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7380B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7380B
CN108027380B CN201680050816.2A CN201680050816A CN108027380B CN 108027380 B CN108027380 B CN 108027380B CN 201680050816 A CN201680050816 A CN 201680050816A CN 108027380 B CN108027380 B CN 108027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reaction vessel
reaction container
unit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08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7380A (zh
Inventor
上路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0291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299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027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7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7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7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自动分析装置向反应容器中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照射来自光源的光,基于得到的光的信息进行试样的分析。一次性的反应容器在分析后回收至废弃部,但是在反应容器集中储存于废弃部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存在内藏物溢出等的问题。另外,在通过使废弃部本身振动而使反应容器的高度均等的情况下,振动产生的干扰影响测量结果,存在分析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具备废弃测量结束后的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废弃部、将该反应容器从上述反应容器保持部向上述反应容器废弃部移送且废弃至该反应容器废弃部的反应容器移送机构、以及控制部,上述控制部以避免上述反应容器废弃部的上述反应容器的废弃在预定的位置连续进行的方式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由此,提供能够维持分析的可靠性较高,并使使用后的反应容器的储存均等的自动分析装置。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分析血液等生物体样品含有的成分的自动分析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容纳使用后的反应容器的废弃部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分析血液等生物体样品含有的目的成分的装置,广泛使用如下自动分析装置:向作为分析对象的混合有样品和试剂的反应液照射来自光源的光,对由此而得到的单一或多个波长的透射光、散射光的光量进行测量。
自动分析装置在生物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的领域等具有进行生物体样品中的目的成分的定量、定性分析的生物化学分析用的装置、测量作为样品的血液的凝固能力的血液凝固分析用的装置等。
尤其是在后者的分析中,通过血液的凝固反应,反应液从液体状态变化至固体状态,因此容纳分析使用的反应液的反应容器因废弃而需要回收。在此存在以下问题:在将使用后的反应容器等通过自然落下而回收至废弃部的情况下,反应容器会聚集至废弃部的某特定的部位,从而会溢出,进而,在用人手捡起该溢出的反应容器的情况下,会引起二次感染等。
专利文献1中,作为用于防止这种反应容器等聚集至某特定的部位的技术,对具有以下机构的装置进行了说明,即,在通过自然落下将使用后的薄片、器皿回收至一次性的收纳容器后,使收纳容器本身通过往复直线运动而前后左右或者上下振动,通过该振动,将容纳于内部的薄片、器皿弄平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271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虽然能够通过收纳容器本身的振动将内部的薄片、器皿的高度平均化,但是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使收纳容器振动的专用的机构,导致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而且,存在因收纳容器本身的振动传导至光学系统的检测部而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既维持节省空间化,又防止使用后的反应容器的聚集,而且实现抑制了因振动等的干扰而产生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的可靠性高的分析。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一方案,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分析方法,上述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试样分注机构,其向反应容器分注试样;试剂分注机构,其向反应容器分注试剂;测量部,其由保持上述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保持部、向所保持的反应容器中容纳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照射光的光源、以及检测所照射的光的检测部构成;反应容器废弃部,其供测量结束后的反应容器废弃;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其将该反应容器从上述反应容器保持部向上述反应容器废弃部移送并向该反应容器废弃部废弃;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上述控制部以避免上述反应容器废弃部中的上述反应容器的废弃在预定的位置连续进行的方式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一方案,反应容器移送机构以使反应容器废弃至废弃部的点、时机不重复的方式动作,因此能够既维持节省空间化,又防止废弃部内的使用后的反应容器在特定的部位的聚集,而且实现抑制了因振动等的干扰而产生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的可靠性高的分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没有盖部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具备多个开口部的盖部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具有具备槽状开口部的盖部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具有具备多个开口部的盖部且在内部具有被划分成多个的收纳空间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具有探测内部的反应容器的储存状况的探测器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的图。
图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对应于内部的反应容器的储存状况的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具备两模块血液凝固分析部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血液凝固分析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整体上,对于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装置的基本结构>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基本结构。在此,作为自动分析装置的一形态,对进行血液凝固分析的装置的例进行说明。如本图所示,自动分析装置100主要包括试样盘102、试剂盘104、试样分注机构105、试样分注机构清洗部106、反应容器设置部108、反应容器移送机构109、反应容器供给部110、检测单元111、试剂分注机构112、试剂分注机构清洗部113、反应容器废弃部114、操作部115、控制部116、存储部117、接口118等。
试样盘102是绕顺时针、绕逆时针自由旋转的盘状的单元,能够在其圆周上配置多个保持试样或者精度管理试样的试样容器101。
试剂盘104是与试样盘102同样地绕顺时针、绕逆时针自由旋转的盘状的单元,能够在其圆周上配置多个容纳试剂的试剂容器103,该试剂含有与试样含有的各检查项目的成分反应的成分。另外,虽然在本图未示出,但是试剂盘104也能够构成为,通过具备保冷机构等,从而能够对所配置的试剂容器103内的试剂进行保冷。
试样分注机构105吸引保持于试样盘102的试样容器101内的试样,并向设置于试样分注口119的反应容器107内吐出。在此,随着未图示的试样用注射泵的动作,基于控制部116的指示控制试样分注机构105的动作。
试样分注机构清洗部106是用清洗水清洗试样分注机构105的机构。水洗的时机基于控制部116的指示来控制。
试剂分注机构112吸引保持于试剂盘104的试剂容器103内的试剂,并向设置于检测单元111的反应容器设置部108的分注有试样的反应容器107内进行分注。在此,试剂分注机构112的动作随着未图示的试剂用注射泵的动作,基于控制部116的指示来控制。
试剂分注机构清洗部113是用清洗水清洗试剂分注机构112的机构。水洗的时机基于控制部116的指示来控制。
此外,在此对于试样分注机构清洗部106和试剂分注机构清洗部113分别独立地设置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单一的单元。
反应容器供给部110构成为能够保持多个分析前的反应容器107。
反应容器移送机构109将分析使用的反应容器107从反应容器供给部110移送且搬入至试样分注口119。另外,将分注试样后的反应容器107从试样分注口119搬出且移送、搬入至检测单元111的反应容器设置部108。分析结束后,从反应容器设置部108搬出反应容器107,移送、废弃至反应容器废弃部114。
检测单元111具有用于设置反应容器107的一个以上(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六个的情况)的反应容器设置部108和由未图示的光源和检测部(光传感器)构成的光学系统,该检测部由光敏二极管构成。光源向插入于反应容器设置部108的容纳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的反应容器107照射光,并且对根据因在反应液中发生的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得到的散射光、透射光等的光强度进行测量。例如,在检测散射光的情况下,各个反应容器设置部108具有配置于下方的光源和配置于侧面的检测部。此时,检测部对接受的散射光进行光/电流变换,从而将表示接受的光强度的测光信号输出至未图示的A/D转换器。通过A/D转换器进行了A/D转换的光强度的测量信号经由接口118传送至控制部116和存储部117。
例如,在血液凝固检查项目中,当样品和试剂反应时,随着时间的经过,析出纤维蛋白。于是,随着该纤维蛋白的析出,散乱的光量也增加。通过检测该光量,能够求出样品中的纤维蛋白原量(Fbg)。另外,通过使用与各个检查项目对应的试剂,同样地监视光量,也能够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其它血液凝固检查项目。
反应容器废弃部114是用于废弃分析中使用后的反应容器107的单元。更具体而言,具有供反应容器114投入的作为废弃口的开口部和配置于开口部的下方的本图未图示的收纳箱。
操作部115作为输入机构具有键盘、鼠标、显示于显示部的操作画面等输入终端,从键盘、操作画面输入进行分析的试样的分析项目,输入至控制部116。
控制部116基于来自操作部115的输入控制试样盘102、试剂盘104、试样分注机构105、试样分注机构清洗部106、反应容器移送机构109、检测单元111、试剂分注机构112、试剂分注机构清洗部113的动作,进行构成自动分析装置100的各种结构的动作、条件设定等全部控制。另外,控制部处理从检测单元111经由接口118输入的测量信号,实施用于求出基于检测结果的目的成分的浓度、血液凝固时间的运算、以及异常部位的特定这样的数据处理。详细情况后述。
存储部117存储来自操作部115的输入信息、试样盘102等的动作信息以及试剂、检体信息等。
接口118调解试样盘102等的动作信息、来自操作部115的输入信息、来自控制部116的动作信息以及存储于存储部117的信息。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形态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试样的分析按照试样分注、试剂分注、测光、反应容器107的废弃、数据处理的顺序依次实施。以下,对基本的分析流程进行详细叙述。
在试剂盘104上,在圆周上排列配置多个试剂容器103,当从操作部115接受分析项目的选择以及分析开始指示时,根据分析项目,绕顺时针或绕逆时针旋转,直至将目的试剂容器103搬送至试剂分注机构112下方。通过与试剂分注机构112连结的试剂用注射器(未图示),分注预定量的试剂容器103中的试剂。在反应容器供给部110上,纵横配置有多个反应容器107。反应容器移送机构109按照预定的顺序从反应容器供给部110将反应容器107经由试剂分注口119移送、搬入至反应容器设置部108。
在试样盘102上,多个试样容器101在圆周上排列配置,且根据进行分析的试样的顺序,绕顺时针或者绕逆时针旋转,直至搬送至试样分注机构105下方。
通过与试样分注机构105连结的试样用注射器(未图示),向设置于试样分注口119的反应容器107分注预定量的试样容器101中的检体。然后,试剂分注机构112从试剂容器103吸引试剂,分注至设置于检测单元111的反应容器设置部108的容纳试样的反应容器107。
从光源照射光,在收纳于反应容器107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内的反应的进行通过上述的由光敏二极管等构成的检测部采集,由检测单元111探测。探测到的数据、使用检测单元编号、使用试样种类以及试样盘102上的设置位置、使用试剂种类以及试剂盘104上的设置位置存储于存储部117。
当保持于反应容器107内的反应液的反应以及测量结束时,反应容器107在保持有反应后的混合液的状态下,直接通过反应容器移送机构109被废弃至反应容器废弃部114。
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没有盖部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的图。图1所示的反应容器废弃部114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开口的收纳箱201构成。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02经由搬送路204将分析结束后的使用后的反应容器203搬送、废弃至收纳箱201。
此时,在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02废弃反应容器203的位置总是相同的情况下,在收纳箱201内,反应容器203会储存于固定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02能够在收纳箱201上任意地决定废弃点,以便反应容器203的废弃动作不在预定的位置连续进行。只要在收纳箱201上,就对废弃的场所不进行限制,例如,仅稍微改变控制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02的位置的马达(未图示)的驱动量,便能够使废弃的点以不连续的方式错开。因此,若能够通过控制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02的动作将废弃的点错开,便能够既抑制因振动而产生的干扰的影响,又防止反应容器203存储于收纳箱201内的特定的位置。由此,能够使维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且实现了节省空间化的自动分析装置均等储存收纳箱201内的反应容器203。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不具备盖部,且上面开口的收纳箱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3,对由具有具备多个开口部的盖部的收纳箱构成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结构中,反应容器移送机构302经由搬送路306将分析结束后的使用后的反应容器303向形成于收纳箱301的盖部305的多个开口部304搬送而废弃。在本图中,示出了形成于盖部305的开口部304为五个的情况,但是该数量不受限定,可根据需要改变。
在此,反应容器移送机构302保持设置于图1所示的反应容器设置部108上的使用后的反应容器303,然后通过搬送路306移动至具有多个的开口部304中的任一个开口部的正上方而废弃反应容器303。作为废弃的顺序,例如,能够如图中的开口部1→开口部2→开口部3→开口部4→开口部5→开口部1→…那样按照固定的序列设定,另外,也能够根据需要而改变。因此,通过按照固定的序列改变向形成有多个的开口部的废弃的顺序,从而能够防止反应容器303储存于收纳箱301内的固定的位置,能够使收纳的反应容器303的高度均等。
另外,通过设置盖部305,能够防止反应容器303以外的落下物等落入收纳箱301内。在此,反应容器303内保持有检体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反应后产生的析出物,根据检体,也含有具有危险的传染病风险的物质。因此,如果在收纳箱301内回收了反应容器303以外的物体的情况下,存在因使用者接触收纳箱303内而导致的二次感染的危险。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备盖部305,能够防止反应容器303以外的物体被回收至收纳箱301内部,因此能够避免这样的风险。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具备槽状开口部的盖部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进行说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盖部305形成有多个开口部304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此,盖部405具备形成为槽状的含有多个废弃点的单一的开口部404。
本结构中,反应容器移送机构402经由搬送路406将分析结束后的使用后的反应容器403搬送至在收纳箱401的盖部405形成为槽状的单一的开口部404,在该开口部404含有的多个废弃点废弃,作为废弃的顺序,例如能够如图中的开口部404的P1→P2→P3→P4→P5→P6→…那样按照固定序列设定,另外,也能够根据需要而改变。
将开口部405的形状并非做成如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与反应容器403一致的圆形状而是做成槽状,从而能够在一个开口部405上含有多个废弃点。反应容器移送部402只要在开口部404上,便可在任意的点废弃反应容器403,在某点废弃反应容器403后,能够延长移动距离扩大废弃点间的距离,相反地,也能够缩短移动距离,使废弃点间的距离为几毫米单位。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一个开口部404上,在较大的范围向收纳箱401内废弃反应容器403。通过在单一的开口部404的多个废弃点向收纳箱401废弃反应容器403,从而能够使收纳箱401内的反应容器403的高度均等。另外,也能够在单一的开口部404如上述地错开几毫米废弃反应容器403,因此,废弃点的自由度增加。由此,能够更精度良好地使收纳箱401内的反应容器403的高度均等化。
此外,对于开口部404的形状、配置、废弃的顺序,除了上述的结构外,能够适当改变。
第四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5,说明具有具备多个开口部的盖部,而且在内部具有被划分成多个的收纳空间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以及使用本结构,根据检体的状态变更废弃反应容器的收纳箱内的收纳空间的方式。
本结构中,反应容器移送机构502经由搬送路506,将分析结束后的使用后的反应容器503搬送至形成于收纳箱501的盖部505的多个开口部604,且废弃至收纳箱501内的被分隔部件505划分出的多个收纳空间中的任一个。在此,通过分隔部件505将收纳箱501的内部划分成第一空间501a、第二空间501b两个空间。
在血液凝固分析中,因测量项目而存在差异,对于迅速的项目,作为试样的血液检体和试剂在数秒内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凝固。但是,在缺少血液凝固因子的某些检体的情况下,在与试剂混合后数秒的期间,不产生检体的凝固现象,也存在即使经过数分钟也不凝固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自动分析装置设定有最大测量时间等继续测量的最大的时间。而且,在经过了该时间的情况下,在未得到作为分析结果的血液凝固时间的状态下,直接结束测量。此时,检体在反应容器503内保持大致液体的状态。对于保持有液状的检体的反应容器503,在与其它反应容器503、即容纳有血液凝固反应结束并变化成固体的混合物的反应容器503同样地通过反应容器移送机构502废弃至收纳箱501内的共通的空间的情况下,存在反应容器503内的液体洒落而将收纳箱501内污染的问题。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即使达到例如测量最大时间,检体与试剂的混合液也不凝固的状态下直接被容纳的反应容器503从开口部504的五号或者六号位置废弃,回收至收纳箱501内的第一空间501a。另一方面,如通常一样地检体与试剂的混合液凝固而变化成固体的情况下,从开口部504的一至四号的任意位置废弃反应容器503,回收至收纳箱501内的第二空间501b。更具体而言,在即使经过了测量最大时间,检测单元111的检测部未得到取得血液凝固时间所需的光学变化量(超时)的情况下,控制部116判断为容纳于该分析使用的反应容器503内的混合液为液体状态,以如上述地回收至第一空间501a的方式控制反应容器移送机构502的动作。
因此,对于通过在收纳箱501内设置分隔部件505而划分出的各个空间,通过根据血液凝固反应的状况变更开口部504的位置,从而能够将反应容器503内的液状的混合液和凝固了的固体的混合物分开回收。
而且,通过在回收容纳有液状的混合液的反应容器503的第一空间501a采取设置双重废弃用的塑料袋等措施,能够降低收纳箱501内污染和与废弃反应容器503时从内部洒落的液状的混合液等接触的风险。
此外,对于开口部504的形状、配置、废弃的顺序,除了上述的结构外,能够适当改变。
第五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6、图7,说明具有探测内部的反应容器的储存状况的探测器的反应容器废弃部的结构,以及使用本结构,用于通过探测收纳箱内的反应容器的储存状况,从而更准确地使反应容器的储存均等的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
在本结构中,反应容器移送机构602经由搬送路606将分析结束后的使用后的反应容器603搬送至形成于收纳箱601的盖部605的多个开口部604而废弃。
在此,在收纳箱601的内部设置有能够探测回收的反应容器603的储存状况的多个探测器607。对于探测器607的种类不特别限定,只要能够探测从对应的开口部604回收的反应容器603的存在即可。在此,为了高精度探测从对应的开口部604回收的反应容器603的存在,优选探测器607设于对应的开口部604的位置的下方。
当反应容器移送机构602开始反应容器603的移送、废弃的动作时,首先,读出初期存储于存储部117的反应容器603的回收信息(步骤701)。在此,反应容器603的回收信息是指包含当前时刻的上次废弃反应容器603的时间和使用的开口部604的位置的信息。
若通过反应容器移送机构602移送反应容器603,且持续废弃至收纳箱601内,则在使用的开口部604的整下方储存反应容器603。在此,当继续反应容器603的储存直至探测器607的设置位置时,探测器607探测到储存的反应容器603的存在(步骤702)。此时,可探测的探测器607不限定于一个,能够通过多个探测器607探测储存。多个探测器607中至少一个探测器607探测到反应容器603的存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703。
在通过探测器607探测到收纳箱601内的反应容器603的储存状况的情况下,根据存储于存储部117的上次的废弃时间和探测器607的位置的信息,决定反应容器603的储存最少的开口部604(步骤703)。
在此,反应容器603的储存最少的开口部604相当于在步骤702未探测到反应容器603的存在的开口部604。本步骤中,在未探测到反应容器603的存在的开口部604为多个的情况下,将在步骤701取得的上次的废弃时间和当前的时刻相距最长的部位的开口部604决定为反应容器603的储存较少的开口部604。
决定判断为反应容器603的储存较少的开口部604后,反应容器移送机构602向决定的开口部604的位置移送反应容器603,且经由该开口部604废弃至收纳箱601(步骤704)。
在此,在收纳箱601内的所有探测器607都未探测到反应容器603的存在的情况下,控制部116判断为反应容器603的储存量还少。该情况下,将多个开口部604中的上次使用的废弃时间和当前的时刻相距最长的位置的开口部604决定为下一个废弃位置。或者,在不能通过步骤703决定废弃使用的开口部604的情况下,例如,所有探测器607都探测到反应容器603的存在的情况下,同样地,将多个开口部604中的上次使用的废弃时间和当前的时刻相距最长的位置的开口部604决定为下一个废弃部位(步骤705)。决定废弃反应容器603的开口部604后,进入步骤704。
废弃反应容器603后,将使用的开口部604的位置以及废弃的时间存储于存储部117(步骤706)。在此,例如在开口部604废弃反应容器603的情况下,重写上次使用时存储的与开口部604相关的回收信息并存储,从而结束废弃动作。
根据本结构,通过在收纳箱601内设置多个探测器607,从而能够探测回收的反应容器603的存在,确认其储存状况。另外,通过存储废弃时使用的开口部604的位置的信息和废弃的时间,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如果从多个开口部604中的哪个开口部604废弃反应容器603,则能够使回收至收纳箱601内的反应容器603的高度均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如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那样应用于在一个开口部604具有多个废弃点的结构。
第六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例的进行血液凝固分析的装置,特别是使用作为一台独立的装置运用的独立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
然而,用于临床检查的自动分析装置除了这种独立型的装置外,还具有模块型的结构,其为了检查室的业务高效化而连接生物化学分析、免疫分析、血液凝固分析等多个分析领域的分析部,使用共通的样品架搬送线整体作为一个装置运用。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模块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例,对于对具备两模块的血液凝固分析部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应用例使用图8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具备两模块的血液凝固分析部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图。如本图所示,模块型的自动分析装置800具有作为分析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的多个分析部的第一血液凝固分析部812、第二血液凝固分析部817,为了向各分析部供给试样,具有对搭载容纳试样的试样容器的试样架801进行搬送的搬送线804、805。
作为对搭载有放入了成为分析对象的血浆等试样的试样容器的试样架801进行搬送的搬送系统的一例,示出:向搬送线804上供给试样架801的架供给部802;容纳分析结束而在搬送线805上移动来的试样架801的架收纳部803;将试样架801搬送至各分析部的搬送线(输送方向)804;搬送线(返回方向)805;使待分析的试样架801待机的架待机部806;在搬送线804、805与架待机部806间以及架待机部806内移载试样架801的架操纵机构807;基于试样架801的信息分配搬送线805上的架的目的地的架分配机构809;向架收纳部803移动分配的试样架801的架返回机构808;投入需要紧急分析的试样架801的紧急试样架投入部810;以及读取贴在搬送线804上的试样架801的条形码等信息的读取部811(搬送线)。
沿搬送线804配置的第一血液凝固分析部812的搬送系统具备:读取部(第一血液凝固分析部)816,用于从搬送线804核对针对容纳于试样架901的试样的分析委托信息;从搬送线804接受试样架801的第一架搬入机构814;第一分注线813,包含进行试样的分注的取样区域,并且能够在开始试样的分注前使试样架801待机;以及将试样分注后的试样架801搬送至搬送线804、805的第一架操纵机构815。
沿搬送线804配置的第二血液凝固分析部817的搬送系统也与上述的第一血液凝固分析部812的搬送系的结构同样地,具备:读取部(第二血液凝固分析部)821,用于从搬送线804核对针对容纳于试样架801的试样的分析委托信息;从搬送线804接受试样架801的第二架搬入机构819;第二分注线818,包含进行试样的分注的取样区域,并且能够在开始试样的分注前使试样架801待机;以及将试样分注后的试样架801搬送至搬送线805的第二架操纵机构820。
另外,整体上,控制部822实施上述的试样架801的搬送动作、试样、试剂的分注动作、基于读取到的信息的试样架801的分配、搬入、搬出的动作等、基于检测结果的血液凝固时间、目的成分的浓度的运算等数据处理动作等构成自动分析装置800的各种结构的动作、条件设定等的控制。另外,在控制部822连接有输入与分析条件相关的各种数据、来自操作者的指示等的键盘等输入部825、存储输入的信息、从试样、试剂等读取到的信息、与检测结果相关的信息等的存储部823、以及显示检测结果及自动分析装置800的各种操作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等的输出部824。此外,本图中,控制部822与各个结构部连接,控制整个自动分析装置,但是,也能够构成为具备按照每个结构部而分别独立的控制部。
在此,在第一血液凝固分析部812的反应容器废弃部828、反应容器移送机构830、第二血液凝固分析部817的反应容器废弃部829、反应容器移送机构831的结构中,也能够应用上述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
模块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情况下,单位时间的处理能力比独立型的高,因此废弃使用后的反应容器的量也多,上述的课题更显著。因此,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模块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也能够使使用后的反应容器的储存均等化,防止集中,而且能够保证较高的分析精度。
接下来,使用图9,对上述的血液凝固分析部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9中,具备:将容纳于试样架上的试样容器内的试样分注于测量使用的反应容器901的试样分注机构917;能够配置成为该样品分注动作的对象的反应容器901的试样分注口916;具备多个容纳待机状态的容纳反应容器的待机口910的待机单元911;贮存多个反应容器901的反应容器库902;移送反应容器901,根据需要进行向各位置的搬入、搬出的反应容器移送机构912;预加热单元909,将温度调整为37℃,且具备多个在测量血液凝固时间前对试样、实施了稀释等处理的完成前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升温的预加热口908;分析单元907,同样地将温度调整为37℃且具备多个测量血液凝固时间的分析口910;试剂盘904,呈圆周状配置试剂盒903,且将温度调整为约10℃,试剂盒903内置有封入了试剂的试剂瓶;将配置于试剂盒供给部913的试剂盒903移送至试剂盘904的试剂盒移送机构915;从移送至试剂盘904的试剂盒903的输入有测量项目、使用期限等的条形码、RFID等介质读取试剂信息的试剂信息读取部905;利用试剂盒移送机构915从试剂盘904取出,且收纳使用后的试剂盒903的试剂盒收纳部914;废弃使用后的反应容器901的反应容器废弃部923;清洗试样分注机构的试样分注机构清洗部918;清洗第一试剂分注机构的第一试剂机构清洗部920;以及清洗第二试剂分注机构921的第二试剂分注机构清洗部922。
血液凝固时间的测量是基于检测到的光的数据,在控制部922通过运算而求出。
在此,本图中的反应容器废弃部923、反应容器移送机构912的结构能够应用上述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
在模块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情况下,单位时间的处理能力比独立型的高,因此废弃使用后的反应容器的量也多,上述的课题更显著。因此,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模块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也能够使使用后的反应容器的储存均等化,防止集中,而且能够保证较高的分析精度。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含有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例子,并非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了的所有结构。另外,也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某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
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机构等也可以将他们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通过在集成电路上进行设计等由硬件实现。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解释、执行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而由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的信息能够置于存储器、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存储装置、或IC卡、SD卡、DVD等存储介质。
另外,信息线、控制线示出了认为在说明上需要的部分,并非示出了产品上所有的信息线、控制线。实际上,也可以认为,基本所有的结构都相互连接。
符号说明
100—自动分析装置,101—试样容器,102—试样盘,103—试剂容器,104—试剂盘,105—试样分注机构,106—试样分注机构清洗部,107、203、303、403、503、603—反应容器,108—反应容器设置部,109、202、302、402、502、602—反应容器移送机构,110—反应容器供给部,111—检测单元,112—试剂分注机构,113—试剂分注机构清洗部,114—反应容器废弃部,115—操作部,116—控制部,117—存储部,118—接口,119—试样分注口,201、301、401、501、601—收纳箱,204、306、406、506、606—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搬送路,304、504、604—开口部,305、405、505、605—盖部,404—槽状的开口部,507—分隔部件,607—探测器,800—自动分析装置(模块型),801—试样架,802—架供给部,803—架收纳部,804—搬送线(输送方向),805—搬送线(返回方向),806—架待机部,807—架操纵机构,808—架返回机构,809—架分配机构,810—紧急试样架投入部,811—读取部(搬送线),812—第一血液凝固分析部,813—第一分注线,814—第一架搬入机构,815—第一架操纵机构,816—读取部(第一血液凝固分析部),817—第二血液凝固分析部,818—第二分注线,819—第二架搬入机构,820—第二架操纵机构,821—读取部(第二血液凝固分析部),822—控制部,823—存储部,824—输出部,825—输入部,826—第一分析单元,827—第二分析单元,828、829—反应容器废弃部,830、831—反应容器移送部,901—反应容器,902—反应容器库,903—试剂盒,904—试剂盘,905—试剂信息读取部,906—分析口,907—分析单元,908—预加热口,909—预加热单元,910—待机口,911—待机单元,912—反应容器移送机构,913—试剂盒供给部,914—试剂盒收纳部,915—试剂盒移送机构,916—试样分注口,917—试样分注机构,918—试样分注机构清洗部,919—第一试剂分注机构,920—第一试剂分注机构清洗部,921—第二试剂分注机构,922—第二试剂分注机构清洗部,923—反应容器废弃部。

Claims (6)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试样分注机构,其向反应容器分注试样;
试剂分注机构,其向反应容器分注试剂;
测量部,其由保持上述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保持部、向所保持的反应容器中容纳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照射光的光源、以及检测所照射的光的检测部构成;
反应容器废弃部,其供测量结束后的反应容器废弃;
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其将该反应容器从上述反应容器保持部向上述反应容器废弃部移送并向该反应容器废弃部废弃;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
上述反应容器废弃部具有:收纳部,其收纳所废弃的反应容器;以及盖部,其形成为覆盖该收纳部的上表面,
在该盖部形成有多个能够向上述收纳部搬入该反应容器的开口部,
在上述收纳部还设置有分隔部件,以便将收纳上述反应容器的空间划分成多个,
形成于该盖部的多个开口部分别构成为,能够向所划分出的多个空间中的任一个搬入上述反应容器,
上述测量部进行容纳于上述反应容器的混合液的血液凝固分析,
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测量部的测量结果,来判断血液凝固反应是否在预定的时间内结束,并且
基于该判断的结果,决定在该收纳部划分出的空间中的哪个空间收纳上述反应容器,
以在所决定的空间收纳上述反应容器的方式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以便在形成于该盖部的开口部中的任一个开口部进行上述反应容器的废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纳部被上述分隔部件划分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上述控制部在该判断中,
在判断为血液凝固反应在预定的时间内结束的情况下,将上述反应容器收纳于在该收纳部划分出的第一空间,
在判断为血液凝固反应未在预定的时间内结束的情况下,以将上述反应容器收纳于在该收纳部划分出的第二空间的方式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该收纳部设置有多个探测所收纳的反应容器的探测器,
上述控制部基于该探测器对反应容器的探测状况,来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该探测器的每一个以与形成于该盖部的多个开口部的每一个对应的方式设置,
在该探测器中的至少任一个探测器探测到反应容器的情况下,
上述控制部以避免上述反应容器的废弃经由与探测到上述反应容器的探测器对应的开口部连续进行的方式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控制部而言,
存储多个该探测器的每一个的位置信息以及与在所对应的开口部进行废弃的时刻相关的信息,
在该探测器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探测器探测到反应容器的情况下,对于该探测器的每一个,求出所存储的在对应的开口部进行废弃的时刻与当前时刻的背离,并以在与所求出的背离较大的一方的探测器对应的开口部废弃上述反应容器的方式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
6.一种分析方法,其为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方法,该自动分析装置具备:
试样分注机构,其向反应容器分注试样;
试剂分注机构,其向反应容器分注试剂;
测量部,其由保持上述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保持部、向所保持的反应容器中容纳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照射光的光源、以及检测所照射的光的检测部构成;
反应容器废弃部,其供测量结束后的反应容器废弃;
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其将该反应容器从上述反应容器保持部向上述反应容器废弃部移送并向该反应容器废弃部废弃;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
上述分析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反应容器废弃部具有:收纳部,其收纳所废弃的反应容器;以及盖部,其形成为覆盖该收纳部的上表面,
在该盖部形成有多个能够向上述收纳部搬入该反应容器的开口部,
在上述收纳部还设置有分隔部件,以便将收纳上述反应容器的空间划分成多个,
形成于该盖部的多个开口部分别构成为,能够向所划分出的多个空间中的任一个搬入上述反应容器,
上述测量部进行容纳于上述反应容器的混合液的血液凝固分析,
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测量部的测量结果,来判断血液凝固反应是否在预定的时间内结束,并且
基于该判断的结果,决定在该收纳部划分出的空间中的哪个空间收纳上述反应容器,
以在所决定的空间收纳上述反应容器的方式控制上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的动作,以便在形成于该盖部的开口部中的任一个开口部进行上述反应容器的废弃。
CN201680050816.2A 2015-09-17 2016-07-27 自动分析装置 Active CN108027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9124.4A CN112129963A (zh) 2015-09-17 2016-07-27 自动分析装置及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3539 2015-09-17
JP2015-183539 2015-09-17
PCT/JP2016/071948 WO2017047240A1 (ja) 2015-09-17 2016-07-27 自動分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9124.4A Division CN112129963A (zh) 2015-09-17 2016-07-27 自动分析装置及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7380A CN108027380A (zh) 2018-05-11
CN108027380B true CN108027380B (zh) 2020-10-09

Family

ID=582888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0816.2A Active CN108027380B (zh) 2015-09-17 2016-07-27 自动分析装置
CN202011029124.4A Pending CN112129963A (zh) 2015-09-17 2016-07-27 自动分析装置及分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9124.4A Pending CN112129963A (zh) 2015-09-17 2016-07-27 自动分析装置及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98665B2 (zh)
CN (2) CN108027380B (zh)
WO (1) WO20170472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6382B1 (en) 2018-01-31 2024-04-03 Laborator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Holdings Sample supply system
JP7029334B2 (ja) * 2018-03-29 2022-03-03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測定システム、ラックの搬送方法
WO2020075818A1 (ja) * 2018-10-10 2020-04-16 株式会社Lsiメディエンス キュベット廃棄ユニット
JP6793176B2 (ja) * 2018-12-21 2020-12-0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測定装置および検体測定方法
US20220178832A1 (en) * 2019-07-02 2022-06-09 Horiba Advanced Techno, Co., Ltd. Biological sample analysis device and biological sample analysis method
CN111551707B (zh) * 2020-07-13 2020-11-03 宁波海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丢杯装置
EP4339619A1 (en) 2021-05-10 2024-03-20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1866A (ja) * 1989-02-22 1990-09-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H03170062A (ja) * 1989-11-28 1991-07-23 Seiko Instr Inc 自動化学処理装置
JPH0477669A (ja) * 1990-07-20 1992-03-11 Nittec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3162176B2 (ja) * 1992-05-12 2001-04-2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チップの収納装置
CA2173862C (en) * 1993-10-21 2006-10-31 Peter Zau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 of a fluid sample
JP2003083986A (ja) * 2001-09-12 2003-03-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ディスポーザブルパーツの廃棄処理装置
JP3604132B2 (ja) * 2002-03-29 2004-12-22 アロカ株式会社 分注装置
JP2007017211A (ja) * 2005-07-06 2007-01-25 Juki Corp ノズルチップの廃棄装置及び分注装置
JP4250641B2 (ja) * 2006-08-09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ピペットチップの収納方法
CN102378915B (zh) * 2009-04-09 2014-11-26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分注装置
ES2733548T3 (es) * 2010-02-09 2019-11-29 Cytena Gmbh Dispositivo de descarga de material líquido que contiene partículas
HU228710B1 (en) * 2011-08-22 2013-05-28 Diagon K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cuvetta
JP5953129B2 (ja) * 2012-06-04 2016-07-2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EP3276358A1 (en) * 2012-06-11 2018-01-31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analyzer
WO2015060316A1 (ja) * 2013-10-22 2015-04-3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6309307B2 (ja) * 2014-02-26 2018-04-11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47240A1 (ja) 2018-07-05
JP6698665B2 (ja) 2020-05-27
CN108027380A (zh) 2018-05-11
CN112129963A (zh) 2020-12-25
WO2017047240A1 (ja)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7380B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0058030B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490643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192263B2 (ja) 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の搬送方法
JP4119845B2 (ja) 積み重ね可能なアリクォット容器アレイ
US6579717B1 (en) Specific solution handling method for calibr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by automatic analytical apparatus
CN108700603B (zh) 自动分析装置
EP1840555A1 (en) Sample analyzer and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JP665332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方法
US11054433B2 (en) Automated analyze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JP2008046033A (ja) 検体分析装置
CN109669045B (zh) 自动分析装置
US9213037B2 (en) Sample analyzer and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JP2011075445A (ja) ラック回収ユニット
JP2010107255A (ja) 検体分析装置、検体分析装置の校正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8700602B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2020073883A (ja) 自動分析装置の分析方法
EP2077445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bnormal state, analytical apparatus, and reagent
JP2011185893A (ja) 検体分析装置
JP5336555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CN113196065B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JP525809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35047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449150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5010961A (ja) 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