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6968A -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6968A
CN108076968A CN201711462001.8A CN201711462001A CN108076968A CN 108076968 A CN108076968 A CN 108076968A CN 201711462001 A CN201711462001 A CN 201711462001A CN 108076968 A CN108076968 A CN 108076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ulture medium
mushroom
granularity
needle mush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620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猛
邓召洋
刘明春
盛振庆
郭惠
丁洋
王宝印
郑春燕
李召义
李泽文
李冬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ing Changfeng Edible Fungus Co Ltd
Shandong Zou Lu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HANGSHENGYUAN MUSHROO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ing Changfeng Edible Fungus Co Ltd
Shandong Zou Lu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HANGSHENGYUAN MUSHROO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ing Changfeng Edible Fungus Co Ltd, Shandong Zou Lu Agricultural Microbiolog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CHANGSHENGYUAN MUSHROO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ing Changfeng Edible Fung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620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7696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76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69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05D3/02Calcareous fertilisers from limestone, calcium carbonate, calcium hydrate, slaked lime, calcium oxide, waste calcium produ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培养基,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为解决金针菇营养成分含量难以提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玉米芯、米糠、麸皮、甜菜渣、棉籽壳、啤酒糟、大豆皮、贝化石(石灰)、碳酸钙的金针菇培养基,使用上述培养基培养金针菇,金针菇生长周期短,每100g鲜菇中含有氨基酸总量最高达30.7mg,金针菇干品中含碳水化合物可高达65.1(wt)%,粗纤维达可高达10.2(wt)%。大大提高了金针菇中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含量,提高了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解决了金针菇生产领域人们一直想要解决却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金针菇培养基。
背景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
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每100g鲜菇中含有氨基酸总量达20.9mg,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42.29~51.17%,异亮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较高含量的精氨酸能预防和治疗肝炎、胃肠馈病等消化系统疾病,赖氨酸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记忆,提高智力。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但使用本领域常规培养基、常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的前提下,上述营养成分的含量很难再有所提高。
同时,金针菇具有含水高、组织脆嫩,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极易造成损伤,引起变色、变质或腐烂等特点。金针菇采后贮运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包括组织褐变、细胞壁蛋白质和多糖降解、子实体老化等,这些变化严重影响了金针菇品质。缩短金针菇货架寿命的主要原因包括酶促褐变和真菌引起的霉变。引起褐变的三种关键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在金针菇组织中呈区域化分布:菌盖的酶活性最低、菌柄上部酶活性稍高、中部较高、下部活性最强。因此,在贮藏过程中,金针菇的褐变由菌柄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在没有任何保鲜措施的情况下,清洗后的金针菇在适宜温度下,很快就会长满白色霉菌菌丝。在5~10℃的冷藏货架中,货架寿命也不超过3~4天。面对这一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使用传统的金针菇保鲜例如用焦亚硫酸钠护色和山梨酸钾等防腐,虽有较好效果,但对人体健康有毒副作用和致癌作用。另外如VC等用于护色和抑制褐变,效果差,不稳定。因此,如何延长金针菇的货架寿命、抑制褐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金针菇营养成分含量难以提高、以及金针菇货架寿命短、传统保鲜手法不健康效果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金针菇培养基以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金针菇培养基含有:玉米芯、米糠、麸皮、甜菜渣、棉籽壳、啤酒糟、大豆皮、贝化石(石灰)、碳酸钙。
上述培养基中,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芯35-37份、米糠35-37份、麸皮7-8份、甜菜渣3-5份、棉籽壳4-5份、啤酒糟4-5份、大豆皮4-5份、贝化石(石灰)1-2份、碳酸钙0.2-0.5份。
优选的,上述培养基中,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芯36.2份、米糠36.2份、麸皮7.7份、甜菜渣4份、棉籽壳4.8份、啤酒糟4.8份、大豆皮4.8份、贝化石(石灰)1.25份、碳酸钙0.25份。
优选的,上述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7-69(wt)%。
优选的,上述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9(wt)%。
优选的,上述培养基的pH为6.8-7.2。
优选的,上述培养基的pH为6.8。
优选的,所述玉米芯粒度为2-6mm,所述麸皮粒度为1-4mm,所述甜菜渣粒度为3-6mm,所述棉籽壳粒度为2-4mm,所述啤酒糟粒度为2-4mm,所述大豆皮粒度为1-4mm,所述贝化石(石灰)粒度为2-3.5mm。
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经过生物发酵剂发酵处理。
优选的,所述生物发酵剂,包括植物乳杆菌、白色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里氏木霉,按照植物乳杆菌4~5份、白色链霉菌1-2份、枯草芽孢杆菌3~4份、里氏木霉2~3份菌液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
优选的,所述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培养基各组分之和的1-2(wt)‰(所述培养基各组分不包括水)。
有益效果
使用上述培养基培养金针菇,金针菇生长周期短,每100g鲜菇中含有氨基酸总量最高达30.7mg,金针菇干品中含碳水化合物可高达65.1(wt)%,粗纤维达可高达10.2(wt)%。大大提高了金针菇中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含量,提高了金针菇的营养价值,解决了金针菇生产领域人们一直想要解决却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金针菇生产方法为:
1)接种:将金针菇菌种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
2)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移至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18℃,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65-80%,培养20-22天,菌种发满培养基表面时结束。
3)搔菌:完全搔去老菌块。
4)生育:调整生育室温度3℃-1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10000PPM,湿度85-99%,金针菇长至菌柄14.5-17厘米长,菌盖直径0.8-1厘米时,采收。
1)接种步骤具体为:
在13℃-15℃条件下,按照每500g培养基接种12-15ml金针菇菌种液的接种量将金针菇菌种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
2)培养步骤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移至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7℃-18℃,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65-75%,培养12天,有利于菌丝迅速萌发定植;第二阶段,培养温度控制在15℃~17℃,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控制在75%~80%,培养时间为8-10天,以菌种刚发满为宜,由于菌丝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加上菌种瓶堆放密度高,料内温度高于室温,所以需经常检查保证发菌料内温度低于22℃,瓶间温度低于20℃无需光照;内循环风机24h开启,以保证培养室温度、湿度和氧气均匀。
3)搔菌步骤具体为:
搔菌深度到瓶肩以上3-4mm,完全搔去老菌块,并注水5-10mL/瓶。
4)生育步骤具体分为四个时期:
将搔菌后的菌种摆放在生育室的床架上;
1.芽出期:搔菌后至原基形成;生育室控制温度15℃,湿度95-99%,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时间7天。
2.适应期:原基形成至菇盖分化完全,菇蕾长0.5cm;逐渐降低生育室温度至5℃,降低湿度至93-97%。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000PPM,时间4-5天。
3.抑制期:菇盖分化完成至小菇长出瓶口2cm;生育室控制温度在3-5℃,湿度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时间5-7天。
4.生育期:小菇长出瓶口2cm至采收;套纸筒,生育室保持温度在7-9℃,湿度8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000PPM以上,时间约7-9天;金针菇长至菇柄14.5-17厘米长,菇盖直径0.8-1厘米时,采收。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金针菇生产方法中,2)培养步骤的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湿度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金针菇成菌菌柄和菌盖内部的水分含量,使成菌菌柄和菌盖内外水分含量分布适宜,同时结合各个步骤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最终实现了有效延长成菌货架寿命的效果,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生产的金针菇,在5~10℃的冷藏货架中,货架寿命可长达8-10天,且在8-10天内不发生褐变。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实施例中培养基使用的原材料为:
玉米芯:无霉变,含水量在15%以下,粗细度在6mm以下。
麸皮:新鲜,无霉变,含水量在15%以下,粗细度在4mm以下。
棉籽壳:灰白色,无霉变,无害虫,含水量在15%以下,粗细度在4mm以下。
米糠:新鲜,无霉变,含水量在15%以下。
贝化石:无杂质,颗粒度细,粗细度在2—3.5mm以下。
大豆皮:无杂质,无霉变,粗细度在4mm以下。含水量在15%以下。
啤酒渣:无杂质,无霉变,粗细度在4mm以下。含水量在15%以下。
甜菜渣:无杂质,无霉变,粗细度在6mm以下。含水量在15%以下。
实施例1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原材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芯37份、米糠37份、麸皮8份、甜菜渣3份、棉籽壳4份、啤酒糟4份、大豆皮5份、贝化石(石灰)1份、碳酸钙0.2份。
所述玉米芯粒度为2mm,所述麸皮粒度为1mm,所述甜菜渣粒度为3mm,所述棉籽壳粒度为2mm,所述啤酒糟粒度为2mm,所述大豆皮粒度为1mm,所述贝化石(石灰)粒度为2mm。
按配方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水(设定加水量)调至含水量67%±0.5%(wt),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6.8。继续搅拌50分种,得到金针菇培养基。装瓶(每瓶装培养基500g±20g,料面平整距离瓶口2.0cm,料面距离瓶肩1.3cm左右)灭菌(102℃保温6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待用。
实施例2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原材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芯35份、米糠35份、麸皮7份、甜菜渣5份、棉籽壳5份、啤酒糟5份、大豆皮4份、贝化石(石灰)2份、碳酸钙0.5份。
所述玉米芯粒度为6mm,所述麸皮粒度为4mm,所述甜菜渣粒度为6mm,所述棉籽壳粒度为4mm,所述啤酒糟粒度为4mm,所述大豆皮粒度为4mm,所述贝化石(石灰)粒度为3.5mm。
按配方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水(设定加水量)调至含水量69%±0.5%(wt),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7.2。继续搅拌40分种,得到金针菇培养基。装瓶(每瓶装培养基500g±20g,料面平整距离瓶口2.0cm,料面距离瓶肩1.5cm左右)灭菌(102℃保温6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待用。
实施例3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原材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芯36.2份、米糠36.2份、麸皮7.7份、甜菜渣4份、棉籽壳4.8份、啤酒糟4.8份、大豆皮4.8份、贝化石(石灰)1.25份、碳酸钙0.25份。
所述玉米芯粒度为2mm,所述麸皮粒度为1mm,所述甜菜渣粒度为3mm,所述棉籽壳粒度为2mm,所述啤酒糟粒度为2mm,所述大豆皮粒度为1mm,所述贝化石(石灰)粒度为2mm。
按配方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水(设定加水量)调至含水量69%±0.5%(wt),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6.8。继续搅拌50分种,得到金针菇培养基。装瓶(每瓶装培养基500g±20g,料面平整距离瓶口2.0cm,料面距离瓶肩1.5cm左右)灭菌(102℃保温6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待用。
实施例4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原材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芯35份、米糠35份、麸皮7份、甜菜渣3份、棉籽壳4份、啤酒糟4份、大豆皮4份、贝化石(石灰)1份、碳酸钙0.2份。
所述玉米芯粒度为6mm,所述麸皮粒度为1mm,所述甜菜渣粒度为6mm,所述棉籽壳粒度为2mm,所述啤酒糟粒度为4mm,所述大豆皮粒度为1mm,所述贝化石(石灰)粒度为3.5mm。
按配方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水(设定加水量)调至含水量68%±0.5%(wt),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6.8。继续搅拌45分种。得到金针菇培养基。装瓶(每瓶装培养基500g±20g,料面平整距离瓶口2.0cm,料面距离瓶肩1.3cm左右)灭菌(102℃保温6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待用。
实施例5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原材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芯37份、米糠37份、麸皮8份、甜菜渣5份、棉籽壳5份、啤酒糟5份、大豆皮5份、贝化石(石灰)2份、碳酸钙0.5份。
所述玉米芯粒度为2mm,所述麸皮粒度为1mm,所述甜菜渣粒度为6mm,所述棉籽壳粒度为4mm,所述啤酒糟粒度为2mm,所述大豆皮粒度为1mm,所述贝化石(石灰)粒度为3.5mm。
按配方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水(设定加水量)调至含水量68.5%±0.5%(wt),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7.0。继续搅拌45分种。得到金针菇培养基。装瓶(每瓶装培养基500g±20g,料面平整距离瓶口2.0cm,料面距离瓶肩1.3cm左右)灭菌(102℃保温6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待用。
实施例6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所述培养基在灭菌前经过生物发酵剂发酵处理。
所述生物发酵剂,包括植物乳杆菌、白色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里氏木霉,按照植物乳杆菌4份、白色链霉菌1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里氏木霉2份菌液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
所述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培养基各组分之和的1(wt)‰(所述培养基各组分不包括水)。
培养基制备方法为:
将设定量的生物发酵剂加入设定量的水中混匀,按配方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混入了生物发酵剂的水(设定加水量)调至含水量69%±0.5%(wt),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6.8。继续搅拌50分种,室温下(23℃)发酵36h,搅拌混匀,得到金针菇培养基。装瓶(每瓶装培养基500g±20g,料面平整距离瓶口2.0cm,料面距离瓶肩1.5cm左右)灭菌(102℃保温6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待用。
实施例7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所述培养基在灭菌前经过生物发酵剂发酵处理。
所述生物发酵剂,包括植物乳杆菌、白色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里氏木霉,按照植物乳杆菌5份、白色链霉菌2份、枯草芽孢杆菌4份、里氏木霉3份菌液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
所述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培养基各组分之和的2(wt)‰(所述培养基各组分不包括水)。
培养基制备方法为:
将设定量的生物发酵剂加入设定量的水中混匀,按配方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混入了生物发酵剂的水(设定加水量)调至含水量69%±0.5%(wt),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6.8。继续搅拌50分种,室温下(27℃)发酵48h,搅拌混匀,得到金针菇培养基。装瓶(每瓶装培养基500g±20g,料面平整距离瓶口2.0cm,料面距离瓶肩1.5cm左右)灭菌(102℃保温6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待用。
实施例8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所述培养基在灭菌前经过生物发酵剂发酵处理。
所述生物发酵剂,包括植物乳杆菌、白色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里氏木霉,按照植物乳杆菌4份、白色链霉菌2份、枯草芽孢杆菌3份、里氏木霉3份菌液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
所述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培养基各组分之和的2(wt)‰(所述培养基各组分不包括水)。
培养基制备方法为:
将设定量的生物发酵剂加入设定量的水中混匀,按配方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混入了生物发酵剂的水(设定加水量)调至含水量69%±0.5%(wt),用盐酸水溶液调节pH值6.8。继续搅拌50分种,室温下(25℃)发酵48h,搅拌混匀,得到金针菇培养基。装瓶(每瓶装培养基500g±20g,料面平整距离瓶口2.0cm,料面距离瓶肩1.5cm左右)灭菌(102℃保温6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待用。
对比例1
取玉米24份;甘蔗渣38份;米糠16份;棉籽壳30份;石灰2.0份,按上述原材料生产金针菇培养基的工艺如下:挑选原料,要求干燥、新鲜、无霉变、无虫害;将原料放入水中,使其含水量达60%-65%,搅拌30分钟,配制成金针菇培养基;装瓶(每瓶装培养基500g±20g,料面平整距离瓶口2.0cm,料面距离瓶肩1.5cm左右)灭菌(102℃保温60分钟,121℃保温60分钟)待用。
实施例9金针菇生产方法
使用实施例3所配置的固体培养基
1)接种:
在13℃条件下,按照每500g培养基接种12ml金针菇菌种液的接种量将金针菇菌种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
2)培养: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移至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7℃,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65%,培养12天,有利于菌丝迅速萌发定植;第二阶段,培养温度控制在1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控制在75%,培养时间为10天,以菌种刚发满为宜,由于菌丝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加上菌种瓶堆放密度高,料内温度高于室温,所以需经常检查保证发菌料内温度低于22℃,瓶间温度低于20℃无需光照;内循环风机24h开启,以保证培养室温度、湿度和氧气均匀。
3)搔菌:
搔菌深度到瓶肩以上3mm,完全搔去老菌块,并注水5mL/瓶。
4)生育:分为四个时期:
将搔菌后的菌种摆放在生育室的床架上;
1.芽出期:搔菌后至原基形成;生育室控制温度15℃,湿度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时间7天。
2.适应期:原基形成至菇盖分化完全,菇蕾长0.5cm;逐渐降低生育室温度至5℃,降低湿度至93-%。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000PPM,时间5天。
3.抑制期:菇盖分化完成至小菇长出瓶口2cm;生育室控制温度在3℃,湿度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时间7天。
4.生育期:小菇长出瓶口2cm至采收;套纸筒,生育室保持温度在7℃,湿度8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000PPM,时间约9天;金针菇长至菇柄14.5-17厘米长,菇盖直径0.8-1厘米时,采收。
实施例10
使用实施例3所配置的固体培养基
1)接种:
在15℃条件下,按照每500g培养基接种15ml金针菇菌种液的接种量将金针菇菌种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
2)培养: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移至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75%,培养12天,有利于菌丝迅速萌发定植;第二阶段,培养温度控制在16℃,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控制在80%,培养时间为8天,以菌种刚发满为宜,由于菌丝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加上菌种瓶堆放密度高,料内温度高于室温,所以需经常检查保证发菌料内温度低于22℃,瓶间温度低于20℃无需光照;内循环风机24h开启,以保证培养室温度、湿度和氧气均匀。
3)搔菌:
搔菌深度到瓶肩以上4mm,完全搔去老菌块,并注水10mL/瓶。
4)生育:分为四个时期:
将搔菌后的菌种摆放在生育室的床架上;
1.芽出期:搔菌后至原基形成;生育室控制温度15℃,湿度99%,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时间7天。
2.适应期:原基形成至菇盖分化完全,菇蕾长0.5cm;逐渐降低生育室温度至5℃,降低湿度至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000PPM,时间4天。
3.抑制期:菇盖分化完成至小菇长出瓶口2cm;生育室控制温度在4℃,湿度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时间5天。
4.生育期:小菇长出瓶口2cm至采收;套纸筒,生育室保持温度在8℃,湿度8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000PPM,时间7天;金针菇长至菇柄14.5-17厘米长,菇盖直径0.8-1厘米时,采收。
实施例11
使用实施例3所配置的固体培养基
1)接种:
在15℃条件下,按照每500g培养基接种15ml金针菇菌种液的接种量将金针菇菌种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
2)培养: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移至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75%,培养12天,有利于菌丝迅速萌发定植;第二阶段,培养温度控制在16℃,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控制在80%,培养时间为8天,以菌种刚发满为宜,由于菌丝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加上菌种瓶堆放密度高,料内温度高于室温,所以需经常检查保证发菌料内温度低于22℃,瓶间温度低于20℃无需光照;内循环风机24h开启,以保证培养室温度、湿度和氧气均匀。
3)搔菌:
搔菌深度到瓶肩以上4mm,完全搔去老菌块,并注水10mL/瓶。
4)生育:分为四个时期:
将搔菌后的菌种摆放在生育室的床架上;
1.芽出期:搔菌后至原基形成;生育室控制温度15℃,湿度99%,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时间7天。
2.适应期:原基形成至菇盖分化完全,菇蕾长0.5cm;逐渐降低生育室温度至5℃,降低湿度至97%。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000PPM,时间4天。
3.抑制期:菇盖分化完成至小菇长出瓶口2cm;生育室控制温度在5℃,湿度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时间5天。
4.生育期:小菇长出瓶口2cm至采收;套纸筒,生育室保持温度在9℃,湿度8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000PPM,时间约7天;金针菇长至菇柄14.5-17厘米长,菇盖直径0.8-1厘米时,采收。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所用固体培养基为实施例1所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所用固体培养基为实施例2所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所用固体培养基为实施例4所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所用固体培养基为实施例5所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实施例16
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所用固体培养基为实施例6所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实施例17
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所用固体培养基为实施例7所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实施例18
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所用固体培养基为实施例8所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对比例2
使用对比例1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1)接种
按无菌操作技术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到培养料中,使金针菇菌种在培养料中开始生长。
1)所使用的金针菇液体菌种优良,长势好并且无污染,每瓶培养基接15mL的液体菌种;
2)接种室需使用循环的无菌气流彻底清洁,使室内保持近乎无菌状态;
3)接种室温度控制在20℃为宜。
(2)发菌期管理(培养)
1、初期-中期。18℃,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ppm,湿度75%,正常情况下,接种13天后菌丝可伸入培养基20mm。菌丝蔓延的部分成白色,从瓶底可看到以接种穴为中心生长。
2、中期-后期。保持1、的条件不变,发菌顺利情况下,接种后30天左右全瓶均变成白色,菌丝已覆盖整个料面。
(3)搔菌
(4)生育室管理。
1、均育和抑制。首先,均育为利用8℃低温缓泻生长,使原基均育发育。均育室的空气湿度85%,力求维持接近自然状态的空气环境,2天。接着,抑制是利用5℃低温抑制先伸长菇体的发育,促进后生长菇体的发育,以使所有的菌柄长度整齐一致。抑制室温度5℃,湿度90%,二氧化碳浓度1000ppm以下,抑制时间约7天。
2、出菇期管理。菇体从瓶口长出0.5-1cm,移到发育室,室温保持8℃,此时进行光照,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金针菇长至菇柄14.5-17厘米长,菇盖直径0.8-1厘米时,采收。
对比例3
与对比例2的区别在于:使用实施例3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对比例4
与对比例2的区别在于:使用实施例7制备的固体培养基。
表1实施例9-18、对比例2-4生产得到的金针菇形状对比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相比于使用普通培养基的对比例2,使用实施例1-5制备的培养基的实施例所得金针菇,氨基酸含量、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含量均有明显提高,而进一步的,使用实施例6-8制备的培养基的实施例生产的金针菇,三种营养成分又有明显提高;与使用普通生产方法的对比例2-对比例4相比,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法生产金针菇的实施例9-实施例18,金针菇的货架期具有显著提高,且实施例9-18生产的金针菇,白度高,褐变时间为货架时间的第8-10天,较普通方法生产的金针菇明显提高;同时,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和生产方法生产金针菇,单位质量培养基金针菇产量有所提高。

Claims (10)

1.一种金针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含有玉米芯、米糠、麸皮、甜菜渣、棉籽壳、啤酒糟、大豆皮、贝化石(石灰)、碳酸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芯35-37份、米糠35-37份、麸皮7-8份、甜菜渣3-5份、棉籽壳4-5份、啤酒糟4-5份、大豆皮4-5份、贝化石(石灰)1-2份、碳酸钙0.2-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比为:玉米芯36.2份、米糠36.2份、麸皮7.7份、甜菜渣4份、棉籽壳4.8份、啤酒糟4.8份、大豆皮4.8份、贝化石(石灰)1.25份、碳酸钙0.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含水量为67-69(wt)%。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含水量为69(wt)%。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pH为6.8-7.2。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芯粒度为2-6mm,所述麸皮粒度为1-4mm,所述甜菜渣粒度为3-6mm,所述棉籽壳粒度为2-4mm,所述啤酒糟粒度为2-4mm,所述大豆皮粒度为1-4mm,所述贝化石(石灰)粒度为2-3.5mm。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经过生物发酵剂发酵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发酵剂,包括植物乳杆菌、白色链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里氏木霉,按照植物乳杆菌4~5份、白色链霉菌1-2份、枯草芽孢杆菌3~4份、里氏木霉2~3份菌液的重量比例进行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培养基各组分之和的1-2(wt)‰,所述培养基各组分不包括水。
CN201711462001.8A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Pending CN1080769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2001.8A CN108076968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62001.8A CN108076968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6968A true CN108076968A (zh) 2018-05-29

Family

ID=62180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62001.8A Pending CN108076968A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769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3510A (zh) * 2019-09-24 2019-11-1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栽培料配方及生产方法
CN112715280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南京金万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海藻的金针菇培养料及制备方法、金针菇培养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92798A (ko) * 2002-05-31 2003-12-06 최경환 참숯을 함유한 변이새송이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 및변이새송이버섯 재배방법
JP2014079175A (ja) * 2012-10-13 2014-05-08 Bekuseru:Kk きのこ廃培地のサイレージ化方法
CN104871824A (zh) * 2015-06-05 2015-09-02 电白中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方法
CN105418283A (zh) * 2015-12-30 2016-03-23 长春高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金针菇培养基持水性和通气性的培养基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8240A (zh) * 2015-12-31 2016-06-08 界首市聚丰家庭农场 一种富硒和钙的高产平菇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92798A (ko) * 2002-05-31 2003-12-06 최경환 참숯을 함유한 변이새송이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 및변이새송이버섯 재배방법
JP2014079175A (ja) * 2012-10-13 2014-05-08 Bekuseru:Kk きのこ廃培地のサイレージ化方法
CN104871824A (zh) * 2015-06-05 2015-09-02 电白中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方法
CN105418283A (zh) * 2015-12-30 2016-03-23 长春高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金针菇培养基持水性和通气性的培养基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38240A (zh) * 2015-12-31 2016-06-08 界首市聚丰家庭农场 一种富硒和钙的高产平菇栽培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3510A (zh) * 2019-09-24 2019-11-1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栽培料配方及生产方法
CN110463510B (zh) * 2019-09-24 2021-07-1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栽培料配方及生产方法
CN112715280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南京金万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海藻的金针菇培养料及制备方法、金针菇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8057B (zh) 一种银耳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9168982A (zh) 一种海鲜菇液体菌种制种培养基、栽培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2835251B (zh) 药用猴头菌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方法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5474995A (zh) 一种野生鸡枞菌的栽培驯化方法
CN103404364A (zh)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培养及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9089731A (zh) 一种玉木耳栽培方法
CN105981581B (zh) 一种蝉花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07667775A (zh) 一种茶树菇的种植方法
CN109929775A (zh) 抑菌微生物发酵剂的制备方法
CN105237248A (zh) 一种灰树花生产培养料及其应用
CN107509532A (zh) 一种富含多糖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7279467A (zh)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用于畜牧养殖的方法
CN109997608A (zh) 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CN104303840B (zh) 一种盘装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6242824B (zh) 一种杏鲍菇栽培料及使用该栽培料生产杏鲍菇的种植方法
CN108076968A (zh) 一种金针菇培养基
CN109566264A (zh) 一种富硒香菇的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CN109511461A (zh)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CN109526548A (zh) 一种基于棉籽壳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方法
CN107760612A (zh) 一种黑曲霉yy07菌株及其在固体发酵生产饲用酸性蛋白酶中的应用
CN107646523A (zh) 一种富硒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07750832A (zh) 一种金针菇培养箱
CN112210501A (zh) 一株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JH5及其应用
CN107027516A (zh) 一种富硒蝉花虫草、其培养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