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4939A - 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14939A CN107614939A CN201580080177.XA CN201580080177A CN107614939A CN 107614939 A CN107614939 A CN 107614939A CN 201580080177 A CN201580080177 A CN 201580080177A CN 107614939 A CN107614939 A CN 1076149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circuit
- supply
- lubricating oil
- lubricating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4—Lubricant guiding means in the wall of or integrated with the casing, e.g. grooves, channels, ho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6—Means for guiding lubricant into an axial channel of a shaf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3—Guidance of lubricant within rotary parts, e.g. axial channels or radial openings in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润滑装置具备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对置配置的润滑油供给构件(70)。在输入轴(40)的内部形成有轴向油路(43)及径向油路(44)。轴向油路(43)及径向油路(44)将具有外花键齿的输入轴(40)的外周面与前端面(41)连通。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形成有供向轴向油路(43)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第一供给油路(75)及第二供给油路(76)。在第一供给油路(75)设置有供润滑油向第一供给油路(75)流入的流入口(74)。流入口(74)在输入轴(40)的径向上的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外周面开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花键嵌合部进行润滑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花键嵌合部的润滑结构中,通常是如下结构: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花键齿的花键轴的内部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孔,从与形成有外花键齿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向孔内导入润滑油,从而向花键嵌合部供给润滑油。另外,还提出了如下结构:通过旋转轴的旋转来刮取润滑油而使润滑油的油滴附着于构件的表面,使润滑油的油滴沿着构件的表面流下而向花键嵌合部供给(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4-231339号公报(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13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包括花键嵌合部的装置中,由于结构上的制约,有时无法在轴的内部形成用于向花键嵌合部供给润滑油的沿着轴向延伸的油路。这种情况下,采用使润滑油从花键嵌合部的外周侧流下、滴下或溅上而向花键嵌合部供给润滑油的方法。然而,若花键轴高速旋转,则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增大。因此,若要从外周侧向花键嵌合部供给润滑油,则会由于花键轴的旋转而使润滑油飞溅,难以对花键嵌合部充分地进行润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向花键嵌合部供给足够量的润滑油的润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润滑装置是对轴构件与筒构件花键嵌合的嵌合部进行润滑的装置。轴构件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轴构件在前端的外周具有外花键齿。筒构件在内周具有与外花键齿嵌合的内花键齿。润滑装置具备润滑油供给构件。润滑油供给构件与轴构件的前端面对置配置。在轴构件的内部形成有将具有外花键齿的外周面与前端面连通的轴内油路。在润滑油供给构件的内部形成有供向轴内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供给油路。在供给油路设置有供润滑油向供给油路流入的流入口。流入口在轴构件的径向上的润滑油供给构件的外周面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润滑装置,通过从流入口向润滑油供给构件导入润滑油,由此能够经由润滑油供给构件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因而,能够从轴内油路向嵌合部供给足够量的润滑油。
在上述的润滑装置中,润滑油供给构件相对于轴构件的旋转轴固定。这样,由于不需要考虑离心力对润滑油的作用,因此即便润滑油的源压力相对地低,也能够更为可靠地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
上述的润滑装置还具备外侧构件。在外侧构件的内部形成有供向供给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上游油路。上游油路相对于嵌合部设置在轴构件的径向上的外侧。这样,能够更为省空间地形成朝向供给油路的流入口的油路。
在上述的润滑装置中,外侧构件相对于轴构件的旋转轴固定。这样,由于不需要考虑离心力对润滑油的作用,因此即便润滑油的源压力相对地低,也能够更为可靠地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
在上述的润滑装置中,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配置在太阳轮的周围的多个行星轮以及对行星轮进行支承的行星轮架。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构成筒构件。在行星轮架的内部形成有供向供给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上游油路。这样,能够更为省空间地形成朝向供给油路的流入口的油路。
在上述的润滑装置中,行星轮架的中心轴与轴构件的旋转轴配置在同轴上,行星轮架在旋转方向上固定。这样,由于无需考虑离心力对润滑油的作用,因此即便润滑油的源压力相对地低,也能够更为可靠地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
上述的润滑装置具有从轴内油路的内周面向轴构件的径向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这样,能够抑制润滑油欲从轴内油路漏出的流动,可靠地向嵌合部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高效地润滑嵌合部。
在上述的润滑装置中,润滑油供给构件的从轴构件的前端面向轴内油路内突出的长度比从轴构件的前端面至突起部的距离大。这样,能够可靠地向由于设置突起部而形成在轴内油路内的油贮存部供给润滑油,能够高效地润滑嵌合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润滑装置,能够向花键嵌合部供给足够量的润滑油。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润滑装置的作业车辆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电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适当组合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来使用的情况也包含在本申请的技术范畴中。另外,有时也会不使用一部分的构成要素。
图1是包括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润滑装置的作业车辆1的外观图。作业车辆1例如是轮式装载机。如图1所示,作业车辆1具备车架2、工作装置3、行驶轮4、5及驾驶室6。作业车辆1通过驱动行驶轮4、5旋转来进行行驶。作业车辆1使用工作装置3来进行挖掘等作业。
车架2具有前框架16及后框架17。前框架16与后框架17彼此连结为能够向左右方向摆动。
作业车辆1具备转向缸18。转向缸18的一端安装于前框架16。转向缸18的另一端安装于后框架17。转向缸18是液压缸。通过转向缸18进行伸缩,由此前框架16相对于后框架17向左右摆动。由此,作业车辆1的行进方向被向左右变更。
在前框架16安装有工作装置3及行驶轮4。工作装置3具有动臂11和铲斗12。动臂11以能够向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前框架16。铲斗12以能够向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动臂11的前端。
工作装置3具有升降缸13和铲斗缸14。升降缸13和铲斗缸14是液压缸。升降缸13的一端安装于前框架16。升降缸13的另一端安装于动臂11。动臂11通过升降缸13进行伸缩而向上下摆动。
铲斗缸14的一端安装于前框架16。铲斗缸14的另一端安装于曲柄15。前框架16与铲斗12经由铲斗缸14、曲柄15及未图示的连杆装置来连结。铲斗12通过铲斗缸14进行伸缩而向上下摆动。
在后框架17安装有驾驶室6及行驶轮5。在驾驶室6内设置有供操作者就座的座椅及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装置等。
在后框架17搭载有发动机21、变速器24及冷却装置26等装置。发动机21产生用于作业车辆1进行行驶及作业的驱动力。发动机21例如是柴油发动机。变速器24将来自发动机21的驱动力变速而向行驶轮4、5传递。冷却装置26具有用于冷却发动机21的冷却液的散热器等。
在变速器24搭载有在图1中未图示的电动机M/G。电动机M/G作为利用电能来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而发挥功能。电动机M/G还作为使用输入的驱动力来产生电能的发电机而发挥功能。
图2是表示电动机M/G与变速器24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电动机M/G与变速器24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机构30。电动机M/G与行星齿轮机构30通过输入轴40而连结。行星齿轮机构30与变速器24通过输出轴110而连结。
电动机M/G和变速器24能够借助输入轴40、行星齿轮机构30及输出轴110来传递动力。行星齿轮机构30具有作为使输出轴110相对于输入轴40的旋转速度比变化的减速器的功能。
行星齿轮机构30具有太阳轮31、多个行星轮32、齿圈33及行星轮架34。太阳轮31以能够与输入轴40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输入轴40卡合。多个行星轮32配置在太阳轮31的周围。行星轮32与太阳轮31啮合,且行星轮32由行星轮架34支承为能够旋转。行星轮架34固定于详细情况后述的油路壳体102,且设置成无法旋转。齿圈33与行星轮32啮合且能够旋转。齿圈33的旋转经由后述的旋转传递构件50向输出轴110输出。
图3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齿轮壳体103形成为中空,将行星齿轮机构30收容于内部。电动机壳体101形成为中空,将图1、2所示的电动机M/G的构成部件收容于内部。变速器壳体104形成为中空,将图1、2所示的变速器24的构成部件收容于内部。
在电动机壳体101与齿轮壳体103之间配置有油路壳体102。油路壳体102以分隔电动机壳体101的内部空间与齿轮壳体103的内部空间的方式配置。在油路壳体102的内周面使用固定构件151来固定轴承121的外圈。轴承121的内圈固定于输入轴40的外周面。轴承121将输入轴4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油路壳体102进行旋转。
在电动机壳体101与油路壳体102的抵接面配置有O型环135。在油路壳体102与齿轮壳体103的抵接面配置有O型环136、138。在齿轮壳体103与变速器壳体104的抵接面配置有O型环137、139。O型环135、136、137、138、139用于防止润滑油向装置外部泄漏。
输入轴40能够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输入轴40具有前端面41。输入轴40贯穿油路壳体102而配置。输入轴40的包括前端面41在内的一方的前端向齿轮壳体103的内部空间突出。在输入轴40形成有通过前端面41的中心部分凹陷而成的凹部42。
如图4及图5所示,在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侧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外花键齿45t。外花键齿45t从前端面41沿着输入轴40的轴向延伸。多个外花键齿45t在输入轴4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形成。如图5所示,在输入轴40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外花键齿45t之间形成有花键槽45。在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侧的外周形成有多个花键槽45。花键槽45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沿着输入轴40的轴向延伸。
在输入轴40的内部形成有轴向油路43和径向油路44。轴向油路43从在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上形成的凹部42的底面沿着输入轴40的轴向延伸。轴向油路43形成在输入轴40的中心部。轴向油路43沿着构成输入轴40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A延伸。轴向油路43延伸至输入轴40的轴向上的中途,形成为有底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油路43的底部分与外花键齿45t的远离前端面41的一侧的端部相比,位于距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更远的位置。轴向油路43的在输入轴40的轴向上的从前端面41起测量的长度比外花键齿45t的在输入轴40的轴向上的长度长。
径向油路44沿着输入轴40的径向延伸。径向油路44从轴向油路43的底部分的附近朝向输入轴40的外周面沿着输入轴40的径向延伸。如图4所示,在相对于外花键齿45t而言远离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的位置形成有外周槽45a。径向油路44在外周槽45a开口。
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与外周槽45a通过凹部42、轴向油路43及径向油路44而彼此连通。输入轴40具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轴构件的功能。在输入轴40的内部形成的凹部42、轴向油路43及径向油路44具有将外周槽45a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连通的作为轴内油路的功能。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太阳轮31的内周形成有多个内花键齿61。内花键齿61沿着太阳轮31的轴向延伸。多个内花键齿61在太阳轮3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配置。如图5所示,在太阳轮31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内花键齿61之间形成有花键槽61g。花键槽61g沿着太阳轮31的轴向延伸。
如图5所示,设置在太阳轮31的内周的内花键齿61与设置在输入轴40的外周的外花键齿45t嵌合。并且,内花键齿61与外花键齿45t啮合。太阳轮31与输入轴40花键嵌合。太阳轮31以能够与输入轴40一体地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与输入轴40的外周面卡合。
太阳轮31通过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侧沿着输入轴40的轴向相对于输入轴40进行相对移动,由此组装到输入轴40上。太阳轮31与输入轴40花键嵌合。太阳轮31具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筒构件的功能。太阳轮31的内周的内花键齿61与输入轴40的外周的外花键齿45t嵌合,而形成图3、4所示的嵌合部60。
在输入轴40的外周的比太阳轮31靠前端面41侧的部位配置有二分割轴环143。在输入轴40的外周的比二分割轴环143靠前端面41侧的部位配置有与输入轴40花键嵌合的保持构件144。在输入轴40的外周的比保持构件144靠前端面41侧的部位配置有环状的挡环145。二分割轴环143、保持构件144及挡环145用于进行太阳轮31在输入轴40的轴向上的定位。
在太阳轮31的外周形成有多个齿轮齿62。多个齿轮齿62在太阳轮3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配置。
在输入轴40的轴向上的太阳轮31与轴承121之间配置有筒状的套筒构件46。输入轴40的轴向上的套筒构件46的一端与太阳轮31抵接。输入轴40的轴向上的套筒构件46的另一端与轴承121的内圈抵接。在套筒构件46的外周面与油路壳体102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密封件131、132、133。在太阳轮31的外周面的未形成齿轮齿62的部分与后述的行星轮架34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密封件134。
行星轮32在太阳轮31的周围配置有多个。轴35贯穿行星轮32而配置。在行星轮32与轴35之间配置有轴承36,行星轮32被支承为能够自转。轴35固定于行星轮架34。行星轮架34固定于油路壳体102。行星轮架34包围太阳轮31的外周。行星轮32和行星轮架34以比太阳轮31远离输入轴40的旋转轴A的方式配置。
在行星轮32与行星轮架34之间的、在输入轴40的轴向上远离前端面41的一侧的位置设置有推力垫圈141。在行星轮32与行星轮架34之间的、在输入轴40的轴向上接近前端面41的一侧的位置设置有推力垫圈142。推力垫圈141、142承受行星轮32与行星轮架34之间的推力载荷。
如上所述,油路壳体102借助轴承121而将输入轴40支承为能够旋转。行星轮架34固定于油路壳体102,不与输入轴40一起旋转。固定于油路壳体102的行星轮架34相对于输入轴40的旋转轴A固定。行星轮架34作为不进行旋转的非旋转部而设置。
在行星轮32的外周形成有齿轮齿63。多个齿轮齿63在行星轮3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配置。行星轮32的齿轮齿63与太阳轮31的齿轮齿62啮合。
如图3所示,齿圈33配置在行星轮32及行星轮架34的周围。齿圈33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齿圈33能够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齿圈33的内周形成有齿轮齿64。齿圈33的齿轮齿64与行星轮32的齿轮齿63啮合。在齿圈33的内周还形成有内花键齿65。齿圈33的内花键齿65与后述的旋转传递构件50的外花键齿54啮合。
齿圈33的旋转向旋转传递构件50传递。如图3所示,旋转传递构件50与输入轴40同心配置。旋转传递构件50能够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传递构件50具有面向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的一侧的一端51以及与一端51相反侧的另一端56。在齿轮壳体103的内周面固定有轴承122、123各自的外圈。轴承122、123各自的内圈固定于旋转传递构件50的外周面。轴承122、123将旋转传递构件5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齿轮壳体103进行旋转。轴承123的内圈通过保持构件146及挡环147而在旋转传递构件50的轴向上被定位。
在旋转传递构件50形成有通过一端51的一部分凹陷而成的凹部52。旋转传递构件50在一端51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凸缘部53。凸缘部53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形状。在凸缘部53的外周缘形成有外花键齿54。外花键齿54如前所述与齿圈33的内花键齿65啮合。
在旋转传递构件50的外周面形成有从另一端56沿着旋转传递构件50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外花键齿55。多个外花键齿55在旋转传递构件5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配置。
图1、2所示的变速器24具有输出轴110。输出轴110收容在变速器壳体104内。输出轴110与旋转传递构件50同心配置。输出轴110能够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在变速器壳体104的内周面固定有轴承124的外圈。轴承124的内圈固定于输出轴110的外周面。轴承124将输出轴11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变速器壳体104旋转。
在输出轴110的内周面形成有沿着输出轴110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内花键齿111。多个内花键齿111在输出轴11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配置。输出轴110的内花键齿111与旋转传递构件50的外花键齿55嵌合。并且,输出轴110的内花键齿111与旋转传递构件50的外花键齿55啮合。旋转传递构件50与输出轴110花键嵌合。旋转传递构件50与输出轴110卡合为能够以旋转轴A为中心一体地旋转。
行星齿轮机构30的齿圈33与输出轴110经由旋转传递构件50而连结。旋转传递构件50的外花键齿54与齿圈33的内花键齿65啮合,旋转传递构件50与输出轴110花键嵌合,因此,齿圈33与输出轴110一体地旋转。齿圈33的旋转经由旋转传递构件50向输出轴110传递。
在输入轴40及旋转传递构件50的轴向上,在输入轴40与旋转传递构件50之间配置有润滑油供给构件70。润滑油供给构件70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对置配置。润滑油供给构件70与输入轴40之间隔开间隔配置。润滑油供给构件70相对于输入轴40非接触地设置。润滑油供给构件70与旋转传递构件50的一端51对置配置。润滑油供给构件70与旋转传递构件50之间隔开间隔配置。润滑油供给构件70相对于旋转传递构件50非接触地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润滑油供给构件70具有将旋转轴A作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形状的外形。润滑油供给构件70具有突起部71、连结部72及突起部73。突起部71相对于连结部72朝向输入轴40突起。突起部73相对于连结部72朝向旋转传递构件50突起。突起部71收容于在旋转传递构件50形成的凹部52的内部。突起部73收容于在输入轴40形成的凹部42的内部。
连结部72在输入轴40的轴向上将突起部71与突起部73连结。连结部72设置在突起部71与突起部73之间。连结部72具有伞状的形状。连结部72的外周缘构成润滑油供给构件70中的最大径的部分。连结部72的外周缘与行星轮架34卡合。润滑油供给构件70使用挡环148而固定于行星轮架34。如上所述,行星轮架34固定于油路壳体102,因此,润滑油供给构件70作为不进行旋转的非旋转部而设置。润滑油供给构件70相对于旋转轴A固定。
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供给油路75和第二供给油路76。第一供给油路75形成在连结部72的内部。第一供给油路75在连结部72的外周面开口。第一供给油路75的开口部构成供润滑油向第一供给油路75流入的流入口74。
第二供给油路76沿着旋转轴A延伸。以旋转轴A为中心的大致圆柱状的空间构成第二供给油路76。第二供给油路76形成在连结部72和突起部73上。第二供给油路76在突起部73的端面开口。第二供给油路76朝向在输入轴40形成的轴向油路43开口。
第一供给油路75与第二供给油路76彼此连通。第一供给油路75和第二供给油路76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供给油路。供给油路形成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向形成在输入轴40的内部的轴内油路供给的润滑油在供给油路的内部流动。供润滑油向供给油路流入的流入口74在输入轴40的径向上的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外周面开口。从流入口74向第一供给油路75流入的润滑油按顺序经由第一供给油路75、第二供给油路76地流动,朝向形成于输入轴40的轴向油路43而从第二供给油路76流出。
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形成的供给油路具有供润滑油向供给油路流入的流入口74以及供润滑油从供给油路流出的流出口。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油路的流入口74设置在比供给油路的流出口靠输入轴40的径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在行星轮架34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上游油路84和第二上游油路85。第一上游油路84沿着输入轴40的轴向延伸。第一上游油路84从行星轮架34的表面中的面向油路壳体102的面朝向行星轮架34的内部延伸。
第二上游油路85与第一上游油路84的端部连通。第二上游油路85沿着输入轴40的径向延伸。第二上游油路85从行星轮架34的外周面延伸至内周面。第二上游油路85与行星轮架34的内周面相连。在第二上游油路85的靠行星轮架34的内周侧的端部形成有供润滑油从第二上游油路85流出的流出口86。流出口86与形成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流入口74连通。
在第二上游油路85的靠行星轮架34的外周侧的端部配置有闭塞构件93。闭塞构件93闭塞第二上游油路85的靠行星轮架34的外周侧的端部。以使经由第一上游油路84而向第二上游油路85流入的润滑油可靠地朝向流出口86流动的方式设置闭塞构件93。
行星轮架34配置于比太阳轮31靠输入轴40的径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因此,第一上游油路84相对于输入轴40与太阳轮31花键嵌合的嵌合部60而言设置在输入轴40的径向上的外侧。第二上游油路85的流出口86在行星轮架34的内周面开口,与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外周面开口的流入口74对置。
在行星轮架34的内部还形成有分支油路87。第一上游油路84沿着输入轴40的轴向延伸,分支油路87在第一上游油路84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与第一上游油路84连通。分支油路87沿着输入轴40的径向延伸。分支油路87从行星轮架34的外周面延伸至内周面。分支油路87在行星轮架34的内周面开口。分支油路87朝向形成在太阳轮31的外周的齿轮齿62开口。
在分支油路87的靠行星轮架34的外周侧的端部配置有闭塞构件92。闭塞构件92闭塞分支油路87的靠行星轮架34的外周侧的端部。以使经由第一上游油路84向分支油路87流入的润滑油可靠地朝向行星轮架34的内周侧的开口流动的方式设置闭塞构件92。
向第一上游油路84流入的润滑油按顺序经由第一上游油路84、第二上游油路85地流动,朝向形成于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流入口74而从流出口86流出。从第二上游油路85流出的润滑油向形成于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供给油路供给。第一上游油路84和第二上游油路85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供向供给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上游油路。行星轮架34具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外侧构件的功能。
在第一上游油路84内流动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向分支油路87内流入。润滑油经由分支油路87从行星轮架34的内周侧的开口流出,来对齿轮齿62与齿轮齿63的啮合部进行润滑。考虑到油路的压力损失,将分支油路87的开口形成为小径,以使润滑油经由第二上游油路85而向润滑油供给构件70可靠地供给。分支油路87在行星轮架34的内周侧的端部缩径。
在油路壳体102的内部形成有导入油路82。导入油路82在径向外侧的端部具有油导入口81。在油路壳体102的外周面连结有供油配管99。供油配管99与油导入口81连通。导入油路82延伸至油路壳体102的表面中的面向行星轮架34的面。导入油路82与形成在行星轮架34的内部的第一上游油路84连通。
供油配管99与未图示的油泵连结。从油泵喷出的润滑油通过供油配管99而从油导入口81向导入油路82的内部导入。润滑油进而从导入油路82流出,而向形成于行星轮架34的内部的上游油路流动。
润滑油按顺序经由形成于油路壳体102的导入油路82、形成于行星轮架34的上游油路、形成于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供给油路及形成于输入轴40的轴内油路而向输入轴40与太阳轮31花键嵌合的嵌合部60供给。从油路壳体102经由行星轮架34而到达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润滑油的路径以使润滑油朝向输入轴40的径向的内方流动的方式形成。从润滑油供给构件70流出且经由输入轴40而到达嵌合部60的润滑油的路径以使润滑油朝向输入轴40的径向的外方流动的方式形成。
在行星轮架34的表面中的与油路壳体102抵接的抵接面形成有圆环状的槽。该槽形成为以旋转轴A为中心的圆环形状,形成在以旋转轴A为中心的整周上。经由该槽从导入油路向第一上游油路84供给润滑油。该槽还与形成于轴35的内部的润滑孔连通。润滑油的一部分经由形成于轴35的内部的润滑孔而向轴承36供给,对轴承36进行润滑。
在油路壳体102的内部还形成有从导入油路82分支的分支油路83。分支油路83延伸至油路壳体102的表面中的面向齿轮壳体103的面。在分支油路83在油路壳体102的表面开口的开口部的周围配置有O型环138。
在齿轮壳体103的内部形成有第一轴承油路88、第二轴承油路89、第三轴承油路90及第四轴承油路91。第一轴承油路88与油路壳体102的内部的分支油路83连通。经由分支油路83而向齿轮壳体103的内部导入的润滑油按顺序经由第一轴承油路88、第二轴承油路89、第三轴承油路90及第四轴承油路91而向轴承122及轴承123供给,来对轴承122及轴承123进行润滑。
在第二轴承油路89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配置有闭塞构件94。闭塞构件94闭塞第二轴承油路89。在第四轴承油路9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配置有闭塞构件95。闭塞构件95闭塞第四轴承油路91。第三轴承油路90延伸至齿轮壳体103的表面中的面向变速器壳体104的面。在第三轴承油路90在齿轮壳体103的表面开口的开口部的周围配置有O型环139。
在输出轴110的内部形成有输出侧油路112。经由输出侧油路112向旋转传递构件50与输出轴110花键嵌合的嵌合部供给润滑油。
图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与图3、4所示的示例相比,图6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润滑油供给构件70具有筒构件170这一点。筒构件170固定于润滑油供给构件70。筒构件170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状。以筒构件170的轴线与输入轴40的旋转轴A一致的方式配置筒构件170。筒构件170具有固定于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基端及与基端相反侧的前端。在筒构件170的内部形成有圆柱状的中空空间172。在筒构件170的前端形成有流出口171,流出口171通过筒构件170的内部的中空空间172在前端开口而成。
筒构件170的内部的中空空间172与形成于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的第二供给油路76连通。从流入口74向第一供给油路75流入的润滑油按顺序经由第二供给油路76、中空空间172而从流出口171流出,向轴向油路43供给。第一供给油路75、第二供给油路76和中空空间172构成第一变形例中的供给油路。润滑油供给构件70与筒构件170一体地构成第一变形例中的在内部形成有供给油路的润滑油供给构件。
在输入轴40的内部设置有突起部181。突起部181具有圆环形状。突起部181通过形成于输入轴40的内部的轴内油路的内周面的台阶部和挡环182而相对于输入轴40固定。如图6所示,突起部181具有从轴内油路的内周面向输入轴40的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形状。
突起部181配置在凹部42内。筒构件170的流出口171配置在轴向油路43内。筒构件170的流出口171配置在与突起部181相比偏靠轴内油路的更内侧的位置。筒构件170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突出至比突起部181所配置的位置偏靠轴内油路的更内侧的位置。筒构件170的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向轴内油路内突出的长度比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至突起部181的距离长。从比突起部181偏靠轴内油路的更内侧的位置的筒构件170向轴内油路供给的润滑油在轴内油路内的比突起部181远离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的位置处向轴内油路内流出。突起部181堵挡从筒构件170供给到轴内油路的润滑油,用于抑制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向轴内油路外漏出的润滑油量。
图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与图3、4所示的示例相比,图7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油封200这一点。油封200配置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突起部73的外周面与形成于输入轴40的内部的凹部42的外周面之间。
油封200用于抑制通过突起部73的外周面与凹部42的外周面之间的润滑油的流动。油封200用于抑制从润滑油供给构件70供给到轴向油路43的润滑油通过突起部73的外周面与凹部42的外周面之间而从前端面41向输入轴40的外部漏出。通过设置油封200,由此向轴向油路43流入的润滑油通过径向油路44而可靠地向嵌合部60供给。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嵌合部60的润滑。
图8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润滑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与图3所示的示例相比,图8所示的第三变形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从齿圈33向输出轴110传递旋转的旋转传递构件的结构以及用于对旋转传递构件与输出轴110的花键嵌合部进行润滑的结构。
更详细而言,取代图3所示的旋转传递构件50而设置旋转传递构件250。旋转传递构件250与输入轴40同心地配置。旋转传递构件250能够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传递构件250具有大致中空圆筒形状的套筒部251以及相对于套筒部251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凸缘部253。旋转传递构件250的套筒部251通过轴承122、123而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齿轮壳体103进行旋转。
凸缘部253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形状。在凸缘部253的外周缘形成有外花键齿254。外花键齿254与齿圈33的内花键齿65啮合。
在套筒部251的内周面形成有从套筒部251的端部沿着旋转传递构件250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内花键齿255。多个内花键齿255在旋转传递构件25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配置。
输出轴110与旋转传递构件250同心地配置。在输出轴110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输出轴110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外花键齿113。多个外花键齿113在输出轴11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配置。输出轴110的外花键齿113与旋转传递构件250的内花键齿255嵌合,而形成嵌合部260。并且,输出轴110的外花键齿113与旋转传递构件250的内花键齿255啮合。旋转传递构件250与输出轴110花键嵌合。旋转传递构件250与输出轴110卡合为能够以旋转轴A为中心一体地旋转。
行星齿轮机构30的齿圈33与输出轴110经由旋转传递构件250而连结。旋转传递构件250的外花键齿254与齿圈33的内花键齿65啮合,旋转传递构件250与输出轴110花键嵌合,因此,齿圈33与输出轴110一体地旋转。齿圈33的旋转经由旋转传递构件250向输出轴110传递。
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除了第一供给油路75及第二供给油路76以外,还形成有第三供给油路77。第三供给油路77形成于突起部71的内部。第三供给油路77具有与第一供给油路75连通的一端以及在突起部71的端面开口的另一端。第三供给油路77朝向旋转传递构件250的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开口。
润滑油供给构件70向输入轴40与太阳轮31花键嵌合的嵌合部60以及旋转传递构件250与输出轴110花键嵌合的嵌合部260这两方供给润滑油。由于一个润滑装置能够向两个花键嵌合部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进行花键嵌合的润滑。
在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设置有突起部281。突起部281具有圆环形状。突起部281通过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的内周面的台阶部和挡环282而固定于套筒部251。如图8所示,突起部281具有从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的内周面向套筒部251的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形状。突起部281无需是与套筒部251不同体的部件,可以与套筒部251一体地形成。在突起部281与套筒部251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不需要挡环282。
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突起部71突出至比突起部281所配置的位置偏靠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的更内侧的位置。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突起部71的向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突出的长度比从套筒部251的端面至突起部281的距离长。
从流入口74向第一供给油路75流入的润滑油按顺序经由第一供给油路75、第三供给油路77地流动,朝向旋转传递构件250的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而从第三供给油路77流出。从第三供给油路77向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供给的润滑油在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内的比突起部281远离套筒部251的端面的位置处向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流出。
在伴随着旋转传递构件250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对向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流出的润滑油作用有将其向套筒部251的内周面推压的力。从套筒部251的内周面突出的突起部281用于抑制从第三供给油路77供给到套筒部251的内部的中空空间的润滑油从中空空间漏出。由此,供给到中空空间的润滑油能够可靠地向旋转传递构件250与输出轴110花键嵌合的嵌合部260供给。因而,能够进行嵌合部260的高效的润滑。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润滑装置是用于对输入轴40与太阳轮31花键嵌合的嵌合部60进行润滑的装置。输入轴40能够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如图3~5所示,输入轴40在前端的外周具有外花键齿45t。如图3~5所示,太阳轮31在内周具有与外花键齿45t嵌合的内花键齿61。如图3、4所示,润滑装置具备润滑油供给构件70。润滑油供给构件70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对置配置。
如图3、4所示,在输入轴40的内部形成有凹部42、轴向油路43及径向油路44。凹部42、轴向油路43及径向油路44构成将具有外花键齿45t的输入轴40的外周面与前端面41连通的轴内油路。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供给油路75及第二供给油路76。第一供给油路75及第二供给油路76构成供向轴内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供给油路。在第一供给油路75设置有供润滑油向第一供给油路75流入的流入口74。流入口74在输入轴40的径向上的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外周面开口。
为了向输入轴40的内部的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在与输入轴40的前端面对置的位置配置有润滑油供给构件70。因此,即便在输入轴40的内部没有形成延伸至输入轴40的两端的油路,也能够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润滑油被从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外周面开口的流入口74向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的供给油路导入。从输入轴40的径向上的外侧向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的供给油路导入润滑油,从而能够向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供给油路导入润滑油。
即便在由于结构上的制约而无法形成用于向花键嵌合部供给润滑油的沿着轴向延伸的油路的情况下,通过从径向外侧向润滑油供给构件70导入润滑油,由此也能够经由润滑油供给构件70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因而,即便在输入轴40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轴内油路而从径向内侧向嵌合部60供给足够量的润滑油。
另外,如图3所示,润滑油供给构件70相对于输入轴40的旋转轴A固定。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是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构件的情况下,伴随着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旋转而产生离心力,因此,需要提高使从径向外侧导入到供给油路的润滑油到达轴内油路所需的润滑油的源压力。然而,若润滑油供给构件70是相对于旋转轴A固定的非旋转构件,则无需考虑离心力对润滑油的作用。因而,即便润滑油的源压力相对地低,也能够更为可靠地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另外,由于能够降低润滑油的源压力,因而能够降低油泵的动力消耗费用。
另外,如图3所示,在行星轮架34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上游油路84和第二上游油路85。向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形成的供给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按顺序流过第一上游油路84和第二上游油路85。第一上游油路84和第二上游油路85构成供向供给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上游油路。第一上游油路84相对于输入轴40与太阳轮31花键嵌合的嵌合部60而言设置在输入轴40的径向上的外侧。
通过在相对于嵌合部60而言配置于径向外侧的构件的内部形成供向供给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油路,由此能够更为省空间地形成朝向供给油路的流入口的油路。在向行星齿轮机构30的太阳轮31与输入轴40花键嵌合的嵌合部供给润滑油的情况下,通过在行星齿轮机构30的行星轮架34形成供向供给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油路,由此能够更为省空间地形成朝向供给油路的流入口的油路。
另外,如图3所示,行星轮架34的中心轴与输入轴40的旋转轴A同轴。行星轮架34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输入轴40的旋转轴A固定。在内部形成有上游油路的构件是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构件的情况下,伴随着该构件的旋转而产生离心力,因此需要提高使润滑油到达供给油路所需的润滑油的源压力。然而,若行星轮架34是相对于旋转轴A固定的非旋转构件,则不需要考虑离心力对润滑油的作用。因而,即便润滑油的源压力相对地低,也能够更为可靠地向轴内油路供给润滑油,并且能够降低油泵的动力费。
另外,如图6所示,突起部181从形成于输入轴40的内部的轴向油路43的内周面朝向输入轴40的径向的内侧突出。
在伴随着输入轴40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对从润滑油供给构件70向轴向油路43供给的润滑油作用有将其向轴向油路43的内周面推压的力。通过设置从轴向油路43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181,由此集中在轴向油路43的内周面的润滑油被突起部181堵挡,润滑油从轴向油路43朝向前端面41的流动受阻。由此,能够抑制润滑油经由前端面41而从轴内油路漏出的流动。
在突起部181的作用下积存于轴内油路内的润滑油从轴向油路43向相对于轴向油路43而言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径向油路44流入,而向嵌合部60供给。由此,能够可靠地向嵌合部60供给润滑油,因此能够有效地润滑嵌合部60。
也可以取代突起部181设置为与输入轴40不同体的构件而固定于输入轴40的上述示例,而将输入轴40以轴向油路43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的方式成形,并将突起部与输入轴40一体成形。
另外,如图6所示,润滑油供给构件70具有筒构件170。筒构件170的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向轴向油路43内突出的长度比从输入轴40的前端面41至突起部181的距离大。这样,能够向由于设置突起部181而形成在轴向油路43内的油贮存部可靠地供给润滑油,能够高效地润滑嵌合部60。
也可以取代润滑油供给构件70具有筒构件170的上述示例,而以具有与筒构件170相当的筒状的形状的方式成形润滑油供给构件70,并将筒构件与润滑油供给构件70一体成形。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形成有朝向输入轴40的径向的内方的成为润滑油的路径的第一供给油路75、以及沿着输入轴40的轴向延伸的第二供给油路76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形成于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内部的供给油路只要将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外周面开口的流入口74与轴内油路连通即可,可以向任意的方向延伸。
润滑油供给构件70及行星轮架34固定于油路壳体102而相对于旋转轴A固定,但也可以是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构件。但是,在润滑油供给构件70及/或行星轮架34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离心力的影响而需要提高润滑油的源压力。因此,期望润滑油供给构件70及行星轮架34的旋转速度小。
相对于润滑油供给构件70的供给油路而成为润滑油的流动的上游侧的油路的上游油路并不局限于形成于行星轮架34,也可以形成于任意的构件的内部。例如,与供给油路连通的上游油路也可以形成于壳体的内部。
润滑装置并不限定于用于对行星齿轮机构30的输入轴40与太阳轮31花键嵌合的嵌合部60进行润滑的装置。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润滑装置应用于在前端的外周具有外花键齿的任意的花键轴与在内周具有和外花键齿嵌合的内花键齿的任意的筒构件进行花键嵌合的用于各种工业机械的花键嵌合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本次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全部都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范围由强求保护的范围来表示,与请求保护的范围同等的范围以及在该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均包含于此。
附图标记说明
1 轮式装载机、3 工作装置、21 发动机、24 变速器、30 行星齿轮机构、31 太阳轮、32 行星轮、33 齿圈、34 行星轮架、35 轴、40 输入轴、41 前端面、42、52 凹部、43 轴向油路、44 径向油路、45、61g 花键槽、45t 外花键齿、60 嵌合部、61 内花键齿、70 润滑油供给构件、71、73 突起部、72 连结部、74 流入口、75 第一供给油路、76 第二供给油路、77 第三供给油路、84 第一上游油路、85 第二上游油路、86 流出口、99 供油配管、110 输出轴、170 筒构件、181 突起部、A 旋转轴、M/G 电动机。
Claims (8)
1.一种润滑装置,其是对具有外花键齿的轴构件与具有和所述外花键齿嵌合的内花键齿的筒构件花键嵌合的嵌合部进行润滑的润滑装置,所述轴构件在前端的外周具有所述外花键齿且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筒构件在内周具有所述内花键齿,
所述润滑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润滑装置具备与所述轴构件的前端面对置配置的润滑油供给构件,
在所述轴构件的内部形成有将具有所述外花键齿的外周面与前端面连通的轴内油路,
在所述润滑油供给构件的内部形成有供向所述轴内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供给油路,
在所述供给油路设置有供润滑油向所述供给油路流入的流入口,
所述流入口在所述轴构件的径向上的所述润滑油供给构件的外周面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装置,其中,
所述润滑油供给构件相对于所述轴构件的旋转轴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装置,其中,
所述润滑装置还具备外侧构件,所述外侧构件在内部形成有供向所述供给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上游油路,
所述上游油路相对于所述嵌合部设置在所述轴构件的径向上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装置,其中,
所述外侧构件相对于所述轴构件的旋转轴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润滑装置,其中,
具有太阳轮、配置在所述太阳轮的周围的多个行星轮以及对所述行星轮进行支承的行星轮架的行星齿轮机构的所述太阳轮构成所述筒构件,
在所述行星轮架的内部形成有供向所述供给油路供给的润滑油流动的上游油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装置,其中,
所述行星轮架的中心轴与所述轴构件的旋转轴配置在同轴上,所述行星轮架在旋转方向上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装置,其中,
所述润滑装置具有从所述轴内油路的内周面向所述轴构件的径向的内侧突出的突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滑装置,其中,
所述润滑油供给构件的从所述轴构件的前端面向所述轴内油路内突出的长度比从所述轴构件的前端面至所述突起部的距离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81860 WO2017081791A1 (ja) | 2015-11-12 | 2015-11-12 | 潤滑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14939A true CN107614939A (zh) | 2018-01-19 |
CN107614939B CN107614939B (zh) | 2020-02-07 |
Family
ID=58694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0177.XA Active CN107614939B (zh) | 2015-11-12 | 2015-11-12 | 润滑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55725B2 (zh) |
EP (1) | EP3376074B1 (zh) |
JP (1) | JP6735770B2 (zh) |
CN (1) | CN107614939B (zh) |
WO (1) | WO2017081791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4005A (zh) * | 2018-03-14 | 2019-09-2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变速器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
CN111482951A (zh) * | 2019-01-29 | 2020-08-04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机器人 |
CN111512068A (zh) * | 2018-02-28 | 2020-08-07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减速机、旋转驱动系统及液压挖掘机 |
CN112049869A (zh) * | 2019-06-07 | 2020-12-08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湿式多板离合器的供油构造以及方位推进器 |
CN113195926A (zh) * | 2019-01-31 | 2021-07-30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作业机械 |
CN113226608A (zh) * | 2018-12-28 | 2021-08-06 |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 作业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39328B2 (ja) * | 2016-05-25 | 2020-02-0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
SE541311C2 (en) * | 2017-10-13 | 2019-06-25 | Scania Cv Ab |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planetary gear |
US11105330B2 (en) | 2018-08-29 | 2021-08-31 | Borgwarner Inc. | Power transmitting component having a shaft with a circumferential channel communicating fluid between a shaft-driven pump and a feed conduit formed in the shaft |
CN111306288B (zh) * | 2020-04-08 | 2024-08-02 | 山东奥邦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分动力输出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车辆 |
CN113187884A (zh) * | 2021-04-23 | 2021-07-30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轴与减速器轴的润滑结构及车辆 |
DE102021207527A1 (de) * | 2021-07-15 | 2023-01-19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Getriebe für ein integrales Differential, integrales Differential sowie Antriebsstrang |
CN114263726B (zh) * | 2021-11-16 | 2024-05-14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润滑装置和采煤机 |
CN114110145B (zh) * | 2021-11-26 | 2022-05-31 | 临海市海世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用传动系统及其轴连接结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03665U (zh) * | 1984-12-13 | 1986-07-01 | ||
JPH03123148U (zh) * | 1990-03-28 | 1991-12-16 | ||
JPH0483953A (ja) * | 1990-07-26 | 1992-03-17 | Toyota Motor Corp | 無段変速機を備えた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
JPH08230489A (ja) * | 1995-02-24 | 1996-09-10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
CN103415727A (zh) * | 2011-03-31 | 2013-11-27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动力传递装置 |
JP2015137733A (ja) * | 2014-01-23 | 2015-07-30 | Ntn株式会社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18357A (ja) * | 1997-05-16 | 1998-12-04 | Jatco Corp |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
JP3625139B2 (ja) | 1998-09-07 | 2005-03-02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
JP4655377B2 (ja) | 2001-01-31 | 2011-03-23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
JP4369444B2 (ja) * | 2006-05-25 | 2009-11-18 |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トランスファ装置 |
JP5557147B2 (ja) * | 2011-02-04 | 2014-07-23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車両用駆動装置 |
JP5553817B2 (ja) * | 2011-11-24 | 2014-07-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変速機の潤滑油供給構造 |
JP5113949B1 (ja) * | 2012-05-09 | 2013-01-09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ホイールローダ |
JP5929527B2 (ja) * | 2012-06-01 | 2016-06-0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
JP5957086B2 (ja) * | 2012-10-03 | 2016-07-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
JP5889241B2 (ja) | 2013-05-30 | 2016-03-22 |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 装軌式車両の走行装置 |
JP6182438B2 (ja) | 2013-11-26 | 2017-08-16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車両用駆動伝達装置 |
-
2015
- 2015-11-12 EP EP15908311.2A patent/EP3376074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1-12 US US15/568,038 patent/US10655725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1-12 JP JP2017549936A patent/JP673577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11-12 WO PCT/JP2015/081860 patent/WO201708179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1-12 CN CN201580080177.XA patent/CN1076149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03665U (zh) * | 1984-12-13 | 1986-07-01 | ||
JPH03123148U (zh) * | 1990-03-28 | 1991-12-16 | ||
JPH0483953A (ja) * | 1990-07-26 | 1992-03-17 | Toyota Motor Corp | 無段変速機を備えた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
JPH08230489A (ja) * | 1995-02-24 | 1996-09-10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
CN103415727A (zh) * | 2011-03-31 | 2013-11-27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动力传递装置 |
JP2015137733A (ja) * | 2014-01-23 | 2015-07-30 | Ntn株式会社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12068A (zh) * | 2018-02-28 | 2020-08-07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减速机、旋转驱动系统及液压挖掘机 |
CN110274005A (zh) * | 2018-03-14 | 2019-09-2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变速器的润滑油供给结构 |
CN113226608A (zh) * | 2018-12-28 | 2021-08-06 |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 作业机 |
US12030129B2 (en) | 2018-12-28 | 2024-07-09 | Koki Holdings Co., Ltd. | Working machine |
CN111482951A (zh) * | 2019-01-29 | 2020-08-04 | 发那科株式会社 | 机器人 |
CN113195926A (zh) * | 2019-01-31 | 2021-07-30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作业机械 |
CN112049869A (zh) * | 2019-06-07 | 2020-12-08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湿式多板离合器的供油构造以及方位推进器 |
CN112049869B (zh) * | 2019-06-07 | 2022-05-10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湿式多板离合器的供油构造以及方位推进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76074B1 (en) | 2021-06-23 |
JP6735770B2 (ja) | 2020-08-05 |
JPWO2017081791A1 (ja) | 2018-08-30 |
US20180135740A1 (en) | 2018-05-17 |
WO2017081791A1 (ja) | 2017-05-18 |
CN107614939B (zh) | 2020-02-07 |
EP3376074A1 (en) | 2018-09-19 |
EP3376074A4 (en) | 2019-06-19 |
US10655725B2 (en) | 2020-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14939A (zh) | 润滑装置 | |
US9303696B2 (en) | Optimized outer clutch housing for reduced spin loss, improved oil flow and improved clutch durability | |
US8523725B2 (en) |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speed change mechanism | |
US9933066B2 (en) | Vehicle drive transfer apparatus | |
US9410610B1 (en) | Eco mode E-assist | |
CN104251289B (zh) | 用于牵引车辆的驱动轴的润滑装置 | |
US20150045170A1 (en) | Drive device for vehicle | |
US20170361697A1 (en) | Electric drive | |
AU2005241094B2 (en) | Improved lubrication in a transmission | |
US20110200282A1 (en) | Vehicle drive unit for dump truck | |
CN105579744A (zh) | 行星齿轮装置 | |
CN107842602A (zh) | 齿轮装置 | |
TWI626388B (zh) | 行星齒輪傳動機構 | |
US770889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filtration in a sun pinion bore | |
US20100009800A1 (en) | Device for optimizing the feed function of the ring gear of a differential with regard to the maximum flow rate | |
CN106015532A (zh) | 自动变速器 | |
CN109578562B (zh) | 风电齿轮箱的润滑油路结构 | |
CN103527613B (zh) | 车辆变速箱和用于在该车辆变速箱中输送流体的轴组件 | |
CN207470754U (zh) | 电机轴与减速器输入轴的润滑结构 | |
CN211423346U (zh) | 一种齿轮箱润滑装置 | |
CN205824125U (zh) | 燃气轮机的行星齿轮箱的齿轮润滑系统 | |
CN104696443A (zh) | 一种动力同侧输入输出行星齿轮减速器 | |
US8298109B2 (en) |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assembly | |
JP4713824B2 (ja) | 駆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 |
CN110410487A (zh) | 驱动桥总成及压路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