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1795A - 印刷装置及带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及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1795A
CN107921795A CN201680037009.7A CN201680037009A CN107921795A CN 107921795 A CN107921795 A CN 107921795A CN 201680037009 A CN201680037009 A CN 201680037009A CN 107921795 A CN107921795 A CN 107921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ttering
band
mentioned
ink ribbon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70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1795B (zh
Inventor
井上晴满
中井志真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21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1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1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1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8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6Cutting partly, e.g. cutting only the uppermost layer of a multiple-laye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3Cutting of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20Auxiliary type mechanisms for printing distinguishing marks, e.g. for accenting, using dead or half-dead key arrangements, for printing marks in telegraph printers to indicate that machine is receiv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8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 G09F3/10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by an adhesive lay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8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 G09F3/14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by strings, straps, chains, or wi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01Label sheets intended to be introduced in a printer, e.g. laser prin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类的印字标签。印刷装置(1)具有:压纸辊(25)等,其对被印字带(50)进行输送;热敏头(22),其在由压纸辊(25)所输送的被印字带(50)进行印字;半切器(42)及全切器(41),其对被印字带(50)进行切断;以及CPU(82),其对压纸辊(25)等、热敏头(22)、以及半切器(42)及全切器(41)进行控制,CPU(82)在被印字带(50)进行印字而形成标签主体部(91),并通过对被印字带(50)进行切断,形成粘贴部(92),粘贴部以与标签主体部(91)连结的状态粘贴于被粘贴物(19)。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及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带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及带。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从带(标记连续体)的片材(底纸)剥离而使用的印字标签(粘合标记)。印字标签具备印字带部(显示部)和粘贴带部(安装部)。在印字带部印刷有标示内容(条形码等)。粘贴带部用于将印字带部安装于被粘贴物(商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806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用户在使用印字标签时,在印字带部的标示内容相对于被粘贴物朝向所希望的方向,并且在连结了印字带部的状态下的粘贴带部安装于被粘贴物。此时,由于使用印刷装置对印字带部和粘贴带部的大小、位置已经预先决定的带进行印字来制作印字标签,因此使用一个带只能制作一个种类的印字标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类的印字标签的印刷装置及带。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发明中,具有:输送部,该输送部对带进行输送;印字部,该印字部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带进行印字;切断部,该切断部对所述带进行切断;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述印字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带进行印字而形成印字带部,并且通过对所述带进行切断来形成粘贴带部,该粘贴带部以与所述印字带部连结的状态粘贴于被粘贴物。
在本申请的第一发明中,基于控制部的控制,一方面,通过印字部对由输送部输送来的带进行印字而形成印字带部,另一方面,通过切断部对上述输送来的带进行切断来形成粘贴带部。即,对于一个带,进行适宜的印字形成印字带部,进行适宜的切断形成粘贴带部。由此,通过上述切断的有无、适宜地改变切断的位置,从而使用一个带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类的印字标签。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二发明中,具有:输送部,该输送部对带进行输送,该带具备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针孔线;印字部,该印字部在由所述输送部所输送的所述带进行印字;切断部,该切断部对所述带进行切断;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述印字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通过对印字后的所述带进行切断来形成印字带部,该印字带部具备关于所述针孔线呈线对称的形状。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三发明是带,该带具有带状的第一片材和带状的第二片材,该第一片材具有第一面,该第二片材贴于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一面,且通过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条切缝而被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二片材的所述第一区域在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备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针孔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简单地制作多种印字标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印刷装置的盒保持架及其周边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带盒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印刷装置及操作终端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使用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与图5(b)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对将印字标签作为P型标签使用的使用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P型标签的使用例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对将印字标签作为T型标签使用的使用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T型标签的使用例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印刷装置的CPU所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使用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与图11(b)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图12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使用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与图12(b)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图13是制作了与图12(b)、图12(c)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是制作了与图12(b)、图12(c)及图13(a)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图14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使用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与图14(b)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图15是制作了与图14(b)、图14(c)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是制作了与图14(b)、图14(c)及图15(a)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图16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使用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与图16(b)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图17是在第六实施方式使用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与图17(b)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图18是在第七实施方式使用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与图18(b)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图19是在第八实施方式使用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制作了与图19(b)所示的印字标签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中标注了“前”、“后”、“左”、“右”、“上”、“下”的情况下,说明书中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是指该标注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
一边参照图1,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中,印刷装置1可以选择性地执行对被印字带50(相当于带)的印刷处理和对被印字管(未图示)的印刷处理。此外,印刷装置1并不限于可以执行对被印字带50的印刷处理和对被印字管的印刷处理这两者的结构,也可以是只能执行对被印字带50的印刷处理的结构。
印刷装置1可以使用热敏型、接收型、层压型等各种带盒100。以下对使用接收型的带盒100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印刷装置1可以使用在被印字带50的粘接片材有切入框的所谓的冲切标签型、以及在被印字带50的粘接片材上没有切入框的类型(以下适宜地称为“通常标签型”)中的任意一种类型的带盒100。此外,在图1中使用通常标签型的带盒100。
印刷装置1具有主体部11和盖(未图示),主体部11呈大致长方体的箱状,盖对主体部11的上方的开口进行开闭。此外,尽管在图1中图示了从主体部11卸下盖的状态,但是在主体部11安装有盖的状态下,在主体部11的后端上部可转动地对盖进行支承。在主体部11的后面部的下方部配置电源连接器12及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3。印刷装置1经由与USB连接器连接的USB线14等与个人计算机等操作终端300(参照后述的图4)连接。印刷装置1接收从操作终端300发送的印刷指示信号(详细见后述),基于该印刷指示信号对上述被印字带50进行印刷处理。此外,印刷装置1和操作终端300可以经由无线通信进行连接。另外,印刷装置1并不限于基于操作终端的操作执行印刷处理的结构,也可以是基于设于印刷装置1的适宜的操作部的操作执行印刷处理的结构(所谓的独立型)。
在主体部11的上方面靠近右侧的位置设有盒保持架8,盒保持架8是可装卸具备上述被印字带50的上述带盒100的凹状的区域。此外,在图1中,为了明确结构,图示了带盒100位于比实际安装于盒保持架8的位置更上方的位置的状态。
在主体部11的前表面偏右侧的位置设有排出口20。排出口20是通过后述的压纸辊25等一边对利用后述的热敏头22印字后的被印字带50进行输送,一边从盒保持架8向印刷装置1的外部排出该被印字带50的开口。
<印刷装置的内部结构>
一边参照图2,一边对印刷装置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2中,如上所述,在主体部11的上方面设有可装卸带盒100的盒保持架8。在盒保持架8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偏右侧的位置以竖立状态设置有头保持架21,头保持架21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组成。在头保持架21的上方面设有热敏头22(相当于印字部),热敏头22具备多个发热体(未图示)。热敏头22用后述的墨带127对从带盒100供给的通过后述的压纸辊25等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进行输送的被印字带50进行印刷(形成印字)。
在盒保持架8中的头保持架21的左方位置以竖立状态设置有色带卷绕轴125。色带卷绕轴125嵌合且插入带盒100的色带卷绕辊126的内部,并驱动色带卷绕辊126进行旋转。另外,在带盒100可旋转地支承有墨供给侧辊128。墨带127卷绕于墨供给侧辊128。色带卷绕辊126由色带卷绕轴125旋转驱动,色带卷绕辊126从墨供给侧辊128抽出墨带127,并卷绕已使用的墨带127。
在盒保持架8中的头保持架21的前方位置以竖立状态设置有进给辊驱动轴23。进给辊驱动轴23是可从带盒100的进给辊101装卸的轴体。在盒保持架8的左方偏角落的位置以竖立状态设置有引导轴24。引导轴24是可从带盒100的引导孔102(参照后述的图3)装卸的轴体。
在主体部11中的盒保持架8的下侧配置有作为步进电机的驱动电机66(参照后述的图4)。上述色带卷绕轴125以及进给辊驱动轴23经由未图示的多个齿轮与驱动电机66连结。伴随着驱动电机66的驱动,色带卷绕轴125以及进给辊驱动轴23进行旋转。伴随着色带卷绕轴125的驱动,上述色带卷绕辊126进行旋转。进给辊驱动轴23和后述的压纸辊25以及后述的压接辊28经由未图示的齿轮机构连结。伴随着进给辊驱动轴23的驱动,进给辊101、压纸辊25、及压接辊28进行旋转。
另外,在盒保持架8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左侧下方支承面设有盒传感器31(参照后述的图4),在盒传感器31以竖立状态设有多个(在本例中为五个)被按下用的传感器突起30。当在盒保持架8安装带盒100时,设于带盒100的被检测部110(详细见后述)与传感器突起30相对,并由被检测部110选择性地按下与带盒100的种类对应的传感器突起30。盒传感器31基于此时的传感器突起30的接通/断开的组合输出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表示带盒100的种类信息。
在主体部11中的盒保持架8的上部右部配置有压纸保持架26,压纸保持架26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臂状。压纸保持架26以轴支承部27为中心被轴支承为可摆动。压纸辊25和压接辊28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于压纸保持架26的前端部。上述进给辊驱动轴23、压纸辊25、及压接辊28构成了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中的输送部。压纸辊25与热敏头22相对,能与热敏头22接触、分离。压接辊28与进给辊101相对,能与进给辊101接触、分离。当压纸保持架26通过上述摆动而向盒保持架8侧移动,压纸辊25移动到与热敏头22接触的印字位置时,压纸辊25经由被印字带50及墨带127对热敏头22进行按压。同时,压接辊28经由被印字带50对进给辊101进行按压。在这种状态下,伴随着进给辊101、压纸辊25、及压接辊28的旋转,对被印字带50进行输送,伴随着色带卷绕辊126的旋转,从墨供给侧辊128抽出墨带127,通过热敏头22进行对被印字带50的印字形成。
另外,在主体部11中的上述排出口20的附近,设有全切器41及半切器42。全切器41及半切器42构成了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中记载的切断部。全切器41由配置在主体部11的适宜的位置的驱动电机71(参照后述的图4)驱动,进行将被印字带50沿着带宽度方向在带厚度方向上完全切断(对后述的粘接片材52的基材52b及粘接剂层52a和后述的剥离片材54全部进行切断)的全切。半切器42由配置在主体部11的适宜的位置的驱动电机73(参照后述的图4)驱动,进行将被印字带50沿着带宽度方向在带厚度方向上部分切断(只对粘接片材52的基材52b及粘接剂层52a进行切断)的半切。通过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被印字带50进行适宜的切断(全切或半切),从而生成印字标签(参照后述的图5(b)、(c)所示的印字标签L1、L2。详细见后述)。
<带盒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2及图3,一边对带盒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2及图3中,带盒100具备框体120,在俯视时框体120整体上呈具有带圆形的角部的大致长方体状(箱型)。在该框体120的右面部前侧设有带供给口103,内部的被印字带50从该带供给口103被抽出而供给。
在框体120的前方侧上方设有带辊支承孔105,带辊支承孔105将被印字带辊51在该框体120的内部支承为可旋转,被印字带50卷绕于被印字带辊51。被印字带50如图2中的局部扩大图所示,构成为从卷绕于内侧的一侧(图2中的局部扩大图中的左侧,以下适宜地称为“表面侧”)朝向其相反侧(图2中的局部扩大图中的右侧,以下适宜地称为“背面侧”),以粘接片材52(相当于第二片材)以及剥离片材54(相当于第一片材)的顺序进行层叠。通过上述热敏头22而在粘接片材52的表面侧所具备的基材52b的表面形成了印字。另外,粘接片材52在基材52b的背面侧具备粘接剂层52a。剥离片材54设成相对于粘接剂层52a可容易地进行剥离。即,在剥离片材54的表面54a(相当于第一面)可剥离地粘贴有粘接片材5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印字带50以在整个剥离片材54粘贴有带状的粘接片材52的方式构成被印字带50,剥离片材54呈由上述压纸辊25等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比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更长的带状。被印字带50在从印字带辊51被抽出,并通过热敏头22进行印字形成之后,被引导向主体部11的上述排出口20。
在框体120的前方下方面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设有上述被检测部110,被检测部110表示带盒100的种类信息。被检测部110通过与设于主体部11的上述盒传感器31的五个上述传感器突起30相对的、形成于下方面的插入孔111及面部112的组合来显示带盒100的种类信息。
插入孔111是圆形的孔部,在带盒100安装于盒保持架8的情况下,插入孔111作为不按下传感器突起30的非按下部而发挥作用,与插入孔111相对的传感器突起30成为断开状态。面部112在带盒100安装于盒保持架8的情况下作为按下传感器突起30的按下部而发挥作用,与面部112相对的传感器突起30成为接通状态。
<印刷装置及操作终端的控制系统>
一边参照图4,一边对印刷装置1及操作终端300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在图4中,印刷装置1具备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电路80,控制电路80包含CPU82(相当于控制部)。在控制电路80中,ROM83、EEPROM84、RAM85、及输入输出接口81经由数据总线与CPU82连接。此外,也可以使用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代替EEPROM84。
在ROM83储存有印刷装置1的控制上所必须的各种程序(包含执行如后述的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各过程的控制程序)。CPU82利用ROM85的暂时存储功能,并按照储存在ROM83的程序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对整个印刷装置1进行控制。
在EEPROM84非易失性地存储有被印字带50所涉及的各种信息(例如使由盒传感器31检测的上述插入孔111及面部112的各种检测结果与带盒100的种类信息对应关联等)。由此,CPU82对于安装于盒保持架8的带盒100的上述检测结果通过参照上述关联,能取得该带盒100的种类信息。
热敏头驱动电路61、电机驱动电路62、操作部63、显示部64、光学传感器65、上述盒传感器31、电机驱动电路70、及电机驱动电路72等与输入输出接口81连接。
热敏头驱动电路61对上述热敏头22的驱动进行控制。
电机驱动电路62对上述驱动电机66的驱动进行控制,驱动电机66对上述色带卷绕轴125及进给辊驱动轴23进行驱动。
光学传感器65经由贯通孔104(如图3示出的通常标签型的带盒100的侧壁部121上的点划线所示)向被印字带50照射传感器光,并对是否有该传感器光的反射光进行检测,从而检测被印字带50的输送情况,贯通孔104设于冲切标签型的带盒100中的上述框体120的侧壁部121中的上述带供给口103的上部附近且用于光学检测传感器标记M(参照后述的图16等),传感器标记M预先印刷于冲切标签型的带盒100中的被印字带,并用于输送时的定位控制。
电机驱动电路70对上述驱动电机71的驱动进行控制,驱动电机71对上述全切器41进行驱动。
电机驱动电路72对上述驱动电机73的驱动进行控制,驱动电机73对上述半切器42进行驱动。
操作终端300具备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具有CPU301。操作部302、显示部303、RAM304、ROM305、及HDD306等与CPU301连接。
操作终端300经由上述USB线14等与印刷装置1连接,并能与印刷装置1之间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
在操作终端300执行存储于HDD306的恰当的应用程序320。在该应用程序320中,用户通过对操作终端300侧的操作部302进行操作而能对由印刷装置1制作的上述印字标签的个数数据、以及用于在该印字标签中印字形成的印字数据进行设定且向印刷装置1进行发送。
即,当通过用户对操作部302的操作,向印刷装置1输出包含上述个数数据及印字数据的上述印刷指示信号,则在印刷装置1中,经由电机驱动电路62及驱动电机66对色带卷绕轴125及进给辊驱动轴23进行驱动,在带盒100中,从被印字带辊51放出被印字带50,从墨供给侧辊128抽出墨带127。另外,与此同步地,经由热敏头驱动电路61对热敏头22的多个发热体选择性地进行发热驱动,对于上述被放出且输送的被印字带50转印上述墨带127的墨,进行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形成。另外,经由电机驱动电路72及驱动电机73对半切器42进行驱动,或经由电机驱动电路70及驱动电机71对全切器41进行驱动,从而对被印字带50进行切断,由此,制作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量的印字标签。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被印字带50制作具备了标签主体部(后述)和粘贴部(后述)的印字标签。在标签主体部通过热敏头22印字形成例如所希望的标示内容。使用粘贴部用于将标签主体部粘贴于后述的被粘贴物。也即,在用户使用印字标签时,标签主体部的标示内容相对于被粘贴物朝向所希望的方向,并且处于连结了标签主体部的状态的粘贴部粘贴于被粘贴物。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CPU82的控制,一方面通过热敏头22对由压纸辊25等输送来的被印字带50进行印字,另一方面通过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印字后的被印字带50进行切断,从而形成上述标签主体部及粘贴部。也即,对于一个被印字带50,适宜地进行印字及切断来形成标签主体部及粘贴部。由此,特征在于,使用一个被印字带50,通过适宜地改变上述切断的位置,能简单地制作多种印字标签。以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被印字带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5(a),一边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被印字带5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5(a)中,以图中左右方向为输送方向(换言之,带长度方向),以图中上下方向为带宽度方向,以图中纸面的正反面方向为带厚度方向,示出了未印字/未切断状态的被印字带50的俯视图。
如图5(a)所示,在被印字带50的上述粘接片材52预先形成有一条切入线55(相当于切缝)和针孔线56,切入线55沿着输送方向,针孔线56是沿着输送方向隔开一定间隔断续地设置的切入线。在带厚度方向上分别贯穿粘接片材52形成切入线55及针孔线56。
切入线55以粘接片材52的带宽度方向另一端(图中为下端)与该切入线55之间的尺寸成为规定尺寸的方式形成为靠近粘接片材52的带宽度方向另一端。通过该切入线55,粘接片材52划分为第一区域T1和第二区域T2,第一区域T1是相对于该切入线55位于带宽度方向一侧(图中为上侧)的部分,第二区域T2是相对于该切入线55位于带宽度方向另一侧(图中为下侧)的部分。即,区域T1、T2夹着切入线55而彼此设于相反侧。在第一区域T1通过上述热敏头22形成所希望的印字。针孔线56形成于第一区域T1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通过该针孔线56,第一区域T1划分为一侧区域T1a和另一侧区域T1b,一侧区域T1a是在带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该针孔线56位于一侧的部分,另一侧区域T1b是在带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该针孔线56位于另一侧的部分。一侧区域T1a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和另一侧区域T1b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构成为大致相等。第二区域T2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构成为比一侧区域T1a、另一侧区域T1b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
<印字标签的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根据上述印刷指示信号的CPU82的控制,压纸辊25等对被印字带50进行输送,热敏头22等在被印字带50的第一区域T1进行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印字后的被印字带50进行切断,由此,制作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的具备标签主体部及粘贴部的印字标签。此时,通过上述切断的有无、对切断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制作不同的印字标签。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一个例子>
图5(b)示出了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的俯视图。
在图5(b)所示的例子中,在被印字带50的上述区域T1a、T1b,沿着输送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分别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在本例中,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字符串“ABC”作为印字R1,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字符串“XYZ”作为印字R2。另外,在被印字带50中的与各印字R1、R2的印刷部分相比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分别形成一条半切线HC。半切线HC是利用上述半切器42进行半切而形成的切入线。由此,在被印字带50沿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1,在隔开一定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制作有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相当于印字带部)及一个粘贴部92(相当于粘贴带部)的该印字标签L1。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1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的形成。
在区域T1a、T1b分别印刷了印字R1、R2之后,在被印字带50中的与该印字R1、R2的印刷部分相比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形成半切线HC(或者全切该部位),由此,在上述第一区域T1中的夹着该印字R1、R2而存在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在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半切线HC与上述全切部位之间)形成标签主体部91。通过在标签主体部91的周围形成上述切入线55、半切线HC,从而标签主体部91从上述剥离片材54剥离自如。在标签主体部91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具备上述针孔线56,针孔线56作为用于对该标签主体部91进行弯折的折线。标签主体部91呈关于针孔线56大致线对称的形状。
标签主体部91具备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第一标签区域16与印刷有印字R1的上述一侧区域T1a对应,第二标签区域17与印刷有印字R2的上述另一侧区域T1b对应。标签区域16、17分别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在印字标签L1中的第一标签区域16的表面,在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处,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上述字符串“ABC”作为印字R1。在印字标签L1中的第二标签区域17的表面,在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处,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上述字符串“XYZ”作为印字R2。
如上所述在区域T1a、T1b分别印刷了印字R1、R2之后,在被印字带50中的与该印字R1、R2的印刷部分相比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形成有半切线HC(或者全切该部位),由此,在第二区域T2中的夹着该印字R1、R2而存在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在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半切线HC与上述全切部位之间)形成粘贴部92。即,粘贴部92在带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形成于另一侧(相当于带宽度方向的单侧)。通过在粘贴部92的周围形成上述切入线55和半切线HC,从而粘贴部92从上述剥离片材54剥离自如。粘贴部92以与标签主体部91连结的状态粘贴于后述的被粘贴物19。粘贴部92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
图5(c)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1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的俯视图。
在图5(c)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的上述区域T1a、T1b,沿着输送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分别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在本例中,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有印字长度比上述字符串“ABC”更长的字符串“ABCDE”作为印字R1,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有印字长度比上述字符串“XYZ”更长的字符串“VWXYZ”作为印字R2。另外,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中的与各印字R1、R2的印刷部分相比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分别形成有一条半切线HC。此时,如图5(c)所示的印字R1、R2的印字长度比上述如图5(b)所示的印字R1、R2的印字长度长,在图5(b)所示的例子和图5(c)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中的半切线HC的位置(或全切位置)不同。由此,在被印字带50沿输送方向而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2,在隔开比上述图5(b)所示的例子更宽的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1不同的印字标签L2,该印字标签L2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及一个粘贴部92。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2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的形成。
尽管印字标签L2的结构与上述印字标签L1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印字标签L2的标签主体部91及粘贴部92呈比上述印字标签L1的标签主体部91及粘贴部92更横长的形状。在印字标签L2中的第一标签区域16的表面,在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处,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有上述字符串“ABCDE”作为印字R1。在印字标签L2中的第二标签区域17的表面,在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靠近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处,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有上述字符串“VWXYZ”作为印字R2。
<印字标签的使用例>
一边参照图6~图9,一边对印字标签的使用例进行说明。以下以印字标签L1为代表进行说明。
<作为P型标签的利用方式>
图6及图7示出了利用从被印字带50剥离的印字标签L1作为P型标签的情况。
用户在使用印字标签L1时,如图6(a)所示,在印字标签L1的标签主体部91及粘贴部92呈从被印字带50剥下的状态之后,如图6(b)所示,在被粘贴物19的周围一边卷绕粘贴部92,一边折叠绕粘贴部92(参照图6(a)中的白色箭头),从而粘贴部92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各自的背面彼此通过上述粘接剂层52a而粘合,其中,被粘贴物19呈以图中上下方向为轴心方向的线状(或者也可以是圆管状)。之后,将标签主体部91以针孔线56朝向外侧的状态沿针孔线56弯折,标签区域16、17各自的背面彼此通过上述粘接剂层52a粘合。此时,在标签区域16、17的长边方向一端部(图中为左端部)之间夹入有之前折叠粘合了的粘贴部92的顶端部(图中为右端部)。
由此,如图7(a)、(b)所示,处于连结了标签主体部91的状态的粘贴部92安装于被粘贴物19,重合的标签区域16、17从粘贴部92朝与被粘贴物19的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即包含被粘贴物19在内的整体呈“P”字型),可以作为P型标签PL使用。
图7(a)示出了从正面侧(第一标签区域16侧)看安装于被粘贴物19的P型标签PL的外观。如图7(a)所示,在第一标签区域16的表面,以靠近与粘贴部9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字符串“ABC”的朝向的后端部)的位置的方式,以正立姿势标示作为印字R1的字符串“ABC”。
图7(b)示出了从背面侧(第二标签区域17侧)看安装于被粘贴物19的P型标签PL的外观。如图7(b)所示,在第二标签区域17的表面,以靠近与粘贴部9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字符串“XYZ”的朝向的前端部)的位置的方式以正立姿势标示作为印字R2的字符串“XYZ”。
<作为T型标签的利用方式>
图8及图9示出了利用从被印字带50剥离的印字标签L1作为T型标签的情况。
上述P型标签PL是在标签区域16、17的长边方向一端部之间夹入之前卷绕于被粘贴物19并折叠而粘合的粘贴部92的顶端部。与此相对,在本例中,如图8(a)、(b)所示,在标签区域16、17的长边方向大致中央的自由侧端部(图中上下两侧的缘部)之间夹入之前卷绕于被粘贴物19并折叠而粘合的粘贴部92的顶端部。
由此,如图9(a)、(b)所示,处于连结有标签主体部91的状态的粘贴部92安装于被粘贴物19,重合的标签区域16、17的长边方向配置为与被粘贴物19的轴心方向平行(即包含标签主体部91和粘贴部92在内的整体呈“T”字型),可以作为T型标签TL使用。
<控制过程>
一边参照图10,一边对为了使用被印字带50制作印字标签L1、L2,印刷装置1的CPU82所执行的控制过程进行说明。
在图10中,例如从操作终端300向印刷装置1输入上述印刷指示信号开始进行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CPU82基于上述输入的印刷指示信号所包含的个数数据及印字数据执行准备处理,该准备处理进行对被印字带50的印刷位置及切断位置的设定等。
接着,在步骤S20,CPU82将计数器变量N的值初始化为1,计数器变量N与对被印字带50的上述印字数据的印刷数对应。
之后,在步骤S30,CPU82经由电机驱动电路62对驱动电机66进行控制,开始被印字带50的输送。
接着,在步骤S40,当被印字带50的输送位置到达上述印刷位置,CPU82经由热敏头驱动电路61对热敏头22进行控制,对被印字带50的区域T1a、T1b分别印刷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
之后,在步骤S50,CPU82判定被印字带50的输送位置是否到达上述切断位置,该切断位置与上述印字R1、R2的印刷部分相比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在到达切断位置之前,不满足步骤S50的判定(S50:否),进行循环待机,当到达切断位置时,满足步骤S50的判定(S50:是),行进至步骤S60。
在步骤S60,CPU82经由电机驱动电路62对驱动电机66进行控制,停止被印字带50的输送。
接着,在步骤S70,CPU82判定该时点的上述计数器变量N的值是否与上述个数数据的表示值K相同。在N=K不成立的情况下,不满足S70的判定(S70:否),行进至步骤S80。
在步骤S80,CPU82经由电机驱动电路77对驱动电机73进行控制,由半切器42对被印字带50进行半切,并在上述切断位置形成半切线HC。由此,在被印字带50中的前一次形成的半切线HC(或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和本次形成的半切线HC之间形成印字标签,该印字标签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和一个粘贴部92,在标签主体部91印刷有上述印字R1、R2。
之后,在步骤S90,CPU82将上述计数器变量N的值加1。接着,返回上述步骤S30,重复同样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70中,在N=K的情况下,满足S70的判定(S70:是),行进至步骤S100。
在步骤S100,CPU82经由电机驱动电路70对驱动电机71进行控制,由全切器41对被印字带50进行全切。由此,在被印字带50中的前一次形成的半切线HC和本次形成的全切部位之间形成印字标签,并从被印字带50分离形成了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的印字标签的部分,其中,该印字标签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和一个粘贴部92,在标签主体部91印刷有上述印字R1、R2。根据上述,结束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CPU82的控制,一方面,对于由压纸辊25等输送的被印字带50通过热敏头22进行印字而形成标签主体部91,另一方面,通过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上述输送来的被印字带50进行切断来形成粘贴部92。即,对于一个被印字带50,适宜地进行印字而形成标签主体部91,适宜地进行切断而形成粘贴部92。由此,使用一个被印字带50,通过适宜地改变上述切断的位置,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类的印字标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CPU82对具备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切入线55的被印字带50进行输送,并在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的带宽度方向另一侧形成粘贴部92。由此,粘接片材52中可以没有成为非标签部的废弃的部分,能减少粘接片材52的浪费。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宜地对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被印字带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1(a),一边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被印字带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1(a)中,本实施方式所用的被印字带50A(带的一个例子)与上述被印字带50同样地构成为,粘接片材52A(第二片材的一个例子)可剥离地粘贴于上述剥离片材54的表面54a,在粘接片材52A的表面侧具备上述基材52b,在粘接片材52A的背面侧具备上述粘接剂层52a。
如图11(a)所示,在被印字带50A的粘接片材52A预先形成两条切入线55Aa、55Ab(相当于切缝)和针孔线56A,切入线55Aa、55Ab沿着输送方向,针孔线56A沿着输送方向。在带厚度方向上分别贯穿粘接片材52A而形成切入线55Aa、55Ab及针孔线56A。
切入线55Aa以粘接片材52A的带宽度方向的一端(图中为上端)与该切入线55Aa之间的尺寸成为规定尺寸的方式形成为靠近粘接片材52A的带宽度方向一端。切入线55Ab以粘接片材52A的带宽度方向另一端(图中为下端)与该切入线55Ab之间的尺寸成为规定尺寸的方式形成为靠近粘接片材52A的带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这些切入线55Aa、55Ab,粘接片材52A划分为第一区域T1A、第二区域T2Aa、以及第二区域T2Ab,第一区域T1A是被切入线55Aa、55Ab夹着的部分,第二区域T2Aa是相对于切入线55Aa位于带宽度方向一侧(图中为上侧)的部分,第二区域T2Ab是相对于切入线55Ab位于带宽度方向另一侧(图中为下侧)的部分。即,第二区域T2Aa、T2Ab分别夹着切入线55Aa、55Ab而设于与第一区域T1A相反的一侧。进一步,换言之,第二区域T2Aa及T2Ab夹着第一区域T1A、切入线55Aa及55Ab并相对于第一区域T1A互相设置于相反侧。在第一区域T1A通过上述热敏头22形成所希望的印字。针孔线56A设于第一区域T1A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通过该针孔线56A,第一区域T1A划分为一侧区域T1Aa和另一侧区域T1Ab,一侧区域T1Aa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6A位于带宽度方向一侧的部分,另一侧区域T1Ab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6A位于带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部分。一侧区域T1Aa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另一侧区域T1Ab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第二区域T2Aa、第二区域T2Ab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一侧区域T1Aa、另一侧区域T1Ab的带宽度方向的尺寸小。
<印字标签的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根据上述印刷指示信号的上述CPU82的控制,上述压纸辊25等对被印字带50A进行输送,上述热敏头22等在被印字带50A的第一区域T1A进行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上述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印字后的被印字带50A进行切断,由此,制作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量的具备标签主体部及粘贴部的印字标签。此时,通过上述切断的有无、对切断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制作不同的印字标签。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一个例子>
图11(b)示出了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A的俯视图。
在图11(b)所示的例子中,在被印字带50A的上述区域T1Aa、T1Ab,沿着输送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分别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在本例中,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字符串“ABC”作为印字R1,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字符串“XYZ”作为印字R2。另外,在被印字带50A中的相对于各印字R1、R2的印刷部分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分别形成一条半切线HC。由此,在被印字带50A沿着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A1,在隔开一定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制作有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A(相当于印字带部)及两个粘贴部92Aa、92Ab(相当于粘贴带部)的印字标签LA1。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A1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的形成。
在区域T1Aa、T1Ab分别印刷了印字R1、R2之后,在被印字带50A中的相对于印字R1、R2的印刷部分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形成有半切线HC(或者全切该部位),由此,在上述第一区域T1A中的夹着该印字R1、R2而存在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在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半切线HC与上述全切部位之间)形成标签主体部91A。通过在标签主体部91A的周围形成上述切入线55Aa、55Ab和半切线HC,标签主体部91A从上述剥离片材54剥离自如。在标签主体部91A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具备上述针孔线56A,针孔线56A作为用于对该标签主体部91A进行弯折的折线。标签主体部91A呈关于针孔线56A大致线对称的形状。
标签主体部91A具备第一标签区域16A和第二标签区域17A,第一标签区域16A与印刷有印字R1的上述一侧区域T1Aa对应,第二标签区域17A与印刷有印字R2的上述另一侧区域T1Ab对应。标签区域16A、17A分别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如上所述在区域T1Aa、T1Ab分别印刷了印字R1、R2之后,在被印字带50A中的相对于该印字R1、R2的印刷部分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形成半切线HC(或者全切该部位),由此,在第二区域T2Aa、T2Ab中的夹着该印字R1、R2而存在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在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半切线HC与上述全切部位之间)分别形成粘贴部92Aa、92Ab。即,粘贴部92Aa、92Ab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A分别形成于带宽度方向一侧及另一侧(相当于带宽度方向的两侧)。粘贴部92Aa、92Ab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
图11(c)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A1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A的俯视图。
在图11(c)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A的上述区域T1Aa、T1Ab,沿着输送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分别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在本例中,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有印字长度比上述字符串“ABC”长的字符串“ABCDE”作为印字R1,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有印字长度比上述字符串“XYZ”长的字符串“VWXYZ”作为印字R2。另外,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A中的相对于各印字R1、R2的印刷部分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分别形成有一条半切线HC。此时,如图11(c)所示的印字R1、R2的印字长度比上述如图11(b)所示的印字R1、R2的印字长度长,在图11(b)所示的例子和图11(c)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A中半切线HC的位置(或全切位置)不同。由此,在被印字带50A沿着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A2,在隔开比上述图11(b)所示的例子更宽的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A1不同的印字标签LA2,印字标签LA2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A及两个粘贴部92Aa、92Ab。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A2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的形成。
尽管印字标签LA2的结构与上述印字标签LA1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印字标签LA2的标签主体部91A及粘贴部92Aa、92Ab呈比上述印字标签LA1的标签主体部91A及粘贴部92Aa、92Ab更横长的形状。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一个被印字带50A,通过适宜地改变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进行切断的位置,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类的印字标签。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粘接片材52A中可以没有成为非标签部的废弃的部分,能减少粘接片材52A的浪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CPU82对具备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切入线55Aa、55Ab及针孔线56A的被印字带50A进行输送,在带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具备针孔线56A的标签主体部91A,并且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A在带宽度方向一侧及另一侧形成粘贴部92Aa、92Ab。由此,能在被印字带50A的带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印字。
<第三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宜地对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被印字带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2(a),一边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被印字带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2(a)中,本实施方式所用的被印字带50B(带的一个例子)与上述被印字带50同样地构成为,粘接片材52B(第二片材的一个例子)在表面侧具备上述基材52b,在背面侧具备上述粘接剂层52a,粘接片材52B可剥离地粘贴于上述剥离片材54的表面54a。
如图12(a)所示,在被印字带50B的粘接片材52B预先形成有针孔线56B,针孔线56B沿着输送方向。在带厚度方向上贯穿粘接片材52B而形成针孔线56B。
针孔线56B形成于被印字带50B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通过该针孔线56B,被印字带50B划分为一侧区域TBa和另一侧区域TBb,一侧区域TBa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6B位于带宽度方向一侧(图中为上侧)的部分,另一侧区域TBb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6B位于带宽度方向另一侧(图中为下侧)的部分。一侧区域TBa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另一侧区域TBb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
<印字标签的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根据上述印刷指示信号的上述CPU82的控制,上述压纸辊25等对被印字带50B进行输送,上述热敏头22等在被印字带50B的第一区域T1B(参照后述的图12(b)等)进行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上述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与印字后的被印字带50B的第一区域T1B不同的第二区域T2B(参照后述的图12(b)等)进行切断,制作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量的至少具备标签主体部的印字标签。此时,通过上述切断的有无、对切断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制作不同的印字标签。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一个例子>
图12(b)示出了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B的俯视图。
在图12(b)所示的例子中,在被印字带50B的上述第一区域T1B中的上述区域TBa、TBb的部分,分别形成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沿着输送方向隔开一定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区域T1B。在本例中,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有字符串“ABC”作为印字R1,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有字符串“XYZ”作为印字R2。另外,在被印字带50B中的相对于各第一区域T1B而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各第二区域T2B形成有两条半切线HC1、HC2。半切线HC1、HC2分别是由上述半切器42进行的半切所形成的切入线。以使半切线HC1、HC2之间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成为规定尺寸的方式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半切线HC1、HC2。由此,在被印字带50B沿着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B1,在隔开一定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2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2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2之间)制作有印字标签LB1,印字标签LB1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B(相当于印字带部)及一个粘贴部92B(相当于粘贴带部)。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B1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2的形成。
通过在第一区域T1B中的区域TBa、TBb的部分分别印刷了印字R1、R2之后,在相对于该第一区域T1B而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区域T2B形成有半切线HC1、HC2(或者全切该部位来代替半切线HC2),从而在该第一区域T1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存在的半切线HC2(或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和在该第一区域T1B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存在的半切线HC1之间形成标签主体部91B。通过在标签主体部91B的周围形成半切线HC1、HC2,标签主体部91B从上述剥离片材54剥离自如。在标签主体部91B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具备上述针孔线56B,针孔线56B作为用于对该标签主体部91B进行弯折的折线。标签主体部91B呈关于针孔线56B大致线对称的形状。
标签主体部91B具备第一标签区域16B和第二标签区域17B,第一标签区域16B与印刷有印字R1的上述一侧区域TBa对应,第二标签区域17B与印刷有印字R2的上述另一侧区域TBb对应。标签区域16B、17B分别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通过如上所述在第一区域T1B中的区域TBa、TBb的部分分别印刷了印字R1、R2之后,在相对于该第一区域T1B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区域T2B形成半切线HC1、HC2(或者全切该部位来代替半切线HC2),从而在该第二区域T2B存在的两条半切线HC1、HC2之间(或者在半切线HC1与上述全切部位之间)形成有粘贴部92B。即,粘贴部92B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B形成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此外,粘贴部92B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B也可以形成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在粘贴部92B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具备上述针孔线56B。粘贴部92B呈关于针孔线56B大致线对称的形状。粘贴部92B呈以输送方向为短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纵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之一>
图12(c)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B1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B的俯视图。
在图12(c)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B的各第一区域T1B中的上述区域TBa、TBb的部分,分别形成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在本例中,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有印字长度比上述字符串“ABC”长的字符串“ABCDE”作为印字R1,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有印字长度比上述字符串“XYZ”长的字符串“VWXYZ”作为印字R2。另外,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B中的相对于各第一区域T1B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各第二区域T2B形成有两条半切线HC1、HC2。此时,如图12(c)所示的印字R1、R2的印字长度比上述如图12(b)所示的印字R1、R2的印字长度长,在图12(b)所示的例子和图12(c)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B中de半切线HC1、HC2的位置(或全切位置)不同。由此,在被印字带50B沿着输送方向制作多个印字标签LB2,在隔开比上述图12(b)所示的例子更宽的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2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2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2之间)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B1不同的印字标签LB2,印字标签LB2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B及一个粘贴部92B。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B2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2的形成。
尽管印字标签LB2的结构与上述印字标签LB1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印字标签LB2的标签主体部91B呈比上述印字标签LB1的标签主体部91B更横长的形状。此外,在印字标签LB2中,粘贴部92B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B可以形成在输送方向下游侧。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之二>
图13(a)示出了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B1、LB2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B的俯视图。
在图13(a)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图12(b)相同,在被印字带50B的各第一区域T1B中的上述区域TBa、TBb的部分,分别形成上述字符串“ABC”的印字R1及上述字符串“XYZ”的印字R2。另外,与上述图12(b)相同,在被印字带50B中的相对于各第一区域T1B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各第二区域T2B形成有两条半切线HC1、HC2。此时,如图13(a)所示的半切线HC1、HC2之间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比上述如图12(b)所示的半切线HC1、HC2之间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小,在图12(b)所示的例子和图13(a)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B中的半切线HC1、HC2的位置(或全切位置)不同。由此,在被印字带50B沿着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B3,在隔开比上述图12(b)所示的例子更窄的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2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2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2之间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B1、LB2不同的印字标签LB3,印字标签LB3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B及一个粘贴部92B。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B3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2的形成。
尽管印字标签LB3的结构与上述印字标签LB1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印字标签LB3的粘贴部92B呈比上述印字标签LB1的粘贴部92B宽度更窄的形状。此外,在印字标签LB3中,粘贴部92B可以是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B形成于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之三>
图13(b)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B1~LB3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B的俯视图。
在图13(b)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图12(b)相同,在被印字带50B的各第一区域T1B中的上述区域TBa、TBb的部分,分别形成上述字符串“ABC”的印字R1及上述字符串“XYZ”的印字R2。另外,在本例中,在被印字带50B中的相对于各第一区域T1B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各第二区域T2B只形成有一条半切线HC。即,在图12(b)所示的例子和图13(b)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B中的半切线的数量及位置(或全切位置)不同。由此,在被印字带50B沿着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B4,在隔开一定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在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半切线HC与上述全切部位之间)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B1~LB3不同的印字标签LB4,印字标签LB4由一个标签主体部91B组成(不具备粘贴部92B)。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B4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的形成。
印字标签LB4(标签主体部91B)的结构与上述印字标签LB1的标签主体部91B的结构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如上说明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一个被印字带50B,通过由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进行的切断的有无、适宜地改变切断的位置,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类的印字标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CPU82在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B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形成粘贴部92B(印字标签LB1~LB3的例子)。由此,粘接片材52B中可以没有成为非标签部的废弃的部分,能减少粘接片材52B的浪费。
<第四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宜地对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被印字带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4(a),一边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被印字带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4(a)中,本实施方式所用的被印字带50C(带的一个例子)与上述被印字带50同样地构成为,粘接片材52C在表面侧具备上述基材52b,在背面侧具备上述粘接剂层52a,粘接片材52C可剥离地粘贴于上述剥离片材54的表面54a。
如图14(a)所示,与上述粘接片材52不同,在被印字带50C的粘接片材52C不形成切入线和针孔线。
<印字标签的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根据上述印刷指示信号的上述CPU82的控制,上述压纸辊25等对被印字带50C进行输送,上述热敏头22等在被印字带50C的第一区域T1C(参照后述的图14(b)等)印刷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及折线,上述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与印字后的被印字带50C的第一区域T1C不同的第二区域T2C(参照后述的图14(b)等)进行切断,由此,制作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量的至少具备标签主体部的印字标签。此时,通过上述切断的有无、对切断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制作不同的印字标签。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一个例子>
图14(b)示出了制作有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C的俯视图。
在图14(b)所示的例子中,在被印字带50C的上述第一区域T1C中,分别印刷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及沿着带宽度方向的折线BL。沿着输送方向隔开一定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区域T1C。在第一区域T1C的输送方向大致中央印刷折线BL,在第一区域T1C中的相对于折线BL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部分印刷印字R1,在第一区域T1C中的相对于折线BL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部分印刷印字R2。在本例中,沿着带宽度方向以逆时针旋转90°的姿势印刷字符串“ABC”作为印字R1,沿着带宽度方向以顺时针旋转90°的姿势印刷字符串“XYZ”作为印字R2。另外,在被印字带50C中的相对于各第一区域T1C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各第二区域T2C形成有两条半切线HC1、HC2。以半切线HC1、HC2之间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成为规定尺寸的方式而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半切线HC1、HC2。由此,在被印字带50C沿着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C1,在隔开一定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2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2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2之间)制作有印字标签LC1,印字标签LC1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C(相当于印字带部)及一个粘贴部92C(相当于粘贴带部)。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C1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2的形成。
在第一区域T1C中印刷了印字R1、R2及折线BL之后,在相对于该第一区域T1C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区域T2C形成有半切线HC1、HC2(或者全切该部位来代替半切线HC2),由此,在该第一区域T1C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存在的半切线HC2(或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和在该第一区域T1C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存在的半切线HC1之间形成标签主体部91C。通过在标签主体部91C的周围形成半切线HC1、HC2,从而标签主体部91C从上述剥离片材54剥离自如。在标签主体部91C的输送方向大致中央具备上述折线BL,折线BL作为用于对该标签主体部91C进行弯折的折线。标签主体部91C呈关于折线BL大致线对称的形状。
标签主体部91C具备第一标签区域16C和第二标签区域17C,第一标签区域16C印刷有印字R1且与相对于上述折线BL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部分对应,第二标签区域17C印刷有印字R2且与相对于上述折线BL的输送方向上游侧部分对应。标签区域16C、17C分别呈以输送方向为短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纵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如上所述在第一区域T1C印刷了印字R1、R2及折线BL之后,在相对于该第一区域T1C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二区域T2C形成半切线HC1、HC2(或者全切该部位来代替半切线HC2),由此,在该第二区域T2C中存在的两条半切线HC1、HC2之间(或者在半切线HC1与上述全切部位之间)形成粘贴部92C。即,粘贴部92C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C形成于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此外,粘贴部92C也可以是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C形成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粘贴部92C呈以输送方向为短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纵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之一>
图14(c)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C1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C的俯视图。
在图14(c)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C的各第一区域T1C中,分别印刷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及折线BL。在本例中,沿着带宽度方向以逆时针旋转90°的姿势印刷跨两列的字符串“ABC”、“abc”作为印字R1,沿着带宽度方向以顺时针旋转90°的姿势印刷跨两列的字符串“XYZ”、“xyz”作为印字R2。另外,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C中的相对于各第一区域T1C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各第二区域T2C形成有两条半切线HC1、HC2。此时,如图14(c)所示的印字R1、R2的输送方向上的印字长度比上述如图14(b)所示的印字R1、R2的输送方向上的印字长度长,在图14(b)所示的例子和图14(c)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C中半切线HC1、HC2的位置(或全切位置)不同。由此,在被印字带50C沿着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C2,在隔开比上述图14(b)所示的例子更宽的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2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2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2之间)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C1不同的印字标签LC2,印字标签LC2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C及一个粘贴部92C。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C2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2的形成。
尽管印字标签LC2的结构与上述印字标签LC1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印字标签LC2的标签主体部91C呈比上述印字标签LC1的标签主体部91C更横长的形状。此外,在印字标签LC2中,粘贴部92C可以是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C形成于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之二>
图15(a)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C1、LC2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C的俯视图。
在图15(a)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图14(b)相同,在被印字带50C的各第一区域T1C中,分别印刷上述字符串“ABC”的印字R1、上述字符串“XYZ”的印字R2、及折线BL。另外,与上述图14(b)相同,在被印字带50C中的相对于各第一区域T1C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各第二区域T2C形成有两条半切线HC1、HC2。此时,如图15(a)所示的半切线HC1、HC2之间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比上述如图14(b)所示的半切线HC1、HC2之间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小,在图14(b)所示的例子和图15(a)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C中的半切线HC1、HC2的位置(或全切位置)不同。由此,在被印字带50C沿着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C3,在隔开比上述图14(b)所示的例子窄的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2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2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2之间)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C1、LC2不同的印字标签LC3,印字标签LC3具备一个标签主体部91C及一个粘贴部92C。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C3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2的形成。
尽管印字标签LC3的结构与上述印字标签LC1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印字标签LC3的粘贴部92C呈比上述印字标签LC1的粘贴部92C宽度窄的形状。此外,在印字标签LC3中,粘贴部92C可以是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C形成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之三>
图15(b)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C1~LC3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C的俯视图。
在图15(b)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图14(b)相同,在被印字带50C的各第一区域T1C中,分别印刷上述字符串“ABC”的印字R1、上述字符串“XYZ”的印字R2、及折线BL。另外,在本例中,在被印字带50C中的相对于各第一区域T1C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各第二区域T2C只形成有一条半切线HC。即,在图14(b)所示的例子和图15(b)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C中中半切线的数量及位置(或全切位置)不同。由此,在被印字带50C沿着输送方向制作有多个印字标签LC4,在隔开一定间隔形成的多条半切线HC中,在邻接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或者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与输送方向最下游侧的半切线HC之间,在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半切线HC与上述全切部位之间)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C1~LC3不同的印字标签LC4,印字标签LC4由一个标签主体部91C组成(不具备粘贴部92C)。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C4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半切线HC的形成。
印字标签LC4(标签主体部91C)的结构与上述印字标签LC1的标签主体部91C的结构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一个被印字带50B,通过由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进行的切断的有无以及适宜地改变切断的位置,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类的印字标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CPU82在相对于标签主体部91C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形成粘贴部92C(印字标签LC1~LC3的例子)。由此,粘接片材52C中可以没有成为非标签部的废弃的部分,能减少粘接片材52C的浪费。
<第五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宜地对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被印字带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6(a),一边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被印字带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6(a)中,本实施方式所用的被印字带50D(带的一个例子)与上述被印字带50同样地构成为,粘接片材52D在表面侧具备上述基材52b,在背面侧具备上述粘接剂层52a,粘接片材52D可剥离地粘贴于上述剥离片材54的表面54a。
如图16(a)所示,在被印字带50D的粘接片材52D以包围规定区域的方式预先形成有切入框57。在带厚度方向上贯穿粘接片材52D而形成切入框57。由此,粘接片材52D中的由切入框57所包围的框内部58(相当于第一区域)从被印字带50D剥离自如。在粘接片材52D以在输送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量而彼此分离地配置有多个框内部58。即,粘接片材52D划分为多个上述框内部58和除此之外的框外部59(相当于第二区域)。
在被印字带50D的剥离片材54的背面,通过沿着输送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与上述框内部58彼此之间的间隔相等)预先进行印刷来形成多个传感器标记M。在剥离片材54的背面中,在伴随着被印字带50的输送而与前述的贯通孔104(参照图3)相对而通过的带宽度方向区域形成传感器标记M。在印刷装置1中,前述的光学传感器65经由贯通孔104对传感器标记M进行光学检测,基于其检测结果由CPU82随时检测框内部58的输送位置,由此,进行被印字带50的输送时的定位控制。
在框内部58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预先形成针孔线580,针孔线580沿着输送方向。在带厚度方向上贯穿粘接片材52D形成针孔线580。此外,也可以在框内部58的输送方向大致中央部预先形成沿着带宽度方向的针孔线。框内部58呈关于针孔线580大致线对称的形状。通过该针孔线580,框内部58划分为一侧区域58a和另一侧区域58b,一侧区域58a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80位于带宽度方向一侧(图中为上侧)的部分,另一侧区域58b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80位于带宽度方向另一侧(图中为下侧)的部分。一侧区域58a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另一侧区域58b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区域58a、58b分别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印字标签的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根据上述印刷指示信号的上述CPU82的控制,上述压纸辊25等对被印字带50D进行输送,上述热敏头22等在被印字带50D的框内部58进行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上述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被印字带50D的框外部59中的邻接的两个框内部58的中间位置进行切断,由此,制作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量的具备标签主体部及粘贴部的印字标签。此时,通过上述切断的有无、对切断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制作不同的印字标签。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一个例子>
图16(b)示出了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D的俯视图。
在图16(b)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在被印字带50D的各框内部58的上述区域58a、58b分别印刷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从而制成作为标签主体部91D(相当于印字带部)。在本例中,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字符串“ABC”作为印字R1,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字符串“XYZ”作为印字R2。另外,通过在被印字带50D的框外部59中的邻接的两个框内部58的中间位置形成两条半切线HC,被印字带50D的框外部59中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的部分形成为粘贴部92D(相当于粘贴带部)。以两条半切线HC之间(粘贴部92D)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成为规定尺寸的方式隔开间隔地形成两条半切线。在本例中,由一个标签主体部91D及一个粘贴部92D构成印字标签LD1。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D1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第二条半切线HC的形成。粘贴部92D呈以输送方向为短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纵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
图16(c)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D1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D的俯视图。
在图16(c)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相同,通过在被印字带50D的各框内部58的上述区域58a、58b,分别印刷上述字符串“ABC”的印字R1及上述字符串“XYZ”的印字R2,从而制作标签主体部91D。另外,与上述相同,通过在被印字带50D的框外部59中的邻接的两个框内部58的中间位置形成两条半切线HC,从而被印字带50D的框外部59中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的部分形成为粘贴部92D。此时,如图16(c)所示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粘贴部92D)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比上述如图16(b)所示的两条半切线HC之间(粘贴部92D)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小,在图16(b)所示的例子和图16(c)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D中的半切线HC的位置(或全切位置)不同。在本例中,由一个标签主体部91D及一个粘贴部92D构成与上述印字标签LD1不同的印字标签LD2。此外,在制作最后的印字标签LD2时,由上述全切器41进行全切来代替第二条半切线HC的形成。
<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一个被印字带50D,适宜地改变由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进行的切断的位置,从而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类的印字标签。
<第六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宜地对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被印字带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7(a),一边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被印字带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7(a)中,本实施方式所用的被印字带50E(带的一个例子)与上述被印字带50同样地构成为,粘接片材52E在表面侧具备上述基材52b,在背面侧具备上述粘接剂层52a,粘接片材52E可剥离地粘贴于上述剥离片材54的表面54a。
如图17(a)所示,在被印字带50E的粘接片材52E以包围规定区域的方式预先形成切入框57E。在带厚度方向上贯穿粘接片材52E而形成切入框57E。多个由切入框57E所包围的框内部58E在输送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配置于粘接片材52E。即,粘接片材52E划分为多个上述框内部58E和除此之外的框外部59E。
在被印字带50E的剥离片材54的背面,与上述被印字带50D同样,沿着输送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与上述框内部58E彼此之间的间隔相等)预先形成多个上述传感器标记M。
各框内部58E具备第一框内部581(与被印字区域相当)和第二框内部582,第二框内部582与第一框内部581连结。
在第一框内部581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预先形成有针孔线580E,针孔线580E沿着输送方向。在带厚度方向上贯穿粘接片材52E而形成针孔线580E。此外,也可以在第一框内部581的输送方向大致中央部预先形成沿着带宽度方向的针孔线。第一框内部581呈关于针孔线580E大致线对称的形状。通过该针孔线580E,第一框内部581划分为一侧区域581a和另一侧区域581b,一侧区域581a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80E位于带宽度方向一侧(图中为上侧)的部分,另一侧区域581b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80E位于带宽度方向另一侧(图中为下侧)的部分。一侧区域581a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另一侧区域581b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区域581a、581b分别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第二框内部582从一侧区域581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沿着输送方向突出。此外,第二框内部582也可以从另一侧区域581b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沿着输送方向突出。或者,第二框内部582也可以从一侧区域581a或另一侧区域581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沿着输送方向突出。第二框内部582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印字标签的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根据上述印刷指示信号的上述CPU82的控制,上述压纸辊25等对被印字带50E进行输送,上述热敏头22等在被印字带50E的第一框内部581进行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上述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被印字带50E的框内部58E进行切断,由此,制作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量的具备标签主体部及粘贴部的印字标签。此时,通过上述切断的有无、对切断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制作不同的印字标签。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一个例子>
图17(b)示出了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E的俯视图。
在图17(b)所示的例子中,在被印字带50E的各框内部58中第一框内部581的上述区域581a、581b,分别印刷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在本例中,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字符串“ABC”作为印字R1,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字符串“XYZ”作为印字R2。另外,在与被印字带50E中的各框内部58E的第一框内部581和第二框内部582的边界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半切线HC。由此,框内部58E分断为第一框内部581和第二框内部582这两部分,分断后的一侧部分的第一框内部581作为标签主体部91E(相当于印字带部),并且分断后的另一侧部分的第二框内部582作为粘贴部92E(相当于粘贴带部)。在本例中,由一个标签主体部91E及一个粘贴部92E构成印字标签LE1。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
图17(c)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E1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E的俯视图。
在图17(c)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E的各框内部58中的第一框内部581的上述区域581a、581b,分别印刷上述字符串“ABC”的印字R1及上述字符串“XYZ”的印字R2。另外,与上述相同,在与被印字带50E中的各框内部58E的第一框内部581和第二框内部582的边界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半切线HC。另外,在本例中,在与被印字带50E中的各框内部58E的第二框内部582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半切线HC。即,在图17(b)所示的例子和图17(c)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E中的半切线HC的数量及位置不同。由此,框内部58E分断为第一框内部581和第二框内部582这两部分,第二框内部582分断为两部分,分断后的第一框内部581作为标签主体部91E,并且分断后的第二框内部582中的一侧区域及另一侧区域分别作为粘贴部92Ea、92Eb(相当于粘贴带部)。在本例中,由一个标签主体部91E及两个粘贴部92Ea、92Eb构成与印字标签LE1不同的印字标签LE2。
<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一个被印字带50E,通过是否进行由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进行的切断的有无、适宜地改变切断的位置,从而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类的印字标签。
<第七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宜地对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被印字带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8(a),一边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被印字带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8(a)中,本实施方式所用的被印字带50F(带的一个例子)与上述被印字带50同样地构成为,粘接片材52F在表面侧具备上述基材52b,在背面侧具备上述粘接剂层52a,粘接片材52F可剥离地粘贴于上述剥离片材54的表面54a。
如图18(a)所示,在被印字带50F的粘接片材52F以包围规定区域的方式预先形成有切入框57F。在带厚度方向上贯穿粘接片材52F而形成切入框57F。粘接片材52F划分为,由切入框57F所包围的在输送方向上连续设置的框内部58F、以及除此之外的框外部59F。
在被印字带50F的剥离片材54的背面,与上述被印字带50D同样,沿着输送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与后述的第一框内部581F彼此之间的间隔相等)预先形成有多个上述传感器标记M。
框内部58F一体地包含多个第一框内部581F(相当于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框内部582F(相当于第二区域),在输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配置多个第一框内部581F,第二框内部582F与邻接的两个第一框内部581F连结。
在第一框内部581F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预先形成有针孔线580F,针孔线580F沿着输送方向。在带厚度方向上贯穿粘接片材52F而形成针孔线580F。此外,也可以在第一框内部581F的输送方向大致中央部预先形成沿着带宽度方向的针孔线。第一框内部581F呈关于针孔线580F大致线对称的形状。通过该针孔线580F,第一框内部581F划分为一侧区域581Fa和另一侧区域581Fb,一侧区域581Fa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80F位于带宽度方向一侧(图中为上侧)的部分,另一侧区域581Fb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80F位于带宽度方向另一侧(图中为下侧)的部分。一侧区域581Fa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另一侧区域581Fb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区域581Fa、581Fb分别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在邻接的两个第一框内部581F中,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一框内部581F中的一侧区域581F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和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框内部581F中的一侧区域581Fa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之间沿着输送方向设有第二框内部582F。此外,也可以在邻接的两个第一框内部581F中,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一框内部581F中的另一侧区域581Fb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和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框内部581F中的另一侧区域581F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之间沿着输送方向设有第二框内部582F。第二框内部582F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印字标签的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根据上述印刷指示信号的上述CPU82的控制,上述压纸辊25等对被印字带50F进行输送,上述热敏头22等在被印字带50F的第一框内部581F进行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上述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被印字带50F的第二框内部582F进行切断,由此,制作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量的具备标签主体部及粘贴部的印字标签。此时,通过上述切断的有无、对切断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制作不同的印字标签。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一个例子>
图18(b)示出了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F的俯视图。
在图18(b)所示的例子中,在被印字带50F的框内部58F中的各第一框内部581F的上述区域581Fa、581Fb,分别印刷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而制作标签主体部91F(相当于印字带部)。在本例中,沿着输送方向以正立姿势印刷字符串“ABC”作为印字R1,沿着输送方向以旋转180°的倒立姿势印刷字符串“XYZ”作为印字R2。另外,在与被印字带50F中的各第二框内部582F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半切线HC,各第二框内部582F中的相对于半切线HC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区域及上游侧区域分别作为粘贴部92Fa、92Fb(相当于粘贴带部)。在本例中,由标签主体部91F及粘贴部92Fa、92Fb构成印字标签LF1,在该标签主体部91F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与该标签主体部91F一体地分别设有粘贴部92Fa、92Fb。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
图18(c)示出了制作了与上述印字标签LF1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F的俯视图。
在图18(c)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F的框内部58F中的各第一框内部581F的上述区域581Fa、581Fb,分别印刷上述字符串“ABC”的印字R1及上述字符串“XYZ”的印字R2而制作标签主体部91F。另外,与上述相同,在与被印字带50F中的各第二框内部582F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半切线HC,各第二框内部582F中的相对于半切线HC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区域及上游侧区域分别作为粘贴部92Fa、92Fb。另外,在本例中,在与被印字带50F中的各第一框内部581F和第二框内部582F的边界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半切线HC,从而分断标签主体部91F和各粘贴部92Fa、92Fb。即,在图18(b)所示的例子和图18(c)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F中的半切线HC的数量及位置不同。在本例中,由标签主体部91F及粘贴部92Fa、92Fb构成与上述印字标签LF1不同的印字标签LF2,在该标签主体部91F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与该标签主体部91F分开地分别设有粘贴部92Fa、92Fb。
<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一个被印字带50F,通过由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进行的切断的有无、适宜地改变切断的位置,从而能简单地制作多种的印字标签。
<第八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等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宜地对说明进行省略或简化。
<被印字带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9(a),一边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用的被印字带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9(a)中,本实施方式所用的被印字带50G(带的一个例子)与上述被印字带50同样地构成为,粘接片材52G在表面侧具备上述基材52b,在背面侧具备上述粘接剂层52a,粘接片材52G可剥离地粘贴于上述剥离片材54的表面54a。
如图19(a)所示,在被印字带50G的粘接片材52G以包围规定区域的方式预先形成有切入框57G。在带厚度方向上贯穿粘接片材52G而形成切入框57G。粘接片材52G划分为,由切入框57G所包围的在输送方向上连续设置的框内部58G、以及除此之外的框外部59G。
与上述被印字带50D同样,在被印字带50G的剥离片材54的背面沿着输送方向隔开规定间隔(与后述的第一框内部581G彼此之间的间隔相等)预先形成多个上述传感器标记M。
框内部58G一体地包含多个第一框内部581G(相当于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框内部582G(相当于第二区域),在输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配置多个第一框内部581G,第二框内部582G与邻接的两个第一框内部581G连结。
在第一框内部581G的输送方向大致中央部预先形成有针孔线580G,针孔线580G沿着带宽度方向。在带厚度方向上贯穿粘接片材52G而形成针孔线580G。此外,也可以在第一框内部581G的带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预先形成沿着输送方向的针孔线。第一框内部581G呈关于针孔线580G大致线对称的形状。通过该针孔线580G,第一框内部581G划分为一侧区域581Ga和另一侧区域581Gb,一侧区域581Ga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80G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另一侧区域58GFb是相对于该针孔线580G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一侧区域581Ga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与另一侧区域581Gb的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区域581Ga、581Gb分别呈以输送方向为短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纵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在邻接的两个第一框内部581G中,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一框内部581G中的另一侧区域581Gb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和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框内部581G中的一侧区域581Ga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之间沿着输送方向设有第二框内部582G。第二框内部582G呈以输送方向为长边方向,且以带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的横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
<印字标签的制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根据上述印刷指示信号的上述CPU82的控制,上述压纸辊25等对被印字带50G进行输送,上述热敏头22等在被印字带50G的第一框内部581G进行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上述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对被印字带50G的第二框内部582G进行切断,由此,制作与上述个数数据对应的个数量的具备标签主体部及粘贴部的印字标签。此时,通过上述切断的有无、对切断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制作不同的印字标签。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一个例子>
图19(b)示出了制作了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G的俯视图。
在图19(b)所示的例子中,在被印字带50G的框内部58G中的各第一框内部581G的上述区域581Ga、581Gb,分别印刷与上述印字数据对应的印字R1、R2作为标签主体部91G(相当于印字带部)。在本例中,沿着带宽度方向以逆时针旋转90°的姿势印刷字符串“ABC”作为印字R1,沿着带宽度方向以顺时针旋转90°的姿势印刷字符串“XYZ”作为印字R2。另外,在与被印字带50G中的各第二框内部582G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半切线HC,各第二框内部582G中的相对于半切线HC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区域及上游侧区域分别作为粘贴部92Ga、92Gb(相当于粘贴带部)。在本例中,由标签主体部91G及粘贴部92Ga、92Gb构成印字标签LG1,在该标签主体部91G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与该标签主体部91G一体地分别设有粘贴部92Ga、92Gb。
<制作的印字标签的其他例子>
图19(c)示出了制作有与上述印字标签LG1不同的印字标签的被印字带50G的俯视图。
在图19(c)所示的例子中,也与上述相同,在被印字带50G的框内部58G中的各第一框内部581G的上述区域581Ga、581Gb,分别印刷上述字符串“ABC”的印字R1及上述字符串“XYZ”的印字R2作为标签主体部91G。另外,与上述相同,在与被印字带50G中的各第二框内部582G的输送方向中间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半切线HC,各第二框内部582G中的相对于半切线HC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区域及上游侧区域分别作为粘贴部92Ga、92Gb。另外,在本例中,在与被印字带50G中的各第一框内部581G和第二框内部582G的边界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半切线HC,并分断标签主体部91G和各粘贴部92Ga、92Gb。即,在图19(b)所示的例子和图19(c)所示的例子中,被印字带50G中的半切线HC的数量及位置不同。在本例中,由标签主体部91G及粘贴部92Ga、92Gb构成与上述印字标签LG1不同的印字标签LG2,在该标签主体部91G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及下游侧与该标签主体部91G分开地分别设有粘贴部92Ga、92Gb。
<第八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一个被印字带50G,由半切器42或全切器41进行的切断的有无、适宜地改变切断的位置,从而能简单地制作多种印字标签。
<变形例等>
在以上说明中有“垂直”、“平行”、“平面”等记载的情况下,该记载的意思并不严格。即,这些“垂直”、“平行”、“平面”等允许设计上、制造上的公差、误差,是表示“实质上垂直”、“实质上平行”、“实质上平面”的意思。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有外观上的尺寸、大小“相同”、“相等”、“不同”等记载的情况下,该记载的意思并不严格。即,这些“相同”、“相等”、“不同”等允许设计上、制造上的公差、误差,是表示“实质上相同”、“实质上相等”、“实质上不同”的意思。但是,例如有阈值、基准值等成为规定的判定标准的值或成为划分的值的记载的情况下,与上述不同对于这些的“相同”、“相等”、“不同”等有严格的意思。
另外,图4中所示的箭头是示出信号流动的一个例子,并不是对信号的流动方向进行限定。
另外,如图10所示的流程图并不是对图示了本发明的过程进行限定,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及技术构思范围之内,也可以对过程进行追加/删除或对顺序进行变更等。
另外,除了以上已经记载的方式之外,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各变形例的手法进行适宜地组合而进行利用。
除此之外,尽管没有一一例示,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及技术构思范围之内,能添加各种变更地进行实施。
符号说明
1 印刷装置
22 热敏头(印字部)
23 进给辊驱动轴
25 压纸辊
28 压接辊
41 全切器
42 半切器
50,50A~G 带(被印字带)
52,52A 粘接片材(第二片材)
54 剥离片材(第一片材)
54a 表面(第一面)
55 切入线(切缝)
55Aa,b 切入线(切缝)
56,56A 针孔线
58 框内部(第一区域)
59 框外部(第二区域)
82 CPU(控制部)
91,91A~G 标签主体部(印字带部)
92,92B~E 粘贴部(粘贴带部)
92Aa,b 粘贴部(粘贴带部)
92Ea,b 粘贴部(粘贴带部)
92Fa,b 粘贴部(粘贴带部)
92Ga,b 粘贴部(粘贴带部)
580 针孔线
580F,G 针孔线
581 第一框内部(被印字区域)
581F,G 第一框内部(第一区域)
582F,G 第二框内部(第二区域)
T1 第一区域
T1A,B,C 第一区域
T2 第二区域
T2Aa,b 第二区域
T2B,C 第二区域

Claims (16)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部,该输送部对带进行输送;
印字部,该印字部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带进行印字;
切断部,该切断部对所述带进行切断;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述印字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带进行印字而形成印字带部,并且
通过对所述带进行切断来形成粘贴带部,该粘贴带部以与所述印字带部连结的状态粘贴于被粘贴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带的第一区域进行印字而形成所述印字带部,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带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进行切断来形成所述粘贴带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从而相对于所述印字带部在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形成所述粘贴带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及所述印字部进行控制,从而在所述印字带部印刷沿着带宽度方向的折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及所述印字部进行控制,从而对所述带进行输送,并形成所述印字带部和所述粘贴带部,所述带具备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针孔线,所述印字带部具备所述针孔线,所述粘贴带部具备所述针孔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从而对所述带进行输送,并形成所述粘贴带部,所述带具备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切缝,所述粘贴带部相对于所述印字带部形成于带宽度方向上的单侧或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从而对所述带进行输送,并形成所述印字带部和所述粘贴带部,所述带具备所述切缝和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针孔线,所述印字带部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具备所述针孔线,所述粘贴带部相对于所述印字带部形成于带宽度方向上的单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从而对所述带进行输送,并形成所述印字带部和两个所述粘贴带部,所述带具备所述切缝和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针孔线,所述印字带部在带宽度方向的中央具备所述针孔线,两个所述粘贴带部相对于所述印字带部形成于带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从而对由切入框划分为框内部和框外部的所述带进行输送,并且对所述框内部或所述框外部进行切断而形成所述粘贴带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内部是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框外部是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述印字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从而对配置有彼此分离的多个所述框内部的所述带进行输送,在各框内部进行印字而作成所述印字带部,并对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框内部之间的所述框外部进行切断而形成所述粘贴带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内部一体地包含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述印字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从而在所述框内部的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印字而作成所述印字带部,并对所述框内部的所述第二区域进行切断而生成与所述印字带部一体的所述粘贴带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述印字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从而对由切入框划分为框内部和框外部的所述带进行输送,并对所述框内部进行切断而分断为两个部分,在作为分断后的一侧部分的被印字区域进行印字而作成所述印字带部,并将分断后的另一侧部分作为所述粘贴带部。
13.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部,该输送部对带进行输送,该带具备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针孔线;
印字部,该印字部在由所述输送部所输送的所述带进行印字;
切断部,该切断部对所述带进行切断;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输送部、所述印字部、及所述切断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通过对印字后的所述带进行切断来形成印字带部,该印字带部具备关于所述针孔线呈线对称的形状。
14.一种带,该带具有带状的第一片材和带状的第二片材,该第一片材具有第一面,该第二片材贴于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一面,且通过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条切缝而被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带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片材的所述第一区域在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备在带长度方向上延伸的针孔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片材具备:
一条所述切缝;以及
夹着所述一条切缝而彼此设于相反侧的一个所述第一区域及一个所述第二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片材具备:
两条所述切缝;
一个所述第一区域,该一个所述第一区域夹在两条所述切缝之间;以及
两个所述第二区域,该两个所述第二区域夹着所述第一区域及两条所述切缝,并且该两个所述第二区域关于所述第一区域而彼此设于相反侧。
CN201680037009.7A 2015-08-31 2016-08-24 印刷装置及带 Active CN107921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1109 2015-08-31
JP2015171109A JP6436020B2 (ja) 2015-08-31 2015-08-31 印刷装置及びテープ
PCT/JP2016/074679 WO2017038585A1 (ja) 2015-08-31 2016-08-24 印刷装置及び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1795A true CN107921795A (zh) 2018-04-17
CN107921795B CN107921795B (zh) 2020-10-09

Family

ID=5818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7009.7A Active CN107921795B (zh) 2015-08-31 2016-08-24 印刷装置及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61582B2 (zh)
JP (1) JP6436020B2 (zh)
CN (1) CN107921795B (zh)
WO (1) WO201703858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4751A (zh) * 2018-01-10 2019-07-1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0936733A (zh) * 2018-09-25 2020-03-3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4630754A (zh) * 2019-11-08 2022-06-1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9923B1 (ja) * 2017-05-16 2018-09-12 ヘラマンタイト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セット
JP2019012215A (ja) 2017-06-30 2019-0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媒体及びカセット
JP2019012214A (ja) * 2017-06-30 2019-0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媒体及びカセット
USD865861S1 (en) * 2017-07-31 2019-11-05 Brother Industries, Ltd. Tape cartridge for tape printing machine
JP6950472B2 (ja) * 2017-11-08 2021-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09497B2 (ja) * 2018-03-23 2021-01-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00086B2 (ja) * 2019-12-16 2023-01-06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ラベルの使用方法及び被着体
US11947940B2 (en) * 2021-10-11 2024-04-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ining data augmentation via program simplification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3685A (en) * 1977-03-11 1982-12-14 Njm, Inc. Package label and manufacture of same
US5254381A (en) * 1991-05-24 1993-10-19 Wallace Computer Services, Inc. Label-equipped sheet
US6413604B1 (en) * 1999-03-11 2002-07-02 Ampersand Label, Inc. Multiple layer labels and methods
JP2003058062A (ja) * 2001-08-08 2003-02-28 Sato Corp 貼り合わせタグ
JP2005106952A (ja) * 2003-09-29 2005-04-21 Sato Corp 表示用シートおよび表示用シートの表示方法
US20070015659A1 (en) * 2003-05-22 2007-01-18 O'kell Sean Receiver medium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printing
CN1998036A (zh) * 2004-06-04 2007-07-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粘着标签、粘着标签卷、感光卷筒纸状件单元和用于制造感光层叠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85559A (zh) * 2006-06-07 2007-1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标示-标签生产设备
JP2008111926A (ja) * 2006-10-30 2008-05-15 Sato Corp 値下げラベル
CN101516628A (zh) * 2006-07-26 2009-08-26 迪默公司 带打印装置和带盒
JP2012040879A (ja) * 2011-10-11 2012-03-01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3057300A (zh) * 2011-08-31 2013-04-24 Ncr公司 有穿孔的组合的收据和标签卷
JP2015049479A (ja) * 2013-09-04 2015-03-16 未来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具及び表示具形成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2976A (en) * 1994-10-24 1997-09-02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Laminated card assembly
JP4406132B2 (ja) 1999-11-15 2010-01-27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リストバンドおよびその連続体
US6364364B1 (en) * 2000-02-11 2002-04-02 Moore North America, Inc. Combination shipping label/detachable packing slip/label
JP3994804B2 (ja) 2002-06-25 2007-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JP4029755B2 (ja) 2003-03-28 2008-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754210B1 (en) * 2004-06-04 2013-03-06 FUJIFILM Corporation Adhesive label, adhesive label roll, photosensitive web unit, an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y
US20070082163A1 (en) * 2005-10-07 2007-04-12 Bolnick Martin M Label form for use in drug testing
US20080025778A1 (en) * 2006-06-07 2008-01-31 Akira Ito Tag-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JP4406846B2 (ja) 2007-03-22 2010-02-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10014929A (ja) 2008-07-03 2010-01-21 Sony Corp ラベル
CN105189128B (zh) 2013-03-21 2017-05-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JP6283956B2 (ja) * 2015-03-31 2018-02-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作成装置
JP6394526B2 (ja) 2015-07-24 2018-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3685A (en) * 1977-03-11 1982-12-14 Njm, Inc. Package label and manufacture of same
US5254381A (en) * 1991-05-24 1993-10-19 Wallace Computer Services, Inc. Label-equipped sheet
US6413604B1 (en) * 1999-03-11 2002-07-02 Ampersand Label, Inc. Multiple layer labels and methods
JP2003058062A (ja) * 2001-08-08 2003-02-28 Sato Corp 貼り合わせタグ
US20070015659A1 (en) * 2003-05-22 2007-01-18 O'kell Sean Receiver medium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printing
JP2005106952A (ja) * 2003-09-29 2005-04-21 Sato Corp 表示用シートおよび表示用シートの表示方法
CN1998036A (zh) * 2004-06-04 2007-07-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粘着标签、粘着标签卷、感光卷筒纸状件单元和用于制造感光层叠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85559A (zh) * 2006-06-07 2007-1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标示-标签生产设备
CN101516628A (zh) * 2006-07-26 2009-08-26 迪默公司 带打印装置和带盒
JP2008111926A (ja) * 2006-10-30 2008-05-15 Sato Corp 値下げラベル
CN103057300A (zh) * 2011-08-31 2013-04-24 Ncr公司 有穿孔的组合的收据和标签卷
JP2012040879A (ja) * 2011-10-11 2012-03-01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印刷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の印刷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15049479A (ja) * 2013-09-04 2015-03-16 未来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具及び表示具形成材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4751A (zh) * 2018-01-10 2019-07-16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0014751B (zh) * 2018-01-10 2021-08-1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10936733A (zh) * 2018-09-25 2020-03-31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936733B (zh) * 2018-09-25 2021-10-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4630754A (zh) * 2019-11-08 2022-06-1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CN114630754B (zh) * 2019-11-08 2023-10-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36020B2 (ja) 2018-12-12
CN107921795B (zh) 2020-10-09
JP2017047566A (ja) 2017-03-09
US20180015742A1 (en) 2018-01-18
WO2017038585A1 (ja) 2017-03-09
US10661582B2 (en)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1795A (zh) 印刷装置及带
CN107851404A (zh) 带及带盒
CN100543801C (zh) 连续自层压式标签
US1030839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plastic food bags
CN107709023A (zh) 带盒及打印装置
BRPI0613913A2 (pt)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coberturas de correspondência e máquina que utiliza o dito método
CN105313507A (zh) 用于形成自层压式打印标签的带式打印机、带盒和墨带
CN106486004A (zh)
JP3736449B2 (ja) プリンタ
JP5260184B2 (ja) 情報通信体の製造方法
JP5260170B2 (ja) 情報通信体の製造方法
EP3526134A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packaging rolls of paper, and pack obtained
JP4704431B2 (ja) 自己接着ラベルの製造方法
JP4968212B2 (ja) 印字装置
KR20020085809A (ko) 식별 코딩을 갖는 스트립 또는 테이프 형태의 매체로제조된 롤 및 그 제조 공정
JPH0995305A (ja) 封入物の封入封緘方法
JP2005105170A (ja) 折り畳み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JP5411097B2 (ja) Icタグを抄き込んだ和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237316A1 (en) Envelope
JP4994542B2 (ja) 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プリンタ
JP5970803B2 (ja) 冊子状帳票作製用連続用紙、冊子状帳票、冊子状帳票の作製方法、冊子状帳票作製装置
JP2003320721A (ja) 印刷装置
EP2123567B1 (en) Envelope for laser printers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ing of the envelope
JP2012131119A (ja) 冊子状帳票作製用連続用紙、冊子状帳票、冊子状帳票の作製方法
JP5287034B2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