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37579A -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37579A
CN106637579A CN201611026981.2A CN201611026981A CN106637579A CN 106637579 A CN106637579 A CN 106637579A CN 201611026981 A CN201611026981 A CN 201611026981A CN 106637579 A CN106637579 A CN 106637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thread
upper strata
yarn
lower floor
war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69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37579B (zh
Inventor
王纯
沈伟农
汤超
朱惠贤
孟彪
柏荣良
汪的优
许国栋
张国华
庄美
庄一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269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37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37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7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37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7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06Warp pil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包括有上层经纱、上层纬纱组成的上层基布,以及下层经纱、下层纬纱组成的下层基布,以及把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连接织造的绒经纱。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的织造方法:第一步:加捻;第二步:整经;第三步:穿综插筘;第四步:提综打纬织造;第五步:割绒后整理。本发明解决目前技术所存在的做横条阴影丝绒交界处不清晰、或绒毛堆高、或绒面露地有沟槽等现象,使阴影丝绒提高一个档次,锦上添花,使横条阴影界限清晰,绒面倾斜而界面清晰平整。

Description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绒,尤其涉及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丝绒品种繁多,其中阴影丝绒由于绒毛受折射光的影响,显得变幻莫测、绚丽多彩,深受用户欢迎。但现有技术的阴影丝绒,绒毛大多是沿经向倾斜,也就是所谓的前倾和后倾。在这种情况下,如要做成阴影横条,那么阴影横条的交界处,即前倾对后倾,将显示绒毛尖对绒毛尖出现堆高或绒毛尾对绒毛尾出现沟槽,除非用不前倾也不后倾而直立的绒头来过渡,但这样横条交界处界限不清晰,影响视觉效果。人们希望能有绒毛左倾右倾的横条阴影丝绒,且要界限清晰的效果。
范德威尔有介绍关于绒毛前倾后倾的CN103814162B专利以及前期也有不少报道,但都只是前倾后倾,做横条阴影界限不清晰,有绒毛堆高和绒面露地现象。
山东沂水恒泰有介绍一种绒毛横向倾斜的摩擦配向布的制造方法CN105803812A,介绍了丝绒绒毛可横向倾斜的织造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刷毛配合,但如果要横条阴影,即既要沿纬向左倾,又要沿纬向右倾间隔配合,刷毛是配合不了的。因此也很难达到横条阴影效果。
当然还有不少在绒背上加上附加经纱或附加纬纱迫使绒毛倾斜的方法,但这些都要和织造张力、染色、缩率配合,很难把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解决目前技术所存在的做横条阴影丝绒交界处不清晰、或绒毛堆高、或绒面露地有沟槽等现象,使阴影丝绒提高一个档次,锦上添花,使横条阴影界限清晰,绒面倾斜而界面清晰平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包括有上层经纱、上层纬纱组成的上层基布,以及下层经纱、下层纬纱组成的下层基布,以及把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连接织造的绒经纱,所述上层经纱包括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所述上层纬纱包括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所述下层经纱包括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所述下层纬纱包括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所述绒经纱包括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第三绒经纱和第四绒经纱,采用双梭口技术织造。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加捻;将上述所有经纱、纬纱加捻,加捻系数为110-130;
第二步:整经;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八经纱、下层第八经纱整经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紧经;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下层第七经纱整经在一个织轴上,作为松经;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整经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绒经;
第三步:穿综插筘;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共计十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一筘齿;将上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六经纱、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共计十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二筘齿;
第四步:提综打纬织造;
如果绒毛是需要往左倾斜的:
第一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第七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七纬纱、下层第七纬纱,打纬织造;
第八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八纬纱、下层第八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绒毛向左倾斜的八梭一循环的织造方法结束,进入下一轮八梭一循环的织造;
在相同穿综插筘的情况下,如果绒毛需要向右倾斜,织造如下:
第一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第七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七纬纱、下层第七纬纱,打纬织造;
第八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八纬纱、下层第八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绒毛向右倾斜的八梭一循环的织造方法结束,进入下一轮八梭一循环的织造;
绒毛由向左倾斜转换成向右倾斜,或者由向右倾斜转换成向左倾斜,在八梭一循环结束后即可以任意转換;
第五步:割绒后整理。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本发明织造方法,可以简单高效织造出绒毛可以直接向左或向右倾斜的丝绒。本发明解决目前技术所存在的做横条阴影丝绒交界处不清晰、或绒毛堆高、或绒面露地有沟槽等现象,使阴影丝绒提高一个档次,锦上添花,使横条阴影界限清晰,绒面倾斜而界面清晰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绒毛向左倾斜的第一筘齿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绒毛向左倾斜的第二筘齿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绒毛向右倾斜的第一筘齿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绒毛向右倾斜的第二筘齿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中:TU1为上层第一经纱,TU2为上层第二经纱,TU3为上层第三经纱,TU4为上层第四经纱,TU5为上层第五经纱,TU6为上层第六经纱,TU7为上层第七经纱,TU8为上层第八经纱,TD1为下层第一经纱,TD2为下层第二经纱,TD3为下层第三经纱,TD4为下层第四经纱,TD5为下层第五经纱,TD6为下层第六经纱,TD7为下层第七经纱,TD8为下层第八经纱,WU1为上层第一纬纱,WU2为上层第二纬纱,WU3为上层第三纬纱,WU4为上层第四纬纱,WU5为上层第五纬纱,WU6为上层第六纬纱,WU7为上层第七纬纱,WU8为上层第八纬纱,WD1为下层第一纬纱,WD2为下层第二纬纱,WD3为下层第三纬纱,WD4为下层第四纬纱,WD5为下层第五纬纱,WD6为下层第六纬纱,WD7为下层第七纬纱,WD8为下层第八纬纱,R1为第一绒经纱,R2为第二绒经纱,R3为第三绒经纱,R4为第四绒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的织造方法:
第一步:加捻;将上述所有经纱、纬纱加捻,加捻系数为110-130,左右使之能相对有所滑移即可;
第二步:整经;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下层第一经纱TD1、上层第四经纱TU4、下层第四经纱TD4、上层第五经纱TU5、下层第五经纱TD5、上层第八经纱TU8、下层第八经纱TD8整经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紧经;将上层第二经纱TU2、下层第二经纱TD2、上层第三经纱TU3、下层第三经纱TD3、上层第六经纱TU6、下层第六经纱TD6、上层第七经纱TU7、下层第七经纱TD7整经在一个织轴上,作为松经;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整经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绒经;
第三步:穿综插筘;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下层第一经纱TD1、上层第二经纱TU2、下层第二经纱TD2、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上层第三经纱TU3、下层第三经纱TD3、上层第四经纱TU4、下层第四经纱TD4,共计十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一筘齿;将上层第五经纱TU5、下层第五经纱TD5、上层第六经纱TU6、下层第六经纱TD6、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上层第七经纱WU7、下层第七经纱WD7、上层第八经纱WU8、下层第八经纱WD8共计十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二筘齿;
第四步:提综打纬织造;
绒毛需要往左倾斜时,详见表1;
第一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六经纱TU6、上层第八经纱TU8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TD1、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四经纱TD4、下层第七经纱TD7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R1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R2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WU1、下层第一纬纱WD1,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六经纱TU6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五经纱TD5、下层第七经纱TD7、下层第八经纱TD8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R3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R4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WU2、下层第二纬纱WD2,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七经纱TU7、上层第八经纱TU8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TD1、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四经纱TD4、下层第六经纱TD6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R1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R2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六经纱TU6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TD2、下层第五经纱TD5、下层第七经纱TD7、下层第八经纱TD8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R4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R3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WU4、下层第四纬纱WD4,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六经纱TU6、上层第八经纱TU8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TD1、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四经纱TD4、下层第七经纱TD7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R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R1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WU5、下层第五纬纱WD5,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六经纱TU6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五经纱TD5、下层第七经纱TD7、下层第八经纱TD8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R4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R3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WU6、下层第六纬纱WD6,打纬织造;
第七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七经纱TU7、上层第八经纱TU8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TD1、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四经纱TD4、下层第六经纱TD6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R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R1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七纬纱WU7、下层第七纬纱WD7,打纬织造;
第八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六经纱TU6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TD2、下层第五经纱TD5、下层第七经纱TD7、下层第八经纱TD8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R3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R4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八纬纱WU8、下层第八纬纱WD8,打纬织造;
至此,绒毛向左倾斜的八梭一循环的织造方法结束,进入下一轮八梭一循环的织造;
备注:×为上层经纱在上层纬纱之上、下层经纱在下层纬纱之上;
↑为绒经纱在上层时在上层纬纱之上,↓为绒经纱在下层时在下层纬纱之下;
-为绒经纱在上层纬纱之下、在下层纬纱之上的状态。
绒毛需要往右倾斜时,详见表2;
第一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七经纱TU7、上层第八经纱TU8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TD1、下层第二经纱TD2、下层第四经纱TD4、下层第六经纱TD6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R1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R2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WU1、下层第一纬纱WD1,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七经纱TU7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TD2、下层第五经纱TD5、下层第六经纱TD6、下层第八经纱TD8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R3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R4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WU2、下层第二纬纱WD2,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六经纱TU6、上层第八经纱TU8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TD1、下层第二经纱TD2、下层第四经纱TD4、下层第七经纱TD7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R1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R2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WU3、下层第三纬纱WD3,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七经纱TU7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五经纱TD5、下层第六经纱TD6、下层第八经纱TD8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R4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R3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WU4、下层第四纬纱WD4,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七经纱TU7、上层第八经纱TU8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TD1、下层第二经纱TD2、下层第四经纱TD4、下层第六经纱TD6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R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R1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WU5、下层第五纬纱WD5,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七经纱TU7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TD2、下层第五经纱TD5、下层第六经纱TD6、下层第八经纱TD8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R4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R3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WU6、下层第六纬纱WD6,打纬织造;
第七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六经纱TU6、上层第八经纱TU8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TD1、下层第二经纱TD2、下层第四经纱TD4、下层第七经纱TD7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R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R1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七纬纱WU7、下层第七纬纱WD7,打纬织造;
第八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七经纱TU7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TD3、下层第五经纱TD5、下层第六经纱TD6、下层第八经纱TD8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R3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R4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八纬纱WU8、下层第八纬纱WD8,打纬织造;
至此,绒毛向右倾斜的八梭一循环的织造方法结束,进入下一轮八梭一循环的织造;
绒毛由向左倾斜转换成向右倾斜,或者由向右倾斜转换成向左倾斜,在八梭一循环结束后即可以任意转換。
第五步:割绒后整理。
备注:×为上层经纱在上层纬纱之上、下层经纱在下层纬纱之上;
↑为绒经纱在上层时在上层纬纱之上,↓为绒经纱在下层时在下层纬纱之下;
-为绒经纱在上层纬纱之下、在下层纬纱之上的状态。
本织造方法可使绒毛向左或向右倾斜的原理,是由于有紧经纱和松经纱的作用以及根据假纱组织透孔的效果设计而来,我们分析可以看到,首先看绒毛向左倾斜的上层,第一筘齿的上层第一经纱TU1和上层第四经纱TU4相同于投梭顺序来讲是同上同下,而第二筘齿的上层第五经纱TU5和上层第八经纱TU8是相同于投梭顺序来讲是同下同上,那么,上层第四经纱TU4和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一经纱TU1和上层第八经纱TU8它们是相邻的,而且又是相同于投梭顺序是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的的织造关系。根据力学原理,上层第四经纱TU4和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一经纱TU1和上层第八经纱TU8是不会靠拢的。这时,上层第一经纱TU1和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五经纱TU5和上层第八经纱TU8都是经过加捻的、纱线光滑的紧经纱,而在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四经纱TU4中间的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三经纱TU3,以及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八经纱TU8中间的上层第六经纱TU6、上层第七经纱TU7也都是经过加捻的、纱线光滑的松经纱。而且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六经纱TU6是相同于投梭顺序来讲是三上一下的织造关系,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七经纱TU7相同于投梭顺序来讲是三下一上的织造关系,织造张力相对于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八经纱TU8特别松弛,而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四经纱TU4、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八经纱TU8相对于它们夹持在中间的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三经纱TU3和上层第六经纱TU6、上层第七经纱TU7特别紧张。因此,一个织造过程的前四梭中,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二经纱TU2、第一绒经纱R1、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四经纱TU4会向中间聚集靠拢,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六经纱TU6、第三绒经纱R3、上层第七经纱TU7、上层第八经纱TU8也会向中间聚集靠拢;而后四梭中,上层第一经纱TU1、上层第二经纱TU2、第二绒经纱R2、上层第三经纱TU3、上层第四经纱TU4也会向中间聚集靠拢,上层第五经纱TU5、上层第六经纱TU6、第四绒经纱R4、上层第七经纱TU7、上层第八经纱TU8也会向中间聚集靠拢。因此上层第一经纱TU1和上层第八经纱TU8、上层第四经纱TU4和上层第五经纱TU5之间的空隙会增大,这就是假纱透孔的效果,但这不是我们要的,我们要的是绒毛倾斜。我们再分析下去,在上层第一经纱TU1和上层第四经纱TU4,以及上层第五经纱TU5和上层第八经纱TU8相对靠拢的时候,第一筘齿的上层第一经纱TU1向中间移动,同时使上层第二经纱TU2也向中间移动,这时方向向右,上层第四经纱TU4也向中间移动,同时带动上层第三经纱TU3也向中间移动,这时方向向左,第二筘齿的上层第五经纱TU5向中间移动,同时使上层第六经纱TU6也向中间移动,这时方向向右,上层第八经纱TU8向中间移动,同时使上层第七经纱TU7也向中间移动,这时方向向左。而处于第一筘齿的第一绒经纱R1、第二绒经纱R2就在就在上层第二经纱TU2和上层第三经纱TU3中间,处于第二筘齿的第三绒经纱R3、第四绒经纱R4也处于上层第六经纱TU6和上层第七经纱TU7中间。第一绒经纱R1和第二绒经纱R2在双梭口织造下在上层第一筘齿基布上得到成三梭三纬固结的绒毛。第三绒经纱R3和第四绒经纱R4在双梭口织造下在上层第二筘齿基布上也形成三梭三纬固结的绒毛。当第一筘齿的三纬固结的绒毛的绒根受到上层第二经纱TU2的向右因移动而挤压时,绒根向右偏动,而三纬固结的绒头受到上层第三经纱TU3的向左因移动而挤压时,绒头也会向左偏动,这时,第一筘齿的三纬固结的绒毛在绒根向右挤压,绒头向左挤压的情况下,绒毛就向左倾斜了。同样当第二筘齿的三纬固结的绒毛的绒根受到上层第五经纱TU5向右因移动而挤压时,绒根向右偏动,而三纬固结的绒头受到上层第六经纱TU6向左因移动而挤压时,绒头也向左移动,这时,第二筘齿内的三纬固结的绒毛,在绒根向右挤压,绒头向左挤压的情况下,绒头也就向左倾斜了。利用同样的原理,下层的绒毛向左倾斜。再利用同样的原理,上层绒毛可以向右倾斜,下层绒毛向右倾斜。我们再分析一下,其实要绒毛左右倾斜,在经纱纬纱加捻整经织造情况下,只要将上层第二经纱TU2、上层第三经纱TU3分别由三上一下和三下一上改为三下一上和三上一下,即可以有向左倾斜变成向右倾斜了。同理,下层情况也一样。因此,通过本发明织造方法,可以简单高效织造出绒毛可以直接向左或向右倾斜的丝绒。本发明解决目前技术所存在的做横条阴影丝绒交界处不清晰、或绒毛堆高、或露地有沟槽等现象,使阴影丝绒提高一个档次,锦上添花,使横条阴影界限清晰,绒面倾斜而界面清晰平整。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上层经纱、上层纬纱组成的上层基布,以及下层经纱、下层纬纱组成的下层基布,以及把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连接织造的绒经纱,所述上层经纱包括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所述上层纬纱包括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所述下层经纱包括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所述下层纬纱包括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所述绒经纱包括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第三绒经纱和第四绒经纱,采用双梭口技术织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加捻;将上述所有经纱、纬纱加捻,加捻系数为110-130;
第二步:整经;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八经纱、下层第八经纱整经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紧经;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下层第七经纱整经在一个织轴上,作为松经;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整经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绒经;
第三步:穿综插筘;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四经纱,共计十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一筘齿;将上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六经纱、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共计十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二筘齿;
第四步:提综打纬织造;
如果绒毛是需要往左倾斜的:
第一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第七梭: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七纬纱、下层第七纬纱,打纬织造;
第八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七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八纬纱、下层第八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绒毛向左倾斜的八梭一循环的织造方法结束,进入下一轮八梭一循环的织造;
在相同穿综插筘的情况下,如果绒毛需要向右倾斜,织造如下:
第一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二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七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六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四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三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第七梭:
将上层第三经纱、上层第五经纱、上层第六经纱、上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四经纱、下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第二绒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三绒经纱、第四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七纬纱、下层第七纬纱,打纬织造;
第八梭:
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四经纱、上层第七经纱往上提;
将下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五经纱、下层第六经纱、下层第八经纱往上提;
将第三绒经纱往上提,将第四绒经纱往下沉,将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八纬纱、下层第八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绒毛向右倾斜的八梭一循环的织造方法结束,进入下一轮八梭一循环的织造;
绒毛由向左倾斜转换成向右倾斜,或者由向右倾斜转换成向左倾斜,在八梭一循环结束后即可以任意转換;
第五步:割绒后整理。
CN201611026981.2A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Active CN106637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6981.2A CN106637579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6981.2A CN106637579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7579A true CN106637579A (zh) 2017-05-10
CN106637579B CN106637579B (zh) 2018-10-26

Family

ID=58808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6981.2A Active CN106637579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3757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8640A (zh) * 2018-01-05 2018-05-11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08442017A (zh) * 2018-03-06 2018-08-24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织造拉丝充气布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023664A (zh) * 2018-08-28 2018-12-18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家纺丝绒的生产工艺
CN111321502A (zh) * 2020-03-13 2020-06-23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短毛丝绒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12095208A (zh) * 2020-07-30 2020-12-18 张健 一种吸水率高、保水率低的保暖丝绒运动服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13265748A (zh) * 2021-05-13 2021-08-17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苔茸绉立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3265735A (zh) * 2021-04-26 2021-08-17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与门垫器配套的丝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5736A (zh) * 2021-04-26 2021-08-17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消毒清洁鞋底的门地毯丝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9148B (zh) * 2019-03-29 2021-02-09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丝绒的织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36656A (ko) * 2000-11-10 2002-05-16 아게하라 이찌로 러빙용 포재
JP2004027448A (ja) * 2002-06-28 2004-01-29 Biori Kk パイル織タイルカーペット
JP2006241638A (ja) * 2005-03-04 2006-09-14 Taenaka Pile Orimono Kk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JP2008257101A (ja) * 2007-04-09 2008-10-23 Taenaka Pile Orimono Kk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CN101443496A (zh) * 2006-05-10 2009-05-27 株式会社杣长 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
JP2010139979A (ja) * 2008-12-15 2010-06-24 Tsuchiya Tsco Co Ltd ベロア材及びベロア材の製造方法
JP2010281005A (ja) * 2009-06-04 2010-12-16 Taenaka Pile Orimono Kk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JP4925024B1 (ja) * 2011-08-31 2012-04-25 妙中パイル織物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基板用ラビング材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36656A (ko) * 2000-11-10 2002-05-16 아게하라 이찌로 러빙용 포재
JP2002148628A (ja) * 2000-11-10 2002-05-22 Agehara Orimono Kogyo Kk ラビング用布材
JP2004027448A (ja) * 2002-06-28 2004-01-29 Biori Kk パイル織タイルカーペット
JP2006241638A (ja) * 2005-03-04 2006-09-14 Taenaka Pile Orimono Kk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CN101443496A (zh) * 2006-05-10 2009-05-27 株式会社杣长 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
JP2008257101A (ja) * 2007-04-09 2008-10-23 Taenaka Pile Orimono Kk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JP2010139979A (ja) * 2008-12-15 2010-06-24 Tsuchiya Tsco Co Ltd ベロア材及びベロア材の製造方法
JP2010281005A (ja) * 2009-06-04 2010-12-16 Taenaka Pile Orimono Kk 液晶パネル基板ラビング材
JP4925024B1 (ja) * 2011-08-31 2012-04-25 妙中パイル織物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基板用ラビング材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8640A (zh) * 2018-01-05 2018-05-11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08442017A (zh) * 2018-03-06 2018-08-24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织造拉丝充气布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023664A (zh) * 2018-08-28 2018-12-18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家纺丝绒的生产工艺
CN109023664B (zh) * 2018-08-28 2020-07-03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家纺丝绒的生产工艺
CN111321502A (zh) * 2020-03-13 2020-06-23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短毛丝绒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11321502B (zh) * 2020-03-13 2021-04-06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短毛丝绒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12095208A (zh) * 2020-07-30 2020-12-18 张健 一种吸水率高、保水率低的保暖丝绒运动服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13265735A (zh) * 2021-04-26 2021-08-17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与门垫器配套的丝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5736A (zh) * 2021-04-26 2021-08-17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消毒清洁鞋底的门地毯丝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5736B (zh) * 2021-04-26 2022-05-20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消毒清洁鞋底的门地毯丝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5748A (zh) * 2021-05-13 2021-08-17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苔茸绉立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3265748B (zh) * 2021-05-13 2022-05-17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苔茸绉立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7579B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7579A (zh) 一种绒毛可沿纬向倾斜的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05755649B (zh) 一种素色阴影双面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0129952A (zh) 一种双面阴影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205590876U (zh) 一种素色阴影双面提花丝绒
CN110241505A (zh) 一面阴影提花割绒一面拉毛磨毛的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4032454B (zh) 一种单层双面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7090645B (zh) 一种多阴影提花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109629082A (zh) 一种花纹绒织物及制造方法
CN105755646B (zh) 云锦芝麻纱的织造方法
CN104499148A (zh) 一种观感和性能如针织物的机织物的布边及其生产方法
CN110295449A (zh) 一种双面倒顺提花毛圈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12410974B (zh) 一种隐性阴影图案的平纹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06811851A (zh) 利用高收缩纤维纱织造的具有纬向弹力的经向排列乱管布的生产方法
CN107151851A (zh) 一种仿贴布绣花缎档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CN109989149A (zh) 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203307529U (zh) 一种网眼布
CN201206181Y (zh) 提花牛仔布
CN204385381U (zh) 一种观感和性能如针织物的机织物的布边
CN108018640A (zh)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04499239B (zh) 一种观感和性能如针织物那样的机织物的后整理方法
CN202466036U (zh) 一种棉锦混纺粗支强捻斜纹面料
CN110965183B (zh) 一种钻石光感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7593B (zh) 一种表情包面料的设计方法及其生产工艺
CN217536282U (zh) 一种苏绣风格的大提花面料
CN204589490U (zh) 一种观感和性能如针织物的机织物的锁边及其织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Bai Rongl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Deyou

Inventor after: Zhuang Yimei

Inventor after: Zhang Guohua

Inventor after: Zhu Huixian

Inventor after: Meng Biao

Inventor after: Wang Chun

Inventor after: Xu Guodong

Inventor after: Shen Weinong

Inventor after: Tang Chao

Inventor before: Wang Chun

Inventor before: Zhuang Yimei

Inventor before: Shen Weinong

Inventor before: Tang Chao

Inventor before: Zhu Huixian

Inventor before: Meng Biao

Inventor before: Bai Rongl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Deyou

Inventor before: Xu Guod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Guohu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