN108335803B CN 108335803 B CN108335803 B CN 108335803B CN 201810045658 A CN201810045658 A CN 201810045658A CN 108335803 B CN108335803 B CN 108335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twisted
electric wire
electric wires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56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35803A (zh
Inventor
间渕实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35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5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35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35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07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7/00Twisting wire; Twisting wi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85Pre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Abstract

一种绞合线制造装置,包括:绞合两个电线的电线绞合单元、控制电线绞合单元的控制器、和对两个电线附加张力的张力附加部。电线绞合单元包括一端卡盘部、另一端卡盘部、和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使一端卡盘部和另一端卡盘部旋转的卡盘旋转部。另一端卡盘部包括基部、卡盘主体、绞合防止部和线长差吸收部。线长差吸收部包括能够在与电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电线间插入部。

Description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绞合两个电线而制造具有绞合部和在该绞合部的相对两侧处连续的末端未绞合部的绞合线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和使用该绞合线制造装置的绞合线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为了在安装于车辆的装置之间进行电连接,将线束布设在车辆中。线束包括多个子线束。通过将子线束组合以适应期望的电路图案而制造该构造的线束。一个子线束包括双绞线(绞合线)。
在图28A和28B中,通过绞合两个电线101制造具有绞合部107的绞合线102。作为用于制造该绞合线102的装置,例如,已知在JP-A-2008-277032中公开的装置。JP-A-2008-277032中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电线绞合装置)包括:工作台;保持器,该保持器将两个电线中的每个电线的一端保持于该工作台;电机,该电机使保持器绕轴旋转;一对旋转保持器,该一对旋转保持器通过将单芯保持器互相并置而形成,各个所述单芯保持器将电线中的一个电线的另一端保持成能够绕轴旋转;可移动保持器,该可移动保持器设置成能够沿着轴移动;驱动器,该驱动器使可移动保持器沿着轴移动;和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可移动保持器的移动速度等。
同时,在JP-A-2012-28199(见图7)中指出了与绞合线的制造有关的下列问题。即,指出了如下问题:如图29所示,在包括固定两个电线201中的每个电线201的一端的通用夹具202、独立地固定两个电线201的另一端的夹具203、从通用夹具202侧施加后张力的装置(未示出)和布置在通用夹具202与各个夹具203之间的转子204的制造装置中,关于绞合线的制造,如果两个电线201具有在尺寸公差内的差异(处于其中存在一个电线比另一个电线长的线长差的状态),长电线201以稍微松散的状态被绞合。
在现有技术中,当将长电线201以稍微松散的状态被绞合时,虽然未特别示出,通过绞合部吸收差异(线长差)。当进行该吸收时,绞合间距的精度自然降低,并从而绞合部形成为不均匀状态。不均匀的形成状态具有这样的问题:需要通过进行例如绞合部的线间间隙和特性阻抗的测量来保证质量,并从而要求高制造成本。
鉴于以上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绞合线的可靠性并且有助于降低成本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1)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用于通过绞合两个电线而制造具有绞合部和各自与所述绞合部的相应一侧连续的末端未绞合部的绞合线的绞合线制造装置。该绞合线制造装置包括:
电线绞合单元,该电线绞合单元对所述两个电线进行绞合;
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线绞合单元;以及
张力附加部,该张力附加部对所述两个电线附加张力;
其中,所述电线绞合单元包括用于卡紧所述两个电线的一端的一端卡盘部、用于卡紧所述两个电线的另一端的另一端卡盘部以及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使所述一端卡盘部和/或所述另一端卡盘部旋转的卡盘旋转部,
所述另一端卡盘部包括:
基部;
卡盘主体,该卡盘主体设置于所述基部处,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两个电线的另一端固定在规定位置处;
绞合防止部,该绞合防止部与所述绞合部和所述末端未绞合部之间的边界位置对应地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基部处;和
线长差吸收部,该线长差吸收部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基部处,以吸收所述两个电线产生的线长差,
所述线长差吸收部包括卡在所述两个电线中的电线之间的电线间插入部,并且
所述电线间插入部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两个电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部分,并且安置成对应于所述绞合防止部与所述卡盘主体之间的中间位置。
(2)在(1)的绞合线制造装置中,所述电线间插入部形成为具有圆形截面的销状,并且形成为通过利用具有不同直径的其它电线间插入部替换所述电线间插入部而匹配所述线长差的吸收量的可替换部件。
(3)在(1)或(2)的绞合线制造装置中,所述另一端卡盘部还包括用于使设置于所述两个电线的端子件的末端在相同位置处互相产生接触的端子接触部。
(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用于通过绞合两个电线而制造具有绞合部和各自与所述绞合部的相应一侧连续的末端未绞合部的绞合线的绞合线制造方法。该绞合线制造方法包括:
绞合电线的绞合过程;
进行在绞合过程之前的在前过程,该在前过程包括:
利用一端卡盘部卡紧所述两个电线的一端;
利用另一端卡盘部卡紧所述两个电线的另一端;
利用张力附加部对所述两个电线附加张力;和
至少使用所述另一端卡盘部吸收所述两个电线之间的线长差,
线长差吸收过程被构造成:在所述绞合部和所述末端未绞合部之间的边界位置与所述电线由所述另一端卡盘部卡紧的位置之间的区域,吸收所述线长差。
将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具有以上特征的本发明的作用,并且在这里将省略其描述。
根据在(1)中描述的本发明,该绞合线制造装置是包括线长差吸收部等的绞合线制造装置。从而,虽然两个电线存在该两个电线中的一个比另一个长的尺寸公差内的差异(线长差),但是实现了能够通过线长差吸收部吸收该差异的效果。如在本发明中,如果能够吸收线长差,则实现了能够使在绞合线形成绞合部的状态稳定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线长差吸收部布置在与绞合线的末端未绞合部对应的位置,所以在形成绞合部时不引起阻碍。结果,实现了能够进一步使形成绞合部的状态稳定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使形成绞合部的状态稳定,所以实现了能够无需进行线间间隙和特性阻抗的测量等即保证质量的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现了能够提供具有高的绞合线的可靠性并且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的效果。
根据在(2)中描述的本发明,关于构成线长差吸收部的电线间插入部,实现了能够提供更好结构的效果。
根据在(3)中描述的本发明,另一端卡盘部被构造成还包括端子接触部。从而,实现了这样的效果:在端子件的末端在相同位置处进行接触之后,能够通过另一端卡盘部卡紧两个电线的另一端,并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关于两个电线的设定的操作。
根据在(4)中描述的本发明,该绞合线制造方法是适于使用包括线长差吸收部等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制造绞合线的方法。从而,虽然两个电线存在该两个电线中的一个比另一个长的尺寸公差内的差异(线长差),但是实现了能够通过线长差吸收部吸收该差异的效果。如在本发明中,如果能够吸收线长差,则实现了能够使在绞合线形成绞合部的状态稳定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线长差吸收部布置在与绞合线的末端未绞合部对应的位置处,所以在形成绞合部时不引起阻碍。结果,实现了能够进一步稳定形成绞合部的状态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使形成绞合部的状态稳定,所以实现了能够无需进行线间间隙和特性阻抗的测量等即保证质量的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现了能够提供具有高的绞合线的可靠性并且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的绞合线制造方法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图示出其中不存在线长差的状态的绞合线的视图;
图2B是图示出其中存在线长差的状态的绞合线的视图;
图3A是图示出其中不存在线长差的状态的两个电线的视图;
图3B是图示出其中存在线长差的状态的两个电线的视图;
图4是图1中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的下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电线升降单元的放大图;
图7是图5的电线绞合单元的放大图;
图8是图1的电线升降单元中的传感器和遮光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8的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10是一端卡盘部和另一端卡盘部的放大图;
图11是与图1的电线升降单元的操作有关的说明图;
图12A和12B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在长绞合线的情况下)中的电线的中间的悬挂过程有关的说明图;
图13A和13B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电线的一端的卡紧过程和第一电线吊起过程有关的说明图;
图14A和14B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第二电线吊起过程、电线的另一端的卡紧过程和张力附加过程有关的说明图;
图15A和15B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电线绞合过程(另一端侧的绞合)有关的说明图;
图16A和16B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电线绞合过程(朝着中间未绞合部的绞合)有关的说明图;
图17A和17B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电线绞合过程(一端侧的绞合)有关的说明图;
图18A和18B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绕带(taping)过程和移除过程有关的说明图;
图19A和19B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在短绞合线的情况下)中的电线的中间的悬挂过程有关的说明图;
图20A至20C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电线的一端的卡紧过程、第三电线吊起过程、电线的另一端的卡紧过程和张力附加过程有关的说明图;
图21A至21C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电线绞合过程(另一端侧的绞合和中间未绞合部的移动)有关的说明图;
图22A至22C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电线绞合过程(朝着中间未绞合部的绞合和一端侧的绞合)有关的说明图;
图23A和23B是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的绕带过程和移除过程有关的说明图;
图24是与电线的另一端的卡紧过程(其中存在线长差的状态)有关的说明图;
图25是与张力附加过程(其中存在线长差的状态)有关的说明图;
图26是与电线绞合过程(其中存在线长差的状态)有关的说明图;
图27是变为另一个实例的一端卡盘部的放大图;
图28A是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实例的其中两个电线并列的状态有关的说明图;
图28B是图示出绞合线的说明图;以及
图29是与其中在两个电线处产生线长差的状态的传统实例的说明有关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绞合线制造装置是用于通过绞合两个电线而制造具有绞合部和末端未绞合部的绞合线的装置,所述末端未绞合部各自与该绞合部的对应一侧连续,所述绞合线制造装置包括:电线绞合单元,该电线绞合单元具有线长差吸收部;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线绞合单元;和张力附加部,该张力附加部用于对两个电线附加张力。线长差吸收部形成在位于与绞合线的末端未绞合部的位置对应的部位,并且吸收两个电线产生的线长差。同时,绞合线制造方法是包括在绞合之前利用线长差吸收部进行吸收线长差的过程的方法。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的立体图。图2A和2B是图示出绞合线的视图,并且图3A和3B是图示出两个电线的视图。图4是图1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的下部的放大图,并且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5的电线升降单元的放大图,并且图7是图5的电线绞合单元的放大图。图8是图1的电线升降单元中的传感器和遮光部的放大图,并且图9是图8的传感器的立体图。图10是一端卡盘部和另一端卡盘部的放大图,并且图11是与图1的电线升降单元的操作有关的说明图。
图12A至18B是关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在长绞合线的情况下)的各个过程的说明图,并且图19A至23B是关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在短绞合线的情况下)的各个过程的说明图。图24至26是关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方法(在具有线长差的绞合线的情况下)的各个过程的说明图,并且图27是变为另一个实例的一端卡盘部的放大图。
绞合线制造装置1的构造
在图1中,绞合线制造装置1是用于制造绞合线102(参见图2A和2B)的装置,并且包括:电线升降单元2、电线绞合单元3、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控制器4、和用于将这些单元安装在装置的规定位置处的框架5。绞合线制造装置1还包括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线长差吸收部66、张力附加部12等。在下文中,将描述各个构造。
绞合线102和两个电线101
在图2A、2B、3A和3B中,绞合线102具有与图28A和28B的绞合线102(现有技术的一个实例)相同的构造,并且通过绞合两个电线101来制造。
在绞合线102和两个电线101中,参考标号103表示一端,参考标号104表示另一端,参考标号105表示中间,参考标号107表示绞合部,参考标号108表示端子件,参考标号110表示靠近一端的末端未绞合部,参考标号111表示靠近另一端的末端未绞合部,并且参考标号TP表示绕带。虽然将参考其它附图描述,但是在制造过程中产生U转部106(参见图12A和12B)和中间未绞合部109(参见图16A和16B)。
在图2A、2B、3A和3B中,图示出了在绞合线102和两个电线101中产生和不产生尺寸公差内的差异的情况。换句话说,图示出了一个电线101具有这样的线长差从而比另一个电线101长ΔL和不具有线长差的情况。线长差ΔL在另一端104侧处产生,但是这是一个实例。即,线长差ΔL可以在一端103侧产生,或者在一端103和另一端104两侧产生(根据尺寸公差适当地设定)。
在本发明中,即使当在两个电线101中存在关于绞合线102的制造的尺寸公差内的差异(线长差ΔL)时,将长的电线101设计成在绞合部107的位置并不处于稍微松散的状态。该设计是本发明的特征,并且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理解。
电线升降单元2
在图1、4、5和6中,电线升降单元2被设置为用于吊起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和3B)并且在制造绞合线102(参见图2A、2B、18A和18B)之后进行降低的单元。该电线升降单元2包括:升降部6,该升降部6用作用于吊起两个电线101的部分;升降引导部7,该升降引导部7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引导升降部6;和高/低速升降单元8,该高/低速升降单元8用于以高速或低速升降升降部6。
升降部6
在图5和6中,升降部6包括:主体9、设置于主体9的电线悬挂部10以及同样地设置于主体9的电线按压部11和张力附加部12。另外,本实施例的升降部6包括设置于主体9的一对可选卡盘部13和一对电线保护部14。
升降部的主体9
在图5中,本实施例的主体9由上下两个部件构成。具体地,主体9由上主体15和下主体16构成。上主体15和下主体16经由张力附加部12连结。下面将描述张力附加部12,但是其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弹性的部件。张力附加部12是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部分,并且设置成对两个电线101附加张力(和张紧力)。
上主体15和下主体16形成为使得下主体16通过高/低速升降单元8(将在下面描述)升高和降低,并且上主体15伴随着升高/降低通过升降引导部7(将在下面描述)在上下方向上被引导。
上主体15
在图6中,上主体15具有前壁17、左壁18、右壁19和后壁20,并且形成为大致筒状。电线悬挂部10和电线按压部11设置于前壁17的前表面。前壁17形成为其右侧在向右方向上进一步延伸的不对称形状。向下突出的带板状部分形成在向右延伸的部分处。一对可选卡盘部13中的右可选卡盘部和一对电线保护部14中的右电线保护部设置在带板状部处。
左壁18和右壁19以规定间隔固定于前壁17的后表面。遮光片32(将在下面描述)设置于左壁18的下方。遮光片32安置成对应于一对传感器33(将在下面描述)的位置。遮光片32和传感器33设置为高/低速升降单元8(将在下面描述)的一个构造,以检测当吊起两个电线101时(参见图14A和14B)的张力施加状态。
后壁20固定于左壁18和右壁19。插入到升降引导部7(将在下面描述)的引导凹部25内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受引导的引导凸部21设置于该后壁20。引导凸部21以凸状部分形成。
电线悬挂部10
在图6、12A和12B中,电线悬挂部10形成为用于悬挂形成在两个电线101的中间105中的各个U转部106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电线悬挂部10形成为圆辊状,并且形成为能够旋转。凹部22形成在该电线悬挂部10的周围。凹部22形成为用于使U转部106难以脱落的部分。
电线按压部11
在图6中,电线按压部11设置为用于在U转部106(参见图12A和12B)在电线悬挂部10的凹部22处不互相交叉地悬挂之后从上方按压各个U转部106的部分或者覆盖凹部22的部分。电线按压部11设置为用于在吊起期间防止电线的脱落和松散的部分。
下主体16
在图5和6中,下主体16形成为平板状。下主体16的左上部连结到高/低速升降单元8(将在下面描述)的连结臂29。下主体16形成为能够通过连结臂29升高和降低。下主体16在上下方向上沿着升降引导部7(将在下面描述)被引导。载置部23、遮光部31(将在下面描述)、一对可选卡盘部13中的左可选卡盘部和一对电线防护部14中的左电线防护部设置于该下主体16。遮光部31安置在与传感器30(将在下面描述)对应的位置。遮光部31和传感器30设置为高/低速升降单元8(将在下面描述)的一个构造。
载置部23
在图5中,载置部23形成为横向长并且向前突出的片状部。载置部23形成为能够将张力附加部12的下端侧载置和固定于其上表面。
张力附加部12
在图5和6中,张力附加部12是具有当施加载荷时向下收缩的弹簧的部件,并且形成为使得其下端侧固定于载置部23并且其上端能够组装于上主体15。如上所述,张力附加部12是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部分,并且设置为能够将在向下收缩时产生的“恢复力”施加于两个电线101的部分。
一对可选卡盘部
在图5和6中,当绞合两个图中未示出的短电线时,使用一对可选卡盘部13。一对可选卡盘部13形成为能够卡紧短电线的上端的部分。一对可选卡盘部13安置在电线绞合单元3(将在下面描述)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卡盘部42和43的正上方的位置。一对可选卡盘部13布置在能够将短电线笔直吊起到上侧的位置(不处于U转状态)。
如果存在不要求短电线的绞合的装置,则可以不设置一对可选卡盘部13(也可以不设置将在下面描述的一对电线防护部14)。
一对电线防护部14
在图5和6中,一对电线防护部14设置成:当制造绞合线102(参见图2A和2B)时,两个电线101(参见图12A至18B)不与一对可选卡盘部13接触。
升降引导部7
在图1和4至8中,升降引导部7是在上下方向上直线延伸的杆状部件,并且在其下端侧处形成有用于框架5的固定部。升降引导部7形成为具有等于或大于所制造的绞合线102(参见图2A、2B、18A和18B)的全长的至少一半的高度尺寸。升降引导部7形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引导(升高或降低)上主体15。具体地,升降引导部7形成为具有凹状(槽状)的引导凹部25的形状。引导凹部25安置且形成于升降引导部7的前表面。
传感器30(将在下面描述)设置于升降引导部7的右表面。传感器30适于检测升降部6的升高位置和降低位置,并且以规定间隔布置在多个位置。
高/低速升降单元8
在图1和4至6中,如上所述,高/低速升降单元8设置于绞合线制造装置1,从而以高速或低速升高/降低升降部6。关于绞合线制造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低速升降单元8,从而并非被构造成仅吊起两个电线101(参见图12A、12B、18A和18B)。高/低速升降单元8由控制器4(将在下面描述)控制。
本实施例的高/低速升降单元8构造成能够使用气缸而升高和降低(不限于此。例如,高/低速升降单元8可以构造成通过电机等而升高和降低。在本实施例中,高/低速升降单元8的目的是不需要成本)。具体地,高/低速升降单元8包括:升降气缸27、用于将空气供给到该升降气缸27的空气供给装置28、插置于升降气缸27与升降部6之间的连结臂29、设置在升降引导部7的多个位置的传感器30、设置于升降部6的遮光部31、设置于升降部6的遮光片32、和设置于连结臂29的传感器33。
升降气缸27
在图1和4至6中,升降气缸27是公知的气缸,并且采用了具有制造绞合线102(参见图12A、12B、18A和18B)所需的长度的气缸。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气缸27采用了长气缸,并且布置成在上下方向上与升降引导部7平行延伸的状态。
空气供给装置28
在图1和4中,空气供给装置28例如布置在固定于框架5的箱34中。例如,空气供给装置28构造成具有图11所示的多个部分。
在图11中,具体地,空气供给装置28具有用于产生“源压力”的源压力产生部28a、连接于源压力产生部28a并且用作“高压气体调节器”的高压气体调节部28b、连接于源压力产生部28a并且用作“低压气体调节器”的低压气体调节部28c、连接于高压气体调节部28b和低压气体调节部28c并且用作“气压切换电磁阀”的气压切换电磁阀部28d、和连接于气压切换电磁阀部28d并且用作“升高/降低切换电磁阀”的升高/降低切换电磁阀部28e。即,空气供给装置28能够构造成利用高压气体或低压气体来升高/降低升降气缸27。
作为一个实例,用于供给电力的电源35、控制器4的主体52(将在下面描述)等也布置在如上所述的空气供给装置28布置在其中的箱34中。
连结臂29
在图5和6中,连结臂29是L状的带板部件,并且其一端固定于升降气缸27的伸缩部分。连结臂29的另一端固定于升降部6的下主体16。该连结臂29形成为能够随着升降气缸27的伸长和收缩(上下移动)升高/降低下主体16。
当下主体16升高和降低时,上主体15也升高和降低,并且因此,设置于上主体15的电线悬挂部10也升高和降低。由于电线悬挂部10是用于悬挂在两个电线101(参见图12A和12B)处所产生的U转部106(参见图12A和12B)的部分,所以当连结臂29升高时,吊起两个电线101。
传感器30
在图1中,传感器30以规定间隔设置在升降引导部7的右表面的多个位置。这些传感器30设置成检测升降部6的位置。
在图8和9中,经由信号线36连接于控制器4(参见图4)(将在下面描述)的传感器主体37设置于各个传感器30。发光的发光部38和从发光部38接受光的受光部39设置于传感器主体37。供遮光部31穿过的空间40形成于发光部38与受光部39之间。采用公知的感光器作为本实施例的传感器30。
遮光部31
在图6和8中,像传感器30一样,遮光部31设置成检测升降部6的位置。遮光部31形成为能够阻挡来自传感器30中的发光部38的光的板状部。遮光部31安置成当升降部6升高和降低时穿过传感器主体37的空间40。
遮光片32
在图6中,遮光片32设置在升降部6中的上主体15的左壁18的下方。遮光片32设置成检测通过张力附加部12弹性偏置的上主体15的位置。当遮光片32位于一对上下传感器33之间时,判定在本实施例中将充足的张力施加于两个电线101(参见图12A、12B、18A和18B)。
传感器33
在图6中,传感器33经由安装部41布置于连结臂29。传感器33以规定间隔在上下方向上布置成一对。发光的发光部和从发光部接受光的受光部设置于一对传感器33中的各个传感器。供遮光片32穿过的空间形成在各个传感器33中。采用公知的感光器作为本实施例的传感器33。
电线绞合单元3
在图1、4和5中,电线绞合单元3设置成与电线升降单元2平行地布置,并且卡紧和绞合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3B、12A至18B)。该电线绞合单元3包括一端卡盘部42、另一端卡盘部43、相同方向旋转部(卡盘旋转部)44、和卡盘上下位置改变单元45。
一端卡盘部42和另一端卡盘部43
在图5和7中,一端卡盘部42构造成能够可移除地卡紧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3B以及12A至18B)的一端103。同样地,另一端卡盘部43也构造成能够可移除地卡紧两个电线101的另一端104。一端卡盘部42和另一端卡盘部43具有如图所示的相似的构造和结构。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部分的线长差吸收部66设置于另一端卡盘部43(不限于此。即,二者具有相同的构造和结构,如图27所示)。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0详细描述一端卡盘部42和另一端卡盘部43。
一端卡盘部42的细节
在图10中,一端卡盘部42包括基部61、端子接触部62、卡盘主体63、块状部64和绞合防止部65。如上所述,具有这种构造的一端卡盘部42被构造成卡紧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和3B)的一端103,并且能够在绞合之后形成绞合线102(参见图2A和2B)的一端侧的末端未绞合部110。
基部61具有一端安装于相同方向旋转部44(参见图7)的旋转轴47的第一基部61a和连接于第一基部61a的另一端的第二基部61b,并且整个基部61形成为如图所示的L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部61b和第一基部61a形成为长的和短的带板状。
端子接触部62形成为使(能够使)设置于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和3B)的端子件108的末端在相同位置处产生接触。即,端子接触部62形成为定位部。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端子接触部62使旋转轴47(将在下面描述)的末端面从第一基部61a露出,所以端子接触部62与该末端面一起形成。
卡盘主体63是用于实际卡紧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和3B)的一端103的部分,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为能够通过捏夹而可移除地保持两个电线101。卡盘主体63形成为即使在将在下面描述的张力(张紧力)施加于两个电线101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保持。卡盘主体63的构造和结构不限于在这里图示出的构造和结构。例如,卡盘主体63可以具有组合了公知的肘节夹具等的构造。
例如,块状部64形成为如图所示的立方体形状(该形状是一个示例)。块状部64形成在如下部位:其后侧固定且一体化到第二基部61b的上端位置。绞合防止部65设置在块状部64的前表面侧。
绞合防止部65经由块状部64布置在第二基部61b的上端位置。绞合防止部65布置成对应于绞合线102(参见图2A和2B)中的绞合部107与一端侧的末端未绞合部110之间的边界位置。作为本实施例的绞合防止部65,采用了并排布置的一对销。一对销以插入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和3B)的间隔布置。绞合防止部65不限于本实施例,并且可以直接布置于第二基部61b。
另一端卡盘部43的细节
在图10中,另一端卡盘部43包括基部61、端子接触部62、卡盘主体63和线长差吸收部66。具有这种构造的另一端卡盘部43被构造成卡紧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3B和24)的另一端104,并且能够在绞合之后形成绞合线102(参见图2A和2B)的另一端侧的末端未绞合部111。
基部61、端子接触部62和卡盘主体63采用与一端卡盘部42相同的方式。在另一端卡盘部43中,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3B和24)的另一端104相对于卡盘主体63卡紧。
另一端卡盘部43的线长差吸收部66
在图10和24中,线长差吸收部66是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部分,并且包括块状部64、块旋转轴部67、绞合防止部65和电线间插入部68。
块状部64形成为与一端卡盘部42中相同的立方体形状(该形状是一个实例)。在另一端卡盘部43中,该块状部64安装成如下所述的可移动状态,而并非一体地固定于第二基部61b。绞合防止部65在块状部64的前表面侧设置在与一端卡盘部42相同的位置。
块旋转轴部67是用于使得电线间插入部68(将在下面描述)能够在与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3B和2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部分,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使得块状部64能够在图中的箭头方向上移动的部位(换句话说,形成在使得能够在旋转方向上移动摆动的部位)。当力作用于电线间插入部68(将在下面描述)时,产生块状部64的移动。
电线间插入部68形成为插入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3B和24)的电线之间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电线间插入部68形成为具有圆形截面的销状。该电线间插入部68形成为能够根据两个电线101中的线长差ΔL的吸收来改变销的直径的可替换部。电线间插入部68设置成从块状部64的表面的下端位置突出。
电线间插入部68和绞合防止部65设置于块状部64,从而自然地变为能够在图中的箭头方向上移动的部分。
另一端卡盘部43的绞合防止部65布置成对应于绞合线102(参见图2A和2B)中的绞合部107与另一端侧的末端未绞合部111之间的边界位置。作为本实施例的绞合防止部65,采用了并排布置的一对销。一对销以插入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3B和24)的间隔布置。绞合防止部65不限于本实施例,并且可以直接布置于第二基部61b。
相同方向旋转部(卡盘旋转部)44
在图5和7中,相同方向旋转部44被构造成能够使一端卡盘部42和另一端卡盘部43在不同时间在相同方向上旋转。不同时间是指诸如首先旋转和停止另一端卡盘部43并且转而旋转一端卡盘部42这样的旋转是不同步的。相同方向旋转部44包括由控制器4(将在下面描述)控制的一对电机46、通过一对电机46旋转的一对旋转轴47以及用于固定一对电机46的一对电机固定部48。在本实施例中,关于一对电机固定部48,左侧的电机固定部被固定为静止状态,并且右侧的电机固定部被固定为能够使用卡盘上下位置改变单元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卡盘上下位置改变单元45
在图5和7中,卡盘上下位置改变单元45被构造成能够改变一端卡盘部42和另一端卡盘部4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假设采用其中右侧的电机46向下移动从而在上下方向上改变两个位置的结构。当更具体地描述该构造和结构时,卡盘上下位置改变单元45包括:下降用气缸49、用于将空气供给到下降用气缸49的空气供给装置5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滑动轨道51以及设置于右侧的电机固定部48且由滑动轨道51引导的引导凸部(省略参考标号)。作为一个实例,将空气供给装置50布置在箱34中。滑动轨道51固定于框架5。卡盘上下位置改变单元45由控制器4(将在下面描述)控制。
控制器4
在图1和4中,控制器4设置成控制电线升降单元2和电线绞合单元3的操作。作为一个实例,控制器4包括布置在箱34中的主体52和固定于例如框架5的右侧并且由工人操作的操作部53。主体52包括公知的PLC等。操作部53由例如触摸面板构成。制造绞合线102(参见图2A、2B、18A和18B)所需的各种数据存储在主体52的存储部中。作为操作部53,只要能够输入数值,则可以采用任意部分。
长绞合线102(无线长差)的制造方法
在如上所述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中采用的制造过程包括:悬挂电线的中间的过程、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第一电线吊起过程、第二电线吊起过程、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张力附加过程、线长差吸收过程、电线绞合过程、绕带过程以及移除过程(其中,这些过程是示例。原因在于:过程与在短绞合线102(将在下面描述)的制造方法中提供的过程有所不同)。
在如上所述的制造过程中,以电线绞合过程为基准,比电线绞合过程早的过程变为所描述的在前过程。比电线绞合过程晚的过程变为在后过程。
下面的参考图12A至18B的描述是其中在两个电线101(参见图3A和3B)处不产生线长差ΔL的情况的实例,从而是指好像不进行线长差吸收过程的制造。下面将描述线长差吸收过程(参见图24至26)。
将参考图12A至18B(根据需要也参考图1至11)描述当不存在线长差时的各个过程。这里,通过工人对操作部53的操作来操作装置,并且将省略操作的详情。
悬挂电线的中间的过程
在图12A和12B所示的悬挂电线的中间的过程中,进行将两个长电线101从例如工人周围的零件架(电线存储架)取出的操作和将两个电线101的U转部106悬挂于电线悬挂部10的操作。
在电线悬挂部10上的悬挂操作中,由于两个电线101是长的,所以不是在两个电线101的中间形成U转部106,而是在一端103附近以U状弯曲和形成U转部106。
将两个电线101悬挂于电线悬挂部10,使得U转部106不互相交叉(在上下方向上不互相重叠)。这是因为,当U转部106变为交叉状态(其中电线交叉的状态)时,绞合期间绞合间距(电线间距)改变。
在将U转部106悬挂于电线悬挂部10之后,进行利用电线按压部11按压U转部106的操作(电线按压部11具有铰接部,并且将电线按压部11的状态从L状向下转并且转为水平。从而,能够从上方按压U转部106)。
图12A和12B中的纸面的纵向上的中心线表示当电线悬挂部10升高(吊起)或降低时的轴,并且示意性地示出升降引导部7。除此之外,纸面的横向上的中心线表示对应于在下面的描述中使用的“第一规定位置”和“第二规定位置”(期望的吊起高度的位置)的位置。将在下面的过程中描述这些位置。除了这些位置之外,将图12A和12B所示的电线悬挂部10的位置定义为本实施例中的“初始位置”。
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
在图13A所示的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中,进行利用一端卡盘部42卡紧两个电线101的一端103的操作。虽然将会在下面的描述中理解,但是与一端卡盘部42对应的范围,特别是变为电线卡紧位置附近的范围,成为不进行绞合(将在下面描述)的范围。
第一电线吊起过程
在图13A和13B所示的第一电线吊起过程中,操作高/低速升降单元8,以将电线悬挂部10的位置从“初始位置”立刻升高到初始位置上方的“第一规定位置”(在长电线101的情况下,当缓慢地升高电线悬挂部时,要求大量的时间。从而,在短时间内,即,以高速升高电线悬挂部,并从而缩短了时间)。关于高速的升高,通过控制器的主体52的控制(指令)将气压切换电磁阀部28d设定为高气压。将升高/降低切换电磁阀部28e设定为升高。通过这些部分开始电线悬挂部10的升高。即,开始两个电线101的吊起。
在第一电线吊起过程中,随着电线悬挂部10的升高,U转部106的位置改变。当工人进行将手从U转部106置于左侧的电线部分(靠近另一端104的电线部分)时,能够抑制与升高相关的两个电线101的摇摆(flapping)。
当电线悬挂部10到达“第一规定位置”时,电线悬挂部10升高到靠近(刚好在之前)期望吊起高度(“第一规定位置”是靠近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规定位置还是位于升降引导部7的大致中央的传感器30的位置)。
第二电线吊起过程
在图13B和14A所示的第二电线吊起过程中,操作高/低速升降单元8以将电线悬挂部10的位置从“第一规定位置”缓慢地升高到稍微位于第一规定位置上方的“第二规定位置”(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电线悬挂部以低速缓慢地升高,目的在于防止突然施加张紧力)。关于低速的升高,当对应的传感器30布置成对应于“第一规定位置”并且遮光部31穿过该传感器30时,信号发送到控制器的主体52。当通过控制器的主体52的控制(指令)将气压切换电磁阀部28d切换为低气压时,开始电线悬挂部10的低速的升高。即,将升高切换为以直至“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的剩余微小量进行两个电线101的吊起。
在图14A中,当电线悬挂部10到达“第二规定位置”时,电线悬挂部10升高到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当信号从传感器30发送到“第一规定位置”的控制器的主体52时,在控制器的主体52处操作计时器,电线悬挂部10缓慢地升高规定时间(几秒),并且然后采用其中电线悬挂部10精确地停止在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处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是一个实例)。
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
在图14B所示的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中,进行利用另一端卡盘部43卡紧两个电线101的另一端104的操作。此时,两个电线101的另一端104变为如图24所示的状态。即,两个端子件108通过端子接触部62安置在相同位置处,并且两个电线101变为它们被卷入(tucked)和保持在两个端子件108的附近的卡盘主体63中的状态。两个电线101变为它们卡在绞合防止部65(并排布置的一对销)之间的状态,并且电线间插入部68变为其卡在两个电线101中的电线之间的状态。
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可以被构造成在前述的第一和第二电线吊起过程之前进行。
如上所述的两个端子件108的定位也在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中进行。
张力附加过程
在图14B中,当电线悬挂部10的位置升高到“第二规定位置(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时,由于张力附加部12的向下收缩而产生的“恢复力”在此时施加于两个电线101。即,施加额外的张力。
在本实施例中,张力附加过程是自动附加张力的过程。
电线绞合过程
在图15A所示的电线绞合过程中,依次进行下面的第一至第六过程。
首先,在第一过程中,使另一端卡盘部43通过左侧的相同方向旋转部44在例如箭头方向上旋转。接着,在第二过程中,如图15B所示,使另一端卡盘部43在以上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旋转仅几秒(进行所谓的解绞合)。通过这两个过程,绞合部107形成在电线悬挂部10的左侧。接着,在第三过程中,操作卡盘上下位置改变单元45在向下方向上稍微改变电线悬挂部10和一端卡盘部42的位置,如图16A所示。此时,U转部106在电线悬挂部10上的悬挂位置偏移。换句话说,由于与电线悬挂部10接触而不产生绞合的中间的未绞合部109的位置在顺时针方向上偏移。
接着,在第四过程中,如图16B所示,一端卡盘部42通过右侧的相同方向旋转部44在箭头方向上旋转。接着,在第五过程中,如图17A所示,使一端卡盘部42在以上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旋转仅几秒(进行所谓的解绞合)。通过这两个过程,绞合部107还形成在电线悬挂部10的右侧。最终,在第六过程中,恢复在向下方向上改变的电线悬挂部10和一端卡盘部42的位置。由于该过程,绞合部107以一致的长度安置在电线悬挂部10的两侧。
绕带过程
在图18A中,在该过程中进行用于绕带TP的操作。通过将带54缠绕在一端卡盘部42和另一端卡盘部43周围的绞合部107的端部处而进行该绕带TP。进行绕带TP以防止磨损。
移除过程
在图18B所示的移除过程中,操作高/低速升降单元8以使电线悬挂部10的位置从“第二规定位置(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返回“初始位置”。还进行将绞合线102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4从一端卡盘部42和另一端卡盘部43移除的操作。通过绞合线102的移除而完成连续的制造。
在以上描述中,以“悬挂电线的中间的过程”、“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和“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的顺序进行制造。然而,例如,顺序可以是“悬挂电线的中间的过程”、“第一电线吊起过程”、“第二电线吊起过程”、“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和“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的顺序。在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的描述中也稍微给出了该顺序,但是其可以是“悬挂电线的中间的过程”、“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和“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第一电线吊起过程”和“第二电线吊起过程”的顺序。
短绞合线102(无线长差)的制造方法
接着,将描述短绞合线102的制造方法(制造过程)。这里,制造过程包括悬挂电线的中间的过程、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电线吊起过程(第三电线吊起过程)、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张力附加过程、电线绞合过程、绕带过程以及移除过程。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9A至23B(根据需要也参考图1至11)描述这些过程。
悬挂电线的中间的过程
在图19A和19B所示的悬挂电线的中间的过程中,进行将两个短电线101从例如工人周围的零件架(电线存储架)取出的操作和将两个电线101的U转部106悬挂于电线悬挂部10的操作。
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
在图20A所示的卡紧电线的一端的过程中,进行利用一端卡盘部42卡紧两个电线101的一端103的操作。
电线吊起过程(第三电线吊起过程)
在图20B所示的第三电线吊起过程中,操作高/低速升降单元8以使电线悬挂部10的位置以低速从“初始位置”升高到初始位置稍微上方的“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关于低速的升高,以短电线101为基准通过控制器的主体52的控制(指令)将气压切换电磁阀部28d设定为低气压。将升高/降低切换电磁阀部28e设定为升高。当存在例如工人的按钮操作时,通过这些部分开始电线悬挂部10的缓慢升高。即,开始两个电线101的吊起。
这里,关于电线吊起过程,设定为“第三”是因为在前述的长绞合线102的制造方法中使用了“第一”和“第二”,并且存在互相区分以不同地操作的需要。
如下操作短绞合线102的制造方法,而不使用设置于升降引导部7的传感器30。即,当存在例如工人的按钮操作时,其信号发送到控制器的主体52,并且计时器工作。在电线悬挂部10缓慢地升高预定时间(几秒)之后,操作电线悬挂部10精确地停止在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
在控制器的主体52中,诸如电线101的长度(线长)和升高距离、计时器时间等这样的数据以多种形式预先存储在时间表中。在制造短绞合线102的情况下,根据电线101的长度确定计时器时间,并且将低压的空气以该计时器时间供给到升降气缸27。当电线悬挂部10缓慢地升高并且在确定的时间停止时,电线悬挂部10精确地靠近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
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
在图20C所示的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中,进行利用另一端卡盘部43卡紧两个电线101的另一端104的操作(电线卡紧的状态参见图24)。
张力附加过程
在图20C中,当电线悬挂部10的位置升高到“规定位置”(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时,由于张力附加部12的向下收缩而产生的“恢复力”在此时施加于两个电线101。即,施加额外的张力。
电线绞合过程
在图21A所示的电线绞合过程中,依次进行下面的第一至第六过程。
首先,在第一过程中,使另一端卡盘部43通过左侧的相同方向旋转部44在例如箭头方向上旋转。接着,在第二过程中,如图21B所示,使另一端卡盘部43在以上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旋转仅几秒,并且进行解绞合。通过这两个过程,在电线悬挂部10的左侧形成绞合部107。接着,在第三过程中,操作卡盘上下位置改变单元45在向下方向上稍微改变电线悬挂部10和一端卡盘部42的位置,如图21C所示。此时,U转部106在电线悬挂部10上的悬挂位置偏移。换句话说,未绞合部109的位置在顺时针方向上偏移。
接着,在第四过程中,如图22A所示,一端卡盘部42通过右侧的相同方向旋转部44在箭头方向上旋转。接着,在第五过程中,如图22B所示,使一端卡盘部42在以上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旋转仅几秒,并且进行解绞合。通过这两个过程,在电线悬挂部10的右侧也形成绞合部107。最终,在第六过程中,恢复在向下方向上改变的电线悬挂部10和一端卡盘部42的位置,如图22C所示。由于该过程,绞合部107以一致的长度安置在电线悬挂部10的两侧。
绕带过程
在图23A所示的过程中,进行用于绕带TP的操作。绕带TP形成在一端卡盘部42和另一端卡盘部43周围的绞合部107的端部处。进行绕带TP以防止磨损。
移除过程
在图23B所示的移除过程中,操作高/低速升降单元8以使电线悬挂部10的位置从“规定位置”(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返回“初始位置”。还进行将绞合线102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4从一端卡盘部42和另一端卡盘部43移除的操作。通过绞合线102的移除而完成连续的制造。
绞合线102(具有线长差)的制造方法
接着,将描述其中制造了长或短的绞合线102或在两个电线101处产生线长差ΔL(参见图3A和3B)的方法(制造过程)。这里,该方法与参考图12A至23B的前述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线长差吸收过程起作用。
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
在图24所示的卡紧电线的另一端的过程中,进行利用另一端卡盘部43卡紧两个电线101的另一端104的操作。此时,两个电线101的另一端104变为如图所示的状态。即,两个端子件108通过端子接触部62安置在相同位置,并且两个电线101变为它们被卷入和保持在两个端子件108附近的卡盘主体63中的状态。两个电线101变为它们卡在绞合防止部65(并排布置的一对销)之间的状态,并且电线间插入部68变为卡在两个电线101中的电线之间的状态。
张力附加过程
在图25所示的张力附加过程中,自动将张力附加到两个电线101的另一端104。具体地,当电线悬挂部10的位置升高到“第二规定位置(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参见图14B)时,张力附加部12(参见图5)此时向下收缩,并从而张力附加部12的“恢复力”自动施加(自然施加)到两个电线101。
线长差吸收过程
在图25所示的线长差吸收过程中,自动吸收在两个电线101处产生的线长差ΔL(参见图3A和3B)。具体地,当张力附加部12的“恢复力”施加于两个电线101时,短电线101由于线长差ΔL而变为如图所示的直线延伸的状态。此时,短电线101按压电线间插入部68,并从而长电线101伴随着电线间插入部68的移动而变为以大致“<”状在卡盘主体63与绞合防止部65之间弯曲的状态。由于形成了大致“<”状的弯曲部,所以长电线101变为在绞合防止部65的上方的位置直线延伸的状态。因此,在线长差吸收过程中,自动吸收(自然吸收)线长差ΔL。
当吸收线长差ΔL时,随后的绞合部107(参见图26)的形成自然具有可靠性(由于绞合部107并非以不均匀状态形成,所以其具有可靠性。换句话说,由于绞合间距的精度不降低,所以绞合部具有可靠性)。
如图27所示,线长差吸收部66还设置于一端卡盘部42,从而在线长差吸收部的两端侧处进行线长差吸收过程。在该情况下,线长差ΔL的吸收自然地改变。
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的效果
如以上参考图1至图27所描述地,根据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虽然在两个电线101处存在两个电线101中的一个比另一个长的尺寸公差内的差异(线长差ΔL),但是能够在通过线长差吸收部66等吸收该差异的同时制造绞合线102。
如在本发明中,如果能够吸收线长差ΔL,则能够使在绞合线102处形成绞合部107的状态稳定。
根据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由于线长差吸收部66布置在与靠近绞合线102的另一端的末端未绞合部111对应的位置,所以在形成绞合部107时不引起阻碍。结果,能够进一步使形成绞合部107的状态稳定。
如从以上能够看到地,根据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使形成绞合部107的状态稳定,从而能够在不进行线间间隙和特性阻抗的测量等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因此,实现了能够提供具有高的绞合线102的可靠性并且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的效果。
另外,根据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该装置和方法变为具有确保制造绞合线102所需的空间是在上下方向上而不是在传统实例中的水平方向上的构造和结构的装置和方法,从而与传统实例相比,能够显著地缩短装置的全长。
根据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该装置和方法变为具有将两个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安置于互相靠近的位置并且制造它们的构造和结构的装置和方法。从而,完成的绞合线102的端部的位置互相靠近,并且不需要像在传统实例中一样地走行到端部的位置。结果,能够显著地降低工人的负担。
此外,根据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该装置和方法变为具有能够改变吊起两个电线101时的速度的构造和结构的装置和方法。从而,例如,当制造长绞合线102时,如果在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之前将速度设定为低速,或者如果在从初始位置到期望吊起高度的位置将速度设定为低速,则大的张紧力不会突然地施加于两个电线101。结果,能够防止诸如损坏这样的麻烦。
因此,如从以上能看到的,根据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效果:能够提供能够促进安装空间等的减小和操作性的提高并且防止大的张紧力施加于两个电线101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该装置和方法变为具有悬挂和吊起在两个电线101的中间形成的U转部106的构造和结构的装置和方法。从而,绞合线102的完成状态能够是向上U转的状态。结果,装置的高度变为一半,并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安装空间。
在以上描述中,将大致位于升降引导部7的中间的传感器30(参见图1,对应于参考标号30a)设定为“第一规定位置”。此外,当需要制造长绞合线102时,可以将例如最上方的传感器30(对应于参考标号30b)的位置设定为“第一规定位置”。从而,虽然未特别示出,但是能够同样地制造长绞合线102。
虽然已经省略了详细描述,但是当制造短绞合线102时,两个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可以例如通过一端卡盘部42和右侧的可选卡盘部13卡紧,并且然后可以旋转一端卡盘部42以进行绞合。当在两个电线101处产生线长差ΔL(参见图3A和3B)时,可以使用另一端卡盘部43。
自然,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
还能够将如在本发明中的线长差ΔL的吸收应用于如在传统实例中的横长型的制造装置。

Claims (4)

1.一种用于通过绞合两个电线而制造具有绞合部和末端未绞合部的绞合线的绞合线制造装置,所述末端未绞合部各自与所述绞合部的相应一侧连续,所述绞合线制造装置包括:
电线绞合单元,该电线绞合单元对所述两个电线进行绞合;
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线绞合单元;以及
张力附加部,该张力附加部对所述两个电线附加张力;
其中,所述电线绞合单元包括用于卡紧所述两个电线的一端的一端卡盘部、用于卡紧所述两个电线的另一端的另一端卡盘部以及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使所述一端卡盘部和/或所述另一端卡盘部旋转的卡盘旋转部,
所述另一端卡盘部包括:
基部;
卡盘主体,该卡盘主体设置于所述基部,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两个电线的另一端在规定位置处固定;以及
线长差吸收部,该线长差吸收部用于吸收所述两个电线所产生的线长差,
所述线长差吸收部包括:绞合防止部,该绞合防止部与所述绞合部和所述末端未绞合部之间的边界位置对应地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基部处;和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基部处并且卡在所述两个电线的电线之间的电线间插入部,并且
所述电线间插入部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两个电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部分,并且安置成对应于所述绞合防止部与所述卡盘主体之间的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电线间插入部形成为具有圆形截面的销状,并且形成为通过将所述电线间插入部用具有不同直径的其它电线间插入部替换而匹配所述线长差的吸收量的可替换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另一端卡盘部还包括用于使设置于所述两个电线的端子件的末端在相同位置处互相产生接触的端子接触部。
4.一种用于通过绞合两个电线而制造具有绞合部和末端未绞合部的绞合线的绞合线制造方法,所述末端未绞合部各自与所述绞合部的相应一侧连续,该绞合线制造方法包括:
绞合电线的绞合过程;
进行在所述绞合过程之前的在前过程,该在前过程包括:
利用一端卡盘部卡紧所述两个电线的一端;
利用另一端卡盘部卡紧所述两个电线的另一端;
利用张力附加部对所述两个电线附加张力;和
至少使用所述另一端卡盘部吸收所述两个电线之间的线长差,所述另一端卡盘部包括:基部;卡盘主体,该卡盘主体设置于所述基部,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两个电线的另一端在规定位置处固定;以及线长差吸收部,该线长差吸收部用于吸收所述两个电线所产生的线长差,
所述线长差吸收部包括:绞合防止部,该绞合防止部与所述绞合部和所述末端未绞合部之间的边界位置对应地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基部处;和直接或间接地设置在所述基部处并且卡在所述两个电线的电线之间的电线间插入部,并且所述电线间插入部设置为能够在与所述两个电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部分,并且安置成对应于所述绞合防止部与所述卡盘主体之间的中间位置,
所述线长差吸收过程被构造成:在所述绞合部和所述末端未绞合部之间的边界位置与所述两个电线由所述另一端卡盘部卡紧的位置之间的区域,吸收所述线长差。
CN201810045658.2A 2017-01-17 2018-01-17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335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5620 2017-01-17
JP2017005620A JP6475765B2 (ja) 2017-01-17 2017-01-17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35803A CN108335803A (zh) 2018-07-27
CN108335803B true CN108335803B (zh) 2019-11-01

Family

ID=62841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5658.2A Active CN108335803B (zh) 2017-01-17 2018-01-17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854359B2 (zh)
JP (1) JP6475765B2 (zh)
CN (1) CN1083358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4768B (zh) * 2015-07-22 2022-10-28 美克司株式会社 捆扎机
JP6370851B2 (ja) * 2016-09-20 2018-08-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109088297B (zh) * 2018-08-13 2019-07-23 柳州诚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制造用绞合机
CN109148051A (zh) * 2018-09-05 2019-01-04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笼绞的退扭传动结构
US20200346275A1 (en) * 2019-05-02 2020-11-05 Youn Ho Jung Wire ben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bushing grip
US10946434B2 (en) 2019-07-18 2021-03-16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enter twisting wires
US11309105B2 (en) 2019-07-18 2022-04-19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Apparatus for center twisting wires
CN113942678A (zh) * 2021-10-22 2022-01-18 台山市万力达金属制品科技有限公司 扭扎带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9764Y (zh) * 2008-10-17 2009-08-12 天津豪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电线绞合机
CN103038837A (zh) * 2010-07-26 2013-04-1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和用于通过采用反张力施加装置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
CN104217823A (zh) * 2013-06-03 2014-12-17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电线绞合装置及方法、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及方法
WO2015190583A1 (ja) * 2014-06-13 2015-1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106169338A (zh) * 2015-05-18 2016-11-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绞合线制造装置及绞合线制造方法
CN106169339A (zh) * 2015-05-18 2016-11-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绞合电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电线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139A (en) * 1895-05-14 Machine foe making tension bods
US1947166A (en) * 1931-01-13 1934-02-13 Western Electric Co Strands and method of handling them
US3827465A (en) * 1972-03-20 1974-08-06 Gardner Denver Co Apparatus for forming twisted pairs of conductor wire
CH549688A (de) * 1972-04-11 1974-05-31 Ullmann Martin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seilen.
US3884276A (en) * 1974-05-29 1975-05-20 Am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paired leads having an intermediate twisted portion and untwisted end portions and for applying terminals or the like to the end portions
JPH1050542A (ja) * 1996-06-30 1998-02-20 J C C Eng Kk 絶縁パルストランス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DE19631770C2 (de) * 1996-08-06 1998-08-27 Gluth System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m Verdrillen von mindestens zwei Einzelleitungen
JP3680647B2 (ja) * 1999-07-23 2005-08-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電線製造装置
JP4066753B2 (ja) * 2002-09-12 2008-03-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の撚り合わせ加工装置
JP5154828B2 (ja) 2007-04-26 2013-0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撚り合わせ装置
JP6109841B2 (ja) * 2011-11-11 2017-04-05 シュロニガ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 アーゲー 撚り装置
US9117573B2 (en) * 2013-05-30 2015-08-2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wire cable twisting, wrapping, and t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JP6159481B2 (ja) * 2014-06-13 2017-07-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WO2015190582A1 (ja) * 2014-06-13 2015-1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WO2015194491A1 (ja) * 2014-06-19 2015-12-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US10441993B2 (en) * 2015-09-11 2019-10-15 Lear Corporation Vertical twisting system and method
EP3163586B1 (de) * 2015-10-28 2018-07-04 Schleuniger Holding AG Verdrillvorrichtung für elektrische leitungen
EP3432321B1 (en) * 2016-03-14 2021-10-20 Shinmaywa Industries, Ltd. Electric wire twis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wire twist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9764Y (zh) * 2008-10-17 2009-08-12 天津豪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电线绞合机
CN103038837A (zh) * 2010-07-26 2013-04-1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和用于通过采用反张力施加装置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
CN104217823A (zh) * 2013-06-03 2014-12-17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电线绞合装置及方法、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及方法
WO2015190583A1 (ja) * 2014-06-13 2015-1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106169338A (zh) * 2015-05-18 2016-11-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绞合线制造装置及绞合线制造方法
CN106169339A (zh) * 2015-05-18 2016-11-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绞合电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电线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04655A1 (en) 2018-07-19
US10854359B2 (en) 2020-12-01
CN108335803A (zh) 2018-07-27
JP2018116796A (ja) 2018-07-26
US20200381146A1 (en) 2020-12-03
US11783969B2 (en) 2023-10-10
JP6475765B2 (ja) 2019-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5803B (zh) 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JP2009231157A (ja) ツイスト線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US10886042B2 (en) Twisted wi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twisted w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4173981A (ja) 線状体の曲げ、捩じり同時試験機
CN105810432A (zh) 线圈制造装置
JP6570451B2 (ja) 張線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架空地線取替方法
JP2010120771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テンション調整治具
CN209087458U (zh) 金属线丝绞线装置
CN101522356A (zh) 适于向焊线施加可变张力的焊线机送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JP6170092B2 (ja)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JP2015225692A (ja) 電線供給装置及び電線供給方法
CN109841352B (zh) 绞线制造设备和绞线制造方法
JP6356732B2 (ja)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JP2016219167A (ja)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109192401A (zh) 金属线丝绞线装置
JP6356731B2 (ja)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208386375U (zh) 一种定子绕线装置
CN107867602A (zh) 一种自动翻绳装置
JP6457804B2 (ja) 端子圧着治具セット補助装置および端子圧着システム
TW202006760A (zh) 電感的絞線方法
JP4855067B2 (ja) 溶接機用吊下装置
CN109267185A (zh) 一种短切自动喂纱装置
CN213402791U (zh) 一种移动电源箱
CN213521030U (zh) 一种电力检测用安全警示器
JP2016225282A (ja) テープ供給ユニット及びテープ巻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