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1461A -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1461A
CN109511461A CN201811425426.6A CN201811425426A CN109511461A CN 109511461 A CN109511461 A CN 109511461A CN 201811425426 A CN201811425426 A CN 201811425426A CN 109511461 A CN109511461 A CN 109511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fungus
bag
parts
mushroom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54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荣春
程扶旗
程叙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xi County Lao Hu Family Farm
Original Assignee
Jixi County Lao Hu Family Far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xi County Lao Hu Family Farm filed Critical Jixi County Lao Hu Family Farm
Priority to CN2018114254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114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11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146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主要包括S1基质料腐熟、S2基质料发酵、S3装袋灭菌、S4接种培养、S5出菇管理、S6采收管理等步骤。本发明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以经过微生物发酵菌液的腐熟发酵,以及食用菌添加剂的常温密封发酵的农作物秸秆、棉籽壳等为栽培基质原料,营养均衡、丰富,对黑木耳的生长,针对性强;抑制降低生产中常见细菌以及其他病虫害的影响。本发明方法在生产出菇及采收管理时,加强栽培基质的营养补充,栽培基质利用率高,大幅度提高了黑木耳的产量与品质,经济效益高。

Description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机(古南楚人谓鸡为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称。
黑木耳的营养成分,据现代科学分析,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粗纤维7克、钙375毫克、磷201毫克、铁185毫克,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0.15毫克、维生素 B20.55毫克、烟酸2.7毫克。因此,黑木耳历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常作为烹调各式中、西名菜佳肴的配料,或和红枣、莲子加糖炖熟,作为四季皆宜的佳美点心,不仅清脆鲜美,滑嫩爽喉,而且有增加食欲和滋补强身的作用。黑木耳具有一定吸附能力;对人体有清涤胃肠和消化纤维素的作用。因此,它又是纺织工人、矿山工人和理发员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保健食品。
目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大多以木屑、麦麸或稻糠、棉籽壳为原料,并经过搅拌、混匀、灭菌、接种、出菇管理等步骤,受工艺方法的影响,其栽培基质,营养不均衡、不丰富,影响限制了黑木耳的生长;同时,在栽培中管理不够充分,栽培基质易腐败,易遭其他细菌、病虫害的侵害,对生产培养基的利用率不高,生产的黑木耳产量、品质均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质料腐熟:按比例称取柠檬香茅草,除杂、晾干,陈放 10~30天,在太阳底下暴晒3~5天后,与分别称取的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甘蔗渣一起,粉碎成1~2厘米长度的段状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加入称取的棉籽壳、稻壳、米糠、豆饼、醋渣、蔗糖、微生物发酵菌液,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基质混合料置于地上建堆并覆盖薄膜保存,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0~75℃时维持22~30小时进行翻堆,料堆中心温度再次达到60~75℃时维持26~36小时,再翻堆1次,直至培养料变色,手握即断为止,制得基质腐熟料;
S2、基质料发酵:按比例分别称取石膏、石灰、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钠、食用菌添加剂,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向搅拌机内添加基质腐熟料,以及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0~24℃温度下密封发酵15~20天,再加适量水混匀,使基质含水量控制在55%~65%,即制得栽培基质腐熟料;
S3、装袋灭菌:将S2步骤制得的栽培基质腐熟料,装袋,并在 100℃蒸汽蒸透后保持9~12小时进行灭菌,然后自然冷却;
S4、接种培养:在无菌室内,先使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然后将S3步骤冷却中的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运输至无菌室中,待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温度冷却至30~36℃时,往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中接黑木耳菌种,并将接种的菌袋,置于24~28℃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完全长满为止;
S5、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大棚中,垛成菌墙培养,并开孔促芽,保持大棚内白天温度在26℃以上,并开灯增强光照;夜间开窗通风,保持昼夜温差在8~1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 95%,采用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对菌袋喷淋补水,保持袋料的含水量为70%~80%,及时剔除腐败、遭污染的菌棒;
S6、采收管理:当菌棒上的黑木耳菇体充分展开后,及时采收,晾晒,即可制得干黑木耳成品;同时,在黑木耳产量骤降后,将菌袋表面的死耳、烂耳清理掉,并用来苏尔溶液擦洗袋面后,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曝晒l~3天,然后采用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中浸泡,最后挂袋继续生产采收黑木耳。
优选地,在S1、S2步骤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栽培基质腐熟料,其原料分别包括:农作物秸秆50~70份、棉籽壳20~40份、玉米芯 10~20份、稻壳6~10份、米糠6~10份、豆饼3~7份、柠檬香茅草3~7份、甘蔗渣3~7份、醋渣2~6份、蔗糖1~3份、石膏1~3份、尿素1~2.5份、过磷酸钙1~2.5份、石灰0.5~1.5份、碳酸氢钠0.4~1份、微生物发酵菌液0.2~0.8份、食用菌添加剂0.5~ 1.5份、水适量。
优选地,所述食用菌添加剂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发酵菌液为益富源秸秆发酵专用菌种溶液。
优选地,在S5步骤中,所述采用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600~8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
优选地,在S6步骤中,所述来苏尔溶液,为来苏尔溶液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来苏尔1.5%~2.5%,其余为水。
优选地,在S6步骤中,所述食用菌添加剂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所述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葡萄糖0.03%~0.2%、益富源菇菌生态宝0.03%~0.2%、其余为水。
优选地,所述S5步骤中,在对菌袋喷淋补水的同时,还采用将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300~5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注入菌袋中的方式补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以农作物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稻壳为主要原料,添加豆饼、柠檬香茅草、甘蔗渣、醋渣、蔗糖等,经过微生物发酵菌液的腐熟发酵,以及食用菌添加剂的常温密封发酵,制得的黑木耳栽培基质腐熟料,营养均衡、丰富,对黑木耳的生长,针对性强,能够有效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及品质;同时利用柠檬香茅草,并经过陈放、暴晒、腐熟处理,能够抑制、降低黑木耳生产中常见细菌以及其他病虫害的影响,且对黑木耳菌种的影响小。本发明在生产出菇及采收管理时,采用来苏尔溶液擦洗消毒,采用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对菌袋进行喷淋、注入补水,采用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中浸泡,实现黑木耳对栽培基质的营养补充,栽培基质利用率高,控制污染,大幅度提高了黑木耳的产量与品质,经济效益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质料腐熟:按比例称取柠檬香茅草,除杂、晾干,陈放 10天,在太阳底下暴晒5天后,与分别称取的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甘蔗渣一起,粉碎成1~2厘米长度的段状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加入称取的棉籽壳、稻壳、米糠、豆饼、醋渣、蔗糖、微生物发酵菌液,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基质混合料置于地上建堆并覆盖薄膜保存,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0℃时维持30小时进行翻堆,料堆中心温度再次达到60℃时维持36小时,再翻堆1次,直至培养料变色,手握即断为止,制得基质腐熟料。
S2、基质料发酵:按比例分别称取石膏、石灰、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钠、食用菌添加剂,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向搅拌机内添加基质腐熟料,以及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0℃温度下密封发酵20 天,再加适量水混匀,使基质含水量控制在55%,即制得栽培基质腐熟料。
S3、装袋灭菌:将S2步骤制得的栽培基质腐熟料,装袋,并在 100℃蒸汽蒸透后保持9小时进行灭菌,然后自然冷却。
S4、接种培养:在无菌室内,先使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然后将S3步骤冷却中的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运输至无菌室中,待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温度冷却至30℃时,往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中接黑木耳菌种,并将接种的菌袋,置于24℃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完全长满为止。
S5、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大棚中,垛成菌墙培养,并开孔促芽,保持大棚内白天温度在26℃以上,并开灯增强光照;夜间开窗通风,保持昼夜温差在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采用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对菌袋喷淋补水,保持袋料的含水量为70%,及时剔除腐败、遭污染的菌棒;其中,上述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6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在在对菌袋喷淋补水的同时,还采用将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3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以直接注入菌袋中栽培基质的方式进行补水。
S6、采收管理:当菌棒上的黑木耳菇体充分展开后,及时采收,晾晒,即可制得干黑木耳成品。
在采收管理过程中,当黑木耳产量骤降后,将菌袋表面的死耳、烂耳清理掉,并用来苏尔溶液擦洗袋面后,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曝晒l~ 3天,然后采用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中浸泡,最后挂袋继续生产采收黑木耳;其中来苏尔溶液,为来苏尔溶液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来苏尔1.5%,其余为水。所述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葡萄糖0.03%、益富源菇菌生态宝0.03%、其余为水。
其中,在S1、S2步骤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栽培基质腐熟料,其原料分别包括:农作物秸秆50份、棉籽壳40份、玉米芯20份、稻壳6份、米糠6份、豆饼7份、柠檬香茅草3份、甘蔗渣7份、醋渣2份、蔗糖1份、石膏3份、尿素1份、过磷酸钙1份、石灰1.5 份、碳酸氢钠0.4份、微生物发酵菌液0.2份、食用菌添加剂1.5份、水适量;所述食用菌添加剂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所述微生物发酵菌液为益富源秸秆发酵专用菌种溶液。
实施例2: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质料腐熟:按比例称取柠檬香茅草,除杂、晾干,陈放 30天,在太阳底下暴晒3天后,与分别称取的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甘蔗渣一起,粉碎成1~2厘米长度的段状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加入称取的棉籽壳、稻壳、米糠、豆饼、醋渣、蔗糖、微生物发酵菌液,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基质混合料置于地上建堆并覆盖薄膜保存,料堆中心温度达到75℃时维持22小时进行翻堆,料堆中心温度再次达到75℃时维持26小时,再翻堆1次,直至培养料变色,手握即断为止,制得基质腐熟料。
S2、基质料发酵:按比例分别称取石膏、石灰、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钠、食用菌添加剂,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向搅拌机内添加基质腐熟料,以及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4℃温度下密封发酵15 天,再加适量水混匀,使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5%,即制得栽培基质腐熟料。
S3、装袋灭菌:将S2步骤制得的栽培基质腐熟料,装袋,并在 100℃蒸汽蒸透后保持12小时进行灭菌,然后自然冷却。
S4、接种培养:在无菌室内,先使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然后将S3步骤冷却中的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运输至无菌室中,待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温度冷却至36℃时,往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中接黑木耳菌种,并将接种的菌袋,置于28℃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完全长满为止。
S5、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大棚中,垛成菌墙培养,并开孔促芽,保持大棚内白天温度在26℃以上,并开灯增强光照;夜间开窗通风,保持昼夜温差在1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采用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对菌袋喷淋补水,保持袋料的含水量为80%,及时剔除腐败、遭污染的菌棒;其中,上述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8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在在对菌袋喷淋补水的同时,还采用将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5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以直接注入菌袋中栽培基质的方式进行补水。
S6、采收管理:当菌棒上的黑木耳菇体充分展开后,及时采收,晾晒,即可制得干黑木耳成品。
在采收管理过程中,当黑木耳产量骤降后,将菌袋表面的死耳、烂耳清理掉,并用来苏尔溶液擦洗袋面后,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曝晒l~ 3天,然后采用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中浸泡,最后挂袋继续生产采收黑木耳;其中来苏尔溶液,为来苏尔溶液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来苏尔2.5%,其余为水。所述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葡萄糖0.2%、益富源菇菌生态宝0.2%、其余为水。
其中,在S1、S2步骤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栽培基质腐熟料,其原料分别包括:农作物秸秆70份、棉籽壳20份、玉米芯10份、稻壳10份、米糠10份、豆饼3份、柠檬香茅草7份、甘蔗渣3份、醋渣6份、蔗糖3份、石膏1份、尿素2.5份、过磷酸钙2.5份、石灰0.5份、碳酸氢钠1份、微生物发酵菌液0.8份、食用菌添加剂 0.5份、水适量;所述食用菌添加剂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所述微生物发酵菌液为益富源秸秆发酵专用菌种溶液。
实施例3: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质料腐熟:按比例称取柠檬香茅草,除杂、晾干,陈放 20天,在太阳底下暴晒4天后,与分别称取的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甘蔗渣一起,粉碎成1~2厘米长度的段状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加入称取的棉籽壳、稻壳、米糠、豆饼、醋渣、蔗糖、微生物发酵菌液,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基质混合料置于地上建堆并覆盖薄膜保存,料堆中心温度达到70℃时维持25小时进行翻堆,料堆中心温度再次达到70℃时维持32小时,再翻堆1次,直至培养料变色,手握即断为止,制得基质腐熟料。
S2、基质料发酵:按比例分别称取石膏、石灰、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钠、食用菌添加剂,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向搅拌机内添加基质腐熟料,以及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2℃温度下密封发酵18 天,再加适量水混匀,使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即制得栽培基质腐熟料。
S3、装袋灭菌:将S2步骤制得的栽培基质腐熟料,装袋,并在 100℃蒸汽蒸透后保持11小时进行灭菌,然后自然冷却。
S4、接种培养:在无菌室内,先使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然后将S3步骤冷却中的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运输至无菌室中,待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温度冷却至33℃时,往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中接黑木耳菌种,并将接种的菌袋,置于26℃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完全长满为止。
S5、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大棚中,垛成菌墙培养,并开孔促芽,保持大棚内白天温度在26℃以上,并开灯增强光照;夜间开窗通风,保持昼夜温差在1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2%,采用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对菌袋喷淋补水,保持袋料的含水量为75%,及时剔除腐败、遭污染的菌棒;其中,上述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7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在在对菌袋喷淋补水的同时,还采用将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4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以直接注入菌袋中栽培基质的方式进行补水。
S6、采收管理:当菌棒上的黑木耳菇体充分展开后,及时采收,晾晒,即可制得干黑木耳成品。
在采收管理过程中,当黑木耳产量骤降后,将菌袋表面的死耳、烂耳清理掉,并用来苏尔溶液擦洗袋面后,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曝晒l~ 3天,然后采用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中浸泡,最后挂袋继续生产采收黑木耳;其中来苏尔溶液,为来苏尔溶液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来苏尔2%,其余为水。所述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葡萄糖0.1%、益富源菇菌生态宝0.1%、其余为水。
其中,在S1、S2步骤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栽培基质腐熟料,其原料分别包括:农作物秸秆60份、棉籽壳30份、玉米芯15份、稻壳8份、米糠8份、豆饼5份、柠檬香茅草5份、甘蔗渣5份、醋渣4份、蔗糖2份、石膏2份、尿素1.8份、过磷酸钙1.7份、石灰 1份、碳酸氢钠0.7份、微生物发酵菌液0.5份、食用菌添加剂1份、水适量;所述食用菌添加剂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所述微生物发酵菌液为益富源秸秆发酵专用菌种溶液。
上述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基质料腐熟:按比例称取柠檬香茅草,除杂、晾干,陈放10~30天,在太阳底下暴晒3~5天后,与分别称取的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甘蔗渣一起,粉碎成1~2厘米长度的段状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加入称取的棉籽壳、稻壳、米糠、豆饼、醋渣、蔗糖、微生物发酵菌液,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基质混合料置于地上建堆并覆盖薄膜保存,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0~75℃时维持22~30小时进行翻堆,料堆中心温度再次达到60~75℃时维持26~36小时,再翻堆1次,直至培养料变色,手握即断为止,制得基质腐熟料;
S2、基质料发酵:按比例分别称取石膏、石灰、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钠、食用菌添加剂,并加入搅拌机内,再向搅拌机内添加基质腐熟料,以及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置于20~24℃温度下密封发酵15~20天,再加适量水混匀,使基质含水量控制在55%~65%,即制得栽培基质腐熟料;
S3、装袋灭菌:将S2步骤制得的栽培基质腐熟料,装袋,并在100℃蒸汽蒸透后保持9~12小时进行灭菌,然后自然冷却;
S4、接种培养:在无菌室内,先使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然后将S3步骤冷却中的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运输至无菌室中,待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温度冷却至30~36℃时,往袋装栽培基质腐熟料中接黑木耳菌种,并将接种的菌袋,置于24~28℃条件下培养,待菌丝完全长满为止;
S5、出菇管理:将长满菌丝的菌袋,移入大棚中,垛成菌墙培养,并开孔促芽,保持大棚内白天温度在26℃以上,并开灯增强光照;夜间开窗通风,保持昼夜温差在8~1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采用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对菌袋喷淋补水,保持袋料的含水量为70%~80%,及时剔除腐败、遭污染的菌棒;
S6、采收管理:当菌棒上的黑木耳菇体充分展开后,及时采收,晾晒,即可制得干黑木耳成品;同时,在黑木耳产量骤降后,将菌袋表面的死耳、烂耳清理掉,并用来苏尔溶液擦洗袋面后,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曝晒l~3天,然后采用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中浸泡,最后挂袋继续生产采收黑木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S2步骤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栽培基质腐熟料,其原料分别包括:农作物秸秆50~70份、棉籽壳20~40份、玉米芯10~20份、稻壳6~10份、米糠6~10份、豆饼3~7份、柠檬香茅草3~7份、甘蔗渣3~7份、醋渣2~6份、蔗糖1~3份、石膏1~3份、尿素1~2.5份、过磷酸钙1~2.5份、石灰0.5~1.5份、碳酸氢钠0.4~1份、微生物发酵菌液0.2~0.8份、食用菌添加剂0.5~1.5份、水适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黑木耳袋料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添加剂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黑木耳袋料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发酵菌液为益富源秸秆发酵专用菌种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袋料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在S5步骤中,所述采用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600~8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袋料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在S6步骤中,所述来苏尔溶液,为来苏尔溶液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来苏尔1.5%~2.5%,其余为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袋料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在S6步骤中,所述食用菌添加剂为益富源菇菌生态宝,所述葡萄糖与食用菌添加剂的水溶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葡萄糖0.03%~0.2%、益富源菇菌生态宝0.03%~0.2%、其余为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木耳袋料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在对菌袋喷淋补水的同时,还采用将益富源菇菌生态宝兑300~500倍体积的水制得的水溶液注入菌袋中的方式补水。
CN201811425426.6A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Withdrawn CN1095114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5426.6A CN109511461A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5426.6A CN109511461A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1461A true CN109511461A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94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5426.6A Withdrawn CN109511461A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1146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9659A (zh) * 2020-04-26 2020-11-13 柞水县金鑫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
CN112715277A (zh) * 2021-01-11 2021-04-30 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用菌蓄水保湿栽培方法
CN114402912A (zh) * 2022-03-03 2022-04-29 湖北瑞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的菌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9659A (zh) * 2020-04-26 2020-11-13 柞水县金鑫菌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黑木耳的挂袋栽培方法
CN112715277A (zh) * 2021-01-11 2021-04-30 定西市源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用菌蓄水保湿栽培方法
CN114402912A (zh) * 2022-03-03 2022-04-29 湖北瑞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的菌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5678B (zh) 一种平菇超高产栽培的方法
KR101265547B1 (ko) 아미노산 함량이 높은 양송이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양송이버섯 재배방법
CN103798057B (zh) 一种银耳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5684727B (zh) 以酵素菌渣为主料的栽培黑鸡枞菌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1897273A (zh) 一种鸡腿菇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CN109456105A (zh) 一种缓解茄科作物连作障碍的微生物菌剂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5009931A (zh)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CN101796914A (zh) 以菌草、中草药为原料的食用菌培育方法
CN105294351A (zh) 一种食用菌的床栽栽培方法
CN104641942A (zh)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9511461A (zh)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CN107360858A (zh) 一种香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CN103444439A (zh) 金鞭口蘑的覆土栽培方法
CN104987151A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质及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07396753A (zh) 一种富硅平菇的栽培技术
CN109511465A (zh) 一种基于玉米芯的平菇袋料栽培方法
CN105900689A (zh) 一种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CN109526548A (zh) 一种基于棉籽壳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方法
CN103975763A (zh) 一种茶树菇的培育方法
CN104844285A (zh) 一种提高樱桃番茄免疫力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5110852A (zh) 一种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立体挂袋栽培香菇的方法
CN107867934A (zh) 一种用于真姬菇和白玉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obinson et al. The large-scale growth of higher fungi
CN109511460A (zh) 一种金针菇床栽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