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0754B - 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0754B
CN114630754B CN202080075627.7A CN202080075627A CN114630754B CN 114630754 B CN114630754 B CN 114630754B CN 202080075627 A CN202080075627 A CN 202080075627A CN 114630754 B CN114630754 B CN 114630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full
unit
prin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56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0754A (zh
Inventor
鹈饲信次
水谷浩光
村山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30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0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0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0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6Cutting partly, e.g. cutting only the uppermost layer of a multiple-laye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制作与用户的多样的需求对应的打印物。标签制作装置(1)具有:印字头(7),进行印字;输送辊(6),输送将由印字头(7)印字后的基材层(21)和剥离材层(24)粘合而成的已印字带(T);半切割器(9B),执行不将基材层(21)切断而将剥离材层(24)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半切割;完全切割器(9A),执行将由输送辊(6)输送来的已印字带(T)切断的完全切割;及控制电路(2),控制输送辊(6)、印字头(7)、半切割器(9B)及完全切割器(9A),标签制作装置(1)使用印字后的已印字带(T)来制作印字标签(L),其中,控制电路(2)在由输送辊(6)输送且由印字头(7)印字后的已印字带(T)中的比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下游侧的部位处执行半切割。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作打印物的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向打印带进行打印来制作打印完成标签且通过将该打印完成标签向线缆缠绕而能够作为线缆显示标签来利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时,将打印完成标签的剥离纸剥离而使粘着剂层露出,以向线缆的外周缠绕的方式将粘着剂层的粘着部分粘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利用打印完成标签的整体向线缆的外周表面以粘贴的方式缠绕。但是,除此之外,也期望着将印字标签仅使周向两端部分粘合而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环状从而能够在线缆的外周旋转的自由的缠绕方式。另外,不限于大致圆环状,存在想要与印字标签的周向两端部分彼此使粘着部分重叠粘贴而形成为旗标状或者在被粘物的平面上仅粘贴一端部分而如便签那样利用等多样的利用方式对应地制作印字标签这一期望。但是,通过1台打印装置无法得到作为这样与多样的利用方式对应的打印物的印字标签的制作自由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作与用户的多样的需求对应的打印物的打印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发明是一种打印装置,具有:头部,进行印字;输送部,输送将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基材和剥离材粘合而成的带;半切割部,执行不将所述基材切断而将所述剥离材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半切割;完全切割部,执行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带切断的完全切割;及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部、所述头部、所述半切割部及所述完全切割部,所述打印装置使用所述印字后的所述带来制作打印物,所述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且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所述带中的比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下游侧的部位处执行所述半切割。
由本申请发明的打印装置制作出的打印物是在比已印字部分靠下游侧的部位处由打印装置的半切割部对剥离材进行了半切割的构造。由此,通过将比该被进行了半切割的位置(半切割部位)靠反已印字部分侧(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剥离材剥离,打印物中的剥离了该剥离材的部分能够设为粘着部分,打印物中的未将剥离材剥离的部分能够设为非粘着部分。
由此,例如,通过使打印物向线缆状的被粘物的周围以不与该被粘物接触的方式呈大致环状地绕一周后将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粘着部分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上述非粘着部分粘合或重叠粘贴,能够设为以能够绕着被粘物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旋转打印物。
另外例如,也能够将打印物中的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粘着部分向被粘物的平坦的面粘贴,另一方面,使上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被粘着部分从上述面突出或者从上述面立起等,作为所谓的便签来使用。
除此之外,若例如在比上述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上游侧的部位处也进行上述半切割,则通过将比该半切割部位靠反已印字部分侧(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剥离材也剥离,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而进一步实现丰富多彩的使用方法。
并且,在如上述那样以各种方式使用的打印物中,在其制作时,通过控制部对上述半切割部的控制,能够适当地可变地设定上述半切割部位的带长度方向的位置。即,能够使上述的剥离材剥离后的上述粘着部分的位置、大小可变。其结果是,例如在向上述的线缆状的被粘物安装的情况下,不管该被粘物是大径还是小径,都能够制作具有与该直径的尺寸相符的大小的上述粘着部分的上述旋转打印物。另外例如,在向上述的被粘物的平坦的面安装的情况下,能够使向该面粘贴的打印物的上述粘着部分的大小根据用户的喜好、用途而大小可变。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申请发明,由于能够制作与用户的多样的需求对应的打印物,所以能够提高对于用户来说的便利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制作与用户的多样的需求对应的打印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标签制作装置制作出的印字标签的俯视图、图2(a)所示的构造的IIb-IIb截面的横剖视图。
图3是类型A的印字标签的利用方式的外观立体图、图3(a)所示的构造的IIIb-IIIb截面的横剖视图。
图4是表示类型A的印字标签中的印字和各种切割的配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两端边界间距离的尺寸设定的图3(b)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类型A的印字标签的其他利用方式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将类型A的印字标签连续制作了两张的情况的利用方式及印字和各种切割的配置结构的图。
图8是类型B的印字标签的利用方式的外观立体图、图8(a)所示的构造的VIIIb-VIIIb截面的横剖视图。
图9是表示类型B的印字标签中的印字和各种切割的配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类型B的印字标签的其他利用方式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类型C的印字标签的利用方式的外观立体图、图11(a)所示的构造的XIb-XIb截面的横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类型C的印字标签中的印字和各种切割的配置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类型C的印字标签的其他利用方式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电路的CPU执行的布局设定处理的处理工序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电路的CPU执行的类型A用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的处理工序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电路的CPU执行的类型B用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的处理工序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电路的CPU执行的类型C用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的处理工序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制作接收型的印字标签的情况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功能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接收型的印字标签的俯视图、图19(a)所示的构造的XIXb-XIXb截面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7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标签制作装置>
首先,利用图1来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功能结构。
在图1中,标签制作装置1(相当于打印装置)具有控制电路2、用户(操作者)能够进行适当的操作的操作部3、进行预定的显示的显示部4、存储各种信息的RAM5、输送辊6、印字头7、与外部的操作终端之间送受信息的通信接口8、完全切割器9A及半切割器9B。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操作部3和通信接口相当于技术方案记载的第一输入部及第二输入部。
在标签制作装置1设置有盒保持器12。在壳体11内收纳有带卷10A、10B(本来是漩涡状,但简化而以同心圆图示)的带盒10相对于该盒保持器12能够装卸。在带卷10A卷绕有罩膜23,在带卷10B卷绕有具备多层的带To。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罩膜23及带To的详细的层构造等后述。
控制电路2(相当于控制部)具备未图示的CPU及ROM。控制电路2一边利用上述RAM5的暂时存储功能,一边执行预先存储于上述ROM的各种程序,并且进行标签制作装置1整体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OM中存储有用于使控制电路2的CPU执行后述的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的流程图的各工序的处理程序。另外,控制电路2经由通信接口8而与外部的操作终端(图示省略)之间送受各种指令、信息。该操作终端能够利用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各种信息终端,其通信方式也可以应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任一者。
输送辊6(相当于输送部)与印字头7相向地设置,将从带卷10A放出的透明的罩膜23在该输送辊6与印字头7之间夹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透明”表示具备人能够目视确认印字内容的程度的透过性的性质,是包括所谓的“半透明”等的概念。
印字头7(相当于头部)通过对由输送辊6输送的罩膜23转印从墨带供给卷14A放出的墨带IR的墨来形成印字。印字形成后的墨带IR由墨带卷取卷14B卷取。
在上述结构中,首先,带盒10向盒保持器12装配。之后,对于通过输送辊6的旋转而从带卷10A放出的罩膜23,由印字头7形成用户意图的文字、图像等所需的印字对象(参照后述的印字R)(以下适当称作“打印”)。形成有印字对象的罩膜23与从带卷10B放出的带To一起由压接辊13A、13B(相当于粘合部)夹持,并与带To压接,成为已印字带T。之后,通过控制电路2的与输送辊6的协同控制,在适当的带长度方向位置处使完全切割器9A工作而切断已印字带T,生成印字标签L(相当于打印物)。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完全切割器9A和半切割器9B各自的切断方式的不同,之后详述。
<带的基本结构>
将上述带To及印字形成后的已印字带T的详细结构在图2(a)~(b)中示出。图2(a)从罩膜23侧的表面俯视已印字带T,图2(b)以IIb-IIb截面的横截面观察已印字带T。在这些图2(a)~(b)中,带To从厚度方向的一侧(图2(b)中的上侧)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图2(b)中的下侧)依次层叠有包括纸或有色膜或布或金属的结构的不透明的剥离材层24(相当于剥离材)、透明的粘贴用粘着剂层22、透明的基材层21(相当于基材)及透明的粘合用粘着剂层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不透明”表示人不能目视确认印字内容的性质,是不包括所谓的“半透明”等的概念。
在该例子中,由“ABCD”的文本构成的印字对象(即上述印字R)如前述那样由印字头7形成于罩膜23,该罩膜23的印字面向带To的粘合用粘着剂层26粘合而生成了已印字带T。并且,通过该已印字带T由完全切割器9A在适当的带长度方向位置处在带宽度方向上切断,制作隔着透明的罩膜23而记载上述打印的文本“ABCD”的印字标签L。
此时,如在图2(b)中放大所示,完全切割器9A(相当于完全切割部)将已印字带T的厚度方向上的剥离材层24、粘贴用粘着剂层22、基材层21、粘合用粘着剂层26及罩膜23的全部的层切断而在带长度方向上完全截断。以下,将这样的完全切割器9A的完全切断称作完全切割。
另外,如在图2(b)中放大所示,上述半切割器9B(相当于半切割部)进行在已印字带T的厚度方向上仅将剥离材层24在带宽度方向上切断的半切割。在这样被半切割后的印字标签L中,以在带长度方向上被截断后的多个剥离材层24经由粘贴用粘着剂层22而相连的状态制作。由此,通过用户从印字标签L剥离任意选择出的剥离材层24,该部分的粘贴用粘着剂层22露出而成为粘着部分,能够使未将剥离材层24剥离的部分成为非粘着部分。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如图2(a)所示,对已印字带T中的比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图2(a)所示的例子中的文字“A”的左侧端部)靠下游侧的部位中的至少一处进行该半切割。另外,根据需要,在已印字带T中的比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已印字部分(图2(a)所示的例子中的文字“D”的右侧端部)靠上游侧处也进行半切割。另外,在已印字带T中的比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上游侧处进行完全切割。
由此,在印字标签L整体的输送方向区域中区分为印字对象(图示的例子的“ABCD”的文本)的印字部分Ra、比其靠下游侧的下游侧余白部分EP及比其靠上游侧的上游侧余白部分ER的情况下,在这些下游侧余白部分EP、上游侧余白部分ER各自的区域中进行半切割。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上设为:上述的印字部分Ra的输送方向长度LC是与印字对象的印字内容(文字数、各文字的尺寸(点)等)对应的可变长,另一方面,上述的下游侧余白部分EP和上游侧余白部分ER各自的输送方向长度固定地被设定为相同的长度LE。以下,这样以印字标签L的输送方向整体来看的下游侧余白部分EP和上游侧余白部分ER的对称的配置成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印字结构上的基本的配置规则之一。
<印字标签的分类型详细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根据用户的多样的需求,按照利用方式而以印字和各种切割的配置结构不同的三个类型A、B、C来分开制作印字标签L。以下,对这三个类型A、B、C各自的详细的结构依次说明。
<类型A的详细结构>
图3表示了类型A的印字标签L的利用方式例,图3(a)将该利用方式的外观以斜视的方式表示,图3(b)表示了上述图3(a)中的IIIb-IIIb截面的横截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b)中,为了避免图示的繁杂,将印字标签L中的基材层21、粘合用粘着剂层26及罩膜23表示为一体的标签主体Lo,与其他的剥离材层24、粘贴用粘着剂层22分体地表示(以下,同样)。
如这些图3(a)~(b)所示,类型A的印字标签L通过向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外周呈大致圆环状地绕一周后将输送方向两端两处粘贴用粘着剂层22彼此粘合,能够将其整体以所谓的旗标状的方式利用。
在该利用方式中,该类型A的印字标签L的各部分能够按照功能而区分为向被粘物30的外周缠绕的卷绕部41、在径向上延伸的延伸设置部42及连结这些卷绕部41和延伸设置部42的连结部43这三个部位。也就是说,该印字标签L整体中的仅位于带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相同长度的两处各延伸设置部42的剥离材层24被剥离,分别露出的粘贴用粘着剂层22的粘着部分彼此被粘合而成为在径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42。另外,覆盖有剥离材层24的状态的卷绕部41和连结部43作为非粘着部分而与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外周表面接触,因此该印字标签L的整体成为能够在被粘物30的外周自由旋转的旋转打印物。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由局部性的折弯引起的印字标签L自身的损伤,两处连结部43分别以相同的适当的曲率半径从被粘物30的外周侧面以稍微浮起的方式离开而与延伸设置部42连结。另外,基本上设为印字对象的印字仅对卷绕部41和连结部43的范围内进行。因而,以下,以印字标签L的输送方向整体来看的两端两处延伸设置部42的对称的配置成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结构上的基本的配置规则之一。
图4表示了该类型A的印字标签L中的印字和各种切割的配置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记载于图中、说明的各实际尺寸值的例子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基本上将单位设为mm。
在此,根据上述图2(a)所示的印字结构上的配置规则的观点,输送方向上的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成为将印字部分长度LC和分别配置于其两端两处的各余白部分长度LE合计而得到的以下的长度L1=LC+2×LE…(式1)。需要说明的是,该整体长度L1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打印物的带长度方向尺寸。
另外,另一方面,根据上述3(b)所示的该类型A中的功能结构上的配置规则的观点,输送方向上的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成为将配置于中央的卷绕部41和其两端两处连结部43合起来的非粘着部分S1整体的长度L2(后述的两端边界间距离)和分别配置于两端两处的各延伸设置部42的粘着部分N1、N2的长度L3合计而得到的以下的长度L1=L2+2×L3…(式2)。需要说明的是,该长度L3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半切割部位与完全切割器部位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于中央的上述的非粘着部分S1和与其两端相邻的粘着部分N1、N2通过由半切割器9B形成的两条半切割线28(在图中以虚线图示)来区分。以下,尤其将成为印字标签L的输送方向的两端两处延伸设置部42的边界线的这两条半切割线28之间的间隔定义为两端边界间距离L2。该两端边界间距离L2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两处半切割部位之间的距离和不隔着完全切割部位地彼此相邻的两个半切割部位之间的距离。
另外,关于完全切割器9A的完全切割,对该类型A的印字标签L在从其最靠下游侧的端部起处于上述长度L1的距离的最靠上游侧的端部处仅进行1次完全切割FC1即可。以下,各半切割HC1、HC2及完全切割FC1以各自的形成顺序(也就是说,从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的顺序)如HC1、HC2、FC1这样标注连号的附图标记。另外,关于粘着部分和非粘着部分也同样地以各自的形成顺序如N1、S1、N2这样标注连号的附图标记。并且,这些连号以通过了以下说明的全部的类型、变形例的唯一的连号标注。
在此,如上所述,两端两处的各余白部分长度LE分别以固定长设定,因此,基本上,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依存于由用户设定的可变长的印字部分长度LC(也就是说,印字对象的长度)而决定。另一方面,两端边界间距离L2需要以与作为被粘物30的线缆的外周长度(外径)对应的合适的长度设定。因此,长度LC的印字部分Ra和两端边界间距离L2的非粘着部分S1都成为各自的中央位置与印字标签L整体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一致的对称配置,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的两端位置成为分别以对称的偏差D(=(L2-LC)/2)的距离错开的配置。
图5将上述图3(b)放大而示出,参照该图5来对该类型A的印字标签L中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的尺寸设定进行说明。首先,在将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外径设为Φ1(相当于被粘物关联信息)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印字标签L能够以能够在其外周自由旋转的方式卷绕,卷绕部41的内径初始设定为比上述外径Φ1长1mm的(Φ1+1)(也就是说,确保单侧0.5mm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该1mm的尺寸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旋转用间隙尺寸。
在此,在以恒定的曲率半径卷绕的卷绕部41中,其径向内周侧压缩,另外,径向外周侧伸展,但在位于其厚度方向(径向)的中间的中立圆C上(参照图中的单点划线),可视为在卷绕前的平面状态和卷绕状态下维持相同的长度。并且,在该印字标签L的卷绕部41中将也包括剥离材层24的整体的厚度尺寸设为t的情况下,处于上述内径的卷绕部41的中立圆C的直径成为(Φ1+1+t)(也就是说,单侧增加t/2)。
另外,关于连结部43,在该例子中,整体相当于1.5mm的长度(也就是说,单侧0.75mm)的相加,由此,以对上述中立圆C的外周长度加上1.5mm而得到的以下的长度设定两端边界间距离L2。
L2=(Φ1+1+t)×π+1.5…(式3)
需要说明的是,该1.5mm的尺寸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预定的富余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特别图示,但作为上述连结部43的长度的反映手法,也能够应用不使用如上所述的相加常数(1.5mm)而使用印字标签L的介质厚度系数来设定的手法。也就是说,印字标签L整体的厚度尺寸越大则与其介质厚度系数有关系的转动惯量越高而越不容易弯曲,因此需要将连结部43的曲率半径设定得大而加长两端边界间距离L2。在该情况下,若将介质厚度系数设为K,则能够以以下的长度设定两端边界间距离L2。
L2=(Φ1+1+t)×π×K…(式4)
需要说明的是,该介质厚度系数K自身也可以通过以上述厚度尺寸t为变量的函数来算出,但例如也可以如“若厚度尺寸t为40~小于100μm则介质厚度系数K=1,若厚度尺寸t为100~小于200μm则介质厚度系数K=1.01,若厚度尺寸t为200μm以上则介质厚度系数K=1.02”这样按照厚度尺寸t的值范围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印字部分长度LC超过两端边界间距离L2的情况下,将来源于被粘物30的物理的尺寸长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设为优先的基准,与之对应而修正印字部分长度LC。也就是说,以使印字部分Ra处于非粘着部分S1内(也就是说,成为LC≤L2)的方式变更印字对象的印字尺寸、印字文字数而将印字部分长度LC修正得短。另外,以使延伸设置部42的粘合稳定的方式,另外,以使由用户的手动作业实现的粘着部分N1、N2的剥离材层24的剥离变得容易的方式,两端两处的各粘着部分长度L3需要分别确保为2.5mm以上(两端合起来为5mm以上),在假设无法确保的情况下,视为不可打印而执行错误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该5mm的尺寸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预定的阈值。
根据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在制作该类型A的印字标签L时,在其制作前执行全部满足上述的规格条件的布局设定(也就是说,调整印字部分Ra和各半切割位置HC1、HC2、完全切割位置FC1的配置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具体而言,在该类型A的情况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中,基于任意设定的印字部分长度LC、固定地设定的余白部分长度LE及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外径Φ1的各设定值来算出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两端边界间距离L2及粘着部分长度L3的各尺寸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该类型A的印字标签L也能够以上述图3所示的以外的多样的利用方式来利用。例如不将被粘物限定于线缆状,也能够是将图6(a)所示的书本那样的平板体作为被粘物31而在其两面以隔着的方式粘贴粘着部分的延伸设置部42的利用方式。或者,如图6(b)所示,也能够是仅在一方的延伸设置部42处将剥离材层24剥离而设为粘着部分且将另一方的延伸设置部42设为非粘着部分而向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外周卷绕一周后粘贴上述粘着部分的利用方式。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印字标签L的整体将全部的剥离材层24剥离而向被粘物30的外周整体缠绕并粘贴。或者,如图6(c)所示,也能够是在一方的延伸设置部42和中央的卷绕部41处设为剥离了剥离材层24的粘着部分且将其向被粘物32的平面上粘贴而如便签纸那样利用的方式。此时,另一方的延伸设置部42成为非粘着部分而能够从被粘物32的表面浮起,能够把持该延伸设置部42而将整体容易地剥离。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仅在一方的延伸设置部42处将剥离材层24剥离而缩短粘着部分。
另外,也能够如图7(a)所示的例子那样将相同的类型A的印字标签L连续制作两张。在该情况的多个制作模式时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中,作为第二张而制作的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也能够与第一张的整体长度L1同样地以L1′=L2+2×L3…(式5)算出。
通过在该情况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中分别合适地算出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两端边界间距离L2及粘着部分长度L3的各尺寸,第一张和第二张的各印字标签L、L′中的各印字部分Ra和各半切割位置HC3、HC4、HC5、HC6、完全切割位置FC2、FC3的布局设定成为图7(b)所示的配置。
<类型B的详细结构>
图8表示了类型B的印字标签L的利用方式例,图8(a)以斜视的方式表示该利用方式的外观,图8(b)表示上述图8(a)中的VIIIb-VIIIb截面的横截面。另外,图9表示该类型B的印字标签L中的印字和各种切割的配置结构。
如这些图8(a)~(b)、图9所示,类型B的印字标签L成为对上述类型A的印字标签L进一步将延伸设置部和连结部各追加了一组的结构。具体而言,成为在卷绕于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状态下配置有将印字标签L的整体的两端两处粘合而成的与上述类型A同等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2a和在相对于该第一延伸设置部42a的180°相反侧的圆周位置配置有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的功能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延伸设置部42b是将印字标签L整体的输送方向中央位置设为折回线29而从此处向两端部延伸了相同的距离LL(相当于被粘物关联信息、粘贴距离)的长度部分,通过在处于该2×LL的长度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2b处将剥离材层24剥离且沿着折回线29折回并将粘着部分粘合而形成。另外,在分别成为大致半圆形状的两处卷绕部41和四处连结部43处,以覆盖有剥离材层24的状态卷绕,因此,与上述类型A同样,在该类型B中,印字标签L的整体也成为能够在被粘物30的外周自由旋转的旋转打印物。
根据以上的功能结构上的观点,在该类型B的印字标签L中,以其输送方向整体来看,以从中央位置的折回线29线对称地分别去往两端部的顺序,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粘着部分)、与连结部43合在一起的卷绕部41(非粘着部分)、第一延伸设置部42a(粘着部分)以排列的方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基本上,印字对象的印字部分Ra配置于包括划分为两处的各卷绕部41及连结部43的范围S4、S5内的各中央位置。因而,各卷绕部41中的长度LC的印字部分Ra和非粘着部分S4、S5的两端位置与上述类型A同样地成为以对称的偏差D的距离错开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于中央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的粘着部分N8与在其两侧相邻的非粘着部分S4、S5之间分别由半切割线HC8、HC9划分。另外,配置于两端两处的第一延伸设置部42a的粘着部分N7、N9和与它们相邻的非粘着部分S4、S5之间也分别由半切割线HC7、HC10区分。在该类型B中,区分这些第一延伸设置部42a的粘着部分N7、N9的两条半切割线HC7、HC10之间的间隔被定义为两端边界间距离L2。另外,关于完全切割器9A的完全切割,对该类型B的印字标签L在从其最靠下游侧的前端部起位于上述长度L1的距离的最靠上游侧的端部处仅进行1次完全切割FC4即可。
根据以上,根据上述8(b)所示的该类型B中的功能结构上的配置规则的观点,输送方向上的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成为将配置于中央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的长度和分别配置于两端两处的各第一延伸设置部42a的粘着部分N7、N9的长度L3合计而得到的以下的长度。
L1=L2+2×L3…(式6)
另外,根据该类型B中的印字结构上的配置规则的观点,输送方向上的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成为印字区域长度LC、一方的余白部分长度LE、偏差D及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的长度LL的合计值的两倍即以下的长度。
L1=2×(LC+LE+D+LL)…(式7)
另外,该类型B中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成为对上述类型A中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参照上述(式3))进一步追加1组相当于连结部43的长度的1.5mm和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的长度(2×LL)而得到的以下的长度。
L2=(Φ1+t+1)×π+2×1.5+2×LL…(式8)
根据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在制作该类型B的印字标签L时,在其制作前执行全部满足上述的规格条件的布局设定(也就是说,调整两处印字部分Ra和各半切割位置HC7、HC8、HC9、HC10、完全切割位置FC4的配置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具体而言,在该类型B的情况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中,基于任意设定的印字部分长度LC、固定地设定的余白部分长度LE及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外径Φ1的各设定值来算出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两端边界间距离L2及第一延伸设置部42a的长度L3的各尺寸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该类型B的印字标签L也能够以上述图8所示的以外的多样的利用方式来利用。例如,如图10(a)所示,也能够是不将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粘合而与其他的卷绕部41同样地在由剥离材层24覆盖的状态下将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外周包围的利用方式。在该情况下,圆周长变长第二延伸设置部42b整体的长度(=2×LL),因此成为相对于被粘物30以大的间隙松嵌的状态。或者,也能够是不将被粘物限定于线缆状且将图10(b)~(c)所示的书本那样的平板体作为被粘物31而在其两面以隔着的方式粘贴第一延伸设置部42a的粘着部分的利用方式。在该情况下,可以如图10(b)所示那样将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粘合,也可以如图10(c)所示那样不将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粘合而设为以剥离材层24覆盖的状态。
<类型C的详细结构>
图11表示类型C的印字标签L的利用方式例,图11(a)以斜视的方式表示该利用方式的外观,图11(b)表示上述图11(a)中的XIb-XIb截面的横截面。另外,图12表示该类型C的印字标签L中的印字和各种切割的配置结构。
如这些图11(a)~(b)、图12所示,类型C的印字标签L通过以相对于被粘物32的平面立起的方式粘贴,能够将其整体以所谓的旗标状的方式利用。
在该利用方式中,该类型C的印字标签L的各部分能够按照功能而区分为在被粘物32的表面相邻地粘贴的两个粘贴部44p、44r和将这两个粘贴部44p、44r各自的相向侧的端部相连而呈大致椭圆形状地立起的立起部45这两个部位。也就是说,该印字标签L整体中的仅位于带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两处的各粘贴部44p、44r的剥离材层24被剥离,将分别露出的粘贴用粘着剂层22在被粘物32的表面上以相邻(或接近)的配置粘贴。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粘贴部44p、44r各自的长度X1、X2(相当于被粘物关联信息)初始被设定为相同的适当的长度(例如8mm),但以能够自由应对被粘物32的形状、能够粘贴的面积的方式,根据需要而用户能够将各粘贴部44p、44r的长度X1、X2独立地以任意的长度设定。因而,在该类型C的情况下,下游侧余白部分的长度LE1(相当于下游侧余白尺寸)和上游侧余白部分的长度LE2(相当于上游侧余白尺寸)有时需要与分别对应的下端粘贴部44p和上端粘贴部44r的长度的设定对应的修正。另外,基本上,立起部45的内周面设为覆盖有剥离材层24的状态。
由于如上所述那样设想立起部45弯曲成大致椭圆形状,所以在其两侧的周侧面分别配置打印相同的印字对象(图12中所示的例子的“ABCD”的文本)的两处印字部分。但是,在该类型C的情况下,在这两处印字部分之间利用适当的数量的空白文字(在图示的例子中是“___”的三文字)相连而整体上作为汇总成一个的印字对象的印字部分Ra来处理。该汇总成一个的印字对象的印字部分Ra在立起部45的范围内配置于其中央位置。但是,作为印字标签L中的印字区域,设为与原来的两个印字对象分别对应地两处印字区域S6、S7在立起部45内相邻的配置。因而,在立起部45中汇总成一个的印字对象的长度LC的印字部分Ra和印字区域S6、S7两端的两端位置与上述类型A同样地成为以对称的偏差D的距离错开的配置。
根据以上的功能结构上的观点,在该类型C的印字标签L中,在以其输送方向整体来看的两端两处配置能够独立地设定各自的长度X1、X2的下端粘贴部44p和上端粘贴部44r(都是粘着部分),在其之间配置立起部45(非粘着部分)。并且,配置于中央的立起部45的区域S6、S7与在其两侧相邻的各粘贴部44p、44r的区域N10、N11之间由半切割线HC11、HC12区分。在该类型C中,区分这两个粘贴部44p、44r的区域N10、N11的2条半切割线HC11、HC12之间的间隔即立起部45的区域S6、S7的整体的长度被定义为两端边界间距离L2。另外,关于完全切割器9A的完全切割,对该类型C的印字标签L在从其最靠下游侧的前端部起位于上述长度L1的距离的最靠上游侧的端部处仅进行1次完全切割FC5即可。
根据以上,根据上述11(b)所示的该类型C中的功能结构上的配置规则的观点,输送方向上的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成为将配置于中央的立起部45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的长度与配置于两端两处的粘贴部44p、44r的分别独立地设定的长度X1、X2合计而得到的以下的长度。
L1=L2+X1+X2…(式9)
另外,根据该类型C中的印字结构上的配置规则的观点,输送方向上的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成为将汇总成一个的印字部分长度LC、下游侧余白部分长度LE1及上游侧余白部分长度LE2合计而得到的以下的长度。
L1=LC+LE1+LE2…(式10)
另外,该类型C中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成为从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减去分别独立地设定的粘贴部长度X1、X2而得到的以下的长度。
L2=L1-X1-X2…(式11)
根据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在制作该类型C的印字标签L时,在其制作前执行全部满足上述的规格条件的布局设定(也就是说,调整汇总成一个的印字部分Ra和各半切割位置HC11、HC12、完全切割位置FC5的配置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具体而言,在该类型C的情况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中,基于任意设定的印字部分长度LC、分别任意设定的粘贴部长度X1、X2的各设定值来算出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两端边界间距离L2及下游侧余白部分长度LE1和上游侧余白部分长度LE2的各尺寸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该类型C的印字标签L也能够以上述图11所示的以外的多样的利用方式来利用。例如,如图13所示,也能够是将立起部45的整体放平而以成为大致平面状的方式使其变形的利用方式。在该情况下,虽然未特别图示,但也可以在立起部45处也将内周侧的剥离材层24剥离而粘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各类型的结构中,半切割位置HC1~HC12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一~第十二半切割部位,完全切割位置FC1~FC5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一~第五完全切割部位,印字区域S1~S7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一~第七印字区域。
<控制工序>
利用图14、图15、图16、图17的流程图来说明为了实现制作上述各种类型的印字标签L的手法而由标签制作装置1的控制电路2的CPU执行的控制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图14所示的布局设定处理的流程图在标签制作装置1的起动后用户为了设定将何种类型的印字标签L以何种布局制作而进行了适当的操作时执行。并且,在制作的印字标签L的类型被选择了的情况下,执行图15~图17的任一流程图中的与在上述布局处理中选择出的类型对应的流程图。以下,对执行图14所示的布局设定处理时的控制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步骤S5中,控制电路2的CPU通过该标签制作装置1所具备的操作部3或经由通信接口8的外部的操作终端(图示省略)处的来自用户的输入操作来取得制作类型A、类型B及类型C的哪个类型的印字标签L的信息。
接着移向步骤S10,控制电路2的CPU通过与上述步骤S5同样的取得方式来取得印字标签L的打印张数。
接着移向步骤S15,控制电路2的CPU通过与上述步骤S5同样的取得方式来取得向印字标签L打印的印字对象的印字内容及其是文本的情况下的文字尺寸等文字信息。
接着移向步骤S20,控制电路2的CPU基于在上述步骤S15中取得的印字内容和文字信息来算出印字对象的印字部分长度LC。在此,在上述步骤S5中类型A或类型B被选择了的情况下,将1个印字对象中的印字文字数和文字尺寸累计来算出印字部分长度LC。另外,在类型C被选择了的情况下,将隔着适当的文字数的空白文字的两个印字对象汇总为最终的印字对象,算出其整体的印字部分长度LC。
接着移向步骤S25,控制电路2的CPU判定在上述步骤S5中取得的类型以类型A、类型B及类型C的哪一个被选择。在类型A被选择了的情况下,执行类型A用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即步骤S100,结束该流程。另外,在类型B被选择了的情况下,执行类型B用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即步骤S200,结束该流程。另外,在类型C被选择了的情况下,执行类型C用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即步骤S300,结束该流程。
接着,对执行图15所示的类型A用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时的控制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步骤S105中,控制电路2的CPU判定是否取得关于两端边界间距离L2由操作部3或经由外部的操作终端的用户的输入操作任意设定的值。在取得任意设定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的情况下,判定被满足(S105:是),移向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中,控制电路2的CPU通过与上述步骤S5同样的取得方式来从用户取得任意设定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然后,移向步骤S125。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05的判定中将两端边界间距离L2不是基于用户的任意的值设定而是基于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外径Φ1而算出的情况下,判定不被满足(S105:否),移向步骤S115。
在步骤S115中,控制电路2的CPU通过与上述步骤S5同样的取得方式来取得被粘物30的外径Φ1的值。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关于印字标签L整体的介质厚度尺寸t也是,可以另外从用户取得,在假设用户不知道而未能取得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例如60μm这样的适当的默认尺寸代替。
接着移向步骤S120,控制电路2的CPU向上述(式3)的算式(=(Φ1+t+1)×π+1.5)代入外径Φ1和介质厚度尺寸t来算出两端边界间距离L2。然后,移向步骤S125。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上述(式4)的算式(=(Φ1+1+t)×π×K)来算出两端边界间距离L2。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120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一距离决定处理。
在步骤S125中,控制电路2的CPU向上述(式1)的算式(=LC+2×LE)代入两端边界间距离L2和余白部分长度LE来算出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125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决定处理。
接着移向步骤S130,控制电路2的CPU判定在上述步骤S10中打印张数是否被指定为两张。在打印张数不是两张的情况下,判定不被满足(S130:否),移向步骤S140。
另一方面,在打印张数是两张的情况下,判定被满足(S130:是),移向步骤S135。
在步骤S135中,控制电路2的CPU向上述(式1)的算式(=LC+2×LE)代入两端边界间距离L2和余白部分长度LE来算出第二张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然后,移向步骤S140。
在步骤S140中,控制电路2的CPU判定各延伸设置部42的粘着部分长度L3是否分别能够确保2.5mm以上(换言之,整体长度L1与两端边界间距离L2之差是否为5mm以上)。在差为5mm以上的情况下,判定被满足(S140:是),移向步骤S145。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140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一判定处理。
在步骤S145中,控制电路2的CPU在该标签制作装置1所具备的显示部4或经由通信接口8的外部的操作终端(图示省略)中,显示由于各延伸设置部42的粘着部分长度L3分别能够确保2.5mm以上所以能够进行印字标签L的打印的意思。
接着移向步骤S150,控制电路2的CPU通过L3=(L1-L2)/2的算式来算出各延伸设置部42的粘着部分长度L3。然后,结束该流程。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40的判定中整体长度L1与两端边界间距离L2之差小于5mm的情况下,判定不被满足(S140:否),移向步骤S155。
在步骤S155中,控制电路2的CPU以与上述步骤S145同样的显示方式显示由于各延伸设置部42的粘着部分长度L3分别未能确保2.5mm以上所以不能进行印字标签L的打印的意思的错误消息。然后,结束该流程。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155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一错误显示处理。
接着,对执行图16所示的类型B用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时的控制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步骤S205中,控制电路2的CPU通过与上述步骤S5同样的取得方式来取得被粘物30的外径Φ1的值。
接着移向步骤S210,控制电路2的CPU通过与上述步骤S5同样的取得方式来取得第二延伸设置部42b(单侧)的长度LL。
接着移向步骤S215,控制电路2的CPU向上述(式8)的算式(=(Φ1+t+1)×π+2×1.5+2×LL)代入外径Φ1、介质厚度尺寸t及第二延伸设置部长度LL来算出两端边界间距离L2。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215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二距离决定处理。
接着移向步骤S220,控制电路2的CPU算出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此时,使用(式7)的算式(L1=2×(LC+LE+D+LL))是合适的,但由于该算式内的偏差D是未知数,所以需要消去该偏差D。在此,在图9所示的类型B的布局结构中,能够将两端边界间距离L2也表示为L2=2×LC+2×LL+4×D…(式12)。若从该(式12)和上述(式7)消去偏差D而关于整体长度L1进行整理,则成为L1=L2/2+2×LE+LC+LL…(式13)。在该步骤S220的时间点下,L2、LE、LC、LL都是已知数,因此能够通过该(式13)来算出L1。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220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决定处理。
然后,接在此以后的步骤S225~步骤S240的工序成为与上述步骤S140~步骤S155同等的工序内容,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对执行图17所示的类型C用的切割位置调整处理时的控制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步骤S305中,控制电路2的CPU判定是否通过与上述步骤S5同样的取得方式而取得关于各粘贴部长度X1、X2由用户的输入操作任意设定的值。在取得任意设定的粘贴部长度X1、X2的情况下,判定被满足(S305:是),移向步骤S310。
在步骤S310中,控制电路2的CPU以与上述步骤S5同样的取得方式取得各粘贴部长度X1、X2。
接着移向步骤S315,控制电路2的CPU判定任意设定的下端粘贴部长度X1是否为初始设定的下游侧余白部分的长度LE1以上。在长度X1小于长度LE1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印字对象的印字部分Ra不到达下端粘贴部44p的情况下,判定不被满足(S315:否),直接移向步骤S325。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315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二判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长度X1为长度LE1以上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印字对象的印字部分Ra向下端粘贴部44p溢出的情况下,判定被满足(S315:是),移向步骤S320。
在步骤S320中,控制电路2的CPU将长度LE1修正为与长度X1相同的长度(或长度X1以上),移向步骤S325。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320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一修正处理。另外,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在该步骤S320中,也可以取代上述修正处理而进行不能打印的错误显示并结束该流程,在该情况下,该步骤S320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二错误显示处理。
在步骤S325中,控制电路2的CPU判定任意设定的上端粘贴部长度X2是否为初始设定的上游侧余白部分的长度LE2以上。在长度X2小于长度LE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印字对象的印字部分不到达上端粘贴部44r的情况下,判定不被满足(S325:否),直接移向步骤S340。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325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三判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长度X2为长度LE2以上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印字对象的印字部分Ra向上端粘贴部44r溢出的情况下,判定被满足(S325:是),移向步骤S330。
在步骤S330中,控制电路2的CPU将长度LE2修正为与长度X2相同的长度(或长度X2以上),移向步骤S340。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330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二修正处理。另外,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在该步骤S330中,也可以取代上述修正处理而进行不能打印的错误显示并结束该流程,在该情况下,该步骤S330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三错误显示处理。
另外,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305的判定中不取得任意设定的粘贴部长度X1、X2的情况下,判定不被满足(S305:否),移向步骤S335。
在步骤S335中,控制电路2的CPU将各粘贴部长度X1、X2以作为初始设定长度的一例的8mm设定为相同的长度,移向步骤S340。
在步骤S340中,控制电路2的CPU向上述(式10)的算式(=LC+LE1+LE2)代入印字部分长度LC和各余白部分长度X1、X2来算出印字标签L的整体长度L1。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340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决定处理。
接着移向步骤S345,控制电路2的CPU向上述(式11)的算式(=L1-X1-X2)代入整体长度L1和各粘贴部长度X1、X2来算出两端边界间距离L2。然后,结束该流程。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S345的工序相当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三距离决定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由本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1制作出的印字标签L是在比已印字部分靠下游侧的部位(HC1、HC3、HC5、HC7、HC11)处由半切割器9B对剥离材层24进行了半切割的构造。由此,通过将比该被进行了半切割的位置靠反已印字部分侧(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剥离材层24剥离,印字标签L中的剥离了该剥离材层24的部分能够设为粘着部分(N1、N3、N5、N7、N10),印字标签L中的未将剥离材层24剥离的部分能够设为非粘着部分S1~S7。
由此,例如,通过使印字标签L向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周围以不与该被粘物30接触的方式呈大致环状地绕一周后将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粘着部分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上述非粘着部分粘合或重叠粘贴,能够设为以能够绕着被粘物30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旋转打印物。
另外例如,也能够将印字标签L中的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粘着部分向被粘物31的平坦的面粘贴,另一方面,使上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被粘着部分从上述面突出或者从上述面立起等,作为所谓的便签来使用。
除此之外,若例如在比上述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上游侧的部位处也进行上述半切割,则通过将比该半切割部位靠反已印字部分侧(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剥离材也剥离,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而进一步实现丰富多彩的使用方法。
并且,在如上述那样以各种方式使用的印字标签L中,在其制作时,通过控制电路2对上述半切割部的控制,能够适当地可变地设定上述半切割部位的带长度方向的位置。即,能够使剥离了上述的剥离材层24后的上述粘着部分的位置、大小可变。其结果是,例如在向上述的线缆状的被粘物30安装的情况下,不管该被粘物30是大径还是小径,都能够制作具有与该直径的尺寸相符的大小的上述粘着部分的上述旋转打印物。另外例如,在向上述的被粘物31的平坦的面安装的情况下,能够使向该面粘贴的印字标签L的上述粘着部分的大小根据用户的喜好、用途而大小可变。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申请发明,由于能够制作与用户的多样的需求对应的印字标签L,所以能够提高对于用户来说的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通过在比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上游侧的部位(HC2、HC4、HC6、HC10、HC12)处也进行上述半切割,能够将比该半切割部位靠反已印字部分侧(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剥离材层24剥离而设为粘着部分(N2、N4、N6、N9、N12)。其结果是,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而进一步实现丰富多彩的使用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通过在比最上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上游侧处进行完全切割,能够作为留下了已印字部分的整体的1个独立的印字标签L而制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根据输入的外径Φ1的被粘物关联信息来执行半切割及完全切割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可变地决定带长度方向位置。由此,能够使如前述那样剥离了剥离材层24后的上述粘着部分的位置、大小根据安装印字标签L的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直径的大小而可变。其结果是,不管被粘物30是大径还是小径,都能够制作具有与该直径的尺寸相符的大小的上述粘着部分的上述旋转打印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根据输入的外径Φ1的被粘物关联信息来对剥离材层24在两处执行半切割,并且可变地决定这两处半切割部位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使印字标签L中的在两处半切割部位之间未将剥离材层24剥离的非粘着部分的位置、大小根据安装印字标签L的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直径的大小而可变。其结果是,不管被粘物30是大径还是小径,都能够制作具有与该直径的尺寸相符的大小的上述非粘着部分的上述旋转打印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根据输入的外径Φ1的被粘物关联信息来执行半切割及完全切割,并且可变地决定这些半切割部位与完全切割部位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使印字标签L中的在半切割部位与完全切割部位之间如前述那样剥离了剥离材层24后的上述粘着部分的位置、大小根据安装印字标签L的线缆状的被粘物30的直径的大小而可变。其结果是,不管被粘物30是大径还是小径,都能够制作具有与该直径的尺寸相符的大小的上述粘着部分的上述旋转打印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作为被粘物关联信息,输入被粘物30的外径Φ1,在上述步骤S120的工序中,将带的厚度设为t,通过下式来决定不隔着完全切割部位地彼此相邻的两个半切割部位之间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L2=(Φ1+t+1)×π+1.5。由此,能够根据被粘物30的外径Φ1而制作作为具有合适的大小的上述非粘着部分的上述旋转打印物的类型A的印字标签L。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上述步骤S125的工序中,决定与输入的印字对象的印字内容对应的印字标签L的带长度方向尺寸L1,在上述步骤S140的工序中,判定(L1-L2)是否为预定的阈值以上,在判定为(L1-L2)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155的工序中,在显示部4显示不可制作打印物的错误消息。由此,能够使用户可靠地识别在该用户设定的条件下不能制作类型A的印字标签L。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以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依次配置半切割位置HC1、印字区域S1、半切割位置HC2及完全切割位置FC1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在类型A的印字标签L中设为交替地配置了粘着部分和非粘着部分的功能性的配置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制作类型A的印字标签L时,将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到半切割HC1为止的距离L3设定为(L1-L2)/2,将从半切割位置HC1到半切割位置HC2为止的两端边界间距离设定为L2,将从半切割位置HC2到完全切割位置FC1为止的距离设定为(L1-L2)/2。由此,能够在类型A的印字标签L中实现使印字区域S1位于印字标签L整体的中央这一印字结构上的配置规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制作多个印字标签L的多个制作模式时,以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依次配置半切割位置HC3、印字区域S2、半切割位置HC4、完全切割位置FC2、半切割HC5、印字区域S3、半切割位置HC6及完全切割位置FC3的方式形成。由此,在制作多个类型A的印字标签L的多个制作模式时,能够设为合适地配置了粘着部分和非粘着部分的功能性的配置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制作印字标签L时,将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前端到半切割位置HC3为止的距离L3设定为(L1-L2)/2,将从半切割位置HC3到半切割位置HC4为止的两端边界间距离设定为L2,将从半切割位置HC4到完全切割位置FC2为止的距离L3设定为(L1-L2)/2,将从完全切割位置FC2到半切割位置HC5为止的距离L3设定为(L1-L2)/2,将从半切割位置HC5到半切割位置HC6为止的两端边界间距离设定为L2,将从半切割位置HC6到完全切割位置FC3为止的距离L3设定为(L1-L2)/2。由此,在制作多个类型A的印字标签L的多个制作模式时,能够实现使印字区域S2、S3位于各印字标签L、L′整体的中央这一印字结构上的配置规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依次形成半切割位置HC7、印字区域S4、半切割位置HC8、半切割HC9、印字区域S5、半切割位置HC10及完全切割位置FC4。由此,能够在具有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的类型B的印字标签L中设为交替地配置了粘着部分和非粘着部分的功能性的配置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作为被粘物关联信息,输入被粘物30的外径Φ1和将印字标签L折回并将基材的背面彼此粘贴时的第二延伸设置部42b的粘贴距离LL,在上述步骤S215的工序中,将带的厚度设为t,通过下式来决定不隔着完全切割部位地彼此相邻的两个半切割部位之间的两端边界间距离L2:L2=(Φ1+t+1)×π+15×2+LL×2。由此,能够根据被粘物30的外径Φ1而制作作为具有合适的大小的上述非粘着部分的上述旋转打印物的类型B的印字标签L。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上述步骤S220的工序中,决定与输入的印字对象的印字内容对应的印字标签L的带长度方向尺寸L1,在上述步骤S225的工序中,判定(L1-L2)是否为预定的阈值以上,在判定为(L1-L2)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240的工序中,在显示部4显示不可制作打印物的错误消息。由此,能够使用户可靠地识别在该用户设定的条件下不能制作类型B的印字标签L。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制作类型B的印字标签L时,将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前端到半切割位置HC7为止的距离L3设定为(L1-L2)/2,将从半切割位置HC7到半切割位置HC8为止的距离设定为(Φ1+t+1)×π/2+1.5,将从半切割位置HC8到半切割位置HC9为止的距离设定为LL×2,将从半切割位置HC9到半切割位置HC10为止的距离设定为(Φ1+t+1)×π/2+1.5,将从半切割位置HC10到完全切割位置FC4为止的距离L3设定为(L1-L2)/2。由此,能够在类型B的印字标签L中将两个印字区域S4、S5关于印字标签L整体的中央而对称地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以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依次配置半切割位置HC11、印字区域S6、印字区域S7、半切割位置HC12及完全切割位置FC5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在类型C的印字标签L中设为交替地配置了粘着部分和非粘着部分的功能性的配置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作为被粘物关联信息,输入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到半切割位置HC11为止的距离X1及从半切割位置HC12到完全切割位置FC5为止的距离X2。由此,在类型C的印字标签L中用户能够分别独立地任意设定下端粘贴部44p的长度X1和上端粘贴部44r的长度X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上述步骤S315的工序中,判定输入的X1是否为预先设定的下游侧余白尺寸LE1以上,在判定为X1小于下游侧余白尺寸LE1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320的工序中,将下游侧余白尺寸LE1修正为X1以上。由此,在类型C的印字标签L中,能够认为在用户设定的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到半切割位置HC11为止的距离X1的值下不能制作印字标签L而将该不恰当的X1的值自动地修正为恰当的值并应用。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取代步骤S320的工序而在显示部4显示不能制作印字标签L的错误消息,使该用户可靠地识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上述步骤S325的工序中,判定输入的X2是否为预先设定的上游侧余白尺寸LE2以上,在判定为X2小于上游侧余白尺寸LE2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330的工序中,将上游侧余白尺寸LE2修正为X2以上。由此,在类型C的印字标签L中,能够认为在用户设定的从成为印字标签L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完全切割位置FC5到半切割位置HC12为止的距离X2的值下不能制作印字标签L而将该不恰当的X2的值自动地修正为恰当的值并应用。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取代步骤S330的工序而在显示部4显示不能制作印字标签L的错误消息,使该用户可靠地识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上述步骤S340的工序中,决定与输入的印字对象的印字内容对应的印字标签L的带长度方向尺寸L1,在上述步骤S345的工序中,通过L2=L1-X1-X2来决定从半切割位置HC11到半切割位置HC12为止的长度L2,并且,在制作类型C的印字标签L时,将从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前端到半切割位置HC11为止的距离设定为X1,将从半切割位置HC11到半切割位置HC12为止的距离设定为L2,将从半切割位置HC12到完全切割位置FC5为止的距离设定为X2。由此,能够在类型C的印字标签L中将印字区域S6、S7关于印字标签L整体的中央而对称地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输送辊6输送将由印字头7印字后的透明的基材层21和剥离材层24粘合而成的已印字带T。通过基材透明,即使在如前述那样例如将印字标签L的输送方向下游侧部分向输送方向上游侧重叠粘贴的情况下,也能够透过重叠于上方的部分而目视重叠于下方的部分。其结果是,即使在例如文本等印字记载上进行了重叠粘贴的情况下,也能够(不隐藏地)目视确认成为下方的该印字记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印字头7向基材层21进行印字,并且,标签制作装置1还具有将由印字头7形成印字后的基材层21的印字面侧和剥离材层24粘合而生成已印字带T的压接辊13A、13B。由此,能够作为不使由印字头7印字的印字面向表面露出而能够良好地保持其印字状态的所谓层压型来制作印字标签L。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及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下,说明这样的变形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等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适当省略或简化说明。
(1)向已粘合的带形成印字的情况
<标签制作装置>
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图1对应的图18中示出本变形例中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功能结构。
在图18中,在盒保持器12,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带盒10而装配带盒10′。带盒10′在壳体11内收纳有带卷10A′(本来是漩涡状,但简化而以同心圆图示)。在带卷10A′卷绕有具备基材层21、粘贴用粘着剂层22及剥离材层24(参照后述的图19)的带To′(参照后述的图19)。
在带盒10′装配于盒保持器12后,输送辊6将从带卷10A′放出的带To′在该输送辊6与印字头7之间夹持。印字头7对由输送辊6输送的带To′的基材层21打印印字对象。在基材层21的表面形成了印字R的带To′通过压接辊13A、13B而成为已印字带T′。之后,通过由完全切割器9A切断已印字带T″而生成印字标签L。
<带的详细结构>
在图19(a)及图19(b)中示出上述带To′的详细结构。在这些图19(a)及图19(b)中,本变形例的带To′是从上述实施方式的带To省略了罩膜23和粘合用粘着剂层26的结构,从厚度方向的一侧(图19(b))中的下侧)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图19(b)中的上侧)依次层叠有上述剥离材层24、上述粘贴用粘着剂层22、上述基材层21。
另外,如图19(b)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与前述同样,由“ABCD”的文本构成的上述印字R由印字头7向基材层21的外表面上形成。也就是说,在本变形例中,在全部的层预先已一体地粘合的带To′的基材层21的外表面形成印字R而直接成为已印字带T′。并且,完全切割器9A将已印字带T′的厚度方向上的剥离材层24、粘贴用粘着剂层22、基材层21的全部的层切断而在带长度方向上完全截断。另外,半切割器9B进行在已印字带T的厚度方向上仅将剥离材层24在带宽度方向上切断的半切割。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变形例,印字头7对将基材层21和剥离材层24粘合而成的带To′的该基材层21进行印字。这样,标签制作装置1也能够应用于使印字面向表面露出的所谓接收型的印字标签L的制作,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制作与多样的需求对应的印字标签L。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在存在“垂直”、“平行”、“平面”等记载的情况下,该记载不是严格的含义。即,这些“垂直”、“平行”、“平面”容许设计上、制造上的公差、误差,是“实质上垂直”、“实质上平行”、“实质上平面”这一含义。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存在外观上的尺寸、大小“相同”、“相等”、“不同”等记载的情况下,该记载不是严格的含义。即,这些“相同”、“相等”、“不同”容许设计上、制造上的公差、误差,是“实质上相同”、“实质上相等”、“实质上不同”这样的含义。
不过,在存在例如阈值(参照图14、图15、图16、图17的流程图)、基准值等成为预定的判定基准的值或成为区隔的值的记载的情况下,相对于它们的“相同”、“相等”、“不同”等与上述不同,是严格的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图1、图18等的各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信号的流动的一例,并不限定信号的流动方向。
另外,图14、图15、图16、图17等所示的流程图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上述流程所示的工序,也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及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工序的追加、删除或顺序的变更等。
另外,除了以上已经叙述的以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各变形例的手法适当组合而利用。
除此之外,虽然未一一例示,但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被施加各种变更而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 标签制作装置(打印装置)
2 控制电路(控制部)
3 操作部(第一输入部、第二输入部)
4 显示部
6 输送辊(输送部)
7 印字头(头部)
8 通信接口(第一输入部、第二输入部)
9A 完全切割器(完全切割部)
9B 半切割器(半切割部)
13A、13B 压接辊(粘合部)
21 基材层(基材)
24 剥离材层(剥离材)
28 半切割线(半切割部位)
30、31、32 被粘物
41 卷绕部
42 延伸设置部
42a 第一延伸设置部
42b 第二延伸设置部
43 连结部
44p 下端粘贴部
44r 上端粘贴部
45 立起部
T、T′ 已印字带(带)
L 印字标签(打印物)
L1 印字标签整体长度
L2 两端边界间距离
L3 粘着部分长度
LL 第二延伸设置部长度(粘贴距离、被粘物关联信息)
LC 印字部分长度
LE 余白部分长度(下游侧余白尺寸、上游侧余白尺寸)
LE1 下游侧余白部分长度(下游侧余白尺寸)
LE2 上游侧余白部分长度(上游侧余白尺寸)
Φ1 被粘物外径(被粘物关联信息)
X1 下端粘贴部长度(被粘物关联信息)
X2 上端粘贴部长度(被粘物关联信息)
HC1~HC12 半切割位置(半切割部位)
FC1~FC5 完全切割(完全切割部位)
S1~S7 印字区域
N1~N11 粘着部分

Claims (17)

1.一种打印装置,具有:
头部,进行印字;
输送部,输送将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基材和剥离材粘合而成的带;
半切割部,执行不将所述基材切断而将所述剥离材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半切割;
完全切割部,执行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带切断的完全切割;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部、所述头部、所述半切割部及所述完全切割部,
所述打印装置使用所述印字后的所述带来制作打印物,
所述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且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所述带中的比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下游侧的部位处执行所述半切割,
所述打印装置还具有输入与被粘物相关联的被粘物关联信息的第一输入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的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来执行所述半切割及所述完全切割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可变地决定带长度方向位置,
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所述被粘物的外径Φ1,作为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
所述控制部执行以下的第一距离决定处理:
将所述带的厚度设为t,通过下式来决定不隔着完全切割部位地彼此相邻的两个半切割部位之间的距离L2:
L2=(Φ1+t+旋转用间隙尺寸)×π+预定的富余尺寸,
所述打印装置还具有:
第二输入部,输入印字内容;及
显示部,进行所需的显示,
所述控制部执行:
决定处理,决定与经由所述第二输入部而输入的所述印字内容对应的所述打印物的带长度方向尺寸L1;
第一判定处理,判定(L1-L2)是否为预定的阈值以上;及
第一错误显示处理,在所述第一判定处理中判定为(L1-L2)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不可制作打印物的错误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且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所述带中的比最上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上游侧处进行所述半切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且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所述带中的比最上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上游侧处进行所述完全切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的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来对所述剥离材在两处执行所述半切割,并且可变地决定这两处半切割部位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的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来执行所述半切割及所述完全切割,并且可变地决定这些半切割部位与完全切割部位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依次形成: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一半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印字的第一印字区域、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二半切割部位及进行所述完全切割的第一完全切割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制作所述打印物时,所述控制部将从所述带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到所述第一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1-L2)/2,将从所述第一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二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2,将从所述第二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一完全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1-L2)/2,来控制所述输送部、所述头部、所述半切割部及所述完全切割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制作多个所述打印物的多个制作模式时,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依次形成: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三半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印字的第二印字区域、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四半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完全切割的第二完全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五半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印字的第三印字区域、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六半切割部位及进行所述完全切割的第三完全切割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制作所述打印物时,所述控制部将从所述带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前端到所述第三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1-L2)/2,将从所述第三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四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2,将从所述第四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二完全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1-L2)/2,将从所述第二完全切割部位到所述第五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1-L2)/2,将从所述第五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六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2,将从所述第六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三完全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1-L2)/2,来控制所述输送部、所述头部、所述半切割部及所述完全切割部。
10.一种打印装置,具有:
头部,进行印字;
输送部,输送将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基材和剥离材粘合而成的带;
半切割部,执行不将所述基材切断而将所述剥离材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半切割;
完全切割部,执行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带切断的完全切割;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部、所述头部、所述半切割部及所述完全切割部,
所述打印装置使用所述印字后的所述带来制作打印物,
所述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且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所述带中的比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下游侧的部位处执行所述半切割,
所述打印装置还具有输入与被粘物相关联的被粘物关联信息的第一输入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的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来执行所述半切割及所述完全切割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可变地决定带长度方向位置,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依次形成: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七半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印字的第四印字区域、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八半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九半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印字的第五印字区域、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十半切割部位及进行所述完全切割的第四完全切割部位,
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所述被粘物的外径Φ1和将所述打印物折回并将所述基材的背面彼此粘贴时的粘贴距离LL,作为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
所述控制部执行以下的第二距离决定处理:
将所述带的厚度设为t,通过下式来决定不隔着所述完全切割部位地彼此相邻的两个半切割部位之间的距离L2:
L2=(Φ1+t+旋转用间隙尺寸)×π+预定的富余尺寸×2+LL×2,
所述打印装置还具有:
第二输入部,输入印字内容;及
显示部,进行所需的显示,
所述控制部执行:
决定处理,决定与经由所述第二输入部而输入的所述印字内容对应的所述打印物的带长度方向尺寸L1;
第一判定处理,判定(L1-L2)是否为预定的阈值以上;及
第一错误显示处理,在所述第一判定处理中判定为(L1-L2)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不可制作打印物的错误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制作所述打印物时,所述控制部将从所述带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前端到所述第七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1-L2)/2,将从所述第七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八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Φ1+t+旋转用间隙尺寸)×π/2+预定的富余尺寸,将从所述第八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九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L×2,将从所述第九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十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Φ1+t+旋转用间隙尺寸)×π/2+预定的富余尺寸,将从所述第十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四完全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1-L2)/2,来控制所述输送部、所述头部、所述半切割部及所述完全切割部。
12.一种打印装置,具有:
头部,进行印字;
输送部,输送将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基材和剥离材粘合而成的带;
半切割部,执行不将所述基材切断而将所述剥离材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半切割;
完全切割部,执行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带切断的完全切割;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部、所述头部、所述半切割部及所述完全切割部,
所述打印装置使用所述印字后的所述带来制作打印物,
所述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且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所述带中的比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下游侧的部位处执行所述半切割,
所述打印装置还具有输入与被粘物相关联的被粘物关联信息的第一输入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的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来执行所述半切割及所述完全切割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可变地决定带长度方向位置,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依次形成: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十一半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印字的第六印字区域、进行所述印字的第七印字区域、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十二半切割部位及进行所述完全切割的第五完全切割部位,
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到所述第十一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X1及从所述第十二半切割部位到进行所述完全切割的第五完全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X2,作为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
所述控制部还执行判定经由所述第一输入部而输入的X1是否为预先设定的下游侧余白尺寸以上的第二判定处理,
在由所述第二判定处理判定为X1小于所述下游侧余白尺寸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在显示部显示不可制作打印物的错误消息的第二错误显示处理、或将所述下游侧余白尺寸修正为X1以上的第一修正处理。
13.一种打印装置,具有:
头部,进行印字;
输送部,输送将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基材和剥离材粘合而成的带;
半切割部,执行不将所述基材切断而将所述剥离材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半切割;
完全切割部,执行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带切断的完全切割;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输送部、所述头部、所述半切割部及所述完全切割部,
所述打印装置使用所述印字后的所述带来制作打印物,
所述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输送部输送且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所述带中的比最下游的已印字部分靠下游侧的部位处执行所述半切割,
所述打印装置还具有输入与被粘物相关联的被粘物关联信息的第一输入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的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来执行所述半切割及所述完全切割中的至少一方,并且可变地决定带长度方向位置,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依次形成: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十一半切割部位、进行所述印字的第六印字区域、进行所述印字的第七印字区域、进行所述半切割的第十二半切割部位及进行所述完全切割的第五完全切割部位,
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从所述带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到所述第十一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X1及从所述第十二半切割部位到进行所述完全切割的第五完全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X2,作为所述被粘物关联信息,
所述控制部还执行判定经由所述第一输入部而输入的X2是否为预先设定的上游侧余白尺寸以上的第三判定处理,
在由所述第三判定处理判定为X2小于所述上游侧余白尺寸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执行在显示部显示不可制作打印物的错误消息的第三错误显示处理、或将所述上游侧余白尺寸修正为X2以上的第二修正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装置还具有输入印字内容的第二输入部,
所述控制部执行:
决定处理,决定与经由所述第二输入部而输入的所述印字内容对应的所述打印物的带长度方向尺寸L1;及
第三距离决定处理,通过L2=L1-X1-X2来决定从所述第十一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十二半切割部位为止的长度L2,
并且,在制作所述打印物时,将从所述带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前端到所述第十一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X1,将从所述第十一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十二半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L2,将从所述第十二半切割部位到所述第五完全切割部位为止的距离设为X2,来控制所述输送部、所述头部、所述半切割部及所述完全切割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输送将由所述头部印字后的透明的所述基材和所述剥离材粘合而成的所述带。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向所述基材进行印字,
并且,所述打印装置还具有将由所述头部形成印字后的所述基材的印字面侧和所述剥离材粘合而生成所述带的粘合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对将所述基材和所述剥离材粘合而成的所述带的该基材进行所述印字。
CN202080075627.7A 2019-11-08 2020-09-15 打印装置 Active CN114630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3470 2019-11-08
JP2019203470A JP7406706B2 (ja) 2019-11-08 2019-11-08 印刷装置
PCT/JP2020/034872 WO2021090580A1 (ja) 2019-11-08 2020-09-15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0754A CN114630754A (zh) 2022-06-14
CN114630754B true CN114630754B (zh) 2023-10-27

Family

ID=75849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5627.7A Active CN114630754B (zh) 2019-11-08 2020-09-15 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8499A1 (zh)
JP (1) JP7406706B2 (zh)
CN (1) CN114630754B (zh)
WO (1) WO20210905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34020B2 (ja) * 2020-03-26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検品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23020660A (ja) * 2021-07-30 2023-0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貼付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16833A (ja) * 2003-01-17 2004-08-05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99177A (ja) * 2003-03-31 2004-10-28 Brother Ind Ltd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6264030A (ja) * 2005-03-23 2006-10-05 Casio Comput Co Ltd 切断装置、シート材及びシートカセット
JP2006264031A (ja) * 2005-03-23 2006-10-05 Casio Comput Co Ltd 切断装置
JP2012116084A (ja) * 2010-11-30 2012-06-2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字装置
JP2016168740A (ja) * 2015-03-12 2016-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ケーブル用ラベル
CN107405933A (zh) * 2015-03-12 2017-1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标签制作方法、程序、带打印装置和线缆用标签
CN107921795A (zh) * 2015-08-31 2018-04-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16833A (ja) * 2003-01-17 2004-08-05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99177A (ja) * 2003-03-31 2004-10-28 Brother Ind Ltd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6264030A (ja) * 2005-03-23 2006-10-05 Casio Comput Co Ltd 切断装置、シート材及びシートカセット
JP2006264031A (ja) * 2005-03-23 2006-10-05 Casio Comput Co Ltd 切断装置
JP2012116084A (ja) * 2010-11-30 2012-06-2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印字装置
JP2016168740A (ja) * 2015-03-12 2016-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ケーブル用ラベル
CN107405933A (zh) * 2015-03-12 2017-1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标签制作方法、程序、带打印装置和线缆用标签
CN107921795A (zh) * 2015-08-31 2018-04-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0754A (zh) 2022-06-14
US20220258499A1 (en) 2022-08-18
JP7406706B2 (ja) 2023-12-28
WO2021090580A1 (ja) 2021-05-14
JP2021074962A (ja)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30754B (zh) 打印装置
JP6853237B2 (ja) アンテナ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rfidインレットの製造方法、rfidラベルの製造方法及びrfid媒体の製造方法
JP7353985B2 (ja) 回路パターン、rfidインレイ、rfidラベル及びrfid媒体
CN111587438B (zh) 天线图案的制造方法、rfid嵌体的制造方法、rfid标签的制造方法和rfid介质的制造方法
EP2530625B1 (en) Rfid label and processing method of rfid label
US11922249B2 (en) RFID label and RFID tag
US20180282583A1 (en) Medium and tape cartridge
EP3438955B1 (en) Medium
WO2006059523A1 (ja) タグテープ、タグテープロール、無線タグ回路素子カートリッジ、無線タグラベル、及び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CN108688354B (zh) 打印设备
JP2004026884A (ja) 輪郭部材用両面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CN115891448A (zh) 打印装置、存储介质及标签制作方法
JP7402720B2 (ja) アンテナ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ンテナパターン
JP2012162352A (ja) ラベル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23051012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
JP4468403B2 (ja) ラミネートラベル製造装置
WO2024070826A1 (ja) アンテナ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ンテナパターン
JP2024007808A (ja) フィルムロールおよびフィルムロールにおける接着テープの剥離方法
JP2018171868A (ja) 印刷装置
US20180281495A1 (en) Medium and tape cartridge
JP2024048361A (ja) アンテナ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ンテナパターン
JP2019086926A (ja) ラベル連続体
JP2021152726A (ja) Rfidラベル及びrfidラベルの製造方法
JP2019174779A (ja) テープ、テープロール、及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