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绒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丝绒面料已是品种繁多,五彩缤纷,目不暇接,特别是引用竹节纱做纬纱以来,把丝绒面料的雍荣细腻和竹节露纬纱的粗细豪放随机结合起来,巨大的视觉反差使人耳目一新,令人爱不释手。但也存在遗憾的一面,尽管有了电脑海量的控制,但竹节纱粗细的长短比例,难以和丝绒的门幅、难以和丝绒织造时的纱线张力相完全匹配。在丝绒绒面料露纬处,有时会看到竹节纱本应粗细分成均匀变得粗的会聚到一块,细的会聚到一块,大刹风景。如何控制好竹节纱的竹节长度和粗细比例,使其更美观大方,对于价值昂贵的丝绒面料尤为重要,人们希望这种奇迹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不但可以使露纬纱部分粗细分布均匀,还可以使露纬的粗细拼接成各种需求的图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织造方法,是由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和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经经织造、割绒、后整理而成;
所述的上层基布由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与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上层第九纬纱、上层第十纬纱、上层第十一纬纱、上层第十二纬纱交织而成;
所述的下层基布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与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下层第九纬纱、下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交织而成;
所述的绒经是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组成;
所述的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为紧经纱;
所述的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为松经纱;
所述的上层第一纬纱、上层第二纬纱、上层第三纬纱、上层第七纬纱、上层第八纬纱、上层第九纬纱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
所述的上层第四纬纱、上层第五纬纱、上层第六纬纱、上层第十纬纱、上层第十一纬纱、上层第十二纬纱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花色纬纱;
所述的下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七纬纱、下层第八纬纱、下层第九纬纱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的花色纬纱;
所述的下层第四纬纱、下层第五纬纱、下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
织造过程如下:
第一步:整经
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上,作为紧经纱;
将上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三经纱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松经纱;紧松比例为1:0.9~095之间
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绒经;
第二步、穿综插筘
将上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共计八根,按顺序穿综并插入同一筘齿;
依次顺序穿综插筘;
第三步、提综选纬打纬织造:织造过程包括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的织造。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过程如下:
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第七梭至第十二梭与第一梭至第六梭的织造过程相同;
至此,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一个循环的织造过程结束,进入下一个织造过程。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步骤如下:
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
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第七梭至第十二梭与第一梭至第六梭的织造过程相同;
至此,仿竹节露纬需粗部分一个循环的织造过程结束,进入下一个织造过程。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的织造步骤如下:
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第七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七纬纱、下层第七纬纱,打纬织造;
第八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三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八纬、下层第八纬,打纬织造;
第九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九纬纱、下层第九纬纱,打纬织造;
第十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纬纱,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十二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部分的一个循环织造过程结束,进行下一个织造过程。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的织造过程如下:
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一纬纱、下层第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二纬纱、下层第二纬纱,打纬织造;
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三纬纱、下层第三纬纱,打纬织造;
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沉;
投入上层第四纬纱、下层第四纬纱,打纬织造;
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五纬纱、下层第五纬纱,打纬织造;
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六纬纱、下层第六纬纱,打纬织造;
第七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七纬纱、下层第七纬纱,打纬织造;
第八梭:将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八纬纱、下层第八纬纱,打纬织造;
第九梭:将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上提,
投入上层第九纬纱、下层第九纬纱,打纬织造;
第十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十纬纱、下层第十纬纱,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二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二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放中间,
投入上层第十一纬纱、下层第十一纬纱,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将上层第一经纱、上层第三经纱、下层第一经纱、下层第三经纱往上提,将第一绒经、第二绒经往下沉,
投入上层第十二纬纱、下层第十二纬纱,打纬织造;
至此,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的一个循环织造过程结束,进行下一个织造过程。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是根据上述的织造方法所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涉及的织造方法采用双梭口剑杆织机进行织造,织造过程包括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使得所织造的面料具有粗细的竹节纱的感觉,还包括了细转换成粗或由粗转动的细的转换织造过程,转换中实际上就有了粗至中至细或有了细至中至粗的三种织造方法,只需灵活运用,这种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粗细感觉完全在掌握之中,而且也只适合于竹节露纬丝绒面料。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及织造方法深受用户欢迎。
附图说明
图1是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织造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织造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织造过程示意图;
图4是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织造过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A-割绒刀;T上1-上层第一经纱;T上2-上层第二经纱;T上3-上层第三经纱;T下1-下层第一经纱;T下2-下层第二经纱;T下3-下层第三经纱;W上1-上层第一纬纱;W上2-上层第二纬纱;W上3-上层第三纬纱;W上4-上层第四纬纱;W上5-上层第五经纱;W上6-上层第六纬纱;W上7-上层第七纬纱;W上8-上层第八纬纱;W上9-上层第九纬纱;W上10-上层第十纬纱;W上11-上层第十一经纱;W上12-上层第十二纬纱;W下1-下层第一纬纱;W下2-下层第二纬纱;W下3-下层第三纬纱;W下4-下层第四纬纱;W下5-下层第五经纱;W下6-下层第六纬纱;W下7-下层第七纬纱;W下8-下层第八纬纱;W下9-下层第九纬纱;W下10-下层第十纬纱;W下11-下层第十一纬纱;W下12-下层第十二纬纱;R1-第一绒经;R2-第二绒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的织造方法,是由上层基布、下层基布和连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经经织造、割绒、后整理而成。
上层基布由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与上层第一纬纱W上1、上层第二纬纱W上2、上层第三纬纱W上3、上层第四纬纱W上4、上层第五纬纱W上5、上层第六纬纱W上6、上层第七纬纱W上7、上层第八纬纱W上8、上层第九纬纱W上9、上层第十纬纱W上10、上层第十一纬纱W上11、上层第十二纬纱W上12交织而成。
下层基布由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2、下层第三经纱T下3与下层第一纬纱W下1、下层第二纬纱W下2、下层第三纬纱W下3、下层第四纬纱W下4、下层第五纬纱W下5、下层第六纬纱W下6、下层第七纬纱W下7、下层第八纬纱W下8、下层第九纬纱W下9、下层第十纬纱W下10、下层第十一纬纱W下11、下层第十二纬纱W下12交织而成。绒经是由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为紧经纱。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二经纱T下2、下层第三经纱T下3为松经纱。紧松比例为1:0.92。
上层第一纬纱W上1、上层第二纬纱W上2、上层第三纬纱W上3、上层第七纬纱W上7、上层第八纬纱W上8、上层第九纬纱W上9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将绒经进行W固结。
上层第四纬纱W上4、上层第五纬纱W上5、上层第六纬纱W上6、上层第十纬纱W上10、上层第十一纬纱W上11、上层第十二纬纱W上12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花色纬纱。
下层第一纬纱W下1、下层第二纬纱W下2、下层第三纬纱W下3、下层第七纬纱W下7、下层第八纬纱W下8、下层第九纬纱W下9为丝绒面料绒面外露的的花色纬纱。
下层第四纬纱W下4、下层第五纬纱W下5、下层第六纬纱W下6、下层第十纬纱W下10、下层第十一纬纱W下11、下层第十二纬纱W下12为固结绒经的固结纬纱。
上层基布、下层基布与绒经形成丝绒坯布。丝绒坯布的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整经。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下层第一经纱T下1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紧经纱。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二经纱T下2、下层第三经纱T下3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松经纱。紧松比例为1:0.9~0.95之间,优先为0.92。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按顺序排列整在一个织轴上,作为绒经。
第二步、穿综插筘。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三经纱T下3、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共计八根,按顺序穿综并插入同一筘齿。依次顺序穿综插筘。
第三步、提综选纬打纬织造。织造过程包括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的织造、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的织造。
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的织造过程如下:
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纬纱W上1、下层第一纬纱W上2,打纬织造。
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三经纱T下3、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纬纱W上2,下层第二纬纱W下2,打纬织造。
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纬纱W上3、下层第三纬纱W上3,打纬织造。
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四纬纱W上4、下层第四纬纱W下4,打纬织造。
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纬纱W上5、下层第五纬纱W下5,打纬织造。
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六纬纱W上6、下层第六纬纱W下6,打纬织造。
第七梭至第十二梭与第一梭至第六梭的织造过程相同。至此,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一个循环的织造过程结束,进入下一个织造过程。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织造过程的见表1。
表1仿竹节露纬露细部分织造过程
表中,X表示经纱往上提,↑表示绒经往上提,↓表示绒经往下沉,—表示绒经放中间,a表示固结纬纱,b表示花色纬纱.
在织造仿竹节露纬较细的部分时,二根松经纱上层第二经纱T上2和上层第三经纱T上3、以及下层第二经纱T下2和下层第三经纱T下3是交叉织造的,因此丝绒绒经在这里是直立的,因此对于上层丝绒来讲,第四、第五、第六纬和第十纬,第十一纬,第十二纬是正常显示的,是真实的第四、第五、第六纬和第十纬,第十一纬,第十二纬。对于下层丝绒来讲,第一、第二、第三纬和第七纬,第八纬,第九纬也是正常显示的,是真实的第一、第二、第三纬和第七纬,第八纬,第九纬。所以说是仿竹节露纬较细的部分是相比较而讲的。
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的织造步骤如下:
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纬纱W上1、下层第一纬纱W下1,打纬织造。
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纬纱W上2、下层第二纬纱W下2,打纬织造。
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纬纱W上3、下层第三纬纱W下3,打纬织造。
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四纬纱W上4、下层第四纬纱W下4,打纬织造。
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纬纱W上5、下层第五纬纱W下5,打纬织造。
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六纬纱W上6、下层第六纬纱W下6,打纬织造。
第七梭至第十二梭与第一梭至第六梭的织造过程相同。至此,仿竹节露纬需粗部分一个循环的织造过程结束,进入下一个织造过程。该步骤的织造过程见表2。
表2仿竹节露纬露粗部分织造过程
表中,X表示经纱往上提,↑表示绒经往上提,↓表示绒经往下沉,—表示绒经放中间,a表示固结纬纱,b表示花色纬纱.
在织造仿竹节露纬处较粗的部分时,上层丝绒露纬处仍然是第四、第五、第六纬和第十纬,第十一纬,第十二纬,下层丝绒露纬处,仍然是第一、第二、第三纬和第七纬,第八纬,第九纬。,但由于本发明采用了紧经纱和松经纱的织造,由于在丝绒绒经穿过返到另一织造处,二根松经纱在第三纬第四纬处以及第六纬和第七纬处采用了二上二下的织造,使处于紧经纱二侧的相邻的这二根纬纱极易靠拢,及处于紧经纱内侧的上层第四纬纱向处于紧经纱外侧的上层第三纬纱靠拢,并碰到上层返到下层的绒经,从而使这根绒经经割绒后绒头向上层第三纬倾斜。同样处于紧经纱外侧的上层第七纬向处于紧经纱内侧的上层第六纬纱靠拢,并碰到由下层返到上层的绒经,从而使得这根绒经经割绒后的绒头向第七纬纱倾斜,这样,无形中,处于第三纬第四纬的之间绒头向第三纬倾斜,处于第六纬第七纬之间的绒头,向第七纬倾斜。因此,上层第四纬、第五纬、第六纬和第十纬,第十一纬,第十二纬,,就显示比绒头直立区的第四纬、第五纬、第六纬和第十纬,第十一纬,第十二纬比较粗,相比较,就有了粗细的竹节纱的感觉。
同理,对于下层丝绒来讲,处于紧经纱内侧的下层第三纬和处于紧经纱外侧的下层第四纬极易靠拢,并碰到由上层返到下层的绒经,从而使这根绒经经割绒后绒头向第四纬倾斜。同样,处于紧经纱外侧的第六纬双和处于紧经纱内侧的第七纬极易靠拢,并碰到由下层返到上层的绒经,从而使这根绒经经割绒后绒头向第六纬倾斜,因此,下层第一纬、第二纬、第三纬和第七纬,第八纬,第九纬就显得比绒头直立区处于下层丝绒第一纬、第二纬、第三纬和第七纬,第八纬,第九纬处粗,相比较,就有了粗细的竹节纱的感觉。
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的织造步骤如下:
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纬纱W上1、下层第一纬纱W下1,打纬织造。
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纬纱W上2、下层第二纬纱W下2,打纬织造。
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纬纱W上3、下层第三纬纱W下3,打纬织造。
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四纬纱W上4、下层第四纬纱W下4,打纬织造。
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纬纱W上5、下层第五纬纱W下5,打纬织造。
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六纬纱W上6、下层第六纬纱W下6,打纬织造。
第七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七纬纱W上7、下层第七纬纱W下7,打纬织造。
第八梭:将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三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八纬W上8、下层第八纬W下8,打纬织造。
第九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九纬纱W上9、下层第九纬纱W下9,打纬织造。
第十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十纬纱W上10、下层第十纬纱W上11,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十一纬纱W上11、下层第十一纬纱W下11,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十二纬纱W上12,下层第十二纬纱W下12,打纬织造。至此,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部分的一个循环织造过程结束,进行下一个织造过程。此织造过程见表3。
表3仿竹节露纬由细转粗转换部分织造过程
表中,X表示经纱往上提,↑表示绒经往上提,↓表示绒经往下沉,—表示绒经放中间,a表示固结纬纱,b表示花色纬纱.
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的织造过程如下:
第一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纬纱W上1、下层第一纬纱W下1,打纬织造。
第二梭:将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二纬纱W上2、下层第二纬纱W下2,打纬织造。
第三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纬纱W上3、下层第三纬纱W下3,打纬织造。
第四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沉;投入上层第四纬纱W上4、下层第四纬纱W下4,打纬织造。
第五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五纬纱W上5、下层第五纬纱W下5,打纬织造。
第六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六纬纱W上6、下层第六纬纱W下6,打纬织造。
第七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往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七纬纱W上7、下层第七纬纱W下7,打纬织造。
第八梭:将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八纬纱W下8、下层第八纬纱W下8,打纬织造。
第九梭:将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二经纱往T下2、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九纬纱W上9、下层第九纬纱W下9,打纬织造。
第十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十纬纱W上10、下层第十纬纱W下10,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二经纱T上2、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二经纱T下2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放中间,投入上层第十一纬纱W上11、下层第十一纬纱W下11,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将上层第一经纱T上1、上层第三经纱T上3、下层第一经纱T下1、下层第三经纱T下3往上提,将第一绒经R1、第二绒经R2往下沉,投入上层第十二纬纱W上12、下层第十二纬纱W下12,打纬织造。至此,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的一个循环织造过程结束,进行下一个织造过程。该织造过程见表4。
表4仿竹节露纬由粗转细转换部分织造过程
表中,X表示经纱往上提,↑表示绒经往上提,↓表示绒经往下沉,—表示绒经放中间,a表示固结纬纱,b表示花色纬纱.
由于采用了紧经纱和松经纱的织造方法,采用了绒经从上层往下层或从下层往上层由二根松经纱交叉织造中穿过,那么这个绒经经割绒仍是直立的,那么这里仿竹节露纬显示将是正常的,但相比较就会显示细,因为若采用了绒经从上层往下层或从下层往上层由从二根松经纱不交叉织造而是二上二下织造在二个松经纱的一个梭口中穿过,那么在紧经纱外侧的一纬和在紧经纱内侧的一纬就很容易靠拢。当绒经从上层往下层或从下层往上层往返织造时,处在紧经纱内侧的一纬与紧经纱外侧一纬靠拢,就很容易将绒经经割绒后的绒头向紧经纱外侧的一纬挤压而倾斜斜向紧经纱外侧一纬方向,从而扩大了紧经纱内侧三纬的视野,从而使感觉就有了粗的感觉。相比较就有了竹节纱粗细的感觉。因此,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由此而诞生,其织造方法简单方便,仿竹节粗细可控。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控的仿竹节露纬的丝绒面料,由上述制备方法并经割绒刀A割绒所制得。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