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1503B - 柔性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1503B
CN107851503B CN201680043219.7A CN201680043219A CN107851503B CN 107851503 B CN107851503 B CN 107851503B CN 201680043219 A CN201680043219 A CN 201680043219A CN 107851503 B CN107851503 B CN 107851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xternal electrode
coil substrate
conductor
magnetic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32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1503A (zh
Inventor
山口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51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1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1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1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4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sheets, e.g. grain-orie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01F41/0233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ircuits made from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0Connecting leads to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2017/006Printed inductances flexible printed i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电感器,其在安装于柔性基板的情况下,自身能够随着柔性基板的随着时间经过的挠曲而变形且对掉落冲击的耐性高。该柔性电感器具有在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的线圈基板、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的第一磁性片和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二磁性片,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周边部具有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和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内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二磁性片层叠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和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上述第一外部电极和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与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厚。

Description

柔性电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柔性基板的柔性电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薄化,安装于柔性基板的电感器也要求小型化、轻薄化。然而,以往的电感器使用刚性大的铁素体烧结体作为核心,所以以往的电感器有不耐弯曲、掉落冲击这样的问题。
对此,作为在安装于柔性基板的情况下,能够随着该基板的挠曲而变形,对掉落冲击的耐性高的电感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了将使软磁性金属粉末分散于树脂材料中的复合磁性片层叠为薄膜状线圈的可挠性电感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可挠性电感器具有经由引出导体将导体图案在平面内形成为漩涡状的空芯线圈的最外端与由覆盖可挠性电感器的宽度方向的端面以及与该端面邻接四面的一部分的所谓五面电极构成的外部电极连接的结构,通过将该外部电极与柔性基板的安装端子焊接来进行安装。
然而,专利文献1的可挠性的电感器存在使安装的柔性基板弯曲时的应力集中在引出导体与外部电极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容易断线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五面电极的情况下,与外部电极的侧面接触地形成焊缝,所以在使柔性基板弯曲时的应力直接作用于外部电极的侧面,所以成为较大的应力。该应力作用在使形成了空芯线圈的柔性基板伸缩的方向,但由于特别是形成引出导体的金属几乎没有伸缩性,所以在引出导体与外部电极的连接部剥离。
作为减小使安装的柔性基板弯曲时的应力的方法,能够使用通过仅在可挠性电感器的底面即安装面设置外部电极从而不使焊缝形成的方法。然而,在以往的可挠性电感器的情况下,外部电极形成在复合磁性片之上,在安装于柔性基板的情况下,外部电极与复合磁性片的紧贴强度弱,所以产生外部电极容易从复合磁性片剥离这样的新的问题,所以并不优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安装于柔性基板的情况下,自身能够随着柔性基板的随着时间的挠曲变形,且对掉落等机械冲击的耐性高的柔性电感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具有:
线圈基板,其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
第一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以及
第二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
上述柔性电感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周边部具有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二磁性片层叠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
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与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厚。
根据第一方式,在线圈基板直接设置外部电极,所以线圈基板能够随着柔性基板的挠曲而变形,所以能够抗变形,提高对机械冲击的耐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在第一方式中,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是多个导体的集合体。
根据上述的第二方式,在受到应力时外部电极容易整体变形,所以使施加给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与外部电极的连接部分的应力分散并缓和,从而更能够耐挠曲。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在第一方式中,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为柱状或者板状导体。
根据上述的第三方式,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外部电极容易向横向变形,所以使施加给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与外部电极的连接部分的应力分散并缓和,从而更能够耐挠曲。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在第一方式中,上述线圈基板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
根据上述的第四方式,在受到应力时,线圈基板容易在切口部的附近变形,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与第一外部电极以及/或者与第二外部电极的连接部分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在第一方式中,上述线圈基板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具有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四外部电极,上述第二磁性片层叠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厚度与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厚。
根据上述的第五方式,无论安装电感器的柔性基板向X方向、Y方向的哪个方向弯曲都能够在两方向确保伸缩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中,在第五方式中,上述线圈基板在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
根据上述的第六方式,在受到应力时,线圈基板容易在切口部的附近变形,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到线圈基板与第三外部电极以及/或者与第四外部电极的界面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例如能够使用以下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即,是具有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的线圈基板、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的第一磁性片以及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二磁性片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周边部形成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的工序;以及
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层叠上述第二磁性片,使得上述第二磁性片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薄的工序。
根据上述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制造自身能够随着柔性基板的随着时间经过的挠曲而变形,且对机械冲击的耐性高的柔性电感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具有:
线圈基板,其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
第一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以及
第二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
上述的柔性电感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基板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该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具有相对置的一对第一边和相对置的一对第二边,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具有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四外部电极,
上述第二磁性片层叠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厚度与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厚,
在上述第三外部电极和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各个连接有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用导体。
根据上述的第七方式,由于在线圈基板直接设置外部电极,所以线圈基板能够随着柔性基板的挠曲而变形,所以能够耐变形,提高对机械冲击的耐性。并且,通过在不与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的各个连接第一加强用导体,使施加到线圈基板与第三外部电极的界面以及/或者线圈基板与第四外部电极的界面的应力分散并缓和,从而更能够耐挠曲。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在第七方式中,上述第一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第一边与上述第二边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出线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出线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和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各个连接有沿着上述第一边与上述第二边的另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用导体。
根据上述的第八方式,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用导体,使施加给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的应力分散并缓和,从而更能够耐挠曲。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在第七方式中,上述第一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出线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出线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上述第一引出线与上述第二引出线的至少一方具有第三加强用导体,该第三加强用导体包括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带状导体,在该多个带状导体的两端,邻接的带状导体彼此相互连接。
根据上述的第九方式,通过将包括多个带状导体的第三加强用导体与外部电极连接,该多个带状导体容易变形,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在第七方式中,在上述线圈基板且至少一个外部电极的附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上述至少一个外部电极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中选择。
根据上述的第十方式,通过在外部电极的附近设置切口部,线圈基板容易在切口部附近变形,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在第七方式中,上述第一加强用导体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双方的延伸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的第十一方式,由于第一加强用导体沿着第一边和第二边双方的延伸方向延伸,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到线圈基板与第三外部电极的界面以及/或者线圈基板与第四外部电极的界面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并且,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具有:
线圈基板,其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
第一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以及
第二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
上述柔性电感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基板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上述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具有相对置的一对第一边和相对置的一对第二边,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具有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四外部电极,
在上述第三外部电极和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各个连接有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用导体。
根据上述的第十二方式,通过在不与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的各个连接第一加强用导体,能够使作用到线圈基板与第三外部电极的界面以及/或者线圈基板与第四外部电极的界面的应力分散。并且,由于在线圈基板直接设置外部电极,所以线圈基板能够随着柔性基板的挠曲而变形。由此,能够抗变形,提高对掉落等机械冲击的耐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中,在第十二方式中,上述第一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出线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出线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和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各个连接有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另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用导体。
根据上述的第十三方式,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用导体,能够使施加给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中,在第十二方式中,上述第一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出线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出线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上述第一引出线和上述第二引出线的至少一方具有第三加强用导体,该第三加强用导体包括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带状导体,在该多个带状导体的两端,邻接的带状导体彼此相互连接。
根据上述的第十四方式,通过将包括多个带状导体的第三加强用导体与外部电极连接,由于该多个带状导体容易变形,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中,在第十二方式中,在上述线圈基板上且至少一个外部电极的附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上述至少一个外部电极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中选择。
根据上述的第十五方式,通过在外部电极的附近设置切口部,线圈基板容易在切口部附近变形,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中,在第十二方式中,上述第一加强用导体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双方的延伸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的第十六方式,由于第一加强用导体沿着第一边和第二边双方的延伸方向延伸,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到线圈基板与第三外部电极的界面以及/或者线圈基板与第四外部电极的界面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安装于柔性基板的情况下,自身能够随着柔性基板的随着时间的经过的挠曲而变形,且对机械冲击的耐性高的柔性电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2A是包含图1所示的线圈基板的柔性电感器的部分切口俯视图。
图2B是图2A的X-X’线纵剖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3D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3E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3F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3G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3H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3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外部电极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4B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仰视图。
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其它的例子的局部仰视图。
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仰视图。
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仰视图。
图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仰视图。
图1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仰视图。
图1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具有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的线圈基板、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的第一磁性片以及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二磁性片,该柔性电感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周边部具有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和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二磁性片层叠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与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厚。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构成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线圈基板1具有在中央附近具有开口部16的矩形形状的可挠性基板17、形成在可挠性基板17的上表面的螺旋状导体4、形成在可挠性基板17的下表面的螺旋状导体5、以及形成在下表面的周边部的四角的外部电极6、7、12、13。这里,线圈基板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该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具有相对置的一对第一边1a、1b以及相对置的一对第二边1c、1d。螺旋状导体5的半径方向最外端部经由第一引出线18与第一外部电极6电连接。螺旋状导体5的半径方向最内端部经由贯通可挠性基板17的通孔导体15与螺旋状导体4的半径方向最内端部电连接,螺旋状导体4的半径方向最外端部经由贯通可挠性基板17的通孔导体14以及第二引出线19与第二外部电极7电连接。此外,第三外部电极12、第四外部电极13不与螺旋状导体4、5连接。为了安装的柔性基板无论向X方向(在纸面上,可挠性基板17的对置的一对边的一个边且是第一外部电极6和第二外部电极7双方所接触的该边延伸的方向)、Y方向(在纸面上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哪个方向弯曲都在两方向确保伸缩性而需要设在四角且为此形成的。
图2A是包含图1所示的线圈基板的柔性电感器的部分切口俯视图,图2B是2A的X-X’线纵剖视图。柔性电感器A具有线圈基板1、层叠在线圈基板1的上表面的第一磁性片8以及层叠在线圈基板1的下表面的第二磁性片9。第一磁性片8和第二磁性片9分别使用粘合剂层10和粘合剂层11粘贴于线圈基板1。另外,以绝缘性树脂2填充螺旋状导体5的间隙,并以绝缘性树脂3填充螺旋状导体4的间隙。这里,第一外部电极6和第二外部电极7形成在线圈基板1的下表面的周边部,并在第一外部电极6以及第二外部电极7以外的线圈基板1的下表面上层叠第二磁性片9。另外,第一外部电极6以及第二外部电极7的厚度比第二磁性片9的厚度厚。
构成线圈基板1的可挠性基板能够使用具有柔性的绝缘性树脂薄膜或者复合树脂薄膜,例如能够列举玻璃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可挠性基板的形状能够使用5mm×5mm以上20mm×20mm以下的矩形形状。另外,可挠性基板的厚度在10μm以上100μm以下,优选在40μm以上70μm以下。
另外,能够通过光刻法在形成在可挠性基板上的金属层上形成规定的螺旋图案并进行蚀刻处理来形成螺旋状导体。能够通过使用电镀法在可挠性基板上形成金属膜,或者通过在可挠性基板上层叠金属箔来形成金属层。导体能够使用导电性优异的铜、银。能够在可挠性基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者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螺旋状导体。在形成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两面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使螺旋状导体5的径向最外端部与第一外部电极6电连接,使螺旋状导体5的半径方向最内端部经由贯通可挠性基板17的通孔导体15与螺旋状导体4的半径方向最内端部电连接,并使螺旋状导体4的半径方向最外端部经由贯通可挠性基板17的通孔导体14与第二外部电极7电连接。另一方面,在形成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单面的情况下,例如在形成在下表面的情况下,若使用图1进行说明,则使螺旋状导体5的半径方向最外端部经由第一引出线18与第一外部电极6电连接,使螺旋状导体5的半径方向最内端部经由贯通可挠性基板17的通孔导体15与第二引出线19电连接,并使该引出线与第二外部电极7电连接。
另外,填充螺旋状导体的间隙的绝缘性树脂能够使用热固化性树脂片,例如环氧树脂片。若将环氧树脂片压接于线圈基板,则环氧树脂片能够流动化填充到螺旋状导体的间隙并固化。
另外,外部电极的厚度与层叠在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该磁性片的厚度厚。这是因为容易使其与柔性基板紧贴。例如,若磁性片的厚度为100μm,则外部电极的厚度在100μm以上150μm以下,优选在100μm以上120μm以下。能够使用电镀法在线圈基板上直接形成外部电极。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在矩形形状的线圈基板的四角设置了外部电极的例子,但其中两个不与螺旋线圈连接。如上述那样,为了无论安装电感器的柔性基板向X方向、Y方向的哪个方向弯曲均在两方向确保伸缩性而设在四角。假设在安装的柔性基板的弯曲方向能够限定为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外部电极的数目为两个。例如,在能够将柔性基板的弯曲方向限定在X方向的情况下,能够沿着第一外部电极6和第四外部电极13双方所接触的边延伸形成一个带状导体以使第一外部电极6和第四外部电极13连续,另一方面能够沿着第二外部电极7和第三外部电极12双方所接触的边延伸形成另一个带状导体以使第二外部电极7和第三外部电极12连续。
另外,磁性片能够使用使扁平状的软磁性金属粉末分散于粘合剂树脂,并使软磁性金属粉末取向为其长径方向朝向磁性片的面内方向来形成的各向异性复合磁性片。软磁性金属粉末只要是以铁为主成分则并不特别限定。磁性片需要具有能够与焊料回流对应的耐热性,粘合剂树脂能够使用作为具有耐热性的可挠性树脂的、例如硅树脂、环氧树脂等。另外,在层叠于线圈基板的情况下,通过在磁性片的表面形成粘合层,使其粘贴于线圈基板。因此,使用的粘合层也使用具有能够与焊料回流对应的耐热性。磁性片的厚度在30μm以上200μm以下,优选在50μm以上100μm以下。
作为使软磁性金属粉末的长径方向取向为朝向磁性片的面内方向的方法,能够使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刮涂法、丝网印刷法、旋涂覆法、热压法等公知的方法。
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层叠在线圈基板的上表面的第一磁性片、和层叠在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二磁性片,但第二磁性片在线圈基板的下表面需要层叠在外部电极以外的部分,结果需要与外部电极的形状配合地设置贯通孔、切口部等。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3A~3I是表示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在图3A所示的工序(a)中,作为可挠性基板20,准备玻璃环氧树脂薄膜,并在规定位置形成贯通孔。
在图3B所示的工序(b)中,在可挠性基板20的对置的一对主面(以下,称为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面遍及整个面进行镀铜,形成铜层21、22。由此,在贯通孔形成最内端部用通孔导体(未图示)。
在图3C所示的工序(c)中,在形成了铜层21、22的可挠性基板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面形成抗蚀剂层,并通过进行蚀刻处理,在可挠性基板20的上表面形成螺旋状导体24,在下表面形成螺旋状导体23。此外,上表面的螺旋状导体24的起点和终点的任意一方位于可挠性基板20的中央附近,通过在该位置设置上述的最内端部用通孔导体(未图示)使其与下表面的螺旋状导体23连接。通过该方法,将上表面的螺旋状导体与下表面的螺旋状导体连接,从而形成所谓的大致α卷绕状的一个螺旋状导体。此外,通孔导体35与螺旋状导体24的径向最外端部一体化,与后述的第二外部电极29电连接。
在图3D所示的工序(d)中,在可挠性基板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两面压接绝缘性树脂片,例如环氧树脂片,从而形成在螺旋状导体的间隙填充了绝缘性树脂的线圈基板34。在下表面的螺旋状导体23的间隙填充有绝缘性树脂25,在上表面的螺旋状导体24的间隙填充有绝缘性树脂26。
在图3E所示的工序(e)中,利用喷砂处理等在线圈基板34的中央部进行粉碎处理等来设置开口部27。
子图3F所示的工序(f)中,在线圈基板34的四角通过电镀法形成外部电极。这里,外部电极的厚度形成为与后面要粘贴的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磁性片的厚度大。另外,螺旋状导体24的半径方向最内端部经由贯通可挠性基板20的最内端部用通孔导体(未图示)与下表面的螺旋状导体23的半径方向最内端部连接。螺旋状导体24的半径方向最外端部经由贯通可挠性基板20的通孔导体35与第二外部电极29连接。另外,螺旋状导体23的半径方向最外端部与第一外部电极28连接。
在图3G所示的工序(g)中,将由各向异性复合磁性片构成且具有粘合剂层32的第一磁性片30粘贴并层叠在线圈基板34的上表面。
在图3H所示的工序(h)中,将由各向异性复合磁性片构成,且具有粘合剂层33的第二磁性片31粘贴并层叠在线圈基板34的下表面。这里,对第二磁性片31,在其四角设置切口部,并层叠为覆盖四个外部电极以外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在开口部27,直接粘贴第一磁性片30和第二磁性片31。
在图3I所示的工序(i)中,从包含多个柔性电感器的母片分割为单片得到各个柔性电感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由于在线圈基板直接设置外部电极,所以线圈基板能够随着柔性基板的挠曲而变形,所以能够耐变形,提高对掉落等机械冲击的耐性。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将外部电极形成为一体电极的柔性电感器的例子,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使用多个导体的集合体作为外部电极,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
作为多个导体,能够列举圆柱状、棱柱状、板状等的金属材料例如铜。优选能够使用柱状或者板状的铜。图4A是表示圆柱状导体的集合体的例子的示意图,在圆柱状导体41的顶部形成伞状导体部42。
能够使用光刻法和电镀法形成多个导体的集合体。图4B是表示该圆柱状导体的集合体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剖视图。例如,若在线圈基板40上的感光性树脂层(未图示)形成多个圆柱状的孔,并利用电镀对该部分进行填充则形成圆柱状导体41。从超过了感光性树脂层(未图示)的高度开始镀层伞状地延展,各个伞部一体化形成伞状导体部42。其后,通过除去感光性树脂层能够得到圆柱状导体的集合体。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集合体的缝隙填充可挠性的绝缘性树脂43例如硅橡胶。此外,在形成板状导体的情况下,在感光性树脂层形成多个板状的孔即可。在圆柱状导体的情况下,大小为例如直径在20μm以上50μm以下,优选在30μm以上40μm以下。另外,圆柱状导体的高度包含伞状导体部在内为50μm以上150μm以下,优选在100μm以上120μm以下。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利用多个导体的集合体构成外部电极,从而受到应力时外部电极容易变形。因此,能够使施加到线圈基板的应力进一步分散。另外,通过在导体的集合体的缝隙填充可挠性的绝缘性树脂,在焊接时焊料不会向导体的集合体的缝隙浸透,所以不会由于在集合体的缝隙固化的焊料而妨碍外部电极向横向的变形。因此,能够得到即使受到应力,外部电极也容易变形这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在线圈基板未形成切口部的柔性电感器的例子,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在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外部电极的至少一方的附近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
图5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局部仰视图。在可挠性基板17的下表面形成有螺旋状导体5,第一外部电极6经由第一引出线18与该螺旋状导体5的径向最外端部电连接。在第一外部电极6的附近设有对线圈基板进行切槽形成的切口部50。通过相对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6所在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角部的第二边1d(垂直边)和第一边1b(水平边)中的第一边1b(水平边)沿着45度的切口方向进行切槽来形成切口部50,前端部50a具有R形状。在图5中,示出了相对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所在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角部的垂直边和水平边中的水平边45度的切口方向的例子,但在不接触螺旋状导体的范围内能够使用任意的角度。
图6是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其它的线圈基板的局部仰视图,示出在第一外部电极6的附近设置了两个切口部52、53的例子。在螺旋状导体5的半径方向最外端部设置缠绕为曲径状的第一引出线51,并将第一引出线51与第一外部电极6电连接。曲径状的引出线51具有两个弯曲部51a、51b。通过相对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6所在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角部的第二边1d(垂直边)和第一边1b(水平边)中的第二边1d(垂直边)沿着45度的切口方向进行切槽来形成切口部52,前端部52a具有R形状。通过相对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6所在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角部的第二边1d(垂直边)和第一边1b(水平边)中的第一边1b(水平边)沿着45度的切口方向进行切槽来形成切口部53,前端部53a具有R形状。在图6中,示出设置两个切口部的例子,但也能够设置更多的切口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在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外部电极的至少一方的附近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在切口部附近线圈基板容易变形,能够使施加给线圈基板、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外部电极的应力进一步分散并缓和。另外,通过使切口部的切口方向前端部为R形状,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具有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的线圈基板、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的第一磁性片以及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二磁性片,该柔性电感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线圈基板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具有相对置的一对第一边和相对置的一对第二边,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具有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四外部电极,上述第二磁性片层叠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厚度与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厚,在上述第三外部电极和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各个连接有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用导体。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在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的各个连接沿着第一边和第二边的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用导体,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
图7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线圈基板60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该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具有相对置的一对第一边1a、1b和相对置的一对第二边1c、1d。在第三外部电极12和第四外部电极13连接有沿着第一边1a和第二边1c双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用导体61、62。另一方面,第一外部电极6经由沿着第二边1d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出线18与螺旋状导体5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第二外部电极7经由沿着第二边1c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出线19与螺旋状导体5的最外端部电连接。另外,在第一外部电极6和第二外部电极7连接有沿着第一边1b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用导体63、64。第一加强用导体以及第二加强用导体由导电性金属构成,例如能够利用电镀法形成。具体而言,能够在实施方式1的图3F所示的工序中,与外部电极一起形成。
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在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设置第一加强用导体,能够使作用到第三外部电极与线圈基板的界面以及/或者第四外部电极与线圈基板的界面的应力分散到第一加强用导体。并且,通过在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第二加强用导体,能够使作用在引出线的应力分散到第二加强用导体使其缓和。
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第一加强用导体向第一边和第二边双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例子,但第一加强用导体61、62也可以仅沿着第一边1a和第二边1c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另外,只要不与螺旋状导体5接触则并不特别限定第一加强用导体61、62的宽度、长度。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在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第二加强用导体的例子,但也能够根据需要省略第二加强用导体。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在至少一个外部电极的附近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构成。
图8是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局部仰视图。在可挠性基板17的下表面形成有螺旋状导体5,第一外部电极6经由第一引出线18与该螺旋状导体5的半径方向最外端部电连接。在第一外部电极6连接有沿着第一边1b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用导体63。在第一外部电极6的附近设有对线圈基板进行切槽形成的切口部65。通过相对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6所在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角部的第二边1d(垂直边)和第一边1b(水平边)中的第一边1b(水平边)沿着45度的切口方向进行切槽来形成切口部65,前端部65a具有R形状。在图8中,示出了相对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6所在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角部的垂直边和水平边中的水平边45度的切口方向的例子,但在不接触螺旋状导体的范围内能够使用任意的角度。
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在外部电极的附近设置切口部,线圈基板容易在切口部附近变形,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到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另外,通过使切口部的切口方向前端部为R形状,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此外,在图8中,示出了在第一外部电极72的附近设置切口部的例子,但也能够在第二外部电极的附近,进一步也在第三外部电极以及第四外部电极的附近设置切口部。由此,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实施方式6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除了在至少一个外部电极连接第三加强用导体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5相同的构成。这里,第三加强用导体由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带状导体构成,在该多个带状导体的两端,邻接的带状导体彼此相互连接。
图9是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局部仰视图。在可挠性基板17的下表面形成有螺旋状导体5,第一外部电极6经由第一引出线66与该螺旋状导体5的半径方向最外端部电连接。第一引出线66具有第三加强用导体67。第三加强用导体67包括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带状导体68,在该多个带状导体68的两端,邻接的带状导体彼此相互连接。在第一外部电极6的附近设有对线圈基板进行切槽形成的切口部69。通过相对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6所在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角部的第二边1d(垂直边)和第一边1b(水平边)中的第二边1b(水平边)沿着45度的切口方向进行切槽来形成切口部69,前端部69a具有R形状。第三加强用导体由导电性金属构成,例如能够利用电镀法形成。具体而言,能够在实施方式1的图3F所示的工序中,与外部电极一起形成。
在构成第三加强用导体的多个带状导体之间的空隙填充有可挠性的绝缘性树脂,例如优选填充硅橡胶。由此,在焊接时,能够防止焊料向多个带状导体之间的空隙浸透。
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5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在外部电极连接由多个带状导体构成的第三加强用导体,由于该多个带状导体容易变形,所以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实施方式7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除了将具有第三加强用导体的第一引出线缠绕为曲径状,并沿着切口部进行配置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6相同的构成。
图10是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局部仰视图,示出在第一外部电极6的附近设置两个切口部73、74的例子。在螺旋状导体5的径向最外端部设置缠绕为曲径状的第一引出线70,并将该第一引出线70与第一外部电极6电连接。曲径状的引出线70具有两个弯曲部70a、70b。通过第三加强用导体71连结这两个弯曲部。第三加强用导体71包括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带状导体72,在该多个带状导体72的两端,邻接的带状导体彼此相互连接。通过相对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6所在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角部的第二边1d(垂直边)和第一边1b(水平边)中的第二边1d(垂直边)沿着45度的切口方向进行切槽来形成切口部73,前端部73a具有R形状。通过相对于形成第一外部电极6所在的线圈基板的下表面角部的第二边1d(垂直边)和第一边1b(水平边)中的第一边1b(水平边)沿着45度的切口方向进行切槽来形成切口部74,前端部74a具有R形状。
这里,第三加强用导体的位置可以是曲径状的引出线的任何位置,但如图10所示,优选是被两个切口部夹着的位置。这是因为通过设在该位置,第三加强用导体更容易变形。
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6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将具有第三加强用导体的第一引出线缠绕为曲径状,并沿着切口部进行配置,第一引出线既容易向垂直方向变形也容易向水平方向变形,通过第一引出线变形具有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这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8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除了将切口部的前端部配置为与第三加强用导体的附近或者第三加强用导体接触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6相同的构成。
图11是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的线圈基板的局部仰视图。在可挠性基板17的下表面形成有螺旋状导体5,第一外部电极6经由第一引出线75与该螺旋状导体5的径向最外端部电连接。第一引出线75具有第三加强用导体76,该第三加强用导体76由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带状导体77构成,在该多个带状导体77的两端,邻接的带状导体彼此相互连接。另外,在第一外部电极6也连接有沿着第一边1b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用导体63。另外,在第一外部电极6的附近对线圈基板进行切槽设置有切口部81,该切口部81形成为其前端部81a与第三加强用导体76接触。另外,在第四外部电极13连接有沿着第一边1a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用导体80和沿着第二边1d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三加强用导体78,该第三加强用导体78包括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带状导体79,在该多个带状导体79的两端,邻接的带状导体彼此相互连接。另外,在第四外部电极13的附近对线圈基板进行切槽设置有切口部82,该切口部82形成为前端部82a与第三加强用导体78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切口部的前端部配置为与第三加强用导体的附近或者第三加强用导体接触,线圈基板容易在切口部和第三加强用导体的部分变形,能够进一步使施加给线圈基板、外部电极的应力分散并缓和。
实施方式9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具有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的线圈基板、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的第一磁性片以及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二磁性片,该柔性电感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线圈基板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具有相对置的一对第一边和相对置的一对第二边,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具有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且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四外部电极,在上述第三外部电极和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各个连接有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用导体。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并不特别限定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除此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相同的构成。即,如图12所示,线圈基板90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该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具有相对置的一对第一边1a、1b和相对置的一对第二边1c、1d。在第三外部电极12和第四外部电极13连接有沿着第一边1a和第二边1c双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L形的第一加强用导体61、62。另一方面,第一外部电极6经由沿着第二边1d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出线18与螺旋状导体5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第二外部电极7经由沿着第二边1c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出线19与螺旋状导体5的最外端部电连接。并且,在第一外部电极6和第二外部电极7连接有沿着第一边1b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用导体63、64。
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不与螺旋状导体连接。因此,在柔性基板变形的情况下,应力容易集中在线圈基板与第三外部电极的界面以及/或者线圈基板与第四外部电极的界面。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不与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和第四外部电极的各个外部电极连接第一加强用导体,能够使施加到线圈基板与第三外部电极的界面以及/或者线圈基板与第四外部电极的界面的应力分散。并且,由于在线圈基板直接设置外部电极,所以线圈基板能够随着柔性基板的挠曲而变形。由此,能够耐变形,提高对掉落等机械冲击的耐性。
此外,在图12中,示出第一加强用导体沿着第一边和第二边双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例子,但也可以仅沿着第一边1a和第二边1c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另外,只要不与螺旋状导体5接触则并不特别限定第一加强用导体61、62的宽度、长度。另外,在图12中,示出在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设置第二加强用导体的例子,但也能够根据需要省略第二加强用导体。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也可以并不特别限定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既可以与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也可以比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大,或者也可以比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小。
能够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电感器实施许多的变形,例如也能够如实施方式5所记载的那样,在至少一个外部电极的附近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6所记载的那样,在至少一个外部电极连接第三加强用导体。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7所记载的那样,将具有第三加强用导体的第一引出线缠绕为曲径状,并沿着切口部进行配置。另外,也能够如实施方式8所记载的那样,将切口部的前端部配置为与第三加强用导体的附近或者第三加强用导体接触。另外,也能够构成为将实施方式5~8的上述的构成进行多种组合。
以上,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以及置换。
附图标记说明
1、34、40、90…线圈基板,1a、1b…第一边,1c、1d…第二边,2、3、25、26…绝缘性树脂,4、5…螺旋状导体,6、28…第一外部电极,7、29…第二外部电极,8、30…第一磁性片,9、31…第二磁性片,10、11、32、33…粘合剂层,12…第三外部电极,13…第四外部电极,14、35…最外端部用通孔导体,15…最内端部用通孔导体,16、27…开口部,17、20…可挠性基板,18、51、66、70、75…第一引出线,19…第二引出线,51a、51b、70a、70b…引出线弯曲部,21、22…铜层,41…圆柱状导体,42…伞状导体部,43…绝缘性树脂,50、52、53、69、73、74、81、82…切口部,50a、52a、53a、65a、69a、73a、74a、81a、82a…切口部前端部,61、62…第一加强用导体,63、64…第二加强用导体,67、71、76、78…第三加强用导体,68、72、77、79…带状导体。

Claims (11)

1.一种柔性电感器,具有:
线圈基板,其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
第一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以及
第二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
上述柔性电感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周边部具有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二磁性片层叠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
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与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厚,
上述线圈基板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和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是多个导体的集合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的导体是柱状导体或者板状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基板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具有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四外部电极,
上述第二磁性片层叠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
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厚度与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基板在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
6.一种柔性电感器的制造方法,该柔性电感器具有:线圈基板,其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第一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
上述柔性电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周边部形成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的工序;以及
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层叠上述第二磁性片,使得上述第二磁性片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薄的工序,
上述线圈基板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和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至少一方的附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
7.一种柔性电感器,具有:
线圈基板,其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至少一方具有螺旋状导体;
第一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上表面;以及
第二磁性片,其层叠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
上述柔性电感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基板具有四边形状的下表面,该四边形状的下表面具有相对置的一对第一边和相对置的一对第二边,在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具有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一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的第二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与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并不与上述螺旋状导体连接的第四外部电极,
上述第二磁性片层叠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以外的上述线圈基板的下表面上,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厚度与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上述第二磁性片的厚度厚,
在上述第三外部电极和上述第四外部电极的各个外部电极连接有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至少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用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出线而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出线而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
在上述第一外部电极和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的各个外部电极连接有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另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用导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引出线而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上述第二外部电极经由沿着上述的一方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引出线而与上述螺旋状导体的最外端部电连接,
上述第一引出线和上述第二引出线的至少一方具有第三加强用导体,该第三加强用导体包括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带状导体,在该多个带状导体的两端,邻接的带状导体彼此相互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线圈基板上且至少一个外部电极的附近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切口部,上述至少一个外部电极从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上述第二外部电极、上述第三外部电极以及上述第四外部电极中选择。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加强用导体沿着上述第一边和上述第二边双方的延伸方向延伸。
CN201680043219.7A 2015-07-24 2016-06-24 柔性电感器 Active CN1078515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6890 2015-07-24
JP2015-146890 2015-07-24
PCT/JP2016/068777 WO2017018109A1 (ja) 2015-07-24 2016-06-24 フレキシブルインダ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1503A CN107851503A (zh) 2018-03-27
CN107851503B true CN107851503B (zh) 2019-10-22

Family

ID=57885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3219.7A Active CN107851503B (zh) 2015-07-24 2016-06-24 柔性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4062B2 (zh)
JP (1) JP6540808B2 (zh)
CN (1) CN107851503B (zh)
WO (1) WO20170181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8227B2 (ja) * 2017-01-20 2019-05-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レキシブルインダクタ
WO2018207447A1 (ja) 2017-05-08 2018-11-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共振回路素子及び回路モジュール
JP7021599B2 (ja) 2018-04-18 2022-02-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2019221009A (ja) * 2018-06-15 2019-12-26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モータコイル基板
KR102105385B1 (ko) * 2018-07-18 2020-04-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622543B1 (ko) * 2018-09-19 2024-01-09 주식회사 위츠 코일 조립체
JP7371328B2 (ja) * 2019-01-23 2023-10-31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イル部品
JP7159938B2 (ja) * 2019-03-26 2022-10-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KR102198534B1 (ko) * 2019-04-19 2021-01-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JP7118285B2 (ja) * 2019-08-23 2022-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コイル、コイル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8349A (zh) * 2005-03-23 2006-09-27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感器
CN101310346A (zh) * 2005-12-07 2008-11-19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可挠性线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4490A (en) * 1978-08-10 1980-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lat inductance element
JP3473050B2 (ja) * 1993-08-20 2003-12-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コイル
JP3239806B2 (ja) * 1997-06-26 2001-12-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1345212A (ja) * 2000-05-31 2001-12-14 Tdk Corp 積層電子部品
JP2002217033A (ja) * 2001-01-19 2002-08-02 Kawasaki Steel Corp 平面磁気素子
JP4610226B2 (ja) * 2004-04-28 2011-01-1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N101356599A (zh) * 2006-08-07 2009-01-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线圈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8941457B2 (en) 2006-09-12 2015-01-27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Miniature power induct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JP5054445B2 (ja) 2007-06-26 2012-10-24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5195876B2 (ja) * 2010-11-10 2013-05-15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97488B1 (ko) * 2012-07-04 2014-05-20 티디케이가부시기가이샤 코일 부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8349A (zh) * 2005-03-23 2006-09-27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感器
CN101310346A (zh) * 2005-12-07 2008-11-19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可挠性线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18109A1 (ja) 2017-02-02
JPWO2017018109A1 (ja) 2018-04-05
US20180130596A1 (en) 2018-05-10
US11424062B2 (en) 2022-08-23
JP6540808B2 (ja) 2019-07-10
CN107851503A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1503B (zh) 柔性电感器
KR102672445B1 (ko) 무선 충전 코일
JP596702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733752B2 (ja) 半田付け可能な弾性電気接触端子
CN208016128U (zh) 多层基板及电子设备
KR101762039B1 (ko) 코일 부품
KR20110042151A (ko) 자기 전기적 장치
CN105609233B (zh) 电子组件及具有该电子组件的板
CN107305807B (zh) 电子部件
US2022014879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Method to Make the Same
CN110391064A (zh) 共模扼流圈
JP2010103388A (ja) 積層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rfid用電子タグのアンテナ
CN110265216A (zh) 多层电子组件及具有多层电子组件的板
CN107112111B (zh) 线圈部件
KR102107036B1 (ko) 권선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05397B1 (ko) 칩 전자부품 및 그 실장기판
JP4490698B2 (ja) チップコイル
CN108233678A (zh) 复合电子组件及具有复合电子组件的板
KR20170073554A (ko) 코일 부품
CN108389701B (zh) 柔性电感器
CN104810130B (zh) 电感器组件
CN210245279U (zh) 一种基于pcb板的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US20140152411A1 (en) Indu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102726A1 (ja)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CN209199741U (zh) 一种色码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