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9870B - 门闩系统 - Google Patents

门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9870B
CN107109870B CN201580071929.6A CN201580071929A CN107109870B CN 107109870 B CN107109870 B CN 107109870B CN 201580071929 A CN201580071929 A CN 201580071929A CN 107109870 B CN107109870 B CN 107109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omponent
sub
hook
do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19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9870A (zh
Inventor
丁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ob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ob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ob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obo Tech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5/00949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08395A1/en
Publication of CN107109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9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9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24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 E05B77/26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allowing simultaneous actuation of locking or unlocking elements and a handle, e.g.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an unlocking and an unlatch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32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 E05B81/34Details of the actuator transmission of geared transmissions
    • E05B81/38Planetary ge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2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 E05B81/7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by sensing the state of the actuat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43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bifurcated bol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44Burglar prevention, e.g. protecting against opening by unauthorised too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71Toothed gearing
    • E05Y2201/72Planetary gea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400/00Electron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 E05Y2400/10Electronic control
    • E05Y2400/44Sensors therefo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闩系统。该门闩系统包括:壳体;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闩;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以锁定闩的主锁定构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并布置在主锁定构件的一侧的子锁定构件;以可枢转并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之中的任一者中的钩;形成在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之中的(没有安装钩的)另一者中的止挡限界;以及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移动钩的锁定板;其中,当钩通过锁定板的滑动而由止挡限界保持时,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一起滑动,而当钩通过锁定板的滑动与止挡限界分开时,仅仅子锁定构件滑动,从而,即使在门被锁定时拉动门把手,不必要的力也不会传递到例如闩、主锁定构件等的其它组件。

Description

门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闩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这样的门闩系统:只要门处于锁定状态,则即使拉动门把手(door lever),也能够防止闩、主锁定构件等受力移动,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门设定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
背景技术
正如韩国专利No.0535053所建议的,通常,使用门闩系统来打开或关闭汽车门或者锁定或解锁汽车门。
然而,现有技术的这种门闩系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在门被锁定的情形下拉动门把手时,不必要的力被施加到诸如连接到门把手的闩等各个组件,因此,门闩系统的各个组件可能会容易地受损,从而,存在高昂的维修费用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的这种门闩系统的结构是复杂的。
主要的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No.053505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设计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闩系统,只要门处于锁定状态,则即使拉动门把手,该系统也能够防止闩、主锁定构件等受力移动,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门设定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门闩系统包括:壳体;闩,其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主锁定构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以锁定闩;子锁定构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并且布置在主锁定构件的一侧;钩,其以可枢转并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之中的任一者中;止挡限界,其形成在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之中的另一者中;锁定板,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移动钩;其中,当钩通过锁定板的滑动而由止挡限界保持时,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一起滑动,并且当钩通过锁定板的滑动而与止挡限界分开时,仅仅子锁定构件滑动。
另外,其特征在于:钩导引部形成在锁定板中,且导引杆形成在钩中,由此,当导引杆由钩导引部导引时,实现钩的枢转旋转。
另外,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闩或滑动锁定板的驱动单元。
另外,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包括主齿轮,其中用于旋转闩的接合臂形成在主齿轮中。
另外,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包括主齿轮,其中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形成在主齿轮中,以滑动锁定板。
另外,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键连接件,键连接件安装在锁定板的下部,从而与锁定板一起移动,其中,当键连接件旋转时,锁定板滑动。
另外,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安装在子锁定构件的上侧中的儿童锁盖以及钩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儿童锁盖内的儿童锁构件,其中,通过儿童锁构件的枢转旋转,钩由止挡限界保持或与止挡限界分开。
另外,其特征在于:子锁定构件包括从其向外延伸的水平部分,并且锁定板包括手动锁定构件支座,而手动锁定构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手动锁定构件支座中,其中,当在钩与止挡限界分开的同时门内把手被拉动一次时,由于手动锁定构件由水平部分推动,所以钩因锁定板的滑动而由止挡限界保持。
另外,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旋转构件,旋转构件用于在由闩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时滑动主锁定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门闩系统包括:壳体;闩,其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主锁定构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以锁定闩;子锁定构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并且布置在主锁定构件的一侧;以及连接装置,其使得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能够同时滑动,或者仅仅滑动子锁定构件。
另外,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包括钩,钩其以可枢转并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之中的任一者中;以及止挡限界,其形成在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之中的(没有安装钩的)另一者中。
另外,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锁定板,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钩;其中,当钩通过锁定板的滑动而由止挡限界保持时,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一起滑动,并且当钩通过锁定板的滑动而与止挡限界分开时,仅仅子锁定构件滑动。
进一步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闩,或者释放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之间的连接,或者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主锁定构件和子锁定构件,其中,驱动单元包括主齿轮,并且在啮合部分中,齿轮齿形成在主齿轮的周向表面的一部分上,而非啮合部分形成在主齿轮周向表面的剩余部分上。
啮合部分可以形成为比非啮合部分要厚。
主齿轮可以包括塑料部分和插入到塑料部分内的金属部分。
金属部分可以包括具有板的形状的板部分以及沿板部分的圆周向前地突出的突起部分。
突起部分可以布置在啮合部分中。
接合臂形成在主齿轮中,以用于旋转闩,并且突起部分可以布置在接合臂中。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锁定板,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形成在主齿轮中,以滑动锁定板,从而,锁定板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并且,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可以形成在塑料部分中。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锁定板,用于滑动锁定板的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位于主齿轮中,从而,锁定板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并且,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可以形成在金属部分中。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儿童锁构件,其中,儿童锁构件被移动,并且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锁定板,锁定板通过主齿轮而滑动,锁定构件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在壳体内,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安装在与锁定板相面对的表面中,其中,在锁定板中,电气连接构件安装在与壳体相面对的表面中,以连接第一及第二电气线缆或连接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并且第一及第三电气线缆的端部沿锁定板的滑动方向间隔开地布置。
设置齿轮复位弹簧,以使主齿轮复位,并且设置卷簧作为齿轮复位弹簧,齿轮复位弹簧槽形成在主齿轮中,以用于容置齿轮复位弹簧,而推动肋形成在壳体中,在主齿轮中,在形成齿轮复位弹簧槽的两侧表面的每一表面中,推动肋插入在其中的肋插入槽可以形成为与齿轮复位弹簧槽连通。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锁定板,锁定板通过主齿轮而滑动,并且锁定板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并且第一止挡突起突出地形成在锁定板和壳体之中的一者中,而因第一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一止挡弹簧安装在另一者中(其中没有安装第一止挡突起),当锁定板位于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时,第一止挡弹簧可以因第一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儿童锁构件,其中,儿童锁构件滑动,并且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并且第二止挡突起突出地形成在锁定板和壳体之中的一者中,而因第二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二止挡弹簧安装在另一者中(其中没有安装第一止挡突起),当儿童锁构件位于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时,第二止挡弹簧可以因第二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儿童锁构件,其中,儿童锁构件被移动,并且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并可进一步包括儿童锁传感器,以用于检测: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是否通过儿童锁构件连接或者两者间的连接是否被释放。
钩包括第一钩和第二钩,第一钩和第二钩分别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主锁定构件中,子锁定构件包括与门内把手连接的第一子锁定构件和与门外把手连接的第二子锁定构件,而止挡限界分别形成在第一子锁定构件和第二子锁定构件中,安装第二复位弹簧,以使第一钩和第二钩复位,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到第一钩,而另一端连接到第二钩,轴插入件形成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两个端部之间,轴插入件可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主锁定构件中。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门闩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在门被锁定时,即使拉动门把手,由于仅仅是子锁定构件通过包括钩和止挡限界的连接装置而滑动,所以,不必要的力也不会传递到例如闩、主锁定构件等的其它组件,从而能够防止在上述组件中的损伤。
因为闩可通过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的锁定板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所以结构简单。
因为锁定板可通过形成在主齿轮中的第一接合臂与第二接合臂而朝左侧或右侧移动,所以可减少组件的数量,且设备的结构变得简单。
因为通过一个驱动单元闩可被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且锁定板可滑动,所以结构变得简单,且设备的形状可保持紧凑,并且可降低制造成本。
因为可通过旋转键连接件来滑动锁定板,所以即使车辆电池耗尽时也可通过利用止挡限界而保持或分开钩来进行门的锁定和解锁。
由于可以设定为如下方式:通过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或滑动结构简单的儿童锁构件来使得锁与止挡限界分开,从而不能通过门内把手打开门,所以可以保护儿童和大人。
当门被锁定时,可通过拉动一次门内把手而不操作旋钮来解锁门的锁定,当再次拉动门内把手时可打开门。
当在门关闭的情况下发生诸如安全问题等的紧急情况时,可以中断门的关闭。
由于检测所述检测构件和磁性构件的传感器安装在PCB中,所以设备变得紧凑且传感器的安装变得容易。
可防止在同时运行门的(多项)功能时发生的干扰问题(JAM)。
由于马达仅在限位开关和第一传感器都被检测到时才驱动,因此当门打开时可以避免马达的误操作,并且可预先避免在闩及其组件中的损伤的可能性。
因为门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可结合车内灯、仪表盘等来监测,所以用户可容易地监测门的状态。
通过将旋转构件耦联在主锁定构件和闩的操作之间,用户可以更柔和地感知门的关闭操作,并且门闩系统的强度可得到增强。
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闩的主齿轮的齿轮齿仅仅形成在主齿轮的外圆周表面的一部分中,由此,可避免当安装在门中时与车窗之间的干涉,因为可以在保持主齿轮的耐久性的同时减小厚度。
啮合部分形成为比非啮合部分要厚,因此可进一步改善齿轮齿附近区域的耐久性。
主齿轮包括塑料部分和插入到塑料部分内的金属部分,因此,可改善主齿轮的耐久性,同时,还可使得重量和厚度也最小化。
金属部分包括具有板的形状的板部分以及沿板部分的圆周向前地突出的突起部分,从而,可改善塑料部分和金属部分之间的耦联强度。
突起部分布置在啮合部分中,从而,可进一步改善齿轮齿区域的耐久性。
以用于旋转闩的接合臂形成在主齿轮中,且突起部分布置在接合臂中,从而,可改善接合臂的耐久性。
由于可通过一个驱动单元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闩或者滑动锁定板,所以结构变得简单,且设备的紧凑度得以维持,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形成在塑料部分或金属部分中,从而,可维持主齿轮的薄的厚度。
由于可以设定为如下方式:通过滑动结构简单的儿童锁构件来使得锁与止挡限界分开,从而,不能通过使用门内把手打开门,所以可以保护儿童和大人。
由于驱动单元仅用于锁定和解锁门,所以可减少马达的尺寸和组件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减小门闩系统的尺寸。因此,本发明的门闩系统可容易地安装到具有较小的门闩系统的安装空间的紧凑型车辆中。
锁定板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形成在主齿轮中的开口内,因此,当主齿轮转动时,锁定板因主齿轮而滑动地保持,从而,门闩系统可保持得更为紧凑。
在壳体内,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安装在与锁定板相面对的表面中,其中,在锁定板中,电气连接构件安装在与所述壳体相面对的表面中,以连接第一及第二电气线缆或连接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并且第一及第三电气线缆的端部沿锁定板的滑动方向间隔开地布置,从而,门闩系统可被紧凑地保持,同时,可检测门的锁定和解锁而无需设置单独的传感器。
通过设置使主齿轮复位的齿轮复位弹簧,在锁定或解锁门后,主齿轮可由于弹簧的弹性力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另外,设置卷簧作为齿轮复位弹簧,并且齿轮复位弹簧槽形成在主齿轮中,以用于容置齿轮复位弹簧,而推动肋形成在壳体中,在主齿轮中,在形成齿轮复位弹簧槽的两侧表面的每一表面中,推动肋插入在其中的肋插入槽形成为与齿轮复位弹簧槽连通,从而,门闩系统可紧凑地保持。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锁定板,锁定板通过主齿轮而滑动,并且锁定板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并且第一止挡突起突出地形成在锁定板和壳体之中的一者中,由第一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一止挡弹簧安装在(没有安装第一止挡突起的)另一者中,当锁定板位于连接位置和脱开连接位置之间时,第一止挡弹簧由第一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从而,即使在外部冲击作用到锁定板上时,也可防止锁定板从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离开,不管它是处于连接位置或脱开连接位置。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儿童锁构件,其中,儿童锁构件被滑动,并且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而第二止挡突起突出地形成在锁定板和壳体之中的一者中,由第二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二止挡弹簧安装在(没有安装第一止挡突起的)另一者中,当儿童锁构件位于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时,第二止挡弹簧可由第二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从而,即使在外部冲击作用到儿童锁构件上时,也可防止儿童锁构件从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离开,不管它是处于连接位置或脱开位置。
进一步设置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儿童锁构件,其中,儿童锁构件被移动,并且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并可进一步包括儿童锁传感器,以用于检测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是否通过儿童锁构件连接或脱开连接,从而,驾驶员可容易地检查儿童锁的状态。
钩包括第一钩和第二钩,第一钩和第二钩分别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主锁定构件中,而子锁定构件包括与门内把手连接的第一子锁定构件和与门外把手连接的第二子锁定构件,止挡限界分别形成在第一子锁定构件和第二子锁定构件中,安装第二复位弹簧,以使第一钩和第二钩复位,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到第一钩,另一端连接到第二钩,轴插入件形成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两个端部之间,并且轴插入件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主锁定构件中,从而,设备的结构变得简单,且设备的组件数量进一步的减少,同时,可防止第二复位弹簧的抖动或扭曲。因此,可更容易地实现钩的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如下状态的前视图:从图2移除了第二壳体。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第一壳体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第二壳体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第三壳体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闩的前视立体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主锁定构件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子锁定构件和把手连接部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钩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板、键连接件(keyconnect)和手动锁定构件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驱动单元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儿童锁盖和儿童锁构件的前视立体图和后视立体图。
图14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一步骤。
图15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二步骤。
图16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三步骤的。
图17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四步骤。
图18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五步骤。
图19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六步骤。
图20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锁定操作的第一步骤。
图21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锁定操作的第二步骤。
图22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锁定操作的第三步骤。
图23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解锁操作的第一步骤。
图24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解锁操作的第二步骤。
图25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解锁操作的第三步骤。
图26示出了局部后视图,该局部后视图示出了在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儿童锁构件的车辆中的门锁定操作的第一步骤。
图27示出了局部后视图,该局部后视图示出了在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儿童锁构件的车辆中的门锁定操作的第二步骤。
图28示出了局部后视图,该局部后视图示出了在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儿童锁构件的车辆中的门锁定操作的第三步骤。
图29示出了局部俯视图、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在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内把手的车辆中的解锁操作的第一步骤。
图30示出了局部俯视图、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在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内把手的车辆中的解锁操作的第二步骤。
图31示出了局部俯视图、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在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内把手的车辆中的解锁操作的第三步骤。
图32示出了局部俯视图、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在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内把手的车辆中的解锁操作的第四步骤。
图33示出了局部俯视图、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在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内把手的车辆中的解锁操作的第五步骤。
图34是示出了如下状态的前视图: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
图35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一步骤。
图36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二步骤。
图37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三步骤。
图38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四步骤。
图39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五步骤。
图40示出了局部前视图和局部后视图,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门关闭操作的第六步骤。
图4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前视立体图。
图42是图41的分解立体图。
图43是示出了如下状态的前视图: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
图44是示出了如下状态的后视图: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三壳体。
图4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第一壳体的前视立体图(上视图)和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4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第二壳体的前视立体图 (上视图)和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4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第三壳体的前视立体图 (上视图)和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4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闩的前视立体图。
图4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主锁定构件的前视立体图(上视图)和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5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钩的前视立体图(上视图)和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5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子锁定构件和门把手连接单元的前视立体图(上视图)和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5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锁定板的前视立体图(上视图)和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5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驱动单元的前视立体图 (上视图)和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5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主齿轮的后视立体图。
图5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主齿轮的分解后视立体图。
图5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儿童锁构件的前视立体图(上视图)和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57是前视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壳体(处于门被打开的状态)。
图58是前视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壳体(处于当门被关闭时主锁定构件被闩推向右侧的状态)。
图59是前视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壳体(处于主锁定构件的锁定突起被插入到辅助锁定槽内的状态)。
图60是前视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壳体(处于主锁定构件的锁定突起被插入到辅助锁定槽内且主齿轮已经回到其基础位置的状态)。
图61示出了其中壳体和闩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被移除的前视图(上视图)和后视图(下视图)(处于门被解锁的状态)。
图62示出了其中壳体和闩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被移除的前视图(上视图)和后视图(下视图)(处于在主齿轮逆时针旋转之后门被锁定的状态)。
图63示出了其中壳体和闩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被移除的前视图(上视图)和后视图(下视图)(处于在门被锁定之后主齿轮已经回到基础位置的状态)。
图64示出了其中壳体和闩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被移除的前视图(上视图)和后视图(下视图)(处于在主齿轮顺时针旋转之后门被解锁的状态)。
图6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前视图(上视图)和其中壳体和闩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被移除的后视图(下视图)(处于使用儿童锁构件来解锁车内的门的状态)。
图6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前视图(上视图)和其中壳体和闩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被移除的后视图(下视图)(处于使用儿童锁构件来锁定车内的门的状态)。
图67示出了其中壳体和儿童锁构件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被移除的前视图(上视图)和平面视图(下视图)(处于门被锁定的状态)。
图68示出了其中壳体和儿童锁构件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被移除的前视图(上视图)和后视图(下视图)(处于门被解锁的状态)。
图6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视图,所述门闩系统安装在车门内。
图7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平面视图,所述门闩系统将要安装到车内。
图7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后视立体图。
图7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右侧部分的水平截面视图。
图73是前视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
图74是前视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壳体(处于门被打开的状态)。
图75是前视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壳体(处于闩通过马达被旋转的状态)。
图76是前视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壳体(处于旋转构件的锁定部分被插入到锁定槽内且主齿轮已经回到其基础位置的状态)。
图7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前视立体图。
图78是前视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
图7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主锁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80是后视立体图,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三壳体。
图8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锁定板的后视立体图(其中省略了手动锁定构件)。
图8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主齿轮的后视立体图。
图8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主齿轮的分解后视立体图。
图84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一和第二壳体的前视图(处于门被锁定的状态)。
图85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一和第二壳体的前视图(处于门被解锁的状态)。
图86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的前视图(门是打开的)。
图87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的前视图(门是关闭的)。
图8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立体图。
图89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的前视图(门是关闭的)。
图90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和儿童锁构件的前视图(门是关闭的)。
图9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儿童锁构件的后视立体图。
图92是示出了在儿童锁构件滑入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儿童锁传感器的压下状态的后视图(上视图:门被解锁,下视图:门被锁定)。
图93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三壳体的后视图。
图9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锁定板的后视图。
图95示出了如下的状态:其中,电线插入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第一壳体内。
图96是示出了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的状态的前视图(门是关闭的)。
图9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组装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98示出了在组装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安装在第二壳体中的闩和旋转构件的右侧后视立体图(上视图)和左侧后视立体图(下视图)。
图99是后视立体图,其中,钩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主锁定构件中。
图100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的前视图(门是关闭的)。
图101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三壳体的前视图(门是锁定的)。
图102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三壳体的后视立体图(主齿轮和锁定板是分开的)。
图10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主齿轮和锁定板的前视立体图。
图10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后视图和示意图,该后视图示出了门被锁定的状态(上视图)、门被解锁的状态(中间视图)和在门被解锁后返回的主齿轮的状态(下视图),该示意图是所述门闩系统的第一、第二、第三电线的示意图。
图105是其中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移除了第二壳体的前视图(门是关闭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
涉及上述的现有技术时,作为参考,将不再单独地描述本发明中与上述现有技术相同的组件。
<实施方式1>
如图1至图3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包括:壳体100;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0中的闩2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0 中以对闩200进行锁定的主锁定构件3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0中并布置在主锁定构件300一侧的子锁定构件400;以及使得主锁定构件300和子锁定构件400可同时滑动或者仅使得子锁定构件400滑动的连接装置。
如图1至图13所示,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布置在第一壳体110前方的第二壳体130,以及布置在第一壳体110后方的第三壳体150。
如图1所示,在壳体100中,前方意味着朝向第二壳体130的方向,而后方意味着朝向第三壳体150的方向。另外,下文所述的左侧和右侧意味着从前方观察时的左侧和右侧。当用于描述形成在后侧表面上的构件时,左侧和右侧也意味着从构件的前方观察时的左侧和右侧。
在壳体100的上侧和前方形成撞针插入槽105,以用于插入连接到门(未示出)的撞针101。
撞针插入槽105形成为穿过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
第一壳体110形成为块状,在第一壳体的前表面上形成:将在下文描述的用于容置闩200的闩容置槽111以及将在下文描述的用于容置主锁定构件300和子锁定构件400 的锁定构件容置槽112。
闩容置槽111的上部是开口的,并与撞针插入槽105连通。
进一步地,在第一壳体110的前侧形成弹簧插入槽113。
弹簧插入槽113布置在闩容置槽111的后侧,并与闩容置槽111连通。
轴杆通孔114形成在第一壳体110中、沿前后方向贯穿,从而与闩容置槽111和弹簧插入槽113连通。
接合臂导引槽115形成在第一壳体110中、沿前后方向贯穿,从而与弹簧插入槽113连通。
接合臂导引槽115形成为弧形。
锁定构件容置槽112形成为沿左右方向贯穿,从而与闩容置槽111连通。
锁定构件容置槽112形成为比闩容置槽111深。
锁定构件容置槽112沿左右方向地形成为具有比主锁定构件300与子锁定构件400的总长更长的长度,从而主锁定构件300与子锁定构件400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
在第一壳体110中,用于容置子锁定构件400的锁定构件容置槽112的后侧是穿透的,从而将在下文描述的钩450的导引杆457a和457b被插入到其中。
在第一壳体110的前方,负载导引槽116沿左右方向形成,从而与闩容置槽111和锁定构件容置槽112连通。
负载导引槽116布置在闩容置槽111的下部。
在第一壳体110的前方右侧,第一壁117、第二壁118、第三壁119和第四壁121 从上到下顺序地布置。
中部向下突出的第一壁117形成为在相对于其中部的左侧和右侧具有台阶,并且相对于中部而言,右侧的台阶比左侧的台阶深。
第二壁118形成为矩形板的形状。
第三壁119以此方式形成:中部向下突出,且中部上侧内凹地形成,并在左侧形成台阶。
中部向上突出的第四壁121形成为在相对于其中部的左侧和右侧具有台阶,并且相对于中部而言,右侧的台阶比左侧的台阶深。
在第一壳体110的中间区域中,形成用于容置将在下文描述的儿童锁盖700的儿童锁盖容置槽122,由此与锁定构件容置槽112连通。
儿童锁盖容置槽122布置在锁定构件容置槽112的上部。
在第一壳体110内壁的下部中,用于容置缓冲件360的缓冲件插入槽123形成为布置在闩容置槽111之内。
缓冲件插入槽123形成为具有比缓冲件360的高度低的高度。
缓冲件360防止在闩200由主锁定构件300锁定时可能产生的任何间隙,并且同时限制闩200的转动。
在第一壳体110的上表面中形成凹入部分124。
在第一壳体110的下方右侧中形成导引壁本体125。
将在下文描述的手动锁定构件560被插入到导引壁本体125中,与形成在手动锁定支座515中的长导引孔517一起对手动锁定构件560进行引导。
锁定钩保持件126形成在第一壳体110上表面的右后侧、第一壳体110下表面的右后侧以及第一壳体110左侧表面的中央后侧,以与第三壳体150耦联。
第一键连接支座127形成在第一壳体110后侧表面下部中央的周围。
第二壳体130包括竖直构件131和从竖直构件131的上端向后弯曲的水平构件132。
竖直构件131布置在第一壳体110的前表面中,并通过螺栓133等安装。
水平构件132布置在凹入部分124上,凹入部分124形成在第一壳体110的上表面上。
此外,安装孔形成在竖直构件131的前部和第一壳体110中,以用于耦联安装螺栓,由此使得门闩系统可安装在车门中。
撞针插入槽105贯穿竖直构件131和水平构件132地形成。
第三壳体150具有其内形成空间的盒形的形状。
PCB 900安装在PCB支座154上,PCB支座154形成于第三壳体150的左内侧,而驱动单元600安装在驱动单元支座151上,驱动单元支座151形成在第三壳体150右内侧和中央周围。
第一传感器901、第二传感器903、第三传感器905、第四传感器907和第五传感器911安装在PCB 900中。
第一传感器901和第二传感器903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而第三传感器905和第四传感器907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第一传感器901和第二传感器903通过检测形成在主锁定构件300中的第一感测单元351的运动而与门(未示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关联。
第三传感器905和第四传感器907通过检测形成在锁定板500中的第二感测单元521 的运动而与门(未示出)的锁定和解锁操作相关联。
当形成在主齿轮630中的第一接合臂633和第二接合臂635因马达610而旋转时,第五传感器911检测形成在第二接合臂635中的磁性构件636的运动,并使得其再次返回至初始位置(基础位置)。
锁定钩153安装在第三壳体150前侧的右上部中、第三壳体150前侧的右下部中以及第三壳体150前侧的中间左侧中。
每个锁定钩153分别与形成在第一壳体110中的相应的三个锁定钩保持件126之一耦联,由此使得第一壳体110和第三壳体150耦联。
第二键连接支座152形成在第三壳体150的中央区域下部中。
将在下文描述的键连接件550安装在第一壳体110的第一键连接支座127和第二键连接支座152中。
闩200安装在第一壳体110中,从而布置在闩容置槽111的内部。
闩200通过插入在轴杆通孔114内的闩旋转轴230而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110中。
闩200形成为板的形状。
锁定槽201位于闩200的外周表面中。
当从内往外移动时,锁定槽201的宽度是变宽的。
锁定槽201由第一表面203、第二表面205、第三表面207、第四表面209和第五表面211包围,第一表面203形成为平坦的,第二表面205的斜度逐渐弯曲并从第一表面203的左端延伸,第三表面207从第二表面205的左端延伸并形成弧形且包绕撞针101,第四表面209从第三表面207的右上端延伸,第五表面211的斜度急剧弯曲并从第四表面209的右端延伸。
锁定槽201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贯穿,且其外端部是打开的。
弹簧插入槽213形成在闩200中。弹簧插入槽213形成为孔或槽的形状。
在闩200的左侧外周表面中,突起215向外突出地形成。
闩200的旋转由限位开关910检测到,由此识别出门(未示出)的打开和关闭。
突起215布置在接合臂导引槽115的前方。
锁定槽201和突起215沿闩200锁定时的转动方向顺序布置。
设置第一复位弹簧250,由此使得闩200在解锁时可以自动地返回。
第一复位弹簧250插入到弹簧插入槽113内。
第一复位弹簧250在插入闩旋转轴230内后安装。
第一复位弹簧250的一端固定到第一壳体110,而其另一端插入到弹簧插入(槽)213内。
通过弹簧插入(槽)213,第一复位弹簧250的另一端可与闩200一起转动。
主锁定构件3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中的锁定构件容置槽112内。
主锁定构件300布置在第一壳体110中,并锁定闩200。
主锁定构件300包括本体310、锁定突起320、支撑突起330、水平杆340和第一感测构件350。
本体310总体呈方柱的形状。
本体310形成主锁定构件300的右部。
钩450安装在本体310的后侧表面中。
钩450包括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
沿竖直方向隔开地第一钩柄311a和第二钩柄311b分别向后突出地形成在本体310的后侧表面中。
第一钩柄311a和第二钩柄311b与将在下文描述的隔开板313一起垂直地形成,其中隔开板313布置在第一钩柄311a和第二钩柄311b之间。
第一钩450a的第一孔451a和第二钩450b的第二孔451b分别插入第一钩柄311a 和第二钩柄311b,由此使得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分别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
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沿竖直方向分开地安装,并以两者彼此对称的方式布置。
第二复位弹簧460安装在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中。
第二复位弹簧460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钩450a的第一弹簧插入孔453a内,而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钩450b的第二弹簧插入孔453b内。
另外,第二复位弹簧460插入到形成在第一钩450a中的第一弹簧安装槽454a以及形成在第二钩450b中的第二弹簧安装槽(未示出)内。
因此,在通过施加力而使得第一钩450a逆时针旋转并且通过施加力而使得第二钩450b顺时针旋转后,如果施加到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的力被移除,则通过第二复位弹簧460的弹性回复力,第一钩450a会顺时针旋转而第二钩450b会逆时针旋转。
也就是说,第二复位弹簧460的弹性回复力沿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的面对方向起反作用。
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安装成用于:选择性地使得主锁定构件300和将在下文描述的子锁定构件400同时滑动或者仅使得子锁定构件400滑动。
向下突出的第一链结件455a形成在第一钩450a中,而向上突出的第二链结件455b形成在第二钩450b中。
第一链结件455a可以保持在形成于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其将在下文描述)中的第一止挡限界405a上或者与第一止挡限界405a分开,而第二链结件455b可以保持在形成于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其将在下文描述)中的第二止挡限界405b上或者与第二止挡限界405b分开。
向后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引杆457a形成于第一链结件455a的后侧表面中,而向后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引杆457b形成于第二链结件455b的后侧表面中。
第一导引杆457a和第二导引杆457b使得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能够在形成于锁定板500中的钩导引部507(其将在下文描述)的导引下分别地旋转。
向上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构件459形成在第一钩450a的右上表面中,并且向前突出的圆形突起461形成在上构件459的前表面的端部。
上构件459和圆形突起461形成为使得锁定构件710(其将在下文描述)与第一钩450a互锁。
隔开板313形成在第一钩柄311a和第二钩柄311b之间。
形状呈矩形板的隔开板313将本体310的后侧表面分成后侧表面上部和后侧表面下部。
钩容置壁315形成在隔开板313的右端中。
在钩容置壁315的上部中形成从右至左下降的斜坡,在钩容置壁315的下部中形成从右至左上升的斜坡,由此使得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分别地容置于钩容置壁315 的上部和下部中。
第一肋317形成在钩容置壁315的左侧,因此增强了主锁定构件300的耐久性。另外,因为第一肋317压紧第二复位弹簧460,所以第二复位弹簧460很好地容置在主锁定构件300中而不会鼓出。
锁定突起320形成在本体310的左上部中,而支撑突起330形成在本体310的左下部中。
通过被捕获在闩200的第一表面203上,锁定突起320锁定闩200。
锁定突起320的下表面形成为平的,而锁定突起320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从左至右地倾斜的斜坡。
锁定突起3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交汇的部分倒圆地形成。
锁定突起320的竖向宽度从右到左逐渐地变窄。
优选地,锁定突起320的下表面的端部呈与闩200的第一表面203相应的形状。
支撑突起330形成在锁定突起320的下部中。
支撑突起330的下表面形成为平的,而支撑突起330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从左至右地倾斜的斜坡。
支撑突起330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其坡度比锁定突起320的上表面的坡度要陡的斜坡。
当闩200由锁定突起320捕获时,支撑突起330可以支撑的闩200的外圆周表面的一部分。
在本体310的左下部中,水平杆340在长度上朝左侧形成。
水平杆340在负载导引槽116内滑动,由此使得主锁定构件300的滑动可以更稳定地进行。
第一感测构件350形成于水平杆340的左端。
在水平杆340的左端处,第一感测构件350沿长度在前后方向上形成。
相对于第一感测构件350与水平杆340的交汇位置,第一感测构件350向后侧比向前侧延伸得更多。
第一感测单元351安装在第一感测构件350的后侧端部中。
第一感测单元351可以使得将在下文描述的马达610操作或停止,因为第一传感器901和第二传感器903检测到该水平运动,第一传感器901与第二传感器903在PCB 900 上与第一感测单元351对应的位置中水平地对准。
在此,第一感测单元351可以是磁铁等。
子锁定构件400布置在主锁定构件300的右侧。
与主锁定构件相同,子锁定构件4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形成于第一壳体110中的锁定构件容置槽112内。
门把手连接单元800连接到子锁定构件400。
子锁定构件400包括呈块体形状的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
门把手连接单元800包括:与门内把手(未示出)连接的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 以及与门外把手(未示出)连接的门外把手连接单元800b。
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布置在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的上部中。
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连接到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
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包括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01a、第一止挡限界405a以及水平部分407。
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包括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01b和第二止挡限界405b。
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01a的前侧和右侧以及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01b的前侧和右侧是开口的。
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的第一止挡构件801a容置在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01a内。
门外把手连接单元800b的第二止挡构件801b容置在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01b内。
由于安装在第一壳体110的前表面和上表面上的第二壳体130,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和位于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01a内的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的第一止挡构件801a 不会朝前侧分开。
由于安装在第一壳体110的前表面和上表面上的第二壳体130,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和位于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01b内的门外把手连接单元800b的第二止挡构件801b 不会朝前侧分开。
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01a在长度上沿左右方向形成,由此使得在操作门内把手(未示出)时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的第一止挡构件801a可以左右移动。
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01b在长度上沿左右方向形成,由此使得在操作门外把手(未示出)时门外把手连接单元800b的第二止挡构件801b可以左右移动。
由其拉动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的第一拉动孔403a如此地形成:其一侧以第一拉动孔403a形成为具有比第一止挡构件801a的直径小的直径的方式在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01a的右端处开口,由此,即便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被朝右侧拉出,第一止挡构件801a也不会经由第一拉动孔403a被拉出。
因此,当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被向右侧拉动时,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朝右侧滑动。
由其拉动门外把手连接单元800b的第二拉动孔403b如此地形成:其一侧以第二拉动孔403b形成为具有比第二止挡构件801b的直径小的直径的方式在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01b的右端处开口,由此,即便门外把手连接单元800b被朝右侧拉出,第二止挡构件801b也不会经由第二拉动孔403b被拉出。
因此,当门外把手连接单元800b被向右侧拉动时,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朝右侧滑动。
第一弹簧803a插入到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中。
由于第一弹簧803a的弹性回复力,布置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右端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壁118之间的第一弹簧803a使得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其通过向右侧拉动门内把手连接单元800a而被滑到右侧)通过向左侧滑动而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第二弹簧803b插入到门外把手连接单元800b中。
由于第二弹簧803b的弹性回复力,布置在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的右端与突起部分(其形成在第一壳体110的第三壁119和第四壁121的中央)的左侧之间的第二弹簧803b 使得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其通过向右侧拉动门外把手连接单元800b而被滑到右侧) 通过向左侧滑动而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第一止挡限界405a形成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后侧,而第二止挡限界405b形成在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的后侧。
第一止挡限界405a的右侧表面形成为平的,而左侧表面倒圆地形成,并且从下侧往上侧移动时宽度从左向右逐渐变窄。
第二止挡限界405b的右侧表面形成为平的,而左侧表面倒圆地形成,并且从下侧往上侧移动时宽度从左向右逐渐变宽。
第一止挡限界405a和第二止挡限界405b的形状彼此对称。
第一钩450a的第一链结件455a可以由第一止挡限界405a捕获,或者可以与第一止挡限界405a分开,而第二钩450b的第二链结件455b可以由第二止挡限界405b捕获,或者可以与第二止挡限界405b分开。
第一钩450a、第二钩450b、第一止挡限界405a和第二止挡限界405b是用于使得主锁定构件300和子锁定构件400一起滑动或仅仅滑动子锁定构件400的连接装置。
当第一钩450a由第一止挡限界405a捕获且第二钩450b由第二止挡限界405b捕获时,如果门内把手(未示出)或门外把手(未示出)被拉动,则主锁定构件300和子锁定构件400一起朝左侧滑动。
换句话说,这是门(未示出)的解锁状态。
相反地,当第一钩450a与第一止挡限界405a分开且第二钩450b与第二止挡限界405b分开时,如果门内把手(未示出)或门外把手(未示出)被拉动,则仅仅子锁定构件400朝左侧滑动,但主锁定构件300停止不动。
换句话说,这是门(未示出)的锁定状态。
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设有水平部分407,该水平部分407从右侧面的下部朝右侧方向(这是朝外的方向)延伸。
水平部分407包括位于其右侧表面中的第一倾斜部分409。
水平部分407布置在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壁118和第三壁119之间,并能沿左右方向滑动。
第一倾斜部分409与将在下文描述的手动锁定构件560的第二倾斜部分563接触。
锁定板500在长度上沿左右方向形成。
锁定板5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110的后侧表面中。
锁定板500包括解锁线缆连接部501、弯曲构件503、门锁定表面509、倾斜表面511、门解锁表面513、手动锁定支座515以及第二感测构件519。
解锁线缆连接部501布置在锁定板500的左端侧。
解锁线缆810连接在解锁线缆连接部501的左端中,并且当旋钮(未示出)等被操作时解锁线缆810被向左侧或向右侧地拉动,因此,锁定板500朝左侧或右侧移动。
弯曲构件503形成在解锁线缆连接部501的右端。
弯曲构件503形成为其中具有台阶的板状的形状。
在弯曲构件503的上部右侧部分中形成有矩形孔505。
在弯曲构件503的下部右侧部分中形成有接合突起506。
接合突起506是用于使用键连接件550来手动地滑动锁定板500的圆柱形突起。
键连接件550包括:头部551,其中形成十字形的槽;翼部553,其具有开口555,其中切除了圆盘的一部分,圆盘具有比头部551的直径大的直径;以及上突起557,其从翼部553的中央向上地突出。
键连接件550安装在壳体100的下部中,而接合突起506定位于键连接件550的开口555内。
此时,如果使用例如钥匙或螺丝刀等工具手动地旋转键连接件550的头部551,则锁定板500可沿左右方向滑动而无需驱动所述驱动单元600。
更具体地说,如果旋转键连接件550的头部551,则定位于开口555内的接合突起506被开口555内的两个侧面推动,从而,锁定板500沿左右方向移动。
换句话说,由于键连接件550的旋转运动,实现了锁定板500的线性运动。
因此,通过使用键连接件550可手动地锁定或解锁门(未示出)。
钩导引部507形成在弯曲构件503的右端。
门锁定表面509分别位于钩导引部507左端的上侧和下侧,而倾斜表面511分别位于钩导引部507中央的上侧和下侧,门解锁表面513分别位于钩导引部507右端的上侧和下侧。
门锁定表面509、倾斜表面511和门解锁表面513连接在一起。
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两个倾斜表面511之间的宽度逐渐变窄。
钩导引部507的上表面导引第一钩450a的第一导引杆457a,而钩锁定部507的下表面导引第二钩450b的第二导引杆457b。
当第一导引杆457a和第二导引杆457b分别定位于上、下门锁定表面509中时,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分别与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第一止挡限界405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的第二止挡限界405b分开,从而,门(未示出)现在处于锁定状态。
当第一导引杆457a和第二导引杆457b分别定位于上、下倾斜表面511中时,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分别朝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第一止挡限界405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的第二止挡限界405b旋转。
当第一导引杆457a和第二导引杆457b分别定位于上、下门解锁表面513中时,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分别由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第一止挡限界405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的第二止挡限界405b捕获,从而,门(未示出)现在处于解锁状态。
由此,钩导引部507根据锁定板500沿左右方向的滑动来旋转第一钩405a和第二钩405b,从而,可以锁定或解锁门(未示出)。
手动锁定构件支座515形成在钩导引部507的右侧。
当从其前方观察时,手动锁定构件支座515的形状类似于韩文字母其前侧、后侧和右侧是开口的。
在手动锁定构件支座51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分别地形成有两个相同的导引长孔 517,导引长孔517具有如此的形状:当从上方观察时,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导引长孔517具有上升的斜率。
在每个上导引长孔517和下导引长孔517中分别安装有手动锁定构件560,其中手动锁定构件56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分别设置有耦联突起561,手动锁定构件560由导引长孔517导引。
手动锁定构件560呈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在其前表面具有突出部。
第二倾斜部563(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其具有下降的斜率)形成在手动锁定构件560 的前侧。
第二倾斜部563与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水平部分407接触。
当钩450与止挡限界405分开时,如果门内把手(未示出)被拉动一次,则形成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中的水平部分407朝后侧方向推动手动锁定构件560。由于此动作,锁定板500朝右侧滑动,且钩405被捕获于止挡限界405上。
这将在下文中描述操作状态时被详细地描述。
第二感测构件519形成在弯曲构件503的后侧表面中。
第二感测构件519具有如下的形状:从弯曲构件503的后侧表面朝后侧延伸并朝左侧弯曲。
当从上方观察时,第二感测构件519呈L形。
第二感测构件519的左端侧的一部分向上弯曲。
当主齿轮由马达610驱动而旋转时,第二感测构件519使得锁定板500在被第一接合臂633和第二接合臂635(第一接合臂633和第二接合臂635形成在主齿轮630中) 推动时能够移动。
第二感测构件519的特征在于:从弯曲构件503的后侧表面向后延伸的部分的左右方向宽度大于朝左侧弯曲的那部分的前后方向宽度。
在第二感测构件519中,第二感测单元521安装在朝左侧弯曲的弯曲部分的后侧表面中央的附近。
通过使用水平地安装在PCB 900上的与第二感测单元521对应的位置中的第三传感器905和第四传感器904来检测水平运动,第二感测单元521能够精确地检测到门(未示出)的锁定和解锁。
在此,第二感测单元521可以是磁铁等。
锁定板500通过沿左右方向滑动来使钩450旋转。
换句话说,通过锁定板500的滑动(即,线性运动)来旋转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
已被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的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被第一止挡限界405a和第二止挡限界405b捕获,或者与第一止挡限界405a和第二止挡限界405b分开,并且使得主锁定构件300和子锁定构件400一起滑动,或者仅仅使得子锁定构件400滑动。
也就是说,门(未示出)根据锁定板500沿左右方向的线性运动而被锁定或解锁。
锁定板500沿左右方向的线性运动可以自动地进行,但是也可以手动地进行。
驱动单元600包括马达610、由马达610旋转的子齿轮620以及与子齿轮620啮合并转动的主齿轮630。
驱动单元600布置在第一壳体110的后侧表面中。
驱动单元600布置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三壳体150内,并且介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三壳体150之间。
马达610安装在马达壳640内并连接到PCB 900,由此,马达可以通过接收来自PCB900的信号而产生驱动力或停止产生驱动力。
蜗轮613安装在马达610的旋转轴611中。
子齿轮620与安装在马达610的旋转轴611中的蜗轮613接合。
子齿轮620通过从马达610传输的驱动力旋转。
子齿轮620与主齿轮630接合。
主齿轮630通过子齿轮620接收来自马达610的驱动力。
接合臂631形成在主齿轮630的前表面中,以用于转动闩200,而第一接合臂633 和第二接合臂635形成在主齿轮630的后侧表面中,以用于滑动锁定板500。
另外,在主齿轮630的后侧表面上沿周向形成间隔开预定距离的辐条状的第二肋637。
第二肋637增强主齿轮630的耐久性。
如果在关门(未示出)时门(未示出)没有完全关闭,则通过采用马达的驱动力来旋转闩200,使得接合臂631将闩200限制于主锁定构件300。
第一接合臂633和第二接合臂635从主齿轮630的后侧表面向后突出。
第一接合臂633和第二接合臂635彼此间隔开。
通过根据主齿轮630的旋转而朝第二感测构件519的左端的上侧推动局部弯曲部分,第一接合臂633和第二接合臂635使得锁定板500朝左侧或右侧滑动。
第一接合臂633的尺寸相比于第二接合臂635而言是略小的。
第一接合臂633和第二接合臂635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锁定板500。
磁性构件636安装在第二接合臂635中,所述磁性构件636能够通过使用PCB 900中的传感器来检测第二接合臂635的位置,从而,在第一接合臂633和第二接合臂635 的旋转后,磁性构件636可通过马达610的操作再次返回到其初始(基础)位置。
由于可通过一个驱动单元600,使用闩200来实现门(未示出)的打开和关闭以及使用锁定板500来实现门(未示出)的锁定和解锁,所以结构简单,并可紧凑地设计,还可降低制造费用。
形成马达安装基座643,其为容置马达610的空间。
连接马达610和PCB 900的连接构件可以安装在马达壳640中。
在马达壳640的后侧的中央区域和右端分别形成有两对马达壳钩641(每对都具有一个位于上侧的钩和另一个位于下侧的钩)。
由于马达壳钩641,马达壳640可通过简单的接触容易地组装到第三壳体150。
此外,保护单元645设置在马达壳640中,以用于保护马达610的蜗轮613和与蜗轮613接合的子齿轮620,从而改善位于蜗轮613和子齿轮620之间的啮合部分的安全性,并防止其操作受到影响。
儿童锁盖700安装在子锁定构件400的上侧。
更具体地,儿童锁盖700布置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上部。
直线型台阶701形成在儿童锁盖700的两个侧表面上,并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置在第一壳体110的儿童锁盖容置槽122内。
儿童锁盖700的前轮廓和儿童锁盖容置槽122的前轮廓是相同的。
在儿童锁盖700内部形成一个空间。
在儿童锁盖700的前表面中形成圆孔703和弧形长孔705,该弧形长孔705从圆孔703的左侧朝圆孔703的下侧圆形地形成。
止挡件707分别形成在弧形长孔705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
儿童锁构件710插入到位于儿童锁盖700内部的空间中。
第一圆形突起711形成在儿童锁构件710的前表面上部中,而第二圆形突起713形成在第一圆形突起711的下部。
此外,突出地朝后侧延伸的支撑台阶715形成在儿童锁构件710的右侧表面中。
支撑台阶715在长度上沿竖直方向形成。
第一圆形突起71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形突起713的直径。
在第一圆形突起711的前表面中形成直线型的槽717。
直线型的槽717设置用于手动地旋转第一圆形突起711。
第一圆形突起711插入到儿童锁盖700的圆孔703内,而第二圆形突起713插入到弧形长孔705内。
通过将第一圆形突起711用作轴杆,儿童锁构件710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并且第二圆形突起713在弧形长孔705中的允许移动范围内转动。
第二圆形突起713可以固定在弧形长孔705的两端处。
第一钩450a可以通过儿童锁构件710的枢转运动被第一止挡限界405a捕获,或者与第一止挡限界405a分开。
即便解锁操作是在门(未示出)的锁定状态下拉动门把手(未示出)时进行的,本发明的门闩系统也能够执行解锁操作而没有任何功能干扰。
下文将依次地对其进行描述。
拉动处于锁定状态下的门(未示出)的门把手(未示出)。
此时,由于钩450是打开的而没有保持住子锁定构件400,所以子锁定构件400沿被拉动的门把手(未示出)朝主锁定构件300的相反侧滑动,而不曾影响到主锁定构件 300。
如果在执行此操作期间使用钥匙、遥控器等执行解锁操作,则打开的钩450朝内旋转,由此与子锁定构件400连接。
然而,由于钩450是在拉动门把手(未示出)的同时被旋转,所以钩450没有连接到与主锁定构件300分开的子锁定构件400,相反地,钩450进入到位于主锁定构件300 与子锁定构件400之间的分开空间内。
此时,如果释放被拉动的门把手(未示出),则由于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子锁定构件400朝主锁定构件300移动。
钩450因子锁定构件400的接近力而升高,之后,子锁定构件400进入钩450内部,由此完成钩450与子锁定构件400的耦联。
结合车内灯(未示出)、仪表盘(未示出)等,通过使用安装在PCB 900中的传感器来检测闩200的旋转,本发明的门闩系统可监控门(未示出)的打开和关闭状态。
由此,用户可以容易地识别出门(未示出)的打开和关闭状态。
在下文中,将描述依据本发明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构造的门闩系统的操作过程。
<门关闭>
如图14至图19所示,当用户关闭门(未示出)时,撞针101压迫闩200,从而,闩2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当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闩200遮住限位开关910,并且限位开关910检测到并识别出门(未示出)正在关闭,然而,马达610尚未操作。
闩200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闩200的外周表面推动主锁定构件300的锁定突起320;由于此操作,主锁定构件300被推向右侧。
随着主锁定构件300被推向右侧,第一传感器901识别出安装在主锁定构件300的左端的第一感测单元351从可被第一传感器901检测到的位置离开,从而,PCB 900向马达610传递信号,之后,马达610由此操作。
也就是说,马达610仅在限位开关910的检测和第一传感器901都满足条件时才被驱动。
由于此构造,防止了门(未示出)打开时马达610的误操作。
通过安装在主齿轮630的前表面中的接合臂631的由马达610的操作导致的顺时针旋转,闩200的突起215被沿顺时针方向推动,由于此动作,闩200的外周表面推动锁定突起320的上表面,并且,由于在闩200的外周表面和锁定突起320的上表面彼此分开的同时,闩200的第一表面203被捕获于主锁定构件300的锁定突起320的下表面上,因此,门(未示出)被关闭。
此时闩200的第一表面203被捕获于主锁定构件300的锁定突起320的下表面上的原因是:在因第一弹簧803a和第二弹簧803b的弹性力而从右侧往左侧滑动后,主锁定构件300的锁定突起320定位于锁定槽201的内部,从而被捕获于闩200的第一表面203 上。
之后,通过使用安装在PCB 900中的传感器,马达610确定接合臂631是否旋转到锁定位置(门关闭位置),并且当检测到接合臂631旋转到锁定位置(门关闭位置)时,接合臂631由马达610而逆时针旋转并返回到解锁位置,其后停止马达610的操作。
当在门(未示出)关闭时发生例如安全问题等的紧急情况时,拉动门把手(未示出),然后通过第二传感器903检测到已移动到右侧的第一感测单元351,并且马达610反向转动以将接合臂631送至解锁位置,并且从而可打开门1。
<门锁定>
下文将对通过钥匙、锁定按钮、旋钮、门外把手传感器、启动档位(start)以及预设的车辆速度阈值等把门(未示出)的解锁状态变成锁定状态的操作进行描述。
如图20至图22所示,当通过钥匙、锁定按钮、旋钮、门外把手传感器、启动档位以及预设的车辆速度阈值之一在处于解锁状态下的门(未示出)上执行锁定操作时,则主齿轮630通过马达610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主齿轮6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锁定板500被位于主齿轮630的后侧表面中的第二接合臂635推动并滑动。
此时,锁定板500被移动至右侧,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沿锁定板500的倾斜表面511彼此更加分开,并且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分别与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分开,而门(未示出)的状态变成锁定状态,因此,在拉动门把手(未示出)时,力不会传递到主锁定构件300。
第二接合臂635推动锁定板500,直至形成在锁定板500的后侧的第二感测单元521从第三传感器905的检测位置移动到第四传感器907的检测位置,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门解锁>
下文将对通过钥匙、锁定按钮、旋钮、门外把手传感器、抵达档位(arrive)以及预设的车辆速度阈值等把门(未示出)的锁定状态变成解锁状态的操作进行描述。
如图23至图25所示,当通过钥匙、锁定按钮、旋钮、门外把手传感器、抵达档位以及预设的车辆速度阈值之一在处于锁定状态下的门(未示出)上执行解锁操作时,则主齿轮630通过马达610而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主齿轮6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锁定板500被位于主齿轮630的后侧表面中的第一接合臂63推动并滑动。
此时,锁定板500被移动至左侧,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沿锁定板500的倾斜表面511彼此更加接近,并且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分别被捕获于第二子锁定构件 400b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00b上,而门(未示出)的状态变成解锁状态,因此,在拉动门把手(未示出)时,力将被传递到主锁定构件300。
第一接合臂633推动锁定板500,直至形成在锁定板500的后侧的第二感测单元521从第四传感器907的检测位置移动到第三传感器905的检测位置,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使用儿童锁构件从车辆内部锁定门>
如图26至图28所示,第一钩450a被捕获于第一止挡限界405a上,而第二钩450b 被捕获于第二止挡限界405b上,这是门(未示出)的解锁状态。
此时,形成在第一钩450a的上构件459的上侧的圆形突起461定位于儿童锁盖700内。
在此情形中,当转动形成在儿童锁构件710中的直线型槽时,儿童锁构件710沿弧形长孔705以可枢转的方式转动,与此操作的同时,形成在锁构件710中的支撑台阶715 抬起形成在第一钩450a中的圆形突起461。
此时,圆形突起461的下部置于支撑限界715的上部上,并由支撑限界715支撑。
由于此操作,第一钩450a与第一止挡限界405a分开,从而,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不与主锁定构件300一起滑动。
也就是说,当拉动门内把手(未示出)时,仅仅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可以滑动,因此,内侧门(未示出)处于锁定状态。
仅在儿童锁构件710向下以可枢转的方式转动时可以释放这种锁定状态,因此,可以保护儿童和大人免受由于门(未示出)意外打开和关闭所导致的事故的伤害。
另外,优选地,仅在后座上安装有通过使用儿童锁构件实现的从车辆内部锁定门(未示出)功能。
<使用门内把手从车辆内部解锁门>
如图29至图33所示,如果在门(未示出)处于锁定状态时门内把手(未示出)被拉动一次,则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滑向右侧。
此时,形成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水平部分407中的第一倾斜部分409朝右侧滑动,同时推动手动锁定构件560的第二倾斜部分563。
在由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第一倾斜部分409推动时,手动锁定构件560试图沿导引长孔517朝对角线方向倾斜,然而,由于手动锁定构件560插入到形成在第一壳体 110中的导引壁本体125且以仅能够前后运动的方式受导引,所以,当手动锁定构件560 由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的水平部分407推动时,锁定板500朝左侧移动。
随着锁定板500朝左侧移动,第一钩450a和第二钩450b沿锁定板500的倾斜表面511向下移动,并定位于门解锁表面513上。
在此状态下,如果释放被拉动的门内把手(未示出),则第一子锁定构件400a朝左侧移动并被捕获在第一钩450a上,由于此操作,主锁定构件300和子锁定构件400一起滑动,从而,门(未示出)处于解锁状态。
此时,如果门内把手(未示出)被再次拉动,则闩200与主锁定构件300的锁定突起320分开,并且门(未示出)被打开。
<实施方式2>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详细地描述和说明。
如图34至图4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通过闩200而滑动主锁定构件300’的旋转构件370。
由于仅仅是主锁定构件300’的本体310’形成为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所以仅对本体310’进行描述,而省略对其它相同构造的描述。
本体310’构成主锁定构件300’的右部。
本体310’包括第一台阶部311’和第二台阶部313’。
第一台阶部311’构成本体310’的上部,而第二台阶部313’构成本体310’的下部。
旋转构件容置槽315’形成在第一台阶部311’的前侧,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旋转构件 370将布置在该旋转构件容置槽315’内。
第二台阶部313’形成第一台阶部311’的下部。
第二台阶部313’向前方突出得比第一台阶部311’更朝前侧。
旋转构件插入槽317’形成在第二台阶部313’的上部,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旋转构件的一部分将插入在该旋转构件插入槽317’内。
旋转构件插入槽317’形成为与旋转构件容置槽315’连通。
旋转构件插入槽317’的前部和上部是开口的。
旋转构件插入槽317’的前侧通过安装第二壳体130而关闭。
形成旋转构件插入槽317’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具有这样的倾斜度:当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其为上升斜率。
构成旋转构件插入槽317’的左侧面的倾斜斜面的长度比右侧面要短。
形成旋转构件插入槽317’的下侧面具有这样的斜率:当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其为下降斜率。
当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旋转构件插入槽317’的槽的竖直深度逐渐变深。
第二台阶部313’的左侧部分包括支撑突起330’。
支撑突起330’的下侧面水平地形成,而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支撑突起330’的上侧面形成为具有上升斜率。
当闩200被捕获于旋转构件370(其将在下文描述)上时,支撑突起330’可支撑闩200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
旋转构件370布置在形成于主锁定构件300’的第一台阶部311’的前侧的旋转构件容置槽315’中。
旋转构件370安装在第一壳体110的前侧,并如此地安装:其可经由旋转轴38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旋转轴380安装成贯穿旋转构件370的上部。
优选地,旋转轴380是铆钉。
旋转构件370可相对于旋转轴38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旋转构件370和旋转轴380通过扭转弹簧390连接。
扭转弹簧390给旋转构件370施加一个力,并沿逆时针方向推动旋转构件370;当这个力被释放时,产生朝顺时针方向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该旋转构件370的弹性力,并使(旋转构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旋转构件370包括锁定部分371和插入突起373。
锁定部分371的左侧的下部朝左侧突出,而其右侧平坦地形成。
在锁定部分371的下部形成闩插入槽,其中,在门关闭时,闩200的端部(第一表面203)的一部分插入到该闩插入槽内。
闩插入槽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下部。
锁定部分371限制闩200的位置。
向下地突出的插入突起373形成在锁定部分371的下表面的右侧。
插入突起373定位在旋转构件插入槽317’内。
根据旋转构件370的枢转旋转,插入突起373沿左右方向滑动主锁定构件300’。
优选地,插入突起373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旋转构件插入槽317’沿左右方向的宽度要窄。
由于旋转构件370通过闩20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且主锁定构件300’被滑动,所以用户可以更柔和地感知门关闭操作,且门闩系统的强度也可得到增强。
<门关闭>
如图35至图40所示,当用户关闭门(未示出)时,安装在车体中的撞针101压迫闩200,从而,闩2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当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闩200遮住限位开关910,并且限位开关910检测到并识别出门(未示出)被关闭,然而,马达610尚未操作。
闩200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闩200的外周表面推动旋转构件370的锁定部分371,从而,旋转构件37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旋转构件370的插入突起373 推动形成旋转构件插入槽317’的右侧面,由此,主锁定构件300’被推向右侧。
随着主锁定构件300’被推向右侧,第一传感器901识别出安装在主锁定构件300’左端的第一感测单元351从可被第一传感器901检测到的位置离开,从而,PCB 900向马达610传递信号,之后,马达610由此操作。
也就是说,马达610仅在限位开关910的检测和第一传感器901都满足条件时才被驱动。
由于此构造,防止了门(未示出)打开时马达610的误操作。
通过安装在主齿轮630的前表面中的接合臂631的由马达610的操作导致的顺时针旋转,闩200的突起215被沿顺时针方向推动,由于此动作,闩200的外周表面推动锁定突起320的上表面,并且,由于在闩200的外周表面和锁定部分371的上表面彼此分开的同时,闩200的第一表面203被捕获于旋转构件370的锁定部分371的下表面上,因此,门(未示出)被关闭。
此时闩200的第一表面203被捕获于旋转构件370的锁定部分371的下表面上的原因是:在因扭转弹簧390的弹性力而顺时针方向转动后,旋转构件370的锁定部分371 定位于锁定槽201的内部,从而被捕获于闩200的第一表面203上。
之后,通过使用安装在PCB 900中的传感器,马达610确定接合臂631是否旋转到锁定位置(门关闭位置),并且当检测到接合臂631旋转到锁定位置(门关闭位置)时,接合臂631由马达610而逆时针方向旋转并返回到解锁位置,其后停止马达610的操作。
当在门(未示出)关闭时发生例如安全问题等的紧急情况时,拉动门把手(未示出),然后通过第二传感器903检测到已移动到右侧的第一感测单元351,并且马达610反向转动以将接合臂631送至解锁位置,并且从而可打开门1。
<实施方式3>
如图41至图7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特征在于并包括:壳体4100;枢转并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4100中的闩42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4100中以对闩4200进行锁定的主锁定构件4300;以及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闩 4200的驱动单元4600,其中,驱动单元4600包括主齿轮4630,其中,形成有齿轮齿的啮合部分4632形成在主齿轮4630的周向表面的一部分上,而非啮合部分4643(无齿轮齿)形成在主齿轮4630的周向表面的剩余部分上。
如图41至图44所示,壳体4100包括:第一壳体4110,布置在第一壳体4110的前方的第二壳体4130,以及布置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的第三壳体4150。
在壳体4100的前方上侧形成有撞针插入槽4105,其中撞针4101插入到撞针插入槽4105内。
因此,撞针插入槽4105在第一壳体4110和第二壳体4130中形成。
如图45所示,第一壳体4110形成为块状,在第一壳体中形成有:将在下文描述的用于容置闩4200的闩容置槽4111、将在下文描述的主锁定构件4300和用于容置子锁定构件4400的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
闩容置槽4111的前侧和上部形成为开口的,并与撞针插入槽4105连通。
进一步地,在第一壳体4110的前侧形成弹簧插入槽4113。
弹簧插入槽4113布置在闩容置槽4111的后侧并与闩容置槽4111连通。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一复位弹簧4250的一端固定到第一壳体4110的弹簧插入槽4113,而另一端插入到弹簧插入槽4213内,从而,第一复位弹簧4250可以与闩4200一起转动。
轴杆通孔4114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安装在第一壳体4110中,从而与闩容置槽4111连通。
第六传感器插入孔4129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中,其中,将在下文描述的第六传感器4910插入到第六传感器插入孔4129中,由此与闩容置槽4111联通。第六传感器插入孔4129布置在撞针插入槽4105的下部。
接合臂导引槽4115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的左侧,从而与弹簧插入槽4113和闩容置槽4111连通。
接合臂导引槽4115形成为弧形。
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沿左右方向形成,从而与闩容置槽4111连通。
朝向后侧方向,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形成为比闩容置槽4111要深。
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沿左右方向形成为具有比主锁定构件4300与子锁定构件4400 的总长还要长的长度,从而主锁定构件4300与子锁定构件4400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
在第一壳体4110中,用于容置子锁定构件4400的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的后侧是穿透的,从而使得在下文描述的钩4450的导引杆4457a和4457b被插入到其中。
负载导引槽4116沿左右方向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的前侧,从而与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连通。
负载导引槽4116布置在闩容置槽4111的下部。
第一感测单元插入槽4128沿左右方向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的前侧,由此与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和负载导引槽4116连通。
第一感测单元插入槽4128布置在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的左下部。
第一感测单元插入槽4128如此地形成:其下部和后侧是开口的。
在第一壳体4110的前方右侧,第一壁4117、第二壁4118、第三壁4119和第四壁4121从上侧到下侧顺序地布置。第一壁4117、第二壁4118、第三壁4119和第四壁4121 布置在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的右侧。第一壁4117、第二壁4118、第三壁4119和第四壁 4121沿竖直方向彼此隔开地布置。
与门内把手连接的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贯穿位于第一壁4117和第二壁4118之间的第一分隔空间。
将在下文描述的水平部分4407插入穿过位于第二壁4118和第三壁4119之间的分隔空间。
与门外把手连接的门外把手连接单元4800b贯穿位于第三壁4119和第四壁4121之间的第三分隔空间。
另外,在其中容置第一弹簧4803a的第一弹簧容置槽形成在第一壁4117和第二壁4118之间,由此与第一分隔空间连通。
另外,在其中容置第二弹簧4803b的第二弹簧容置槽形成在第三壁4119和第四壁4121之间,由此与第一分隔空间连通。
其中容置将在下文描述的儿童锁构件4700的儿童锁构件容置槽4122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的前侧,由此与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连通。
儿童锁构件容置槽4122布置在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的上部。
缓冲件4360分别地插入到其中的缓冲件插入槽4123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的上部和下部中,由此与闩容置槽4111连通。
缓冲件插入槽4123的高度形成为比缓冲件4360的高度要低。
布置在下部的缓冲件4360支撑闩4200,由此防止在闩4200因主锁定构件4300而处于锁定状态时产生的任何间隙,而布置在上部的缓冲件4360支撑闩4200,由此,当与主锁定构件4300的锁定被释放后闩4200因为第一复位弹簧4250的回复力而逆时针转动时,闩4200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在第一壳体4110的上侧表面中形成有凹入部分4124。
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的右侧的下部中朝后侧方向突出地形成有导引壁本体 4125。在导引壁本体4125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用于沿前后方向导引耦联突起4561的耦联突起前后导引长孔。
手动锁定构件4560被插入到导引壁本体4125中。导引壁本体4125与导引长孔4517一起对手动锁定构件4560进行引导。
用于与第三壳体4150耦联的锁定钩保持件4126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中。
第一键连接支座4127以其上部和下部是开口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的下部中。
用于容置将在下文描述的主齿轮的主齿轮容置槽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中,由此与接合臂导引槽4115和轴杆通孔4114连通。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中,在主齿轮容置槽的下部中长度上沿左右方向形成有用于容置将在下文描述的锁定板 4500的锁定板容置槽。锁定板容置槽形成为与主齿轮容置槽连通。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中,形成有用于容置将在下文描述的子齿轮4620的子齿轮容置槽,并且子齿轮容置槽与主齿轮容置槽连通。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中,在子齿轮容置槽的右侧形成有用于容置马达4610的前侧的第一马达容置槽。第一马达容置槽形成为与子齿轮容置槽连通。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中,在锁定板容置槽的下部中形成有其中插入将在下文描述的PCB 4900的前侧的第一PCB插入槽。第一PCB插入槽形成为与第一感测单元插入槽4128连通。
如图46所示,第二壳体4130包括呈竖直板形状的竖直构件4131和从竖直构件4131的上端向后弯曲的水平构件4132。
在竖直构件4131中,闩旋转轴4230插入在其中的轴插入孔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
在竖直构件4131中,在轴插入孔周边区域中形成有(从前侧)朝后侧方向凹陷的第一突起部4135和第二突起部4136。第一突起部4135和第二突起部4136比竖直构件 4131的后侧表面的其它部分更向后突出。第一突起部4135与闩4200的前表面接触。因此,闩4200不会沿前后方向浮动,同时,在其组装时,闩4200和第二壳体4130之间的摩擦力。也就是说,由于在第二壳体4130的后侧表面中形成向后突起部分,所以相对于第二壳体4130而言,与旋转构件的摩擦力可以被最小化。第一突起部4135沿撞针插入槽4105的右侧弯曲地形成。第二突起部4136在轴插入孔的周边区域中形成为弧形,并且在闩4200被旋转时导引第一复位弹簧4250的另一端(其比闩4200更加向前地突出)。另外,在第三壳体4150的前表面上也形成有向前突出的部分,由此,相对于第三壳体 4150而言,与旋转构件(主齿轮)的摩擦力可以被最小化。
另外,在竖直构件4131中,用于插入将在下文描述的儿童锁操作突起4710的操作突起长孔4134贯穿前后方向地形成。操作突起长孔4134在长度上沿左右方向形成,从而,其长度大于儿童锁操作突起4710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竖直构件4131经由螺栓4133等安装在第一壳体4110的前表面中,而水平构件4132布置在形成于第一壳体4110上表面中的凹入部分4124内。
撞针插入槽4105形成为穿过竖直构件4131和水平构件4132。
如图47所示,第三壳体4150具有盒状的形状,其内形成有空间。
其中插入PCB 4900的后侧的第二PCB插入槽4154在第三壳体4150的内部。
用于容置马达4610的后侧的第二马达容置槽4151形成在第三壳体4150的内部。用于容置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五传感器4911的第五传感器容置槽4156安装在第三壳体4150的内部。
锁定钩4153形成在第三壳体4150的上部以及两侧。
每个锁定钩4153分别耦联至形成在第一壳体4110中的相应的三个锁定钩保持件4126中的每一个上,从而,第一壳体4110和第三壳体4150由此耦联。
第二键连接支座4152形成在第三壳体4150的下部。
将在下文描述的键连接件4550安装在第一壳体4110的第一键连接支座4127和第二键连接支座4152中。
在第三壳体4150的后侧表面的左侧处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凹陷的凹陷部4155。
如图44所示,PCB 4900插入在第一PCB插入槽和第二PCB插入槽4154之间,并安装在壳体4100中。PCB 4900水平地布置在壳体4100内侧的下部中。
如图42所示,第一传感器4901、第二传感器4903、第三传感器4905和第四传感器4907安装在PCB 4900中。第一传感器4901、第二传感器4903、第三传感器4905和第四传感器4907设置有可检测到磁铁的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4901和第二传感器4903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而第三传感器4905和第四传感器4907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
当从前侧观察时,第一传感器4901布置在第二传感器4903的左侧。当从前侧观察时,第三传感器4905布置在第四传感器4907的左侧。
通过检测形成在主锁定构件4300中的第一感测单元4351的运动,第一传感器4901和第二传感器4903与门1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相关联。
通过检测形成在锁定板4500中的第二感测单元4521的运动,第三传感器4905和第四传感器4907与门1的锁定和解锁操作相关联。此外,第三传感器4905与门1的关闭相关联。
另外,如图43和图44所示,第五传感器4911和第六传感器4910连接到PCB 4900。限位开关可以设置为第五传感器4911和第六传感器4910。
第五传感器4911布置在第一壳体4110和第三壳体4150之间。更具体地,第五传感器4911邻近接合臂导引槽4115地布置。
第五传感器4911检查主齿轮4630是否已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基础位置)。
第六传感器4910检测当被撞针4101按压时闩4200是否在转动。
如图48所示,闩4200安装在第一壳体4110中,从而被布置在闩容置槽4111的内部。
通过插入在轴杆通孔4114内的闩旋转轴4230,闩4200可枢转以及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壳体4110中。
闩形成为板的形状。
锁定槽4201在闩4200的外周表面中。
当从内往外移动时,锁定槽4201的宽度是逐渐变宽的。
锁定槽4201被形成为平的的第一表面4203、形成为具有斜度并从第一表面4203的左端延伸的第二表面4205、从第二表面4205的左端延伸并形成弧形且包绕撞针4101的第三表面4207、从第三表面4207的右上端延伸的第四表面4209以及形成为具有斜度并从第四表面4209的右端延伸的第五表面4211包围。
锁定槽4201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贯穿,且其外端部开口。
在闩4200中,辅助锁定槽4202形成在锁定槽4201的右侧。辅助锁定槽4202形成为与锁定槽4201类似的形状,但是其深度比锁定槽4201浅。
弹簧插入槽4213形成在闩4200的外周表面中。
在闩4200的左侧外周表面中,突起4215向外突出地形成。
突起4215布置在接合臂导引槽4115的前侧。
锁定槽4201、辅助锁定槽4202和突起4215依次地沿闩4200锁定时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方向)布置。
第一复位弹簧4250设置成使得:在解锁时,闩4200可自动地复位。
第一复位弹簧4250插入到弹簧插入槽4113内。
通过插入到第一壳体4110的弹簧插入槽4113内,第一复位弹簧4250的一端是固定的,而其另一端插入到弹簧插入槽4213内。
因此,当闩4200转动时,第一复位弹簧4250的另一端可与闩4200一起转动。
主锁定构件43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形成于第一壳体4110中的锁定构件容置槽 4112的内部。
主锁定构件4300布置在第一壳体4110中,并且锁定闩4200。
主锁定构件4300包括本体4310、锁定突起4320、支撑突起4330、水平杆4340和第一感测构件4350。主锁定构件4300由本体4310、锁定突起4320、水平杆4340和第一感测构件4350一体地形成。
在本体4310的后侧表面,第一钩柄4311a和第二钩柄4311b分别向后突出地形成。第一钩柄4311a布置为隔开地位于第二钩柄4311b的上方。
隔开板4313水平地形成在第一钩柄4311a和第二钩柄4311b之间。
形状类似于矩形板的隔开板4313将本体4310的后侧表面分成上部和下部。
钩容置壁4315形成在隔开板4313的右端中。
在钩容置壁4315的上部和下部中以如下方式形成有斜坡:当从右侧移向左侧时,斜坡之间的宽度逐渐变窄。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分别地容置于钩容置壁4315 的上部和下部中。
第一肋4317形成在钩容置壁4315的左侧,因此增强主锁定构件4300的耐久性。另外,因为第一肋4317压紧第二复位弹簧4460,所以第二复位弹簧4460很好地容置在主锁定构件4300中而不会鼓出。
如图50所示,钩4450包括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
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是安装成用于选择性地同时滑动主锁定构件4300和将在下文描述的子锁定构件4400或者仅使得子锁定构件4400滑动的连接装置。
在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的左侧,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第一孔4451a和第二孔4451b。
在第一钩柄4311a和第二钩柄4311b的内部,分别插入第一钩4450a的第一孔4451a和第二钩4450b的第二孔4451b。因此,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分别可枢转并可移动地安装在主锁定构件4300的本体4310的后侧表面中。
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沿竖直方向分开地安装,并如此地布置:两者相对于水平线彼此对称。
向下突出的第一链结件4455a形成在第一钩4450a中,而向上突出的第二链结件4455b形成在第二钩4450b中。
第一链结件4455a可以保持在形成于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其将在下文描述)中的第一止挡限界4405a上,或者与第一止挡限界4405a分开,而第二链结件4455b可以保持在形成于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其将在下文描述)中的第二止挡限界4405b上,或者与第二止挡限界4405b分开。
在第一钩4450a中,第一弹簧插入孔4453a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在第一孔4451a和第一链结件4455a之间。在第二钩4450b中,第二弹簧插入孔4453b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在第二孔4451b和第二链结件4455b之间。
用于使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返回至其初始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4460安装在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中。第二复位弹簧4460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弯曲地形成弧形,更具体地,其中部形成字母“C”的形状。第二复位弹簧4460的两个端部向前弯曲并突出地形成。
第二复位弹簧4460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钩4450a的第一弹簧插入孔4453a内,而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钩4450b的第二弹簧插入孔4453b内。第二复位弹簧4460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部分由主锁定构件4300的第一肋4317保持。
另外,第二复位弹簧4460的一端插入到形成在第一钩4450a的后侧表面中的第一弹簧安装槽4454a内,而另一端插入到形成在第二钩4450b的后侧表面中的第二弹簧安装槽(未示出)内。由于此构造,第二复位弹簧4460、第一钩4450a以及第二钩4450b 可平滑地互联移动,并且第二复位弹簧4460将不会容易地与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 4450b分开。
因此,在对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施加一个力从而导致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之间的距离由于其枢转旋转而更为增加之后,如果移除对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施加的力,则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由于第二复位弹簧4460的弹性回复力而朝相反的方向枢转旋转,从而回到初始状态。
也就是说,第二复位弹簧4460的回复力朝向使得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之间的分开距离变窄的方向作用。
向后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引杆4457a形成于第一链结件4455a的后侧表面中,而向后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引杆4457b形成于第二链结件4455b的后侧表面中。
第一导引杆4457a和第二导引杆4457b使得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能够在形成于锁定板4500中的倾斜表面4511(其将在下文描述)的导引下分别地旋转。
向上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构件4459形成在第一钩4450a的右上表面中,且向前突出的圆形突起4461形成在上构件4459的前表面的端部。
上构件4459和圆形突起4461形成为使得锁定构件4700(其将在下文描述)与第一钩4450a互锁。
锁定突起4320形成在主锁定构件4300的本体4310的左上部中。
通过被捕获于闩4200的第一表面4203上,锁定突起4320锁定闩4200。
锁定突起4320的下表面形成为平的,而锁定突起4320的上表面形成为具有从左至右上升地倾斜的斜坡。
锁定突起43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交汇的部分倒圆地形成。
优选地,锁定突起4320的下表面的端部呈与闩4200的第一表面4203相应的形状。
在本体4310的左侧,在锁定突起4320的下部形成倾斜表面4330。倾斜表面4330 形成为具有从左至右上升地倾斜的斜坡。
倾斜表面4330形成为具有比锁定突起4320的上表面要陡的坡度。
当闩4330相对于主锁定构件4300旋转时,通过倾斜表面4330而防止干涉。
在本体4310的左下端,水平杆4340在长度上朝左侧形成。
水平杆4340在负载导引槽4116的内部滑动,由此使得主锁定构件4300的滑动可以更稳定地进行。
在水平杆4340的右端的下部中,第一感测构件4350向下突出地形成。
第一感测单元4351(如磁铁)安装在第一感测构件4350的下侧表面中。
第一感测单元4351由第一传感器4901或第二传感器4903检测到,其中第一传感器4901和第二传感器4903布置在PCB 4900上的与第一感测单元4351对应的位置。控制单元(未示出)接收该检测信号并控制将在下文描述的马达4610。
子锁定构件4400布置在主锁定构件4300的右侧。
如图51所示,与主锁定构件4300相同,子锁定构件44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形成于第一壳体4110中的锁定构件容置槽4112内。
门把手连接单元4800连接到子锁定构件4400。
子锁定构件4400包括呈块体形状的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
门把手连接单元4800包括与门内把手(未示出)连接的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以及与门外把手(未示出)连接的门外把手连接单元4800b。设置线缆作为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和门外把手连接单元4800b。
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布置在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的上部。
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连接到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
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包括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a、第一止挡限界4405a以及水平部分4407。
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包括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b和第二止挡限界4405b。
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a的前侧和右侧以及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b的前侧和右侧是开口的。
形成于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的端部中的第一止挡构件4801a容置在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a内。
由于第二壳体4130,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的位于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a内的第一止挡构件4801a不会朝前侧分开。
形成于门外把手连接单元4800b的端部中的第二止挡构件4801b容置在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b内。
由于第二壳体4130,门外把手连接单元4800b的位于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b内的第二止挡构件4801b不会朝前侧分开。
由其拉动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的第一拉动孔4403a以如下方式形成为其一侧在第一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a的右端处开口:第一拉动孔4403a形成为具有比第一止挡构件4801a的直径小的直径,由此,即便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被朝右侧拉出,第一止挡构件4801a也不会经由第一拉动孔4403a被拉出。
因此,当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被向右侧拉动时,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朝右侧滑动。
由其拉动门外把手连接单元4800b的第二拉动孔4403b以如下方式形成为其一侧在第二止挡构件容置槽4401b的右端处开口:第二拉动孔4403b形成为具有小于第二止挡构件4801b的直径的直径,由此,即便门外把手连接单元4800b被朝右侧拉出,第二止挡构件4801b也不会经由第二拉动孔4403b被拉出。
因此,当门外把手连接单元4800b被向右侧拉动时,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朝右侧滑动。
第一弹簧4803a靠近第一止挡构件4801a地插入到门内把手连接单元4800a中。
第一弹簧4803a布置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的右端与第一壳体4110的第一壁4117 和第二壁4118之间。由于第一弹簧4803a的弹性回复力,第一弹簧4803a使得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其因外力而滑到右侧)通过向左侧滑动而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第二弹簧4803b插入到门外把手连接单元4800b中。
第二弹簧4803b布置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的右端与第一壳体4110的第三壁4119和第四壁4121之间。由于第一弹簧4803b的弹性回复力,第二弹簧4803b使得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其因外力而滑到右侧)通过向左侧滑动而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第一止挡限界4405a形成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的后侧,而第二止挡限界4405b形成在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的后侧。
第一止挡限界4405a的右侧表面形成为平的,而左侧表面倒圆地形成,并且在从下侧往上侧移动时宽度从左至右逐渐变窄。
第二止挡限界4405b的右侧表面形成为平的,而左侧表面倒圆地形成,并且在从下侧往上侧移动时宽度从左至右逐渐变宽。
第一止挡限界4405a和第二止挡限界4405b的形状相对于水平表面彼此对称。
第一钩4450a的第一链结件4455a可由第一止挡限界4405a捕获,或者可与第一止挡限界4405a分开,而第二钩4450b的第二链结件4455b可由第二止挡限界4405b捕获,或者可与第二止挡限界4405b分开。
第一钩4450a、第二钩4450b、第一止挡限界4405a和第二止挡限界4405b是用于使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4400一起滑动或者仅仅滑动子锁定构件4400的连接装置。
当第一钩4450a由第一止挡限界4405a捕获且第二钩4450b由第二止挡限界4405b捕获时,如果门内把手(未示出)或门外把手(未示出)被拉动,则主锁定构件4300 和子锁定构件4400一起朝左侧滑动。
换句话说,这是门1的解锁状态。
相反地,当第一钩4450a与第一止挡限界4405a分开且第二钩4450b与第二止挡限界4405b分开时,如果门内把手(未示出)或门外把手(未示出)被拉动,则仅仅子锁定构件4400朝左侧滑动,但主锁定构件4300停止不动。
换句话说,这是门1的锁定状态。
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设有水平部分4407,该水平部分4407从右侧面的下部朝右侧方向(这是朝外的方向)延伸。
水平部分4407包括位于其右侧表面中的第一倾斜部分4409。
水平部分4407布置在第一壳体4110的第二壁4118和第三壁4119之间,并沿左右方向滑动。
第一倾斜部分4409与将在下文描述的手动锁定构件4560的第二倾斜部分4563接触。
如图52所示,锁定板4500在长度上沿左右方向形成。
锁定板45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110的后侧表面中。
锁定板4500包括解锁线缆连接部4501、弯曲构件4503、门锁定表面4509、倾斜表面4511、门解锁表面4513、手动锁定支座4515以及第二感测构件4519。
解锁线缆连接部4501布置在锁定板4500的左端侧。
解锁线缆4810连接在解锁线缆连接部4501的左端中,并且当旋钮(未示出)等被操作时解锁线缆4810被向左侧或向右侧地拉动,因此,锁定板4500朝左侧或右侧移动。
弯曲构件4503形成在解锁线缆连接部4501的右侧的下部。
弯曲构件4503具有平的板状形状。
接合突起4506向下突出地形成在弯曲构件4503的下部中。
接合突起4506是用于通过使用键连接件4550来手动地滑动锁定板4500的圆柱形突起。
键连接件4550包括:头部4551,其中形成十字形的槽;翼部4553,其具有键连接件开口4555,其中已切除了具有比头部4551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圆盘的一部分;以及上突起4557,其从翼部4553的中央向上地突出。
键连接件4550以可枢转并可移动方式安装在壳体4110的下部中,而接合突起4506定位于键连接件4550的键连接件开口4555内。
此时,如果通过使用例如钥匙或螺丝刀等的工具而手动地旋转键连接件4550的头部4551,则锁定板4500可沿左右方向滑动而无需驱动驱动单元4600。
更具体地说,如果旋转键连接件4550的头部4551,则定位于键连接件开口4555内的接合突起4506被键连接件开口4555内的两个侧面推动,从而,锁定板4500沿从左向右方向移动。
换句话说,由于键连接件4550的旋转运动,锁定板4500线性地运动。
因此,通过使用键连接件4550可手动地锁定或解锁门1。
在锁定板4500中,钩导引部4507形成在弯曲构件4503的右侧。
门锁定表面4509分别位于钩导引部4507的左端的上侧和下侧,而倾斜表面4511分别位于钩导引部4507的中央的上侧和下侧,门解锁表面4513分别位于钩导引部4507 右端的上侧和下侧。门锁定表面4509和门解锁表面4513形成为水平地平的。第一止挡突起4505向下突出地形成在位于下部的门锁定表面4509的左侧。当锁定板4500处于门锁定位置和门解锁位置时,第一止挡突起4505插入到第一止挡槽4120中,由此,当处于门锁定位置和门解锁位置时,锁定板4500稳定地保持停止状态。
门锁定表面4509、倾斜表面4511和门解锁表面4513连接在一起。
当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两个倾斜表面4511之间的宽度逐渐变窄。
钩导引部4507的上表面导引第一钩4450a的第一导引杆4457a,而钩锁定部4507的下表面导引第二钩4450b的第二导引杆4457b。
当第一导引杆4457a和第二导引杆4457b分别定位于上、下门锁定表面4509中时,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分别与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的第一止挡限界4405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的第二止挡限界4405b分开,从而,门1现在处于锁定状态。
当第一导引杆4457a和第二导引杆4457b分别定位于上、下倾斜表面4511中时,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朝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的第一止挡限界4405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的第二止挡限界4405b旋转,或者朝相反的方向旋转。
当第一导引杆4457a和第二导引杆4457b分别定位于上、下门解锁表面4513中时,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分别由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的第一止挡限界4405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的第二止挡限界4405b捕获,从而,门1现在处于解锁状态。
由此,钩导引部4507根据锁定板4500沿左右方向的滑动来旋转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从而,可以锁定或解锁门1。
在锁定板4500中,手动锁定构件支座4515形成在钩导引部4507的右侧。
锁定构件支座4515可沿左右方向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与第三壳体4150的前表面之间移动,然而,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布置方式是不可能的。
当从其前方观察时,手动锁定构件支座4515的形状类似于韩文字母(即,缺了一边的矩形),其前侧、后侧和右侧是开口的。
导引壁本体4125设置在锁定构件支座515内。
在手动锁定构件支座451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分别地形成有两个相同的导引长孔4517,当从上方观察时,从左侧朝右侧移动,导引长孔4517具有上升的斜率。也就是说,导引长孔4517对角地形成。
在上导引长孔4517和下导引长孔517的每一个中分别插入手动锁定构件4560的耦联突起4561。耦联突起4561由导引长孔4517导引。
手动锁定构件4560呈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在其前表面具有突出部。手动锁定构件4560布置在导引壁本体4125内。
在手动锁定构件4560的上部和下部中,耦联突起4561分别向上突出和向下突出地形成。
第二倾斜部4563以如下方式形成在手动锁定构件4560的前侧:当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其沿前后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宽。
第二倾斜部4563与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的水平部分4407接触。
当钩4450与止挡限界4405分开时,如果门内把手(未示出)被拉动一次,则形成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中的水平部4407朝后侧方向推动手动锁定构件4560。由于此动作,锁定板4500朝右侧滑动,并且钩4405被捕获于止挡限界4405上。
这将在下文中描述操作状态时被详细地描述。
在锁定板4500中,第二感测构件4519向下突出地形成在下部、位于接合突起4506和钩导引部4507之间。更具体地说,第二感测构件4519以如下方式形成:其下部向后弯曲。
在第二感测构件4519中,诸如磁铁的第二感测构件4519安装在向后弯曲部分的下表面中。
第二感测单元4521由第三传感器4905和第四传感器4907(它们安装在PCB 4900上的与第二感测单元4521对应的位置)检测到。这种由第三传感器4905和第四传感器 4907检测到的信号传递至车辆的信息设备,因此,驾驶人员识别出门1的锁定和解锁状态。
此外,在锁定板4500的上部中,主齿轮止挡件4502向后突出地形成在解锁线缆连接部4501和接合突起4506之间。
当主齿轮4630由马达4610驱动而旋转时,主齿轮止挡件4502由形成在主齿轮4630中的第一止挡部4633和第二止挡部4635推动。因此,锁定板4500朝左侧或右侧移动。
主齿轮4630设置在主齿轮止挡件4502的上部,从而,当主齿轮4630旋转时,仅仅是主齿轮止挡件4502被捕获而锁定板的其它部分没有被捕获。换句话说,在锁定板 4500中,位于主齿轮4630附近的其它部分相对于主齿轮4630朝前地布置,从而,当主齿轮4630旋转时,与锁定板4500的其它部分之间不存在干涉。
锁定板4500沿左右方向滑动,并且由此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钩4450。
由于锁定板4500的滑动(即沿左右方向的线性运动),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被以可枢转的方式移动。
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的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被第一止挡限界4405a和第二止挡限界4405b捕获,或者与第一止挡限界4405a和第二止挡限界4405b分开,并且使得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4400一起滑动,或者仅仅使得子锁定构件4400滑动。
也就是说,门1根据锁定板4500沿左右方向的线性运动而被锁定或解锁。
锁定板4500沿左右方向的线性运动可以自动地进行,但是也可以手动地进行。
如图53所示,驱动单元4600包括马达4610、由马达4610旋转的子齿轮4620以及与子齿轮4620啮合并转动的主齿轮4630。
驱动单元4600安装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中以及第三壳体4150的前侧表面中。
驱动单元4600布置在第一壳体4110的后侧表面和第三壳体4150的前侧表面之间。
马达4610连接到PCB 4900,由此,马达可以通过接收来自PCB 4900的信号而产生驱动力或停止产生驱动力。
蜗轮4613安装在马达4610的旋转轴4611中。
在子齿轮4620中,小直径的齿轮和大直径的齿轮通过同一轴杆连接。
子齿轮4620的大直径齿轮与蜗轮4613啮合。
子齿轮4620的小直径齿轮与主齿轮4630啮合。
主齿轮4630通过子齿轮4620接收来自马达4610的驱动力。
如图54和图55所示,在主齿轮4630中,其中形成有齿轮齿4638的啮合部分4632 形成在主齿轮4630的周向表面的一部分上,而非啮合部分4643(其中没有形成齿轮齿 4638)形成在主齿轮的周向表面的剩余部分上。
啮合部分4632仅仅形成在主齿轮4630的右侧的一部分中。
非啮合部分4643形成在主齿轮4630的不处于啮合部分4632内的剩余部分中。非啮合部分4643形成为平的或者是弯曲的。
也就是说,齿轮齿4638没有形成在主齿轮4630的整个圆周上,而是仅仅形成在圆周的一部分上。因此,可以减小主齿轮4630沿前后方向的厚度而仍然保持主齿轮4630 的耐久性。
啮合部分4632沿前后方向的厚度形成为比非啮合部分4643的所述厚度要厚。因此,可改善啮合部分4632的耐久性。
主齿轮4630包括塑料部分4634和插入在塑料部分4634内的金属部分4642。通过将金属部分4642插入到塑料部分4634内而形成主齿轮4630。
塑料部分4634包括形成为板状的塑料板部分4645和向后突出地形成在塑料板部分 4645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中的啮合部分4632。
塑料板部分4645形成为圆盘的形状,而插入突起4637向后突出地形成在其后侧表面上。四个插入突起4637围绕插入孔4636地形成,其中闩旋转轴4230插入该插入孔 4636内。
接合臂4631形成在塑料板部分4645的前表面的左下部,以用于旋转闩4200。接合臂4631形成为杆的形状,并朝前方突出地形成。
当用户关闭门1时,如果门1是一定程度地关闭、甚至完全关闭的,则接合臂4631由于马达4610的驱动力而自动地旋转闩4200,并且将闩4200限制在主锁定构件4300 上。
此外,第五传感器检测部分4641形成在塑料板部分4645的外周表面中,由此被布置在接合臂4631的后侧。第五传感器检测部分4641以如下方式形成:当主齿轮4630 返回到基础位置时,第五传感器检测部分4641按压作为限位开关的第五传感器4911。因此,在移动锁定板4500之后,或者被旋转以移动闩4200之后,主齿轮4630可再次返回到初始位置(基础位置)。
塑料部分4634的一部分被切除。主齿轮止挡部4502插入到塑料部分4634的切除空间内。由此,第一止挡部4633第二止挡部4635形成在塑料部分4634的下部,以用于滑动锁定板4500。第一止挡部4633连续地形成在啮合部分4632的下端。
第一止挡部4633第二止挡部4635彼此隔开。
第一止挡部4633和第二止挡部4635根据主齿轮4630的旋转而推动主齿轮止挡部4502,并且朝左侧或右侧滑动锁定板4500。
另外,主齿轮止挡部4502布置在金属部分4642的前侧。
金属部分4642包括形成为板状的板部分4644和沿板部分4644的圆周向前并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突起4639。
板部分4644形成为圆盘的形状。在板部分4644的中央区域,插入突起槽4646围绕插入孔4636形成,其中闩旋转轴4230插入该插入孔4636内。插入突起4637插入到所述插入突起槽4646内。
突起4639插入到塑料部分4634的啮合部分4632中以及接合臂4631的内部。因此,可进一步改善啮合部分4632和接合臂4631的耐久性。
插入到啮合部分4632内的突起4639分开地形成为多个构件,而布置在接合臂4631的内部的突起4639形成为具有比位于啮合部分4632内的突起4639的长度大的长度。
由于可通过一个驱动单元4600而使用闩4200来实现门1的打开和关闭以及使用锁定板4500来实现门1的锁定和解锁,所以结构简单,并可紧凑地设计,还可降低制造费用。
如图56所示,儿童锁构件47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4100内,由此被布置在子锁定构件4400的上部。
更具体地说,儿童锁构件4700布置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的上部。
儿童锁构件4700形成为板的形状,并且容置在第一壳体4110的儿童锁构件容置槽4122内。因此,儿童锁构件4700可相对于壳体4100沿左右方向滑动。
在儿童锁构件4700的上表面中,第二止挡突起4721向上突出地形成。当儿童锁构件4700位于门锁定位置和门解锁位置中时,第二止挡突起4721插入到第二止挡槽(未示出)内,由此,当处于门锁定位置和门解锁位置时,儿童锁构件4700稳定地保持停止状态。
在儿童锁构件4700的左下部中,锁定突起4722朝左后方向突出地形成。锁定突起4722的上表面形成有具有斜坡。锁定突起4722的高度形成为比儿童锁构件4700的最大高度要小。
在儿童锁构件4700的前表面上,显示表述门的解锁状态的短语或标志。在第一壳体4110中,显示表述门的锁定状态的短语或标志,以便被布置在儿童锁构件4700的后侧中。
在儿童锁构件4700的前表面的右侧,儿童锁操作突起4710向前突出地形成。儿童锁操作突起4710插入到形成于第二壳体4130中的操作突起长孔4134内。
当儿童锁构件4700朝左侧移动时,可通过操作突起长孔4134从壳体4100的外侧看到门锁定标志,在此状态下,如果儿童锁构件4700朝右侧移动,则可通过操作突起长孔4134从壳体4100的外侧看到门解锁标志。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识别出门锁定与否。
当儿童锁构件4700朝左侧移动时,第一钩4450a的圆形突起4461沿锁定突起4722的上升坡度被抬起。由此,如果第一钩4450a被抬起,则第一钩4450a与第一止挡限界 4405a分开。另外,当儿童锁构件4700朝右侧移动时,第一钩4450a返回到初始状态。由此,第一钩4450a被捕获于第一止挡限界4405a上。
由此,第一钩4450a可通过儿童锁构件4700的运动而被捕获于第一止挡限界4405a上或者与第一止挡限界4405a分开。
即使解锁操作是在门1的锁定状态下拉动门把手(未示出)时进行的,本发明的门闩系统5也能够执行解锁操作而没有任何功能干扰。
下文将对其依次地进行描述。
拉动处于锁定状态下的门1的门把手(未示出)。
此时,由于钩4450是打开的而没有保持住子锁定构件4400,所以子锁定构件4400沿被拉动的门把手(未示出)朝主锁定构件4300的相反侧滑动,而不曾影响到主锁定构件4300。
如果在执行此操作期间使用钥匙、遥控器等进行解锁操作,则打开的钩4450朝内旋转,由此与子锁定构件4400连接。
然而,由于钩4450是在拉动门把手(未示出)的同时被旋转,所以钩4450没有连接到与主锁定构件4300分开的子锁定构件4400,相反地,钩4450进入到位于主锁定构件4300与子锁定构件4400之间的分开空间内。
此时,如果释放被拉动的门把手(未示出),则由于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子锁定构件4400朝主锁定构件4300移动。
钩4450因子锁定构件4400的接近力而被抬起,之后,子锁定构件4400进入钩4450内部,由此完成钩4450与子锁定构件4400的耦联。
安装在本发明的门闩系统5的PCB 4900中的传感器与车内灯(未示出)、仪表盘(未示出)等连接,用户可容易地识别门1的打开和关闭状态。
在下文中,将描述依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构造的门闩系统5的操作过程。
<门关闭>
如图57所示,当用户关闭门1时,撞针4101压迫闩4200,从而,闩42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58所示,由于闩4200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遮住第六传感器4910,所以闩4200按压第六传感器4910,且控制单元识别出门1正在关闭,然而,马达4610尚未操作。此时,闩4200的外周表面推动主锁定构件4300的锁定突起4320,并且,由于此操作,主锁定构件4300被推向右侧。因此,第一感测单元4351没有被第一传感器4901 检测到。
然后,如图59所示,由于用户关闭门1的力,闩4200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当锁定突起4320被插入到辅助锁定槽4201内时,第一感测单元4351被第一传感器4901检测到。
由此,当第六传感器4910和第一传感器4901均被检测到时,控制单元操作马达4610。
也就是说,在闩4200被撞针4101按压的同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之后,马达4610开始操作。
由于此构造,防止了门1打开时马达4610的误操作。
如图59所示,通过安装在主齿轮4630的前表面中的接合臂4631由马达4610操作导致的顺时针旋转,闩4200的突起4215被沿顺时针方向推动。随后,锁定突起4320 插入到锁定槽4201内,门1由此关闭。
此时闩4200的第一表面4203被捕获于主锁定构件4300的锁定突起4320的下表面上的原因如下。在因第一弹簧4803a和第二弹簧4803b的弹性力而从右侧往左侧滑动后,主锁定构件4300的锁定突起4320定位于锁定槽4201的内部,从而被捕获于闩4200的第一表面4203上。
随着接合臂4631被马达4610旋转并抵达门关闭位置,之后,锁定突起4320插入到锁定槽4201内,由此,第一感测单元4351被第一传感器4901检测到。由此,当第一感测单元4351被第一传感器4901检测到且马达操作以关闭门时,控制单元确定接合臂 4631被旋转至门关闭位置并通过马达461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接合臂4631。如图60所示,控制单元操作马达4610,直至第五感测单元4641按压第五传感器4911。因此,主齿轮 4630返回到基础位置。由此,由于主齿轮4630在门关闭或门锁定操作之后返回到基础位置,所以驾驶员可以手动地锁定或解锁门。
当在通过操作马达4610来关闭门1的同时发生儿童的手指或衣服被夹在门和车体之间的紧急情况时,拉动门把手(未示出),然后第二传感器4903检测到已朝右侧移动的第一感测单元4351,并且马达4610沿反向转动,将接合臂4631移动至解锁位置(基础位置),并且可从而打开门。
<门锁定>
如图61所示,下文将对通过钥匙、锁定按钮、旋钮、门外把手传感器、启动档位(start)以及预设的车辆速度阈值等把门1的解锁状态变成锁定状态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门锁定(信号)通过马达4610而进入时,马达4610操作,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主齿轮4630。
如图62所示,当主齿轮46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位于主齿轮4630后侧表面中的第二止挡部4635推动锁定板4500的主齿轮止挡部4502并滑动锁定板4500。
此时,锁定板4500移至右侧,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沿锁定板4500的倾斜表面4511彼此更加分开,并且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分别与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 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分开。由于此操作,门1的状态变成锁定状态,因此,在拉动门把手(未示出)时,力不会传递到主锁定构件4300。
第二止挡部4635推动锁定板4500,直至锁定板4500的第二感测单元4521由第四传感器4907检测到,如图63所示,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门解锁>
下文将对通过钥匙、锁定按钮、旋钮、门外把手传感器、抵达档位(arrive)以及预设的车辆速度阈值等把门1的锁定状态变成解锁状态的操作进行描述。
如图64所示,当门解锁(信号)通过马达4610进入时,马达4610操作,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主齿轮4630。
当主齿轮6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位于主齿轮4630的后侧表面中的第一止挡部4633推动主齿轮止挡部4502并滑动锁定板4500。
此时,锁定板4500移至左侧,而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沿锁定板4500的倾斜表面4511彼此更加接近,并且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分别被捕获于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和第二子锁定构件4400b上。由于此操作,门1的状态变成解锁状态,因此,在拉动门把手(未示出)时,力将被传递到主锁定构件4300。
第一止挡部4633推动锁定板4500,直至锁定板4500的第二感测单元4521由第三传感器4905检测到,并且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使用儿童锁构件从车辆内部锁定门>
如图65所示,第一钩4450a被捕获于第一止挡限界4405a上,而第二钩4450b被捕获于第二止挡限界4405b上,这是门1的解锁状态。在儿童锁构件4700的左侧,第一钩4450a的圆形突起4461和上构件4459分开地布置。
在此情形中,如图66所示,当朝左侧推动形成在儿童锁构件4700中的儿童锁操作突起4710时,圆形突起4461被锁定突起4722抬起。
因为此操作,第一钩4450a与第一止挡限界4405a分开,从而,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 不与主锁定构件4300一起滑动。
也就是说,当拉动门内把手(未示出)时,仅仅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可以滑动,因此,门(未示出)从内侧处于锁定状态。
仅在儿童锁构件4700朝右侧滑动时可以释放这种锁定状态,当处于儿童锁定状态时,门1不能从车辆内部打开,相反地,只能从车辆外侧打开门1。因此,可以保护儿童和大人免受由于门1意外打开和关闭所导致的事故的伤害。
另外,优选地,仅在后座上安装通过使用儿童锁构件实现的从车辆内部锁定门1的功能。
<使用门内把手从车辆内部解锁门>
如图67所示,在门1处于锁定状态时,如图68所示,如果门内把手(未示出)被拉动一次,则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滑向右侧。
此时,形成在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的水平部分4407中的第一倾斜部分4409朝右侧滑动,同时推动手动锁定构件4560的第二倾斜部分4563。
手动锁定构件4560由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的第一倾斜部分4409移动。由于此移动,手动锁定构件4560被导引壁本体4125朝后侧方向导引。朝后侧方向移动的手动锁定构件4560的耦联突起4561被插入到沿对角线方向形成的导引长孔4517内,由此,耦联突起4561推动锁定板4500。此时,锁定板4500仅能沿左右方向移动,同时,由于沿前后方向的移动是被禁止的,所以锁定板仅朝左侧移动。
随着锁定板4500朝左侧移动,第一钩4450a和第二钩4450b沿锁定板4500的倾斜表面4511向下移动,并且定位于门解锁表面4513上。
在此状态下,如果释放被拉动的门内把手(未示出),则第一子锁定构件4400a朝左侧移动并被捕获在第一钩4450a上,由于此操作,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4400 一起滑动,从而,门1处于解锁状态。
此时,如果门内把手(未示出)被再次拉动,则闩4200与主锁定构件4300的锁定突起4320分开,且门1被打开。
<门闩系统的安装状态>
如图69和图70所示,门闩系统5安装在部分3的相对侧的中央区域中,门在部分3中可枢转并可旋转地连接到车体。门闩系统5以如下方式布置:上表面面向车辆的内部,而前表面面向车体,后侧表面面向门1。也就是说,门闩系统5的后侧表面的中部布置成在车窗2被放下来时面对车窗2。在被放下来时,车窗2不是笔直地放下来,而是倾斜地放下来。由于此特征,当车窗2被放下来时,门闩系统5的后侧表面的左侧的中部靠近车窗2。因此,如果门闩系统5的后侧表面的左侧的中部向后突出,则会碰到靠近的车窗2。然而,如图71和图72所示,在布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5的左后侧的主齿轮4630中,齿轮齿4638仅仅形成在外圆周表面的右侧的一部分中,由此,齿轮齿4638可形成为厚的,而在保持主齿轮4630的耐久性的同时还可减小主齿轮4630的左侧中部的厚度。
因此,当在门1中安装门闩系统5时,避免了车窗2与门闩系统5之间的干涉。
<实施方式4>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5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如图73至图7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滑动主锁定构件4300’的旋转构件4370,其中旋转构件4370通过闩420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由于仅仅是主锁定构件4300’的本体4310’形成为与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不同,所以仅对本体4310’进行描述,而省略对其它相同构造的描述。
如图73所示,本体4310’包括第一部分4311’和第二部分4313’,第二部分4313’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具有台阶,其前表面布置在第一部分4311’的前表面的前方。
第一部分4311’构成本体4310’的上部,而第二部分4313’构成本体4310’的下部。
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形成在第二部分4313’的上部,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旋转构件 4370的一部分插入在该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内。
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的前部和上部是开口的。
通过安装第二壳体4130来闭合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的前方。
形成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具有这样的斜率:当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斜率是上升的。
构成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的左侧面的上升斜坡的长度比构成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的右侧面的上升斜坡的长度要短。
形成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的下侧面具有这样的斜率:当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斜率是下降的。
在第二部分4313’的左侧部中,形成有倾斜表面4330’。
旋转构件4370布置在主锁定构件4300’的第一部分4311’的前侧中。
旋转构件4370安装在第一壳体4110的前侧,并以如下方式安装:其可经由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旋转轴438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旋转轴4380安装成贯穿旋转构件4370的上部。
优选地,旋转轴4380是铆钉。
旋转构件4370可相对于旋转轴438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另外,可以设置复位旋转构件4370的扭转弹簧4390。
扭转弹簧4390的一端由第一壳体4110支撑并固定,而另一端连接到旋转构件4370。
扭转弹簧4390给旋转构件4370施加一个力,并沿逆时针方向推动旋转构件4370;而当这个力被释放时,产生朝顺时针方向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该旋转构件4370的弹性力,并使(旋转构件)返回到初始位置。
旋转构件4370包括锁定部分4371和插入突起4373。
锁定部分4371的左侧的下部朝左侧突出,而右侧形成为平的。
在锁定部分4371的下部形成闩插入槽,在门关闭时,闩4200的端部(第一表面) 的一部分插入到该闩插入槽内。闩插入槽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下部。
锁定部分4371限制闩4200的位置。
向下地突出的插入突起4373形成在锁定部分4371的下表面的右侧。
插入突起4373定位在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内。
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在主锁定构件4300’由于闩4200的枢转旋转而被旋转构件4370滑动时,旋转构件4370的插入突起4373从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的内部脱离。
根据旋转构件4370的枢转旋转,插入突起4373沿左右方向滑动主锁定构件4300’。
优选地,插入突起4373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旋转构件插入槽4317’沿左右方向的宽度要窄。
由于旋转构件4370通过闩420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且主锁定构件4300’被滑动,所以用户可以更柔和地感知门关闭操作,并且门闩系统的强度也可得到增强。
也就是说,在关闭门时,通过在主锁定构件4300’沿左右方向的线性运动之前增加旋转构件4370的旋转运动,用户可以更柔和地感知门的关闭操作。
<门关闭>
如图74所示,当用户关闭打开的门时,如图75所示,安装在车体内的撞针4101 压迫闩4200,从而,闩42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闩4200按压第六传感器4910,并且控制单元识别出门1正关闭,然而,马达4610尚未操作。此时,闩4200的外周表面推动主锁定构件4300’的锁定部分4371,并且,由于此操作,主锁定构件4300’被推向右侧。因此,第一感测单元4351没有被第一传感器4901检测到。
然后,通过用户关闭门1的力,闩4200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锁定部分4371被插入到辅助锁定槽4201内时,第一感测单元4351被第一传感器4901检测到。
由此,当第六传感器4910和第一传感器4901均被检测到时,控制单元操作马达4610。
如图75所示,通过安装在主齿轮4630的前表面中的接合臂4631由马达4610操作导致的顺时针旋转,闩4200的突起4215沿顺时针方向被推动。结果是旋转构件4370 的锁定部分4371插入到闩4200的锁定槽4201内,门1由此关闭。
此时,由于扭转弹簧4390的弹性力,旋转构件4370的锁定部分437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定位于锁定槽4201内;从而,闩4200的第一表面插入到锁定部分4371 的闩插入槽内。
在下文中,由于马达4610的控制过程与上述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关闭过程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详细的描述。
<实施方式5>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如图77至图85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中,主锁定构件1300和子锁定构件1400布置在壳体1100的右上部。
如图78至图79所示,主锁定构件1300以如下方式形成:在本体1310的左下部中,锁定突起1320朝左侧突出地形成。锁定突起1320形成为与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类似,其中在下表面中另外地形成有闩插入槽1321,闩插入槽1321具有开口的下部。
在本体1310的后侧表面的上侧,主锁定构件1300的第一感测构件1350形成为向后突出的杆的形状。第一感测单元1351形成在第一感测构件1350的上表面中。第一感测构件1350贯穿第一壳体1110地布置,从而,第一感测单元1351与PCB 1900面对。
在本体131的右侧表面中,主锁定构件1300的水平杆1310形成为朝右侧突出的杆的形状。
钩的第一钩1450a布置在第二钩(未示出)的下侧,而上侧构件形成在下部中。
儿童锁构件1700形成为具有位于锁定突起1722的下表面中的斜坡。因此,当朝右侧移动时,锁定突起1722沿竖直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宽。
子锁定构件1400的第一子锁定构件1400a布置在第二锁定构件1400b的下侧。第一子锁定构件1400a的水平部分形成为从子锁定构件1400a的右侧表面的上侧朝右侧延伸。
门内把手连接单元1800a布置在门外把手连接单元1800b的下侧。
如图80所示,PCB 1900水平地布置在第一壳体1100的上部中。
锁定板1500水平地布置在第一壳体1100的后侧表面的上部中。
锁定板1500布置在PCB 1900的下部中。
如图81所示,锁定板1500包括:形成于左端的解锁线缆连接部4501、布置在解锁线缆连接部4501右侧的钩导引部4507、布置在钩导引部4507的右侧的手动锁定构件支座4515以及第二感测单元1521。
止挡突起1506向下突出地形成在手动锁定构件支座4515的下表面中。
止挡突起1506布置在键连接件1550的键连接件开口4555内。
键连接件1550布置在第一壳体1110的后侧表面的右侧中。
键连接件1550布置在手动锁定构件支座4515的下侧中。
在键连接件1550中,在头部4551和翼部4553之间形成连接路径1552。连接路径1552形成为一侧开口的中空圆筒的形状。
由磁铁等制成的第二感测单元1521布置在钩导引部4507的左上侧。
在锁定板1500中,在解锁线缆连接部4501和钩导引部4507之间形成第一主齿轮止挡部1531和第二主齿轮止挡部1532。第一主齿轮止挡部1531布置在第二主齿轮止挡部1532的左侧。第一主齿轮止挡部1531和第二主齿轮止挡部1532形成为具有如此的斜率:当朝上侧移动时,两者之间的间隙逐渐变窄。主齿轮运动槽1533形成在第一主齿轮止挡部1531和第二主齿轮止挡部1532之间,其中主齿轮1630插入到主齿轮运动槽1533 内并被移动。主齿轮运动槽1533以如下方式形成:其前侧、上侧和下侧是开口的。
马达4610布置在第一壳体1110的右后侧表面的下部。
在第一子齿轮1620中,布置在其前侧和后侧的两个齿轮通过同一轴杆连接。
蜗轮4613与布置在第一子齿轮1620的后侧中的齿轮啮合。
第二子齿轮1621与布置在第一子齿轮1620的前侧中的齿轮啮合。
在第三子齿轮1622中,布置在其前侧和后侧的两个齿轮通过同一轴杆连接。
第二子齿轮1621与布置在第三子齿轮1622的前侧中的齿轮啮合。
主齿轮1630与布置在第三子齿轮1622的后侧中的齿轮啮合。
如图82和图83所示,在主齿轮1630中,其中形成有齿轮齿的啮合部分1632形成在主齿轮1630的周向表面的一部分上,而其中没有形成有齿轮齿的非啮合部分形成在周向表面的剩余部分中。
啮合部分1632仅仅形成在主齿轮1630的下侧的一部分中。
非啮合部分形成在主齿轮1630不是啮合部分1632的剩余部分中。
主齿轮1630包括塑料部分1634和插入在塑料部分1634内的金属部分1642。通过将金属部分1642插入到塑料部分1634内而形成主齿轮1630。
塑料部分1634包括形成为其中心角小于180度的弧形的啮合部分1632。
使闩4200旋转的接合臂1631形成在啮合部分1632的左上侧。接合臂1631朝前方突出地形成为杆的形状。
当用户关闭门(未示出)时,如果门(未示出)是一定程度地关闭、甚至门(未示出)是完全关闭的,则接合臂1631通过马达4610的驱动力而自动地旋转闩4200,并将闩4200限制在主锁定构件1300上。
金属部分1642包括形成为板状的板部分1644和沿板部分1644的圆周向前地且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突起1639。
板部分1644形成为圆盘的形状。在板部分1644的中央区域,插入孔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其中闩旋转轴插入该插入孔内。
在板部分1644的两侧的每一侧中分别形成有突出部1647。
突出部164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为具有这样的斜率:随着其朝外侧方向移动,突出部的高度减小。
第一止挡部1633形成在板部分1644的左上侧,而第二止挡部1635形成在板部分的右上侧。第一止挡部1633和第二止挡部1635以如下方式弯曲地形成为弧形:随着其朝上方移动,两者之间的距离变窄。第一止挡部1633和第二止挡部1635布置在突出部 1647的上侧。
板部分1644的上侧布置在主齿轮移动槽1533内。也就是说,第一止挡部1633和第二止挡部1635布置在主齿轮移动槽1533内。
通过推动第一主齿轮止挡部1531和第二主齿轮止挡部1532,第一止挡部1633和第二止挡部1635朝左侧或右侧滑动锁定板1500。
如图84所示,当门处于锁定状态时,如果主齿轮1630通过马达4610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解锁门,则第一止挡部1633推动第一主齿轮止挡部1531,由此,锁定板1500 朝左侧移动。从而,门被解锁。
如图85所示,当门处于解锁状态时,如果主齿轮1630通过马达4610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以锁定门,则第二止挡部1635推动第二主齿轮止挡部1532,由此,锁定板1500 朝右侧移动。从而,门被锁定。
突起1639插入到塑料部分1634的啮合部1632和接合臂1631内。从而,可进一步改善啮合部1632和接合臂1631的耐久性。
在板部分1644的上侧中,形成由磁铁等制成的第五感测单元1641。
第五感测单元1641布置在第一止挡部1633和第二止挡部1635之间。
当主齿轮1630返回到基础位置时,第五感测单元1641被安装在PCB 1900中的第五传感器1911检测到。因此,在主齿轮1630旋转以移动锁定板1500或闩4200之后,其可返回到初始位置(基础位置)。
在此,由于根据第五示例实施方式的门关闭、门打开、门锁定、门解锁等操作与上述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操作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实施方式6>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如图86和图8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滑动主锁定构件1300’的旋转构件1370,其中旋转构件1370通过闩420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由于仅仅是主锁定构件1300’的本体1310’形成为与本发明的第五示例实施方式不同,所以仅对本体1310’进行描述,而省略对其它相同构造的描述。
本体1310’包括第一部分1311’和第二部分1313’,第二部分1313’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具有台阶:其前表面布置在第一部分1311’的前表面的前方。
第一部分1311’构成本体1310’的下部,而第二部分1313’构成本体1310’的上部。
在第一部分1311’的下侧,旋转构件插入突起1314向前突出地形成,旋转构件插入突起1314插入到将在下文描述的旋转构件1370的移动孔1373中。
旋转构件插入突起1314形成为圆柱的形状。
旋转构件1370布置在锁定构件1300’的第一部分1311’的前方。
旋转构件1370安装成通过旋转轴138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其中旋转轴1380沿前后方向布置在第一壳体1110的前侧。
旋转轴1380安装在第一壳体中,贯穿旋转构件1370的上部。
旋转构件1370可围绕旋转轴138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旋转构件1370包括锁定部分1371。
锁定部分1371朝向左方向突出地形成在旋转构件1370的左下部中。
闩插入槽形成在锁定部分1371的下部中,当门关闭时,闩4200的端部(第一表面)的一部分被插入到闩插入槽内。闩插入槽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下部。
旋转构件1370的右侧形成为平的。
锁定部分1371限制闩4200的位置。
在旋转构件1370中,移动孔1373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以布置在锁定部分1371的右侧。移动孔1373在长度上沿竖直方向形成,具有比旋转构件插入突起1314的直径大的长度。因此,旋转构件插入突起1314可能在移动孔1373的内部移动。由此,正被旋转的旋转构件1370和正被滑动的主锁定构件1300’可平滑地移动。
旋转构件插入突起1314根据旋转构件1370的枢转旋转而沿左右方向滑动主锁定构件1300’。
由于旋转构件1370通过闩420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并且主锁定构件1300’被滑动,所以用户可以更柔和地感知门关闭操作,并且门闩系统的强度也可得到增强。
另外,可以设置用于使旋转构件1370复位的扭转弹簧1390。
在旋转构件1370的右下侧,弹簧支撑件1374向下突出地形成。
扭转弹簧1390容置在形成于第一壳体1110的前表面中的扭转弹簧容置槽内。扭转弹簧容置槽沿左右方向形成。另外,弹簧支撑件1374布置在弹簧支撑件移动槽内,该弹簧支撑件移动槽形成在第一壳体1110的前表面中。弹簧支撑件移动槽与扭转弹簧容置槽连通。弹簧支撑件移动槽形成为弧形。弹簧支撑件移动槽布置在弹簧支撑件移动槽的后侧。
扭转弹簧1390的一端由第一壳体1110支撑并固定,而另一端支撑弹簧支撑件1374的右侧。
因此,扭转弹簧1390给旋转构件1370施加一个力,并朝逆时针方向推动旋转构件1370;当这个力被释放时,产生朝顺时针方向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该旋转构件1370的弹性力,并将(旋转构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门关闭>
如图86所示,当用户关闭打开的门时,安装在车体内的撞针4101压迫闩4200,从而,闩420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闩4200的外周表面推动旋转构件1370的锁定部1371,因此,旋转构件137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旋转构件1370推动主锁定构件1300’的旋转构件插入突起1314,由此,主锁定构件1300’朝右侧滑动,且锁定部1371被插入到辅助锁定槽内。之后,当闩 4200通过马达4610而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门在旋转构件1370的锁定部1371 如图87所示地插入到闩4200的锁定槽4201内时关闭。由此,当锁定部1371如图87插入到锁定槽4201内时,旋转构件1370因扭转弹簧1390的弹性力而沿顺时针旋转,而旋转构件插入突起1314由旋转构件1370拉动,由此,锁定构件1300’朝向左方向移动。
在下文中,由于关于例如马达4610等的操作的详细描述已经在上述示例实施方式中描述,所以将省略对其详细的描述。
<实施方式7>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和说明。
如图88和图9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特征在于并包括:壳体3100;枢转并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3100中的闩32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3100中以对闩3200进行锁定的主锁定构件33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3100 中并布置在主锁定构件3300的一侧的子锁定构件3400;使得主锁定构件3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可同时滑动或者仅使得子锁定构件3400滑动的连接装置;以及解锁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之间的连接、或者通过使用连接装置来连接主锁定构件4300 和子锁定构件3400的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包括主齿轮4630,并且,进一步设置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3100中的锁定板3500,锁定板3500由主齿轮4630滑动,锁定板3500解锁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之间的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 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而第一止挡突起3105突出地形成在锁定板3500和壳体3100 中的任一者中,而因第一止挡突起3105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一止挡弹簧3570安装在剩余的那一者中,当锁定板3500定位于连接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时,第一止挡弹簧3570因第一止挡突起3105而弹性地变形。
如图88所示,壳体3100包括:第一壳体3110、布置在第一壳体3110的前方的第二壳体3130以及布置在第一壳体3110的后侧的第三壳体3150。
第一壳体3110由塑料材料制成,并可通过注塑成型形成。第二壳体3130可以由诸如钢板的高强度材料制成。
在第一壳体3110和第二壳体3130中形成多个安装孔,以与车体螺栓紧固。安装孔布置在第一壳体3110和第二壳体3130的左侧的上侧和下侧以及撞针插入槽的右侧。由于这些安装孔,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可容易并耐久地安装在车门中。
另外,第一壳体3110和第二壳体3130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多个螺栓布置在撞针插入槽的两侧以及第一壳体3110和第二壳体3130的下部的两侧中。
进一步地,在第二壳体3130中形成有第二铆钉插入孔,闩旋转轴3230和第一复位弹簧保持轴3251(它们设置成铆钉的形式)插入第二铆钉插入孔中。
在第二壳体3130的右侧,包围并支撑第一壳体3110的右侧的竖直构件3138朝后侧方向突出地形成,其中门把手连接单元3800从第一壳体3110的右侧处拉出(牵拉)。由于此竖直构件3138,支撑门把手连接单元3800的部分的强度得以增强。在竖直构件 3138中,分别形成有门把手连接单元3800从其拉出(牵拉)的出口孔。由于此竖直构件3138,防止了当撞击施加到其上时对第一壳体3110的损伤。
在第一壳体3110的前表面中,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支撑突起3103,所述支撑突起3103支撑第二壳体3130的下部的水平部分或竖直部分。由于这些支撑突起3103,便利了第一壳体3110与第二壳体3130的预组装。因此,组装过程变得简单。
安装表面3102形成在第一壳体3110的右上部中,第一壳体3110的右上部为没有被第二壳体3130遮盖的部分。
如图89所示,在弹簧插入部3213和突起之间形成开口,因此,当转动时,闩3200 不会被第一复位弹簧止挡轴3251挡住。
止挡构件3801形成在门把手连接单元3800的端部,其中门把手连接单元3800连接子锁定构件3400和门把手。
止挡构件3801形成为沿竖直方向的长圆柱的形状。因此,即使在拉动门把手时也可以防止止挡构件3801与子锁定构件3400的分开。
在子锁定构件3400中,止挡构件3801容置在其中的止挡构件容置槽形成为与止挡构件3801的形状相对应。另外,出口孔形成在子锁定构件3400的右侧的端部,门把手连接单元3800从该出口孔拉出,并且出口孔与止挡构件容置槽连通。
连接装置包括: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之中的任一者中的钩以及形成在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之中的另一者中的止挡限界,其中钩保持在止挡限界上。在本发明的此示例实施方式中,钩可旋转地形成在主锁定构件4300的后侧中,而止挡限界形成在子锁定构件3400的后侧中。
驱动单元包括马达4610和由马达4610转动的主齿轮4630。驱动单元连接到PCB4900并由控制单元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进一步包括以可滑动的方式(可移动地) 安装在壳体3100的第一壳体3110中的儿童锁构件3700。
儿童锁构件3700相对于壳体3100沿左右侧方向滑动(移动),并使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由于此动作,门内把手被锁定或解锁。门通过儿童锁构件3700的锁定和解锁操作参见上述的第三示例实施方式,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第二止挡突起3721突出地形成在儿童锁构件3700和第一壳体3100之中的一个中,而对第二止挡弹簧突起3721施加弹性力的第二止挡弹簧突起3730安装在儿童锁构件 3700和第一壳体3100之中的另一个中。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90和图91所示,第二止挡突起3721朝后侧方向突出地形成在儿童锁构件3700的后表面的右上侧中,而第二止挡弹簧3730安装在第一壳体3110的前表面中。第二止挡弹簧3730布置在儿童锁构件3700的后侧中。
在第一壳体3110的前表面中,止挡弹簧容置槽3104在长度上沿左右方向形成,由此与儿童锁构件容置槽3122连通并布置在儿童锁构件容置槽3122的后侧中。止挡弹簧容置槽3104相应地形成为与第二止挡弹簧3730对应的形状,并且容置将在下文描述的弹性变形部3732的那部分以如下方式形成:其竖直宽度比弹性变形部3732的竖直宽度要长,由此使得弹性变形部3732的弹性变形成为可能。
通过弯曲金属基材的中部而形成第二止挡弹簧3730。因此,第二止挡弹簧3730整体上形成为销的形状由此,金属丝形式的弹簧3730设置为第二止挡弹簧3730。
在第二止挡弹簧3730中,第一止挡部3731形成在其最右端,第一止挡部3731形成为与第二止挡突起3721的形状对应的弧形。当儿童锁构件3700处于连接位置时,第二止挡突起3721容置在第一止挡部3731中。
在第二止挡弹簧3730中,第二止挡部3733形成在其左侧,第二止挡部373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为弧形。当儿童锁构件3700处于脱开连接位置时,第二止挡突起3721 容置在第二止挡部3733中。
在第二止挡弹簧3730中,弹性变形部3732形成在第一止挡部3731和第二止挡部3733之间,其中弹性变形部3732的竖直宽度小于第一止挡部3731和第二止挡部3733 的竖直宽度。也就是说,弹性变形部3732的竖直宽度形成为小于第二止挡突起3721的竖直宽度。弹性变形部3732沿左右方向水平地布置为线形。
第二止挡突起3721的截面形状呈圆柱形。
因此,当儿童锁构件3700处于位于连接位置和脱开连接位置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中时,第二止挡弹簧3730由于第二止挡突起3721而弹性地变形。也就是说,为了将儿童锁构件3700从连接位置移动到脱开连接位置,或者为了将儿童锁构件3700从脱开连接位置移动到连接位置,必须通过一个力滑动儿童锁构件3700,这个力大得足以使得第二止挡弹簧3730弹性地变形。
此外,当滑动儿童锁构件3700时,由于第二止挡弹簧3730的弹性变形部3732和第二止挡突起3721之间的接触,产生摩擦力。
因此,在儿童锁构件3700处于连接位置或脱开连接位置时,即使当外部撞击施加到儿童锁构件3700上时,也可防止儿童锁构件3700从连接位置或脱开连接位置离开。也就是说,防止了儿童锁构件3700由于外部撞击导致的误操作。
弹簧端部3734形成在第二止挡弹簧3730的左端。弹簧端部3734的竖直宽度形成为比弹性变形部3732的竖直宽度窄。弹簧端部3734沿左右方向水平地布置为线形。
进一步地,此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还包括儿童锁传感器3920,该儿童锁传感器 3920检测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是否通过儿童锁构件3700连接或脱开连接。
儿童锁传感器3920设置成限位开关,并且布置在第一壳体3100的后侧表面中。儿童锁传感器3920连接到PCB 4900。
在儿童锁构件3700的后侧表面中,儿童锁感测单元3723朝后侧方向突出地形成。儿童锁感测单元3723布置在第二止挡突起3721和锁定突起3722之间,并布置在锁定突起3722的下方。
儿童锁感测单元3723布置在儿童锁传感器3920的上方。
在第一壳体3110的前表面中,沿左右方向形成导引槽以用于导引锁定突起4722。导引槽布置在儿童锁构件容置槽4122的下部的后侧,并形成为与儿童锁构件容置槽4122连通。在导引槽中,左侧(其为布置有儿童锁传感器3920的部分)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
如图92所示,当儿童锁构件3700朝左侧滑动以通过儿童锁构件3700而锁定门时,儿童锁感测单元3723推动儿童锁传感器3920。也就是说,儿童锁传感器3920通过儿童锁构件3700检测到门的锁定。控制单元可通过使用由儿童锁传感器3920检测到的信号来通知驾驶员是否开启了儿童锁状态。从而,驾驶员可容易地检查儿童锁的状态。
另外,如图93所示,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还包括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3100的第一壳体3110中的锁定板3500。
锁定板3500由主齿轮4630滑动,并且,锁定板3500脱开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的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4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由于通过锁定板3500 实现的连接或脱开连接过程与上述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第二止挡突起3721突出地形成在儿童锁构件3700和第一壳体3100之中的一个中,而因第一止挡突起3105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一止挡弹簧3570安装在儿童锁构件3700和第一壳体3100之中的另一个中。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壳体3110的后侧表面中,第一止挡突起3105朝后侧方向突出地形成,而第一止挡弹簧3570安装在锁定板3500的中部的后侧表面中。
在锁定板3500中,第一止挡突起3105在其中穿过的止挡件长孔3571沿左右方向形成。
在锁定板3500的后侧表面中,在止挡件长孔3571的左侧,第一止挡弹簧3570的一个端部插入到其中的第一链接件3573向后突出地形成。
在锁定板3500的后侧表面中,在止挡件长孔3571的左侧,第一止挡弹簧3570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到其中的第二链接件3572向后突出地形成。
通过弯曲金属基材的中部形成第一止挡弹簧3570。因此,第一止挡弹簧3570整体上形成为销的形状由此,金属丝形式的弹簧设置为第一止挡弹簧3570。
被插入到第一链接件3573内的第一插入部3578在第一止挡弹簧3570的一个端部中。第一插入部3578形成为圆形。
在第一止挡弹簧3570中,第一止挡部3577形成在第一插入部3578的右侧,第一止挡部3577的上部和下部形成为与第一止挡突起3105的形状对应的弧形。当锁定板 3500处于脱开连接位置时,第一止挡突起3105容置在第一止挡部3577中。
在第一止挡弹簧3570中,第二止挡部3575形成在第一止挡部3577的右侧,第二止挡部3575的上部和下部形成为与第一止挡突起3105的形状对应的弧形。当锁定板 3500处于连接位置时,第一止挡突起3105容置在第二止挡部3575中。
在第一止挡弹簧3570中,弹性变形部3576形成在第一止挡部3577和第二止挡部3575之间,其中弹性变形部3576的竖直宽度小于第一止挡部3577和第二止挡部3575 的竖直宽度。也就是说,弹性变形部3576的竖直宽度形成为小于第一止挡突起3105的竖直宽度。弹性变形部3576的上部弯曲地形成为向下凹陷的,而其下部弯曲地形成为向上凸起的。
在第一止挡弹簧3570中,布置在上侧的部分可以比布置在其下侧的部分更靠前地设置。
在第一止挡弹簧3570的右端,形成弹簧端部3574。弹簧端部3574的竖直宽度形成为比第二止挡部3575的竖直宽度要小。弹簧端部3734沿左右方向水平地布置为线形。
第一止挡突起3105的截面形状呈圆柱形。
因此,为了使锁定板3500从连接位置移动到脱开连接位置(或朝相反方向移动),必须通过弹性变形来加宽弹性变形部3576的竖直间隙。也就是说,为了使锁定板3500 从连接位置移动到脱开连接位置,或者使锁定板3500从脱开连接位置移动到连接位置,必须通过一个力来滑动锁定板3500,这个力大得足以使得第一止挡弹簧3570的弹性变形部3576弹性地变形。
此外,当滑动锁定板3500时,由于第一止挡弹簧3570的弹性变形部3576和第一止挡突起3105之间的接触,产生摩擦力。
因此,在锁定板3500处于连接位置或脱开连接位置时,即使当外部撞击施加到锁定板3500上时,也可防止锁定板3500从连接位置或脱开连接位置离开。也就是说,防止了锁定板3500由于外部撞击导致的误操作。
在锁定板3500中,止挡构件容置槽形成在锁定板3500的后侧表面中,形成在解锁线缆连接部3501中的解锁线缆的端部位于止挡构件容置槽中。因此,解锁线缆与锁定板3500的组装变得更为容易。
解锁线缆的止挡构件形成为圆柱形状,其沿竖直方向是长的。
如图94所示,在锁定板3500中,加强肋3504形成在主齿轮止挡部3502的右侧,其中主齿轮止挡部3502由主齿轮4630捕获,由此可防止操作期间锁定板3500的损伤。
同时,第五传感器4911容置在其中的第五传感器容置槽3106形成在第一壳体3110的后侧表面中。因此,可防止组装期间第五传感器4911的损伤。
如图95所示,在第一壳体3110中,用于连接PCB 4900和传感器(第五传感器4911和第六传感器4910)或驱动单元(马达4610)的线缆3930插入地安装。由此,可减少线缆3930的长度。
线缆3930以如下方式安装:连接到驱动单元和PCB 4900的部分突出于第一壳体3110的外侧地形成。由此,只有当传感器或驱动单元插入到形成在第一壳体3110中的相应容置槽内时,传感器、驱动单元或PCB才可连接到线缆3930。从而,组装变得更为简单。
<实施方式8>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和说明。
如图96和图9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滑动由闩3200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的主锁定构件3300’的旋转构件3370。
闩3200布置在第一壳体3110和第二壳体3130’之间。
闩3200安装在第二壳体3130’中,使得其通过安装在第二壳体3130’的后侧表面中的闩旋转轴323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在闩3200中,在弹簧插入部和突起之间形成开口,以便闩3200在转动时不会被布置在其左侧的第一复位弹簧止挡轴3251捕获。
由于仅仅是主锁定构件3300’的本体3310’形成为与本发明的第七示例实施方式不同,所以仅对本体3310’进行描述,而将省略对其它相同构造的描述。
如图96所示,本体3310’包括第一部分3311’和第二部分3313’,第二部分3313’形成为在第一部分3311’中以如下方式具有台阶:其前表面布置在第一部分3311’的前表面的前方。
第一部分3311’布置在第二部分3313’的上部。
旋转构件插入槽3317’形成在第二部分3313’的上部,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旋转构件 3370的一部分将插入在该旋转构件插入槽3317’内。
旋转构件3370布置在主锁定构件3300’的第一部分3311’的前侧中。
旋转构件3370布置在第一壳体3110的前侧,并安装在第二壳体3130’中,由此,其可经由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旋转轴338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旋转轴3380安装成贯穿旋转构件3370的上部。
旋转轴3380设置成铆钉,并铆定在第二壳体3130’中。
此外,可以设置使旋转构件3370复位的扭转弹簧3390。
扭转弹簧3390的一端由铆定在第二壳体3130’中的扭转弹簧止挡轴3391支撑并固定,而另一端由旋转构件3370的右侧捕获并连接到旋转构件3370的右侧。扭转弹簧 3390的中部插入到旋转轴3380内。
旋转构件3370包括锁定部分3371和插入突起3373。
锁定部分3371的左下部朝左侧突出,而其右侧形成为平的。
在锁定部分3371的下部形成有闩插入槽,在门关闭时,闩3200的端部的一部分插入到该闩插入槽内。
锁定部分3371限制闩3200的位置。
在门关闭时闩3200的端部的一部分(第一表面)插入到其中的闩插入槽形成在锁定部分3371的下部。闩插入槽以如下方式形成:其下部是开口的。
插入突起3373向下突出地形成在锁定部分3371的下表面的右侧。
插入突起3373定位在旋转构件插入槽3317’内。
根据旋转构件3370的枢转旋转,旋转构件插入突起3373沿左右方向滑动主锁定构件3300’。
优选地,插入突起3373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旋转构件插入槽3317’沿左右方向的宽度要窄。
进一步地,如图99所示,轴插入件3463形成在第二复位弹簧3460的两个端部 3462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60使连接主锁定构件3300’和子锁定构件3400的钩复位。
第二复位弹簧3460布置在第一壳体3110的前表面与钩和主锁定构件3300’的后侧表面之间。
轴插入件3463通过将第二复位弹簧3460的中部弯曲成圆形而形成。
此外,插入到轴插入件3463内的第二复位弹簧轴3317向后突出地形成在主锁定构件3300’的后侧表面中。
从而,轴插入件3463可枢转并可旋转地安装在主锁定构件3300’中。
在第二复位弹簧3460中,弯曲部3461形成在轴插入件3463和两个端部3462之间。
在主锁定构件3300’的后侧表面中,第二复位弹簧支撑表面3318向后突出地形成,以支撑弯曲部3461的轴插入件3463附近的部分。由于第二复位弹簧支撑表面3318,可避免第二复位弹簧3460的扭曲。
第二复位弹簧支撑表面3318形成为与弯曲部3461的形状相对应。
第二复位弹簧支撑表面3318分别布置在第二复位弹簧轴3317的右上部和右下部。
由此,因为可通过使用单个第二复位弹簧3460来复位两个钩,所以设备的结构变得简单,且可进一步减少组件的数量。
同时,因为第二复位弹簧3460如上所述地安装,可防止第二复位弹簧3460的抖动或第二复位弹簧3460的扭曲。
<门闩系统的组装方法>
用于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八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组装方法如下。
安装将要安装在第一壳体3110的后侧表面中的例如锁定板、驱动单元等的组件。随后,第三壳体3150通过使用螺栓或铆钉耦联并紧固到第一壳体3110的后侧表面。
此外,主锁定构件3300’、子锁定构件3400、儿童锁构件3700等安装在第一壳体3110的前表面中。如图97所示,闩3200、第一复位弹簧3250、旋转构件3370和扭转弹簧3390通过闩旋转轴3230、第一复位弹簧止挡轴3251、旋转轴3380和扭转弹簧止挡轴3391而安装在第二壳体3130’的后侧表面中。然后,通过使用螺栓或铆钉耦联并紧固第一壳体3110和第二壳体3130’来完成组装。
通过这样的组装过程,可以进一步使门闩系统的组装过程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9>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及第八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和说明。
如图100和图10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的特征在于和包括:壳体2100;枢转并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2100中的闩42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2100中以对闩4200进行锁定的主锁定构件23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 2100中并布置在主锁定构件2300的一侧中的子锁定构件2400;使得主锁定构件2300和子锁定构件2400可同时滑动或者仅使得子锁定构件2400滑动的连接装置;以及解锁主锁定构件2300和子锁定构件2400之间的连接或者通过连接装置来连接主锁定构件2300 和子锁定构件2400的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包括主齿轮2630,在主齿轮2630中,形成有齿轮齿的啮合部分2632形成在主齿轮的周向表面的一部分上,而非啮合部分(其中没有形成齿轮齿)形成在周向表面的剩余部分上。
如图100所示,主锁定构件23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布置在壳体2100中部的第一壳体2110的前侧。
在主锁定构件2300的左上部中,锁定突起2320朝左侧突出地安装,并且水平杆2340朝左侧突出地形成。
子锁定构件240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侧。子锁定构件2400布置在主锁定构件2300的右侧。
门把手连接单元4800连接到子锁定构件2400。
门把手连接单元4800的止挡构件容置在其中的止挡构件容置槽2401形成在子锁定构件2400的前侧。多个缺口沿止挡构件容置槽2401的周向彼此隔开地形成。由于这些缺口,可以防止门把手连接单元4800的止挡构件在止挡构件容置槽2401内的打滑。
在连接到门把手连接单元4800的门内把手连接单元的子锁定构件2400的右下部形成水平部分。
连接装置包括: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主锁定构件2300和子锁定构件2400之中的任一者中的钩4450以及形成在主锁定构件2300和子锁定构件2400之中的另一者中的止挡限界,钩4450保持在止挡限界上。在本发明的此示例实施方式中,钩4450可旋转地形成在主锁定构件2300的后侧中,而止挡限界形成在子锁定构件2400的后侧中。
如图101所示,驱动单元包括马达2610和由马达2610转动的主齿轮2630。驱动单元连接到安装在车辆内的ECU,并由安装在车辆内的控制单元控制。
马达2610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侧表面中。马达2610布置在第一壳体2110 的右上部。马达2610的旋转轴沿左右方向水平地布置。由于马达2610仅仅执行门的锁定和解锁功能,因此设置小的马达。从而,门闩系统可保持紧凑。
蜗轮2613安装在马达2610的旋转轴中。
蜗轮2613与主齿轮2630啮合。
主齿轮2630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侧表面中。主齿轮2630 布置在第一壳体2110的中部。主齿轮2630布置在马达2610的下部。
在主齿轮2630中,形成有齿轮齿的啮合部分2632形成在主齿轮的周向表面的一部分上,而非啮合部分形成在周向表面的剩余部分上。
啮合部分2632形成在主齿轮2630的上部和一部分下部中。非啮合部分形成在主齿轮2630的一部分下部中。
在主齿轮2630的下部中形成开口。开口以如下方式形成:其前侧和后侧及下部是开口的。由于这样的开口,第一止挡部2633和第二止挡部2635形成在主齿轮2630 中,以用于滑动将在下文描述的锁定板2500。第一止挡部2633布置在开口的右侧,而第二止挡部2635布置在开口的左侧。
轴插入到其中的插入孔的圆周、啮合部分2632以及第一止挡部2633和第二止挡部2635形成为比主齿轮2630的其它部分要厚。因此,保持了主齿轮2630的轻重量,并同时保持了耐久性。
如图103所示,设置有将主齿轮2630返回至基础位置的齿轮复位弹簧2650。
设置卷簧作为齿轮复位弹簧2650。优选地,齿轮复位弹簧2650弯曲地形成弧形。
其中容置齿轮复位弹簧2650的齿轮复位弹簧槽2647形成在主齿轮2630的前表面中。齿轮复位弹簧槽2647弯曲地形成弧形,并且其前侧是开口的。也就是说,齿轮复位弹簧槽2647中面对第一壳体2110的部分是开口的。
此外,如图102所示,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侧表面中,推动肋2140朝后侧突出地形成。推动肋2140形成为弧形,其上部是开口的。推动肋2140布置在插入孔、啮合部分2632以及第一止挡部2633和第二止挡部2635之间,主齿轮2630的轴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
在主齿轮2630中,推动肋2140插入到其中的两个肋插入槽2648分别地形成在两个侧面(这两个侧面形成齿轮复位弹簧槽2647)中的每一个内,两个侧面中的每一个与齿轮复位弹簧槽2647连通。
进一步设置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侧表面中的锁定板2500。
锁定板2500沿左右方向布置在主齿轮2630的下部中。
锁定板2500包括:解锁线缆连接部2501、布置在解锁线缆连接部2501的右侧的钩导引部2507以及手动锁定构件支座2515。
止挡突起2506向下突出地形成在锁定板2500的下部中,由此布置在解锁线缆连接部2501的右侧。止挡突起2506插入到键连接件4550的键连接件开口4555内。
分别地形成门锁定表面2509、倾斜表面2511以及门解锁表面2513。
在锁定板2500的上部,主齿轮止挡部2502向上突出地形成,以便布置在止挡突起2506和钩导引部2507之间。主齿轮止挡部2502插入到主齿轮2630的开口内。由此,当主齿轮2630被转动时,主齿轮止挡部2502被捕获在主齿轮2630上,且锁定板2500 朝左侧或右侧滑动。当锁定板2500朝右侧滑动时,钩4450从子锁定构件2400的止挡限界释放,而主锁定构件2300和子锁定构件2400由此彼此脱开连接。当锁定板2500朝左侧滑动时,钩4450被捕获在子锁定构件2400的止挡限界上,而主锁定构件2300和子锁定构件2400由此彼此连接。
手动锁定构件256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手动锁定构件支座2515中。
导引壁本体2125向后突出地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侧表面中,以朝后侧方向引导手动锁定构件2560。
电气连接构件2572安装在锁定板2500的前表面(其为面对第一壳体2110的表面)中,由此布置在门解锁表面2513的下部。电气连接构件2572可以由导电并沿竖直方向布置的金属板制成。
在第一壳体2110内,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921、922及923安装在与锁定板2500的前表面相面对的后侧表面中。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921、922及923连接到安装在车辆内的控制单元。
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921、922及923插入到第一壳体2110内并由此得以安装。
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921、922及923的端部通过开口(其是第一壳体2110 的后侧表面的一部分的切口区域)暴露在外。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921、922及 923的(上)端部水平地布置。
第二电气线缆922的(下)端部布置在第一电气线缆921和第三电气线缆923的(下)端部的上方。
第一电气线缆921和第三电气线缆923的(下)端部沿水平方向(左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水平方向是锁定板2500滑动的方向。
当锁定板2500滑动时,电气连接构件2572连接第一电气线缆921和第二电气线缆922,或者连接第二电气线缆922和第三电气线缆923。
在锁定板2500中,两个止挡件槽2571沿滑动方向间隔开地形成。止挡件槽2571 布置在主齿轮止挡部2502的下部中。
止挡件2570插入到其中的止挡件插入槽形成在第一壳体2110的后侧表面中。止挡件2570可以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止挡件2570形成为带的形状,并且其中部向上突出地弯曲。止挡件插入槽的宽度形成为比止挡件2570的宽度要宽,从而,止挡件 2570可在一定程度内弹性变形。
在止挡件2570的中间的向上突出的部分插入到止挡件槽2571内。因此,在门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中,稳定地保持锁定板2500的停止状态。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构造的门闩系统的操作过程。
<门关闭>
当用户关闭打开的门时,安装在车体中的撞针4101压迫闩4200,从而,闩4200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锁定突起2320插入到闩4200的锁定槽内,并且门由此关闭。
<门锁定>
将对通过钥匙、锁定按钮、旋钮、门外把手传感器、启动档位(start)以及预设的车辆速度阈值等把门的解锁状态变成锁定状态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门锁定(信号)通过马达2610进入时,马达2610操作,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主齿轮2630。
当主齿轮26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止挡部2635推动锁定板2500的主齿轮止挡部2502并滑动锁定板2500。
当锁定板2500移至右侧时,钩4450从子锁定构件2400的止挡限界被释放,且主锁定构件2300和子锁定构件2400由此彼此脱开连接。由于此操作,门的状态变成锁定状态;因此,在拉动门把手(未示出)时,力不会传递到主锁定构件2300。
马达2610操作,直至安装在锁定板2500中的电气连接构件2572使第二电气线缆922和第三电气线缆923彼此连接。此后,马达2610停止操作。
当主齿轮26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推动肋2140按压齿轮复位弹簧2650,且齿轮复位弹簧2650由此被压缩。当移除了旋转主齿轮2630的力时(当马达2610停止操作时),由于被压缩的齿轮复位弹簧2650的回复力,主齿轮2630返回到初始位置。
<门解锁>
如图104所示,将对通过钥匙、锁定按钮、旋钮、门外把手传感器、启动档位(start)以及预设的车辆速度阈值等把门的锁定状态变成解锁状态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门解锁(信号)通过马达2610进入时,马达2610操作,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主齿轮2630。
当主齿轮26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止挡部2633推动锁定板2500的主齿轮止挡部2502并滑动锁定板2500。
当锁定板2500移至左侧时,钩4450被子锁定构件2400的止挡限界捕获,且主锁定构件2300和子锁定构件2400由此彼此连接。由于此操作,门的状态变成解锁状态,因此,在拉动门把手(未示出)时,力会传递到主锁定构件2300。
马达2610操作,直至安装在锁定板2500中的电气连接构件2572使第二电气线缆922和第一电气线缆921彼此连接。此后,马达2610停止操作。
当主齿轮26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推动肋2140按压齿轮复位弹簧2650,且齿轮复位弹簧2650由此被压缩。当移除了旋转主齿轮2630的力时(当马达2610停止操作时),由于被压缩的齿轮复位弹簧2650的回复力,主齿轮2630返回到初始位置。
<门打开>
当门处于解锁状态时,如果用户拉动门把手,则门把手连接单元4800将主锁定构件2300和子锁定构件2400拉向右侧。由于此操作,锁定突起2320从闩4200的锁定槽释放。此时,闩4200通过第一复位弹簧返回到初始位置。从而,撞针4101可从门闩系统释放。
由于通过使用儿童锁构件4700从车辆内部锁定门的过程以及通过使用门内把手从车辆内部解锁门的过程与上述第三示例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实施方式10>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时,对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及第九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和说明。
如图10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示例实施方式的门闩系统进一步包括旋转构件2370,旋转构件2370用于滑动由闩4200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的主锁定构件2300’。
由于仅仅是主锁定构件2300’的本体2310’形成为与本发明的第九示例实施方式不同,所以仅对本体2310’进行描述,而将省略对其它相同构造的描述。
本体2310’包括第一部分2311’和第二部分2313’,第二部分2313’形成为在第一部分2311’中以如下方式具有台阶:其前表面布置在第一部分2311’的前表面的前方。
第一部分2311’构成本体2310’的上部,而第二部分2313’构成本体2310’的下部。
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形成在第二部分2313’的上部,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旋转构件2370的一部分将插入在该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内。
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的前部和上部是开口的。
通过安装第二壳体来闭合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的前方。
形成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具有这样的斜率:当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斜率是上升的。
构成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的左侧面的上升斜坡的长度比构成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的右侧面的上升斜坡的长度要短。
形成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的下侧面具有这样的斜率:当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斜率是下降的。
旋转构件2370布置在主锁定构件2300’的第一部分2311’的前侧中。
旋转构件2370安装在第一壳体2110的前侧,并以如下方式安装:其可经由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旋转轴238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
另外,可以设置使旋转构件2370复位的扭转弹簧2390。
扭转弹簧2390的一端由第一壳体2110支撑并固定,而另一端连接到旋转构件2370。
扭转弹簧2390向旋转构件2370施加一个力,并沿逆时针方向推动旋转构件2370,当这个力被释放时,产生朝顺时针方向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该旋转构件2370的弹性力,并使(旋转构件)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旋转构件2370包括锁定部分2371和插入突起2373。
锁定部分2371的左侧的下部朝左侧突出,而右侧形成为平的。
锁定部分2371限制闩4200的位置。
在锁定部分2371的下部形成闩插入槽,在门关闭时,闩4200的端部的一部分插入到该闩插入槽内。闩插入槽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下部。
向下地突出的插入突起2373形成在锁定部分2371的下表面的右侧。
插入突起2373定位在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内。
根据旋转构件2370的枢转旋转,插入突起2373沿左右方向滑动主锁定构件2300’。
优选地,插入突起2373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沿左右方向的宽度要窄。
由于旋转构件2370通过闩4200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且主锁定构件2300’被滑动,所以用户可以更柔和地感知门关闭操作,且门闩系统的强度也可得到增强。
<门关闭>
当用户关闭打开的门时,安装在车体内的撞针4101压迫闩4200,从而,闩4200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闩4200的外周表面推动旋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分2371,从而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旋转构件2370,旋转构件2370的插入突起2373推动形成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的右侧表面,因此,主锁定构件2300’被推向右侧。由于闩4200被进一步地转动且旋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分2371布置在闩4200的锁定槽的右侧,随后,旋转构件2370的锁定部分2371因为扭转弹簧2390的弹性力而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定位于锁定槽内,门由此关闭。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旋转构件2370时,插入突起2373推动形成旋转构件插入槽2317’的左侧表面,主锁定构件2300’朝左侧移动并返回到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虽然已经参照优选的示例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化,而不会偏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
[附图标记的描述]
100,1100,2100,3100,4100:壳体
200,3200,4200:闩
300,300’,1300,1300’,2300,2300’,3300’,4300,4300’:主锁定构件
400,1400,2400,3400,4400:子锁定构件
450,1450,4450:钩
500,1500,2500,3500,4500:锁定板
600,4600:驱动单元
710,3700,4700:儿童锁构件
800,1800,4800:门把手连接单元
900,1900,4900:PCB

Claims (28)

1.一种门闩系统,包括:
壳体;
闩,其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主锁定构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锁定所述闩;
子锁定构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布置在所述主锁定构件的一侧;
钩,其以可枢转并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锁定构件和所述子锁定构件之中的任一者中;
止挡限界,其形成在所述主锁定构件和所述子锁定构件之中的另一者中;
锁定板,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移动所述钩;
其中,当所述钩通过所述锁定板的滑动而由所述止挡限界保持时,所述主锁定构件和所述子锁定构件一起滑动,并且
当所述钩通过所述锁定板的滑动而与所述止挡限界分开时,仅仅所述子锁定构件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钩导引部形成在所述锁定板中,并且导引杆形成在所述钩中,由此,当所述导引杆由钩导引部导引时,实现所述钩的枢转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包括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所述闩或滑动所述锁定板的驱动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驱动单元包括主齿轮,其中,用于旋转所述闩的接合臂形成在所述主齿轮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主齿轮,其中,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形成在所述主齿轮中,以滑动所述锁定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系统,进一步包括键连接件,键连接件安装在所述锁定板的下部,从而与锁定板一起移动,其中,当所述键连接件旋转时,所述锁定板滑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所述子锁定构件的上侧中的儿童锁盖以及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儿童锁盖内的儿童锁构件,
其中,通过所述儿童锁构件的枢转旋转,所述钩由所述止挡限界保持或与所述止挡限界分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所述子锁定构件包括从其向外延伸的水平部分,并且所述锁定板包括手动锁定构件支座,而手动锁定构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手动锁定构件支座中,
其中,当在所述钩与所述止挡限界分开的同时门内把手被拉动一次时,由于所述手动锁定构件由所述水平部分推动,所以所述钩因所述锁定板的滑动而由所述止挡限界保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包括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用于在由所述闩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时滑动所述主锁定构件。
10.一种门闩系统,包括:
壳体;
闩,其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主锁定构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以锁定所述闩;
子锁定构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布置在所述主锁定构件的一侧;以及
连接装置,其使得所述主锁定构件和所述子锁定构件能够同时滑动,或者仅仅滑动所述子锁定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钩,其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锁定构件和所述子锁定构件之中的任一者中;以及
止挡限界,其形成在所述主锁定构件和所述子锁定构件之中的另一者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包括:
锁定板,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所述钩;
其中,当所述钩通过所述锁定板的滑动而由所述止挡限界保持时,所述主锁定构件和所述子锁定构件一起滑动,并且
当所述钩通过所述锁定板的滑动而与所述止挡限界分开时,仅仅所述子锁定构件滑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以可枢转的方式旋转所述闩,或者释放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之间的连接,或者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主锁定构件和所述子锁定构件,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主齿轮,并且在啮合部分中,齿轮齿形成在所述主齿轮的周向表面的一部分上,而非啮合部分形成在所述主齿轮的周向表面的剩余部分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所述啮合部分形成为比所述非啮合部分要厚。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所述主齿轮包括塑料部分和插入到所述塑料部分内的金属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所述金属部分包括具有板的形状的板部分以及沿所述板部分的圆周向前地突出的突起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所述突起部分布置在所述啮合部分中。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接合臂形成在所述主齿轮中,以旋转所述闩,并且所述突起部分布置在所述接合臂中。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设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锁定板,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形成在主齿轮中,以滑动锁定板,从而,所述锁定板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并且,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形成在塑料部分中。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设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锁定板,用于滑动所述锁定板的第一接合臂和第二接合臂位于所述主齿轮中,从而,所述锁定板使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并且,所述第一接合臂和所述第二接合臂形成在所述金属部分中。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设置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中的儿童锁构件,其中,儿童锁构件被移动,并且使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主锁定构件与子锁定构件。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设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锁定板,并且
所述锁定板通过所述主齿轮滑动,并且
所述锁定板使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并且
在所述壳体内,第一、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安装在与所述锁定板相面对的表面中,
其中,在所述锁定板中,电气连接构件安装在与所述壳体相面对的表面中,以连接第一及第二电气线缆或者连接第二及第三电气线缆,并且
第一及第三电气线缆的端部沿所述锁定板的滑动方向间隔开地布置。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设置有齿轮复位弹簧,以使所述主齿轮复位。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设置卷簧作为所述齿轮复位弹簧,并且
齿轮复位弹簧槽形成在所述主齿轮中,以容置所述齿轮复位弹簧,而推动肋形成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在所述主齿轮中,在形成所述齿轮复位弹簧槽的两侧表面的每一表面中,所述推动肋插入在其中的肋插入槽形成为与所述齿轮复位弹簧槽连通。
2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设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锁定板,并且
所述锁定板通过所述主齿轮而滑动,并且
所述锁定板使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并且
第一止挡突起突出地形成在所述锁定板和所述壳体之中的一者中,而
由所述第一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一止挡弹簧安装在另一者中,并且
当所述锁定板位于连接位置和脱开连接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一止挡弹簧由所述第一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
2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设置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儿童锁构件,其中,所述儿童锁构件滑动,并且使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并且
第二止挡突起突出地形成在所述锁定板和所述壳体之中的一者中,而
由所述第二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的第二止挡弹簧安装在另一者中,并且
当所述儿童锁构件位于连接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时,所述第二止挡弹簧由所述第二止挡突起而弹性地变形。
2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进一步设置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儿童锁构件,其中,所述儿童锁构件被移动,并且使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脱开连接,或者连接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并且
进一步包括儿童锁传感器,以检测所述主锁定构件与所述子锁定构件是否通过所述儿童锁构件连接或脱开连接。
2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闩系统,其中,所述钩包括第一钩和第二钩,并且
所述第一钩和第二钩分别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锁定构件中,并且
所述子锁定构件包括与门内把手连接的第一子锁定构件和与门外把手连接的第二子锁定构件,并且
所述止挡限界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子锁定构件和所述第二子锁定构件中,并且
安装第二复位弹簧,以使所述第一钩和所述第二钩复位,并且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钩,而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钩,并且
轴插入件形成在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个端部之间,并且
所述轴插入件以可枢转并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锁定构件中。
CN201580071929.6A 2014-12-30 2015-09-09 门闩系统 Active CN107109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93407 2014-12-30
KR20140193407 2014-12-30
KR1020150069453A KR101770249B1 (ko) 2014-12-30 2015-05-19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2015-0069453 2015-05-19
PCT/KR2015/009491 WO2016108395A1 (en) 2014-12-30 2015-09-09 Door latch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9870A CN107109870A (zh) 2017-08-29
CN107109870B true CN107109870B (zh) 2019-06-11

Family

ID=56504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1929.6A Active CN107109870B (zh) 2014-12-30 2015-09-09 门闩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0681B2 (zh)
JP (1) JP6343401B2 (zh)
KR (1) KR101770249B1 (zh)
CN (1) CN107109870B (zh)
BR (1) BR112017014059A2 (zh)
DE (1) DE112015005007T5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1592B2 (en) * 2015-05-21 2021-03-09 Magna Closures Inc. Latch with double actuation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KR101808547B1 (ko) 2015-06-26 2017-12-13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1808548B1 (ko) 2015-12-28 2017-12-13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1821243B1 (ko) 2015-12-28 2018-01-24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WO2018034440A1 (en) * 2016-08-19 2018-02-22 Woobo Tech Co., Ltd. Vehicle door latch system
KR101972508B1 (ko) * 2016-08-19 2019-04-26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JP6743608B2 (ja) * 2016-09-13 2020-08-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02016118685A1 (de) * 2016-09-30 2018-04-05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chlossanordnung
KR101995346B1 (ko) * 2017-03-14 2019-07-02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WO2018169258A1 (en) * 2017-03-14 2018-09-20 Woobo Tech Co., Ltd. Vehicle door latch system
CN109751411B (zh) * 2017-11-02 2020-12-15 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驻车锁止致动器
US11066853B2 (en) * 2018-01-04 2021-07-20 Inteva Products, Llc Electric door lock mechanism and method to override
JP6588998B2 (ja) * 2018-01-25 2019-10-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
WO2019190083A1 (ko) * 2018-03-27 2019-10-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동 개방 구조가 적용된 조리기기의 도어 개방속도 조절장치
EP3936690A3 (en) * 2018-04-03 2022-03-30 Southco, Inc. Vehicle glove box latch
CN110607948B (zh) * 2018-06-14 2020-12-01 一德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式门闩控制装置
US11555335B2 (en) 2018-07-20 2023-01-17 Inteva Products, Llc Vehicle latch with double pull release
DE102021106946A1 (de) * 2020-03-26 2021-09-30 Magna Closures Inc. Integrierter controller mit sensoren für verriegelungsgehäuse
CN113825884B (zh) * 2020-04-16 2022-11-25 牛步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门的嵌入式把手
CN112593787B (zh) * 2020-12-15 2022-05-13 湖北航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夜晚锁功能的中控汽车门锁
RU208426U1 (ru) * 2021-04-16 2021-12-1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ИРОКОМ ГРУПП" Доводчик двер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17188880A (zh) * 2022-05-31 2023-1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器、门锁总成和车辆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44570Y (zh) * 2007-12-13 2008-1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锁结构
CN1940244B (zh) * 2005-09-30 2011-07-2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6066U (zh) * 1987-03-13 1988-09-27
US5618069A (en) * 1995-07-21 1997-04-0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ood and decklid latch assemblies
JPH1054164A (ja) * 1996-08-09 1998-02-24 Asmo Co Ltd 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US6517128B2 (en) * 2001-02-06 2003-02-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power operated release mechanism
JP3927853B2 (ja) * 2002-04-23 2007-06-13 美和ロック株式会社 引戸錠の戸の反発防止装置
JP3611036B2 (ja) * 2002-08-21 2005-01-19 ジョー・プリンス竹下株式会社 扉施錠保持装置
KR100535053B1 (ko) 2004-05-13 2005-12-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잼 방지형 도어 래치
US7195090B2 (en) * 2004-08-16 2007-03-27 Autoliv Asp, Inc. Vehicle hood latch release system for improved pedestrian protection
KR200418883Y1 (ko) 2006-03-28 2006-06-15 대기오토모티브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 래치 어셈블리
GB2453514A (en) * 2007-06-08 2009-04-15 Meritor Technology Inc Latch with lock link and first and second control members
EP2071106B1 (en) * 2007-12-14 2015-10-28 Volvo Car Corporation Power closing latch device
KR100974549B1 (ko) 2008-07-15 2010-08-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의 씬칭래치장치
US8931813B2 (en) * 2009-06-04 2015-01-13 A.L. Hansen Manufacturing Co. Rotary lock providing positive latching indicia
KR101434980B1 (ko) 2013-10-08 2014-08-27 평화정공(주) 래치장치
KR101577214B1 (ko) * 2014-03-14 2015-12-14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0244B (zh) * 2005-09-30 2011-07-2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CN201144570Y (zh) * 2007-12-13 2008-1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90681B2 (en) 2020-03-17
BR112017014059A2 (pt) 2018-07-17
JP2018502233A (ja) 2018-01-25
JP6343401B2 (ja) 2018-06-13
CN107109870A (zh) 2017-08-29
KR20160082671A (ko) 2016-07-08
KR101770249B1 (ko) 2017-08-22
US20170321456A1 (en) 2017-11-09
DE112015005007T5 (de)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9870B (zh) 门闩系统
US10995526B2 (en) Door latch system
KR101860841B1 (ko) 차량용 트렁크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
EP2562029A2 (en) Power supply plug locking device
KR101821243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101808548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KR20170046680A (ko) 비지퍼 개폐식 슈트케이스에 설치되는 록킹 세트 및 여행용 슈트케이스
JPH06501812A (ja) 解離可能な電気的な差込み接続部
KR101897186B1 (ko) 차량용 트렁크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
CN110984724A (zh) 柜锁
KR101995346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US20120091736A1 (en) Housing element and closing element provided with rollover resistance
CN211598120U (zh) 一种边锁及应用该边锁的箱包
KR101754877B1 (ko) 차량용 스마트키
CN211369887U (zh) 车用电动儿童锁
TWI519706B (zh) 可偵測鎖固狀態之車用鎖
CN209908160U (zh) 一种双用锁
JP2012087907A (ja) 連結装置
CN217999273U (zh) 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CN216102513U (zh) 锁组件和车辆
CN211818755U (zh) 箱包锁及应用该箱包锁的箱包
CN211252324U (zh) 电磁锁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US20210324664A1 (en) Motorized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Emergency Release
KR101654563B1 (ko) 자물쇠의 록킹장치
CN105089381A (zh) 可侦测锁固状态的车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