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4818B - 止血器具 - Google Patents

止血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4818B
CN108024818B CN201680051211.5A CN201680051211A CN108024818B CN 108024818 B CN108024818 B CN 108024818B CN 201680051211 A CN201680051211 A CN 201680051211A CN 108024818 B CN108024818 B CN 108024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ded
length
pressing member
expansion
wr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12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4818A (zh
Inventor
松下周平
八木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41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125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42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4485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741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1256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24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4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5Tourniquets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22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 A61B17/1325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local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3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 A61B2017/00557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inflatable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止血器具,其具有挤压桡骨动脉的应止血部位的扩张部、和挤压尺骨动脉的挤压部件,并且能够减轻通过挤压部件的挤压所产生的麻痹、苦痛。止血器具(10)具有:带体(20),其具有挠性,能够缠绕在桡骨动脉(210)及尺骨动脉(230走行的手腕(200)上;粘扣带(30),其将带体在缠绕于手腕的状态下固定;扩张部(50),其连结于带体,并且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挤压桡骨动脉的穿刺部位(220);和挤压部件(60),其配置于在带体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扩张部的位置,能够挤压尺骨动脉。另外,沿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挤压部件的长度(L2)短于沿与带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挤压部件的宽度(W2)。

Description

止血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挤压穿刺后的部位从而进行止血的止血器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手臂的桡骨动脉等血管穿刺,向穿刺部位导入插管器用鞘,经由插管器用鞘的内腔将导管等插入血管等的病变部,从而进行经皮地治疗、检查等。在进行如上所述的方法的情况下,需要对拔出插管器用鞘后的穿刺部位进行止血。为了进行上述止血,已知下述止血器具,其具备:用于缠绕在手臂的穿刺部位的带体;将该带体以缠绕在穿刺部位的状态下固定的固定部;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能够挤压穿刺部位的扩张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上述止血器具将从扩张部作用的挤压力直接作用于穿刺部位,从而进行止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441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vo Bernat,MD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nsientUlnar Artery Compression to Recanalize Acute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AfterTransradial Catheteriz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美国),2011年,107(11),第1698-1701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由于桡骨动脉及尺骨动脉在肘附近自上手臂动脉分支、并在手掌处相互连接。因此,若长时间仅挤压(压迫)桡骨动脉,则血液不易向桡骨动脉流入,存在尺骨动脉的血流量过度增加的情况。结果,桡骨动脉的血流量减少、血管封闭,血小板等的量减少,由此,穿刺部位的止血将需要长时间。因此,例如,已知在将桡骨动脉的穿刺部位止血后,为了使封闭后的桡骨动脉再打开,而挤压尺骨动脉(例如,参见上述非专利文献1)。
针对如上所述的问题,例如,据认为,通过在前述止血器具进一步设置用于挤压尺骨动脉的挤压部件,从而当挤压桡骨动脉时,通过挤压尺骨动脉来防止在尺骨动脉中流动的血流过度增加,能够抑制桡骨动脉的血流量的减少。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构成的止血器具中,若挤压部件沿手臂的周向而挤压大的范围,则尺骨动脉的周边的肌腱、神经等也将被挤压,从而成为引起麻痹、疼痛的原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器具,其能够抑制桡骨动脉的血流量的减少从而提高止血效果,并且能够减轻通过尺骨动脉的挤压而产生的麻痹、疼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现上述目的止血器具具有:带体,其具有挠性,能够缠绕在桡骨动脉及尺骨动脉走行的手臂上;固定部,其将所述带体在缠绕于所述手臂的状态下固定;扩张部,其连结于所述带体,并且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挤压所述桡骨动脉的应止血部位;和挤压部件,其配置于在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所述扩张部的位置,能够挤压所述尺骨动脉。并且,沿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挤压部件的长度短于沿与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所述挤压部件的宽度。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的止血器具,能够抑制桡骨动脉的血流量的减少并提高止血效果。另外,沿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挤压部件的长度短于沿与带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挤压部件的宽度。因此,当将止血器具安装于手臂时挤压部件与手臂接触的部分成为沿尺骨动脉的走行而延伸的形状。由此,能够在通过挤压部件合适地挤压尺骨动脉的同时,使由挤压部件引起的尺骨动脉以外的部位(肌腱、神经等)的挤压范围变窄。结果,能够减轻通过尺骨动脉的挤压所产生的麻痹、疼痛。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内表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时的俯视图。
[图2]为沿图1的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示出安装有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沿图3的B-B线的剖面图。
[图5]为沿图3的C-C线的剖面图。
[图6]为沿图3的D-D线的剖面图。
[图7]图7中的(A)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挤压部件的概略图,图7中的(B)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挤压部件的概略图,图7中的(C)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涉及的挤压部件概略图,图7中的(D)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涉及的挤压部件的概略图。
[图8]图8中的(A)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涉及的挤压部件的概略图,图8中的(B)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涉及的挤压部件的概略图。
[图9]为从内表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时的俯视图。
[图10]为沿图9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1]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扩张部的尺寸例及挤压部件的扩张时的尺寸例的剖面图。
[图12]为示出将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安装于手臂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为沿图12的B-B线的剖面图。
[图14]为沿图12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5]为沿图12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6]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概略图。
[图17]为从内表面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时的俯视图。
[图18]为沿图17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9]为示出安装有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图20中的(A)为沿图19的B-B线的剖面图,图20中的(B)为示意性地示出挤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21]为沿着图19的C-C线的剖面图。
[图22]为沿着图19的D-D线的剖面图。
[图23]图23中的(A)为示出安装有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止血器具的状态的图、并且是与图20中的(A)对应的剖面图,图23中的(B)为示意性地示出挤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24]为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止血器具的剖面图,并且是与图18对应的剖面图。
[图25]图25中的(A)为示出安装有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止血器具的状态的图,并且是与图20中的(A)对应的剖面图,图25中的(B)为示意性地示出挤压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记载不限定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记载的技术的范围、用语的定义。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图面的尺寸比例存在夸张、与实际比率不同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为了将进行治疗、检查等的导管等插入血管内,将在形成于手腕200(相当于手臂)的桡骨动脉210中的穿刺部位220(相当于应止血部位)中留置的插管器用鞘拔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是用于在将插管器用鞘拔出后对该穿刺部位220进行止血的器具。
如图1及图2所示,止血器具10具有:用于在手腕200上缠绕的带体20;将带体20在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下固定的粘扣带30(相当于固定部);弯曲板40;第1扩张部50(相当于扩张部);第2扩张部60(相当于挤压部件);标记70;第1注入部80;和第2注入部8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在将带体20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之时,在带体20中,将面向手腕200的体表面的那侧(安装面侧)称为“内表面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外表面侧”。
另外,图中,将带体20的长度方向表示为箭头X,将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为箭头Y。
带体20为具有挠性的带状的部件。如图4所示,带体20以大致一周的方式缠绕于手腕200的外周。如图2所示,在带体20的中央部,形成有保持弯曲板40的弯曲板保持部21。对于弯曲板保持部21而言,通过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或粘接(利用粘接剂、溶剂的粘接)等方法,而在外表面侧(或内表面侧)接合另一带状的部件,由此,形成双重构造,并保持插入至它们的间隙中的弯曲板40。
在带体20的图1中的左端附近的部分的外表面侧,通常配置有被称为魔术贴(Magic Tape)(注册商标)等的粘扣带30的雄侧(或雌侧)31,在带体20的图1中的右端附近的部分的内表面侧,配置有粘扣带30的雌侧(或雄侧)32。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将带体20缠绕于手腕200、并将雄侧31与雌侧32接合,由此,将带体20安装在手腕200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将带体20在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下固定的手段,不限于粘扣带30,例如也可以是子母扣、按钮、夹子、或穿过带体20的端部的框架部件。
带体20的构成材料只要是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这样的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酯、聚偏二氯乙烯、有机硅、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或者将它们任意组合而得到的材料(共混树脂、聚合物合金、层叠体等)。
带体20优选为实质上透明,但不限于透明,也可以是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的。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视认穿刺部位220,能够将后述标记70容易地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如图2所示,弯曲板40通过插入至带体20的形成为双重构造的弯曲板保持部21之间,从而保持于带体20。弯曲板40成为其至少一部分向内表面侧(安装面侧)弯曲的形状。该弯曲板40由与带体20相比更加硬质的材料构成,从而保持大致一定的形状。
弯曲板40形成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箭头X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该弯曲板4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41几乎不弯曲而成为平板状,在该中央部4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内周侧、并且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手腕200的周向)弯曲的第1弯曲部42(图2的左侧)及第2弯曲部43(图2的右侧)。
弯曲板40的构成材料只要是能够视认穿刺部位220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尤其是硬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这样的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ABS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缩醛、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离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芳香族或脂肪族聚酰胺、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树脂等。
与带体20同样地,弯曲板40优选为实质上透明,不限于透明,也可以是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确实地视认穿刺部位220,能够容易地将后述标记7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需要说明的是,弯曲板40也可以不具有像中央部41那样未弯曲部分,即也可以是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弯曲的弯曲板。
在带体20上连结有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通过注入流体(空气等气体或液体)而扩张。第1扩张部50挤压位于手腕200的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第2扩张部60通过挤压手腕200的体表面,从而挤压尺骨动脉230及其周边。
如图2所示,第1扩张部50位于与第1弯曲部42与中央部41之间的近边重合的位置。
第1扩张部50的构成材料只要为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与前述带体20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另外,第1扩张部50优选为由与带体20同质或同种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与带体20及弯曲板40同样地,第1扩张部50优选为实质上透明。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视认,能够容易的将后述标记7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对于第1扩张部50的构造而言,例如,如图2所示,可将由前述那样的材料形成的2张片材重叠,利用熔接或粘接等方法将缘部接合从而形成为袋状的构造。如图1所示,第1扩张部50的外形在没有扩张的状态下为四角形。
如图2所示,第1扩张部50经由具有挠性的第1保持部51而连结于带体20。需要说明的是,第1保持部51优选设置在弯曲板40的第1弯曲部42侧。另外,第1保持部51优选由与第1扩张部50相同的材质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如图2所示,第2扩张部60配置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第1扩张部50的位置。具体而言,第2扩张部60以与第2弯曲部43与中央部41之间的近边重合的方式配置。
优选的是,第2扩张部60的构成材料与第1扩张部50同样地为具有挠性的材料,例如,可使用与前述带体20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通过使用与带体20相同的材料,能够容易地通过熔接而将第2扩张部60接合于带体20。第2扩张部60与带体20及弯曲板40同样地,优选为实质上透明。
与第1扩张部50同样地,第2扩张部60的构造可采用将由上述那样的材料形成的2张片材重叠,利用熔接或粘接等方法将缘部接合从而形成袋状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2扩张部60经由具有挠性的第2保持部61而连结于带体20。需要说明的是,第2保持部61优选设置在弯曲板40的第2弯曲部43侧。另外,第2保持部61优选由与第2扩张部60相同的材质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如图1所示,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箭头X方向)的第2扩张部60的尺寸(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比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箭头Y方向)的第2扩张部60的尺寸(第2扩张部60的宽度W2)短。即,当将第2扩张部60的纵横比定义为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除以第2扩张部的宽度W2的值的情况下,第2扩张部60的纵横比成为小于1的值。
另外,如图1所示,第2扩张部60的宽度W2为带体20的宽度W3以下。另外,第2扩张部60在比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外缘靠内侧处安装于带体20。
另外,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比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短。例如,当将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设为25~40mm时,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可构成为成为20mm以下。
另外,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体积大于扩张时的第2扩张部60的体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扩张部50与第2扩张部60由相同原材料形成,在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没有扩张的状态下,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比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长,并且,第1扩张部50的宽度W1比第2扩张部的宽度W2长。由此,构成为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体积大于第2扩张部60的体积。需要说明的是,例如,通过使第1扩张部50的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第2扩张部60的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从而能够构成为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体积大于第2扩张部60的体积。
另外,对于沿弯曲板40的长度方向的第1弯曲部42的长度L3与第2弯曲部43的长度L4的关系而言,构成为与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和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的关系对应。具体而言,如图2、图4所示,设置于第1扩张部50所处的那侧的第1弯曲部42的长度L3长于设置于第2扩张部60所处的那侧的第2弯曲部43的长度L4。因此,当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时,第1弯曲部42及第2弯曲部43能够分别相应于扩张后的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的形状而将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挤压于手腕200。
如图2所示,在第1扩张部50的外表面侧、即第1扩张部50中的不面向手腕200的体表面的面上,设置有标记70。通过在第1扩张部50设置这样的标记70,能够将第1扩张部50容易地相对于穿刺部位220进行对位,能够抑制第1扩张部50的位置偏移。
标记70的形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圆、三角形、四角形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四角形。
标记70的大小无特别限定,例如,在标记70的形状形成为四角形的情况下,其一边的长度优选在1~4mm的范围内。若一边的长度为5mm以上,则由于相对于穿刺部位220的大小而言,标记70的大小变大,因此,难以将第1扩张部50的中心部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标记70的材质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油墨等油性着色材料、共混有色素的树脂等。
标记70的颜色为能够将第1扩张部5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的颜色即可,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绿色系。通过设为绿色系,能够在血液、皮肤上容易地视认标记70,因此,将第1扩张部5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会变得更容易。
另外,标记70优选为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由此,能够从标记70的外表面侧视认穿刺部位220。
对于在第1扩张部50上设置标记70的方法而言,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将标记70印刷在第1扩张部50上的方法;将标记70熔接于第1扩张部50的方法;在标记70的单面上涂布粘接剂从而将其贴合于第1扩张部50的方法等。
需要说明的是,标记70也可以设置于第1扩张部50的内表面侧。此时,优选的是,标记70以不与穿刺部位220直接接触的方式设置于第1扩张部50内的内表面等。
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是用于分别向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内注入流体的部位,如图1所示,分别连接于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
第1注入部80具备:基端部连接于第1扩张部50、其内腔分别与第1扩张部50的内部连通的、具有挠性的第1管82;以与第1管82的内腔连通的方式配置于第1管82的前端部的第1袋体84;和分别与第1袋体84连接的管状的第1连接器86。在第1连接器86中,内置有止回阀(未图示)。
同样地,第2注入部81具备:基端部连接于第2扩张部60、其内腔分别与第2扩张部60的内部连通的、具有挠性的第2管83;以与第2管83的内腔连通的方式配置于第2管83的前端部的第2袋体85;和分别与第2袋体85连接的管状的第2连接器87。在第2连接器87中,内置有止回阀(未图示)。
当使第1扩张部50扩张(膨胀)时,向第1连接器86插入注射器(未图示)的前筒部从而将止回阀打开,推压上述注射器的推杆(pusher),从而将注射器内的流体经由第1注入部80注入第1扩张部50内。若第1扩张部50膨胀,则经由第1管82而与第1扩张部50连通的第1袋体84也膨胀,从而能够通过目视来确认流体没有泄露、能够对第1扩张部50进行了加压。当向第1扩张部50内注入流体后,若将注射器的前筒部从第1连接器86拔出,则内置于第1连接器86中的止回阀关闭,从而防止流体的漏出,维持第1扩张部50膨胀的状态。若对连接于第2扩张部60的第2注入部81进行同样的操作的话,能够维持使第2扩张部60膨胀的状态。
接下来,针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前,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处于未扩张的状态。在对手腕200进行穿刺的情况下,通常,向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位于右手的手腕200的偏向拇指侧的位置。通常,在穿刺部位220留置插管器用鞘。在上述插管器用鞘留置的状态下的手腕200上缠绕带体20,以设置于第1扩张部50的标记70与穿刺部位220上重合的方式将第1扩张部50及带体20进行对位,从而使粘扣带30的雄侧31及雌侧32接触并接合,由此将带体20安装于手腕200。
止血器具10以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朝向桡骨动脉210的血流的下游侧的方式,相对于手腕200而被安装。由此,能够在不对比手腕靠上游侧处的操作、位于上游侧的器具(例如,血压计等)产生干涉的情况下,操作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另外,通过将止血器具10以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朝向下游侧的方式安装于右手的手腕200,由此,第1扩张部50位于桡骨动脉210(其位于偏向手腕200的拇指侧),第2扩张部60位于尺骨动脉230的周边。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脉的情况下,血管的上游侧是指血管的接近心脏的方向。另外,血管的下游侧是指血管的远离心脏的方向。
在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后,向第1注入部80的第1连接器86连接注射器(未图示),以如前文所述那样将流体注入第1扩张部50内,如图4及图5所示,使第1扩张部50扩张,从而挤压穿刺部位220。利用此时的流体的注入量,能够根据病情,而容易地调节第1扩张部50的扩张程度、即向位于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的挤压力。
在使第1扩张部50扩张后,使注射器从第1连接器86脱离。另外,将插管器用鞘从穿刺部位220拔出。由此,第1扩张部50维持扩张状态,并维持向穿刺部位220的挤压状态。
接下来,向第2注入部81的第2连接器87连接注射器(未图示),以如前文所述那样将流体注入第2扩张部60内,如图4及图6所示,使第2扩张部60扩张,从而挤压尺骨动脉230。利用此时的流体的注入量,能够容易地调节第2扩张部60的扩张程度、即向尺骨动脉230的周边的挤压力。
若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扩张,则弯曲板40从手腕200的体表面离开,从而难以接触手腕200。另外,若在安装止血器具10后,使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扩张,则利用弯曲板40来抑制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向从手腕200的体表面离开的方向的扩张,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的挤压力集中于手腕200侧。因此,来自第1扩张部50的挤压力集中作用于穿刺部位220的周边,因此,能够提高止血效果。
另外,当第1扩张部50挤压桡骨动脉210时,第2扩张部60挤压尺骨动脉230,由此,能够防止流入尺骨动脉230的血流过度地增加,能够抑制桡骨动脉210的血流量的减少。由此,能够防止血管的封闭、抑制血小板等的量减少,从而能够以比较短的时间进行穿刺部位220的止血。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止血的进行情况、经历的时间,调节流体向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的注入量,从而调节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的挤压力。
止血完成后,通过进一步降低第1扩张部50对穿刺部位220的挤压力,从而取下止血器具10。
当穿刺部位220的止血完成并从止血器具10取下时,在使第1扩张部50收缩后,将粘扣带30的雄侧31及雌侧32剥离,从而将止血器具10从手腕200取下。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止血器具10取下时,也可以不使第1扩张部50收缩。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具备:带体20,其具有挠性,能够缠绕在桡骨动脉210及尺骨动脉230走行的手腕200上,;粘扣带30,其将带体20在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下固定;第1扩张部50,其连结于带体20,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能够挤压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第2扩张部60,其配置于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第1扩张部50的位置,能够挤压尺骨动脉230。另外,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短于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2扩张部60的宽度W2。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的止血器具10,能够抑制桡骨动脉的血流量的减少从而提高止血效果。另外,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短于第2扩张部60的宽度W2。因此,第2扩张部60的与手腕200接触的部分成为沿尺骨动脉230的走行而延伸的形状。结果,能够适合地挤压尺骨动脉230,进一步减小第2扩张部60挤压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肌腱、神经等)的挤压范围。因此,能够减轻使用止血器具10时的麻痹、疼痛。
另外,第2扩张部60的宽度W2为带体20的宽度W3以下。因此,第2扩张部60成为不从带体20向外方突出的构造,能够使第2扩张部60不对在止血器具10的安装位置的周边进行的操作、其他器具等产生干涉。
另外,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短于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第1扩张部50为了进行止血而需要确实地挤压穿刺部位220,因此,优选的是,不仅是穿刺部位220,其周边也被挤压,与此相对,第2扩张部60为了防止尺骨动脉230的血流量的过度增加而仅挤压尺骨动脉230即已足够。通过使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短于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能够在确保由第1扩张部50挤压的挤压范围的同时,缩小由第2扩张部60挤压的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肌腱、神经等)的挤压范围。
另外,第2扩张部60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体积大于扩张时的第2扩张部60的体积。对于第1扩张部50而言,为了进行止血而需要较强的压迫力,与此相对,对于第2扩张部60而言,只要能够以防止尺骨动脉230的血流量的过度增加的程度挤压尺骨动脉230即已充分,无需如第1扩张部50那样强的挤压力。当扩张时的体积较大时,手腕200被更强地挤压,因此,通过构成为使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体积大于第2扩张部60的体积,从而能够在确保由第1扩张部50带来的挤压力的同时,减小由第2扩张部60带来的挤压力。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首先,对变形例1~4涉及的第2扩张部160、260、360、460进行说明。以下,对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说明。
前述实施方式涉及的第2扩张部60在没有扩张的状态下的外形为长方形(参见图1),与此相对,变形例1涉及的第2扩张部160的外形为梯形(参见图7的(A))。第2扩张部160经由第2保持部161而连结于带体20。另外,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2扩张部160的最大长度L21(梯形的在Y方向上延伸的2个边的最大离开距离)短于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2扩张部160的最大宽度W21。
另外,变形例2涉及的第2扩张部260的外形为六角形(参见图7中的(B))。第2扩张部260经由第2保持部261而连结于带体20。另外,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2扩张部260的最大长度L22(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相对的六角形的顶点间的距离之中的最大离开长度)短于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2扩张部260的最大宽度W22。
另外,变形例3涉及的第2扩张部360的外形为下述十字形状,该十字形状具有:在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和从该长方形的两个长边的各自的大致中央部分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而以矩形状向外方突出的2个突出部(参见图7中的(C))。第2扩张部360经由第2保持部361连结于带体20。另外,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2扩张部360的最大长度L23(一个突出部的在Y方向上延伸的缘部与另一个突出部的在Y方向上延伸的缘部之间的距离)短于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2扩张部360的最大宽度W23。
另外,变形例4涉及的第2扩张部460的外形为椭圆形状(参见图7中的(D))。第2扩张部460经由第2保持部461而连结于带体20。另外,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2扩张部460的最大长度L24短于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2扩张部460的最大宽度W24。
根据上述变形例1~4涉及的止血器具10,当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时,第2扩张部160、260、360、460的与手腕200接触的部分成为沿尺骨动脉230的走行而延伸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第2扩张部160、260、260、460而适当地挤压尺骨动脉230,另一方面,能够减小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肌腱、神经等)的挤压范围。结果,能够减轻使用止血器具10时,使用者感到的麻痹、疼痛。
以上,如在变形例1~4中说明的那样,对于第2扩张部在没有扩张的状态下俯视的外形而言,只要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2扩张部的最大长度短于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2扩张部的最大长度即可,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长方形形状。
接下来,对变形例5、6涉及的第2扩张部560、660进行说明。
对于前述实施方式涉及的第2扩张部60而言,通过将平坦的2张长方形的片材重合,将它们的缘部接合从而构成(参见图1)。与此相对,以使得扩张时的第2扩张部560的外形形状成为平截头体(Frustum)形状的方式,在平坦的1张片材上重合中央部分突出的片材,将它们的缘部接合,从而构成变形例5涉及的第2扩张部560(参见图8中的(A))。第2扩张部560经由第2保持部561连结于带体20。
对于第2扩张部560而言,当膨胀时,在面积最大的第1表面562中与带体20接触,在平截头体形状的渐缩的端面即第2表面563侧与手腕200接触。另外,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2表面563的长度L25短于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2表面563的宽度W25。
根据上述变形例5涉及的止血器具10,当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时第2扩张部560的与手腕200接触的部分成为沿尺骨动脉230的走行而延伸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第2扩张部560而挤压尺骨动脉230,另一方面,能够减小尺骨动脉230周边的肌腱、神经等、尺骨动脉230以外的挤压范围。结果,能够减轻当使用止血器具10时,使用者感到的麻痹、疼痛。
如上所述,第2表面563的长度L25与W25之间满足上述关系即可,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1表面562的长度L26、与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1表面562的宽度W26的关系没有限制。例如,第1表面562的长度L26也可以为第1表面562的宽度W26以上。
另外,变形例6涉及的第2扩张部660的扩张时的外形形状不同于变形例5,为三角柱(参见图8中的(B))。这种情况下,在三角柱的渐缩的前端部附近,挤压尺骨动脉230。因此,当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时第2扩张部660的与手腕200接触的部分成为沿尺骨动脉230的走行而延伸的形状。因而,能够通过第2扩张部660而适当地挤压尺骨动脉230,另一方面,能够减小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肌腱、神经等)挤压范围。结果,能够减轻当使用止血器具10时,使用者感到的麻痹、疼痛。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可基于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而适当变更。
例如,构成止血器具的各部可置换为能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构成。另外,也可以追加任意构成物。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安装于手腕来使用的止血器具,也可应用于安装于手臂中的桡骨动脉及尺骨动脉走行的任意部分上来使用的止血器具。
另外,挤压部件不限于注入流体而扩张的部件,也可以由例如金属、塑料等材料形成。
另外,为了调节第1扩张部的挤压方向,也可以在第1扩张部与带体之间设置下述辅助压迫部,其以与第1扩张部重合的方式压迫第1扩张部。辅助压迫部例如第1扩张部同样地,可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也可以使用海绵状的物质、弹性材料、棉这样的纤维的集合体、或它们的组合等。
另外,第1扩张部的外形在没有扩张的状态下不限于四角形,例如,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五角形等多角形。
另外,标记也可以不是设置于第1扩张部,而是设置于带体、弯曲板、辅助压迫部。另外,进一步优选的是,标记以与第1扩张部的中心部重合的方式设置。
另外,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第2扩张部)及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第2扩张部)上,设置在后述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上设置的凸部。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为了将进行治疗、检查等的导管等插入血管内,将在形成于手腕200的桡骨动脉210中的穿刺部位220(相当于应止血部位)中留置的插管器用鞘拔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是用于在将插管器用鞘拔出后对该穿刺部位220进行止血的器具。
如图9及图10所示,止血器具10具有:用于在手腕200上缠绕的带体20;将带体20在缠绕于手腕200(相当于手臂)的状态下固定的粘扣带30(相当于固定部);弯曲板40(相当于支承板);第1扩张部50(相当于扩张部);第2扩张部60(相当于挤压部件);标记70;第1注入部80;和第2注入部8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在将带体20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之时,在带体20中,将面向手腕200的体表面的那侧(安装面侧)称为“内表面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外表面侧”。
另外,图中,将带体20的长度方向表示为箭头X,将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为箭头Y。
带体20为具有挠性的带状的部件。如图13所示,带体20以大致一周的方式缠绕于手腕200的外周。如图10所示,在带体20的中央部,形成有保持弯曲板40的弯曲板保持部21。对于弯曲板保持部21而言,通过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或粘接(利用粘接剂、溶剂的粘接)等方法,而在外表面侧(或内表面侧)接合另一带状的部件,由此,形成双重构造,并保持插入至它们的间隙中的弯曲板40。
在带体20的图9中的左端附近的部分的外表面侧,通常配置有被称为魔术贴(注册商标)等的粘扣带30的雄侧(或雌侧)31,在带体20的图9中的右端附近的部分的内表面侧,配置有粘扣带30的雌侧(或雄侧)32。如图12及图13所示,通过将带体20缠绕于手腕200、并将雄侧31与雌侧32接合,由此,将带体20安装在手腕200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将带体20在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下固定的手段,不限于粘扣带30,例如也可以是子母扣、按钮、夹子、或穿过带体20端部的框架部件。
带体20的构成材料只要是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这样的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酯、聚偏二氯乙烯、有机硅、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或者将它们任意组合而得到的材料(共混树脂、聚合物合金、层叠体等)。
带体20优选为实质上透明,但不限于透明,也可以是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的。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视认穿刺部位220,能够将后述标记70容易地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如图10所示,弯曲板40通过插入至带体20的形成为双重构造的弯曲板保持部21之间,从而保持于带体20。该弯曲板40由与带体20相比更加硬质的材料构成,从而保持大致一定的形状。
弯曲板40形成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箭头X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该弯曲板4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41几乎不弯曲而成为平板状,在该中央部4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内周侧、并且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手腕200的周向)弯曲的第1弯曲部42(图10的左侧)及第2弯曲部43(图10的右侧)。
弯曲板40的构成材料只要是能够视认穿刺部位220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尤其是硬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这样的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ABS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缩醛、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离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芳香族或脂肪族聚酰胺、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树脂等。
与带体20同样地,弯曲板40优选为实质上透明,不限于透明,也可以是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确实地视认穿刺部位220,能够容易地将后述标记7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需要说明的是,弯曲板40也可以不具有像中央部41那样未弯曲部分,即也可以是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弯曲的弯曲板。
在带体20上连结有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通过注入流体(空气等气体或液体)而扩张。第1扩张部50挤压位于手腕200的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第2扩张部60通过挤压手腕200的体表面,从而挤压尺骨动脉230及其周边。
如图10所示,第1扩张部50位于与第1弯曲部42与中央部41之间的近边重合的位置。
第1扩张部50的构成材料只要为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与前述带体20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另外,第1扩张部50优选为由与带体20同质或同种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与带体20及弯曲板40同样地,第1扩张部50优选为实质上透明。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视认,能够容易的将后述标记7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对于第1扩张部50的构造而言,例如,如图10所示,可将由前述那样的材料形成的2张片材重叠,利用熔接或粘接等方法将缘部接合从而形成为袋状的构造。如图9所示,第1扩张部50的外形在没有扩张的状态下为四角形。
如图10所示,第1扩张部50经由具有挠性的第1保持部51而连结于带体20。需要说明的是,第1保持部51优选设置在弯曲板40的第1弯曲部42侧。另外,第1保持部51优选由与第1扩张部50相同的材质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如图10所示,第2扩张部60配置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第1扩张部50的位置。具体而言,第2扩张部60以与第2弯曲部43与中央部41之间的近边重合的方式配置。
优选的是,第2扩张部60的构成材料与第1扩张部50同样地为具有挠性的材料,例如,可使用与前述带体20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通过使用与带体20相同的材料,能够容易地通过熔接而将第2扩张部60接合于带体20。第2扩张部60与带体20及弯曲板40同样地,优选为实质上透明。
与第1扩张部50同样地,第2扩张部60的构造可采用将由上述那样的材料形成的2张片材重叠,利用熔接或粘接等方法将缘部接合从而形成袋状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挤压尺骨动脉230的挤压部件,例示了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部件(第2扩张部60),但挤压部件不限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部件。挤压尺骨动脉230的挤压部件也可以是例如塑料、金属等硬质的部件,也可以是由海绵状的物质、弹性材料、棉这样的纤维的集合体、或它们的组合等形成的弹性部件。
如图10所示,第2扩张部60经由具有挠性的第2保持部61而连结于带体20。需要说明的是,第2保持部61优选设置在弯曲板40的第2弯曲部43侧。另外,第2保持部61优选由与第2扩张部60相同的材质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如图11所示,将配置在第1扩张部50的手腕200侧的面作为第1表面50a、将配置在带体20侧的面作为第2表面50,将配置在第2扩张部60的手腕200侧的面作为第3表面60a、将配置在带体20侧的面作为第4表面60b。在使第1扩张部50中的第2表面50b的至少一部分及第2扩张部60中的第4表面60b的至少一部分与带体20的配置有弯曲板40的范围接触的状态下,使第1扩张部50扩张时的从弯曲板40向第1表面50a的垂线的长度H1,被构成为长于使第2扩张部60扩张时的从弯曲板40向第3表面60a的垂线的长度H2。
需要说明的是,从弯曲板40向第1表面50a的垂线的长度随着将弯曲板40的何处设定为垂线的起点而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述“从弯曲板40向第1表面50a的垂线的长度H1”定义为从弯曲板40的手腕200侧的面向第1表面50a的垂线的最大长度。同样地,将“从弯曲板40向第3表面60a的垂线的长度H2”定义为从弯曲板40的手腕200侧的面向第3表面60a的垂线的最大长度。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以弯曲板40与第1表面50a之间离开最远的第1表面50a的大致中央为终端,以这种方式选择弯曲板40侧的起点,从而定义从弯曲板40向第1表面50a的垂线的长度H1。同样地,以弯曲板40与第3表面60a之间离开最远的第3表面60a的大致中央为终点,以这种方式选择弯曲板40侧的起点,从而定义从弯曲板40向第3表面60a的垂线的长度H2。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成为各垂线H1、H2的起点的位置而言,只要能够对弯曲板40与第1表面50a之间的距离及弯曲板40与第3表面60a之间的距离进行比较的位置即可,不限于上述的定义。例如,也可以以弯曲板40的与手腕200侧的面相反的那侧的面作为垂线的起点。
对于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的外形形状、构造、构成材料的弹性模量等而言,优选的是,以使得垂线的长度H1长于垂线的长度H2的方式适当选择或设计。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扩张部50与第2扩张部60由相同材料形成,通过使没有扩张的状态下的第1扩张部50的外形形状大于第2扩张部60的外形形状,从而使扩张时的垂线的长度H1长于垂线的长度H2。具体而言,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1扩张部50的尺寸(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长于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2扩张部60的尺寸(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另外,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1扩张部50的尺寸(第1扩张部50的宽度W1)长于沿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第2扩张部60的尺寸(第2扩张部60的宽度W2)。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也可以变更第2扩张部60的一部分的材质,从而设置在垂线方向上不易扩张的部分,由此,形成垂线的长度H1长于垂线的长度H2的构造。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与第2扩张部60相比弹性模量更高的材料来构成第1扩张部50、构成为与第2扩张部60相比第1扩张部50能够更大地扩张,从而使垂线的长度H1长于垂线的长度H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1扩张部50的外形形状与第2扩张部60的外形形状为相似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例如,在第1扩张部50的外形形状与第2扩张部的60外形形状不是相似形状的情况下,通过使从弯曲板40向第1表面50a的垂线的最大长度长于从弯曲板40向第3表面60a的垂线的最大长度,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后述效果。
另外,如前文所述,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长于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第1扩张部50的宽度W1长于第2扩张部60的宽度W2。因此,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第1表面50a的表面积变得大于扩张时的第2扩张部60的第3表面60a的表面积。另外,相对于带体20的长度方向、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及前述垂线方向而言,与第2扩张部60相比,第1扩张部50能够更大地扩张。因此,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体积大于扩张时的第2扩张部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也可以使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大于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使第1扩张部50的宽度W1与第2扩张部60的宽度W2为相同长度。这种情况下,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第1表面50a的表面积变得大于扩张时的第2扩张部60的第3表面60a的表面积。另外,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体积大于扩张时的第2扩张部60的体积。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1扩张部50和第2扩张部60均为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的方式,由相同部件构成。因此,若第1扩张部50的外形尺寸(L1、W1)与第2扩张部60的外形尺寸(L2、W2)相同的话,则初看之下难以了解其区别,存在用错第1扩张部50和第2扩张部60的可能性。然而,如上所述,通过以成为第1扩张部50的外形尺寸(L1、W1)与第2扩张部60的外形尺寸(L2、W2)尺寸不同的方式形成各扩张部50、60,从而容易辨别外观的大小不同的第1扩张部50和第2扩张部60。
另外,对于沿弯曲板40的长度方向的第1弯曲部42的长度L3与第2弯曲部43的长度L4的关系而言,构成为与第1扩张部50的长度L1和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的关系对应。具体而言,如图10、图13所示,设置于第1扩张部50所处的那侧的第1弯曲部42的长度L3长于设置于第2扩张部60所处的那侧的第2弯曲部43的长度L4。因此,当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时,第1弯曲部42及第2弯曲部43能够分别相应于扩张后的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的形状而将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挤压于手腕200。
如图10所示,在第2表面50b上设置有标记70。通过在第1扩张部50设置这样的标记70,能够将第1扩张部50容易地相对于穿刺部位220进行对位,能够抑制第1扩张部50的位置偏移。
标记70的形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圆、三角形、四角形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四角形。
标记70的大小无特别限定,例如,在标记70的形状形成为四角形的情况下,其一边的长度优选在1~4mm的范围内。若一边的长度为5mm以上,则由于相对于穿刺部位220的大小而言,标记70的大小变大,因此,难以将第1扩张部50的中心部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标记70的材质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油墨等油性着色材料、共混有色素的树脂等。
标记70的颜色为能够将第1扩张部5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的颜色即可,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绿色系。通过设为绿色系,能够在血液、皮肤上容易地视认标记70,因此,将第1扩张部5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会变得更容易。
另外,标记70优选为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由此,能够从标记70的外表面侧视认穿刺部位220。
对于在第1扩张部50上设置标记70的方法而言,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将标记70印刷在第1扩张部50上的方法;将标记70熔接于第1扩张部50的方法;在标记70的单面上涂布粘接剂从而将其贴合于第1扩张部50的方法等。
需要说明的是,标记70也可以设置于第1扩张部50的内表面侧。此时,优选的是,标记70以不与穿刺部位220直接接触的方式设置于第1扩张部50内的内表面等。
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是分别向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内注入流体的部位,如图9所示,分别连接于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
第1注入部80具备:基端部连接于第1扩张部50、其内腔与第1扩张部50的内部连通的、具有挠性的第1管82;以与第1管82的内腔连通的方式配置于第1管82的前端部的第1袋体84;和分别与第1袋体84连接的管状的第1连接器86。在第1连接器86中,内置有止回阀(未图示)。
同样地,第2注入部81具备:基端部连接于第2扩张部60、其内腔与第2扩张部60的内部连通的、具有挠性的第2管83;以与第2管83的内腔连通的方式配置于第2管83的前端部的第2袋体85;和分别与第2袋体85连接的管状的第2连接器87。在第2连接器87中,内置有止回阀(未图示)。优选的是,第2管83相对于带体20在与配置第1管82的那侧的同侧配置。由此,能够从同侧向第1管82及第2管83注入流体。因此,当在第1管82及第2管83中使用相同注射器时,能够容易地进行注射器的插入及拔出的操作。
当使第1扩张部50扩张(膨胀)时,向第1连接器86插入注射器(未图示)的前筒部从而将止回阀打开,推压上述注射器的推杆,从而将注射器内的流体经由第1注入部80注入第1扩张部50内。若第1扩张部50膨胀,则经由第1管82而与第1扩张部50连通的第1袋体84也膨胀,从而能够通过目视来确认流体没有泄露、能对第1扩张部50进行了加压。当向第1扩张部50内注入流体后,若将注射器的前筒部从第1连接器86拔出,则内置于第1连接器86中的止回阀关闭,从而防止流体的漏出,维持第1扩张部50膨胀的状态。若对连接于第2扩张部60的第2注入部81进行同样的操作的话,能够维持使第2扩张部60膨胀的状态。
接下来,针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前,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处于未扩张的状态。在对手腕200进行穿刺的情况下,通常,向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位于右手的手腕200的偏向拇指侧的位置。通常,在穿刺部位220留置插管器用鞘。在上述插管器用鞘留置的状态下的手腕200上缠绕带体20,以设置于第1扩张部50的标记70与穿刺部位220上重合的方式将第1扩张部50及带体20进行对位,从而使粘扣带30的雄侧31及雌侧32接触并接合,由此将带体20安装于手腕200。
止血器具10以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朝向桡骨动脉210的血流的下游侧的方式,相对于手腕200而被安装。由此,能够在不对比手腕靠上游侧处的操作、位于上游侧的器具(例如,血压计等)产生干涉的情况下,操作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另外,通过将止血器具10以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朝向下游侧的方式安装于右手的手腕200,由此,第1扩张部50位于桡骨动脉210(其位于偏向手腕200的拇指侧),第2扩张部60位于尺骨动脉230的周边。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脉的情况下,血管的上游侧是指血管的接近心脏的方向。另外,血管的下游侧是指血管的远离心脏的方向。
在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后,向第1注入部80的第1连接器86连接注射器(未图示),以如前文所述那样将流体注入第1扩张部50内,如图13及图14所示,使第1扩张部50扩张,从而挤压穿刺部位220。利用此时的流体的注入量,能够根据病情,而容易地调节第1扩张部50的扩张程度、即向位于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的挤压力。
在使第1扩张部50扩张后,使注射器从第1连接器86脱离。另外,将插管器用鞘从穿刺部位220拔出。由此,第1扩张部50维持扩张状态,并维持向穿刺部位220的挤压状态。
接下来,向第2注入部81的第2连接器87连接注射器(未图示),以如前文所述那样将流体注入第2扩张部60内,如图13及图15所示,使第2扩张部60扩张,从而挤压尺骨动脉230的周边。利用此时的流体的注入量,能够容易地调节第2扩张部60的扩张程度、即向尺骨动脉230的周边的挤压力。
若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扩张,则弯曲板40从手腕200的体表面离开,从而难以接触手腕200。另外,若在安装止血器具10后,使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扩张,则利用弯曲板40来抑制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向从手腕200的体表面离开的方向的扩张,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的挤压力集中于手腕200侧。因此,来自第1扩张部50的挤压力集中作用于穿刺部位220的周边,因此,能够提高止血效果。
另外,当第1扩张部50挤压桡骨动脉210时,第2扩张部60挤压尺骨动脉230,由此,能够防止流入尺骨动脉230的血流过度地增加,能够抑制桡骨动脉210的血流量的减少。由此,能够防止血管的封闭、抑制血小板等的量的减少,从而能够以比较短的时间进行穿刺部位220的止血。
另外,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在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的状态下,使各扩张部50、60扩张,直至垂线H1(其表示第1扩张部50的扩张状态的刻度)的长度长于垂线H2(其表示第2扩张部60的扩张状态的刻度)的长度。由此,与第2扩张部60中与手腕接触的部分相比,对于在第1扩张部50中与手腕接触的部分而言,其朝向手腕而变形为凸状,并且以比第2扩张部60对尺骨动脉230施加的挤压力大的挤压力挤压穿刺部位220及其周边。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止血的进行情况、经历的时间,调节流体向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的注入量,从而调节第1扩张部50及第2扩张部60的挤压力。
止血完成后,通过进一步降低第1扩张部50对穿刺部位220的挤压力,从而取下止血器具10。
当穿刺部位220的止血完成并从止血器具10取下时,在使第1扩张部50收缩后,将粘扣带30的雄侧31及雌侧32剥离,从而将止血器具10从手腕200取下。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止血器具10取下时,也可以不使第1扩张部50收缩。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具备:带体20,其具有挠性,能够缠绕在桡骨动脉210及尺骨动脉230走行的手臂上;粘扣带30,其将带体20在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下固定;弯曲板40,其保持于带体20,由比带体20更加硬质的材料形成;第1扩张部50,其连结于带体20,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能够挤压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第2扩张部60,其配置于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第1扩张部50的位置,能够挤压尺骨动脉230。第1扩张部50具有配置在手腕200侧的第1表面50a,和配置在带体20侧的第2表面50b。第2扩张部60具有配置在手腕200侧的第3表面60a,和配置在带体20侧的第4表面60b。在使第1扩张部50的第2表面50b的至少一部分及第2扩张部60的第4表面60b的至少一部分与带体20的配置有弯曲板40的范围接触的状态下,使第1扩张部50扩张时的从弯曲板40向第1表面50a的垂线的长度H1长于使第2扩张部60扩张时的从弯曲板40向第3表面60a的垂线的长度H2。
根据由此构成的止血器具10,能够适度地抑制桡骨动脉210的血流量的减少从而提高止血效果。另外,使第1扩张部50扩张时的从弯曲板40向第1表面50a的垂线的长度H1长于使第2扩张部60扩张时的从弯曲板40向第3表面60a的垂线的长度H2。因此,在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的状态下,能够使第2扩张部60对尺骨动脉230施加的挤压力小于第1扩张部50对穿刺部位220施加的挤压力。结果,能够在确保第1扩张部50对穿刺部位220施加的挤压力的同时,减小第2扩张部60对尺骨动脉230施加的挤压力,能够减轻由于尺骨动脉230的挤压而产生的麻痹、疼痛。
另外,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第1表面50a的表面积大于扩张时的第2扩张部60的第3表面60a的表面积。因此,在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的状态下,第1扩张部50与手腕200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变得大于第2扩张部60与手腕200接触的部分的面积。结果,能够确保第1扩张部50对穿刺部位220施加的挤压力,并且通过挤压较大范围从而能够稳定地挤压穿刺部位220,另一方面,能够减小第2扩张部60对尺骨动脉230施加的挤压力,能够减轻由尺骨动脉230的挤压而产生的麻痹、疼痛。
另外,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2扩张部60的长度L2短于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第1扩张部50的长度。因此,能够在确保由第1扩张部50挤压的挤压范围的同时,缩小由第2扩张部60挤压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肌腱、神经等)的挤压范围。结果,能够减轻由尺骨动脉230的挤压产生的麻痹、疼痛。
另外,第2扩张部60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第1扩张部50扩张时的体积大于第2扩张部60的扩张时的体积。由于扩张时的体积较大的情况下,手腕200被更强力地挤压,因此,通过构成为使扩张时的第1扩张部50的体积大于第2扩张部60的体积,能够在确保第1扩张部50对穿刺部位220施加的挤压力的同时,减小第2扩张部60对尺骨动脉230施加的挤压力。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而言,挤压穿刺部位220的部件(扩张部)由通过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单一第1扩张部50构成。与此相对,如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100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注入流体,在这一点是相同的,但是,挤压穿刺部位220的部件(扩张部150)由主压迫部151及辅助压迫部152这两个部件构成,在这一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另外,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而言,挤压尺骨动脉230的部件(挤压部件)由通过注入流体而能够扩张的单一的第2扩张部60构成。与此相对,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100而言,挤压尺骨动脉230的部件(挤压部件160)由硬质部件161及柔软部件162这两个部件构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其他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100进行详述。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同样的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16所示,扩张部150具有:挤压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的主压迫部151;和以重合于主压迫部151与带体20之间的方式配置的辅助压迫部152。主压迫部151及辅助压迫部152位于与第1弯曲部42与中央部41之间的近边重合的位置。
主压迫部151及辅助压迫部152通过注入流体(空气等气体或液体)而扩张。需要说明的是,主压迫部151及辅助压迫部152连通,且设置有能够将主压迫部151的内部与辅助压迫部152的内部相互连通的连通路154,在任意一方上设置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注入部(未图示)。因此,若向主压迫部151或辅助压迫部152中的任意一方注入流体从而使之扩张,则另一方也一同扩张。扩张后的主压迫部151挤压位于手腕200的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扩张后的辅助压迫部152挤压主压迫部151从而调节主压迫部151的挤压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压迫部不限于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通过注入流体而使之扩张的部件,例如,也可以是由海绵状的物质、弹性材料、棉这样的纤维的集合体、或它们组合而得到的部件。
主压迫部151及辅助压迫部152的构成材料为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与前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带体20的构成材料同样的材料。另外,优选的是,主压迫部151及辅助压迫部152由与带体20同质或同种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与带体20及弯曲板40同样地,主压迫部151及辅助压迫部152优选为实质上透明。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视认穿刺部位220,能够容易地将设置于辅助压迫部152的标记7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对于主压迫部151及辅助压迫部152的构造而言,例如,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第1扩张部50同样地,可采用将四角形的2张片材重叠、利用熔接或粘接等方法将缘部接合从而形成为袋状的构造。
辅助压迫部152经由具有挠性的保持部153连结于带体20。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保持部153设置在弯曲板40的第1弯曲部42侧。另外,优选的是,保持部153由与主压迫部151及辅助压迫部152相同的材质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挤压部件160具有:挤压尺骨动脉230的周边的硬质部件161;和比硬质部件161柔软,且以与硬质部件161与带体20之间重合的方式配置的柔软部件162。硬质部件161及柔软部件162位于与第2弯曲部43及中央部41之间的近边重合的位置。
硬质部件161例如由金属、塑料等硬质的材料构成。柔软部件162只要比硬质部件161柔软即可,也可以使用例如海绵状的物质、弹性材料、棉这样的纤维的集合体、或它们组合而得到的材料。另外,例如,柔软部件162也可以采用通过注入流体(空气、液体等)而扩张的构成。硬质部件161挤压尺骨动脉230。柔软部件162在弯曲板40与硬质部件161之间,缓和弯曲板40对硬质部件161施加的推压力。
硬质部件161及柔软部件162的外形分别为具有椭圆形的剖面的圆柱形状。其中,只要能挤压尺骨动脉230即可,硬质部件161及柔软部件162的外形不限于圆柱形状,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四角柱、三角柱等多角柱。
硬质部件161及柔软部件162通过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或粘接(利用粘接剂、溶剂的粘接)等方法而相互接合。柔软部件162及带体20也通过同样的方法而相互接合。
在本变形例中,将扩张部150的配置于手腕200侧的面(主压迫部151的配置于手腕200侧的表面)作为第1表面150a,将扩张部150的配置于带体20侧的面(辅助压迫部152的配置于手腕200侧的表面)作为第2表面150b。另外,将挤压部件160的配置于手腕200侧的面(硬质部件161的配置于手腕200侧的表面)作为第3表面160a,将挤压部件160的配置于带体20侧的面(柔软部件162的配置于手腕200侧的表面)作为第4表面160b。在使扩张部150中的第2表面150b的至少一部分及挤压部件160中的第4表面160b的至少一部分与带体20的配置有弯曲板40的范围接触的状态下,使扩张部150扩张时的从弯曲板40向第1表面150a的垂线的长度H11构成为长于从弯曲板40向第3表面160a的垂线的长度H12。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止血器具100,能够适度地抑制桡骨动脉210的血流量的减少从而提高止血效果。另外,使扩张部150扩张时的从弯曲板40向第1表面150a的垂线的长度H11长于从弯曲板40向挤压部件160的第3表面160a的垂线的长度H12。因此,在将止血器具100安装于手腕200的状态下,能够使挤压部件160对尺骨动脉230施加的挤压力小于扩张部150对穿刺部位220施加的挤压力。结果,能够在确保扩张部150对穿刺部位220施加的挤压力的同时,减小挤压部件160对尺骨动脉230施加的挤压力,能够减轻通过尺骨动脉230的挤压而产生的麻痹、疼痛。
另外,挤压部件160在硬质部件161与弯曲板40之间具有柔软部件162,在将止血器具100安装于手腕200时,柔软部件162缓和从弯曲板40向硬质部件161施加的推压力。像这样,当通过坚固的硬质部件161而挤压手腕200的情况下,通过在硬质部件161与弯曲板40之间设置柔软部件162,能够减轻通过尺骨动脉230的挤压而产生的麻痹、疼痛。
以上,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说明的那样,当扩张部及挤压部件为将多个部件重叠而成的构造的情况下,将最靠近手腕200侧配置的部件中的手腕200侧的表面分别作为第1表面或第3表面、将最靠近带体20侧配置的部件的带体20侧的表面分别作为第2表面或第4表面,能够以上述垂线的长度关系成立的方式构成。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可基于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而适当变更。
例如,构成止血器具的各部可置换为能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构成。另外,也可以追加任意构成物。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安装于手腕来使用的止血器具,也可应用于安装于手臂中的桡骨动脉及尺骨动脉走行的任意部分上来使用的止血器具。
另外,挤压穿刺部位的部件(第1扩张部、主压迫部)、其辅助部件(辅助压迫部)及挤压尺骨动脉的部件(第2扩张部)的没有扩张的状态下的形状不限于四角形。例如,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五角形等多角形。
另外,标记也可以不是设置于扩张部,而是设置于带体、弯曲板、辅助压迫部。另外,进一步优选的是,标记以与扩张部的中心部重合的方式设置。
另外,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第2扩张部)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而言,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同样地,可以将沿带体的长度方向的尺寸(长度)形成为短于沿与带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宽度)。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第2扩张部)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上,可以设置在后述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上设置的凸部。像这样,当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第2扩张部)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的挤压部件上设置凸部的情况下,凸部的配置于手臂侧的表面成为第3表面,扩张部侧的垂线的长度(从支承板向第1表面的垂线的长度)L1形成为长于挤压部件侧的垂线的长度(从支承板向第3表面的垂线的长度)L2。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进行说明。
如图20中的(A)所示,为了将进行治疗、检查等的导管等插入血管内,将在形成于手腕200(相当于手臂)的桡骨动脉210中的穿刺部位220(相当于应止血部位)中留置的插管器用鞘拔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是用于在将插管器用鞘拔出后对该穿刺部位220进行止血的器具。
如图17及图18所示,止血器具10具有:用于在手腕200上缠绕的带体20;将带体20在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下固定的粘扣带30(相当于固定部);弯曲板40;扩张部50;挤压部件60;标记70;第1注入部80;和第2注入部8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在将带体20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之时,在带体20中,将面向手腕200的体表面的那侧(安装面侧)称为“内表面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外表面侧”。
另外,图中,将带体20的长度方向表示为箭头X,将与带体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表示为箭头Y,将与箭头Y和箭头X垂直的方向表示为箭头Z。
带体20为具有挠性的带状的部件。如图20中的(A)所示,带体20以大致一周的方式缠绕于手腕200的外周。如图18所示,在带体20的中央部,形成有保持弯曲板40的弯曲板保持部21。对于弯曲板保持部21而言,通过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或粘接(利用粘接剂、溶剂的粘接)等方法,而在外表面侧(或内表面侧)接合另一带状的部件,由此,形成双重构造,并保持插入至它们的间隙中的弯曲板40。
在带体20的图17中的左端附近的部分的外表面侧,通常配置有被称为魔术贴(注册商标)等的粘扣带30的雄侧(或雌侧)31,在带体20的图17中的右端附近的部分的内表面侧,配置有粘扣带30的雌侧(或雄侧)32。如图19及图20中的(A)所示,通过将带体20缠绕于手腕200、并将雄侧31与雌侧32接合,由此,将带体20安装在手腕200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将带体20在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下固定的手段,不限于粘扣带30,例如也可以是子母扣、按钮、夹子、或穿过带体20端部的框架部件。
带体20的构成材料只要是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这样的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酯、聚偏二氯乙烯、有机硅、聚氨酯、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或者将它们任意组合而得到的材料(共混树脂、聚合物合金、层叠体等)。
带体20优选为实质上透明,但不限于透明,也可以是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的。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视认穿刺部位220,能够将后述标记70容易地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如图18所示,弯曲板40通过插入至带体20的形成为双重构造的弯曲板保持部21之间,从而保持于带体20。该弯曲板40由与带体20相比更加硬质的材料构成,从而保持大致一定的形状。
弯曲板40形成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箭头X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该弯曲板4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41几乎不弯曲而成为平板状,在该中央部4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内周侧、并且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手腕200的周向)弯曲的第1弯曲部42(图18的左侧)及第2弯曲部43(图18的右侧)。
弯曲板40的构成材料只要是能够视认穿刺部位220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尤其是硬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这样的聚烯烃、聚苯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碳酸酯、ABS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缩醛、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离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这样的聚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芳香族或脂肪族聚酰胺、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树脂等。
与带体20同样地,弯曲板40优选为实质上透明,不限于透明,也可以是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确实地视认穿刺部位220,能够容易地将后述标记7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需要说明的是,弯曲板40也可以不具有像中央部41那样未弯曲部分,即也可以是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弯曲的弯曲板。
在带体20上连结有扩张部50及挤压部件60。扩张部50及挤压部件60通过注入流体(空气等气体或液体)而扩张。扩张部50挤压位于手腕200的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挤压部件60通过挤压手腕200的体表面,从而挤压尺骨动脉230。
如图18所示,扩张部50位于与第1弯曲部42与中央部41之间的近边重合的位置。
扩张部50的构成材料只要为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与前述带体20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
与带体20及弯曲板40同样地,扩张部50优选为实质上透明。由此,能够从外表面侧视认,能够容易地将后述标记7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对于扩张部50的构造而言,例如,如图18所示,可将由前述那样的材料形成的2张片材重叠,利用熔接或粘接等方法将缘部接合从而形成为袋状的构造。如图17所示,扩张部50的外形在没有扩张的状态下为四角形。
如图18所示,扩张部50经由具有挠性的第1保持部51而连结于带体20。需要说明的是,第1保持部51优选设置在弯曲板40的第1弯曲部42侧。另外,第1保持部51优选由与扩张部50相同的材质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如图18所示,挤压部件60配置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扩张部50的位置,且位于与第2弯曲部43与中央部41之间的近边重合的位置。
挤压部件60构成为通过注入流体而能够扩张。挤压部件60由主体部61和凸部62构成,主体部61形成该挤压部件60的主体部分,凸部62以随着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方式与主体部61连通。在主体部61及凸部62扩张的状态下,凸部62由相对于主体部61突出的部分构成。主体部61及凸部62由相同原材料构成,分别一体地形成。
如图17及图18所示,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凸部62的长度L2短于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主体部61的长度L1。更优选的是,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凸部62的长度L2为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主体部61的长度L1的一半以下。像这样,配置于外表面侧的主体部61的长度L1形成为长于凸部62的长度L2,因此,能够在带体20的宽度方向整体的范围内对凸部62作用挤压力。因而,当使挤压部件60扩张时,在主体部61的内表面侧保持凸部62,基于主体部61的挤压方向来规定凸部62的挤压方向。由此,能够防止凸部62在非意图的方向上挤压手腕200。
如图18及图20中的(A)所示,凸部62形成为凸形状,如图17及图20中的(B)所示,凸部62具有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连续延伸的形状。由此,凸部62的与手腕200接触的部分成为沿尺骨动脉230的走行而延伸的形状。
另外,如图17所示,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的凸部62的长度W2为主体部61的长度W1以下。像这样,由于凸部62的长度W2较短,因此,与手腕200接触的凸部62的面积相应地减小了,能够缩小由挤压部件60挤压的挤压范围。结果,能够限制对尺骨动脉230周边的肌腱、神经等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的挤压,能够减轻通过长时间挤压从而在手腕200中产生麻痹、疼痛。
另外,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凸部62的长度L2短于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的凸部62的长度W2。由此,挤压部件60的与手腕200接触的部分成为沿尺骨动脉230的走行而延伸的形状。结果,能够在适当地挤压尺骨动脉230的同时,进一步减小挤压部件60挤压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肌腱、神经等)的挤压范围。因此,能够减轻使用止血器具10时的麻痹、疼痛。
如图18所示,挤压部件60经由具有挠性的第2保持部63而连结于带体20。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第2保持部63设置于弯曲板40的第2弯曲部43侧。另外,优选的是,第2保持部63由与挤压部件60相同的材质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利用熔接进行与带体20的接合,能够容易地制造。
优选的是,与扩张部50同样地,挤压部件60的构成材料为具有挠性的材料,例如,可使用与前述带体20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优选的是,与带体20、弯曲板40及扩张部50相同,挤压部件60为实质上透明。
与扩张部50同样地,挤压部件60的构造可采用将由上述那样的材料形成的2张片材重叠,利用熔接或粘接等方法将缘部接合从而形成袋状的结构。如图17所示,挤压部件60的外形在没有扩张的状态下为四角形。
如图18所示,在扩张部50的外表面侧、即扩张部50中的不面向手腕200的体表面的面上,设置有标记70。通过在扩张部50设置这样的标记70,能够将扩张部50容易地相对于穿刺部位220进行对位,能够抑制扩张部50的位置偏移。
标记70的形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圆、三角形、四角形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四角形。
标记70的大小无特别限定,例如,在标记70的形状形成为四角形的情况下,其一边的长度优选在1~4mm的范围内。若一边的长度为5mm以上,则由于相对于穿刺部位220的大小而言,标记70的大小变大,因此,难以将扩张部50的中心部对位于穿刺部位220。
标记70的材质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油墨等油性着色材料、共混有色素的树脂等。
标记70的颜色为能够将扩张部5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的颜色即可,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绿色系。通过设为绿色系,能够在血液、皮肤上容易地视认标记70,因此,将扩张部50对位于穿刺部位220会变得更容易。
另外,标记70优选为半透明或有色透明。由此,能够从标记70的外表面侧视认穿刺部位220。
对于在扩张部50上设置标记70的方法而言,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将标记70印刷在扩张部50上的方法;将标记70熔接于扩张部50的方法;在标记70的单面上涂布粘接剂从而将其贴合于扩张部50的方法等。
需要说明的是,标记70也可以设置于扩张部50的内表面侧。此时,优选的是,标记70以不与穿刺部位220直接接触的方式设置于扩张部50内的内表面等。
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是分别向扩张部50及挤压部件60内注入流体的部位,如图17所示,分别连接于扩张部50及挤压部件60。
第1注入部80具备:基端部连接于扩张部50、其内腔与扩张部50的内部连通的、具有挠性的第1管82;以与第1管82的内腔连通的方式配置于第1管82的前端部的第1袋体84;和分别与第1袋体84连接的管状的第1连接器86。在第1连接器86中,内置有止回阀(未图示)。
同样地,第2注入部81具备:、基端部连接于挤压部件60、其内腔与挤压部件60的内部连通的、具有挠性的第2管83;以与第2管83的内腔连通的方式配置于第2管83的前端部的第2袋体85;和分别与第2袋体85连接的管状的第2连接器87。在第2连接器87中,内置有止回阀(未图示)。优选的是,第2管83相对于带体20在与配置第1管82的那侧的同侧配置。由此,能够从同侧向第1管82及第2管83注入流体。因此,当在第1管82及第2管83中使用相同注射器时,能够容易地进行注射器的插入及拔出的操作。
当使扩张部50扩张(膨胀)时,向第1连接器86插入注射器(未图示)的前筒部从而将止回阀打开,推压上述注射器的推杆(pusher),从而将注射器内的流体经由第1注入部80注入扩张部50内。若扩张部50膨胀,则经由第1管82而与扩张部50连通的第1袋体84也膨胀,从而能够通过目视来确认流体没有泄露、而对扩张部50进行了加压。当向扩张部50内注入流体后,若将注射器的前筒部从第1连接器86拔出,则内置于第1连接器86中的止回阀关闭,从而防止流体的漏出,维持扩张部50膨胀的状态。若对连接于挤压部件60的第2注入部81进行同样的操作的话,能够维持使挤压部件60膨胀的状态。由此,如图20~22所示,扩张部50及挤压部件60扩张。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前,扩张部50及挤压部件60处于未扩张的状态。在对手腕200进行穿刺的情况下,通常,向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位于右手的手腕200的偏向拇指侧的位置。通常,在穿刺部位220留置插管器用鞘。在上述插管器用鞘留置的状态下的手腕200上缠绕带体20,以设置于扩张部50的标记70与穿刺部位220上重合的方式将扩张部50及带体20进行对位,从而使粘扣带30的雄侧31及雌侧32接触并接合,由此将带体20安装于手腕200。
止血器具10以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朝向桡骨动脉210的血流的下游侧的方式,相对于手腕200而被安装。由此,能够在不对比手腕靠上游侧处的操作、位于上游侧的器具(例如,血压计等)产生干涉的情况下,操作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另外,通过将止血器具10以第1注入部80及第2注入部81朝向下游侧的方式安装于右手的手腕200,由此,扩张部50位于桡骨动脉210(其位于偏向手腕200的拇指侧),挤压部件60位于尺骨动脉230。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脉的情况下,血管的上游侧是指血管的接近心脏的方向。另外,血管的下游侧是指血管的远离心脏的方向。
在将止血器具10安装于手腕200后,向第1注入部80的第1连接器86连接注射器(未图示),以如前文所述那样将流体注入扩张部50内,如图20中的(A)及图21所示,使扩张部50扩张,从而挤压穿刺部位220。利用此时的流体的注入量,能够根据病情,而容易地调节扩张部50的扩张程度、即向位于桡骨动脉210的穿刺部位220的挤压力。
在使扩张部50扩张后,使注射器从第1连接器86脱离。另外,将插管器用鞘从穿刺部位220拔出。由此,扩张部50维持扩张状态,并维持向穿刺部位220的挤压状态。
接下来,向第2注入部81的第2连接器87连接注射器,以如前文所述那样将流体注入挤压部件60内,从而使挤压部件60扩张。利用此时的流体的注入量,能够容易地调节挤压部件60的扩张程度、即向尺骨动脉230的挤压力。另外,也能够根据止血进行的情况、经过时间,来适当调节流体的注入量。
若扩张部50及挤压部件60扩张,则弯曲板40从手腕200的体表面离开,从而难以接触手腕200。另外,若在安装止血器具10后,使扩张部50、挤压部件60扩张,则利用弯曲板40来抑制扩张部50及挤压部件60向从手腕200的体表面离开的方向的扩张,扩张部50、挤压部件60的挤压力集中于手腕200侧。因此,来自扩张部50的挤压力集中作用于穿刺部位220的周边,因此,能够提高止血效果。
另外,当扩张部50挤压桡骨动脉210时,挤压部件60挤压尺骨动脉230,由此,能够防止流入尺骨动脉230的血流过度地增加,能够抑制桡骨动脉210的血流量的减少。由此,能够防止血管的封闭、抑制血小板等的量减少,从而能够以比较短的时间进行穿刺部位220的止血。
止血完成后,通过进一步降低扩张部50对穿刺部位220的挤压力,从而取下止血器具10。
当穿刺部位220的止血完成并从止血器具10取下时,在使扩张部50收缩后,将粘扣带30的雄侧31及雌侧32剥离,从而将止血器具10从手腕200取下。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止血器具10取下时,也可以不使扩张部50收缩。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止血器具10具备:带体20,其具有挠性,能够缠绕在桡骨动脉210及尺骨动脉230走行的手腕200上,;粘扣带30,其将带体20在缠绕于手腕200的状态下固定;第1扩张部50,其连结于带体20,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能够挤压桡骨动脉210的应止血部位;挤压部件60,其配置于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扩张部50的位置,能够挤压尺骨动脉230。挤压部件60由主体部61和配置于主体部61、具有相对于所述主体部61突出的形状的凸部62构成。
根据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止血器具10,能够通过从主体部61受到挤压力的凸部62而对尺骨动脉230施加充分的挤压力,能够通过主体部61来调节凸部62的挤压方向。由此,能够限制挤压尺骨动脉230周边的肌腱、神经等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抑制通过凸部62挤压手腕200的部位的位置偏移,能够减轻通过长时间挤压而在手腕200中产生麻痹、疼痛。
另外,主体部61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凸部62以随着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方式与主体部61连通,在主体部61及凸部62扩张的状态下,凸部62由相对于主体部61突出的部分构成。由此,由于能够通过一次扩张操作而使主体部61及凸部62扩张,因此,扩张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凸部62的长度L2短于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主体部61的长度L1。由此,能够在带体20的长度方向整体的范围内对凸部62的外表面作用挤压力。因而,当挤压部件60扩张时,在主体部61的内表面侧保持凸部62,基于主体部61的挤压方向来规定凸部62的挤压方向,从而能够防止凸部62在非意图的方向上挤压手腕200。
另外,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的凸部62的长度W2为主体部61的长度W1以下。由此,由于凸部62的长度W2较短,因此,能够减小由挤压部件60挤压的挤压范围。结果,能够限制挤压尺骨动脉230周边的肌腱、神经等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能够减轻通过长时间挤压而在手腕200中产生麻痹、疼痛。
另外,凸部62具有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连续延伸的形状。由此,凸部62的与手腕200接触部分成为沿尺骨动脉230的走行而延伸的形状。结果,能够适当地挤压尺骨动脉230。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通过长时间挤压而在手腕200中产生麻痹、疼痛。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止血器具11仅在挤压部件160的形状方面不同于第三实施方式,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以下,对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挤压部件160由形成主体部分的主体部161、和凸部162构成,凸部162随着流体的注入而与主体部161一起扩张变形,且从主体部161的内表面侧的表面的一部分突出。主体部161利用与凸部162相同的原材料构成,且一体地形成。
如图23中的(A)所示,当扩张时,变形例1涉及的挤压部件160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如图23中的(B)所示,立体形状为近似于三角柱的形状。凸部162由三角形的渐缩的前端及其周边部分(前端部)(图23中的(A)的由虚线围成的部分)形成,且具有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连续延伸的形状。因此,在将止血器具11安装于手腕200时,挤压部件160的与手腕200接触的部分成为沿尺骨动脉230的走行而延伸的形状。因而,能够通过挤压部件160而适当地挤压尺骨动脉230,另一方面,能够减小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肌腱、神经等)的挤压范围。结果,能够减轻在安装有止血器具11时在手腕200中产生麻痹、疼痛。
此外,如图23中的(B)所示,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凸部162的长度L12形成为短于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主体部161的长度L11。另外,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的凸部162的长度W12以成为主体部161的长度W11以下的方式形成。
如图23中的(A)所示,挤压部件160构成为:当扩张变形时,从带体20的外表面侧朝向内表面侧(箭头Z方向),外周R的长度依次变短。这里,如图23中的(B)中以虚线所示的那样,外周R是指绕着挤压部件160的Z(箭头Z)轴的外周。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止血器具11,挤压部件160具有下述形状:当扩张变形时,从带体20的外表面侧朝向内表面侧(箭头Z方向),外周R的长度变短。由此,在带体20的外表面侧,挤压部件160的外周R较大,即当从箭头Z方向俯视时,面积大。因而,在外表面侧,挤压部件160与带体20的内表面接触的面积相应地变大。由此,利用带体20固定挤压部件160的固定力增加。结果,当向手腕200安装时,挤压部件160更加稳定,因此,能够防止通过挤压部件160挤压手腕200的部位的位置偏移。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如图24、图25中的(A)及图25中的(B)所示,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止血器具12而言,挤压部件260所具有的主体部261及凸部262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以下,对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25中的(A)所示,主体部261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挤压凸部262。
凸部262由比主体部261更加硬质的材料构成,通过接受来自主体部261的挤压力,从而挤压尺骨动脉23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中的(B)所示,凸部262的截面为圆形状,且具有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连续延伸的形状。即,凸部262由圆柱状的棒状部件形成。凸部262在主体部261的内表面侧配置于该主体部261的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凸部262也可以通过粘接、胶带等而固定于主体部261。
如图24所示,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凸部262的长度L22形成为短于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主体部261的长度L21。另外,如图25中的(B)所示,沿带体20的宽度方向(箭头Y方向)的凸部262的长度W22以成为主体部261的长度W21以下的方式形成。即,主体部261以在凸部262与带体20之间覆盖凸部262的外表面侧的表面的方式配置。由此,当主体部261扩张时,在主体部261的内表面侧保持凸部262,能够调节由凸部262挤压手腕200的挤压方向。
主体部261的构成材料只要为具有挠性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与上述带体20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
凸部262的构成材料只要为比主体部261更加硬质的材料即可,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海绵状的物质等弹性材料、棉(棉花)这样的纤维的集合体、金属、塑料等刚性材料、或它们的组合。
如以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止血器具12,主体部261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凸部262由比主体部261更加硬质的材料形成,且安装于主体部261的外表面。由此,凸部262的形状不易随主体部261的扩张程度而变化。因而,由凸部262挤压手腕200的挤压范围的变化较小,能够抑制挤压范围随每次操作的偏差。结果,能够限制挤压尺骨动脉230周边的肌腱、神经等尺骨动脉230以外的部位,能够减轻通过长时间挤压而在手腕200中产生麻痹、疼痛。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止血器具可基于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而适当变更。
例如,构成止血器具的各部可置换为能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构成。另外,也可以追加任意构成物。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安装于手腕来使用的止血器具,也可应用于安装于手臂中的桡骨动脉及尺骨动脉走行的任意部分上来使用的止血器具。
另外,扩张部的外形在没有扩张的状态下不限于四角形,例如,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五角形等多角形。这种情况下,扩张部的中心部为形成扩张部的外形的形状的中心。
另外,标记也可以不设置在扩张部,而设置于带体、弯曲板。另外,更优选的是,标记以与扩张部的中心部重合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说明了挤压部件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的构成。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说明了挤压部件为具有通过注入流体而能够扩张的主体部、和通过比主体部更加硬质的材料形成的凸部的构成。但本发明涉及的挤压部件只要能够挤压尺骨动脉即可,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可由海绵状的物质、弹性材料等形成挤压部件整体。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具有:通过海绵状的物质、弹性材料等形成的主体部、和通过注入流体而能够扩张的凸部。
本申请基于于2015年9月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74197号、于2015年9月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74198号,及于2015年9月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74201号,它们的公开内容以参照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说明
10 止血器具,
20 带体,
30 粘扣带(固定部),
40 弯曲板,
50 第1扩张部(扩张部),
60、160、260、360、460、560、660 第2扩张部(挤压部件),
70 标记,
80 第1注入部,
81 第2注入部,
200 手腕(手臂),
210 桡骨动脉,
220 穿刺部位(应止血部位),
230 尺骨动脉,
L1 第1扩张部的长度,
L2、L21、L22、L23、L24、L25、L26 第2扩张部的长度,
W1 第1扩张部的宽度,
W2、W21、W22、W23、W24、W25、W26 第2扩张部的宽度,
W3 带体的宽度,
10 止血器具,
20 带体,
30 粘扣带(固定部),
40 弯曲板(支承板),
50 第1扩张部(扩张部),
50a 第1表面,
50b 第2表面,
60 第2扩张部(挤压部件),
60a 第3表面,
60b 第4表面,
100 止血器具,
150 扩张部,
150a 第1表面,
150b 第2表面,
160 挤压部件,
160a 第3表面,
160b 第4表面,
H1、H11 从弯曲板向第1表面的垂线的长度,
H2、H12 从弯曲板向第3表面的垂线的长度,
L1 第1扩张部的长度,
L2 第2扩张部的长度,
10、11、12 止血器具,
20 带体,
30 粘扣带(固定部),
40 弯曲板,
50 扩张部,
51 第1保持部,
60、160、260 挤压部件,
61、161、261 主体部,
62、162、262 凸部,
63 第2保持部,
70 标记,
80 第1注入部,
81 第2注入部,
161 第2保持部。

Claims (9)

1.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带体,其具有挠性,能够缠绕在桡骨动脉及尺骨动脉走行的手臂上,
固定部,其将所述带体在缠绕于所述手臂的状态下固定,
扩张部,其连结于所述带体,并且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挤压所述桡骨动脉的应止血部位,和
挤压部件,其配置于在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所述扩张部的位置,能够挤压所述尺骨动脉;
沿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挤压部件的长度短于沿与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所述挤压部件的宽度,
所述挤压部件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
扩张时的所述扩张部的体积大于扩张时的所述挤压部件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的宽度为所述带体的宽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件的长度短于沿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扩张部的长度。
4.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带体,其具有挠性,能够缠绕在桡骨动脉及尺骨动脉走行的手臂上,
固定部,其将所述带体在缠绕于所述手臂的状态下固定,
支承板,其被所述带体保持,并且由比所述带体更硬质的材料形成,
扩张部,其连结于所述带体,并且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挤压所述桡骨动脉的应止血部位,和
挤压部件,其配置于在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所述扩张部的位置,能够挤压所述尺骨动脉;
所述扩张部具有配置在所述手臂侧的第1表面、和配置在所述带体侧的第2表面,
所述挤压部件具有配置在所述手臂侧的第3表面、和配置在所述带体侧的第4表面,
在使所述扩张部的所述第2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挤压部件的所述第4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带体的配置有所述支承板的范围接触的状态下,使所述扩张部扩张时的从所述支承板向所述第1表面的垂线的长度长于从所述支承板向所述第3表面的垂线的长度,
所述挤压部件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
扩张时的所述扩张部的所述第1表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挤压部件的所述第3表面的表面积,
扩张时的所述扩张部的体积大于扩张时的所述挤压部件的体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挤压部件的长度短于沿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扩张部的长度。
6.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带体,其具有挠性,能够缠绕在桡骨动脉及尺骨动脉走行的手臂上,
固定部,其将所述带体在缠绕于所述手臂的状态下固定,
扩张部,其连结于所述带体,并且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挤压所述桡骨动脉的应止血部位,和
挤压部件,其配置于在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所述扩张部的位置,能够挤压所述尺骨动脉;
所述挤压部件由主体部、和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而突出的形状的凸部构成,
所述主体部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
沿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凸部的长度短于沿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主体部的长度,
所述凸部以随着流体的注入而扩张的方式与所述主体部连通,
在所述主体部及所述凸部扩张的状态下,所述凸部由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而突出的部分构成,
所述挤压部件具有下述形状:在扩张变形时,从所述带体的外表面侧朝向内表面侧,外周的长度变短。
7.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带体,其具有挠性,能够缠绕在桡骨动脉及尺骨动脉走行的手臂上,
固定部,其将所述带体在缠绕于所述手臂的状态下固定,
扩张部,其连结于所述带体,并且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从而挤压所述桡骨动脉的应止血部位,和
挤压部件,其配置于在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上不同于所述扩张部的位置,能够挤压所述尺骨动脉;
所述挤压部件由主体部、和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并具有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而突出的形状的凸部构成,
所述主体部能够通过注入流体而扩张,
沿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凸部的长度短于沿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主体部的长度,
所述凸部由比所述主体部更硬质的材料形成,并且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沿与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所述凸部的长度为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主体部的长度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具有沿与所述带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连续延伸的形状。
CN201680051211.5A 2015-09-03 2016-09-02 止血器具 Active CN108024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4198A JP6612561B2 (ja) 2015-09-03 2015-09-03 止血器具
JP2015-174197 2015-09-03
JP2015174201A JP6544854B2 (ja) 2015-09-03 2015-09-03 止血器具
JP2015174197A JP6612560B2 (ja) 2015-09-03 2015-09-03 止血器具
JP2015-174201 2015-09-03
JP2015-174198 2015-09-03
PCT/JP2016/075912 WO2017039007A1 (ja) 2015-09-03 2016-09-02 止血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4818A CN108024818A (zh) 2018-05-11
CN108024818B true CN108024818B (zh) 2021-07-16

Family

ID=58187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1211.5A Active CN108024818B (zh) 2015-09-03 2016-09-02 止血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80250017A1 (zh)
EP (1) EP3345556B1 (zh)
CN (1) CN108024818B (zh)
WO (1) WO20170390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9007A1 (ja) 2015-09-03 2017-03-09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US10702281B2 (en) 2016-07-18 2020-07-07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Inflatable radial artery compression device
EP3703806A4 (en) 2017-11-03 2021-05-26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HEMOSTASIS DEVICES AND METHOD OF USE
JP2021515654A (ja) 2018-03-09 2021-06-24 メリット・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Merit Medical Systems,Inc. 超音波適合性の膨張可能な血管圧迫及び関連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773257A4 (en) 2018-04-11 2021-12-22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INFLATABLE COMPRESSION DEVICE
USD911516S1 (en) 2018-06-19 2021-02-23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Hemostasis device
JP7285253B2 (ja) * 2018-06-20 2023-06-01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の促進方法および止血補助具
CN112638291B (zh) * 2018-09-06 2023-05-09 泰尔茂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CN109350169B (zh) * 2018-12-19 2020-08-04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止血装置
US20200289129A1 (en) * 2019-03-14 2020-09-17 Medtronic Vascular, Inc. Tissue compression device
CN113545821B (zh) * 2021-08-28 2023-03-10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 一种桡动脉止血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56A (en) 1862-12-16 Improvement in tourniquets
US2245998A (en) 1938-07-15 1941-06-17 Fides Gmbh Grid-controlled gas or vapor-filled discharge vessel for high operating voltages
US3905361A (en) 1974-04-24 1975-09-16 Brunswick Mfg Co Inc Apparatus for sealing the esophagus and providing artificial respiration and evacuating the stomach
JPS5633526Y2 (zh) 1976-02-12 1981-08-08
US4469099A (en) 1980-10-02 1984-09-04 Western Clinical Engineering Ltd. Pneumatic torniquet
US4760846A (en) * 1987-03-23 1988-08-02 Freund Medical Products, Inc. Radial artery clamp
JP2566280B2 (ja) * 1988-04-15 1996-12-2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手首用血圧測定装置
US4920971A (en) 1988-12-09 1990-05-01 Blessinger Martin W Pneumatic vein inflation device
US4981133A (en) 1989-10-10 1991-01-01 Rollband Ernest J Pressure bandage for puncture wounds with a target marketing
DE69114369T2 (de) 1990-06-11 1996-06-20 Radi Medical Systems Gerät zur Kompression des Oberschenkels.
US5433724A (en) 1991-04-23 1995-07-1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Compressive hemostatic belt
JP2583689B2 (ja) 1991-06-17 1997-02-19 日本ビー・エックス・アイ株式会社 押圧止血器
US5152302A (en) 1991-08-14 1992-10-06 Fareed Donald O Forearm transaxial compression band
JP3239157B2 (ja) 1991-11-15 2001-12-17 テルモ株式会社 手の血流調整装置
US5464420A (en) 1992-02-06 1995-11-07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Compressive hemostatic belt
EP0601756B1 (en) 1992-12-04 1998-09-0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Compressive hemostatic belt
JP2713116B2 (ja) 1993-09-13 1998-02-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押圧止血装置
US5660182A (en) 1993-09-20 1997-08-26 Colin Corporation Inflatable cuff used fo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automatic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inflatable cuff
US5514155A (en) 1993-12-14 1996-05-07 Daneshvar; Yousef Device for applying pressure to a person's groin
US5496262A (en) 1994-01-06 1996-03-05 Aircast, Inc. Therapeutic intermittent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inflatable compartments of differing pressure from a single source
DE4447557C2 (de) 1994-08-18 1997-10-23 Harren Ernst Diethelm Punktionsverschluß
JP3129107B2 (ja) 1994-09-05 2001-01-29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圧迫止血装置
US5569297A (en) 1994-09-08 1996-10-29 Schneider (Usa) Inc. Selective vascular compression device
US5643315A (en) 1994-09-22 1997-07-01 Daneshvar; Yousef Device for wound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bleeding
JP3355509B2 (ja) 1994-11-21 2002-12-09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止血用具
US5840037A (en) 1995-04-19 1998-11-24 A & D Company, Limited Sphygmomanometer
US5792173A (en) 1995-07-10 1998-08-11 Stuart D. Edwards Wound closure hemostasis device
US5779657A (en) 1995-07-21 1998-07-14 Daneshvar; Yousef Nonstretchable wound cover and protector
JP3031486U (ja) * 1995-08-01 1996-11-29 義昌 大林 止血器
US5601597A (en) 1995-11-13 1997-02-11 Tat Inc. Combination radial artery occluder and wrist splint
US5728120A (en) * 1996-05-06 1998-03-17 Shani; Jacob Wrist clamp for arterial compression
JP3732899B2 (ja) 1996-08-26 2006-01-11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圧迫止血具
US6231507B1 (en) 1997-06-02 2001-05-15 Vnus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Pressure tourniquet with ultrasound window and method of use
US6336901B1 (en) 1998-04-27 2002-01-08 Omron Corporation Sphygmomanometer cuff achieving precise 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
JP3243228B2 (ja) * 1998-05-28 2002-01-07 マイクロライフ システムズ エージー 身体に挿入しない動脈血圧の測定装置
JP3452016B2 (ja) 2000-02-17 2003-09-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用カフ
JP2002291708A (ja) 2001-03-30 2002-10-08 Omron Corp 電子血圧計
DE60223747T2 (de) 2001-05-07 2008-10-30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Am Handgelenk zu tragende Manschette eines Blutdruckmessgeräts
US6827727B2 (en) 2001-12-18 2004-12-07 Radi Medical Systems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in combination with coagulant treatment of puncture wounds
US20040068290A1 (en) 2002-03-27 2004-04-08 Datascope Investment Corp.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wounds
US20030199922A1 (en) 2002-04-22 2003-10-23 Buckman James S. Pneumatic pressure bandage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EP2070483B1 (en) 2002-07-15 2011-02-16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Hemostatic device with inflatable balloon
JP4125095B2 (ja) 2002-11-07 2008-07-23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US7135032B2 (en) 2002-09-06 2006-11-14 Radi Medical Systems Ab Femoral compression device with support
US7329270B2 (en) 2002-12-19 2008-02-12 Radi Medical Systems Ab Femoral compression device
JP2007021112A (ja) * 2005-07-21 2007-02-01 Terumo Corp 止血器具
JP3136041U (ja) * 2007-06-21 2007-10-11 川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JP2012010823A (ja) * 2010-06-30 2012-01-19 Terumo Corp マーカ付止血器具
CN202027654U (zh) 2011-03-23 2011-11-09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桡动脉穿刺点止血压迫器
US9655627B2 (en) * 2012-05-11 2017-05-23 Michael Zhadkevich Anti-embolic device and method
US9427239B2 (en) * 2013-07-12 2016-08-30 Semier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for an adjustable radial and ulnar compression wristband
US9332994B2 (en) 2013-07-12 2016-05-10 Vasoinnova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top bleeding
JP2015066028A (ja) * 2013-09-27 2015-04-13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用バンド
CN204207803U (zh) * 2014-09-24 2015-03-18 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桡动脉压迫器
US20160174952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patent hemostasis in arteries
WO2017023499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Vasoinnova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top bleeding
WO2017039007A1 (ja) 2015-09-03 2017-03-09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50017A1 (en) 2018-09-06
CN108024818A (zh) 2018-05-11
US11701128B2 (en) 2023-07-18
EP3345556B1 (en) 2022-01-19
EP3345556A4 (en) 2019-09-11
WO2017039007A1 (ja) 2017-03-09
EP3345556A1 (en) 2018-07-11
US20200367907A1 (en)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818B (zh) 止血器具
CN108024817B (zh) 止血器具
CN108778155B (zh) 止血器具
JP6806669B2 (ja) 止血器具
JP4624434B2 (ja) 止血器具
CN109414271B (zh) 止血器具
CN108882943B (zh) 止血器具
JP7041056B2 (ja) 止血器具
JP6783083B2 (ja) 止血器具
CN109414270B (zh) 止血器具
JP6730137B2 (ja) 止血器具
CN109414269B (zh) 止血器具
JP6573309B2 (ja) 止血器具
JP6667392B2 (ja) 止血器具
WO2017039006A1 (ja) 止血器具
JP2012010823A (ja) マーカ付止血器具
JP2019058498A (ja) 止血器具
JP6544854B2 (ja) 止血器具
JP6612561B2 (ja) 止血器具
JP6612560B2 (ja) 止血器具
JP4125095B2 (ja) 止血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