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344A - 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344A
CN107407344A CN201680014292.1A CN201680014292A CN107407344A CN 107407344 A CN107407344 A CN 107407344A CN 201680014292 A CN201680014292 A CN 201680014292A CN 107407344 A CN107407344 A CN 107407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urface
cam
axial direction
clutch
rotar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42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7344B (zh
Inventor
今西义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ed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xed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edy Corp filed Critical Exed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07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7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52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54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6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16D2013/565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Clutches in which three or more axially moveable members are fixed alternately to the shafts to be coupled and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with means for releasing the clutch pressure in case of back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Abstract

离合器毂(5)在轴向上配置于压板(4)的外侧。升降板(3)在轴向上配置于离合器毂(5)的外侧。升降板(3)以与压板(4)一体旋转的方式构成。凸轮机构(7)在升降板(3)与离合器中心(5)已相对旋转时使升降板(3)与离合器毂(5)在轴向上相互远离。第一以及第二凸轮面(711、712)形成于升降板(3)。第三以及第四凸轮面(721、722)形成于离合器毂(5)。第一以及第二凸轮面以朝向轴向的内侧且在周向上彼此朝向相反的方式倾斜。第三凸轮面与第一凸轮面对置,第四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对置。

Description

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摩托车以及轻型车(buggy)等的机动车中,为了向变速器传递或者切断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而使用离合器装置。该离合器装置具有与发动机的曲柄轴侧连接的离合器壳体、与变速器侧连接的离合器毂、用于在上述构件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切断的离合器部、以及用于按压离合器部的压板。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离合器装置具备用于增加由离合器毂和压板产生的接触压力的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由开口的锥形面和配置于开口内的凸部的锥形面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96421号公报
在上述离合器装置中,为了将凸部配置于开口内,关于周向上的尺寸,有必要使开口比凸部大。因此,产生凸部的倾斜面与开口的倾斜面的间隙变大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缩小对置的凸轮面的间隔的离合器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离合器装置具备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离合器部、支承部件以及凸轮机构。第一旋转部件具有第一推压部。第一旋转部件配置为能绕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部件具有在轴向上与第一推压部隔开间隔配置的第二推压部。第二旋转部件配置为能绕旋转轴旋转。此外,第二旋转部件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一旋转部件的外侧。离合器部配置于第一推压部与推压部之间。离合器部以进行动力的传递以及切断的方式构成。支承部件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二旋转部件的外侧。支承部件以与第一旋转部件一体旋转的方式构成。凸轮机构以在支承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已相对旋转时使支承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在轴向上相互远离的方式构成。凸轮机构具有第一至第四凸轮面。第一凸轮面以及第二凸轮面形成于支承部件。第三凸轮面以及第四凸轮面形成于第二旋转部件。第一凸轮面以及第二凸轮面以朝向轴向的内侧并且在周向上彼此朝向相反的方式倾斜。第三凸轮面与第一凸轮面对置。第四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对置。
根据该结构,第一以及第二凸轮面形成于支承部件,以朝向轴向的内侧的方式倾斜。然后,第三以及第四凸轮面形成于第二旋转部件,以朝向轴向的外侧的方式倾斜。因此,在将第一以及第二凸轮面配置于第三以及第四凸轮面之间的状态下,能够使第三凸轮面与第四凸轮面的最小距离比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的最大距离小。其结果,能够缩小第一凸轮面与第三凸轮面的间隔。此外,也能够缩小第二凸轮面与第四凸轮面的间隔。
优选离合器装置还具备施力部件。施力部件配置于第二旋转部件与支承部件之间。施力部件施力以使第二旋转部件与支承部件在轴向上相互分离。
能够使第一旋转部件为配置为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压板。然后,能够使第二旋转部件为配置为不能在轴向上移动的离合器毂。
此外,第一旋转部件也可以是配置为不能在轴向上移动的离合器毂。然后,第二旋转部件也可以是配置为能在轴向上移动的压板。
优选支承部件具有向轴向的内侧突出的第一凸轮部。周向上的第一凸轮部的一端面是第一凸轮面。周向上的第一凸轮部的另一端面是第二凸轮面。第二旋转部件具有向轴向的内侧凹陷的第二凸轮部。周向上的第二凸轮部的一方的内壁面是第三凸轮面。周向上的第二凸轮部的另一方的内壁面是第四凸轮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缩小对置的凸轮面的间隔。
附图说明
图1是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凸轮机构的截面图。
图3是凸轮机构的概略图。
图4是变形例的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变形例的凸轮机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使用于摩托车。图1是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以凸轮机构为中心的离合器装置的截面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旋转轴”是指离合器装置的旋转轴O。此外,“轴向”是指离合器装置的旋转轴O所延伸的方向。轴向的外侧是指远离输入齿轮10的一侧,轴向的内侧是指靠近输入齿轮10的一侧。具体而言,图1的上侧是轴向的外侧,图1的下侧为轴向的内侧。此外,“周向”是指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径向”是指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径向。
[离合器装置]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离合器装置100以如下方式构成: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向变速器传递或者切断其传递。该离合器装置100具备离合器壳体2、升降板3(支承部件的一例)、压板4(第一旋转部件的一例)、离合器毂5(第二旋转部件的一例)、离合器部6以及凸轮机构7。此外,离合器装置100还具备多个施力部件8。
[离合器壳]
离合器壳体2具备圆板部21以及筒状部22,与输入齿轮10连结。该输入齿轮10是输入由发动机(省略图示)所产生的动力的大体环状的构件。输入齿轮10与固定于发动机侧的曲轴的驱动齿轮(未图示)啮合。
向轴向的内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21a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于圆板部21。输入齿轮10经由多个螺旋弹簧11与圆板部21连结。圆板部21的多个突起部21a以及多个螺旋弹簧11插入在输入齿轮10上形成的孔10a。此外,离合器壳体2与输入齿轮10借助板12以及铆钉13而被连结。螺旋弹簧11为了吸收来自发动机的振动而设置。
筒状部22在轴向上从圆板部21的外周缘向轴向的外侧延伸。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切口22a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于该筒状部22。
[升降板]
升降板3在轴向上配置于离合器毂5的外侧。升降板3与压板4一体旋转。升降板3是大体圆板状,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31。未图示的分离机构与开口部31连结。升降板3与压板4连结。升降板3具有多个贯通孔32。各贯通孔32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各贯通孔32沿轴向延伸。螺栓15贯通该贯通孔32地延伸。另外,贯通孔32贯通后述的第一凸轮部71。另外,升降板3也具有本发明中的支承部件的功能。即,升降板3作为支承部件支承施力部件8。
[压板]
压板4与升降板3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压板4配置于离合器壳体2的筒状部22的径向内侧。
压板4具有第一推压部41。压板4是圆板状,压板4的外周部相当于第一推压部41。第一推压部41是环状。第一推压部41朝向轴向的外侧。即,第一推压部41在轴向上朝向升降板3侧。
压板4安装于后述的离合器毂5的凸台部52。具体而言,压板4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部,离合器毂5的凸台部52嵌合在压板4的开口部内。压板4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即,压板4在离合器毂5的凸台部52上沿轴向滑动。此外,压板4配置为能够绕旋转轴O旋转。压板4相对于离合器毂5能够相对旋转。
压板4具有多个螺纹孔42a。详细而言,压板4具有多个突起部42,在各突起部42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螺纹孔42a。各突起部42向轴向的外侧突出。各突起部4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各突起部42在后述的第二凸轮部72内沿轴向延伸。
螺栓15与压板4的突起部42的螺纹孔42a螺合。由此,使升降板3与压板4固定,升降板3与压板4一体旋转。此外,升降板3与压板4在轴向上一体移动。另外,升降板3以及压板4在轴向上相对于离合器毂5能够相对地移动。
[离合器毂]
离合器毂5配置为能够绕旋转轴O旋转。离合器毂5在轴向上配置于压板4的外侧。此外,离合器毂5在轴向上配置于升降板3与压板4之间。离合器毂5配置于离合器壳体2的筒状部22的径向内侧。
离合器毂5具备第二推压部51。第二推压部51形成于离合器毂5的外周部。第二推压部51是环状。第二推压部51朝向轴向的内侧。即,第二推压部51在轴向上朝向压板4侧。第二推压部51在轴向上与第一推压部41隔开间隔地配置。该第二推压部51与离合器部6对置。在第一推压部41与第二推压部51之间配置有离合器部6。即,在轴向上,按第一推压部41、离合器部6、第二推压部51的顺序排列。在除了离合器部6的状态下,以使第一推压部41与第二推压部51对置的方式配置。
离合器毂5是大体圆板状,并在中央部形成有凸台部52。凸台部52以向轴向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延伸。在凸台部52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花键孔52a。变速器的输入轴(省略图示)卡合于该花键孔52a。在凸台部52与输入齿轮10的中央部之间设置有止推板14。离合器毂5在轴向上不移动。
离合器毂5具有多个凹部53。各凹部53向轴向的内侧凹陷。该各凹部53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形成。在该凹部53收纳有施力部件8的端部。
[离合器部]
离合器部6具有至少一块第一离合器板61和至少一块第二离合器板62。第一以及第二离合器板61、62配置于第一推压部41与第二推压部51之间。借助第一以及第二离合器板61、62,在离合器壳体2与离合器毂5之间传递动力或者切断该动力的传递。这两个离合器板61、62均形成为环状,并在轴向上交替配置。
第一离合器板61相对于离合器壳体2能够在轴向上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即,第一离合器板61与离合器壳体2一体旋转。详细而言,在第一离合器板61的外周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与形成于离合器壳体2的筒状部22的切口22a啮合。在第一离合器板61中,在两面贴附有摩擦件。配置于轴向的最外侧的第一离合器板61的摩擦件能够与离合器毂5的第二推压部51摩擦卡合。
第二离合器板62在内周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该卡合突起与形成于压板4或离合器毂5的卡合槽43啮合。因此,第二离合器板62相对于压板4或离合器毂5能够在轴向上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即,第二离合器板62与压板4或离合器毂5一体旋转。
第一推压部41朝向轴向的外侧推压离合器部6。第一推压部41能够与配置于轴向的最内侧的第一或第二离合器板61、62的摩擦衬片摩擦卡合。通过在第一推压部41与第二推压部51之间夹入离合器部6,从而成为离合器接合(动力传递状态)。
[凸轮机构]
如图2所示,凸轮机构7以在升降板3与离合器毂5彼此相对地旋转了时使升降板3与离合器毂5在轴向上相互远离的方式构成。
凸轮机构7具有第一凸轮部71和第二凸轮部72。第一凸轮部71以与升降板3以及压板4一体旋转的方式构成。第一凸轮部71与升降板3一体形成。即,第一凸轮部71是升降板3的一部分。第一凸轮部71向轴向的内侧突出。此外,第一凸轮部71朝向轴向的内侧变细。该第一凸轮部7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32。螺栓15在该贯通孔32内延伸。
第一凸轮部71具有第一凸轮面711以及第二凸轮面712。即,第一凸轮面711以及第二凸轮面712形成于升降板3。详细而言,周向上的第一凸轮部71的一端面是第一凸轮面711。此外,周向上的第一凸轮部71的另一端面是第二凸轮面712。
第一凸轮面711是倾斜面。第一凸轮面711在周向上以朝向第一侧的方式倾斜。此外,第一凸轮面711以朝向轴向的内侧的方式倾斜。即,第一凸轮面711在轴向上以朝向压板4侧的方式倾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的第一侧是指图2的右侧。第一凸轮面711构成第一凸轮部71的周向的一端面。
第二凸轮面712是倾斜面。第二凸轮面712在周向上以朝向第二侧的方式倾斜。即,第二凸轮面712在周向上朝向与第一凸轮面711相反侧。第二凸轮面712在轴向上朝向与第一凸轮面711相同侧。具体而言,第二凸轮面712以朝向轴向的内侧的方式倾斜。即,第二凸轮面712在轴向上以朝向压板4侧的方式倾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的第二侧是指图2的左侧。第二凸轮面712构成第一凸轮部71的周向的另一端面。
第二凸轮部72以与离合器毂5一体旋转的方式构成。详细而言,第二凸轮部72与离合器毂5一体构成。即,第二凸轮部72是离合器毂5的一部分。第二凸轮部72向轴向的内侧凹陷。该第二凸轮部72朝向轴向的内侧变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轮部72在轴向上贯通离合器毂5。在该第二凸轮部72内配置有第一凸轮部71。
第二凸轮部72具有第三凸轮面721以及第四凸轮面722。第三凸轮面721以及第四凸轮面722形成于离合器毂5。详细而言,周向上的第二凸轮部72的一方的内壁面是第三凸轮面721。周向上的第二凸轮部72的另一方的内壁面是第四凸轮面722。
第三凸轮面721是倾斜面。第三凸轮面721在周向上以朝向第二侧的方式倾斜。此外,第三凸轮面721以朝向轴向的外侧的方式倾斜。即,第三凸轮面721在轴向上以朝向升降板3侧的方式倾斜。
第三凸轮面721与第一凸轮面711对置。另外,可以使第三凸轮面721与第一凸轮面711隔开间隔地配置,也可以与第一凸轮面711接触。第三凸轮面721构成第二凸轮部72的周向的一端面。
在轴向观察下,第一凸轮面711与第三凸轮面721重叠地配置。另外,可以使第一凸轮面711的整体与第三凸轮面721的整体重叠,也可以使第一凸轮面711的一部分与第三凸轮面721的一部分重叠。
第四凸轮面722是倾斜面。第四凸轮面722在周向上以朝向第一侧的方式倾斜。即,第四凸轮面722在周向上朝向第三凸轮面721侧。此外,第四凸轮面722以朝向轴向的外侧的方式倾斜。即,第四凸轮面722在轴向上以朝向升降板3侧的方式倾斜。
第四凸轮面722与第二凸轮面712对置。另外,可以使第四凸轮面722与第二凸轮面712隔开间隔地配置,也可以与第二凸轮面712接触。第四凸轮面722构成第二凸轮部72的周向的另一端面。
在轴向观察下,第二凸轮面712与第四凸轮面722重叠地配置。另外,可以使第二凸轮面712的整体与第四凸轮面722的整体重叠,也可以使第二凸轮面712的一部分与第四凸轮面722的一部分重叠。
如图3所示,能够使第一以及第三凸轮面711、721相对于与轴向垂直的面的倾斜角α为大约20~70度的范围内。此外,能够使第二以及第四凸轮面712、722相对于与轴向垂直的面的倾斜角β为大约20~70度的范围内。第一以及第三凸轮面711、721的倾斜角α与第二以及第四凸轮面712、722的倾斜角β是相同的。另外,第一以及第三凸轮面711、721的倾斜角α也可以与第二以及第四凸轮面712、722的倾斜角β不同。例如,能够使第二以及第四凸轮面712、722的倾斜角β比第一以及第三凸轮面711、721的倾斜角α大。由此,例如,在离合器装置100向周向的第一侧旋转的情况下,能够使从离合器毂5输入了扭矩时的离合器的结合力比从输入齿轮10输入了扭矩时的离合器的结合力小。
[施力部件]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施力部件8配置于升降板3与离合器毂5之间。施力部件8在轴向上向将升降板3以及离合器毂5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施力部件8例如是螺旋弹簧。
[动作]
接着,对离合器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离合器装置100向周向的第一侧旋转。在离合器装置100中,在未进行分离操作的状态下,升降板3与离合器毂5被施力部件8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由于离合器毂5在轴向上不移动,因此升降板3向轴向的外侧移动。由于升降板3与压板4连结,因此在轴向上压板4向与升降板3相同的方向移动。即,压板4向轴向的外侧移动。其结果,由第一推压部41和第二推压部51夹入离合器部6,从而离合器部6成为传递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来自发动机的扭矩被输入到输入齿轮10以及离合器壳体2,经由离合器部6传递到离合器毂5以及压板4。此外,通过第一凸轮部71与压板4一起旋转,从而第一推压部41以及第二推压部51以较强的力夹持离合器部6,离合器的结合力增加。
详细而言,通过来自压板4的扭矩,第一凸轮部71相对于第二凸轮部72向周向的第一侧相对旋转。通过该相对旋转,第一凸轮面711在轴向上与第三凸轮面721互推,其结果,形成有第一凸轮面711的升降板3向轴向的外侧移动。随着该升降板3的移动,压板4的第一推压部41在轴向上朝向第二推压部51移动。其结果,离合器的结合力增加。
另一方面,在松开了油门(accelerator)的情况下,通过来自离合器毂5的扭矩,第二凸轮部72相对于第一凸轮部71向周向的第一侧相对旋转。通过该相对旋转,第二凸轮面712在轴向上与第四凸轮面722互推,其结果,形成有第二凸轮面712的升降板3向轴向的外侧移动。随着该升降板3的移动,压板4的第一推压部41在轴向上朝向第二推压部51移动。其结果,离合器的结合力增加。
接着,当骑乘者握住离合器杆时,其操作力经由离合器线等而传递到分离机构。通过该分离机构,升降板3克服施力部件8的施加力而向轴向的内侧移动。随着该升降板3的移动,连结于升降板3的压板4向轴向的内侧移动。因此,压板4的向离合器部6的推压力被解除,离合器部6成为断开状态。在该离合器断开状态下,来自离合器壳体2的旋转不会传递到离合器毂5。
[制造方法]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离合器装置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准备压板4。然后,在压板4上配置离合器毂5。具体而言,以使压板4的突起部42在第二凸轮部72的第三凸轮面721与第四凸轮面722之间延伸的方式,使离合器毂5相对于压板4位置对合。
接着,将各施力部件8配置在离合器毂5的各凹部53。此后,将升降板3配置在离合器毂5的上方。详细而言,以使第一凸轮部71配置于第二凸轮部72内的方式配置升降板3。更详细而言,以使压板4的螺纹孔42a与升降板3的贯通孔32对齐的方式配置升降板3。由此,第一凸轮面711与第三凸轮面721对置,第二凸轮面712与第四凸轮面722对置。
然后,使螺栓15穿过升降板3的各贯通孔32而与压板4的螺纹孔42a螺合。由此,使升降板3与压板4进行固定。
[特征]
根据上述离合器装置100,第一凸轮部71为朝向轴向的内侧且顶端变细的形状,第二凸轮部72构成为如朝向轴向的外侧变宽那样的形状。因此,能够使第三凸轮面721与第四凸轮面722的最小距离比第一凸轮面711与第二凸轮面712的最大距离小。因此,能够缩小第一凸轮面711与第三凸轮面721的间隙以及第二凸轮面712与第四凸轮面722的间隙。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变形例1
上述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100通过使升降板3向轴向的内侧移动而成为了离合器断开状态,但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通过使升降板3向轴向的外侧移动而成为离合器断开状态的离合器装置100。
图4是使升降板3向轴向的外侧移动而成为离合器断开状态的离合器装置100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在该离合器装置100中,使压板4在轴向上配置于离合器毂5的外侧。即,压板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旋转部件,离合器毂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旋转部件。
与作为第一旋转部件的离合器毂5一体旋转的不是升降板3,而是支承部件9。此外,在变形例1的离合器装置100中,升降板3不具有本发明中的支承部件的功能。即,该离合器装置100除了升降板3还具有支承部件9,该支承部件9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部件。然后,该支承部件9支承施力部件8。另外,升降板3与压板4一体形成。
离合器毂5具有第一推压部51。第一推压部51朝向轴向的外侧。压板4具有第二推压部41。第二推压部41朝向轴向的内侧。在除了离合器部6的状态下,第一推压部51与第二推压部41在轴向上对置。
如图5所示,第一以及第二凸轮面711、712形成于支承部件9。此外,第三以及第四凸轮面721、722形成于压板4。另外,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施力部件8例示出了螺旋弹簧,但也可以使用盘簧等来代替螺旋弹簧。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凸轮部71作为升降板3的一部分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独立于升降板3的部件。此外,将第二凸轮部72作为离合器毂5的一部分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独立于离合器毂5的部件。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螺栓15将升降板3与压板4进行了固定,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紧固部件将升降板3与压板4进行固定。
符号说明
100 离合器装置
3 升降板
4 压板
5 离合器毂
6 离合器部
7 凸轮机构
71 第一凸轮部
711 第一凸轮面
712 第二凸轮面
72 第二凸轮部
721 第三凸轮面
722 第四凸轮面
8 施力部件

Claims (5)

1.一种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装置具备:
第一旋转部件,具有第一推压部,且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配置为能绕旋转轴旋转;
第二旋转部件,具有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推压部隔开间隔配置的第二推压部,且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配置为能绕旋转轴旋转,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外侧;
离合器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推压部与所述推压部之间,以进行动力的传递以及切断的方式构成;
支承部件,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外侧,以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一体旋转的方式构成;以及
凸轮机构,以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已相对旋转时使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轴向上相互远离的方式构成,
所述凸轮机构具有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一凸轮面以及第二凸轮面、和形成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第三凸轮面以及第四凸轮面,
所述第一凸轮面以及所述第二凸轮面以朝向轴向的内侧且在周向上彼此朝向相反的方式倾斜,
所述第三凸轮面与所述第一凸轮面对置,
所述第四凸轮面与所述第二凸轮面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装置还具备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施力以使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在轴向上相互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是配置为能在轴向上移动的压板,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配置为不能在轴向上移动的离合器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是配置为不能在轴向上移动的离合器毂,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配置为能在轴向上移动的压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第一凸轮部,所述第一凸轮部向轴向的内侧突出,
周向上的所述第一凸轮部的一端面是所述第一凸轮面,
周向上的所述第一凸轮部的另一端面是所述第二凸轮面,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具有第二凸轮部,所述第二凸轮部向轴向的内侧凹陷,
周向上的所述第二凸轮部的一方的内壁面是所述第三凸轮面,
周向上的所述第二凸轮部的另一方的内壁面是所述第四凸轮面。
CN201680014292.1A 2015-03-09 2016-02-26 离合器装置 Active CN107407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5635 2015-03-09
JP2015-045635 2015-03-09
PCT/JP2016/055775 WO2016143551A1 (ja) 2015-03-09 2016-02-26 ク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344A true CN107407344A (zh) 2017-11-28
CN107407344B CN107407344B (zh) 2019-06-04

Family

ID=568802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2706.7A Active CN107429756B (zh) 2015-03-09 2016-01-13 离合器装置
CN201680014292.1A Active CN107407344B (zh) 2015-03-09 2016-02-26 离合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2706.7A Active CN107429756B (zh) 2015-03-09 2016-01-13 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302149B2 (zh)
JP (2) JP6617051B2 (zh)
CN (2) CN107429756B (zh)
DE (2) DE112016000616T5 (zh)
WO (2) WO20161433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3370A1 (ja) * 2015-03-09 2016-09-1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6914649B2 (ja) * 2016-12-20 2021-08-0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8189106A (ja) * 2017-04-28 2018-11-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および車両
JP7161285B2 (ja) * 2017-11-10 2022-10-26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6710709B2 (ja) * 2018-01-10 2020-06-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式摩擦クラッチ
JP6712611B2 (ja) 2018-03-14 2020-06-2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6714028B2 (ja) * 2018-03-14 2020-06-2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6725569B2 (ja) * 2018-03-14 2020-07-22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6739464B2 (ja) * 2018-04-13 2020-08-12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7209520B2 (ja) * 2018-12-05 2023-01-20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95A (zh) * 1994-09-29 1996-08-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擦离合器
JPH11270652A (ja) * 1998-03-20 1999-10-05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クラッチ装置
US20100078285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ple disc clutch
JP2011033106A (ja) * 2009-07-31 2011-02-17 Honda Motor Co Ltd 多板式クラッチ
CN103890427A (zh) * 2011-10-27 2014-06-25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递设备
CN104169601A (zh) * 2012-03-16 2014-11-26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输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3770B2 (ja) 1977-12-28 1984-08-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摩擦板クラツチ
JPS5547018A (en) * 1978-09-29 1980-04-02 Suzuki Motor Co Ltd Multiple-disc clutch
DE9320533U1 (de) * 1993-07-23 1994-09-22 Ims Morat Soehne Gmbh Getriebe und dessen Verwendung
JP4023049B2 (ja) 1999-10-14 2007-12-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クラッチ装置
JP2008039192A (ja) * 2004-01-14 2008-02-21 F C C:Kk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7187244A (ja) 2006-01-13 2007-07-26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JP5186118B2 (ja) 2006-03-14 2013-04-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摩擦クラッチ及び自動二輪車
JP4805092B2 (ja) * 2006-10-25 2011-11-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式クラッチ装置
JP4452301B2 (ja) 2007-09-12 2010-04-2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CN201281091Y (zh) 2008-07-29 2009-07-29 梁业华 摩托车离合器
JP4907642B2 (ja) 2008-12-25 2012-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式クラッチ装置
CN201517568U (zh) 2009-10-21 2010-06-30 重庆市腾瀚工贸有限公司 离合器
US9027979B2 (en) * 2011-04-12 2015-05-12 Kabushiki Kaisha Somic Ishikawa Rotary damper an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door
JP5272089B1 (ja) 2012-03-09 2013-08-2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US9631679B2 (en) 2013-03-29 2017-04-25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ple plate clutch
JP5626936B1 (ja) * 2013-06-03 2014-11-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鞍乗型車両
WO2016143370A1 (ja) 2015-03-09 2016-09-1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JP6801956B2 (ja) * 2015-12-04 2020-12-16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JP6649067B2 (ja) * 2015-12-04 2020-02-1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JP6617031B2 (ja) * 2016-01-13 2019-12-0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95A (zh) * 1994-09-29 1996-08-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擦离合器
JPH11270652A (ja) * 1998-03-20 1999-10-05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クラッチ装置
US20100078285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ple disc clutch
JP2011033106A (ja) * 2009-07-31 2011-02-17 Honda Motor Co Ltd 多板式クラッチ
CN103890427A (zh) * 2011-10-27 2014-06-25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递设备
CN104169601A (zh) * 2012-03-16 2014-11-26 株式会社F.C.C. 动力传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344B (zh) 2019-06-04
DE112016000577T5 (de) 2017-11-02
JP6617051B2 (ja) 2019-12-04
CN107429756A (zh) 2017-12-01
DE112016000616T5 (de) 2017-10-26
JP6637788B2 (ja) 2020-01-29
JP2016169863A (ja) 2016-09-23
US10294998B2 (en) 2019-05-21
WO2016143551A1 (ja) 2016-09-15
US20180031054A1 (en) 2018-02-01
US20180031053A1 (en) 2018-02-01
US10302149B2 (en) 2019-05-28
WO2016143370A1 (ja) 2016-09-15
CN107429756B (zh) 2019-06-11
JP2016169862A (ja) 2016-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7344A (zh) 离合器装置
CN110454513B (zh) 动力传递装置
EP2778457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4863986B (zh) 弹簧组件、离合器以及离合器制造方法
EP1906042B1 (en) Twin clutch device
EP2037142B1 (en)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EP3633220B1 (en) Clutch device
EP3717790B1 (en) Clutch,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cycle, with pressure plate and centrifugal assembly
US20150001028A1 (en)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TW201923246A (zh) 動力傳遞裝置
CN106969062A (zh) 离合器装置
JP2019086154A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7256323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3052823A (zh) 离合器装置的离合器释放机构
JP2006132744A (ja) 動力伝達装置
KR101405994B1 (ko) 차량 시트의 펌핑 디바이스
EP3892880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714982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5377459B2 (ja) 多板クラッチ装置
JP712164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532434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2119284A (zh) 离合器
US20220364612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22173517A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