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9622A -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9622A
CN109479622A CN201811356966.3A CN201811356966A CN109479622A CN 109479622 A CN109479622 A CN 109479622A CN 201811356966 A CN201811356966 A CN 201811356966A CN 109479622 A CN109479622 A CN 109479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s
strain
shaking flask
tea tree
s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69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佟晓娜
王丽
张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iangno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Qiangno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Qiangno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Qiangnong Agriculture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569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9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79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96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为:将茶树菇优质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将活化后生长良好的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制备斜面菌种;将斜面菌种进行磁场处理;将斜面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制备摇瓶菌种;将摇瓶菌种进行深层发酵培养制得液体发酵菌种。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茶树菇菌种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制得的菌种纯度高、活力强、生物量大,接种后发菌快、出菇整齐,能大大缩短栽培周期,同时提高茶树菇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适用于茶树菇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属于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学名柱状田头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隶属于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因野生于油茶树的枯干上而得名茶树菇。茶树菇的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 cm,表面光滑,初为深红褐色,后转为浅土黄褐色,菌肉白色。成熟后茶树菇菌褶长满孢子而呈锈褐色,菌柄中实,长8~15cm,黄白色。茶树菇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自然条件下,生长于小乔木类油茶林腐朽的树根部及其周围,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中秋前后,我国的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云南等地是茶树菇的主要产区。茶树菇菌盖细嫩、菌柄脆嫩、鲜美可口、味纯清香,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茶树菇营养丰富,富含多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多糖的含量可达30%~40%,主要组成为葡聚糖,此外还含有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等,具有显著的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的功能;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并且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脂肪含量只占2%左右,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B族维生素和铁、钾、锌、硒等矿物质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研究表明,茶树菇中的活性成分不仅能抗氧化、抗衰老,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称做“中华神菇”、“抗癌尖兵”。中医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有清热、补肾、平肝、明目、健脾的功效。因此茶树菇是一种集营养、保健、理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食品,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关键,固体菌种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中沿用多年,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例如固体菌种生产过程中需占用大量场地空间,劳动强度大,接种操作繁琐,易污染;发菌时间长,通常要60到70天;固体菌种菌龄不一致,为后面生产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应运而生。食用菌深层发酵又称液体发酵或液体培养,是指在既定的生化反应发生器中加入培养基并通入无菌空气,同时加以搅拌或震荡,控制外界条件适宜,使菌体在液体深处繁殖发育,获得大量菌丝体和代谢产物。食用菌深层发酵的设备一般采用食用菌发酵罐,结合生物发酵原理,给食用菌菌丝提供一个最佳的酸碱度、温度、营养、供氧量,促使菌丝快速生长,迅速扩繁。食用菌深层发酵的优点主要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纯度高,流动快,易分散,萌发点多,萌发快,还能有效地减少污染。
茶树菇虽然不如平菇、杏鲍菇和金针菇普遍,但茶树菇作为一种兼具药用价值的食用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的价值,因此它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前小作坊式的固体培养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茶树菇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已是必然。要想将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应用于茶树菇生产,最关键的是所用的培养基的配方是否优良,培养条件是否适宜,它们直接决定着茶树菇菌丝体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形成。目前对于茶树菇深层发酵培养方法的研究,多停留在研究单因素实验方面,针对深层发酵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还较少,并且在培养基原料选择上也未进行优化,还存在着诸如茶树菇菌种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茶树菇菌种生产上的不足,提供一种菌种生产周期短、产量大、成本低、纯度高,接种后菌种菌丝蔓延迅速、菌龄整齐的菌种生产方法,利于满足茶树菇工厂化和标准化生产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株的活化
选取茶树菇优质菌株,将低温保藏的菌株划线接种到PDA培养基平皿上,在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7d,使其恢复活性;
2)斜面菌种的制备
挑选上述平皿上生长良好的菌落,在超净工作台中接种到彻底灭菌的斜面培养基上,在 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菌丝延伸至整个斜面;
3)斜面菌种的磁场处理
挑选菌丝粗壮、浓密、且无污染的斜面菌种,放置在磁场强度为50mT的均匀磁场中处理20~30min;
4)摇瓶菌种的制备
从1个斜面中挑取3块约1.0cm2的菌块,接种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一级摇瓶中,在25℃的恒温摇床上140r/min振荡培养5-6d,再将一级摇瓶中的菌液按照5%(v/v)的接种量接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二级摇瓶中,同时在摇瓶中放1粒磁力搅拌子,在25℃的恒温摇床上140r/min振荡培养3-4d,摇床培养结束后,再将摇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160r/min搅拌2-3h,将菌丝充分打碎,增加萌发点;
5)深层发酵培养
根据以下配方制备深层发酵培养基(按每升含有的成分计):玉米粉20~30g,土豆汁13~19g,花生饼粉5~10g,茶枝屑6~10g,茶籽粕3.5~4.5g,甘蔗渣5~6g,苹果渣5~6g,麸皮2.3~3.1g,磷酸二氢钾0.8~1.5g,碳酸钙1.1~1.3g,桑树叶水提液4.1~4.5mL,垂盆草水提液9.4~10mL,青苔3.6~4.8g,虾壳粉3.0~3.5g,腐植酸2.3~2.9g,硫酸镁0.5~1.0g,烟酸 60~90mg,有机硅聚醚改性消泡剂1.6~2.0mL,余量为水,并将初始pH值调节为6.4~6.6,将深层发酵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121℃灭菌2h,灭菌后通入无菌空气,保持正压,淋水冷却,待培养基温度降至室温时,按照8%(v/v)的接种量接入摇瓶菌种,接种采用火焰法,变量通气发酵培养5-6d,制得液体发酵菌种。
所述步骤2)中,斜面培养基的配方为每升含有以下成分:马铃薯180~220g,甘露醇17~23g,琼脂16~20g,蛋白胨3~4g,芦荟汁3~5g,核黄素 120~150mg,生物素 30~60mg,磷酸二氢钾1.0~2.0g,硫酸镁0.4~0.6g,柠檬酸钛0.2~0.4g,余量为水,pH自然;斜面培养基的灭菌条件为121℃灭菌30min。
所述步骤4)中,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每升含有以下成分:豆粕粉14~18g,葡萄糖26~32g,亚麻秸秆粉4.5~6.0g,橘皮粉2~3g,谷氨酰胺2~3g,磷酸二氢钾1.0~2.0g,硫酸镁0.4~0.6g,茶梗粉1.2~1.8g,鼠尾草汁16~22ml,烟酸130~170mg,复硝酚钠0.22~0.26mg,余量为水,pH调节为5.8~6.2;液体培养基的灭菌条件为121℃灭菌30min。
所述步骤4)中,摇瓶装液量为每500mL摇瓶装200mL液体培养基。
所述步骤5)中,深层发酵培养基的装料系数为65%~75%。
所述步骤5)中,变量通气是指在发酵培养的前2d通气量为1:0.5V/V/M,后3-4d通气量为1:1V/V/M,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4-26℃。
所述步骤5)中桑树叶水提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一定量的桑树叶,切碎后加入20倍质量的纯化水,先煮沸0.5h,然后保持水温60-70℃提取2h,将汁液过滤除去固体残渣,得桑树叶水提液;垂盆草水提液的制备方法相同。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菌种生产周期短、产量大、成本低;制得的菌种纯度高、活力强、生物量大;对斜面菌种进行磁场处理使菌丝体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加快,提高了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本发明的方法可适用于各品种茶树菇菌种的生产,菌种接种后发菌快、出菇整齐,能大大缩短栽培周期,茶树菇的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也得到了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均在江苏省灌南县现代农业园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
实施例1
1)菌株的活化
选取来源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的茶树菇优质菌株,将低温保藏的菌株划线接种到PDA培养基平皿上,在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7d,使其恢复活性。
2)斜面菌种的制备
挑选上述平皿上生长良好的菌落,在超净工作台中接种到彻底灭菌的斜面培养基上,斜面培养基的配方为每升含有以下成分:马铃薯200g,甘露醇20g,琼脂18g,蛋白胨3.5g,芦荟汁4g,核黄素 135mg,生物素 45m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5g,柠檬酸钛0.3g,余量为水,pH自然;斜面培养基的灭菌条件为121℃灭菌30min,在 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菌丝延伸至整个斜面。
3)斜面菌种的磁场处理
挑选菌丝粗壮、浓密、且无污染的斜面菌种,放置在磁场强度为50mT的均匀磁场中处理20~30min。
4)摇瓶菌种的制备
从1个斜面中挑取3块约1.0cm2的菌块,接种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一级摇瓶中,摇瓶装液量为每500mL摇瓶装200mL液体培养基,在25℃的恒温摇床上140r/min振荡培养5-6d,再将一级摇瓶中的菌液按照5%(v/v)的接种量接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二级摇瓶中,同时在摇瓶中放1粒磁力搅拌子,在25℃的恒温摇床上140r/min振荡培养3-4d,摇床培养结束后,再将摇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160r/min搅拌2-3h,将菌丝充分打碎,增加萌发点;采用的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每升含有以下成分:豆粕粉16g,葡萄糖29g,亚麻秸秆粉5.3 g,橘皮粉2.5g,谷氨酰胺2.5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5g,茶梗粉1.5g,鼠尾草汁19ml,烟酸150mg,复硝酚钠0.24mg,余量为水,pH调节为6.0;液体培养基的灭菌条件为121℃灭菌30min。
5)深层发酵培养
根据以下配方制备深层发酵培养基(按每升含有的成分计):玉米粉25g,土豆汁16g,花生饼粉7.5g,茶枝屑8g,茶籽粕4.0g,甘蔗渣5.5g,苹果渣5.5g,麸皮2.7g,磷酸二氢钾1.1g,碳酸钙1.2g,桑树叶水提液4.3mL(制备方法为:称取一定量的桑树叶,切碎后加入20倍质量的纯化水,先煮沸0.5h,然后保持水温60-70℃提取2h,将汁液过滤除去固体残渣,得桑树叶水提液),垂盆草水提液9.7mL(制备方法同桑树叶),青苔4.2g,虾壳粉3.3g,腐植酸2.6g,硫酸镁0.75g,烟酸 75mg,有机硅聚醚改性消泡剂1.8mL,余量为水,并将初始pH值调节为6.5,将深层发酵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装料系数为65%-75%,121℃灭菌2h,灭菌后通入无菌空气,保持正压,淋水冷却,待培养基温度降至室温时,按照8%(v/v)的接种量接入摇瓶菌种,接种采用火焰法,发酵培养的前2d通气量为1:0.5V/V/M,后4d通气量为1:1V/V/M,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5℃,发酵培养时间为6d,制得液体发酵菌种。
实施例2
为了证明磁场处理对摇瓶菌种和液体发酵菌种菌丝生长的影响,本实施例取消斜面菌种的磁场处理,分别测定摇瓶菌种与液体发酵菌种的菌丝体生物量,胞外粗多糖含量,结果见下表1。
菌丝体生物量测定:取100ml茶树菇摇瓶菌种或液体发酵菌种用布氏漏斗抽滤后,将菌丝体在 60℃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即为菌丝体生物量。
胞外粗多糖含量测定:取100ml茶树菇摇瓶菌种液体发酵菌种,3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置冰箱过夜,然后离心取沉淀,60℃烘干至恒重,即为胞外粗多糖含量。
由表1结果可知,实施例1中摇瓶菌种和液体发酵菌种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比实施例2有了明显提高,说明磁场处理斜面菌种能够促使菌丝体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加快,达到积累菌丝体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的目的。
实施例3
为了比较不同斜面培养基对斜面菌种菌丝生长的影响,本实施例采用了以下几种常规培养基作为实施例1步骤2)中的斜面培养基,培养基A每升含有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麦麸40g;培养基B每升含有白糖20g,蛋白胨1g,酵母2g,琼脂20g;培养基C每升含有大豆粉40g,蔗糖1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0g,硫酸镁1.5g,统计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菌丝长满斜面时间,观察菌丝长势,结果见下表2。
由表2结果可知,在本发明的斜面培养基上,茶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长势最好,菌丝长满斜面时间最短。本发明的斜面培养基营养更丰富,并且还添加了核黄素、生物素、柠檬酸钛,更能促进茶树菇菌丝生长。
实施例4
1、为了比较不同液体培养基对摇瓶菌种菌丝生长的影响,本次试验采用了以下几种常规培养基作为实施例1步骤4)中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基A每升含有土豆20g,蔗糖2g,磷酸二氢钾0.1g,硫酸镁 0.05g,酵母浸膏15g,VB1 2mg;培养基B每升含有土豆粉25g,麸皮粉30g,玉米粉35g,葡萄糖3g,磷酸二氢钾0.1g,硫酸镁 0.05g;培养基C每升含有葡萄糖20g,蛋白胨3g,VB1 1mg,磷酸二氢钾0.1g,硫酸镁 0.1g,测定摇瓶菌种的菌丝体生物量,胞外粗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同实施例2,结果见下表3。
由表3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液体培养基,茶树菇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常规培养基,说明在本发明的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旺盛,菌丝体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积累最多。
2、为了比较不同转速对摇瓶菌种菌丝生长的影响,本次试验将实施例1步骤4)中的摇床转速设置为120、140、160、180r/min,其他条件不变,测定摇瓶菌种的菌丝生物量,胞外粗多糖含量,结果见下表4。
由表4结果可知,在转速为140r/min时,茶树菇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57g/100ml和0.16g/100ml。采用摇床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氧气,转速过低,通气量少,培养基溶氧量也少,不利于菌丝体生长;转速过高,菌丝机械破坏过大,也不利于菌丝体生物量的累积。
实施例5
1、为了比较不同深层发酵培养基对液体发酵菌种菌丝生长的影响,本实施例采用了以下几种常规培养基作为实施例1步骤5)中的深层发酵培养基,培养基A每升含有黄豆粉20g,玉米粉30g,葡萄糖4g,磷酸二氢钾0.2g,硫酸镁 0.1g;培养基B每升含有麸皮粉20g,马铃薯250g,蛋白胨2g,磷酸二氢钾0.1g,硫酸镁 0.05g;培养基C每升含有马铃薯200g,麦芽糖35g,尿素3g,磷酸二氢钾0.3g,硫酸镁 0.15g,测定摇瓶菌种的菌丝生物量,胞外粗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同实施例2,结果见下表5。
由表5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深层发酵培养基,茶树菇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常规培养基,说明在本发明的深层发酵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旺盛,菌丝体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积累最多。本发明的深层发酵培养基营养元素丰富,配比合适,添加的茶枝屑、茶籽粕、甘蔗渣、苹果渣等是加工废料,能降低生产成本,添加的桑树叶水提液和垂盆草水提液的药用成分能够加快菌丝体新陈代谢,促进代谢产物的积累。
2、采用正交实验L9(34)研究深层发酵培养基初始pH,摇瓶菌种接种量,发酵培养温度与发酵时间这几个不同条件对液体发酵菌种菌丝生长的影响,每个处理重复三次,结果见表6。
从表6分析得到,1)pH 是影响菌丝体生长和代谢的重要条件,它会影响菌丝体中一些酶类的活性,从而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而在发酵培养过程中,一些代谢产物的积累也会影响培养基的pH。本试验将深层发酵培养基初始 pH设置为5.5、6.5、7.5,结果发现初始pH为6.5时,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2)接种量的大小会影响菌种培养周期,选择最合适的接种量能缩短菌种液体培养的适应期,快速进入大量繁殖的对数期阶段。本试验分别向发酵培养基中接种6%、8%、10 %的摇瓶菌种进行培养,结果发现接种量为8%时比接种量为6%时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要高,而与接种量为10%时无显著差异,为了节约成本故选用8%的接种量。3)温度也是影响菌丝体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茶树菇通常在20-30℃下均能生长,本试验将发酵培养温度设置为22、25、28℃,结果发现25℃时,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因此,确定25℃为茶树菇深层发酵培养的最适温度。4)茶树菇菌种放入深层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总发酵时间过短,菌种得不到有效增殖,但是总发酵时间太长,培养基中的能量消耗完毕后,菌种会自我消耗,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含量都会下降,因此,本实验确定总发酵时间为6天左右最佳。
实施例6
将本发明制得的茶树菇液体发酵菌种与常规方法制得的茶树菇固体菌种一起栽培茶树菇,栽培方法、生长条件均一致,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茶树菇固体栽培料:根据配方棉籽壳87%、麦麸10%、石膏2%、糖1%,pH值7.0~7.5将原料按配比逐一称好,调节含水量60%左右,用聚丙烯折角袋装料,每袋装干料1.0kg,装袋要松紧适度,封好袋口后进行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2-16h,做到彻底灭菌。
2)接种发菌:当袋内的固体栽培料温度降至30℃以下时,将本发明制得的菌种与常规固体菌种分别接种到栽培料上,在23-27℃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期间不需要光线照射,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
3)出菇管理:将菌丝已长满的菌袋搬入菇房,在温度20-24℃、光照300-600lx、相对湿度85-95%的条件下培养,分化出的子实体菌盖直径长到6-10cm,菌柄长度长到10cm左右,柄粗长到1-2cm进行采收。
由表7结果可知,本发明制得的茶树菇液体发酵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时间短,并且出菇整齐,平均出菇产量达到了0.783kg/袋,生物转化率为78.3%,明显高于固体菌种。本发明的方法能为茶树菇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提供充足的菌种,还能利用一些加工废料,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茶树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株的活化
选取茶树菇优质菌株,将低温保藏的菌株划线接种到PDA培养基平皿上,在20-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7d,使其恢复活性;
2)斜面菌种的制备
挑选上述平皿上生长良好的菌落,在超净工作台中接种到彻底灭菌的斜面培养基上,在 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菌丝延伸至整个斜面;
3)斜面菌种的磁场处理
挑选菌丝粗壮、浓密、且无污染的斜面菌种,放置在磁场强度为50mT的均匀磁场中处理20~30min;
4)摇瓶菌种的制备
从1个斜面中挑取3块约1.0cm2的菌块,接种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一级摇瓶中,在25℃的恒温摇床上140r/min振荡培养5-6d,再将一级摇瓶中的菌液按照5%(v/v)的接种量接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二级摇瓶中,同时在摇瓶中放1粒磁力搅拌子,在25℃的恒温摇床上140 r/min振荡培养3-4d,摇床培养结束后,再将摇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160r/min搅拌2-3h,将菌丝充分打碎,增加萌发点;
5)深层发酵培养
根据以下配方制备深层发酵培养基(按每升含有的成分计):玉米粉20~30g,土豆汁13~19g,花生饼粉5~10g,茶枝屑6~10g,茶籽粕3.5~4.5g,甘蔗渣5~6g,苹果渣5~6g,麸皮2.3~3.1g,磷酸二氢钾0.8~1.5g,碳酸钙1.1~1.3g,桑树叶水提液4.1~4.5mL,垂盆草水提液9.4~10mL,青苔3.6~4.8g,虾壳粉3.0~3.5g,腐植酸2.3~2.9g,硫酸镁0.5~1.0g,烟酸 60~90mg,有机硅聚醚改性消泡剂1.6~2.0mL,余量为水,并将初始pH值调节为6.4~6.6,将深层发酵培养基倒入发酵罐中,121℃灭菌2h,灭菌后通入无菌空气,保持正压,淋水冷却,待培养基温度降至室温时,按照8%(v/v)的接种量接入摇瓶菌种,接种采用火焰法,变量通气发酵培养5-6d,制得液体发酵菌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斜面培养基的配方为每升含有以下成分:马铃薯180~220g,甘露醇17~23g,琼脂16~20g,蛋白胨3~4g,芦荟汁3~5g,核黄素 120~150mg,生物素 30~60mg,磷酸二氢钾1.0~2.0g,硫酸镁0.4~0.6g,柠檬酸钛0.2~0.4g,余量为水,pH自然;斜面培养基的灭菌条件为121℃灭菌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每升含有以下成分:豆粕粉14~18g,葡萄糖26~32g,亚麻秸秆粉4.5~6.0g,橘皮粉2~3g,谷氨酰胺2~3g,磷酸二氢钾1.0~2.0g,硫酸镁0.4~0.6g,茶梗粉1.2~1.8g,鼠尾草汁16~22ml,烟酸130~170mg,复硝酚钠0.22~0.26mg,余量为水,pH调节为5.8~6.2;液体培养基的灭菌条件为121℃灭菌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摇瓶装液量为每500mL摇瓶装200mL液体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深层发酵培养基的装料系数为65%~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变量通气是指在发酵培养的前2d通气量为1:0.5V/V/M,后3-4d通气量为1:1V/V/M,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4-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桑树叶水提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一定量的桑树叶,切碎后加入20倍质量的纯化水,先煮沸0.5h,然后保持水温60-70℃提取2h,将汁液过滤除去固体残渣,得桑树叶水提液;垂盆草水提液的制备方法相同。
CN201811356966.3A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Pending CN1094796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6966.3A CN109479622A (zh)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6966.3A CN109479622A (zh)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9622A true CN109479622A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94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6966.3A Pending CN109479622A (zh)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7962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6487A (zh) * 2019-08-06 2019-10-15 程亚龙 含有桑枝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583362A (zh) * 2019-10-28 2019-12-20 贵州天尚品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CN111771621A (zh) * 2020-07-20 2020-10-16 长治学院 一种利用复方苦参醇沉物生产平菇液体菌种的方法
CN115413530A (zh) * 2022-10-08 2022-12-02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鹿茸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鹿茸菇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2951A (zh) * 2008-10-13 2009-04-08 宋秋兰 一种灵芝细胞固定化方法
CN105009931A (zh) * 2015-04-13 2015-11-04 鲁东大学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CN105238699A (zh) * 2015-09-16 2016-01-13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菇工厂化栽培液体发酵菌种的制备方法
CN106906205A (zh) * 2017-01-10 2017-06-30 江苏大学 利用磁场促进灰树花菌种液态发酵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2951A (zh) * 2008-10-13 2009-04-08 宋秋兰 一种灵芝细胞固定化方法
CN105009931A (zh) * 2015-04-13 2015-11-04 鲁东大学 一种杏鲍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法
CN105238699A (zh) * 2015-09-16 2016-01-13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菇工厂化栽培液体发酵菌种的制备方法
CN106906205A (zh) * 2017-01-10 2017-06-30 江苏大学 利用磁场促进灰树花菌种液态发酵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尹莘耘: "《农用微生物基本知识和创新技术》", 31 January 1986,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6487A (zh) * 2019-08-06 2019-10-15 程亚龙 含有桑枝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583362A (zh) * 2019-10-28 2019-12-20 贵州天尚品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黑皮鸡枞菌栽培方法
CN111771621A (zh) * 2020-07-20 2020-10-16 长治学院 一种利用复方苦参醇沉物生产平菇液体菌种的方法
CN115413530A (zh) * 2022-10-08 2022-12-02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鹿茸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鹿茸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9622A (zh)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9355204A (zh) 一种发酵生产冬虫夏草菌丝体粉的方法
CN104478515B (zh) 用于培养杏鲍菇基质的发酵液、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55785B (zh) 一种棕色蘑菇三级菌种扩繁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3396956B (zh) 一种酿酒酵母及其筛选培养方法和用于豆粕发酵的方法
CN109076882A (zh) 一种富硒食用菌菌丝体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CN1232632C (zh) 蝉拟青霉新菌株apc-20及其人工培养发酵方法
CN103621316B (zh) 一种以黄浆水为主要原料制备大杯蕈液体菌种的方法
CN107691106B (zh) 一种海鲜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
CN109337895A (zh) 一种优质高产富硒猴头菇菌种的生产方法
CN105948831B (zh) 一种利用啤酒糟生产生防肥料的方法
CN109370914A (zh) 一种冬虫夏草菌丝体粉及其生产方法
CN101897270A (zh) 一种冬虫草菌丝体的生产工艺
CN102925527A (zh) 一种金针菇、灵芝混菌发酵的方法
CN107950288B (zh) 一种草菇的栽培工艺
CN110214626A (zh) 一种草菇培养方法
CN104119126A (zh) 金针菇培养基的生产工艺
CN106588278A (zh) 一种出菇率高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CN106718021A (zh) 一种产量高的草菇栽培方法
CN105724055B (zh) 一种利用金针菇菌渣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
CN103704018B (zh) 一种以黄浆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桃红侧耳液体菌种的方法
CN103156253A (zh) 一种金针菇、灵芝混菌发酵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1396111B (zh) 一种酱油复合发酵液、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8541513A (zh) 一种冬荪液体菌种快繁方法
CN106635829B (zh) 一种桑黄颗粒菌种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