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2776A - 履带行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履带行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02776A
CN108202776A CN201711363989.2A CN201711363989A CN108202776A CN 108202776 A CN108202776 A CN 108202776A CN 201711363989 A CN201711363989 A CN 201711363989A CN 108202776 A CN108202776 A CN 108202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round connection
idler wheel
connection idler
tens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639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02776B (zh
Inventor
宫城稳
种市遥香
下田洋平
坂井孝次
池田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02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2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02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027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30Track-tensio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4Arrangement, location, or adaptation of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5/00Endless track vehicles
    • B62D55/08Endless track units; Parts thereof
    • B62D55/18T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Of Trailers, Or Other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履带行驶装置,其能够利用接地滚轮将履带支承在张紧轮的附近,容易拆下履带。在多个接地滚轮(18)中具备最近接地滚轮(18R),所述最近接地滚轮(18R)设置在最接近张紧轮(17)的部位,并且位于使用位置而作用于履带(20)。最近接地滚轮(18R)能够从使用位置进行位置变更。

Description

履带行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行驶装置,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备驱动轮、在相对于所述驱动轮沿履带架的前后方向分离的部位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的张紧轮、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张紧轮之间以沿所述前后方向排列的状态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的多个接地滚轮、卷绕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张紧轮及所述接地滚轮上的履带,在所述履带具备橡胶履带主体、以沿该橡胶履带主体的周向隔开间隔的状态埋设在所述橡胶履带主体中的多个金属芯,在所述金属芯具备向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内周侧突出的左右一对的金属芯突起,在所述接地滚轮具备左右一对的轮体部,所述左右一对的轮体部在相对于左右一对的所述金属芯突起分开位于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的部位,支承作用于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内周面的履带行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上述履带行驶装置中,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构成为多个接地滚轮中的最接近张紧轮的接地滚轮(在公报中是最后的接地滚轮)以不能升降地固定于履带架的状态支承作用于履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40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张紧轮的直径越大,卡挂于张紧轮的履带部分的曲率越小,不容易损伤履带。越使最接近张紧轮的接地滚轮(以下,称为最近接地滚轮)相对于与其相邻的接地滚轮位于较高位置,在横跨最近接地滚轮和与其相邻的接地滚轮的履带部分就越不容易施加强的接地反作用力,在旋转时不易承受阻力。
在使最近接地滚轮不能升降地固定于履带架并且支承作用于履带的履带行驶装置中,如果增大张紧轮的直径或者使最近接地滚轮位于比相邻的接地滚轮更高的位置,则在将张紧轮的位置调节到张紧位置而使履带处于张紧状态时,即使张紧轮离开最近接地滚轮而使张紧轮的下部没有进入最近接地滚轮的左右轮体部的上部彼此之间,也在将张紧轮的位置调节为松弛位置而使履带处于松弛状态时,因为张紧轮接近最近接地滚轮,所以张紧轮的下部也进入最近接地滚轮的左右的轮体部的上部彼此之间,在从侧面观察履带架时,张紧轮的下部与轮体部的上部重叠。
另外,根据张紧轮的直径的大小、最近接地滚轮的高度位置,即使在履带处于张紧状态时,张紧轮的下部也进入最近接地滚轮的左右的轮体部的上部彼此之间,处于张紧轮的下部与轮体部的上部重叠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在将张紧轮的位置调节为松弛位置而使履带处于松弛状态时,因为张紧轮接近最近接地滚轮,所以张紧轮的下部更深地进入到最近接地滚轮的左右的轮体部的上部彼此之间,张紧轮的下部与轮体部的上部的重叠量变大。
在拆下履带时,即使履带处于松弛状态,如果使最近接地滚轮与张紧轮重叠而张紧轮依然支承于履带架,则张紧轮也成为障碍而很难进行拆卸。
本发明提供一种履带行驶装置,所述履带行驶装置能够使履带在张紧轮的附近支承于接地滚轮,并且容易拆下履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履带行驶装置具备:
驱动轮;
张紧轮,其在相对于所述驱动轮沿履带架的前后方向分离的部位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
多个接地滚轮,其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张紧轮之间,以沿所述前后方向排列的状态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
履带,其卷绕在所述驱动轮、所述张紧轮及所述接地滚轮上;
在所述履带具备橡胶履带主体、以沿该橡胶履带主体的周向隔开间隔的状态埋设于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多个金属芯,
在所述金属芯具备向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内周侧突出的左右一对的金属芯突起,
在所述接地滚轮具备左右一对的轮体部,所述左右一对的轮体部在相对于左右一对的所述金属芯突起分开位于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的部位支承作用于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内周面,
在多个所述接地滚轮具备最近接地滚轮,所述最近接地滚轮设置于最接近所述张紧轮的部位,并且位于使用位置而作用于所述履带,
所述最近接地滚轮能够从所述使用位置进行位置变更。
根据本结构,使用位置的最近接地滚轮在张紧轮的附近作用于履带。通过使最近接地滚轮从使用位置进行位置变更,将最近接地滚轮的位置变化为解除对履带的作用的一侧,因此能够使最近接地滚轮向解除与张紧轮重叠的一侧移动而拆下张紧轮。
因此,能够利用最近接地滚轮将履带支承在张紧轮的附近,并且在拆下履带时,以不使张紧轮成为障碍的方式进行拆卸,能够容易拆下履带。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滚轮支承体,所述滚轮支承体横跨将所述最近接地滚轮支承于作为所述使用位置的上升作用位置的上升位置、将所述最近接地滚轮支承于下降作用解除位置的下降位置而能够升降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具备位置固定机构,所述位置固定机构能够切换为将所述滚轮支承体的位置固定于所述上升位置的固定作用状态、允许所述滚轮支承体向所述下降位置下降的作用解除状态。
根据本结构,通过将位置固定机构切换为固定作用状态,利用位置固定机构将滚轮支承体的位置固定于上升位置,从而将最近接地滚轮的位置固定于上升作用位置,因此,能够使最近接地滚轮以不能相对于履带架升降的状态进行固定而作用于履带。
通过将位置固定机构切换为作用解除状态,允许滚轮支承体向下降位置下降,从而能够使最近接地滚轮向下降作用解除位置下降,因此,在将张紧轮的位置调节为松弛位置而使履带处于松弛状态时,即使处于位于上升作用位置的最近接地滚轮的轮体部与张紧轮重叠的状态,通过使最近接地滚轮下降到下降作用解除位置,也能够使最近接地滚轮相对于张紧轮下降,使最近接地滚轮向解除与张紧轮重叠的一侧移动,容易拆下张紧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限制件,所述限制件支承于所述履带架,并且与所述滚轮支承体抵接而限制所述最近接地滚轮从所述上升作用位置进一步上升。
根据本结构,如果对滚轮支承体进行上升操作而使滚轮支承体与限制件相抵,则最近接地滚轮处于上升作用位置,因此,通过使滚轮支承体上升至与限制件相抵的位置而能够将位置固定机构切换为固定作用状态。没有特别费事就将位置固定机构调节为能够切换为固定作用状态的状态,而能够顺利地将位置固定机构切换为固定作用状态,从而将最近接地滚轮保持于上升作用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位置固定机构为所述固定作用状态,并且所述履带为张紧状态时,在从侧面观察所述履带架时,所述张紧轮的下部与所述最近接地滚轮的所述轮体部的上部重叠。
根据本结构,在最近接地滚轮位于上升作用位置,并且张紧轮位于张紧位置时,最近接地滚轮的上部与张紧轮的下部重叠,因此与不重叠相比,能够增大张紧轮的直径,从而能够不容易损伤履带主体,提高最近接地滚轮相对于相邻的接地滚轮的高度,从而抑制旋转时从地面向履带施加的阻力。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滚轮支承体为所述下降位置时,在从侧面观察所述履带架时,所述最近接地滚轮不与所述张紧轮重叠。
根据本结构,在拆下张紧轮时,张紧轮不易与位于下降解除位置的最近接地滚轮接触,容易进行拆卸。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支承臂,所述支承臂从所述履带架延伸出来,支承所述张紧轮,在所述滚轮支承体具备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从下方承受并支承所述支承臂。
根据本结构,卡挂于张紧轮的履带的张力相对于支承臂用作下拉支承臂的操作力,但是能够利用支承部抵抗下拉操作力而可靠地承受并支承支承臂。能够将滚轮支承体经济地灵活应用为支承部件。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滚轮支承体是能够绕沿该履带架的横向的方向的横向轴芯摆动升降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并且在自由端侧支承所述最近接地滚轮的摆动部件,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配置在所述滚轮支承体及所述最近接地滚轮的下方,在左右一对的所述金属芯突起之间对所述金属芯突起进行引导作用,所述引导部件在横跨与所述横向轴芯对应的位置和与所述最近接地滚轮的旋转轴芯对应的位置的状态支承于所述滚轮支承体。
根据本结构,引导部件是横跨与滚轮支承体的横向轴芯对应的位置和与最近接地滚轮的旋转轴芯对应的位置的长的部件,能够以使履带与最近接地滚轮卡合的方式利用引导部件可靠地进行引导。能够利用连结结构将引导部件固定于履带架,所述连结结构能够将滚轮支承体经济地灵活应用为将引导部件与履带架连结的连结部件。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引导部件中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一侧部分具备左右的一侧安装部,并且在所述引导部件中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另一侧部分具备另一侧安装部,所述左右的一侧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滚轮支承体的一侧的左侧部分及右侧部分,通过利用紧固件从下方向上拧紧而进行固定,所述另一侧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滚轮支承体的另一侧端部,通过沿所述横向轴芯侧拧紧紧固件而进行固定。
根据本结构,因为在三个部位将引导部件拧紧连结于滚轮支承体,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固定,而且因为引导部件的一侧部分中的拧紧方向与另一侧部分中的拧紧方向交叉,所以能够牢固地应对扭转等,能够利用数量少的紧固件将引导部件牢固地固定于滚轮支承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左视图。
图2是表示接地滚轮、及上升作用位置的最近接地滚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下降作用解除位置的最近接地滚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最近接地滚轮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局部剖切状态下的滚轮支承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接地滚轮及张紧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滚轮支承体及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引导部件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接地滚轮及履带引导件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摆动连杆和液压缸的连结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驾驶部的支承结构的纵剖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具备其他实施结构的履带行驶装置的后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5 履带架
16 驱动轮
17 张紧轮
18 接地滚轮
18a 轮体部
18R 最近接地滚轮
20 履带
25 橡胶履带主体
26 金属芯
26a 金属芯突起
28 支承臂
40 滚轮支承体
45 位置固定机构
50 支承部
55 引导部件
56 一侧安装部(前侧安装部)
57 后侧安装部(后侧安装部)
58 紧固件
59 紧固件
68 限制件
P 横向轴芯
X 旋转轴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履带行驶装置应用于联合收割机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侧视图。将图1所示的[F]的方向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前侧,将[R]的方向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后侧,将纸面表面侧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左侧,将纸面背侧定义为行驶机体1的右侧。
如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具备装备有左右一对的履带行驶装置2的行驶机体1。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的右侧形成有驾驶部3。割取部5以能够摆动升降操作至下降作业状态和上升非作业状态的方式连结于机体框架4的前部。利用液压缸6的伸缩动作,进行割取部5的升降操作。在行驶机体1的后部设置有脱粒装置7及谷粒箱8。
在该联合收割机中,通过以使割取部5下降至下降作业状态的状态下使行驶机体1行驶,从而能够进行稻、麦等作物的收割作业。
即,如果进行作业行驶,则在割取部5,利用扶禾装置9对位于行驶机体1的前方的植立茎秆进行扶禾处理。被扶禾处理的植立谷秆的茎根被推子型的割取装置10切断,进行割取。割取谷秆利用供给搬送装置11供给到脱粒装置7的前部。在脱粒装置7中,割取谷秆的茎根侧利用脱粒输送链(未图示)朝向后方夹持搬送,将割取谷秆的穗梢侧供给到脱粒室(未图示)而利用转动的脱粒筒(未图示)进行脱粒。在将通过脱粒获得的谷粒从秸秆屑等尘埃中筛选出来后,将其供给到谷粒箱8而进行存储。能够通过利用输送用绞龙的谷粒搬出装置12从谷粒箱8取出存储的谷粒。
对履带行驶装置2进行说明。
左右的履带行驶装置2具有相同的机构。因此,以下的说明对于左右的履带行驶装置2是通用的。
如图1所示,履带行驶装置2具备:履带架15;设置于履带架15的前方的驱动轮16;设置在相对于驱动轮16向后方分离的部位的张紧轮17;设置在驱动轮16与张紧轮17之间的九个接地滚轮18;设置在驱动轮16与张紧轮17之间的两个上部滚轮19。履带20横跨驱动轮16、接地滚轮18、张紧轮17及上部滚轮19地卷挂。
如图1所示,履带架15经由前后的摆动连杆21支承于机体框架4。后摆动连杆21与履带架15经由解除连杆22(参照图2)连结。驱动轮16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变速箱23,并且经由变速箱23支承于机体框架4。九个接地滚轮18以沿履带架15的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状态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履带架15。两个上部滚轮19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机体框架4的支承部。张紧轮17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履带架15的后端侧部分。
在履带行驶装置2中,驱动轮16利用内置于变速箱23的行驶传动机构(未图示)向前进侧及后退侧驱动旋转。履带20利用张紧轮17维持在能够驱动的张紧状态并且被驱动轮16驱动,沿接地滚轮18及上部滚轮19向前进方向及后退方向转动。履带20中的在驱动轮16与张紧轮17之间沿着接地滚轮18的部分被接地滚轮18支承为接地状态,使行驶机体1行驶。
如图2、图4、图6所示,履带架15由下部履带架15a、上部履带架15b构成。下部履带架15a和上部履带架15b上下重叠地连结。
如图2、图4所示,履带20具备橡胶履带主体25、埋设于橡胶履带主体25的多个金属芯26。多个金属芯26沿橡胶履带主体25的周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在各金属芯26具备左右一对的金属芯突起26a。左右的金属芯突起26a的上端侧向橡胶履带主体25的内周侧突出。
如图4所示,张紧轮17以在左右的金属芯突起26a之间支承履带20的方式构成为所谓的内滚轮。
如图2、图6、图7所示,在履带架15的后端侧部分形成有张紧轮支承部27。支承臂28从张紧轮支承部27朝向后方延伸。在支承臂28的延伸端部形成有俯视下叉形的轮体支承部28a。在轮体支承部28a支承有张紧轮17的支轴17a,张紧轮17经由支承臂28支承于张紧轮支承部27。
张紧轮支承部27由纵截面形状朝下开口的槽形部件27a、封闭槽形部件27a的前后两端侧部处的开口的板状的连结部件29构成,形成为筒状。槽形部件27a和履带架15利用前端侧的连结部件29、后端侧的连结部件29、及连结于后端侧的连结部件29的连结部件30连结。支承臂28的前端侧部能够滑动地内嵌于张紧轮支承部27。支承臂28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于履带架15。
如图2、图6所示,跨越张紧轮支承部27和支承臂28而设置张力调节机构32。张力调节机构32具备沿履带架15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调节螺纹轴33。调节螺纹轴33的前端侧支承于螺纹轴支承部34。螺纹轴支承部34固定于张紧轮支承部27。在螺纹轴支承部34形成有与调节螺纹轴33螺合的螺纹孔。调节螺纹轴33的后端部支承于臂操作部35。臂操作部35固定于轮体支承部28a,并且与支承臂28一体移动。调节螺纹轴33和臂操作部35以能够相对旋转且不能相对移动的方式卡合。
在张力调节机构32中,如果操作调节螺纹轴33旋转,则调节螺纹轴33相对于螺纹轴支承部34沿前后方向移动,臂操作部35被调节螺纹轴33移动操作而将支承臂28沿前后方向滑动操作。因此,通过旋转操作调节螺纹轴33,能够向张紧侧(后方侧)及松弛侧(前方侧)移动调节张紧轮17。
如图2、图4、图5、图6所示,九个接地滚轮18具备沿橡胶履带主体25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左右一对的轮体部18a。如图2、图4所示,左右的轮体部18a相对于左右一对的金属芯突起26a分开位于橡胶履带主体25的横向宽度方向的两外侧,支承作用于橡胶履带主体25的内周面。九个接地滚轮18以在左右一对的金属芯突起26a的两横向外侧支承履带20的方式构成为所谓的外滚轮。
如图1所示,九个接地滚轮18中的从前数第一个和第二个这两个接地滚轮18、第三个和第四个这两个接地滚轮18、第五个和第六个这两个接地滚轮18、第七个和第八个这两个接地滚轮18经由一个天秤支承体37支承于履带架15。如图2、图6所示,在天秤支承体37中的位于两个接地滚轮18的支承部位之间的部位形成有连结凸起部37a。天秤支承体37利用连结凸起部37a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履带架15。支承于各天秤支承体37的两个接地滚轮18利用天秤支承体37的摆动相对于履带架15相反地升降。
在各天秤支承体37的下部设置有沿履带架15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履带引导件38。履带引导件38进入左右的金属芯突起26a之间,并且以使左右的金属芯突起26a通过接地滚轮18的左右的轮体部18a之间的方式进行引导。履带20以与接地滚轮18卡合的方式被履带引导件38引导。
如图2、图6所示,九个接地滚轮18中的最接近张紧轮17的最近接地滚轮18R经由滚轮支承体40支承于履带架15。
如图7所示,滚轮支承体40成为具备连结凸起部40a、从连结凸起部40a延伸出来的臂部40b、形成于臂部40b的延伸端部的支承凸起部40c的摆动部件。如图2、图5所示,连结凸起部40a以能够相对旋转地外嵌于履带架15的支轴41的状态进行支承。通过利用连结螺栓42安装于支轴41的防脱体43将连结凸起部40a维持在外嵌状态。最近接地滚轮18R的支轴18b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支承凸起部40c。
滚轮支承体40以沿支轴41的履带架横向的方向的横向轴芯P为摆动支点能够摆动升降地支承于履带架15,能够横跨图2所示的上升位置、图3所示的下降位置而进行摆动升降。最近接地滚轮18R支承于支承凸起部40c。最近接地滚轮18R利用摆动的滚轮支承体40,以支轴41的轴芯为摆动支点相对于履带架15摆动升降操作。如图2所示,通过将滚轮支承体40上升操作至上升位置,将最近接地滚轮18R上升操作至作为使用位置的上升作用位置,并且利用滚轮支承体40将最近接地滚轮18R支承在上升作用位置。如图3所示,通过将滚轮支承体40下降操作至下降位置,将最近接地滚轮18R下降操作至下降作用解除位置,并且能够利用滚轮支承体40将最近接地滚轮18R支承在下降作用解除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使用位置的最近接地滚轮18R的位置变更到解除与张紧轮17重叠的一侧,采用使最近接地滚轮18R下降的位置变更装置,但是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采用从履带架15拆下最近接地滚轮18R的位置变更装置。即,在本发明中的“最近接地滚轮从使用位置的位置变更”中还包含“拆下最近接地滚轮”。
如图2、图7所示,横跨履带架15与滚轮支承体40而设置位置固定机构45。
如图7所示,位置固定机构45具备两个固定螺栓46、定位部47。定位部47形成于履带架15。如图7所示,在滚轮支承体40形成有螺栓安装部40d。
如图2所示,将两个固定螺栓46通过螺栓安装部40d的螺栓孔而安装于定位部47的螺纹孔47a。将固定螺栓46与螺纹孔47a卡合而保持于定位部47,利用固定螺栓46拧紧滚轮支承体40。由此,位置固定机构45处于固定作用状态,滚轮支承体40利用位置固定机构45位置固定于上升位置。
如图3所示,如果将两个固定螺栓46从定位部47及螺栓安装部40d拔出,解除由固定螺栓46进行的滚轮支承体40的止转。由此,位置固定机构45处于作用解除状态而允许滚轮支承体40向下降位置下降。
在通常时,如图2所示,通过调节螺纹轴33的旋转操作将张力调节机构32调节到张紧侧而使张紧轮17位于张紧位置,利用张紧轮17使履带20处于能够驱动的张力状态。另外,如图2所示,将位置固定机构45切换为固定作用状态而将滚轮支承体40的位置固定为上升位置,抵抗作用于最近接地滚轮18R的履带20的张力而利用滚轮支承体40将最近接地滚轮18R固定在上升作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位置固定机构45为固定作用状态,并且履带20为张紧状态时,张紧轮17的下部进入最近接地滚轮18R的左右的轮体部18a的上部之间,在从侧面观察履带架15时,处于张紧轮17的下部与最近接地滚轮18R的轮体部18a的上部重叠的状态。
在拆下张紧轮17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对调节螺纹轴33旋转操作而将张力调节机构32操作至松弛侧,将张紧轮17的位置调节到松弛位置,使履带20处于松弛状态。如果履带20松弛,则拆下两个固定螺栓46而将位置固定机构45切换为作用解除状态,使滚轮支承体40下降到下降位置而使最近接地滚轮18R下降到下降作用解除位置,并且解除最近接地滚轮18R的轮体部18a与张紧轮17的重叠。在不重叠的情况下,则将张紧轮17的支轴17a从轮体支承部28a的缺孔28b向后方拔出,将张紧轮17从轮体支承部28a与履带20之间向横向外侧取出。
如图2、图4所示,在滚轮支承体40的上部具备支承部50。利用支承部50从下方承受并支承支承臂28。卡挂于张紧轮17的履带20的张力作为下拉支承臂28的操作力而作用于支承臂28,但是支承臂28利用支承部50抵抗下拉操作力而可靠地被承受并支承。
如图2、图4、图7所示,支承部50具备安装基部51及支承作用部52。安装基部51利用两个连结螺栓46、53拧紧固定于滚轮支承体40,从而支承部50支承于滚轮支承体40。两个连结螺栓46、53中的一个连结螺栓46与位置固定机构45的固定螺栓46通用。支承作用部52由从安装基部51的螺纹孔朝上方突出设置的螺栓构成。通过操作支承作用部52旋转,能够调节支承作用部52从安装基部51突出的高度。通过操作支承作用部52旋转,能够调节支承作用部52的高度,以使得支承作用部52可靠地承受并且起作用于支承臂28。在本实施例中,支承部50支承于滚轮支承体40,但是也可以采用支承于履带架15的支承部。
如图2、图4所示,在滚轮支承体40及最近接地滚轮18R的下方配置有引导部件55。引导部件55以横跨与横向轴芯P对应的位置、与最近接地滚轮18R的旋转轴芯X对应的位置的状态支承于滚轮支承体40。如图4所示,引导部件55进入左右的金属芯突起26a之间,以使左右的金属芯突起26a通过最近接地滚轮18R的左右的轮体部18a之间的方式进行引导。履带20以与最近接地滚轮18R卡合的方式被引导部件55引导。
如图7、图8所示,在引导部件55中的前方侧部分(履带架15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部分)形成有左右的前侧安装部56(一侧安装部)。左右的前侧安装部56从引导部件55向履带横向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在引导部件55的后方侧部分(履带架15的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部分)形成有后侧安装部57(另一侧安装部)。
左右的前侧安装部56相对于滚轮支承体40的前侧(履带架15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的左侧部分及右侧部分,利用连结螺栓58从下方朝上方拧紧从而进行固定,引导部件55的前方侧被固定于滚轮支承体40。后侧安装部57相对于滚轮支承体40的后方侧端部(履带架15的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端部),通过将连结螺栓59沿横向轴芯P侧拧紧而进行固定,引导部件55的后方侧被固定于滚轮支承体40。
在本实施例中,在滚轮支承体40形成螺纹孔,仅采用连结螺栓58、59,但是也可以不在滚轮支承体40形成螺纹孔而采用连结螺栓和螺母。另外,不限于螺栓,能够采用铆钉等各种紧固件。
如图1、图2所示,支承第七个和第八个接地滚轮18的天秤支承体37、解除连杆22经由共同的支点轴39支承于履带架15。如图1、图9所示,在各支承从前数第一个和第二个接地滚轮18的天秤支承体37(以下,称为前侧天秤支承体37)、支承从前数第三个和第四个接地滚轮18的天秤支承体37(以下,称为前侧天秤支承体37)、支承从前数第五个和第六个接地滚轮18的天秤支承体37(以下,称为前侧天秤支承体37)中,如果将支承于前侧天秤支承体37的两个接地滚轮18的旋转轴芯之间的距离设为L1,并将支承于用于支承从前数第七个和第八个接地滚轮18的天秤支承体37(以下,称为后侧天秤支承体37)的两个接地滚轮18的旋转轴芯之间的距离设为L2,则将距离L2设定得比距离L1长。与将距离L2和距离L1设定为相同长度的情况相比,支承于前侧天秤支承体37的履带引导件38与支承于后侧天秤支承体37的履带引导件38之间的间隔D1、以及支承于后侧天秤支承体37的履带引导件38与支承于滚轮支承体40的引导部件55之间的间隔D2变窄,使得履带20不易从接地滚轮18、最近接地滚轮18R等脱离。
如图1、图9所示,前侧天秤支承体37构成为,连结于履带架15的连结凸起部37a与接地滚轮18之间的间隔D3变窄,连结凸起部37a与接地滚轮18之间很难夹入石子等。间隔D3被设定为6.5mm以下。
图10是表示前后的摆动连杆21与对摆动连杆21进行摆动操作的液压缸60的连结结构的俯视图。连结结构具备:以不能相对摆动的方式连动连结于摆动连杆21的摆动臂61;从两横侧夹持摆动臂61的自由端部的左右一对的连结部件62;安装于左右的连结部件62和摆动臂61的连结轴63。左右的连结部件62连结于液压缸60的液压缸杆60a的前端部。横跨一个连结部件62与连结轴63的一端部地连结有止转部件63a。利用止转部件63a进行连结轴63的止转及防脱。在摆动臂61的凸起部与连结轴63之间安装有衬套64,所述衬套64使摆动臂61与连结轴63之间的相对旋转顺畅。
图11是表示驾驶部3的支承结构的纵剖主视图。支承驾驶部3的驾驶舱及操纵板等的左右一对的驾驶部框架65设置在机体框架4的横侧部。左右的驾驶部框架65由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管材构成。在机体框架4具备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架66。主架66由管材构成,经由前后的摆动连杆21(参照图1)支承履带架15(参照图1)。左右的驾驶部框架65中的机体横向内侧的驾驶部框架65经由衬垫部件67载置于主架66,以该载置状态支承于主架66。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衬垫部件67,但是也可以不采用衬垫部件67。
图12是表示具备其他实施结构的履带行驶装置2的后部的侧视图。在具备其他实施结构的履带行驶装置2中,在作为滚轮支承体40的摆动支点的横向轴芯P的上方,在履带架15支承有限制件68。
在使最近接地滚轮18R从下降作用解除位置恢复到上升作用位置时,如果滚轮支承体40上升而位于上升位置,则滚轮支承体40中的螺栓安装部40d与限制件68抵接,利用限制件68限制最近接地滚轮18R从上升作用位置进一步上升。如果处于该限制状态,则螺栓安装部40d中的用于安装固定螺栓46的螺栓孔与定位部47中的螺纹孔47a(参照图7)一致,位置固定机构45通过单单是安装固定螺栓46就处于切换至固定作用状态的状态。即,如果使滚轮支承体40上升至限制件68与滚轮支承体40抵接的位置,则位置固定机构45处于能够切换至固定作用状态的状态。由此,即使没特别费事就调节位置固定机构45,以使位置固定机构45处于能够切换为固定作用状态的状态,也能够将位置固定机构45切换为固定作用状态而使最近接地滚轮保持于上升作用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采用滚轮支承体40由摆动部件构成,并且最近接地滚轮18R通过摆动而升降的结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滚轮支承体40由滑动升降的支承体构成,并且最近接地滚轮18R呈直线状地升降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采用在将张紧轮17的位置调节为张紧位置并且使履带20处于张紧状态时,张紧轮17与最近接地滚轮18R的轮体部18a重叠的结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在履带20处于张紧状态时,张紧轮17与最近接地滚轮18R的轮体部18a不重叠,而在使张紧轮17从张紧位置向松弛位置移动而使履带20处于松弛状态时,张紧轮17与最近接地滚轮18R的轮体部18a重叠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驱动轮16位于履带行驶装置2的前侧并且张紧轮17位于履带行驶装置2的后侧的结构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驱动轮16位于后侧并且张紧轮17位于前侧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从上方将连结螺栓58安装于引导部件55并且利用连结螺栓58拉起引导部件55从而将引导部件55从下方向上方拧紧于滚轮支承体40的结构的例子,但是可以采用从下方安装于引导部件55的连结螺栓,通过利用连结螺栓上压引导部件55,将引导部件55从下方向上方拧紧于滚轮支承体40。
(5)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设置引导部件55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引导部件55而进行实施。
(6)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将支承部50设置于滚轮支承体40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设置于履带架15而进行实施。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支承部50而进行实施。
(7)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了除最近接地滚轮18R以外的接地滚轮18每两个就以能够相反地摆动升降的方式进行支承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以不能摆动升降的状态进行支承的结构。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不限于联合收割机的履带行驶装置,也能够应用于装备在玉米收割机、搬运车等各种车辆的履带行驶装置。另外,也能够应用于装备在拖拉机上的半履带行驶装置。

Claims (8)

1.一种履带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轮;
张紧轮,其在相对于所述驱动轮沿履带架的前后方向分离的部位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
多个接地滚轮,其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张紧轮之间,以沿所述前后方向排列的状态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
履带,其卷挂在所述驱动轮、所述张紧轮及所述接地滚轮上;
在所述履带具备橡胶履带主体、以沿该橡胶履带主体的周向隔开间隔的状态埋设于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多个金属芯,
在所述金属芯具备向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内周侧突出的左右一对的金属芯突起,
在所述接地滚轮具备左右一对的轮体部,左右一对的所述轮体部在相对于左右一对的所述金属芯突起分开位于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外侧的部位支承作用于所述橡胶履带主体的内周面,
在多个所述接地滚轮中具备最近接地滚轮,所述最近接地滚轮设置在最接近所述张紧轮的部位,并且位于使用位置而作用于所述履带,
所述最近接地滚轮能够从所述使用位置进行位置变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滚轮支承体,所述滚轮支承体横跨将所述最近接地滚轮支承在作为所述使用位置的上升作用位置的上升位置、将所述最近接地滚轮支承在下降作用解除位置的下降位置而能够升降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
具备位置固定机构,所述位置固定机构能够切换为将所述滚轮支承体位置固定于所述上升位置的固定作用状态、允许所述滚轮支承体向所述下降位置下降的作用解除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限制件,所述限制件支承于所述履带架,并且与所述滚轮支承体抵接而限制所述最近接地滚轮从所述上升作用位置进一步上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履带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位置固定机构为所述固定作用状态,并且所述履带为张紧状态时,在从侧面观察所述履带架时,所述张紧轮的下部与所述最近接地滚轮的所述轮体部的上部重叠。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滚轮支承体位于所述下降位置时,在从侧面观察所述履带架时,所述最近接地滚轮不与所述张紧轮重叠。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臂,所述支承臂从所述履带架延伸出来,并且支承所述张紧轮,
在所述滚轮支承体具备从下方承受并支承所述支承臂的支承部。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支承体是能够绕沿该履带架的横向的方向的横向轴芯摆动升降地支承于所述履带架,并且在自由端侧支承所述最近接地滚轮的摆动部件,
具备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配置在所述滚轮支承体及所述最近接地滚轮的下方,在左右一对的所述金属芯突起之间对所述金属芯突起进行引导作用,
所述引导部件以横跨与所述横向轴芯对应的位置和与所述最近接地滚轮的旋转轴芯对应的位置的状态支承于所述滚轮支承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部件中的所述前后方向的一侧部分具备左右的一侧安装部,并且在所述引导部件中的所述前后方向的另一侧部分具备另一侧安装部,
左右的所述一侧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滚轮支承体的一侧的左侧部分及右侧部分,通过利用紧固件从下方向上拧紧而进行固定,
所述另一侧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滚轮支承体的另一侧端部,通过沿所述横向轴芯侧拧紧紧固件而进行固定。
CN201711363989.2A 2016-12-19 2017-12-18 履带行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02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5948 2016-12-19
JP2016245948 2016-12-19
JP2017224482A JP6895875B2 (ja) 2016-12-19 2017-11-22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2017-224482 2017-1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2776A true CN108202776A (zh) 2018-06-26
CN108202776B CN108202776B (zh) 2022-03-01

Family

ID=6271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639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202776B (zh) 2016-12-19 2017-12-18 履带行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95875B2 (zh)
KR (1) KR102429761B1 (zh)
CN (1) CN1082027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41886S1 (en) 2019-11-21 2022-01-25 Caterpillar Inc. Slider
JP7449883B2 (ja) 2021-02-04 2024-03-14 ヤンマ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KR102319612B1 (ko) * 2021-04-21 2021-11-02 주식회사 대동 크롤러 주행장치의 텐션 프레임 결속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텐션 조절장치
US20220348273A1 (en) * 2021-04-29 2022-11-03 Caterpillar Global Mining Equipment Llc Track slider design for an electric rope shovel
KR20240045012A (ko) 2022-09-29 2024-04-05 주식회사 대동 크롤러 주행 장치
KR20240045013A (ko) 2022-09-29 2024-04-05 주식회사 대동 크롤러 주행 장치
KR102603095B1 (ko) * 2023-02-06 2023-11-17 주식회사 준시스템 원격조정이 가능한 다목적 농업용 이동장치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0091U (ja) * 1991-11-01 1993-05-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H09132182A (ja) * 1995-11-10 1997-05-20 Kubota Corp 農作業機の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H09240529A (ja) * 1996-03-04 1997-09-16 Kubota Corp 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JPH11263249A (ja) * 1998-03-18 1999-09-2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クローラ走行車
JP2003002260A (ja) * 2001-06-27 2003-01-08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CN1446165A (zh) * 2000-08-10 2003-10-01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可移动农机
CN101397033A (zh) * 2007-09-26 2009-04-01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
CN102523740A (zh) * 2010-08-31 2012-06-27 洋马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
JP2013144546A (ja) * 2013-03-25 2013-07-25 Kubota Corp 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CN103802899A (zh) * 2012-11-14 2014-05-21 株式会社久保田 履带行驶装置
CN104527827A (zh) * 2014-12-31 2015-04-22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履带式车辆的履带张紧装置和履带式车辆
WO2015108105A1 (ja) * 2014-01-17 2015-07-23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3557B2 (ja) * 2012-07-04 2014-06-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のクローラ張力調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0091U (ja) * 1991-11-01 1993-05-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H09132182A (ja) * 1995-11-10 1997-05-20 Kubota Corp 農作業機の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H09240529A (ja) * 1996-03-04 1997-09-16 Kubota Corp 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JPH11263249A (ja) * 1998-03-18 1999-09-2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クローラ走行車
CN1446165A (zh) * 2000-08-10 2003-10-01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可移动农机
JP2003002260A (ja) * 2001-06-27 2003-01-08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CN101397033A (zh) * 2007-09-26 2009-04-01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
CN102523740A (zh) * 2010-08-31 2012-06-27 洋马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
CN103802899A (zh) * 2012-11-14 2014-05-21 株式会社久保田 履带行驶装置
JP2013144546A (ja) * 2013-03-25 2013-07-25 Kubota Corp 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WO2015108105A1 (ja) * 2014-01-17 2015-07-23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N104527827A (zh) * 2014-12-31 2015-04-22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履带式车辆的履带张紧装置和履带式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02776B (zh) 2022-03-01
KR20180071175A (ko) 2018-06-27
JP2018100081A (ja) 2018-06-28
KR102429761B1 (ko) 2022-08-05
JP6895875B2 (ja) 202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2776A (zh) 履带行驶装置
CA2563596A1 (en) Conveyor chain support for feeder house
US7661256B2 (en) Hybrid seam for a draper belt in an agricultural harvester
AU2006204624B2 (en) Conveyor chain support for feeder house
CA2336794C (en) Chain driven belt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3286858A (en) Cane planter
JP4992366B2 (ja) 農作物収穫機
JP2007029028A (ja) 苗移植機
JP5513557B2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のクローラ張力調整装置
JP5426862B2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JP2000270646A (ja) 根菜類用収穫機
JP4521097B2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掻込みリール
JP2011160703A (ja) 苗移植機
JP486806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2354936A (ja) 排藁搬送装置
JPH10313644A (ja) コンバイン用脱穀装置の穀稈搬送装置
JP3367175B2 (ja) 刈取装置における穀稈搬送装置
CN205922058U (zh) 玉米收割机
JP2001352816A (ja) 結球野菜収穫機
JP527857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S5830414Y2 (ja) 玉葱等の収穫機
JP2008247260A (ja) クローラガイド
JPH11299321A (ja) 蔓処理機
JP201101569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2065026A (ja) 結球野菜収穫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