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17083B - 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17083B
CN108117083B CN201611057475.XA CN201611057475A CN108117083B CN 108117083 B CN108117083 B CN 108117083B CN 201611057475 A CN201611057475 A CN 201611057475A CN 108117083 B CN108117083 B CN 108117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herical particles
preparing nano
micro
continuous
silicon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574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17083A (zh
Inventor
苏宏久
任高远
王树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10574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17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17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7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17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17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8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silica neither in sol nor in gel form;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2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1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C01P2004/52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highly monodisperse size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醇类作分散剂,有机硅和硅酸盐作为硅源,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水解得到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再经过干燥处理得到固体产品。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将硅源溶液和催化剂等同时通入微通道混合器强化混合,然后再经过高强度加热至一定温度,陈化反应一定时间后,直接可得到不同尺度的纳米二氧化硅成品颗粒。本发明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制备出颗粒尺度10‑1000nm,球形度高,均一度PDI范围为0.02‑0.3的高纯度二氧化硅颗粒,且本发明方法的效率高、产品颗粒均一、纳米尺度可控、产率高、容易放大并且可实现连续性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单分散SiO2颗粒的合成在材料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其单分散颗粒可自组装成新型多功能材料,能适应在不同领域的特殊应用。精确控制SiO2单分散颗粒的大小对后期装配和合成新型复合材料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近三十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发展和改进合成不同尺度的技术,纳米二氧化硅材料在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催化剂、稳定剂、抛光粉、涂料、药物载体、吸附分离材料等。其尺寸的大小和均一性是保证各领域应用的关键因素。
目前制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研究有很多,例如国内专利CN103897436B公开了将改性后的二氧化硅、水、乙二醇混合研磨,再混合正硅酸乙酯、乙醚分散研磨,蒸发水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透明分散体的方法。另外国内专利CN103964450B公开一种方法,通过两步酸催化反应制备得到了粒径为3nm~5nm的小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国内专利CN103466645B发明了一种湿法研磨纳米级二氧化硅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分成三个研磨阶段进行,每阶段研磨利用研磨机和循环桶进行循环研磨,发明通过三个阶段最终将二氧化硅粉体原料研磨成为纳米级二氧化硅。根据国内专利CN103911022A发明的一种用泡花碱、硫酸制得浆料,用雾化器制得母料,用流化粉碎机粉碎母料制得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而普遍研究中合成纳米二氧化硅单分散颗粒主要是如下几种工艺:1.stober过程。目前被认为最简单、最高效合成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方法,但不能实现连续性生产;2.微乳液法。该方法可制备几十到几百纳米的二氧化硅微球,据相关文献报道该方法合成的颗粒均一度高于stober过程,但缺点是消耗较多的表面活性剂已生成稳定的胶团,后处理过程比较繁琐,合成之后有机溶剂的处理比较困难,造成制备成本升高;3.单质硅在水中的水解过程。显著缺点是单质硅需要用氢氟酸活化,并且其表面易形成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4.气相化学法。硅卤烷在氢氧焰中高温水解,生成二氧化硅颗粒。但该方法操作复杂并且成本较高。
在二氧化硅制备的过程中,要得到既定的颗粒大小就必须了解粒子生长的机理。颗粒的形成都要经历成核和晶核生长两个过程,其中都有水解单体参与,因此水解单体的浓度应该是控制成核、生长、产率的重要因素。而最著名的LaMer模型指出,当水解单体浓度降低至成核浓度以下时成核反应停止。传统理论认为要形成最终均一度高的纳米粒径需要保证晶核在同一时间形成,进而才能使后期晶核生长一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上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简易方法。所述方法能实现纳米二氧化硅材料合成成本低、分布集中、产率高、连续性生产的要求。
本发明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源和醇类溶剂混合,并充分搅拌,配置成溶液A;再将碱性催化剂、去离子水和醇类溶剂混合,并充分搅拌,配置成溶液B;
(2)将步骤(1)中的A,B混合液同时通入带有微波加热的微通道混合器;
(3)混合物料在微通道混合器混合之后,在微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经过一定时间后,产物通入产品罐中,得到纳米球形二氧化硅颗粒悬浊液;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悬浊液经过干燥处理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硅源选自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正硅酸丁酯、硅酸钠、硅酸钾和水玻璃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所述步骤(1)中,醇类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所述步骤(1)中,碱性催化剂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氨水,三乙胺,吡啶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所述步骤(1)中,硅源(以SiO2计)、碱性催化剂和去离子水的摩尔比为1:(0.05~100):(2~600)。
在所述步骤(2)中,微通道的混合形式为T型和Y型。
在所述步骤(2)中,微通道的尺度为为0.1~2mm,微通道的混合长度为10~200cm,。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步骤(3)中,微波加热温度为50~200℃,微波加热陈化反应时间为0.01~2h。由于微波能引起电解质分子相互碰撞产生热量,因此吸收微波能量加热的方式比传统热传导加热方式更均匀、热传导速率更快。微波辐射特定加热性强,对反应产生的瞬时热温度远高于整体体系温度。
在所述步骤(3)中,得到的氧化硅颗粒尺度范围为5-1500nm,其中优选10-1000nm;制备得到的氧化硅颗粒的均一度为PDI:0.02-0.3。
在所述步骤(3)中,得到的氧化硅颗粒的浓度范围0.1~40%:,且制备的颗粒形貌为球形;
在所述步骤(4)中,干燥处理指,干燥温度70~100℃,湿度5%~90%的条件下干燥12-24h。
本发明采用微通道控制混合过程,由于微通道内流体流动控制力主要是表面张力,并且以湍流为主,因此在物料混合效率上远高于宏观大尺度通道,并且混合距离短,流量高,不仅可以强化传质,使物料在更短的时间内混合均匀,更有利于反应初期形成均一大小的晶核。在混合后的陈化过程中,本发明的又一特点是采用微波辅助加热。相比较传统加热过程,微波加热有特定加热性强、加热均匀、分子运动剧烈、加热速率高等特点。传统加热都是由外而内的热扩散机制,这种机制尤其在大尺度反应器中极易导致局部受热不均,很难保证整体系统反应的一致性,而微波加热则是分子运动相互碰撞产生热量,反应系统整体均匀受热,不仅解决了传热滞后的问题,分子剧烈运动也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本发明在传质传热两方面增强全过程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可以使晶核在同一时间形成,并且大小均一,从而后续生长得到可控粒径大小的颗粒。整个系统还可以连续生产,后处理简单,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采用的微通道混合和微波加热方式同时进行,既加快了反应中的传质效率,又加快了传热效率,使反应物混合、受热更均匀,因此得到的产品粒度集中、产率高。
2.本发明没用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无繁琐的后处理过程,大幅减低生产成本。
3.本发明使用微波辅助加热的方式使整个生产过程能够连续化,克服了以往合成工艺无法连续生产的弊端,大幅降低了工业化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度分布检测图。
图2是实施例1纳米二氧化硅的TEM图像。
图3是实施例2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度分布检测图。
图4是实施例3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度分布检测图。
图5是实施例3纳米二氧化硅的SEM图像。
图6是实施例4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度分布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子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原则范围内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但这些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粒度数据是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以检测得。
实施例1
将528g正硅酸甲酯与660g甲醇加入2L烧杯中,并搅拌30min形成溶液A;随后将247.5g去离子水、412.5g氢氧化钠(30wt%)和528g甲醇加入2L烧杯中,并搅拌30min形成溶液B。将配好的两杯溶液A,B同时由计量泵泵入T型微通道混合器中,两种液体的进料角度为90度,采用的微通道内径0.68mm,微通道长度60cm。此时微波控制加热温度为98℃,加热停留时间为1h。产物经固液分离后,放入恒温恒湿箱,温度85℃,湿度90%,干燥12h。
所得产品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分析粒度,其平均粒径为209.3nm,集中度PDI值为0.034,其结果见于图1,图2。
实施例2
将733.2g正硅酸乙酯与670.8g异丙醇加入2L烧杯中,并搅拌30min形成溶液A;随后将351g去离子水、382.2g浓氨水和670.8g异丙醇加入2L烧杯中,并搅拌30min形成溶液B。将配好的两杯溶液A,B同时由计量泵泵入T型微通道混合器中,两种液体的进料角度为90度,采用的微通道内径1mm,微通道长度16cm。此时微波控制加热温度为120℃,加热停留时间为0.5h。产物经固液分离后,放入恒温恒湿箱,温度90℃,湿度50%,干燥18h。
所得产品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分析粒度,其平均粒径为138.7nm,集中度PDI值为0.014,其结果见于图3。
实施例3
将72.5g正硅酸甲酯与971.5g乙醇加入2L烧杯中,并搅拌30min形成溶液A;随后将580g去离子水、290g浓氨水和174g异丙醇加入2L烧杯中,并搅拌30min形成溶液B。将配好的两杯溶液A,B同时由计量泵泵入T型微通道混合器中,两种液体的进料角度为90度,采用的微通道内径0.8mm,微通道长度40cm。此时微波控制加热温度为78℃,加热停留时间为2h。产物经固液分离后,放入恒温恒湿箱,温度90℃,湿度50%,干燥24h。
所得产品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分析粒度,其平均粒径为27.45nm,集中度PDI值为0.161,其结果见于图4,图5。
实施例4
将1080g硅酸钠与216g乙二醇加入2L烧杯中,并搅拌30min形成溶液A;随后将468g去离子水、684g氢氧化钾(25wt%)和216g乙醇加入2L烧杯中,并搅拌30min形成溶液B。将配好的两杯溶液A,B同时由计量泵泵入Y型微通道混合器中,两种液体的进料角度为150度,采用的微通道内径0.4mm,微通道长度80cm。此时微波控制加热温度为160℃,加热停留时间为0.1h。产物经固液分离后,放入恒温恒湿箱,温度69℃,湿度20%,干燥12h。
所得产品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分析粒度,其平均粒径为65.91nm,集中度PDI值为0.074,其结果见于图6。

Claims (9)

1.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硅源和醇类溶剂混合,并充分搅拌,配置成溶液A;再将碱性催化剂、去离子水和醇类溶剂混合,并充分搅拌,配置成溶液B;
(2)将步骤(1)中的A,B混合液同时通入带有微波加热的微通道混合器;
(3)混合物料在微通道混合器混合之后,在微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经过一定时间后,产物通入产品罐中,得到纳米球形二氧化硅颗粒悬浊液;得到的氧化硅颗粒的浓度范围0.1~40%,且制备的颗粒形貌为球形;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悬浊液经过干燥处理后得到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所述干燥温度70~100℃,湿度5%~90%的条件下干燥12-24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选自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正硅酸丁酯、硅酸钠、硅酸钾和水玻璃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催化剂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氨水,三乙胺,吡啶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源以SiO2计、碱性催化剂和去离子水的摩尔比为1:0.05~100:2~6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微通道的混合形式为T型或Y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微通道的尺度为为0.1~2mm,微通道的混合长度为10~20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微波加热温度为50~200℃,微波加热陈化反应时间为0.01~2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得到的氧化硅颗粒尺度范围为5-1500nm;制备得到的氧化硅颗粒的均一度为PDI:0.02-0.3。
CN201611057475.XA 2016-11-26 2016-11-26 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 Active CN108117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7475.XA CN108117083B (zh) 2016-11-26 2016-11-26 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57475.XA CN108117083B (zh) 2016-11-26 2016-11-26 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7083A CN108117083A (zh) 2018-06-05
CN108117083B true CN108117083B (zh) 2021-03-09

Family

ID=6222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57475.XA Active CN108117083B (zh) 2016-11-26 2016-11-26 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170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5087B (zh) * 2018-09-10 2023-01-03 佛山市农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
CN110028074B (zh) * 2019-04-19 2021-08-27 清华大学 一种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CN110115967B (zh) * 2019-06-19 2021-06-29 深圳市一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辅助一维纳米材料合成工艺放大装置
CN112978736A (zh) * 2019-12-12 2021-06-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表面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2978737A (zh) * 2019-12-13 2021-06-1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粒径均一的纳米氧化硅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1517333B (zh) * 2020-05-11 2023-05-09 石河子大学 一种三维分级结构多孔SiO2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2226221B (zh) * 2020-10-19 2022-03-01 河南大学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11431A (zh) * 2021-01-15 2021-05-18 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 一种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高通量制备方法
CN112938990A (zh) * 2021-03-09 2021-06-11 上海大学 一种高纯氧化硅溶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8756A (zh) * 2021-12-09 2022-04-19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采用有机碱微波辅助制备不同尺寸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方法
CN116986603B (zh) * 2023-09-26 2023-12-05 中南大学 利用氟硅酸盐制备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
CN117963933A (zh) * 2024-03-28 2024-05-03 齐鲁师范学院 一种微米级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505A (zh) * 2009-08-25 2010-01-27 郑文芝 微波反应制得的具有气凝胶特性的SiO2纳米级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9873A (zh) * 2011-06-28 2011-11-3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370289A (zh) * 2013-08-14 2015-02-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通道制备粒径均一的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505A (zh) * 2009-08-25 2010-01-27 郑文芝 微波反应制得的具有气凝胶特性的SiO2纳米级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9873A (zh) * 2011-06-28 2011-11-3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一种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370289A (zh) * 2013-08-14 2015-02-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通道制备粒径均一的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球形二氧化硅微粉的微波辅助制备和表征;申晓毅等;《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731;第32卷(第7期);第986页左栏1.2,右栏2.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17083A (zh)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7083B (zh) 一种连续可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球形颗粒的方法
CN103738969B (zh) 介孔二氧化硅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0585B (zh) 一种SiO2微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微反应系统
CN105126814B (zh) 一种CeVO4微米球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3964450B (zh) 小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4370289B (zh) 一种微通道制备粒径均一的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
Zha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silver tungstate multilevel sphere clusters by controlling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n the crystal surface
CN103896284B (zh) 一种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on growth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ZnO nanoparticles generated in binary solvent mixtures by micro-continuous flow synthesis
CN102432027A (zh) 一种单分散、大粒径、高稳定性的酸性硅溶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21708B (zh) 一种MoO3自组装六棱柱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110343B (zh) 一种快速制备单分散有序介孔氧化硅空心球的方法
CN104078229A (zh) 一种二氧化硅包覆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方法
Li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using modified sol–gel method in microreactor
CN107285323A (zh) 一种高分散且粒径可控的二氧化硅微球制备方法
CN114956101A (zh) 一种高分散微米尺寸二氧化硅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9276A (zh) 一种快速制备中空多孔二氧化硅/银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产品
CN103920505A (zh) 一种可见光光催化高效产氢硫化镉反蛋白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5158B (zh) 一种高纯单分散纳米球形二氧化硅粉体的制备方法
Shiba et al. Preparation of mono-dispersed titanium oxide–octadecylamine hybrid spherical particles in the submicron size range
CN104609431A (zh) 一种50纳米以下SiO2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及其粒径控制合成方法
CN105293504A (zh)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催化制备单分散大粒径硅溶胶的方法
CN106006710B (zh) 一种β‑NaYF4:Yb/Tm@ZnO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Norazmi et al. Effect of various amount of ammonium hydroxide on morphology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grown by sol-gel
CN103056385A (zh) Ctab为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法制备油溶性纳米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