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6311A - 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6311A
CN107106311A CN201580070716.1A CN201580070716A CN107106311A CN 107106311 A CN107106311 A CN 107106311A CN 201580070716 A CN201580070716 A CN 201580070716A CN 107106311 A CN107106311 A CN 107106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mferential unit
circumferential
structure body
fabric structur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07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6311B (zh
Inventor
中野英
中野英一
小林史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Lifel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Lifel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Lifel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Lifel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06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6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6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6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44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folded prior to deploy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02/045Stomach, intest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10/0076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multilayered, e.g. laminated struc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40/00Manufacturing or designing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40/001Designing 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支架,能够使网眼变小而不使缩径性以及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在留置于管状器官后,能够防止肿瘤组织侵入内腔而使内腔再变狭窄。本发明的支架构成为包括:第一织物构造体(10),其通过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11~13)沿轴向设置而成;第二织物构造体(20),其通过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21~23)与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11~13)对应地沿轴向设置而成,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以相对于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方式编织于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之间,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Description

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留置于消化道等体内的管状器官,由此防止管状器官的狭窄、堵塞的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留置于消化道的支架(消化道支架)用于将因肿瘤而变狭窄的消化道的内腔撑开而使用。
对于这种消化道支架要求:具有用于将狭窄部充分扩张的较高的扩径力、缩径性良好以便能够顺利地插入于输送鞘管、以及对消化道的弯曲形状的追随性良好。
然而,存在以下情况:在消化道支架留置后,因肿瘤的生长而使得肿瘤组织从支架的网眼侵入到消化道支架的内腔,导致消化道再次变得狭窄。
为了防止这样的消化道的再狭窄,期望使支架的网眼尽可能地变小(将形成网眼的线材的间隙做窄)。
然而,若将支架的网眼形成得较小,则在周向以及轴向上排列的网眼的数量增加,伴随于此,线材的连结部(例如,线材的屈曲部彼此的连结部亦即互钩部)的数量也增加。
在此,存在因在同一轴向位置沿周向排列的连结部(互钩部)增加,由此导致支架的缩径性受损的趋势。
还存在因在同一周向位置沿轴向排列的连结部(互钩部)增加,由此对管状器官的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的趋势。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支架,其通过在利用线材(第一部件)形成第一筒状格子结构后,利用线材(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筒状格子结构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来形成同一形状的第二格子结构体而成。
根据这样的支架,能够将一个筒状格子结构的网眼的面积由构成另一筒状格子结构的线材分割成4份,从而能够使支架的网眼变小(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3)。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01049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支架中,与仅由第一筒状格子结构构成的支架相比较,在几个相同的周向位置(例如,上述文献的图13中的y1、y3、y7、y9以及y13)沿轴向排列的互钩部的数量变成2倍,在几个相同的轴向位置(例如,上述文献的图13中的x1以及x9)沿周向排列的互钩部的数量变成2倍。
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支架,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较差,缩径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的情况所做出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网眼变小而不使支架所要求的缩径性以及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并且能够在留置于管状器官之后,防止肿瘤组织侵入到内腔而使内腔再变狭窄的支架。
(1)本发明的支架,通过编织一根以上的线材而形成为筒状,该支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构成为包括:
第一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以及
第二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对应地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以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同的节距长度并且以比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小的摆幅,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使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
在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彼此重叠的部分,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或线材交叉部连结,
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并编织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
在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之间,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根据这样结构的支架,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由此能够将第一织物构造体的网眼的面积由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线材分割成4份,因此能够使该支架的网眼变小。
另外,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由此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与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不会在同一周向位置沿轴向排列,因此能够避免在同一周向位置排列的连结部的数量增加到2倍而使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
另外,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比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小,由此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与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不会在同一轴向位置沿周向排列,因此能够避免在同一轴向位置排列的连结部的数量增加到2倍而使缩径性受损。
另外,在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之间,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由此与连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缩径性良好。
(2)在本发明的支架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通过使形成周向单元的环的端部不弯曲而保持原样地前进,并在相对于该周向单元沿轴向错开的位置形成下一个周向单元,由此将多个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而成,
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通过使形成周向单元的环的端部不弯曲而保持原样地前进,并在相对于该周向单元沿轴向错开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中相邻的周向单元间的偏移量相同的量的位置形成下一个周向单元,由此将多个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而成。
由此,所有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均成为与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对应。
(3)在本发明的支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是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的25%~95%。
(4)在本发明的支架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上一个周向单元在轴向上大致错开1/2节距,并且在周向上大致错开1/4节距,在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彼此重叠的部分,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线材交叉部连结。
(5)在上述(4)的支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不连结。
(6)本发明的覆膜支架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支架;以及覆盖所述支架的内周以及/或者外周的接枝(graft)。
根据本发明的支架,能够使网眼变小而不使所要求的缩径性以及对管状器官的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从而能够在留置于管状器官之后,防止肿瘤组织侵入到内腔而使内腔再变狭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支架的结构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展开图。
图3A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B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C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D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E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F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G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H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I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J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K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L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3M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展开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架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不同点的展开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展开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结构>
以下,对本发明的支架的基本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构成本发明的支架的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1和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2编织的状态。
如图1所示,周向单元1以及周向单元2各自的节距长度(周向的节距长度P1以及P2)相同,但相位错开1/4节距,并且彼此的摆幅(A1以及A2)也不同。
在此,作为周向单元1以及周向单元2的节距长度(P1以及P2),例如设为12~48mm,优选设为18~36mm。
另外,作为周向单元1的摆幅(A1),例如设为8~24mm,优选设为12~20mm。
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1包括利用线材W1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并将由线材W1包围的空间亦即多个(五个)网眼沿周向(箭头X所示的方向)排列而成。
该周向单元1由第一环1a和第二环1b形成,第一环1a通过将线材W1一边以恒定的摆幅A1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1b以使相位相对于第一环1a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该第一环1a连续,并使线材W1一边以摆幅A1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
第二环1b在第一环1a的直线部以十字交叉,并以交替地穿过第一环1a的上下的方式(即,以与第一环1a形成织物的方式)前进。
另外,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2包括由线材W2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并通过由线材W2包围的空间亦即多个(五个)网眼沿周向排列而成。
该周向单元2由第一环2a和第二环2b形成,第一环2a通过使线材W2一边以恒定的摆幅A2(其中A2<A1)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2b以使相位相对于第一环2a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该第一环2a连续,并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支架的线材(线材W1、W2)的构成材料优选金属,尤其优选通过热处理被赋予形状记忆效果以及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但是根据用途也可以使用不锈钢、Ta、Ti、Pt、Au、W等。
如图1所示,周向单元1的节距长度P1与周向单元2的节距长度P2相同,且周向单元1与周向单元2的相位错开1/4节距,由此能够由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周向单元2)的线材W2将第一织物构造体(周向单元1)的网眼的面积分割成4份,因此与仅由第一织物构造体组成的支架相比较,能够使网眼变小。
另外,如图1所示,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2相对于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1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周向单元1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2的屈曲部不在同一周向位置,周向单元1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与周向单元2的屈曲部的连结部没有排列(密集)在同一周向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对管状器官的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
另外,如图1所示,由于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2的摆幅(A2)比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1的摆幅(A1)小,由此周向单元1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与周向单元2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不会排列(密集)在同一轴向位置,因此能够避免支架的缩径性受损。
在此,作为周向单元2的摆幅A2与周向单元1的摆幅A1的比(A2/A1)优选为25~95%,更优选为40~80%,若示出优选的一个例子,则为75%。
在比值(A2/A1)过小的情况下,在将一个织物构造体的网眼的面积由构成另一个织物构造体的线材分割成4份时,在形成比较小的两个网眼的同时,也形成有可以使肿瘤组织穿过的程度的比较大的两个网眼,从而难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比值(A2/A1)接近100%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情况: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轴向位置与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轴向位置的间隔距离变短,从而支架的缩径性受损。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2表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0构成为包括:第一织物构造体10,其由第一层的周向单元11、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以及第三层的周向单元13在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具有重叠的部分并且沿轴向设置而成;第二织物构造体20,其由第一层的周向单元21、第二层的周向单元22以及第三层的周向单元23在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不重叠并且沿轴向设置而成。
构成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第一层的周向单元11由第一环11a和第二环11b形成,该第一环11a通过使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11b,其通过与所述第一环11a连续并以使相位相对于第一环11a错开1/2节距的方式,将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
第二环11b在第一环11a的直线部以十字交叉,并以交替地穿过第一环11a的上下的方式前进。
构成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相对于第一层的周向单元11在轴向上错开1/2节距(与周向单元11的轴向长度相当的摆幅的1/2),并且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
该周向单元12由第一环12a和第二环12b形成,该第一环12a通过与第一层的周向单元11的第二环11b连续并使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12b通过与所述第一环12a连续并以使相位相对于第一环12a错开1/2节距的方式,将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
第二环12b在第一环12a的直线部以十字交叉,并以交替地穿过第一环12a的上下的方式前进。
相对于第一层的周向单元11在轴向上错开1/2节距的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具有与周向单元11重叠的部分。
另外,相对于第一层的周向单元11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周向单元12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11的线材交叉部连结,并且周向单元12的线材交叉部与周向单元11的屈曲部连结。
构成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第三层的周向单元13相对于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在轴向上错开1/2节距,并且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
该周向单元13由第一环13a和第二环13b形成,该第一环13a通过与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的第二环12b连续并使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13b通过与所述第一环13a连续并以使相位相对于第一环13a错开1/2节距的方式使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
第二环13b在第一环13a的直线部以十字交叉,并以交替地穿过第一环13a的上下的方式前进。
相对于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在轴向上错开1/2节距的第三层的周向单元13,具有与周向单元12重叠的部分。
另外,相对于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周向单元13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12的线材交叉部连结,周向单元13的线材交叉部与周向单元12的屈曲部连结。
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第一层的周向单元21由第一环21a和第二环21b形成,该第一环21a以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相同的节距长度、比对应的周向单元11小的摆幅,相对于对应的周向单元11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状态,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21b与所述第一环21a连续并以使相位相对于第一环21a错开1/2节距的方式,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
第二环21b在第一环21a的直线部以十字交叉,并以交替地穿过第一环21a的上下的方式前进。
该周向单元21编织于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并且,该周向单元21的屈曲部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2的屈曲部连结(互钩)。
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第二层的周向单元22由第一环22a和第二环22b形成,该第一环22a以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2相同的节距长度、比对应的周向单元12小的摆幅,相对于对应的周向单元12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状态,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22b与所述第一环22a连续并以使相位相对于第一环22a错开1/2节距的方式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
第二环22b在第一环22a的直线部以十字交叉,并以交替地穿过第一环22a的上下的方式前进。
该周向单元22编织于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2。另外,该周向单元22的屈曲部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的屈曲部连结(互钩),并且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3的屈曲部也连结(互钩)。
另外,周向单元22与周向单元21没有重叠的部分,周向单元22的屈曲部与第一层的周向单元21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第三层的周向单元23由第一环23a和第二环23b形成,第一环23a以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3相同的节距长度、比对应的周向单元13小的摆幅,相对于对应的周向单元13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状态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23b与所述第一环23a连续并以使相位相对于第一环23a错开1/2节距的方式,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
第二环23b在第一环23a的直线部以十字交叉,并以交替地穿过第一环23a的上下的方式前进。
该周向单元23编织于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3。另外,该周向单元23的屈曲部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2的屈曲部连结(互钩)。
另外,周向单元23与周向单元22没有重叠的部分,周向单元23的屈曲部与第二层的周向单元22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0能够通过将线材W1以及线材W2例如以下述的顺序编织而形成。
另外,该编织作业通常通过以规定的图案将线材缠绕在心轴的外周来进行。
(1)通过使线材W1一边以恒定的摆幅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来形成第一环11a(参照图3A),在使线材W1绕一圈后,为了相对于第一环11a使相位错开1/2节距而与第一环11a形成织物,通过与第一环11a连续并以相同的摆幅使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来形成第二环11b。由此,形成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第一层的周向单元11(参照图3B)。
(2)接下来,通过使形成周向单元11的第二环11b的端部不弯曲地在轴向上前进1/2节距(摆幅的1/2)、在周向上前进1/4节距后,使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一环12a(参照图3C),在使线材W1绕一圈后,为了相对于第一环12a使相位错开1/2节距而与第一环12a形成织物,通过与第一环12a连续并使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12b。由此形成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参照图3D)。
(3)接着,通过使形成周向单元12的第二环12b的端部不弯曲地在轴向上前进1/2节距、在周向上前进1/4节距后,使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一环13a(参照图3E),在使线材W1绕一圈后,为了相对于第一环13a使相位错开1/2节距而与第一环13a形成织物,通过与第一环13a连续并使线材W1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13b。由此形成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第三层的周向单元13(参照图3F)。
这样,形成第一层的周向单元11、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以及第三层的周向单元13在相邻的周向单元具有重叠的部分,并且沿轴向设置而成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参照图3G)。
(4)接下来,以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3相同的节距长度、并且以比周向单元13小的摆幅,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以与周向单元13形成织物的方式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23b(参照图3H),在使线材W2绕一圈后,相对于第二环23b使相位错开1/2节距而与第二环23b连续,并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以与第二环23b以及周向单元13形成织物的方式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一环23a。由此形成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且相对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3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编织于该周向单元13的(与周向单元13对应)第三层的周向单元23(参照图3I)。
(5)接下来,使形成周向单元23的第一环23a的端部不弯曲地在轴向上前进相当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的1/2节距的量(与在第一织物构造体10中相邻的周向单元间的偏移量相同)、在周向上前进1/4节距后,以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2相同的节距长度并且以比周向单元12小的摆幅,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以与周向单元12形成织物的方式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22b(参照图3J),在使线材W2绕一圈后,相对于第二环22b使相位错开1/2节距,并与第二环22b连续地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以与第二环22b以及周向单元12形成织物的方式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一环22a。由此形成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并且相对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2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而编织于该周向单元12的(与周向单元12对应)第二层的周向单元22(参照图3K)。
(6)接下来,使形成周向单元22的第一环22a的端部不弯曲地在轴向上前进相当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的1/2节距的量(与在第一织物构造体10中相邻的周向单元间的偏移量相同)、且在周向上前进1/4节距后,以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相同的节距长度且以比周向单元11小的摆幅,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以与周向单元11形成织物的方式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第二环21b(参照图3L),在使线材W2绕一圈后,相对于第二环21b使相位错开1/2节距,并与第二环21b连续地使线材W2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以与第二环21b以及周向单元11形成织物的方式沿周向前进来形成第一环21a。由此,形成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并且相对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编织于该周向单元11的(与周向单元11对应)第一层的周向单元21(参照图3M)。
这样,形成第一层的周向单元21、第二层的周向单元22以及第三层的周向单元23沿轴向设置而成的第二织物构造体20,从而构成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0。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支架100,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13的每一个、和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1~23的每一个彼此具有相同的节距长度,通过使相位错开1/4节距,能够将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13的每一个的网眼面积由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1~23的每一个的线材W2分割成4份,因此与仅由第一织物构造体10形成的支架相比较,能够使网眼变小。
另外,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1~23的每一个相对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13的每一个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周向单元11~13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21~23的屈曲部不在同一周向位置,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13的屈曲部的连结部(周向单元11~13的屈曲部与其他周向单元的屈曲部或线材交叉部的连结部)与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1~23的屈曲部的连结部(周向单元21~23的屈曲部与其他周向单元的屈曲部或线材交叉部的连结部)不会排列在同一周向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对管状器官的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
另外,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1~23的每一个的摆幅比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13的每一个的摆幅小,由此周向单元11~13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21~23的屈曲部不在同一轴向位置,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13的屈曲部的连结部(周向单元11~13的屈曲部与其他周向单元的屈曲部或线材交叉部的连结部)与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1~23的屈曲部的连结部(周向单元21~23的屈曲部与其他周向单元的屈曲部或线材交叉部的连结部)不会排列在同一轴方向位置,因此能够避免支架的缩径性受损。
<第二实施方式>
图4以及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100同样构成为包括:第一织物构造体10’,其通过将第一层的周向单元11’、第二层的周向单元12’以及第三层的周向单元13’沿轴向设置而成;第二织物构造体20’,其通过将第一层的周向单元21’、第二层的周向单元22’以及第三层的周向单元23’沿轴向设置而成。
另外,在图5中,将图4所示的结构中与图2所示的结构不同的部位(在构成第一织物构造体的线材W1与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线材W2的交叉部分中,线材W1以及线材W2的前后关系与图2所示的结构相反的部位)用“○”圈出来表示。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00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是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100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相同的结构。
另外,构成支架200的第二织物构造体20’是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100的第二织物构造体20相同的结构,但上述第二织物构造体20’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编织方法和支架100的第二织物构造体20中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编织方法不同。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00中,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1’的屈曲部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2’的屈曲部重叠,但不互钩。
另外,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2’的屈曲部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的屈曲部重叠,但不互钩。
另外,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2’的屈曲部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3’的屈曲部重叠,但不互钩。
此外,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3’的屈曲部与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2’的屈曲部重叠,但不互钩。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支架200,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100相同的效果。
而且如上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20’的周向单元(21’、22’、23’)的屈曲部与同该周向单元(21’、22’、23’)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10’的周向单元(11’、12’、13’)相邻的周向单元(12’、11’以及13’、12’)的屈曲部不互钩,从而能够使第一织物构造体10’、进而使支架200充分地延伸(缩径),与具有这样的互钩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100相比较,能够实现缩径性的进一步提高。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支架300由第一织物构造体60和第二织物构造体70构成,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60通过将第一层的周向单元61和第二层的周向单元62沿轴向设置而成,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70通过将第一层的周向单元71与第二层的周向单元72沿轴向设置而成。
各个周向单元(61、62、71、72)由两个环构成,这两个环在各自的直线部以十字交叉,一个环以交替地穿过另一环的上下的方式前进。
如图6所示,构成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第一层的周向单元61与第二层的周向单元62在轴向上错开1个节距(摆幅),周向单元61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62的屈曲部连结(互钩)。
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70的第一层的周向单元71以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相同的节距长度、比该周向单元61小的摆幅形成,并在相对于周向单元61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状态下,编织于该周向单元61。
另外,周向单元71没有与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2重叠的部分,周向单元71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62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70的第二层的周向单元72以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2相同的节距长度、比该周向单元62小的摆幅与周向单元71的端部连续地形成,并在相对于周向单元62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状态下,编织于该周向单元62。
另外,周向单元72没有与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重叠的部分,周向单元72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61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另外,周向单元72没有与第二织物构造体70的周向单元71重叠的部分,周向单元72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71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支架300,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62的每一个、与第二织物构造体70的周向单元71、72的每一个彼此具有相同的节距长度,通过使相位错开1/4节距,能够将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62的每一个的网眼的面积,由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70的周向单元71、72的每一个的线材W2分割成4份,因此与仅由第一织物构造体60形成的支架相比较,能够使网眼变小。
另外,周向单元71、72的每一个相对于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62的每一个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周向单元61、62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71、72的屈曲部不在同一周向位置,周向单元61、62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与周向单元71、72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不会排列在同一周向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对管状器官的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
另外,周向单元71、72的每一个的摆幅比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62的每一个的摆幅小,由此周向单元61、62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71、72的屈曲部不在同一轴向位置,周向单元61、62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与周向单元71、72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不会排列在同一轴向位置,因此能够避免支架的缩径性受损。
<第四实施方式>
图7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支架400由第一织物构造体60’和第二织物构造体70’构成,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60’通过将第一层的周向单元61’与第二层的周向单元62’沿轴向设置而成,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70’通过将周向单元71’、周向单元73’以及周向单元72’沿轴向设置而成。
该支架400的特征在于,在第二织物构造体70’中形成有与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62’均不对应的周向单元(周向单元73’)。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支架400的第一织物构造体60’是与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架300的第一织物构造体60相同的结构。
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70’的周向单元71’以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相同的节距长度、比该周向单元61’小的摆幅形成,并在相对于周向单元61’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状态下,编织于该周向单元61’。
另外,周向单元71’没有与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2’重叠的部分,周向单元71’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62’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70’的周向单元72’以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2’相同的节距长度、比该周向单元62’小的摆幅形成,并在相对于周向单元62’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状态下,编织于该周向单元62’。
另外,周向单元72’没有与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重叠的部分,周向单元72’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61’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70’的周向单元73’以与周向单元71’、72’相同的节距长度、相同的摆幅(比周向单元61’及62’小的摆幅)形成在周向单元71’与周向单元72’之间,并编织于周向单元61’以及周向单元62’。
周向单元73’的屈曲部与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的屈曲部连结(互钩),并且与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2’的屈曲部也连结(互钩)。
另外,周向单元73’没有与周向单元71’重叠的部分,周向单元73’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71’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另外,周向单元73’没有与周向单元72’重叠的部分,周向单元73’的屈曲部与周向单元72’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支架400,起到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架300相同的效果。
而且,能够将被第一织物构造体60’的周向单元61’和周向单元62’包围的网眼的面积,由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70’的周向单元73’的线材W2分割,因此与不具有周向单元73’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架300相比较,能够使网眼变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使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第一织物构造体中,沿轴向形成的周向单元的数量不是3个(图2、图3)、2个(图6、图7),而是2~20个左右。
本发明的支架,利用接枝覆盖支架的内周以及/或者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从而能够作为覆膜支架使用。
在此,作为接枝,能够使用所有的构成现今公知的覆膜支架的材质,例如,能够使用将热塑性树脂通过挤压成形、吹塑成形等成形方法加工而形成为圆筒状的材质,使用形成为圆筒状的热塑性树脂的纤维的编织物、形成为圆筒状的热塑性树脂的无纺布、形成为圆筒状的柔性树脂片、多孔片等。作为编织物,能够使用平纹编织物、斜纹编织物等公知的编物、织物。另外,也能够使用进行了弯皱加工等的带有褶皱的材质。
附图标记说明:100、200、300、400…支架;10、10’…第一织物构造体;11、11’…周向单元(第一层);11a…第一环;11b…第二环;12、12’…周向单元(第二层);12a…第一环;12b…第二环;13、13’…周向单元(第三层);13a…第一环;13b…第二环;20、20’…第二织物构造体;21、21’…周向单元(第一层);21a…第一环;21b…第二环;22、22’…周向单元(第二层);22a…第一环;22b…第二环;23、23’…周向单元(第三层);23a…第一环;23b…第二环;60、60’…第一织物构造体;61、61’…周向单元;62、62’…周向单元;70、70’…第二织物构造体;71、71’…周向单元;72、72’…周向单元;73’…周向单元;W1、W2…线材;P1、P2…节距长度;A1、A2…摆幅。

Claims (6)

1.一种支架,通过编织一根以上的线材而形成为筒状,该支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构成为包括:
第一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以及
第二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对应地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以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同的节距长度并且以比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小的摆幅,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使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
在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彼此重叠的部分,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或线材交叉部连结,
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并编织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
在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之间,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通过使形成周向单元的环的端部不弯曲而保持原样地前进,并在相对于该周向单元沿轴向错开的位置形成下一个周向单元,由此将多个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而成,
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通过使形成周向单元的环的端部不弯曲而保持原样地前进,并在相对于该周向单元沿轴向错开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中相邻的周向单元间的偏移量相同的量的位置形成下一个周向单元,由此将多个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是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的25%~9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上一个周向单元在轴向上大致错开1/2节距,并且在周向上大致错开1/4节距,在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彼此重叠的部分,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线材交叉部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不连结。
6.一种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架;以及
覆盖所述支架的内周以及/或者外周的接枝。
CN201580070716.1A 2015-01-13 2015-12-08 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Active CN1071063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4541 2015-01-13
JP2015004541A JP6177259B2 (ja) 2015-01-13 2015-01-13 ステントおよ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PCT/JP2015/084453 WO2016114039A1 (ja) 2015-01-13 2015-12-08 ステントおよ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6311A true CN107106311A (zh) 2017-08-29
CN107106311B CN107106311B (zh) 2018-03-06

Family

ID=5640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0716.1A Active CN107106311B (zh) 2015-01-13 2015-12-08 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245984B1 (zh)
JP (1) JP6177259B2 (zh)
KR (1) KR101796430B1 (zh)
CN (1) CN107106311B (zh)
WO (1) WO201611403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2718A (zh) * 2018-09-13 2021-04-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支架
WO2023103458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CN116370008A (zh) * 2023-04-24 2023-07-04 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 多节距编织支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0242B2 (ja) * 2017-10-31 2021-03-31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JP2020044335A (ja) * 2018-09-20 2020-03-26 デピュイ・シンセス・プロダクツ・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成形されたワイヤを有するステント
EP3949914A4 (en) * 2019-03-28 2023-01-04 JMS Co., Ltd. SYNTHETIC RESIN STENT AND STENT DELIVERY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9833B2 (ja) * 2004-07-21 2010-03-10 Junken Medical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CN101917939A (zh) * 2007-05-30 2010-12-15 波士顿科学有限公司 具有重叠部和高扩张性的支架
CN102973341A (zh) * 2012-11-08 2013-03-2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编织的自膨式管腔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8159A (en) * 1996-04-30 1998-02-17 Schneider (Usa) Inc.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braided covered stent
US7105021B2 (en) * 2002-04-25 2006-09-12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Implantable textile prostheses having PTFE cold drawn yarns
US8801777B2 (en) * 2007-04-18 2014-08-12 David Elmaleh Intravascular device with netting system
KR101330825B1 (ko) * 2011-01-14 2013-11-15 신경민 굽힘 특성이 양호한 스텐트의 제조방법과 그 스텐트
JP5939642B2 (ja) * 2013-05-02 2016-06-22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9833B2 (ja) * 2004-07-21 2010-03-10 Junken Medical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CN101917939A (zh) * 2007-05-30 2010-12-15 波士顿科学有限公司 具有重叠部和高扩张性的支架
CN102973341A (zh) * 2012-11-08 2013-03-2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编织的自膨式管腔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2718A (zh) * 2018-09-13 2021-04-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支架
WO2023103458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支架及其编织方法
CN116370008A (zh) * 2023-04-24 2023-07-04 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 多节距编织支架
CN116370008B (zh) * 2023-04-24 2024-01-30 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 多节距编织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77259B2 (ja) 2017-08-09
EP3245984B1 (en) 2018-11-07
KR20170086666A (ko) 2017-07-26
JP2016129575A (ja) 2016-07-21
EP3245984A1 (en) 2017-11-22
CN107106311B (zh) 2018-03-06
KR101796430B1 (ko) 2017-11-09
EP3245984A4 (en) 2018-03-21
WO2016114039A1 (ja)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6311B (zh) 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EP2606168B1 (en) Non-kinking self-wrapping woven sleev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US9943428B2 (en) Stent having adjacent elements connected by flexible webs
EP3284444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ent
EP1551332B1 (en) Flat knitted st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20170139086A (ko) 스텐트 및 의료 기기
KR101735702B1 (ko) 셀 확장이 용이한 스텐트와 그 제조방법
WO2017163457A1 (ja)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JP4920274B2 (ja) 脈管用ステント
KR20160025349A (ko) 스텐트와 그 스텐트 제조방법
EP3949915B1 (en) Synthetic resin stent
JP6770213B1 (ja) 土木用合成繊維製ネッ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148363A (ja) ステント、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JP7096601B2 (ja) ループ構造体、ループ構造体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要素
CN103572485A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JP4327548B2 (ja) ステント
CN205459226U (zh) 管腔支架
CN104831459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WO2023203596A1 (ja) ステン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テント
WO2019087433A1 (ja)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JP4159962B2 (ja) 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JP2021154121A (ja) ステントの製造方法
TWI767128B (zh) 支架和支架移植物
KR20230127280A (ko) 스텐트
JP2023081529A (ja) 編み込みステント、編み込みステント製造用治具および編み込みステン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