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1746B -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1746B
CN103911746B CN201410162155.5A CN201410162155A CN103911746B CN 103911746 B CN103911746 B CN 103911746B CN 201410162155 A CN201410162155 A CN 201410162155A CN 103911746 B CN103911746 B CN 103911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upper strata
lower floor
base cloth
loop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21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1746A (zh
Inventor
田驰
杨永发
冯玉
张世龙
田喜梅
李笑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Original Assignee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filed Critical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Priority to CN2014101621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11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11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1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1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17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圈绒织物,该织物包括基布和织造在基布上的毛圈和丝绒,所述圈绒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成的双层基布织物分割而成,所述圈绒经纱是与上层基布、下层基布织造时可以连续不断进行圈绒转换的圈绒经纱,所述毛圈由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的下侧,下层基布的上侧通过长打纬、短打纬方式织造而成,所述丝绒由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和上层基布间不断往返联结后经分割形成丝绒,该圈绒织物的毛圈与丝绒组合变换形成提花图案,既有毛圈的粗犷豪放,又有丝绒的雍容华贵;采用该方法可以生产出圈绒共存一层基布的单面提花圈绒织物,该织造方法简易、织造成本低,所生产出的圈绒织物质量好。

Description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织物,尤其是涉及一种即具有圈还具有绒、并用圈和绒组成各种图案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家纺、装饰类产品,运用了各种丝绒和毛圈织物,可谓五彩缤纷,其中绒类产品雍容华贵的气质颇受顾客的青睐,而毛圈产品粗犷豪放的风格,也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各有千秋。为此,市场上将毛圈和丝绒组合的产品也逐渐面世。一种割绒毛巾将毛圈按图案要求割开而形成提花割绒毛圈毛巾,但缺憾的是毛圈一经割开就不再牢固,且割开的丝绒也缺少一种细腻感,地组织也较疏松,还浪费10—15%的毛圈原料。近几年又出现了一种用进口的圈绒织机织造的圈绒织物,但由于这种织机价格十昂贵,而且还需要占地面积很大的筒子架,且织造时还需用定高片制作毛圈,因此制作十分复杂,所以价格十分昂贵。为此,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双面圈绒织物,但对于装饰类产品如纱发布、窗帘布等多了一面,且该产品还需拉纬,也有些费工费料,因此成本也较高,在装饰类单面类产品中还不适应,还有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以及一面圈一面绒的双色提花产品,但都因为是双面的,与单面圈绒的运用领域还不大一样,况且织造方法也不一样,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用的是全起绒的织造方法,构成单面圈绒不可能,而一面圈一面绒的双色提花产品,按此方法改造织成单面圈绒,在割绒时很容易将需保留成圈的毛圈割开,因为毛圈的高度和丝绒的绒高基本相同,所以也不现实,然而人们期盼能有价格适中、丝绒细腻、毛圈豪放的单面圈绒提花织物问世,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圈绒共存一层基布的单面圈绒织物,该圈绒织物的毛圈与丝绒组合变换形成提花图案,既有毛圈的粗犷豪放,又有丝绒的雍容华贵;采用该方法可以生产出圈绒共存一层基布的单面提花圈绒织物,该织造方法简易、织造成本低,所生产出的圈绒织物质量好。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圈绒织物,包括基布和织造在基布上的毛圈和丝绒,所述圈绒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成的双层基布织物分割而成,所述圈绒经纱是与上层基布、下层基布织造时可以连续不断进行圈绒转换的圈绒经纱,所述毛圈由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的下侧,下层基布的上侧通过长打纬、短打纬方式织造而成,所述丝绒由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通过织造四纬固结后联结到下层基布再经过织造四纬固结,或分别在下层基布通过织造四纬固结后联结到上层基布再经过织造四纬固结,如此不断往返,把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联结,然后通过双层割绒把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分割开而形成丝绒。
所述双层基布织物是由经向二个筘齿,纬向二十四梭为一个单元的基本组织首尾相连而成,在每个单元中经向二个筘齿内的四根圈绒经纱在与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中,在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分别各形成八个毛圈,或者将上下层基布之间联结经过割绒在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分别各形成八个绒头,或者在圈绒转换过程中在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分别各形成四个毛圈四个绒头。
经向二个筘齿内,第一筘齿内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依次串入组成,第二筘齿内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依次串入组成;
纬向二十四梭内,由上层基布第一纬纱至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共十二根、下层基布第一纬纱至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共十二根组成。
上层基布是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分别与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通过二上一下和二下一上共计四个回合十二梭的交叉织造,将上层基布第一纬纱至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至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上层基布第七纬纱至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上层基布第十纬纱至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四个回合的十二根纬纱分别织入,并以此四个回合为一个单元不断织造而成;
下层基布是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分别与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通过二下一上和二上一下的交叉织造,将下层基布第一纬纱至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至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下层基布第七纬纱至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下层基布第十纬纱至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四个回合的十二根纬纱分别织入,并以此四个回合为一个单元不断织造而成。
本发明的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
当圈绒经纱织造毛圈时,由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或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分别通过起毛圈打纬的长短打纬形式在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织造成毛圈;当圈绒经纱织造丝绒时,由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或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和上层基布纬纱固结织造后联结到下层基布的下层纬纱固结织造,以此循环织造将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联结起来最后通过割绒将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分开,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或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形成固结于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头,形成丝绒。
进一步,当圈绒经纱织造毛圈时:
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三圈绒经纱在织造上层时,通过二下一上三纬共四个回合十二梭的一个单元的织造,分别在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时提起,在上层基布第一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上层 基布第六纬纱,和上层基布第七纬纱、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以及上层基布第十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时沉下,再结合二个短打纬一个长打纬,即上层基布第一纬纱、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为短打纬,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为长打纬,上层基布第四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为短打纬,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为长打纬,上层基布第七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为短打纬,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为长打纬,上层基布第十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为短打纬,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为长打纬的二短一长共四个回合十二梭的单元织造,在上层基布的下侧起毛圈,并不断织造而成;
第二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在织造下层基布时,通过了二上一下三纬共四个回合十二梭的一个单元织造,即分别在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 、下层基布第八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时沉下,在下层基布第一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 、下层基布第四纬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和下层基布第七纬纱、下层基布第九纬纱 、下层基布第十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时提起,再结合二个短打纬一个长打纬,即下层基布第一纬纱、下层基布第二纬纱 为短打纬,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为长打纬,下层基布第四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 为短打纬,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为长打纬,下层基布第七纬纱、下层基布第八纬纱 为短打纬,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为长打纬,下层基布第十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为短打纬,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为长打纬的二短一长共四个回合十二梭的单元织造在下层基布的上侧起毛圈并不断织造而成;
当圈绒经纱织造丝绒时:
第一圈绒经纱与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下层基布第五纬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四根下层基布纬纱经过一下二上一下的近似W型固结以后,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的四根上层基布纬纱经行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型固结织造,然后再返到下层;
第二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六纬纱四根上层基布纬纱经过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型固结以后,返到下层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的四根下层基布经纬进行一下二上一下的近似W型固结织造,然后再返到上层;
第三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上层基布第七纬纱 、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上层基布第九纬纱四根上层基布纬纱经过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型固结以后,返到下层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一纬纱 、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进行一下二上一下的近似W型固结织造,然后再返到上层;
第四圈绒经纱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下层基布第七纬纱 、下层基布第八纬纱、下层基布第九纬纱四根下层基布纬纱经过一下二上一下的近似W型固结以后,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进行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型固结织造,然后再返到下层;
第一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三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四根圈绒经纱按以上单元循环织造,最后经过割绒,将上层和下层从中间割开从而形成分别以W型固结于上层或下层基布的绒头而形成了丝绒。
圈绒织物在一个单元内,有圈转为绒的织造方法如下:
第一圈绒经纱 在织造上层基布时,遇到织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时往上提,经过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第六纬纱以及第七第八第九纬的二短一长的打纬仍然起圈,然后仍在织与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时进行一下三上的四纬过渡织造,然后返到下层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下层基布第五纬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进行一下二上一下共四纬近似W的固结,开始按绒的情况织造;
第三圈绒经纱在织造上层基布时,遇到织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时往上提,经过与上层基布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第六纬纱的二短一长的打纬起圈,然后仍与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上层基布第七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上层基布第九纬纱进行一下三上的四纬过渡织造,然后返到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一纬纱 、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进行一下二上一下共四纬近似W的固结,开始按绒的情况织造;
第二圈绒经纱 在织造下层基布时,遇到织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下层基布第八纬纱往下沉,经过与下层基布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第六以及第七第八第九纬的二短一长的打纬仍然起圈,然后与织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时进行一上三下的四纬过渡织造,然后即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六纬纱四纬进行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的固结织造,开始按绒的情况织造;
第四圈绒经纱在织造下层基布时,遇到织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时往下沉,与下层基布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第六纬纱进行二短一长打纬,仍然起毛圈,然后与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下层基布第七纬纱下层基布第八纬纱下层基布第九纬纱进行一上三下的四纬过渡织造,然后返到上层基布与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进行一上二下一上的四纬近似W的固结织造,然后开始按绒的情况正常织造;
至此,圈绒经纱由圈转换成绒的过渡织造全部结束。
圈绒织物在一个单元之内有绒转换成圈的织造方法。如下:
第一圈绒经纱 在下层基布与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下层基布第五纬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四纬经过一下二上一下近似W型固结织造后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进行一上一上一上三纬转换织造,然后即可在上层基布与上层基布的第十二第一第二纬纱、进行二下一上的织造,然后经过与上层第一第二第三纬的二短一长的打纬织造起圈,然后可按起圈的情况织造;
第二圈绒经纱 在上层与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六纬纱四纬进行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的固结织造,然后返到下层与下层的基布纬纱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进行一下一下一下的三纬转换织造,然后即可在下层基布与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第一纬纱第二纬纱进行二上一下的织造,经过与下层基布第一第二第三纬纱的二短一长的打纬织造起圈,然后可按起圈的情况织造;
第三圈绒经纱在下层基布经过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一纬纱、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的四纬W型固结以后,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上层基布第七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三根上层基布纬纱进行一上一上一上的转换织造,然后在上层基布与上层基布的第九第十第十一纬纱进行二下一上的织造,通过上层基布第十一第十二第一纬纱的二短一长的打纬起毛圈,然后可按起圈的情况织造;
第四圈绒经纱在上层与上层的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四纬进行了一上二下一上的四纬W的固结以后,返到下层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下层基布第七纬纱 、下层基布第八纬纱三纬进行一下一下一下的转换织造,然后在织造下层基布第九第十第十一纬纱,进行二上一下的织造,通过与下层基布的第十一第十二第一纬纱的二短一长的打纬起毛圈,然后可按起圈的情况织造;
至此,圈绒经纱有绒转换成圈的过渡织造全部结束。
形成毛圈的原理,把基布经纱的二上一下和打纬动程二短一长结合起来分析,当投入第一纬第二纬时,由于是短打纬动程较小,筘到织口还有一定距离,形成一条空档,当投入第三纬时,由于是长打纬,钢筘可以将这三根纬纱一齐推向织口,由于第一第二纬在基布经纱二上和二下的同一梭口内,因此当筘推动第三根纬纱时,能同时推动第一第二纬纱一齐向前,而这时圈绒经纱已与第一第二纬交织,第三纬将带着与之相交织的圈绒经纱一齐沿着张紧的地经向织口移动,这样,圈绒经纱在被固定在基布的同时又在基布的表面形成了毛圈。
而当本发明圈绒经纱形成丝绒的时候,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或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的上层纬纱固结织造后联结到下层基布的下层纬纱固结织造,以此循环织造将上层基布和下层联结起来,最后通过割绒将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分开,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或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也就自然的形成了固结于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头而形成了丝绒。
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圈绒织物是由经向二个筘齿,纬向二十四梭为一个单元的基本组织首尾相连而成,因此,在经向,以每二个筘齿为一个单元,圈绒经纱可以分别为圈或绒或均为圈均为绒,而纬向二十四梭为一个单元,可以连续为圈或连续为绒或者可以在这二十四梭内有圈转而为绒,或者绒转而为圈,从而形成即有圈又有绒的单面圈绒提花织物。
本发明圈绒织物是同时可以织毛圈、织丝绒都互不干扰的,本发明圈绒织物在有短打纬变成长打纬时,需要变成圈的圈绒经纱已经和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 、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或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 、下层基布第八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进行了上下交织,所以在长打纬时根据毛圈的形成原理构成了毛圈,而不需要变成毛圈,需要变成丝绒的圈绒经纱,都只和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六纬纱 、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及下层的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 、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的长打纬交织,避开了所有短打纬的纬纱,因此根据毛圈形成原理,构不了毛圈,却从上层返为下层,下层返到上层的织造过程中,最后通过割绒形成了丝绒。
本发明圈绒织物的丝绒在割绒时是影响不到毛圈的,因为绒高接近了毛圈高的一倍,有足够的割绒安全距离,本发明的绒高是圈绒经纱经过二十四纬二起绒的半起绒方式构成,而本发明的圈绒织物的毛圈是有上层、下层均为三纬一起的毛圈构成,在上下层各十二梭纬共二十四纬一单元中可以形成上下层各四个毛圈。因此,在一单元中圈绒经纱即起圈的经纱和起绒的经纱在等长的情况下,单层的毛圈高度只是单层丝绒高的一半,最简单的说,等长的圈经纱和绒经纱在一个单元内,每根圈经纱起了四个毛圈,而每根绒经纱才起了四个绒头,我们将假设毛圈併成股线,其高度只是绒头的一半,因此,单层毛圈高度只是单层丝绒绒高的一半,因此,留给割绒的有益好处是,不会割破毛圈。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织造方法,即通过半起绒的二十四纬上下层各二起绒的起绒组织规格和上下层各三纬一起圈的毛圈组织规格的结合,织造出了既有丝绒的细腻,又有毛圈的粗犷的特殊风格的圈绒织物,非常适合于窗帘、沙发等家纺装饰用品,且同制作简易、价格适中,深受市场欢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圈绒织物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圈绒织物的基布组织结构;
图3是本发明圈绒织物中圈绒经纱为毛圈的组织结构;
图4是本发明圈绒织物中圈绒经纱为丝绒时的组织结构;
图5是本发明圈绒织物中圈绒经纱有圈变为绒的转换过程组织结构;
图6是本发明圈绒织物中圈绒经纱有绒变为圈的转换过程组织结构;
图7是本发明圈绒织物中圈绒经纱互不影响情况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圈绒织物中毛圈高度和丝绒高度的示意图。
图中:A为圈绒织物的圈绒面,B为圈绒织物的基布,
J上1为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J上2为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二经纱;
J下1为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J下2为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二经纱;
J上3为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J上4为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四经纱;
J下3为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J下4为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四经纱。
W上1—W上12为上层基布第一至第十二纬纱,
W下1—W下12为下层基布第一至第十二纬纱。
①—                                                为织造过程一个单元中的投梭顺序。
QR1、QR2为第一筘齿的第一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
QR3、QR4为第二筘齿的第三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圈绒织物包括基布1和织造在基布上的毛圈2和丝绒3,所述圈绒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成的双层基布织物分割而成,所述圈绒经纱是与上层基布、下层基布织造时可以连续不断进行圈绒转换的圈绒经纱,所述毛圈由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的下侧,下层基布的上侧通过长打纬、短打纬方式织造而成,所述丝绒由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通过织造四纬固结后联结到下层基布再经过织造四纬固结,或分别在下层基布通过织造四纬固结后联结到上层基布再经过织造四纬固结,如此不断往返,把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联结,然后通过双层割绒把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分割开而形成丝绒,圈和绒构成了如图所示的图案。
图2示出了本发明圈绒织物的基布结构,图中,有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J上1、上层基布第二经纱J上2,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J上3、上层基布第四经纱J上4,即第一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和上层基布第一至第十二纬纱(W上1—W上12)交织构成上层基布;而第一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筘齿的下层基布第三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和下层基布的第一至第十二纬纱(W下1—W下12)交织构成了下层基布。
其中,上层基布第三纬纱W上3、上层基布第六纬纱W上6 、上层基布第九纬纱W上9、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W上12、下层基布第三纬纱W下3、下层基布第六纬纱W下6、下层基布第九纬纱W下9、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W下12为长打纬。
上层基布第一纬纱W上1、上层基布第二纬纱W上2 、上层基布第四纬纱W上4、上层基布第五纬纱W上5 、上层基布第七纬纱W上7、上层基布第八纬纱W上8、上层基布第十纬纱W上10、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W上11、下层基布第一纬纱W下1、下层基布第二纬纱W下2、下层基布第四纬纱W下4、下层基布第五纬纱W下5、下层基布第七纬纱W下7、下层基布第八纬纱W下8、下层基布第十纬纱W下10、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W下11为短打纬,具体织造方法详见表一。
图3示出了本发明圈绒织物面均为圈时的组织结构,图中,第一圈绒经纱QR1和第三圈绒经纱QR3在上层基布通过短打纬长打纬分别构成了四个毛圈。第二圈绒经纱QR2 和第四圈绒经纱QR4在下层基布通过短打纬长打纬同样分别构成了四个毛圈,具体织造方法详见表二。
图4示出了本发明圈绒织物面均为绒的组织结构,图中,第二圈绒经纱QR2 和第四圈绒经纱QR4分别在上层和上层基布纬纱进行了一上二下一上的交叉织造后,返到下层和下层基布纬纱进行了一下二上一下的交叉织造;而第一圈绒经纱QR1 和第三圈绒经纱QR3分别在下层和下层基布纬纱进行了一下二上一下的交叉织造后返到上层和上层基布纬纱进行了一上二下一上的交叉织造,把上层和下层联结起来,最后经过把上层和下层割开,每根绒经在上层基布形成二个绒头又下层基布形成二个绒头,具体织造方法详见表三。
图5示出了本发明圈绒织物的织物面由圈转换为绒的组织结构,图中,第一圈绒经纱QR1 和第三圈绒经纱QR3分别在上层的最后一个起圈动作中,避开了短打纬,从长打纬开始返到下层与下层的基布纬纱进行了一下二上一下的交叉织造;从而完成了从圈转换成绒的转换过程,第二圈绒经纱QR2 和第四圈绒经纱QR4分别在下层的最后一个起圈动作中,避开了短打纬,从长打纬开始返到上层与上层的基布纬纱进行了一上二下一上的交叉织造,从而完成了从圈转换成绒的转换过程,在每个单元中的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每根绒经分别各形成二个毛圈二个绒头,具体织造方法详见表四。
图6示出了本发明圈绒织物的织物面由绒转换为圈的组织结构,图中,第二圈绒经纱QR2 和第四圈绒经纱QR4分别在上层基布和上层基布纬纱进行了一上二下一上的交叉织造后,直接返到下层与下层基布纬纱进行了三下连续织造后,再通过长打纬短打纬下层基布的上侧构成了毛圈,而第一圈绒经纱QR1 和第三圈绒经纱QR3则分别在下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纬纱进行了一下二上一下的交叉织造后,直接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纬纱进行了三上的连续织造后,再通过长打纬短打纬在上层基布的下侧构成了毛圈,至此,完成了从绒转换成圈的转换过程,在每个单元中的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每根绒经分别各形成二个绒头二个毛圈。具体织造方法详见表五。
图7示出了本发明圈绒织物的织物面同时有圈、同时有绒的组织结构和成圈成绒在织造时互不受影响的情况。图中,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始终进行着二短一长三梭一循环的打纬方式进行打纬,而只要是在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形成毛圈的圈绒经纱,利用毛巾织造成圈的原理,在上层进行一下一上一下和下层进行一上一下一上的循环交叉织造,配合短、短、长的循环打纬动作就构成了毛圈,而上层基布的经纱,下层基布的经纱,他们进行的是二上一下或二下一上的交叉织造,根据毛巾织造的成圈原理,他们没有和长打纬的前二纬短打纬的纬纱进行交叉织造,再加上他们的张力比圈绒成圈时的张力要大,所以他们不受此影响而仍为平整的基布,同样,构成绒头的圈绒经纱,他们也和基布经纱一样,避开了和长打纬的前二纬的交叉织造,尽管此时他们的张力和要成圈的圈绒经纱张力一样大,经过长打纬的织造也不会形成毛圈,再加上长打纬后返到另一层的长打纬织造,由于突然送经量需上层返到下层或下层返到上层加大的情况,成为丝绒绒头的圈绒经纱缠绕在基布上也会更加平整。
图8示出了本发明圈绒织物的毛圈高度和丝绒绒头高度与割绒关系。
图中,我们知道圈绒经纱中成圈的一个单元圈绒经纱AB和成绒的一个单元圈绒经纱CD长度必须相等,我们假设不考虑经纬纱的压扁系数的一个单元的十二根纬纱直经均为D,假设E'F'为上层基布下侧毛圈最高点的连线,因此,我们可以从等长距离分段计算出二分之一的YZ,即绒高,并从勾股定律计算出毛圈高单层是Y'Z',从而得知绒髙是毛圈高度的近一倍,也可以计算出绒高的垂直高度是二分之一XZ,是毛圈垂直高度X′Z′的近一倍即毛圈的垂直高度的近一培,具体详见计算。
表一
表二
表三
表四
表五

Claims (9)

1.一种圈绒织物,包括基布和织造在基布上的毛圈和丝绒,所述圈绒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成的双层基布织物分割而成,其特征是:所述圈绒经纱是与上层基布、下层基布织造时可以连续不断进行圈绒转换的圈绒经纱,所述毛圈由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的下侧,下层基布的上侧通过长打纬、短打纬方式织造而成,所述丝绒由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通过织造四纬固结后联结到下层基布再经过织造四纬固结,或分别在下层基布通过织造四纬固结后联结到上层基布再经过织造四纬固结,如此不断往返,把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联结,然后通过双层割绒把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分割开而形成丝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绒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双层基布织物是由经向二个筘齿,纬向二十四梭为一个单元的基本组织首尾相连而成,在每个单元中经向二个筘齿内的四根圈绒经纱在与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中,在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分别各形成八个毛圈,或者将上下层基布之间联结经过割绒在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分别各形成八个绒头,或者在圈绒转换过程中在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分别各形成四个毛圈四个绒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圈绒织物,其特征是:经向二个筘齿内,第一筘齿内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第一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依次串入组成,第二筘齿内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三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依次串入组成;
纬向二十四梭内,由上层基布第一纬纱至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共十二根、下层基布第一纬纱至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共十二根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圈绒织物,其特征是:上层基布是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分别与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通过二上一下和二下一上共计四个回合十二梭的交叉织造,将上层基布第一纬纱至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至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上层基布第七纬纱至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上层基布第十纬纱至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四个回合的十二根纬纱分别织入,并以此四个回合为一个单元不断织造而成;
下层基布是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分别与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通过二下一上和二上一下的交叉织造,将下层基布第一纬纱至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至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下层基布第七纬纱至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下层基布第十纬纱至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四个回合的十二根纬纱分别织入,并以此四个回合为一个单元不断织造而成。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
 当圈绒经纱织造毛圈时,由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或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分别通过起毛圈打纬的长短打纬形式在上层基布下侧、下层基布上侧织造成毛圈;当圈绒经纱织造丝绒时,由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或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分别在上层基布和上层基布纬纱固结织造后联结到下层基布的下层纬纱固结织造,以此循环织造将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联结起来最后通过割绒将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分开,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二圈绒经纱或第三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形成固结于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头,形成丝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
第一圈绒经纱和第三圈绒经纱在织造上层时,通过二下一上三纬共四个回合十二梭的一个单元的织造,分别在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时提起,在上层基布第一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上层 基布第六纬纱,和上层基布第七纬纱、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以及上层基布第十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时沉下,再结合二个短打纬一个长打纬,即上层基布第一纬纱、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为短打纬,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为长打纬,上层基布第四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为短打纬,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为长打纬,上层基布第七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为短打纬,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为长打纬,上层基布第十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为短打纬,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为长打纬的二短一长共四个回合十二梭的单元织造,在上层基布的下侧起毛圈,并不断织造而成;
第二圈绒经纱和第四圈绒经纱在织造下层基布时,通过了二上一下三纬共四个回合十二梭的一个单元织造,即分别在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 、下层基布第八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时沉下,在下层基布第一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 、下层基布第四纬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和下层基布第七纬纱、下层基布第九纬纱 、下层基布第十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时提起,再结合二个短打纬一个长打纬,即下层基布第一纬纱、下层基布第二纬纱 为短打纬,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为长打纬,下层基布第四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 为短打纬,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为长打纬,下层基布第七纬纱、下层基布第八纬纱 为短打纬,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为长打纬,下层基布第十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 为短打纬,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为长打纬的二短一长共四个回合十二梭的单元织造在下层基布的上侧起毛圈并不断织造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当圈绒经纱织造丝绒时:
第一圈绒经纱与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下层基布第五纬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四根下层基布纬纱经过一下二上一下的近似W型固结以后,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的四根上层基布纬纱经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型固结织造,然后再返到下层;
第二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六纬纱四根上层基布纬纱经过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型固结以后,返到下层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的四根下层基布纬纱进行一下二上一下的近似W型固结织造,然后再返到上层;
第三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上层基布第七纬纱 、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上层基布第九纬纱四根上层基布纬纱经过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型固结以后,返到下层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一纬纱 、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进行一下二上一下的近似W型固结织造,然后再返到上层;
第四圈绒经纱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下层基布第七纬纱 、下层基布第八纬纱、下层基布第九纬纱四根下层基布纬纱经过一下二上一下的近似W型固结以后,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进行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型固结织造,然后再返到下层;
第一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三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四根圈绒经纱按以上单元循环织造,最后经过割绒,将上层和下层从中间割开从而形成分别以W型固结于上层或下层基布的绒头而形成了丝绒。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圈绒织物在一个单元内,由圈转为绒的织造方法如下:
第一圈绒经纱 在织造上层基布时,遇到织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时往上提,经过与上层基布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第六纬纱以及第七第八第九纬的二短一长的打纬仍然起圈,然后仍与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进行一下三上的四纬过渡织造,然后返到下层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下层基布第五纬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进行一下二上一下共四纬近似W的固结,开始按绒的情况织造;
第三圈绒经纱在织造上层基布时,遇到织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五纬纱时往上提,经过与上层基布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第六纬纱的二短一长的打纬起圈,然后仍与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上层基布第七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上层基布第九纬纱进行一下三上的四纬过渡织造,然后返到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一纬纱 、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进行一下二上一下共四纬近似W的固结,开始按绒的情况织造;
第二圈绒经纱 在织造下层基布时,遇到织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下层基布第八纬纱时往下沉,经过与下层基布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第六以及第七第八第九纬的二短一长的打纬仍然起圈,然后与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进行一上三下的四纬过渡织造,然后即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六纬纱四纬进行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的固结织造,开始按绒的情况织造;
第四圈绒经纱在织造下层基布时,遇到织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五纬纱时往下沉,与下层基布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第六纬纱进行二短一长打纬,仍然起毛圈,然后与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下层基布第七纬纱下层基布第八纬纱下层基布第九纬纱进行一上三下的四纬过渡织造,然后返到上层基布与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进行一上二下一上的四纬近似W的固结织造,然后开始按绒的情况正常织造;
至此,圈绒经纱由圈转换成绒的过渡织造全部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其特征是:圈绒织物在一个单元之内由绒转换成圈的织造方法如下:
第一圈绒经纱 在下层基布与下层基布第三纬纱、下层基布第四纬纱 、下层基布第五纬纱、下层基布第六纬纱四纬经过一下二上一下近似W型固结织造后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九纬纱、上层基布第十纬纱 、上层基布第十一纬纱进行一上一上一上三纬转换织造,然后即可在上层基布与上层基布的第十二第一第二纬纱、进行二下一上的织造,然后经过与上层第一第二第三纬的二短一长的打纬织造起圈,然后按起圈的情况织造;
第二圈绒经纱 在上层与上层基布第三纬纱、上层基布第四纬纱 、上层基布第五纬纱、上层基布第六纬纱四纬进行一上二下一上的近似W的固结织造,然后返到下层与下层的基布纬纱下层基布第九纬纱、下层基布第十纬纱 、下层基布第十一纬纱进行一下一下一下的三纬转换织造,然后即可在下层基布与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第一纬纱第二纬纱进行二上一下的织造,经过与下层基布第一第二第三纬纱的二短一长的打纬织造起圈,然后按起圈的情况织造;
第三圈绒经纱在下层基布经过下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一纬纱、下层基布第二纬纱、下层基布第三纬纱的四纬W型固结以后,返到上层与上层基布的上层基布第六纬纱、上层基布第七纬纱、上层基布第八纬纱三根上层基布纬纱进行一上一上一上的转换织造,然后在上层基布与上层基布的第九第十第十一纬纱进行二下一上的织造,通过上层基布第十一第十二第一纬纱的二短一长的打纬起毛圈,然后按起圈的情况织造;
第四圈绒经纱在上层与上层的上层基布第十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一纬纱 、上层基布第二纬纱、上层基布第三纬纱四纬进行了一上二下一上的四纬W的固结以后,返到下层与下层基布的下层基布第六纬纱、下层基布第七纬纱 、下层基布第八纬纱三纬进行一下一下一下的转换织造,然后在织造下层基布第九第十第十一纬纱,进行二上一下的织造,通过与下层基布的第十一第十二第一纬纱的二短一长的打纬起毛圈,然后按起圈的情况织造;
至此,圈绒经纱由绒转换成圈的过渡织造全部结束。
CN201410162155.5A 2014-04-22 2014-04-22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11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2155.5A CN103911746B (zh) 2014-04-22 2014-04-22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2155.5A CN103911746B (zh) 2014-04-22 2014-04-22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1746A CN103911746A (zh) 2014-07-09
CN103911746B true CN103911746B (zh) 2015-02-18

Family

ID=51037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215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11746B (zh) 2014-04-22 2014-04-22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11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765B (zh) * 2016-05-06 2017-04-05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色提花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734764B (zh) * 2016-05-06 2017-05-17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6283358B (zh) * 2016-08-18 2018-07-06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工艺圈绒的织造方法
CN110241504B (zh) * 2019-05-28 2020-12-01 浙江天霸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毛圈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4898Y (zh) * 1995-08-15 1997-05-28 姜廷印 提花圈绒转换装置
CN201286662Y (zh) * 2008-08-26 2009-08-12 常州市悦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CN101509170A (zh) * 2009-03-26 2009-08-19 马鞍山海狮织造有限公司 双面夹内起毛圈毛巾织物的织法及其产品
CN101603231A (zh) * 2009-03-26 2009-12-1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起圈织物
CN202323243U (zh) * 2011-11-28 2012-07-11 杨永发 双面圈绒织物
CN203807659U (zh) * 2014-04-22 2014-09-03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圈绒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1603A (ja) * 2005-02-28 2006-09-14 Daiichi Orimono:Kk 複層タオル織物
JP2008266844A (ja) * 2007-04-24 2008-11-06 Daiichi Orimono:Kk タオル織物
JP2013256736A (ja) * 2012-06-13 2013-12-26 ▲ず▼博友誠毛絨制品有限公司 ポリエステルとポリアミド複合繊維マイクロファイバータオル生地の生産方法及びそのタオル生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4898Y (zh) * 1995-08-15 1997-05-28 姜廷印 提花圈绒转换装置
CN201286662Y (zh) * 2008-08-26 2009-08-12 常州市悦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CN101509170A (zh) * 2009-03-26 2009-08-19 马鞍山海狮织造有限公司 双面夹内起毛圈毛巾织物的织法及其产品
CN101603231A (zh) * 2009-03-26 2009-12-16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起圈织物
CN202323243U (zh) * 2011-11-28 2012-07-11 杨永发 双面圈绒织物
CN203807659U (zh) * 2014-04-22 2014-09-03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圈绒织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国财等.双层绒毛毛巾织物的试织.《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6,第25卷(第3期),第31-3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1746A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07659U (zh) 一种圈绒织物
CN1800463B (zh) 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
CN104250870B (zh) 单面凹凸提花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3911746B (zh)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734764B (zh)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03855749U (zh) 一种单层双面丝绒织物
CN204224798U (zh) 一种单面凹凸提花丝绒织物
CN104404690A (zh) 一种两面正面提花缎档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CN101503840A (zh) 三层提花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CN103849976A (zh) 一种双层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110295449B (zh) 一种双面倒顺提花毛圈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03911747B (zh)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4032454A (zh) 一种单层双面丝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02559004U (zh) 一种高花提花遮光织物
CN201517153U (zh) 三层提花毛巾
CN108950817A (zh) 一种能增加抗撕裂强度的涂胶前的基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01956281A (zh) 柞绢丝绒的原生态双面双色提花制作及其方法
CN113265739B (zh) 一种制作滚刷绒的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3807660U (zh)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CN108239811A (zh) 一种丝绒露底处为蜂巢布的提花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205590866U (zh)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CN105734765B (zh) 一种双色提花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01334568Y (zh) 包括覆盖层的提花织物
CN109234893B (zh) 嵌柔式线描画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CN205590867U (zh) 一种双色提花三层基布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2