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931A -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9931A
CN105009931A CN201510168545.8A CN201510168545A CN105009931A CN 105009931 A CN105009931 A CN 105009931A CN 201510168545 A CN201510168545 A CN 201510168545A CN 105009931 A CN105009931 A CN 105009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eurotus eryngii
liquid strain
mushroom
xingbao mushroom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85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u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u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685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099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09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学技术领域,涉及使用液体菌种生产优质高产杏鲍菇的方法。食用菌液体菌种指的是通过深层发酵技术获得的用于繁殖下一代菌种或食用菌子实体的菌丝体。用液体菌种的方法有明显优越性,在反应器内处于最适温度、酸碱度、氧气和碳氢比条件下生长,在短短几天内就可获得大量液体菌种。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具有流动快、分散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菌丝覆盖料面早,可使袋式栽培的杂菌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这是固体菌种所望尘莫及的。本研究着眼于把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及其优质高产栽培结合起来,使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在杏鲍菇规模化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产业化优质开发杏鲍菇产品做出贡献。

Description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学技术领域,涉及使用液体菌种生产优质高产杏鲍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DC. ex Fr.) Quél)在分类上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又称刺芹侧耳,在日本叫“雪茸”。杏鲍菇的肉质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色泽雪白,粗长,组织极其致密,结实,脆感强,其口感独具一格,是味道最好的菇类之一,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前苏联的瓦西尔柯夫(1955)称它为“草原的美味牛肝菌”,可见味道鲜美之及,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中数量稀少,价格最高的菇类。杏鲍菇的营养十分丰富,植物蛋白含量高达25%,含18种氨基酸和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的多糖。同时,它含有大量的寡糖,是灰树花的15倍、金针菇的3.5倍、真姬菇的2倍,它与胃肠中的双歧菌一起作用,具有很好的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杏鲍菇是一种口感非常好又具有药用功能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杏鲍菇原产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和中亚地区高山、草原及沙漠地区,我国野生杏鲍菇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四川西部。法国、意大利、印度都先后进行过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1958)第一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1970)在印巴交界的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首次在段木上进行栽培;Vessey(1971)分离到杏鲍菇的菌株;Caileux(1974)用菌褶分离到杏鲍菇的菌株,并试验栽培成功;Ferri(1977)首先成功地进行商业化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现在泰国、日本、美国、中国台湾省都有小批量栽培试验。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种栽培。目前,我国南方和北方一些省市已开始小规模栽培。
食用菌液体菌种指的是通过深层发酵技术获得的用于繁殖下一代菌种或食用菌子实体的菌丝体。液体菌种应用在食用菌领域始于1948年美国科学家H.Humfeld等,他们成功地对蘑菇进行了深层发酵。十年后,即1958年J.Szuecs首次用发酵罐又培养出羊肚菌的菌丝体,1975-1977年日本杉森恒武等,用1%有机酸或0.5%酵母膏等材料配成液体培养基,培养出了大量香菇菌丝体。我国最早是1960年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陈美丰等进行了香菇深层发酵研究。1979年上海师范学院杨庆尧开始香菇、金针菇等深层发酵培养液体菌种,并进行栽培试验。20世纪80年代以后食用菌发酵技术有了迅速发展,食用菌深层发酵、液体菌种和中小型发酵设备研制的报道日益增多。该项技术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因为用液体菌种的方法有着明显优越性,在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菌种细胞能在反应器内处于最适温度、酸碱度、氧气和碳氢比条件下生长,呼吸作用所产生的废气又能及时排出,故新陈代谢旺盛,菌种分裂迅速,在短短几天内就可获得大量的菌丝体或液体菌种。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是有流动快、分散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菌丝覆盖料面早,可使袋式栽培的杂菌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这是固体菌种所望尘莫及的。
本研究着眼于把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及其优质高产栽培结合起来,使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在杏鲍菇的规模化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产业化优质开发杏鲍菇产品做出贡献。
发明内容
⒈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技术体系的建立,
⑴适宜液体培养的杏鲍菇菌株筛选研究;
⑵不同碳氮源对杏鲍菇液体深层培养的影响;
⑶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筛选的研究;
⑷杏鲍菇液体摇瓶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⑸杏鲍菇液体发酵罐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⑹杏鲍菇液体菌种保存及有效期试验研究。
2、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
(1)杏鲍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对比试验;
(2) 杏鲍菇不同栽培模式试验;
(3)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的影响;
(4) 北方大棚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技术研究。
一、杏鲍菇的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技术体系的建立
(一)适宜液体培养的杏鲍菇菌株筛选研究
本研究采用普通农副产品配制成三种液体培养基培养五种不同的杏鲍菇菌株,从而筛选出适宜液体培养的最适菌株,为今后杏鲍菇液体深层培养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 1供试菌株  杏鲍菇菌株母种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真菌研究所提供,经斜面培养基(PDA培养基,配方见下)试管扩大培养。不同供试菌株种类及编号如下:
1.2 主要仪器
1.2.1   HZQ—Q型振荡器        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2.2   LS-B50L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1.2.3   LRH—250—A型生化培养箱      广东省医疗器械厂
1.2.4   FA1004型上皿电子天平          上海精科电子天平厂
1.2.5   50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中国龙口先科仪器公司
1.3  培养基
 1.3.1 斜面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马铃薯20%       葡萄糖 2%      磷酸二氢钾 0.2%
硫酸镁 0.05%     维生素10mg/L   琼脂2%    pH值自然
1.3.2  液体培养基(共三种配方)
  I、马铃薯 20%   葡萄糖2%   磷酸二氢钾  0.2%   硫酸镁 0.1%
维生素B1 10mg/L
Ⅱ、 玉米粉3%   蔗糖 2%   磷酸二氢钾 0.1%       硫酸镁0.1%
     酵母粉 0.5%     维生素B1 10mg/L
Ⅲ、 玉米粉 3%     麸皮 2%    葡萄糖 2%    蛋白胨0.2%     
磷酸二氢钾 1%      硫酸镁0.5%      维生素B10mg/L
1.4  试验方法
按照斜面培养基的组成配方配制好培养基,然后倒斜面。将母种接入试管中斜面培养基上,在生化培养箱中培养9天左右,可长满试管。按照三种液体培养基配方分别称取后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取滤液,每种培养基配制3000mL,分别均匀分装在15个容量为500mL的三角瓶中,每瓶装200mL,然后在1.1kg/cm2的压力下灭菌30分钟,冷却后在无菌工作台上接种,每瓶接种大约1cm2的斜面母种菌块,然后在25℃条件下在培养箱中静置24小时。24小时后放入摇床进行振荡培养(25℃,175r/min)。培养7天后测菌球的密度、大小和干重。测量密度用量筒静置测出相对密度,用刻度尺测菌球直径,用预先称量好的脱脂棉滤取菌球并将脱脂棉和菌球一同烘干后称量,用差减法计算干物质产量。根据菌球干重、密度大小、直径大小等综合指标,以此来确定适宜液体培养的杏鲍菇最适菌株。
.结果与分析
2.1母种菌丝体生长情况
接种后25℃下培养,B生长最快,7d左右满管,A生长最慢,9d左右满管,C、D、E居中,8d左右满管,各菌株长势见图1。
.2杏鲍菇在三种不同培养基下的菌球干重
杏鲍菇在三种不同培养基下的菌球干重见表1。
表1  不同培养基下的菌球干重
由表1可以看出各种杏鲍菇在有玉米面的培养基中培养要比在有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的生长势头好,产量高。不管在哪种培养基中菌球产量都以济南杏鲍菇(B)为最高,依次为北京杏鲍菇(C)、香绒杏鲍菇(E)、黑绒杏鲍菇(D)、杏鲍菇1号(A)。
.3 五种杏鲍菇在三种不同培养基中的菌球相对密度
五种杏鲍菇在三种不同培养基中的菌球相对密度见表2。
表2  不同培养基下菌球的相对密度
由表2可以看出五种杏鲍菇在有玉米面的培养基中培养的密度明显要大于在有马铃薯的培养基中培养后的密度,尤其是黑绒杏鲍菇和杏鲍菇1号菌球数量很少。而无论在哪种培养基下五种杏鲍菇仍以济南杏鲍菇(B)为最好,依次为北京杏鲍菇(C)、香绒杏鲍菇(E)、黑绒杏鲍菇(D)、杏鲍菇1号(A)。
.4 五种杏鲍菇在三种不同培养基下菌球直径大小
五种杏鲍菇在三种不同培养基下菌球直径大小见表3。
表3  不同培养基下菌球直径大小
注:“-”表示数量太少,无法测量
由表3可以看出,五种杏鲍菇在有玉米面的培养基中培养后的菌球直径明显小于有马铃薯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球直径,而无论在哪种培养基中培养菌球直径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杏鲍菇1号(A)、黑绒杏鲍菇(D)、香绒杏鲍菇(E)、北京杏鲍菇(C)、济南杏鲍菇(B)。
.5培养终结时菌丝状态
  摇瓶培养终结时,各菌株菌丝体成块状、球状混合(见图2,3,4),滤干后呈浅灰色,而烘干后则呈褐色至黑褐色。
.小结
3.1 通过本试验得出了在液体培养下杏鲍菇的生长适宜菌株,其中以济南杏鲍菇(B)为最适菌株。无论在哪种液体培养基下培养,测量杏鲍菇生长状况的各项指标,都以济南杏鲍菇为最高,而有些菌株则在某些培养基下很不适应,几乎不生长。
.2 杏鲍菇菌丝体对上述三种液体培养基都有较好的适应性,菌丝萌发快,生长正常,用来制备液体菌种周期短,菌龄一致,用来制备菌丝体产品则生产量大,周期亦短且成本低。
.3该试验只作了摇瓶菌丝产量和菌球大小、密度等比较分析,用其液体菌种进行栽培,比较子实体产量质量等分析还待进一步研究。
(二)不同碳氮源对杏鲍菇深层培养的影响
本试验在杏鲍菇液体培养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碳、氮源,合适的碳、氮比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液体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杏鲍菇的营养生理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市售的分析纯或化学纯。
供试菌种   济南杏鲍菇菌种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真菌研究所提供,菌种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
主要仪器 LRH-25-A型生化培养箱   广东省医疗器械厂
HZQ-Q型振荡器          哈尔滨东连电子有限公司
PHS-3C型精密pH计      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LS-B50L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  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FA1004型上皿电子天平   上海精科电子天平厂
50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中国龙口先科仪器公司
1.4 培养基
1.4.1   斜面菌种培养基(PDA):马铃薯(去皮)20%、葡萄糖 2%、琼脂 2%、麸皮 3%、蛋白胨 3%、MgSO4.7H2O 0.1%、KH2PO4  0.2%、VB10mg/L、pH自然。
液体培养基
(1)基础培养基    马铃薯20%,KH2PO4  0.15%,  MgSO4.7H2O  0.1%,VB110mg/L 。
(2)不同碳源试验的培养基    在碳源和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0.4%的蛋白胨,然后分别加入待测碳源: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可溶性淀粉,用量各为2%。
(3)不同氮源试验的培养基    在碳源和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2%的葡萄糖,分别加入各种待测氮源:麸皮、酵母粉、蛋白胨、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钾,用量各为0.5%
(4)碳氮比试验的培养基    在碳源和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4%的葡萄糖作为碳源,不同含量的硫酸铵作为氮源,构成不同碳氮比(C/N)培养基,使碳氮比分别为10:1、15:1、20:1、25:1、30:1、35:1、40:1、45:1。
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
1.5.1   菌种活化  将保存好的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25℃下培养7-8天,长满整个斜面。
接种和培养  500mL摇瓶装液量150mL,接种2块约1cm2大小等量菌块。每种碳源、氮源、碳氮比试验均做4个重复。在25℃条件下静止培养1d,然后在160r/min(恒定)摇床上培养7-8d。
测定方法
1.6.1 菌丝体干重测定  用已称重的脱脂棉过滤摇好的培养液,蒸馏水洗3次,60℃烘干至恒重,电子天平称重,用差量法计算获得菌丝体干重。
终点培养液pH测定  将过滤出菌球的培养液用pHS-3C型精密pH计测定pH。
结果分析
2.1 不同碳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4和图5。
              表4 不同碳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碳源试验结果表明,所试碳源对杏鲍菇生长影响差异较明显。可以看出,杏鲍菇对单糖、双糖和多糖均可利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杏鲍菇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中生长得最好,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蔗糖。
不同氮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不同氮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5和图6、7。
表5  不同氮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氮源试验结果表明,所试氮源对杏鲍菇生长影响差异较明显。可以看出,总的来说,杏鲍菇对有机氮的利用强于无机氮,有机氮中以来源于天然农副产品中的麸皮最好,其次是酵母粉和蛋白胨等多组分复合氮源。无机氮中,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均可利用,但对铵态氮的利用比对硝态氮的利用要强。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液体培养还是平板培养,杏鲍菇对碳酸铵均几乎不能利用,原因可能是不能合成杏鲍菇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
不同碳氮比(C/N)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氮比(C/N)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6和图8、9。
表6   不同碳氮比(C/N)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碳氮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氮比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影响显著,在一定的碳氮比范围内,杏鲍菇生长的较好,生物量较高,比例太低或者太高,都不利于菌丝的生长。可以看出,本试验条件下,当碳氮比为30:1时,菌丝体干重最大。
讨论
3.1 在碳源试验中,以葡萄糖作碳源,杏鲍菇菌丝生长最好,菌丝干重最大。这一结果符合大多数真菌的生理代谢过程。据V.W.Kakilan报道,真菌的主要呼吸途径碳源都是以葡萄糖的磷酸化衍生物方式为其始点的。本试验还可以看出,杏鲍菇对单糖、双糖和多糖均可以利用,而且对单糖的利用最好,双糖次之,多糖较差。
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等有机氮源富含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直接被菌丝吸收利用,因而使用多组分复合氮源,杏鲍菇菌丝生长快,生物量较高。当使用无机氮为氮源时,菌丝必须利用无机氮合成其需要的各种氨基酸,而某些氨基酸几乎或者完全不能生物合成,从而影响菌丝的生长。因此,包括杏鲍菇在内的多数食用菌虽然能利用无机氮,但生长缓慢。值得一提的是,杏鲍菇在麸皮等天然植物氮源中生长最好,收得率最高。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这些氮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生长刺激因子;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杏鲍菇菌丝分泌的蛋白酶较适合于这类植物蛋白。因此,生产应用上,完全可以采用麸皮等农副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作为杏鲍菇生长所需的主要氮源物质,其效果比添加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等贵重氮源物质还要好。这正好符合当今以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为设计思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工业化生产趋势。
杏鲍菇的生长需要较丰富的碳氮源,在本试验中,当碳氮比为30:1时,菌丝生长得最快,生物量最高。碳氮比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杏鲍菇生长。
.4 通过本试验初步筛选了杏鲍菇深层培养的最佳碳氮源和碳氮比(C/N),为今后大规模进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其具体最佳优化培养基组合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三)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筛选的研究
本研究在不同碳氮源对杏鲍菇研究的基础上,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筛选适宜杏鲍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培养基,为用液体菌种大规模栽培杏鲍菇提供基础资料。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种  济南杏鲍菇,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真菌研究所提供并保存。
1.1.2  斜面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 麦麸5% , 葡萄糖2%,KH2PO4 0.2%,MgSO4 0.1%,蛋白胨0.5%, VB110mg/L,琼脂2%。
1.1.3  液体菌种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葡萄糖2%,蛋白胨0.5%,KH2PO40.2%,MgSO40.1%,VB110mg/L。
1.1.4  正交试验共同培养基  KH2PO40.2%,MgSO40.1%,VB110mg/L。
试验方法
1.2.1  液体菌种的制备  将刚长满管的斜面菌种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在250C恒温箱中静置24h,然后在250C、180r/min旋转式摇床振荡培养7d,作为液体菌种。
1.2.2  发酵培养工艺  在500ml三角瓶中装入150ml培养液(配制时将固体原料均制成浸制液使用),灭菌后按10%的接种量进行接种。然后,放在250C的培养箱中静置培养24h,再放在250C,180r/min摇床上振荡培养5d,观察记录菌丝体生长情况。
1.2.3  培养基筛选正交试验  根据对杏鲍菇液体培养的碳源、氮源的筛选研究,为了找到合理的液体培养基配方,选用葡萄糖、麦麸、玉米粉和蛋白胨等四因素,进行 L9(34 )正交试验,测定菌丝干重。
1.2.4 菌丝干重的测量  将培养好的菌液经干燥的脱脂棉过滤后得菌丝体,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放于600C干燥箱中烘至恒重后测重。
结果与分析
以葡萄糖、麦麸、玉米粉和蛋白胨为直接因素按L9(34)正交表设计表头,以菌丝干重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表7、8)。
表7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L 9 (3 4 )
表8  各组分L9(3 4 )正交试验结果
从表8中可以分析出,葡萄糖是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主要因素,玉米粉和麦麸是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次要因素,蛋白胨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小。最佳组合为:A3B1C3D2,从而得出杏鲍菇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3%,麦麸1%,玉米粉3%,蛋白胨0.2%, KH2PO40.2%,MgSO40.1%,VB110mg/L。在此培养基中生长的杏鲍菇菌球小,密度高,生物量高。
讨论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杏鲍菇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3%,麦麸1%,玉米粉3%,蛋白胨0.2%,KH2PO40.2%,MgSO40.1%,VB110mg/L。
该培养基配方以农副产品为主,添加一些无机盐类,原料来源丰富且廉价易得,适合在大规模液体培养中推广应用。
(四)杏鲍菇液体摇瓶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我国从1993年开始进行杏鲍菇菌种引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但有关杏鲍菇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却少有报道,为此我们通过摇瓶试验研究了杏鲍菇液体培养条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种
本试验采用的杏鲍菇菌种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1.2 培养基
1.1.2.1 母种培养基
    PDA基础培养基。
1.1.2.2 液体菌种培养基
    PDA培养基(不含琼脂)。
1.1.2.3 摇瓶发酵培养基
(1) 玉米粉1.5%,麦麸1.5%,蔗糖2%,酵母粉0.5%,KH2PO40.1%,MgSO40.1%,VB110mg/L。
(2) 葡萄糖2%,蛋白胨0.2%,MgSO40.05%,CaCL20.01%,KH2PO40.01%,VB110mg/L。
培养设备
HZQ—Q全温振荡培养箱 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造。
方法
1.3.1液体菌种的制备
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接种于液体菌种培养基中,每瓶接入1cm2大小的菌丝两块,25℃,170r/min摇床振荡培养7d,作为液体菌种备用。
1.3.2摇瓶发酵试验 
将摇瓶发酵培养基分装在500mL摇瓶中,接入液体菌种,控制不同的实验条件在恒温振荡器上培养4d,测菌丝生物量。
1.3.4 测量方法
1.3.4.1 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振荡发酵结束后,培养液经40目尼龙布过滤,菌丝球经蒸馏水冲洗数次后,60℃烘干至恒重,由电子天平称其干重;搅拌发酵过程中,取样于GL—20B冷冻离心机(转速6000r/min)中离心20min,湿菌丝体在烘箱(60℃)中烘干至恒重,由电子天平称量其干重。
结果与分析
2.1 摇瓶培养条件试验
2.1.1 培养基起始pH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将摇瓶发酵培养基(1)用HCl和NaOH调pH3-9,接入液体菌种进行二级培养,结果见表9和图10:
表9 培养基起始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表9、图10可以看出,pH值在6左右菌球比较均匀,菌球大小适中,菌球密度大,菌丝生物量最高,所以杏鲍菇生长的最适pH在6左右。在摇瓶培养过程中,可以人为调节培养基的起始pH值,缩短停滞期,菌丝生长快速进入对数生长期,以缩短发酵周期。
2.1.2 摇瓶装量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在500mL三角瓶中分别装量75mL,100 mL,125 mL,150 mL,175 mL,200 mL,225 mL摇瓶发酵培养基(1),移液体菌种进行二级培养,结果见图11:
培养基装量小于100 mL时菌丝易衰老,待发酵至4d时,菌丝球上的刺突明显减少,而大于100 mL装量的摇瓶中菌丝球上的刺突仍很多,有继续生长的趋势,可见减少装量,提高溶氧可加速菌丝的生长,但菌丝易衰老,故培养时装液量不宜太大。所以选择培养基装量在150 mL,既能对培养基有较多的利用率,又能使菌丝得率最高。
2.1.3 接种量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为了选择最佳接种量,在摇瓶发酵培养基(1)中接入不同量的对数生长期的一级液体菌种,用1%,3%,5%,7%,10%,12%,15%7个接种量进行试验,结果如下:
表10  不同接种量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从表10、图12中可以看出,接种量小于10%时,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菌丝产量也增加,生物量递增明显;而接种量为10%,12%,15%时,生物量相差不多,菌丝产量就基本不受接种量的影响了,并且接种量在10%时,菌球大小均匀,因此接种量10%为好。
2.1.4  不同转速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将装有150mL液体培养基的摇瓶灭菌接种后分别置于50、100、150、200、250r/min的转速下培养4天(26℃)观察不同转速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见表11:
表11  不同转速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从表11可以看出:转速在150-200r/min时菌球大小均匀、菌球密度大、菌球直径较小、菌丝的生物量最大,此时为最适转速。因为随着转速增加,通气量增大,通气量增多溶氧量增大,菌丝生长量增多,但转速过大对菌丝生长量反而减小。
2.1.5 培养基粘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菌丝球的大小和数量多少与培养基的粘性抗力以及生物物理上的剪切作用有关,为此在摇瓶发酵培养基(2)中添加不同量的CMC,研究培养基的粘性抗力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12和图13:
表12  培养基粘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从表12、图13中可以看出,CMC含量在0、0.1%时菌丝集结成块,无法形成菌球。提高培养基粘度有利于菌球变小,菌球规则。但培养基粘度太大会影响氧气的传递,菌球虽小生物量反而下降,为此在培养基中添加0.4%的CMC为宜。
结论
在杏鲍菇的摇瓶培养中,选择了单因子试验统计分析技术,即固定其他条件逐个选择某个因子的最佳条件,最后把每个因子的最佳条件选出,组成最优摇瓶培养条件。杏鲍菇最佳摇瓶培养条件:杏鲍菇最适生长pH在6左右,500mL摇瓶装液量在150mL,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为180r/min。杏鲍菇生长需要一定的粘度,在培养基中添加0.4%CMC有利于菌丝生长。
(五)杏鲍菇液体发酵罐种培养的研究
目前有关杏鲍菇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是对摇瓶工艺条件用发酵罐进行放大试验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种
本试验采用的杏鲍菇菌种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1.2 培养基
1.1.2.1 母种培养基
    PDA基础培养基。
1.1.2.2 液体菌种培养基
    PDA培养基(不含琼脂)。
1.1.2.3 发酵罐培养基 
马铃薯10%, 玉米粉3%,麦麸3%,葡萄糖2%,蛋白胨0.3%,KH2PO40.15%, MgSO40.1%, VB110mg/L,泡敌2mL。
培养设备
HZQ—Q全温振荡培养箱 由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造。
FML—5L多参数发酵罐  由上海国强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
方法
1.3.1液体菌种的制备
将培养好的斜面菌种接种于液体菌种培养基中,每瓶接入1cm2大小的菌丝两块,25℃,170r/min摇床振荡培养7d,作为液体菌种备用。
1.3.2搅拌发酵试验 
5L搅拌发酵罐:装液量4L,转速180 r/min,通气量6L/min,温度      25℃,接种量10%,培养102h。
1.3.4 测量方法
1.3.4.1 菌丝生物量的测定
发酵结束后,培养液经40目尼龙布过滤,菌丝球经蒸馏水冲洗数次后,60℃烘干至恒重,由电子天平称其干重;搅拌发酵过程中,取样于GL—20B冷冻离心机(转速6000r/min)中离心20min,湿菌丝体在烘箱(60℃)中烘干至恒重,由电子天平称量其干重。
1.3.4.2 pH值测定
TYPE 405-DPAS-SC-K8S/325 COMBINATION PH CLECTRODE 测定。
1.3.4.3 DO值测定
用METTLER TOLEDO 测定。
1.3.4.4 通气量
通气量体积比为每分钟通入发酵罐的空气体积与发酵罐中发酵液体积的比值,由玻璃转子流量计测定。
结果与分析
2.1杏鲍菇深层发酵中pH的变化规律  结果见图14:
从图14可以看出,在整个发酵过程中,pH值先稍微上升,上升到6.50后开始逐渐下降,至4.17又逐渐回升。因为菌体在代谢过程中,自身有造成其生长最适pH值的能力,所以杏鲍菇生长最适pH值为6.50,这段时间即0—48h为菌体生长曲线中的停滞期。而pH值的下降又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在发酵初期48—89h,氧气充足,营养物质得到完全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pH值下降缓慢,这时积累的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还可以刺激菌体的生长;在发酵后期89—98h由于菌体需氧量大增, 营养物质氧化不完全,产生有机酸类的中间产物,使培养基的pH值急剧下降,降至最低点。据试验中对菌丝的取样检查,发现pH值最低点是菌丝生长的稳定期向死亡期转变的时期。98h后菌体自溶释放出一些胞内物质,使培养基pH值上升。
2.2杏鲍菇深层发酵中DO值的变化规律  结果见图15:
从图15可以看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DO值开始逐渐下降,降至15左右后又逐渐回升。据试验中对菌丝的取样检查发现,DO值最低范围出现在菌体生长的稳定期。这时菌丝生长最为旺盛,菌丝粗壮,菌丝球数量最多。但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不能满足生长需要,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甚至有害物质的积累达到了抑制生长的水平,氧气的消耗导致厌氧环境的出现,使稳定期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可采取中间补料的措施,延长稳定期,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2.3 杏鲍菇深层发酵过程中DO值和pH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见图16:
      从图16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氧的消耗对应着pH值的降低。菌丝浓度达到最大值应晚于DO值最低点出现的时间,即在pH值最低点时。氧的消耗和pH值的降低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
2.4 杏鲍菇深层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
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是在培养95h后,DO值的最低点是在培养95h时,而pH值的最低点是在培养98h左右,这是因为菌丝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此时期菌丝浓度不发生变化,但是细胞的代谢产物仍在积累,因此,菌丝浓度达到最大值应该早于pH值最低点出现的时间。菌丝浓度达到最大值是在DO值达到最低点时。结果如图17所示:
     综上所述,杏鲍菇适宜在微酸性的培养基中生长,是一种好氧型的食(药)用菌。在杏鲍菇的深层培养过程中,可以把DO值或pH值的变化作为判断培养终点的参考指标,根据所要获取的发酵产品的不同,决定何时放罐。但在
大规模生产时,要进行放大试验。
小结与讨论
杏鲍菇在发酵罐中进行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发酵温度25℃,起始pH值6.50, 接种量10%,搅拌转速180r/min,通气量体积比为1.40。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 pH值和DO值变化所需时间不同,但它们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可通过pH值和DO值的变化来判断菌丝生物量的多少,发酵进行到哪个时期,来决定何时放罐。
(六)杏鲍菇液体菌种保存及有效期试验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即采用深层发酵法培养菌种不仅生产效率高、接种方便、萌发点多、发菌快、抗杂性强,还具有周期短、纯度高、成本低、菌龄整齐一致等优点,这些都是固体菌种不可比拟的,但液体菌种不耐保存。液体菌种的保存适温及有效期是它能否大面积应用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对杏鲍菇作了在不同温度下的有效期试验,试图为液体菌种保存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供试菌种:济南杏鲍菇,扩繁后经100L不锈钢气升发酵罐培养72h,菌球为85个/mL,菌丝干重达2.364g/100mL.
1.1.2平板培养基 PDA培养基
1.2方法
1.2.1平皿复活试验
设5个温度范围处理,作7个保存期的菌种复活试验,各处理菌种以500mL三角瓶封口,置不同温度下保存,复活时挑取菌球在平皿培养基上各接三个点,置25℃下培养记录菌球萌动情况。
菌种成活率试验 设5个温度范围保存,每隔3天随机取20个菌球,接种在PDA培养基上,置25℃下培养,以接种后24h启动为标数,计数成活率,共观察18天。
试验结果
2.1 平皿复活试验
平皿复活试验的结果见表13。
表13   平皿复活试验(取三个点启动时间的平均数)
从表13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下,随着保存期延长,杏鲍菇菌球萌动所需的时间愈长;在保存期相同的条件下,保存温度低,菌球萌动得愈早。
不同温度保存液体菌种的复活试验
不同温度保存液体菌种的复活试验结果见表14。
表14  不同温度下保存菌种的成活率(%)
由表14可以看出,保存菌种的成活率,在本试验中,同一温度下,随保存期延长成活率降低,不同温度下保藏随温度升高存活率下降,并在16-20℃随保存期延长,活力下降迅速。21-25℃下9天后降至15%。21-     25℃时12天后降至0%。
综上所述结果,杏鲍菇液体菌种有效期应为0-5℃保存18天,6-10℃保存12-18天,11-15℃保存6-12天,16-20℃保存3-6天,21- 25℃保存3天以下。
讨论
3.1 在实验中看到,菌球的大小也是影响有效期的一个直接因素,表现为,在同一保存期内,其启动速度大球>小球>片状菌丝。因此菌球愈小,尤其菌丝状,其适应性愈差,极易死亡。
3.2液体菌种的保存期是受多因子制约的。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做了使用500mL三角瓶保存液体菌种的有效期观察,其他的保存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二、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
(一)杏鲍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对比试验
杏鲍菇的栽培一般采用的是斜面母种制作原种,由原种直接用于生产栽培袋栽培出菇。近两年,我们对杏鲍菇的液体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直接将液体菌种接入栽培袋中栽培出菇,发现其具有现蕾早、出菇齐、生物学效率高等特点,现将对比试验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菌种  杏鲍菇菌株B,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真菌研究所提供并保存。按常规分别制成优质、适龄的杏鲍菇原种和液体菌种。
1.1.2  培养基配方  木屑38%、棉籽壳40%、麸皮20%、糖1%、石膏1%,pH值6.5~7.5,水份以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中有水外渗而不往下滴为宜。
1.2  试验方法
1.2.1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袋发菌比较试验  按配方要求将培养料称好,再加入适量水,拌匀,装袋。袋子规格为17cm×33cm×0.04cm聚丙烯袋,装袋时要求松紧合适。在每袋中间部位打一直径1.5--2cm的小孔,在121℃下灭菌2h。灭菌彻底后冷却接种,接种时无菌操作。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接种量均按10%,各接100袋,放入      25℃培养室中培养,观察菌丝萌发情况,并划线测量菌丝生长速度,记录满袋天数及统计污染袋子数。
1.2.2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袋出菇比较试验   将发满菌的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袋采用大棚脱袋覆土立埋式栽培法进行出菇比较试验,比较现蕾时间、出菇情况、生物学效率等指标。
结果与分析
2.1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袋发菌比较试验
杏鲍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发菌在萌发时间、菌丝生长速度、菌种满袋天数及污染率的差异见表15。
表15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发菌的对比
从表15可以看出在萌发时间上液体菌种早于固体菌种,接种液体菌种比接种固体菌种菌丝生长速度快而且污染率低。
2.2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袋出菇比较试验
以每亩地投料15000kg计,杏鲍菇利用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时其现蕾时间、出菇情况、生物学效率的差异见表16。
表16  杏鲍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试验的比较
从表16可以看出,杏鲍菇利用液体菌种进行栽培时具有现蕾早、出菇齐、生物学效率高等特点。
讨论
由于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它的菌丝球和菌丝片段可以流散在菌袋的不同部位萌发,发育点多,萌发快。因此接种后,可在袋中的不同部位菌丝迅速蔓延生长,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杂菌侵染的机会,减少了污染率,从而就缩短了发菌时间。
从“杏鲍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发菌情况的对比试验”可以看出液体菌种比固体菌种发菌时间缩短了12天。我们使用杏鲍菇液体菌种制作栽培袋28天左右可以一次完成;若使用杏鲍菇固体菌种,40天只完成了原种的制作,再使用原种直接制作栽培袋还需要近40天左右的时间。可以看出使用液体菌种进行杏鲍菇高产栽培可以将整个生产周期缩短50天左右。
从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袋出菇比较试验可以看出,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其生物学效率比固体菌种的高出23.7%,综合可以看出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具有极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二)杏鲍菇不同栽培模式试验
    我所对杏鲍菇的栽培模式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期能够摸索出一套适合北方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采用的杏鲍菇菌种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真菌研究所保存。
母种培养基配方:土豆200g、蔗糖20g、KH2PO4 1.5g、MgSO4·7H2O      0.75g、VB120mg、蛋白胨2g、酵母膏2g、琼脂18g、水1000mL,pH值自然。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料:棉籽壳、麸皮、碳酸钙、糖等。栽培料配方:木屑38%、棉籽壳40%、麸皮20%、糖1%、石膏1%,pH值6.5~7.5,水份以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中有水外渗而不往下滴为宜。
方法
采用17cm×33cm低压聚乙烯袋栽。将上述栽培料拌匀,每袋装干料500g,常规灭菌,接种后置于24~26℃培养室培养,待菌丝发满袋后移入菇棚。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每组100袋,随机排列于大棚内,按以下5种模式出菇:
A组脱袋覆土出菇:在菇房内挖深约30cm的畦,将菌袋脱袋后立于畦内,袋与袋之间间隔2cm左右,然后覆上2~3cm、湿度为20%的菜园土,并浇透水,最后盖上一层湿报纸。
B组半脱袋覆土出菇:将菌袋的下端绳子解开,并用刀在菌袋下半部开4~5个口,然后将菌袋直立于畦内,四周覆土,但顶部不覆土,最后解开顶端绳子,拉松但不拉直袋口。
C组不脱袋顶端覆土出菇:打开菌袋的一端,使其直立向上,并在袋口内覆2~3cm土,最后盖上湿报纸。
D组排袋出菇:将菌袋整齐地横排在出菇场地,解开两端袋口,按传统方法出菇。
E组先排袋后覆土出菇:按排袋方式出一潮菇后,将菌袋脱袋,以A组方式继续出菇。
结果与分析
表17 不同栽培模式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
  比较了5种杏鲍菇出菇模式结果表明(见表17),以C组不脱袋顶端覆土出菇模式生物转化率最高,达92.26%;B组半脱袋覆土次之,生物转化率为90.12%;而D组排袋出菇生物转化率最低,只有79.88%。由表1还可看出,采用B组半脱袋覆土模式出菇整齐,出两潮菇所用时间比其它4种模式均短,只需91天。由生物转化率和出菇时间两方面综合评价认为:以半脱袋覆土出菇效果最好,其次是不脱袋顶端覆土出菇,而直接排袋出菇效果最差。
讨论
半脱袋覆土栽培模式生物转化率较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覆土具有保湿作用,水份能通过土壤的渗透恰好达到子实体生长所需要的湿度;②土壤自身含有大量有机物和矿物元素,这些物质通过土壤的淋溶作用也可向培养料中补充养分;③覆土还能改变子实体的生育环境,如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例,能促进菌丝分化成子实体。
采用该模式出菇整齐,原因则在于菌袋顶端未覆土,菌丝直接在菌袋顶端扭结发育成子实体,不似其它覆土栽培菌丝先吃透顶端土壤再分化扭结成菇蕾。这就大大缩短了出菇时间。此外,半脱袋覆土出菇的优越性还表现在以该方式出的杏鲍菇菇柄不粘土,保证了菇的品质。可以说半脱袋覆土模式综合了覆土与排袋出菇两者的优点,适合运用于工厂化、规模化栽培杏鲍菇。
(三)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的影响
对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以对栽培优质杏鲍菇的培养料筛选提供参考。现将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供试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种由烟台师范学院食用真菌研究所提供。
供试样品
将3种培养料袋栽获得杏鲍菇子实体烘干,粉碎后作分析样品。
氨基酸组成分析方法
参照翁伯琦等对金顶侧耳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试验方法。
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参照江枝和等对牛舌菌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方法。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从表18看出,稻草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分别比木屑培养料和棉籽壳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高4.37%和17.16%。也比FAO/WHO高36.57%。
表18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注:①,②,③分别表示木屑料、棉籽壳料、稻草料。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化学评分和氨基酸评分的影响
从表19和表20结果看出,棉籽壳培养料和稻草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的化学评分和氨基酸评分相同,比木屑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高22.58%和9.06%。
表19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化学评分的影响
表20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评分
2.4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及营养指数的影响
从表21看出,稻草培养料和棉籽壳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差异不大,比木屑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高3.87%和4.43%。
表21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及营养指数的影响
2.5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的影响
从表22看出,棉籽壳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最高,分别比木屑培养料和稻草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高10.50%和12.70%。
表22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的影响
2.6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综合评价的影响
从6项蛋白质指标评价结果(表23)看出,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4项蛋白质指标居第1位,只有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居第2位。其次是稻草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4项蛋白质指标居第1位,只有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营养指数居第3位。第3木屑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4项蛋白质指标居第2位,只有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居第3位。
表23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综合评价的影响
3           讨论
3.1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其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营养指数均居3种参比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第1位,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居第2位,这些结果证实,棉籽壳培养料栽培杏鲍菇能提高营养价值,值得推广。
3.2关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是否有影响,待进一步研究。
(四)北方大棚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技术研究
杏鲍菇是近年来人工驯化栽培成功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山东省栽培杏鲍菇的方式主要为塑料大棚袋栽。我所自2000年以来,引进、筛选杏鲍菇优良品种并且培养液体菌种,利用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等原料,在本所温室大棚和莱山、莘县、惠民等生产基地进行了栽培试验示范,平均两茬菇生物转化率达到95%以上,且商品性好,其生产周期一般为90天左右,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栽培季节安排
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是获得杏鲍菇高产的重要前提。杏鲍菇出菇的最好温度是13—16℃,因而必须按照出菇温度的要求安排好季节,温度太低和太高都难于形成子实体。一般北方地区(山东为例)春季安排在3—4月中旬出菇,制作栽培袋需要30多天,一般年前12月份开始准备。秋季安排在10月中旬至12月出菇,在8月下旬制袋。栽培生产过程一定要注意天气和气候变化。
栽培料配方
栽培料科学配方是杏鲍菇高产基础。杏鲍菇为木腐菌类,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适量增加有机氮素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菌丝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6.0~7.0。建议几个栽培料配方如下:
配方一:棉籽壳78%,麸皮20%,碳酸钙1%,白糖1%;
配方二:玉米芯(粉碎)33%,棉籽壳25%,锯木屑15%,麦麸20%,玉米面5%,红糖1%,碳酸钙1%;
配方三:木屑38%,棉籽壳38%,麸皮22%,碳酸钙1%,白糖1%;
配方四:稻草73%,麸皮25%,碳酸钙1%,白糖1%。
以上配方的含水量均在60%左右。
装袋与灭菌
选用规格为17cm×33cm的聚丙烯筒膜栽培袋,栽培料搅拌均匀并堆闷1~2h,然后采取机械或人工装入袋中,装袋要求松紧合适,袋口窝鼻扎紧。装袋过程要求迅速,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一般每袋可装干料450-500g。装袋结束后立即进行灭菌,有高压灭菌设备的用高压灭菌(121℃保持2h),普通农户一般用常压灭菌(100℃保持8h以上),常压灭菌要掌握好攻头(猛火)、稳中、保尾的原则,灭菌结束后要在趁热出锅(2小时内),避免糖化过程。
接种与培养
发菌成功与否是杏鲍菇生产成败的关键,污染率高低、菌丝体强弱直接关系到产量水平,因此,杏鲍菇菌丝培养应从接种、培养各个环节严格操作。接种要求在无菌条件下操作,菌袋灭菌结束后移入无菌室中,待冷却至30℃以下即可接种。在栽培袋两端无菌操作接种,用接种枪将长好的液体菌种直接喷洒在料面上,一般每袋接种10-15mL。接种后在20~25℃条件下培养,发菌场所要求环境清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照射,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可在地面上撒一薄层石灰粉,发现霉菌污染袋,及时挑出,用石灰粉、甲醛溶液或得克斯消毒散处理,并将污染袋单独排放,约30天即可发满菌,就可入棚管理出菇。
棚体结构和出菇方式
选择利用长约50m、宽7~9m的冬暖式半地下塑料大棚或大拱棚栽培杏鲍菇,要求墙体加厚至0.8m以上,北墙一般高出地面1.8m以上,多留通风孔或建拔气囱,棚内下挖30~60cm,棚顶覆盖无滴膜,上遮盖包膜草苫,其保温保湿效果好,通风换气操作方便,光照易调节,雨雪天便于管理。出菇方式采用了“不脱袋割口栽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大棚内做畦,每隔30cm,挖90 cm宽,10-15 cm深的畦沟,南北走向,畦沟底要呈凹形面。将发好菌的菌袋用小刀在一侧割圆形口,一般每个袋割三个口,以利出菇。然后将割好口的菌袋水平摆放于畦沟内,每排摆6袋,靠畦背两侧分别留出10cm左右的空隙。菌袋摆放好后在上面铺一层报纸,用喷雾器在报纸表面喷水,待水渗透后将报纸翻过来,再喷一遍水,使报纸充分湿润以增加湿度,然后在报纸上面盖一层地膜。最后用竹片在畦上搭拱形架,用地膜覆盖在拱形架上,用土将地膜四周压紧,这样就为出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小环境。
出菇管理与采收
杏鲍菇出菇阶段关键要控制好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和棚温,加强通风换气,白天保持一定的散射光,切忌向菌袋和子实体直接喷水。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10~20℃,昼夜温差5~6℃有利于原基形成及菇蕾分化,但不宜过大;出菇阶段最适空气相对湿度85%~90%,若湿度过大或棚顶水珠滴落过多,极易造成菇体黄腐发病,严重影响杏鲍菇品质和产量。在大棚内搭建完拱形小棚后,调节环境条件进行催蕾。要求温度不超过18℃,光照强度为500lux,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待大量菇蕾出现后,去掉小棚,揭去地膜和报纸,以增加空气流通,促使子实体生长。这时要注意保湿和通风。菇蕾大量形成后,再经10天左右,就能陆续长成正常的菇体。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要求标准,及时采收、整理、保鲜和销售。一般当菌盖盖顶呈凸状(不能展平),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这时菇长8—12cm,菌柄直径2—3.8cm。色泽亮,菌盖褐色至淡灰色,菌柄白。采收后可以直接销售或包装出口,也可进行干制和罐头加工。
防治病害措施
杏鲍菇栽培中较易发生细菌性子实体病害、绿色木霉、青霉、链孢霉、毛霉和曲霉,尤其在高温高湿时经常发生蔓延,因此,在杏鲍菇整个生产周期内,都要提前预防,加强消毒处理,控制好环境因素。一是在出菇管理上使棚内“宁干勿湿”,温度“宁低勿高”,加强通风,有一定的光照;二是从大棚消毒、栽培袋制作、发菌、覆土消毒,到棚内的定期消毒、操作工具消毒、棚内环境污物清理、进出人员控制、棚外环境设置消毒隔离带等,都要加强管理措施。为有效地控制病害和保证杏鲍菇优质无公害,应选用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物进行消毒处理或针对目标防治,目前有保鲜剂菇病灵(拌、喷覆土或喷出菇面)、低毒性消毒剂保菇灵(拌、喷覆土或喷洒棚内外环境、菇畦、发菌袋)、低毒消霉净(烟、水两用)、低毒性得克斯消毒散(喷、拌用)、甲醛溶液、生石灰等药剂,可选择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各菌株长势图;图2是摇瓶培养终结时各菌株菌丝体状态图;图3是摇瓶培养终结时各菌株菌丝体状态图;图4是摇瓶培养终结时各菌株菌丝体状态图;图5是不同碳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图;图6是不同氮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图;图7是不同氮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图;图8是不同碳氮比(C/N)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图;图9是不同碳氮比(C/N)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图;图10是液体菌种二级培养结果图;图11是液体菌种二级培养结果图;图12是不同接种量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图13是培养基粘度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图;图14是深层发酵pH的变化规律图;图15是深层发酵中DO值的变化规律图;图16是深层发酵过程中DO值和pH值之间的关系图;图17是杏鲍菇深层发酵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图。

Claims (14)

1.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其特征是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技术体系和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体系,其特征在于试验得出了在液体培养下杏鲍菇的生长适宜菌株,其中以济南杏鲍菇(B)为最适菌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碳源试验中,以葡萄糖作碳源,杏鲍菇菌丝生长最好,菌丝干重最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体系,其特征在于当碳氮比为30:1时,菌丝生长得最快,生物量最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体系,其特征在于碳氮比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杏鲍菇生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体系,其特征在于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杏鲍菇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3%,麦麸1%,玉米粉3%,蛋白胨0.2%,KH2PO40.2%,MgSO40.1%,VB110mg/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体系,其特征在于杏鲍菇最适生长pH在6左右,500mL摇瓶装液量在150mL,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为180r/min。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体系,其特征在于杏鲍菇生长需要一定的粘度,在培养基中添加0.4%CMC有利于菌丝生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体系,其特征在于杏鲍菇在发酵罐中进行深层培养的最佳条件:发酵温度25℃,起始pH值6.50, 接种量10%,搅拌转速180r/min,通气量体积比为1.4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工艺体系,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保存期内,其启动速度大球>小球>片状菌丝,因此菌球愈小,尤其菌丝状,其适应性愈差,极易死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特征在于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其生物学效率比固体菌种的高出23.7%,综合可以看出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具有极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特征在于半脱袋覆土模式综合了覆土与排袋出菇两者的优点,适合运用于工厂化、规模化栽培杏鲍菇。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特征在于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其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营养指数均居3种参比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第1位,必需氨基酸指数和生物价居第2位,这些结果证实,棉籽壳培养料栽培杏鲍菇能提高营养价值,值得推广。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特征在于北方大棚杏鲍菇液体菌种优质高产技术的生产流程是栽培季节安排——栽培料配方——装袋与灭菌——接种与培养——棚体结构和出菇方式——出菇管理与采收——防治病害措施。
CN201510168545.8A 2015-04-13 2015-04-13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Pending CN1050099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8545.8A CN105009931A (zh) 2015-04-13 2015-04-13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8545.8A CN105009931A (zh) 2015-04-13 2015-04-13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9931A true CN105009931A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00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8545.8A Pending CN105009931A (zh) 2015-04-13 2015-04-13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09931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729A (zh) * 2016-01-27 2016-06-22 宁德师范学院 一种快速鉴定食用菌菌种出菇潜力的方法
CN107162753A (zh) * 2017-06-14 2017-09-15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栽培培养基和方法
CN108040743A (zh) * 2017-12-29 2018-05-18 凤台县鼎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高效袋装栽培的方法
CN108934785A (zh) * 2018-06-28 2018-12-07 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牛肝菌的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9280632A (zh) * 2018-11-27 2019-01-29 江苏高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发酵生产富硒杏鲍菇菌种的方法
CN109479622A (zh) * 2018-11-15 2019-03-19 江苏强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11165273A (zh) * 2020-02-26 2020-05-19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高产、富硒蛹虫草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11424104A (zh) * 2020-01-21 2020-07-17 福建农林大学 基于细菌群落组成与丰度快速判断杏鲍菇菌种衰退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2415033A (zh) * 2020-11-13 2021-02-26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种双导电铝箔胶带的应用
CN113973646A (zh) * 2021-07-28 2022-01-28 盐城工学院 一种提高杏鲍菇产量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CN114916377A (zh) * 2022-05-07 2022-08-19 南京吾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栽培基及其高效栽培方法
CN115152532A (zh) * 2022-06-08 2022-10-11 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量化、可视化的杏鲍菇液体摇瓶原种生产方法
CN115176647A (zh) * 2022-06-14 2022-10-1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补料批次液体培养基静态发酵法生产食用菌菌膜的方法及菌膜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9345A (ja) * 1985-03-25 1986-09-29 Norin Suisansyo Shokuhin Sogo Kenkyusho 分岐オリゴ糖を多量に含むシラ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03999692A (zh) * 2014-06-06 2014-08-27 江苏久禾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4311348A (zh) * 2014-10-22 2015-01-28 常熟理工学院 改良的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以及利用其培养杏鲍菇液体菌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9345A (ja) * 1985-03-25 1986-09-29 Norin Suisansyo Shokuhin Sogo Kenkyusho 分岐オリゴ糖を多量に含むシラ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03999692A (zh) * 2014-06-06 2014-08-27 江苏久禾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4311348A (zh) * 2014-10-22 2015-01-28 常熟理工学院 改良的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以及利用其培养杏鲍菇液体菌种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利华等: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 《上海农业学报》 *
沈敏等: "杏鲍菇液体菌种研制与工厂化栽培应用", 《中国农技推广》 *
王涛等: "适用于液体菌种生产的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 《食药用菌》 *
秦艳梅等: "杏鲍菇液体菌种的生产工艺优化与应用", 《中国食用菌》 *
郭向华等: "杏鲍菇不同栽培模式试验", 《天津农林科技》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4729A (zh) * 2016-01-27 2016-06-22 宁德师范学院 一种快速鉴定食用菌菌种出菇潜力的方法
CN107162753A (zh) * 2017-06-14 2017-09-15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暗褐网柄牛肝菌的栽培培养基和方法
CN108040743A (zh) * 2017-12-29 2018-05-18 凤台县鼎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高效袋装栽培的方法
CN108934785A (zh) * 2018-06-28 2018-12-07 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牛肝菌的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9479622A (zh) * 2018-11-15 2019-03-19 江苏强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9280632A (zh) * 2018-11-27 2019-01-29 江苏高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发酵生产富硒杏鲍菇菌种的方法
CN109280632B (zh) * 2018-11-27 2021-05-28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发酵生产富硒杏鲍菇菌种的方法
CN111424104A (zh) * 2020-01-21 2020-07-17 福建农林大学 基于细菌群落组成与丰度快速判断杏鲍菇菌种衰退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65273B (zh) * 2020-02-26 2022-04-15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高产、富硒蛹虫草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11165273A (zh) * 2020-02-26 2020-05-19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高产、富硒蛹虫草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基
CN112415033A (zh) * 2020-11-13 2021-02-26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种双导电铝箔胶带的应用
CN112415033B (zh) * 2020-11-13 2023-09-08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种双导电铝箔胶带的应用
CN113973646A (zh) * 2021-07-28 2022-01-28 盐城工学院 一种提高杏鲍菇产量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CN114916377A (zh) * 2022-05-07 2022-08-19 南京吾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杏鲍菇栽培基及其高效栽培方法
CN115152532A (zh) * 2022-06-08 2022-10-11 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量化、可视化的杏鲍菇液体摇瓶原种生产方法
CN115176647A (zh) * 2022-06-14 2022-10-14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补料批次液体培养基静态发酵法生产食用菌菌膜的方法及菌膜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9931A (zh)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CN102283013B (zh)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高品质秀珍菇的方法
CN101444170B (zh) 一种杏鲍菇的菌株分离方法及其栽培方法
CN102173886B (zh)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发酵菌剂与应用
CN104429591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毛木耳的方法
CN103404364A (zh)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培养及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4478515B (zh) 用于培养杏鲍菇基质的发酵液、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9494A (zh) 一种由食用菌菌渣制备的防病有机肥
CN104987156B (zh)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CN103733874A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2379208B (zh) 一种阿魏菇栽培技术
CN106187515B (zh) 利用食用菌菌渣制作的羊肚菌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6597A (zh) 红侧耳灰白色变异新菌株
CN102523917A (zh) 一种草菇栽培方法
CN106613334A (zh) 一种营养丰富的杏鲍菇栽培方法
CN103875452B (zh) 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12021073A (zh) 一种羊肚菌外援营养袋配料、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2188A (zh) 食用菌栽培营养促进剂及其应用
CN106856984A (zh) 一种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及其栽培方法
CN104054507A (zh) 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
CN103875453B (zh) 西藏淡褐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5272653A (zh) 一种黑木耳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3540556B (zh) 一种淡紫灰链霉菌及其在制备海藻微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CN105724055B (zh) 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
CN109511461A (zh)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袋料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