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9273U - 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9273U
CN217999273U CN202221142121.6U CN202221142121U CN217999273U CN 217999273 U CN217999273 U CN 217999273U CN 202221142121 U CN202221142121 U CN 202221142121U CN 217999273 U CN217999273 U CN 217999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ase
rocker
buckle
glov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421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沐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421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9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9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9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所述扣手组件包括:基座;扣手,所述扣手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设在所述扣手上;和摇杆,所述摇杆绕其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摇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拉锁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杆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扣手组件可以提高手套箱的容积。

Description

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手套箱的扣手通过翻转或按压的方式打开锁扣,需要为在手套箱的内部为扣手预留移动空间,从而减小手套箱的容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扣手组件,该扣手组件可以提高手套箱的容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扣手组件的手套箱。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手套箱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包括:基座;扣手,所述扣手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设在所述扣手上;和摇杆,所述摇杆绕其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摇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拉锁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杆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利用扣手沿基座的横向移动,扣手移动过程中通过驱动杆驱动摇杆转动,摇杆转动时可以拉紧或者释放拉锁线,从而打开或者关闭手套箱的锁扣。
因此,扣手不用在手套箱内部移动,不会占用手套箱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提高手套箱的容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驱动杆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径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手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扣手能够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摇杆能够绕所述转动轴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扣手的位置与所述摇杆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扣手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摇杆位于第三位置,所述扣手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摇杆位于第四位置;所述扣手位于第一位置且所述摇杆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扣手远离所述摇杆的一侧,且与所述扣手接触;所述扣手位于第二位置且所述摇杆位于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扣手邻近所述摇杆的一侧,且与所述扣手接触,或者,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摇杆远离所述扣手的一侧,且与所述摇杆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手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扣手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手组件还包括滑动件和导向件,所述滑动件设在所述扣手上,所述导向件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基座的横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导向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手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在所述基座的纵向上间隔布置,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且所述连接件设在所述扣手上,
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在所述基座的纵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滑动部配合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上,所述第二滑动部配合在所述第二导向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摇杆、所述驱动杆、所述滑动件和所述导向件均设在所述基座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扣手设在所述基座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套箱,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扣手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操作面板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手套箱,所述操作面板设有操作孔,所述扣手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基座的横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操作孔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基座10;通孔101;第一限位件11;第一限位部111;第二限位部112;第二限位件12;凸起13;安装板14;
扣手20;凸出部21;手柄211;
驱动杆30;
摇杆40;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安装部43;
滑动件50;第一滑动部51;第二滑动部52;
导向件60;第一导向部61;第二导向部62;
连接件70;
复位弹簧80;
拉锁线100;拉锁套200;操作面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包括基座10、扣手20、驱动杆30和摇杆40。扣手20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基座10上,驱动杆30设在扣手20上,摇杆40绕其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在基座10上。
摇杆40包括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1用于连接拉锁线100,第二连接部42与驱动杆30配合,以便驱动杆30驱动摇杆40绕转动轴线转动,从而拉紧或者释放拉锁线100。
需要说明的是,手套箱的锁扣通过拉锁线100驱动,拉紧拉锁线100可以打开锁扣,释放拉锁线100,锁扣可以自动复位并关闭。手套箱的锁扣还包括与拉锁线100配合的拉锁舌和拉锁套200,拉锁舌安装在第一连接部41,拉锁套200与基座10上的安装板14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利用扣手20沿基座10的横向移动,扣手20移动过程中通过驱动杆30驱动摇杆40转动,摇杆40转动时可以拉紧或者释放拉锁线100,从而打开或者关闭手套箱的锁扣。
因此,扣手20不用在手套箱内部移动,不会占用手套箱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提高手套箱的容积。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摇杆40还包括安装部43,安装部43位于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安装部43与基座10转动连接,从而使摇杆40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在基座10上。
进一步地,摇杆40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形成安装部43,基座10上设有与安装孔配合的安装轴;或者,摇杆40设有安装轴,安装轴形成安装部43,基座10上设有与安装轴配合的安装孔。因此,摇杆40绕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在基座1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方向与基座10的横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一致,驱动杆30的长度方向与基座10的厚度方向一致,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基座10的厚度方向一致。可以理解的是,基座10的横向垂直于基座10的纵向,基座10的厚度方向垂直于基座10的横向和基座10的纵向(如图1中的上下方向)。
也就是说,摇杆4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限定的二维平面内转动,不占用基座10厚度方向上的空间,从而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扣手20沿基座10的横向在基座10上移动,且扣手20和基座10在基座10的厚度方向上错开,驱动杆30沿基座10的厚度方向延伸与摇杆40接触,从而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的内部空间,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从而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占用空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42设有与驱动杆30配合的滑槽,以便驱动杆30相对第二连接部42沿转动轴线的径向移动,从而使驱动杆30可以驱动摇杆40绕转动轴线转动。
也就是说,驱动杆30在基座10的横向上移动时,与滑槽壁面相抵,从而迫使摇杆40转动。同时,驱动杆30相对第二连接部42沿转动轴线的径向远离或者朝向安装部43移动,因此,驱动杆30不会阻碍摇杆4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1和第二限位件12,第一限位件11和第二限位件12均设在基座10上。扣手20能够相对基座10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摇杆40能够绕转动轴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扣手20的位置与摇杆40的位置对应。其中,扣手20位于第一位置时,摇杆40位于第三位置,扣手20位于第二位置时,摇杆40位于第四位置。
扣手20位于第一位置且摇杆4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限位件11位于扣手20远离摇杆40的一侧,且与扣手20接触;扣手20位于第二位置且摇杆40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限位件12位于扣手20邻近摇杆40的一侧,且与扣手20接触,或者,第二限位件12位于摇杆40远离扣手20的一侧,且与摇杆40接触。因此,第一限位件11和第二限位件12用于限制扣手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扣手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同时,摇杆4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扣手20在第一位置时,摇杆40在第三位置;扣手20在第二位置时,摇杆40在第四位置。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限位件11与扣手20对应,即第一限位件11在第一位置对扣手20进行限位。第二限位件12可以与扣手20对应,即第二限位件12在第二位置对扣手20进行限位;第二限位件12也可以与摇杆40对应,即第二限位件12在第四位置对摇杆40进行限位,摇杆40在第二位置对扣手20进行限位。
优选地,第一限位件11与扣手20对应,第二限位件12与摇杆40对应。
因此,第一限位件11和第二限位件12可以限制扣手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保证扣手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稳定地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80,复位弹簧80的一端与基座10相连,复位弹簧80的另一端与扣手20相连,复位弹簧80用于驱动扣手20在基座10的横向上沿远离摇杆40的方向移动。即,扣手20在无外力驱动时,稳定在远离摇杆40的第一位置。
也就是说,复位弹簧80可以使扣手20打开手套箱的锁扣后自动复位,使锁扣关闭,并使锁扣稳定在关闭状态,提高稳定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的稳定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还包括滑动件50和导向件60,滑动件50设在扣手20上,导向件60设在基座10上,滑动件50沿基座10的横向可移动地设在导向件60上,从而使扣手20沿基座10的横向可移动地设在基座10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件11设在导向件60的右端,从而在第一限位件11的右端对滑动件50进行限位,从而在第一位置对扣手20进行限位。滑动件50和导向件60的配合可以使扣手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稳定地移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的稳定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还包括连接件70,滑动件50包括第一滑动部51和第二滑动部52,第一滑动部51和第二滑动部52在基座10的纵向上间隔布置,连接件70连接在第一滑动部51和第二滑动部52之间,且连接件70设在扣手20上。
具体地,导向件60包括第一导向部61和第二导向部62,第一导向部61和第二导向部62在基座10的纵向上间隔布置,第一滑动部51配合在第一导向部61上,第二滑动部52配合在第二导向部62上,从而使滑动件50沿基座10的横向可移动地设在导向件60上。
对应地,第一限位件11包括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第一限位部111和第二限位部112分别在第一导向部61和第二导向部62的右侧对第一滑动部51和第二滑动部52进行限位。
因此,滑动件50和导向件60通过第一滑动部51与第一导向部61配合,还通过第二滑动部52与第二导向部62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扣手2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基座10包括通孔101,连接件70穿过通孔101,摇杆40、驱动杆30、滑动件50和导向件60均设在基座10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扣手20设在基座10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也就是说,基座10位于摇杆40和扣手20之间,且连接件70穿过通孔101与扣手20和滑动件50相连,利用了基座10自身的尺寸,避免占用额外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基座10设有凸起13,复位弹簧80的一端与凸起13相连,复位弹簧80的另一端与扣手20上的连接件70相连,因此,复位弹簧80可以避开基座10。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扣手组件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套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套箱,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扣手组件。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手套箱的锁扣通过拉锁线100驱动,拉紧拉锁线100可以打开锁扣,释放拉锁线100,锁扣可以自动复位并关闭。手套箱的锁扣还包括与拉锁线100配合的拉锁舌和拉锁套200,拉锁舌安装在第一连接部41,拉锁套200与基座10上的安装板14相连。
需要说明是,扣手组件与手套箱可以安装在车辆的不同位置,扣手组件通过拉锁线100控制手套箱的锁扣打开或关闭。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操作面板300和上述实施例的手套箱,操作面板300设有操作孔,扣手20包括凸出部21,凸出部21沿基座10的横向可移动地设在操作孔内。
具体地,凸出部21还有向外凸出的手柄211。因此,扣手20尽可能利用操作面板300自身的厚度尺寸,不占用额外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扣手组件与手套箱可以安装在车辆的不同位置,扣手组件通过拉锁线100控制手套箱的锁扣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扣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扣手,所述扣手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设在所述扣手上;和
摇杆,所述摇杆绕其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摇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拉锁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杆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基座的横向一致,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厚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驱动杆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动轴线的径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设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扣手能够相对所述基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摇杆能够绕所述转动轴线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扣手的位置与所述摇杆的位置对应,
其中,所述扣手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摇杆位于第三位置,所述扣手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摇杆位于第四位置;
所述扣手位于第一位置且所述摇杆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扣手远离所述摇杆的一侧,且与所述扣手接触;
所述扣手位于第二位置且所述摇杆位于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扣手邻近所述摇杆的一侧,且与所述扣手接触,或者,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摇杆远离所述扣手的一侧,且与所述摇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扣手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扣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件和导向件,所述滑动件设在所述扣手上,所述导向件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基座的横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导向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手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在所述基座的纵向上间隔布置,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且所述连接件设在所述扣手上,
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在所述基座的纵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滑动部配合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上,所述第二滑动部配合在所述第二导向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扣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摇杆、所述驱动杆、所述滑动件和所述导向件均设在所述基座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扣手设在所述基座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
9.一种手套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扣手组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面板和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套箱,所述操作面板设有操作孔,所述扣手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基座的横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操作孔内。
CN202221142121.6U 2022-05-12 2022-05-12 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Active CN217999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2121.6U CN217999273U (zh) 2022-05-12 2022-05-12 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2121.6U CN217999273U (zh) 2022-05-12 2022-05-12 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9273U true CN217999273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2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42121.6U Active CN217999273U (zh) 2022-05-12 2022-05-12 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9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70249B1 (ko)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US5180198A (en) Motor driven lock device for trunk lid and the like
US20110116861A1 (en) Battery pack locking device
KR20160049686A (ko) 자동차용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
KR101808548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US20180179790A1 (en) Door Latch System
KR101821243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시스템
JP6079283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EP0123251A2 (en) Door lock device
CN217999273U (zh) 扣手组件、手套箱和车辆
US5015020A (en) Vehicular door locking device
CN112096197A (zh) 汽车能源口的盖门执行器
JP5003201B2 (ja) アウトサイドドアハンドル
KR102633869B1 (ko) 파워 차일드 록 장치
JP3163057B2 (ja) 乗用車a/tシフトレバーのシフトロック解除装置
CN211818755U (zh) 箱包锁及应用该箱包锁的箱包
JP5070521B2 (ja) 反転ラッチ錠
CN112576112A (zh) 一种用于电器的门锁结构及应用有该门锁结构的清洗机
WO2014199441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215717964U (zh) 电子锁机构
JP2573540B2 (ja) 車両用ワンモーションロック装置
CN112112495B (zh) 一种门锁结构及应用有该门锁结构的清洗机
CN217641160U (zh) 一种简便的操作机构
CN220933989U (zh) 一种带锁定功能的电动操作机构
JP5132969B2 (ja) 車両における中間ストッパ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