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7660U -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7660U
CN203807660U CN201420196581.6U CN201420196581U CN203807660U CN 203807660 U CN203807660 U CN 203807660U CN 201420196581 U CN201420196581 U CN 201420196581U CN 203807660 U CN203807660 U CN 203807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loth
velvet
upper strata
lower floor
warp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65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驰
杨永发
冯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Original Assignee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filed Critical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Priority to CN2014201965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07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7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76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该织物由若干个圈绒单元首尾依次相连而成,所述圈绒单元包括基布,在基布的一面织造有毛圈,在与毛圈对应的基布另一面织造有丝绒,所述毛圈和丝绒由可以根据图案二种颜色进行转换变化的圈绒经纱织成,所述的圈绒经纱分成甲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和乙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它们分别与基布的纬纱进行交织,从而在基布一面是形成甲种颜色的毛圈,而同时基布的另一面是经割绒形成乙种颜色丝绒,或在基布一面是形成乙种颜色的毛圈,而同时基布的另一面是经割绒形成甲种颜色丝绒,该织物圈绒共存一层基布,不但具有丝绒的细腻、毛圈的粗犷、手感的柔软,而且具有双色的提花图案,风格独特。

Description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纺织技术领域,涉及毛圈织物和丝绒织物,尤其涉及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背景技术
近几年市场上以圈和绒为一体的织物品种已陆续增多,由于将圈的粗犷和绒的细腻融为了一体,风格新颖独特,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其中有进口圈绒织机上织造的圈绒提花织物,由于进口圈绒织机结构复杂,还要用定高片和筒子架配备生产,因此,该圈绒织物价格十分昂贵,而且还只是单面的。
 市场上也有用双面毛巾或单面毛巾经挖割部分毛圈而形成绒的圈绒提花织物。但由于其基本组织是毛巾组织,比较疏松粗糙,一经挖割,绒毛和毛圈就不再牢固,易掉毛,而且也无丝绒绒毛细腻的感觉,好像差了一个档次。而最近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号为200810146849.6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织物,已有了毛圈的粗犷和丝绒的细腻,但由于其采用的是全起绒基本组织演变而成,只可能是一面毛圈一面丝绒,不能圈绒相互转换和形成提花,形状比较单调,相似的《天津工业大学校刋》于2006年6月也有过双层绒毛毛巾织物的试织的报导,也是同样结构不能提花,为此,又出现了专利号为201110385364.2的双面圈绒织物,这种织物不但二面都有圈都有绒,却还可以大提花,但由于要有一道拉纬工序,浪费大,成本高,也难适合大面积生产,至于还有一种双面丝绒提花织物,但同样需拉纬,但已与圈绒织物不是同一类产品了。而关于圈绒类产品,人们希望能有外观新颖、色彩丰富,不但需毛圈的粗犷豪放,还需丝绒的雍容华贵,且还要价格合适的大提花产品早早问世,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该织物圈绒共存一层基布,不但具有丝绒的细腻、毛圈的粗犷、手感的柔软,而且具有双色的提花图案,风格独特。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所述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由若干个圈绒单元首尾依次相连而成,所述圈绒单元包括基布,在基布的一面织造有毛圈,在与毛圈对应的基布另一面织造有丝绒,所述毛圈和丝绒由可以根据图案二种颜色进行转换变化的圈绒经纱织成,所述的圈绒经纱分成甲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和乙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它们分别与基布的纬纱进行交织,从而在基布一面是形成甲种颜色的毛圈,而同时基布的另一面是经割绒形成乙种颜色丝绒,或在基布一面是形成乙种颜色的毛圈,而同时基布的另一面是经割绒形成甲种颜色丝绒。
进一步,所述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由圈绒经纱分别将上层基布、下层基布联结织造成的双层基布织物经分割而成,圈绒经纱在双层基布织物的上层基布的上表面和下层基布的下表面经过长短打纬的起毛圈形式形成毛圈,圈绒经纱又在双层基布织物的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间相连结经分割而形成了丝绒,双层基布织物每个圈绒单元由经纬向至少二筘齿共四根圈绒经纱、上层四根地经纱十六根地纬纱、下层四根地经纱十六根地纬纱组成。
所述双层基布织物的每个圈绒单元经向由甲种颜色的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乙种颜色的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以及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组成,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共计六根串入第一筘齿,将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共计六根串入第二筘齿,形成一个圈绒经向单元,依次循环,然后按顺序进行织造。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的方法:
当上层基布上表层、下层基布下表层为甲种颜色的毛圈,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有乙种颜色的圈绒经纱相连结经割绒形成乙种颜色的丝绒时:
第一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第二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二纬纱;
第三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一纬纱;
第四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二纬纱;
第五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三纬纱;
第六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第七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三纬纱;
第八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第九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五纬纱;
第十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六纬纱;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五纬纱;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六纬纱;
第十三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七纬纱;
第十四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八纬纱;
第十五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七纬纱;
第十六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八纬纱;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九纬纱;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第十九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九纬纱;
第二十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第二十二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
第二十三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第二十四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
第二十五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三纬纱;
第二十六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四纬纱;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三纬纱;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四纬纱;
第二十九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五纬纱;
第三十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六纬纱;
第三十一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五纬纱;
第三十二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六纬纱;
至此,上层十六梭、下层十六梭共三十二梭一单元织造结束,进行下轮循环。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另一种方案:
当上层基布上表层、下层基布下表层为乙种颜色的毛圈,而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有甲种颜色的圈绒经纱相连结经割绒形成甲种颜色的丝绒时:
第一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第二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二纬纱;
第三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一纬纱;
第四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二纬纱;
第五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三纬纱;
第六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第七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三纬纱;
第八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第九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五纬纱;
第十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六纬纱;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五纬纱;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六纬纱;
第十三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七纬纱;
第十四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八纬纱;
第十五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七纬纱;
第十六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八纬纱;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九纬纱;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第十九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九纬纱;
第二十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第二十二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
第二十三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第二十四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
第二十五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三纬纱;
第二十六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四纬纱;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三纬纱;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四纬纱;
第二十九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五纬纱;
第三十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六纬纱;
第三十一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五纬纱;
第三十二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六纬纱;
至此,上层十六梭、下层十六梭共三十二梭一单元织造结束,进行下轮循环。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改进:
当上层基布上表层、下层基布的下表层由甲种颜色的毛圈转换为乙种颜色的毛圈,而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的联结由乙种颜色的圈绒经纱连结转换为甲种颜色的圈绒经纱连结,经割绒变成由乙种颜色绒头转换为甲种颜色的绒头时:
第一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第二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二纬纱;
第三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一纬纱;
第四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二纬纱;
第五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三纬纱;
第六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第七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三纬纱;
第八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第九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五纬纱;
第十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六纬纱;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五纬纱;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六纬纱;
第十三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七纬纱;
第十四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八纬纱;
第十五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七纬纱;
第十六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八纬纱;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九纬纱;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第十九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九纬纱;
第二十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第二十二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
第二十三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第二十四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
第二十五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三纬纱;
第二十六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四纬纱;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三纬纱;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四纬纱;
第二十九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五纬纱;
第三十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六纬纱;
第三十一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五纬纱;
第三十二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六纬纱;
至此,上层十六梭、下层十六梭共三十二梭一单元织造结束,进行下轮循环。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另一种改进: 
当上层基布的上表层、下层基布的下表层由乙种颜色的毛圈转换为甲种颜色的毛圈,而上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的联结由甲种颜色的圈绒经纱连结转换为乙种颜色的圈绒经纱连结,经割绒变成甲种颜色绒头转换为乙种颜色的绒头时:
第一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第二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二纬纱;
第三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一纬纱;
第四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二纬纱;
第五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三纬纱;
第六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第七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三纬纱;
第八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第九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五纬纱;
第十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六纬纱;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五纬纱;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六纬纱;
第十三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七纬纱;
第十四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八纬纱;
第十五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七纬纱;
第十六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八纬纱;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九纬纱;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第十九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九纬纱;
第二十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第二十二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
第二十三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第二十四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
第二十五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三纬纱;
第二十六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上提,长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四纬纱;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三纬纱;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下沉,长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四纬纱;
第二十九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五纬纱;
第三十梭,织上层,将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往上提,短打纬,投入上层基布第十六纬纱;
第三十一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五纬纱;
第三十二梭,织下层,将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往下沉,短打纬,投入下层基布第十六纬纱;
至此,上层十六梭、下层十六梭共三十二梭一单元织造结束,进行下轮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圈绒单元织造中,圈绒经纱甲种颜色与乙种颜色均在上下层共三十二梭一循环的原则下,进行相互置换,以完成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的织造。
在本实用新型中,甲种颜色的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以及乙种颜色的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均是在同一种三十二梭一循环下的基布组织上进行转换织造的,这三十二梭一循环的上层基布十六梭循环中,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和上层第二经纱相交叉织造时;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和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相交叉织造时均按照:一上一下、二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一上二下组织进行织造,同样,下层基布十六梭循环中,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和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相交叉织造时、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和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相交叉织造时均按照:一上一下、二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一上二下的组织进行织造。这种基布的组织是不论圈绒图案变化怎样是始终不变的。因此,圈绒经纱可以在这种基布上三十二梭一循中进行互相置换织造。
更进一步的,上述三十二梭一循中,他们的长打纬、短打纬的打纬情况也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说,在上层十六梭一循环中,打纬情况是;长长短短长长短短长长短短长长短短,在下层十六梭一循环中打纬情况也是;长长短短长长短短长长短短长长短短,这种打纬情况也是不论圈绒图案变化怎样是始终不变的。因此,圈绒经纱可以在这种打纬情况下在三十二梭一循环中进行互相置换织造。
再进一步的说明,长打纬短打纬是毛圈织造的一种起毛圈的惯用手段,当连续投入二根纬纱时打纬动程较小,这时筘前进到离织口若干距离处,并不与织口接触,而与织口之间形成一条空档,这种打纬动程较小的打纬称短打纬,当再一次打纬,投入一根纬纱之后,钢筘将连以前后二根纬纱共三根纬纱一并推向织口,这时钢筘的打纬动程为全程,可称长打纬,由于后二根纬纱在张紧的地经的同一梭口内,因此这时圈绒经纱准备起圈的经纱已与第一条第二纬交织,并被第二第三纬夹持,因此第三纬长打纬时带着与之相交织的准备起圈后圈绒经纱一齐沿着张紧的地经织口移动,这样,准备起圈的圈绒经纱因张力较小就会在基布表面弓出,引成了毛圈,而基布经纱由于张力较大,所以不受长短打纬影响,仍为平整,而特别说明的,圈绒经纱中,不准备起圈而准备起绒的圈绒经纱,在短打纬的第二根纬纱时,就已经绕开了它不再参与短打纬的第二纬和长打纬的第一纬交织,因此,当长打纬时,准备起绒的圈绒经纱就没有受到长打纬短打纬的影响,而是极正常的返到另一层织造,张力也突然加大,不会受短打纬影响。并且能把上层下层联结起来最后经割绒形成了绒头,因此,在三十二梭一循环中,圈绒经纱在长打纬、短打纬情况下,能极正常的进行相互置换织造。
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单梭口织造中,采用了二梭上层二梭下层依次轮番的织造,使得圈绒经纱在织造和置换织造过程中,织造长度的缩率相互之间的变化比本可以四梭上层四梭下层小了一半,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织造中开口更清晰,非常利于织造,而如是双梭口织造,情况就更为简单。
有益效果:经过甲色和乙色的对比,使图案更清晰明了,经过毛圈和丝绒的对比,使毛圈的粗犷和丝绒的细腻视觉效果更明显。而且圈绒共存一层基布,因此手感柔软,风格独特,且由于织造方法较现有的双面织物都较简易,因而价格也较适中,因此,深受装饰类、家纺类的用户喜爱和欢迎,是双面织物的一款新秀。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半起绒的丝绒织造方式,因此与专利号200810146849.6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所采用的全起绒织造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圈绒经纱可以在遵循三十二梭一循环的原则下进行自由的圈和绒的转换,从而形成提花的圈绒织物,而专利号200810146849.6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中的经纱是圈绒不能互相转换从而不能形成提花织物。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利用半起绒织造方法直接织造就可以形成一面圈一面绒的提花织物,而专利号为201110385364.2的双面圈绒织物,只能圈是圈,绒是绒,为此还要用毛圈衬子和绒纱衬子,最后还要拉纬,还不能提花,设备复杂,工艺繁琐,同时,专利号为JP0104305.2等的双面提花经起绒织物及织造方法的双面绒织物,。也还是要拉纬,成本高、浪费大,而市场上的双面毛巾或单面毛巾经挖割部分毛圈而形成绒的圈绒提花织物缺乏丝绒的感觉,与本实用新型的绒是不可比拟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甲种颜色毛圈、乙种颜色丝绒状态的双色提花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乙种颜色毛圈、甲种颜色丝绒状态的双色提花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由甲种颜色毛圈、乙种颜色丝绒转换成乙种颜色毛圈、甲种颜色丝绒的转换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由乙种颜色毛圈、甲种颜色丝绒转换成甲种颜色毛圈、乙种颜色丝绒的转换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的上层和下层基布的组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由若干个圈绒单元首尾依次相连而成,所述圈绒单元包括基布1,在基布的一面织造有毛圈2,在与毛圈对应的基布另一面织造有丝绒3,所述毛圈和丝绒由可以根据图案二种颜色进行转换变化的圈绒经纱织成,所述的圈绒经纱分成甲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和乙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它们分别与基布的纬纱进行交织,从而在基布一面形成甲种颜色的毛圈,而同时基布的另一面经割绒形成乙种颜色丝绒,或在基布一面形成乙种颜色的毛圈,而同时基布的另一面经割绒形成甲种颜色丝绒。
第一圈绒经纱QR1、第二圈绒经纱QR2在毛圈面形成甲种颜色的毛圈,而在丝绒面形成甲种颜色的丝绒。
第三圈绒经纱QR3、第四圈绒经纱QR4在毛圈面形成乙种颜色的毛圈,而在丝绒面形成乙种颜色的丝绒。
从AA剖面可以看出,当基布的一面是由甲种颜色圈绒经纱织造成毛圈时,基布的另一面必是乙种颜色圈绒经纱织造成的丝绒;当基布的一面是由乙种颜色圈绒经纱织造成毛圈时,基布的另一面必是甲种颜色圈绒经纱织造成的丝绒。
因此,各圈绒单元按照图案进行排列连接时,该织物就形成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织物中,为甲种颜色毛圈,乙种颜色丝绒状态的组织结构图。
图中,上层基布第一经纱J上1、上层基布第二经纱J上2、上层基布第三经纱J上3、上层基布第四经纱J上4为上层基布的经纱,和上层基布第一纬纱W上1至上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上16的纬纱构成上层织物的基布。
下层基布第一经纱J下1、下层基布第二经纱J下2、下层基布第三经纱J下3、下层基布第四经纱J下4为下层基布的经纱,和下层基布第一纬纱W下1至下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下16的纬纱构成下层织物的基布。
第一圈绒经纱QR1、第二圈绒经纱QR2为甲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在上层织物的上表面,下层织物的下表面构成毛圈。
第三圈绒经纱QR3、第四圈绒经纱QR4为乙种颜色的圈绒经纱,把上层织物基布和下层织物基布联结起来,最后经割绒形成绒头。
具体长打纬、短打纬,上层二梭下层二梭的打纬方式和基布经纱,圈绒经纱的提综方式,详见表一。
经过如此织造,即形成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为甲种颜色的毛圈,乙种颜色的丝绒状态。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织物中,为乙种颜色毛圈,甲种颜色丝绒状态的组织结构图。
图中,上层基布第一经纱J上1 至上层基布第四经纱J上4为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第一纬纱W上1至上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上16构成上层织物的基布。
下层基布第一经纱J下1至下层基布第四经纱J下4为下层织物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第一纬纱W下1至下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下16的下层织物纬纱经过织造构成下层基布。
第一圈绒经纱QR1、第二圈绒经纱QR2为甲种颜色的圈绒经纱,把上层织物基布和下层织物基布联结起来,最后经割绒形成绒头。
第三圈绒经纱QR3、第四圈绒经纱QR4为乙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在上层织物的上表面,下层织物的下表面构成毛圈。
具体长打纬、短打纬,上层二梭下层二梭的打纬方式和基布经纱,圈绒经纱的提综方式,详见表二。
经过如此织造,即形成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为乙种颜色的毛圈,甲种颜色的丝绒的状态。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织物中,有甲种颜色的毛圈,乙种颜色丝绒转换成乙种颜色的毛圈,甲种颜色的丝绒转换过程组织结构图。
图中,上层基布第一经纱J上1 至上层基布第四经纱J上4为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第一纬纱W上1至上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上16构成上层织物的基布。
下层基布第一经纱J下1至下层基布第四经纱J下4为下层织物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第一纬纱W下1 至下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下16的下层织物纬纱经过织造构成下层基布。
甲种颜色的第一圈绒经纱QR1、第二圈绒经纱QR2,在上层织物的上表面,下层织物的下表面构成毛圈后,转换成把上层织物基布和下层织物基布联结起来,最后经割绒形成绒头。
乙种颜色的第三圈绒经纱QR3、第四圈绒经纱QR4,由把上层织物基布和下层织物基布联结起来,最后经割绒形成绒头的功能转换构成上层织物上表面,下层织物下表面的毛圈。
具体长打纬、短打纬,上层二梭下层二梭的打纬方式和基布经纱,圈绒经纱的提综方式,详见表三。
经过如此织造,即形成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由甲种颜色的毛圈,乙种颜色的丝绒转换成乙种颜色的毛圈,甲种颜色的丝绒的组织结构状态。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织物中,由乙种颜色的毛圈,甲种颜色丝绒转换成甲种颜色的毛圈,乙种颜色丝绒的转换过程组织结构图。
图中,上层基布第一经纱J上1 至上层基布第四经纱J上4为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第一纬纱W上1至上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上16的纬纱构成上层织物的基布。
下层基布第一经纱J下1至下层基布第四经纱J下4为下层织物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第一纬纱W下1 至下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下16的下层织物纬纱经过织造构成下层基布。
乙种颜色的第三圈绒经纱QR3、第四圈绒经纱QR4,在上层织物的上表面和下层织物的下表面构成毛圈后,转换成把上层织物基布和下层织物基布联结起来,最后经割绒形成绒头。
甲种颜色的第一圈绒经纱QR1、第二圈绒经纱QR2,由把上层织物基布和下层织物基布联结起来,最后经割绒形成绒头的功能转换构成上层织物上表面,下层织物下表面的毛圈。
具体长打纬、短打纬,上层二梭下层二梭的打纬方式和基布经纱,圈绒经纱的提综方式,详见表四。
经过如此织造,即形成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由乙种颜色的毛圈,甲种颜色的丝绒转换成甲种颜色的毛圈,乙种颜色丝绒的组织结构状态。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织物的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组织结构。
图中,上层基布第一经纱J上1 至上层基布第四经纱J上4为上层基布经纱和上层基布第一纬纱W上1至上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上16的上层织物基布纬纱经过织造构成上层基布。
下层基布第一经纱J下1至下层基布第四经纱J下4为下层织物基布经纱和下层基布第一纬纱W下1 至下层基布第十六纬纱W下16的下层织物纬纱经过织造构成下层基布。
具体织造方式详见表五。
甲种颜色的第一圈绒经纱QR1、第二圈绒经纱QR2和乙种颜色的第三圈绒经纱QR3、第四圈绒经纱QR4可以在这同一种组织结构的基布组织结构中,遵循上层十六梭,下层十六梭,上下共三十二梭的一个单元的循环中,可以在这上层长长短短共4次,下层长长短短共4次的打纬循环中,按设计图案,完全自在的在毛圈转换成丝绒或者由丝绒转换成毛圈,从而构成了本实用新型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像只有甲种颜色圈绒经纱而无需乙种颜色圈绒经纱的可以形成双面凹凸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提花织物,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表一
表二
表三
表四
表五

Claims (3)

1.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所述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由若干个圈绒单元首尾依次相连而成,其特征是:所述圈绒单元包括基布,在基布的一面织造有毛圈,在与毛圈对应的基布另一面织造有丝绒,所述毛圈和丝绒由可以根据图案二种颜色进行转换变化的圈绒经纱织成,所述的圈绒经纱分成甲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和乙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它们分别与基布的纬纱进行交织,从而在基布一面是形成甲种颜色的毛圈,而同时基布的另一面是经割绒形成乙种颜色丝绒,或在基布一面是形成乙种颜色的毛圈,而同时基布的另一面是经割绒形成甲种颜色丝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其特征是:所述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由圈绒经纱分别将上层基布、下层基布联结织造成的双层基布织物经分割而成,圈绒经纱在双层基布织物的上层基布的上表面和下层基布的下表面经过长短打纬的起毛圈形式形成毛圈,圈绒经纱又在双层基布织物的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间相连结经分割而形成了丝绒,双层基布织物每个圈绒单元由经纬向至少二筘齿共四根圈绒经纱、上层四根地经纱十六根地纬纱、下层四根地经纱十六根地纬纱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双层基布织物的每个圈绒单元经向由甲种颜色的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乙种颜色的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以及上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组成,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共计六根串入第一筘齿,将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共计六根串入第二筘齿,形成一个圈绒经向单元,依次循环,然后按顺序进行织造。
CN201420196581.6U 2014-04-22 2014-04-22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07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6581.6U CN203807660U (zh) 2014-04-22 2014-04-22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6581.6U CN203807660U (zh) 2014-04-22 2014-04-22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7660U true CN203807660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6581.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07660U (zh) 2014-04-22 2014-04-22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766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1747A (zh) * 2014-04-22 2014-07-09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8018640A (zh) * 2018-01-05 2018-05-11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0129952A (zh) * 2019-06-27 2019-08-16 蒋伟泽 一种双面阴影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1747A (zh) * 2014-04-22 2014-07-09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3911747B (zh) * 2014-04-22 2015-04-29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8018640A (zh) * 2018-01-05 2018-05-11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无绒处为边框加粗的方孔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0129952A (zh) * 2019-06-27 2019-08-16 蒋伟泽 一种双面阴影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1747B (zh)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04023097U (zh) 一种泡泡纱立体床品面料
CN101260589A (zh) 凹凸提花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65632B (zh) 剪花布的制造方法
CN103614847B (zh) 一种超长毛圈毛巾的生产方法
CN203807659U (zh) 一种圈绒织物
CN203855749U (zh) 一种单层双面丝绒织物
CN103255570A (zh) 一种经编弹力麂皮绒织物
CN104250870A (zh) 单面凹凸提花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04224798U (zh) 一种单面凹凸提花丝绒织物
CN203807660U (zh)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CN101956281A (zh) 柞绢丝绒的原生态双面双色提花制作及其方法
CN102268765A (zh) 一种全棉立体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02323243U (zh) 双面圈绒织物
CN104032454A (zh) 一种单层双面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03284582U (zh) 经编弹力麂皮绒织物
CN103911746B (zh)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0295449A (zh) 一种双面倒顺提花毛圈布及其织造方法
CN202273030U (zh) 双经轴双层粗犷家纺织物
CN102534950B (zh) 双面圈绒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73034U (zh) 一种仿棉面料
CN107151851A (zh) 一种仿贴布绣花缎档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CN206607381U (zh) 一种涤纶小提花面料
CN201305699Y (zh) 棉氨纶提花布
CN205590866U (zh)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