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1803B - 地板盖 - Google Patents

地板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1803B
CN107571803B CN201710495153.1A CN201710495153A CN107571803B CN 107571803 B CN107571803 B CN 107571803B CN 201710495153 A CN201710495153 A CN 201710495153A CN 107571803 B CN107571803 B CN 107571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nel
floor
floor cove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951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1803A (zh
Inventor
池田义明
寺泽阳
本多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71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1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1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1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立起状态的稳定性的地板盖。地板盖(1)具备:第1板(10);第2板(20),其通过第1铰链(5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第1板的后端部(12);第3板(30),其通过第2铰链(6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第2板的一端部(22)相反侧的另一端部(23);保持板(40),其配置于第1板的上方。地板盖构成为能够变更为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处于展开状态时,第2板和第3板以水平的方式展开,以覆盖收纳凹部(3a);在处于折叠状态时,其中,以使第2板和第3板立起的方式进行折叠,以打开收纳凹部。在折叠状态下,第3板的顶端部(33)插入并保持于保持板和椅背(2a)的背面(2b)之间。

Description

地板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板盖。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开发有一种将可收纳行李等的收纳凹部设置于车辆后部的行李舱的地板表面的车辆。收纳凹部被地板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
作为现有技术中的地板盖,已知有一种例如通过可展开和折叠多张板的方式而形成的地板盖(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地板盖具备:第1板,其固定于地板表面;和第2板,其铰接于第1板的后端部。另外,地板盖具备:第3板,其铰接于第2板的、处于与第1板连接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和第4板,其铰接于第1板的前端部,并相对于第1板倾斜。
在打开收纳凹部时,将第2板和第3板以位于第1板的上表面侧的方式折叠为谷折状,并使第3板的顶端部抵接于第1板的上表面,据此使第2板和第3板相对于第1板呈倒V字形立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第4625832号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由于利用与第1板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来抑制第3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若有比摩擦力大的外力作用,则第3板和第2板有可能从折叠状态变换为展开状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立起状态的稳定性的地板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地板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形成于位于车辆的后座椅的后方的行李舱的地板表面,且向上方开口,
该地板盖具备:
第1板,其设置于所述地板表面;
第2板,其通过第1铰链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1板的后端部;
第3板,其通过第2铰链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2板的、处于与所述第1板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以及
保持板,其配置于所述第1板的上方。
地板盖构成为,能够变更为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中,
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2板和所述第3板展开从而覆盖所述收纳凹部;
将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1板、所述第2板以及所述第3板面向上方的面定义为上表面,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3板以所述第2铰链为基点向所述第2板的上表面侧转动,并且使所述第2板以所述第1铰链为基点向所述第1板的上表面侧转动,由此以使所述第2板和所述第3板立起的方式使所述地板盖折叠,从而将所述地板盖变更为打开所述收纳凹部的折叠状态。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3板的、处于与所述第2板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顶端部插入并保持于所述保持板和所述后座椅的背面之间。
根据本发明,在折叠状态下,通过使第3板的顶端部插入并保持于保持板和后座椅的背面之间,由此能够提高处于立起状态的地板盖的稳定性。据此,能够适当地保持收纳凹部的打开状态,便于拿出或放入行李,因此,能够提高收纳凹部的便利性。
另外,优选所述第2铰链在所述折叠状态下,限制所述第2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3板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变为规定角度以下。
这样,能够使第2板和第3板在折叠状态下不会重叠而保持着适当的角度立起,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处于立起状态的地板盖的稳定性。
另外,优选本发明还具备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连结所述保持板和所述后座椅的背面,且具有柔软性,
优选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后座椅位于立起位置时,朝向车辆前方向下方倾斜,与所述后座椅之间保持所述第3板的顶端部,在所述后座椅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变形为朝向车辆前方向上方倾斜,将所述第3板向车辆后方上推,从而使所述第2板展开。
这样,能够与后座椅的前倾动作联动自动使第2板恢复至展开状态。
另外,优选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后座椅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变形为朝向车辆前方向上方倾斜,将所述第3板向车辆后方上推,从而展开所述第2板和所述第3板。
这样,能够与后座椅的前倾动作联动自动使地板盖恢复至展开状态。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地板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形成于位于车辆的后座椅的后方的行李舱的地板表面,且向上方开口,
该地板盖具备:
前侧板,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所述收纳凹部的前侧部;
后侧板,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端部,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所述收纳凹部的后侧部;以及
支承部件,其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处于与所述后侧板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前侧板。
地板盖构成为,能够变更为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中,
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展开从而覆盖所述收纳凹部;
将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面向上方的面定义为上表面,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后侧板向所述前侧板的上表面侧转动,并且使所述前侧板向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侧转动,由此以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立起的方式使所述地板盖折叠,从而将所述地板盖变更为打开所述收纳凹部的折叠状态,
地板盖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在所述折叠状态下,与所述后座椅一同保持所述后侧板。
根据本发明,在折叠状态下,通过由后座椅和保持部来保持后侧板,能够提高处于立起状态的地板盖的稳定性。据此,能够适当地保持收纳凹部的打开状态,便于拿出或放入行李,因此,能够提高收纳凹部的便利性。
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地板盖,能够提高立起状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地板盖的展开状态的汽车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从图1的状态变换为折叠了局部地板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从图2的状态变换为折叠了整个地板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沿图1的IV-IV线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为示出从图4的状态变换为折叠了局部地板盖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示出从图5的状态变换为折叠了整个地板盖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用于说明椅背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的地板盖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9为用于说明椅背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的地板盖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0为用于说明椅背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的地板盖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1为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地板盖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2为示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地板盖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V:汽车
1:地板盖
2:后座椅
2a:椅背
2b:背面
3:后底板(地板表面)
3a:收纳凹部
10:第1板(支承部件)
11:上表面
20:第2板
21:上表面
30:第3板
31:上表面
33:顶端部
40:保持板(保持部)
50:第1铰链(支承部件)
60:第2铰链
70:连结部件(保持部)
80:支承部件
81:轴部件
82:连接部件
90:支承部件
R:行李舱
L:行李
θ2: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而且,在说明方向时,以驾驶员所见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另外,“车宽方向”相当于“左右方向”。
如图1所示,作为车辆的汽车V具备:后座椅2;后底板3,其形成比后座椅2更靠车辆后方的地板表面;后内板4(仅图示右侧),其从后底板3的左右的端部向上方延伸设置。另外,汽车V具备:后部开口5,其被未图示的后部车门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车顶6;和地板盖1。
在汽车V的车身后部,设置有可收纳行李的行李舱R。行李舱R位于车辆的后座椅2的后方。行李舱R由后座椅2、左右的后内板4以及车顶6围成。后座椅2的椅背2a为可放倒式椅背。
如图2和图3所示,后底板3为形成行李舱R的地板表面的部件。在后底板3上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收纳凹部3a。收纳凹部3a为收纳行李L(参照图4)的部位。在收纳凹部3a的内部形成有向前后和左右延伸成十字状的分隔壁3b。通过该分隔壁3b,收纳凹部3a被分隔为4个空间。
在收纳凹部3a的左右方向外侧,形成有比收纳凹部3a的开口面高出一级的台阶部3c。在后底板3的上表面中的比收纳凹部3a更靠车辆前方的部位,形成有平坦面3d。而且,也可以使收纳凹部3a不具备分隔壁3b,在此收纳凹部3a的内部设置具有分隔壁的另外的收纳盒,形成两层结构。也可以将收纳凹部3a设定为没有分隔壁3b的单一空间,也可以将其分隔为4个以外的多个空间。
地板盖1为以可开闭的方式从上方覆盖收纳凹部3a的盖部件。地板盖1在覆盖收纳凹部3a的状态下,嵌入左右的台阶部3c、3c之间。地板盖1具备:第1板10、第2板20、第3板30、保持板40、第1铰链50、第2铰链60以及连结部件70。
地板盖1处于展开状态时,以图1所示的第2板20和第3板30呈水平的方式展开,从而覆盖收纳凹部3a。另外,地板盖1处于折叠状态时,以图3所示的第2板20和第3板30呈倒V字形立起的方式进行折叠,从而打开收纳凹部3a。即,地板盖1的构成为,可以变更为覆盖收纳凹部3a的展开状态和打开收纳凹部3a的折叠状态。在以下说明中,以在展开状态下第1板10、第2板20以及第3板30的面向上方的面为上表面,以面向下方的面为下表面。
板10~30和铰链50~60通过相同种类的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板10~30的板厚尺寸和沿车宽方向的长度尺寸以相等的方式形成。而且,也可以使板10~30的各尺寸不相同。
如图4所示,第1板10为设置于后底板3的上表面的板状部件。第1板10水平设置于后底板3的上表面中的比收纳凹部3a更靠车辆前方的平坦面3d。第1板10以不能够安装与脱离的方式或者以能够安装与脱离的方式设置于后底板3。第1板10被上下夹持着设置于平坦面3d和保持板40之间。第1板10呈在车宽方向上长条状的横长矩形。第1板10和第1铰链50以可转动的方式将第2板20支承于后底板3,构成本发明中的“支承部件”。
第2板20为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3a的前半部的板状部件。第2板20通过第1铰链50以可转动(可折曲)的方式连接于第1板10的后端部12。第2板20呈在车宽方向上尺寸长的横长矩形。第2板20具有:和第1板10连接的一端部22;和位于一端部22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23。第2板20构成本发明中的“前侧板”。
第3板30为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3a的后半部的板状部件。第3板30通过第2铰链60以可转动(可折曲)的方式连接于第2板20的另一端部23。第3板30呈在车宽方向上尺寸长的横长矩形。第3板30的形状和大小与第2板20相同。第2板20和第3板30的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得比第1板10大。
第3板30具有:和第2板20连接的一端部32;和位于一端部32的相反侧的顶端部33。在图7所示的折叠状态下,第3板30的顶端部33插入并保持于保持板40和连结部件70同椅背2a的背面2b之间的间隙G。第3板30的顶端部33抵接于连结部件70的表面。第3板30构成本发明中的“后侧板”。
保持板40为配置于第1板10的上方且靠近后座椅2的板状部件。保持板40发挥着缓和第1板10与后座椅2之间的高度差的作用。保持板40相对于第1板10倾斜配置。保持板40朝向车辆前方向上倾斜。保持板40和第1板10所成的角度为锐角。保持板40的前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第1板10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位置。保持板40的后端抵接于第1板10的上表面11。而且,保持板40也可以相对于第1板10垂直配置。
保持板40由种类不同于板10~30的、质地较硬的树脂材料形成。保持板40呈在车宽方向上尺寸长的横长矩形。保持板40的宽度尺寸形成得比板10~30小。保持板40的沿车宽方向的长度尺寸形成得比板10~30大(参照图1)。保持板40的左右的端部比板10~30更向左右外侧突出。在突出部位的下表面,形成有截面呈大致コ字形的一体的固定部41。保持板40通过固定部41固定于后底板3的台阶部3c上。
如图5所示,第1铰链50和第2铰链60为整体式铰链(integralhinge)且为厚度形成得比板10~30的板厚小的部位。第1铰链50和第2铰链60通过仅对地板盖1的下表面进行切削,切削为三角形(倒V字形)截面而形成。另外,第1铰链50和第2铰链60也可以通过对地板盖1的上下两表面进行而形成。
第1铰链50具有:前后一对第1倾斜壁51、51;和位于第1倾斜壁51、51彼此之间的第1转动中心部52。一对第1倾斜壁51、51在展开状态下以越朝向上方越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第1铰链50具备在折叠状态下限制第1板10的上表面11和第2板20的上表面21所成的角度θ1变为规定角度以下的功能(参照图7)。即,通过第1铰链50限制第2板20相对于第1板10的可转动角度(可折曲角度)。通过调节第1铰链50的切削深度(板厚)或第1倾斜壁51、51彼此之间的角度等,来限定可转动角度。
第2铰链60具有:前后一对第2倾斜壁61、61;和位于第2倾斜壁61、61之间的第2转动中心部62。一对第2倾斜壁61、61在展开状态下以越朝向上方越相互接近的方式倾斜。第2铰链60具备在折叠状态下限制第2板20的上表面21和第3板30的上表面31所成的角度θ2变为规定角度以下的功能(参照图6、图7)。即,通过第2铰链60限制第3板30相对于第2板20的可转动角度(可折曲角度)。通过调节第2铰链60的切削深度(板厚)或第2倾斜壁61、61彼此之间的角度等,来限定可转动角度。
连结部件70为连结保持板40的上端和椅背2a的背面2b的下部侧的部件。连结部件70为具有柔软性(可挠性)的片状部件,例如由布等构成。连结部件70沿着保持板40的全长而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连结部件70在椅背2a位于立起位置时处于松弛状态,并朝向车辆前方向下方倾斜。连结部件70在地板盖1处于折叠状态下且在椅背2a位于立起位置时,与椅背2a之间夹持着第3板30的顶端部33对其进行保持(参照图7)。连结部件70构成本发明中的“保持部”。
连结部件70构成为,能够如后所述那样在椅背2a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成为伸展状态,并能够变形为朝向车辆前方向上方倾斜(图8参照)。连结部件70具备在椅背2a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将第3板30向车辆后方上推,使第2板20和第3板30水平展开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地板盖1基本上具有以上结构。下面,参照图4、图6、图7,对地板盖1的折叠动作进行说明。以椅背2a位于立起位置时的情形为前提,进行说明。在椅背2a位于立起位置时,连结部件70处于松弛状态,并朝向车辆前方向下方倾斜。椅背2a朝向上方向后方倾斜。
在图4所示的地板盖1的展开状态下,第2板20和第3板30以成为水平的方式展开,3张板10~30沿车辆前后方向呈直线状排列。在展开状态下,由地板盖1覆盖整个收纳凹部3a(全闭状态)。
如图6所示,在从展开状态,将第3板30以第2铰链60为基点向第2板20的上表面21侧转动时,成为仅第3板30向车辆前方折叠的局部折叠状态。在局部折叠状态下,收纳凹部3a的后半部打开(半开状态)。在局部折叠状态下,第3板30相对于第2板20的可转动角度被第2铰链60限制。因此,第3板30处于相对于第2板20保持着规定的角度而位于第2板20的上方的状态。由第2板20的上表面21和第3板30的上表面31构成的角度θ2为锐角。
如图7所示,在从局部折叠状态将第2板20以第1铰链50为基点向第1板10的上表面11侧转动时,成为第2板20和第3板30向车辆前方折叠的折叠状态。在折叠状态下,整个收纳凹部3a被打开(全开状态)。
在折叠状态下,第3板30的顶端部33插入保持板40和连结部件70同椅背2a的背面2b之间的间隙G。此时,第3板30的顶端部33抵接于椅背2a的背面2b和连结部件70,而被夹持着保持于椅背2a和连结部件70之间。另外,第3板30沿着椅背2a的背面2b倾斜。据此,限制了第3板30在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第2板20和第3板30呈倒V字形(三角形)立起。
下面,参照图8至图10,对椅背2a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的地板盖1的展开动作(复位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地板盖1的折叠状态下将椅背2a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连结部件70处于伸展状态,并变形为朝向车辆前方向上方倾斜。据此,抵接于连结部件70的第3板30被向车辆后方上推。
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3板30被向车辆后方上推时,首先,第2板20以第1铰链50为基点向收纳凹部3a侧转动,第2板20被向车辆后方展开。此时,收纳凹部3a的前半部被第2板20覆盖,第3板30处于相对于第2板20保持着规定的角度而位于第2板20的上方的状态。
如图9和图10所示,通过第2板20落下到行李舱R的地板表面上时的反作用(势头),第3板30以第2铰链60为基点向收纳凹部3a的后半部转动,第3板30向车辆后方展开。即,第2板20和第3板30展开成水平。此时,收纳凹部3a的后半部被第3板30覆盖,成为整个收纳凹部3a被覆盖的状态。而且,只要能够与椅背2a的前倾动作联动而至少使第2板20自动恢复至展开状态即可。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在折叠状态下,通过使第3板30的顶端部33插入并保持于保持板40和连结部件70同椅背2a的背面2b之间的间隙G,由此能够提高处于立起状态的地板盖1的稳定性。据此,能够适当地保持收纳凹部3a的打开状态,便于拿出或放入行李L,因此能够提高收纳凹部3a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铰链60在折叠状态下限制第2板20的上表面21和第3板30的上表面31所成的角度θ2变为规定的角度以下。据此,能够使第2板20和第3板30在折叠状态下不会叠合,而是保持着适当的角度立起,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处于立起状态的地板盖1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连结部件70构成为,在椅背2a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将第2板20和第3板30向车辆后方上推而水平展开第2板20。据此,能够与椅背2a的前倾动作联动而自动使第2板20和第3板30恢复至展开状态。因此,在使椅背2a前倾并向行李舱R的地板表面上放置行李时,能够同时有效地进行椅背2a的前倾动作和地板盖1的展开动作。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地板盖1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
例如,板10~30和铰链50~60一体形成,但也可以单独形成板10~30,进而通过另外的铰链相互连接。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具备连结部件70,但也可以省略连结部件70。此时,也可以使第3板30的顶端部33抵接于保持板40的前端并将其夹持着保持于保持板40和椅背2a之间。此时,保持板4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保持部”。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第2板20的支承部件,采用了第1板10和第1铰链50,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适当变更支承部件的结构。
例如,也可以使用图11所示的支承部件80来替代第1板10和第1铰链50。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地板盖1具备:作为前侧板的第2板20,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3a的前侧(前半部);作为后侧板的第3板30,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3a的后侧(后半部);以及支承部件80,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第2板20。支承部件80具备轴部件81和连接部件82。
轴部件81为成为第2板20的转动中心的部件。轴部件81呈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圆柱状(棒状)。轴部件81在展开状态下配置于保持板40和第2板20之间。轴部件81相对于平坦面3d和台阶部3c向上方离开。轴部件81的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固定于后内板4(参照图1)。
连接部件82为连接第2板20和轴部件81的部件。连接部件82例如由具有柔软性的布构成。连接部件82的一端部82a固定于第2板20的上表面21的一端部22侧。连接部件82的另一端部82b以可滑动接触的方式卷绕于轴部件81的外周面。
在第2板20转动到支承部件80的轴部件81上时,连接部件82滑动接触轴部件81的外周面,并且第2板20以轴部件81为基点转动。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变形例,也能够达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也可采用图12所示的支承部件90来替代第1板10和第1铰链50。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地板盖1具备:作为前侧板的第2板20,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3a的前侧(前半部);作为后侧板的第3板30,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3a的后侧(后半部);以及支承部件90,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将第2板20支承于后底板3。
支承部件90由独立于第2板20的铰链构成。支承部件90连接后底板3的平坦面3d和第2板20的一端部22。支承部件90具备转动轴91、前固定部92和后固定部93。
转动轴91为成为第2板20的转动中心的部位。转动轴91在展开状态下配置于第2板20的前方且配置于平坦面3d和台阶部3c的上方。
前固定部92为从转动轴91的外周面下部侧向车辆前方延伸设置的板状部位。前固定部92固定于平坦面3d上。
后固定部93为从转动轴91的外周面上部侧向车辆后方延伸设置的板状部位。后固定部93固定于第2板20的上表面21的一端部22侧。
在第2板20转动到支承部件90的前固定部92上时,第2板20以转动轴91为基点转动。采用以上说明的本变形例,也能够达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Claims (5)

1.一种地板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形成于位于车辆的后座椅的后方的行李舱的地板表面,且向上方开口,
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1板,其设置于所述地板表面;
第2板,其通过第1铰链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1板的后端部;
第3板,其通过第2铰链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2板的、处于与所述第1板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以及
保持板,其配置于所述第1板的上方,
该地板盖构成为能够变更为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中,
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2板和所述第3板展开从而覆盖所述收纳凹部;
将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1板、所述第2板以及所述第3板的面向上方的面定义为上表面,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3板以所述第2铰链为基点向所述第2板的上表面侧转动,并且使所述第2板以所述第1铰链为基点向所述第1板的上表面侧转动,由此以使所述第2板和所述第3板立起的方式使所述地板盖折叠,从而将所述地板盖变更为打开所述收纳凹部的所述折叠状态,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第3板的、处于与所述第2板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顶端部插入并保持于所述保持板和所述后座椅的背面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铰链在所述折叠状态下,限制所述第2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3板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变为规定角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板盖,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连结所述保持板和所述后座椅的背面,且具有柔软性,
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后座椅位于立起位置时,朝向车辆前方向下方倾斜,与所述后座椅之间保持所述第3板的顶端部,在所述后座椅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变形为朝向车辆前方向上方倾斜,将所述第3板向车辆后方上推,从而使所述第2板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板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为,在所述后座椅从立起位置变换为前倾位置时,变形为朝向车辆前方向上方倾斜,将所述第3板向车辆后方上推,从而使所述第2板和所述第3板展开。
5.一种地板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收纳凹部,该收纳凹部形成于位于车辆的后座椅的后方的行李舱的地板表面,且向上方开口,
其特征在于,
具备:
前侧板,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所述收纳凹部的前侧部;
后侧板,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端部,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所述收纳凹部的后侧部;以及
支承部件,其连接于所述前侧板的、处于与所述后侧板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并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前侧板,
该地板盖构成为,能够变更为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中,
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展开,从而覆盖所述收纳凹部;
将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面向上方的面定义为上表面,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后侧板向所述前侧板的上表面侧转动,并且使所述前侧板向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侧转动,由此以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立起的方式使所述地板盖折叠,从而将所述地板盖变更为打开所述收纳凹部的所述折叠状态,
该地板盖具备保持部,该保持部在所述折叠状态下与所述后座椅一同保持所述后侧板,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后侧板的、处于与所述前侧板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顶端部插入并保持于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后座椅的背面之间的间隙。
CN201710495153.1A 2016-07-04 2017-06-26 地板盖 Active CN107571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2747A JP6684024B2 (ja) 2016-07-04 2016-07-04 フロアリッド
JP2016-132747 2016-07-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1803A CN107571803A (zh) 2018-01-12
CN107571803B true CN107571803B (zh) 2020-08-18

Family

ID=60945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95153.1A Active CN107571803B (zh) 2016-07-04 2017-06-26 地板盖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84024B2 (zh)
CN (1) CN1075718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11306A (ja) * 2019-01-17 2020-07-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荷室構造
US11279300B1 (en) 2020-10-19 2022-03-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panel assembl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53795A1 (en) * 2000-05-09 2001-11-14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Luggage hold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2006219017A (ja) * 2005-02-10 2006-08-24 Toyota Motor Corp 補助シート用荷室構造
JP2009073426A (ja) * 2007-09-24 2009-04-09 Honda Motor Co Ltd ラゲッジルームのフロアリッド
JP2010284993A (ja) * 2009-06-09 2010-12-2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荷室構造
CN104364126A (zh) * 2012-05-30 2015-02-18 斯柯达汽车股份公司 多功能可调的装载地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8076B2 (ja) * 2009-01-13 2013-06-2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ッキボード
JP5400821B2 (ja) * 2011-03-11 2014-01-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ロアボード取付装置
JP2014076742A (ja) * 2012-10-11 2014-05-0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荷室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53795A1 (en) * 2000-05-09 2001-11-14 Fuj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Luggage hold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2006219017A (ja) * 2005-02-10 2006-08-24 Toyota Motor Corp 補助シート用荷室構造
JP2009073426A (ja) * 2007-09-24 2009-04-09 Honda Motor Co Ltd ラゲッジルームのフロアリッド
JP2010284993A (ja) * 2009-06-09 2010-12-2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荷室構造
CN104364126A (zh) * 2012-05-30 2015-02-18 斯柯达汽车股份公司 多功能可调的装载地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84024B2 (ja) 2020-04-22
CN107571803A (zh) 2018-01-12
JP2018002003A (ja) 2018-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0898B2 (en) Deployable center console
US9937867B2 (en) Deployable, expandable storag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040135390A1 (en) Vehicle cargo management apparatus having movable cargo support arm
JP5062043B2 (ja) デッキボードおよびデッキボードの取付構造
CN107571803B (zh) 地板盖
JP2009513405A (ja) 車両用荷台装置
JP4973090B2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構造
JP6824848B2 (ja) 車両用荷室構造
JP4135534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物入れ装置
FR2895333A1 (fr) Agencement de dossier de sieg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KR101909697B1 (ko) 지지력이 향상된 선반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용 도어 가니쉬
JP5846947B2 (ja) 底上げ装置
JP5378178B2 (ja) 車両用収納ボックス
JP616798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テーブル
JP2007076616A (ja) 車両の荷室構造
KR102527263B1 (ko) 접이식 테이블을 포함하는 차량
JP3283006B2 (ja) 自動車のラゲージルーム構造
JPH07291014A (ja) カップホルダ
CN111071160B (zh) 车辆用收纳构造
JP2016013769A (ja) 車両
JPH0733945Y2 (ja) 乗物用補助座席の支持構造
KR20240080369A (ko) 차량의 폴딩 프레임 어셈블리
KR20230063267A (ko) 캠핑 장치
KR20220127015A (ko) 확장 베드부를 포함하는 캠핑 장치
JP2020059386A (ja) 車両用ホル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