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9078B - 挡雨条 - Google Patents

挡雨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9078B
CN107539078B CN201710502105.0A CN201710502105A CN107539078B CN 107539078 B CN107539078 B CN 107539078B CN 201710502105 A CN201710502105 A CN 201710502105A CN 107539078 B CN107539078 B CN 107539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door
weather strip
automobile
cl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21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9078A (zh
Inventor
桑原宏和
西本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39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9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9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9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 B60J10/77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for sashless windows, i.e. for frameless windows forming a seal directly with the vehicl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20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B60J10/25Sea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characterised by water drainag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arranged on the vehicle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挡雨条,能够避免无窗框车门型汽车中车门的闭合性能恶化,并且能够防止水向车内浸入。挡雨条(1)具有基底部(201)、密封部(202)、密封唇部(203)以及止挡部(204)。在止挡部(204)中形成有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使挡雨条(1)与车门玻璃(107)之间的第1通路和第2通路在车顶侧连通的开放区域(207)。

Description

挡雨条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无窗框车门型汽车的车门开口部的周缘部的挡雨条。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关于硬顶车等的无窗框车门型汽车,为了实现在其车身开口部的周缘部的密封性、遮音性等的提高,进行了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的挡雨条的研究/开发。
参照图4,关于挡雨条的构造的参考例进行说明。图4的(a)是表示安装有参考例所涉及的挡雨条的无窗框车门型汽车的车门开口部附近的大致结构的立体图,图4的(b)是表示在该图的(a)所示的挡雨条中,车门闭合时挡雨条与车门玻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首先,如图4的(a)所示那样,在从汽车300的前柱531的下端部经由车顶532至中柱533的下端部的车身侧的区域中,安装有密封车门开口部510的周缘部520与无窗框车门524的车门玻璃525之间的挡雨条 400。
接着,关于上述挡雨条400的详细构造,接下来追加图4的(b)进行说明。
如图4的(b)所示,挡雨条400具有:沿着周缘部520固定的基底部 401;从基底部401的一端立起,在闭合无窗框车门524时密封车门玻璃 525的周缘部的密封部402;从基底部401的另一端立起的密封唇部403;在密封部402与密封唇403之间从基底部401立起的止挡部404。密封唇部403形成为密封部402侧开放的沟状,构成为接收从汽车300的车顶 532流下的雨水或清洗水等。
当闭合无窗框车门524时,车门玻璃525的前端面526与密封部402 弹性接触,车门玻璃525的车内侧的侧面527与密封唇部403弹性接触。另外,止挡部404在无窗框车门524闭合的状态下,限制与车门玻璃525 弹性接触的密封唇部403向车内侧移动。
另外,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挡雨条400的情况下,闭合无窗框车门524,从而空气进入由基底部401、密封唇部403、止挡部404以及车门玻璃525 包围的第1空间内。该空气在要闭合无窗框车门524的力的作用下,在图4的(b)中,沿箭头Pa方向流动。
然而,由于箭头Pa方向指向的是无窗框车门524的板部(未图示),所以不能将进入第1空间内的空气向外排出。因此,在从汽车300的腰线BL至锁定部的附近发生急剧的反作用力,其结果是,存在无窗框车门 524的闭合性能恶化的情况。
另外,在所述的挡雨条400的构造的情况下,存在由密封唇部403 接收的雨水等沿密封唇403的密封部402侧前端传递,向由基底部401、密封部402、止挡部404以及车门玻璃525包围的第2空间内漏出的情况。然而,由于该第2空间在闭合无窗框车门524的状态下位于车门玻璃525 的前端附近,所以在例如相对于车门玻璃525施加了任何负荷的情况下,在中柱533侧中向第2空间内漏出的水进一步渗出至用于安装挡雨条400 的密封面(未图示),在最坏的情况下,存在该水向汽车300的车内浸入的情况。
另外,在专利文献1以及2中,公开了与如图4的(b)所示的挡雨条不同的挡雨条。然而,专利文献1所涉及挡雨条的目的在于将挡雨条的构造简化。另外,专利文献2所涉及挡雨条的目的在于,使在无窗框车门车的车门与车身的车门开口之间的密封构造形成能够使车门玻璃沿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升降且简单的构造。因此,专利文献1以及2所公开的挡雨条的构造与在图4的(b)中所示的挡雨条400的构造不同,在这些专利文献中,也没有公开或暗示用于解决在图4的(b)中所示的挡雨条的所述问题点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用新型注册公报“实公平7-37969号(1990年10 月11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295514号(1997年11月 18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挡雨条,能够避免无窗框车门型汽车中车门的闭合性能恶化,并且能够防止水向车内的浸入。
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安装于在汽车的无窗框车门开口部的至少从车顶侧梁至支柱范围内的周缘部,具有:基底部,其沿周缘部固定;密封部,其从基底部的一端立起,在无窗框车门开口部通过无窗框车门闭合的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与车门玻璃的周缘端面弹性接触;密封唇部,其从基底部的另一端立起,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与车门玻璃的侧面弹性接触;以及止挡部,其在密封部与密封唇部之间从基底部立起,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限制与密封唇部弹性接触的车门玻璃向车内侧的移动;在止挡部中形成有开放区域,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其使由基底部、密封唇部、止挡部以及车门玻璃包围而形成的第1通路与由基底部、密封部、止挡部以及车门玻璃包围而形成的第2通路在车顶侧梁侧连通。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起到能够避免无窗框车门型汽车中车门的闭合性能恶化并且能够防止水向车内浸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的无窗框车门型汽车的侧视图,(b)是表示该图的(a)所示的汽车的前侧的车门开口部周边的大致结构的立体图。
图2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汽车的车身处于水平状态时的汽车的侧视图,(b)是表示在该图的(a)所示的汽车的状态中,在车门闭合时挡雨条与车门玻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汽车处于车身前方向上倾斜的状态时的汽车的侧视图,(b)是表示在该图的(a)所示的汽车的状态中,车门闭合时的挡雨条与车门玻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的(a)是表示安装了参考例所涉及的挡雨条的无窗框车门型汽车的车门开口部附近的大致结构的立体图,该图的(b)是表示在该图的(a)所示的挡雨条中,车门闭合时的挡雨条与车门玻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挡雨条
101:车门开口部
100:汽车
102:周缘部
104:中柱(支柱)
106:车顶侧梁
107:车门玻璃
108:周缘端面
201:基底部
202:密封部
203:密封唇部
204:止挡部
207:开放区域
351:搭载面
具体实施方式
<挡雨条的安装例>
首先,参照图1,关于在安装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挡雨条的汽车中的车门开口部周边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的(a)是表示安装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的无窗框车门型汽车的侧视图,(b)是表示该图的(a) 所示的汽车的前侧的车门开口部周边的大致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的(a)以及(b)所示那样,在硬顶车(汽车)100的前侧的车门开口部(无窗框车门开口部)101的周缘部102中,安装有将该周缘部102 与前车门玻璃(车门玻璃)107之间密封起来的由弹性体形成的挡雨条1。具体来说,在从前柱(支柱)103的下端部经由车顶侧梁106至中柱(支柱)104的下端部的车身侧的区域安装有挡雨条1。
更详细来说,周缘部102是指与腰线BL(无窗框车门的车门板与车门玻璃的边界线附近)相比在上部,车门玻璃107的外周缘在车门闭合时直接抵接的前侧的车门开口部101的周缘部102。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车门闭合时”是指车门开口部101通过前侧的车门(无窗框车门)118闭合的车门开口部101的闭合状态。以下,存在将车门开口部101的闭合状态称为“车门闭合时”的情况。另外,后述关于形成挡雨条1的弹性体的细节。
另外,如图1的(b)所示那样,挡雨条1中的第1型成形部1a以及第 1挤出成型部1b一体化,形成密封前柱103以及车顶侧梁106的部位。另外,在挡雨条1中的第2型成形部1c以及第2挤出成型部1d一体化,形成密封中柱104的部位。而且,第1挤出成型部1b以及第2挤出成型部1d通过与配置于周缘部102中的中柱104与车顶侧梁106的连结处附近的区域的、呈大致L字形状的第3型成形部1e一体化而连结。
对于在挡雨条1中密封前柱103以及车顶侧梁106的部位,首先,使用通常的挤出机等将第1挤出成型部1b挤出成型。接下来,将第1挤出成型部1b的端部设置于模具中,使用注塑成型机或者传递模塑成型机将第1型成形部1a模具成形。因此,挡雨条1中的第1型成形部1a与第1挤出成型部1b一体化而成形。关于在挡雨条1中密封中柱104的部位,通过与上述的方法同样的方法,挡雨条1中的第2型成形部1c与第 2挤压成型部1d一体化而成形。
最后,将第1挤出成型部1b中的没有形成第1型成形部1a的端部,以及第2挤出成型部1d中的没有形成第2型成形部1c的端部设置在模具中,使用注塑成型机等将第3型成形部1e模具成形。因此,第1挤出成型部1b以及第2挤出成型部1d与第3型成形部1e一体化而形成挡雨条1。
<挡雨条的构造>
接下来,参照图2,关于在图1中说明的挡雨条1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的(a)是表示在图1中所示的汽车的车身处于水平状态时的汽车的侧视图,(b)是在该图的(a)所示的汽车的状态中,车门闭合时的挡雨条与车门玻璃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水平状态”是指,如图2的(a)所示那样,相对于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与搭载了汽车100的车身的搭载面351所成的角度为0°的状态。
如图2的(b)所示那样,挡雨条1具有沿周缘部102固定的基底部201、从基底部201的一端立起的密封部202、从基底部201的另一端立起且密封部202侧开放的沟状的密封唇部203、和在密封部202与密封唇部203 之间从基底部201立起的止挡部204。
密封部202构成为在车顶侧梁106(参照图1的(b))侧具有中空形状,在车门闭合时与车门玻璃107的周缘端面108弹性接触。密封唇部203 具有朝向密封部202延伸的舌片,从而形成为密封部202侧开放的沟状,构成为在车门闭合时,与车门玻璃107的车内侧的侧面110弹性接触。止挡部204在车门闭合时,限制与车门玻璃107的侧面110弹性接触的密封唇部203向车内侧移动。
在止挡部204中,在车顶侧梁106(参照图1)侧,通过使其一部分分离形成开放区域207。止挡部204经由开放区域207分为第1止挡部211 以及第2止挡部212。
另外,止挡部204设置为,在图2的(a)所示的汽车100的车身的水平状态下,铅垂方向的第1止挡部211的最上部的位置(图2中,示为“h1”) 比第2止挡部212的最上部的位置(图2中,示为“h2”)低。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车门闭合时,如图2的(b)所示那样,形成由挡雨条1与车门玻璃107包围而成的空间。以下,将由基底部201、密封唇部203、止挡部204以及车门玻璃107包围而形成的空间作为第1通路(在图2的(b)中,作为单点划线表示)。另外,将通过基底部201、密封部202、止挡部204以及车门玻璃107包围而形成的空间作为第2通路(在图2的 (b)中,作为双点划线表示),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通路在汽车 100的车顶侧梁106(参照图1的(a))侧,经由开放区域207与第2通路连通。
因此,通过挡雨条1,在车门闭合时流过第1通路的空气的一部分在车顶侧梁106(参照图1的(a))侧,经由开放区域207向第2通路流去。即,此时的空气的流动沿在图2的(b)中所示的箭头Pa方向。像这样,通过挡雨条1,由于在中柱104(参照图1的(a))侧流过第1通路的空气量减少,所以没有从汽车100的腰线至锁定部(均未图示)的附近产生急剧的反作用力的可能性。因此,通过挡雨条1,能够防止由急剧的反作用力的产生导致的车门118的闭合性能的恶化。
另外,通过挡雨条1,即使雨水等从密封唇部203的密封部202侧前端传递而向第2通路漏出,在车顶侧梁106(参照图1的(a))侧,流过第2 通路的水也会经由开放区域207向第1通路流去。即,此时的水的流动沿在图2的(b)中所示的箭头Pw方向。因此在中柱104(参照图1的(b)) 侧,由于水流过远离中柱104的第1通路,所以即使对车门玻璃107施加任意负荷,也没有水向中柱104侧的挡雨条1的密封面(未图示)渗出的可能性。因此,通过挡雨条1,能够防止水向汽车100的车内浸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列举挡雨条安装于周缘部的特定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挡雨条的安装位置不限于此,安装于汽车的车门开口部的至少从车顶至支柱范围的周缘部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以及密封唇部分别如图2的(b)所示那样具有特定形状,但是,这些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如果是在车门闭合时至少密封部以及密封唇部各自与车门玻璃弹性接触的结构,则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于止挡部的开放区域的数量为1 个,但开放区域的数量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2个以上。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部具有特定形状,铅垂方向上的第1 以及第2止挡部的最上部分别设置于特定的位置,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第1以及第2止挡部的形状以及位置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至少在汽车的车顶侧,在第1止挡部与第2止挡部之间,形成使第1通路与第2通路连通的开放区域的结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将挡雨条安装于特定的汽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成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挡雨条的安装对象的汽车如果是无窗框车门型的汽车,则无论哪种汽车都可以。因此,例如代替上述硬顶车,也能够适用于例如车顶能够开口的可折篷车。
接着,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优选的一实施方式,参照图3 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已经说明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以下省略其说明。
图3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汽车处于车身前方向上倾斜的状态时的汽车的侧视图,(b)是表示在该图的(a)所示的汽车的状态下,车门闭合时的挡雨条与车门玻璃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车身前方向上倾斜的状态”是指,汽车100的车身前方,即汽车100的未图示的方向盘侧从图2的(a)所示的水平状态向上倾斜的状态。换言之,为搭载有汽车100的搭载面351从图2的(a)所示的状态倾斜的状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挡雨条1如图3的(b)所示那样,在开放区域207侧,第2止挡部212的端部232远离第1止挡部211 的端部231从而向铅垂上侧延伸。
如果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如图3的(a)所示那样,即使是汽车100的车身前方倾斜的状态,在汽车100的车顶侧梁106(参照图1的(a))侧,流过第2通路的水经由开放区域207有效地沿第1通路流去。因此,例如即使汽车100在上坡行驶中,也能够得到防止水向车内浸入的效果。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挡雨条1由橡胶材料等的弹性体形成。作为构成弹性体的弹性材料,能够列举出例如EPDM(三元乙丙橡胶共聚物)、IR(异戊二烯橡胶)、CR(氯丁二烯橡胶)、热塑性弹性体 (烯烃类或者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软质的聚氯乙烯等。这些弹性材料既可以是海绵状,也可以是实心状。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可以由1种弹性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2种以上的弹性材料构成。另外,挡雨条1的一部分或者整体可以为海绵状,也可以为实心状。
例如上述止挡部若由比其他部位硬的弹性体形成,则能够防止挡雨条的经年老化。在这种情况下,在挡雨条中,可以使密封部以及密封唇部分别由比重为0.5~0.65左右的海绵状的EPDM形成。另外,例如可以使止挡部204由硬度为50~70左右的实心状的EPDM形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挡雨条如果具有上述结构,则其制造方法无特别限定。因此能够适用通常的挤出机等制造。
<总结>
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是安装于在汽车的无窗框车门开口部的至少从车顶侧梁至支柱范围内的周缘部,其具有:基底部,其沿周缘部固定;密封部,其从基底部的一端立起,在无窗框车门开口部通过无窗框车门闭合的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与车门玻璃的周缘端面弹性接触;密封唇部,其从基底部的另一端立起,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与车门玻璃的侧面弹性接触;以及止挡部,其在密封部与密封唇部之间从基底部立起,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限制与密封唇部弹性接触的车门玻璃向车内侧的移动;在止挡部中形成有开放区域,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其使由基底部、密封唇部、止挡部以及车门玻璃包围形成的第1通路与由基底部、密封部、止挡部以及车门玻璃包围而形成的第2通路在车顶侧梁侧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流过汽车的车顶侧梁侧的第1通路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开放区域向第2通路流去。因此由于在汽车的支柱侧流过第1通路的空气量减少,所以能够避免在从汽车的腰线至锁定部附近长生急剧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防止产生急剧的反作用力而导致车门闭合性能的恶化。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在汽车的车顶侧梁侧流过第2通路的水经由开放区域向第1通路流去。因此由于在汽车的支柱侧水流过远离支柱侧的第1通路,所以即使对于车门玻璃施加任意负荷,也没有水向支柱侧渗出的可能性。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水向车内浸入。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课题,优选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中,止挡部经由开放区域分成第1止挡部以及第2止挡部,在汽车的车身处于水平状态时,在铅垂方向上,第1止挡部的最上部处于比第2止挡部的最上部低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汽车的车顶侧梁侧,由于流过第2通路的水经由开放区域有效地向第1通路流去,所以防止水向车内浸入的效果得到提高。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课题,优选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在开放区域中,第2止挡部的端部向铅垂上侧延伸从而远离第1止挡部的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汽车的车身前方倾斜的状态下,在汽车的车顶侧梁侧,流过第2通路的水也会经由开放区域向第1通路有效地流去。因此,即使例如汽车在上坡行驶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防止水向车内浸入的效果。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课题,优选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挡雨条中,止挡部由比挡雨条中的其他部位硬的弹性体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挡雨条的经年老化。
<其他事项>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关于合适地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Claims (3)

1.一种挡雨条,安装于汽车的无窗框车门开口部的至少从车顶侧梁至支柱范围内的周缘部,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底部,其沿所述周缘部固定;
密封部,其从所述基底部的一端立起,在所述无窗框车门开口部通过无窗框车门闭合的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与车门玻璃的周缘端面弹性接触;
密封唇部,其从所述基底部的另一端立起,在所述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与所述车门玻璃的侧面弹性接触;以及
止挡部,其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密封唇部之间从所述基底部立起,在所述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限制与所述密封唇部弹性接触的所述车门玻璃向车内侧的移动,
在所述止挡部中形成有开放区域,在所述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其使由所述基底部、所述密封唇部、所述止挡部以及所述车门玻璃包围而形成的第1通路与由所述基底部、所述密封部、所述止挡部以及所述车门玻璃包围而形成的第2通路在所述车顶侧梁侧连通,
所述止挡部经由所述开放区域分成第1止挡部以及第2止挡部,
在所述汽车的车身处于水平状态时,在铅垂方向上,所述第1止挡部的最上部位于比所述第2止挡部的最上部低的位置,
所述第1止挡部设置在车顶侧梁侧,所述第2止挡部设置在支柱侧,所述第1止挡部沿着与所述第2止挡部延伸的方向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雨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放区域侧,所述第2止挡部的端部远离所述第1止挡部的端部从而向铅垂上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雨条,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部由比在所述挡雨条中的其他部位硬的弹性体形成。
CN201710502105.0A 2016-06-28 2017-06-27 挡雨条 Active CN1075390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7973 2016-06-28
JP2016127973A JP6749800B2 (ja) 2016-06-28 2016-06-28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9078A CN107539078A (zh) 2018-01-05
CN107539078B true CN107539078B (zh) 2022-05-06

Family

ID=60579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2105.0A Active CN107539078B (zh) 2016-06-28 2017-06-27 挡雨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6769B2 (zh)
JP (1) JP6749800B2 (zh)
CN (1) CN107539078B (zh)
DE (1) DE1020171142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4446B2 (ja) * 2016-07-06 2018-08-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ルーフサイド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US11220166B2 (en) * 2019-10-24 2022-01-11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Sealing member of sliding door
US11485209B2 (en) * 2020-06-29 2022-1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justable glass track systems for vehicles with frameless doors
CN113844245B (zh) * 2021-09-24 2023-08-01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框车门c柱密封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35508A1 (de) * 1974-08-14 1976-02-26 Nissan Motor Fensterdichtung
EP0239115B1 (en) * 1986-03-28 1992-05-20 Nissan Motor Co., Ltd. Window seal construction for a sashless vehicle door
US4919471A (en) * 1988-03-16 1990-04-24 Kinugawa Rubber Industrial Co., Ltd. Weatherstrip for sashless door in automotive vehicles
JPH0737969Y2 (ja) 1989-02-23 1995-08-3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の型成形部構造
JP2593252Y2 (ja) * 1990-05-09 1999-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排水構造
US5209019A (en) * 1990-09-27 1993-05-11 Toka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al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doors
GB9114421D0 (en) * 1991-07-03 1991-08-21 Jaguar Cars Door seals
JPH05213119A (ja) * 1992-01-31 1993-08-24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727144B2 (ja) * 1992-01-31 1998-03-11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2602512Y2 (ja) 1992-06-29 2000-01-17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US5317835A (en) * 1992-09-10 1994-06-07 Gencorp Inc. Window enclosure for an automotive upper door frame
JPH0737969A (ja) 1993-07-22 1995-02-07 Hitachi Ltd 半導体製造装置およびウェハ支持方法
JPH08310242A (ja) 1995-05-23 1996-11-26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ドアグラスラン構造
JPH09295514A (ja) 1996-05-01 1997-11-18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体のシール構造
JP4236177B2 (ja) * 2004-02-04 2009-03-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チャンネル構造
US7172239B2 (en) * 2004-03-19 2007-02-06 Toyoda Gosei Co., Ltd. Sea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door
JP2007008240A (ja) * 2005-06-29 2007-01-18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グラスランのストッパー取付構造
JP5100029B2 (ja) * 2006-04-28 2012-12-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ラン
JP4921258B2 (ja) * 2007-06-28 2012-04-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ルーフサイド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5031629B2 (ja) * 2008-03-18 2012-09-19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5339217B2 (ja) * 2010-09-30 2013-11-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5705530B2 (ja) * 2010-12-22 2015-04-22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格納式ルーフ車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シール構造
JP5711528B2 (ja) * 2010-12-22 2015-04-30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排水構造
JP5676235B2 (ja) * 2010-12-22 2015-02-25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ル構造
JP5804933B2 (ja) * 2011-12-22 2015-11-0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ドアのシール装置
JP5976411B2 (ja) * 2012-06-20 2016-08-23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グラスラン及びグラスランのドアガラス組付方法
JP5876387B2 (ja) * 2012-07-19 2016-03-02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オープンカー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コーナー型成形部構造
JP6027830B2 (ja) * 2012-09-19 2016-11-16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組付構造
BR112016004540A8 (pt) * 2013-09-02 2020-06-09 Honda Motor Co Ltd tira de vedação
JP6677543B2 (ja) * 2016-03-18 2020-04-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格納式ルーフ付き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496279B2 (ja) * 2016-06-28 2019-04-03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49800B2 (ja) 2020-09-02
DE102017114247A1 (de) 2017-12-28
JP2018001829A (ja) 2018-01-11
CN107539078A (zh) 2018-01-05
US20170368922A1 (en) 2017-12-28
US10286769B2 (en)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9078B (zh) 挡雨条
US9415670B2 (en) Weatherstrip
CN107539084B (zh) 挡雨条
JP6700900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シール材
US20090001754A1 (en) Roof side weather strip for automobile
US20080238134A1 (en) Unsupported division post for automotive glass encapsulation
KR20180095822A (ko) 자동차용 웨더 스트립
US10940746B2 (en) Door weather strip
JP5904265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JP2008184040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0221870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4330801A (ja) 自動車用ドリップ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14162333A (ja) 車両側部の排水構造
JP5634279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5476154B2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JP7247935B2 (ja) ガラスラン
US11780307B2 (en) Sealing member for vehicle door
JP6306949B2 (ja) 自動車用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2011025855A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吸い出され防止構造
JP7132055B2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US11987104B2 (en) Vehicle door sealing member
US20240066966A1 (en) Vehicle roof assembly
JP2021151801A (ja) クォータガラス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JP4929872B2 (ja) 自動車の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JP2006036007A (ja) 窓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