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1160B - 车辆用收纳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收纳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71160B CN111071160B CN201910959460.XA CN201910959460A CN111071160B CN 111071160 B CN111071160 B CN 111071160B CN 201910959460 A CN201910959460 A CN 201910959460A CN 111071160 B CN111071160 B CN 1110711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pair
- portions
- state
- storag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 B60N2/793—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for use as storag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物品来变更收纳空间的车辆用收纳构造。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具有: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部(30、41);以能够供物品载置的方式架设在一对所述支承部(30、41)之间、并呈比一对所述支承部(30、41)间的间隔大的长度的柔性部(90);设于所述柔性部(90)的划分部(100);能够将所述划分部(100)卡定于一对所述支承部(30、41)之间的卡定部(110、120);和设于一个所述支承部(30)的下方且将另一个所述支承部(41)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50、6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收纳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车辆中的收纳构造的一例而记载了在扶手箱主体上配置有袋状收纳部的扶手箱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25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扶手箱构造中,由于袋状收纳部的深度是固定的,所以具有在例如收纳小件物的情况下难以取出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做出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根据物品来变更收纳空间的车辆用收纳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收纳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部;以能够供物品载置的方式架设在一对所述支承部之间、并呈比一对所述支承部间的间隔大的长度的柔性部;设于所述柔性部的划分部;能够将所述划分部卡定于一对所述支承部之间的卡定部;和设于一个所述支承部的下方且将另一个所述支承部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车辆用收纳构造能够根据物品来变更收纳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所适用的车室的主视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的图,是表示第二收纳状态(托盘模式;tray mode)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的图,是表示收起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柔性部以及划分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的图,(a)是表示第一收纳状态(收纳架全开模式;rack full mode)的剖视图,(b)是表示第二收纳状态(托盘模式)的剖视图,(c)是表示第三收纳状态(收纳架半开模式:rack half mode)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的图,是表示第一收纳状态(收纳架全开模式)的剖视图。
图7示意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是表示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 物品收纳构造
20 纵边部
30 支承部(一个支承部、深度变更部)
41 前后边部(另一个支承部)
42 侧边部(边部)
50 转动轴部(转动支承部)
60 转动限制部(转动支承部)
70 边部卡定部
80 磁铁部
90 柔性部
100 划分部(深度变更部)
110 第一卡定部(卡定部、深度变更部)
120 第二卡定部(卡定部、深度变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将本发明的车辆用收纳构造适用于车辆的驾驶席与副驾驶席之间的情况为例,并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各图中所箭头表示的“前后”表示车身前后方向,“上下”表示车身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看到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1A位于车辆车室的地面2上,设在驾驶席(右车辆用座椅)3X的座面部3X1与副驾驶席3Y(左车辆用座椅)的座面部3Y1之间。
如图2以及图3(主要图2)所示,车辆用收纳构造1A具有:前后一对腿部10、10;前后一对纵边部20、20;支承部30;U字状部40;前后一对转动轴部50、50;前后一对转动限制部60、60;前后一对边部卡定部70、70;前后一对磁铁部80、80;柔性部90;划分部100;前后一对第一卡定部110、110;和前后一对第二卡定部120、120。
<腿部>
腿部10固定于地面2,为从前面看呈L字形状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部件。腿部10一体具有沿着地面2的底壁部11、从底壁部11的车宽方向端部(右端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侧壁部12、和分别设在底壁部11以及侧壁部12的前后端部的凸缘部13、13。底壁部11通过螺栓紧固等能够拆装地固定于地面2。凸缘部13从底壁部11向上方延伸设置,并从侧壁部12沿车宽方向(右方)延伸设置。
<纵边部>
纵边部20为固定于腿部10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部件。纵边部20一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侧壁部21、从侧壁部21的前端部沿车宽方向(右方)延伸设置的前壁部22、和从侧壁部21的后端部沿车宽方向(右方)延伸设置的后壁部23。即,纵边部20在俯视下呈以侧壁部21为底面的槽形状。该槽形状的上端部为开口端。纵边部20的下端部配置于腿部10的侧壁部12以及凸缘部13、13内,侧壁部21的下端部与腿部10的侧壁部12通过焊接(腿部10以及纵边部20为金属制的情况下)等而接合。
<支承部>
支承部30是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或圆筒形状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部件。支承部30架设于前后一对纵边部20、20的上端部之间。支承部30的前端部安装于前纵边部20的后壁部23,支承部30的后端部安装于后纵边部20的前壁部22。
<U字状部>
U字状部40是将管折曲形成为侧视下U字状(コ字状)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部件。U字状部40一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前后边部41、和从前后边部41的前后端部分别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前后一对侧边部(边部)42、42。前后边部41为供柔性部90架设于其与一个支承部30之间的另一个支承部。侧边部42的前端部通过转动轴部50而相对于纵边部20的下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前后边部41的长度设定为与支承部30的长度大致相同,侧边部42的长度设定得比纵边部20大。
<转动轴部>
转动轴部50是架设在纵边部20的下端部中的前壁部22以及后壁部23之间、并且供U字状部40的侧边部42的前端部安装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部件(铰链)。
转动轴部50构成当U字状部40的前后边部(另一个支承部)41相对于一个支承部30转动时的转动中心。
<转动限制部>
转动限制部60是架设在纵边部20以及U字状部40的侧边部42的高度方向中间部的金属制(磁性体)的部件(支撑件)。转动限制部60将U字状部40的转动范围的一方限制至前后边部41成为与支承部30相同的高度位置。转动限制部60具有呈长板形状的支架61以及支架62。支架61的长边方向一端部在纵边部20的槽部内,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处于支承部30以及转动轴部50之间的前壁部22或后壁部23(前纵边部20中为后壁部23,后纵边部20中为前壁部22)。支架61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架62的长边方向一端部。支架62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处于前后边部41以及转动轴部50之间的侧边部42。
转动限制部60能够折曲地构成为支架61、62的连结部位为下侧的V字。转动限制部60限制前后边部41的转动,使得在支架61、62以直线状展开后的状态下,U字状部40的前后边部(另一个支承部)41位于一个支承部30的侧方(相同高度)。另外,转动限制部60在以使支架61、62重叠的方式折叠后的状态下,使U字状部40的侧边部42与转动限制部60自身一同位于纵边部20内。
即,转动轴部50以及转动限制部60的组合设在一个支承部30的下方,为将作为另一个支承部的前后边部41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的一例。
<边部卡定部>
边部卡定部70为设在纵边部20的上端部的树脂制的部件。边部卡定部70一体具有:安装(覆盖安装)于侧壁部21的侧部71;安装(覆盖安装)于前壁部22的前部72;安装(覆盖安装)于后壁部23的后部73;和能够将侧边部42可拆装地卡定于前部72或后部73(前边部卡定部70中为前部72,后边部卡定部70中为后部73)之间的卡定片部74。卡定片部74在俯视下具有沿着侧边部42的外周面的圆弧形状部分,前部72或后部73协动来夹持侧边部42。
<磁铁部>
磁铁部80设在纵边部20的高度方向中间部。磁铁部80通过磁性而将收起状态下的转动限制部60固定。
<柔性部>
如图2至图4所示,柔性部90以能够供物品(参照图5)载置的方式架设在支承部30与U字状部40的前后边部41之间,为具有柔性的布状部件。柔性部9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以构成闭合截面的方式缝制,在该闭合截面中穿插有支承部30。柔性部9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以构成闭合截面的方式缝制,在该闭合截面中穿插有U字状部40的前后边部41。柔性部90的前后长度设定为比支承部30以及前后边部41的长度稍微短,柔性部90的长度(左右长度)设定为比支承部30和前后边部41之间的间隔充分地长。
另外,柔性部9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以构成闭合截面的方式缝制,在该闭合截面中穿插有后述的划分部100。在柔性部90的上面中的划分部100的附近,设有拉手91。
在此,当将从地面2至支承部30的高度设为H,将支承部30与使用状态下的前后边部41之间的间隔设为W(H>W)时,优选为柔性部90的长度(左右长度)设定为2H以上且不足2H+W。另外,柔性部9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前后边部41侧端部)与划分部100之间的长度设定得比W稍微大。另外,柔性部9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支承部30侧端部)与划分部100之间的长度设定得比柔性部9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前后边部41侧端部)与划分部100之间的长度大。即,柔性部90的长度优选设定得大于2W。
<划分部>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划分部100是用于通过与后述的第一卡定部110或第二卡定部120卡定而划分出柔性部90中收纳物品的部位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划分部100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在柔性部9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棒状部件。划分部100设在从该划分部100到柔性部9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一方为止的长度成为支承部30与前后边部41之间的间隔W以上的位置。划分部100的长度设定为大于柔性部90的宽度(前后长度),且小于支承部30以及前后边部41的长度。划分部100的前端部从柔性部90向前方突出,划分部100的后端部从柔性部90向后方突出。
<第一卡定部>
第一卡定部110是能够在支承部30的附近将划分部100卡定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钩子。第一卡定部110从支承部30的前后两端部朝向收起状态下的前后边部41竖立设置。
<第二卡定部>
第二卡定部120是能够在前后边部41的附近将划分部100卡定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钩子。第二卡定部120在收起状态下从前后边部41的前后两端部朝向支承部30竖立设置。
第一卡定部110以及第二卡定部120在后述的收纳状态(使用状态)下,设在支承部30以及前后边部41中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即,前第一卡定部110以与前第二卡定部120横着排列并相对的方式设置,后第一卡定部110以与后第二卡定部120横着排列并相对的方式设置。
<下侧的前后边部>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具有前后边部130。前后边部130与支承部30同样地,为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或圆筒形状的金属制或树脂制的部件。前后边部130架设在前后一对纵边部20、20的下端部之间。前后边部130的前端部安装于前纵边部20的后壁部23,前后边部130的后端部安装于后纵边部20的前壁部22。该前后边部130用于提高车辆用收纳构造1A整体的强度。
《使用例》
接下来,参照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使用例。在U字状部40从纵边部20展开后的状态,即前后边部41位于支承部30的侧方的状态下,驾驶者P1或乘员P2握持拉手91操作柔性部90,由此,能够将该柔性部90切换为图5的(a)所示的第一收纳状态、图5的(b)所示的第二收纳状态、和图5的(c)所示的第三收纳状态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收纳状态(使用状态:收纳架全开模式)》
如图5的(a)所示,在U字状部40展开后的状态下,划分部100既没有与第一卡定部110也没有与第二卡定部120卡定的情况下,柔性部90成为最深的第一收纳状态(收纳架全开模式)。即,柔性部90的整体作为收纳物品A1的收纳架而发挥作用。在该状态下,落座于驾驶席3X的驾驶者P1以及落座于副驾驶席3Y的乘员P2能够将比较大的物品(例如,包等)A1载置于柔性部90上而收纳。
《第二收纳状态(使用状态:托盘模式)》
如图5的(b)所示,在U字状部40展开后的状态下,划分部100与第二卡定部120卡定的情况下,柔性部90成为最浅的第二收纳状态(托盘模式)。即,柔性部90中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与划分部100之间作为收纳物品A2的托盘发挥作用。在该状态下,落座于驾驶席3X的驾驶者P1以及落座于副驾驶席3Y的乘员P2能够将比较小的物品(例如,手机、笔记本等)A2载置于柔性部90上而收纳。
此外,在第二收纳状态下,柔性部90中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前后边部41)与划分部100(第二卡定部120)之间,也可以作为收纳物品A3(例如杂志、地图、目录这些书籍等)的收纳部来发挥作用。
《第三收纳状态(使用状态:收纳架半开模式)》
如图5的(c)所示,在U字状部40展开后的状态下,划分部100与第一卡定部110卡定的情况下,柔性部90成为呈第一收纳状态以及第二收纳状态的中间深度的第三收纳状态(收纳架半开模式)。即,柔性部90中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与划分部100之间作为收纳物品A4的比较浅的收纳架发挥作用。在该状态下,落座于驾驶席3X的驾驶者P1以及落座于副驾驶席3Y的乘员P2能够将中间尺寸的物品(例如,较小的包等)A4载置于柔性部90上而收纳。
此外,在第三收纳状态下,柔性部90中的长度方向一端部(支承部30)与划分部100(第一卡定部110)之间也能够作用收纳物品A5的(例如,移动终端设备等)的收纳部来发挥作用。
《收起状态(非使用状态)》
在上述的各收纳状态(使用状态)下,U字状部40通过转动限制部60被限制了该U字状部40绕转动轴部50的向从纵边部20远离的方向的旋转。当驾驶者P1使U字状部40从后方来看以逆时针旋转时,U字状部40绕转动轴部50旋转,侧边部42收起至纵边部20内,并且前后边部41与支承部30相比位于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上),U字状部40以及柔性部90成为图2所示的收起状态(非使用状态)。收起至纵边部20内的侧边部42由边部卡定部70固定。另外,折叠并收起至纵边部20内的转动限制部60由磁铁部80固定。在该状态下,图1所示的驾驶席3X与副驾驶席3Y之间,产生了能够供乘员P2移动的空间(通道)。
此外,在该收起状态下,划分部100优选为与第一卡定部或第二卡定部120(尤其,第二卡定部120)卡定。由此,能够恰当防止柔性部90与地面2接触。
另一方面,在收起状态(非使用状态)下,当驾驶者P1使U字状部40从后方来看以顺时针旋转时,U字状部40绕转动轴部50旋转,在转动限制部60展开后的位置上停止,U字状部40以及柔性部90成为收纳状态(使用状态)。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具有: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部30、41;以能够供物品载置的方式架设于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之间的、并呈比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间的间隔大的长度的柔性部90;设于上述柔性部90的划分部100;能够将上述划分部100卡定于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之间的卡定部110、120;和设在一个上述支承部30的下方且将另一个上述支承部41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50、60。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在划分部100与卡定部110、120卡定的状态和没有卡定的状态下改变柔性部90的深度,因此能够根据物品来变更收纳空间。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支承部41能够绕支承部30转动,因此能够在非使用时收起而留出空间。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具有从另一个上述支承部41延伸设置的一对边部42,42,上述转动支承部50、60以将一对上述边部42,42的前端部作为转动中心的方式设置。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能够以简易构造使支承部41能够转动。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另一个上述支承部41能够在隔开间隔地位于一个上述支承部30的侧方而能够使物品载置于上述柔性部90的状态、和与一个上述支承部30相比位于上方的收起状态之间转动地、由上述转动支承部50、60支承。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能够在非使用时紧凑地收起而适当地留出空间。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具有:从一个上述支承部30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一对纵边部20、20;和在上述收起状态下使一对上述边部42,42与一对上述纵边部20、20卡定的边部卡定部70。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能够防止收起状态中的支承部41以及边部42,42因振动等而转动,恰当地维持收起状态。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上述转动支承部50、60具有架设于上述边部42与上述纵边部20而限制另一个上述支承部41的转动范围的转动限制部60,上述车辆用收纳构造具有在上述收起状态下将上述转动限制部60固定于上述纵边部20的磁铁部80。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防止收起状态中的转动限制部60因振动等而晃动,恰当地防止异响的发生等。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一对上述纵边部20、20在俯视下呈槽形状,一对上述边部42,42在上述收起状态下分别收容于一对上述纵边部20、20。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能够在非使用时进一步紧凑地收起而恰当留出空间。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上述卡定部110、120在物品能够载置于上述柔性部90的状态下,分别设在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中相对的位置。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中,卡定部110、120设在支承部30、40的双方,因此能够提高收纳空间的可变性。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中,卡定部110、120设在相对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单独的划分部100与卡定部110、120的任何一个恰当卡定。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划分部100没有与双方的上述卡定部110、120卡定的状态下,上述柔性部90成为最深的第一收纳状态,在上述划分部100与另一个上述支承部41侧的上述卡定部120卡定的状态下,上述柔性部90成为最浅的第二收纳状态,在上述划分部100与一个上述支承部30侧的上述卡定部110卡定的状态下,上述柔性部90成为呈上述第一收纳状态与上述第二收纳状态之间的深度的第三收纳状态。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将柔性部90切换为第一收纳状态(收纳架全开模式),第二收纳状态(托盘模式)以及第三收纳状态(收纳架半开模式),因此能够提供与物品的尺寸以及形状对应的收纳空间。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设在左右一对车辆用座椅3X、3Y之间,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设在左右一对车辆用座椅3X、3Y之间,因此能够对左右的乘员提供可变的收纳空间。尤其,车辆用收纳构造1A能够在非使用时收起而留出空间,例如实现通道。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特征在于,具有: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部30、41;以能够供物品载置的方式架设在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之间、并呈比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间的间隔大的长度的柔性部90;变更上述柔性部90相对于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的深度的深度变更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划分部100以及卡定部110、120);和设在一个上述支承部30的下方、且将另一个上述支承部41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50、60。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A能够根据物品变更收纳空间。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A中,支承部41能够绕支承部30转动,因此能够在非使用时收起而留出空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1B中,柔性部90设定得比第一实施方式长。即,在U字状部40展开后的状态下,处于划分部100既没有与第一卡定部110也没有与第二卡定部120卡定的第一收纳状态(收纳架全开模式)的情况下,柔性部90的车宽方向中间部与地面2抵接。根据该构成,能够由地面2承担物品A6的重量,由此即使在物品A6为重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恰当的收纳。此外,虽省略图示,但在U字状部40展开后的状态下,处于划分部100与第一卡定部110卡定的第三收纳状态(收纳架半开模式)的情况下,柔性部90与地面2离开。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1B在第一收纳状态下柔性部90与地面2抵接,因此能够由地面2支承物品A6的重量。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1A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1C为将柔性部90的拉手91、划分部100、第一卡定部110以及第二卡定部120省略后的构造。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C中,支承部30以能够相对于前后的纵边部20、20转动的方式构成。即,车辆用收纳构造1C通过使支承部30转动来变更柔性部90相对于该支承部30的卷绕量,由此连续地采用上述的收纳架全开模式(双点划线)和托盘模式(实线)之间的中间状态。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收纳构造1C的特征在于,具有: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部30、41;以能够供物品载置的方式架设在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之间、并呈比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间的间隔大的长度的柔性部90;变更上述柔性部90相对于一对上述支承部30、41的深度的深度变更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能够转动的支承部30);和设在一个上述支承部30的下方且将另一个上述支承部41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50、60。
因此,车辆用收纳构造1C能够根据物品而变更收纳空间。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1C的支承部41能够绕支承部30转动,因此能够在非使用时收起而留出空间。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可以构成为,在柔性部90的前端部与前侧边部42之间,以及柔性部90的后端部与后侧边部42之间,分别架设绳、网等。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物品从柔性部90与侧边部42之间脱落。
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可以构成为,设在驾驶席3X或副驾驶席3Y与后部座席之间。在该情况下,车辆用收纳构造以使支承部30以及前后边部41在车宽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姿势设置。另外,车辆用收纳构造可以构成为,设在三排座椅车辆中的第二排的左右座席间。
另外,划分部100与卡定部110、120的卡定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可以构成为,卡定部110、120为从支承部30以及/或前后边部41延伸设置的突起,划分部100呈钩子形状。
另外,划分部100以及卡定部110、120可以构成为,在柔性部90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仅设有一个。
另外,划分部100可以构成为,在柔性部90中设在与支承部30相比靠近前后边部41的部位。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地,在划分部100与第一卡定部110卡定的状态下,物品收纳构造成为第二收纳状态,在划分部100与第二卡定部120卡定的状态下,物品收纳构造成为第一收纳状态。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部;
以能够供物品载置的方式架设在一对所述支承部之间、并呈比一对所述支承部间的间隔大的长度的柔性部;
设于所述柔性部的划分部;
能够将所述划分部卡定于一对所述支承部之间的卡定部;和
设于一个所述支承部的下方且将另一个所述支承部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从另一个所述支承部延伸设置的一对边部,
所述转动支承部以将一对所述边部的前端部作为转动中心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另一个所述支承部能够在隔开间隔地位于一个所述支承部的侧方而能够使物品载置于所述柔性部的状态、和与一个所述支承部相比位于上方的收起状态之间转动地、由所述转动支承部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从一个所述支承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一对纵边部;和
在所述收起状态下使一对所述边部与一对所述纵边部卡定的边部卡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支承部具有架设于所述边部和所述纵边部而限制另一个所述支承部的转动范围的转动限制部,
所述车辆用收纳构造具有在所述收起状态下将所述转动限制部固定于所述纵边部的磁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纵边部在俯视下呈槽形状,
一对所述边部在所述收起状态下分别收容于一对所述纵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在物品能够载置于所述柔性部的状态下,分别设于一对所述支承部中相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划分部没有与双方的所述卡定部卡定的状态下,所述柔性部成为最深的第一收纳状态,
在所述划分部与另一个所述支承部侧的所述卡定部卡定的状态下,所述柔性部成为最浅的第二收纳状态,
在所述划分部与一个所述支承部侧的所述卡定部卡定的状态下,所述柔性部成为呈所述第一收纳状态与所述第二收纳状态之间的深度的第三收纳状态。
9.一种车辆用收纳构造,为设在左右一对车辆用座椅之间的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
一对所述支承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10.一种车辆用收纳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延伸设置的一对支承部;
以能够供物品载置的方式架设在一对所述支承部之间并呈比一对所述支承部间的间隔大的长度的柔性部;
变更所述柔性部对于一对所述支承部的深度的深度变更部;和
设于一个所述支承部的下方且将另一个所述支承部能够转动地支承的转动支承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6976A JP6956061B2 (ja) | 2018-10-18 | 2018-10-18 | 車両用収納構造 |
JP2018-196976 | 2018-10-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71160A CN111071160A (zh) | 2020-04-28 |
CN111071160B true CN111071160B (zh) | 2022-11-08 |
Family
ID=7031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59460.XA Active CN111071160B (zh) | 2018-10-18 | 2019-10-10 | 车辆用收纳构造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56061B2 (zh) |
CN (1) | CN111071160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902417U (zh) * | 2013-05-17 | 2014-10-29 | 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 |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保持装置以及装有该装置的仪表板 |
CN105711509A (zh) * | 2016-01-22 | 2016-06-29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手套箱 |
CN106256609A (zh) * | 2015-06-18 | 2016-12-2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用可伸缩货物网 |
CN106314297A (zh) * | 2015-07-01 | 2017-01-1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一种具有可收式存储装置的机动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91101U (ja) * | 1982-06-17 | 1983-12-19 | 董 俊哉 | 簡便物入装置 |
JPS5983146U (ja) * | 1982-11-29 | 1984-06-05 |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 車両用小物入れ |
JPS63195938U (zh) * | 1987-06-05 | 1988-12-16 | ||
JPH0316529U (zh) * | 1989-06-30 | 1991-02-19 | ||
JP3054583U (ja) * | 1998-06-01 | 1998-12-08 | タケ子 山口 | 自在間仕切りポーチ |
JP2003267146A (ja) * | 2002-03-18 | 2003-09-25 | Toyoda Spinning & Weaving Co Ltd | 車輌用物入れ装置 |
CA2474534C (en) * | 2003-07-15 | 2009-02-24 | Exco Automotive Solutions Canada, Inc. | Organizer for storage space in an automobile |
US20070235483A1 (en) * | 2006-03-28 | 2007-10-11 | Heather Konet | Selectively openable article holder |
JP6266446B2 (ja) * | 2014-06-23 | 2018-01-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トノカバー装置 |
-
2018
- 2018-10-18 JP JP2018196976A patent/JP695606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10 CN CN201910959460.XA patent/CN1110711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902417U (zh) * | 2013-05-17 | 2014-10-29 | 佛吉亚汽车内部设备工业公司 |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保持装置以及装有该装置的仪表板 |
CN106256609A (zh) * | 2015-06-18 | 2016-12-2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辆用可伸缩货物网 |
CN106314297A (zh) * | 2015-07-01 | 2017-01-1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一种具有可收式存储装置的机动车辆 |
CN105711509A (zh) * | 2016-01-22 | 2016-06-29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手套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71160A (zh) | 2020-04-28 |
JP2020062998A (ja) | 2020-04-23 |
JP6956061B2 (ja) | 2021-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59646B1 (en) |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having vehicle load floor with cargo cage | |
US9669740B2 (en) | Vehicle having interchangeably storable and mountable stowable folding seat and center console | |
US8052190B2 (en) | Multi-position cargo holder for use in vehicles | |
US8801073B1 (en) | Luggage retention system | |
US20070069544A1 (en) | Conso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
US20080169668A1 (en) | Vehicle trunk internal storage compartment structure | |
US9079513B2 (en) | Luggage retention system | |
JP4284660B2 (ja) | 車両用ルーフ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US8789868B1 (en) | Luggage retention system | |
CN111071160B (zh) | 车辆用收纳构造 | |
US20060103186A1 (en) | Under seat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 |
US20230192201A1 (en) | Vehicle having a moveable bulkhead | |
CN111247036B (zh) | 车辆用收纳结构 | |
CN105584421B (zh) | 配合用于车辆搁物板的储物总成 | |
GB2328150A (en) | Vehicle rear seat assembly | |
WO2023054401A1 (ja) | 乗り物用内装ユニット及び乗り物 | |
JP7167529B2 (ja) | 車両の荷室構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仕切部材 | |
US20230132712A1 (en) | Console table | |
JP376849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
TWI743310B (zh) | 後殼以及具備該後殼的帶後殼座椅 | |
JPH11301356A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荷物固定構造 | |
WO2023066795A1 (en) | An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loadspace of a vehicle | |
JP2006143037A (ja) | 車両後部荷室構造 | |
JP2002120690A (ja) | 車両フロア構造 | |
JP2008230339A (ja) | 車両の車室内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