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42C - 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42C
CN1080242C CN98125319A CN98125319A CN1080242C CN 1080242 C CN1080242 C CN 1080242C CN 98125319 A CN98125319 A CN 98125319A CN 98125319 A CN98125319 A CN 98125319A CN 1080242 C CN1080242 C CN 108024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purpose floor
anticipation
cage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25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0755A (zh
Inventor
大矢恭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40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0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4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461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rofile
    • B66B1/462Mechanical or piezoelectric inpu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468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23Wherein the destination is registered after boar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3Wherein the call is registered through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76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for checking authorization of the passe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能对目的楼层自动记录,根据该记录修正目的楼层的电梯呼叫记录装置。该装置将每一电梯使用者预想的目的楼层存储于预想的目的楼层的存储手段,个人识别手段对使用者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从上述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读取预想的目的楼层,为了确认,一旦在电梯厢内显示后就将该预想的目的楼层作为最终的目的楼层自动记录在电梯控制盘上,在使用者想要去的目的楼层与预想的目的楼层不同时可用电梯厢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指定目的楼层,对预想的目的楼层进行修正。

Description

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
作为使用个人识别手段对电梯的呼叫进行记录的发明,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2-43185号公报,公开了预先将个人的指纹做成数据库,每一次都检测电梯使用者的指纹,与上述数据库的指纹对照,只是在对照结果为一致的情况下对呼叫进行记录,以谋求防止犯罪的发明。
又,在日本专利特开平5-776号公报,公开了在电梯厢内设置指纹检测装置,预先将个人的各指指纹与各楼层对应地预先加以记录,或将其组合与各楼层对应地预先加以记录,借助于此,在指纹检测装置检测出被记录的指纹时,将对应的楼层作为目的楼层驱动电梯厢运行的装置。采用所涉及的呼叫记录装置,乘客一次操作就可以对照指纹并指定目的楼层,在防止犯罪的同时又可以用少数几个指纹检测装置指定多个目的楼层,而且也能够简化操作。
在大楼里往来的人们的行动、也就是移动路线通常是固定的。例如在公寓中,主要是在1楼与所居住的楼层之间来往,而在办公大楼中也一样,不是在大楼中办公而未能预先进行个人识别并加以记录的人(下称“外来人员”)在大楼内的来往移动路线通常往往也是在1楼与作为目的地的楼层之间。而且,即使是在大楼中办公等能够预先进行个人识别并加以记录的人(下称“在大楼办公的人员”),上下班时主要是在1楼和办公楼层之间来往,而在上班时间里则主要在本楼层与关系密切的部门的楼层之间来往。也就是说,大楼内的交通必然是来往行为。因此在使用电梯作为交通手段的情况下,归路是去路的反向,这是必然的。而且该去路也如上所述几乎都是决定了的。
但是,在大楼内的移动路线即使是决定了的,对于每一个人也是各种各样。为了用电梯对这样的各人的多样化的行动的一个过程进行处理,一向采用每一次指定目的楼层的方法。即使是在使用上述指纹检测装置的电梯,这指纹也不过是出自防止犯罪的目的在使用电梯时决定可否使用的手段,指定目的楼层必须与指定往复路径同时分别指定,是很麻烦的。
本发明是为消除上述麻烦而作出的,着眼于使各人在大楼内的移动路线固定化,目的在于自动记录目的楼层。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即使在并非固定化的移动路线的情况下,也尽量使对目的楼层进行自动记录成为可能。
还有,其目的在于,不仅对在大楼内办公的人,即使对外来人员也一样进行自动记录。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对电梯的每一个使用者联系出发的楼层预先设想目的楼层,将该目的楼层作为预想的目的楼层,预先存储于预想的目的楼层的存储手段内,其特征在于,在实际驱动状态下,用设置于电梯口的个人识别手段识别使用者,根据该识别结果读取上述预想的目的楼层,一旦为了确认而在电梯厢内显示该预想的目的楼层后,就作为最终的目的楼层自动记录在电梯的控制盘上,如果目的楼层与预想的目的楼层不同,则利用电梯厢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重新指定目的楼层,进行记录。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在电梯厢内设置个人识别手段,根据该识别信号与电梯厢停着的楼层读取预想的目的楼层显示于电梯厢内,在确认后最终将预想的目的楼层作为目的楼层记录在电梯的控制盘上。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根据电梯在一个楼层开着电梯门时被操作的识别信号与上述楼层,读取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从电梯厢在一楼层开始打开电梯门起到接着上述电梯厢从该楼层升降起动为止的时间里,操作个人识别手段时,根据该识别信号与上述楼层读取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将个人识别手段的识别信号、操作该个人识别手段时的楼层,以及与上述识别信号和上述楼层对应地预先决定的预想目的楼层作为一个系列存储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内。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将个人识别手段的识别信号、操作该个人识别手段时的楼层及时间段,以及与上述识别信号和该楼层及该时间段对应地预先决定的预想目的楼层作为一个系列存储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内,根据上述识别信号与上述楼层及上述时间段读取对应的上述预想目的楼层。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信号与楼层及操作个人识别手段的时间段读取对应的预想的目的楼层,又在与上述时间段对应的上述预想目的楼层没有被存储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时读取与最近的时间段对应的所述预想目的楼层。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使用电梯厢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对目的楼层的指定,在预想目的楼层显示于电梯厢内的规定时间内或上述预想目的楼层没有被读取的情况下,可以从判明没有被读取起的一定的时间内进行。
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只是在使用者的识别结果与预先存储的识别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够将目的楼层记录到电梯的控制盘上。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利用分配到设置于电梯口的个人识别手段发出识别信号的楼层的电梯厢内设置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优先于预想的目的楼层将目的楼层记录于控制盘。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使应答灯点亮的状态对于预想目的楼层和目的楼层有所不同。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使应答灯在表示预想目的楼层时一亮一暗闪动,而在表示目的楼层时一直点亮着。
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个人识别手段是只对预先记录过的个人发出识别信号的手段。
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使用指纹检测器作为个人识别手段。
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明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将用电梯厢内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指定的目的楼层作为新的预想目的楼层写入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总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2表示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的数据结构。
图3是表示该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对于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对于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对于外来人员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对于外来人员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对于外来人员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对于外来人员的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总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总体结构的方框图。
图12表示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s的数据结构。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总体结构的方框图。
实施形态1
图1至图6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图1是表示本发明总体结构的方框图,图中1是设置于大楼的一个楼层的电梯口,2是电梯口的门,3是电梯厢,4是电梯厢的门,5是设置于电梯口1、产生呼叫电梯厢3用的电梯口呼叫HC的电梯口按键,包括有向上(UP)按键和向下(DOWN)按键。6是设置于电梯口1分别对电梯使用者进行识别产生识别信号Pf的个人识别手段,这里使用的是指纹检测器。7是存储被认为是电梯使用者的目的楼层的预想目的楼层MCC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该预想目的楼层MCC是使指纹检测器6来的识别信号Pf与设置该指纹检测器6的楼层对应预先决定的。也就是说,将设置有指纹检测器6、使用者选定为目的楼层的可能性最大的楼层作为预想的目的楼层MCC存储,故该实施形态中,如图2所详细表示的那样,作为表示所述指纹检测器6的设置层的要素,使用电梯口呼叫MHC。因此可以分别设定从该设置层向上时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和向下时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图2表示其具体例子。7W是将电梯口呼叫HC分配给一个电梯厢3的分配电路。
8是一旦从指纹检测器6发出识别信号Pf就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读取对应的预想的目的楼层MCC的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实际上是由微电脑系统构成的。9是只在规定的时间T内在分配的电梯厢3内一亮一暗地闪光表示该读取的预想目的楼层MCC用的闪光电路。10是设定所述时间T用的时限手段,由双向双投开关构成,其中之一由将c1作为共同端子在规定的时间T内连接于端子a1,并在所述规定的时间T过去后,切换到端子b1的时限开关10a构成,而另一个则由将c2作为共同端子在规定的时间T内连接于端子a2,并在所述规定的时间T过去后,切换到端子b2的时限开关10b构成。11是设置于电梯厢3内的应答灯,在规定的时间T内显示为预想目的楼层MCC。12是设置于电梯厢3内,将在规定时间T内由操作指定的新楼层作为使用者的目的楼层CC记录在电梯的每一控制盘13上设置的目的楼层记录电路14上的电梯厢目的楼层选定按键,所述目的楼层CC是通过时限开关10b优先于预想的目的楼层MCC而进行记录。而且在这里,应答灯11和电梯厢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表现为不同的装置,但是也可以将设置于电梯厢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内的各指示灯作为应答灯。15是记录电梯口呼叫HC的电梯口呼叫记录电路,一旦该电梯口呼叫HC由分配电路分配给某一个电梯厢3,该电梯厢3就被呼唤到上述电梯口呼叫HC发生的楼层。16是将来自分配的电梯厢3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的目的楼层CC作为预想目的楼层MCC写入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的预想目的楼层写入手段,利用该写入可以修正预想的目的楼层MCC。
图2表示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的详细情况。也就是说,图2表示从1楼到6楼的6层大楼,从7a0到7an是对于每一个人、每一楼层将电梯口呼叫MHC和对于该电梯口呼叫MHC被认为是频度最高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加以存储的存储器,分别相当于一个人的份额,因此总体上对于在大楼办公的人员n+1人存储。也就是说,存储器7a0是在大楼办公的人员一个人的存储器,在地址a0号存储着3楼作为与1楼向上的电梯口呼叫MHC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这样的对应办法考虑了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移动路线,采用机率最高的组合。显然在这里未必需要在1号存储器存储电梯口呼叫MHC和预想目的楼层MCC两者,只要两者联系起来存储,即使是不同的编号也无妨。同样,在地址(a0+1)号存储着1楼作为与1楼向下的电梯口呼叫MHC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这里一楼是最底层,因此1楼向下的呼叫是不存在的,应该除外,但是如果将预想目的楼层MCC设定为1楼也无妨,因此为了方便就加以记载。
又,在地址(a0+2)号存储着3楼作为与2楼向上的电梯口呼叫MHC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下面同样在地址(a0+11)号存储着3楼作为与6楼向下的电梯口呼叫MHC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存储器7a1是其他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一个人份额的存储器,电梯口呼叫MHC和预想目的楼层MCC根据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移动路线,与上述存储器7a0一样决定。这样,就在存储器7a0~存储器7an对于全体在大楼办公的人员与电梯口呼叫MHC对应地存储了预想目的楼层MCC。
7b0~7bm是对于每一个不可能预先进行登记的外来人员按照各人的移动路线存储电梯口呼叫和与此电梯口呼叫MHC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的存储器,具有与外来人员(m+1)相当的份额的存储容量。外来人员与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相比,其移动路线比较简单,通常没有在楼层间来往,目的楼层只限于1个楼层。因此可以作为1楼与目的楼层的来往掌握。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存储器7b0在地址b0作为前往路存储与1楼UP(向上)呼叫1U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即3楼。在地址(b0+1)作为复归路存储与3楼DOWN(向下)呼叫3D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即1楼。在地址(b0+2)存储与3楼UP(向上)的呼叫3U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即1楼。这里,相对于3楼UP呼叫3U以1楼为预想目的楼层MCC被认为是矛盾,但是,如上所述外来人员的移动路线作为是与1楼之间的往来掌握的,因此3楼UP呼叫3U判定为错误操作。这样一来,外来人员由于在各层之间没有来往,所使用的存储器7b0~7bm也只要较少的容量就够了。又,外来人员如果是往复于1楼与其他楼层之间,则能够复归的预想目的楼层MCC限于1楼,因此也可以自动设定。又,即使是外来人员,在有必要考虑在楼层之间的来往的情况下,只要和在大楼办公的人员一样采用存储器7a0等的内容就够了。
7h是存储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指纹数据MM的存储器,在h号地址存储着一个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指纹数据MM0,以及与该指纹数据MM0对应存储该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预想目的楼层MCC的存储器7a0的前头地址a0。在(h+1)号地址存储着另一个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指纹数据MM1,以及与该指纹数据MM1对应存储该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预想目的楼层MCC的存储器7a1的前头地址a1。下面相同,对于全体在大楼办公的人员从h号地址到(h+n)号地址具有存储(n+1)人的指纹数据MM的存储容量。
7v是存储外来人员的指纹数据VM的存储器,v号地址存储着一个外来人员的指纹数据VM0,以及与该指纹数据VM0对应存储该外来人员的预想目的楼层MCC的存储器7b0的前头地址b0。在(v+1)号地址存储着另一个外来人员的指纹数据VM1,以及与该指纹数据VM1对应的存储该外来人员的预想目的楼层MCC的存储器7b1的前头地址b1。下面同样进行存储,具有存储从v号地址到(v+m)号地址的(m+1)人的指纹数据VM的容量。
下面根据图3~图9对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3对动作进行总体概述。在步骤G1,从指纹检测器6送出指纹数据Pf。在步骤G2,从电梯口按键5送出电梯口呼叫HC。在步骤G3,将指纹数据Pf及电梯口呼叫MHC分别与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读取的指纹数据MM及电梯口呼叫MHC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读取预想目的楼层MCC。在步骤G4,电梯厢3一到达,步骤G5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电梯厢3内设置的应答灯11显示预想目的楼层MCC。在步骤6,预想目的楼层MCC成了目的楼层CC,在步骤7,电梯厢3向该楼层出发。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步骤3的部分如下所述分为实施例1至实施例5加以说明。
实施例1根据图4和图5对使用者是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情况加以说明。
实施例2根据图6对使用者是外来人员,而且已经使用过电梯,因而有指纹数据记录着,而且决定预想目的楼层MCC所需数据也在存储器7有记录的情况加以说明。
实施例3根据图7对使用者同样是外来人员,有指纹数据记录着,但是决定预想目的楼层MCC所需数据在存储器7没有记录的情况,并且是1楼UP的电梯口呼叫HC的情况加以说明。
实施例4根据图8对实施例3的情况下1楼UP以外的电梯口呼叫HC的情况加以说明。
实施例5根据图9对没有指纹数据MM记录着的情况,也就是初次来本大楼的情况加以说明。
实施例1
在图4的步骤S11等待对指纹检测器6进行操作。一旦对其进行操作,在步骤S12检测出指纹数据Pf,并送到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在步骤S13和步骤S14核对规定的时间内是否操作过电梯口按键5。在没有操作过电梯口按键5的情况下,步骤S15使指纹数据Pf复位,返回步骤S11变成待机状态。在操作过电梯口按键5的情况下,在步骤16,电梯口呼叫HC被传送到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8。
为了根据指纹数据识别使用者,在步骤S17将变数k置「0」。在步骤S18从存储器7h读取(h+k)号地址的指纹数据MMk,在步骤S19与指纹数据检测器6来的指纹数据Pf对照。在对照结果表示两者不同的情况下,经步骤S20和步骤S21返回步骤S18,依次读出后续的指纹数据MMk在步骤S19进行对照。反复进行这步骤进行对照一直到最后的(h+n)号地址,如指纹数据检测器6来的指纹数据Pf与存储器7h的指纹数据MM不一致时,判断为在大楼办公的人员中没有这个人。进行后面的图6所示的处理。
在步骤S19,指纹数据Pf与存储器7h的指纹数据MM一致时,判断为使用者是在大楼办公的人员,在步骤S22读取与该指纹数据MMk对应的存储的地址「ak」。在步骤S23对变数p进行初始设定,设定为「0」,步骤S24从将电梯口呼叫MHC与预想目的楼层MCC对应存储的存储器7ak的前头地址ak依序读出电梯口呼叫MHC,在步骤S25与电梯口按键5来的电梯口呼叫HC对照。不一致时在步骤S26将变数p增加。在本实施形态中,大楼是6层大楼,如上所述,也考虑在1楼的DOWN(向下)的呼叫和在6楼的UP(向上)的呼叫,因此变数p从0至11变化,其间电梯口呼叫HC必定与电梯口呼叫MHC一致。
在步骤S25电梯口呼叫HC与电梯口呼叫MHC一致时,在图5的步骤S27从存储器7ak读取与电梯口呼叫MHC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另一方面在步骤S28,被分配到电梯口呼叫HC的电梯厢3到达该楼层一打开门2和4,在步骤S29通过分配电路7W、闪光电路9及时限开关10a的端子a1和c1,使与预想目的楼层MCC对应的应答灯11在规定的时间T里一亮一暗闪光。而由于在该规定的时间T内时限开关10b端子a2和端子c2连接着,因此也可以借助于操作电梯厢3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将目的楼层CC直接记录在电梯控制盘13的目的楼层记录电路14上。因此在步骤S30和步骤S31核对在所述规定的时间T内电梯厢3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是否被操作过。
上述规定的时间T一经过,即转移到步骤S32,时限开关10a及10b分别切换,端子b1和端子c1,还有端子b2和端子c2连接着。这一切换使得利用电梯厢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记录目的楼层CC成为不可能,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8被连接于控制盘13的目的楼层记录电路14。其结果是,在步骤S33和步骤S34预想目的楼层MCC变成目的楼层CC,被输入控制盘13。而且由于应答灯11也同样连接于目的楼层记录电路14,因此在步骤S35一直亮着灯以显示所述目的楼层,在步骤36电梯厢3向目的楼层CC出发。
又,在步骤30规定的时间T内一旦对电梯厢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进行操作,在步骤S37就根据该操作指定新的目的楼层CC输入控制盘13。而且在步骤S38所述目的楼层CC通过预想目的楼层写入手段16,作为新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取代迄今为止在(ak+p)号地址上写着的预想目的楼层MCC被写入该地址。转移到步骤S34,电梯厢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指定的目的楼层CC被输入控制盘13,在步骤S35应答灯11一直亮着,在步骤S36电梯厢3向目的楼层CC出发。
实施例2
下面根据图6~图9对步骤S20中使用者不是在大楼办公的人员,而被判定为外来人员的情况加以说明。
如果不让外来人员使用电梯,在步骤S20判定为不是在大楼办公的人员时就能立即终止。特别是在防止犯罪要求高的公共住宅,很需要这样做。但是通常即使是外来人员,也有频繁访问的人,因此如图2所示也要求设置外来人员使用的存储器7v,按照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的例子进行处理。因此,为了按此进行处理要了解上述外来人员是否在存储器7v中留有记录。
在图6中,为了根据指纹数据Pf识别使用者,在步骤S41将变数初始设定为「0」,在步骤S42从存储器7v读取(h+q)号地址的指纹数据VMq,在步骤S43与指纹检测器6来的指纹数据Pf对照。其结果表明两者不相同的情况下经步骤S44和步骤S45返回步骤S42,依序读取后续的指纹数据VMq,并在步骤S43对照。反复进行该步骤进行对照直到最后的(v+m)号地址,在指纹数据检测器6来的指纹数据Pf与存储器7v的指纹数据VM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储器7v没有记录该使用者。该情况下的处理例用图9说明。
在步骤S43,指纹数据Pf与存储器7v的指纹数据VMq一致时使用者被认为是外来人员,而且作为预想登记过的人员识别,在步骤S46读取与该指纹数据VMq对应存储的地址「bq」。在步骤S47将变数p初始设定为「0」,在步骤S48从将电梯口呼叫MHC与预想目的楼层MCC对应存储的存储器7bq的前头地址bq依序读取电梯口呼叫MHC,在步骤S49与来自电梯口按键5的电梯口呼叫HC对照。不一致时在步骤S50核对是否已经从头到尾都对照过,直到存储器7bq的最后地址。在没有对照完最后地址的情况下,在步骤S51增加变数p,对照到最后地址。
在本实施例2中,外来人员从1楼进入大楼内乘电梯上目的楼层,再从该目的楼层返回1楼。因此,在1楼有电梯口呼叫MHC的情况下,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就是上次来本大楼时的目的楼层CC,但是在电梯口呼叫MHC为1楼以外的楼层的情况下,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全都被自动设定为1楼,如图2所示构成存储器7b0、7b1~7bm。
在步骤S49,电梯口呼叫HC与电梯口呼叫MHC一致的情况下,在步骤S53从存储器7bq读取与电梯口呼叫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MCC。以后进行与图5所示的步骤S28~步骤S38一样的一连串处理。因此,虽然外来人员的归路自动设定为1楼,但是在不直接下1楼,而中途到其他楼层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T内利用对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的操作,通过图5所示的步骤S30→步骤S37→步骤S38→步骤S34的路径前往所希望的目的楼层。这样的操作与已有的电梯的呼叫记录的情况相同,没有某种不谐调的感觉。从途中的楼层接着乘电梯下1楼的情况,根据实施例4的说明。
实施例3
在存储器7bq没有记录来自电梯口按键5的电梯口呼叫HC的情况下,在步骤S50判定为“是”,以后进行图7所示的处理。也就是外来人员与在大楼办公的人员不同,规定为1楼和目的楼层之间的来往,没有其他楼层之间的交通往来,因此电梯口呼叫MHC没有存储全部楼层的电梯口呼叫HC的容量。所以,在外来人员的情况下指纹数据VM被存储于存储器7v,但是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即对应的存储器7bq的bq号地址到(bq+2)号地址中没有记录与外来人员操作电梯口按键5产生的电梯口呼叫HC一致的电梯口呼叫MHC的情况。
图7和图8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电梯口呼叫HC和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选定的目的楼层CC,决定存储器7bq的电梯口呼叫MHC及预想目的楼层MCC的处理例。
还有,在图6的步骤S50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即判定不能从存储器7bq读取预想目的楼层MCC的情况下,也可以换成图7和图8的处理,只在从上述判定的时刻起的规定的时间T内使用上述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有效,将在这段时间内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指定的目的楼层CC记录在目的楼层记录电路14中。
这当中,实施例3表示图7中在步骤S61的调查结果、电梯口呼叫HC为1楼UP呼叫时的处理,1楼UP呼叫以外的情况作为实施例4示于图8。
在步骤S62如图7(A)所示暂时设定存储器7bq的电梯口呼叫MHC及预想目的楼层MCC。外来人员由于是往复运动,(bq+1)及(bq+2)号地址的电梯口呼叫MHC当作前往的目的楼层CC的电梯口呼叫。在步骤S63,作为相对于1楼层电梯口呼叫1U的预想目的楼层MCC,读取「5」。另一方面,在步骤S64,电梯厢3响应电梯口呼叫HC到达1楼后,打开门2和4。尔后,在步骤S65预想目的楼层MCC「5」通过闪光电路9及时限开关10a使应答灯11一亮一暗闪光。以后,利用步骤S66→步骤S67→步骤S65,应答灯11在规定的时间T内使预想目的楼层MCC「5」一亮一暗闪光。使用者看到了这样的显示,判定没有必要改变目的楼层的情况下,经过规定的时间T后存储器7bq原封不动地采用该图(A)所显示的暂时设定,在步骤S69,相对于电梯口呼叫1U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变成目的楼层CC,在步骤S70记录在电梯控制盘13。在步骤S71使应答灯11一直亮着,在步骤S72电梯厢3向目的楼层CC出发。
又,在规定的时间T内操作电梯厢内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则从步骤S66转移到步骤S73,将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指定的目的楼层CC作为bq号地址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写入。又,在步骤S74将预想目的楼层MCC的电梯口呼叫HC作为(bq+1)号地址及(bq+2)号地址的电梯口呼叫MHC写入。亦即利用步骤S73及步骤S74将暂时设定的存储器7bq从图7的(A)改写为图7的(B)。在步骤S70,电梯厢内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所指定的目的楼层CC被记录在控制盘13上,以后,如上所述电梯厢3离开1楼向目的楼层CC出发。该外来人员在下一次来到本大楼时,与这一次相同的楼层已在控制盘13上记录为目的楼层CC。
实施例4
图8是表示对于外来人员在存储器7v记录着指纹数据VM,与电梯口按键5来的电梯口呼叫HC相当的电梯口呼叫MHC没有按照预想被记录于存储器7bq,而且电梯口按键5的这次电梯口呼叫HC不是1楼的情况的处理的例子。作为具体例子,考虑了外来人员在上楼时使用楼梯,而在下楼时使用电梯的情况。
从步骤S81到步骤S84是用于在图8所示的存储器7bq写入(C)的内容的处理。也就是外来人员在1楼以外的楼层发出电梯口呼叫HC,本来1楼UP呼叫成为起点,现在发生电梯口呼叫HC的楼层,假定今后成为目的楼层,该外来人员作为来往于两个楼层之间的人员自动写入。
亦即在步骤S81将1楼UP呼叫1U作为电梯口呼叫MHC写入存储器7bq的bq号地址。在步骤S82将电梯口呼叫HC发生的楼层作为bq号地址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写入。在步骤S83将电梯口呼叫HC作为(bq+1)号地址及(bq+2)号地址的电梯口呼叫MHC写入。还在步骤S84将(bq+1)号地址及(bq+2)号地址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写成1楼。在步骤S85,作为对电梯口呼叫发生楼层「4」的预想目的楼层MCC从存储器7bq读取「1」。在步骤S86,等待分配的电梯厢3到达电梯口呼叫HC发生的楼层「4」后打开门2和4,通过闪光电路9和时限开关10a使与预想目的楼层相应的应答灯11一亮一暗闪光。使用者看了应答灯11,判定为不必改变目的楼层时,经过该规定的时间T存储器7bq就原封不动地采用该图(C)所示的设定,经过步骤S88、步骤S89,在步骤S90,预想目的楼层MCC「1」成为目的楼层CC,在步骤S91记录在控制盘13上。同时在步骤S92应答灯11一直点亮着,在步骤S93,电梯厢3向目的楼层CC出发。
又,在规定的时间T内如果操作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即从步骤S88向步骤S94转移,将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所指定的目的楼层CC作为bq号地址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写入。又,在步骤S95将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所指定的目的楼层CC的电梯口呼叫HC作为(bq+1)号地址及(bq+2)号地址的电梯口呼叫MHC写入。也就是利用步骤S94和步骤S95将存储器7bq的内容从图8的(C)改写为(D)。在步骤S91将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所指定的目的楼层CC记录在控制盘3,以后,如上所述电梯厢3离开1楼向目的楼层CC出发。该外来人员下一次到本大楼来时能够按照(D)所示的存储器7bq的内容进行呼叫记录。
实施例5
图9表示外来人员的指纹数据VM还没有记录在存储器7v上,因此按不能识别的情况处理如下。
新的外来人员的指纹数据VM记录在存储器7v的前头地址,即图2所示的v号地址。因此首先在存储器7v使已有的指纹数据分别向上移动1个地址号。由于这一移动,(v+1)号地址的指纹数据VM1被重写成与迄今为止在地址v中记录过的指纹数据VM0。而最后的地址(v+m)号地址的指纹数据VMm被重写成与迄今为止在地址(v+m-1)中记录的指纹数据VM(m-1)。迄今为止在地址(v+m)记录的指纹数据Vmm去除。
又,对应于指纹数据VM的移动,从存储器7b0到存储器7bm的内容也有必要移动。由于该移动的结果,存储器7b1的内容变成迄今为止的存储器7b0所记载的电梯口呼叫MHC及预想目的楼层MCC。又在最后的存储器7bm覆盖迄今为止记录在存储器7b(m-1)记录的电梯口呼叫MHC和预想目的楼层MCC,迄今为止在存储器7bm记录的数据去除。
图9中,从步骤S101到步骤S106,进行上述移动处理。也就是说,为了避免覆盖造成数据的丢失,有必要从最后的地址降序处理。在步骤S101将变数q设定为m。在步骤S102将(v+(q-1))号地址的指纹数据VM覆盖到(v+q)号地址上。在步骤S103,将对应的存储器7b(q-1)的电梯口呼叫MHC及预想目的楼层MCC覆盖到存储器7bq上。在步骤S104核对是否移动到了前头地址、即v地址或存储器7b0。移动依序移动到了前头,即转移到步骤S106,在前头的v号地址写入新的外来人员的指纹数据。由于这写入,使得对外来人员的识别成为可能。
从而,以后的处理是在步骤S107核对该外来人员操作电梯口按键5进行的电梯口呼叫HC是否1楼UP的呼叫,如果是1楼UP的呼叫,如结合标志6所示,进行从图7的步骤S62开始的处理。但是存储器7bq在本实施例中使用7b0。而且如果是别的呼叫而不是1楼UP呼叫,如连接标志4所示从图8的步骤S81开始进行处理。同样,使用存储器7b0。
采用上述实施例1,对在大楼办公的人员相对于UP(向上)及DOWN(向下)的每一个电梯口按键5分别设定1个预想的目的楼层MCC,因此可以设想目的楼层与使用者想要的楼层一致的机率较高。
而且对于外来人员也能够自动进行记录。
还不仅进行目的楼层的自动记录,由于使用者的指纹得以记录,对于防止犯罪也是有利的。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员,防止犯罪的意义很大。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1中作为各人识别手段使用指纹检测器6,但是也可以使用卡片阅读机。
又,指纹检测器6是与电梯口按键分开设置的,但是也可以将指纹检测器本身作为向上和向下用的电梯口按键使用。这时,电梯口呼叫和指纹检测可以通过1次操作进行。
还有,在将没有指纹数据记录的新来的外来人员记录在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时,写入前头地址,但是也可以写入最后的地址。也就是说,进行新的写入时通常写入一定的地址,对已有的数据只要从该一定的地址以一定的顺序使其移动即可。借助于此,可以把只是一次来本大楼的外来人员自然地去除,而只留下频繁来访的外来人员,可以有效地使用存储器。
实施形态2
图10表示电梯口1只提供电梯口按键5,指纹检测器6c设置于电梯厢3的另一实施形态。在该实施形态中,首先用电梯口按键5呼叫电梯厢3,然后乘进电梯厢3,从指纹检测器6将识别信号Pfc送到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8。以此识别使用者,根据该识别结果和电梯口呼叫HC可以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读取预想目的楼层MCC。以下与实施形态1所述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采用本实施形态,只是在电梯厢3内设置1台指纹检测器即可,与在每一层都设置的实施形态1相比要便宜。
但是,预想目的楼层MCC的决定是与始发楼层有关的,因此为了读取预想目的楼层MCC,必须检知使用者发出指纹信号Pfc的楼层。另一方面,在将指纹检测器6c设置于电梯厢3的情况下,识别信号Pfc与楼层的关系不是一定的。因此为了决定识别信号Pfc与楼层的关系,必须从电梯控制盘13读取电梯厢3停着的楼层,决定该楼层的电梯口呼叫HC与识别信号Pfc的关系。如果进一步限定,则至少使用者也要乘进电梯厢3内,因此也可以将指纹检测器6c操作的时间限制于门开着的时间,而且也可以限制于从门开始打开到接着电梯厢3升降起动为止的时间。还有,检测电梯厢3存在的楼层的装置是众所周知的惯常使用的装置,其说明省略。
实施形态3
图11是省略电梯口按键5,在各电梯口1设置1台指纹检测器6的电梯呼叫记录装置。在该实施形态中,首先操作指纹检测器6。根据该操作产生的识别信号Pf对使用者进行识别,同时电梯厢3开始向识别信号发出的楼层移动。但是由于指纹检测器6只设置1台,从该识别信号Pf不能读取预期的方向。因此,本实施形态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s的内容如图12所示,每一楼层相对于1个电梯口呼叫MHC有1个预想目的楼层MCC对应。
对于该实施形态,也可以根据上述识别信号Pf和具有该识别信号Pf的电梯口呼叫MHC这些要素读取记载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s的预想目的楼层MCC。在该预想目的楼层MCC与使用者的意图相反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T内操作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12进行修正。又,即使是指纹未登记的外来人员也能够进行呼叫的登记。其具体内容与实施形态1相同,省略其说明。
实施形态4
大楼内的移动路线因时间段而不同。例如有上班时间段、午饭时间段、下班时间段,还有工作时间段,各有其特有的移动路线。
图13是相对于这样的变动设置对每一时间段不同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t1、7t2-7tn,利用时钟TM选择在该时间段应该使用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t1、7t2、-7tn的装置。在进行选择以后,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其说明省略。
采用实施形态4,能够设定该每一时间段的预想目的楼层MCC,能够更加准确符合使用者的移动路线。
而且,时间段是复杂的,有以1天为周期的,还有以1周为周期的,对所有的时间段预想进行设定是不容易的。因此只对于一定的时间段准备每一时间段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在不属于任何时间段的时刻使用电梯时,也可以使用该时刻最接近的时间段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7t1、7t2-7tn。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呼叫记录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对于每一位电梯使用者与始发楼层相关地预想一个目的楼层,将该目的楼层作为预想目的楼层预先存储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在实际开动的情况下,用设置在电梯口的个人识别手段识别使用者,根据该识别结果读取上述预想目的楼层,一旦确认该预想目的楼层、在电梯厢内显示后,作为最终的目的楼层自动记录在电梯控制盘上,假如目的楼层与预想的目的楼层不同,就使用电梯厢内的目的楼层选择键重新指定目的楼层以进行记录。
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可以在本来具有的进行个人识别的防止犯罪功能上加上能够自动记录电梯厢的目的楼层,假如自动记录的目的楼层不同于所要的目的楼层,能够使用电梯厢内的目的楼层选择键进行改正。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将个人人识别手段设置于电梯厢内,根据识别信号与电梯厢停着的楼层读取预想目的楼层并显示于电梯厢内,在确认后将预想目的楼层作为最终的目的楼层记录在电梯的控制盘上。
这一发明也能够自动记录目的楼层而且能够对其进行改正,同时将识别手段设置于电梯厢内,因此有比在各楼层设置便宜,而且维修保养手续也可以简化。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电梯在一楼层打开着门的时候根据被操作的识别信号与所述楼层读取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
在个人识别手段设置于电梯厢内时,当然使用者在进入电梯厢之后操作,有使这样的操作能够可靠进行的效果。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从电梯厢在一楼层开始打开门时到接着上述电梯厢从上述一个楼层升降起动为止的时间里操作个人识别手段时,根据该识别信号与所述楼层读取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因此,比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能够更长时间、有效地操作个人识别手段。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将个人识别手段得出的识别信号、操作该个人识别手段时的楼层,以及对应于上述个人识别信号及上述楼层预先决定的预想目的楼层作为一串数据存储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内。因此,利用该一串数据的构成,可以自由设定使用者的对象范围及设定预想目的楼层时的始发层的对象。利用这一设定,也可以把电梯的作为封闭的系统使用,将重点放在防止犯罪上。又可以用于注重能自动记录目的楼层的功能的情况。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将个人识别手段得出的识别信号、操作该个人识别手段时的楼层及时间段,以使上述识别信号与上述楼层及上述时间段对应地预先决定的预想目的楼层作为一串数据存储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根据上述识别信号与上述楼层及上述时间段读取对应的上述预想目的楼层。
因此,即使在每一时间段移动路线不同,也能够设定符合使用者意向的意向目的楼层。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信号与楼层及操作个人识别手段的操作时间段读取对应的预想目的楼层,又,在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没有存储着与上述时间段对应的上述预想目的楼层时,读取与最接近的时间段对应的所述预想目的楼层。
因此能够起减轻预想目的楼层设定操作的作用。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用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对目的楼层进行指定,可以在电梯厢内显示着预想目的楼层的规定时间内进行,或者在上述预想目的楼层不能读取时从判明不能读取起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因此,预想目的楼层的改正操作或不能读取预想目的楼层时的操作采取和以往相同的操作,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员,能够做到在使用电梯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只有在对使用者的识别结果与预先存储的识别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够在电梯控制盘记录目的楼层。因此只有得到特别许可的人员才能使用电梯,具有防止犯罪的效果。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利用被分配到发出识别信号的楼层的电梯厢内设置的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优先于预先目的楼层将目的楼层记录于控制盘。因此即使是多部电梯停止在同一层的情况下,也能够只在被个人识别过的使用者本来应该乘的电梯改变预先目的楼层,在控制盘上进行记录,可以避免在多部电梯记录同一目的楼层的浪费。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使预先目的楼层与目的楼层的应答灯点亮状态不相同。因此具有容易识别是预想目的楼层、而还能够改正的楼层,还是已经决定作为目的楼层决定了的、不能改正的楼层的效果。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表示预想目的楼层时使应答灯一亮一暗闪光,而在表示目的楼层时使应答灯一直亮着。因此具有容易弄明白目的楼层能否改正的效果。
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个人识别手段只是对于预先记录过的个人发出识别信号。因此可以将电梯的使用者限于特定的得到许可的人员。
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使用指纹检测器作为个人识别手段。因此,与操作电梯按键的情况没有大的不同,操作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利用电梯厢内目的楼层选定按键指定目的楼层时,将上述目的楼层作为新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因此能够通过与已有的电梯呼叫记录装置相同的操作,使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自动进行改正,有平滑跟踪经时变化的效果。

Claims (15)

1.一种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于电梯口,对使用者进行识别的个人识别手段、将与设置该个人识别手段的楼层和所述识别信号对应地预先决定的楼层作为所述使用者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一旦所述个人识别手段发出所述识别信号,就从所述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读取对应的所述预想目的楼层的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在所述电梯厢内显示该被读取的预想目的楼层的应答灯、在所述预想目的楼层在该应答灯上显示了规定的时间后将其作为所述使用者的目的楼层记录在所述电梯的控制盘上的时限手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梯厢内,使以所述规定的时间内的操作指定的新的楼层优先于所述预想目的楼层记录为所述使用者的目的楼层的电梯厢目的楼层选定按键。
2.一种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于电梯厢内,对使用者进行识别的个人识别手段、将与该个人识别手段的识别信号和操作所述个人识别手段时所述电梯厢停止的楼层对应地预先决定的楼层作为所述使用者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的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一旦所述个人识别手段发出所述识别信号,就从所述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读取对应于该识别信号和所述电梯厢停止的楼层的预想目的楼层的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在所述电梯厢内显示该被读取的预想目的楼层的应答灯、在所述预想目的楼层在该应答灯上显示了规定的时间后将其作为所述使用者的目的楼层记录在所述电梯的控制盘上的时限手段,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梯厢内,使以所述规定的时间内的操作指定的新的楼层优先于所述预想目的楼层记录为所述使用者的目的楼层的电梯厢目的楼层选定按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是从电梯在一个楼层开着电梯门时被操作的识别信号和上述楼层读取对应的预想的目的楼层的手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呼叫记录装置是,其特征在于,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是从电梯厢在一楼层开始打开电梯门起到接着上述电梯厢从所述一楼层升降起动为止的时间里被操作的识别信号与所述楼层读取对应的预想的目的楼层的手段。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是将个人识别手段的识别信号、操作该个人识别手段时的楼层,以及与上述识别信号和上述楼层对应地预先决定的预想目的楼层作为一个系列存储的手段。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是将个人识别手段的识别信号、操作该个人识别手段时的楼层及时间段,以及与上述识别信号和上述楼层及上述时间段对应地预先决定的预想目的楼层作为一个系列存储的手段,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是从所述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根据上述识别信号与上述楼层及上述时间段读取对应的上述预想目的楼层的手段。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是将个人识别手段的识别信号、操作该个人识别手段时的楼层及时间段,以及与上述识别信号和上述楼层及上述时间段对应地预先决定的预想目的楼层作为一个系列存储的手段,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是从所述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根据上述识别信号与上述识别信号发生的时间段读取对应的上述预想目的楼层,而在所述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没有存储与所述时间段对应的所述预想目的楼层的情况下,则读取与最近的时间段对应的所述预想的目的楼层的手段。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时限手段是,在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读取预想目的楼层后规定时间内在电梯厢内进行显示之后,以该预想目的楼层作为目的楼层记录于电梯控制盘上,同时在不能读取所述预想目的楼层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显示和所述目的楼层的记录的手段,而电梯厢内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是设置于所述电梯厢内,在所述规定的时间内或判明不能够读取所述预想的目的楼层起规定的时间内被操作而指定的新的楼层优先于所述预想的目的楼层被记录在所述控制盘上作为目的楼层用的手段。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时限手段是,在预想目的楼层读取手段读取预想目的楼层后规定时间内在电梯厢内进行显示之后,以该预想目的楼层作为目的楼层记录于电梯控制盘上,同时在不能读取所述预想目的楼层的情况下,不进行所述显示和所述目的楼层的记录的手段,而电梯厢内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是使在所述规定的时间内操作而指定的新的楼层优先于所述预想的目的楼层在所述控制盘上作为目的楼层记录,而在由于个人识别信号的原因不能读取所述预想的目的楼层时,不对所述目的楼层进行记录的按键。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梯厢内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设置于分配到发出识别信号的楼层的电梯厢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答灯对预想目的楼层和目的楼层以不同的状态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答灯是在表示预想的目的楼层时一亮一暗闪动,而在表示目的楼层时一直点亮着的指示灯。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个人识别手段是只对预先记录过的个人发出识别信号的手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个人识别手段是指纹检测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将操作电梯厢内的目的楼层选定按键指定的目的楼层作为新的预想的目的楼层写入预想目的楼层存储手段的预想目的楼层写入手段。
CN98125319A 1998-06-26 1998-12-09 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019598A JP3939027B2 (ja) 1998-06-26 1998-06-26 エレベーターの呼び登録装置
JP180195/1998 1998-06-26
JP180195/98 1998-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0755A CN1240755A (zh) 2000-01-12
CN1080242C true CN1080242C (zh) 2002-03-06

Family

ID=1607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253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42C (zh) 1998-06-26 1998-12-09 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949037A (zh)
JP (1) JP3939027B2 (zh)
KR (1) KR100296442B1 (zh)
CN (1) CN108024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9396A (en) * 1998-11-09 2000-08-29 Otis Elevator Company Remote elevator call placement with provisional call verification
FI982827A0 (fi) * 1998-12-30 1998-12-30 Kone Corp Henkilökuljettimen näyttö- ja kutsujärjestely sekä menetelmä käyttäjän reitittämiseksi henkilökuljetinjärjestelmässä
US6209685B1 (en) * 1999-06-04 2001-04-03 Otis Elevator Company Selective, automatic elevator call registering system
SG124246A1 (en) * 2001-11-26 2006-08-30 Inventio Ag System for security control and/or transportation of persons with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method of operating thi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o-fitt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this system
US20080041669A1 (en) * 2004-10-05 2008-02-21 Otis Elevator Company Directing Passengers Using Color Indications
JP4847714B2 (ja) * 2005-05-09 2011-1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身障者兼用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8838989B2 (en) * 2008-01-24 2014-09-16 Blackberry Limited Optimize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WO2009132696A1 (de) * 2008-04-29 2009-11-05 Inventio Ag Verfahren zur führung eines passagiers in einem gebäude
BR112012013355A2 (pt) * 2009-12-14 2020-12-29 Otis Elevator Company método de controlar acesso a pisos dentro de um edifício por meio de elevadores, e, sistema de segurança para elevador
WO2012022827A1 (en) * 2010-08-19 2012-02-23 Kone Corporation Passenger flow management system
FI122443B (fi) * 2010-11-03 2012-01-31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CN103176432B (zh) * 2011-12-22 2016-03-09 昆山通祐电梯有限公司 持卡人出入电梯的远程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FI124003B (fi) 2012-06-04 2014-01-31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CN104684831B (zh) * 2012-09-26 2018-01-02 通力股份公司 用于维护电梯系统中的偏好楼层列表的装置
CN103723584A (zh) * 2012-10-15 2014-04-16 通用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选乘系统
CN104936878B (zh) * 2013-01-30 2017-05-03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呼叫的预分配
FI124267B (fi) 2013-05-20 2014-05-30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JP6036561B2 (ja) * 2013-06-11 2016-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1232780A (zh) 2013-07-29 2020-06-05 通力股份公司 对电梯系统生成目的地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CN105658557A (zh) * 2013-10-24 2016-06-08 奥的斯电梯公司 使用指纹识别的电梯调度
CN105722779B (zh) * 2013-11-14 2018-09-14 通力股份公司 用于电梯系统中的电梯的分配的方法
WO2016135371A1 (en) * 2015-02-24 2016-09-01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ing floor information for a destination call
JP6532796B2 (ja) * 2015-10-08 2019-06-19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WO2018037534A1 (ja) * 2016-08-25 2018-03-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行先階登録装置
US10486938B2 (en) * 2016-10-28 2019-11-26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ervice request using user device
JP7053369B2 (ja) * 2018-05-17 2022-04-12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運行管理装置及び方法
CN111792464A (zh) * 2020-07-21 2020-10-20 睿住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的控制方法、电梯及存储介质
CN113233267B (zh) * 2021-06-08 2022-09-16 湖南信达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视觉特征识别的电梯智能停靠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72503B (zh) * 2021-08-17 2022-10-28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小区电梯智能停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2470A (ja) * 1982-03-24 1983-09-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呼び登録装置
EP0320583B1 (de) * 1987-12-18 1992-11-19 Inventio Ag Auf den Stockwerken angeordnete Rufregistrier- und Anzeigeeinrichtungen für Aufzüge
EP0341381B1 (de) * 1988-05-11 1992-04-22 Inventio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gesicherten und komfortablen Eingabe von Steuerbefehlen, insbesondere bei Aufzugsanlagen
JP2558832B2 (ja) * 1988-09-19 1996-11-27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885952B2 (ja) * 1991-03-14 1999-04-26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取消し方法
JP2981785B2 (ja) * 1991-06-25 1999-1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呼び登録装置
JPH061549A (ja) * 1992-06-18 1994-0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音声案内装置
JPH06298476A (ja) * 1993-04-15 1994-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戸制御装置
CH693065A5 (de) * 1994-08-30 2003-02-14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0755A (zh) 2000-01-12
KR20000004874A (ko) 2000-01-25
JP2000016708A (ja) 2000-01-18
US5949037A (en) 1999-09-07
KR100296442B1 (ko) 2002-11-23
JP3939027B2 (ja) 200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2C (zh) 电梯的呼叫记录装置
CN1127442C (zh) 电梯管理控制装置
FR2807744A1 (fr) Systeme de communtation de mode d'entree d'appel d'un hall d'entree pour ascenseurs
CN1235787C (zh) 电梯操作装置
JP2008050066A (ja)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装置
US5995643A (en) Image input system based on finger collation
CN1015531B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JP4339581B2 (ja) パネルおよびパネルの制御方法
CN1736840A (zh) 电梯系统
US9988237B1 (en) Elevator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probabilistic destination determination
CN1046918C (zh) 电梯自由吊舱的多组分配
CN103492298A (zh) 电梯系统
CN111517185B (zh) 一种高效智能的电梯运行方法以及系统
CN101910998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程序
JPWO2007049328A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32769A (zh) 电梯设备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292619A (zh) 便携式终端系统、便携式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3097271A (zh) 电梯的层站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
CN103723586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目的地调用指引顺序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KR20180087230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112839890B (zh) 用于控制多个目的地呼叫的显示的界面设备、电梯系统和方法
CN102126651A (zh) 电梯的省电控制系统
JP2010208726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228664A (zh) 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显示屏幕滚动方法,记录介质和微计算机设备
CN1319549A (zh) 电梯信息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