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20998A -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20998A
CN107820998A CN201710999032.0A CN201710999032A CN107820998A CN 107820998 A CN107820998 A CN 107820998A CN 201710999032 A CN201710999032 A CN 201710999032A CN 107820998 A CN107820998 A CN 107820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agaric
bag
cultivation method
fungus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990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界
耿新翠
弋淮
向孟江
朱照学
杨毅
彭仁俊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uanhan Shuobo Bacteria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an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uanhan Shuobo Bacteria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uanhan Shuobo Bacteria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an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109990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20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20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09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木耳栽培方法。“达耳1号”是一种从西南地区野生品种资源分离驯化选育的抗逆性强的新木耳品种。但是该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目前尚不确定。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方案是:生产菌袋的过程为,按照重量份,150‑160份青冈木等硬杂木屑、20‑30份麸皮、6‑10份玉米粉、3‑5份石膏、4‑7份石灰、1‑2份磷酸二氢钾、1‑2份硫酸镁和300‑350份水搅拌均匀配置成培养料;然后将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袋、灭菌。此外制备菌种、养菌、刺孔、耳场搭建及排袋、催耳和出耳过程的条件均可进行优化。本发明适用于“达耳1号”木耳的栽培。

Description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黑木耳栽培历史悠久,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至少有800年以上。黑木耳栽培经历了野生栽培、椴木栽培、袋料栽培三个阶段,目前主要栽培方式为椴木栽培与代料栽培,其中代料栽培因原材料来源丰富、资源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益高、种植适应性广等显著特点,而发展成为当前的主要栽培方式。但适宜我国寡照多雨的西南地区黑木耳栽培品种少而且经过长期使用,出现了木耳菌种退化、抗性差、袋料分离较多、易流耳、烂棒、产量不稳定等问题,给耳农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生产上迫切需要高产优质的黑木耳新品种。
“达耳1号”是一种从西南地区野生品种资源分离驯化选育抗逆性强的新木耳品种。其从宣汉县凤林乡凤凰村海拔800米处采集野生子实体,经单株选择、分离纯化选育出木耳纯培养物;经生物学特性分析、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获得木耳菌株。2016年获得四川省品种审定证书。“达耳1号”木耳不能使用现有黑木耳品种的栽培方法栽培,适宜的栽培技术目前尚不确定。
发明内容
针对“达耳1号”木耳不能使用现有黑木耳品种的栽培方法栽培,适宜的栽培技术目前尚不确定,本发明提供一种木耳栽培方法,其目的在于:实现对“达耳1号”木耳的人工栽培,获得高品质高产量的“达耳1号”木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生产菌袋、制备菌种、养菌、刺孔、耳场搭建及排袋、催耳、出耳和采收。生产菌袋的过程为:按照重量份,150-160份青冈木等硬杂木屑、20-30份麸皮、6-10份玉米粉、3-5份石膏、4-7份石灰、1-2份磷酸二氢钾、1-2份硫酸镁和300-350份水搅拌均匀配置成培养料;然后将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袋、灭菌。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由于采用专门根据“达耳1号”木耳生长特点设计的培养料配方,可以使“达耳1号”菌袋菌丝洁白健壮、分解利用原材料能力强,木耳原基形成整齐、生长快速,耳片胶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产量高。
优选的,生产菌袋时日平均气温为22-24℃;菌袋规格18×35cm,聚乙烯单开口折角。采用该优选条件生产的菌袋特别适于“达耳1号”木耳的生长,袋料不易分离。
优选的,制备菌种的过程为母种采用PDA斜面培养基培养和扩繁,培养条件为,温度24-26℃,遮光;培养基原材料包括木屑和麸皮,含水量58-62%,pH值为6.8-7.5。进一步优选的,培养完成后,菌种的保存条件为5℃。该条件下,“达耳1号”木耳的母种可以快速扩繁。
优选的,养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控制为,温度维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之间,每天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遮光。该优选条件下,菌丝生长密集快速,可以提高产量。
优选的,养菌中菌袋摆放成井字形或三角形,摆放层数4-5层,每一排留过道50-60cm宽。接种5-7天后,检查菌袋,10-15天后翻堆。该优选条件下,菌丝生长更加均匀,不存在死角。
优选的,刺孔过程为在养菌结束的菌袋上刺孔,所刺孔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边长3mm,孔深3-4mm,孔间距2cm。
优选的,耳场搭建完成后,排袋前一周,在地面撒上生石灰消毒,所述耳场露天搭建;耳场内厢的设置方式为厢面宽90-100cm,厢与厢之间间隔50-60cm;所述排袋过程为将刺孔结束的菌袋摆放厢面上,袋与袋之间相距5-7cm。该优选条件为“达耳1号”木耳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提高产量且使得产量更加稳定。
优选的,催耳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为,温度维持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保持通风。该优选条件符合“达耳1号”木耳的生长适宜环境,可以保证快速大量地催耳。
优选的,出耳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为,温度维持在15-25℃,先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之间,保证木耳充分吸水,再停水1-2天,如此重复,直至采收前停水1天。该优选条件符合“达耳1号”木耳的生长适宜环境,可以保证“达耳1号”木耳生长迅速、产量高。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专门根据“达耳1号”木耳生长特点设计的培养料配方,可以使“达耳1号”木耳菌丝生长快且健壮,抗杂能力强;子实体木耳耳片厚,胶质含量高,抗流耳能力强,营养丰富,口感好,品质优,生物转化率在100%-130%之间。
2.菌袋袋料不易分离,菌袋出耳期感杂率降低,耳片品质和产量大幅提高,生物转化率增加。
3.根据“达耳1号”木耳生长特点设计制备菌种、养菌、催耳和出耳等过程的环境条件,保障“达耳1号”木耳菌袋感染率低、菌丝生长健壮、出耳整齐、耳基小、耳片厚实均匀、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实现了“达耳1号”木耳的高效率和高产量栽培。
4.菌袋的规格、刺孔的方式、养菌及出耳过程中菌袋的堆放方式均进行了优化,可以使菌丝生长健康强壮、单位面积出耳后的木耳在菌袋上均匀分布、耳片品质好大小均匀、有效利用面积、集中采收方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并且使本发明方法的产量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实施例1
[1]生产菌袋:按照重量份,155份青冈木等硬杂木屑、24份麸皮、6份玉米粉、3份石膏、5份石灰、1份磷酸二氢钾、1份硫酸镁和300份水搅拌均匀配置成培养料。将达到要求的料装袋、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为100℃,时间12h。然后将灭菌结束的菌袋冷却至28℃以下。菌袋规格18×35cm,聚乙烯单开口折角。制袋气温在目平均气温22-24℃为宜。
[2]制备菌种:母种采用PDA斜面培养基培养和扩繁。培养条件为,温度维持在24-26℃,遮光。8-10天后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用于培养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原材料以木屑、麸皮为主,含水量58%,pH值为6.8-7.5。培养后的菌种在5℃条件下保存。
[3]养菌:将冷却后的菌袋接种、室内培养。培养环境条件为,温度维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之间,每天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遮光。菌袋摆放成井字形,堆积为4层,每一排留过道50cm宽。接种5-7天后,检查菌袋,10-15天后翻堆。35天左右菌丝满袋。
[4]刺孔:养菌结束的菌袋刺孔,所刺孔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边长3mm,孔深3-4mm,孔间距2cm。
[5]耳场搭建及排袋:选择干燥、清洁无污染、水源方便、通风良好的地方露天搭建耳场。耳场搭建完成后,排袋前一周,在地面撒上生石灰消毒。耳场内厢的设置方式为厢面宽90cm,厢与厢之间间隔50cm。排袋过程为将刺孔结束的菌袋摆放厢面上,袋与袋之间相距5cm。
[6]催耳:刺过孔的菌袋摆放到耳场,温度维持在15-18℃,湿时空气相对湿度持续控制在85-90%,保持通风良好。
[7]出耳:木耳原基长出刺孔后,温度维持在15-18℃,水分干湿交替,先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之间,保证木耳充分吸水,再停水1-2天,如此重复,直至采收前停水1天。
[8]采收:采收遵循“采大留小”原则,当木耳子实体成熟时,耳片连体伸展,即可采收,采收前停水一天,选择晴天上午采收。
实施例2
[1]生产菌袋:按照重量份,160份青冈木等硬杂木屑、30份麸皮、10份玉米粉、5份石膏、7份石灰、2份磷酸二氢钾、2份硫酸镁和350份水搅拌均匀配置成培养料。将达到要求的料装袋、灭菌。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为100℃,时间12h。然后将灭菌结束的菌袋冷却至28℃以下。菌袋规格18×35cm,聚乙烯单开口折角。制袋气温在日平均气温22-24℃为宜。
[2]制备菌种:母种采用PDA斜面培养基培养和扩繁。培养条件为,温度维持在24-26℃,遮光。8-10天后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用于培养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原材料以木屑、麸皮为主,含水量62%,pH值为6.8-7.5。培养后的菌种在5℃条件下保存。
[3]养菌:将冷却后的菌袋接种、室内培养。培养环境条件为,温度维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之间,每天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遮光。菌袋摆放成三角形,堆积为5层,每一排留过道60cm宽。接种5-7天后,检查菌袋,10-15天后翻堆。35天左右菌丝满袋。
[4]刺孔:养菌结束的菌袋刺孔,所刺孔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边长3mm,孔深3-4mm,孔间距2cm。
[5]耳场搭建及排袋:选择干燥、清洁无污染、水源方便、通风良好的地方露天搭建耳场。耳场搭建完成后,排袋前一周,在地面撒上生石灰消毒。耳场内厢的设置方式为厢面宽100cm,厢与厢之间间隔60cm。排袋过程为将刺孔结束的菌袋摆放厢面上,袋与袋之间相距7cm。
[6]催耳:刺过孔的菌袋摆放到耳场,温度维持在18-25℃,湿时空气相对湿度持续控制在90-95%,保持通风良好。
[7]出耳:木耳原基长出刺孔后,温度要求18-25℃,水分干湿交替,先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之间,保证木耳充分吸水,再停水1-2天,如此重复,直至采收前停水1天。
[8]采收:采收遵循“采大留小”原则,当木耳子实体成熟时,耳片连体伸展,即可采收,采收前停水一天,选择晴天上午采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木耳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生产菌袋、制备菌种、养菌、刺孔、耳场搭建及排袋、催耳、出耳和采收,
其特征在于:
生产菌袋的过程为,按照重量份,150-160份青冈木等硬杂木屑、20-30份麸皮、6-10份玉米粉、3-5份石膏、4-7份石灰、1-2份磷酸二氢钾、1-2份硫酸镁和300-350份水搅拌均匀配置成培养料;然后将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袋、灭菌。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菌袋时日平均气温为22-24℃;菌袋规格18×35cm,聚乙烯单开口折角。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菌种的过程为母种采用PDA斜面培养基培养和扩繁,培养条件为,温度维持在24-26℃,遮光;培养基原材料包括木屑和麸皮,含水量58-62%,pH值为6.8-7.5。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完成后,菌种的保存条件为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控制为,温度维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之间,每天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遮光。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菌中菌袋摆放成井字形或三角形,摆放层数4-5层,每一排留过道50-60cm宽。接种5-7天后,检查菌袋,10-15天后翻堆。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孔过程为在养菌结束的菌袋上刺孔,所刺孔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边长3mm,孔深3-4mm,孔间距2cm。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耳场搭建完成后,排袋前一周,在地面上撒生石灰消毒,所述耳场露天搭建;耳场内厢的设置方式为厢面宽90-100cm,厢与厢之间间隔50-60cm;所述排袋过程为将刺孔结束的菌袋摆放厢面上,袋与袋之间相距5-7cm。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耳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为,温度维持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保持通风。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木耳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耳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为,温度维持在15-25℃,先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之间,再停水1-2天,如此重复,直至采收前停水1天。
CN201710999032.0A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7820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9032.0A CN107820998A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9032.0A CN107820998A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20998A true CN107820998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99032.0A Pending CN107820998A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2099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2142A (zh) * 2018-05-22 2018-09-14 贵州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CN110651662A (zh) * 2019-10-25 2020-01-07 葫芦岛农函大玄宇食用菌野驯繁育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筛选培养基、制备方法及用其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115380764A (zh) * 2021-10-13 2022-11-25 江西农业大学 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及其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181A (zh) * 2016-01-21 2016-06-15 湖北师范学院 一种室外栽培地木耳的方法
CN105961026A (zh) * 2016-05-31 2016-09-28 博白县那林镇菌兴家庭农场 一种毛木耳种植的方法
CN106171521A (zh) * 2016-07-15 2016-12-07 济南华康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玫瑰木耳栽培料及其玫瑰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6348939A (zh) * 2016-09-30 2017-01-25 广西玉林市和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木耳栽培料
CN106718066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富硒黑木耳的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181A (zh) * 2016-01-21 2016-06-15 湖北师范学院 一种室外栽培地木耳的方法
CN105961026A (zh) * 2016-05-31 2016-09-28 博白县那林镇菌兴家庭农场 一种毛木耳种植的方法
CN106171521A (zh) * 2016-07-15 2016-12-07 济南华康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玫瑰木耳栽培料及其玫瑰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6348939A (zh) * 2016-09-30 2017-01-25 广西玉林市和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木耳栽培料
CN106718066A (zh) * 2016-12-29 2017-05-31 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富硒黑木耳的培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龙湘: "黑木耳袋料露地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2142A (zh) * 2018-05-22 2018-09-14 贵州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CN110651662A (zh) * 2019-10-25 2020-01-07 葫芦岛农函大玄宇食用菌野驯繁育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筛选培养基、制备方法及用其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CN115380764A (zh) * 2021-10-13 2022-11-25 江西农业大学 一株野生脆木耳菌及其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
CN115380764B (zh) * 2021-10-13 2024-05-14 江西农业大学 一株脆木耳菌及其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814B (zh) 缩短杏鲍菇出菇袋菌丝生长周期及提高产量的方法
CN101449649B (zh) 荷叶离褶伞的原种生产方法
CN104541987A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5474995A (zh) 一种野生鸡枞菌的栽培驯化方法
CN104322276A (zh) 一种提高香菇菌棒制备效率和产质量的方法
CN110754292B (zh) 卵孢小奥德蘑白色变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CN101449648A (zh) 荷叶离褶伞的工厂化栽培工艺
CN107820998A (zh) 一种木耳栽培方法
CN103749151A (zh) 一种皱盖假芝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7231941A (zh) 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
CN111937680B (zh) 一种卵孢小奥德蘑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CN107311721A (zh) 一种红汁乳菇完全人工培育种植方法
CN104641938A (zh) 准野生树舌灵芝栽培工艺
CN104303833A (zh) 一种台湾秀珍菇在皖北地区栽培的方法
CN104620854A (zh) 准野生紫灵芝栽培工艺
CN101743846B (zh) 一种缩短袋栽荷叶离褶伞培养周期的方法
CN110547142A (zh) 一种瓶栽中国美味蘑菇的方法
CN104718995B (zh) 姬菇固体液化菌种的制作方法
CN108522147A (zh) 经济型短周期栽培杏鲍菇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5638245A (zh) 一种香菇二次打孔栽培方法
CN107641600A (zh) 适于低温出菇的平菇jk02菌株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KR101018145B1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CN110583361A (zh) 食用菌栽培方法
CN102379210A (zh) 利用远志副产物栽培食用、药用真菌的方法
CN105613038B (zh) 朱红栓菌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